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五年/十二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2月1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巽方,有气如火光。

○三更四点,上由武德门,出诣魂宫,亲行朔祭。

○辰时,还宫。

○传曰,明日昼讲为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院前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更为勘定,勿录正勋事。答曰,已谕矣。新启,江陵府使郑云湖,纵其孽产,作弊万端,阖境怨咨,以致年久官舍,尽为冲火焚烧,请命罢职。答曰,郑云湖,苟有不治之状,则罢职,未为不可。但今以官舍冲火被罚,则不无后弊,姑为置之,毋坠奸计。以上朝报

○亲祭罢后,大殿、东宫,玉堂问安。

○校理权涛三度呈辞。入启。递差。经筵日记

○兵曹启曰,新番军士,自愿试射者,四百馀名,本曹郞厅,眼前试射,则入格者,四十九名,虽未入格而晓解操弓者,九十五名。此则分属东营,以备试炼,而入格者,则逐旬分军时,永勿分定,营军士抽用时,亦不抽用,其未入格,而能解操弓者,则限一朔亦勿定送,并施优奖之意,似当。且外营凡有五处,而北别营,则方为御营军入接之所,部将无所止宿,借直于他营,事甚苟且。故坐营军士,不为分给,其他西南北三营,各给一百二十馀名,每旬分军时,轮回分定,以备宿卫之意,昨日本曹都摠府、卫将所,齐会分军时,已为议定。但坐营军士,若如前昼夜在营,则怨苦必多,而东西南北四营屋宇狭窄,百馀名之军,决难容接,分为二番,五日相替,以为轮回休养之计,似为便当,敢启。答曰,依启。轮回替番事,徐议为之。《兵曹誊录》

○惠民署启曰,伏见备边司启辞,毛都督所求竹沥,令两医司从优入送事,入启。允下矣。本署外贡一年所纳青竹二十个,或经年岁不纳,常患窘迫,而今年亦不来纳矣。以此上年都督所求竹沥,自两医司不得措备,故备局行会于全罗道监司处,使之入送矣。今者虽令两医司从役入送,而二十个竹沥,决难措备,依上年例施行,何如?答曰,依启。《惠民署誊录》

12月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只昼讲。

○未时,大风。申时,下雪。夜一更,东南方,有气如火光。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院前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更为勘定,勿录正勋事。请江陵府使郑云湖罢职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昼讲。入侍,知事李廷龟,特进官崔鸣吉,参赞官金寿贤,侍读官李省身,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姜翯,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君子之道,至杂引孔子之言以明之。经筵日记

○兵曹启曰,在前分军一事,专属卫将所,而歇处定送之价,各有恒式,中间操纵取舍之权,专在当所书员。故诸上司定送之处,稍不如意,则捉致书员,鞭扑狼藉,其苦有不忍堪,而书员等不敢疾怨,唯恐失之者,盖以重利所在故也。本曹今方新立事目,分军一事,本曹都摠府堂上、郞厅,亲执文书,同议磨炼,多少之数,苦歇之分,实非书员等所敢干其间也。如或诸上司,不辨此间曲折,侵责书员如前之为,则为书员者,既失厚利,徒受罪罚,其势决不能堪。今后凡有定送之事,例为移文本曹,以凭处置,至于卫将所书员,则勿为如前侵责之意,预先知委于各衙门,宜当,敢启。答曰,知道。

○昼讲时,知事李廷龟所启,今年新军籍后上番军数,比前颇多,留营之军,亦且五百馀名,直宿之营,狭窄难容,轮番入直,何如?上曰,然则必有奸吏操纵之弊,不可轮番矣。廷龟曰,军士中择年少壮者,前日试才,则入格者几百人。此人等则不为定送,留一营,时时操炼矣。但统率,必有其人,且必有处所矣。特进官崔鸣吉曰,分番之后,营将牒报本曹曰,军士入番之营,只可容宿五百馀人,而其馀则势将露处云。不得已使馀军,姑不入直,而待今日启禀定夺矣。何以为之?上曰,已冬,决难造营,姑作土宇,以为过冬直宿之处,似当矣。且闻空阙及各处所定守直之军不足,见偸之物颇多。今番之军,比前既多,而营且狭窄,则诸处充定,宜加定矣。廷龟曰,顷因上番军士甚少,各处定送之军,或一名或全减,不成貌样处,多矣。今当添定矣。上曰,依为之,可也。廷龟曰,上番军士武才入格者,今当为别队,时时炼习,一切勿为定送矣。鸣吉曰,送于御营,使之炼习,何如?廷龟曰,若属于御营军,则渠等,必以移定御营军为疑,反以为苦,有若各陆军之事矣。使四所卫将及部将,分领肄直,或于中日试才,时时论赏,后番军上来时,亦如此,则直宿处,可省地窄难容之弊,而禁旅亦似稍成矣。部将若不足,则或加设一二员,无妨。上曰,此似着实矣。若送御营,则御营军有料,此军无料,亦必不喜矣。廷龟曰,分属卫部将事,退而磨炼举行,何如?上曰,依为之。《兵曹誊录》

12月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景宪。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五更,黑云一道如气,自坤方,直指巽方,长十馀丈,广尺许,良久乃灭。

○明日世子嫔册封,大殿殿坐,三严午初。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院前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更为勘定,勿录正勋事。请江陵府使郑云湖罢职事。答曰,不允。

○府新启,全罗右水使李应顺,为人昏庸,年纪衰耗,不合阃帅之任,请命罢职。伊川府使罗绘素,到任之后,专事虐民,善事为务,阖境怨咨,请命罢职。答曰,依启。李应顺年纪虽老,必不至不能堪任,不允。以上朝报

○兵曹启曰,上番军一千七百七名内,十月当番立番人,自本曹分拣頉下者二十二名,其馀实数一千六百八十五名。三司同议分军后,开录启闻之意,敢启。答曰,知道。《兵曹誊录》

12月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日晕右珥。自巳时至申时,日晕两珥,晕上有冠,色内赤外青。夜自一更至三更,四方有气如火光。终日雨雪交下。

○午时,上御崇政殿,行世子嫔册封礼。

○有政。

○吏曹参议全湜,承旨赵缵韩,判尹金自点,沔川郡守兪大逸,伊川府使洪命耉,铁原府使李义传,利川府使申垓相换,户曹佐郞金孝诚,知春秋李弘胄、金尚宪,礼曹参议郑百昌,郭山郡守崔惟吉,嘉山郡守徐佑申,直讲权涛。

○开城留守书目,府居黄得正家,盗贼突入,举家屠灭,五人已死事。

○二品以下,别观射赏格,居首前主簿朴光春,升堂上,闲良居首朴顺元、高京翼,直赴殿试,许继宗、李泂、郑琳、金丙吉、赵继,直赴会试。

○府前启,请全罗右水使李应顺罢职事。答曰,勿烦。

○院前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更为勘定,勿录正勋事。新启,麻田郡守南斗炯,性本狂悖,人所贱薄,多聚娼妾,贻弊残邑,请命罢职。两西安州以南,请发遣暗行御史。答曰,依启。暗行,从当发送,勿为烦渎。两营将事,不允。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如是坚执似过,停论,可也。

○忠清监司书目,清州牧使沈器成,日渐骄恣,怠弃官事,浪费官储,用刑违法,通奸邑婢,率畜衙轩,上司分付,不为举行,罢黜事。以上朝报

○谢恩,修撰朴潢。经筵日记

○传曰,军士不足处,使之加定矣,某某处加定乎?问于兵曹。兵曹回启曰,自今以后凡分军,每十日轮分事,已为启下。今若续续抽添,则不但文书错乱,定送日子,多少参差,必有不均之患。故欲于初十日再分军时,应为加给处,更为商量,启禀施行,敢启。传曰,依启。《兵曹誊录》

12月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姜翯。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召对为之。

○两司合启,请崔𬀪减死之命还收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全罗右水使李应顺罢职事。答曰,递差。

○院前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更为勘定,勿录正勋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郑经世、金蓍国,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姜翯,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子曰道不远人,至六章放此。经筵日记

○训炼都监启曰,上年赴西炮手四哨,胡变时,并为败没,而其后散亡之卒,稍稍还入,故一哨哨官,还都后即为本差,而其馀三哨,则未成模样,哨官尚未差出矣。逃还军士及儿童队年壮者,仅仅充数,今始完束。上项三哨哨官,并为差出之意,敢启。传曰,依启。《训局誊录》

○谏院启曰,臣等将两营将勿录正勋事,论列已尽,而圣批一向牢拒,臣等实未晓圣意之所在。仁居之变,出于意外,而临机决策,声罪致讨,殱渠魁于不日,绝祸乱于将萌,则首事之臣,功固大矣。至于捕贼之时,未到阵之两营将,有何大功劳,而至参之正勋乎?公议齐发,久而愈激,臣等之论,实非偶然而发也。凡事当慎之于始。今若以已勘,而因循掩置,不为之更改,则窃恐带砺之盟,反归于不重,而国家酬赏之典,将自此而淆乱也。请命两营将,勿录正勋,以重名器。答曰,勿烦。《忠勋府誊录》

12月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姜翯。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召对为之。

○有政。

○掌令金南重,清州牧使金尚,伊川府使边忠范,康津县监尹棨,麻田郡守金廷益,济用正金矱,刑曹正郞洪镐,佐郞尹复元,敦宁都正尹民逸,龟城府使郑凤寿,价川郡守郑之罕相换。

○冬至使边应璧书目,九月十三日行船宿广鹿岛,十四日平明,东风大起,发向三山岛,未及七十里,北风大起,第一船先泊,第四船、第三船相次来泊,而恶风掀波,舟尽惊动,人不得立于船上,是夜二更量,书状官所乘船及第二船,曳碇出洋,飘风不知去处。新皇帝即位等事,及两起方物漂流,员役等姓名,开录上送事。

○平安监司书目,冬至使吴大男出来言内,书状官所乘船,到洋中,致败渰死,只格军一名云云事。

○冬至使书目,天启皇帝哀诏,誊书上送事。

○传曰,明日朝讲为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新启,东平君申景裕,大兴土木之役,杰构峻宇,大逾法制,骄奢贪纵,无所顾忌,请命罢职不叙。答曰,罢职。

○院新启,军资监该纳田税,请切勿移纳于别营,本监下人作弊者,各别设法痛禁。答曰,依启。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李如璜,侍读官沈之源,检讨官赵䌹,假注书姜翯,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君子素其位而行,至右第十五章。经筵日记

○院前启,两营将削勋事,停启。《忠勋府誊录》

12月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只朝讲。

○未申时,日晕两珥。夜一二更,月晕。

○咸镜监司书目,庆源围篱安置罪人李蒧,物故事。

○朝讲时,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以所犯言之,罪果重矣,可以依法,而但其本情,实非故犯,情与罪不同,如无可贳之事,何可强拂群情乎?《书》曰,宥过无大,今须停论,可也。

○院新启,朝讲时,特进官李景稷追到,请命推考。答曰,依启。以上朝报

○朝讲。入侍,领事金瑬,特进官金荩国,参赞官郑经世,大司宪朴东善,同知事洪瑞凤,特进官李景稷,参赞官金寿贤,司谏尹墀,检讨官赵䌹,记事官尹绛、金汝钰、全克恒。讲《中庸》,自子曰鬼神之为德,至包大小而言。经筵日记

○兵曹启曰,各处分军,近因军士不足,不成貌样处甚多。今当番新籍之军,比前颇多,故前日分军时,加定已多,而今初二日筵中,自上下教曰,空阙及各处守直之军不足,馀军比前稍多,营且狭少,量宜加定事。臣等亲为奉旨,各处前加定外,又为加定,别单以启。《兵曹誊录》

○丰宁君洪靌上疏,伏以蝼蚁微臣,无功可纪,不敢叨冒,猥将私恳,仰渎宸严。未蒙允许,反下优异之教,臣诚惶感,置身无地。曾于承命勘勋之日,臣以陈上实迹,禀议于大臣,并录三营将矣。勘勋之后,物议重发,臣退伏自省,只俟谴罚,而福过之馀,贱疾又剧,新渥如天,尚稽肃谢,臣之罪戾,至此尤大。臣惶恐伏地待罪,不胜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答曰,省疏具悉。卿无所失,安心勿待罪。《忠勋府誊录》

12月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日晕两珥。

○传曰,召对为之。

○院新启,麻田郡守金廷益,年衰才拙,请命递差。答曰,依启。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赵缵韩,侍读官沈之源,检讨官赵䌹,假注书姜翯,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子曰舜其大孝也与,至右第十八章。经筵日记

○训炼都监启曰,在前都监军士一哨,分直北两营,每营各五十名,而御营军上番后,北二营无容接处,故应直五十名,移添于北一营矣。今则兵曹军士百馀名,留直本营,都监一哨之军,势将露宿于外,殊为可念。限御营军下番间,都监添军,姑勿直宿,似当。敢启。传曰,依启。《训局誊录》

12月9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以成均馆内摘奸单子,传曰,今此食堂付儒生,殿讲为之。

○殿讲,试官郑经世、李尚吉,参考官李楘、李埈、郑弘溟、金光炫。

○禁府,逆贼高大立子洽,依律处绞,金得命缘坐,前郡守金光白,茂山堡定配。启。

○接伴使书目,都督封广宁伯事,更俟的报驰启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训炼都监启曰,都监丙寅年夏三朔炮、杀手试才画数单子,传曰,杀手之数,止于此乎?何其小也?问启事,传教矣。都监杀手之数,虽至于八百馀名,而中旬试才,则只以技艺上等入格者,例为抄启,中上以下,不为书启,故如是数少之意,敢启。传曰,知道。《训局誊录》

12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姜翯。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五更,黑云一道如气,起自巽方,直指坤方,长八九丈许,广尺馀,良久乃灭。

○传曰,召对为之。

○殿讲儒生金就章《易》略,崔时遇《易》粗,尹珹《庸》略,李仁馨《孟》略。

○传曰,金就章直赴会试,李仁馨等各给一分。

○传曰,兴庆园三年后似当有守园之官,令该曹,预为定夺差出。

○副元帅书目,张大秋告目内,徐孤臣自贼中,率其兵百馀名逃还,昌城越边前日所驻土窟云云事。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李景宪,侍读官李行远,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姜翯,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子曰武王、周公,至右第十九章。经筵日记

○御营厅启曰,前冬阙内御营军试射时,大将躬领,与兵曹、都摠府,会同试射,而今日试射事,昨已命下矣。今日大将臣金自点,以义禁府、典医监两处褒贬进去,提调臣李曙,以军器寺褒贬,亦不得来参。以中军躬领试射之意,敢启。答曰,知道。《御营厅誊录》

12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召对为之。

○吏曹,远接使张维,馆伴李廷龟,迎接都监堂上金荩国。启。

○礼曹启曰,兴庆园守园官,预为定夺差出事,传教矣。考汉史,悼皇考园,置长丞,奉守如法云。以此观之,当有守园之官,令儒臣博考前史后,议大臣定夺,何如?传曰,依启。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新启,陈贺演仪时,史官不备,日晏乃行。请当该史官、色承旨,并从重推考。答曰,依启。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郑经世、金蓍国,检讨官闵应亨,记事官尹绛、金汝钰、郑维城。讲《中庸》,自哀公问政,至又当知天。经筵日记

12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巳午时,日有左珥。以上内下日记

○传曰,日寒如此,各处军士,不无冻死之患,优给空石,薄衣军士,摘奸给衣事,言于该曹。

○兵曹启曰,襦衣事,传教矣,各处军士,曾以空石分给矣,传漏外八门军士,则又为加给空石,而分遣郞厅,点名看审,则其中尤甚薄衣者九十五名,别单以启,令该曹造衣分给,何如?传曰,依启。《兵曹誊录》

12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承文院,新来拣择姜翯、姜柏年、柳颍、李庆相、郑复吉、李梦征、成以性、金𩑀。启。朝报

12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二更,月晕。五更,月晕食。

○弘文馆启曰,兴庆园置官事,令儒臣博考前史事,传教矣。上年承墓号考启之命,而前史中,未得可为今日的据者,只以汉宣帝时,奉明园一节,书启,今礼官所谓置长丞奉守如法者,即其事也。此外未有可考,敢启。传曰,知道。

○平安监司书目,义州报内,走回人卢国男言内,奴汗十一月初一日出猎铁岭,朴兰英,始于十三日入沈阳事。

○副元帅书目,卢国男言内,奴汗出猎铁岭,韩润等屡请东犯,而奴酋以誓天为重,退送云云事。

○京畿监司书目,加平官奴真梦妻,产雏于未满朔,而其雏体大如猫,一身四足,两头四目两耳,即毙事。以上朝报

12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

○大司宪李弘胄,大司谏赵翼,执义权涛,司谏崔葕,献纳李行远,持平李景义、任絖,正言沈东龟、高傅川,开城留守沈諿,副修撰吴端,副应教尹墀,全罗右水使柳琳,直讲林堜、李坰,副校理吕尔征,司书吴达升,麻田郡守梁撰,工曹佐郞许穑,知事朴东善,掌乐正赵邦直,安东判官柳虎瑞。

○传曰,召对为之。

○平安监司书目,唐差都司李尚友,到中和,还来平壤,以逃亡军兵刷得事,向山郡辞缘事。以上朝报

○修撰赵䌹,居昌地病亲呈辞,受由,出去。

○副校理沈之源,以藏冰都厅,出去。以上经筵日记

○户曹启曰,因兵曹启辞,上番无衣军士九十五名,令该曹襦衣造给事,传教矣。当此苦寒之节,自上特轸卫卒之衣薄,有此挟纩之恩,臣曹即当奉行之不暇。但闻今此改军籍之初,番上之军,皆是有实之人。故点考之日,或称衣服之鲜明,宁有薄衣呼寒者,多至九十馀名乎?乙丑年则不过四十名,上年则六十人,今则至于近百矣。其间奸黠之辈,闻兵曹摘奸之令,与卫将所下吏辈同情,脱去缊袍,假作寒苦之状,其情极可恶也。臣等试令本曹郞厅,密察其书启之人,其中所谓尤甚薄衣者,亦不至于冻伤矣。度支前头,有何许大办而屑越如此乎?臣等不胜闷虑。仍念兵曹贸储木绵,专为此等事而蓄也。着令兵曹量宜造给,使臣曹些少之储,得有所存,以补诏使支待之用,宜当。敢启。答曰,不允。

○又启曰,薄衣军士所着襦衣,令兵曹量宜造给事,不得蒙允。九十五人所着襦衣,非但多费木绵,即今市上木花绝贵,贸易缝造之际,必经旬日,极为闷虑。闻备边司所捧弊衣,西边入送之外,尚有累十件云。先以此衣,移送于兵曹,就其中尤甚薄衣者,使之分给,宜当,敢启。传曰,知道。令兵曹,其中尤甚薄衣者,更为详察,书启,可也。

○兵曹启曰,因户曹启辞,本曹薄衣军士九十五名内,尤甚薄衣者,更为详察书启事,传教矣。臣曹仰体圣上轸恤军卒之盛心,委差本曹郞厅二员,各其当直处,亲行点视,列名书启,少无冒伪之患。既已书启之后,又为取舍于其间,则军情缺望,多矣。但户曹启辞,专为惜费,此亦不可不念。依圣教招集一处,再加查审,其中尤甚者,分给备局襦衣,其馀则令户曹量给绵布,似当。敢启。答曰,依启。《兵曹誊录》

12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全益禧。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召对为之。

○司饔院启辞,罢职延曙察访梁有仁。

○副元帅书目,铁山报内,都督沈阳侦探都司金声𨗚言内,朝鲜差人,于前月二十日,大设宴享,贼方整治兵器,将有西犯之计云云事。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赵缵韩,侍读官李省身,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全益禧,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天下之达道,至起下文九经之端也。经筵日记

12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李民宬在外。右承旨金蓍国。左副承旨赵缵韩。右副承旨李如璜。同副承旨李景宪。注书。假注书全益禧。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东方坤方西方,有气如火光。以上内下日记

○传曰,召对为之。

○召对入侍,参赞官郑经世、李景宪,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全益禧,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凡为天下国家,至此九经之实也。以上经筵日记

○御营厅启曰,胡变时,御营军,元不赴乱人中,南汉山城定配者四十一名,仍逃不现者七名,阵上逃亡,方在死律者三名,令各道督令跟捕事,启下矣。即见江原监司吴䎘所报本厅公事,襄阳逃亡军金汝镜,艰难捕捉囚禁云所当涟川逃亡军李五十同,例宣传官下送,所囚处枭示,而近因二相臣李贵箚子,各道逃军,并有荡涤之命云。向前山城定配者及襄阳逃军金汝镜等,并为荡涤乎?禁旅逃亡之罪,殊与外方溃卒不同,自下不敢擅便。伏候睿裁。答曰,知道。议大臣处置。《御营厅誊录》

12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李民宬在外。右承旨金蓍国坐直。左副承旨赵缵韩。右副承旨李如璜服制。同副承旨李景宪坐直。注书尹绛一员未差。假注书全益禧仕直。事变假注书郑复吉。修正未差。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东方有气如火光。初更,下雪。

○有政。

○献纳李省身,正言李士祥,司艺林堜,礼曹正郞安献征,果川县监李颐男,延曙察访沈之溟,直讲李行远,司评李荣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新启,延曙察访沈之溟,以元凶尔瞻一家之人,受其卵育,不宜复通仕路,请削去仕版。答曰,沈之溟别无大段罪恶,除授此任,未为不可矣。以上朝报

○谢恩,副应教尹墀,副校理吕尔征。经筵日记

12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李民宬在外。右承旨金蓍国坐直。左副承旨赵缵韩。右副承旨李如璜服制。同副承旨李景宪坐直。注书尹绛一员未差。假注书全益禧仕直。事变假注书郑复吉。修正未差。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有雾气。夜一更,东北方、南方,有气如火光,而南方火气尤甚,光照地。且有赤气,直立其上,长可数丈许,广尺许,良久乃灭。四五更,月晕。

○礼曹启曰,兴庆园守园官差出事,议大臣事,传教矣。海昌君尹昉,领议政申钦,左议政吴允谦,右议政金瑬之议皆以为,守园之官,不可不预为差出,令该曹定其名号,差出宜当云伏惟上裁。传曰,依大臣议举行。

○传曰,召对为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延曙察访沈之溟削去仕版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金蓍国,侍讲官尹墀,检讨官朴潢,假注书全益禧,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凡事豫则立,至利行以下之事也。经筵日记

12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李圣求。右承旨李民宬在外未肃拜。左副承旨金蓍国坐直。右副承旨李如璜坐直。同副承旨李景宪。注书尹绛一员未差。假注书全益禧安时贤仕直。事变假注书郑复吉。修正未差。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东方北方西方有气如火光。二更,艮方有气如火光。

○传曰,召对为之。

○有政。

○承旨李圣求。

○庆尚监司书目,安东呈,豪强人郑伸,令该曹定罪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延曙察访沈之溟削去仕版事。新启,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请令大臣元勋更为勘定。答曰,录勋一事,非但递改为难,三营之功,似无大段轻重,故前日论启之时,不能允从。今又更论,殊甚过矣。《书》曰,赏疑惟重。须体予意,更勿烦渎。沈之溟递差。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郑经世、李景宪,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全益禧,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博学之,至或子思所补也。经筵日记

○宪府启曰,录勋重典也,必有大功于国家,然后可膺茅土之封。顷者仁居之变,起于仓卒,登时朴灭,不过一二臣同,且无相持力战之功,而彼李胤男、辛庆英,以领兵将官,不及于贼徒就缚之所,少无可纪之功,而至参正勋之列,人言藉藉,公议愈激。请令大臣元勋更为勘定,以杜滥施贻讥之弊。批答,见上朝报所誊《忠勋府誊录》

12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李圣求坐直。右承旨李民宬在外未肃拜。左副承旨金蓍国。右副承旨李如璜坐直。同副承旨李景宪。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全益禧安时贤。事变假注书。修正未差。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流星出璧星下,入外屏星下,状如钵,尾长三四尺许,色黄。又流星,出室星下,入羽林星下,状如甁,尾长五六尺许,色赤。

○都目政事。

○刑曹判书李守一,工曹正郞李劝,礼曹正郞宋时吉,礼宾正尹烇,户曹正郞李惟圣,工曹正郞金链,佐郞赵𬬩,奉常佥正李景贤,户曹佐郞黄泳,工曹正郞具仁重,典籍李崵、尹绛、罗宜素,槐山郡守李善行,咸从府使宣若海,沃川郡守李莯,朔宁郡守韩琂,云山郡守李时益,蔚珍县监郑霁龙,保宁县监朴而立,仁同府使申景柳,全罗左水使李庆馀,草溪郡守吴行敏,凤山郡守庆申后,文化县令张愰,乔桐县监李惟源。

○传曰,玉堂官,次次迁转。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延曙察访沈之溟削去仕版事。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令大臣元勋更为勘定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12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都目政事。

○刑曹佐郞蔡亨后,判敦宁李德泂,宗簿正宋象仁,司饔正李景严,司艺李光胤,副修撰李行远,礼曹佐郞尹绛。

○传曰,今春胡变时,死节人父母妻子,令该曹米太馔物题给,以示予不忘其忠之意。

○副元帅书目,回答官胡差一行,本月十六日到凤凰城云云事。

○吏曹,新及第权知成均学谕朴嵚、李起浡、都慎修、李景恒、李樟、元伋、曺希仁、金泰基、柳德昌、李奇荣、李生浡、李明传、全命然、元海益、李廷圭、宋国准、郑好仁,权知校书金泰诚、朴思𫍯、李愈、余尚珪、郭瀜、李庆承、廉友善、尹汝征、车达远、朴震弼。启。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延曙察访沈之溟削去仕版事。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令大臣、元勋,更为勘定事。新启,下三道凡系积年未收贡物,请令该曹姑为宽暇,以待明秋收捧。捕盗从事官具贤俊,请削去仕版。答曰,依启。贡物事,令该曹酌处。两营将,沈之溟事,不允。

○院新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削去正勋,丰宁君洪靌,鳌山君李擢男,大臣勘勋之时,混同措语,不分轻重,不辨先后,至以退到之两营将,并录于勋籍,请并命从重推考。答曰,不允。洪靌等,似无所失,勿推,可也。以上朝报

○兵曹启目,新军籍颁降已久,京外军案,今方修正,不久当为上曹为白在果。第念数十年来,军政颓废,祖宗法典,流来久远之规,京外官慢不知为何事。若不申明行会,则今此军案,必将复归虚地是白乎等以,详考法例,后录启闻为白去乎,以此行移知会,何如?启。传曰,依事目施行,付标处,更议处置。《兵曹誊录》

12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义州府尹书目,回答官、胡差、五十二名,今月十七日到本府事。

○回答官朴兰英书目,一行员役及胡差龙骨大、朴只乃,率胡五十二名,本月初九日沈阳离发,十七日到义州事。

○京畿监司书目,振威县令兪是曾,骊州牧使吴允谐,水原府使李时白,加平郡守梁贵生,涟川县监李元礼,丰德府使李淹等善治事。以上朝报

○谢恩,应教尹墀,校理吕尔征,副校理朴潢,修撰吴端、闵应亨。经筵日记

12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明日崇政殿胡差接见,殿坐三严午初。以上朝报

○谢恩,副修撰李行远。经筵日记

○兵曹启曰,本曹后录事目内,启下付标两条,自下亦以为疑,而或有以为不可不为者,故如是书启矣。今承圣教,允合事宜。此两条并为付标以启之意,敢启。答曰,知道。《兵曹誊录》

12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午时,上殿坐崇政殿,接见胡差。

○江原监司书目,原州牧使李廷臣,今月二十日身死事。

○又书目,江陵府使郑云湖,临瀛馆失火未久,军器又为见烧,罢黜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院前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削去正勋事。请丰宁君洪靌,鳌山君李擢男,从重推考事。新启,绫城县令李顺命,本以微贱之人,滥授临民之职,专以剥割善事为务,请命罢职。答曰,依启。李胤男等事,议大臣处置,洪靌等事,不允。

○府前启,请两营将李胤男、辛庆英,令大臣元勋更为勘定事。新启,守园官与陵、殿参奉一样,以参奉称号,事甚未安,请依该曹启辞,更定官号。乔桐县监李惟源,本以贱孽,且无已试名称,请命递差。答曰,依启。守园官,称以参奉,未为不可,更勿烦论。李胤男等事,议大臣处置。以上朝报

12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艮方有气如火光。

○明日世子醮戒,大殿殿坐,三严辰初。

○唐差接伴官李景贤,南下。

○平安监司书目,胡差今月二十三日,到平壤事。

○户曹启曰,今春胡变时死节人父母妻子,令该曹米太馔物题给事,传教矣。死节人家,时在京中者,张暾、宋图南、权颐吉、李莞、奇协等,父母妻子,各米二石,太盐各一石题给,家在外方者,金俊、金良彦、全尚毅、南以兴、金彦秀、李尚安、李希建、金有起、崔梦亮、吕荣元、金济鼎、梁𧩦等,各其所在官题给,何如?传曰,依启。死节人中,无乃有落漏人乎?

○传曰,大臣、备局有司堂上、延平府院君李贵及三司长官,并命招引见。

○榻前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守园官称号,依该曹启辞事。答曰,陵与园,名号既异,参奉之称虽同,无害也。且自古所无之新号创设,不可也。以上朝报

○兵曹启曰,新番军士上来,则本曹及都摠府堂上、郞厅,必会同点阅,而昨日有厅军士都点时,都摠府郞厅,累次招致,终不来参,其怠慢之习,不可不惩。当该郞厅,从重推考。答曰,依启。《兵曹誊录》

12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未时,阴雪。辰时,有雾气。午时,日晕。

○辰时,上御崇政殿,行世子醮戒礼。

○有政。

○兵曹参议朴炡,江陵府使李命俊,原州牧使黄敬中。以上朝报

○兵曹启曰,春川保人吉彦卿所志内,旅帅、队正等,称以新来,一人处,收捧木绵十疋,兵房则自择新来军二十名,一人处,各捧木绵十疋。贫寒军士,不免以牛马给之。且称各处所用人情,收捧正木二同三十五疋,米四百斗,纸四百卷。上番身役,则民之常任,何敢怨苦,而但以兵房、旅帅、队正滥征之事为闷云。旅帅、队正,则时方上来,自本曹当为推问,而兵房则令本道着枷上送后,查得实状,依律重治,何如?答曰,依启。《兵曹誊录》

12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世子嫔谒见三殿后,百官陈贺,颁教八道,而无赦典。

○政院启,昨日醮戒,世子前进酌时,司饔院官员,以杯换进,请推考。传曰,先罢后推。

○罢推现告,司饔奉事任振。

○禁府,紫门监役李裕基,藏冰梁,有空虚罪,杖六十。启。传曰,罢职不叙。以上朝报

○政院启曰,以大臣收议,更招元勋查问禀旨事,允下。勘勋重事,似当即为命招,而今明日连有举动,何以为之?敢禀。传曰,过后为之。《忠勋府誊录》

12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明日望阙礼,三严罢漏时。

○魂宫朝谒,三严辰正。

○回答官朴兰英入来,差胡龙骨大、朴只乃,从胡五十名一行上来。以上朝报

○四殿,玉堂过岁单子问安。经筵日记郞厅李真仪校正。郞厅南鹤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