懒斋集
杂录
作者:蔡寿
1674年
卷一

仁川世稿序

编辑

夫文章者。气之先华也。积于内者充满流动。则发于外者秾秀富赡。无枯寒羞涩之态。有彪炳弸鬯之趣焉。可以见文章之外发。而占其气之内蕴也。故受气于天地者厚。则著之于文章者亦厚。受气于天地者馁。则发之于文章者亦馁。乌可以文墨之技而小之哉。眉山草木之枯。亦一验也。譬之江海。流以为川。潴以为泽。止以为渊。皆本于江海之支流也。譬之树木。畅以为枝。敷以为叶。发以为干。亦本于根柢之馀裔。然则袭美联芳。以擅一家之文章者。其何以异此。齐之二谢。宋之三苏。无非一气之所推。而俱鸣国家之盛。沨沨万古。垂耀无穷。苟非钟天地之气。禀海岳之英者。其孰能与于是乎。吾东方壤地虽褊。气化不萎。以文章名世者代各有家。如晋山通亭之诸公。高灵申氏之世稿。赫赫然照人耳目。称诵不置。而仁川蔡代于文章。亦一门户事也。父传而子承。叔遗而侄继。世世不乏。球琳琅玕。错落于周府之中。锦绣文绮。眩耀于商箧之里。辉煌一时。昭映方来。与齐之二谢。宋之三苏。方驾齐驱。颉顽于千百载之上。岂不深可美乎。懒斋之文章。殆发于乾坤浑厚之气。体段夙成。锋颖早脱。少魁文榜。声华蔚然。其所制作。动炙人口。残膏賸馥。犹能使人咀嚼。惜乎勇退桑乡。优游自适。平生所著。足以汗牛。而散落不收。归于酱瓿之间者不知其几耶。拙斋公继登巍科。深得乃家之风。诗文清粹。句法森严。绰有气度。休岩天才踔厉。既魁莲榜。又登高第。振发其家声。能绳祖先之武。岂非得懒斋流派之气为之兴起者耶。不然。何文藻词华之烨烨如是乎。呜呼。一木一石一花一草。传之子而旋失之者滔滔。而能保其有。不坠家风者。仅百中之一二而已。况诗书发冢。以拓其基。诗礼青毡。以绍其业者。非有豪杰之才。非传精灵之气。安能袭箕裘之緖。掇咳唾之馀哉。休嵒之胤。亦其趾美者也。其处心。其行事。为人所慕者多矣。裒聚三世之稿。欲绣于梓有年。适监漆原之务。缩节官廪。薄于自奉。以分其板刻之。工手且断。倩余为序。余于文也。袜线也斗筲也。何敢强赘以弁其首乎。虽然。尘帚敞袴。在孝子慈孙。尚不忍忽弃。况此英华之集乃发于锦肝绣肠者乎。若牢不才之让。则非徒珠玉之暗投。漆原公用力之勤。并泯而无传。乌可已乎。漆原公名有邻。聊不负厚望。将以传于后世。于是乎书。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李纯亨仲嘉。序。

志文

编辑

公讳寿。字耆之。仁川人。十二代祖。有讳慎征。仕高丽。用武功封大将军。将军生讳宝文。事毅宗。以文章称。位至礼部尚书。尚书八代孙讳泳。军资少监。寔公曾祖。少监生讳伦。世子侍讲院左弼善,赠礼曹参议。寔公祖。参议生讳申保。南阳府使,赠吏曹参判。封邵城君。参判娶文化柳氏讳承顺之女。生公。公生而颖异。及长。豪迈不羁。年十一。初就学。未数年而大成。为诗文。大为占毕斋称赞。年二十。中戊子司马试。翌年。擢甲科第一。即授司宪府监察。寔成宗大王即位之岁也。岂睿庙为国家得人以遗之欤。公对策馆试会试俱第一。殿试又第一。至今士林传诵。以为模式。成宗锐意文治。初置艺文馆。实官一依集贤殿故例。妙简一时文学之士。公首膺其选。拜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越五年。升校理。俄拜司宪府持平。迁忠翊府都事。选吏曹正郞兼掌乐院佥正。以公解音。故后仍兼之。由司赡寺佥正。还入艺文馆为应教。上命改艺文馆号为弘文馆。公因为应教。升典翰。未几。超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公至是。释褐适十年。人荣之。以为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者。正为公道也。公以不次乞辞。御书状尾曰。予观明镜。妍蚩自露。莫铺区区之辞。更竭断断之诚。升至左承旨。坐事当左迁。

命降左副。政院佥启曰。院中上下之间。礼分甚严。当递不当降。上答曰。如某。不可不在喉舌。卿等安知予有何意。不数月。超授都承旨。公再三邈辞。御札答之。辞旨丁宁。至引古名臣以勉之。且曰。一身荣辱祸福。皆在钦之一字。其器遇之隆如此。尝入对。因天变。极论丙子之狱连坐多滥。久窜遐裔。岂无冤枉。上大感悟。疏放者凡数百人。信矣仁人之言其利博哉。后因事阖院幷罢。既而授掌隶院判决事。时司宪府大司宪阙。上适幸后苑。命入侍大臣荐堪职者。公亦在荐中。上擢拜之。即命召公至。教曰。宪长须用慷慨人。卿为承旨久。予知卿心。是以命卿。凡事不可过重。亦不可过轻。刚柔兼备。乃为得中。公俯伏受命。上命都承旨李吉甫。取金带带之。命公行酒于仪宾以上。其所以眷注之隆。无与为比。一日。尝侍经筵。与弘文馆校理权景祐。同启尹氏虽坐废。既配至尊。而今亵处闾阎。家贫奉养亦窘。请坐置一室。官给廪饩。上震怒。以为阿媚元子为后日地。命大会公卿议。事将不测。先命收告身鞫问。公对不屈。又命下禁狱鞫之。公对如前。廷臣皆惧。莫敢出一言为解。然竟赦不罪。犹夺告身。置散地。后三年。始叙西班职。仍出为忠清道观察使。历汉城府左尹,户曺参判。方居忧。成宗宾天。呜呼。以公知遇之隆。公卿位可指日致。而卒不至焉。岂非命也。及至废朝。尤不喜仕宦。惟与世浮沈。未尝以官事为意。十馀年间。其处闲地为多。由礼曹参判。迁刑曹。出平安道观察使。秩未满。以病辞。又授西班职。甲子狱起。追论公当为承旨时。请翻大妃所下谚书废妃罪状。宣付史馆为可罪。杖配丹城县。初。公侍从。察任士洪父子奸状。倡同僚上章力辨。且言不去。将败国。人且怪之。以为太甚。后士洪果败。始服其先识。士洪怨公至骨。至是当国。凡平生所嫉恶者。必置死地乃已。至有阖门遭祸。人皆为公悚惧。公曰。死生在天。略不为意。虽在迁谪中。言笑怡然。无异平昔。既而放还。及圣上即位。参靖国勋。例进阶。封仁川君。公见一时朋侪凋谢殆尽。而卿相以下。皆后进晩辈。班行无可识省。乃叹曰。少年知遇。食禄已四十馀年。荣幸已极。不去何为。遂退归咸宁村舍老焉。舍南有断峯临流斗起。就其顶构小亭。名曰快哉。日与子侄群从。觞咏为乐。搢绅间往往为诗文。赞咏其事而称慕之。以为名遂身退。今世一人而已。公为诗题亭壁。末句云。何似尽抛尘世事。蓬莱顶上伴神仙。未几。公无所病而卒。人谓公果世外人也。其知之矣。公天性疏宕不拘。与物无忤。唯好读书。虽疾病。未尝释卷。然亦读不过数遍。辄成诵。为诗文。操笔立就。若未始构思而语辄惊人。至于山经地志。无不该博。虽天下异国。亦了然如亲见之。尝以圣节使朝京。途遇御史孟贵。悉认孟所莅地。答问无差。孟惊服。于北京。见云南人崔𤩽。问𤩽所居。仍历说道里远近山川形胜。𤩽大惊曰。某山下。即吾居也。未知宰相何时历游。平生酷爱山水。自承旨落职。与成公伣。薄游关东。入金刚山。恣穷探讨。飘飘然有出尘之想。其罢大宪。又游俗离山。皆行具草草。如布衣时。惟以琴酒自随。人莫有知者。山僧亦以老措大目之。而一时儒林。望之若仙游然。晩年。筑室南山下。凿方塘。醉必抚琴长吟以寓意。犹以为未也。竟弃官南归。彷徉优游。以终天年。公之素志。于是乎毕矣。公为诸女取婿。并一时名望。皆自布衣中拔识。金公勘。登第主文衡。封延昌府院君。先公卒。金君安老。擢状头。今为弘文馆直提学。李君耔。亦状头。以司谏院司谏。方居忧。人皆服公知人之明矣。夫人安东权氏。潭阳府使以顺之女。生三男四女。长胤权。中进士。荫补典牲参奉。早殁。次绍权。丙寅科及第。为养乞补丰基郡守。次承权。进士。长女。即延昌夫人。次适监役李承俭。次适直提学。次适司谏。内外孙凡若干人。公天顺己巳八月日生。正德乙亥十一月日卒。年六十七。葬于咸昌县栗谷之原。是年三月壬午。铭曰。

水之有源。而流弥弥。孰培其根。而枝之披。公之鼻祖。远自高丽。以武以文。奋其羽仪。厥緖承承。以际盛时。公蜚其英。玉佩之词。一举状头。如摘颔髭。十年凤池。于公则迟。一锡之隆。眷遇在兹。一言利博。非仁其谁。长于宪台。匪躬期期。人所难言。公则不疑。斧钺在前。公罔异辞。不愧于内。而退委蛇。或浮与沈。惟世是随。人为公訾。公独自知。乱邦无安。窜彼南陲。为鬼为蜮。彼何人斯。人为公惧。公笑怡怡。明圣新绍。公谢病衰。匹马南还。溪山不移。鸥飞冥冥。非翅之垂。断峯斗起。于水之湄。快哉之号。公处攸宜。二品之位。不必鼎司。七十之寿。不必期颐。玉润交辉。干蛊有儿。在公何憾。生者之思。铭于玄堂。惟昧之贻。

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编修官李荇。撰。

祭文

编辑

维正德十年岁次乙亥十二月癸丑朔十一日癸亥。

国王。遣臣礼曹正郞成世俊。谕祭于卒仁川君蔡寿之灵。维灵禀性明亮。天与刚方。弱冠能文。华闻芬芳。再捷巍科。飞步朝行。尝在柏府。持论谠直。入侍经幄。从容启沃。

成庙嘉卿。拟之瑚琏。擢置喉舌。职符其选。出纳惟允。厥美益彰。分陕宣化。留爱甘棠。

予在潜邸。闻之颇夙。及予继统。适参勋列。首求耆德。将用汝弼。告休田舍。放意丘壑。沈浸图史。脱遗羁馽。颐神养性。物莫能役。嘉卿此意。庶可砺俗。天何不慭。一疾遽亡。自闻卿丧。良用悼伤。兹遣礼官。聊奠菲仪。灵其不昧。庶来享之。

祭文

编辑

金安老

呜呼。昔公见我。假色其温。今来拜堂。胡不我言。昔笑嬉嬉。今也邈邈。其知而然。其真不觉。呜呼。与我先君。义分殊笃。我稚遭酷。孑孑谁托。公归以妇。视之犹子。我亦尊承。不异怙恃。岂真有取。奖与颇深。十祀西宾。粗立祗今。实坐才名。奠以时谒。岂意今者。音容永隔。呜呼。遇知昌辰。千载一时。妙龄蜚英。中岁差池。积薪之譬。古人所嘻。居上先焚。公幸其卑。放迹自适。甘遭众嗤。竟较彼得。孰与公夷。末路勋名。而莫居斯。谢病引老。一朝思归。我知公志。犹惜暌违。黾勉以留。浩然莫遏。咸水沄沄。咸山簇簇。于以亭之。于峯之断。畦稻秋深。汀花春暖。左琴右鹤。燕游衎衎。葆养性真。谓遐其年。早晩结筑。我于枣渊。拂衣江𣸣。纵未或遽。或以疾休。归与公处。公相我址。亦冀其然。此愿莫遂。哀讣奄传。哭望南天。鞿缰莫脱。有以遗卷。投我撰局。选登琼词。庶图不朽。志发公志。李君我友。石于隧下。昭示永久。呜呼。公亡三月。余始南奔。告朝乞假。择吉以坟。负北棺敛。颜厚肠摧。有羞盈俎。有酒盈杯。辞以为侑。其鉴我哀。呜呼哀哉。

挽章七言律

编辑

申用漑

才望青年日下云。唐朝清选擅弘文。银台乌府恢游刃。麟阁丹书早策勋。暮境休官投寂寞。浮生观化谢纷纭。七旬荣辱南柯梦。薤露哀声倘彻闻。

柳洵

榜首登名独出群。玉堂金马自由身。相如早有凌云气。方朔宁非玩世人。到处园林开碧沼。平生襟抱隔红尘。悼止不是衰年事。为子今朝一怆神。

金应箕

早探金窟甲枝香。惯献封疏步玉堂。经济两朝偏宠渥。风骚一代富文章。继承祖业庭兰秀。衮绣王门禁脔良。绿野鸡豚今寂寞。云台惟见旧容光。

姜浑

翰苑甲枝腾桂籍。妙年词赋过黄初。曾纡宠眷升銮殿。屡进忠言动帝居。壮岁功名成白发。宦途荣辱暮悬车。祗今先辈凋零尽。惆怅无缘挹緖馀。

金诠

亭空人去碧山隈。仙袂飘飘不复来。湖海更无鸥鸟狎。林峦长与子孙哀。已闻弱冠能魁甲。应笑稀年始乞骸。勇退又兼仁智乐。公言一快岂徒哉。

郑光弼

丘园岁月属馀生。勇退知公戒满盈。黄甲盛名初发轫。青云剧宦尽蜚英。谁云远算无鲐耇。遂使倾朝惜老成。同里颇深床下敬。含酸相挽岂常情。

五言律

编辑

李沆

直道匡时事。文章亦绝伦。盛名倾一世。成庙有斯臣。荣辱终虚事。江湖任此身。空馀身后想。风月是精神。

二首

编辑

崔淑生

勋业登烟阁。文章在石渠。慷慨仍胆大。跌荡更心虚。山林娱晩景。轩冕是吾馀。传家无长物。留与五车书。

耆德消磨尽。夫人今亦之。平生鹦鹉赋。早岁凤凰池。一去不还复。后来宁有斯。空馀玉树在。郁▣盛孙枝。

金安国

爽气来秋隼。飞腾最少年。人间黄甲选。天上玉堂仙。廊庙官须备。可山誓永传。平生绿野兴。讵意对原泉。

洪彦弼

公入金闺日。宣陵遇见知。尽心扶直气。不暇念身危。取势回飞早。归田去国迟。平生用意处。遗后数篇诗。

李荇

黑头大平相。白首圣人氓。勇退无今日。高亭不世情。功名兼宠辱。生死尽哀荣。定向蓬莱顶。群仙作伴行。

排律

编辑

权敏手

成庙收才日。容容独擅场。一千期际会。五百运亨昌。几席迎尧舜。轩墀拜杜房。声名高北斗。雨露㠗西廊。试摹冰绡幅。能成云锦裳。留心元亮秫。有意晋公堂。遇事河悬口。临危铁作肠。逢时勋藉旧。绝意宦途长。玄晏元多病。知章不是狂。江湖终有待。鱼鸟几相忘。天上楼初起。人间鼎熟粱。嗟哉冰稼木。已矣室颓梁。立雪文章地。抠衣弟子行。到今盈我耳。是处见尧墙。唯有诗书泽。留为后裔光。

文敬仝

纵横老笔大如椽。对策天庭贾董前。千首新诗光北斗。一生勋业上凌烟。韦家经术循规范。郭宅簪缨辉后先。早岁驰名推物议。暮年知足返湖田。盟鸥心断青云梦。高枕身闲绿野眠。鵩赋忽成人已去。马蹄还认石曾鑴。为公休洒倾河泪。四绝螭头万古传。

古诗

编辑

成世昌

我生苦不早。古人难见之。独赖吾大夫。行身与世违。智力方斗世。大夫任天痴。皋夔共翊运。大夫声利遗。形图麟阁上。身退荒山陲。器博乏适用。濩落遭众嗤。少日弄文章。天葩吐芬奇。老去遁作肥。不恤世瑕疵。主圣官还絷。德厚人少知。支离抱久病。世俗莫能医。千一遇知己。梦寐成庙时。想应九天上。大夫香案随。先子与大夫。交心道不移。在朝或谋野。出处如埙箎。先子昔捐馆。大夫今永辞。小子肠欲断。终天更依谁。纷纷群小场。无复耆旧姿。有儿能干蛊。有女作门楣。大夫虽无憾。在我心独悲。通家情最重。南向空长嘻。

年谱

编辑

正统己巳八月初八日生。

成化四年戊子。中生员进士试。

成化五年己丑十月日。文科第一人出身。是举连魁三场。时睿宗朝。

十月政。拜宣务郞。守司宪府监察。

十二月政。加宣教郞。

成化六年庚寅六月政。加承训郞。拜艺文馆副修撰,知制教兼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乃新设经筵官。高选也。时成宗朝。

成化七年辛卯四月政。加承议郞。

成化八年壬辰正月政。加奉训郞。升修撰兼承文院校检。馀如故。

三月政。加奉直郞。

十月政。加通善郞。

十二月政。加朝奉大夫。

成化十年甲午正月政。升副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春秋馆记注官,承文院校理。

三月政。拜司宪府持平,知制教兼承文院校理。

四月政。左迁忠翊府都事。馀如故。

六月政。拜吏曹正郞。馀如故。时。公与许公琛,权公健,曹公伟,兪公好仁,杨公煕止。赐暇读书。

成化十一年乙未二月政。加朝散大夫。

十一月政。兼掌乐院佥正。

成化十二年丙申三月日。擢重试第四人及第。

四月政。以重试例超奉政大夫。

十二月政。加中训大夫。

成化十三年丁酉正月政。拜司赡寺佥正兼承文院校勘,知制教。馀如故。时。与成公伣等。游松京。

十月政。加中直大夫。拜艺文馆副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馀如故。

成化十四年戊戌三月政。加通训大夫。升应教。馀如故。每试儒绅。公辄第一。加居多。故已至通训。

四月初四日政。改艺文为弘文。仍应教。馀如故。时。上疏极论任士洪。

四月初八日政。兼艺文应教。国制。拣玉堂中才高将主文衡者。带是职。乃新设。高选也。

九月政。升典翰。馀如故。自吏曹郞至此。以解音律。常兼带掌乐院。

十一月政。加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以启事详允。自此至都。常为刑房。

成化十五年己亥三月政。升右副承旨。馀如故。

九月政。升左副承旨。馀如故。

十一月政。升右承旨。馀如故。

成化十六年庚子六月政。升左承旨。馀如故。

十二月政。降左副。以事当迁。特命降。

成化十七年辛丑二月政。特陞都承旨。馀如故。又兼弘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

四月日。阖院坐事皆罢。时。与成公伣。游金刚山。

成化十八年壬寅正月政。拜掌隶院判决事。

三月政。特加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

八月日。谏废妃尹氏事。夺告身。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正月政。拜虎贲卫司果。

闰四月政。拜义兴卫副护军兼同知经筵事。

五月政。拜佥知中枢府事。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三月政。兼同知经筵事,弘文馆提学。

五月政。拜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

弘治元年戊申正月政。拜汉城府左尹。

五月政。拜同知中枢府事。时。奉使如京。贺圣节。

十一月政。拜成均馆大司成。

弘治二年己酉四月十八日。丁外忧。

弘治四年辛亥七月政。拜龙骧卫副护军。

十一月政。兼五卫都摠府副摠管。

十二月政。拜同知中枢府事。馀如故。

弘治五年壬子十二月政。拜忠武卫护军。

弘治六年癸丑三月政。拜同知中枢府事。

五月政。兼同知经筵事,同知义禁府事。

弘治七年甲寅六月政。拜户曹参判。馀如故。

八月二十六日。丁内忧。

弘治九年丙辰十月政。拜汉城府左尹。时燕山朝

弘治十年丁巳四月政。拜同知中枢府事。

十一月政。拜忠武卫上护军。

弘治十一年戊午五月政。拜同知中枢府事。

七月政。拜汉城府左尹。

十二月政。拜佥知中枢府事。

弘治十二年己未正月政。拜同知中枢府事。

九月政。拜礼曹参判兼五卫都摠府副摠管。

弘治十三年庚申七月政。兼弘文馆提学。

弘治十五年壬戌八月政。拜刑曹参判。馀如故。

十一月政。又兼世子左副宾客。

弘治十六年癸亥正月政。拜平安道观察使兼平壤府尹,兵马水军节度使。

正德元年甲子。以病辞还。

二月政。拜龙骧卫护军。

四月政。拜义兴卫护军。时。谪于丹城县。未几放还。

正德三年丙寅。参奋义靖国功臣号。加嘉靖。封仁川君。时中宗朝

正德十年癸酉春。辞禄。大归咸昌村。

正德十二年乙亥十一月初八日。卒。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知经筵春秋馆事,艺文馆提学。谥襄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