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 (四部丛刊本)/卷第六
春秋繁露 卷第六 汉 董仲舒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
春秋繁露卷六
汉 董 仲 舒 撰
服制像第十四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案食他本作适〉者以养身
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案礼他本误作体〉之所为兴也剑之
在左青龙之𧰼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钩之在前赤
乌之𧰼也冠之在首元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夫
能通古今别然不然乃能服此也〈原注一作通古别今然后能服此也〉盖
元武者貌之最严有威者也其像在右〈原注一作后〉其服反
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圣人之〈案他本无之字〉所以超然虽欲
从之末由也巳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故非圣人之
所贵也君子显之于服而勇武者消其志于貌也矣故
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于春秋
何以言之孔父义形于色而奸臣不敢容邪虞有宫之
奇而献公为之不寐晋厉之彊中国以寝尸流血不巳
故武王克殷裨冕而搢笏虎贲之士说劔安在勇猛必
任武杀然后威是以君子所服为上矣故望之俨然者
亦巳至哉〈案哉他本作矣〉岂可不察乎
二端第十五
春秋至意有二端不本二端之所从起亦未可与论灾
异也小大微著之分也夫览求微细于无端之处诚知
小之为大也微之将为著也吉凶未形圣人所独立也
虽欲从之末由也巳此之谓也故王者受命改正朔不
顺数而往必迎来而受之者授受之义也故圣人能系
心于微而致之著也是故春秋之道以无〈案无他本作元〉之深
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案原本无以王之政四字〉
正诸侯之位五者俱正而化大行然书日蚀星陨有𧌒
山崩地震夏大雨水冬大雨雪陨霜不杀草自正月不
雨至于秋七月有鸜鹆来巢春秋异之以此见悖乱之
征是小者不得大微者不得著虽甚末〈原注一作其本未〉亦一
〈案他本无一字〉端孔子以此效之吾所以贵微〈案他本无微字〉重始是
也因恶夫推灾异之𧰼于前然后图安危祸乱于后者
非春秋之所甚贵〈案他本脱贵字〉也然而春秋举之以为一端
者亦欲其省天谴而畏天威内动于心志外见于事情
修身审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岂非贵微重始慎终推
效者哉
符瑞第十六
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致者西狩获麟受命之符是也
然后托乎春秋正不正之间而明改制之义一统乎天
子而加忧于天下之忧也务除〈案务除他本误作除务〉天下所患
〈案他本脱患字〉而欲以上通五帝下极三王以通百王之道而
随天之终始博得失之效而考〈案考他本作攻〉命象之为极理
以尽情性之宜则天容遂矣〈案矣他本作以〉百官同望异路一
之者在主率之者在相
俞序第十七
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原注一作深〉正天端王公之位万〈案他〉
〈本万字下有物字〉民之所欲〈原注一作始〉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
圣故引史记理往事正是非见〈案见他本作也〉王公史记十二
公之间皆衰世之事故门人惑孔子曰吾〈原注一无曰吾字〉因
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
切明〈案他本无明字〉故子贡闵子公肩子言其切而为国家贤
〈案贤他本作资〉也其为切而至于杀君亡国奔走不得保社稷
其所以然是皆不明于道不览于春秋也故卫子夏言
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
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案之他本作子〉重任也故或胁
穷失国揜杀于位一朝至尔苟能述春秋之法致行其
道岂徒除祸哉乃尧舜之德也故世子曰功及子孙光
辉百〈案此下自世圣王之德起至故其所善止共三百五十八字原本错简在第十八篇今据他本校正〉
世圣王之德莫美于恕〈案恕他本误作世〉故予先言春秋详已
而略人因其国而容天下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
得之则以霸故曾子予石盛美齐侯安诸侯尊天子霸
王之道皆本于仁仁天心故次以天心爱人之大者莫
大于思患而豫防之故蔡得意于吴鲁得意于齐而春
秋皆不告故次以言怨人不可迩〈案迩他本作通〉敌国不可狎
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不爱
民之渐乃至于死亡故言楚灵王晋厉公生弑于位不
仁之所致也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
由其道而败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故子
〈案他本脱子字〉夏言春秋重人诸讥皆本此或奢侈使人愤怨
或暴虐贼害人终皆祸及身故子池言鲁庄筑台丹楹
刻桷晋厉之刑刻意者皆不得以寿终上奢侈刑又急
皆不内恕求备于人故次以春秋缘人情赦小过而传
明之曰君子辞也孔子明得失见成败疾时〈原注一无时字〉世
之不仁失王道之体故缘人情〈案他本脱道之体故缘人情七字误衍下文孔〉
〈子曰吾因行事七字〉赦小过传又明之曰君子辞〈案辞他本作乱〉也孔子
曰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假其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
败以明顺逆故其所善〈案以上系校正错简〉则桓文行之而遂其
所恶则乱国行之终以败故始言大恶杀君亡国终言
赦小过是亦始于麤粝终于精微教化流行德泽大洽
天下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少过矣亦讥二名之意
也
离合根第十八
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高其位所以为
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见其光所
以为明故位尊而施仁藏神而见光者天之行也故为
人主者法天之行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以
为明也任群贤所以为受成乃不自劳于事所以为尊
也汎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所以为仁也故为人主者
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立无为之位而乘备具之官
〈案之官他本误作官之〉足不自动而相者导进口不自言而摈者
赞辞心不自虑而群臣效当故莫见其为之而功成矣
此人主所以法天之行也为人臣者法地之道暴其形
出其情以示人高下险易坚耎〈案耎他本误作灾〉刚柔肥臞美
恶累〈原注一无累字〉可就财也故其形宜不宜可得而财也为
人臣者比地贵信而悉见其情于主主亦得而财之故
王道威而不失为〈案为字下原本误接世圣王之德云云三百五十八字乃系第十七篇错〉
〈简今巳校正归在前篇功及子孙光辉百下〉人臣常竭情悉力而见其短〈原注〉
〈一作所〉长使主上得而器使之而犹地之竭竟其情也故
其形〈原注一无形字〉宜可得而财也
立元神第十九
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
之端也失之毫厘驷不及追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
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养神寂寞无为休形
无见影揜声无出响虚心下士观来察往谋于众贤考
求众人得其心遍〈案遍他本误作偏〉见其情察其好恶以参忠
佞考其往行验之于今计其蓄积受于先贤释其仇怨
视其所争差其党族所依为臬〈原注一作宗〉据位治人用何
〈原注一作苛〉为名〈原注一作明〉累日积久何功不成可以内参外
可以小占大必知其实是为开阖君人者国之本也夫
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崇本〈案他本脱下崇本二字〉则君化若神
不崇本则君无以兼人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
从是所谓驱国而弃之者也患孰甚焉何谓本曰天地
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
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
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
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三者皆亡则民如麋
鹿各从其欲家自为俗父不能使子君不能使臣虽有
城郭名曰虚邑如此者其君枕块而僵莫之危而自危
莫之丧而自亡是谓自然之罚自然之罚至裹〈案裹他本误作〉
〈里〉袭石室分障险阻犹不能逃之也明主贤君必于其
信是故肃慎三本郊祀致敬共〈案共他本误作其〉事祖祢举显
孝悌表异孝行所以奉天本也秉耒躬耕采桑亲蚕垦
草殖糓开辟以足衣食所以奉地本也立辟廱庠序修
孝悌敬让明以〈案明以二字他本作以明〉教化感以礼乐所以奉人
本也三者皆奉则民如子弟不敢自专如父母不待
恩而爱不须严而使虽野居露宿厚于宫室如是者其
君安枕而卧莫之助而自彊莫之绥而自安是谓自然
之赏自然之赏至虽退让委国而去百姓襁其子随
而君之君亦不得离也故以德为国者甘于饴蜜固于
胶漆是以圣贤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君人者国之证
也不可先倡感而后应故居倡之位而不行倡之势不
居和之职而以和为德常尽其下故能为之上也
体国之道在于尊神尊者所以奉其政也神者所以就
其化也故不尊不畏不神不化夫欲为尊者在于任贤
欲为神者在于同心贤者备股肱则君尊严而国安同
心相承则变化若神莫见其所为而功德成是谓尊神
也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彊天序日月星辰
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
圣人所以彊者非一贤之德也故天道务盛其精圣人
务众其贤盛其精而壹其阳众其贤而同其心壹其阳
然后可以致其神同其心然后可以致其功是以建治
之术贵得贤而同心为人君者其要贵神神者不可得
而视也不可得而听也是故视而不见其形听而不闻
其声声之不闻故莫得其响不见其形故莫得其影莫
得其影则无以曲也莫得其响则无以清浊也无以
曲则其功不可得而败无以清浊则其名不可得而
度也所谓不见其形者非不见其进止之形也言其所
以进止不可得而见也所谓不闻其声者非不闻其号
令之声也言其所以号令不可得而闻也不见不闻是
谓冥昏能冥则明能昏则彰能冥能昏是谓神人君贵
居冥而明其位处阴而向阳恶人见其情而欲知人之
心是故为人君者执无源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
以不问问吾以不求夺则我利矣彼以不出出〈案出出二字他〉
〈本作见出〉则彼费矣吾以不问问则我神矣彼以不对对则
彼情矣故终日问之彼不知其所对终日夺之彼不知
其所出吾则以明而彼不知其所亡故人臣居阳而为
阴人君居阴而为阳阴道尚形而露情阳道无端而贵
神
保位权第二十
民无所好君无以权也民无所恶君无以畏也无以权
无以畏则君无以禁制也无以禁制则比肩齐势而无
以为贵矣故圣人之治国也因天地之性情孔窍之所
利以立尊卑之制以等〈原注一作异〉贵贱之差设官府爵禄
利五味盛五色调五声〈案声他本作音〉以诱其耳目自令清浊
昭然殊体荣辱踔然相駮以感动其心务致民令有所
好〈案好字下他本衍一必字〉有所好然后可得而劝也故设赏以劝
之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然后可得而畏也故设罚
以畏之既有所劝又有所畏然后可得而制制之者制
其所好是以劝赏而不得多也制其所恶是以畏罚而
不得〈案得他本作可〉过也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案过他本作多〉则作
威作威则君亡权天下相怨作福则君亡德天下相贼
故圣人之制民使〈案民使二字他本作使民〉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
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国之
所以为国者德也君之所以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
威不可分德共则失恩威分则失权失权则君贱失恩
则民散民散则国乱君贱则臣叛是故为人君者固守
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声有顺逆必有清
浊形有善恶必有曲故圣人闻其声则别其清浊见
其形则异其曲于浊之中必知其清于清之中必知
其浊于曲之中必见〈案见他本作知〉其于之中必见〈案见他本〉
〈作知〉其曲于声无细〈案无细二字他本误作之中〉而不取于形无小而
不举不以著蔽微不以众揜寡各应其事以致其报黑
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是为象则〈原注一作副〉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
寂而无声静而无形执一无端为国源泉因国以为身
因臣以为心以臣言为声以臣事为形有声必有响有
形必有影声出于内响报于外形立于上影应于下响
有清浊影有曲响所报非一声也影所应非一形也
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案影他本作形〉以行赏
罚之𧰼其行赏罚也响清则生清者荣响浊则生浊者
辱影正则生正者进影枉则生枉者绌㧛〈案㧛他本作责〉名考
质以参其实赏不空施〈案施他本作行〉罚不虚出是以群臣分
职而治各敬而事争进其功显广其名而人君得载其
中此自然致力之术〈案术他本误作树〉也圣人由之故功出于
臣名归于君也
春秋繁露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