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言/释词第一

  新方言
释词第一
释言第二 

  《说文》:𠀀,反丂也。读若呵。今读如阿,转入麻部。凡发声言阿者,即𠀀字也。乐府《乌生》云:阿母生乌子。发声指亲属者始此,今语犹然。若吕子明称阿𫎇,孟公休称阿九,小字言阿,今惟江南有之。其以自谓,《宋书》范晔妻自称阿家,今鄙人谦退,自称小可,可即阿也。小字之字又变作妸。《说文》:妸,女字也。读若阿。

  反丂曰𠀀;凡肯曰可,大言而怒曰诃,谁问曰何,皆自此衍成声义。古语曰𠀀,今语曰阿,经典相承作猗。其在语末者,《书·秦誓》断断猗,《诗·魏风》河水清且涟猗,《庄子·大宗师》而我犹为人猗,今皆作阿,犹读歌部本音。其在语首者,《商颂》猗与那与,《晋语》猗兮违兮;《汉书·武帝纪》猗与伟与,文与《晋语》大同;此咏叹之音也。猗亦即阿。今自淮南以至吴、越,鄙俗讴歌犹云阿读若亚。得伟,以是为曼声。苻秦赵整《琴歌》发声曰阿得脂,亦犹阿得伟矣。伟亦古人闲语之词。《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孔子既闻之,笑曰:赐,女伟为知人。是也。

  《说文》:丂,气欲舒出,上碍于一也。《士丧礼》曰:皋,某复。注:皋,长声也。皋声本衍于丂。今凡有所宣告唱名,多以皋字发端,音如号。皋门、应门者,外皋内应,其声相及,所谓胪句传也。

  《说文》:盍,覆也。凡覆于词前者曰盍,故乐府引端数语称艳,艳即盍也。从盍声。其为发声者,《楚辞·离骚》溘埃风余上征,溘吾游此春宫兮,《九歌》盍将把兮琼芳,溘、盍皆是发声,无佗义趣。今人有所唱号陈数,必先发声言盍。盍、盖声义相转,今人举物发声言盖,蝗曰盖蜢,蚤曰盖蚤,音古盍反。

  《说文》:诶,可恶之词也。欸,訾也。通作唉。《史记·项羽本纪》曰:唉!竖子不足与谋。今语言欸,声多引长。

  《说文》:唉,应也。诶,一曰:诶,然。《方言》:欸,然也。今应人及然许人皆言欸。声稍侈则为俞。《尔雅》:俞,然也。今公廷唱名,应者曰俞,读如或舂或揄之揄。音由。世俗皆书作有,误矣。声又侈则为唯。《说文》:唯,诺也。以水切。今应召者多言唯。

  《诗·周颂》传曰:噫,叹也。嘻,和也。案:短言曰噫,长言曰噫嘻。噫与意通,见《诗》释文。今人叹诧皆曰噫,音如意。又,《说文》:嘻,痛也。通作嘻,《檀弓》注:嘻,悲恨之词。其叹诧者通作诶,《说文》引《春秋传》曰:诶诶出出。今《传》作嘻嘻。今凡叹诧则曰嘻,或转如海。又,噫嘻之转为噫歆,见《士虞礼》及《曾子问》注。亦为噫兴。见《既夕礼》注。《诗·大雅·生民》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又《抑》云: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歆、兴皆即嘻字,以一字断句。《生民》之嘻为诧词,犹诶诶出出也。《抑》之嘻为痛词,即《说文》所训也。传、笺皆未得其义。《礼》之噫歆本以警神,今人扬声,警人者其语亦作噫歆,噫读如本音于戒切,歆则稍侈如恒耳。至《汉书·灌夫传》云:夫怒,因嘻笑曰。怒极故笑为嘻,今人作此声亦如歆,或稍侈如恒,皆收鼻声。此别一义。若《周易》释文引马融曰:嘻嘻,笑声。今人形状笑态犹曰笑嘻嘻。此与怒极故笑之义又异。

  何、胡、遐、瑕,一语也。《小雅》遐不谓矣,《表记》引作瑕,注:瑕之言胡也。凡《诗》言遐不眉寿,遐不作人,皆即何不也。浙东绍兴谓何处曰瑕里,何人曰瑕氏,读如虾蟆之虾。虾、瑕本同声,然今通语瑕敛虾侈,故别之。又通语不审人言问之曰瑕,或侈如夸,湖南湘潭问何事则曰夸的。

  何与可、阿同一声,故问讯言何者苏州言阿是,通语言可是。

  《说文》:曷,何也。从曰,匄声。古音曷当如匄。《秦策》云:盖可忽乎哉!今闽、广问何事曰曷,音如盖,或如介。

  《方言》:曾、訾,何也。今通语曰曾,俗作怎。或曰訾,音转如债。四川成都以东谓何曰訾,扬、越亦如之。訾转债者,脂、支相转。

  《说文》:曾,词之舒也。余,语之舒也。从八,舍省声。曾、余同义,故余亦训何,通借作舍。《孟子·滕文公》篇: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犹言何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晋书·元帝纪》:帝既至河阳,为津吏所止。从者宋典后来,以策鞭帝马而笑曰:舍?长官禁贵人,女亦被拘邪?舍字断句,犹言何事也。亦有直作余者。《春秋左氏传》曰: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犹言小白何物也。今通言曰甚么,舍之切音也。川、楚之闲曰舍子,江南曰舍,俗作啥,本余字也。歌戈、鱼模麻相转,甚、舍齿音旁纽相通,故甚么得为舍之切音。

  等,何也。《后汉书·祢衡传》曰:死公云等道?音转如底。今常州谓何为底,读丁买切。

  《方言》:𣵷,或也。沅、澧之闲凡言或如此者曰𣵷如是。郭璞曰:亦憨声之转。今广州谓何故如是曰𣵷,音如憨,俗作咁。长沙问何事曰或事得。以或为何,犹以咁为何矣。

  《广雅》:羌,乃也。亦作庆。《汉书·杨雄传》:懿神龙之渊潜兮,庆俟云而将举。案:乃有二义。一为然后。《说文》:乃,曳词之难也。一为适才,《汉书》言乃者是也。今人言羌音皆如刚,亦或如姜。其言适才则谓之刚,其言然后亦谓之刚,皆羌字也。转入声则为却。又,《楚辞》注:羌,楚人语词也。今黄梅发语必先言羌,音如姜。

  《易·彖传》:蹇,难也。《方言》:寋、即蹇。展,难也。蹇、展声相近,亦同为曳词之难。《诗》言展如之人兮;展我甥兮。展者,乃也。毛传训诚,犹未密合。蹇见《楚辞》,亦或作謇。《离骚》:謇吾法夫前修兮;謇朝谇而夕替。《九歌》:蹇将澹兮寿宫;蹇谁留兮中洲?《九章》:謇不可释也;蹇侘傺而含戚;蹇独怀此异路。蹇、謇亦皆训乃,或为然后,或为适才,或为顾反,随文解之。《楚辞》两言謇謇,皆与发端言蹇言謇者异,近人遂不能别。训然后者,今语言介,或转如佉而入麻部。凡蹇、健等字,甘、凉音转入麻部,亦元寒、歌戈通转之理也。故译佛典者犍、健与伽、迦错出;又今吴、越闲谓人有才能曰健,音亦作伽;而通语言建无不谓之架者;皆其证也。通语曳词之难则言佉佉,或言可可,是也。

  《说文》:者,别事词也。《汉书·蓺文志》曰儒家者流,道家者流。者训为此。今人谓此为者,如者回、者里、者番、者个,是也。禅人语录多作遮。

  者为此,亦为是。今直隶、山西然许人语,则应曰遮,本是者字。

  《广雅》:侻,可也。《文选·神女赋》:侻薄装。注:侻,好也,可也。此谓薄装正相堪可。然则古言侻者,犹今言对耳。今人言惬可曰对,不惬可曰不对。《广雅》惬亦训可。曹宪虽音侻为佗括反,而李善云侻与娧同,佗外切;则为去声。又侻从兑声,自可读兑。《易》言商兑,正谓商量可否也。四川、湖南皆读对声如兑矣。《法言》云:孙卿非数家之书,侻也;至于子思、孟轲,诡哉!若以今语通之,侻即是对,诡即是拐。杨子书好用古训殊语,而证之今人音训,词气眇合如此,谁谓古语不在今之方言乎?

  《公羊》桓十年传:弗者,不之深也。今顺天遮禁人则言弗,音如佛时仔肩之佛,《诗》音义:郑佛音弻。通以别字为之。

  《方言》:秕,不知也。今人反遮人言若云不知者,则呼曰秕,音如䊧。此见《东山经》,《广韵》作屁。

  《方言》:沅、澧之闲,使之而不肯,荅曰吂。郭璞音茫。今福州小儿不肯则荅曰吂。

  毛,无也。《后汉书·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字作无。《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曰:靡有孑遗,秏矣。师古曰:今俗语犹谓无为秏,音毛。今湖南、闽、广皆谓无为毛。

  《说文》:䛩,相毁也。通作恶。《孟子·公孙丑》篇:恶!是何言也?《庄子·人闲世》篇:恶!恶可?又通作哑。《韩非子·难》篇: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今音转如牙,或含不然意,或含惊意,俗作呀。汉《郊祀歌》曰:遍观是,邪谓何?此含惊意。邪亦今呀字。

  《春秋左氏传》曰:呼!役夫!《集解》:呼,发声。《释文》:呼,好贺反。今音如火。呼与吁通。《说文》:吁,惊也。

  《说文》:咅,相与语,唾而不受也。天口切。今语如本音者俗作唗,音转如剖者俗作呸。呸,通语也。

  《说文》:叱,诃也。通作㗧。《广雅》:㗧,咄也。今诃人者或言咄,或言叱。叱读如次。

  《说文》:𣤢,且唾声。一曰:小笑。许壁切。今凡与人语唾而不受则呼曰𣤢

  《说文》:𣄸,屰恶惊词也。读若楚人名多伙。《史记·陈涉世家》:伙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服虔曰:惊而伟之,故称伙颐。其说是矣。又训伙为多,则不知伙为𣄸之假借也。今鄙人伟大其物,犹叹曰伙颐。伙者,𣄸字;颐者,馀音。又转则为嚄㖪。《史记·外戚世家》曰:嚄!大姊,何臧之深也!《正义》曰:失声惊愕貌也。《方言》:㖪,声也。今凡惊叹亦曰嚄㖪。

  《春秋左氏传》曰: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服虔曰:燠休,痛其痛而念之。若今时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正义》引。今人呼痛曰燠休。休或呼如由,或转呼曰阿育,皆一语也。

  《说文》:孔子曰:乌,盱呼也。取其助气,故以为乌呼。音转则为邪许。今引重者呼乌呼以助气。

  《周髀算经》赵爽注曰:故者,申事之辞。今浙人申事皆言故,音如各。

  故犹此也。《墨子·天志》篇:当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故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者。《庄子·齐物论》: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故并与此同义。今湖北语犹谓此为故,音转如过,言此处则曰故里;或书作个里,非也。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江谓此为故,音如格。《礼运》:故圣人参于天地;故人者,其天地之德;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正义》皆别标为一节,则故非申事之辞,当训为此。今人谓此为故,亦多发端言之,为下语作凡目。又,《易·系辞传》多言是故,愚者怪其与前文不属。不悟是故皆训为此,古人语不避复也。以是故发端,亦犹今言者个为下语作凡目矣。

  故亦作居。《易·系辞传》:则居可知矣。郑、王并曰:居,辞也。《诗》言上帝居歆,以居徂向。居者,此也。言此曰居,有时言彼亦曰居。《左传》言谁居,《檀弓》、《郊特牲》、《庄子·齐物论》言何居,谁、何之下皆言居,是指佗也。字变作渠,今吴、楚皆谓彼曰渠,或读如储。

  《诗·郑风》:叔善射忌。传曰:忌,辞也。稍侈则言居,《诗》言日居月诸,是也。此在语末,无佗义趣。杭州言居转入如格,绍兴言忌转入如亟,与言些言尔略同。

  《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其本箕之籒文,故江西谓彼人来曰箕来。

  《晋语》引《诗·候人》彼己之子,《韩诗外传》引《诗·羔裘》彼己之子;《春秋左传》夫己氏,杜解:犹言某甲。今淮西、淮南、江西轻其人则称老己。

  《尔雅》:时、寔,是也。《广雅》:是,此也。淮西蕲州谓此曰时个,音如特。淮南扬州指物示人则呼曰时,音如待。江南松江、大仓谓此曰是个,音如递;或曰寔个,音如敌。古无舌上音,齿音亦多作舌头;时读如待,是读如提,寔读如敌,今仅存矣。

  《尔雅》:之,闲也。之训此者,与时同字。时从之声。之、其同部,古亦通用。《周书》:孟侯,朕其弟。其即之也。《尔雅》:之子者,是子也。《管子·山权数》:之龟为无訾。之亦训是。《小雅·蓼莪》:欲报之德。笺云:之犹是也。《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之即其也。今凡言之者音变如丁兹切,俗或作旳,之、宵音转也。作底者亦双声相转。然江南运河而东以至浙江、广东,凡有所隶属者,不言旳而言革,或作格。则非之字之音变,乃其字之音变矣。马建忠《文通》徒知推远言,其引近言之,乃谓之、其不可互用;宁独不通古训,亦不通今义也。《考工记》:以其一为之厚。虽互用之、其亦可。《书·甘誓》御非其马之政,《墨子·明鬼》作御非尔马之政,则其又可训尔。是在此在彼在对皆称其。

  《广雅》:微,小也。《小尔雅》:微,无也。微、无双声。凡不知其数则问曰几,不了其物则讯曰微;微、几同义。《说文》:几,𣁋也。《左传》:南𦳋枚筮之。枚者,微也。《诗·国风》传:枚,微也。今人谓射覆为猜枚,枚即微字。浙江衢、严、金华至绍兴之诸暨,略指彼处以示人则曰微头,微音如枚。江西广信略指彼物以示人则曰微个,微音如密。微、枚、密古皆重唇相转。《晋语》:其靡有微兮。通以今语,犹曰没有甚么。湖北问何事曰么事,么即无字,见下。问讯辞也,亦与微声相转。

  《尔雅》:呰,即些。此也。《释文》:郭音些,息计反,又息贺反。今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江谓今为故些。《尔雅》:故,今也。些读如鲜;些、斯、鲜皆声转。谓前此曰头些,或曰前些,些亦读如鲜;谓后此曰后些,些读如躧。广州谓此处为尔些,谓彼处曰那些;尔读如儞,些正作息计切。

  《广雅》:些,词也。曹宪音先计反,《尔雅》释文又音息贺反,云语馀声也。《楚辞·招魂》用之。今淮西黄梅语馀声犹多言些,扬州、杭州亦然;音如洒,或促如杀。些犹尔也,词之必然也。

  《声类》:诸,词之总也。《一切经音义》引。古诸字音同都。《周礼·夏官》望诸,注:望诸,明都也。《尔雅》作孟诸,皆一语也。汉人多以都为诸。都试者,总试也。都养者,总养也。《汉书·皃宽传》:尝为弟子都养。师古曰:都,凡众也。供诸弟子烹炊。其以官,兼有治事之义。《说文》:诸,辩也。辩即今办字。诸同署。《说文》署,部署也。汉官都尉、都水、都司空,都者,犹今言总办耳。《淮南·天文训》:何谓五官?东方为田,南方为司马,西方为理,北方为司空,中央为都。高诱曰:都,为四方冣也。此单言都,则正犹今之总办。今亦尚有都察院。今人言总皆曰都,如云都好、都去、都来,是也。本即诸字。

  《尔雅》:都,于也。《乡射礼》注:诸,于也。都、诸亦同字。古今常文率用诸字;惟《孟子》云:谟盖都君咸我绩。《汉书·司马相如传》:揆厥所元,终都攸卒。皆训都为于。赵岐注及《汉书音义》如此。今吴、越闲言于犹用都字,如置诸某处则曰放都某处,或曰安都某处。绍兴作德驾切,鱼、模转麻也。苏州作丁莫切。鱼、模入声为铎也。此与党字呼董呼笃者音近义别。

  都之训于,亦有不属上下而单言者。《尚书》:驩兜曰:都!《史记》作于,《虞书》六言都,《史记》皆作于。是也。或将发语,先言都以指示之。都训为是,与者字通。都从者声。今通言此处为者里,黄梅则言都里,音如睹。

  焉犹于是也。《月令》:天子焉始乘舟。《楚辞·离骚》:驰椒丠且焉止息。亦或作于。《易·系辞》:于稽其类。《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雝。于即于是也。其单言于者,《尧典》:佥曰:于,鲧哉!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皆指其人其事为言,于即训是。今淮西蕲州言此物在是则指曰于,于读如好恶之恶;直隶音转如阿。陕西言彼亦曰于,音亦如阿;彼人曰于人,彼事曰于事。彼此同言,犹之、其通互也。于音引长则晋代言阿堵,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江谓所在曰于党。于读如恶,好恶之恶。党读如堂。于者,是也;党者,所也;犹言上党矣。于党、阿堵音转。

  党,所也,方也。《左传》曰:何党之乎?《越语》曰:上党之国。《公羊传》曰:往党,反党。今吴、越闲谓上方曰上党,高处曰高党。党皆读德挺切,阳、唐转耕、清也。时人不晓,谓是等字,则失其韵矣。绍兴或转如董,苏州或转入声如笃,皆指此处则言之。

  《说文》:处,止也。或作处,从虍声。则处亦可读虍。经典相承多借所为处,亦借许为处。《檀弓》:高四尺所。《正义》:所是不定之辞。今人则作许矣。许音近虍;所从户声,亦与虍近。鱼、模转麻,故今松江、大仓言处言许音皆如化。谓内曰里许,音如里化;所在曰场许,音如场化;几何曰几许,音如几化。

  乡,所也。《左传》曰:毁于而乡。《匡谬正俗》曰:俗呼某人处为某享,是乡声之转。今绍兴称在此处曰在享,许庚切。苏州谓内曰里享,音如向;本乡字也。

  《说文》:里,居也。今人通言此处彼处曰者里那里,音如字。夏口而下滨江南北曰者里那里音如孔悝之悝。苦回切。或书作块,非也。

  《说文》:彼,往有所加也。引伸谓佗曰彼。蕲州指物示人则呼曰彼,音如波。

  《广雅》:方,始也。字亦作昉。《公羊传》:昉于此乎?《解诂》:昉,适也。《三苍》云:适,始也。《一切经音义》引。故《列子·黄帝》篇众昉同疑。注:昉,始也。今荆州谓适才为昉,音在昉、发之闲。

  《尔雅》:徂、在,存也。徂通作且。《周颂》:匪且有且,匪今斯今。传:且,此也。《正义》曰:今谓今时。则且亦今时。徂本训往,而见在亦为徂。然将来亦可言徂。《尔雅》:将,且也。樊孙本。《吕氏春秋·音律》篇注:且,将也。且与徂通。扬州、杭州皆谓少待为徂徂。或曰:当为𧇿字。𧇿训且往,非其义也。

  《说文》:曏,不久也。《春秋传》曰:曏役之三月。许两切。《广韵》:曏,书两切。绍兴谓不久曰曏回子,音许两切。扬州谓未来不久亦曰曏,曏呼作书两切。

  《说文》:伣,闲见也。苦甸切。徐仙民音下显反。此即今现在字。《大雅》伣天之妹,《韩诗》作磬。凡称适才为闲者,亦曰顷者。《荀子》:天下之悖乱相亡不待顷矣。顷、磬同。薪州谓适绕为磐子。

  《说文》:俄,行顷也。《公羊》桓二年《解诂》:俄者,谓须臾之闲,创得之顷也。江南运河而东谓少待顷刻曰俄一俄;歌、戈转麻,作吾驾切。

  《说文》:皆,俱词也。长沙谓皆然为皆是者样,读如谐。

  《说文》:咸,皆也。扬州谓皆为咸,音如缄。古咸切。

  《说文》:𠊩,具也。《虞书》曰:旁救𠊩功。士恋切。𩔊,选具也。士恋切。僎,具也。士勉切。僎今字通作撰。《论语》孔安国注:撰,具也。𠊩𩔊、僎、撰声义皆同。选具者,《方言》云:选,遍也。是选具即遍具。今苏、松、嘉兴谓遍具为𩔊,如皆有曰𩔊有,皆好曰𩔊好,转为平声。作𠊩、僎、撰亦得。《公羊》成十五年《解诂》:徐者,皆共之辞也。关东语。徐与𠊩𩔊、僎、撰亦一声之转。

  《说文》皮从为声,是古音为得发舒如皮。为、皮同在歌部。为有摄代扶助之义。《晋语》:子舆之为我谋,忠矣!内传:饮我酒,吾为子立之。今江南多言把,把即为字。为读如皮,故转如把。通语言替,此异文殊语也。替即迭字,见《释言》。

  被,词之受也。《广雅》:被,加也。今凡受人所加皆言被,或转如把。

  貱,词之予也。《说文》:貱,移予也。彼义切。古衹作被。《史记·南越尉佗列传》: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谓予佗以书也。今凡以物予人者通语曰给;淮西、淮南、吴、越皆言貱,音转如把,或转如伯,广州乃正作彼义切。

  《说文》:亏,气损也。本为损词,《说文》于,象气舒,亏在于部,故知为词。引伸为损。今人谓幸日亏。幸者,屰夭,本有不足义。其言亏者,与古言仅相类。

  《说文》:兄,长也。古音兄如荒。见《释名》。《诗·大雅》仓兄填兮;职兄斯引。传并云:兄,兹也。《释文》:兄音况。是兄有兹长增益之义。引伸训甚。《小雅》:仆夫况瘁。况瘁犹甚瘁也。《庄子·知北游》篇: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愈况犹愈甚也。今直隶语终言甚则曰况;如甚热曰热旳况,甚苦曰苦旳况,佗皆准此。况读如荒。通语则谓之很。

  《尔雅·释言》:孔,甚也。东、幽音转。同入,故相转。故《释器》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曰:好,孔。是借好为孔也。好、孔声义皆通。今人谓甚曰好,如甚大曰好大,甚𢘦曰好𢘦,与古言孔正同。《说文》云:孔从𠃉从子,𠃉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是则孔训为嘉,亦与好同。好、孔古盖一字,音变始分为两耳。

  《毛诗·鲁颂》传曰:曼,长也。淮南、吴、越谓甚长曰曼曼长。引伸之,自夏口而下谓甚曰曼。音如蛮。

  《月令》注:不贷,不得过差也。贷本作忒。今人谓过曰忒,如过长曰忒长,过短曰忒短。亦通言泰,一音之转。

  《小尔雅》:肆,极也。《说文》:肆,极陈也。《大雅》:其风肆好。传:肆,长也。通以今语,犹言极好耳。今辽东谓富有曰有得肆,苏州谓甚好曰好得肆,甚热曰热得肆。肆、杀去入相转。《夏小正》:狸子肇肆。传:肆,杀也。古以肆为杀,今以杀为肆。宋人言甚好曰杀好,犹肆好也。今亦谓极陈力为杀力,即肆力也。

  《说文》:冣,积也。从冂,从取,取亦声。才句切。最,犯而取也。从冃,从取。祖外切。凡言极至曰冣,今误书作最,音亦误作祖外切;惟四川语尚作才句切。

  《大传》注曰:然,如是也。凡言然后、然且、然而、然则,然字皆训如是。然、尔同义。《孟子·告子》篇: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尔亦训如是。今音然为如延切,与尔皆弹舌音。古音尔本如儞。然字或体作䕼,亦或作㸐。《五行志》:巢㸐堕地。《勮秦美新》:㸐除仲尼之篇籍。此皆然字而从难声,则然古音如难,与尔音儞为双声。今人谓然则、然后皆曰那么,那正然字古音之转。《诗》受福不那,《说文》引作不傩。又,《尔雅》那训多;《诗》其叶有难,借难为那。足明那、难声转。反言遮人,古言然则,今言难倒。作难道者,音讹无义。难即是然,倒有反义。黄州读然直如难。

  然亦状事之词。《荀子·非十二子篇》:俨然,壮然,祺然,蕼然,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今转为儿。一曰:然、佴声转。《墨经》:佴,所然也。儿亦佴字。

  然既音难,其在语末者,或为商度,或为问讯,今字作呢,呢本尔字也。古音尔在泥母,与然字音难双声相转;犹臡从难声,今读泥也。《孟子》:木若以美然;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此皆是商问语;今语然并作呢,亦或作那。《左传》:弃甲则那?那即柰何合声,亦问讯语也。今语义与柰何略异,故为然字。

  《尔雅》:尼,定也。尼、尔同声,故《说文》云:尔,词之必然也。经典相承作尔,今字作呢。尔古音亦在泥母,凡尔、尔、𥬞、𩰞等字皆同。《尔雅》威夷长脊而泥,以泥为𩰞;丽尔与旖旎、阿那字相通假;故尔亦在泥母也。要之,古音无日母。至于舌上娘母,本与泥母无分,仲尼、仲、仲泥本一语也。今音尼在娘母,与泥分析;此皆妄为区域,既违古语,亦非舌上。𥬞本音尼辄切,故亦在泥母也。《公羊》僖二年传: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宣十五年传: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吾犹取此,然后归尔。此皆豫为刻定之语,所谓词之必然也。今语尔并作呢,亦或作那,音变或读那为卢奢切。《后汉书·逸民列传》: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今语那字其义正同。

  《论语》:君子哉,若人!《公羊传》:有明天子,则襄公得为若行乎?《庄子·外物》篇:任公子得若鱼。若皆训此。今人指物示人曰若,音如诺。亦含警敕之义。《说文》:𩴓,见鬼惊词。从鬼,难省声。诺何切。今之警人,则不必见鬼也。《公羊传》:𬚚而曰:彼哉,彼哉!趣驾。《解诂》曰:望见公敛处父师而曰彼哉彼哉。再言之者,切遽意。今人言若,如古人言彼哉彼哉。又,指示者或曰那个,那与若亦一音之转。古无日母,故若音如诺。

  若者,不定之词也。物不定则言若而。《左传》:天子求后于诸侯,诸侯对曰: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又曰:则犹有先君之适及遗姑姊妹若而人。数不定则言若干。《曲礼》曰:始服衣若干尺矣。《投壶》曰:某贤于某若干纯。唐人犹有若柯、若为等语。今语亦作那。若作诺音,故转为那。不知其人,则问曰那个。不知其事,淮南问曰曾俗作怎。干,四川问曰訾音如债。介,吴、越问曰若介。若音如𭡠;介者,干之声转。然干字本当作㱎。《说文》:㱎,昆干,不可知也。古浑切。干、柯皆借字。

  若字在语末有无义者。《易》有孚发若,不节若,则嗟若。王弻曰:若,辞也。今语亦作那。此无义趣,但为语助而已。

  《说文》:矣,语已词也。从矢,以声。今人语已则言矣,音如里,俗以哩字为之。以、里声本相通,《说文》㭒或作梩,则以声、里声一也。

  矣亦乎也。《易·彖传》:又何咎矣?《礼记·文王世子》:女何梦矣?《公羊》隐三年传:盍终为君矣。《孟子·梁惠王》篇:盖亦反其本矣。盖即盍字。亦以来字为之。《尔雅》:不俟,不来也。《说文》引《诗》不𥏳不来。盖古文来亦作𥏳,《尔雅》借俟为之。此可证来声、矣声通。《孟子》盍归乎来,与盍终为君矣词例正同。乎、来连言,古人助词不避复。《庄子·人闲世》篇:尝以语我来。又曰:子其有以语我来。来并即矣字训乎者也。乎亦为呼召、气请、命敕诸词,见下。此言来,则气请词也。今语亦作哩,里、来古音一也。如狸为不来,赍、釐同训,是其例。

  《檀弓》: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卢植注:已者,辞也。《通典》礼六十四引。已为语终之词。古音已、矣同声,已亦如里。《考工记》:里为式。注:里读为已,声之误。是其证也。今语终则言了,里、了一声之转。《广雅》:了,𧥷也。寻《说文》了训尥,从子无臂,象形;何因又训为𧥷?盖已、了本一字。《说文》包下云:象人褢妊。已在中,象子未成形。是胎中子称已。子在腹臧,两手相拱,故了字象无臂而训为尥。二形特左右折旋为少异。其音则已在之、咍,了在宵、肴、豪,合音冣近,已音如里,与了又为双声;明其本是一字。已训为止,故了亦训𧥷。语终言了,即言已也。

  了训尥戾,《尔雅》戾亦训止。古以止为语终词。《召南》: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止并同已。今戾亦为语终词,俗字作咧。戾、列古同部。《南都赋》漻泪,泪即洌字。《说文》:洌,水清也。矣、已之音既同来、里,来转为戾,如《公羊传》登来,《大学》注引作登戾。此以双声相转,韵部则绝远也。里转为咧,此亦双声相转,韵则绝不相通。例亦同矣。

  《大雅》:柔远能迩。笺:能犹侞也。《释文》:侞,旧音如庶反。古无日母,如音同奴,故如、帤与能为双声。今苏州谓如是曰寔能,寔训为是,能即如字,此倒语也。凡如字在下者古多有之。《黄庭经》云:人闲纷纷臭帤如。今世言如是亦多倒语。如言者样,者即训是,样本像字,其训为如。者字在上,样字在下,与寔能同例。

  《虞书》:柔远能迩。郑注:能,姿也。此能即态字。《荀子·正名》: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下能字即态字也。《内经·风论》:愿闻其诊及其病能。病能即病态也。凡诸形状皆谓之态,亦谓之能。苏州问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态字,犹通语言曾俗作怎。么样矣。能亦通佴。《墨经》佴,所然也。

  凡然、而、若、乃、如、尔、能七字,古音皆在泥母。双声相转,沿袭至今。鄙语言虽而、实而、故而,若不可通。通以双声,虽而即虽然,实而即实乃,故而即故乃,古有其文,可理解也。不晓假借,则《墨子》以可而为可以,亦怪其难通矣。

  《说文》:乎,语之馀也。《淮南·精神训》注:与,邪辞也。《吕氏春秋·自知》篇注:欤,邪也。乎、欤、邪古韵皆在鱼、模,今语皆转入麻部。凡疑问语或言阿,或言呀。

  乎为呼召词。《论语》曰:参乎!《晋语》曰:燮乎!疾痛呼天,则曰天乎!乎为气请词。《郑风》:女曰:观乎!且往观乎!乎为命敕词。《左传》: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又云:行乎,敬之哉,毋堕乃力!乎为咏叹词。《论语》:孝乎惟孝!《仲尼燕居》:礼乎礼!今语皆作阿,转入麻部。

  《说文》:只,语已词也。《鄘风》: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今人言底言旳,凡有三义。在语中者,旳即之字。在语末者,若有所指,如云冷旳、热旳,旳即者字,者音同都,与旳双声。若为词之必然,如云我一定要去旳,旳即只字。旳字今在二十三锡,凡宵部字多转入此,为支部之入声。只在支部,故与旳相为假借。作底者亦与只近。支、脂合音。然咫亦可借为者字。《贾子·连语》:墙薄咫亟坏,缯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薄咫即今语薄旳也。《庄子·大宗师》篇:而奚来为轵。则作者作旳皆通。

  无古音本如模,今闽、广言毛近之。通语言末,末即无之音转。如《论语》末之也已。《墨子·公孟》篇吾末予子酒矣。则今语所本也。其在语末,则义近否,古衹单辞。《士丧礼》筮宅辞曰:无有后艰?卜葬日辞曰:无有近悔?倒之即是有后艰无?有近悔无?唐人诗多用无于语末,今语亦然,由模音转如么如马。

  《易》言或鼓或罢,《论》言欲罢不能,义为休止。今人言休止曰罢,此本字也。又为商问语,如曰好罢、走罢,是也。黄州音转如波。罢古音亦在歌部,音正如波。歌、戈与鱼、模相转,故罢可转为夫。《左传》:夫独无族姻乎?《楚语》作彼有公族甥舅。《齐语》:夫为其君动也。《管子·小匡》夫作彼。以夫字、彼字可通,故知罢、波二字与夫字亦可通。古音夫亦重唇。商度语言罢言波,乃借为夫字也。《孟子·告子》篇:必子之言夫。注:夫,叹辞也。此亦商度语矣。夫为发声者,《少仪》夫襓,注:夫或为烦。烦亦近罢,与波寒、歌相转。

  《诗·郑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传:且,辞也。《释文》:且,子馀反。今江南常州、浙江绍兴语终言且,与尔、些义略同,亦与矣义略同;转入读如踖。资昔切。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