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昆仑集
卷十一
作者:崔昌大
1725年
卷十二

上药泉南相国癸未

编辑

即日残暑犹炽。伏问台体动息神扶清廸。区区瞻慕。未敢少弛。久矣承候之阔绝。悬诚怀仰。无所效实。虽因病顿放废。自致阙然。私心愧讼则亦深矣。伏惟大度已垂谅恕也。被放投闲。今有岁年。虽士民嗟悼。久而犹郁。其于反本归根。收拾晩暮。益进于弥高弥卲之域。抑可谓善刀矣。且敛经济于丘壑。寄忠猷于书史。即晋公所以服良规也。窃计日新之德。富有之业。不比于坐庙朝图事枢之日。而亦有以忘年数之不足也。顾此系恋游方。缠拘病恙。无计登门屏奉诲言。徒有驰诚愿言而已。若世路之多变。时议之犹激。此自外境。又何足仰烦也。侍教生。今夏病劣尤甚。殆无一日宁居。家亲情迹危蹙。栖屑靡遑。种种闷挠。无暇于书帙功课。窃自悼心。无足为门下献者矣。止祝以时增卫。为国加爱。谨不备。

上南相国丁亥

编辑

即接朝纸。圣批特许休致。玆实荐绅间希觏之盛事。列朝来。罕有之旷典。高风洒然。晩节益光。区区见慕者。听于下风。不任瞻耸。谨诵坡公贺欧翁之语。所云虽外为天下惜老成之去。而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者。献喜于门下耳。日者赤舃之造朝。属有母病。竟孤扫门承候之愿。私怀怅仰。弥日不释。计当视汤药之暇。趋谒于所次。姑此先修起居。不备。

上李掌令世弼论心经戊寅

编辑

生是气。用事时方生。

编辑

用事字。若阔略看过。则虽似无病。细细看来。终觉下得太重。盛指缕缕所以辨破者。似皆中窾。而宋相都不省纳。殊未可晓。如盛指所云人心之发。理为主而气不用事。则亦为道心者。即自人心亦道心之说。推演出来而殊觉明确。宋相乃谓无曲折而病于太快。窃所未解。夫目之于色。耳之于声。卒然遇之。心必从焉。此之谓人心。而霎尔之顷。旋觉其为声色之累而辍视敛聪。则便已为道心。其所谓人心道心。非若分门对垒。双头并立者然。瞥然起灭之际。有彼则无此。有此则无彼。初非二个心同时两存于一腔子之中也。若所谓听命者。又非若将领出号令而军卒听发放也。特以难于名状。借义为辞耳。朱子所谓又非有两心者然也。今曰。始虽发于形气。而必须听命于道心。然后得人心之正。然若以得其正者。直为道心。则更无人心之名。既曰得其正。则即此便是道心。直谓道心。更有何疑。如其不可谓道心。则抑将反谓之人心耶。其将唤做何心耶。才得其正。固是道心。而人心之名。自在于发于形气之始。又何疑于无其名哉。又引中庸序。谓之上智之人。心本自安帖不危。若指此为道心。则上智终无人心之名。此又未喩。夫耳目之于声色。天下之人。有同好焉。所谓尧舜与人同者。上智安得无人心。特以精一之功。无少间断。仅能安帖不危。其于人心之发。每每理为主而气不用事。然其发于形气者。一日万几。一念或忽。亦曰殆哉。所谓惟圣罔念作狂者。此也。故尧钦舜业。禹祗汤栗。不敢顷刻而解。如其不然。则日用间发于形气者。安可保其不流于私欲耶。然则何可以其理每为主。便疑其终无发于形气者耶。由此言之。盛指云云。何可谓无曲折而病于太快乎。

至于盛指所谓在气之欲用事未用事之境界。易流于不好者。方是人心本然之体段云云。恐欠精当。宜致驳难。而宋相说欲其所当欲者。人心本然之体段云者。亦似欠的。何者。欲用事未用事云云。谓之人心之地头则可。谓之体段则不可。欲其所当欲云云。谓之人心之作用则可。谓之体段则不可。惟是下文盛指。当以危字为体段一语。恐最得之。而明斋乃曰。以危字为体段。于名义益远。窃所未晓。今欲稍演危字之义。而纯用朱子之说曰。危殆而不安。即人心之体段云。则未知何如。至于所当欲之当字。下得较重。若不活看。看作当理之当。则其于意义。尤见乖失。而明斋乃主此说。至以不过其节者人心之本然等句。演释当字之义。此恐失之益远。上文盛指所云。若以此为体段。则何以曰惟危等语。明的难折。故明斋又谓欲其所当欲者。上智之人心。另著上智字。欲以遮揜得过。若然则众人将遂无人心耶。然则删去当字。只曰欲其所欲云。差似近之而终属作用。而不可曰体段。如何如何。此段玄石所论。殊未分晓。至其所谓若无目欲色三件说。本自无事云者。终未可知也。

以上许多论辨。其源皆在云峰说。而诸贤所论之得失。姑置勿言。以浅见言之。无论用事字之有病无病。即其使得气字。似乎大错。盖生于形气之气字。非理气之气。乃血气之气。何以明之。夫所谓人心。伊何生于形气者。如曰人心之所由生。在于形体血气也。夫耳目之于声色。饥寒之于衣食。有触斯感。随处闯发。而既非善端。又不可谓恶念。故不得已别立人心之名号。而朱子又以生于形气释之。形字。即贴得耳目之属。气字。即贴得饥寒之属。生犹发也。言是心由是形是气而发也。今云峰说。气用事之气字。明是与理对之气。而乃欲以此推释生字之义。不亦舛乎。然而退栗两先生。不以为非云。窃所深讶也。且理气之气。虽与血气之气。同是一气。然一本万殊。既相悬远。而缘文生解之义。又不当滚作一物为说也。如何如何。

惟欲易流。

编辑

此句。诚有可疑。若不能善观。则人心人欲及七情。都无分别。校本两下立说。以存疑晦未决之意者。良以此也。前此看此句时。私心致疑。亦如校本云云。今见盛指。以易流字。明其为未流之欲。极分晓极精当。顿释前疑。可幸可幸。

心之虗灵知觉

编辑

虗灵分体用。自玉溪已失之太分析。释疑旧本。以寂感释虗灵。是体用之中。又分体用。盛指论辨。诚似得之。改辞更著所以字。以作分体用之枢纽。虽似近之。而既曰灵者所以能应。结之曰能应。故有知觉之理。夫心先有知觉而后能应事物。则能应。固是知觉以后事。今欲论知觉以前境界。而乃曰能应故有知觉之理。是欲必分体用。而反不免为体用倒置之归也。明斋所谓恐似倒说者。良是良是。无已而必欲分开立说。则改应字为感字曰。灵者。所以能感。能受而感。故有知觉之理云。则稍似稳贴。盖有感故能应。感为体而应为用也。如何如何。

情无可施功处

编辑

大学诚意之意。只论为善之意诚与不诚。非就情上汎论者。传文毋自欺慎其独等语。可见也。其不曰诚情而曰诚意者。职为此也。今乃因此而便谓情无可施功处。则大不然。中庸喜怒哀乐发而中节。大学忿懥恐惧欲得其正。皆于情上做工。凡儒者工夫。正要此间著力。今曰无可施功。深所未安。盛指引君子反情及约其情。以明无可施功之差谬。诚是妙妙。而宋相乃谓全不是。而只曰反情约情之情。皆意也。不复说出。全不是之所以然。尤似未莹。

道心惟微。

编辑

盛指昧微小微精微三件说。尽是细密。固当如盛指。以精微为主。然以中庸序微者愈微一句观之。则带得昧微小微之义。可知。此则宋相所谓亦可互看者。恐似得之。中庸序。既曰微妙难见。又曰微者愈微。微妙之云。初无带病底意思。愈微之云。明是带病。而言上下指义。微觉相乖。诚为可疑。家亲以为妙字与眇字。意味相近。古文或通用。微妙之妙字。若作眇小底义看。则与下文愈微。自不相妨。未知如何。

声色臭味。用力克治。

编辑

此段盛指所论。虽深知西山之意。而克治字之用于人心。终非本面目。玄石说。最似明确。如何如何。

率性之谓道。此道字。专言理欤。兼言气欤。

编辑

盛指末端所云终不可谓兼气而言者。似为得之。而上文又谓终不可离气而言。乃作两下之说。窃以为欠分晓。古圣人说出道字。固多兼理气而言者。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已。至于中庸首章。则特言天之所命者。唤做性。续言循天之所命者。唤做道。故朱子去其中发挥。推演之曰。人知己之有性而不知其出于天。知事之有道而不知其由于性。正所以明夫斯道之由于斯性也。今若曰。此道字兼气而言。则天命之性字。亦为合气质之性。其与子思本指与夫程子性。即理之旨。不翅相悖。岂其可乎。盛指又引日用事物各有当行之路。以证兼气而言。此尤可疑。所谓当行之路。即当然之理也。非可兼气而论者。然则此适足为专言理之证。而盛指云然。窃所深疑也。

此外辨说。盛指多似明的。今不可枚举。姑取有得于私心者。略此仰复。而语多劘切前辈。极知僭妄。一览之外。毋置旁眼。旋赐还投。乃为大惠。伏望深谅。

答金参议昌协○癸酉

编辑

前岁伏蒙答书。推延其善。启导其所不至。辞旨深厚周悉。类世俗还往者。不翅相万。叩之以寂寥数语。应之以累百馀言。求之以文艺之末。引之以道学之高。至谓不佞有可与适道之资。反己而责其实。诚无以辱君子之知者。此特执事爱材淑人之意。虽在愚陋蒙识。亦不轻弃而使卒有闻也。奉书申读。欣愧悚悦。交积于心。累日不敢释。书辞久宜复。冬春来。疾疢荐仍。不一日宁居。又苦信使无便。阔焉若遗忘。奄及周岁。不敏之罪。亦惟阁下恕之。不佞受性懒慢。体复多疾。平居动止。非重礼大宾。罕能庄敬自持。幼少时。亦尝受经书读习。芒芒焉都不知为何言何事。益壮。又自喜为诗。致心而求之者。亦且数年。虽于其至者。槩未知得也。然嗜好之深。一切脱去自不易。亦足为志道之累矣。比年温阅旧所读经传。得以时时问难于家庭。于古圣贤立言教人之旨。稍若有见。心中窃自兴起。乃觉夫丈夫所志。不止乎文章事业之为贵。然疾病之所攻蚀。污染之所移夺。其所存者。盖亦无几矣。时于处静。绳考其行事。辄复窃自嗟慨。及得所被书。既自跃然喜。已又骍然愧。其所以喜者。以执事文章学业誉望隆大。四方才儁之士饰名行攻艺术。幸见知而不敢几焉者相比也。今于不佞。既可其文词。又将进而登之。开圣贤之门而驱之。是其相取。夫岂苟然而已。其所以愧者。以执事之贤而辱相取之深。而顾其所有空虗。惟是负见爱之意而伤鉴人之明。是恐是惧。然因是而振发奋厉。得以树其志而恒其业。卒不为鄙细人之归焉。则亦阁下之赐大矣。敢不自勉。秋气日高。伏惟体候万福。不备再拜。

上徐判书宗泰○戊寅

编辑

晋擢卿月。寔允师望。瞻耸倍增。然位崇则责益重。名大则实难副。自古而已言之矣。窃计冲襟谦度。以荣为惧。所祈益懋素履。勉恢大业。以副见慕者。区区之诚也。询及洪生事。尝愍其抱绝艺而处穷途。身不免于冻饿。名不霑于一命。而顾此力无以相拔。欲学昌黎公荐孟郊之为。而又患无公卿大人爱材好事者为可语此者。向也承诲时。偶值台指之及此。因有数三仰复者。窃颂台座于此子。进无一日之雅。退无折简之托。而辄尔垂念至此。使苏鳞处之。必无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咏矣。今复眷眷不置。益见急才之盛义。而于此子。亦心肯命通之秋也。然事会易差。求托多歧。惟在毋挠而亟成之为得也。馀姑不备。

上徐判书甲申

编辑

日来寒凝。未审台体动定神卫。伏深瞻傃。盛制。今始璧完评品。固所不敢。而既承前后勤教。姑以蠡测妄论之。其全体则朴素缊藉。宛有揖逊雍容之色。彼尖巧以为工。叫噪以为雄者。睹此当有愧色。尝窃谓文章多象其人之德。今复验矣。若就卷中诸作言之。律语。固多沉著可讽。而五七古绝句。恐尤善。如孝娥歌及箕湾诸绝。足称家数。敢为之屡叹。其间或似有一二瑕瑜。而譬之触目琳琅。宝重之不暇。何容遽尔指议耶。若拳拳于道学风教之兴废。切切于伦亲孝慈之道。尤令人起敬。非敢谀也。乃公诵也。不备。

上徐相国宗泰○乙酉

编辑

晋膺玉铉之命。允符朝野之望。宜以时登贺者。顾亲癠弥剧。日夕忧挠。殆无暇时。既未踵门请候。又阙竿尺之礼。正有悬心驰仰之私。玆于匪望。伏蒙赐之手教。问讯汤忧。益见眷睦之敦。存与之深。以感以愧。不省所言。因得以备审江寓冻沍中。匀体动息神扶万福。区区又不任忻释之至。侧闻圣谕冞隆。史官相守。伏想循墙之雅志。愈益难措也。比者或人漫传所闻云。端揆去就。外间有二说。一云庙堂久旷而天眷弥勤。宜勿过尔撕捱。趁今岁造朝。一云情迹既有不安。宜以十章恳辞为义。昌大敢应之曰。两说皆恐未当。君子进退之义。惟视君上必欲用我否耳。庙堂之旷。诚大忧也。何可不待恩礼之诚挚而苟限岁月之改换。为去就之度也哉。若恩礼果已诚挚。吾君有必不舍之心。则以栗翁之严于进退。三窜交攻之后。旋赴天官之召。见今情迹。视栗翁所遭。轻重为何如。而必又苟计章牍之多寡而为去就之度也哉。此皆缠绕末梢之俗论。未足为大臣毅然之节也。窃计意下已自审其冷暖。而敢以妄论仰布。亦欲因以献一得之愚耳。未知如何。但今时势。国忧甚于漏船。朝象甚于乱丝。而执事者以不赀之舆望。当至难之丕责。将何以煕庶续整百度。上副主意。下塞群情耶。平素见爱者。又不任忧仰。然慎以事上。谦以临下。听人以公。持己以简。自在执事者能事。持是以往。行之以无倦而至于养刚大之勇。以裁事变。恢受人之量。以广忠益。亦在乎加勉今日。一分挽回。一分救得。不望于阁下而更于何望乎。窃伏下风倾耳而待舆诵焉。不备。

上徐相国丙戌

编辑

发春有日。馀寒犹峭。伏惟台体履端膺福。区区不任驰仰。侧闻驾入都下。拜命于大庭。庶民加额而望。士大夫拭目而观。思见德化之维新。甚盛甚盛。听于下风。窃所倾耸。然责大则难酬。望厚则难塞。易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虽在往古平泰之时。居是位任是责者。不易为也。况今国势朝象。凛有危乱败亡之虑。不敢知阁下将何以克济而有终以免大易之戒乎。愚于是既有不寐之喜。而又切忘食之忧也。天下事。有大本焉。有要道焉。诚能立大本而务要道。何往而无成。今日国事可言者多。而格君为大本。阁下所当勉可言者亦多。而通志为要道。何谓格君。积诚纳忠。陈善责难。使吾君先立必治之志。一变宴安姑息之习。疏论筵奏。恳恳款款。庶有以警动聪听。孚感圣衷。殿陛之间。既屡有逆耳吁咈之言。则因可以渐革近日阿顺之风。而龙德日亢。蔑轻群下之患。亦自此而少愈矣。何谓通志。泰之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惟能万物通而其志同。然后泰之道成焉。故未有不通天下之志而能成天下之务也。岂惟君道如此。虽宰相亦然。窃尝验之。前辈老成。其年位崇绝。自与后辈名士相疏远。疏远生阻隔。阻隔生疑间。疑间之深。争端形焉。争端一形。馀波末流。终至于滔天。其源则皆宰相不能通志之过也。通志之道。虽于闾井下贱。亦当无所壅阏。况后辈名士。即出入侍从之人所与共国事者乎。经曰。好问则裕。古谚云。百人之聚。必有长虑。通志之要。又不外于好问。然亦何可家至而户道。在所择之耳。今日名流有忠志远识者。固不多见。而亦岂全无其人。就其素有知分而意中所可者数人。随加访问。周知物情。择其言之善否而取舍之。斯可矣。夫然则庶无睽孤乖绝之患。而终享和平之福矣。其于通志成务之术。思过半矣。前状。敢以恢受人之量以广忠益为献。今复疏其目焉。盖谓阁下所当加勉者。恐在是。今日时义之先务。亦在是故也。顾尝蒙幸荷爱于阁下不浅。而念无以仰报。昼宵耿耿。汤忧少暇。既不能登时扫门。则以竿尺自道。有不敢自外。惟阁下恕其僭而察其诚焉。不备。

上徐相国丙申

编辑

侧闻圣上未宁之候。进退靡常。尚未占康复之庆。臣民忧虑。大小同情。伏惟尝药之地。焦迫自倍。仍念阁下以衰晩之年。躬夙夜之劳。兴居动息。得无愆于常节乎。区区慕用之诚。又不敢以哀迷而或间也。先妣幽志之文。曩尝仰请于临况之日矣。顾因疾病忧挠。无一日之安。已又获戾神明。奄至于大故。哀荒摧陨。危喘凛凛。事行之状。久未暇于撰次。近始草定。录成一通。辄敢再拜。进献于下执事。伏希留纳。窃尝谓妇人之得表见于后世。有三难焉。有其德之难也。得其所托命之难也。记述者遇其人之难也。夫闺阁之为居而保姆之与处。所习者。纺织组衽。所治者。米盐酒浆耳。进无师友渐摩之益。退无经史讲讨之业。识何由进而善安从生。非有天资高明绝出于等夷。则其不至于大过者鲜矣。故曰有其德之难也。妇人。从人者也。就令有德矣。其所从凡庸尔。则亦无以自立。虽如申国之贤。以正献为配。原明为子。而后乃为学士大夫所称道。而见录于大贤。为范于后人。然此有命焉。非可以力致也。世有哲妇贤母。而不得有良耦佳儿。死之日。名行昧没者皆是。故曰得其所托命之难也。既有其德矣。又得其所托命矣。苟无能言之士纪之文章。垂之简册。亦不能昭示于永远。夫以敬姜之贤。有礼也。而又穆伯之妻。文伯之母也。向无左氏之笔修其辞而谨书之。亦安得显白于天下。使百世之下。仰其光耀。焯然如前日也。降及汉唐。卢浑之母。梅圣兪之妻。得韩欧二子之文。而与有千古不灭之名。传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不其然乎。故曰记述者遇其人之难也。呜呼。先妣之德于状文。已举其觕。今不敢渎告先君子名位光大。而不得罪于天下之士。不肖以非才。辱在侍从之列。若所谓所从者。抑可谓不后于人矣。其托记述之重。以图于不朽者。顾可以苟焉而已乎。伏惟阁下德行洽于宗姻。声实著于廊庙。国人之所诵慕。诸大夫之所楷式。如其文章则愚窃自谓粗知之矣。约而有体。淡而有味。含锋敛华。黯然有幽素之色。揖让之容。求之古作者。不敢知可方何人。而要之非今世之文也。有欲扬父母之名。勒之金石者。不于阁下而将谁望也哉。抑念阁下之于先妣。实为内外姑侄之亲。其于先妣之平生。当亦得其一二。不肖之愿幸祈向。于是而益切矣。本欲扶衰踵门。请教于左右。并布愊臆。属阁下锁直禁中。辄敢以咫尺之书。猥进其说。伏惟鉴察而进退之。

与南教官鹤鸣○癸未

编辑

阔焉不嗣音。瞻悬则深矣。即日老炎。侍欢启处。伏惟万安。区区又不任驰仰。今夏。贱疾尤剧。长日昏垫。不克自振。书候之阙然。盖亦由此。壮年羸病如此。些些志业。亦将一任放废。化儿之剧人有是夫。自怜而已。我东事迹。汔无编成一家言。良足慨然。为今急务。无如网罗放逸。而私家琐力。此亦有未易办者。且如侍生。𫍲问陋识。亦不知某所有某书某人著某说。今虽欲广加求辑。殆近于无星之秤。顾今世博雅多闻。不得不以此事推袁矣。今宜另取一小册。列作长目。备录书编名色。逐注某人所著。藏在某所。缮书二通。一置座侧。一投侍生。所以为分力访问之地。未知如何如何。曾见座下固有草件。而杂琐草暗。不堪寻见。幸复忘劳。稍加厘正。传写一本。速便下投也。闻有便忙写。不备。

答南主簿鹤鸣○己亥

编辑

日昨。短札谨领。水落故事。尽亦所欲闻者。嗣是而有教焉则幸也。文字。今始脱稿。谨此呈览。先先生立朝垂六十年。事行既繁伙。而又事重有关系者为多。顾识解陋浅。笔力又孱。实难模写其十一。然区区者。积思裁量。亦不敢有馀力焉。第细入讨究而签教之。大体。略仿欧公王范诸碑。故家居细事。全略之。虽立朝事。只载其大者。如是恐方得体。如何如何。姑此不备。

答南主簿

编辑

暑潦蒸溽。瞻虑有倍。便中。伏奉惠帖。欣审静履冲裕无他。文字签论。乙乙览详。依从者固多。谨于别幅。疏列仰对。其不得从者。视至可悉。亟欲改书一通。而此无书手未果。或命侍者传写。送示辅台。而数家所签论及今所条对。俾有以条评可否。如何。

别幅

编辑

梦虎掌文。不尚神异。窃取欧公之意。

铨郞时通塞。谏长时论建。初草多所记载。此既与他文字体段不同。下梢多大节目。在所当详。则馀事直宜刊略。自史汉列传欧公范王碑。皆然。

尹鑴为宰臣。似近于笔法。不宜删。少陵签所删改。似简要。而记事之有原委。恐未若仍存。

闵黯去姓云云。窃尝谓记载家诛贬。不系姓之去否。叛逆如崔杼,陈恒,陈豨,卢绾。自春秋太史公。皆不去姓。邪恶如李林甫,卢杞,蔡京,秦桧。韩文公朱晦庵之文。多不去姓。人之有姓名。所以章别也。而世人同名者至多。义所诛贬者。正宜存其姓而明之。

希载书中语意。筵教既如此。则当初自家之终不倡言。诚合于道理时义。而追后记载。义当据实直书。但据实直书。则后来似有许多葛藤。欲以微辞片语。略踔说过。则左右思量。终未得好㨾道理。姑说过如此。大欠分晓。未知如何而可耶。更教之。

老论西人南人字。损窝并加签。而尝谓既有名目。则据实记之。乃合于记述之体。且可传信。今曰党人。曰士类。则彼此皆自谓士类。皆指人为党人。后人何从而审知耶。今欲还存。并教之。

与尹大谏幼麟丙戌

编辑

阻拜许久。瞻诵弥勤。即辰。令履伏惟万安。区区又不任驰仰。慈患浃两月危顿。医药忧遑。未暇参候。愿言如何。既不可以时拜讨。则以书尺通忞忞。乌可已乎。窃尝谓士流之持论。宜主宽平而不宜峻急。其说有三。传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又曰君子亦党乎。又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今以经训观之。今世偏党之士。当为君子耶否耶。东西之分。已过百年。此固难医之痼疾。而至于老少。则同室之斗。转辗乖激。式至于今日耳。老党之人。凡于论议举措。一切以偏党从事。于所谓不争不党和而不同周而不比之义。不翅弁髦之矣。此正有识之所以深非力斥。而国家之与受其败。世道之益无可为。亦职由此耳。今老党黜退。少党进用。为少党者。能以不争不党和而不同周而不比为心。凡于论议举措。一切以公正允当从事。且将物我彼此之界。好恶爱憎之心。与夫平昔忿狷怨憾之端。担阁一边。只就每一事上。先究义理之极。折其是非之衷。又必参之以时义事势。毋狃于积习。毋牵于私朋。独观昭旷之原。执中缘督而行之。务反于前车之覆辙。然后始可以当经训君子之目。而合于古所谓彼以暴吾以仁。彼以谲吾以忠之义矣。苟不能是。限之以物我彼此之界。行之以好恶爱憎之心。而平昔忿狷怨憾之端。又闯然挟杂于处事持论之间。则其于君子小人之目。吾不知果奚处焉。而又将与平素深非力斥之人。同归于一致。卒无毫毛长短。败国家坏世道之罪。亦曰惟均。正所谓以暴易暴。以燕伐燕。如是而自居于君子。指人为小人。其孰信之。此其宜宽平一也。老少之分。始于庚申后治党人缓急之争。其时被罪者之源头。非有可惜。特以滥觞过分。则非王政之公。故数三君子。显言力争。罹谤毁遭谴黜而不顾。四方之公议。翕然是之。即小辈之根本规模。不在于偏激峻急。而在于平正宽恕然也。向于一边人。则持平务恕。惟恐其攻伐之或过。今于老党。则不少平恕。而惟以攻伐为心。则岂不为前后矛盾。首尾舛逆之归。而重失自家之本来面目耶。况一边人之不韪。有甚于老党。而特与少党仇怨。不至太深耳。仇怨不深。则虽如一边人之不韪。犹加宽恕。仇怨既深。则本是同根而相煎太急。此果为公论耶否耶。故少辈之治老党。亦必以平恕为心。彼虽有罪过。其于勘定之际。秉至公而行大中。持大体而略苛细。俾无一毫过分之归。然后始不失少辈之本色。而得免于矛盾舛逆之归。此其宜宽平二也。斯二者。以道理为言。而抑有一焉。凡党比相攻。势同战陈。名之曲直而得失系焉。所挟之长短而胜败形焉。狐偃所谓师直为壮。魏相所谓兵义则胜。兵法所谓以长击短。勿以短击长者。皆谓是也。尝谓老党之长。在于偏峻。少党之长在于宽平。老党之人。世执国命。党亲盘据。植根固流波漫。其安身立命。本不在于仁义诚实。以挟藉为至计。以驱喝为能事。至或假借名义以为重。或指陈阙失以为名。虽其机关运用。不越乎排轧异己。图济己私。而推锋贾勇。人未易犯。此正为三王之罪人。而以争斗则莫强之兵也。故其言论。常主于峻急。虽以是至于败䘐而不自恤焉。少党之人。羁旅之臣也。内外无所挟藉。权力气势。万不及老党。而徒以区区公论之空名。得与老党相抗。其长。专在于平正宽恕耳。今舍宽平而行峻急。正所谓以短击长。譬如与人战而失其长技。吾见其终于大败也。目下虽获一时之少利。事变相寻于无穷。而朝局之改换无常。时移事往之后。以公眼而追观。则爵禄荣宠之不能长保。彼此同之。而乃与本色宽平之寸长而并失之矣。可不惜哉。且夫争者。恶德也。勇锐者。虽若直快。而不善者常多。逊退者。虽若怯懦。而善者常多。何者。所谓勇锐者。非勇于为义。乃勇于争名争利争得失之场故也。故愚尝曰。凡于党论争哄之事。进一步加一层者。言论虽有可取。其人必有病痛。退一步减一层者。如非庸懦龙断之人。则必其有深虑远识也。况今老少长短之形如彼。退一步减一层。主于逊退。然后可以服人。可以自立。老氏所谓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庄生所谓以小不胜为大胜。此之谓也。此其宜宽平三也。此三说者。则皆是从头循本之论也。姑以目前发端之事言之。狱事未及。究竟凶言四字。方在有无疑似之境。而若因此事。深治老党。则少党当不免为小人之归。此义想已深会。而今姑槩论之。此事源头。初非有实事。有若上变之为也。不过罪人招辞中引告希载书。而希书所云。亦非指名据实上变之比。不过以设辞。谓将有如此之患云尔。设令果不载录。胡大罪也。以源头则不过如此。而以今日道理言之。尤有不可深治者。何也。初则出于顺命所引希载书中假设之辞也。终则发于林溥凶险无状之疏也。夫藉于希载书中假设之辞。林溥凶险之疏。托重于有无疑似之狱。而欲深治素相嫌怨者之罪。此岂士君子所可为者耶。此而深治。则必受陷人之恶名。无以有辞于后矣。今一队侪流中。或有见不及此。持峻于此论者。如令公之重望。固宜出力调停。期于救正。决不可依违苟同也。于此等处。苟不能处之别白而同其波流。则终恐自谓士流而卒不免为小人之归也。论者每以关系至重为言。此尤有可辨者。若有可核之实事。而又明核不录之用意。则固当以鹰鹯逐雀为义。何但拟论以循常之罪罚。顾其源头。既无实事。不录之由。又无可明核。而托于关系之重。欲治党人。尤见其藉重论人。适成不韪之归矣。未知高见以为如何。或曰。无论贼招轻重之何居。当录不录之失。乌得无罪。此言似矣。抑有不然者。不录之由。既不可谓有他意。则不过曰不察也。曰无情也。以不察无情之事。因林溥之疏。追罪诸人。则又岂清朝之美事耶。且虽尽有可论而终于不论。则自合于君子常失于缓之义。岂不增光于士流耶。令公如不早定主宰。或不免为左右杂进之言所牵挽。则不惟国事之虑。世道之忧。举一边之士流。将胥沦于乘时陷人之科。而令公素有地望。为侪流所倚重。末后评论。必将以令公为此论之魁。此又可闷而可惜也。如何如何。愚于令公。实有款款之诚。而令公处地。又为士论之枢要。脱或意见有毫厘之差。则以公以私。其将谓何。由是积思成说。缕缕及此。幸熟览数遭而旋还此纸也。不宣。

与尹幼麟庚寅

编辑

闻𬨎轩不日将陛辞。昨入城里。向夕为进门下。适值驾言。怅然出郭。惟有耿耿者在心耳。关外事形。即按莅之馀。窃计弛张废置。已在度中。而属当庙朝忧虞之会。村里绎骚之日。既不可舒纵而乏功。又不可严密而增扰。区区者不能无为台座奉虑也。如何如何。但今颓纲污俗。积习已痼。一有兴作。奸弊随生。除万不获已而灼见善后者外。恐不如仍旧贯之差为寡过。如何如何。至于检束裨胥。勿之怙乱。想不待加勉也。所欲言者。其略如右。细者可阙之也。冰雪载涂。惟愿行李保重。不宣。

答李国彦庚辰

编辑

九月上旬惠书。便人甚滞。至月初。始得承览。慰此悬念。诚不觉后时之许久也。未几。又得到尚后十月念间书。此最近信。披审省侍安甚。动息康定。亦能玩先正之遗文。却悦目之殊貌。甚善甚善。书自南纪。逾鸟岭历汉阳。又北过磨天岭。抵北海之濒。虽寂寥数字。通问讯报安否者。亦将倾倒欣畅之不暇。况联翩累幅。不啻百馀言。又承志操加厉。书帙有味。其于嘉叹爱悦。岂可胜量。矧前后书。满纸勤勤。多蒙勉戒。非兄安所闻此言耶。私心感佩。又不容口。顾此怡然就途。非能审量道理轻重割断情势而然也。特以既蒙除命。义同谴黜。不敢为辞逊计耳。逾磨天涉鬼门日。不至动心者。亦为既尔远来。徒愁无益云尔。非有平日存养。能不为外境所滑者。兄乃云云。岂待我过重而有未相悉者耶。所幸。连得家信。两亲安善。差自宽遣。惟是妹病。乍苦乍歇。尚不闻完健之声。此为日夕忉忉耳。至于居处飮啖之胜。前闻非故强做好语已也。实际则然。不至难堪。今冬寒不甚过。长至已久。尚无惨栗之候。风无扬砂。雪无埋屋。砚不冰而衾不棱。是则天所以闵病躯也。然此皆外物也。设令飮啖不适口。居处不如意。风候寒温绝殊。处之亦当有道。何至难堪而生病如兄所虑耶。韩愈所谓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者。尽要言不烦。自觉得力多在此矣。观览之富。可谓不负丈夫平生。文思之与造化争奇。固未敢遽论。而呑吐海山之气。则有足向故人诧者。独恨意中人不在旁。无以恣颉颃而穷跌宕耳。所历山川形胜。详之抵妹书。早晩叩得一看可也。然诗脾则谨闻命矣。道肺则恶是何言也。此个字。其可易而下得者耶。正见兄不知此个字也。虽尝与少年辈。谈说经传。只是寻行生解。道听涂说已。至于行己处物。一个俗套而已。兄何遽以此字相加耶。挽近儒门多坐轻用此字。或陷胶漆盆中。窃尝愍之。故偶因兄书。聊发此义耳。栗翁文字之点阅。极善。非惟文章敏妙之可范。学识通明之可师。即其心事之光明公正。庶因其言论而得其一二。后来当世道者之文之以学术而一任己之偏私。贻害世道于无穷者。独何心哉。窃尝谓以栗翁衡平鉴公之心。不曾一毫偏系。只得随人随事而是非之。如低昂妍丑之一付诸物。而道厄于当时。谤流于来久。至于彼一边之腾诸章奏。恣意凌诋。实是斯文之不幸。而至谓栗翁为西人之魁者。固不知栗翁之甚者。此一边之引为自家领袖。殆亦非栗翁本心。栗翁何肯为彼此党人。为其魁将者耶。吾兄以为如何。兄指所云今人有意于斯世者。却是不自量者。正合鄙见。然审能彊学明识。追踵栗翁者。虽求合乎斯世。亦有不可得者矣。又以为如何。书末坚壁清野云云。一语而有三善焉。自知定力之近则难守。智也。斥远而自克。勇也。自治之暇。勉及朋友。忠也。此虽兄设机试人之术。非法语之言也。顾此铭荷。则何敢忘何敢忘。多少不宣。

答李国彦乙未

编辑

瞻向政勤。妹行。得承台翰。槩审霜寒政履万相。慰复何言。教意并悉。船头之役。似系紧要。且是前人已就之緖。固宜纶以终之。大同减半。人或讥以要誉。而弟尝谓违道干誉。经训所戒。而克用宽民。自是州家仁政。又为及民之实惠。何可目为要誉。但省此心之无所挟已耳。然恐沁都又起铁碑。与唐城屹相望耳。好呵。壮旅事。既得庙堂颔可。又何商焉。其已状请耶。此呈文字。文成已久。今始写去。此任。不必有送行序文。而北汉事。所尝慨然。特于此发之焉。览完藏弆宜矣。姑谢不宣。

与朴乔伯泰汉○丙子

编辑

前书缕教。庄读沉思。实有大警砭大开发者。阶庭云云。尤觉亲切恳至。还考日用所行。瞿焉有失疏顽之得。此药石之不翅。如得因是而自艾焉。则亦执事之大赐也。敢不感佩。然鄙书所仰勉者。亦有说焉。濂翁所云寻思仲尼颜渊乐处一句话。实为千古儒门顿悟之方。而窃观近世君子之有志者。必于小学家礼等书。率先著力。以致拘谨牵绕之已多。而若所谓昭旷之原。涵泳之味。脱然可喜处。则反或疏焉。似乎体用本末之序。不免迳庭。心尝讶之。及读论语中庸。于心隐然若有可乐。仍窃谓古人所云孔颜乐处。莫是从此中觅出来否。欲以质之有道。而此既放废荒倒。卒无所事。此㨾说话。有不敢轻有提论。又不可人人而可质。故遂置之不可知之地矣。前承方阅小学书。故辄妄有云。其意盖曰如我之自弃者。则无所论也。如执事之志趣已定者。不必徒习乎节文事为上文字云尔。夫岂敢以初学之书而少之哉。今如姑就鄙说。去其短而善用之。则似未必不为他山之石。如何如何。此去便作经年契阔。而既不可躬叙。略付数字。病里强草。手战呻惫。止此不宣。

与朴乔伯

编辑

别来已经月圆矣。悠悠悬仰。无日可已。欲一书候。顾丧惨悲疚之馀。慈亲疡患。弥月作苦。曾无一日暇豫可以及于竿牍。忽焉至今。徒然耿结在中矣。即日雪寒。哀体动止支胜否。今年寒事。视前似倍。海中时候。得无比旱地尤寒耶。弟身下姑无疾恙。而月初又送李郞。筵几向振乡。去留分张之际。心緖固已不可忍。送后情地。尤无聊赖。此等情境。虽兄弟众多者当之。已难自理。况于如弟单孑之人哉。省事来。仅十许年所。而其间官私事故。已多端矣。苦事常多而可乐者常少。悲事常多而可喜者常少。今又意想之外。遽遭如许惨毒之丧。毋论悼死之难遣。即日与相对者。呼天号擗。宛转冤酷之状。人非铁肠。谁得不动。以此意中日觉荒乱。凡于平昔所存念者。所攻治者。自尔一切疏间。尚何望有一分进益。有以塞朋友之望而偿夙素之志哉。嗟夫嗟夫。所赖如兄主志业方盛者左右而相辅。进而驱之仁义之涂。欲其卒有成就。幸冀常常提诲。矫其枉而鼓其懦。俾不至细人浅夫之归焉。区区之大愿也。前日相面时。欲望高明及此闲时。深究时政之得失。与夫救正通变之方。著为一通成说。盖不特为开示昏蔽之为要。于自己志业识虑。亦不无所补。且既有忧时救世之意。则自不免发之言语。而言语终无形迹。不若文字之明切有条理。幸勿复为虗辞谦挹。勉遂为之。如何如何。此亦不无此意。而所处稠扰。重之忧病如尔。曷能就此。道常兄主。亦闻健而有业否。季君年志并壮。果能孜孜不解。日有所进否。尝见方逊志古诗。有人材绝衰少。善保膝下儿之语。每念此语。辄为之自叹。亦为相好者发慨也。馀外千万。书不可悉。止此。

答李尚辅丁丑

编辑

蚤辱手讯。良慰倾恋。但以吃冷。又致患剧。殊念殊念。贤尝言临美膳而能不过饱者。可以伏节死义。仆以为名言。既自知之甚熟。且方持少愈之戒。而何廼辄有邮犯也。苏子瞻。特一浮薄子耳。其于慎疾之际。日啖茯苓麻麦如干。以了朝夕。终不近膏腻珍甘之味。吾人平素自视为何如。而新涉危败。痞气尚未尽销。而每被馋口之所牵。不自康济耶。形气之欲。初无大小精粗之别。今于食色浅近者制伏。不得不免为忘生殉己之归。则此安知不为决性命饕富贵之根苗也耶。今宜就日间所啖飮。细加财量。定其多寡之数。程其疏数之节。书以揭诸屋壁。以为日月持循之方。至生冷硬牢油滑及性味偏胜之物。一切屏去。行之无忽。以待胃气之宁复。则此不特不添病之要道。抑亦远胜于累月服药。贤者果能惕然深念。思有以力行否。古人有云致寿之道。只在于不以元气佐七情。不以脾胃化生硬。此诚要言不烦。吾尝作口箴曰。不善出则速祸。不善入则召疾。慎而节之。守以勿失。盖取大易颐之象也。幸以东坡药诵及此等箴戒之辞。亦付窗壁间。以为常目警省之资也。止此不究。

答李尚辅己丑

编辑

家庭去就一款。前后累幅提教。勤笃周至。见事之明。爱人之诚。可谓两无憾矣。令人感叹。前书奉答之草草。有异乎大叩。则大鸣之义。明者之忧懑。固也。然与其言浮于事。无宁事浮于言。古人斯语。窃尝深味。决退长往。尽未可易言。虽在自己事。犹不可率尔质言。况其不专在己者。何可轻为决必之辞耶。以家私为诿。以曼语略过。安知非真能决退之气象耶。至于极力斡旋至诚反复之教。诚得之矣。若激于诬谤。狃于阿谀。以至智鉴昏昧。则仆非敢然也。苟有是。则又何可曰海内一孝伯耶。临书为发一笑。

答李尚辅庚寅

编辑

崔生还后。更无信便。未之寄声。惟有忉怛者。日夕勤止。此际奴星至。传得手帖。备审比来孝履支安。慰此憧憧。不比他日。日月易得。祥期奄迫。想惟攀慕如初。区区奉虑无已。此间亲寓粗遣如昨。方束装俟命。惟有一味危懔。而台章累变辞说。群众咸知其捃摭。或删或改。手脚尽露而无人可言。亦复奈何。近日因病泄利。连在京第。日长无客。得以书帙消晷。看阅尚书上经一周。觉有新味如啖蔗。颇见圣人文字。真如菽粟茶饭。人可以受用。又于时事世道。感慨忧叹。一倍亲切。于今益知中年以后读书尤有益也。恨不与意中人并席合讨也。内弟瑞坤。志行识解。大有可畏。近与邻并。日夕相从。开益不少。可喜公山素号人物之乡。虽溺于科臼。陷于党论。亦宜默察而深访之。有仅可者。力为之延掇。导之以公正之见。进之以远大之规。甚善甚善。赏鉴人伦。相观以善。非惟丽泽之私益。世道士林。终必有赖。平生虽简拙不款曲。于此一事。不敢不加意。而今天下溺矣。可人意者绝难遇。每诵鸟兽不可同群之语。未尝不浩叹也。临书漫复及之。馀希祥事利成。变除自保。不宣。

答李尚辅

编辑

昌大白。晦窝丧逝。痛哭之外。夫复何言。夫复何言。然人谁无死。死而名德俱全者。为难也。居倾夺之世而独保和衷。久枢衡之位而不获罪咎。以厚德令名克终。可谓元祐完人矣。病甚。尝语子侄曰。吾生于太平。老于太平。致位至此。年龄视父兄有加。吾岂有怛化之意。此言良亦然矣。虽年不满德。而五十不称夭。位不跻公相。而十年当路。殆乎持国秉政。又有子嗣可绍家声。而考终于宁平之世。此在逝者。顾复奚憾。惟是国家之忧。茫无畔岸。实不知税驾之所。目前簿书期会筹决补赞之事。已无属托。他日安危缓急腹心股肱之重。于何倚仗。平日外人虽相爱者。或病黑白之不甚分明。或讥裁断之有欠明快。或闷谟谋之有失轻重。丧逝以来。知与不知。皆惊吁悼惜不已。纶音隐卒之悲恳。令人失涕涟洏。此固旷世所罕睹。下至吏胥隶卒。举皆涕出而悲之。此可见忠信之素孚而国人系望之深也。昨者彦令来话云。毋论贵贱亲疏。莫不嗟悼。至诸司率属。如丧亲戚。吾辈之心。尤有大焉。如有所亡失。观人于身后。轻重乃定。此真可谓贤宰相。不知何修而得此于上下耶。因曰前头尽力于国事无多人。尚辅会一当之。而未知果何如也。仆应之曰。此无他。宽厚诚信而竭心于公家。不好名而能容物。其所以大得乎上下。职由于此。辅令才猷志节。或当过之。而近名而轻物。必不能得乎上下。久安其位。虽有长才异能。恐无展布之地。此不如舅氏矣。彦令以为良然。夫以属望之重如此。而一疾奄然。又无继之者。国忧时艰。如涉沧津而无舟楫。诗人之云亡殄瘁。百身可赎。诚非过语也。若其门户崩颓如梁摧栋折之痛。犹是轻小耳。复何言哉。自遭此丧。心茫然无所凭寄。每念不觉潸然。而此怀无与告语。时逢彦令相对歔欷。即者手书累纸。忽入手中。披览数四。为之呜咽。辞意之郑重。又能写出人心内事。重为之感叹。遗疏。自家似亦不量其一夜告终。未及图之。而属纩前两日。仆方与载大。细论病情及医药事。忽举南轩遗表中好恶公天下之理一句。问曰。其下文句云何。其时方专心于论病。不能对扬而止。自后思之。必是欲有遗疏而然。顾于其日。虑不及于时日安危之忧。遂不能引发而成其志。幽明遽隔。呑不复宣。痛矣痛矣。属纩前夕。尽日于病侧。而殊不觉其危急。初无问答属托之事。夜来。闻有危色。驰往已不省。精神迷罔。遂不得一言。顾何暇于寄托嘱付耶。其前谓子侄曰。是后六七年间。边境必有事。吾固不及见。而国事其将奈何。病危时对景尹曰。欲与君辈。理会版曹事一番。吾病如此。今无奈何。其拳拳国事。盖天性然也。又以勿请谥求挽。勿树神道碑。一遵先人遗事。语及于诸子云。丧后诸孤。或恨医药之失方。或者又咎轻进方药。而此皆天也。谓之何哉。来书多少。缕缕并悉。后进引掖。吾固苦未见其人。故前书云尔。今世求人。或当于静散中得之。居四达之地者。何能有得。吾则并与俊爽华妙者而绝未见矣。然从后当更乙乙也。累幅力疲。止此不宣。

答赵贯道

编辑

昨书承慰。满纸激昂。如对高谈。兄则英州后气象。殊不摧低。殆有贤于唐子方耶。极呵极呵。缓不及事。固患也。天下事。因忙而错十八九。况快意事。尤有后患。弟尝有诗云心从快处须防快。事到忙时勿著忙。敢为吾人诵之。书生误国空谈里。令人警省。而但若一反于春间。果如兄见。则又何致误之为虑耶。然要非笔札可悉。今明间。得一从容处面讨。可定一个规模也。

与宋子和戊子

编辑

别时不躬送。耿怅至今未释。东出多时。想今已离东州庭下。征马北首耶。山川摇落。风雪凄然。远游之怀。想益无聊。然出身立朝。夷险固居一半。藉令居言职。抗直辞于危难之际而迁谪关塞。亦吾人之茶饭耳。况今行色不比迁谪。而归期亦在吾操纵者耶。想惟犂然于此言也。惟是微涡之戒。故难谨守。国彦之北也。弟于饯席。戯题一绝以赠曰。远客心肠易变移。看看嫫母捴西施。须从载笔堂中夜。三复梅谿馆里诗。此实际语也。梅谿诗。即朱晦翁虎尾春冰寄一生。几人到此误平生两绝也。今复举似。吾兄可试验之于闲时也。别语。因病劣未能副急。今始构拙追寄。行中新作。想必盈箧。幸命侍史。另录十数篇。慰此病惛牢愁。甚望甚望。不宣。

与宋子和庚寅

编辑

闻湖岭儒生。又有疏陈事。而喉司将陈启捧入。陈启之辞。如能正言竭论。因请罪罚。则虽捧入亦可。而此厥不能办。则决不宜捧入。捧入后事有许多不好故也。盖此事。今则尤不可挠夺。为吾侪辈者。惟当毅然自守。不为众论纷哓所动。方可有辞于后。虽以利钝言之。亦未必有害。就令有目前些少之害。亦为善败。事理较然。更无可疑。此事。于朝家关系。固不少。于士流措处之得失。所关亦大。不可恝然越视也。昨朝逢君集。有所说及。计已转详之也。在三司者。不可无一言。苟能善其说辞。明白开陈。赞扬谦冲之盛德。可以有辞来世。度越百王。直斥迭起者妄相臆测之情。则圣意宜无不开纳者。若果开纳。则非但哓讹者自定。希幸者息望。抑可以尊朝廷于日月之明。置士流于清明之地。如其不赐嘉赏。则亦可决国论之纷纭。明士流之心迹。然亦似无此虑。兄意以为如何。且仲约疏。劲切有馀而恳款不足。触咈固不浅。三司不可无一疏继陈。赞以来谏容直之盛美。而仍致责勉之意。如完平阳坡之辞说。龙洲潜窝故事。亦不妨入于行语之间。如何如何。此两事。正好作一好题。而此非吾人则莫可。如以吾意为可者。即须运意起草。随成投示。亦议于始年诸友。不多日内。办得甚当。机不可失也。勉旃勉旃。不宣。

答宋子和丙申

编辑

瞻向正有悁悁。伏承手帖。得审台轩赴朝有日。虽未奉面诲。披写已多矣。所教献议草本。谨览呈还。此议如难持正见进直词。则毋宁贴然随众。不寘异辞于其间可也。况世室数句。理弱义拙。不若删去之为得。如何如何。如以此草为太没没。则第惟以下若曰宗庙之礼至重且严。前代继体之帝王。未闻有追上尊号。岂或以祖宗列位义。不敢取舍异同而然欤云云。则恐胜于今本耶。惟在细量而处之耳。忙谢不宣。

与洪士能壬辰

编辑

征旆既首北矣。极知少别如往而复。病卧空斋。犹觉有送远怀緖也。然清世筹边。壮年远游。俱自不恶。顾其数千里驰顿往返。又何异枨臬间出入耶。行中不可无诗。视作职分事。得数十百首。归日相示为佳。弟之北也。东平都尉临访。戒毋作诗。弟答云。古人有远行。多有作画图而归者。吾诗不过为画图比。且时泰人微。亦无诗案之虑。因相与一笑。今适记起尔。弟有一疏条陈边务而素疏迂。未得其要领。亦宜究访周度。切核其利病。归路起得疏草。亦一事也。遇病坐失郊送之计。想得涤烦亭清泠阁。池榭荫映。谈燕从容。徒有神驰耳。不宣。

答赵大年己丑

编辑

承帖。以审风寒起居贞胜。何等披写。满纸缕缕。阅玩数四。令人感叹。叹者。叹世道如漆之险。感者。感吾人知止之明也。方将协赞之不暇。顾安有异辞哉。然古人屑去之际。必贵无迹。所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者此也。今于谗构层加圣渥弥隆之日。遽陈纳禄归田之请。恐无得请。理既不得请。则又恐无任情径行之义。愚于此。不见其所处也。苟能灼见而坚定。则时日早晩。所争无多。飘然一壑之志。孰得以挽之耶。幸姑隐忍以须之。在兄犹云如此。我家将如之何。于我心重有戚戚焉矣。不宣。

与赵大年丁酉

编辑

日间令履。伏惟益胜。诗轴。既蒙投示。病中得以破闷。不敢久留。辄此璧完。如入波斯之市。众宝溢眼。方且应接不暇。其谁敢评量訾议耶。若以品格之高下。体裁之洪纤。家数之大小。引绳于古作者。则容有可论。而才思敏畅。词致圆妙。千篇无一罅缝。谿谷之序石洲。称其情境妥适。律吕谐协。吾于盛作亦云。而滔滔写出。又见其难穷也。俨然自成一家。吾恐近时前辈数公。殆欲让出一头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也。至于句字间瑕颣。虽欲刺论。其于无可指点何哉。欲于百尺竿进一步。则取苏,黄两陈。深玩而力效之。或为长一格价之道耶。屡教之勤。不可孤。聊复云尔。惫倩不宣。

与李士珍己亥

编辑

庚炎焚如。此时制履凡百。一向持胜否。悠悠瞻向。无日可已。殇戚惨矣。更何言。想兄情境。自别于他人。又闻化者夙诣聪隽。其为痛惜。当必倍百。区区念系。岂可言尽。然芝兰种不荣。学者之疑于天久矣。谓之何哉。如复任情哀伤。自损向衰之神气。则恐东门子笑人。吾兄岂有是哉。尝谓佛氏慧刃割情根之语。正合于忘哀塞悲者受用。昨年弟之失小孙。自谓得力非少。聊为吾兄诵之。切须加意。弟眩病。逢暑转甚。日有呻劣。殊无僻居调养之效。此生秪可怜耳。潦草不宣。

答李仁老德寿○癸未

编辑

向者得足下书。极论文章之体。而规仆求工好古之太过。仆游艺有年。得交于当世名士亦多。未尝见论说及此。今忽得之于足下。窃自增气。为之屡叹。然其中有一二可复者。聊复言之。足下云文字者。言之寓也。词达而可耳。甚善甚善。然所谓词达。亦岂敷多冗长之谓。独不曰言之不文。传而不远乎。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吾于文章。亦云然。文质彬彬。有道明理以树其本。择术以端其趣。修辞以致其用。三者阙一。不可。循是三者。俛焉日有孶孶。则随其材而自有所至。若文句之险易奇顺。非必同也。虽以诗书六经言之。商书之灏灏。周书之噩噩。春秋之简严。易系之醇鬯。其险易奇顺之异同。何如也。今以春秋周书。谓不合于词达之旨。可乎。且夫古人之文。又必以简寡为贵。以言乎谈理。则孟子之言。寡于荀,韩。曾,思之言。寡于孟子。孔子之言。又寡于曾,思。以言乎记事。则左氏寡于马,班。春秋尚书。又寡于左氏。以言乎咏歌。则楚骚寡于汉,魏。风,雅,颂。寡于楚骚。其馀道家之道德经。纵横家之阴符。兵家之三略。医家之素问。皆寂寥短篇。多不过百千言。然说约而义愈博。辞近而指愈远。何则。于理则见其本源。于事则举其体要也。故仆常作话头曰。古人识高。故其文精。今人识下。故其文粗。譬之。欲观青齐之大势者。驰车骤马。日走乎齐鲁之郊。不如登太山之顶。而表里四边。旁狭曲折。一流目而举之。不待多言而得其要耳。又观马迁赞高祖。不过曰宽仁爱人。好谋能听。班固叙霍光为人。不过曰沉静详审。夫帝王如高祖。宰相如霍光。而论赞之词。止此数语。毋亦太草草乎。然其能一言而尽之者。亦其见本源举体要也。由是言之。为文而不务出此。徒以騈枝漫汗之言。罗列以出之。自托于词达之旨而不知所以裁之。吾未见其可也。后世工于文者。推韩愈为首。而平生作文指诀。亦曰惟陈言之务去。又曰人誉之则忧。人笑之则喜。又曰不专一能。怪怪奇奇。凡若是者。非苟为异也。只是良工心独苦耳。且所谓务去陈言。怪怪奇奇。亦岂雕琢云乎哉。华藻云乎哉。观于韩氏之文。岂有背于理乎。岂尝无浑质流动之意乎。足下所引燕喜亭记。虽曰平正。结撰布置。尽有法度。岂复有流荡率易。如后人之文哉。虽然。若樊绍述,孙樵。险僻以为奇。李攀龙,王世贞。剽剟以为古。仆亦尝深疾而力排之。数子之终于险僻剽剟。盖亦不知本之过也。本者。何也。向所谓明理择术修辞也。见本源而举体要也。足下所称艺苑哲匠。短促其句节者。虽未详所指。而其失亦在乎不知本也。惩于此而过于词达。无乃近于吹薤矫枉耶。足下以为如何。寄妹书之模拟簸弄。足下之评。当矣。然殆见吾杜德机也。他文岂至是哉。草稿一编。不敢终讳陋拙。亦欲求正于明者。辄此纳往。一览便还。仍示以得失。然有作辄录。不复删正。亦在足下择其善者而观之耳。不宣。

答林彝好象德○乙未

编辑

悬悬驰系。惟寐忘之。顾相望落然。又不易寻讨便。使坐成悠苒。阙然不一寄声。徒有憧憧者往来于中。月前。李君袖传哀札。槩想向来孝履支善。郁陶之中。得此佳信。何减一遭披际也。近来炎赩。比常年倍蓰。此时气力。不瑕有损。忧恋又不能已。客地旅泊。㷀然在疚。固令人忉怛。而承须发已见白。眼视时又昏花。是何衰相遽如许。仆自数年来。髯髭白者过半。亲故见之皆惊。半生疾病淹顿者。固尔无怪。哀侍禀质。虽清弱。平昔无大疾患。今忽如此。岂毁戚之过而调护之或失耶。更愿作意自护。强飮食节起居。务以爱养精力为先。如何如何。天之生材。固希少。出而世道之责。朝望之需。处而经艺之业。文章之印。常有望于有才者。而比见有才者受气多脆薄。或抱瘵沉年。或龄筭不永。虽有高人之志。其卒于有成者盖寡。顾今朝贤士友之所期待。其不在吾人欤。况丧威震剥。身事单孑。今又浮寄孤悬于穷乡草次之中。如非自心主张。十分保啬。脱有痾恙乘之。则其将谓何。区区前后惓惓于此者。苦心可深量也。别幅所论览悉。仆于史学甚疏。东史尤荒昧。实无以应盛指塞厚望。徒辱叩问之勤耳。玆于别纸。略有奉复。至于辛王之辨。少时考阅诸家文字。常蓄疑于中。承教之后。辄发旧阅书帙。参合以观之。不无一斑之见。因草一通文字并录往。视至而进退之。此中春间得解郡绂。居闲养病。粗适本分。老亲寓况无他。此为私幸。而妹病淹剧。日事医药。书籍功课。一向放废。无足向吾人道者。临书第增惭惧。不宣。

别纸

编辑

甲子新罗始祖朴赫居世元年夏四月。辰韩人立朴赫居。为居西干。国号徐罗伐。一云徐耶伐。○是为新罗始祖。

此段。前夏往复。已悉贡愚见。今示义例。书法。加精而益详焉。有难更容评难。而李令尚辅适来论讨。闻区区所以为说者大然之。遂与商略。试复改立纲如右。盖书辰韩人者。明其非朴志也。为居西干者。据当时纪实也。纲中不现新罗字。与下文不相串。虽若疏缪。篇题既有新罗字。干支下。又表新罗始祖字。纲下。又书是为新罗始祖字。则与下文自可互明。又当疏论于凡例书法中。此则李令说也。若以谓首段纲中。不表新罗字。终未稳当。则西干下。以大字连书曰。是为新罗始祖亦可。此则鄙说也。

新罗居西干。改王位为居西干。恐得之矣。

书法。三女主所由作下。宜有贬戒之词。

新罗麻立干。得金阏智。改国号云云。

得小儿于始林。语句颇琐。不宜著于大纲。删定如右。恐当。得小儿始末及赐姓名。于目详之亦可。

景明王二年云云。

新罗之用正统。恐未必然。王建之用建国之例。得之。

已十四年云云。头陀人之人字。删之亦可。

恭愍遇弑。史传之。矛盾破绽诚如此。而不录万生伦于逆臣传。尤可疑。立纲。固当不用旧史。但既疑其弑害之迹。而书曰遇弑。抑未知其正当也。书以暴薨。未知如何。当时事迹。殊诚幽昧丑亵。关系尽紧重。与赵皇后事又别。叙目中。恐不可没之。特疏论其疑端。可也。

答赵叔章文命○戊戌

编辑

即日炎歊。下车政履。伏惟珍相。临陂之去治所。当不能百里。大夫人光膺两邑之养。板舆还往。有耀观瞻。玆实圣恩之所曁。不知何修而报此光宠耶。朘己以肥民。综簿书以驭吏。以树佳绩。以副分忧之寄。斯固为目前酬塞之图。然愚敢曰此犹未也。何者。侍从之臣。与国为体。虽一行作吏。身滞县邑。而其心未尝不在省闼之间也。如吾足下。资地标望。又别于馀人。去经帷铨席。特寸地耳。及此朱墨馀闲。益恢雅志。益懋远业。究经史以需顾问之益。精学识以定臧否之极。俾他日谋王体断国论之际。沛乎有裕而允于众听。有以厌服乎见慕者之望而无敢指议。则于是而朝议始有所匡维。国人始有所瞻向。而虽进而当枢筦之要。居鼎铉之重。亦以是为缘督之经矣。此恐为报称主恩之基本。不知高明亦尝存及否乎。朱子尝举将此身心奉尘刹。如是名为报佛恩。以勉学者。因今日光宠之奕然。益自强于志业。正符于身心尘刹之义谛。如何如何。赆章。蒙此辱索。惠帖传落山扉。慰荷交并。不容言。顾免丧来。苦痰眩。往往而剧。于诗不曾试笔。今不能副急。华笺辄敢还纳。而爱望之深。略布区区于复书。以寓赠言之义。想在善恕而俯采也。公馀想多新作。幸乞投示。慰此愁寂。开此昏垫。毋吝毋吝。此如贫户未偿富家之逋债而又贷子钱者。自愧自笑。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