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敬堂先生文集
卷二
作者:张兴孝
1818年
遗墨

附录

编辑

挽词

编辑

辛弘立

孕秀山川气。含辉处士星。德从敦孝友。教不出家庭。闻达宁求得。穷通孰使令。心常存朴素。木不愿丹青。风月岩为号。尘埃事遂冥。演图新得妙。呑画旧通灵。鱼队争塡户。徽音实满听。伊余知慕德。自少已忘形。陈迹存家塾。新篇和野亭。优游聊卒岁。荏苒奄稀龄。露冷疏蒲柳。山寒少茯苓。一娘称女士。三孺想仪刑。筑室犹应返。空堂也复扃。老夫双涕泪。长与水泠泠。

郑佺

吾侪之为学。患在半涂废。君能一终始。汲汲如不逮。衡茅养天真。尘埃绝世态。刻励冰蘖操。日日常咬菜。晨兴拜家庙。瞻想如有僾。潜心玩羲经。探赜穷朝昧。包括大无外。分析小无内。应务虽未周。律己期寡悔。门外屦恒满。育才勤教诲。矜持每惕若。素行绝瑕颣。俯仰谅无愧。下履而上载。胡为遽不起。人事堪叹慨。生顺死亦安。心中何滞碍。我是同门人。夙昔情所爱。病卧阻执绋。惘然悲不耐。一曲薤露歌。和泪替奠酹。

李焕

平生着力直方功。敬以名堂义在中。性理学为吾分事。清修操有古人风。曲肱而枕犹堪乐。容膝其居不要丰。可惜一元消长妙。图虽传世柰无公。

金光继

我所思兮在金溪。敬堂张丈如良玉。修身正家读古书。幽兰在谷人未识。闲居乐育意不倦。屦满户外珍在席。我欲负笈往从之。以冀朝习而暮益。有志未就哲人亡。小子伥伥增愚惑。今闻蒿里奏哀歌。祖车将载就窀穸。二竖缠身阻执绋。西望长号泪盈掬。

权宏

环堵萧然不蔽风。一瓢厨下任频空。早闻朱礼仍留意。晩究羲图更着功。驺入谷中身已化。鹤归华表信难通。鳣堂寂寞音容绝。寒月凄凉照旧桐。

门生柳元之

处士星芒动。斯文绝自玆。有言虽有德。无命柰无时。笃实还前辈。风流更硕师。平生深易义。三画问包羲。

祭文

编辑

金是枢

呜呼。公之去斯世也。忽忽已再期矣。乡无老师。士失依归。此实斯文之所共恸惜。岂但为吾党之悲。平生专心好学。刻意求道。待人以忠恕。律己以礼法。于人已全。在天何负。而使其穷饿于林下七十年死。公实奚憾。视天茫茫。顾我颛蒙。幸同里闬。获被知奖之深。得侍杖屦之侧。闻行世立身之方。悦之而不能学。见居家处事之节。信之而莫能行。公存其教。而我非善学。质虽愧于朽木。义则同于师生。何必屈首受书。而为师生法。况如一元消长之图。实妙契羲文之旨。高明者于昏塞者之类。识见相绝。何但三十里之远。而公之每与我相对也。犹不自是己见。展图商确。深恐或反于前圣之本旨。此实古人好问用中之意。我实何人。敢赘一语。而于是益敬服大人君子讲学明理之事。必有此至公无我之心。我有此言。公知不知。云乡悠漠。鹤驭难追。此生百年。仪刑永隔。过我谁箴。狂我谁警。薄奠来哭。情莫究辞。不亡者存。庶歆我觞。

门人权昌业

惟灵。幼承庭训。养其德性。长就有道。志存贤圣。循序渐进。格致诚正。确乎有定。不顾流俗。竟以鲁得。曾氏之学。知及知言。乐优安贫。谆谆善诱。开发后人。近悦远来。狂简满室。讨论前修。都忘寝食。一日二日。靡有或息。穷神极深。推衍羲文。发前未发。缕析毫分。自子至巳。自午至亥。会各不同。各有所载。余自九岁。承命趋门。气轻质薄。不知所尊。闵其空空。几劳提命。年将二十。始知所向。世务连仍。未遑日月。今虽不及。谓有来日。岂意楹梦。今岁为厄。光风带惨。霁月含愁。梁木其摧。小子畴依。泰山其颓。小子安托。心之所疑。于何就质。事之所难。于何禀得。呜呼痛哉。何至此极。辰良日吉。柳车既饬。一枝天灯。万古真宅。仪容冥漠。觌德无日。肠摧心折。未尽所怀。羞以菲薄。奠以单杯。不亡者存。庶几归来。

门下生金煃

惟灵。禀质之粹。得气之清。温安端肃。纯洁精明。渊源其学。笃实其志。演绎经传。刍豢义理。优游涵泳。背面盎粹。栖迟林下。脱落世累。原贫不耻。颜乐是寻。绿草庭畔。玩自家心。霁月台上。养胸中气。乐得英材。教育勤止。提耳面命。几多成就。晩喜羲经。是讲是究。一元消长。两仪阖辟。存心着意。会万归一。斯文有光。吾党知归。德既邵矣。谓享髦期。天胡不遗。遽此降厉。乡邦含痛。士林垂涕。嗟我小子。蚤岁抠衣。承教之笃。数纪于玆。恩同父母。义重事一。拟伏门下。永保愉乐。如何一朝。弃我斯速。有言谁正。有疑谁质。茫茫天地。孑孑靡从。金溪之曲。人去堂空。苍岩屹如。翠柏依然。俯仰庭际。顾慕潺湲。情不可尽。言不可极。临觞一恸。庶几来格。

门人权沆

道东千载。五贤挺生。允矣文纯。展也大成。有的其緖。鹤峯是承。吾道在是。斯文大兴。猗欤先生。早得依归。克承善诱。妙诣精思。入孝出悌。天性之笃。内直外方。学问之力。万象昭森。一以贯之。八卦生衍。倍以推之。羲文心法。早岁独得。消长圆图。晩年功业。静里乾坤。闲中今古。杨风吹面。梧月入怀。富贵利达。浮云漠然。陋巷箪瓢。至乐存焉。德既覃及。人皆信从。有来自远。匪我求蒙。时雨菁莪。药笼参术。诲之不倦。教亦多术。疑涣春冰。理析秋毫。袭薰兰室。有觉其徒。侯伯承风。冠盖相随。时贤识名。气槩同符。鹤鸣九皋。声闻三清。斋郞晩恩。殁后浮荣。善必有庆。天岂无知。永锡祚胤。保守裘箕。眇余无状。丱角抠衣。心趋末技。路入他岐。早违门墙。久阙应对。徒勤斗仰。未承螟诲。一疾沈绵。二竖为祟。岂弟神扶。惟日默祷。天胡不慭。而至此极。医穷技殚。百身难赎。梁木其摧。小子安仰。奉山其颓。小子安仿。单杯瓣香。一字千涕。无间者诚。庶格不昧。

门人李时明

呜呼先生。生晩好古。幼年获师。交游河洛。一路无岐。缅惟授受。溪老的传。俯读仰思。造次永肩。自知鲁得。用工百千。始事洒扫。专精格致。饥不敢食。寒不敢衣。依归虽丧。方册在此。一室畜懿。屡空不忧。终始乐此。岂有为求。圣言密微。初若难通。力久得门。如日悬空。豁然之后。何索不达。言行相符。表里若合。如有取法。道学庶广。言或及此。蹙然卑让。肥遁远祸。足知所养。及其晩岁。有契羲图。阐明本旨。以开迷诬。自言此功。廿载于今。大铺极该。小方皆勘。圣法以赖。示后亦关。尚冀有得。不谓已完。天若假年。想益著言。呜呼已矣。夺我何亟。寥寥此世。更谁知学。真儒正脉。此其亡矣。嗟我小子。幸赘门下。击蒙砭顽。日望有成。恩均父子。奚啻师生。岂知壬申。我罹天崩。又未一年。哀讣之承。身婴衰绖。讵即奔走。疾阙侍药。诀亦终阻。平生此痛。有谁知者。再期已回。益切伤懊。遗孤孑孑。方苦饥寒。纵为获养。曷保艰难。见之膺恸。想疚冥念。奠菲先诚。灵岂我厌。呜呼痛哉。

门人金以道

粤惟岭南。邹鲁之乡。群贤辈出。继继芬芳。鹤峯既没。文不在玆。惟我先生。瑞世奇姿。实天生德。温良恭俭。清冰自洁。白玉无玷。既有内美。加以切琢。就有道正。益专其术。穷造化理。贯天人分。知造其极。笃信圣人。平生孔思。夜夜周梦。事亲敬兄。皆得其方。折旋周旋。矩中规中。惟我先生。尤有所卓。身闲安宅。不慕人爵。浩然自得。惟意所适。穷而不改。回也庶几。鲁而笃诚。参也得之。天心月到。洒落胸中。水面风来。真乐无穷。惟我先生。天民先觉。觉后不倦。弟子稍益。各随才智。教亦多术。有时雨化。有答问者。无贵无贱。无小无大。开心见诚。夹持偕立。惟我先生。晩而喜易。硏几极深。心与理一。日夕孜孜。推衍其说。图成消长。发前未发。余末小子。滥承不屑。性懒才樗。业虽未传。居门不学。拟效公宣。仁何不寿。遽至易箦。士失宗师。乡塾胥戚。忧深失传。叹极长夜。人无由者。正路空舍。日月流迈。即远在迫。一麓天灯。万古真宅。叩地号天。肝摧膈裂。敢竭鄙诚。滥告灵筵。单杯瓣香。泪下如泉。

墓碣铭

编辑

有明崇祯六年。赠司宪府持平敬堂先生张公殁。葬于天灯山造火洞辛坐之原。元陵辛巳。外裔孙李公馨远立短表。无阴记。今己巳。五代孙翊韩,世奎等。别治一石。将载辞改竖。谒铭于韩山李㙖。㙖辞曰。先生之道德本末。已有存斋之状木斋之志。又已赠显秩享俎豆。固无待于区区碣铭而显。且㙖以眇然后生。其何敢饰其孤陋。以自列于诸君子之后乎。翊韩等愀然曰。然。碣而无阴。不足以有征于久远。子亦在外孙之列。无庸辞。㙖于是不敢终辞。谨按先生讳兴孝。字行原。安东人。高丽太师贞弼之后。曾祖讳以武。祖讳翕。参奉。考讳彭寿。部将。妣安东权氏。先生生以嘉靖甲子。殁以崇祯癸酉二月七日。寿七十。葬以其年四月九日。先生早承学于鹤峯,西厓两先生。求道益力。造诣日深。亟蒙师门称许。晩更就质于寒冈郑先生。先生深叹其学有心得。恨其相知之晩也。尝大书敬字于座右。因以自号。箪瓢自乐。林下教授。油然无求于世。而德尊行高。声闻益著。搢绅交口荐。除昌陵参奉。恩命才下。而先生已下世矣。后数十年。士林跻享于镜光书院。辛未。因士林请额。特赠司宪府持平。先生之德。久而益信如此。先生初娶佥知权士温女。生一女。再娶学生权梦日女。生三男一女。男长铁坚。护军。石坚夭。道坚。女长适李时明参奉。次适琴以咸通德郞。护军嗣子禧。道坚子禧入继。二女郑必兴,曹必大。参奉六子。徽逸参奉,玄逸,嵩逸县监,靖逸,隆逸,云逸。二女金瑛,金怡琴以咸二子世晥,世晔。禧子梦麒,梦麟,梦祥。梦麒嗣子东彩。东彩子宗韩。内外曾玄。多不尽载。铭曰。

陶山之下。洛水泱泱。洙泗源深。武夷波长。於乎不显。先生之光。由鹤溯陶。订厓诹冈。志笃行力。即乎大方。功存敬直。德造道凝。陋巷空瓢。林下乐朋。皋鹤晩闻。旌招后身。朝追尚贤。士效精禋。遗芳剩泽。惠我无疆。天灯之原。冠屦攸藏。有碣无阴。子孙增伤。伐石载辞。匪敢揄扬。不赢于躬。而后也昌。

上之九年己巳六月日。弥甥将仕郞懿陵参奉韩山李㙖谨撰。

言行录拾遗

编辑

万历壬辰。倭寇充斥。人皆丧所守。而先生独奉两亲。间关山谷。备经危苦。犹日诵中庸章句。未尝或辍。其立志之坚如此。

先生既无意于世。自见昏朝人纪紊乱。尤自晦藏。不欲见知于人。闻人谈朝政。辄看书不与和。时朝家有访用遗逸之举。先生为一赴试而避其名。柳修岩袗语人曰。此尤人所难及也。

先生尝曰。礼曰不作佛事。今之巫事。甚于佛事。而士大夫家多行之。末俗之惑甚矣。凡里内淫祀一切禁之。自是溪里绝巫事矣。

霁月台记

编辑

花山张行原。于居之后得一异处焉。名之曰霁月台。因请余记之。记云天灯之阳有金溪。金溪之洞。幽邃闲静。风土淳厖。泉石明媚。洞之第一曲。即行原之居。碧岭𨓦迤环其北。䕨岸柳桥。掩映乎柴扉。仿佛朱陈一村也。行原尝行于屋后。见南岸青岩陡出。树郁其下。中可坐十人。辇粪壤遣荆榛。凭岩而眺。则鹤岑一点。微露西天。其馀众峯之东南走者。皆若拱揖于玆。瑶溪汩㶁流其前。松柏数十株罗生上下。杂树若梨若漆。俨立亦若侍卫于前。恍然天秘地悭之地也。于是行原。日携藜哦其间。因题曰霁月。夸于乡里之友。余于行原友也。窃尝寄目以究斯亭之胜。乃喟曰。佳矣哉。见未尝有也。此地之蔽于古者。将必有待于今。而公之眼力。能覰天奥以相值。则地与人吾何择焉。若夫韶华发而百花浓。酷热流而清阴爽。枫光成锦。雪色扬皓。台中四时之兴无穷。而今独以霁月为号者。玆何意也。昔尝闻黄庭坚形容周茂叔之人品曰。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斯台之得名。岂非因此也欤。当其乾坤初霁。玉宇澄碧。一片冰轮。涌出于东峯。清光瑞色。荡射台边。上下四方。纤尘不起。行原于焉头戴莲花巾。手把三尺瑶琴。足拂云根。浩然而登斯亭。则四顾苍茫。桂影凝辉。松风淅沥。溪水淙净。一曲南薰。游心于煕皥之初。飘飘乎有凌云汉出宇宙之思。当此之时。行原之胸襟之洒落。岂多让于古人哉。然则昔之霁月。安知非今之霁月也。今之霁月。安知非昔之霁月也。斯亭之名。可谓至矣。行原勉乎哉。

万历廿四年五月日。花山权直养记。

一元消长图改本说辨先生外孙恒斋李公嵩逸。有改本及说。仲氏葛庵公以为非所当改。尝与书论之。先生逸稿修整时。得此辨于乱稿中。又是葛翁手画。玆录之。以明原图之无容改评云。

编辑

一。子圈中复卦居午为辟。则复本东北之卦。而今反在南。干本南方之卦。而今反在北云云。恒斋改本叙中语则是六十四卦方位。皆有定所。而胶固不可移之谓。然则文王后天图以干为西北之卦。以震为东方之卦。则以文王为无所据乎。

一。此皆举两端卦。随其卦爻变易次第。而以明始终消长之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可至于终而复始。始而复终。其法皆以六十四卦相乘。则此亦互相博易之义。所谓其交也。将变而无定位。天时之不穷也。先天图卦气先后。方位南北。一切反易。有何致疑哉。

一。以一月言之则月之朔。即图之复也。月之望。即图之干也。月之既望。即图之姤也。月之晦。即图之坤也。一阳生于复而极于干。一阴生于姤而极于坤。以初节置复卦之下。以中气置乾卦之下改本叙中语者。以一月论之则可谓近理。而若不得已分为十二。则阳之长者不由其渐而即长于长之月。阴之消者不循其次而即消于消之月。使周文王七日来复八月有凶之说。无所发明。而本图第一圈以复为辟。为一阳之月。历临泰以至于干。为六阳之月。第七圈以姤为辟而为一阴之月。历遁否以至于坤。为六阴之月也。六阴六阳。随时消长。寒暑互来往。节气各有渐次。此实作图之本义乎。

一。全用先天图之例。而十二辟卦之意。实行乎其间。而人未之察。又曰。当位用事者为主。而十二辟卦之象与义。皆在其中云。改本叙中语信如其说。胡玉斋之以先天六十四卦。分配二十四气。其用意布置。周洽无馀欠矣。春分秋分。有违于当辟之下。而置于次第之例。有何致疑哉。周谟之所致疑。朱子之未得其说云者。实未及察于此者乎。

一。后天姤圈以下诸卦布置。尤多可疑。既无对待之体。又无流行之义。此愚之不敢取焉云。改本叙中语大槩伏羲先天图则以横图。截其中半为圆图。干姤相接于午。坤复相接于子。阴阳自为对待。不用意思而然。故自干溯上六会则卦卦爻爻无不应焉。文王后天图则变置卦位。阴南阳北。而要阴阳之始。故卦之诸位。交相错焉。不用对待。而姤会则依旧文王图也。姤之六十四卦第二爻变为遁会。遁会六十四卦第三爻变为否会。至于观剥坤会。次第而变。又用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而加一倍之法。从中起之义。杂体相反。以为对于杂然纷错之中。自有井然不紊之统纪者。此其所以为妙也。又如文王孔子之说。则纵横曲直。反复相生。无所不可。要在看得活络。无所拘泥。则无不通耳。岂可谓无对待之体。而又无流行之义哉。

一。盖先天言体而用在其中。后天言用而体在其中。其立义各异。其义各异则其用亦自不同。如此而强欲合为一说。则虽安排得尽巧。终不成自然底道理。故不敢从焉。盖不得已也。非得已而不已者也。又曰。伏羲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见阴阳有奇偶之数。因而画出两仪。则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次第生出。乂因而拗转。规作圆图。则震离兑干巽坎艮坤。阴阳消长之理。自然与天地之道吻合无间。所谓先天而天弗违也。文王就八卦见成之中。变置卦位。说出帝出于震以下道理。则自与天地之道。亦无不合。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二图之义。恐无他说也。又曰。邵子有曰尧之前先天也。尧之后后天也。是不过以阴阳大分。分作先后而为言者也。其意自与羲文先后之说。初不相准。又曰。后人理会不到。遂以伏羲先天人。故画出先天图。文王后天人。故画出后天图。先天图为尧前用。后天图为尧后用。则吾不知其为何说也。改本叙中语此则所见迥出常情。不顾傍人是非。不计先儒之说。而说出人不敢说也。但窃念先天图后天图之先后字。只言画出时之先后。圣人生之先后。而不论天地之先后。则元会运世年月日辰十二三十。皆用伏羲图。而文王图则断不于此而参用也。然则伏羲画出圆图之后。文王未画之前。实未着先字耶。伏羲非干会之人欤。文王非姤会之人欤。尧之以后至今未用后天图之数欤。一元有十二会十二之分实。在于二六之间也。自子至巳。巳为六之终。自午至亥。午为六之始。十二会各有辟卦。则自复至干。干为六之终。自姤至坤。姤为六之始。邵子阴阳大分。分作先后天者。弃此巳午干姤之间。有何所据而分先后耶。自与羲文先后之说。初不相准。终亦实合于此夫。大槩伏羲画干会一图也。虽不原始。而前五会之策已显。文王定姤会一图也。虽不追后。而以后五会之数已具备。而不画者。不谓少也。备而画之者。不谓多也。姤圈以下诸卦。似涉安排。而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大变小变。内变外变。直变横变。圆变方变。左变右变。正变斜变。无往不合。则此亦莫非自然之妙。岂可谓不成自然底道理而不从也。

一。至若月之初节中气。每圈分置复干之下者。是非私见。乃程朱之说也。程子曰。大则一元有一元之消长。小则一月有一月之消长。一日有一日之消长。朱子曰。先天图所包极广大。天地之始终。日月之运行。只是一个盈虚消息改本叙中语云尔。则二子之说。泛言先天大小阴阳消长盈虚之理也。必于重为十二圈之后。初节中气。每圈分置复干之下者。独合于二子之说乎。分辟之后。初节置于子半所值之卦下。中气置于午半当辟之卦下者。必有违于二子之说乎。名之以一元消长图者。实由于元会年月日时之消长。天地之始终。日月之运行盈虚之理而发也。是无乃程朱之义乎。

一。伏羲巳会。以干置午位上为辟。文王午会。以姤为辟。置午位上。则是乃举一之义。而今本图十二辟卦。各置十二圈之午位上。岂非反三之道乎。

一。今改本十二圈子。都用先天一图方位。则一圈中复卦下书初节子初。乾卦下书中气子中。以见其例。则十二月二十四气。推此可知。先天一图足矣。岂必重重十二哉。

一。如不得已而重之为十二圈子。而都用先天图之方位。则宁可以干以上六会。用先天方位。姤以下六会。用后天方位。则庶可以发明先后天之义。如何如何。

一。本图初本。以方图置诸中间虚处。而晩年定本则挑出方图。少无可疑。而其去之也者。引谕祖述。求免专辄之罪何耶。

一。先生积数十馀年工夫之际。非不知先天方位。重作十二图之为端的。而必以十二辟卦。分置十二圈之午位上。二十四气之中节。各书于当圈辟卦之下。其馀五十八卦卦气。阴变为阳。阳变为阴。互相交易。迭为消长。而六十四卦十二变七百六十八卦四千六百八爻。各自变动。精密微妙。无穷底道理。条贯脉络。井井不乱。终归于自然之妙。其所可疑者。无乃在此而不在彼耶。

一。老先生与南时甫书。下南轩晦庵云云。幷改本叙引谕语。全言不论当不当。务欲夸耀之弊。南轩之知识。过于五峯。晦庵之实见得。高于龟山。则或有言驳涉佛之处。安有回护隐讳之道乎。若于理。实有所见。则固不待讯其人之贤否而为去取。恐未免有未尽其义者。又非一二而已乎。安可据引先贤之说。遽诎本图为不足信。而直以一己之私见创别意。大戾于作图之本意哉。

吾识浅辞讷。加以文不足。不足以穷子之辩。然期期知其似有率意去就之意。略此论辨。

一元消长图䟦

编辑

余于寂寞中。闻有叩门声。出而迎之。友人张若虚。入而拜。袖出新刊一图。请余序。乃厥先君敬堂张先生所创一元图也。先生讳兴孝。字行原。永嘉人也。平生笃学。专心于性理之原。力行五十年不出。自号敬堂。仁祖朝荐为昌陵参奉。未就而终。门人遂建庙以享。而只此图始传于世。则必有因是而得其心者。幸也夫。夫攻易者。孰不穷其理也。惟先生深究而作此图。为子者。孰不显其亲也。惟若虚辛勤而刊此图。盖官居邑宰。捐俸而梓之者多。家食有财货人而锓之者鲜。而今也若虚。抱冤来配。拮据于屡空之中。宁忍己饥。而赁工以就。非有志于继述。而能若是乎。观此图。恨不及摄齐于函丈之间。而只与若虚。为寓中忘年之交。多此举。遂不辞而书之。友人名铁坚。若虚其字也。乙巳仲春。后学汉阳赵硕亨序。

春坡里社上梁文先生殁后十七年己丑。奉安于春坡里社。后移奉于镜光。

编辑

先贤设教于人。既垂启佑之范。后学宜祭于社。敢稽崇报之方。忽见栋宇之翚飞。争腾远近之燕贺。粤我永嘉之雄府。实维邹鲁于吾东。水丽山明。几多英豪孕育。风淳俗美。素称贤才菀兴。恭惟慵斋李公。节槩真清。文章大雅。腾望实于朝右。领袖一时。擅名声于中华。脍炙三绝。秋霜烈日于谏诤之际。惠风和雨于字牧之辰。惟其逢世不祥。以致凶徒构孽。长途未半于千里。空抛经纶。殄瘁莫赎于百身。终归斧锧。至今士林之扼腕长吁。彼苍之难谌。曁我敬堂张公。气禀真正。性雅端良。登游鹤厓之门。宿知路脉。玩索羲文之易。洞透本原。追伊洛之单传。堂以敬而揭号。挹濂溪之霁月。台因此而锡名。元会运世之图。究极微妙。阴阳消长之理。阐明始终。是岂寻行数墨者所可能。虽在老师宿儒而皆不及。劬书兀兀。长对卷中之圣贤。诲人谆谆。常满户外之列屦。箪瓢自乐于陋巷。富贵奚啻于浮云。泽加于民。纵欠当时之展布。及人以善。可谓来许之宗师。惟玆两贤之生。实维一洞之内。时世有先后而道则同一道也。造诣有浅深而德亦无他德焉。文彩风流。愈久而未泯。馀矩遗训。没世而犹存。山仰斗瞻。实出秉彝之好。心悦诚服。盖由擩染之深。爰考里社之旧规。创建血食之新庙。经营筹度。及门之俊彦竭诚。役事奔趋。召募之工徒殚力。大木为杗细木为桷。长短各遵其宜。矩之斯方规之斯圆。绳墨不差其分。宏模克恢于五架。突兀中天。盛制益广于六寻。成就不日。明灵永有昭享。陟降如见于羹墙。吾侪寔获依归。謦欬宛承于函丈。百代之风声永树。请赓呼邪许之歌。一邦之趋向在玆。敢唱儿郞伟之颂。抛梁东。瑞日朝朝上碧空。提掇此心如此日。莫教尘滓留胸中。抛梁西。万仞鹤峯天与齐。德业广崇侔峻极。勉旃吾党须攀跻。抛梁南。长江直抵西厓潭。波通河洛溯洙泗。性理渊源此可寻。抛梁北。一辰不动名为极。吾人之极在于心。至正至中要不测。抛梁上。九万玄天常在仰。从来幽默何言哉。至理昭昭无暂妄。抛梁下。此道平常知者寡。作圣端由孝弟求。当行日用诚非假。伏愿上梁之后。俗尚弦歌。士习诗礼。文运大启。咸知道学之当崇。儒风克昌。共识人纪之可立。礼义罔愆于俎豆。香祀无阙于春秋。不但从事于虚文。须尚实德。非惟驰于末艺。必传真心。宜益体慵斋公典刑。讵敢忘敬堂子训诲。惠我光明之不已。聿观正学之朋兴。致此诚敬之无。庶见真儒之辈出。

掌令申悦道撰。

敬堂续集䟦

编辑

敬堂先生文集二卷。先生外孙存斋李公所编辑。而葛庵公实为之跋。行于世盖久矣。其后又稍稍得遗落若干纸于古箧中。逐旋缮写。附以挽诔等诸文字。汇为续集又二卷。自镜光本院鸠财募工。将寿诸梓。山长河君锡中与先生后孙世奎甫。屡枉见属以丁乙之役。且令识其后。余辞谢以非所敢当。河君曰。字之讹。正而已。事之颠末。述而已。固非责之以笔削铺张之事。子无庸辞。余曰。若尔。敢不乐为之役。遂相与勘校。阅数日而卒业焉。其次辑凡例。一视原集。以至字行间架。亦不敢异同。手校本已经鉴裁者。不敢辄复收入。盖兢兢乎致慎而不敢专也。既又谂之曰。道由学而明。学由继开而传。先生之学。上接陶山师弟之统。下启存葛父子之緖。其源流之正。授受之真。不啻如日月之明。江海之润。其继开之功已盛矣。而斯集也即其继开之实也。虽其词语质义。羲理浑成。殆朱子所谓乍看不好者。而大抵皆躬行践历之所形。故含蓄而不露。深厚而有力。易于感动得人。此其所以传之愈远而愈光大也哉。河君曰然。遂次其语为识。岁黄虎巧夕节。后学柳范休敬书。

光风亭重建记以下辛酉追印时附

编辑

敬堂张先生。得陶山心学之传于鹤峯金先生。以启锦阳之学。岭南学者。翕然宗之。凡先生平日杖屦游衍之地。无所不爱赏指点。生平慕之不衰。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先生尝就春坡居第之傍。为台曰霁月。为亭曰光风。先生殁后十六年。因亭而社。又十五年。移社于镜光。而亭遂废。今其遗址在焉。先生后孙世奎。与一方人士。谋所以新之。既刻石表其台。又因其旧础而亭焉。使后之登斯堂者。恍然若亲侍燕闲。而薰袭其光霁之容。其有功于感发兴起之助者。为不少矣。於乎。先生之必以风月二者。表揭为台与亭之号者。何也。濂溪周夫子得千圣不传之秘。揭太极之图。发主静之旨。以指示大原。而先生所著一元消长图。实本于周子阳变阴合之妙。名堂顾𬤊之义。又有得于敬静合一之旨。则盖先生之学。深有契于周先生之道。而其想象仿佛于有道气象者。益亲切的当。非一时偶然标榜之比也。昔朱子尝作光风霁月亭于濂溪旧墟。使有志于濂翁之学者。即其地而想其人。因其名而得其气象。而先生主静无欲之学。风月无边之容。愀然如复见焉。则今日吾党之为是役。其亦出于讲先生之学。慕先生之风。而为吾道复振之一大机会也。亭既成。俾秉远记其事。顾藐然末学。何敢窥测于先生之道。则猥有记述。诚知其僭且妄矣。然秉远固先生之自出。而渊源授受之传。至于我王考而益远以长。则其于相玆事也。亦乌可以不文辞。程先生颜乐亭诗卒章曰。井不忍废。囿不忍荒。於乎正学。其何可忘。余于是亭亦云。岁丙申十月下浣。后学韩山李秉远谨记。

光风亭重建上梁文

编辑

真儒继开。百世之源派弥远。贤孙堂构。数架之栋宇重完。岂惟寓慕羹墙。须要识取气像。恭惟敬堂张先生。姿挺清粹。学造明诚。门外之雪尺深。鹤山正脉。海上之气丈许。狮壁真诠。炯澈李愿仲襟怀。冰壶秋水。探赜邵尧夫造化。月窟天根。岁暮沧洲。悠哉某邱某树。乐在陋巷。凛然一箪一瓢。盖想夫环堵绝尘。晴窗宴坐。接芳邻于孟氏。夜气鉴虚。露本像于濂翁。生意草翠。单传收敛之诀。彻表里而贯始终。一元消长之图。洞阴阳而识变化。肆玆光风亭小筑。寔在霁月台差南。收天地春。萧洒数间茅屋。志性灵喜。昭回二字华扁。近午轻云。寓闲趣于傍花随柳。上巳丽景。做清意于风雩浴沂。粤自瑶琴响沈。遂致讲树草没。溪山寂寞。空恨兔燕之生。梧竹悲凉。不见凤凰之返。修复不可缓也。经始厥惟久哉。拓遗址而更新。从知废兴之有数。揭前楣以仍旧。聿睹光景之无边。数君子相逢。念昔被襟立处。一个月坐了。恍复拂面来时。杖屦遗芬。山川改观。悄蒨卉树。四时阳春之坡。洒落菏珠。半亩方塘之曲。想其人慕其德。晩生何叹。入乎室升乎堂。亲见无异。愿与一方诸子。庸助六伟抛郞。儿郞伟抛梁东。陟降灵宫望眼中。尘镜岂无磨祛术。人心要有唤惺功。儿郞伟抛梁西。玉渊秋月展玻瓈。灯前侍榻论心处。虚实分明面耳提。儿郞伟抛梁南。石门高处丈筵函。由来以敬名堂意。知是钦恭妙诀参。儿郞伟抛梁北。天目撑空视阃域。分寸跻攀到上头。上头到处无容力。儿郞伟抛梁上。太虚空旷难摸状。吾人心量亦如斯。莫遣偏私成碍障。儿郞伟抛梁下。草色三春迷远野。红绿纷纷皆等闲。崇兰转葛最堪把。伏愿上梁之后。云物留光。草树播馥。先生之德则风也。见衿绅之作兴。后孙之庆唯孝乎。庶裘箕之绍述。夫然后无忝生尔。是所谓勿替引之。

上之四年戊戌四月上澣。后学全州柳致明谨述。

凤林精舍记戊申追录

编辑

由光风亭并溪而北数里。有所谓凤林者。即敬堂张先生之外圃也。盖天灯一支。南迤为商山。又折而东。渐溃而下则两麓旁引。还复回抱。窈然作一洞府。小溪从北来。绕坞而东。至谷口而为悬瀑奔湍。南岸巨石陡立。如列屏障。可临陟而逍遥焉。抱外遥岑耸翠。累累如过墙之髻。前有古松一株。晩色苍郁。先生所手植也。万历癸巳间。先生庐墓于此。因而为讲道考槃之所。如朱夫子之于寒泉也。其后数世。复于光风旧第而地遂墟矣。六世孙九凤氏自其先公。慨遗躅之芜没。拟置一屋子而诎于力。既而院享又撤。寓慕益无地。乃于甲午春。谋于诸族。就旧址小北。决意营立。东西两室而中为堂四间。摠而名之曰凤林精舍。既成。属一方士友而落之。以兴洛忝为门馆后人。令记其事之始末。兴洛窃惟先贤经过之地。一水一石。犹为后人所爱护。况先生半世栖息之所。泉石尚带光华。松籁如聆音旨者乎。九凤氏乃克追先志。贲饰溪山。使一区云物。焕然改观。亦可谓不忘其所本。而善于继述者矣。虽然。精舍之设。岂徒为羡门之宿齐。花树之燕游已乎。将使游息于斯者。因栋宇之新而致肯构之实。读先生之书。讲先生之道。使遗风馀教。愈久而无替焉。则是亭也永为吾道之所托。而一时废兴。有不足论者矣。不亦休哉。终始干其役者。七世孙景国,景栻。因幷书之。使来者。知今日辛勤成立之意云。丁酉流头节。后学闻韶金兴洛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