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设论卷第五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八之二

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时,上风吹鼓内入其身;已离欲者当趣灭时,无上风吹鼓内入其身?答:未离欲者当趣灭时,外心生起,住著奔流,风吹目开,心周遍故其风不止,是故上风吹鼓内入其身。已离欲者当趣灭时,无外心生起住著奔流,无风所吹目不开合,无心周遍其风乃止,是故无上风吹鼓内入其身。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身体轻安而复调畅;命既终殁,身体坚重而不调畅。答:其终殁者,边际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俱灭,是故坚重而不调畅。彼存活者,中间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不灭,是故轻安而复调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饮食销散;既终殁已,食不销散?答:人命存活现住世者,中间分位火界水界风界不灭,由彼水界流润、火界成熟、风界吹鼓,故其所食而乃销散。彼终殁者,边际分位水界火界风界俱灭,以其所食,水不流润、火不成熟、风不吹鼓,故不销散。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身无秽气;既终殁已;秽气充盈?答:人命存活现住世者,中间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不灭,随逐水界而得盈满,是故彼身无诸秽气。既终殁已,边际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俱灭,不随水界而得盈满,是故彼身乃有秽气。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出息入息而常随转;彼终殁者,其事不然?答:命存活者,以思惟发悟故依止于思,是故存活出入息转。既终殁者,无所思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彼训狐鸟,夜见昼不见?答:彼训狐鸟,目中瞳人其状赤色,夜中无障、昼即有障,是故夜见而昼不见。

又问:何因人能昼见夜乃不见?答:人之目中瞳人,其状黑色,昼乃无障、夜即有障,是故昼见而夜不见。

又问:何因犬马夜见昼亦能见?答:犬马目中瞳人黄色,昼夜无障,是故俱见。

又问:何因鱼于水中能见、陆中不见?答:诸鱼者目中瞳人,眵泪所覆,水中无障、陆中有障,故水中见、陆中不见。

又问:何因人之两目,陆中无障、水中有障?答:人之目中瞳人,水泡所成,是故陆中无障、水中有障。

又问:何因龟鳖虾蟆及水蛭等,水陆俱见?答:龟鳖虾蟆及水蛭等,目中瞳人,骨之所成,陆中水中俱无障碍,是故俱见。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九

总说颂曰:

 睡眠恶戾及棹举,  多舌语言并暗钝,  念慧而复烦恼增,  不颕利于禅定等。

又问:何因世间有多睡眠之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睡眠者,于光明法中而不近习。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蟒蛇龙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少睡眠者?答:谓若有人于光明法中,作光明想多所近习,于昏沈睡眠法中而不近习。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恶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运用执行刀杖器械诸恶戾人,不能近习不行刀杖不恶戾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屠宰魁脍、畋猎渔捕、调制象马、杻械系缚诸不律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恶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不行刀杖不恶戾人,而不近习诸恶戾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掉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掉举者,不能近习诸寂止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歌舞戏笑之人,或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掉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诸寂止者:而不近习掉举之人。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多舌多语之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语之人,不能近习少语之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鹦鹉鹙鹭、拘枳罗燕雁等诸飞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多舌多语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少语之人,不能近习多语之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暗钝者?答:谓若有人不能近习多闻之人,不以各各方处之言说释义理。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暗钝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闻之人,不能近习寡闻之者,能以各各方处之言说释义理。彼人至谢灭已,谓作婆罗门中善说法者,或作沙门中善说法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复次当知,少语之人有其二种:一者卑贱:二者尊高。何等是为卑贱少语?谓若有人,虽复卑贱,以有智故,常能依止父母师长名称尊者及馀有智之人,故虽卑贱而能少语。何等是为尊高少语,谓若有人,本性尊高而复有智,常能依止父母师长名称尊者及馀有智之人,故能少语。

又问,何因世有有行无慧之者?答:谓若有人多求正法心无厌足,然于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有慧无行之者?答:谓若有人于法理趣能谛伺察,然于正法不能多求,少以为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无慧无行之者:答:谓若有人不能多求正法,复于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有行有慧之者?答:谓若有人多求正法,复于理趣能谛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而能住持正法?答:谓若有人能于诸法行相之中,依止十二处法而善摄受。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失念之者,答:谓若有人于不善法,积集而转、近习修作、广多恶行。彼人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地狱中。生地狱殁已,设欲来生人同分中,纵得为人寿量短促。人中殁已,当生还复无多记念、所为忘失。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多记念者?答:谓若有人于诸善法,积集而转、近习修作、广多善行。彼人身坏命终,堕在善趣天界中。生天趣殁已,若欲来生人同分中,即得为人,寿量长远。人中殁已,当生还复广多记念、所为不忘。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深极烦恼之者?答:谓若有人于其欲想、瞋想、害想、欲因、瞋因、害因、欲寻、瞋寻、害寻,近习修作,于极烦恼随应而转。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不极烦恼之者?答:谓若有人于出离想、不瞋想、不害想、出离因、不瞋因、不害因、出离寻、不瞋寻、不害寻,近习修作,于极烦恼不随应转。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不能速成禅定、忍辱二善法者?答:谓若有人于其诸法行相决定义中不善摄受。由此因故,不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

又问:何因有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者?答:谓若有人于其诸法行相决定义中能善摄受。由此因故,即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

◎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之一

总说颂曰:

 须弥大地及方处,  山有广多草木者,  多树及彼枝叶多,  花果丰盈茂盛等。

又问:何因一切山中,须弥山王最高最胜?答:世界成,时彼须弥山界地最上、处迳最上、殊妙最上、轮围最上,总聚方处而成其山。由此因故,须弥山王最高最胜。

又问:何因北方地界多树多草?答:世界成时,北面风吹,界地最上、处迳最上、殊妙最上,总聚方处,是故北方多树多草。

又问:何因于大地中,一类地高、一类地下?答:此大地中,一类地方土界高涌,得少天雨流润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地下。又此大地,一类地方而有诸宝,谓铁白铜、白镴黑镴及金银等,并馀所有坚硬之物藏伏地中。虽天雨澍渧,其下不陷,故彼地高。由此因故,大地方处有高有下。

又问:何因众山之中,一类山高、一类山低?答:谓世界成时,有极猛风鼓地大种,总聚而高。若复微风吹鼓,少聚地种,故彼山低。又复诸山地界高涌,得少天雨流润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山低。有一类山,而有诸宝,谓铁白铜、白镴黑镴及金银等,并馀所有坚硬之物藏伏山下。虽天雨澍渧,其地不陷,故彼山高。由此因故,大地方处山有高低。

◎ 施设论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