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敦岩集
卷之十
作者:朴宗庆

附录

编辑

世系

编辑

先祖讳应珠朴氏。系出罗州之潘南县。高丽潘南县户长。生一子宜。

二世讳宜及第。生一子允茂。

三世讳允茂谆诱进士。良酝令同正。我朝赠吏曹参议。生一子秀。

四世讳秀奉翊大夫密直副使上护军致仕。生三子尚衷,尚真,尚褧。

五世讳尚衷字诚夫号潘南。文科右文馆直提学。本朝太宗十六年丙申。赠领议政谥文正。享松都五冠书院,罗州潘溪书院。生一子訔。

六世讳訔字仰止号钓隐。进士文科。开城少尹。入我朝事太宗。左议政大提学锦川府院君。谥平度公不祧。生三子葵,姜,萱。

七世讳葵荫仕礼曹参判。历三道观察使。生四子秉文,秉钧,秉中,秉德。

八世讳秉文中军副司直。生二子林宗,林桢。

九世讳林宗字泰之。佥知中枢府事。宣祖己巳。赠吏曹判书。生三子亿年,兆年,龟年。

十世讳兆年字期叟。成均生员。文科吏曹佐郞。宣祖己巳。赠左赞成。生三子绍,绾,缉。

十一世讳绍字彦胄号冶川。成均生员魁文科。吏曹佐郞,舍人,司谏。宣祖己巳。赠领议政谥文康。享陜川华岩书院。配享罗州潘溪书院。生五子应川,应顺,应男,应福,应寅。

十二世讳应川字浑仲。成均进士。司宰监正。赠左赞成。生六子东贤,东豪,东老,东俊,东民,东善。

十三世讳东民字君觉。成均生员。荐授礼宾寺参奉不仕。显宗戊申。赠吏曹参判。生三子煇,焕,炳。

十四世讳焕字汝述号守愚。以白衣参仁祖靖社勋。直拜司评。至同知中枢府事。生一子世城。

十五世讳世城字万基。成均生员文科翰林。吏曹佐郞,左副承旨。英宗辛未。赠吏曹参判。生四子泰道,泰廸,泰逵,泰远。

十六世讳泰远字景久号松潭。成均进士。黄州牧使。纯宗辛酉。赠吏曹参判。生一子弼履。庶一子弼丰。

十七世讳弼履字礼卿。通德郞。纯宗辛酉。赠吏曹判书。生一子师锡。

十八世讳师锡字圣虞。成均进士。公州判官。纯宗辛酉。赠左赞成。生二子胤源,准源。

十九世讳准源字平叔号锦石。成均生员。判敦宁府事。纯宗丁卯。赠领议政谥忠献。生四子宗辅,宗庆,宗翊,宗喜。庶二子宗琰,宗永。

二十世讳宗庆。是为公事实。详见年谱。无嗣。以伯氏判书公第二子岐寿为后。

年谱

编辑

英宗大王四十一年乙酉正月二十一日巳时。公生于汉师墨洞外氏第。

时皇考锦石先生在外堂晏寝。梦天门忽开。五云垂彩。有一仙官骑鹤而下。冠珮幢幡。威仪甚盛。迎于中庭。捧以双手。仙官忽变为童子。翻然惊觉入于内。夫人已分娩。生而魁梧英迈。八朔能言语行步。

丙戌公二岁。

丁亥公三岁。

动止夙就。屹如巨人。能食真苽四个。

戊子公四岁。

己丑公五岁。

庚寅公六岁。

始入学。

与伯氏判书公。食必对床。寝必联衾。晨昏趋走。昼宵课读。莫不与之共焉。未尝少违。人皆谓友爱之笃。未有若此昆弟。王考赞成公闻甚喜之。○读书之暇。出游钟街。以巨石撞钟。钟声大振。街路之人。皆瞠然失色。公色不变。又登西门城。骑坐女墙。以鞭策之。谓群儿曰吾当乘如此马。见者称其气像之不凡。

辛卯公七岁。

从王考于公州任所。

壬辰公八岁。

家在三清洞。有小亭名皎霞。王考赞成公所居。而公常侍坐。赞成公命赋诗。欲观其意。公有花发大地红之句。赞成公奇爱之曰此儿气像甚好。异日所做。不可量也。

癸巳公九岁。

甲午公十岁。

十月遭王考赞成公丧。

乙未公十一岁。

丙申公十二岁。

正宗大王元年丁酉公十三岁。

戊戌公十四岁。

己亥公十五岁。

七月聘夫人李氏。

系出德水。佥知中枢府事赠参判讳述模之女。泽堂先生文靖公讳植六世孙。

锦石先生寓居于骊州元氏第。公随往。

庚子公十六岁。

辛丑公十七岁。

壬寅公十八岁。

冬读书于川西聘家。

与公寓舍。只隔一水。门侧有小室极湫隘。公处之夷然。夜阑挑灯。咿唔不撤。李夫人之王母金夫人。鹤发扶杖。时听于窗间。辄欣然有喜色。

癸卯公十九岁。

八月丁元夫人忧。

哀毁逾制。殆不能支。○葬于骊州州内面黄金坪。有卜葬识。

甲辰公二十岁。

秋服阕。申心丧。

锦石先生患痁三四年。沈淹床笫。家中调度。日益困窭。公殚心竭力。上奉下恤。一室赖而无忧。

乙巳公二十一岁。

冬终心制。

丙午公二十二岁。

自骊州僦居于敦洞京第。

自遭母夫人丧。寄寓益难便。公告于锦石先生。率眷由木道还京。

丁未公二十三岁。

陪锦石先生。搬移于骆洞新第。

正庙为广储嗣。命拣名门。绥嫔膺选。公季妹也。二月行嘉礼。上特赐新第。

戊申公二十四岁。

六月生子。未期而夭。

省觐锦石先生于报恩任所。

己酉公二十五岁。

庚戌公二十六岁。

讲学于伯父近斋先生。

是岁纯宗诞降。锦石先生曁伯氏判书公受命保护。长在禁庐。休沐常少。公自是晨夕趋侍于近斋先生。服膺诗礼之训。熏陶涵养。先生每诩以才器之周通。

八月中增广进士解。

九月中进士二等十三人。

辛亥公二十七岁。

壬子公二十八岁。

癸丑公二十九岁。

甲寅公三十岁。

乙卯公三十一岁。

丙辰公三十二岁。

始析居于南山洞。

十二月拜童蒙教官。

丁巳公三十三岁。

戊午公三十四岁。

近斋先生被荐僚属不就。公承命传谕。

是时上设元子讲学厅。命大臣抄启僚属。被荐者七人。而先生其一也。先生以荐相之入燕时诗。耻为其所荐引。终不出膺。上必欲致之。责谕严督。屡下不敢闻之教于公。使之劝入。公闷隘震懔。承命出告。至于免冠席稿。涕泣随之。而先生不变所守。公常曰倘非圣德高明。竟烛本心。俾伸其所执。则诚有所难言者矣。

移第于苎洞。

己未公三十五岁。

正月遭近斋先生丧。

先生之寝疾也。公衣不解带。昼宵洞洞。及至易箦。锦石先生在禁庐。凡慎终之节。一委于公。公含恤茹痛。尽诚备礼。壹是无憾焉。

四月为文。致祭于近斋先生。

秋读书于龙门山。

食淡攻苦。尤好读尚书及马迁史。收功甚多。临文构思。自合䂓度。

庚申公三十六岁。

二月拜司饔院主簿。旋陞景慕宫令。

六月正庙大渐。陪锦石先生与伯氏判书公。别入直于禁中。

及遭崩坼之恸。冤号罔极。莫能自支。而以仰譬殿宫。不敢任情哀毁。

八月拜顺安县令。换新溪县令。

亲临都政时。拜顺安。翌日有相换之命。

取伯氏判书公第二子岐寿为后。

伯嫂徐夫人殁。公承锦石先生命。以岐寿为后。且有四岁稚女。率而养之。及长而嫁。恩爱若己出。

纯宗大王元年辛酉公三十七岁。

四月荣扫于杨州先茔。

五月拜司仆寺判官。

六月特除忠勋府都事。

九月秋到记入格。直赴殿试。

十月擢文科。特除弘文馆副修撰。

放榜前一日。贞纯王后有教曰此时此家人之有登科者。曷胜欣喜。既在保护之地。宜授辅导之任。特除副修撰。仍命侑祭于元氏祠版。荣扫时给由马浇奠床。

十一月拜校理兼实录记事官。差汉学教授。

十二月陈䟽辞职。兼请两儒贤敦召。

䟽略曰。日前雷异之告警也。特降明旨。引咎减膳。继有两经筵官敦召之举。大圣人遇灾警惕。思贤图治之盛德。实不胜钦仰攒祝之至。第念孑孑㫌旄。在郊在城。戋戋玉帛。于邱于园。所以招之广而求之遍也。况当修省求助之日。尤宜博延宿德。俾有如茅斯拔之喜。臣谓右赞成宋焕箕,大司宪李直辅两儒贤。亦为更加诚礼。与彼两经筵官。期于必致。出入讲席。四贤于于前后。必能裨补圣学。矜式朝士。岂不美哉。岂不盛哉。批曰。两儒贤敦召事。言甚是矣。即令政院撰进敦谕。所辞东朝特除也。勿辞察职。以尽启沃之责。

拜司谏院献纳。

壬戌公三十八岁。

正月拜军资监正。

移拜副应教。

三月拜应教。

拜奎章阁直阁兼校书校理。䟽辞不许。

以阁臣入参劝讲。

讲书传多方。说见原编。

再䟽辞直阁。许递。

䟽略曰。臣难冒之义。自划之状。已罄于前后之章。而臣登科之后。臣父怵然而惧。蹙然而忧。常常戒臣曰。汝虽幸而释褐。学识则蔑如。地处则有异。清官要职。一切勿居。惟事谦退。不失谨拙。然后庶可获保身家。此即臣自划之一端也。抑臣又于昔日。蒙被先大王视同家人之恩。谆谆然朝夕诲谕。若曰汝家素传诗礼。必须造次谨慎。远避荣利。同休共戚。玉音在耳。跬步之间。不敢忘失。此又臣自划之一端也。批曰。每对判敦。兢惕之意。形于色辞。今尔至恳又如此。可不曲谅。内阁之任。今姑许递。

四月复拜应教。䟽辞许递。

五月复拜副应教。

七月拜议政府检详。升舍人。

复拜副应教兼南学教授。

八月升通政大夫。

尊崇都监都厅。有加资之命。

拜左副承旨。

移拜刑曹参议。

九月拜右副承旨。

拜检校直阁。䟽辞不许。

拜礼曹参议。

癸亥公三十九岁。

复拜右副承旨。升左承旨。

四月复拜礼曹参议。

六月移拜右副承旨。

七月复拜礼曹参议。

游望海亭。

既望夜。与元良甫在明,李致顺惟命,洪而章遇燮,李学如好敏。仿东坡故事。乘月泛舟赋诗。

八月入参进讲。

讲诗传七月章。说见原编。

九月复拜右副承旨。

移拜吏曹参议。䟽辞不许。

十月拜右承旨。

以参赞官入参召对。

讲纲目。说见原编。

十一月拜户曹参议。

甲子公四十岁。

二月差实录修撰官。

三月复拜吏曹参议。

复拜左副承旨。

四月复拜礼曹参议。

七月拜骊州牧使。奉审英陵,宁陵。

以检校阁臣有是命。

九月拜副提学。䟽辞不许。

十月复拜吏曹参议。

十一月复拜右承旨。

复拜户曹参议。差备局副提调。

宾对时左议政徐迈修启曰。昔在先朝。以近臣之辞巽华要。有弊风之饬教。而阁臣践历既遍者。勿拘数三人。置之于备局有司。使之娴习吏事之意。前圣谟训。不啻谆复。此实储材廊庙。硏精治軆之良规美制。户曹参议朴宗庆。备局副提调差下。参论𬣙谟何如。上曰可。

拜奎章阁直提学。䟽辞许递。

复拜副提学。䟽辞许递。

乙丑公四十一岁。

正月复拜礼曹参议。

擢嘉善大夫资。差备局有司堂上。

朝参日。左议政徐迈修启曰。筹司副提举。与二品守职相似。故差下经年之后。例皆随即陞擢。此亦庙堂故事。备局副提调朴宗庆。从二品陞擢。仍差有司堂上何如。上曰可。

拜礼曹参判,都捴府副捴管,同知春秋馆事。䟽辞不许。

拜平市署提调。

二月拜同知义禁府事,同知经筵事兼同知实录事。

三月拜吏曹参判。䟽辞不许。

四月拜都承旨。

制进贞纯王后挽辞。

拜工曹参判。

五月启请寝乱廛民定税。

宾对。以平市提调进曰。通共发卖之称。为小民之利者。专以不征其税也。苟念廛民之失业。事当直罢通共。今存通共之规。而更出无前之税。因革无当。名实乖宜。税钱定给。不可遽议。置之何如。上曰可。

六月拜尚衣院提调。差宣惠厅堂上。

备边司启曰。惠厅即掌国计之重地。况当厘弊之时。不可不另择。礼曹判书韩用龟,护军朴宗庆。惠堂差下何如。上曰可。

再䟽辞惠堂。许递。

闰六月拜同知成均馆事。差承文院提调。

拜吏曹参判。䟽辞不许。

八月䟽辞吏曹参判,备局有司堂上。许递。

拜刑曹参判。

九月复拜同经筵。

复拜都承旨,典医监提调。

十二月复拜宣惠堂上。

丙寅公四十二岁。

正月复拜吏曹参判,副提学。差备局有司堂上。䟽辞不许。

拜工曹参判。

二月复拜都承旨。

三月陪锦石先生。往省杨州先山。

先生长在禁中。未及焚黄。至是乞暇往省。公亦呈由陪往。

复拜吏曹参判。

置敦岩郊亭。

亭在惠化门外。名混混。族叔锦城尉所卜筑。而间为他人所有。乙丑冬。子岐寿借寓读书。一日公往见之。爱溪山之胜。给价赎还。以为晩年归老之计。公退之暇。幅巾杖屦。逍遥于林泉之间。澹然忘归。时率子侄劝课。春夏教功令文。或自制一篇。以示彀率焉。

四月复拜礼曹参判。

八月以同知事入参昼讲。

讲论语。说见原编。○讲讫。以惠堂进曰。畿营储置之以七千石划下者。就其一年用下之数而酌量磨炼也。道臣之今此三千石加划之请。虽出救弊之意。见今京厅所捧。过半不足。米钱木之推移他厅。其数伙然。他厅之以此受弊。亦甚闷然。非但事势如此。亦非定式本意。依前举行之意分付何如。上曰可。

因伯氏判书公拜户判。陈䟽辞惠堂。不许。

以一门之幷管财赋。陈䟽乞解。批若曰。卿心出于畏约。非不美矣。衙门各异。非公格所拘。不许。

十月请岁铸钱。设丙寅别置糓于岭南。

宾对。以惠堂进曰。虽非钱荒之时。逐年十万两铸钱。自是定式。而八九年来。未遑开铸。当此公私财竭之时。使之依例岁铸似好矣。下询大臣及户判处之何如。上许之。又奏曰岭南储置。自来不敷。一万六千石。逐年移来于常赈糓。便成䂓例。本糓滥用之弊。政宜及今变通。本道所在均常赈三厅糓物中。以米准十万石。别为名色。自明年取耗。补用于储置不足之数。常赈糓则切勿更为犯用事定式。而今此十万石尽数加分。然后可以岁取万石之耗。虽值停减之时。勿为举论之意。一体分付似好。上曰可。

十二月差贡市堂上。

丁卯公四十三岁。

三月丁锦石先生忧。

袒括之日。哀毁逾节。奄奄若不保。家人劝进肉汁。公却之。

八月哭仲妹申氏妇。

时在居忧中。不得躬临殡敛。凡系初终之具。一一备送。俾无馀憾。及葬命子岐寿。使之随柩会下。

十月遭伯氏判书公丧。

判书公屡月寝病。公昼宵忧瘁。亲执刀圭。及至属纩。号恸如陨。

十二月操文致祭于伯氏判书公。

文略曰。呜呼。岁维庚戌。先王曰咨。惟是保护。畀付汝父子。受命以来。戒慎忧惧。先君与伯氏所尝讲劘者。以鞠躬尽瘁为己任。贴顶镂肺。如恐或失。一念保护。他不暇及。苟其义理之严。是非之明。阴阳淑慝之辨。自有秉彜者天。外至而不挠。内省而无愧。夙宵渊冰。二十年于玆。身以休戚。心常怵惕。父以是诏之子。兄以是勉之弟。受知于圣明。而亲戚知旧之所共言之也。

戊辰公四十四岁。

三月操文致祭于仲妹申氏妇。

九月行锦石先生缅礼于骊州苏文里。

黄金坪元夫人墓兆。地狭难容两圹。新卜于此。距夫人墓数百步许。竖表石。公书前面。

撰锦石先生家状。

己巳公四十五岁。

二月往骊州。竖锦石先生神道碑。

御制御篆。而公奉教书。

复拜副捴管,礼曹参判。移户曹参判。

五月服阕。

拜同经筵弘文提学。䟽辞不许。

撰伯氏判书公墓表。

八月拜捴戎使。䟽辞不许。

宾对。进曰营㨾日益凋弊。莫可收拾。校吏支放。军卒接济。既多不足。复有五六千金岁入之物。然后庶可涂抹。海西所在湖西还寝糓各糓合一万四千一百六十六石。关西别饷糓大米五千石,小米五千石。以为取耗补用之地。而至于本厅月课物力。即两西小米一千五百石。轮回作钱。自京贸米外。馀数则划付本厅。以为年年取耗。添补月课物力何如。上曰可。

九月复差宣惠厅堂上。䟽辞不许。

特除兵曹判书。升资宪大夫。䟽辞不许。

以捴戎使。看审北汉行宫。有是除。翌日入来陈䟽。

撰外祖遗安堂元公墓表。

十月受暇省锦石先生墓。

阕制后未及展扫。而时带兵判。上章乞解。有从便往来之命。且备给浇奠床。

十一月拜知义禁府事,造纸署提调。

十二月因政事诣阙。有入侍之命。

上曰。昨日备局。以湖南状启作钱事草记。而与惠堂更议禀处矣。其事果何如。公对曰。盖此事山沿糓裒益之意也。臣待罪有司时。每欲为之而未果矣。今闻本道沿邑。设赈最多。而糓簿枵然。山郡则稍优。势将移粟。可无明春还分之绝巡。且以本道歉荒。民食极艰之时。当捧还糓。万无及时准捧之道。若干糓物之在民间者。尽数收纳。则目下所食。亦无依赖。以此以彼。事甚便好矣。上曰。然则承旨出去。草记批答。以允字改书颁布也。上曰近年钱荒何如。公对曰去而益甚云矣。上曰何为而然乎。公对曰钱荒之说。厥惟久矣。糓荒则可待年豊而自裕。至于钱荒则近不岁铸。且各司上纳之换钱。皆自京中备纳。诸贡授价之预下。元无当等受去。如是而钱安得不荒乎。上曰钱有几许则可以救急乎。公对曰此则岂有限节乎。上曰钱荒之说。殿宫亦已闻之。慈宫欲以庆安宫用馀钱出给救荒。而其数似为四五万两。此则惠堂出去问之。而何以区处乎。公对曰都民贡市。为大分给则舍此贡市。而他无区处之道。散排贡市则可蒙均惠矣。臣亦有救荒之意。而诸贡多有预下。更无着手之处。故秋间大臣以贡价预下。有所仰奏。而尚不奉行矣。今则以此所下钱。分给救荒。则都民亦知慈德矣。上曰自本厅区处。而亦自本厅还捧以送可也。

庚午公四十六岁。

正月请训炼院文三窠。虚司果区处前取用。

亲行祈糓祭。动驾时以兵判奏曰。向来虚司果变通之后。尚未区处者甚多。昨冬都政。亦出三窠。其为靺韦辈积薪之叹。诚极可闷。训炼院有文臣三窠。姑先推移收用虚司果区处之后。还作文窠何如。上曰可。

拜典牲署提调。

二月拜内医院提调。

请宣传官申性浩汰去。

药房入侍。以兵判奏曰。前权管申彦模。宣传官新来知面时。先进用椎。至于胫足伤折。姑幸免死。病废丁宁云。椎打曹司。自是厅风。而令人病废。事未前有。当该宣传官申性浩汰去何如。上曰可。

三月再䟽乞解兵判,内局提举。许递。

䟽略曰。臣向上一䟽。乞递见职。而忱诚浅薄。圣兪弥靳。至以重任不可数递。省墓从便往来为教。臣诚惶惧闷迫。不知攸措也。噫。臣之叨据此任。一经年七易月矣。虽使干固强健之人当之。以其时则宜欲其一递。今臣者人器庸踈。军旅何知。疾患侵寻。筋力何殚。式至今幸免罪戾。不至颠仆者。亦莫非恩覆之所曁。王灵之攸济耳。政欲凭恃宠眷。姑且蹲冒。以效尺寸之报。而第臣病根既久。危症败兆。变幻迭发。昨于药院仕进之时。唾咯鲜血。所失不少。神精迷乱。若坠入云雾中。若不及今医治。必无幸矣。而臣之所带诸职。非剧务则重任也。虽欲一日摄养。其势固不可得。伏愿圣明亟将臣本兵药院诸任。幷许递。千万幸甚。批曰。卿之职。即古所称大司马也。卿之处地。亦自别于他人也。是以予之委畀于卿者。非徒处地之自别而然。管钥之检也。军旅之制也。糓簿之揔也。赈济之策也。何莫非予之所望于卿之善举其任。而卿之不可一日放过者也。卿之情理。予非不知。而只以国事体重。难于解免。由是曩者之䟽请。予不能从其言。意外辞牍。至于此际。审卿美疴之发。在于药院尝药之时云。失其所图。极甚为闷。卿本强健。调养自瘳。岂可以一日之微症。遽递其两带之重任哉。然其在礼使之道。不可一向勉强。所带本兵药院两任。姑为许递。卿须勿辞。专意护治。

拜汉城府判尹。

移拜吏曹判书,知经筵。䟽辞不许。

䟽略曰。臣于日前。冒昧上章。祈解中权。伏蒙十行恩批。郑重恳恻。委曲隆挚。既递重任。又许调养。臣双擎庄诵。不觉清涕之被面。居未几。忽有此天官冢宰之命。不审殿下何故而复纡误恩也。噫是任也。职责甚钜。地望最重。进退黜陟之权。安危治乱之机。非向者司马之比。而论臣病状则旬日之间。少无痊可。语臣才具则周行之列。素蔑称道。才递旋除。朝西暮东。不过一岁之中。周流二铨之间。臣是何为者。而每窃不敢当之宠荣。乃至于此乎。惊惶懔惕。益不知置身之所也。伏愿亟命收还臣新授职名焉。批曰。卿于日前辞章也。予以本兵异于他任。烦务妨于养疴。姑从递免。欲便一时之不安。岂有舍卿之本意。况今之授卿大冢宰者。亦是解卿大司马之义。卿亦何有乎承膺之难。而为辞之言至于此耶。况卿本强毅。加以端方。予之倚毗。斯任非但卿之资历之应荐而已。须軆至意。久掌衡鉴。刬革宿弊。辨别人才。期以对扬。毋负明谕。予所望也。

四月因从子周寿阁衔。上䟽陈情。

阁圈有命。公以检校直提学赴圈坐。诸议皆属公从子周寿。公以伯氏遗戒言于诸僚。屡恳其勿选。僚议谓不可以私废公。终不许。公心甚不安。不参会圈而出。及其圈点。竟为首选。公乃上章。

因朝令。惠厅糓发卖于都下贫民。

时值荐歉。都下贫户。无以聊生。有惠厅糓发卖之命。使各部精抄饥户。仍封标以给。或有雇人代受者。亦分隶领送。贫士寡女。皆蒙实惠。春夏间所赖活甚多。

拜奎章阁提学。

五月拜宗簿寺提调,平市署提调。

拜户曹判书。䟽辞不许。

宾对。进曰近来度支日就凋残。目下调过之道。汰冗费杜尾闾。惟其财用不可无节制。故有朔图有定例。外此则有司不敢阔狭。而又有前例名色。各司之惩索。非袭谬则滥觞。筵禀定式及事势之不可已者外。切勿捧甘之意。分付各司何如。上曰。今当国用之匮竭。尤不可不极加留念。而今闻卿言。极其稳当。各别饬甘。俾无日后贻弊可也。又奏曰每当国役。木物之取用于都库者。法意有存。而数十年来。别设木物色。称以预备之需。贸取材木。无岁无之。通计十年则假量为五六万。而及其有役处则每不合用。非卜定则别贸。此岂为预备之本意哉。从今木物色。永为革罢。依前取用都库。似甚便好矣。上曰可。又奏曰别例房阙外待令。曾因事役之时急而刱始也。今则别无役事。多数员役。长时待令。既无义意。且不无耗费。姑令退归本曹何如。上曰可。

六月复拜内医院提调,同成均

七月拜知春秋。差元陵修改都监堂上。

八月䟽辞户曹判书。许递。

拜观象监提调,知中枢府事。

重修道峰书院。

静庵赵先生,尤庵宋先生腏享之院也。庙宇讲堂。年久颓圮。公以别有司。亲往看审。克尽修改。仪物之未备者。亦皆新之。

九月复拜吏曹判书。䟽辞不许。

素爱人下士。尤推挹诗礼文学之儒。不以贵显而少改。及居铨曹。专以恢公择材为重。人不敢干以私。所引进多踈远幽滞之人。虽平日素昧。若闻其家势贫穷。履历冤屈。则必检拟无遗。每当初仕铨选之月。则采录泮儒姓名。择其穷困有地阀者。辄拟入焉。

辛未公四十七岁。

正月复拜弘文提学。

三月拜都捴府都捴管。

四月特除训炼大将。䟽辞不许。

文荫应制。以读券官入侍。科次讫。以训将奏曰。本局鸟铳火药两色设置。虽有法意。今则便成冗官。前将臣曾以革罢事。筵禀蒙允。而既罢之后。朝官之有阙勿补。揆以事面。极涉苟艰。自今永罢。时任从事官。令该曹姑付军衔。待窠调用。员役等分属他司何如。上曰可。

六月复拜知中枢府事。

拜礼曹判书。

撰释王寺龙飞楼重修上梁文。

寺在安边。我太祖潜邸时。尝得异梦。有神僧解之。建寺起楼。俾传奇迹。至是栋宇颓圮。道臣启闻。相臣继达。自朝家划财重修。公承命专管其役。改书龙飞楼,暎月楼,仁智寮扁额。

八月复拜户曹判书。䟽辞不许。

复拜尚衣提调。

复拜吏曹判书。䟽辞不许。

拜司译院提调。

十月作元戎剑记。

尝往沈尚书象奎家。沈公赠一剑曰。此李忠武公所佩者。为上将军者乃可耳。公受而视之。剑面有诗曰铸得双龙剑。千秋气尚䧺。盟山誓海意。忠愤古今同。公仍携来。粤十许日。忽有一童持剑而愿卖。问其所从来。则自牙山而带来云。且见其刻则与沈公所赠为一双。事非偶然。名曰元戎剑。藏之训营。

因湖南密启。出城外陈䟽。

完伯李相璜以南原有挂书之变。密启以闻。㐫书中卿宰之被搀者多。而公之名亦入焉。公闻甚惊懔。时带训将。替纳命召。苍黄出城。日已暮矣。仍留东门外闾家。上下备忘记曰。匿名书之父子不相传。即金石之典。被搀诸臣。或有一毫引义之心。则大违国法。岂臣分之所敢为哉。左议政金载瓒陈箚自引。又以为将兵之臣。径寻乡路。事甚乖当。至请问备。上屡下饬教。公陈䟽请谴。批旨尤郑重。公不得已出肃。

十一月为文祭于侄女郑氏妇。差关西勾管。

十二月关西嘉山郡有贼警。公日赴筹坐。讲究御侮之策。

时升平日久。羽书猝至。人心鼎沸。公方在元戎。专掌军务。坐运筹策。及其调发京军之后。抚恤征士。药饵与馔品。以时备送。有军便则讨付其家书。俾慰别离劳苦之思。且念其磨盾。作书之艰。兼付纸札。频以米布存问家属。及其出给料布也。遂命军校。一一领送于其家。严禁其因债私夺。征士闻之。莫不感泣。

是年冬。日寒酷甚。使人赍钱赒救于穷闾。

公谓左右曰。哀彼穷蔀之民。当此折绵之候。必多冻馁。余实矜闷。岂以乘舆济人为嫌。乃出钱付亲傔辈。周行穷闾。瞰其厨烟屡绝之家。家给几缗铜。亦使不言其所自。如是者屡日。所费为几千金。有一人辞以无名不受。公闻之嘉其志操。更探其姓名地阀。即拟寝郞。时居铨任也。

壬申公四十八岁。

正月复拜弘文提学。

二月拜宗庙署提调,知义禁。

三月拜工曹判书。

复拜弘文提学。䟽辞不许。

四月以知义禁。参鞫锺一之狱。

时西冦未定。锺一做出㐫言。煽动人心。事觉设鞫。情节根窝。到底盘核。而其中乱招之有不可信者。公言于推官。益加严正。竟无滥及于无辜。人皆称治狱之平。

五月拜左副宾客。差王世子册封都监堂上。

请挟辇把捴哨官。轮回陞资。

宾对。以训将进曰。本营挟辇把捴。以其勤苦。每都政陞资事定式矣。哨官之于把捴。均是勤苦。而哨官之见漏。实有向隅之叹。自今轮回施行之意。定式分付何如。上曰可。

七月以宾对不参罢职。

领相金载瓒,左相韩用龟联箚请诸宰之无端悬病者。严加谴责。批旨有诸宰并罢职之命。

八月复拜户曹判书。䟽辞不许。

受暇往骊州。行伯氏判书公缅礼。

判书公墓在于杨根龙津。而至是移奉合葬于骊州龙畊洞夫人墓。竖表石。前面公书之。

复拜尚衣提调,平市提调。

陞正宪大夫资。陈䟽辞。

璿源谱略撰修时。以宗簿提举监蕫劳也。

复拜弘文提学,知经筵。

复拜训炼大将。

十月差承文提调。

启请新造军器。藏于东别营。

顷当西乱。命将出师。诸营战具。皆刓钝阙略。攻守缓急。无以备虞。公乃筵禀得度支所藏铜铁绵布几许。又捐俸钱并五六万计。名以监造都监。新造者仿古制。修葺者仍旧贯。远近大小之用。于是备焉。仍请藏于东别营。遂复图形著式。目之曰戎垣必备。尺度用法。无不毕载。为序文而弁其卷。

十一月因都宪赵得永䟽。迸出城外。

䟽中胪列。无非构捏。用意憯毒。显售祸心。䟽入。上下严教曰。此重臣处地何如也。今日又何如时也。忽以虚无罔测之言。如是陈䟽。无复馀地。况其㝡末云云。此尤万万无形之诟辱。亟施谴削之典。公曰。噫。人虽无良。我若早自决退。远避荣涂。受人媢嫉。岂至于斯乎。自古言官之论戚臣。亦可谓朝廷之美事。至于此䟽。上款论列。虽不满一哂。而下款背驰二字。语意至憯。诬蔑非止吾身。不觉发竖而骨颤也。仍替纳命召。即出都门。

有罢职不叙之命。

公连承敦迫之谕。去益惶隘。不敢逗留近郊。转向杨州村庐。上下传教。若曰日来处分既严截。不念倚毗之予心。不顾承候之所重。但靳持于较挈不伦之说。谓以处义。不思变动。无意入城者。岂非孤负予眷眷之至意乎。不谓国体之复损于此重臣也。亟施不叙之典。

旋命叙用。仍任训将。

连下饬教。辞旨截严。公以遭罹非轻。益坚自靖之义。

因记过待令之命。诣阙受符。陈䟽请罪。

上以事关师律。有记过待令之教。仍饬于政院曰。何不使之受符乎。举行骇然。承宣推考。记过处所。以协阳门为之。公不得已诣阙受符。仍有分拣之命。公退归私次陈䟽。○䟽略曰。臣罪臣自知之。以其地则戚畹之列。以其人则庸碌之类。位跻崇显。官兼华膴。去年今年。㐫书悖䟽。先后迭发。上贻君父之忧。下招门户之辱。此莫非臣含恩恋宠。未忍便诀。怀禄保位。不能早自决退之故也。尚谁怨尤。而噫彼赵得永者。尝与臣虽无心契之托。有何血仇之视。今其全篇胪列。有若急书告讦。夷考其实。都是没摸捉无伦脊之极口丑辱。其言之构虚捏无。公肆丑诋。本不足较。而臣心惕厉。亦不害为他山之石也。惟其下段背驰二字之诬蔑。用意至憯。遣辞绝悖。直驱之以护逆党恶之科。夫裕达之罪。举国之所共诛也。一世之所共讨也。臣以臣家之人。处地自别。彜性不泯。其于大义所关。大防所在。岂或有小忽于明张之义哉。遭此前古所无之恶言。言之者虽容易。听之者其可堪乎。无端怨憾。末乃以此二字抑勒构诬。必欲湛灭臣家而后已。今臣所遭。世复有哉。特以事在师律。虽不得不受符。臣之情势。转益悯厄。何可不更蕲体谅乎。伏乞先改臣将兵之任。仍令攸司议臣当律。以谢人言。批曰。予于卿之所遭。不欲索言。于卿何有。于卿何损。况卿之所遭。犹属之馀事。今见所陈。卿之情事。亦不可不念。宜令一伸。特许所请。俾安卿心。

拜司宪府大司宪,济用监提调。

移拜议政府右参赞。䟽辞不许。

䟽略曰。臣性本固滞。行多冥。为人猜怒。积受𬺈龁。甚至于向日论臣者。无端盛气。极意构诬。其所胪列吃紧。自有弹章以来。所未见所未闻。此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湛宗灭身之祸。迫在呼吸。倘非我殿下洞察明辨。则为薤为粉。可以立俟。而恩被再造。幸保躯命。生死肉骨之恩。河海莫量。此生此世。所以欲报于殿下者。惟灭迹息影。置身田间。歌咏圣泽以毕馀生。尚可为不报之报。即臣至愿。批曰。卿之惨被构诬之状。予既洞悉。前后昭晣。无复馀蕴。而且况卿之所借手事予。予之所倚毗于卿者。不但卿处地自别而已。则岂有一毫近似于构诬之说。而卿乃深自引义。殆若奉身而去者乎。深为卿万万慨惜也。今又悉谕衷曲。如是而卿犹不欲变动。则是卿自弃予也。予有何颜乎。予言止此。卿勿复以引义二字为心。即为入来肃命。

十二月复拜都捴管。

出补杨州牧使。

自遭言后。凡有除职。一不出膺。上下教曰。前后饬教何如。而迷不知变。乃有此奉牌之举。此何光景。此何道理。不谓此重臣之不念事軆。若是之甚也。宁欲无言。右参赞朴宗庆。补杨州牧使除授。使之待明朝辞朝。

拜工曹判书,典医监提调。

翌日上下教曰。饬已施矣。亦已出场。杨州牧使朴宗庆内移。

复拜知中枢府事。

癸酉公四十九岁。

二月复拜判尹。

三月哭聘母赵夫人。

初终凡百。躬自照检。操文以祭。

拜知经筵,知敦宁府事。

移拜大司宪。

四月移拜礼曹判书。䟽辞许递。

五月复拜知中枢府事。移拜判尹。

七月拜奎章阁提学,右副宾客,尚衣提调。

九月复拜知中枢府事,知敦宁,艺文提学。

甲戌公五十岁。

二月拜礼曹判书。䟽辞不许。

特除御营大将。

复拜内医提调。

闰二月陈䟽辞御将。许递。

三月复拜大司宪。寻有礼判仍任之命。䟽辞许递。

复拜大司宪,弘文提学。

复拜知中枢府事。

四月复拜工曹判书。

六月升崇政大夫资。陈䟽辞。

列圣御制奉印时。以校正监印阁臣。有加资之命。

七月拜判义禁府事。

八月哭夫人李氏丧。

时从子镐寿将醮而未及期。遭李夫人丧。当待除服成礼。而镐寿母夫人兪氏适病㞃。欲速见其婚。公曰。情虽闷迫。期服中不可嫁娶。礼防至严。不许。竟待服除而行礼。

十月上有肿候。承命直宿。

上命公与领敦宁金公祖淳。别入直于禁中。专任调护之责。公夙夜尽瘁。不脱公服。坐以达朝者。五十馀日。无疲倦色。

拜议政府左参赞。

葬李夫人于杨州水逾岘。

水逾岘在杨州海东村。距京十里许。即赐牌也。

十二月操文祭李夫人。

乙亥公五十一岁。

二月闻从弟瑞兴公讣。

公与瑞兴公。情爱甚笃。讨论礼节。讲究义理。尝许以兄弟而知己。数日不见。犹惄如也。至是瑞兴公卒于任所。公为位而哭。痛悼不已。

三月复拜右副宾客。

四月又除训炼大将。

六月行李夫人练祀。

七月复拜吏曹判书。䟽辞许递。

八月复拜弘文提学,知中枢府事。

行李夫人大祥。

前一日。又操文以祭。

复拜知中枢府事。

九月聘夫人申氏。

系出平山。学生讳大载之女。领议政平城府院君景禛七世孙。

十月复拜工曹判书。

十二月复拜弘文提学。差园所都监堂上。

惠嫔襄礼时也。

丙子公五十二岁。

正月惠庆宫除服前阵上服色。筵禀改定。

大臣阁臣承候入侍时。以训将进曰。阵上服色。初无从上变异。而庚申乙丑百官受衰之时。始用淡色。今番之以淡服磨炼。恐合商量。而且况英庙戊寅受教中期丧以下。无改军服赴阵。服色一也。而戎服自在其中。今若依新定节目。则城内动驾。为淡色戎服。城外动驾。为华餙军服者。已是左右无当。虽以城内言之。一营之中。大将中军则淡服赴阵。诸将官以下。皆用华餙。亦无所据。阵上服色。与卫内迥有异焉。下询登筵大臣及原任将臣。改定节目何如。上下询领议政金载瓒。载瓒曰。将臣所奏。似有考据。臣则无异见矣。检校提学金祖淳原任将臣曰。事势似然。臣亦无他见矣。上允之。

复拜吏曹判书。䟽辞不许。

二月制进惠嫔挽词。

操文致酹于从弟瑞兴公。

三月升崇禄大夫资。

以襄礼都监堂上及下玄宫铭㫌书写劳。有加资之命。

校修五世遗稿及近斋锦石两先生文集。

六代祖鹤皋公,五代祖承旨公,高祖松潭公,曾祖判书公,祖考赞成公遗稿。广加搜辑。名之曰朴氏五世遗稿。撰総叙弁卷。两先生文集。亦考校整顿。铸活字印行。

再䟽辞吏判。不许。

闰六月三䟽辞。又不许。

七月四䟽辞。始蒙许递。

复拜户曹判书。䟽辞不许。

八月上䟽请依前式铸钱。

䟽略曰。前判书臣金履阳以钱币事陈䟽仰请。此诚为经费之匮竭而出于万不获已之策也。今臣岂容异议于其间。而第念事系大变通大更张。则与岁铸事面迥异。虽使众论佥同。庙启献覆。固当十分郑重。决非一有司之所可专管句当者。曾前铸钱之设都监。已多其例。大钱新铸。容俟日后庙堂禀处。别设都监举行。而至于臣曹之今番设始。工匠毕集。炉冶已备。姑先依前设铸。批曰。所请依施。

重修北营。

廨宇多颓圮。公时以训将。鸠材蕫工。重建壮猷轩。仍题额撰上梁文。

九月复拜右宾客。

十月差承文提调。

丁丑公五十三岁。

三月复拜判义禁。

四月升辅国资。陈䟽辞。

景慕宫修改时监蕫劳。有加资之命。

五月迁奉高祖考松潭公祧主于家庙。

从弟瑞兴公丧毕。松潭公祠版当递迁于长房。而庶孙醴源为曾孙行。以序次则当为长房。公以为嫡孙宗字为玄孙亲尽之行。而尚有诸家庶曾孙。不可先奉。质诸礼家。公乃迁奉改题奉祀。

九月拜左宾客。

十二月初一日丑时。考终于汉师苎洞第。

公自十一月二十九日。猝患风症。语音艰涩。右边不仁。渐至沉重。上轸念不已。赐以参料。公感泣流涕。○公久莅元戎。抚爱士卒。一营鼓舞。及捐馆。三军号哭。如婴失哺。

讣闻。上震悼辍朝。命赐东园副器。

上下教曰。忠献公及故判书相继卒逝之后。朝家之倚仗于此重臣。果何如也。文武柄用。委任无比。重臣亦自任国事。随处殚竭矣。昨闻其病少差。意谓一时之症。筋力素强。岂料一夜之间。遽闻其长逝。惊愕之心。若梦非真。追惟往事。新旧之悲。交切于中。慈候近多靡宁之时。又遭此同气之丧。尤无仰慰之辞。

成服日赐祭。

祭文亲撰以下。左副承旨朴蓍寿奉命而来。

建岩书院。儒生赵秉渊等操文来祭。

公任院长故也。

戊寅二月十二日。权葬于杨州水逾岘。

元配李夫人墓左也。

十二月阁中诸僚操文致祭。

己卯闰四月二十八日。移葬于骊州州内面苜蓿洞巽坐之原。

迁奉李夫人祔左。○祭奠依礼葬例。使畿营举行。特教也。

大祥前一日。又赐祭。

祭文亲撰以下。都承旨金逌根奉命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