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二十一年/正月

正月 二月

1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1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1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答合启曰,勿为已甚之论。

○答院曰,已谕。晋英及平昌郡守赵国宾事以上内记草

○有政。吏批,以李䅘为校理,徐祥履为副校理,李袗为修撰。《经筵日记》

1月5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提调户曹判书臣李溟,副提调行都承旨臣郑太和启曰,发春以来,日气不调,寒威未解,伏未审此时,圣候调摄若何?臣等无任区区仰虑之至,敢来问安。答曰,与前一样。《内医院日记》

○传曰,史官二员待命,骑马三匹立之。宗庙大祭及祭器新造等摘奸以上内记草

1月6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合启。答曰,不允。

○院启。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不允。下谕事,依启。

○兵曹粘连启目。答曰,渠辈私相买卖之事,非朝廷所可预知,此状启勿施。

○海嵩尉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马官之事,出于不识事体,卿宜安心,勿为待罪。

○户曹启目。答曰,依允。咸镜道农事,亦甚不实,依江原道例,勿为出定。

○传曰,户曹判书李溟,节用爱民,以副予望,其加一资,以表嘉悦之意。

○备边司草记。答曰,依启。粮馔价,令该曹量宜题给。沈天民等事

○大提学李植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卿其勿为过虑,安心察任。

○执义洪命一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调理察职。以上内下记草

1月7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玉堂箚子。入启。答曰,毋庸强烦。

○合启。答曰,勿烦。

○府启。答曰,依启。赵国宾事李晋英事,不允。

○院启。答曰,依启。谷城县监韩锭罢职事申祖禹推考,李晋英事,不允。

○刑曹参判李时昉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卿其勿辞,安心察职。以上内下记草

○备边司启辞,礼曹启曰,云云事,传教矣。去十二月十五日及二十五日,东莱府使状启回启时,文书,则照例为之事,既已蒙允矣。照例修答,则堂上郞厅,自当区别,此意更为分付该曹,何如?传曰,允。《承文院誊录》

1月8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吏曹粘连启目。答曰,依允。且四款中致祭一事,则以佛法设斋,副其所望,似或无妨,更设处之。倭事

○合启。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不允。岁币一事,当令该曹量处。勿出朝报

○院启。答曰,不允。申祖禹事,观其缄辞而处之,未晩矣。以上内下记草

1月9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备边司粘连启目。答曰,依允。今后晓解清语之人,勿为差定。

○备边司粘连启目。答曰,依允。其中若君处书契,致书于襁褓之儿,实涉无据,使臣等礼貌,有例之事,到今讲定,极为无谓,此两款乙良,使之勿许。

○合启。答曰,勿烦。

○府启。答曰,依启。台谏出仕事李晋英事,不允。

○院启。答曰,不允。晋英及申祖禹事以上内下记草

1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尚。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佥知金俊元,子息成婚事,泰安地出去。

○兵曹启曰,训炼院官员褒贬等第,磨勘于本曹之后,本曹方为褒贬,而今者,训炼都正李溭,出为春川府使,而其代,未及差出,兼都正权希圣,病重,方在死生之中,只有知训炼具仁垕,而不得备员,未及等第,训炼院未褒贬之前,本曹亦不得褒贬,训炼都正,急急差出,使之即为褒贬事,都目大政之前,亦无为政之举,似当口传差出,速令褒贬,而自本曹不敢启请,何以为之?敢禀。传曰,依启。

○兵曹口传政事,以黄履中为训炼都正。

○司谏金元立初度呈辞。入启,给由。

○执义洪命一初度呈辞。入启,给由。

○户曹判书李溟上疏。大槪,冒陈危恳,乞收加资之命事。入启。

○院启,臣等,将木川县监申祖禹滥刑杀人之罪,累日论列,而尚未蒙允,臣等实未知圣意之所在也。无乃殿下,以臣等之论,为泛然风闻而然耶?擅杀人命,是何等罪?苟有一毫之未详,则何敢仰陈于圣聪之下?凡民有罪,尚不可擅杀,而况有孝行无罪之士族老人乎?郑渊,素以孝行著闻,至于启达复户之人也。偶以洞契中遮日借用之事,与邻居土豪相诘,祖禹偏听土豪之指嘱,重用刑杖,以致殒命,郑渊之子,累欲发状,而为祖禹所胁,持状呈于刑曹,则刑曹诿以呈本道而却之,呈状于宪府,则宪府亦如之矣。昨于台厅,得闻宪官之言,则其时得见呈状,则祖禹之事,极为可骇,本府亦欲发论,而贵院先之,故停止云云。公论所在,据此可知,且顷日,按核御史之行过本县也,渊之子,拥马首而呼诉,御史以为非其职而挥却,覆盆之冤,尚未得暴白于天日之下,一道之人,莫不愤惋矣。今闻监司,方且定推官按治,而祖禹乃敢偃然在官,欲以土主之重,苟冀万一之无事,其纵恣无耻之状,极为骇异,请亟命拿推。答曰,监司自当核处,亦勿坚执。

○升平府院君金瑬上疏。大槪,乞递内局提调之任事。入启。以上朝报

○合启。答曰,所论过矣,更勿烦扰。

○府启。答曰,已谕,毋烦。以上内下记草

1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尚。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答升平府院君金瑬疏曰,省疏具悉至恳。卿其勿为固辞,安心调理。

○吏曹启目,粘连礼曹参判李植上疏云云。卒被远役,久留绝塞,疾病之来,势虽使然,若为调治,则自可差复,少迟出仕,未为不可,疏内启辞,并勿施,何如?启依启。

○司谏金元立,执义洪命一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

○答户曹判书李溟疏曰,省疏具悉。卿六年勤劳,累蠲民役,卿之功劳,可谓重矣。今加一资,实非懋赏,宜勿控辞,安心行公。

○持平赵全素,在外入来。

○院启,臣等,将木川县监申祖禹滥刑杀人之罪,累日论列,而尚未蒙允,臣等实未知圣意之所在也。殿下,以臣等之论,为泛然风闻而然耶?擅杀人命,是何等罪?苟有一毫之未详,则何敢仰陈于圣聪之下?凡民有罪,尚不可擅杀,而况有孝行无罪之士族老人乎?郑渊,素以孝行著闻,至于启达复户之人也。偶以洞契中遮日借用事,与邻居土豪相诘,祖禹偏听土豪之指嘱,重用刑杖,以致殒命,郑渊之子,累欲发状,而为祖禹所胁,持状呈于刑曹,则刑曹诿以呈本道而却之,呈状于宪府,则宪府亦如之矣。昨于台厅,得闻宪官之言,则曰,其时得见呈状,则祖禹之事,极为可骇,本府亦欲发论,而贵院先之,故停止云云。公论所在,据此可知,且顷日,按核御史之行过本县也。渊之子,拥马首而号诉,御史以为非其职而挥却,覆盆之冤,尚未得暴白于天日之下,一道之人,莫不愤腕,则祖禹之罪状,不待本道之按核,而有所轻重也。郑渊,居家孝友,方伯启闻,则明时之未及录用,亦一欠事也。渊实无罪犯,而冤死于祖禹之手,此岂非痛惜者哉?祖禹身为邑宰,擅杀无辜,揆诸国法,拿推亦轻,请加三思,亟赐一兪。答曰,已谕。以上朝报

○兵曹粘连启目。答曰,枭示警众,似涉过重,更为参酌处置。

○合启。答曰,勿烦。

○府启。答曰,不允。

○备边司草记。答曰,彦薄书启,一依彦之例来呈,别无售其奸计之事矣。以上内下记草

○承文院启曰,以礼曹启辞,今此通信使带行员役,极择与否,令各衙门书启。传曰,知道事,传教矣。本院写字官中,朴崇贤、金义信,书法最为精熟,人所共知,使臣方为本院副提调,故自择差定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承文院誊录》

1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尚。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下直,仁同府使黄瀡。

○判尹李时白,针灸出仕。

○黄海道褒贬,黄州判官李景新,安岳郡守郑时望,遂安郡守金应胤,信川郡守成台耉,文化县令安天寿,殷栗县监金寿海,中营将成台耉,右营将金应胤,以上中,海州牧使赵有道,白翎佥使辛宗述,许沙佥使边以忠,以上下。

○司谏金元立,执义洪命一三度呈辞。入启。递差。

○院启,申祖禹罪状,圣明非不洞烛,而论列累日,兪音尚閟,窃未知圣意之所在也。祖禹居官数载,别无声绩可闻,而以洞契中相诘之事,偏听一边人指嘱,擅杀无辜之孝子,其所犯如何也?渊之子,痛父冤死,累度呈状,而刑曹退却,宪府退却,叩胸捶心,暴白无路,一道愤惋,公论益激,请申祖禹亟命拿推。答曰,不允。

○工曹判书尹晖再疏。大槪,病势危重,乞递本职事。入启。

○左承旨金尚初度呈辞。入启。给由,允下。

○咸镜监司书目,居山察访择差下送事。

○江原监司书目,平海郡守朴尚俊失火,朝廷以处置事。

○吏曹启曰,台谏有阙,政事,取禀。

○合启,李圣求事。入启。答曰,勿为坚执。

○府院前启,晋英事。入启。答曰,须体至意,更勿烦渎。

○玉堂箚子。大槪,快从公论事。入启。答曰,勿烦。以上朝报

○兵曹粘连启目。答曰,此事似有后弊,论赏安徐,所纳皮物,使之还为出给。内下记草

○户曹启曰,兵曹启辞云云,京粮犒馈等事,依前例,令该曹举行之意,敢启。传曰,依启事,传教矣。下道农军之替赴龙湾也,曾无自京犒馈之规,只给米四升,助其行资而送之,及其锦州交替军之往来,始为犒馈,慰悦其心,农军亦有参馈之时,今者,农军之去,只留义州使唤,别无从军之事,牛酒从馈,似为过矣。此非惜其小费而言之,战卒农军,自有区别,农军,从前只为兵曹点考送之,而今之备边司、兵、户曹堂上,设席于慕华馆以送,事体重大,不可无分等之举,略备及干肉以馈,依前兵曹点考以送,似为宜当,敢此仰禀。传曰,依启。《武备司誊录》

○承文院启曰,以礼曹通信使带行员役单子。传曰,通信使员役,极择差出乎事,传教矣。今此员役,乃使所带去之事,故极择与否,问于使臣,则使臣亦云,各衙门差出之事,臣曹亦未能详知,而画员金旺,则非但丙子年往还,亦是彼中所要之人故差定,而其他员役,极择与否,令各衙门书启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承文院誊录》

1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尚。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答工曹判书尹晖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辞,安心调理。

○全罗监司书目,沃沟县监金知,因人称念,乱杖老人,终至自缢,为先罢黜事。

○忠清监司书目,泰安染病大炽,死亡几至于数百馀人,田税决难督捧事。

○国忌斋戒,以两司所启,姑停。

○兵曹启目,粘连全罗监司状启云云,前兵使金軆干,凡有军政,驰报本曹,乃是法例,不有本兵,每事一不报知,其为骄横无忌,不识事体之状,极为可骇,罪杖八十收赎,夺告身三等。启依允。

○左承旨金尚再度呈辞,留政院。

○黄海监司书目,安岳郡守郑时望,病重罢黜事。以上朝报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黑段价,加磨炼给之,可也。

○备边司草记。答曰,恐动与否,非所当论,查出一事,勿为施行为乎矣。其子德成等入送事,及依法科断乙良,依回启施行。李生事以上内下记草

1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尚。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左副承旨洪宪上疏。大槪,落马重伤,乞递职名事,以国忌,留政院。

○礼曹判书南以雄初度呈辞,以国忌,留政院。以上朝报

1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尚。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注书李奎老上疏。大槪,陈情乞递事。入启。

○药房副提调行都承旨郑太和启曰,伏未审近日圣候,何如?雨馀春寒,犹未解严,日气不和,恐妨调摄,臣不胜区区仰虑之至,敢此问安。答曰,与前一样。

○校理徐祥履,堤川地病亲,呈辞。入启。给由,当日出去。

○右副宾客李昭汉上疏。大槪,请于未行之前,往扫父母茔域事。入启。

○左承旨金尚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

○议政府右议政同姓八寸弟,前正言沈世铎身死,服制已行四日,出仕,何如?启依所启施行。

○兵曹副司果沈世铎,今月十二日身死,曾经台侍。启别致赙。

○传曰,政事,明日为之。

○礼曹判书南以雄初度呈辞。入启。传曰,调理出仕。

○注书李奎老上疏,启下吏曹。

○答右副宾客李昭汉疏曰,给由。

○京畿监司书目,麻田呈,以大司宪兪伯曾辞职上疏上送事。又书目,杨州牧使李浣善治,抱川县监李澬,平丘察访朴雴,尽心奉职事。

○院启请,申祖禹亟命拿推。措辞见上答曰,不允。

○右副承旨宋时吉上疏。大槪,病重乞递事。入启。

○答左副承旨洪宪疏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调理察职。

○答大司宪兪伯曾疏曰,递差。以上朝报

○备边司草记。答曰,依允。赵宗立乙良,恤典举行,使之依他例给马。

○工曹草记。答曰,依启。监官色吏,亦令推考。匠人价布,不为上纳事

○兵曹启目粘连。答曰,疏辞不无所见,其中功重者乙良,勿为泛然塡差。

○合启。答曰,勿烦。

○府启。答曰,不允。以上内下记草

1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卯时,日晕两珥。未时申时,日晕左珥。夜一更,月晕,白云一道如气,起自东方,直指天中,长可三四丈,广可尺许,良久乃灭。自三更至五更,月晕。

○校理李䅘,白川郡病亲呈辞。给由,当日出去。

○答右副承旨宋时吉疏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调理察职。

○持平姜瑜初度呈辞。入启。给由。

○左承旨金尚三度呈辞。入启。递差。

○正言金泰基上疏。大槪,病重冒死乞递事。入启。答曰,递差。

○户曹参判沈詻,同姓七寸侄,前正言沈世铎身死,服制已行四日,出仕,何如?启依所启施行。

○玉堂箚子。大槪,快从公论事。入启。答曰,勿烦。

○院启,请申祖禹亟命拿推。措辞见上答曰,不允。

○吏曹启目,粘连注书李奎老上疏云云。褒贬等第,本院必商量而为之,迩来论议,虽不能知,而不可以此至于控辞,使之行公,何如?启依允。

○经筵厅侍读官沈东龟,同姓八寸弟副司果沈世铎,身死,服制已行四日,出仕,何如?启依所启施行。

○户曹启曰,以户曹江原监司杆城数家失火烧死事状启,传曰,今此状启启下时,以恤典举行为教矣。今此回启内恤典事,何不举论耶?问启事,传教矣。臣等,以江原监司状启回启之时,伏念圣上恻怛之意,每有烧死人恤典之举,而今无别教,以为致虑,而不敢烦禀,即为查核,则其夜郞厅捧承传,飭令待令书吏,使之回告,待令书吏,只传下该曹元状启,而恤典备忘记,落漏不传,极为惊骇,臣等常时既不能检饬下吏辈,而及其回启之时,未得觉察,蒙然循例以启,臣等之罪也。不胜惶恐,元启目付标以入,郞厅虽夜深,不能亲传之失,在所难免,请推考,待令书吏韩海龙,令该曹囚禁推问,依法治罪,何如?传曰,依允。郞厅,先罢后推。

○户曹郞厅应罢,佐郞李斗瞻。

○合启,李圣求事。入启。答曰,勿烦。

○府院前启,晋英事。入启。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兵曹启曰,全罗道先运农军二百名、将官二员、领将一员,率来逢点于慕华馆,则军人容貌年岁疤记,不至违误,所持器具,则人持镰子各一,斧子二人并一介,则其数一百介,炊饭铜器一队,各持一器,则十八队并十八也。所持器物,无一欠缺,以此犒馈后,仍为发送,而其中砺山农军卢龙福云者,中路得病,艰难负持到此,势不得已一时发送,即招止接主人,使之保护调治,姑待差病,追后入送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武备司誊录》

○备边司启目粘连。答曰,依允。此老,予更欲相见,使之递任后上来。江华留守事内下记草

○有政。吏批,以沈东龟为执义。经筵日记

1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夜自一更至四更,月晕。

○吏曹启曰,前伊川县监李憕,前海州牧使权𬀪,前朔州府使申景濂,前碧潼郡守朴顺男,俱以堂上官,去辛巳年秋冬等褒贬时居下,已满一年,依法典叙用,何如?传曰,依启。

○政院启曰,注书李奎老上疏,该曹既以行公回启,则所当即来察任,而累度催促,不为入来,又呈辞单,极为非矣。请从重推考,一边更加催督,而今日日势已暮,虑有阙省记之弊,注书李俊耉,可以代行,亦有式暇,势难仕进,假注书姜镐,不得已入直察任之意,敢启。传曰,依启。

○持平姜瑜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

○刑曹判书元斗杓上疏。大槪,冒万死陈情事。入启。

○怀恩君德仁初度呈辞。入启。给由。

○院启,请申祖禹亟命拿推。措语见上答曰,不允。

○吏曹启曰,来二十一日,都目政事为之之意,敢启。以上朝报

○承文院草记。答曰,令大提学制进。

○吏曹启目粘连。答曰,既无前规,且涉猥滥为在果,必欲论赏,则量宜除职。

○合启。答曰,勿烦。

○府启。答曰,不允。以上内下记草

○承文院启曰,礼曹启辞,日光山社堂祭文,令承文院撰出事启下分付矣。自前表笺祭文等作,分排艺文馆制进,本院则无前规,事体未安,依旧例,令艺文馆分排宜当,敢启。传曰,知道。《承文院誊录》

1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未时申时,日晕有冠,色内赤外青。初更下雨。夜一更,艮东方西南方,有气如火光。

○兵曹褒贬,部将崔重显、崔嶰、文益晙、黄五颖,守门将郑缮,习读田应龙,训炼奉事朴忠男、李之华、全昌龙、李生、金继男、韩素东、金德根、林润福、黄进世、林齐彦、李得男、金爱奉、金文达、郑继生、金彦男、金戒云、池应立、金得希、金得明、金德男、池义立、卞希延、卞德龙、申大立、金迪、车得舆、禹梦男、徐亿生、柳德男,以上中,训炼奉事李吉,江华监牧官李文菖,顺天监牧官张受命,珍岛监牧官尹莘生,海州监牧官朱厚载,咸兴监牧官李万龄,以上下。

○传曰,大提学命招。

○谢恩,大提学李植。

○持平姜瑜三度呈辞。入启。递差。

○兵曹启目,粘连江原监司状启云云。平海失火,没数烧尽,郡守朴尚俊,为先罢黜,监官等推考,何如?启依允。朴尚俊乙良,姑先推考,以杜后弊。

○政院启曰,注书李奎老,累度催促,不为入来,故昨已推考,而今日又呈辞单,不为来仕,治罪其下人,更为催促,则终不入来,设有不安于私分之事,朝家事体,至严且重,何敢一任己志?李奎老所为,殊甚非矣。请更为从重推考。注书李俊耉,则式暇不来,假注书姜镐,则以应递之人,直宿后出去,他无察任之员,令事变假注书柳志立,兼察入直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李奎老罢职。

○院启,请申祖禹,亟命拿推。措辞见上永兴,为北路大都会,地望之重,非他邑之比,自前必用秩高文吏,不已则宿将之有声望者为之,新府使朴宗一,起身卑微,人物孱劣,既无履历,又无名称,抚摩弹压之责,不可望于此人,请命递差。答曰,不允。朴宗一除授此任,未为不可,勿复烦论。

○谢恩,执义沈东龟,正言韩必明,昌林副正佾,刑曹正郞李䄗,佐郞申淯,居山察访金云长。以上朝报

○礼曹启目粘连。答曰,黄海道勿为卜定,便近为在两南分定。鹰事

○合启。答曰,勿为更烦。

○府启。答曰,不允。以上内下记草

1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吏曹启目,粘连京畿监司书状云云。杨州牧使李浣,居官善治之声,传播藉甚,诚如状启所云,而至于军政,如是修明,阙额之充定,多至五百馀名,则此是畿邑守令所无之事是白在果,恩赏重典,自下不敢擅便,上裁,何如?启熟马一匹赐给。

○传曰,大提学李植,命招。

○大司宪李行远初度呈辞。入启。传曰,调理出仕。

○判决事李民寏初度呈辞。入启。传曰,调理出仕。

○政院启曰,在前黄柑颁赐儒生制述科次时,大提学、提学同参,而以玉堂入直之员,为对读官例也,今则两馆提学,或未差或出外,大提学李植以为,势难独为科次云,何以为之?传曰,副提学命招,使之同参,似可也。

○黄柑颁赐儒生制述科次时,对读官一,望校理林㬍。

○副提学金堉,命招诣阙。

○怀恩君德仁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

○刑曹判书元斗杓上疏,启下吏曹。

○院启,请申祖禹亟命拿推。措辞见上圣批,以朴宗一除授永兴,未为不可为教,臣等窃未晓圣意所在,意者,宗一曾入山城,略有劳勚,殿下,欲施酬赏之典耶?一时将士,扈驾守堞,贤于宗一者,何限?未闻尽授雄府,独于微末一贱孽,偏加恩私,以辱名器,岂不念将士之解体乎?宗一发身本末,言之可污,臣等初不欲历举,以溷圣听,今殿下,意其可人,有所爱惜,不得不略陈之,往在乙丑年间,宗一与若干无赖人,上变诬告权昐、闵仁佺等数十人,赖殿下圣明,狱事即释,无赖人皆反坐,而宗一幸免刑章,人皆痛愤,不意其因缘媒进,至玷仕版也。事在既往,今不可追治其罪,而至于雄都弹压之任,决不可滥授,请命递差。答曰,不允。

○司直赵䌹,在外入来。

○注书李奎老罢职,代以李光载为假注书。

○宾厅儒生科次,三上一人,三中二人,三下二人,封入后罢出。

○以儒生科次,传曰,进士金鉽,直赴殿试,之次生员金佐明,进士尹遇丁,并直赴会试,生员赵龟锡,幼学沈儒行,各给一分。以上朝报

○户曹启目粘连。答曰,今此启闻,出于见欺,事涉率尔为在果,姑令放送,使之依愿备纳,以杜后弊。

○备边司草记。答曰,此辈阿付清译,腰金顶玉,惟意所欲,国法若行,则泰庆辈,罪难容诛矣。

○备边司草记。答曰,监司则不许,而备局则惟恐稽迟,可谓泰山不如林放也。

○合启。答曰,既是重罚,勿为已甚之论。

○府启。答曰,不允。

○备边司启目粘连。答曰,当初勿捧事行会不传缘由,查出处置。以上内下记草

1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自昧爽,有雾气。

○谢恩,缮工参奉郑云翼,军器参奉徐梦吉。

○药房提调户曹判书臣李溟,副提调行都承旨臣郑太和启曰,春气未舒,日候沈阴,伏未审此时,圣体调摄,若何?臣等无任仰虑之至,敢此问安。答曰,与前一样。

○司宪府启本,副校理徐祥履,副应教郑知和等矣,本月初五日,无缘阙直,罪各杖八十赎,夺告身三等。启功减一等。

○传曰,史官一员待命,骑马三疋立之,外营内摘奸。

○院启,请申祖禹,亟命拿推。措语见上永兴府使朴宗一,请命递差。措辞见上答曰,依启。申祖禹事,不允。

○玉堂箚子。大槪,快从公论事。入启。答曰,已谕于两司矣。

○合启,李圣求事。答曰,已谕。

○府院前启,晋英事。入启。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以义禁府都囚徒单子,传曰,成汝穗、金凛等事,何至今不为处决耶?问启事,回启曰,成汝穗、金凛等事,何至今不为处决耶?问启事,传教矣。成汝穗,公事判下之后,判义禁臣金自点,身病极重,不省人事者两朔,及至出仕,病势尚重,而成汝穗之事,非寻常泛然议启之比,再三与郞厅亲执详查,而今才考出矣。至于金凛公事,官家文书浩繁,而臣自点,昨又昏倒不省,未及查考之意,惶恐敢启。传曰,知道。

○义禁府启曰,巨济定配罪人李玉同,南海定配罪人金孝生,珍岛定配罪人刘今男等,自义州今已拿来,押去罗将二人发送之意,敢启。传曰依启。以上《义禁府誊录》

○兵曹启曰,全罗道后运农军二百名,将官二员,领将一员,今日慕华馆,一一逢点,军人容貌年岁疤记,似无违误,所持农军器及各样器物,亦无欠缺,犒馈后仍为发送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兵曹誊录》

1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宋时吉。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巳时未时,日晕。自三更至五更,月晕。

○答左议政申景禛箚曰,省箚具悉。予甚虑念,卿其勿为控辞,安心调理。

○忠清监司书目,掌令姜柏年辞职上疏上送事。启递差。

○忠清监司书目,永春县监李重国,处事乖方,奏御失宜,致有无前之变,罢黜事。

○吏曹启目,粘连刑曹判书元斗杓上疏云云。堂有七十九岁之母,疾病侵寻,馀日无几,而家贫岁饥,不能营有滋味,人子至情,诚为切迫,宜其欲伸至愿于孝理之下,但近来在卿列之臣,不病则有故,无可任事者,缓急可恃之人,似难远补州郡,今日事势,有异于曩时,沈諿等乞郡,似不可援以为例,伏惟上裁。启依回启施行为乎矣。令该曹优给米布,以表优老之意。

○院前启,无城上所,姑停。

○合启,李圣求事。入启。答曰,勿烦。

○府前启,晋英事。入启。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都目政事为之。

○传曰,守令极择差出,前后有功劳人,并为拟望事,分付吏兵批。

○备边司启目粘连。答曰,空名帖乙良,量减下送。以上内下记草

○有政。吏批,以赵䌹为典翰,尹绛为应教,赵珩为副校理,尹文举为修撰,李袗为文学。《经筵日记》

○以柳景缉为辅德。吏批政事

1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卯时巳时,日晕两珥,晕上有冠,晕下有履,色内赤外青。白虹贯日。午时未时,日晕两珥。虹气乃灭。夜一二更,东方有气,如火光。

○下直,龙仁县监李馨益。

○怀恩君德仁三度呈辞。入启。摠管递差。

○大司宪李行远启曰,臣以无似,猥蒙洪造,前后历敭,无非忝窃,而只缘报答无路,惟以奔走颠仆为期,未尝虚辞饰让,仰溷天听,今臣所患眩晕黄疸之症,十年积痼,根柢已深,自岁前旧症添剧,调治浃月,未见少愈,意外新命,及于此际,冒昧请急,冀蒙恩递,伏承调理出仕之命,臣诚惶恐,罔知所措,不得不扶曳出仕,虽缘病疾所祟,难免稽谢之失,请命递斥臣职。答曰,勿辞。

○政院启曰,右副承旨洪镐,时在庆尚道咸昌地,斯速上来,下谕,何如?传曰,依启。

○兵曹判书金自点,吏曹判书李景曾初度呈辞。入启。给由。

○院前启,无城上所,姑停。

○禁府,前察访成汝穗核处事,上裁。启分拣。

○禁府启曰,成汝穗分拣事,判下矣。放送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合启,李圣求事。府前启,晋英事。前辅德沈𪗆,不思致命之义,徒知自谋其身,人臣分义,到此扫地,其忘君负国,私便身图之状,甚可恶也。揆以王法,断不可贷,吏曹回启之时,蒙然请递,前后所为,事甚无据,请沈𪗆削职远窜,吏曹当该堂上郞厅,并命推考事。入启。元启辞,勿出。

○答合启曰,勿烦。

○答府曰,依启。晋英事,不允。以上朝报

○都目政事,仍为之,申时,毕政。

○兵曹草记。答曰,知道。另加详察,俾无奸滥之弊。

○内资提调全昌君启辞。答曰,知道。当该官员备纳之数,亦为考启。以上内下记草

1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掌令朴漪启曰,臣之庸陋,无所比数,重以痼疾,分甘屏蛰,前后荣除,虚恩是惧,不图宠擢,又列宪职,兢惶感激,无地自容,第大司宪臣李行远,即臣之同姓四寸妹夫也。法当相避,在下应递,请命递臣职名。答曰,勿辞,退待物论。

○府启,新除授持平宋浚吉,时在忠清道怀德地,请斯速乘驲上来事,下谕。答曰,依启。

○院前启,木川县监申祖禹拿推事。缄答间,姑停。

○升平府院君金瑬三疏。大槪,乞递内医提调事。入启。

○工曹判书尹晖三疏。大槪,病势未见痊可,亟递职名事。入启。

○府启,掌令朴漪,引嫌而退,揆之前例,在下当递,请掌令朴漪递差。答曰,依启。

○政院启曰,忠勋府郞厅来言,春城君南以雄,自今月十五日,重得内伤外感之症,已过八日,尚未发表,热势极盛,精神昏愦,夜不交睫,全废食飮云矣,敢启。传曰,遣内医看病。

○吏曹启曰,台谏有阙,政事,取禀。以上朝报

○养和堂,备局堂上及右相,亦为引见。

○政院启辞。答曰,当惕念焉。

○合启。答曰,毋庸坚执前启。

○玉堂箚子。大槪,快从公论事。入启。答曰,已谕。以上内下记草

1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霱。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左道水运判官李奎望,漕运事出去。

○答升平府院君金瑬疏曰,省疏具悉卿恳。卿其勿为固辞,安心调理。

○判决事李民寏上疏。大槪,病势甚重,决非旬月可差,亟罢臣职,以便公私事。入启。

○吏曹判书李景曾,兵曹判书金自点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

○政院启曰,新除授左承旨金霱,方在西路,请斯速上来事,下谕。传曰,允。

○弘文馆启曰,新除授修撰尹文举,时在全罗道锦山地,经筵入番事紧,请斯速上来事,下谕。传曰,依启。

○传曰,史官一员待命,骑马三匹立之。

○答工曹判书尹晖疏曰,省疏具悉至恳。卿之所患,今虽如此,久久调理,则自可差复,卿体予意,勿为固辞。仍传曰,遣内医看病。

○义禁府内摘奸。

○禁府,沈𪗆临坡县定配。启。

○院启,伊川县监辛庆英,人物孱劣,年纪衰耗,曾为仁同府使时,政委下吏,徒事剥割,至于媚悦品官,举措卑屈,南中之人,至今笑骂,峡中苏残之责,决不可付诸此人,请命递差。骊州牧使李师圣,性本迂疏,少也犹不及人,况今年过七十,精力耗尽,寻常出入,亦必扶曳而行,其居官临民可知,请命改差。答曰,辛庆英,别无大段所失,李师圣,必不至如是老病,并勿为烦论。

○合启,李圣求事。入启。答曰,已谕。

○府院前启,李晋英事。入启。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备边司草记。答曰,依启。瘦蹇之马,只决杖,可也。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灸次亦为磨炼以送,此中饭僧一事,似为难便,只送细苎木同,使之观势分给,可也。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依誊录磨炼,则必为不足,加给以送。

○内医院草记。答曰,蔡得沂治罪后,仍为入送。以上内下记草

1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霱。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午未酉时,日晕右珥。夜一二更,艮方有气,如火光。三更,巽方有气,如火光。

○司宪府启目粘连。答曰,以措辞过当之失,照律施行为乎矣,色吏乙良,分拣。

○合启,李圣求事。入启。答曰,更勿渎扰。

○府院前启,李晋英依律处断事。入启。答曰,依启。以上内下记草

○义禁府启曰,政院启曰,领兵营将郑汉骥,以前任统营虞侯时,密阳田税覆设事,刑曹照律杖一百,告身尽行追夺,已为允下,义禁府,发书吏,将为拿来,而曾已辞朝,今望间将为渡江,拿来决杖后还送乎?以他人差送乎,何以为之?敢禀。传曰,回还后施行,可也事,传教矣。郑汉骥,既已回还,决杖之意,敢启。传曰,远戍异域,其劳可念,勿为决杖,使之叙用。

○又启曰,传教矣。交替将士,已为回还,向前南胤先,依前定配启下,大静配所发送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贼烓父晋英,当为缘坐处绞,而既已发送于配所,府郞厅急急发遣,所到处,令本官守令,眼同处绞之意,敢启。传曰,依启。以上《义禁府誊录》

○答判决事李民寏疏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调理察职。

○都承旨郑太和,掌令权濂初度呈辞。入启。

○右尹李厚源上疏。大槪,请收误恩,以安微分事。入启。

○刑曹参议成时宪,同姓孙幼学成重祐身死,服制已行十日,出仕,何如?启依所启施行。

○都承旨郑太和初度呈辞。入启。传曰,调理出仕。

○掌令权濂初度呈辞。入启。给由。

○院启,圣批以骊州牧使李师圣,必不至如是老病为教,臣等窃惑焉。师圣之年迫八十,迂疏癃病之状,朝绅之所共目睹,非可诬也。况今畿甸守令,非如前日之比,出站之举,无岁无之,年富力强者,犹患难堪,岂可差遣老病之人,毕竟瘝偾职事,重贻迎送之弊乎?请勿留难,亟命递差。圣批以伊川县监辛庆英,别无所失为教,臣等窃惑焉。庆英曾为守令,尸居其职,凡诸政令,一委奸吏之手,专以贪虐为事,其他可笑可骇之状,不一而足,南中之人,至今唾骂,而到今年纪衰耗,昏劣日甚,本县累经匪人,将为弃地,饥馑连年,流散相继,则其苏残起弊之责,决不可付诸此人,请勿留难,亟命递差。答曰,不允。

○禁府,南胤先大静县定配。启。以上朝报

1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霱。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辰巳申时,日晕。夜四更,黑云一道如气,起自坤方,直指巽方,长七八丈,广尺许,渐移南方,良久乃灭。内下日记

○药房提调户曹判书臣李溟,右承旨臣李伣启曰,连日大风,寒威且紧,伏未审圣候调摄,近来若何?臣等,无任区区仰虑之至,敢此问安。答曰,与前无异。《内医院日记》

○合启。答曰,勿烦。

○院启。答曰,依启。骊州牧使递差事辛庆英事,不允。

○右尹李厚源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卿之才望,实合擢用,宜勿控辞,从速察职。

○耆老堂上金瑬、洪瑞凤、沈悦、金荩国、李庆全、李德泂、李溟、沈諿、尹毅立、尹晖等箚子。大槪,知事闵馨男年已八十,合有恩典,惶恐冒昧仰请事。入启。以上内下记草

○兵曹判书金自点三度呈辞。入启。加给由。

○正言李寿仁,在外入来。

○吏曹判书李景曾三度呈辞。入启。加给由。

○经筵厅侍读官林𪩍,同姓五寸叔幼学林得英妻柳氏身死,服制已行七日,出仕,何如?启依所启施行。

○接伴使金南重,入来。

○户曹启曰,凡传教、备忘,各司承受之规,郞厅亲进政院,着名受之,即传于堂上,乃是金石之典也。顷者,因岭东烧死人恤典举行落漏之事,使之问启事,才下本曹,而政院启辞有曰,其日招户曹分付,而今此回启,此一款,不为举论云者,不为承受郞厅推考,待令书吏请罪者,事理当然,岂有他意于其间乎?今闻其郞厅之言,极其愤怒,多发怨言,闻者莫不为骇,其所缄辞狼藉,以奸吏弄权本曹,构诬为言,诚未满一哂,下吏所犯,顷已查核,终至于严处,臣等虽无状,宁有掩护之理,其无可辨,而大抵发明之辞以为,其夜直宿本曹,而非渠所知事云。不为进去,而书塡姓名于政院承传簿,则是不过符同下吏之所致,而若无是事,则下吏潜图暗受之罪,明白斥之,可也,而乃欲隐然传受,有若自己亲承者然,还给他书吏,使之传致于堂上,渠以曹司郞厅,虽一日十度诣阙,他无推诿之处,至如夜则入直之官无之也。书吏所传,未知谓何郞厅之所书,而既不承受,又不亲传,渠有中间落漏,而使书吏传之耶?盖李斗瞻之意,希望其不举郞厅,冀幸得免,而本曹欲顾护政院,独不请推乎?其亦不思之甚矣。近来纪纲解弛,承传亲受之法,亦将废坠,下吏向壁,郞厅不进,而恬不为怪,不知不进为罪,而反以不进,执为发明之端,诚为可痛,此而不为严究,则此后承受之规永废,本曹生事之患,有不可言,请待令书吏,更为囚禁,以诈称郞厅亲进潜受承传之罪,严推得情,依律定罪,以杜后弊,何如?传曰,允。

○院启,辛庆英,不合临民之状,臣等备尽论列,而圣批一向牢拒,实未知圣意之所在也。伊川为邑,介在峡中,饥馑连年,流散相继,且累经匪人,无以收拾,此时邑宰,必得政先抚摩声绩素著之人,方可畀之,而庆英,曾任仁同,政委下吏,剥割无比,及其变乱之时,以右道营将,处事无形,监司启罢,既递之后,因居境内,乞食于品官人民,岭南之人,至今传笑,已试无效之人,岂可又授残邑,重困民生,贻害公家也?请辛庆英,亟命递差。守令之职,以平易近民听断明决为主,而老病疲残之人,则自己筋力精神,已难收拾,况望其逐日坐衙,听民呈诉,察其疾苦,勤其职事乎?是以,朝家之法,年过七十人,则勿为差除守令者,盖为是也。李师圣,以文官通政,除拜畿甸相当之邑,别无罪逆,臣等之论执至此者,实出于不得不已。第师圣,今年七十五岁,眼暗已极,不能视字,两耳全聋,在傍之人,必呼声然后,才得听闻,衰耗至此,更何所为?且在癸亥年间,为义城县令,以不能举职,赴任未久,旋即递罢,虽在稍少之日,尚且如此,况今八十将迫之时乎?此时畿甸,公私赤立,公家责应,民生安集之责,决不可付诸此手,请李师圣,亟命递差。批答见上

○政院启曰,伏见李斗瞻缄辞,则以政院不为牌招,故不为亲受云。臣于十二日,直宿本院,阙门已闭,故出牌于门隙,招致郞厅,则自外书塡郞厅姓名于传教草之末端,臣初不觉渠之不为亲进,而该吏向壁也。今以户曹草记观之,则乃知符同下吏之所为也。且斗瞻,其日上直本曹,而夜闻明火喧聒之声,知其时急传教,则渠以上直之官,应为亲受,而坚卧不起,及其生事之后,反以不为亲受,为自明之地,有若归咎于本院之不为牌招,其为幸免之计,果为可恶,近来纪纲,虽曰解弛,承传亲受之法,犹且不废,而至于乘夜奸滥之习,不能检饬之失,臣实当之,惶恐敢启。传曰,知道。以上朝报

1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霱。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夜四更,流星出北斗五星下,入天床星上,状如拳,尾长二三尺许,色赤。五更,流星出北极星上,入艮方,状如钵,尾长三四尺许,色赤,光照地。

○宾客李昭汉,入去沈阳。以上内下记草

○答耆老所堂上金瑬等箚曰,省箚具悉。箚陈之事,当令该曹施行焉。

○掌令权濂三度呈辞。入启。

○左承旨金霱,入来。

○礼曹启曰,今月内,观察使、节度使,当为荐举,而本曹判书臣南以雄,以病不得出仕,待判书出仕后,同议荐举,何如?传曰,依启。

○正言李寿仁上疏。大槪,冒陈忱悃,乞递职名事。入启。

○玉堂箚子。大槪,快从公论事。入启。

○院前启,伊川县监辛庆英递差事,停启。

○兵曹判书金自点箚子。大槪,病重乞递事。入启。

○答玉堂箚曰,勿烦。

○合启,李圣求事。入启。答曰,勿烦。以上朝报

1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霱。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申时酉时,日晕两珥。夜一更,艮巽方,有气如火光。五更,流星出贯索星下八角星上,状如拳,尾长三四尺许,色赤。

○卒延安府使韩会一家,遣中官致祭。以上内下日记

○兵曹判书金自点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至恳。卿之固辞至此,当勉副焉。

○工曹草记。答曰,已造鞍子给送,无妨。日本入送事以上内下记草

○答正言李寿仁疏曰,递差。

○掌令权濂三度呈辞。递差。

○温阳郡守闵汝钦,差使员,还下去。

○备边司启曰,庆业亡命,前所未有之变,严饬购捕,亦非一二番,而在逃四朔,尚未闻去向形止,大小外官,视之寻常,无意动念,据此可知矣。臣等,近因外方往来之人,详细闻之,则跟寻一事,非但置之相忘之地,讨捕差使员辈,出入邻邑之际,多发嘲侮之言,其在闻见,极为骇愕,各道差使员,所当施之以重罚,使之警惕,而所闻真的,亦未可必,姑令该道监司,一一摘发,推考启闻,以惩其怠慢之习,八道监兵水使留守等,亦为从重推考,何如?传曰,允。

○以正言李寿仁上疏。传曰,今后如此猥滥之疏,勿为捧入。

○兵曹参判洪茂绩初度呈辞。入启。给由,允下。

○兵曹启目,粘连启下云云。上番军士,名虽宿卫,其实莫重苦役也。远道上来,羸病相半,艰难逢点,过二三日入番,其间闲游日子甚少,而各衙门争集借去,鞭挞役事,竭尽其力,此岂存恤之道也。近来谬规如此,或防塞不许,则至于启闻,必成而后乃已,主兵该司,无可为者,自今以后,依壬辰等旧例,都城宫墙补筑,及城中大川开坊等役外,勿为许给事,捧承传施行,何如?启依允。

○院启,藩臣状启,自有体例,不可逾越,而平安监司具凤瑞,曾以相臣,冤状缕缕驰启,至请宣示庙堂,相臣之有罪无罪,当有他日之公论,而前后启闻,似涉颠倒,物情以为未便,请命从重推考。答曰,不允。

○合启,李圣求远窜事。停启。以上朝报

1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郑太和。左承旨金霱。右承旨李伣。左副承旨洪宪。右副承旨洪镐。同副承旨申敏一。注书。假注书李光载。事变假注书柳志立。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国忌,无事。

○夜一更,流星出鬼星下,入巽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三四尺许,色白。流星出亢星下,入东方天际,状如钵,尾长四五尺,色赤。东方有气如火光。

○工曹草记。答曰,只令相换,事涉冤抑,加磨炼给之宜矣。锦州军前纳米人事以上内下记草

○平安道褒贬,昌城府使李洽,价川郡守郑以重,江西县令洪世虎,泰川郡守崔庆云,以上中。熙川郡守赵尚弼,理山郡守韩恒吉,渭原郡守朴信吉,以上下。

○平安监司具凤瑞书目,臣病重,辞职上疏上送事。启。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为控辞,调理察职。以上朝报郞厅李重彬校正。日记郞厅金弘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