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月汀集
卷二
作者:尹根寿
1773年
卷三

韩文吐释

编辑

原道

编辑

“孔子没”,吐欲去之,如何?

吐宜有。按圈下简易答。下同。

“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尼”,吐欲作为也,如何?

为也恐未安。盖总言以发下文,而非连言之也。

“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为㢱”,吐欲作为也,如何?

为也未安。盖备害防患,亦自汎设一段。“教之以相生养之道”,是先立题目。“为之君”、“为之师”以下,方是条列言之。如“为之衣”、“为之食”、“为之宫室”,各著名目作一段,至“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不著名目而亦各自为一段,盖欲省文,而亦无所不该之事也。故以“守之”吐不得著为也,而与“为之备”、“为之防”一样著为㢱吐为得。

“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吐欲作,如何?

○自非列言,作恐未安。“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此一脚也;“葛裘饮食,其事殊,所以为智一也”,此一脚也,只是设譬喩于后,以明前语而已。“为圣一也”吐当着,与上段以“事其上者也”之,亦可比例。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曾读作以“道之”,“有养也”为尼,吐恐如此,如何?

○恐教养不得混说。“庐其居”以上,是化其人为平人也,然后可以待平人之道待之。一教一养,乃待平人之道也。明先王之道以道之,属教;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属养,故教养吐不得混着。

原性

编辑

“上焉者之于五也”,恐当厓隐,下同。

○恐不然。盖“五也”下当吐,何得以“于”字故,有厓隐吐乎?

行难

编辑

“日造焉为也”,恐当作于乙。“闭门而拒之为尼”,如何?

于乙未安。若然则“拒之”别吐,而“满街”二字不系于上文,恐大碎。然亦自何妨?“日造焉”以下,非叙事之文,当作一滚说著文字,故吐不得不异常。谓“日造焉为也”吐至“满街”者是。

编辑

以传为忧后世时古以传子为虑后世时尼罗”,妄谓此文意,以之传,此为忧后世也;以之传子,此为虑后世也。其吐似当以传,为忧后世以传子,为虑后世尼罗,如何?

○若如此说,则以之传,为忧后世,“以”之“以”字与上文“不能以传”之“以”字相同,果为不妨。但与鄙见则以传为忧后世云云,大不同矣。“以传为忧后世;以传子为虑后世”,忧虑后世,用意则同;而传子传贤,为事则异。“后世乎勿삼으时古。”

“时益以难理”,人讳高宗讳,治为理。此谓时世日益难治也。

“传之人则争”、“传之子则不争”,此语常未莹。然今以此吐见之,盖谓传之人则辄争,此是未预定其当传之谁某故也;传之子则不敢争,此是有其子当传而非他人所得预故也。未知此意耶?幸檃括而详教之。

○不记某子,有以走兔在野、积兔在市为分未定与分定之喩,似此看甚分明。

杂说

编辑

“既曰龙云从之矣尼罗”,悬吐如此,“龙”之吐何?幸解此文意而示之。

○龙为主而从之者云矣。

“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此吐何意?连下“善医善计”,幸书示。

○善医善计者,所忧惧如此,恐无别意。所可矜吐,或作伊罗

师说

编辑

“则群聚而笑之为也”,下连“问之”之文,似当作于等,如何?

○“问之”不吐,亦避太碎而已。则群聚而笑之,亦非叙事,故当着为也吐。

进学解

编辑

“冗不见治”,未知何意?

○似谓闲冗不见治能。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似当无“虑此”吐,而“人为”吐当作,如何?

○恐如此不妨。

圬者王承福

编辑

“夫镘易能可力焉”,既曰易能,又曰可力,“易”字、“可”字意叠,未知何意?抑谓镘既易能伊尼可用力耶?若尔则其吐当曰易能伊尼可力焉耶?

○似云易能为也可力焉,又有功为也取其直。然岂当悬吐其间乎?

讳辨

编辑

“将不讳其嫌者乎”,或读作嫌者乎,未知何吐为长?

○将古人以如此而不得不然者乎,吐似是。

“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曾参下当悬为也吐耶?

○意似然。然悬吐不可已耶?于似此文势处,点绝而不悬吐,未知如何?

伯夷

编辑

“昭乎”、“崒乎”、“巍乎”,曩读三“乎”字皆无吐,著吐何意?无吐与吐,何者为长?

○昭、崒、巍在伯夷,虽日月泰山,不足为云云,而天地亦不足为包容之大也。“为明”、“为高”、“为容”之“为”,犹《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之“为”。

“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曾读作为尼,如何?

○似不得改。

《张中丞传》后叙

编辑

“其徒俱死于乙”,曾读作于等,如何?

○似不得改。

“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曾读作抽矢射佛寺浮图为尼,矢著其上砖,半箭是戾罗,此吐如何?“矢著其上砖半箭”,“上”字当句耶?不得看作“上砖”,则其文义果何谓耶?

○谓矢著浮图之上,而其砖为矢入者半箭也。恐不得看作“上砖”,似不可改。

“汝勿怖死为罗命也罗为尼”,汝勿怖为罗命也罗为尼

○皆通,上说长。

燕喜亭

编辑

“既成于伊请名之”,名之下无吐,似当曰乎尼、乎代,如何?

乎代似好。

“然而无与燕喜者比奴代”,此吐恐当作,如何?

○作,意未解。

当更问“名天下”一转语,“无与燕喜者比”一转语,“莫直其地”一转语,凡三转而地之奇、遇之难益以见,一转高于一转。

○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奴代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所以“比”下须悬奴代吐,“相接也”有奴代意,而以有“而”字故不必悬。

蓝田县丞厅壁记

编辑

“目吏问可不可为也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为也吐。曾读作问可不可于等吏曰得是罗为古则退为尼。此似谓吏于署后即退,丞不敢略省其文书,而退吐,则似是谓丞退,如何?幸详教。

○若汎看则“退”字似属吏,但恐令丞会坐而文书行也。吏如此云则丞却坐而不复省问乎?更详上文曰吏诣丞,则“退”属吏果是。

“则尽枿去牙角”,谓尽其枿而去牙角耶?抑谓枿去其牙角耶?“枿”字未知何义?

○“枿”未考,然必只根株间字。似谓尽枿而去其牙角耶?

科斗书后记

编辑

“不问可知其人,不如是者,不称三服”,“不问可知”以下,全未晓其意。

○似谓不待问而知其人之盖为世所服之能也。“三服”未考,然或如此乎?

郓州谿堂诗

编辑

“复归于旧为尼”,欲作为古,如何?“截然中居为也”,欲作为尼,如何?

○恐改不得。

“若之乱不扇而变”,此下欲悬吐,未知当下何吐耶?

○若强悬之,则“能安以治之,不扇而变”并作,何妨?

“致之难也”,“致之”无吐,似当有为尼吐,如何?

○恐亦不可为尼,而只亦之,如何?

“号曰谿堂”,似当曰罗为也,如何?

○恐有不可,而为也则不妨。

“昔者人谓斯何,今者人谓斯何”,全未晓其文义。幸详示之。

○恐亦何有别文义乎?昔者则人谓此州如何,今者则人谓此州如何耶?

争臣论

编辑

“行古人之道居于之鄙亦伊”,欲作行古人之道为也,居于之鄙为尼

○恐吐终是。

“之道”,吐则闻命矣。居于之鄙亦伊吐,终恐未稳。或作为乙士伊,如何?

○当作为乙士伊

阳子不色喜为也”,此吐恐当作为古,如何?

○恐为也不妨。

为也吐,连下‘居于位五年’,终恐未稳,如何?

○所以初不色喜者,为将五年不变在野时所守也。然则为也吐长。

大学生何蕃

编辑

“岁举进士”,此曰举进士而犹不免大学生。此似是每岁赴举进士而不得中也。此是赴举不得中者之常事,何足为何蕃轻重而乃云云耶?抑别有意耶?

○恐岁举进士,虽非一战霸之比,亦诸生中所重耶?

“不敢与齿为加尼”,欲作为也,如何。

○不敢与齿之时,非必有荐举于长官之意也。及其荐举于长官,则固其不敢与齿之人故也。上下文意虽相关,而据时自有前后,其吐不必以为也连接,而只着为加尼吐为得。

“以荐名文说者”,《汉书》、《游侠楼护传》,“到数日名捕诏书至”,注师古曰:“举姓名而捕之也。”以荐名文说者,以“名捕诏书至”之文见之,则其“名”字之义正相似。似是以荐一事,举姓名而或文或说也。如此看,如何?幸示喩。

○前日鄙见,亦似然。第未详《汉书》文之可援比否也。再伏参详,则“名捕”,只是直下语。“以荐名文说者”,下“以”字,却似别。恐不得援彼例此。然如此看,还不妨。

窦秀才

编辑

“书盈尺之纸为也”,此吐恐当作,如何?

○为此操管书纸为也,高可以钓云云。恐只当作为也,不当吐。

杨子

编辑

“其言一人固足信矣”,此似谓其言虽一人固足信,而况又交说耶?此吐恐当曰其言一人,如何?

○以东野之贤而其不离口言者,乃此一人耳,固已足信矣。如此吐者分明好,而示教悬异,恐未喩。

其言虽一人固足信而况交说,则凡三人矣,尤可信也。今示乃谓其不离口者,乃此一人耳,则此乃以杨子为“一人”。而生之所疑,则其文意似是以平昌为“一人”,果竟如何?

○其言一人,固已足信矣,况继至交说,亦只此人耶?一人指杨子也。终恐鄙说似当,两存亦可。

“既相见,不要约”,不要约,未知何意?○不待相与期约必欲如此而自然相亲结云云。恐只如此说去。

“今辱书乃云云,是所谓以黄金注,重外而内惑也”,此亦未晓其意。恐谓杨子既充其容,乃重外至之功名而过自谦逊,如以金注,重外而内惑也,如何?但“重外内惑”云者正状此,而“以金注”未觉衬贴于比喩,如何?

○金注之义,生亦素未透。第意以黄金充赌具则虑失得者甚重,非复瓦若钩之比,岂不怯于临技下手耶?今恐韩公以喩杨子之猥自矜重而虞人之知我或不审也。“乃云云”三字,必杨子之言有所疑于韩子者乎。此特生之臆度,乞有以示教焉。

上宰相

编辑

“不繇是而稍进”,此下吐当作,或作,何者为长?

○恐无已则吐近。

“万不有一得焉”,上文“方闻”二字之意止于此。此下吐恐当作罗为古,如何?

○“方闻”之意,果此为其语止处。然非某人口言其事如此而山林之士耳闻之也。如吐之曰罗为古,或以说与蒙幼则可矣。然此等蒙幼岂可读古文乎?凡似此者,生不欲与之订焉。

再上书

编辑

“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上有“有观”字,欲作者为古,如何?

○只得据观其如此者言,恐不得悬为古吐。若然则观之之吐,而非观之者吐也。

观之之吐而非观之者吐也,此意更问。

○溺于水爇于火观焉者有之,而其势有可以救而终莫之救焉,则此可谓之仁人乎。

“窃谓之不知言者”,欲作者罗为奴罗

罗为奴罗,此亦为蒙幼之吐而尤甚焉。

三上书

编辑

“如周公之心”,此吐欲作乙奴,如何?

○心吐当据主宰运用之人,不当据心部。若吐之以,则心部之吐也。生言似妄而诚然矣。

“不当据心部”以下未晓

○“如周公之心”犹言在周公之用心,则设使其时云云至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云云矣。

“称周公之功不衰”,《战国策、楚策》庄辛曰:“君王若宠此四子者不衰。”“不衰”字本此。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亦近”谓阁下之职位亦近于周公耶?抑谓阁下之为相亦已在于近日耶?

○妄恐直谓阁下之为辅相也,亦近似于周公之为也。

侯继

编辑

“力不足而后止奴尼”,似当作罗刀,如何?

○恐方其用志如此,未遽与时俗所事争校其孰愈也。

崔立之

编辑

“尤非相悉之辞也”,“非相悉”谓非相尽知耶?抑非相尽言耶?

○恐只谓非相详悉之辞也。据篇中所云,果悉韩子之文之志者耶?

“亦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云云,每患此意难晓。“致之乎”者若谓致吾身于吾相云,则其上文“得失”,吐似当奴尼。若谓以其潜究得失之策,致之吾相云,则“得失”吐当为也,如何?

○恐下文有所“希”、“取”,何暇结截作奴尼吐耶?

“荐之乎吾君”,未知当悬为也吐耶?吐耶?

为也吐恐是。

李翊

编辑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取于人”谓见取于人耶?

○恐只如此。

“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既下“固”字“可”字,此谓固已胜于人而可见取于人耶?

○恐只如此。

“与虽正而不至焉者”,其上有“识”字,其吐似当曰为也,如何?

○恐到下文“昭昭然白黑分矣”,方了“识”之之义,似不得间吐为也

“而务去之为也乃徐有得也乎尼”,“去之”下有“乃”字,恐其吐务去之为尼乃徐有得也,如何?

○恐“乃徐有得”者,非别人也。只谓去之然后得之也。为尼吐甚不是。

“其肖于器邪”,恐当作

○恐此谓文章亦果若器之待用于人耶,甚言不然也。吐不是。

“其无足乐也”,既下“也”字,恐足乐也尼罗,如何?

○也吐,古文如此处自多。

张籍李浙东

编辑

“有钱财以济医药为也其盲未甚庶几复见天地日月为也”,曾读此,其吐曰以济医药其盲未甚,庶几复见天地日月为尼,此则如何?

○恐此谓及其盲犹当未甚时云云,而下文“因得不废”之句,始有吐意味,不得遽于医药下著吐也。

李秀才

编辑

“将复有深于是者”,曾读作得其所用心乎尼,将复有深于是者,与吾子乐之,此则如何?

○岂欲发小生乎?如此吐者,尤甚未喩。将复有深于是者,与吾子乐之,谓将有深于吾所乐者,当与吾子共乐之,况其外之文乎?将复有深于是者吐,亦有意思,似当两存。

李翱

编辑

“开口论议于伊”,曾读作论议,如何。

○开口论议时,辄不能有以合则宜矣。开口论议,何罪而须着吐戒之耶?此等尤不敢闻命。

“如痛定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乎罗”,曾读作不知何能自处也奴多,如何?奴多吐似与上文“如”字相应。

○恐不得如此读去。奴多吐不是不是。吐当乎罗

自处也乎罗吐,更问有如痛后之人,追思方痛之时,而不知其时何以能自堪处也?

○“如”字意止于“时”字。

“以仆遑遑于其中为也”,曾读作于其中,如何?

○“遑遑于其中”,恐此后非无所为之事,不得截着吐。

“自已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谓已来,士之不遇者固多。未有能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者,其势不能两全故也。盖谓不苟从人而便于身计指衣食家累之难也。

“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诚有爱于仆”,指张建封耶?至于“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亦谓之爱我者少而不知我者犹多耶?抑谓之幕下人,爱我者少而不知我者多耶?

○恐皆指而云也。虽下“少”、“多”,非谓人数也。即意里言之耳。

“离违久可乍还侍左右为尼当日懽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幷以自解为奴罗”,每患此文义难晓,今以此吐见之,了然矣。盖谓违离亲侧久矣,今始乍还侍左右,必当日懽喜云云。

张仆射

编辑

“人各有能有不能”,《左传、定公五年》,由于子西之辞。

胡生

编辑

“若曰彼有所合于乙吾不利其求”,“彼有所合”,未晓其文意。而于乙吐亦未晓,此吐恐当作。幸倂详示之。

○恐此谓彼则自有所合,而吾所求则不利也。“不利”者,不相中之谓也。

“本非为是也”上文“吾不利其求”,谓不利于进取也。此乃云“本非为是,”则其意离乡去亲,惟急于进取,而本非为不求利名者,故其语云然耶?未能详知,幸倂教之。

胡生者急于得一言之誉,此则为病,而其人亦不至急进取者也。“生又”之“又”字,盖亦不相彼哉之意也。在更熟复文义,姑未究宣。

“生慎从之”,此谓慎于从人,如云不妄交游耶?

○“慎从之”,恐只亦是苟求合之戒也。

“志深而喩切,因事以陈辞”,吐欲作为尼。而上文尤佳为尼吐,改作,如何?

○恐为尼吐不妨而未好。

崔群

编辑

“地至近,官荣禄厚,亲爱尽在左右”,此亦可以无憾,而上文有“抱羇旅之念”、“无入而不自得”等语,致其不满之意者,盖以宜在上位,托于幕府,不为得其所故也。而下文乃有“非所以待足下者”之语,此语未知何意?幸详教之。

○恐人为则宜如此,而自为则不如此,爱而不以其自为者待之,岂知之道乎?

犹未晓,更问。

○大抵得失远近,非崔君所介怀。徒以相爱之故,言虑不能不及,实非所以待此人者也。

“贤者少不肖者多五沙”,上贤者少吐,欲勿悬。

冯宿

编辑

“有望于吾子矣奴多”,恐作奴罗

“君子不为小人之恟恟而易其行仆何能尔里五委曲从顺向风承意为也汲汲恐不得合奴代”,君子不为小人之恟恟而易其行,自是君子不易所守之义,而易其行之吐曰,而继以仆何能尔里五,若如此悬吐,则是不满于君子之不易其行,而谓仆何能如此。恐非本意。易其行吐似当作为飞尼,仆何能尔,似连下文。但未知何能尔之意,止于何文耳。幸详教之。

○恐此乃答冯宿书也。“闻流言不信其行”一句,“君子不为小人之恟恟而易其行”一句,此二句,意皆宿书中所引语也。故韩公一推之古人所难,一不敢当为己之所能。不然,文其不间断耶。

卫中行

编辑

“丰约百倍”,此吐似作于尼卧

○恐百倍句上,未应遽入质问语意,于尼卧吐似遽。

冯宿论文

编辑

“每自则意中”,此谓自法则于意中耶?

○恐“自则”字不得分明解释。字或错误而然?只汎看自意则以为好,如何?

“自则”之则,恐或衍文。

“亦蒙谓之小好”,“蒙”字未知何意?

○此蒙义未透,或以为蒙然不甚分别而谓之小好也好,或以为蒙被其见谓小好也好。

凤翔邢尚书

编辑

“精鉴于己、博采于人”,“精鉴于己”,谓以己心自加精鉴耶?“博采于人”,又问于人而博采之耶?○恐只如此。

应科目时与人

编辑

“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本注曰:“八尺曰寻,倍寻曰常。”

陈商

编辑

“今举进士于此世,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求禄利与行道不相伦,而其语相连而为文,此语未晓。又其所谓行道于此世而为文云者,亦何谓耶?

○求禄利语似俗,行道语似雅,固可疑不相应。然皆合于世而后可冀则一也。而为文以下,自是后一截语。

孟尚书

编辑

“行官自南回过吉州为乙士伊得吾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乎尼”,自前泛然看过,意谓行官若迁官云而文公行而过吉州时得此书也。今考李于志文,“襄阳黜为吉州司马,余自袁州京师襄阳邀我于萧洲,屏人云云。”书中有“潮州时”、“及来袁州”等语,似是抵任袁州后作此书。而自,方过吉州近地,而襄阳邀见于萧洲也。今此过吉州书,而传之者是他人。抑所谓行官者,既非自谓则乃指他人?其所谓行官者,其意云何?又当何释?

○此文字不曾有疑有考,直以为行官是用公事行来之官人,而自南回过吉州时,传致孟简手书于文公也。未委果然否。

“非可诬也”,非可诬者,何谓也?

○恐只谓不容诬妄于其间耳。

何以云进退无所据耶?

○恐此谓欲以为君子而尊信乎,欲以为小人而怵畏乎,如此如彼,皆无所可据也。

孟子虽贤圣不得位”,“圣”字下欲悬吐。

○如此破碎悬吐,何益于学古文耶?

“虽灭死万万无恨”,“死”字欲悬吐。

○同上。

吕医山人

编辑

“不顾利害去就之人”,谓不复顾利害与去就耶?

○恐只谓不顾利害以为去就也。

“议虽未中节”,“议”字何意?

○恐只谓言论间有不中节。

元稹

编辑

“号标自治”,未知号标何意、自治何意?

书未曾致意。然恐此谓所佩号标,犹自饰治,可明其必不为受贼官爵之人也。意时已有号标之制。

号标之制云者,未知如何?

○号标犹今中朝牙牌,书其官职者耶?

元侍御

编辑

“有名号”,谓禄山僭皇帝之名号而逼致耶?抑以有名闻号称贤者而逼致之耶?

○由前说恐是。

袁相公

编辑

“硏极原本”,谓硏其极而原其本耶?

○恐只谓硏穷本原也。

“退勇守专”,未知何意?抑谓其退勇其守专耶?

○恐只如此。盖谓勇于退而专于守耳。

鄂州柳中丞下一首

编辑

“为士卒前行者”,“前行”谓先士卒而行耶?抑谓为士卒前列,而“行”字音则杭耶?今考本文,此下注“行户郞切”云。

○恐只谓为士卒前列。况有本注反切,则可据明矣。

“关其口而夺之气”,谓使武夫不敢言而关闭其口耶?抑此言引用何书语耶?

○关口之文,别无所据。尝以此文,而意其用字如此也。

孟东野

编辑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其跃其趋其沸,未知指何物,而激之梗之炙之,又何义耶?似闻《文章轨范》注,“其跃也或激之”此三句,皆指水云云,而未得其书以考。后得见《轨范》,无此注。其趋也或梗之云者,未论水与何物,而其文义尤未晓,趋与梗何状耶?

○恐只如此所引《轨范》之注。况“水之无声”句语下,无他指名之物而系之以其字乎?且跃而过也、趋于下也、沸在鼎也,皆水之为也。其“金石之无声”以上,皆属于“水之无声”,可以无疑。“跃”字、“趋”字、“沸”字,古人用于状水者,似不一而足,第生昏钝不能具举耳。

其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其下为也隐,此吐恐未妥,似作

○恐必若如此,则“晋氏”之吐而非“其下”之吐也,未安。盖下即下一等之下也。

“就其善者”,“就”字何义耶?

○恐就为就中之义。

“其高出,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高者出于,其他浸淫乎汉氏,其高者仅出,其他作反浸淫乎汉氏,他作似高于高者。此措语高下,文意未晓。

○恐“于古”以上,以言其诗,而“其他”则言文也。西京则高矣,只云汉氏则岂甚高耶?况“及于古”之古,虽三百篇可与该也,顾不为高耶?盖东野长于诗,韩公因许之。

许郢州

编辑

“上有矜乎位为也”,此吐似当作

○恐上下各自有所矜,所以如下文相求不相遇之为患也。吐似太迫遽。

燕大学听弹琴诗序

编辑

“乐居安之闲暇”,此吐似当作为舍

○恐为舍吐太实,似叙事。

齐暭下第

编辑

“惟其宜可焉”,既曰宜,又曰可,意叠未晓。

○恐未为叠。但于理为宜则便可行之。

然则“宜”字下,当着吐,其意乃见。或“宜”字下只句耶?

○再恐宜字下只句而不吐是。大抵句而不吐处则人所谓读也;句而又吐处,乃人所谓句也。

“不以闵于有司”,本注曰:“《礼记》儒有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注,闵病也。

牛堪

编辑

“其进而谢于其门也,则为私乎?抑无乃人事之未思,或者不能举其礼乎?若牛堪者,思虑足以及之,材质足以行之,而未闻其往者,其将有以哉?”人事之未思不能举其礼云者,并指上文进谢之事耶?下云思虑及之、材质行之及“违众”“立奇”等语,亦皆以进谢而言耶?

○“亦将然乎”此句以上,皆言不进谢之义。因言其或进而谢于其门也,则为有认为私恩之意,所以不进谢者凡为此也。至此亦惟申言不进谢之义也。此下却又谓不进谢者,不必出于此义,乃或人事之未思,亦或不能举其礼,设两端回顾疑惑之辞也。思虑足以及之,则非人事之不思也。材质足以行之,则非不能举其礼也。而亦复不进谢,则果足信其有以也。违众立奇,又不为,此亦言不进谢之为当而实如此行之也。

张童子

编辑

“自京师南,至东,及洛师,北过大河之阳为乙士伊”,吐似当作为也。且此句绝恐误,“陕”字句,“虢”字句。

○恐初为洛师而来则可着为也吐,今其行之道此也九月及郑而之人士大夫会见童子于郑也。为乙士伊之吐与恰同。

”字句“”字句当否,更示教。终恐“”字句“”字句,乃是。

○再恐于文势“南”、“东”、“师”三字并句,是非专至之地。必不当句之而下若具四至然者。

“少之时人惟童子之异”,吐恐误书,似当厓隐

○此恐厓隐之误也。

文畅师

编辑

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此谓传之周公孔子周公孔子书之于册耶?抑谓孔子书之于册耶?

○恐传至周公孔子,自当为经传中所书,不得分明说作某书之也。

杨支使

编辑

“向之所谓”,恐吐当作

○恐此与上文“之为人”,一样着吐为是。

廖道士

编辑

“测其高下得三之二焉”,谓其州在岭上,其高据三分之二分耶?

○恐只如此。

王秀才

编辑

“固不暇尚何麹糱之托”,不知“暇”字句耶?“尚”字句耶?

○恐“暇”字句是。

恐“尚”字句,亦不妨,似当两存。

○再恐“尚”字安得句?万万不是。

终恐“尚”句亦通。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本注“为”字疑衍。

陈秀才

编辑

“不可以虚屈”,谓不可以虚名屈也。下文“同进之士交誉”,则可见好其文艺之实而屈服也。

唱和诗序

编辑

属而和之为也苟在编者咸可观也为尼,“和之”下有“苟在”字,为也吐未妥。欲作为尼,可观也为尼吐作,如何?

○常见古文用苟字,不似今人文“苟若如此则”之“苟”字。此只谓但在编中者咸可观,古人亦训但为凡,盖据见之辞。和之下,当著为也吐。

恐着为尼吐,无疑。

○再恐若着为尼吐,则似以为不可不观也,大不是。

幽州李端公

编辑

夫十日十二子相配为也数穷六十为飞尼其将复平乎代,详文势,似谓数穷六十则其将复平也。数穷六十为飞尼吐,似当作数穷六十,如何?

○十干十二支相配而数止六十,乃常然者也,而非有若然辞,意恐为飞尼吐当。

非有若然之意,吐则果不当矣。但飞尼吐与下文“其将复平”之语不相蒙,数穷六十吐欲作为也隐,如何?

○恐上文已曰:“国家失太平,于今六十年矣”,而支干相配止于六十,乃常数也。以此可卜其将复平云云。不须中间著为也隐吐而语意自足也。如何如何?

更详数穷六十为也隐吐,未见其不须著此吐也。恐著此吐然后上文失太平,此下其将复平之语,方相应也,如何?似当两存。

高闲上人

编辑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未晓其意。抑谓喜怒窘穷以至酣醉无聊之际,不平有动于心,则必于草书发之耶?若然则其吐似无聊不平有动于心于等云云耶?

○无聊不平并与上文错综之语,自当一滚读过,何可破碎悬吐以伤本文乎?

“有得有丧”,此下恐当有吐。

○此是错综成文处,恐不宜着曲折吐于其间。

“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得无象之然,专未晓其文义。得无之文,犹无乃得毋等云耶?

○恐只谓得无肖象其泊淡颓靡而亦与之然乎。

如通其术则吾不能知矣”,若通其善幻多技之术,则此在常理之外,非常情所可测,吾所不能知矣。辄注释如此,未知如何?若此语未当,则抹改如何?

○恐吾所闻则善幻多技能也。但以此而于书之妙亦无所不通,则或是一道而非吾之所能知也。书可谓之术,六艺之术自是常语。且“通”字有推而遂通之义。

殷员外

编辑

“顾婢子语剌剌”,不知“子”字句耶?“语”字句耶?

○恐“语”字句,而“剌剌”以下,状之耳。

杨少尹

编辑

“亦白丞相去归其乡”,“去归”连文,文恐不作如此寻常语。或谓“去”字句,而“归其乡”又自为一句。果“去”字句,则当悬何吐耶?

○藉令句之,似不应悬吐。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二疏之去,供帐祖道,车数百两,观者共言其贤。史既传其事,后世又图其迹。之去,未知有此事,而杨侯之去,不绝其禄,又作诗以送。二疏之去无此事,然而同不同未可知之语,未能详知其文意。幸出注而示之,如何?

○恐只如此。

同不同未可知之语,实含蓄二疏去时不如之去时之意耶?

○再恐不必抑扬言。而同不同未可知之语,乃所以见其并美也。若争较者而不为争较,极恐是文字好处,实亦有互有不同不及处,如来教即是。

湖南李正字

编辑

“幸而集处得燕而举一觞相属”,集处为一句,吐为也,得燕而举一觞相属为一句。“侍御有无尽费于朋友”,有无未知何谓?抑谓一家有无之财耶?

○恐家财随其有无尽费于朋友云尔。

石处士

编辑

“左右图书为也”,恐作为尼

○恐但能左右图书,何足以为下文云云通达之人乎?必着为尼吐,则太有力,不当。

“论人高下”,似当有吐。

○恐人之高也下也、事之当成也当败也,是一等语,皆在所论而无不中云也。何得有分截之,吐于其间乎?

“拜受书礼”,撰书词,即书;具马币,即礼。拜受书及礼耶?

○恐如此是。

温处士河阳

编辑

“夫冀北多天下”,恐北句,无马吐,如何?

○恐谓冀北之马最多天下。详下文安能空其群则见其然矣。

然则其吐仍曰冀北多天下耶。

○再恐如此是。

郑尚书

编辑

“不许乃止为㢱虔若小侯之事大国为也有大事于伊谘而后行为飞尼罗”,此吐欲作不许乃止为也虔若小侯之事大国乎代有大事于等,如何?

○恐无当着乎代吐之意味。且虔若以下,固系下文意,乃止为也吐亦似不当。

“踔数千里漫澜”,恐踔数千里为也,漫澜连下文似不句。

○恐此改句绝极是。吐则不佳,当勿吐,只句绝。

吐则当何吐耶?

○再恐只句于“里”字而无吐读之为是。大抵屡吐,虽若便于解蒙,而万万非所以读韩文也。此事得失甚大,如何如何?

石鼎联句诗序

编辑

“每营度欲出口吻声鸣益悲”,不知欲出口吻声鸣益悲耶?抑谓欲出口吻间声鸣益悲耶?

○恐后说似近。但未深味,必见其声鸣二字当连读否也。

口吻声鸣,当何字句耶?

○再恐或若可作“口吻声”句。然终恐不得不连读“声鸣”二字而十分了然则未。

“不可附说”,语未知何谓?或去“附说”下吐,“不可附说语”之“语”字下悬吐则如何?

○恐“语皆侵”句,决未可分割。吐亦不得不仍也。

“不可附说”四字,专未晓其意,幸开示。

○再恐“不可附说”之文,仿佛若不能赞一辞,而本不相侔之语,诚难了然。盖谓二子不能和附辞说也。

“道士奋曰不然”,本注“奋”下或有“髯”字。

先生墓铭

编辑

“大学秩满”,“大学”二字疑衍。

○恐非必衍字。似谓在大学秩满当去而诸生辄乞留也。

考功员外卢君

编辑

“是必能道吾父事业为尼”,似当作伊尼

○恐果伊尼之误。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

编辑

“敌攻无坚”,谓相敌而攻无坚耶?

○恐谓敌则攻之无坚,城则守之必完。

河南少尹裵君墓志铭

编辑

“居丧必有闻”,以善居丧有闻耶?

○恐只如此。

晋阳之色”,注“晋阳所居也”。

助教薛君

编辑

“不与先辈揖”,吐恐误,似当作为古

○恐揖吐而误耳。

“己巳后我”,注“今按此云‘己巳’者,必其子之小字也”。

“官不遂”,《汉书、张释之传》,“久官减之产,不遂”。

御史元君韦氏

编辑

“女子之事,有以荣身”,女子无著见于外之事,故叙其宗亲,方得以荣耀其身也。下文复言夫人之先累公累卿云云,此即叙宗亲之意也。此果得其文意耶?

○恐只如此。

“实生五子,一女之存”,生五子而只一女生存耶?

○恐只如此。

少尹李公

编辑

“不得跣以请为也伊多”,似为奴罗

○恐为也罗似是。若为奴罗则似不具不得云云之意,若直跣以请则此吐可。

“公行应铭法”,“铭法”何谓耶。

○恐“铭法”无可考。意者贤有行,是应得铭者也。

“使侍郞介恃”,《左传、襄公》“以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介因也。“介恃众以冯陵我敝邑”。

“当学仙王屋山去乎里罗数月”,恐“山”字句,有乎里罗吐,而“去”字连“数月”作句。

○恐“山”字句不得,文势盖然。

“公一断治”,“一断治”谓一于断治耶?

○恐只如此。

“高其上而坎其中为也以为公之宫为尼奈何乎公”,犹言公其已矣也。

○鄙说“奈何乎公”言高上坎中而深藏如此,无奈公何也,谓当无发掘之后患也。

观察使韦公

编辑

吴少诚许州为乙士伊”,恐作于乙

○恐谓少诚许州之时,拜公河阳行军司马,吐似难改。

吐终恐当作于乙

“还为也容州”,“还”字似无吐。

○“还”字无吐,则恐欠于文势。

“度其费以为估”,未知何说?度其所费,以为价值耶?○恐只如此。

我公宜得直而不华者铭传于后固不朽矣,此吐似当铭为也传于后

○如此改吐,则恐于文势破碎。

王屋县毕君

编辑

“求不得罗尼”,似当作戾尼

○愚于凡意拟将然或未果然之论则偸吐罗尼。若戾尼则汎然已过之事之吐也。此例如何?

评事胡君墓铭

编辑

“宜玆人肖厚完”,未知何说?出注以示。

○恐只谓玆人与之土之原,肖似而宜于归宅也。

襄阳卢丞墓志铭

编辑

“可铭也,遂以铭”,此下有今按云云注。

法曹张君墓碣铭

编辑

“所以盖覆其遗胤子若孙”,其下有“且死”字,“孙”下吐似当

○恐“孙”下吐之,而下文“且”字起文势自好。

“树功名以见世罗尼”,似当作戾尼

罗尼说见上。

“因去”之去,如“学书不成去”之去耶?

○恐是。

“得官至监察御史为也”,恐作罗可

○恐果是。

“摄河东令又有名为古”,似作

○恐三摄皆著名能。为古吐似难改。

参军苗君墓志铭

编辑

“天将以是安施耶”,吐恐作

○恐是。

员外郞孔君

编辑

“君阴争”,无吐,似有为古吐。

○恐无已则阴争乎代如何?

“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不知“子”字句耶?“道”字句耶?

○“道”字句,“道”下当有吐。

“退益甚为加尼”,似于乙

○恐不妨,而未见其必可改。盖为加尼吐于汎叙事之末语,常以好而用之者也。如何?

“止于是”,似有吐。

○恐不妨而似剩。

河南杜君

编辑

“拜大尹伊罗尼”,似戾尼

○恐果是。

“食以会同”,谓会同其族党而养食之耶?

○恐是。盖禄欲施,食欲连案。

平阳路公神道碑

编辑

“割馀雩都,作县安远”,谓割雩都,以其割馀之地,作安远县耶?

○恐只如此。

“筑堤岳城横阳界中二邑为也”,详此文义,似是筑堤于岳城横阳二邑界中为尼,此二邑遂得上田除水害也,如何?

○恐果是。

“下其估半”,未知何意。

○恐只是半减元折定价值耶?

“出仓米,下其估半,以廪饿人”,下其价之半而廪饿人,则饿人当还偿其半价耶?

○恐是。盖欲贫人易偿耳。

“岁熟,以其得收,常有赢利”,此谓岁熟则得收其贱出与人之谷,故常有赢利耶?

○恐谓只以所见得者而收之,常有赢利云耳。初既贱与而岁且熟矣,自然如此。

“叙疏及迩”,未知何说。

○恐只谓疏戚如一而会序之云尔。

“既显既愿”,“既愿”谓既如其愿耶?

○恐是。

“有墓于原,维树在经”,“维树在经”,未知何义?

○恐经谓经治限域之处字,亦必取纵横经纬之义。

“维树在经”之“树”,谓树立之碑石耶?抑谓树木耶?

○恐似当是树立碑石之树字。旧亦漫不省看,而今看乃然。未能确定。

乌氏庙碑

编辑

“三室同宇祀”,似当“祀”下句而有为也吐。

○恐“宇”字句,而“祀”则如下文位次也。

“属破契丹”,本注“今按属亦连属之意”。

“左武左领二祖绍居”,谓二祖相继而居于左武左领之职耶?

○恐是。

“中郞少卑为也属于尚书”,谓中郞之职少卑,以馀庇遗于尚书耶?

○恐只谓中郞少卑而属之尚书。盖谓世次延至云耳,未必有以馀庇遗之之意。为也吐在可不可之间。

“不偿其劳”,谓官不偿其功劳耶?

○恐只如此。盖尚书犹未若大夫之贵大也。

“克对无羞乃惟有人”,未能晓然,愿出注脚而详示之。

○恐谓凡人谁无子孙,然能对越祖考而可以无羞,其惟子孙之贤者乎。如此看如何。

“士有怠息为尼”,欲作于等,如何?

○时虽未至太平,而已得有庙来飨,则恐不必吐于等而为悬待之辞也,如何?

荥阳郑公神道碑

编辑

“以实不奸”,以实而不奸耶?但作人碑文,乃曰不奸云者,似言之太薄未安。此言果何意耶?

○恐果下字太朴,而亦无以异看,如何?

“赠尚书右仆射为也”,此吐未稳。或为尼,如何其□难?

○恐以此官得葬而官庀葬事,则为也吐为是,但或不然乎,如何?详下文,则似非私葬也。

“皆哭曰吾其如何”,吾其如何云者,未知何义?

○恐只谓吾属复谁恃耶云尔。

“帘阁据几”,谓垂帘于阁,障隔之而独自据几耶?

○恐只谓帘其阁而据其几,有何曲折?

“好乐后进及门为也接引皆有恩意戾尼”,若此吐谓好乐后进之及门。一说吐后进为也及门接引皆有恩意戾罗,此则如何?

○恐如前说“及门”吐为是。只“恩意”下吐当作戾罗

仁本为后子独存”,后子云者,未知何意。

○恐仁本其身承重子而独在故云云尔。

沂国公先庙碑

编辑

“是以命汝,似当为奴尼

○恐为奴尼吐似太详。

“钦哉为罗惟时”,此吐恐当曰钦哉惟时为罗。若惟时连下文则未妥,如何?

○恐此全不得同《尚书》吐。

终恐“钦哉惟时”相连为一句如《尚书》。

“隶太史为尼奉明命”,“隶太史”下恐当无为尼吐,而“奉明命”下悬为尼吐如何?

○恐文势大不然,难改。臣适执笔隶太史为尼奉明命其可以辞?奉此撰碑之命,以方在其职之人,岂可得辞乎?

“考校度程”,谓考校其法度程式耶?

○恐只如此。

“讫其外庸”,此恐谓讫其外庸则可作承辅。其吐恐作庸

○恐已享功,似不可全然悬待。无已则庸于伊如何?

本注曰:“讫其外庸,谓外庸之讫则当入为辅相。”“讫”下既有“则”字,“庸”下似当著吐。

“可作承辅”,《芥隐笔记》“《田氏先庙碑铭》‘讫其外庸可作承辅’,乃用《吕氏春秋》文公出已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刊正者以丞为承,其未知此欤”。

刘统军

编辑

“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不知谓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会哭将退耶?抑谓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而会哭将退耶?

“隐卒崇终为也有都督之诏”、“时功以著不可诬”,两吐如何?

“其于传无已为尼岂不益可保”,其于传后也无穷已矣,此岂不益可保恃耶?更详其于传无已岂不益可保里五,此吐如何?其文意似如此。

“为国喑噫”,“喑噫”未知何义?

○恐“喑噫”只是愤悯气塞之状而未详也。

“以势自惮”,未知何义?

○恐只谓势逼而惮难之也。

“涂其榛棘”,谓开榛棘之地而作道涂耶。

○恐是。

“峻之大夫”,本注谓“未详其说。曰‘浚,犹迁也’。”今作峻则谓其职高峻金紫光禄大夫耶?

○恐只谓更高其秩也。

“其偿未塞,仆射以都”,谓其偿未满其功劳,乃陞职仆射以居耶?“身都将相”,都犹居也云。○恐是。

“公病日恶”,“恶”谓危败耶?

○恐只如此。

“公往有命,匪后人卜”,谓公之往葬于此,有治命,而匪田后人之卜也。辄以鄙见出注如此,如何?

○似然。

徐偃王庙碑

编辑

俱出柏翳姓国”,吐则悬于“国”字下而印本“姓”字下有注而“国”字连“于”字。恐当从印本之句。

○恐印本难据,以句绝处自多。

“及偃王当国”,吐作“偃王当国”似是。或曰“”非偃王名云,此说如何?若的考“”非偃王之名,则或可以“当国”三字为句,然文势必不如此。

“咸宾祭于为㢱”,下文“贽玉帛死生之物者三十六国得弓矢之瑞为多”,三十六国贽物者皆宾祭时所为与宾祭,非各件事。恐当改为㢱吐作为乙士伊

○恐是。

穆王闻之恐为也遂称受命”,详文义穆王偃王遂称受命。若穆王则既为天子矣,遂称受命,何为哉?“恐”字当连下作句。

○恐受命非必谓受天命为王,似是张言有所受命于天若神,盖欲神道镇人而已。

“名公巨人继迹为也史书”,此恐名公巨人继迹于史书,吐似继迹史书徐氏十望其九奴代

○恐史书徐氏十则八九皆偃王之后也。似不得以“继迹”连文于“史书”上也,如何?

名公巨人继迹者徐氏,而史书徐氏十望其九亦徐氏也。何以不得以“继迹”连文于“史书”之上也?幸更教。

○名公巨人继迹,固谓徐氏也。详而言之,则史之所书徐氏者,若十人则其八九,必偃王之后。

“天于柏翳之緖”、“自然异也乙士罗”、“不之彭城为古”、“既执于厓、为也隐”、“载事于碑为古”、“达夫”、“有事于庙为古”、“藩拔级夷庭木秃缺为尼”,“藩拔级夷”,谓藩篱拔去,阶级平夷也。

“宗卿咸序应”,谓宗孙之为卿者耶?“序应”,未知何义?

○恐宗卿说是。“序应”,恐如《南海碑》听位之云,盖言以次序而就位列也。

“其不可诬”,何谓?

○恐谓此理分明,不可谓诬。

“婉婉偃王”、“以国易仁为笑于顽奴多”,“以国易仁”,以为仁而亡国,此为以国易仁耶?

○恐是。

“历短詈长为也”,此吐恐当乎隐代

○恐谓历年短而受詈长也。改吐不得。

“尽惠庙民,不主于神”,尽惠庙与民,不但主于神也。○恐“庙民”谓庙所在州之民也。详是岁州无怪风剧雨之文则然矣,谓刺史尽惠庙所在州之民,不独主于神也。

“虽古谁亢”,虽古人而谁敢亢也?

○恐是。

袁氏先庙

编辑

“用少牢于三室为古”,少牢羊豕,三室自曾祖以下。见本注“按此古之大夫礼也,三室言三庙之室。”

“集余”吐当详。盖言自前世传其德袭其训,乃集于余。“集”如《书》“大勋未集”之“集”。集余为也乃今有济尼罗

“今祭既不荐金石音声、使工歌诗、载烈象容为尼其奚以饬稚昧于长久里五,”前承面谕。出注释曰:“今祭既不能如古制荐金石象容如此,何足以饬稚昧于长久?”“如此”二字,亦恐不须有之。幸更详示。

○“如此”二字,盖言今祭不能如古之意,而未畅,删之无妨。

春秋世,常压于为也罗,与中国相加尤疏,袁氏犹班班见可谱,”或谓“压于为也,与中国相陵加为也,遂至尤疏,而袁氏犹班班可谱,”或谓“压于为也,与中国以礼貌相加尤疏,而袁氏犹班班可谱,”未知何说为长?“相加尤疏”前说,“相加为也尤疏”后说。

○以文理则由前为顺,但用“加”字似不近。若由后说则以相陵加于中国,似不近。宁从前说作“以礼相加”之义看似得。

“咸宁备学而贯以一为古”、“不爵于朝为也比三世宜达而窒为也”、“数当于公为尼”、“殁祭在子孙”、“能致备物奴代世弥远礼则益不及在慎德行业治为也图功载名为也”、“无细大”、“无早夜”、“莫不官称为也”、“以赞辨章为古、古”、“略苞河山为也”、“以有庙祀具如其志又垂显刻为也”、“可谓大孝尼罗”。

“在慎德行业治”,此谓在于慎其德之行业之治耶?义犹未莹,幸详示之,如何?

○恐只如此。

“初尚蹇连”,“蹇连”,何义?

○“蹇连”未知何自。《易》爻辞“往蹇来连”则意自别。今只从古人泛用,何更考哉?

“以平其巇”,谓除治其巇陂处而使之平耶?

○恐只然。

“凡我有今非本曷思”,此义未晓。凡我之得有今日,非厥本祖若考则何所思耶?

○恐只如此。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编辑

“生长食息目擩耳染”,注“擩或作濡”。

“公一随迁,佐累功为也”,“一”字何义耶?出注以示。

○恐一唯随以迁,似是一向意。

“中人使授命书于乙”,“人”下当有吐。“使”吐似当削。

○恐只当“使”字句而有吐。

“乃始己致”,谓佐使南方,乃始自己身致功名耶?

○恐只谓自此乃始自己致之。

太原郡公神道碑

编辑

“秩卑年少”,吐当作戾尼。“葬庄宪太后罗可”,改戾尼似当。

“不与宠横”,不以恩宠而骄横耶?

○恐只如此。

曹成王

编辑

稍长重知人情急世之要为也耻一不通,欲作人情为古急世之要,如何?

○恐谓加又知人情之凡急于世务之要者。

然则知人情之知字止于之要字,而吐当仍作为也耶?抑吐当作重知人情为也急世之要耶?

○吐当止于要字。

郡旱饥民交走死无吊于乙,或作郡旱为也,当详。

不解衣,欲作

○恐非谓未解衣也,乃谓不暇解衣也。似同而疑不同。

河南罗尼,似作戾尼

○恐谓计将如此。例见上。

使令家听户视,未知何说。

○恐只谓使之家家听户户视,戒约之明也。

不问仅存,本注皆为武后所杀。抑问字乃闻字,谓不有声闻而仅存耶?谓不闻其仅能存耶?此谓身且不保也。

○恐似是。本文闻字,言不表表闻仅有存者也。

息国夫人墓志铭

编辑

“克承其后”,谓能承尚书之后耶?

○恐已言族大而贵,只应能承其后也。

评事王君

编辑

“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吐当如此耶?“侯翁幸嫁于多”,一吐“侯翁幸嫁罗隐代”,谓侯翁女幸将嫁也。上文有将嫁之文,此可备一吐耶?

○恐元吐自是,岂以将及嫁时而得云幸嫁耶?

“幸嫁”,若悬于多吐,则与其下文“若能令翁许我”之语,文意不叠耶?

○“幸”字如“傥”字用,今俗则然,古文则罕见如此。且诱嘱人丁宁之际,岂避语之叠复乎?古有“幸分我一杯羹”之语。

“幸而听我行其谋里罗。”

扶风郡夫人

编辑

“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或。“惟”,思耶?

○恐是。

“卢某旧门承守不失其初”,不知“门”字句“守”字句。

○恐只谓旧门而世能承守。“门”字读而“守”字句也。

“尝闻乃公言然乎尼”,申濩佥正曾言“吐当尝闻乃公言罗尼他叱多”,如此如何?“乃公”谓其夫也。

○恐谓闻乃公言已然与今然之者果何异耶?悬吐则只当因此而惟其便耳,不须改吐。

“不介母父”,介如《左传》“介恃”之介,“因”字意耶?

○恐是。

“畏我侍侧”,未知何意?

○恐只谓不得肆易于侍侧际。

“亦莫有施”,又未知何意?

○恐谓及嗣尊章治内事,亦无所主张,但修其身心而家中小大无不顺之也。

“其室有丘”,当何释?

○未详,本注所以有或说也。抑或恐“有”乃“在”字之误耶?按本注,“其室”或作“有室”。

侍御史李君

编辑

“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利不利乎代”。

“莫能与其校得失”,“其”字非“之”字,则“其校”二字,毋或倒换?未知当何释?

○恐只谓莫能预于比校得失之际也。

经七年不去所以为供给教养者

“以尚其后人”,“尚”字当何释?

○恐不过启佑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