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墨 敬斋先生文集

恭惟我先祖敬斋先生文章道学。际国家有为。德言之出于中。功绩之施于外。必有鸣盛其馆阁。照裔其碑版。庙谟之发以为疏箚。王猷之赞以为奏议。听闻来世。有不槪见。惑也。联稿起中叶。诗之才百馀。序志之各一二。直斑脔耳。岁乙酉。不肖以谱役来留岭南。岭固国之都会。谱又族之会而述吾先也。以八路之同吾祖见闻。众志事一。陜川族人大源家有先祖遗稿及年谱。不肖家亦有旧传巾衍若干编。而大源锡骐甫更加收拾。编成全帙。而与福川宗人百源甫烂熟商确。删为二册。遂付诸剞劂。以其及今而就馀谱役。其述不可稽也。曰。昔之不述。是何也。非不述。述之未能尽不。大抵德之盛功之博。不必以文字。吾家近古可想焉。

崇祯纪元后四周丙戌六月日。后孙寅爀谨识。

惟我河氏系晋州。自罗,丽轩冕烜爀。为东方著姓。时则有若松轩,苦轩,木翁三先生。而世代既远。重以兵燹。嘉言实迹。率堙没无传。略有谱牒等录。而至我敬斋先生。际英陵休明之时。渊源嫡传于圃老。功德幷耀于黄,许。布在国乘与野史。皆可以按考。则非子孙之所更揄扬矣。然而水火积换。兵烬屡经。遗篇陈墨。散佚殆尽。其不为平泉花石者无几矣。幸我暮轩公掇拾于龙蛇之后。为联稿一编。今复数百载之下。余与族弟锡骐,从弟大源收聚遗笥。附以年谱与实录。编成数卷。噫。以我先祖之伟功正学。恨不多传。而一脔可识全鼎之味。后之览斯集者。尚可以考德也夫。

上之二十六年丙戌端阳节。后孙大成。盥手谨书。

晋康。大邑也。国初百馀年间。有相臣六人。浩亭河文忠公。太宗朝为首揆。敬斋河文孝公。世宗朝为首揆。爱日堂郑忠庄公。端宗朝为右揆。姜文景公。世祖朝为首揆。姜肃宪公。燕山废主时为右揆。柳文成公。中宗朝为首揆。惟肃宪之殂可疑。然其五皆表表圣主之得贤臣。地灵之锺人杰。足为昭证于百代也。相稷尝读国朝宝鉴。益叹恭定王之为嗣王而预告以良弼也。东郊白马既驯良。欲以遗嗣王。则一尚乘足矣。特召知申。语以父子之事者。微意著焉。知申乃敬斋先生。盖以驯良之马而拟之也。及嗣王之开经筵也。先生进讲以大学衍义。嗣王之议轻刑也。先生对以先王之义刑义杀。嗣王之定五礼也。先生酌古今而成仪条。改官制则与其议。入宪府则百僚肃。使上国则有专对之誉。定贡税而两南安业。画禄制而四孟必颁。论戎务而处置得宜。知贡举而榜称得人。行守法而敷奏精当。佛宇广则抗疏而罢之。北虏警则遣子而从军。于是而恭定王付畀之意。弥有光矣。噫。太宗,世宗,文宗。吾宗国哲王谊辟之最。而先生克始终焉。论国朝相业者。宜其以黄,许幷称也。况先生之孝。具庆堂存焉。先生之所以自修者。则已自上学之日而存心于敬字矣。视民如伤之意。则安岳农辰讴。始发端矣。垂裕后昆之实。则放鲤一事。脍炙乎舆人矣。地理有志。而大岭之疆域有据矣。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之刊。而嘉惠后学之功至矣。朝家所以录清白旌忠孝配太庙赐院额者。岂徒许其相业而已哉。先生。圃隐先生门弟也。圃隐殉国前一年。先生才十六岁。而其南还也圃隐有吾道南之语。先生之学之夙就如此。东方人物之盛。亦当以南土为称首也。先生多著述。而世久失传。至五世孙洗马公浑始收拾若干篇。载晋阳联稿刊行焉。洗马公再从弟淏复得之两湖而藏之。纯庙丙戌。活印于陜川。哲庙丙辰。重刊于文义。奥六十三年己未。后孙述孝氏议诸宗族重刻之。德鲁,尚炼,溶泓,纯孝,锺元,鹤秉及先生从弟郡守公之裔一秉访相稷于秣方。请识其颠趾。噫。国社虽屋。佐治之术。昭载于贤相遗文。善读之。庶有得也。河氏诸君子之汲汲敦兹役者。不但为尊祖卫道之至意。抑亦救时之良方也欤。

屠维协洽一阳之月上。浣光州卢相稷。谨书。

此吾先祖文孝公敬斋先生世系年谱及遗文也。先生丁国初休明之运。渊源之正。勋业之大。载于国乘野史及诸贤信笔。然至若著述之遗。不过为昆山之片玉。吉光之一羽。我暮轩公尝攟拾燹馀烂简。合为四世联稿。奥丙戌。族大父大成氏搜辑诸家巾衍而用活字印之。岁己未。始发绣枣之论。就卢斯文相稷氏而丁乙之。族侄纯孝,四从弟尚炼董其役。阅坐载而工讫。藏板于陜川之敬慕斋。吾先祖嘉言善行。嵔勋懿业。俱在于此。诸子孙宜朝夕羹墙。思所以无忝也。

屠维协洽一阳南至日。后孙尚禹。敬识。

我先祖敬斋先生甫成童。师事圃隐先生。闻天人性命之奥。际英陵盛时。赞襄吁咈。与黄,许二公并称于前后。经纶事业。有足以揄扬百代。而屡经兵燹。遗草散落。暮轩公始略略收拾。编为联稿。至我曾祖敬堂府君增蒐之。附以年谱状碣。成二册。后又为役于友鹿。然皆用活字。故未克广布。子姓常茹恨。今年夏。述孝与四从弟汉孝,族人尚炼,玑秉勘整于卢斯文相稷氏。仍写材于密州之秣方。招工董役。五阅月而告成。呜呼。先生之弃诸孙。已为四百六十七年之久。然经国泽民之术。律己裕昆之迹。昭载卷中。如承咡诏。此书重刻。安知不为吾家更振之机耶。愿相与勉励以光祖业云尔。

岁己未仲冬。后孙述孝。敬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