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选龟峯先生诗集/后序

批选龟峯先生诗集
后序
作者:郑晔
1622年
卷一

龟峯先生诗集后序

编辑

先生之诗。脍炙于人口。虽一时文章钜公。无不推让。不敢与幷。而顾余于诗。昧昧焉有同瞽者之于彩绣。加以六七年来。块处荒野。不与知旧接。无由搜集遗篇。以慰梁摧之恸。而时得一二于传诵者。咏叹之淫泆之而已。同门友沈君士敬宰鸿山。收得长篇短律五七言各略干首。艰鸠材力剞劂之。以一通贻余。且属余序其后。余手披目阅。口咏心惟累日。不但洒然如羾寒门而濯清风。恍若复承罄咳于皋比之下。不禁涕泪自潸然也。因念先生自七八岁。凡下笔。语辄惊人。与李鹅溪,李栗谷诸人。并号为文章。而其诗格之清爽奇绝。先生独登坛焉。及长。不乐于京都朋侪间。家于高阳龟峯下。遁光晦彩。沈潜乎经籍。体之于心。验之于身。所期者第一等事。则其于文墨旧娱。不暇为也。亦不屑为也。然或于晩年。感物寓怀。或于羁旅颠沛之中。纪行酬人者。浑然天成。不假雕琢。而自契乎风雅之旨矣。清而不隘。奇而不声。乐而不放。忧而不怨。迩而远。隐而显。丰而切。约而尽。一字一句。皆出于性情之正。根于义理之奥。得意于上下同流之妙。寄兴于阴阳变化之态。贫贱泥涂之中而气犹健。缧绁死生之际而语益平。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世之论诗者。尊古而卑今。虽名家大手。无不求疵。至于先生。则吃吃啧啧。咸曰盛唐之清调。尧夫之自得兼焉。先生之偶发于吟咏词句之间者若此。则其禀气之高。造理之深。所养之厚。盖可想矣。噫。余于是尤有所感焉。以先生英特之气。博古之学。蕴之于心。吐之为言论者。出为世用。则其施诸事业者当如何。而卒老于蓬荜箪瓢之中。又为当路仇栗谷者所移乙。流离困辱之状。有不忍言者。易箦之后。今且馀二十年。而门人弟子。又不克发扬幽光。使平生言行之可矜式者与牛溪,栗谷辨论精微之书。皆泯泯无传。拟传诸今与后者。惟是先生不屑为而偶发者。则时耶命耶。何先生之生死于世也。其不遇之若是耶。门人弟子。亦不得辞其责矣。虽然。当时抠衣于函丈者。惟士敬曁余三四人在世。而士敬清操惠泽。歌颂一境。则其持身及物者。可谓不负所学。而又能广拾遗稿于兵火飘散之馀。割俸锓梓。图永厥传。亦庶几不负教育之恩矣。若余者。早承提撕。行之不力。汨没侵寻。今则兀然为庸人。将无以发明先师之学。于门人弟子。不得辞其责者。余其尤者。今因士敬之恳。把笔临纸。不觉愧汗之霑衣也。天启二年七月日。门人资宪大夫。行龙骧卫司直郑晔。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