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新唐书
新唐书巻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欧阳修 宋祁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御史臺 太常寺两京郊社署 太乐署 鼓吹署 太医署 太卜署 廪牺署 汾祠署 光禄寺太官署 珍羞署 良酝署 掌醢署 卫尉寺两京武库署 武器署 守宫署 宗正寺诸陵臺 诸太子庙 诸太子陵 崇玄署 太僕寺乘黄署 典厩署 典牧署 车府署 诸牧监 东宫九牧监 大理寺 鸿胪寺典客署 司仪署 司农寺上林署 太仓署 钩盾署 导官署 太原、永豐、龙门诸仓 司竹 庆善、石门、温泉汤诸监 京都诸宫苑总监 京都诸园苑监、苑四面监 九成宫总监 诸监池监 诸屯 太府寺两京诸市署 左藏署 右藏署 常平署 国子监国子学 太学 广文馆 四门馆 律学 书学 算学 少府中尚 左尚署 右尚署 织染署 掌冶署 诸冶监 诸铸钱监 互市监 将作监左校署 右校署 中校署 甄官署  百工、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监 军器监弩坊署 甲坊署 都水监河渠署 诸津

御史臺

编辑

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臺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

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大事奏裁,小事专达。凡有弹劾,御史以白大夫,大事以方幅,小事署名而已。有制覆囚,则与刑部尚书平阅。行幸,乘路车为导。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颛举不如法者。

文武官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後,朝朔望。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五品以上及折衝当番者,五日一朝,号六参官。弘文、崇文馆、国子监学生,四时参。凡诸王入朝及以恩追至者,日参。九品以上,自十月至二月,袴褶以朝;五品以上有珂,蕃官及四品非清官则否。

凡朝位以官,职事同者先爵,爵同以齿,致仕官居上;职事与散官、勋官合班,则文散官居职事之下,武散官次之,勋官又次之;官同者,异姓为後。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卑者从王品;郡王任三品以下职事者,居同阶品之上,非任文武官者,嗣王居太子太保之下,郡王次之,国公居三品之下,郡公居从三品之下,县公居四品之下,侯居从四品之下,伯居五品之下,子居从五品之上,男居从五品之下。以前官召见者,居本品见任之上,以理解者,居同品之下。本司参集者,以职事为上下。文武三品非职事官者,朝参名簿,皆称曰诸公。

凡出,不逾四面关则不辞见。都督、刺史、都护既辞,候旨於侧门。

左右僕射、侍中、中书令初拜,以表让。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於正衙,復进状谢於侧门。

两班三品以朔望朝,就食廊下,殿中侍御史二人为使莅之。高宗改治书侍御史中丞,以避帝名;龙朔二年,改御史臺曰宪臺,大夫曰大司宪,中丞曰司宪大夫。武后文明元年,改御史臺曰肃政臺。光宅元年,分左右臺:左臺知百司,监军旅;右臺察州县、省风俗。寻命左臺兼察州县。两臺岁再發使八人,春曰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两臺御史,有假、有检校、有员外、有试,至神龙初皆废。景雲三年,以两臺望齐,纠举苛察,百僚厌其烦,乃废右臺。延和元年,復置,岁中以尚书省隶左臺,月餘而右臺復废。至德後,诸道使府参佐,皆以御史为之,谓之外臺;復有检校、裏行、内供奉,或兼或摄,诸使下官亦如之。会昌初,升大夫、中丞品。东都留臺,有中丞一人、侍御史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三人;元和後,不置中丞,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主留臺务,而三院御史亦不常备。

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举百寮及入阁承诏,知推、弹、杂事。凡三司理事,与给事中、中书舍人更直朝堂。若三司所按而非其长官,则与刑部郎中、员外郎、大理司直、评事往讯。弹劾,则大夫、中丞押奏。大事,法冠、朱衣、𫄸裳、白纱中单;小事,常服。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之杂端,殿中监察职掌、进名、迁改及令史考第,臺内事颛决,亦号臺端。次一人知公廨。次一人知弹。分京城诸司及诸州为东、西:次一人知西推、赃赎、三司受事,号副端;次一人知东推、理匦等,有不纠举者罚之;以殿中侍御史第一人同知东推,莅太仓出纳;第二人同知西推,莅左藏出纳。号四推御史。只日,臺院受事;双日,殿院受事。次侍御史一人,分司东都臺。凡御史以下遇长官於路,去戴下马,长官敛辔止之。出入行止,殿中以下视以为法,先後有罚。入朝,则与殿中侍御史随仗分入,东则居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之次,西则居中书令、侍郎、舍人之次,各居中丞、大夫下。毎一人东向承诏五日,有旨召御史,不呼名则承诏者出。乐彦玮为大夫,以尝召两御史,乃加副承诏一人,阙则殿中承乏。监察御史分日直朝堂,入自侧门,非奏事不至殿庭,正门无籍;天授中,诏侧门置籍,得至殿庭;开元七年,又诏随仗入阁。分左右巡,纠察违失,左巡知京城内,右巡知京城外,尽雍、洛二州之境,月一代,将晦,即巡刑部、大理、东西徒坊、金吾、县狱。蒐狩,则监围,察断绝失禽者。其後,以殿中掌左右巡;寻以务剧,选用京畿县尉。又置御史裏行使、侍御史裏行使、殿中裏行使、监察裏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唐法,殿中侍御史迁拜及职事,与侍御史钧。开元以降,权属侍御史,而殿中兼知库藏、宫门内事。故事,御史臺不受讼,有诉可闻者略其姓名,託以风闻。其後,御史嫉恶者少,通状壅绝。十四年,乃定授事御史一人,知其日劾状,题告事人姓名。其後,宰相以御史权重,建议弹奏先白中丞、大夫,復通状中书、门下,然後得奏。自是御史之任轻矣。建中元年,以侍御史分掌公廨、推、弹,自是杂端之任轻矣。元和八年,命四推御史受事,周而復始,罢东西分日之限。隋末,废殿内侍御史;义寧元年,承相府置察非掾二人;武德元年,改曰殿中侍御史;龙朔元年,置监察御史裏行;武后文明元年,置殿中裏行,後亦颛以裏行名官;长安二年,置内供奉。

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受事發辰,核臺务,主公廨及戸奴婢、勋散官之职。录事二人,从九品下。有主事二人。臺院有令史七十八人,[1]书令史二十五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二人。殿院有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八人。察院有计史三十四人,令史十人,掌固十二人。

殿中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掌殿庭供奉之仪,京畿诸州兵皆隶焉。正班,列於阁门之外,纠离班、语不肃者。元日、冬至朝会,则乘马、具服、戴黑豸升殿。巡幸,则往来门旗之内,检校文物亏失者。一人同知东推,监太仓出纳;一人同知西推,监左藏出纳;二人为廊下食使;二人分知左右巡;三人内供奉。

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凡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为佐,务繁则有支使。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戸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幷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凡战伐大克获,则数俘馘、审功赏,然後奏之。屯田、铸钱,岭南、黔府选补,亦视功过纠察。决囚徒,则与中书舍人、金吾将军莅之。国忌斋,则与殿中侍御史分察寺观。莅宴射、习射及大祠、中祠,视不如仪者以闻。

初,开元中,兼巡传驿,至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大暦十四年,两京以御史一人知馆驿,号馆驿使。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司,繇下第一人为始,出使亦然。兴元元年,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戸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元和中,以新人不出使无以观能否,乃命颛察尚书省,号曰六察官。开元十九年,以监察御史二人莅太仓、左藏库。三院御史,皆初领繁剧外府推事。其後,以殿中侍御史上一人为监太仓使,第二人为监左藏库使。

凡诸使下三院御史内供奉,其班居正臺监察御史之上。

太常寺

编辑

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上。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少卿为之贰。凡大礼,则赞引;有司摄事,则为亚献;三公行园陵,则为副;大祭祀,省牲、器,则谒者为之导;小祀及公卿嘉礼,命谒者赞相。凡巡幸、出师、克获,皆择日告太庙。

凡藏大享之器服,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2]初,有衣冠署,令,正八品上;贞观元年,署废。高宗即位,改治礼郎曰奉礼郎,以避帝名;龙朔二年,改太常寺曰奉常寺,九寺卿皆曰正卿,少卿曰大夫。武后光宅元年,復改太常寺曰司礼寺。

丞二人,从五品下。掌判寺事。凡享太庙,则修七祀于西门之内。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博士四人,从七品上。掌辨五礼;按王公、三品以上功过善恶为之谥;大礼,则赞卿导引。

太祝六人,正九品上。掌出纳神主;祭祀则跪读祝文;卿省牲则循牲告充,牵以授太官。

奉礼郎二人,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宗庙则设皇帝位於庭,九庙子孙列焉,昭、穆异位,去爵从齿。凡樽、彝、勺、幂、篚、坫、簠、簋、登,钘、笾、豆,皆辨其位。凡祭祀、朝会,在位拜跪之节,皆赞导之。公卿巡行诸陵,则主其威仪鼓吹,而相其礼。

协律郎二人,正八品上。掌和律吕。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八寺录事品同。有礼院修撰、检讨官各一人,府十二人,史二十三人,谒者十人,赞引二十人,赞者四人,祝史六人,赞者十六人。[3]太常寺、礼院礼生各三十五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

两京郊社署

编辑

两京郊社署令各一人,从七品下;丞各一人,从八品上。令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与奉礼郎设樽、罍、篚、幂,而太官令实之。立燎坛,积柴。合朔有变,则巡察四门,以俟变过,明则罢。有府二人,史四人,典事五人,掌固五人,门僕八人,斋郎百一十人。斋郎掌供郊庙之役。太庙九室,室有长三人,以主樽、罍、篚、幂、锁钥,又有罍洗二人;郊坛有掌坐二十四人,以主神御之物。皆礼部奏补。凡室长十年、掌座十二年,皆授官。祭飨而员少,兼取三馆学生,皆绛衣绛帻。更一番者,戸部下蠲符,岁一申考诸署所择者,太常以十月申解於礼部,如贡举法,帖论语及一大经。中第者,录奏,吏部注冬集散官,否者番上如初。六试而绌,授散官。唐初,以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官、左藏、乘黄、典厩、典客、上林、太仓、平准、常平、典牧、左尚、右尚为上署,钩盾、右藏、织染、掌冶为中署,珍羞、良酝、掌酝、守宫、武器、车府、司仪、崇玄、导官、甄官、河渠、弩坊、甲坊、舟楫、太卜、廪牺、中校、左校、右校为下署。

太乐署

编辑

太乐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乐正八人,从九品下。令掌调鐘律,以供祭飨。

凡习乐,立师以教,而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三等,以上礼部。十年大校,未成,则五年而校,以番上下。有故及不任供奉,则输资钱,以充伎衣乐器之用。散乐,闰月人出资钱百六十,长上者復繇役,音声人纳资者岁钱二千。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礼部覆之。十五年有五上考、七中考者,授散官,直本司,年满考少者,不叙。教长上弟子四考,难色二人、次难色二人业成者,进考,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为业成。习难色大部伎三年而成,次部二年而成,易色小部伎一年而成,皆入等第三为业成。业成、行修谨者,为助教;博士缺,以次补之。长上及别教未得十曲,给资三之一;不成者隶鼓吹署。习大小横吹,难色四番而成,易色三番而成;不成者,博士有谪。内教博士及弟子长教者,给资钱而留之。

武德後,置内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元年,改曰雲韶府,以中官为使。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自是不隶太常,以中官为教坊使。唐改太乐为乐正,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八人,掌固六人,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散乐三百八十二人,仗内散乐一千人,音声人一万二十七人。有别教院。开成三年,改法曲所处院曰仙韶院。

鼓吹署

编辑

鼓吹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乐正四人,从九品下。令掌鼓吹之节。合朔有变,则帅工人设五鼓于太社,执麾旒于四门之塾,置龙床,有变则举麾撃鼓,变復而止。马射,设㧏鼓金钲,施龙床。大傩,帅鼓角以助侲子之唱。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唐幷清商、鼓吹为一署,增令一人。

太医署

编辑

太医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医监四人,幷从八品下;医正八人,从九品下。令掌医疗之法,其属有四:一曰医师,二曰针师,三曰按摩师,四曰咒禁师。皆教以博士,考试登用如国子监。医师、医正、医工疗病,书其全之多少为考课。岁给药以防民疾。凡陵寝庙皆储以药,尚药、太常医各一人受之。宫人患坊有药库,监门莅出给;医师、医监、医正番别一人莅坊。凡课药之州,置采药师一人。京师以良田为园,庶人十六以上为药园生,业成者为师。凡药,辨其所出,择其良者进焉。有府二人,史四人,主药八人,药童二十四人,药园师二人,药园生八人,掌固四人,医师二十人,医工百人,医生四十人,典药一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按摩工五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咒禁师二人,咒禁工八人,咒禁生十人。

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

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助教一人,针师十人,並从九品下。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教如医生。

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从九品下。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

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咒禁祓除为厉者,斋戒以受焉。

太卜署

编辑

太卜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卜正、博士各二人,从九品下。掌卜筮之法:一曰龟,二曰五兆,三曰易,四曰式。祭祀、大事,率卜正卜日,示高於卿,退而命龟,既灼而占,先上旬,次中旬,次下旬。小祀、小事者,则卜正示高、命龟、作,而太卜令佐莅之。季冬,帅侲子堂赠大傩,天子六队,太子二队,方相氏右执戈、左执楯而导之,唱十二神名,以逐恶鬼,傩者出,磔雄鸡于宫门、城门。有卜助教二人,卜师二十人,巫师十五人,卜筮生四十五人,府一人,史二人,掌固二人。

廪牺署

编辑

廪牺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牺牲粢盛之事。祀用太牢者,三牲加酒、脯、醢,与太祝牵牲就榜位,卿省牲,则北面告腯,以授太官。籍田,则供耒于司农卿,卿以授侍中;籍田所收以供粢盛、五齐、三酒之用,以餘及槀饲牺牲。有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二人,掌固二人。

汾祠署

编辑

汾祠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上。掌享祭洒扫之制。有府二人,史四人,庙幹二人。开元二十一年置署。

三皇五帝以前帝王、三皇、五帝、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两京武成王庙令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掌开阖、洒扫、释奠之礼。有录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庙幹二人,掌固四人,门僕八人。神龙二年,两京置齐太公庙署,其後废;开元十九年復置。天宝三载,初置周文王庙署;六载,置三皇五帝庙署;七载,置三皇五帝以前帝王庙署;九载,置周武王汉高祖庙署。上元元年,改齐太公署为武成王庙署,朱全忠曰武明。

光禄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凡祭祀,省牲镬、濯溉;三公摄祭,则为终献。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光禄寺曰司宰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膳寺。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六人。

太官署

编辑

太官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掌供祠宴朝会膳食。祭日,令白卿诣厨省牲镬,取明水、明火,帅宰人割牲,取毛血实豆,遂烹。又实簠簋,设于馔幕之内。有府四人,史八人,监膳十人,监膳史十五人,供膳二千四百人,掌固四人。

珍羞署

编辑

珍羞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祭祀、朝会、宾客之庶羞,榛栗、脯修、鱼盐、菱芡之名数。武后垂拱元年,改肴藏署曰珍羞署,神龙元年復旧,开元元年又改。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书八人,饧匠五人,掌固四人。

良酝署

编辑

良酝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五齐、三酒。享太庙,则供郁鬯以实六彝;进御,则供春暴、秋清、酴𨣿、桑落之酒。有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掌酝二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百二十人,掌固四人。

掌醢署

编辑

掌醢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醢酰之物:一曰鹿醢,二曰兔醢,三曰羊醢,四曰鱼醢。宗庙,用葅以实豆;宾客、百官,用醯酱以和羹。有府二人,史二人,主醢十人,酱匠二十三人,酢匠十二人,豉匠十二人,葅酰匠八人,掌固四人。

卫尉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掌器械文物,总武库、武器、守宫三署。兵器入者,皆籍其名数。祭祀、朝会,则供羽仪、节钺、金鼓、帷帟、茵席。凡供宫卫者,岁再阅,有敝则修於少府。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一人。龙朔二年,改曰司卫寺。武后光宅元年又改。有府六人,史十一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丞,掌判寺事,辨器械出纳之数。大事承制敕,小事则聽於尚书省。

两京武库署

编辑

两京武库署令各二人,从六品下;丞各二人,从八品下。掌藏兵械。有赦,建金鸡,置鼓宫城门之右、大理及府县囚徒至,则撃之。监事各一人,正九品上。诸署监事,品同。有府各六人,史各六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五人。开元二十五年,东都亦置署。

武器署

编辑

武器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外戎器。祭祀、巡幸,则纳於武库。给六品以上葬卤簿、棨戟。凡戟,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衣幡坏者,五岁一易之。薨卒者既葬,追还。监事二人。有府二人,史六人,典事二人,掌固四人。贞观中,东都亦置署。

守宫署

编辑

守宫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帐帟。祭祀、巡幸,则设王公百官之位。吏部、兵部、礼部试贡举人,则供帷幕。王公婚礼,亦供帐具。京诸司长上官,以品给其床罽。供蕃客帷帟,则题岁月。席寿三年,毡寿五年,褥寿七年;不及期而坏,有罚。监事二人。有府二人,史四人,掌设六人,幕士八十人,掌固四人。

宗正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掌天子族亲属籍,以别昭穆;领陵臺、崇玄二署。凡亲有五等,先定於司封:一曰皇帝周亲、皇后父母,视三品;二曰皇帝大功亲、小功尊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周亲,视四品;三曰皇帝小功亲、缌麻尊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大功亲,视五品;四曰皇帝缌麻亲、袒免尊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小功亲;五曰皇帝袒免亲,太皇太后小功卑属,皇太后、皇后缌麻亲,视六品。皇帝亲之夫妇男女,降本亲二等,餘亲降三等,尊属进一等,降而过五等者不为亲。诸王、大长公主、长公主亲,本品;嗣王、郡王非三等亲者,亦视五品;驸马都尉,视诸亲。祭祀、册命、朝会,陪位、袭封者皆以簿书上司封。主簿二人,从七品上。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知宗子表疏官一人,录事二人。武德二年,置宗师一人,後省。龙朔二年,改宗正寺曰司宗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属寺。有府五人,史五人,亭长四人,掌固四人。京都太庙斋郎各一百三十人,门僕各三十三人,主簿、录事各二人。

诸陵臺

编辑

诸陵臺令各一人,从五品上;丞各一人,从七品下。建初、启运、兴寧、永康陵,令各一人,从七品下;丞各一人,从八品下。掌守卫山陵。凡陪葬,以文武分左右,子孙从父祖者亦如之;宫人陪葬,则陵戸成坟。诸陵四至有封,禁民葬,唯故坟不毁。开元二十四年,以宗庙所奉不可名以署,太常少卿韦縚奏废太庙署,以少卿一人知太庙事。二十五年,濮阳王彻为宗正卿,恩遇甚厚,建议以宗正司属籍,乃请以陵寝、宗庙隶宗正。天宝十二载,驸马都尉张垍为太常卿,得幸,又以太庙诸陵署隶太常。十载,改献、昭、乾、定、桥五陵署为臺,升令品,永康、兴寧二陵称署如故。至德二年,復以陵庙隶宗正。永泰元年,太常卿姜庆初復奏以陵庙隶太常,大暦二年復旧。陵臺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二人,史各四人,主衣、主辇、主药各四人,典事各三人,掌固各二人,陵戸各三百人,昭陵、乾陵、桥陵增百人。诸陵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一人,史各二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二人,陵戸各百人。

诸太子庙

编辑

诸太子庙令各一人,从八品上;丞各一人,正九品下;录事各一人。令掌洒扫开阖之节,四时享祭焉。有府各一人,史各二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一人。

诸太子陵

编辑

诸太子陵令各一人,从八品下;丞各一人,从九品下;录事各一人。有府各一人,史各二人,典事各二人,掌固各一人,陵戸各三十人。太常旧有太庙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七品下;斋郎二十四人。

崇玄署令

编辑

崇玄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京都诸观名数与道士帐籍、斋醮之事。[4]新罗、日本僧入朝学问,九年不还者编诸籍。道士、女官、僧、尼,见天子必拜。凡止民家,不过三夜。出逾宿者,立案连署,不过七日,路远者州县给程。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两京度僧、尼、道士、女官,御史一人莅之。毎三岁州、县为籍,一以留县,一以留州;僧、尼,一以上祠部,道士、女官,一以上宗正,一以上司封。有府二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二人,崇玄学博士一人、学生百人。隋以署隶鸿胪,又有道场、玄坛。唐置诸寺观监,隶鸿胪寺,毎寺观有监一人。贞观中,废寺观监。上元二年,置漆园监,寻废。开元二十五年,置崇玄学於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两京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百人,毎祠享,以学生代斋郎。二载,改崇玄学曰崇玄馆,博士曰学士,助教曰直学士,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为之,领两京玄元宫及道院,改天下崇玄学为通道学,博士曰道德博士,未幾而罢。宝应、永泰间,学生存者亡幾。大暦三年,復增至百人。初,天下僧、尼、道士、女官,皆隶鸿胪寺,武后延载元年,以僧、尼隶祠部。开元二十四年,道士、女官隶宗正寺,天宝二载,以道士隶司封。贞元四年,崇玄馆罢大学士,後復置左右街大功德使、东都功德使、修功德使,总僧、尼之籍及功役。元和二年,以道士、女官隶左右街功德使。会昌二年,以僧、尼隶主客,太清宫置玄元馆,亦有学士,至六年废,而僧、尼復隶两街功德使。

太僕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四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卿掌厩牧、辇舆之政,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行幸,供五路属车。凡监牧籍帐,岁受而会之,上驾部以议考课。永徽中,太僕寺曰司驭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僕寺。有府十七人,史三十四人,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百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乘黄署

编辑

乘黄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掌供车路及驯驭之法。凡有事,前期四十日,率驾士调习,尚乘随路色供马;前期二十日,调习於内侍省。有府一人,史二人,驾士一百四十人,羊车小史十四人,掌固六人。

典厩署

编辑

典厩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掌饲马牛、给养杂畜。良马一丁,中马二丁,驽马三丁,乳驹、乳犊十给一丁。有府四人,史八人,主乘六人,典事八人,执驭百人,驾士八百人,掌固六人。

典牧署

编辑

典牧署令三人,正八品上;丞六人,从九品上。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之事。群牧所送羊犊,以供廪牺、尚食。监事八人。有府四人,史八人,典事十六人,主酪七十四人,驾士百六十人,掌固四人。

车府署

编辑

车府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王公以下车路及驯驭之法。从官三品以上婚、葬,给驾士。凡路车之马牛,率驭士调习。有府一人,史二人,典书四人,驭士百七十五人,掌固六人。

诸牧监

编辑

上牧监

编辑

监各一人,从五品下;副监各二人,正六品下;丞各二人,正八品上;主簿各一人,正九品下。

中牧监

编辑

监,正六品下;副监,从六品下;丞,从八品上;主簿,从九品上。

下牧监

编辑

监,从六品下;副监,正七品下;丞,正九品上;主簿,从九品下。中牧监副监、丞,减上牧监一员。南使、西使,丞各三人,从七品下;录事各一人,从九品下。北使、盐州使,丞各二人,从七品下。掌群牧孳课。

凡马五千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不及为下监。马牛之群,有牧长,有尉。马之驽、良,皆著籍,良马称左,驽马称右。毎岁孟秋,群牧使以诸监之籍合为一,以仲秋上於寺,送细马,则有牵夫、识马小儿、兽医等。凡马游牝以三月,驹犊在牧者,三岁别群。孳生过分有赏,死耗亦以率除之。岁终监牧使巡按,以功过相除为考课。上牧监,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六人,典事各八人,掌固各四人。中牧监,减府一人,史、典事各减二人。下牧监,典事、掌固减二人。南使、西使,录事、史各一人,府各五人,史各九人;北使、盐州使,录事以下员数及品,如南使。麟德中,置八使,分总监坊。秦、兰、原、渭四州及河曲之地。凡监四十有八:南使有监十五,西使有监十六,北使有监七,盐州使有监八,岚州使有监二。自京师西属陇右,有七马坊,置陇右三使领之。又有沙苑、楼烦、天马监。沙苑监掌畜陇右诸牧牛羊,给宴祭及尚食所用,毎岁与典牧署供焉。自监以下,品数如下牧监。至开元二十三年,废监。

东宫九牧监

编辑

东宫九牧监丞二人,正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下。掌牧养马牛,以供皇太子之用。有录事史各一人,府三人,史六人。初,监有监、副监、丞、主簿、录事各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四人,掌固二人。自监以下,品同下牧监。又有马牧使,有丞以下官。

大理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掌折狱、详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於中书、门下。繫者五日一虑。龙朔二年,改曰详刑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刑寺;中宗时废狱丞,有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人,评事史二十四人,狱史六人,亭长四人,掌固十八人,问事百人。

正二人,从五品下。掌议狱,正科条。凡丞断罪不当,则以法正之。五品以上论者,莅决。巡幸,则留总持寺事。

丞六人,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徒以上囚,则呼与家属告罪,问其服否。

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掌印,省署钞目,句检稽失。凡官吏抵罪及雪免,皆立簿。私罪赎铜一斤,公罪二斤,皆为一负;十负为一殿。毎岁,吏部、兵部牒覆选人殿负,录报焉。

狱丞二人,从九品下。掌率狱史,知囚徒。贵贱、男女异狱。五品以上月一沐,暑则置浆。禁纸笔、金刃、钱物、杵梃入者。囚病,给医药,重者脱械锁,家人入侍。

司直六人,从六品上;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掌出使推按。凡承制推讯长吏,当停务禁锢者,请鱼书以往。录事二人。

鸿胪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凡四夷君长,以蕃望高下为簿,朝见辨其等位,第三等居武官三品之下,第四等居五品之下,第五等居六品之下,有官者居本班。御史察食料。二王後、夷狄君长袭官爵者,辨嫡庶。诸蕃封命,则受册而往。海外诸蕃朝贺进贡使有下从,留其半於境;繇海路朝者,广州择首领一人、左右二人入朝;所献之物,先上其数於鸿胪。凡客还,鸿胪籍衣赍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蕃客奏事,具至日月及所奏之宜,方别为状,月一奏,为簿,以副藏鸿胪。献马,则殿中、太僕寺莅阅,良者入殿中,驽病入太僕。献药者,鸿胪寺验覆,少府监定價之高下。鹰、鹘、狗、豹无估,则鸿胪定所报轻重。凡献物,皆客执以见,驼马则陈于朝堂,不足进者州县留之。皇帝、皇太子为五服亲及大臣發哀临吊,则卿赞相。大臣一品葬,以卿护;二品,以少卿;三品,以丞。皆司仪示以礼制。

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鸿胪寺曰同文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宾寺。有府五人,史十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典客署

编辑

典客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二王後介公、酅公之版籍及四夷归化在藩者,朝贡、宴享、送迎皆预焉。酋渠首领朝见者,给禀食;病,则遣医给汤药;丧,则给以所须;还蕃赐物,则佐其受领,教拜谢之节。有典客十三人,府四人,史八人,掌固二人。

掌客十五人,正九品上。掌送迎蕃客,颛莅馆舍。

司仪署

编辑

司仪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凶礼丧葬之具。京官职事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祖父母、父母丧,职事散官五品以上、都督、刺史卒于京师,及五品死王事者,将葬,祭以少牢,率斋郎执俎豆以往。三品以上赠以束帛,黑一、𫄸二,一品加乘马;既引,遣使赠於郭门之外,皆有束帛,一品加璧。五品以上葬,给营墓夫。有司仪六人,府二人,史四人,掌设十八人,斋郎三十人,掌固四人,幕士六十人。

司农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掌仓储委积之事。总上林、太仓、钩盾、䆃官四署及诸仓、司竹、诸汤、宫苑、盐池、诸屯等监。凡京都百司官吏禄禀、朝会、祭祀所须,皆供焉。藉田,则进耒耜。

丞六人,从六品上。总判寺事。凡租及藳秸至京都者,阅而纳焉。官戸奴婢有技能者配诸司,妇人入掖庭,以类相偶,行宫监牧及赐王公、公主皆取之。凡孳生鸡彘,以戸奴婢课养。俘口则配轻使,始至给禀食。

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司农寺曰司稼寺。有府三十八人,史七十六人,计史三人,亭长九人,掌固七人。

上林署

编辑

上林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掌苑囿园池。植果蔬,以供朝会、祭祀及尚食诸司常料。季冬,藏冰千段,先立春三日纳之冰井,以黑牡、秬黍祭司寒,仲春启冰亦如之。监事十人。有府七人,史十四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五人。

太仓署

编辑

太仓署令三人,从七品下;丞五人,从八品下;监事八人。掌廪藏之事。有府十人,史二十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八人。

钩盾署

编辑

钩盾署令二人,正八品上;丞四人,正九品上;监事十人。掌供薪炭、鹅鸭、蒲蔺、陂池薮泽之物,以给祭祀、朝会、飨燕宾客。有府七人,史十四人,典事十九人,掌固五人。

䆃官署

编辑

䆃官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四人,正九品上;监事十人。掌䆃择米麦。凡九穀,皆随精粗差其耗损而供焉。有府八人,史十六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五人。初有御细仓督、麴面仓督,贞观中省。

太原、永豐、龙门等仓

编辑

太原、永豐、龙门等仓毎仓,监一人,正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上。掌仓廪储积。凡出纳帐籍,岁终上寺。有录事一人,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八人,掌固六人;龙门等仓,减府一人,史、典事、掌固各减二人。

司竹监

编辑

司竹监一人,从六品下;副监一人,正七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植竹、苇,供宫中百司簾篚之属,岁以筍供尚食。有录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三十人,掌固四人,苇园匠一百人。

庆善、石门、温泉汤等监

编辑

庆善、石门、温泉汤等监毎监,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七品下。掌汤池、宫禁、防堰及偫粟刍、修调度,以备供奉。王公以下汤馆,视贵贱为差。凡近汤所润瓜蔬,先时而熟者,以薦陵庙。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掌固四人。

京都诸宫苑总监

编辑

京都诸宫苑总监监各一人,从五品下;副监各一人,从六品下;丞各二人,从七品下;主簿各二人,从九品上。掌苑内宫馆、园池、禽鱼、果木。凡官属人畜出入,皆有籍。有录事各二人,府各八人,史各十六人,亭长各四人,掌固各六人,兽医各五人。

京都诸园苑监、苑四面监监各一人,从六品下;副监各一人,从七品下;丞各二人,正八品下。掌完葺苑面、宫馆、园池与種莳、蕃养六畜之事。显庆二年,改青城宫监曰东都苑北面监,明德宫监曰东都苑南面监,洛阳宫农圃监曰东都苑东面监,仓货监曰东都苑西面监。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六人,典事各六人,掌固各六人。

九成宫总监

编辑

九成宫总监监一人,从五品下;副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从七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上。掌修完宫苑,供进炼饵之事。有录事一人,府三人,自监以下,品同宫苑。武德初,改隋仁寿宫监曰九成宫监。

诸盐池监

编辑

诸盐池盐监一人,正七品下,掌盐功簿帐。有录事一人,史二人。

诸屯监

编辑

诸屯监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掌营種屯田,句会功课及畜产簿帐,以水旱蝝蝗定课。屯主劝率营农,督敛地课。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二人,掌固四人。毎屯主一人,屯副一人,主簿一人,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五人。

太府寺

编辑

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掌财货、廪藏、贸易,总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贡赋、百官俸秩,谨其出纳。赋物任土所出,定精粗之差,祭祀币帛皆供焉。龙朔二年,改太府寺曰外府寺。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府寺。中宗即位,復曰太府寺。有府二十五人,史五十人,计史四人,亭长七人,掌固七人。

丞四人,从六品上。掌判寺事。凡元日、冬至以方物陈于庭者,受而进之。会赐及别敕六品以下赐者,给於朝堂。以一人主左、右藏署帐,凡在署为簿,在寺为帐,三月一报金部。

主簿二人,从七品上。掌印,省钞目,句检稽失,平权衡度量,岁以八月印署,然後用之。录事二人。

两京诸市署

编辑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市肆皆建标築土为候,禁榷固及参市自殖者。凡市,日中撃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撃钲三百而散。有果毅巡迣。平货物为三等之直,十日为簿。车驾行幸,则立市于顿侧互市,有卫士五十人,以察非常。有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七人,典事三人,掌固一人。

左藏署

编辑

左藏署令三人,从七品下;丞五人,从八品下;监事八人。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卿及御史监阅。有府九人,史十八人,典事十二人,掌固八人。

右藏署

编辑

右藏署令二人,正八品上;丞三人,正九品上;监事四人。掌金玉、珠宝、铜铁、骨角、齿毛、彩画。有府五人,史十二人,典事七人,掌固十人。

常平署

编辑

常平署令一人,从七品上;丞二人,从八品下;监事五人。掌平籴、仓储、出纳。有府四人,史八人,典事五人,掌固六人。显庆三年,置署。武后时,东都亦置署。

国子监

编辑

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天子视学,皇太子齿胄,则讲义。释奠,执经论议,奏京文武七品以上观礼。凡授经,以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各为一经,兼习孝经、论语、老子,岁终,考学官训导多少为殿最。

丞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毎岁,七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者上於礼部。

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句督监事。七学生不率教者,举而免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武德初,以国子监曰国子学,隶太常寺,贞观二年復曰监。龙朔二年,改国子监曰司成馆,祭酒曰大司成,司业曰少司成。咸亨元年復曰监。垂拱元年,改国子监曰成均监。有府七人,史十三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国子学

编辑

国子学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各六十人,暇则习隶书、国语、说文、字林、三仓、尔雅。毎岁通两经。求仕者,上於监,秀才、进士亦如之。学生以长幼为序,习正业之外,教吉、凶二礼,公私有事则相仪。龙朔二年,改博士曰宣业。有大成十人,学生八十人,典学四人,庙幹二人,掌固四人,东都学生十五人。

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经教授。

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術讲授。

五经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经之学教国子。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论语、孝经、尔雅不立学官,附中经而已。

太学

编辑

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毎经百人。有学生七十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十五人。

广文馆

编辑

广文馆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有学生六十人,东都十人。天宝九载,置广文馆,有知进士助教,後罢知进士之名。

四门馆

编辑

四门馆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直讲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为生及庶人子为俊士生者。有学生三百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五十人。

律学

编辑

律学博士三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律令为颛业,兼习格式法例。隋,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隶国子监,寻废;贞观六年復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大理寺;龙朔二年復置。有学生二十人,典学二人。元和初,东都置学生五人。

书学

编辑

书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石经、说文、字林为颛业,兼习餘书。武德初,废书学,贞观二年復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秘书省,龙朔二年復。有学生十人,典学二人,东都学生三人。

算学

编辑

算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二分其经以为业: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缀術、缉古为颛业,兼习记遗、三等数。

凡六学束修之礼、督课、试举,皆如国子学;助教以下所掌亦如之。唐废算学,显庆元年復置,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太史局。龙朔二年復。有学生十人,典学二人,东都学生二人。

少府

编辑

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掌百工技巧之政。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供天子器御、后妃服饰及郊庙圭玉、百官仪物。凡武库袍襦,皆识其轻重乃藏之,冬至、元日以给卫士。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脑革悉输焉。钿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

丞六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给五署所须金石、齿革、羽毛、竹木,所入之物,各以名数州土为籍。工役众寡难易有等差,而均其劳逸。

主簿二人,从七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上。武德初,废监,以诸署隶太府寺。贞观元年復置。龙朔二年改曰内府监,武后垂拱元年曰尚方监。有府二十七人,史十七人,计史三人,亭长八人,掌固六人,短蕃匠五千二十九人,绫锦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十二人,配京都诸司诸使杂匠百二十五人。

中尚署

编辑

中尚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掌供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后妃服饰雕文错彩之制。凡金木齿革羽毛,任土以时而供。赦日,树金鸡於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将作监供焉。撃㧏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坊小儿得鸡首者官以钱购,或取绛幡而已。岁二月,献牙尺。寒食,献球。五月,献绶带。夏至,献雷车。七月,献钿针。臘日,献口脂。唯笔、琴瑟弦,月献。金银暨纸,非旨不献。製鱼袋以给百官;蕃客赐宝钿带鱼袋,则授鸿胪寺丞、主簿。监作四人,从九品下。凡监作,皆同品。有府九人,史十八人,典事四人,掌固四人。唐改内尚方署曰中尚方署。武后改少府监曰尚方监,而中左右尚方、织染方、掌冶方五署,皆去方以避监。自是不改矣。有金银作坊院。

左尚署

编辑

左尚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五人,从八品下。掌供翟扇、盖伞、五路、五副、七辇、十二车,及皇太后、皇太子、公主、王妃、内外命妇、王公之车路。凡画素刻镂与宫中蠟炬杂作,皆领之。监作六人。有府七人,史二十人,典事十八人,掌固十四人。

右尚署

编辑

右尚署令二人,从七品下;丞四人,从八品下。掌供十二闲马之辔。毎岁取於京兆、河南府,加饰乃进。凡五品三部之帐,刀剑、斧钺、甲胄、纸笔、茵席、履舄,皆儗其用,皮毛之工亦领焉。监作六人。有府七人,史二十人,典事十三人,掌固十人。

织染署

编辑

织染署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掌供冠冕、组绶及织絍、色染。锦、罗、纱、縠、绫、䌷、絁、绢、布,皆广尺有八寸,四丈为匹。布五丈为端,绵六两为屯,丝五两为絇,麻三斤为綟。凡绫锦文织,禁示於外。高品一人专莅之,岁奏用度及所织。毎掖庭经锦,则给酒羊。七月七日,祭杼。监作六人。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典事十一人,掌固五人。

掌冶署

编辑

掌冶署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掌范镕金银铜铁及涂饰琉璃玉作。铜铁人得采,而官收以税,唯镴官市。边州不置铁冶,器用所须,皆官供。凡诸冶成器,上数于少府监,然後给之。监作二人。有府六人,史十二人,典事二十三人,掌固四人。

诸冶监

编辑

诸冶监令各一人,正七品下;丞各一人,从八品上。掌铸兵农之器,给军士、屯田居民,唯兴农冶颛供陇右监牧。监作四人。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二人,掌固四人。太原冶,减监作二人。

诸铸钱监

编辑

诸铸钱监监各一人,副监各二人,丞各一人。以所在都督、刺史判焉;副监,上佐;丞,以判司;监事以参军及县尉为之。监事各一人。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四人,典事各五人。凡铸钱有七监,会昌中,增至八监,毎道置铸钱坊一。大中初,三监废。

互市监

编辑

互市监毎监,监一人,从六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下。掌蕃国交易之事。隋以监隶四方馆。唐隶少府。贞观六年,改交市监曰互市监,副监曰丞,武后垂拱元年曰通市监。有录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價人四人,掌固八人。

将作监

编辑

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下。掌土木工匠之政,总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监。大明、兴庆、上阳宫,中书、门下、六军仗舍、闲厩,谓之内作;郊庙、城门、省、寺、臺、监、十六卫、东宫、王府诸廨,谓之外作。自十月距二月,休冶功;自冬至距九月,休土功。凡治宫庙,太常择日以闻。

丞四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凡外营缮、大事则聽制敕,小事则须省符。功有长短,役有轻重。自四月距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自十月距正月,为短功。长上匠,州率资钱以酬雇。军器则勒岁月与工姓名。武德初,改令曰大匠,少令曰少匠。龙朔二年,改将作监曰缮工监,大匠曰大监,少匠曰少监。咸亨元年,缮工监曰营缮监。天宝十一载,改大匠曰大监,少匠曰少监。有府十四人,史二十八人,计史三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短蕃匠一万二千七百四十四人,明资匠二百六十人。

主簿二人,从七品下。掌官吏粮料、俸食,假使必由之。诸司供署监物有阙,举焉。录事二人,从九品上。

左校署

编辑

左校署令二人,从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梓匠之事。乐县、簨簴、兵械、丧葬仪物皆供焉。宫室之制,自天子至士庶有等差,官修者左校为之。监作十人。有府六人,史十二人,监作十二人。

右校署

编辑

右校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掌版築、涂泥、丹垩、匽厕之事。有所须,则审其多少而市之。监作十人。有府五人,史十人,典事二十四人。

右校署

编辑

中校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掌供舟车、兵械、杂器。行幸陈设则供竿柱,闲厩繫秣则供行槽,祷祀则供棘葛,内外营作所须皆取焉。监牧车牛,有年支刍豆,则受之以给车坊。监事四人。武后时,改曰营缮署。垂拱元年復旧,寻废。开元初復置。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事八人,掌固二人。

甄官署

编辑

甄官署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琢石、陶土之事,供石磬、人、兽、碑、柱、碾、硙、甁、缶之器,敕葬则供明器。监作四人。有府五人,史十人,典事十八人。

百工、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诸监

编辑

百工、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监监各一人,正七品下;副监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正八品上。掌采伐材木。监作四人。武德初,置百工监,掌舟车及营造杂作,有监、少监各一人,丞四人,主簿一人。又置就谷、库谷、斜谷、太阴、伊阳五监。贞观中,废百工监。高宗置百工署,掌东都土木瓦石之功。开元十五年为监。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三人,典事二十人。

军器监

编辑

监一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七品上。掌缮甲弩,以时输武库。总署二:一曰弩坊,二曰甲坊。主簿一人,正八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武德初,有武器监一人,正八品下。掌兵仗、廏牧。少监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七年废军器监,八年復置,九年又废。贞观六年,废武器监。开元以前,军器皆出右尚署,三年置军器监,十一年復废为甲弩坊,隶少府,十六年復为监。有府八人,史十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弩坊署

编辑

弩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出纳矛矟、弓矢、排弩、刃镞、杂作及工匠。监作二人。有府二人,史五人,典事二人。贞观六年,改弓弩署为弩坊署,甲铠署为甲坊署。

甲坊署

编辑

甲坊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掌出纳甲胄、綅绳、筋角、杂作及工匠。监作二人。有府二人,史五人,典事二人。

都水监

编辑

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凡渔捕有禁,溉田自远始,先稻後陆,渠长、斗门长节其多少而均焉。府县以官督察。

丞二人,从七品上。掌判监事。凡京畿诸水,因灌溉盗费者有禁。水入内之餘,则均王公百官。

主簿一人,从八品下。掌运漕、渔捕程,会而纠举之。武德初,废都水监为署。贞观六年復为监,改令曰使者。龙朔二年,改都水监曰司津监,使者曰监。武后垂拱元年,改都水监曰水衡监,使者曰都尉。开元二十五年,不隶将作监。有录事一人,府五人,史十人,亭长一人,掌固四人。初,贞观六年,置舟楫署,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运漕;漕正一人,府三人,史六人,监漕一人,漕史二人,典事六人,掌固八人。上元二年,置丞二人,正九品下,掌运漕隐失。开元二十六年,署废。

河渠署令

编辑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掌河渠、陂池、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皆颛之。飨宗庙,则供鱼鲏;祀昊天上帝,有司摄事,则供腥鱼。日供尚食及给中书、门下,岁供诸司及东宫之冬藏。渭河三百里内渔钓者,五坊捕治之。供祠祀,则自便桥至东渭桥禁民渔。三元日,非供祠不采鱼。唐有河堤使者。贞观初改曰河堤谒者。有府三人,史六人,典事三人,毎渠及斗门有长一人,掌固三人,鱼师十二人。初,有监漕十人,从九品上,大暦後省。兴成、五门、六门、龙首、泾堰、滋堤,凡六堰,皆有丞一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二人,掌固二人。贞观六年皆废。

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掌完堤堰、利沟渎、渔捕之事。泾、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视。

诸津令

编辑

诸津令各一人,正九品上;丞二人,从九品下。掌天下津济舟梁。灞桥、永济桥,以勋官散官一人莅之;天津桥、中桥,则以卫士拼扫。凡舟渠之备,皆先儗其半,袽塞、竹𥷨,所在供焉。唐改津尉曰令,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三人,津吏五人,桥丁各三十人,匠各八人。京兆、河南诸津,隶都水监;便桥、渭桥、万年三桥,有丞一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十人,典事二人,掌固二人。贞观中废。

校勘记

  1. 臺院有令史七十八人 “七十八人”,唐六典卷一三作“十五人”,旧书卷四四职官志作“十七人”。
  2. 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 按唐六典卷一四、玉海卷一二四,神厨院惟藏御廪及诸器,此多“官奴婢”,疑衍或有脱文。
  3. 赞者四人……赞者十六人 按唐六典卷一四、旧书卷四四均谓太常寺有“赞者十六人”,“赞者四人”疑为误衍。
  4. 诸观名数 “观”,各本原作“亲”,據唐六典卷一六及旧书卷四四职官志改。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