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十二年/六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6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巳时,日晕。未时申时,日晕。

○府启。答曰,依启。郑之问绝岛定配似过,依谏院启辞施行,可也。内官事,不允。

○院启。答曰,毋烦。以上内下日记

6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右议政金瑬二十四度呈辞。传曰,安心调理。

○府启。答曰,不允。他道移配事,依启。郑之问事。

○院启。答曰,不允。郑之问似过,更勿烦论。内下日记

○辰时巳时,日晕。未时申时,日晕。《春坊日记》

6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礼曹启曰,王世子接见后,天使欲为回礼,则如丙寅年例防塞之语,防之似当,亦可辞以不敢当之意,但天使强欲回礼,则终为防塞,亦涉未妥,此一款,议大臣定夺,何如?传曰,依启事,传教矣。议于大臣,则领议政尹昉,左议政吴允谦,行判中枢府事李廷龟,以为天使回礼,既无旧例,依前措语,累次固辞,似为宜当,伏惟上裁。领中枢府事郑昌衍,右议政金瑬,行判中枢府事金尚容,病不收议。大臣之意如此,上裁施行,何如?传曰,依议。《春坊日记》

○府启。答曰,既往之事,到今按核未妥,边远定配,可也。内官事,不允。内下日记

6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接见诏使时酬酢措语,因下令本院,讲定于师傅宾客,别单书入之意,敢启。传曰,问皇上万福,当在于未坐之前,此意,言于讲院。《春坊日记》

○右议政金瑬二十五度呈辞。传曰,安心调理。

○药房启辞。答曰,依启。议药事。

○又启辞。答曰,详启以启。嫔宫所进议药事。

○府启。答曰,已谕,毋烦。以上内下日记

6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备忘记,祈雨祭献官尹毅立、郑广敬、李掬、卞三近,各熟马一疋,大祝郑道荣、李应蓍、金光宇,各儿马一匹,典祀官以下诸执事及监察,各上弦[上弦]弓一张赐给。内下日记

6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洪命一为正言,金庆馀为司书。

○卯时辰时,日晕。《春坊日记》

○府启。答曰,已谕,毋烦。内下日记

6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日有重晕,外晕有两珥。

○府启。答曰,不允。

○右议政金瑬二十六度呈辞。传曰,安心调理。

○院启。答曰,不允。吴以恭已为推考,不必罢职。书吏下送事,依启。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虽涉滥觞,所费不多,前例分明,则给之。

○司饔院草记。答曰,依启。义宁君先罢后推。内下日记

6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工曹判书张显光上来时,令该道监司给马,使之乘驾轿上来。

○院启。答曰,郑之问疏辞,如是凶惨,则当初必无落漏之理,依前定夺,边远定配,可也。他馀事,并不允。

○府启。答曰,郑之问疏辞,如是凶惨,则当初必无落漏之理,依前定夺,边远定配,可也。内官事,不允。内下日记

6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府启。答曰,已谕,毋烦。

○院启。答曰,已谕,毋烦。

○右议政金瑬二十七度呈辞。传曰,勿辞行公事,遣承旨敦谕。

○府启。答曰,不允。

○院启。答曰,不允。

○礼曹草记。答曰,知道。贺日未过之前,自政院直捧,似未妥当矣。以上内下日记

6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当参、经筵。

6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午时,日晕。《春坊日记》

6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禁府草记。答曰,知道。色吏亦为分拣放送。

○院启。答曰,依启。内官事及郑之问事,不允。内下日记

○府启。答曰,依启。内官事及郑之问事,不允。内下日记

6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礼曹启曰,云云事,传教矣。臣等初意,窃以为王世子接见天使之后,则似不可无候问之礼也。今见此启辞中,或者之说,实有所见。大槪王世子于国中凡事,皆无专行之义,接待宾客,似不当干预,勿为问安,似当。敢启。传曰,依启。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天使前别宴时,天使随参官等,亦有馈饷之规,则不可无赠给之物。令该曹,照例磨炼,何如?传曰,依启。以上《春坊日记》

○府、院启。答曰,并不允。

○兵曹粘连启目。答曰,舟师所属之人,勿为收布,似当十分参酌处置。

○刑曹粘连启目。答曰,依允。且梁天南等所犯亦重,以盗用六部衙门印信律施行,减等安徐。

○兵批草记。答曰,知道。数递则得人尤为不易,依前例,以一年为限,可矣。江华别将事。以上内下日记

6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答知敦宁洪憙疏曰,省疏具悉卿恳。卿其勿辞,调理行公。

○礼曹草记。答曰,知道。问候之礼,天使欲令行于迎敕时云云,如是答之,未妥矣。且不请酒一款,急速问于诸大臣,明白行会。

○院启。答曰,不允。承旨少无所失,勿为烦论。

○府启。答曰,勿烦。

○迎接都监粘连启目。答曰,加磨炼,人参勿给。以上内下日记

6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院启。答曰,已谕,毋烦。

○刑曹草记。答曰,依启。当该官吏,难免废阁之罪,并以推考。

○答礼曹判书赵翼箚曰,直捧不可之意,已为批下,不必如是相较。

○府启。答曰,已谕,毋烦。

○院处置。答曰,若非怠慢,则必是故犯,今姑罢职,以明是非。以上内下日记

6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侍讲院启曰,云云事,传教矣。坐定后,问其起居,臣等之意,亦有所未妥,欲为禀定矣。今承圣教,实为允当,元单子中改付标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春坊日记》

○备局草记。答曰,知道。此时言及,似为非便,入京后此状启,誊书示之。

○谏院避嫌。答曰,勿辞。且近来新进之辈,不顾事体,徒务自便,尔等前日所闻见之人,亦必怠慢自便者也。其人所为,不可尔法也,明矣,勿为苟且之言。

○府启。答曰,依启。内官事及郑之问事,不允。司谏以下递差。以上内下日记

○训炼院启曰,别中司把摠裴时亮,以都摠府经历,入直频数,本司察任,不得专一,把摠改差之意,敢启。《训局誊录》

6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问皇上万福一款,别宴时说话中定夺,启下矣。臣等更为商确,则此礼,当在于初见之时,而迎敕之日,既行再拜之礼,又参于下马等宴,屡次相接之后,别宴时始行问礼,似为便当。且再拜之后,既已接话,则无端直出,亦似未稳。辞退之际,亦当有拜揖之礼,令礼官,并为定夺,添入于仪注中,何如?传曰,依启。《春坊日记》

○备边司草记。答曰,依允。且本道监司,擅开无前之事,以贻莫大之弊,事甚不当,推考。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如有所储,则推移用下,可也。

○府启。答曰,不允。郑之问事,罪目两款,而其一废母后之罪云,其时,亦必详察定罪矣。

○礼曹别单。答曰,依允。此中世子服色事,措语未妥,以皇命既降,旧例亦如此,更无可议之礼云云,似可,以此意,答之。以上内下日记

○有政。吏批,以李景义为副应教,兪省曾为校理,崔葕为司谏,金光爀为献纳,李元镇为持平。《玉堂日记》

6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未时,日晕。申时,日有重晕,内晕有两珥。夜四更五更,月晕。

○礼曹草记。答曰,依启。明日不来,则使之勿为拘忌,二十日入来。

○院启。答曰,依启。郑之问事,当初罪目两款,而其一即废母后之事云,其时亦必详察定罪矣。内官等事,不允。

○传曰,史官一员待命,骑马三匹立之。

○府启。答曰,已谕。以上内下日记

6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未时申时,日晕两珥,晕上有冠,色内赤外青。

○府启。答曰,勿烦。

○院启。答曰,勿烦。

○礼曹草记。答曰,知道。朱、梁,非奉敕之官,此事再三言之,实为不关。且前后异辞,亦甚不可矣。

○又草记。答曰,知道。宣祖朝事,与今日不同,以此言之不可。着纱帽行礼,亦有违前规,并依前定夺为之。

○答洪瑞凤箚曰,卿其勿为惶恐。且圣庙,天使虽不往,修缮宜当,使之速为修理。东关王庙,亦令加修补,不至埋没。以上内下日记

6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卯时辰时,日晕两珥。未时,日晕。申时,白云一道如气,起自坤方直指天中,长可数十丈,广尺许,良久乃灭。酉时,日晕两珥。以上《春坊日记》

○封世子册使,入京。

○户曹草记。答曰,依乙丑年例,磨炼给之。

○礼曹草记。答曰,知道。叩头之礼,依迎诏时例,行于殿内,可也。

○又草记。答曰,知道。亲受后,使之展读,未为不可矣。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其回礼,不可不为,分轻重磨炼以送,可也。

○府、院启。答曰,毋庸坚执。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既无随驾之事,百官礼当尽往行礼,而任便不进,以致天使诘责,事极骇愕,令宪府,查出论罪。

○礼曹草记。答曰,只颁教,勿为陈贺。且前日所谓节日,乃是上年节日也。以上内下日记

6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还宫时,才出幕次,天使持礼物,送家丁十馀人,追后而发,都监以日暮措辞力止,故中路还去,明日则想必早来,接待等事,令都监、该曹,照例举行,宜当。臣等,窃闻王世子嫔宫,亦欲呈礼单云,事异常规,令礼官,例为定夺,临时酬应,何如?传曰,依启。礼曹回启曰,以侍讲院启辞,传教矣。天使若果欲呈礼单,则决无酬应之理,宜令都监,据理止之曰,妇人不预外事,决无与宾客通问之理,宾客亦无通问于妇人之理,老爷送礼,虽是厚意,以礼言之,则决不可也。嫔宫决无可受之理,王、胡时,亦呈礼单于慈殿及中殿,止之而不听,不得已自上回答云,今亦依此王世子回答,亦或宜当。敢启。传曰,依启。《春坊日记》

○传曰,颁赦、百官加为之。王世子册封迎敕后,国中颁教时

○右议政金瑬启辞。答曰,知道。卿其安心,勿为待罪。

○答公清水使宋永望疏曰,省疏具悉尔恳。尔实合此任,宜勿控辞,速往钦哉。

○吏曹草记。答曰,知道。董越朝鲜则有功者封君等语,天朝之人,知之久矣,不必讳秘,然旧规如彼,则依前例施行,可也。

○府启。答曰,依启。内官事及郑之问事,不允。闵光勋推考,见官礼不参人员推考,持平李元镇,掌令宋时吉出仕,大司谏递差

○院启。答曰,依启。该曹郞厅,亦为推考。内官等事及郑之问事,不允。礼曹堂上推考,郞厅罢职,见官礼不参人员罢职,正言李时万出仕,崔葕递差事

○刑曹判书具宏启辞。答曰,知道。所送礼物,卿其领受,答书及回礼,令该司察为[焉]。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天使厨茶房所用,姑依件记入给,头目日供之物,参酌从否,可也。其中虚名头目,似有大段后弊,议于大臣处之。

○又草记。答曰,知道。彼若问之,则以查出论罪之意,答之,可也。

○又草记。答曰,知道。创开新规,未妥矣。以上内下日记

6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右承旨李景宪。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同副承旨辛启荣。注书。假注书李彬李之恒。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李敏求启曰,以天使前问安承旨,仍请翌日宴之意,敢启。

○金南重启曰,天使请来官既已回报,而自馆所,已待请来,故一时偕至,其传语缓缓,极为非矣,请当该郞厅推考。缺。以上烬馀日记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前礼单持来家丁等,令宫官接待后,依该曹磨炼面皮赠给,则家丁等,以为航海远来,专为王世子,而所赠面皮,甚为略小云,大有不满之色,而其中连城璧,要得笔墨,令该曹,略为备给,似当。且所馈酒馔麤薄太甚,皆辞以酒薄不能飮,赠给单子,亦以不翦麤纸书给,不关供馈接待等事,如是不谨,致令落莫,殊极不当。请当该色吏,囚禁治罪。传曰,依启。当该官吏,并拿推。

○又启曰,即者天使,又送礼单于王世子嫔宫,已到阙下,都监既不得拒绝,依该曹公事,王世子礼单回帖外,别为一件以给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曾因本院草记,天使若欲回礼于王世子前,则依丙寅年例防塞事,议大臣定夺矣。今日天使王世子前,亦为回礼云。既到仁政殿后,必欲回礼,固拒不从,则事甚难处。仁政殿请宴时,王世子行第二酌事,仪注中,曾已磨炼矣。今日请王世子亦为入参,而王世子处所非便,不敢当回礼之意,自上或遣官,预为开谕,似为宜当。惶恐敢启。传曰,依启。

○礼曹启曰,都监启辞,天使诣阙回谢后,仍将回谢于王世子云,令礼官定夺,何如?传曰,知道。此事非但前无规例,处所亦甚非便,以前日讲定之意,措辞牢塞,期于动听事,传教矣。圣教至为允当,盖仁政殿则殿下接见之处,王世子不敢于此接待,王世子宫内殿宇,则非但狭窄,乃是王世子私居之处,决不敢屈王人于此处,以此措辞为当。敢启。传曰,同在王府,无拜见之处云云,可也。

○礼曹启曰,前者王世子参宴,只参于下马饯宴及仁政殿别宴一番事,启禀定夺矣。今日天使回礼,以仁政殿设行为教,王世子所参之宴不多,不必参于此宴,而第念天使,今日仍为回礼于王世子云,王世子出参于此宴,则既已相接之后,似不可别为回礼,亦似可为防塞回礼之一助,王世子出参,似当。敢禀。传曰,依启。

○巳时申时,日晕。以上《春坊日记》

○答领、左相箚曰,卿等宜安心,勿为待罪。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卿其领受,勿送该曹。

○又草记。答曰,知道。如难开谕停止,则以决无接见之理言及,俾绝希冀之心,可也。汤参将请见事

○药房启辞。答曰,知道。不至大段,勿为剂入。

○都承旨李敏求启辞。答曰,知道。以仁政殿请宴,设行,可也。

○院启。答曰,不允。色郞厅推考,不必罢职。

○府启。答曰,不允。

○答户曹判书金时让箚曰,省箚具悉。郞厅之事,极为骇异,当令推考。卿其勿辞察任。

○传曰,观此箚辞,则都监郞厅所为,殊极骇愕。当该官吏,并为推考。

○户曹草记。答曰,依启。再启,差备译官黜送于门外之举,必是欲为中间操弄之计,今后使之不离暂刻,俾无滥伪之事。

○舍人、三公等启辞。答曰,依启。所送礼物,卿等领之。

○户曹草记。答曰,依启辞给之,可也。且既已一体赠给,则到今加减,似或未妥矣。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依三公议施行。

○户曹草记。答曰,依启。礼单中未下之物,令译官,来见定价。

○又草记。答曰,知道。从优磨炼给之,俾无退却见辱之患。

○答副提学李敬舆疏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察职。

○答远接使金荩国疏曰,省疏具悉。如此重任,不可轻递,宜勿辞察职。以上内下日记

6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右承旨李景宪。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坐直。同副承旨辛启荣坐直。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李彬李之恒仕直。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仕直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

○郑百昌启曰,小臣天使前问安进去,仍请翌日宴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药房问安。答曰,知道。以下缺

○郑百昌启曰,二行缺委遣近侍,款意至此,六七字缺宦少留言,当有更报事,少顷连城璧五六字缺,且以礼单四种遗臣曰,老爷感四字缺无以表谢意,以薄礼,酬近侍夜来之劳云。臣答曰,老爷既领寡君诚意,领受礼物,小官受赐多矣。承命而来,职分内事,不敢冒受盛礼连城璧。曰,薄物愧不称情,更勿为辞云,故不得已受来,输送户曹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所赠礼物,尔其领受。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以曹草记,进上回礼,倍数磨炼事。传曰,知道。从优磨炼,俾无退却见辱之患事,传教矣。数字缺日记、誊录相考,则数三字缺时进上回礼,人参十五斤,仪银三千七百两,而其时进上物名阙载,未知与今日孰为多少,勿论物之多少,以乙丑例磨炼,然后可无退却见辱之事,依乙丑例改付标之意,敢启。传曰,今番礼物,比于乙丑,则颇似减少,人参加五斤,仪银减七百,可也。

○传于郑百昌曰,世子请宴时,头目赠给礼单单子,入之。

○郑百昌启曰,因礼曹草记,世子别宴时,自上遣官请之事,判下矣。今日王世子当请宴,遣何官请之乎?自讲院禀裁,而趁不举行,时刻渐晩,故敢启。传曰,宴见时,伺候于馆下之意,已为言及,勿为遣官,可也。

○又以远接使意启曰,天使送礼单于臣,名色甚多,盖其意欲借此,倍征回礼之价也。并其单子,送于该曹,令依他例处置,何如?传曰,依启。

○又以馆伴意启曰,昨昏,天使欲于二十四日谒圣云矣。敢启。传曰,知道。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乙丑年日记誊出件记,无王世子接见之事,丙寅年,则只行茶礼,故无仪银,而冉登时仪银一百两,故依传教,以其例启下矣。且臣曹今番世子接见礼单,与丙寅不同,难用其例事,陈达,以冉登时例启下,而人参只七斤,以今番二字缺推之,则七斤之参,似无顺受之理,敢此并禀。答曰,知道。冉登时誊录末端所载银参及赆行银子,似是世子送礼之物,急速详考,禀处。

○又以户曹言启曰,庚戌年誊录相考,则开读礼之下,即书初见礼银子二千两,把参二百斤,其次都书四件进上回礼,次书四次进上回礼,次书赆行银五百两,次书王世子谢庆礼银子五百两,王世子赆行银三百两。反复考之,初见礼四字缺,王世子初见所送,不能详知,半行缺迎敕之后,即行下马宴,二行缺不敢保其必然,惶恐敢启。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天使接见时说话中,问皇上一款,既已定夺,而臣等反复思量,则王世子与天使相接,非止一再,拜帖候问,亦已往复,行杯之际,且有接话之事,此后相接,始问皇上万福,似未妥当。外议,或以为自上既行问上之礼,则王世子不必为之云,此言似或有理。且天使前问候之举,始闻[问]沿道起居,亦为后时留馆后起居及近日劳动之候,问之似当。此数款,并改付标,何如?传曰,知道。依前定夺施行,可也。且其中问沿路起居,果似未妥,累日劳动,气体何如等语改之,宜矣。

○海崇尉尹新之启曰,迎接都监启辞,舍近例遵古规,必使之亲授者,岂不以御帖中书御讳传授之际,人臣之所当敬谨者乎?今日晓头,臣以天使前问安宰臣,来诣宾厅,承旨不为亲传,令注书代行,臣以为承旨亲传,非为受去人也。实为重君命之意也。不可使注书代行也,明矣。五六字缺院吏,使之传告,则承旨终不出来,臣启辞,亦为出待,而况此莫重怠慢,后日应诣政院之员,诣给乎云,则院吏一去漠然,以下缺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即者刘、王两小二字缺姓二人,使人持礼单诣阙下,揆之事体,极为猥越,而译官辈多般开谕,不得止之云,何以为之?敢禀。传曰,虽涉猥滥,既已来到,似难虚送,依例接待。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六卿及远接使回礼,亦依译官折价倍数,而六卿则加减不过十两之间,故一体磨炼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以礼曹言启曰,自二十五日散斋,至大祥日连四日,自上接宴,当停止,宜令迎接都监,预告此意,第累日无接遇之事,则必有落莫之意,致斋及正日,虽群臣,固不得参宴,散斋则宗宰、诸臣,权行宴待,似不得已,或谒圣或游观或昼奉杯,亦令于散斋日请行,宜当。敢启。传曰,依启。

○正言李时万启曰,数字缺扶阳抑阴,至严且谨,故纯坤称阳,纯干,乃不言阴,其意深矣。以下二行缺政府之与内寺等级之别,为何如也?二字缺之与内需公私之别,为何如也?大臣引避,而内宦则直前,礼貌敬慢之别,为何如也,如是而谓内宦之无罪,岂非大圣人之明,或有所未察而然耶?臣等论执,为国体而虑后患也。请平心察理,却顾防微,当该内官,亟命罢职。凡官有失,自有纠正之地,非宦寺所敢请罪,况于近侍之臣乎?承传色吴以恭,发怒翰苑之臣,便生凌轹之心,至于请治其吏,此实前古所未有之事也。天威肃穆之下,敢生告讦之计,堂陛不严,有识寒心,不可以寻常推考,惩其横恣之罪,请承传色吴以恭,亟命罢职。曩时凶贼之斁败天常者,尽置极刑,惟独之问,网漏假息,诚为可,岂非人微事久,未及省记之致?请命攸司,取核之问凶疏,依律定罪。答曰,今此内宦事,原非死罪,而经赦之后,犹未停启,有若纲常大变者然,殊甚可怪也。郑之问事,已谕。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数字缺初见礼人参二百斤,银子二千两,元礼单改付标之意,启下后,更思之,则许多银、参在于元礼单中,似为未安,移书于别礼单,元礼单则仍存数字缺七斤,何如?传曰,允。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东宫请宴,是何等举措,而差备译官等,深居二字缺,曾无一言来报者,论以事体,埋没莫甚,从前不为周旋,务除一分之弊,据此可知,不可不从重推治,以惩顽慢之习。差备译官等,请并依律治罪。传曰,拿推。

○又以馆伴意启曰,刘、王两宦所送头目等,不为给马,挽留其行,则走出街里,夺取人骑,直进阙下,都监之力,不能止之。敢启。传曰,知道。

○金南重,以备边司言启曰,走回汉人所供奴,是西㺚,天使前不可不通,元状启,送于远接使,使之传示之意,启禀,圣批,此时言及,似为非便,入京后,其状启誊书示之事,命下矣。臣等更为商议,则其言虚实,有难的知,走回汉人,入送岛中,已有日矣,沈都督亦或传告,自我似不必书示。敢禀。传曰,知道。此事虚实间,似是大段贼情,其所供,不可不传告矣。

○李敏求启曰,下马宴及昨日宴享礼单,人参各加五斤,与乙丑年,不至悬绝事,传教矣。窃念乙丑年十斤磨炼之数,已加于前例,今之十斤,似无减于乙丑。且既已呈纳捧入之后,因其微似不满之意,辄为增加,事出无名,又不无各宴俱□之弊,今姑勿为加给,何如?敢启。传曰,知道。其时十斤出给之后,因彼不满,屡次增加,四字缺十斤之外,乙丑誊录更为考见,可也。

○传于郑百昌曰,天使既曰有病云,则其问安之礼,似难废阙。政院,议启。

○金南重,以备边司言启曰,天使方留馆,而祥日已近,不可不使之前期闻知。令迎接都监,以译官之意,语次随便言及,似当。敢启。传曰,依启。

○郑百昌启曰,天使以腹痛为辞,非泛然称病之比,似当有遣官问安之举,看病医官,亦当带去。敢启。传曰,依启。御医送之。

○传于辛启荣曰,传语,何其太疏耶?问启。

○持平李元镇启曰,臣等论执一宦竖,今已累月,辞竭意迫,而天听愈邈,兪音尚閟,臣等未晓圣意之所在也。目今朝廷不尊,纪纲不振,识者之寒心,固已久矣。殿下惟当汲汲留意,察其几微之辨,绝其亲昵之私,而何乃于一玿珰,尚靳责罚,转使群小,益增其气耶?其为亏损圣德,非细事也,殿下虽欲护一宦小,独不念后世公议耶?请加三思,当该内官,亟命拿鞫定罪。郑之问凶疏,为万古纲常之大贼,四五字缺国人之所共愤,据法论罪,而五六字缺其一废母后之罪,半行缺所犯罪通天地,半行缺郑内人切族为罪案。以下五行缺

○李敏求,以吏曹言启曰,新除授内需司书题洪德狑。呈诉内,得蒙圣恩,除授分外之任,私切感激,而时年七十七岁,精神气力,万无堪任之望,请入启处置。且泣且诉,情甚可矜,虽是微官,渠既不愿,则势难勒令行公,改差,何如?传曰,依启。如是不愿,则论以他赏,可也。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招张礼忠问之,则下马宴人参,昨日数字缺之,而其曰称子重,而有缩数,欲加捧八两之数,似是头目辈之言,依其言加捧,则此后人参,四字缺决不可开端,故已与头目辈密约略给,人情已为停当。且昨日礼单再让之举,非出于嫌少,不过示以谦让之意云云,五斤之参,似不必增加。敢启。传曰,知道。

○吏批,以下四行缺以崔葕为弘文馆应教知制教,李守𫍯为汉城府判官,柳廷益为刑曹佐郞,李文柱为司宪府监察,金益熙为艺文馆检阅,韩克昌为校书馆副正字,韩德及为永川郡守,姜硕期为兼同知经筵成均馆事世子右副宾客,张维为大司宪新丰君。

○兵批,姜硕期为上护军,赵坰为副护军,林拣[林堜]为副护军。以上烬馀日记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接见天使时,右副宾客姜硕期,当为进参,而本职递差,时未付职,今日政下批后,即为命招,使之进参,何如?传曰,依启。

○迎接都监启曰,即刻天使馆内译官,以天使意来言于臣曰,俺腹痛颇重,世子虽临,不得出接,既已来临之后,不得成礼,则有失体面,请停来临之举云。敢启。传曰,知道。

○政院启曰,即闻天使,以天热,请退王世子请宴云。非但宴享诸事,皆已整待,前头连有国忌,必有拘碍,令都监,以此意,措辞开谕,俾于今日行之,何如?传曰,依启。今日来见,于礼当然之意,亦为措辞言之,天使虽终始不许,仍为进往行礼,可也。

○侍讲院启曰,王世子将诣南别宫,而天使称病固拒,进诣之后,终始辞疾,则何以为之?敢禀。传曰,明日往见,可也。

○迎接都监启曰,即者使张礼忠谕以祥日迫前,宴礼若不行于明日,则其后乃致斋之日,不得行之之意,则天使答以明日谒圣后,仍行王世子请宴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侍讲院启曰,即者天使称疾,出于王世子请宴之后,此时遣宫官问候,非逐日问安之比,似不可已,遣宫官问候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即者天使小宦刘爵等四人,送礼单于东宫,差人欲受回贴而去,大殿则此辈等处,无回帖之规,亦当依此为之而有间,何以为之?敢禀。传曰,渠必欲受去,则给送无妨。以上《春坊日记》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各加五斤,与乙丑年例,不至大相悬殊,似可矣。

○药房启辞。答曰,知道。热降则头痛亦减,卿等,勿为虑念。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巨屦、小屦,似不可同其价直。且与礼单有异,勿为加磨炼,可也。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今日别宴时礼单,依庚戌初见例,磨炼给之,前启下书仪减去,可也。

○传曰,史官一员待命,骑马三匹立之。

○答海嵩尉启曰,观启辞,具悉卿意。卿其安心,勿为惶恐。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若过明日,则设宴未安,谒圣日,开谕退定。

○备边司粘目。答曰,相约白金,使之备给。

○忠勋府草记。答曰,知道。此人速为下送,前月下去内医,使之还为上来。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大臣及元勋处所送礼物,并为赐给,其馀依前例为之。

○答金荩国箚曰,卿其宜遵前旨,勿为固辞。以上内下日记

○吏批,以崔葕为应教,李省身为司谏。《玉堂日记》

6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右承旨李景宪。左副承旨金南重坐直。右副承旨李德洙。同副承旨辛启荣坐直。注书。假注书李彬。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仕直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进上物目,比前价廉,故赍持人赠给磨炼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答大司宪张维箚曰,省箚具悉卿恳。卿其勿为控辞,调理察职。

○天使五六字缺帽顷[顶]一座,金镶嵌青碧玉云鹤永福寿带一围,嵌宝石玉枝茎杯一卮,白玉执壶一把,白玉瓜匙二枝,白玉箸一双,金箔秋蝉扇坠一枚,金镶嵌柚晴竹节簪二枝,青宝石金花针一枝,紫檀镶嵌花金扇八柄,五采明绿纯绣八团,龙袍一件,五采月色纯绣八团,龙袍补一副,五采纯绣金龙补四副,五采真紫纯绣金云龙倭段椅垫一件,天青四花大倭段一端,明绿五采金龙补四云纻二端,五彩真紫金龙补四云纻二端,大红五彩云鹤抗纱一端,玄青金福寿云龙纻一端,大红金寿字云纻一端,天青八吉祥一字缺纻一端,玉色八吉祥云纻一端,大红万字织金纻二端,玄青云纱四端,纱袜四双。以下缺

以上八行缺又启曰,臣更进天使前,请受回帖,则翟光耀持礼单单子,出言曰,老爷云,俺送薄礼,何以受此厚礼?且言,今此回礼之物,比老爷礼单,不及一半,故不受云,译官等开谕曰,国王委送回礼,而不受则揆诸体面不当,如是再三恳说,然后始许领受,出给谢帖矣。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即刻天使送别礼单于东宫,一等头目金尚忠,亦送礼单于东宫,此辈礼单纷纭,渎扰极矣,而译官等,若为呵禁,则鞭朴狼藉,人不堪其苦,不得拦阻。敢启。传曰,知道。

○李景宪以宗簿寺提调意启曰,天使京日下马宴、见官礼,一时相值,有百官分半之规,而行礼随参之员,极为埋没,无缘不为进参者,不可置而不论,按其分半文书,一一查出罢职事,捧承传矣。曾于诏使所馆处,行见官礼时,宗室分半进去事,因该曹分付,宗亲府抄定知委,则分半宗室四十员,皆为进参无頉,故议政府已为书启矣,此外更无查处之事。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又以馆伴意启曰,今日东宫请宴行酒,宰臣五人行酒后,天使犹不辞酒,故已为行酒,宰臣再次行酒,至第八酌而罢矣。敢启。传曰,知道。

○正言李时万启曰,臣等将内官事,逐日论执,而殿下一向牢拒,臣等实未晓圣意之所在也。近来朝廷,日以益卑,纪纲日以益坏,幺麽内竖,乃敢与大臣抗礼,肆然无忌,此实前古所无之事,岂非可骇之甚者,而殿下不加之罪,又从而曲庇之。昨承圣批,以今此内宦事,原非死罪,而经赦之后,犹未停启,有若纲常大变者,殊甚可怪也为教,二字缺严峻,意甚未安,瞻聆所及,莫不惊叹,五六字缺殿下之明圣,下此失当之教,半行缺惟观是非之所在,其论其停,半行馀缺虽十经大赦,二行缺请当该内官,亟命拿鞫定罪,以下三行缺请郑之问依律定罪。措辞见上。监察李寿民,为人愚险,同僚之间,显有构陷之迹,分台二字缺且多麤鄙之事,人言藉藉,莫不唾骂。如此之人,不可置诸殿中之列,请以下缺

○持平李元镇启曰,昨承圣批,以今此内宦事,原非死罪,而经赦之后,犹未停启,有若纲常大变者,殊甚可怪为教,半行缺累月不知止者,半行缺以存国家之体面,四行缺臣等不得请,则决不可止。请当该内官,亟命拿鞫定罪。请郑之问依律定罪。措辞见上。新除授执义沈之源,方在庆尚道永川郡任所,请斯速乘驲上来事,下谕,依前例,府书吏给马下送。以下缺

○郑百昌以成均馆意启曰,四五字缺笔、墨之资,王人有赠,势难固四五字缺相谢,则诏使令译官,传免谢之意,三四字缺退矣。在前学士之来,有赠给笔、墨之规,昨日诸生持谢启,诣诏使馆所致谢,而今则太监,与学士不同,银货非赠给诸生之物,至于作启致谢,则诸生不欲为之。且其银子,诸生以为非礼之赠,不愿领受,此意甚好,故送于该曹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既有致谢前规,则不可不依例行之,开谕诸生,使之致谢,可矣。且所赠之银,换贸笔、墨,分给诸儒,勿送该曹。

○李德洙,以刑曹言启曰,近来宫家作弊,日以益甚,如有犯禁之人,则辄使下人,中路㤼夺,不然则征赎于禁吏,该吏不得下手,渠辈自备赎木者,比比有之。今日开坐之后,庆平君使其奴子世伊,追禁吏,入于曹内,横行庭中,略无顾忌。世道至此,极为寒心。其奴子囚禁刑推,以杜后弊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大司宪张维疏曰,伏以臣痼疾在身,分甘长废,梦寐之外,忽叨新命,惝恍惊悸,五情爽惑。伏想该曹,必以乏人之故,备数充拟,而圣明不谅,有此谬恩。臣之悯迫之状,非寻常呈告,所能自尽,玆敢冒死吁号,冀蒙怜察。臣之所患,本是风痹,方其症势苦剧,自分朝暮就木,积久医治,自上年秋冬,幸得一分生道,而差复无期,居不得正坐,行不得平步,终日委卧,若非有事,则不能起动,重患痁疾,过用疏散之剂,以下缺。以上烬馀日记

○侍讲院启曰,今日王世子,与天使终日接宴,明朝不可无遣宫官问候之举,何以为之?敢禀。传曰,遣史官问安,宜矣。《春坊日记》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此皆不关之物,勿为防塞,趁即入给。

○院启。答曰,自古承命内官出入之时,有二规,与史官同行,则辟人往来,自承命,只乘官马而行,则不避不辟。盖其本意,见宰臣避走,则恐辱君命而伤体面也。当初中官,遇大臣之时,只遵旧规而已。岂料奉命之人,见内官回避也哉?设或心虚,知其承命之行,此亦承命,有何可避之礼耶?彼宦,乃是旧物,故只识先朝规例,而未察今日世态也。若曰,虽是君命,在于大臣然后为重云,则自今改定新规,可也,何必以不中之说,扰扰纷纷,作为君上之过举也?且吴以恭事,虽涉告讦,渠既以承命之人,目见无礼之状,不得不言也。大抵近来年少之人,任便自恣,入直之日,公然着巾,金益熙,则承传色,犹且徘徊不避,此何等纪纲、礼度耶?不避大臣之中官,罪至拿鞫,而蔑视承传色之检阅,而仅请推考,此亦未满一哂也。郑之问、李寿民等事,不允。

○府启。答曰,依启。内官事批答。与院启批答同。郑之问事,亦勿烦渎。执义沈之源乘驲上来事。以上内下日记

6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坐直。右承旨李景宪。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同副承旨辛启荣坐直。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李彬李之恒仕直。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仕直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远接使金荩国,馆伴洪半行缺崔鸣吉,知事姜硕期,启曰,六七字缺群议皆以为五六字缺在此日初筵,先发薄待之言,行酌六七字缺之志,必有所以而礼单人参,书仪银,三字缺太为薄略,臣等看来,犹有未安之心,况彼眼孔大,而所望厚者乎?欲为启请加给,而宴礼垂毕,势将无及。臣等陪侍春宫,目睹盛仪,欢欣庆忭之中,恐有尊客嫌恨之色,反复商确,欲为妄加其数,问于户曹判书金时让,则其意正亦如此,书送加给之数,故礼单、书仪,并改书以给之。此事论以常经,则难免擅行之罪。昨日欲为具由引罪,以俟谴罚,而日势已暮,今始来启,不胜惶恐之至,伏地待罪。传曰,知道。勿待罪。

○郑百昌以启曰,头目等,言于馆内译官曰,五字缺物于王亲、仪宾,欲知某某名云,四五字缺译官虽被欧辱,期使勿言,而译辈㤼于三字缺不得讳,致送礼物于永安尉处。此路一开,则王子、驸马,俱被侵害,将不胜其酬应,该曹物力,亦当匮竭,极为痛愕。大槪诸处礼物,率还本价之倍,故甘于售计,渐至难禁。今后请令该曹,回礼物目,勿为过数磨炼,庶几沮其罔利之心,似当。天使礼物名目及该曹回礼种数,并为入启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流来规例,一朝变改,似未妥当,严饬译官,俾杜送礼之路。

○传于郑百昌曰,天使谒圣时儒生,几许进参乎?书启。且今日馆所儒生,已为往谢乎?亦为书启。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今日天使,使差备译官传言曰,自今朝茶啖不进,一切折银云。敢启。传曰,知道。

○又以迎接都监言启曰,五六字缺宦出给银三十两,求请银妆刀三十,号席二十领,细苎布二十匹,豹皮皆是天使别求请中物名,令译官,我国物力荡竭,天使别求请,亦不得一一准纳,尔等所求,皆是天使所求之物,更无馀力可以应副,开谕防塞宜当,如不得已则令译官,临机善辞,以他物代给,何如?传曰,知道。从略应副,可也。

○金南重,以训炼都监言启曰,都监及军器寺军物,移置江都之数极多,故当初都监,深念主管无人,令本府中军,专掌句管,而各库开金,并与逢授,使之频数开闭,曝晒点火,以备不虞,意非偶然。而前中军李仁立,移除训炼院佥正,已为上来云。当此霾雨,久阙看检,诚为可虑,令该曹新[聚]中军,催促下送,李仁立亦令下去,以为面看受授,俾无后日相推之弊。敢启。传曰,依启。

○郑百昌,以礼曹言启曰,元宗大王宗号上册宝及志石改书,禫祭后设都监为之事,已为启下,而顷者大臣之意,以为志石不当追改,成庙朝前例,亦不追改事,已启达矣。然则都监所造,只册与宝而已。天使回还后,当即设都监造作,都监堂上、郞厅,令吏曹差出,而上册宝吉日,禫祭后八日内,择日举行,何如?传曰,依启。

○又以馆伴意启曰,天使到馆之后,非徒天使征索标贴,左右沓至,用事参随官等,需索之物,逐名来到,虽极力搪塞,而十种物中,不能无一两种之见从者,以今日之物力,有司之难堪悯迫者,固其所也,而都监以不得应酬其言,衙门下人,无不瞋怒,种种生梗,顿无周旋解释之路,当此地头,不可无弥缝之策,即者刘爵、王惟政、卢广庆、广德、盛时贤、翟光耀、王世臣等七人,俱系用事之人,能令喜怒者也。出送银子五十两,要买母丝布十匹,银鞘刀十五把,上号花席十领,黄笔五十枚,青鞘刀五十把云,价直相当与否,固不暇论,而此人等所请,则不可不随力应副,令该曹,逐一办给,毋使生怒,庶开通情数字缺。传曰,依启。其中难得之物,量减题给。

○李敏求启曰,天使馆所行礼,不参人员十六人二字缺君金梦祥,麟城君李佑,鳌山君李擢三字缺君柳䪷,坡兴君尹东老,在应罢中,司仆主簿沈偦、李尚贤,以辇差备东宫侍卫,典签徐景需,掌乐兼主簿沈闼,差告祭执事,敦宁判官郑儁,假都事礼曹佐郞吴达济,方在夺告身,推考核处中,不敢行公,此则似当分拣,承文著作柳寅亮,捧敕官行礼后,以还受敕书事,待令于差备门外,未及行礼云,而敕书出给早晩,未能详知,汉城参军玄述先,以鸡儿鸡卵进排官,长立都督,未得行礼云,而实为长立与否,亦未详知。掌乐主簿朴宗贤,宗簿直长徐弼华,司赡副正金廉,名在进参举案,而见遗于政府书启,彼此各异,有难的知,遽为罢职,似涉为先推考,以为覆处之地,恐或宜当。敢启。传曰,依启。

○辛启荣,以汉城府言启曰,本月二十日天使入京时,傩礼都监军人一名压死云云,而当部官员,别无所报,故意谓虚传而置之。即接中部牒呈,部属鞠成男,以右边傩礼厅担持军,慕华馆山台转运时,失足致死云,极为惊恻。以官事,不意殒毙,则为部官,所当即为牒报,而稽缓至此,当该官员,请推考。传曰,依启。恤典举行。

○司谏李尚贤启曰,以下十馀行缺顾有所怀,终不敢默。噫,近日殿下于台谏之论,少所虚受,如水投石,至于内官事,亦无肯允之意,则臣等亦尝妄料矣。殿下以大臣失礼为教,而臣等以敬大臣为言,殿下以内官无所失为教,而臣等请内官之罪,殿下一向牢拒,而臣等累月不止,宜殿下之恶闻而厌听之也。然此非臣等之言,实一国公共之论,则殿下何乃以此为不中之说乎?臣等虽无尺寸之效涓埃之报,而所愿忠者国耳。尝欲致吾君于尧、舜,而殿下之言及此,臣等尚何言哉?臣等俱以湔劣,待罪言地,既不能格非正事,终未免以过归君父之罪,更何颜面,晏然仍冒?请命递斥臣等之职。答曰,勿辞。

李坰启曰,朝廷尊耶?不尊耶?纪纲振耶?不振耶?四五字缺臣等亦尝虑及于此,冀殿下察其机微之辨,绝其亲昵之私,区区一宦竖,何等虮虱事,而殿下终始曲庇,使公论郁而不伸耶?圣批连下有多少未安之意,至以作为君上过举为教,臣等之惑滋甚焉。臣等之累月论执而不止者,只恐圣明之有过,君德之或失而已,岂有他意于其间哉?请加深思,当该内官,亟命拿鞫定罪。郑之问凶疏,为万古纲常之大贼,臣等因国人之所共愤,据法论罪,而圣批以当初罪目两款,而其一废母后之罪为教,臣等窃惑焉。之问所犯罪通天地,而禁府所考前后文书,只以郑内人切族为罪案,则于废母后之罪,则泛与郑之良并录,首举四字缺继之以且有二字,语极歇后,废三字缺何等罪恶,而反居作弊之下乎?以此见之,四五字缺不能详察也,明矣。三行缺请依律定罪。以下缺

○辛启荣启曰,献纳金光赫,正言李时万,司谏李省身,掌令宋时吉,持平李元镇、李时楷,正言徐祥履,再启烦渎,退待物论矣。传曰,知道。又启曰,台谏出去,请出开门标信。传曰,知道。以上烬馀日记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昨日所为,殊极骇异,主张人摘发推考。

○又草记。答曰,知道。更观后宴处之。

○又草记。答曰,知道。其中尤甚不好者,改给,可也。

○又草记。答曰,知道。斟酌善处,俾无生怒作挐之弊。

○备边司草记。答曰,依启。杨副摠处,亦为回答,似可矣。

○府启。答曰,不允。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使之善为措辞防塞,可也。

○成均馆草记。答曰,第三日入谢,于礼不当,本馆难免不能检饬之失矣。以上内下日记

6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右承旨李景宪坐直。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坐直。同副承旨辛启荣。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李彬李之恒仕直。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仕直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刘爵、王惟政,其曰钦依,明是假称,而我国惟其言而莫敢违,比一等,加绵䌷一疋,白布一疋,连六厚油纸一部,白贴扇三把,何如?传曰,依启。

○又启曰,臣往馆所,问兼呈再次回礼礼单单子,则门下人等,一时喧哄,谓回礼不及本色,决不敢捧入云。臣使译官,多般开谕之后,始为捧入,俄顷而出曰,回礼之物,甚为薄略,不及本色之价,何如是为之耶?译官辈,十分措辞反复开谕,则终乃以天使言回话曰,俺之初度送礼,乃是贺敬,故国王回礼,既已领受,今则以情送礼,而厌于回礼,如是为之,俺送物件,当还送云云,仍还出御帖及回礼单子,并与璧谢帖而出给。彼之所为,无复人理,诚难责以人道,令都监覆处,何如?传曰,依启。

○郑百昌,以迎接都监言启曰,天使出票帖,给银二百两,使买金漆上号倭鸟铳四柄,大画皮三百张,原票文,政院输送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以馆伴意启曰,张礼忠来言,天使诸处游观,皆当停止,而尽在折银之中云,汉江亭子船等物,已为整顿,而只未结造船枪[船舱],蚕头、望远,则槪已修治,而船枪[船舱]之役,极其浩大,今番其不为出去,则此处船枪[船舱]等役,并为停止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以侍讲院言启曰,昨日王世子回礼礼单进呈,则礼单中仪银一千六百有零数,故天使诘责曰,俺送礼物,非论价交易之比,而至零数五十两,有若计数折价者然,彼此体面俱伤,决不可受去云云,仍给璧谢帖,百般开谕之后,始为捧入,只退人参一袋,环刀一柄,使之改备回帖以送矣。今见该曹再次回礼礼单中,仪银六百之外,又有零数五十两,彼必生怒益甚,令该曹,或加或减,从便处置,何如?传曰,依启。

○金南重,以备边司言启曰,碧玉带,既以天子所着为言,若非钦赐,则小邦不敢受言藏之,试以户曹启辞之意,善为措辞还璧,似当。敢启。传曰,依启。

○郑百昌启曰,碧玉带,今已还下,当依备局启辞,令都监,措辞呈纳,而其馀物件,天使既以还送为言,则在我不可无酬应之事,或依其言,专数璧还,或曲为方便,从长善处事,令都监,急速禀裁,何如?传曰,知道。他物璧还未安,只送碧玉带,可也。

○传于郑百昌曰,大祥时内殿仪数字缺节,不为磨炼以入乎?问启。

○金南重,以备边司言启曰,即见平安监、兵使状启,胡差已到义州,既诿取去参价而来,则其言上京之说,似出于恐动,如或欲上来,则当此天使留馆之日,事多难处,在我周防之道,不可不尽,令监、兵使,十分宣力,使之留在义州,而渠若以汗书传达为言,则以敕使相值,节节难便之意,多般开谕,受其书封,先为上送,似当。且以敕使护行三将,领三千馀兵,留驻大同江上之事言及,则彼亦忌惮,不敢为直前之计。或怵以威,或诱以利,期于挽留,而接待之事,比前加厚,无致生怒,亦似合宜。敢启。传曰,依启。虏使必不上来,勿为过虑。且接待之事,今若加厚,则后必为例,使之依前。以下数字缺

○李景宪以馆伴意启曰,碧玉带,乃是皇上所御之物,非藩邦所得用,据理璧还宜当曲折,自都监,已为入启禀达矣。此带还送之举,若在于本价磨炼之前,则都监犹可措辞于其间,今既在于诸种定价回礼之中,则因其嫌小之嗔,还给本色,势甚难便。而即使张礼忠,申以义不敢留,不可不璧还之意,则天使答曰,俺之致礼于上前者,实存敬尔之深意,诸所奉进之物,皆是珍宝,而本国反以恒品视之,此不过有司不能博物之致,使俺眷眷之诚,归于虚地,不胜闷郁云,而别不及于僭拟之事,观其言意,专在于多得,不可以口舌争之。敢启。传曰,知道。

○掌令李坰启曰,献纳金光爀,正言李时万,司谏李省身,掌令宋时吉,掌令[持平]李元镇、李时楷,正言徐祥履,并引嫌而退。循一时之公仪,进格非之忠言,随事纠正,謇謇力争者,台谏之责也。近日两司之论内官事,坚持累月,愈久不已者,只欲杜宦寺之骄横,尊朝廷之体面,使圣德无累而已,岂有他意于其间哉?殿下非惟久閟兪音,斥之以不中之说,欲纳吾君于无过之地者,终归于作为数字缺王言一出,瞻聆俱骇,直气摧沮,六字缺相继引避,实由请献纳金光爀,正言李时万,掌令宋时吉,持平李时楷,正言徐祥履,掌令[持平]李元镇,并命出仕。以下缺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今日开读礼,人参五百斤,已为毕给,而汉称甚重,每十斤辄加一斤零,密给人情翟光耀辈,以防点退之患,极力相争二百五十斤则以汉称量给,二百五十斤则以我称量给,欠缩之数,多至十九斤。明日初见礼人参改给时,又必有此弊,诚非细虑。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还下碧玉带,令张礼忠,据理开谕,则即因日暮,天使处于楼上,不许头目等白事,姑俟明早,措辞还给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刘爵等四人加给事,更与译官相议,则䌷布,元系头目赠给之物,虽添数,渠二字缺以为喜,䌷布则仍存前数,加白纻布三匹,以三四字缺二卷,称为云华纸,加磨炼之意,敢启。传曰,知道。以上烬馀日记

○户曹启曰,传教矣。乙丑年回礼,亦有十数,故依仿磨炼矣。今者彼之所言如此,所争不过十数两,以七百两改付标,何如?传曰,依启。《春坊日记》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一路所欠,问于远接使处。且所谓坐支银两数,比前似多,王、胡时前例,相考为之。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王、胡时,初三日入京,初十日以后则不捧,其间日字,似是七日也。今无一言,循例给之,则彼无厌之欲,必无停止之心,令译官,措辞开谕曰,小邦经变之后,物力荡竭,老爷坐支银,势难依乙丑年七日之例,量减日数,使小邦支保云云,以观其志,可也。

○户曹草记。答曰,知道。如不得已,则以参判名回礼,可也。

○又草记。答曰,依启。两西监、兵营分定之由,切勿言及,以除日后惩求之弊。

○备局草记。答曰,依启。虏使必不上来,勿为过虑。且接待之事,今若加厚,则后必为例,使之依前规为之。

○三公启辞。答曰,固辞至此,当勉副焉。

○传曰,今下弓矢,义州府尹林庆业,给送。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监司状启,誊示,可也。以上内下日记

6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右承旨李景宪坐直。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同副承旨辛启荣坐直。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李彬李之恒仕直。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仕直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天使与翟光耀辈,礼单银参退出,则还入给之时,利其人情赂物,过三日之后,今朝东宫初见礼银四十两,亦将出给云。此无非差备译官等,不能为国尽心力争之致,极为痛恶,请姑先推考。传曰,依启。

○郑百昌,以迎接都监言启曰,刘、卢四人赠给,优异于一等之列事。入启蒙允,而该曹以纻布等物,磨炼启下矣。闻译官之言,则渠等之意,在于人参云。虽一人各给一斤,京里九度宴,及西路七处,宴享迎饯慰并计,则用参都合九十二斤,国力必不可支,决难应副,亦不可一向不给,以生彼落莫之心,上马宴饯宴,称以别赐,量给人参,以答其望,似当。此外盛、翟两人,俱是跟行之人,而见今要紧用事,不可无一番别赠,以示优待之意。敢启。传曰,依启。言于该曹。

○李景宪,以礼曹言启曰,祥祭后还宫时,随驾百官服色,以仍为浅淡服磨炼矣。群议,以为浅淡服似过云。盖初以自上,犹着黪袍,故群臣是日随驾,不必变浅淡色也。第大祥前,群臣既以此服随驾,祥后仍为此服,全无所变,实为未安。群议以为过者,以此也。明日还宫时百官服,令以黑团领、角带随驾宜当。敢启。传曰,依启。以上烬馀日记

○户曹草记。答曰,厥价轻重,问于张礼忠,斟酌磨炼,今日内入给。以上内下日记

6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右承旨李景宪。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坐直。同副承旨辛启荣坐直。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李彬仕直李之恒。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李景宪以启曰,迎接都监启辞,四五字缺四人,虽各给人参一斤,都合计之,则为九十二斤,国力必不可支,决难应副,亦不可以一向不给,以生彼落莫之心,如上马饯宴,称以别赐,量给人参,以答其望,似当,且此盛时贤、翟光耀,俱是王、胡时跟行之人,敢启。传曰,言于该曹事,传教矣。招张礼忠、韩瑗等相议,则渠之所望,在于每二字缺一斤,而今只两度别赐,而数若略少,则渠必愤争,宜从优磨炼,以塞其望云。此言诚为有理,刘、王二人各四斤,两卢各三斤,盛、翟两人则一度别赐,似难没略,亦为三斤磨炼以给,何如?传曰,知道。再度赠给似过,一番别赠,可也。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昨日依译官之言,刘爵等二人,别赐以四斤,两卢以三斤磨炼,两度赐给事,依都监启辞,入启矣。更为商量,则此四人礼单,每宴白纻布三疋,油芚一部,大壮纸三卷,白贴扇三把,别纹席二张,既比一等加磨炼,并此人参而计之,则其价当费木三十馀同。不但物力难支,头目等,自上两度别赐,亦涉过滥,只于上马宴,一度赐给,宜当。盛、翟两人,亦不可比于两卢,亦以参二斤改磨炼,何如?传曰,允。

○又以户曹言启曰,天使三次进上回礼,一从译官折价,三倍其数,而又加八十两磨炼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以迎接都监言启曰,刘爵等四人处,赠给回礼礼单,今日始为停当,给其各人谢帖投进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迎接都监启辞节该,馆伴回礼,三度见却,减去银子及若干物种,以好参三斤,称以茶参代呈,则可以受之,令该曹,依此给与,何如?传曰,依启事,传教矣。一依都监启辞,减去银及物种,而参用差备官之言,只存扇子笔墨,而霜华纸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以迎接都监言启曰,刘爵bb等b四人,东宫进上回礼谢帖,送于政院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政院启曰,今日祥祭时,臣非不十分兢慎,而忙遽之间,俱有颠错之失,不胜惶恐待罪。

○祭后政院,奉慰问安。传曰,知道。

○世子宫问安。答曰,知道。大君问安。答曰,知道。

○郑百昌启曰,都监日次郞厅,例为来待于阙下,而今早,以御帖及回礼银子给送事,出牌招之,则了无形影,日上三四字缺催促,而尚不来诣,其慢忽怠弃,四字缺痛骇。当该郞厅,从重推考,色吏,囚禁科罪,何如?传曰,并拿推。

○祭后二品以上,大殿单子问安。答曰,罔极。药房问安。答曰,知道。还宫后,药房问安。答曰,知道。还宫后百官,大殿单子问安。答曰,知道。以上烬馀日记

6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坐直。右承旨李景宪。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同副承旨辛启荣坐直。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李彬李之恒仕直。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守陵官南以雄启曰,臣待罪山陵之时,咸悦士人郑祥者,服衰而四字缺发引到山陵,初期亦为来哭,今番又为上来阕服而去,臣嘉其诚意,问其根因,则其父郑彭寿,以诚孝出天,为一乡所推服,往陵、穆陵之丧,俱服三年,因其时守陵官之状启,至于旌表,渠恐坠亡父之至意,踵而行之云,可想其世笃之行。又有比安内奴李义延,服丧,去二十五日来到山陵,臣亦问其缘由,则渠本以内奴,为本县假吏之役。壬申七月初六日,得闻大妃昇遐,即告本官,退居山中,结幕居丧,以终三年云云。其日祭物陪持书提金甲生,适出来,言及义延之事,渠以事,上年下归庆尚道比安,一县莫不称道义延之至诚,渠亲往结幕处,见其实状,人所不能,而且岭南公论所在,似无冒伪之事。臣既任守二字缺此二人,服丧往来,有若系干者然,当此四字缺之日,恐有湮灭之叹,惶恐敢启。传曰,此辈诚行可嘉,言于该曹。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天使回还时,已定乘船于平壤,则安州饯慰使,犹夫前日之铁山,似不当下去,而礼单站银,则依例磨炼,何如?传曰,依启。

○又以馆伴意启曰,即刻馆内译官来言,黄州问安使,别问安使,追给礼单,并为领受云。敢启。传曰,知道。

○又以馆伴意启曰,天使出票,索皮搭连十个,令该曹造纳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持平李时楷所启,请当该内官,亟命拿鞫定罪。措辞见上。请郑之问依律定罪。措辞见上。大祥后还宫时,百官服色,非仓卒讲定之事,而礼官不能致察,夜深改议,使百官窘迫,不得参于班行者甚多,二字缺礼仪不容如是颠错。该曹难免不职之责,当该郞厅,请命推考。答曰,不允。推考事,依启。

○司谏李省身启曰,以下缺请承传色吴以恭,亟命罢职,以防宦寺告讦之习。曩时凶贼之斁败天常者,反正之初,尽置极刑,唯独之问,网漏假息,诚为可怪可骇之事,岂非人微事久,未及核实之致耶?当初定配,只以郑内人切族作弊之罪,不近于缌小功之察乎?圣批,以当初罪目两款,而其一则废母后之罪,其时亦必详察定罪为教,其时若能详察,则废母后之罪,是何等罪恶,而岂止于窜逐而已乎?到今发露,国言藉藉,咸以为措语凶惨,不忍闻不忍言,反甚于已戮之诸贼,如此穷凶极恶之人,四字缺天讨,则岂不乖于王法,而拂于公议乎?请四五字缺核之问凶疏,依律定罪。以下缺

以上缺敕使曰,亲临馆所,不可不进茶矣。上曰,惟命。上曰,近因私故,累日不得伺候,惶恐惶恐。天使曰,缘贤王纯孝,累日违拜,俺亦切缺然,且前日略进鄙物,亟蒙厚币,不胜感激。上曰,非但小邦,全无土产,经乱之后,物力荡竭,情礼未洽,不胜惶恐,且累蒙厚礼,尤庸感激。敕使曰,本监奉圣天子命出来,敢进薄物,以表微诚,而每送鄙币,辄报厚礼,未安惶恐。上曰,近日炎霾,气体安否?敕使曰,公所甚敞,且蒙厚待,安过矣。上请行茶礼。敕使曰,遵命。遂行茶礼如仪。敕使曰,留此已久,速欲还归,而有未尽之事,敢此书呈。二字缺乃物货发买等事也。数三字缺授李敏求。上曰,数字缺远临,筋力所及,敢不竭尽,以下缺上请行酒礼。敕使曰,惟命。遂行酒礼如仪。敕使曰,本监归后,当有谢恩使臣,何时入去乎?上曰,七月旬后,当发遣矣。敕使曰,何人入往耶?俺知其职名,然后可以回奏。上曰,上使尚书宋锡庆,副使侍郞洪命亨,已为治装矣。敕使曰,书给使臣职衔姓名,何如?上曰,从当书送矣。敕使曰,迎敕谢恩节目,本监之行,无附奏之例乎?上曰,陪臣专差入去,不敢顺付,故自前无此规矣。敕使曰,非欲受去,所以请教也。郑百昌启曰,王世子遣宫官问安矣。上曰,知道。李敏求启曰,参随官馈酒之意,敢启。上曰,知道。上请行宰臣行酒。以下缺敕使曰,天热甚酷,请辞数字缺上苦请。遂行完杯。郑百昌,呈礼单单子。敕使曰,累蒙厚币,不敢当。上曰,土物虽薄,出于微诚,幸领情。敕使曰,谨领。敕使曰,当行谢拜,而恐劳贵体,欲行谢揖。上曰,不敢当。苦请,遂行谢拜。上请拜罢。敕使曰,不敢当。遂相揖而出。上由西阶下,敕使由东阶下,至中门。敕使请乘轿,上苦辞。敕使升阶,上遂乘轿而出。大驾入小次后,政院、玉堂、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李敏求启曰,宴罢时,天使请得铮盘、盖儿,而宴罢后,催督于司饔院云。全不应副,似为未安,各样若干给之,何如?传曰,依启。给与之数,勿为过多,而适中给之。回启,铮盘二、盖儿五,给之,何如?上曰,铮盘五、盖儿十,给之。

○酉时,大驾还宫,政院、玉堂、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李景宪,以户曹言启曰,天使前用银,已二万九千馀两,人参已一千二百馀斤,则过乙丑者已至二百斤。坐支银及前头诸宴二字缺宴,其数几二万两,头目物货,尽许发卖,则更无可支之势。前头之事,极为可虑之由,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今日宴礼时,头目不就宴厅,携取各床,会飮于外舍廊,喧聒之起,至闻于西宴厅,累招差备译官,申饬禁止,而终不能禁。当该译官等,各别推考,以惩其不能开谕之罪。传曰,允。

○传于金南重曰,今日宴厅喧聒之声,有甚于前,人所为而然耶?今后政院检饬。

○辛启荣启曰,斗璜[朴潢]等推考事,命下矣。台谏方以罢职论启,推考承传,不得捧之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启曰,吏曹郞厅来言,台谏有阙,百官加亦当下一字缺而明明日国忌,明日斋戒,政事何以为之?敢禀。传曰,过后为之。以上烬馀日记

○药房启辞。答曰,时无大段所患。

○院启。答曰,不允。朴潢等,并推考。

○吏曹粘目。答曰,姑先推考,罢职安徐。

○答户曹判书金时让箚曰,省箚具悉。卿其勿辞尽职。以上内下日记

6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李敏求。左承旨郑百昌。右承旨李景宪坐直。左副承旨金南重。右副承旨李德洙式暇。同副承旨辛启荣坐直。注书二员未差。假注书李彬李之恒仕直。事变假注书成楚客。天使假注书兪棨。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即刻馆内译官来言,天使、盛时贤,持璧谢帖,进阙下云。敢启。传曰,知道。

○传于金南重曰,昨日宴享时,侍卫官,或退坐喧聒,或高声咳唾,事甚不当。今后政院,各别检饬,俾无如此无礼之习。

○传于李敏求曰,昨日宴享时,汤面等物,非但烹饪失宜,其中小螺汤尤甚变味,其臭甚恶,何以如此耶?费尽一国之力,一宴床,犹未能善办,事极骇矣。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朝使张礼忠等措辞,明日国忌,今日乃是空日,随例请行昼奉杯,则天使曰,当此极热,宴礼甚苦,宜从折银之例。译官以昼奉杯旧例,以天使非宴享闲日之故,诸宰臣各奉杯酌,以为二字缺之举而已。曾在王、胡,亦无折银之事,一毫非所二字缺天使曰,凡茶啖床,亦在折银之中,况诸宰群聚之日乎?必欲得银,此人不可以宾主相敬之礼待之,不如初不提起之为愈也。今后此等事,他若不提起,则自此姑观事势,而酬应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李敏求启曰,曾闻远接使所言,在路时抵书于天使及标下人,拆见其一,则盛言王国薄待之言,至于给价买菜,亦不肯许,恐难生存相见云,汉人无状,乃至此极。顷见天使视馆伴书,盖出于是矣。今者三将,又抵书天使,意在受宴朝家之循例接待。本道之各样接应,天使必不得前,则其所致讶,亦云宜矣。备将在我接之事,及本道支给日粮,折银之数,自馆伴或远接使,具由是报,似为合宜,令都监议处,何如?传曰,允。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即刻天使于来月初三日起程云。自前天使回行,必有劝留之举,今亦似当仍旧为之。敢禀。传曰,依前例举行。

○李敏求启曰,依前例承旨请之乎?以私故相仍,不得逐日来候,心甚未安,闻行日已卜,不胜缺然。愿少驻征轩,以慰东人之心云云,措辞请之,似当。敢禀。传曰,依启。

○李敏求启曰,昨日天使所求𨱎器铮盘二盖儿入给事启请,而以铮盘五、盖儿十,给之事下教矣,政院不为分付耶,何以当初启请铮盘、盖儿五,入给乎,传教矣。昨日即招司饔院宴享二字缺言之,则郞厅以为,盖子一个,及他物换取之后,更无所言云,臣以既有定数传教,入给后,即为启达之意,分付。当初启请之数,则该司无由得知,今见工曹草记,入给之数,偶与当初启请数二字缺臣亦以为讶矣。敢启。传曰,知道。当该郞厅,以下缺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前日天使出给,云天咫尺四字,及七言四韵,使之刊刻悬壁,役将完毕,未发行前悬诸壁上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辛启荣,以工曹言启曰,昨日宴享之时,天使言于译官,欲得𨱎盖儿、𨱎铮盘云。宴罢后,迎接都监分付本曹,铮盘五介,盖儿五个,小铮盘、小盖儿各二个,依所言造纳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郑百昌以馆伴意启曰,天使以三将接待失厚之意,书示远接使后,入京以来,别无更为提起之说,而今番三将天使前抵书中曲折,都监未及闻知。今欲陈辨,则以前日不谨接待之状,查问平安监司,则少无欠缺之事,而物力凋弊,馆为供给之际,亦不得随意,非诚意之浅薄,以此措辞呈文,何如?传曰,知道。以尽力接待,少无欠缺等语,措辞呈报,折银等事,一一书示,可也。

○李敏求启曰,四字缺𨱎器入给之数,本院亦未能详知,以铮盘二、盖儿五,入给为启矣。即见工曹草记,则铮盘盖儿大小并各七个,与下教之数不同,而其数亦多。且其赠给,出于黄二字缺劫赖,而该曹似不得自由矣。敢启。传曰,知道。减数入给,不当,故推考矣。以上烬馀日记

○侍讲院启曰,天使若于明日,强欲辞拜,来诣阙下,则不无要与王世子辞别之举,既非设宴之日,欲行爵时,相接之便,别为接见,亦甚难便,令礼官讲定,俾无临时急遽之患,何如?传曰,依启。

○自昧爽至卯时,有雾气。

○礼曹启曰,云云事,传教矣。自上接见之时,王世子出接,极为非便。接见罢后,则天使即出门外,王世子亦无可接之处,阙内私别,则事势非便如此。天使若必欲见王世子以别,则宜辞以宫内出拜,地势不便如此,当于还馆之后,即趋进以拜,天使还馆后,王世子即随而往,亦以茶礼相接,而王世子果盘,亦因素膳,似为宜当,敢启。传曰,知道。随往馆所,事涉无据,以非便之意,依前例防塞,可也。以上《春坊日记》

○都承旨李敏求待罪启辞。答曰,知道。勿待罪。当该承旨推考。

○备局草记。答曰,此事徒有增减之患,似无动听之理,然启辞如此,依为之。

○承旨回启牌启辞。答曰,李领府事生时尝言,先王朝有不时召对之举,故玉堂之官,不敢脱团领云云。以此推之,则着巾实非旧习,必是近年所创始者也。且检阅不干于玉堂,而通称学士,未知其可也。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知道。米价银两,泛然受出,殊未妥当。一行过海粮馔,已为备待云云,厥价还给,以观其所答,可也。

○馆伴草记。答曰,知道。以尽力接待,少无欠缺等语,措辞呈报,折银等事,一一书示,可也。重出

○馆伴草记。答曰,知道。愠怒所发,似难以空言挽止,退还礼单,量加磨炼给之,俾无狼狈之事。

○迎接都监草记。答曰,依启。所谓碧蹄欠银,令京畿监司,从速入给,可也。

○金南重启辞。答曰,知道。更遣承旨,请留。

○户曹草记。答曰,依政院启辞,更为详察处之。以上内下日记

日记厅郞厅李载显书。郞厅李圣运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