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一书,事变至繁,经文至约。接王政之末流则可稽世道之升降,备伯事之终始则具见中夏之盛衰,详列国之离合则足究人心之聚散。夫以二百四十二年之记一百二十四国之行事,国各有史,晋乘楚杌,故典旧章,册书浩博,是非纷纠,而春秋以八千言该之。国无不记之事,事无不著之实。自学者舍经求博,事始繁而晦矣。盖始读经者,睹本末之宏阔,而考之于训辞,简严之中错,陈迭见未究,前后不知据经以核博,固有按传而疑经,是不能比其事而观其少也。

琪少窃妄意叙东周十有四王之统合,齐晋十有三伯之目举。诸侯数十大国之系,皆世为之纪,不失全经之文,略备各代之实。每纪之后序其事变之由,得失之异,参诸传之纪载。以明经之所书,虽若详而不遗于事,岂能精而有合于理?初学问津或有取焉。夫春秋微旨奥义则不在是深于经者,固自知之也。

此编作于辛亥之冬,列国诸纪櫽括未竟。惧其条目破碎,援笔辄止。诸老先生每索此书,无以复命,犹子韶为之补序。其未成,猥加整比,越十二年,甫为全书。非敢以未学经者,姑存其于家塾云。嘉定辛未秋七月甲子,吴郡李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