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愧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五十四

卷第五十三 攻愧集 卷第五十四
宋 楼钥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武英殿聚珍本
卷第五十五

攻愧集卷五十四

     宋   楼   钥   撰

 记

  中兴显应观记奉敕撰

嘉定三年十一月朔制诏臣钥显应观为国家集福之

地自建立以来未有为之记者汝其碑之文成朕当书

其额曰中兴显应观记已而宸翰下颁昭回之光辉耀

千载臣既承命谨拜手稽首言曰百神在天地间昭布

森列皇朝咸秩无文非有功不祀其间灵效显著远迩

奔走者不过数处而䕶国显应真君其一也真君崔姓

庙在磁州旁为道观河朔人奉之五百馀年矣靖康中

高宗由康邸再使金磁去金营不百里既去谒祠下神

马拥舆肸蚃炳然州人知神之意劝帝还辕孝宗诞育


于嘉兴先形绛服拥羊之梦生有神光烛天之祥此皆

其最著者也中兴驻跸钱塘初置观于城南寻徙于西

湖之滨分灵芝僧寺故基为之祠宇宏丽像设森严长

廊靓深采绘工致铁骑戎卒左出右旋戈鋋旗盖势若

飞动敞西斋堂以挹湖山之秀为崇祐馆以处羽衣之

流称其为大神之居高宗脱屣万乘尝同宪圣临幸以

丹垩故暗赐金藻饰一新既又三十馀年矣皇帝皇后

聿追祖考之意载命兴葺复赐缗钱二万俾都监右街

鉴义主管教门公事明素大师陈永年买田以増斋供

之费所以妥灵而锡福斯民者甚至是诚不可以无纪

也窃考神之所自不知者以为北魏之伯渊其知者以

为后汉之子玉虽皆名公而实非也续会要等书亦不

详谛或误后人唐武德元年置磁州贞观元年州废而

滏阳属相至永泰初始复旧仁宗实录景祐二年

崔府君为护国显应公且言府君贞观中为相州滏


令再迁蒲州刺史史失其名在滏阳有爱惠民为立祠

后因葬其地咸平二年始赐府君之庙而京师北郊及

郡县奉之如岳祠至是因民之所信向而封崇之故诏

曰惠在滏邑恩结蒲人又曰按求世系虽史逸其传尸

祝王官而民赖其德使果为子玉与伯渊安得谓史逸

其传欤元符二年即旧号封王大观赐庙额政和赐冠


冕七年加封䕶国显应昭惠王宣和三年郡守韩景朝

辞承上命葺治祠曰敷灵观曰显应且按旧碑为之记

其说略与实录同又言唐太宗梦得之俾诏入觐刺蒲

州河北采访使因命刑曹曹弋编录神之灵迹五十馀

条传于世淳熙十三年奉光尧圣旨改封真君然至今

以府君为号者尤见其本于为令也初命延福宫使安

德军承宣使张去为为提举官传子及孙延庆复庀此

职宣力于观为多道士初止十馀人今益以众田止百

馀亩今益以广启观门而许士庶祈禬咸有定期季夏

六日相传以为府君生朝都人无不归向骈拥竟夕尤

为一时之盛孟冬十日又谓为府君朝元之节或云以

是日上升禁庭皆设斋醮北人之寓居者是日亦必至

乾道六年遣使贺金国正旦臣以假吏从行过磁使


介而下相率望拜于驿中盖往来者必致敬行则先祷

于西湖之祠归则洁羞以谢之臣谨摭其始末之实为

记而又播以诗云


惟汉之司农兮著遗爱于桐乡使葬我于桐兮必他时

之奉尝繄神之仕兮于滏之阳惠及斯民兮久而愈彰


擢刺河中兮任河北之采访生则祠于旧邑兮殁又冢

于其旁神之既远兮虽尊以姓而逸其名神之威灵兮

信千载之流芳谓子玉与伯渊兮皆流传之𣺌茫独昭

陵之诏录兮载颠末之为详北方之人兮谨庙食而自

唐膺累朝之封赐兮诚有赫乎龙光功在社稷兮著明

效于靖康神马乘舆兮实显祐于高皇始孝宗之方娠

兮梦绛衣而拥羊迨震夙之夕兮又神光而发祥敞祠

宫之百楹兮缭千丈之周墙俨像设之雄尊兮焕金碧

之焜煌仰皇明之临御兮未尝求福而专乡洒奎画以

宠嘉兮粲凤翥以龙翔前三茅而后太乙兮与四圣而

相望肆阴隲而默相兮巩国势于无疆上宫掖而下士

民兮藉神休而禬禳伟明神之英烈兮夫岂敛惠于一

方愿谒于上帝兮扫欃枪而殄豺狼吾君将中天下而

立兮开寿域于八荒神亦归其所兮报何可忘

  重修太常寺记

礼乐一也舜命伯夷作秩宗典朕三礼曰夙夜惟寅直

哉惟清无他言也命䕫典乐教胄子而及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䕫亦曰于予击


石拊石百兽率舞又曰戛击鸣球以至鸟兽跄跄萧韶

九成凤凰来仪何乐之详也三礼之书乐亦在焉而名

书皆以礼春官掌邦礼而大司乐以下属焉则夷䕫之

任已归于一矣为乐设官十馀自中大夫而下府史胥

徒凡一千三百馀人其间上中下瞽至三百人视了又

三百人而舞者众寡尚无数抑何其备也孔子之时礼

乐已缺其观于周而历聘诸国志固在于行道未始不

切切于二者故问于老耼问于苌弘止以论语一书求

之执礼固所雅言而言乐为尤众至闻韶而不知肉味

且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所感深矣与人歌而善必

使反之而后和之说者或不知此章之意盖乡人邦

所用之外乐歌多失其声苟闻歌而善必使再歌之所

谓和之者又得此一诗之声矣太史公知之言三百五

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

得而述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岂

苟云乎哉自太师挚适齐至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亦

多不得其说挚而下皆乐工散之四方夫子谨志之如

有欲用则皆知其所之殆所谓乐失求诸夷者耶安上

治民莫善于礼夫人而能知之至于移风易俗莫善于

乐乌可不求其故哉今又几二千年礼既多废乐尤失

之皇朝累圣非不讲明所谓礼者尚可求之简𠕋一时

钜公乐乐甚盛卒不可复古盖其本已亡矣乐之本在

声无知之者而力求于尺度秬黍之未为可叹也近世

陈氏兄弟礼乐二书流传于世礼尚可考乐亦名与器

而已耳高宗嗣历庶事草创而卿列不以一日废迨驻

跸钱塘以法惠僧寺东偏隙地为敕令所又街之东则

为容台尚不足以尽设礼乐之器遇阅习则列宫架于

法惠寺中绍兴三十一年少卿王公普始请易地会敕

局中废遂迁焉中为寅清堂耽耽夏屋于是为称法惠

既废为怀远驿又以为台谏官舍敕局再建于寺之旧

处而容台不移于今五十年矣梁栋堕圯日有覆压之

虞卿少久阙嘉定二年崇庆张君钧为主簿已叹其不

可居既丞胄监又转而丞于此时司农太府俱舍旧以

趋新或谓亦可迁矣君曰此礼乐之司庭宇宏敞位置

崇严不应轻弃矧盗泉胜母古人所避不若因而增葺

之请于朝度材于天邑凡而丛费取其赀而亲出纳之

都下之烦末吏曹之谩欺一切痛革之手赋工直察其

勤惰惰者至执扑以抶勤者或酾酒以劳百堵皆兴众

役竞劝始于三年之仲冬明年三月八日告毕用工三

千五百有奇而内外坚巩丹垩辉华于旧有加而无不

及观者骇叹谓工于营私者未必如是之敏且办也发

地得泉石刻名曰观音且曰饮者可以愈疾犹是法惠

之旧濬而澄之泉甘且冽结亭其上扁以汲古皆不在

调度之数宜其大有不足而反因撙节之有方馀钱三

十万归之府中而寺有勲臣画像及书籍岁久脱落又

欲为一碑未能也府帅将作监王君柟复以为助今皆

如所图不愆于素而求记于余余自念老矣岂复为文

顷岁尝叨簿正博士少列之命三以家讳而改除终不

得进退周旋于其间兹喜寺之新因君之请又欲以平


日所闻者自见故弗辞君饱学工辞章沈默静重号蜀


士之秀而克勤小物乃如此汉之什邡剧邑也办治有

馀力今日葺理官寺朝论翕然称之每言前后同僚协


力以𬯀登兹不自以为劳其言曰今之天下虽不易于

为而于其尚可为之中卒至于不可为者意其无不息


之诚且不能充是心以往故也君之所存者如此宜乎


见诸实用者有此也寺无他碑乾道七年黄公钧为壁

记谓后世以仪为礼以器为乐其于圣贤之道远矣惟


仪与器又皆因陋就寡寖非六经之故盖尝诵其言而

叹息今钟鼓玉帛具在而官寺又备矣若安上治民移


风易俗者可不求其仿佛于古者乎


  台州社坛记

台州之北大山绵亘其一支自东而西蜿蜒委蛇至江


而止势若回顾是为龙顾之山子城据其下官寺在焉


城西南隅去仪门百许步为社稷之坛厥位面阳爽垲

平旷昔人相攸而为此必不苟也有司不戒日就荒圮

颓垣成蹊荛牧无禁淳熙己亥正月宗正寺丞沈侯被

选来守仲春行祀愀然顾其僚曰是可以奉吾神乎乃

命撤而新之临海令彭仲刚建县治于煨烬之馀侯知

其才举以任焉首按图籍斥地之旧缭以周墙数十百

丈始治地得仆碑土中洗而读之盖政和中所颁社稷

坛式也制度明甚横列三壝门各四出中立社稷二坛

风师居东雷师雨师居西亦各为坛坛之高二尺有半

又为燎坛于风师之东南壝外稍高于诸坛于是悉仿

名数因其旧而増筑之故有屋四楹为视馔待事之所

既葺新之又增其一为斋洁之地其途北出表以二柱

中建台门严关键以守之作于六月朔旦又六旬有七

日告成靡金钱五十万有奇民不知役工不告勤过者

肃然始知有地主之敬侯命钥书之钥闻古者先成民

而后致力于神侯之下车访民隐饬吏事廪廪乎循良

之风而思不倦以终之以是邦被山带江水旱仍岁又

间有郁攸之灾谓职诸幽者非人力所及故于神无所

不致其敬社稷之重其可后乎秋社展礼气象一新环

佩琮琤豆笾静嘉神贶昭答如在左右继自今气淑民

和雨旸时若其必有相之者然则侯之政真知所先后

而致力于神者乃所以成民也侯名揆字虞卿秀之嘉

兴人

  澧阳楼记

绍熙四年三月戊寅澧州澧阳楼成于是太守王侯承

甫以书属余为记且曰澧之为州始于开皇后虽废置

不一而柳河东谓自汉以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

则在唐已为名郡国朝建隆四年始脱僭窃之馀而为

王土乾德二年始隶荆湖北路东接洞庭西连施黔武

陵在其前江陵在其北为湖广之孔道承平日久戸口


滋蕃岁输米以斛计者十五万养禁旅至三千有畸盛

矣建炎之末妖民弄兵倡乱加以剧宼一再攻陷民居


官府荡为埃煤因以饥馑几无噍类盖六年而后定翦

除榛棘招集流散仅复城郭之旧今六十馀年矣米输

犹不及盛时十一屯兵百馀人而郡治尤偪小黄堂之

前重门相去不能寻丈外逼郡城又有酒垆相直才于

东偏启一门以通出入心窃隘之访诸故老或曰酒垆


之后旧为城门兵毁以来闭塞至今倘辟而新之郡之

气且伸吾民其庶几乎士民援以请为告于部使者始

作新门酒垆既迁斸其故基则古甃宛然言益有验节

费以为资募民以供工官吏劝趋日以就绪外凿城雉

上建华屋即前日之外门为仪门而撤其旧于是治事

之厅始得轩豁宽敞而前无蔽障得以挹兰江之秀俯

仙明之洲经始于去年之十二月庚申至是讫工合乐

以落之气象焕然顿还旧观不敢自以为功也要不可

以不纪余因为之太息曰今之为郡者或能以廉白自

喜则于营缮之事一切置之恐以扰民而招谤不问其

事之当为与否也前后相承谓非吾责若此楼之于澧

阳是可已乎余与侯世有道义之好又为世姻侯之兄

弟皆承清白之传侯里居时恂恂然一长者而莅官遇

事人有难及莆田剧邑谈笑办治兹试雕郡谓将日不

暇给而能振起固陋兴五纪之阙典开一郡之眉目是

可记也又考之地志是邦有浮丘子采药之仙踪李群

玉读书之遗迹又楚之申明以忠孝著晋之车武子以

学术显皆其郡人也先是层城横前重扃壅底士气亦

因以不扬是役也岂惟于阴阳家之言有利于郡其必

有秀士为时而出者侯于是时勤抚以致其庶尚俭以

益其富辟庠序以教之后来者又能继此将寖复承平

之盛而贤能以兴实自侯发之侯名正功四明人承甫

其字也

  真州修城记

真之为州未远也自唐永淳中始析江都置永正县南

唐为迎銮镇皇朝乾德二年升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

以圣像一铸而成遂以名州而实当江淮之要会大漕

建台江湖米运转输京师岁以千万计维扬楚泗俱称

繁盛而以真为首中兴以来不复置发运使而山阳通

泰之盐溯江而上商贾辐凑犹为淮堧大郡佛狸之驻

瓜步近在六合之境逆亮之至瓜洲去此无数十里郡


居二者之间故亦再罹兵祸朝廷以保障之未固屡饬


守臣筑城凿池以为设险之计林君伯成兴役于前及

四百馀丈镇江游奕统制郭君超继之仅八百丈虽务

欲速未底于成嘉定二年八月诸军粮料院潘君被命


出守当兵荒饥馑之馀几不成邦既属以劳来安集之


政又以城筑委之君自下车爱民如子手自摩抚左餐

右粥加以医药呻吟疾痛不翅切身之苦视人之饥真

若由己食寝为废此意孚乎上下通于幽明斯民感悦

顿有生意和气致祥年糓顺成劭农通商寖复旧观乃

大肆其力于斯城因前功而増筑之合四百六十馀丈

基厚六丈上居三之一可列七骑高二十二尺浚濠五

百馀丈阔者至一十五丈深称之女易土以甓凡鹊

台炮台武台角台城马面等甃结坚致金汤之固岿

然与维扬相为长雄足为边庭之壮观既又兴造葺理

自仪门黄堂凡官府公宇大小二十八所合为屋二百

二十六楹郡之内外为之一新朝家以缗钱十万米七

千斛庚费而所用不赀不复有请惟以榷酤之馀及撙

节用度以充之斯已勤矣郡之井市与漕台皆在城南

大江之滨议者欲如瓜州之城创为两翼自城到江以

蔽遮之事重费多未易骤举余追记未冠时侍亲泊江

干登鉴远亭访之居民指其前曰顷有哄市悉垫于渊

江外有沙洲数十里虽隔皇天荡之风涛而激水北来

相侵未已不数年问之宦游者则鉴远亦为壑矣是知

两翼之城不至江滨则不足恃岸既善𬯎不知所止又

何恃也将为久计则更宜详处而审订之抑又闻合肥

之城自乾道修筑岁岁増葺工费不可数计竹木灰甓

出于帅漕二司而工役则又金陵戎帅任之以跻登兹

山阳历阳大率类此今是邦城郭虽就而方有两翼之

议又前者林郭二君之所筑已多隳圯尚须随处补苴

又别储二万缗豫为后日不时之备继此者当知今日

之艰难益加不测之防则当与扬庐和楚岭嶭相贯而

掎角之势固矣惟潘氏自紫微舍人以风节名一世君

之二父以从子被赏延俱为时吏师先正柯山使君能

轻财重义君实似之自其幼年躬行孝谨笃志问学有

不可解于心者行矣而著日进未已尝宰昆山去之日

无以续食及倅京口以荒政自任民以父母称之今则

江之南江之北草木亦知君名制帅既以治最上闻士

大夫公论莫不以为循良之冠君则退然未尝自足也

使守边者诚心体国皆能如君何有北顾之忧哉官僚

以郡人公言求记为书大槩尚勉其成云君名友文字

文叔婺之金华人

  奉化县学记

四明六邑奉川为大号难治然俗尚气而服义秀士尤


多治之得其道非难也神文在位郡国始建学张文定

公方平谓庠序俶落乎睢涣嗣音乎郏鄏而是邑旧记

谓相国清河公士逊出镇秣陵为椎轮之始盖宝元初

秘书丞于君房为宰以石夫人之庙为县学自为之记

云然且曰愿以奉川为县学始亦可以知吾邑儒风之

兴旧矣宣和中周君因徙于邑治之东面势益胜未几

舍法罢废为亭传又遭弄兵者毁焉绍兴九年荣君彜


复新之于今五纪栋宇寖坏圮陋不可复支永嘉宋君

始至谒奠顾瞻庙像愀然曰教化根本之地不振如此

何以示斯民之欲谋焉未遑也财用之空乏期会之迫

遽固已不胜其应而连岁大祲愈不暇给政成欲去介

介若不满邑士汪君伋素好为乡里义事闻之谓其弟

份曰是吾曹责也不待劝率不谋于众以身先之首创

大成殿増广旧址不日而成一木一瓦皆不苟设必欲

坚致宏敞为久远计重立先圣先师十哲之像仪门两

庑以次兴作前有墨池濬而广之方正清深冰壶澄澈

南山千尺倒影其中轮奂翚飞照映江县为费不赀曽

无吝色乃季夏戊申宋君率僚佐士夫释菜学宫用以

掲䖍妥灵观者如堵惊叹赞美以为前此未有而民不

知役也于是里中善士董安嗣徐如松等三十有二人

争趋竞劝相与再建驾说之堂挟以直庐傍列诸斋庖

湢廥廪器用毕备凡为屋四十楹又以去岁始有自右

学登科者为辟射圃以劝方来举梁之初属钥为之文

今既崇成又托以记钥世居奉川高祖正议先生教授

邑中宝元学记预名刻石寻掌乡校前后几三十年始

为郡人然五世皆反葬境内区区封邑犹不敢舍辞不

获命敢告于里人曰令尹洎诸贤所以惠吾邑者至矣

自尔必能相勉以学相高以文蹑儒科登膴仕使吾邑

簪缨日盛为四方荣观则今日之举斯为称矣然孟子

有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是殆与今人论学之意不同何耶孔子之教人

亦必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盖庠序所以申孝悌孝悌

之义明则老而负戴于道者少者必从而代之以此为

庠序之效不为利禄地也诚能因今之学行古之意月

书季考不害进取而父兄之告语师友之讲习率以孝

悌为先此义既明则凡学于此者施于家则为孝子顺

孙出而仕则为忠臣良吏跄跄济济化及里闾寖有不

负戴之风几于一变而至道者将以此望吾党之士岂

直为是观美而已哉宋君名晋之字正卿悃愊无华三

为邑长皆以儒术饰吏事首欲兴学迄于有成邑人纪

之实钥之同年生也

  安庆府修学记

舒本群舒之地于今最为佳郡灊皖之胜欲游而不遂

见从宦拥麾而之焉者辄企慕如登仙然嘉泰二年

陵詹侯下车以宽明之资临淳古之俗平易近民因其

俗而施之政未几坐以无事顾谓僚属曰官府俱饬而

黉舍不称兹不可后乃即其旧而增葺之学始建于绍

兴八年中更缮修岁久圯坏以某年庀工至某月日讫

役焕然一新郡人谓役不及我而跻登兹愿有以纪之

教授王君君玉度以书来余与詹侯俱婿王氏而侯为

尊行知其贤有年矣以西枢之子谦厚廉介所至有声

绩而饰以儒雅澄江既以政最舶使尤著清节谓文翁

兴学于蜀变巴夷如邹鲁翁实舒人尤敬慕之故未暇

他事而首属意于庠校可谓知所先务矣舒之人将何

以报之侯非有望于报也惟尔父兄相与率其子弟益

进于学亦因其淳古之习而文之以儒术不必以取科

级之多寡为轻重文翁既祠于学如汉大司农朱邑以


一啬夫而遗爱传于千载周瑜以文武才略独步江湖

间其名尤高皆郡人也诚使异能之士间出为国家用


如前数公岂非侯之望于斯郡者尚勉之哉


  黄州贡院记

黄冈东南佳处也大江东下赤壁西峙武昌夏口鼎立

相望其在皇朝王苏二翰林一以州驰名一以坡自命


皆千载杰特之伟人竹楼雪堂既坏复葺风流文献至

今增重近时郡太守博士皆不轻其选秀士亦彬然出

矣建炎兵毁以来秋赋多附他邦乾道七年始试于州


而因陋就简寓贡闱于庠校三载必一毁撤既非所以

作士气而学宫寖以颓靡州人病之嘉定二年四明高

君仲远来守承开禧兵戍之馀日不暇给首谒夫子庙

叹其弗葺已甚未遑他务与教授李君宗勉饬而新之

廊庑斋舍以次兴立而大比又近不可复蹈前辙亟相

与谋得驿舍遗址鸠工调度分委僚属创贡院五十馀


楹庀工于二月丙寅讫役于五月己丑重门正厅考试


分位左右长廊庖湢吏舍备具严整费缗钱五百万米

二百斛悉出于撙节之馀民不知役工不告劳而八十

五年之阙典一旦复兴父老谓承平殆亦不及士类欢


奋气象振发且请记之仲远与余有中外之好相与素


厚以书来委且曰去中秋才月馀愿即为属笔以慰千


里之望余为之欣然且曰仲远长余一岁恂恂似不能


言与人语如恐伤之月评以长者称两乘贰车而后试

郡抚字固所长不谓振起事功敏办如此高氏盖名家


也高宗皇帝中兴初驻跸钱塘始建太学妙选师儒先

侍郎首为国子司业岂惟文行经学足以表率士林驰

名京师规绳具举未几车驾幸学擢贰仪曹至今四海


尊仰之仲远其次子也居家孝友恪守家法故为政雕

郡知所先后士子尚勉进学业以称使君期待之意使

人物声望与江山相高二翰林有灵实宠嘉之仲远名


得全朝散大夫云


  建宁府紫芝书院记

建宁当闽浙之冲是为孝宗皇帝龙潜之旧虽宦游不


得一至其地闻其山川耸秀武夷诸山皆非尘境盖八

州之门戸也锺为英杰古今相望士夫多挺挺尚气节

秋赋动逾万数荐送率八十馀人儒风最盛学有生徒


三百分十二斋犹不足以容之今郡侯宝谟阁直学士


谏议李公镇临以来治行称最百废具举功利及物不

可以数计周知而尤笃意于教养顾瞻府庠悉加葺治

犹以为未能甚称乐育之意谓晋范甯之守豫章大设


庠序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心实慕之乃捐俸钱三千馀

缗度地于学之东西两隅广为四斋鸠工于嘉定三年


仲冬朔旦讫役于明年二月之望修廊广厦翚飞跂翼

名斋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以其前挹紫芝之峯扁曰


紫芝书院盖前所未有也财不费于官敛不及于民増

弟子员又广田畴以丰其储举郡之士欢奋感励咸请


记之公学有家𫝊伯仲竞爽且素号博洽富于文词不

以自有乃列致郡博士暨学职诸生三百馀人之请贻

书以属于钥顾年侵气索何以承命勉为之言曰諌议

此举固已甚伟当屡书以传后若名斋之义其待学者

尤深矣是四者出于先圣之言学之大端莫过于是道

者百圣之所传非可以须㬰离不志于此则易以流遁

必至惑于异端德者诚也经之言德必以伪对之以是

决知德之为诚据此一诚可以终身行之仁之为器重

其为道远苟能依之形于参倚之际非学之要乎德不

可言志仁不可言据艺不可言依言之各有攸当也或

谓艺成而下圣人以游言之疑其为可轻是不然所谓

艺者非如今之技艺乃礼乐射御书数古所谓六艺是

也稽之礼经各有名数先王设教及人之幼少真淳未

散之时使习而熟之则身在有馀不可胜用君子未有

不兼此而能为全德者今礼坏乐亡射御号为武事数

亦不复见惟六书可传士又罕垂意焉夫谓之小学谓

小年所当学非曰学之细也洒扫进退尚由此可以上

逹而况六艺乎苟能尽力于三者而游于此则为士庶

几于备矣学者其毋忽于名斋之义勉而进之以答谏

议之赐岂以科举利钝为吾儒之盛衰耶本朝庠校权

舆乎睢涣嗣音乎郏鄏宝元中诏建州立学赐田五顷

庆历四年郡邑始得立学熙宁设官分教建州首置

教授一员诸郡亦未之有元丰又赐田十顷则知是邦


之学国家最所属意尤在他郡之先也或曰郡既有学

而复有书院不既多乎是又不然潭之岳麓衡之石鼓


南康之白鹿皆此比也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


有学以今准之百里之邑千里之郡其为学当有几所


而谓此为多乎姑诵所闻以谢谏议及多士之意若公

馀诣学与郡博士讲明经术以训迪好学之士则谏议

之任也钥何敢赘为之辞


攻愧集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