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经堂文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七

卷第六 抱经堂文集 卷第七
清 卢文弨 撰 景闽县李氏观槿斋藏嘉庆丁巳刊本
卷第八

抱经堂文集卷第七

         东里 卢文弨 绍弓

 题辞

   重校经史题辞庚午

余家无藏书经史皆不具少时贸贸不知学有本末费

日力钞诸子国䇿楚辞及唐宋近人诗文皆细字小本

满一箧经则周礼尔雅亦尝节录注疏一过馀经及诸

史未之及也洎官中书始一意经史去冬卒业周易史

记以未见 内府新校本为缺然今割俸之所入先购

得数种冀以次观其全焉官事隙即展卷读之此书经

通人学士校雠比他本为善然卷帙既多校者不一手

其中亦不免一二讹脱余非敢索瘢指瑕陵掩前人显

自标异然窃惟书之传于世相嬗也远者不可得而见

见其近者今世见宋本者曾几人惟明世本通行耳后

之君子亦当有幷不及见明世所刻者余故复取诸本

与新本校其异同其讹谬显然则仿六经正误之例为

一书其参错难明则仿韩文考异之例为一书毛氏汲

古阁本大段可观至于小小疵颣亦易寻求诸本中要

以此为胜今所据依多在于斯小学浸废六书失真点

画形误不可遍举聊从略焉诚知千虑一得无足重轻

庶几来者得有所考云

   周易注疏辑正题辞辛丑

余有志欲校经书之误盖三十年于兹矣乾隆己亥

人示余日本国人山井鼎所为七经孟子考文一书叹

彼海外小邦犹有能读书者颇得吾中国旧本及宋代

梓本前明公私所梓复三四本合以参校其议论亦有

可采然犹憾其于古本宋本之讹误者不能尽加别择

因始发愤为之删订先自周易始亦既有成编矣庚子

之秋在京师又见嘉善浦氏镗所纂十三经注疏正字

八十一卷于同年大兴翁秘校覃溪所假归读之喜不

自禁诚不意垂老之年忽得见此大观更喜吾中国之

有人其见闻更广其智虑更周自不患不远岀乎其上

虽然彼亦何可废也余欲兼取所长略其所短乃复取

吾所校周易重为整顿以成此书名之曰周易注疏辑

正正字于郭京范谔昌之说亦有取焉余谓其皆岀于

私智穿凿而无所用故一切刊去若汉以来诸儒传授

之本字句各异巳见于释文者今亦不录惟释文本有

与此书异者著焉唐宋人语之近理者虽于注疏未尽

合亦闲见一二焉如欲考经文之异同则自有前明何

氏楷所著古周易订诂在学者自求之可耳毛氏汲古

阁所梓大抵多善本而周易一书独于正义破碎割裂

条系于有注之下致有大谬戾者盖正义本自为一书

后人始附于经注之下故毛氏标书名曰周易兼义明

乎向者之未尝兼也此亦当岀自宋人而未免失之卤

莽正字亦未见宋时佳本故语亦不能全是此则今之

官本为近古也用易旧本独不载释文于经注闲可无

窜易迁就之弊今就通志堂梓本倂为校之辅嗣略例

余案头祇有官本亦就校之噫余非敢自诩所见出正

字考文上也既睹两家之美合之而美始完其有未及

更以愚管参之夫校书以正误也而粗略者或反以不

误为误考文于古本宋本之异同不择是非而尽载之

此在少知文义者或不肯如此然今读之往往有义似

难通而前后参证不觉涣然者则正以其不持择之故

乃得留其本真于后世也既再脱稿遂书其端云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题辞辛丑

此日本国西条掌书记山井鼎之所辑谓之七经孟子

考文七经者易书诗左传礼记论语孝经也又益以孟

子皆据其国唐以来相传之古本及宋刻本以校明毛

氏之汲古阁本书成当

皇朝康熙五年其国之享保十一年也古本祗有经与

注其文增损异同往往与释文正义语多相合但屡经

传写亦有舛讹其助语致多有灼然知其谬者亦并载

入然𣃔非后人所能伪作也其次第先经次注次释文

而疏居后其条目有考异有补阙有补脱有正误有谨

按有留家讳旧凡明代所刻之本彼国具有闲亦引之

而颇讥篇第行款之不与古合其言良是不可以其小

邦远人而槪弃之也其尚书经文更多古字别𤱿置一

𠕋此皆中国旧有之本遗亡巳久而彼国尚相传宝守

弗替今又流入中国读者当倍加珍惜也其曰补遗者

后来彼国东都讲官物观承其国政府之命而复补其

所未僃者也其同校者石之清平义质木晟三人也余

见唐陆龟蒙诗中有闻日本圆载上人挟儒家书洎释

典以行作一绝送之云九流三藏一时倾万轴光凌渤

澥声从此遗编东去后却应𮎰外有诸生观此足知其

相传唐以来本之果可信也此书余从友人鲍以文借

得之犹以其古本宋本之误不能尽加别裁而各本并

误者虽有正误谨案诸条亦复不能详僃又其先后位

置之闲颇费寻检因欲取其是者别为一书庚子入京

师又见吾乡沈萩园先生所进十三经正字则凡讹误

之处多所改正其不可知者亦著其疑又凡所引经传

脱误处皆据本文正之此岀自中国儒者之手又过其

书远甚然所见旧本反不逮彼国之多故此书卒不可

弃置也余欲两取其长凡其未是处则删去之不使徒

秽𥳑编然今年余巳六十有五矣未知此志能竟成否

聊书于此以见余之亦有志乎此也 乾隆辛丑正月

二日呵冻书

   题三立书院所藏通志堂经解卷首癸卯

三立书院中旧藏有通志堂经解六十函而独阙其首

帙余蓄意欲补之乾隆辛丑庶吉士介休刘君锡五余

小门生也旧尝监院事其请假归也来谒余余属其还

朝之日就京师士大夫家借本钞足幷与下一帙令如

式装潢之乃岁馀而书不至余同年友洗马大兴翁覃

溪知余将离山西惟此为悬悬因即代刘君成之以寄

余微翁君之力将幷其次帙而亦亡之不转重余之过

欤但书首有诸名人所作序幷其目录尚皆阙如今不

及补矣后有同志更为钞足庶几大快也中闲林拙斋

尚书全解本阙卷第三十四未梓曩友人从永乐大典

中钞得以示余亦未得补入此皆有待于后之人噫此

书之能全读者罕矣唯桐城方望溪先生曾遍为点勘

其专治一二经从而嚅哜者尚多有今余虽不及见若

人乎然不可不留以相待也 乾隆四十有八年岁在

昭阳单阏壮月望后五日

   题鍼膏肓起废疾发墨守庚子

考隋书经籍志春秋左氏膏肓十卷穀梁废疾三卷公

羊墨守十四卷皆何邵公𢰅郑康成为鍼膏肓起废疾

发墨守何见之惭乃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公羊卷帙最多而亡最早膏肓后亡崇文总目尚有九

卷今三书皆不传毘陵庄进士葆琛述祖于各经疏所

引广为搜辑鍼膏肓得廿八条起废疾得丗八条发墨

守得五条邵公当日专欲伸公羊然公羊理本短囿于

乡曲之见而朝廷典故不能周知所以一经输攻而壁

垒巳摧后人亦不能复为树立以与两家相抗拒此其

亡之所以独先也归安丁孝廉小雅钞得庄书幷得朱

石君学士前任晋藩时所进本互相校雠晋本不及庄

本采辑之多而鍼膏肓中有一条尚为庄本所阙余于

是𤱿而钞之其中小小异同从其长者不复加以识别

两君任其劳余获其逸设不远涉乌从见此乎以此置

归装中大可壮我行色 乾隆庚子小春月

   重校关中新刻淮南子题辞壬子

此刻从藏本出载高诱注为详不似俗本之删削然亦

尚有一二遗漏者余往年在太原复取藏本细校乃知

书中古字多出钱君献之所改非藏本之旧也如赡作

澹能作耐兖作沇让作攘霸作伯憾作感施作SKchar2之类

殊可不必其中闲引文弨所说今都不复省记且传写

不无错误定不免为通人所嗤安能一一正之广陵世

讲秦太史敦夫好学士也知余别有校本托为传之此

书经江阴赵文学敬夫曦明杭州孙侍御诒谷志祖

孝廉处素履绳博引详证足称善本非余一人之力所

能至是因幷题数语归之庶不没其所自

   题张之象注盐铁论庚子

此阳湖庄太史本以永乐大典校勘增多九十馀字其

异同处亦据以改正可谓善本矣力耕篇故乃贾之富

大典作故乃万贾之富余疑万当作万此即汉书王尊

传中所云长安宿豪大猾东市贾万西市万章者也又

刺复篇云今当世在位者既无燕昭之下士鹿鸣之乐

贤而行臧文子椒之意大典子椒作子叔岂即孟子中

子叔疑其人欤朱子之解自当有本至散不足篇有云

忧璧饰大典亦同字无所考余疑忧当作垩夔

垩白土也⿳䒑⿲止自匕⿱儿夂 -- 夔古之善涂墍者亦作⿰犭夔字大戴礼武王践

阼篇有云獿以泥之俗闲本讹作扰阻二字知此作忧

亦以形近致讹耳至于人之名字或有异同古书皆然

政不必尽画一明人张之象注此书颇称详悉而所引

淮南吕览诸书惟出当篇小号亦有幷不著所出者于

本书之误无所举正音亦多讹此微为短也刻成后当

是未经校正故讹字触目皆是有沈君名上一字同家讳醇者

考其所引诸书一一正之甚有益于学者然此书难解

者尚多其中容亦有可疏通者安得通人更为之补注

   新雕西京杂记缘起丁未

乾隆丙午之岁为同年谢少宰东墅校梓荀子既竣计

剞𠜾之直尚賸给数金思小书可以易讫工者有向来

所校西京杂记因以授之费尚不足锺山诸子从余游

者率资为助而工始完始余所欲校梓者以汉魏为限

𣃔今此书或以为晋葛⿰氵𠔏著或以为梁吴均伪𢰅而何

梓为余则以此汉人所记无疑也说苑新序其书皆在

鐂向前向校而传之后人因名二书为鐂向著今此书

之果出于鐂歆别无可考即当以葛⿰氵𠔏之言为据⿰氵𠔏

不能自著书者何必假名于歆书中称成帝好蹴踘群

臣以为非至尊所宐家君作弹棋以献此歆谓向家君

⿰氵𠔏柰何以一小书之故至不惮父人之父求以取信

于世也邪若吴均者亦通人其著书甚多皆见于梁书

本传知其亦必不㞕托名于鐂歆且均之文即俊拔有

古气要未可与汉西京埒则其不出于均又明甚隋书

经籍志载此书于旧事篇不著姓名新旧唐书始题葛

⿰氵𠔏且入之地理类似全未寓目也夫冠以葛⿰氵𠔏⿰氵𠔏

而传之犹说苑新序之称鐂向固亦无害其文则非⿰氵𠔏

所自𢰅凡虚文可以伪为实事难以空造如梁王之集

游士为赋广川王之发冢藏所得岂皆虚邪至陈振孙

疑向歆父子不闻作史此又不然历朝𢰅造裒然成编

所云百卷特前史官之旧向传之歆歆欲编录而未成

其见于⿰氵𠔏之序者如此本不谓其父子皆尝作史也⿰氵𠔏

以为本之鐂歆则吾亦从而鐂歆之耳又何疑焉

   题春渚纪闻丁未

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何薳浦城人自号寒青老农东坡

所荐为武学博士曰去非者其父也今案其书题韩青

老农二字不同未详孰是此书名春渚纪闻春渚与韩

青皆其所居之地名欤其书十卷中一卷皆东坡事实

盖其渊源所自见闻为最确也末一卷记丹药颇亦似

惑于此者然所言实足以为贪夫之戒毛氏汲古阁曾

以之付梓第九卷中缺一叶毛黼季后得宋刻始补全

而不及入梓其钞本尚有流传者余过苏州从吴秀才

枚士翊凤案头假归而传录之不见有旧人序乾隆丁

未岁四月二十三日锺山书院长东里卢文弨遂题其

   三水小牍题辞王子

此书同里汤秀才典三于故书丛残中得之以示余乃

旧梓本作此书者安定皇甫枚也枚在唐懿宗咸通末

为汝州鲁山县令僖宗之在梁州赴调行在此皆见书

中可考者也明嘉靖闲吴中姚樗老钞是书谓枚于天

佑庚午岁旅食汾晋为此书此必见枚之自序中不然

姚何以知之此序余未之见世倘有见斯序者幸𢌿余

以弁诸首庶尢完善也此书虽多仙灵鬼异之事然所

载烈丈夫如董汉勋烈妇人如李庭节妻崔氏殷保晦

妻封夫人皆凛凛有生气郏城令遇贼偸生而下即系

以崔氏之骂贼被杀此与欧阳传长乐老而以一妇人

相形意亦相似可兴可观有裨世教又如纪夏侯祯事

而知神灵不可亵黩纪严郜事而知妇女不可入庙其

垂戒亦深切矣善读者当以是求之又案天佑庚午唐

亡巳四年矣时晋犹称天佑而枚亦称之其不臣二姓

亦可见此书乌可使之无传乎

   挥麈录题辞乙未

挥麈有三录共十八卷又馀话二卷南宋时汝阴王明

清仲言之所著也宋人于本朝典故前辈言行率能留

意仲言为雪溪先生铚之次子家庭之绪论宾客之丛

谈得之见闻者为多于众座中偶举旧事了了如在目

前甚为李仁甫尢遂初诸公所称赏其言无私轩轾故

可以为国史之助实录院牒泰州录其书则在当时巳

为世所贵重如此仲言有兄名廉清字仲信年十八著

慈宁殿赋而今赋𤱿收此篇署其名为王仲言见此书

乃知其误仲言所著尚有玉照新志投辖录等书外闲

所传多非足本唯此书为全余是以先录而藏之箧笥

其馀尚俟续访冀或得之

   题癸辛杂志乙未

此书江阴杨伯庸敦裕所校留余箧三年矣前年六月

余病卧金陵城南小楼中以此书作消遣时楼中人尚

无恙也未几而分飞矣又逾年伯庸亦下世始余无意

钞此书为其语驳杂多刺人之短非长者今年复翻此

书见故人手迹班班其勤亦不可没且稗海中此书多

脱误不及是本之完善况益以校雠之功不更善之善

者欤大凡君子立身不能使人无毁而不当自授人以

可议之隙举动之失既以昭著乌能望人之掩覆耶读

此者亦可以自警故余复为之订正数字而录之慨

庸之不及见也而当时相与即即足足于小楼中者亦

惟腹知之而巳自今余第缄置之亦不忍复读矣 干

隆四十年六月

   对床夜语题辞乙未

对床夜语五卷其前题著书人姓名则孤山人范晞文

景文也有冯深居去非序首云景定三年则知其人宋

人也孤山之在钱塘者则以林和靖著而此孤山则在

今常州靖江县东北二十里山向在江中明成化时沙

合始可陆行立县亦在此时旧则江阴县之地也余杭

人不以为吾邑之孤山而以为江阴之孤山何征乎徴

于吾友江阴赵君敬夫之言也且余所见本实江阴人

所为梓也是则可信也浙江通志不载此书宐也乃江

南通志亦不载则漏也其书则诗话之类也自三百以

逮有宋各有论说或取其意之相师辞之相类者而衡

榷之不入于腐不涉于刻斯其所以可取也岁在癸巳

六月坐金陵城南之小楼手钞此书余妇季杨见余之

挥汗为此不急之务也日天时正炎君子宐自爱乃钞

仅三卷夺于他事不果再逾月余妇亡后二卷令他人

续成之漫置箧中今将装治之使成帙复披览一再过

情事宛然而岁巳再阅也读书中所引安仁文通乐天

悼亡之句弥难为情放翁有句云此身行作稽山土犹

吊遗踪一惘然余亦岂能自禁也

 鲍君以文考范景文实杭人今不废此篇以掩余𨹟

 者一时情景不忍没也自记

   碧血题辞丙申

碧血一编纪明天启时死奄祸诸忠也前列其目自新

建万郞中燝以下凡二十有一人次载六先生遗书则

应山杨大⿰氵𠔏嘉善魏廓园尝熟顾尘客江阴缪西谿无

锡高景逸江阴李仲达也六先生之集世多有而此则

皆被逮以后及狱中之笔也其后附以天人合征录有

燕客所自为传隐其姓名故日燕客天启五年闻六君

子之狱兴乃走燕变服杂北镇抚司狱卒中得其遗言

遗札且僃见许显纯以非𠛬楚毒诸君子而致之死状

以著为是录也东里子读之而叹曰嗟乎世事至此欲

国之无亡也不可得矣六君子者杨魏顾三公外一为

桐城左公浮邱一为武定袁公熙宇一为南城周公衡

台是皆忧朝廷嫉权奄不顾其身而冀万一之可以挽

救者也卒之势不足以抗而甘以身为殉彼奄党者唯

恐其毒之不至不足以快奄之意不足以自𡡾于奄而

取容于是以古今未有之惨毒不以加诸元恶大憝者

而乃以施于诸君子之身呼号宛转而君不闻血肉狼

藉而君不知斯时之天下一昏暗鬼鬽之天下也彼自

以为典兹秘狱外廷莫闻而孰知其谄附惴葸之形与

其恣睢残酷之态卒亦有㫄观者为之绘画迨其身既

膺显戮而其丑名仍流播于天下后世而不可掩虽然

若此辈者不能必后世之无有惟在人君不使之与政

事而窃国命则奄何能为附奄者亦何所利而为之而

顾乃驱除其不为奄者而使之尽为奄也正气摧残公

论消沮虫据腹而身危奄持权而国坏易世而亡岂为

不幸哉书后又附天变杂记但云五月六日不著何年

考明史熹宗本纪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死者

甚众五行志火灾内所书加详又火异内则书六年五

月王寅朔厚载门火神庙红球滚岀与此皆合但纪作

戊申志一作戊申一作壬寅朔而此则丁未也灾异之

发猝然而至不应中闲暌隔数日似当以此记为是又

有人变述略则纪苏常二郡民愤击杀缇骑之事燕客

自云通天文兵法其人盖亦奇杰之士而是书首列诸

忠题云黄煜𤱿次予以为当即其人姓名唯其邑里本

末则有未能深知耳是书足以僃监戒动感发故录之

分上下二卷予所定也

   史纠题辞乙未

此明季太仓朱明镐字昭芑之所著也案千顷堂书目

史纠二卷书史异同三卷新旧唐书异同二卷今此本

倂异同入史纠祗分上下两卷其书驳史笔之违失考

事词之纷𡵨文采斐然条理秩然读之颇快人意此当

是节本始于三国志无晋书而有宋齐梁陈北魏北齐

北周等书南北二史新唐书宋史而止辽金二史闲亦

涉之是谓史纠其两异同附载于后者寥寥盖无几矣

吾浙采访进 呈书内所载亦同其元本殆不可得而

见然就此本读之亦尚有全录裴松之之语者有采自

吴咸林之纠缪王浚仪之困学纪闻者则元本汎滥益

可知书史之异同下有注云文多不录录其有议论者

然则节而取之亦不可谓旧人之过矣余是以即据此

本录焉宋书谢晦传有两庾登之而昭芑误以为是一

人此殆千虑之一失也昭芑为本州儒学生当闯贼之

陷京也有悲愤诗云铜马连群压帝畿百官犹是殿廷

非东华父老吞声哭谁斲桐棺覆玉衣见于明诗综后

遂绝意进取年四十六卒镇洋志载有史𠕋史几史略

史风史游史嘉史芸史异史最史俳史鉴史灿史纠凡

十三种而史纠特精

   题明史艺文志稿癸巳

此志稿传是温陵黄虞稷兪邰氏所纂辑今以 颁行

明史校之所分门类多有删倂移易之处史于书不甚

著及无卷数者俱削之黄志中小注为史所采入者亦

无几耳志稿自南宋及辽金元之书俱捜辑殆遍此即

晋隋史志兼补五代之遗则而今以𣃔代为限亦俱削

之巳安得有力者将此四代书目别梓之以传亦学者

之幸也外闲传有千顷堂书目与此志大致相同而亦

闲有移易堂名千顷固黄氏所以志也然今之书直

书贾所为郡县志几于无所不载别集各就其科第之

年以为先后取便于检寻耳宗藩与宗室离而为二俱

失体裁而小注又为钞胥任意删减益失黄志之旧但

此志稿别集类于羽流外国亦俱缺如篇第亦闲或颠

倒恐此尚有脱𥳑余先钞得书目后从朱君文游借得

此本力不能重写但取以校书目改正不少既毕校遂

书其前以还之此志稿乃康熙时史官倪灿闇公所𢰅非黄氏也

   庄香塍古文𤱿钞补题辞辛亥

钟鼓筦弦不同器而皆悦于耳查梨橘柚不同味而皆

可于口此天下人之所同也然而⿰氵𠔏纤殊致甘酸异宐


又往往各有其性情之所主以之自怡悦则可而终不

足以餍众人之所求文之𨕖亦犹是也自周秦以迄于

今文之流传多矣学者岂能敝敝焉遍观而熟读之于

是有为质性鲁者计则其所择而𨕖者主乎约有嫌其


𨹟而扩充之者若桐川兪宁世荆谿储同人之𨕖今皆

盛行而吴门又有蒋君新又之古文𤱿钞凡十卷庶几

洋洋乎大观矣庄君香塍幼而聪颖承其尊人镜堂先

生所授读盖又有轶于𤱿钞之外者昔所熟诵久未能

㤀且将转而为后人勖也官𪗉多暇手自捃辑又成五

卷合蒋𨕖共十五卷于是文之体裁无一不僃有高古

𥳑质者有华腴充悦者或幽深奇峭或纡馀坦迆舂容

乎大篇寂寥兮短章惟是是归有美必登锵锵乎八音

之繁会也津津乎五味之芳嘉也此可以通天下人之

情而更无未醇未僃之憾矣是举也不㤀先人之教孝

也以教子姓使不囿于闻见义也岀以公之于人而无

所秘惜忠也有此三善是当表而岀之固不但服其搜

罗之富采掇之勤而巳也余故乐为之弁其端

   群书拾补小引丁未

文弨于世闲技艺一无所能童时喜钞书少长渐喜校

书在中书日主北平黄崑圃先生家退直之暇兹事不

废也其长君云门时为侍御史谓余日人之读书求已

有益耳若子所为书幷受益矣余洒然知其匪誉而实

讽也友人有讲求性命之学者复谓余此所为玩物丧

志者也子何好焉斯两言也一则微而婉一则𥳑而严

余受之皆未尝咈也意亦怦怦有动于中辍之遂觉阙

然有所失斯实性之所近终不可以复反自壮至老积

累渐多尝举数𠕋付之剞𠜾氏矣年家子梁曜北语余

曰所校之书势不能皆流通于世其藏之久不免朽蠧

之患则一生之精神虚掷既可惜而谬本流传后来亦

无从取正虽自有馀奚裨焉意莫若先举缺文𣃔𥳑讹

缪尢甚者摘录以传诸人则以传一书之力分而传数

书费省而功倍宐若可为也余感其言就余力所能友

朋所助次第岀之名曰群书拾补虽然即一书之讹而

欲悉为标举之又复累幅难罄约之又约余怀终未快

也然余手校之书将来必有散于人闲者则虽无益于

己宁不少有益于人乎后有与余同好者而且能公诸

世庶余之勤为不虚也巳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丁巳

书于锺山书院时年七十有一

   刘随州文集题辞丁酉

刘随州文集十一卷其前十卷皆诗也后一卷文而摠

题曰文集何义门氏以宋本校正如此其卷之起讫字

之同异皆僃著焉然后一卷有目而无文余案其目求

之仅于文苑英华得四篇录之他尚无从考也随州诗

固不及浣花翁之博大精深牢笼众美然其含情悱恻

吐辞委宛绪缠绵而不𣃔味𣹢泳而愈旨子美之后定

当推为巨擘众体皆工不独五言为长城也近时吴郡

席启㝢刻唐人诗百家以随州为首虽其诗差僃然颇

有同异究不及是本之精夫一字之不安通章之病也

学者可不唯善本之求而但沿流俗之所传乎有志风

雅者其必乐考于斯矣

   题宋板施注苏诗庚子

宋刻不必皆佳而此则楷法端谨为尢难得向在商邱

宋公牧仲所公抚三吴时先外祖冯山公先生与毘陵

邵子湘吴趋吴荆山诸老咸在幕府宋公得此书遂梓

以行世先外祖与校雠焉又别为补遗三卷附其后今

元本归于同年友大兴翁覃溪所一披卷不独古香可

爱而缅惟旧泽对之不觉生敬 乾隆庚子颁来岁朔

之日杭东里人卢文弨书

   遗山乐府题辞乙未

遗山诗浑雄沈郁有唐大家之嗣响也老来更得其乐

府读之妍雅而不淫和易而不流其抒情也婉以畅其

赴节也亮以清使竹山草窗诸公见之亦当推为作者

遗山生当易代其诗不胜故国故君之思今乐府中亦

时时遇之朱竹垞黄兪邰所见本俱祗二卷今此五卷

者岀于义门何氏卷帙过倍而竹垞词综所𨕖顾尚有

岀于是本之外者则亦未得为全书也继从友人鲍氏

所借得明初钱塘凌云翰彦翀编𨕖之本则凡词综所

𨕖皆在焉比是本增多十三首又附见李冶仁卿之辞

四首及玉华谷古仙人词一首后又有雷渊题语今皆

补录以系于后至如雁邱词双蕖怨之类亦得凌本始

著其事焉凌本词之属遗山者祗一百二十首固不及

是本之多然是本第五卷清晓千门开寿宴以下八十

二首皆酬应之作而其中春垣秋草一首注见辛稼轩

集疑有他人之作误阑入焉者矣第二卷中附闲闲公

赵秉文促拍丑奴儿一首余因疑第一卷满庭芳前首

亦闲闲公作也以其词推之所赋是十月牡丹次首题

云同座主闲闲公赋则前首为赵作明甚既不著其题

又不别其人疑皆转写脱去其他不及考者尚多傥有

好事者为之剞劂余当更整比以授之

   遗山乐府𨕖题辞乙未

元遗山词五卷余既以尽钞之矣此为明初钱塘凌彦

翀氏所编𨕖不分卷虽甚𥳑约然亦有出于五卷之外

者余又录于五卷之后为补遗矣而复钞此何也此遗

山辞之精华也有五卷以萃其全有此𨕖以标其隽春

之朝秋之夕联佳客于一榻怀故人于千里意有甚适

则引之而永焉情有不怡则融之而释焉便观览资吟

讽莫若此𨕖也宐且吾乡前辈之所甄综也不可以莫

之传也彦翀在元膺乡荐为兰亭书院山长⿰氵𠔏武初以

荐授成都府教授此书题前乡贡进士不㤀元也所著

有柘轩集五卷余未之见是书本岀裘杼楼盖桐乡汪

氏之写本也汪氏多藏书有词综之𨕖其所得宋金元

以来诸词人之作必大僃而今散失者巳多矣韩诗外

传云君子之居也绥若安裘晏若覆杼汪氏之名所居

义必岀于此然杼实杅之误杅即盂也覆之乃安若杼


柚不可以覆言抑庄子山木篇有云孔子辞其交游逃

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此则


裘杼之可连文者而义则远矣夫宁取于是乎

   米襄阳画史题辞丁未

艺非能重人也人苟重矣有艺而艺亦重无艺而人亦

不加轻越哉米氏论唐五王之功业不如薛少𠈃之图

绘为人所珍重得以流传至今也古来盛德丰功死而

不朽其英光固常在人耳目闲岂待披图展轴而始见

耶后之人抚遗文而咏歌之过墟而凭吊之岂区区宝

钿瑞锦之什袭珍玩为足较其胜负耶如米氏者风止

诡越徒颠不足以传而幸有书画之足以名家故传乃

遂谓书画之外皆可薄也兹适成其为偏宕之辞而巳

矣古今成物必无不毁米老所见多有今人所不及见

者此亦如数富家之遗齿于我奚裨焉然其所言要可

以为评鉴家之标准且五谷不熟不如荑稗亦足以愧

夫一无所成者偶得善本遂传录之

   为桂明经未谷题说文统系图庚子

未谷通说文学去许君千载犹旦暮也属罗山人为作

图图许君幷图江式而下七人皆如汉经师之恪守家

法者此特意之所到而巳非谓昌明其道者止此数人

也未谷或将别为一书以明渊原所渐则不惟在许君

后者当补而幷当远溯之羲颉矣吾独谓未谷胡不皃

己于其中以为之主人乎近代诗人之图少陵香山东

坡者巳有例而未谷不为此则诚缺事耳

   题桑东愚先生松林采药图端庚辰

先大父之友桑孝子文侯翁古笃行君子也孝子举丈

夫子二人伯弢甫先生文行著称于时兄事先君子文

弨娶先生女又师事焉仲东愚先生尝学于先大父以

孝子年老弃学治生令伯得极意学学成世人但知有

伯鲜知有仲也夫东愚先生特未尝操三寸不律以驰

骋于词坛艺苑之闲耳其学之勤固有过人者熟于编

年之史上自皇帝以讫胜国校其得失成败之故目可

得而睹手可得而指也世之习举业者往往愧之先生

少多病壮岁目几枯然善自养于世无争也于物无嗜

也左手三指甲长而不翦积于今三十有馀年甲之长

盈今尺尺有馀寸世遂目为长甲翁孝子精于医先生

得其传世人求其治病多有验然未尝取利名于时也

年向六十属善绘者为松林采药图以寄意天台齐次

风少宗伯首为之咏国中属而和者将百十数而未巳

也于是向之知伯者且知有仲云先生之子公僃经邦

语文弨曰子先君敬甫先生尝见是图许为之文而今

不可作矣子其述之不孝闻言呜咽先生与余家两世

交最深先君子少壮之年与弢甫先生相厉以学其于

先生固不若弢甫先生之亲也近年弢甫先生常出游

先君子所朝夕游处者惟先生亲人有以形迹之论闲

先生者壹不顾先君子常谓孝子两子皆贤子也前十

年为文以寿先生有昆仑两脉之喩得其清淑者弢甫

先生也得其敦厐者先生也噫不孝其恶能易此言乎

先生名鼎元居城东隅以东愚自号亦所以志也公僃

与文弨善庶几能笃两世之交者不知其不肖而属为

题其端噫使先君子而在当何如发扬盛美者岂若小

子兹言之𨹟也

  题虞山赵氏增置祀田碑记

虞山赵谨凡先生为前朝文毅公之后人公尝置祀田

三百畞矣易代而亡之谨凡与兄盐山谨承先志节缩

所入仅复其半为其成之难而失之恐易也自为记幷

其经理之规咸勒诸石使后之人观感而益恢廓之盖

不仅望其能遵守勿暜而巳也余师桑弢甫先生既为

文以发扬之矣余无似曷以加诸无巳则以阅历所得

者而进一说焉欲田之能世守且益增也此以贤望后

人也望后人之贤则在乎读书识义理其达而有禄者

则必能继前人之志而不徒为宫室妻妾之谋其穷而

伏处者亦不待禁防而自耻为侵削之计赵氏望族也

士之子恒为士则与田相辅而行者其亦知务乎盖吾

尝见失有基而坏者多矣皆由其族鲜读书人之故吾

是以有云

   题严葆林香照图后乙卯

余同年友乌程严君葆林今之循吏也文学实过人而

屈居百里初任山东之蒲台兼摄商河凡治水恤灾平

役诸善政余欲为详述之以上于太史氏今适有河鱼

之疾未能也此图凡十幅自读书灵山以至调任曲阜

生平历履借此可见图皆有小序君所自纪也文笔雅

驯绝无虚㤭之气余与君㮄下一别中闲了不闻问乙

酉之岁余为广东主考官巳事而反纡驿程五十里谒

 孔林而君适为其县宰相见驩甚以于役有程匆匆

别去后闻君擢任桃源同知旋吿归皆不在此图中君

有遗腹子章杰年巳二十有二矣能读父书此图常不

去左右顷以示余余深憾知君之不尽也读其自序慨

然增慕焉图名香照取香山写真诗序观今照昔语也

君自幼爱白香山诗即巳工是体其吟咏自必褎然成

集异日尚当从其子索见之

   四时寻乐图题辞甲午

图十二帧帧各当一月月各撮其景物之胜不必其相

兼也名之曰四时寻乐图寻之者谁海虞席硏农先生

也舅氏张端甫先生顷自其里中归为文弨道先生之

为人性至孝其宦于吾浙也奉太夫人以来春秋佳日

常奉板舆游湖山之闲太夫人顾而乐之而先生之乐

可知也既而乞归家有园池之胜指伪僮奴浇花洗竹

以娱侍老人不必禄养而乐亦无不具足也然则奚寻

之为噫吾有以知先生之意矣大凡外境之交于前者

无不随人意为转移故同一境也意所乐斯乐巳意所

不乐并不见其可乐也即或境能移情风日之硏和也

山水之清嘉也鱼鸟之亲人也花药之纷敷而猗靡也

遇之未有不神怡者然而乐系乎物境过则迁斯犹非

真乐耳今之十二图先生之所谓乐也人皆可得而同

也先生之所谓寻者意实不系乎物而自有其真乐者

在上堂拜庆绕膝承欢所寻之乐孰有过于是者此较

之孔颜之乐不必相同而亦何必不同故先生之自谓

图斯境也幻吾则以为先生之有斯乐也真

   四莲池题额庚辰

吾杭许氏建宗祠于城东隅其地近古荷花池众水汇

焉于是面水辟轩颜曰四莲池取王子年记中语以为

子姓繁衍之征抑吾更有说焉夫莲之为物其茎其叶

其本其花其实其根无不为人取资焉者为人祖父既

望其子孙之众多更望其皆贤且才各有所成就以自

表见而不为世所弃亦如莲然然则他日许氏合族于

斯睹斯题也其必思无负斯语也夫

         弟子江阴王 璋秉政校


抱经堂文集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