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四库全书本)/卷249

卷二百四十八 文献通考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
  鄱 阳 马 端 临 贵 与 著
  经籍考七十六
  集总集 文史
  江西诗派一百三十七卷 续派十三卷
  陈氏曰黄山谷而下二十五家又曾纮曾思父子诗详见诗集类诗𣲖之说本于吕居仁前辈多有异论观者当自得之
  渔隐丛话吕居仁近世以诗得名自言𫝊衣江西尝作宗𣲖图自豫章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无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𬭚韩驹李彭鼂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颙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其宗𣲖图序数百言大略云唐自李杜之出焜燿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至韩柳孟郊张籍诸人激昻奋厉终不能与前作者并元和以后至国朝歌诗之作或传者多依效旧闻未尽所趣惟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扬反复尽兼众体而后学者同作并和虽体制或异要皆所传者一予故录其名字以遗来者余窃谓山谷自出机杼别成一家清新奇巧是其所长若言抑扬反复尽兼众体则非也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观其英辞杰句真能发明古人不到处卓然成立者甚众若言多依效旧文未尽所趣又非也所列二十五人其间知名之士有诗卷传于世为时所称者止数人而已其馀无闻焉亦滥登其列居仁此图之作选择弗精议论不公余是以辩之
  后村刘氏总序曰吕紫微作江西宗派自山谷而下凡二十六人内何人表颙潘仲达大观有姓名而无诗诗存者凡二十四家王直方诗绝少无可采馀二十三家部帙稍多今取其全篇佳者或一联一句可讽咏者或对偶工者各著于编以便观览派中如陈后山彭城人韩子苍陵阳人潘邠老黄州人夏均父二林蕲人鼂叔用江子之开封人李商老南康人祖可京口人高子勉京西人非皆江西人也同时如曾文清乃赣人又与紫微公以诗往还而不入派不知紫微去取之意云何惜当日无人以此叩之后来诚斋出诚得所谓活法所谓流转圆美如弹丸者恨紫微公不及见耳派诗旧本以东莱居后山上非是今以继宗派庶不失紫微公初意
  𬨎轩集一卷
  张氏曰鄱阳洪皓历阳张邵新安朱弁使金得归道间唱酬邵为之序
  古今绝句三卷
  陈氏曰吴说傅朋所书杜子美王介甫诗师礼之子王令逄原之外孙也
  元真子渔歌碑传集录一卷
  陈氏曰元真子渔歌世止传诵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尝得其一时唱和诸贤之辞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赋通为若干章因以颜鲁公碑述唐书本传以至近世用其词入乐府者集为一编以备吴兴故事
  艇斋师友尺牍二卷
  陈氏曰南丰曾季狸裘父之师友往复书简其子潍辑而刻之自吕居仁徐师川以降下至淳熙乾道诸贤或在焉裘父萧然布衣而名流敬爱之若此足以知其人之贤且见当时风俗之美也
  脍炙集一卷
  陈氏曰朝请郎严焕刻于江阴韩吏部而下杂文二十馀篇
  唐人绝句诗集一百卷
  陈氏曰洪迈景卢编七言七十五卷五言六言二十五卷卷各百首凡万首上之重华宫可谓博矣而多有本朝人诗在其中如李九龄郭震滕白王嵒王初之属其尤不深考者梁何仲言也
  后村刘氏曰野处洪公编唐人绝句仅万首有一家数百首并取不遗者亦有复出者疑其但取唐人文集杂说令人抄类而成书非必有所去取也
  唐绝句选五卷
  陈氏曰莆田柯梦得东海编所选仅一百六十六首去取甚严然人之好恶亦随所见耳
  唐绝句选四卷
  陈氏曰仓部郎中福清林清之直父以洪氏杂句抄取其佳者七言一千二百八十五言百五十六六言十五首
  考德集三卷
  陈氏曰强至所集韩魏公薨后时贤祭文挽诗
  四家胡笳词一卷
  陈氏曰蔡琰刘商王安石李元白也
  选诗七卷
  陈氏曰文选中录出别行以人之时代为次
  宏辞总类四十一卷 后集三十五卷 第三集十卷第四集九卷
  陈氏曰起绍圣乙亥迄嘉定戊辰皆刻于建昌军学相传绍兴中太守陆时雍所刻前集也馀皆后人续之戊辰以后时相不喜此科主司务以艰僻之题困试者纵有记忆不遗文采可观辄复推求小疵以故久无中选者初绍圣设科但曰宏词不试制诰止于表檄露布戒谕箴铭颂记序九种亦不用古题及大观改曰词学兼茂去戒谕及檄而益以制诰亦为九种四题而二题以历代故事及绍兴始名以博学宏词复益以诰赞檄为十一种三日试六题各一今一古遂为定制
  古文关键二卷
  陈氏曰吕祖谦所取韩柳欧苏曾诸家文标抹注释以教初学
  迂斋古文标注五卷
  陈氏曰宗正寺簿四明楼昉旸叔撰大略如吕氏关键而所取自史汉而下至于本朝篇目增多发明尤精学者便之
  历代奏议十卷
  陈氏曰吕祖谦集
  国朝名臣奏议十卷
  陈氏曰吕祖谦集凡二百篇
  皇朝名臣奏议一百五十卷
  陈氏曰丞相沂国忠定公赵汝愚编进时为蜀帅自序曰恭惟我宋艺祖开基累圣嗣业深仁厚泽相传一道若夫崇建三馆增置谏员许给舍以封还责侍从以献纳复唐转对之制设汉方正之科凡以广聪明容受谠直海涵天覆日新月益得人之盛高掩前古逮至王安石为相务行新法违众自用而患人之莫已从也于是指老成为流俗谓公论为浮言屏弃忠良一时殆尽自是而后谄谀之风盛而朋党之祸起矣臣伏睹建隆以来诸臣章奏考寻岁月盖最盛于庆历元祐之际而渐弊于熙宁绍圣之时方其盛也朝廷庶事微有过差则上自公卿大夫下及郡县小吏皆得尽言极谏无所违忌其议论不已则至于举国之士咸出死力而争之当是时也岂无不利于言者谓其强聒取名植党于朝期以摇动上心然而圣君贤相率善遇而优容之故其治效卓然士以增气及其敝也朝廷有大黜陟大政令至无一人敢议论者纵或有之其言委曲畏避终无以感悟人主之意而献谀者遂以为内外安静若无一事可言者矣殊不知祸乱之机发于所伏今尚忍言哉臣仰惟陛下尝命馆阁儒臣编类国朝文鉴奏疏百五十六篇犹病其太略兹不以臣既愚且陋复许之尽献其言万几馀闲特赐䌷绎推观庆历元祐诸臣其词直其计从而见效如此熙宁绍圣诸臣其言切其人放逐而致祸如彼然则国家之治乱言路之通塞盖可以鉴矣
  续百家诗选二十卷
  陈氏曰三衢郑景龙伯允集以续曾慥前选凡慥所遗及在慥后者皆取之然其率略尤甚
  江湖集九卷
  陈氏曰临安书坊所刻本取中兴以来江湖之士以诗驰誉者而方惟深子通承平人物鼂公武子止尝为从官乃亦在其中其馀亦未免玉石兰艾混殽杂遝然而士之不能自暴白于世者赖此以有传书坊巧为射利未可以责备也
  回文类聚三卷
  陈氏曰桑世昌泽卿集以璇玑图为本初而并及近世诗词且以至道御制冠于篇首
  送朱寿昌诗三卷
  中兴艺文志皇朝司农少卿朱寿昌生数岁而母嫁五十年不相知熙宁初弃官于同州求得之乃屈资求为蒲中倅士大夫作诗送之
  江湖堂诗集一卷
  中兴艺文志皇朝知洪州元积中咏其居和者数十人
  世彩集三卷
  中兴艺文志政和中廖刚曾祖母与祖母享年最高皆及见五世孙刚作堂名世彩以奉之士大夫为作诗
  滁阳庆历集十卷 后集十卷
  陈氏曰朝散郎滁人徐徽仲元集断自庆历以来曾肇子开绍圣中谪守为之序其后集则吴臸张康朝王彦恭所续宣和四年唐恪钦叟序之末及绍兴盖又后人续入之尔
  吴兴诗一卷
  陈氏曰熙宁中知湖州孙氏集而不著名以其时考之孙觉莘老也
  吴兴分类诗集三十卷
  陈氏曰霅川倪祖义子由编大抵以孙氏所集太略而增广之且并及近时诸公之作然亦病于太详祖义齐斋之子少俊该洽仕未达年五十以死
  会稽掇英集二十卷 续集四十五卷
  陈氏曰熙宁中郡守孔延之程师孟相继纂集其续集则嘉定中汪纲俾郡人丁燧为之
  润州类集十卷
  陈氏曰监润州仓曹曾𪰋彦和纂始东汉终南唐
  京口诗集十卷 续二卷
  陈氏曰镇江教授熊克集开宝以来诗文本二十卷止刻其诗又得二卷自南唐而上曾所遗者补八十馀篇
  永嘉集三卷 嘉禾诗一卷
  陈氏曰并不知集者
  天台集二卷 别编一卷 续集三卷
  陈氏曰初李庚子长集本朝人诗为二卷未行太守李兼孟达得之又得郡士林师箴所集前代之作为赋二诗二百乃以本朝人诗为续集而并刻焉别师箴之子表民所补也
  括苍集三卷 后集五卷 别集四卷
  陈氏曰郡人吴飞英陈百朋相继纂辑
  钓台新集六卷 续集十卷
  陈氏曰郡人王旉集续者郡守谢得舆子上也
  长乐集十四卷
  陈氏曰福建提刑吴兴俞尚集宣和三年
  清漳集三十卷
  陈氏曰通判漳州赵不敌编
  扬州诗集二卷
  陈氏曰教授马希孟编元丰四年秦观作序少游序略曰鲜于公领州事之二年命教授马君采诸家之集而次之又搜访于境内简编碑板亡缺之馀凡得古律诗洎箴赋合二百二篇勒为三卷号扬州集按禹贡淮海惟扬州则江湖之间尽其地自汉以来既置刺史于是称扬州者往往指其刺史所治而已汉以来刺史无常治或历阳寿春曲阿合肥建业而江左复以会稽为东扬州自隋以后始治广陵此集之作自魏文帝诗而下在当时虽非扬州而实今之广陵者皆取之其非广陵而当时为扬州者皆不复取云
  宣城集三卷
  陈氏曰知宣州安平刘泾元符三年
  南州集十卷
  陈氏曰太平州教授林桷子长集
  南纪集五卷 后集三卷
  陈氏曰知汉阳军于霆教授施士衡编其后集则教授巩丰也
  湘江集三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集湘江者韶州曲江别名
  艮岳集一卷
  陈氏曰不知集者其首则御制记文也
  桃花源集二卷 又二卷
  陈氏曰绍圣丙子四明田孳序淳熙庚子县令赵彦琇重编合为一卷下卷则淳熙以后所续
  庾楼纪述三卷 琵琶亭诗一卷 东阳纪咏四卷
  陈氏曰俱不知集者
  盘洲编二卷
  陈氏曰洪丞相适兄弟子侄所赋园池诗也
  琼野录一卷
  陈氏曰学士洪迈园池记述题咏其曰琼野者从维扬得琼花植之而生遂以名圃
  清晖阁诗一卷
  陈氏曰史正志创阁于金陵僚属皆赋诗
  会稽纪咏六卷
  陈氏曰汪纲仲举帅越多所修创严陵洪渼每事为一绝赓者四人曰张渂王栐程震龙冯大章又有诸葛兴为古诗二十篇
  萧秋诗集一卷
  陈氏曰玉山徐文卿斯远作萧秋诗四言九章章四句赵蕃昌甫而下和者十三人绍熙辛亥也赵汝谈履常亦与焉后三十三年嘉定癸未乃序而刻之文卿晩第进士未注官而死有诗见江湖集
  唐山集一卷 后集三卷
  陈氏曰卞圜宋佽编唐山者临安昌化县也
  后典丽赋四十卷
  陈氏曰金华唐仲友与政编仲友以词赋称于时此集自唐末以及本朝盛时名公所作皆在焉止于绍兴间有王戊集典丽赋九十三卷故此名后典丽赋王氏集未见
  指南赋笺五十五卷 指南赋经八卷
  陈氏曰皆书坊编集时文止于绍熙以前
  指南论十六卷 又本前后二集四十六卷
  陈氏曰淳熙以前时文
  擢犀䇿一百九十六卷 擢象䇿一百六十八卷陈氏曰擢犀者元祐宣政以及建绍初年时文也擢象则绍兴末大抵科举场屋之文愈降愈下后生亦不复知前辈之旧作姑存之以观世事
  文章正宗二十卷
  陈氏曰参知政事真德秀希元撰自序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词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录文章若杜预挚虞诸家往往湮没不传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选姚铉文粹而已繇今视之二书所录果得源流之正乎故今所集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而指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其目凡四曰辞命曰议论曰叙事曰诗赋去取甚严
  序辞命曰书之诸篇圣人笔之于经不当与后世文辞同录独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周天子谕告诸侯之辞列国往来应对之辞下至两汉诏册而止盖魏晋以降文辞猥下无复深淳温厚之指至偶俪之作兴而去古益远矣学者欲知王言之体当以书之诰誓命为之主而参之以此篇则所谓正宗者庶可识矣
  序议论曰六经语孟圣贤大训不当与后之作者同录而独取春秋内外传所载谏争论说之辞先汉以后诸臣所上书疏封事之属以为议论之首他所纂述或发明义理或敷析治道或褒贬人物以次而列焉
  序叙事曰今于书之诸篇与史之纪传皆不复录独取左氏史汉叙事之可喜者与后世记序传志之典则简严者以为作文之式若夫有志于史笔者自当深求春秋大义而参之迁固诸书非此所能该也
  序诗歌曰朱文公尝言古今之诗凡三变盖自书传所记虞夏以来下及汉魏自为一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唐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著律诗下及今日又为一等然自唐初以前其为诗者固有高下而法犹未变至律诗出而后诗之古法始为大变矣故尝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古诗以尽乎郭景纯陶渊明之作自为一编而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凖
  则又于其下二等之中择其近于古者各为一编以为之羽翼舆卫其不合者则悉去之不使其接
  于胸次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语言意思则其为诗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矣今惟虞夏二歌与三百五篇不录外自馀皆以文公之言为凖而㧞其尤者列之此篇律诗虽工亦不得与若箴铭颂赞郊庙乐歌琴操皆诗之属间亦采摘一二以附其间至于词赋则有文公集注楚辞后语今亦不录或曰此编以明义理为主后世之诗其有之乎曰三百五篇之诗其正言义理者无几而讽咏之间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义理也后世之作虽未可同日而语然其间寄兴高远读之使人忘宠辱去鄙吝翛然有自得之趣而于君亲臣子大义亦时有发焉其为性情心术之助反有过于他文者盖不必颛言性命而后为关于义理也读者以是求之斯过半矣
  后村刘氏曰文章正宗初蒙西山先生以诗歌一门属余编类且约以世教民彛为主如仙释闺情宫怨之类皆勿取予取汉武帝秋风辞西山曰文中子亦以此词为悔心之萌岂其然乎意不欲收其严如此然所谓携佳人兮不能忘之语盖指公卿扈从者似非为后宫设凡余所取而西山去之者大半又增入陶诗甚多如三谢之类多不收右总集
  文心雕龙十卷
  鼂氏曰晋刘勰撰评自古文章得失别其体制凡五十篇各系之以赞云余尝题其后曰世之词人刻意文藻读书多灭裂杜牧之以龙星为真龙王摩诘以去病为卫青昔人讥之然亦不足怪盖诗赋或率尔之作故也今勰著书垂世自谓尝梦执丹漆器随仲尼南行其自负亦不浅矣观其论说篇论语以前经无论字六韬三论后人追题是殊不知书有论道经邦之言也其疏略殊过于王杜矣
  陈氏曰勰后为沙门名慧地
  文章缘起一卷
  陈氏曰梁太常卿乐安任昉彦昇撰但取秦汉以来不及六经
  诗品三卷
  陈氏曰梁记室参军颍川锺嵘仲伟撰以古今作者为三品而评之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六十九人
  金鍼诗格三卷
  鼂氏曰唐白居易撰居易自谓与刘禹锡元稹皆以诗知名撮诗之体要为一格病得鍼而愈诗亦犹是也故曰金鍼集
  诗格一卷
  陈氏曰称魏文帝而所述诗或在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矣
  诗格一卷 诗中密旨一卷
  陈氏曰唐王昌龄撰
  评诗格一卷
  陈氏曰唐李峤撰峤在昌龄之前而引昌龄诗格八病亦未然也
  二南密旨一篇
  陈氏曰唐贾岛撰凡十五门恐亦依托
  文苑诗格一卷
  陈氏曰称白氏尤非也
  诗式五卷 诗议一卷
  陈氏曰唐僧皎然撰以十九字括诗之体
  风骚指格一卷
  陈氏曰唐僧齐已撰
  诗格一卷
  陈氏曰沙门神彧撰
  处囊诀一卷
  陈氏曰金华僧保暹撰
  流类手鉴一卷
  陈氏曰僧虚中撰
  诗评一卷
  陈氏曰桂林僧徳淳撰
  拟皎然十七字一卷
  陈氏曰称正字王元撰不知何人
  炙毂子诗格一卷
  陈氏曰唐王叡撰
  句图一卷
  陈氏曰唐李洞撰
  唐诗主客图一卷
  陈氏曰唐张为撰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各有标目馀有升堂及门入室之殊皆所谓客也近世诗𣲖之诗殆出于此要皆有未然者
  文章元妙一卷
  陈氏曰唐任藩言作诗声病对偶之类凡世所传诗格大率相似余尝书其末云论诗而若此岂复有诗矣唐末诗格污下其一时名人著论传后乃尔欲求高尚岂可得哉
  修文要诀一卷
  鼂氏曰伪蜀冯鉴撰杂论为文体式评其误谬以训初学云
  缘情手鉴诗格一卷
  陈氏曰题樵人李弘宣撰未详何人当在五代前
  诗格要律一卷
  陈氏曰进士王梦简撰
  风骚要式一卷
  陈氏曰徐衍述亦未详何人
  琉璃堂墨家图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
  雅道机要二卷
  陈氏曰前卷不知何人后卷称徐寅撰
  诗评一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
  御制句图一卷
  陈氏曰太宗皇帝所选杨徽之诗十联真宗皇帝所选送刘琮诗八篇
  杨氏笔苑句图一卷 续一卷
  陈氏曰黄鉴编盖杨亿大年之所尝举者皆时贤佳句续者不知何人亦大年所书唐人句也所录李义山唐彦谦之句为多崑体盖出二家
  惠崇句图一卷
  陈氏曰僧惠崇所作
  孔中丞句图一卷
  陈氏曰中丞者或是孔道辅耶
  杂句图一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所集皆本朝人诗也自魏文帝诗格而下二十七家皆已见吟窗杂咏
  续金鍼诗格一卷
  鼂氏曰梅尧臣圣俞撰圣俞游庐山宿西林与僧希白谈诗因广乐天所述云
  陈氏曰二金鍼大抵皆假托也
  吟窗杂咏三十卷
  陈氏曰莆田蔡傅撰君谟之孙也取诸家诗格诗评之类集成之又为吟谱凡魏晋而下能诗之人皆略具本末总为此书麻沙尝有刻本节略不全
  李公诗苑类格三卷
  鼂氏曰李淑撰宝元三年豫王出阁淑为王子傅因纂成此书上之述古贤作诗体格总九十目
  林和靖摘句图一卷
  陈氏曰林逋诗句
  诗三话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
  诗话一卷
  鼂氏曰欧阳修永叔撰修退居汝阴戯作此以资谈笑
  续诗话一卷
  鼂氏曰司马光君实撰序云诗话尚有遗者欧公文章声名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之
  中山诗话三卷
  鼂氏曰刘攽贡父撰多及苏梅欧石攽以博学名世如言萧何未尝掾功曹亦有误谬
  东坡诗话二卷
  鼂氏曰苏轼号东坡居士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之成二卷
  后山诗话二卷
  鼂氏曰陈师道无已撰论诗七十馀条
  潜溪诗眼一卷
  鼂氏曰范温元实撰温祖禹之子学诗于黄庭坚
  归叟诗话六卷
  鼂氏曰王直方立之撰直方自号归叟元祐中苏子瞻及其门下士以盛名居北门东观直方世居浚仪有别墅在城南殊好事以故诸公亟会其家由是得闻绪言馀论因辑成此书然其间多以已意有所抑扬颇失是非之实宣和末京师书肆刊刻鬻之群从中以其多记从父詹事公语言得之以呈公公览之不怿曰皆非我语也
  苕溪渔隐曰王直方诗话载鼂以道云说之初见东坡咏梅西江月词便知道此老须过海只为古今人不曾道到此须罚教去此言鄙俚近于忌人之长幸人之祸直方无识载之诗话宁不畏人之讥诮乎
  杜诗刊误一卷
  鼂氏曰皇朝王仲至撰
  韩文辨证八卷
  鼂氏曰洪兴祖讨论韩愈诗文推考其根源以订正其讹谬颇为该博云
  韩柳文章谱三卷
  鼂氏曰皇朝黄大舆撰大舆之意以为文章有壮老之异故取韩愈柳宗元文章为三谱其一取其诗文中官次年月可考者次第先后著其初晩之异也其一悉取其诗文比叙之其一列当时君相于上以见二人之出处极为详悉
  天厨禁脔三卷
  鼂氏曰释惠洪撰论诸家诗格
  石林诗话二卷
  陈氏曰叶梦得撰
  续诗话一卷
  陈氏曰无名氏
  许彦周诗话一卷
  陈氏曰襄邑许𫖮撰
  四六谈麈一卷
  陈氏曰谢伋景思撰
  四六话一卷
  陈氏曰王铚性之撰
  四六馀话一卷
  陈氏曰杨囦撰未详何人视前二家为汎杂
  艇斋诗话一卷
  陈氏曰曾季狸裘父撰
  赋门鱼钥十五卷
  陈氏曰进士马偁撰集唐蒋防而下至本朝宋祁诸家律赋格诀
  宾朋宴语三卷
  陈氏曰太子中舍致仕贵溪邱昶孟阳撰南唐进士归朝宰数邑著此书十五篇叙唐以来诗赋源流天禧辛酉邓贺为序
  西清诗话三卷
  陈氏曰题无名子撰或曰蔡絛使其客为之也
  环溪诗话一卷
  陈氏曰临川吴沆集
  韵语阳秋二十卷
  陈氏曰葛立方撰
  渔隐丛话六十卷 后集四十卷
  陈氏曰新安胡仔元任撰待制舜陟之子居湖州自号苕溪渔隐
  䂬溪诗话十卷
  陈氏曰莆田黄彻常明撰
  续广本事诗五卷
  陈氏曰聂奉先撰虽曰广孟启之旧其实集诗话耳
  山阴诗话一卷
  陈氏曰李兼孟达撰
  诸家老杜诗评五卷 续一卷
  陈氏曰莆田方深道集
  选诗句图一卷
  陈氏曰高似孙编
  杜诗发挥一卷
  陈氏曰金华杜旃仲高撰
  观林诗话一卷
  陈氏曰楚东吴律子书撰未详何人
  文说一卷
  陈氏曰南城包扬显道录朱侍讲论文之语右文史





  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