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兽之二

 兽之一 本草纲目
兽之二
兽之三 

兽之二 (兽类三十八种)

编辑

(《纲目》)

【释名】

狻猊(音酸倪。《尔雅》作狻麑)、虓(许交切)。

时珍曰︰狮为百兽长,故谓之狮。虓,象其声也。《梵书》谓之僧伽彼。《说文》云︰一名白泽。今考《瑞应图》,白泽能言语,非狮也。

【集解】

时珍曰︰狮子出西域诸国。状如虎而小,黄色。亦如金色猱狗,而头大尾长。

亦有青色者。铜头铁额,钩爪锯牙,弭耳昂鼻,目光如电,声吼如雷。有耏髯,牡者尾上茸毛大如斗,日走五百里,为毛虫之长。怒则威在齿,喜则威在尾。每一吼而百兽辟易,马皆溺血。《尔雅》言其食虎豹。虞世南言其拉虎吞貔,裂犀分象,以气吹之,羽毛纷落。熊太古言其乳入牛羊马乳中,皆化成水。虽死后虎豹不敢食,其内蝇不敢集其尾。然《博物志》载︰魏武帝至白野狼山,见物如狸,跳至狮子头杀之。《唐史》载︰高宗时,伽毗耶国献天铁兽,能擒狮象。则狮虽猛悍,又有制之者也。西域畜之七日,取其未开目者调习之,若稍长则难驯矣。

时珍曰︰陶氏注苏合香,误以为狮屎。陈氏正其误,言狮屎极臭,赤黑色。今考补于此。

【主治】

服之,破宿血,杀百虫。烧之,去鬼气(藏器)。

(《别录》中品)

【释名】

乌䖘(音徒。《左传》作於菟,《汉书》作乌檡 )、大虫(《肘后》)、李耳。

时珍曰︰虎,象其声也。魏子才云︰其文从虚从凡,象其蹲踞之形。从人者非也。

扬雄《方言》云︰陈魏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或谓之𪂬䖘。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珍按︰李耳当作狸儿。盖方音转狸为李,儿为耳也。今南人即此意也。郭璞谓虎食物,值耳则止,故呼李耳,触其讳;应邵谓南郡李翁化耳,皆穿凿不经之言也。《尔雅》云︰虎,浅毛曰 猫(音栈),白虎音育),似虎而五指曰

【集解】

颂曰︰虎,《本经》不载所出,今多山林处皆有之。

时珍曰︰按《格物论》云︰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项短鼻 。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易不再交,孕七月而生物,随月旬上下而啮其首尾。其搏物,三跃不中则舍之。人死于虎,则为伥鬼,导虎而行。

虎食狗则醉,狗乃虎之酒也。闻羊角烟则走,恶其臭也。虎害人、兽,而 、鼠能制之,智无大小也。狮、驳、酋耳、黄腰、渠搜能食虎,势无强弱也。《抱朴子》云︰虎五百岁则变白。又海中有虎鲨能变虎,古有

【附录】

酋耳 《瑞应图》云︰酋耳似虎绝大,不食生物,见虎

郭璞云︰即驺虞也。白虎黑纹,尾长于身。

驳 《山海经》云︰驳状如马,白身黑尾,一角锯牙,能食虎豹。《白。《说苑》云︰师旷言鹊食 , 食骏 ,骏

渠搜 《逸周书》云︰渠搜,西戎露犬也。能食虎豹。一云犴,胡犬也。能逐虎。

黄腰 《蜀志》名黄腰兽。鼬身狸首,长则食母,形虽小而能食虎及牛、鹿也。

又孙 云︰ (音斛),似豹而小,腰以上黄,以下黑,形类犬,食

鼠 见 下。

虎骨

【修治】

颂曰︰虎骨用头及胫骨,色黄者佳。凡虎身数物,俱用雄虎者胜。药箭射杀者,不可入药,其毒浸溃骨血间,能伤人也。

时珍曰︰凡用虎之诸骨,并捶碎去髓,涂酥或酒或醋,各随方法,炭火炙黄入药。

【气味】

辛,微热,无毒。

之才曰︰平。

【主治】

除邪恶气,杀鬼疰毒,止惊悸,治恶疮鼠 。头骨尤良(《别录》)。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治尸疰腹痛,伤寒温气,温疟,杀犬咬毒(甄权)。杂朱画符,疗邪。头骨作枕,辟恶梦魇。置户上,辟鬼(陶弘景)。煮汁浴之,去骨节风毒肿。和醋浸膝,止脚痛肿,胫骨尤良。初生小儿煎汤浴之,辟恶气,(孟诜)。追风定痛健骨,止久痢脱肛,兽骨鲠咽(时珍)。

【发明】

颂曰︰李绛《兵部手集》有虎骨酒,治臂胫痛。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脚不随,并有虎胫骨酒方。

宗奭曰︰风从虎者,风,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从?故虎啸而风生,自然之道也。所以治风病挛急,屈伸不得,走疰,骨节风毒,癫疾惊痫诸病,皆此义也。

汪机曰︰虎之强悍,皆赖于胫,虽死而胫犹 立不仆,故治脚胫无力用之。

时珍曰︰虎骨通可用。凡辟邪疰,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治手足诸风,当用胫骨;腰也。虎啸风骨为胜。

【附方】

旧十一,新七。

健忘惊悸︰预知散︰用虎骨(酥炙)、白龙骨、远志肉等分为末。生姜汤服,日三服。

久则令人聪慧。(《永类钤方》)

臂胫疼痛︰虎骨酒治之,不计深浅皆效。用虎胫骨二大两(捣碎炙黄),羚羊角(屑)一大两,新芍药二大两(切)。三物以无灰酒浸之,养至七日,秋冬倍之。每日空腹饮一杯。若要速服,即以银器物盛,于火炉中暖养三二日,即可服也。(《兵部手集》)

腰脚不随,挛急冷痛︰取虎胫骨五、六寸,刮去肉膜,涂酥炙黄捣细,盛酒一斗浸之,糠火微温。七日后,任情饮之,当微利便效也。又方︰虎腰脊骨一具,前两脚全骨一具,并于石上以斧捶碎,安铁床上,文炭火炙,待脂出则投无灰浓酒中密封,春夏七日,秋冬三七日。任性日饮三度。患十年以上者,不过三剂;七年以下者,一剂必瘥。(崔元亮《海上方》)

白虎风痛走注,两膝热肿︰用虎胫骨(涂酥炙黄)、黑附子(炮裂去皮)每服二钱,酒下,日再服。(《经验后方》)

历节痛风︰虎胫骨(酒炙)三两,没药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日三服。(《圣济总录》)

历节走痛︰百节皆痛不可忍。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捶碎,绢袋盛,置二斗清酒中,浸五宿。随性饮之,妙。(《圣惠方》)

筋骨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肚服半升。覆卧,少时汗出为效。切忌热食,损齿。小儿齿生未足,不可与食休息痢疾经时不愈︰取大虫骨炙黄焦,捣末。饮服方寸匕,日三,取痔漏脱肛︰虎胫骨两节,以蜜二两炙赤,捣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凌晨温酒下二十丸,取效。(《胜金》)

肛门凸出︰虎骨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外台》)

兽骨鲠咽︰虎骨为末,水服方寸匕。(《外台》)

狂犬咬伤︰虎骨刮末,水服方寸匕,并敷之。(《短剧方》)

汤火伤灼︰虎骨炙焦研敷,神效。(龚氏《易简方》)

月蚀疳疮︰虎头骨二两捣碎,猪脂一斤,熬膏涂之。(《集验方》)

小儿白秃︰虎骨末,油调涂之。(《普济》)

足疮嵌甲︰以橘皮汤浸洗,轻剪去甲。以虎骨末敷之,痛即止。(《便民图纂》)

胫烂疮︰以齑汁洗拭,刮虎骨末敷之。(《便民图纂》)

威骨 藏器曰︰虎有威骨如乙字,长一寸,在胁两旁,破肉取之。尾端亦有,不及胁骨。

令人有威,带之临官佳。无官则为人所憎。

【气味】

酸,平,无毒。宗奭曰︰微咸。

弘景曰︰俗方言︰热食虎肉,坏人齿。

诜曰︰正月勿食虎,伤神。

时珍曰︰虎肉作土气,味不甚佳。盐食稍可。

【主治】

恶心欲呕,益气力,止多唾(《别录》)。食之治疟,辟三十六种精魅。入山,虎见畏之(孟诜)。

【附方】

新一。

脾胃虚弱︰恶心不欲饮食。虎肉半斤切,以葱、椒、酱调,炙熟,空心冷食。(《寿亲养老》方)

【主治】

狗啮疮(《别录》)。纳下部,治五痔下血(孟诜)。服之,治反胃。煎消,涂小儿头疮白秃(时珍)。

【附方】

新一。

一切反胃︰虎脂半斤切,清油一斤,瓦瓶浸一月,密封勿令泄气。每以油一两,入无灰 酒一盏,温服,以瘥为度。油尽再添。(《寿域神方》)

【主治】

壮神强志(时珍曰︰猎人李次口云︰热刺虎之心血饮之,能壮神志。又《抱朴子》云︰三月三日,杀取虎血、生驼血、白虎头皮、紫绶、履组麻子,即取此实种之。一生辄一异,凡七种之。取其实合用,可

【主治】

反胃吐食。取生者勿洗存滓秽,新瓦固 存性,入平胃散末一两和匀。每白汤服三钱,神效(时珍。出《保寿堂方》)。

【主治】

瘰癧(时珍曰︰《千金》治瘰癧,雌黄芍药丸中用之。

肾悬于腹,象口隐于颐)。

【主治】

小儿惊痫(藏器)。小儿疳痢,神惊不安,研水服之(孟诜)。

【修治】

颂曰︰虎睛多伪,须自获者乃真。

曰︰凡使虎睛,须问猎人,有雌有雄,有老有嫩,有杀得者。惟中毒自死者勿用之,能伤人。虎睛,以生羊血浸一宿漉出,微火焙干,捣粉用。

时珍曰︰《千金》治狂邪,有虎睛汤、虎睛丸,并用酒浸炙干用。

【主治】

癫疾(《别录》)。疟病,小儿热疾惊悸(孟诜)。惊啼,客忤,疳气,镇心安神(《日华》)。明目去翳(时珍)。

【附方】

旧二,新二。

虎睛丸︰(去心)各一两,栀子仁半两,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温酒服二十丸。

小儿惊痫掣 ︰用虎睛细研,水调灌之,良。(《经验后方》)

小儿夜啼︰用大虫眼睛一只,为散。以竹沥调少许与吃。(姚和众方)

邪疟时作︰生虎睛一枚,腊月猪血少许,朱砂、阿魏各一分,为末。端午日取粽尖七枚和,丸黍米大。每绵包一丸,塞耳中,男左女

虎魄 藏器曰︰凡虎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猎人候而射之,弩箭才及,目光即堕入地,得之如白石者是也。

宗奭曰︰陈氏所谓乙骨及目光堕地之说,终不免于诬也。

时珍曰︰乙骨之说不为怪。目光之说,亦犹人缢死则魄入于地,随即掘之,状如麸炭之义。按︰《茅亭此是虎之精魄沦入

【主治】

惊邪,辟恶镇心(藏器)。

【主治】

癫疾,小儿惊痫(《别录》)。悬户上,令云︰虎鼻悬门中一年,取烧作屑,与妇饮,便生贵子。勿令人及妇知,知则不验。又云︰悬于门上,宜官,子孙带印绶。此与古者胎教欲见虎豹,皆取其勇壮之义同也。

【主治】

丈夫阴疮及疽 (孙思邈)。杀劳虫,治 犬伤,发狂。刮末,酒服方寸匕(时珍)。

【附方】

新一。

白虎风痛︰大虎牙一副(四个),赤足蜈蚣十条(酒浸三日,晒干),天麻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麝香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一日三服。(《圣

爪 颂曰︰爪并指、骨、毛俱可用,以雄虎为胜。

【主治】

系小儿臂,辟恶魅(《别录》。

时珍曰︰《外台》辟恶魅,用虎爪、蟹爪、赤朱、雄黄为末,松脂和丸。每正旦焚之)。

皮(一名皋毗。见《庄子》)

【主治】

疟疾(藏器)。辟邪魅(时珍)。

【发明】

时珍曰︰按︰应劭《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恶病,烧皮饮之,或系衣服,亦甚验也。《起居杂记》云︰虎豹皮上睡,令人神惊。其毛入疮,有大毒。

【主治】

齿痛(弘景。《酉阳杂俎》云︰许隐齿痛,仙人郑思远拔虎须令插之,痛即愈)。

【主治】

恶疮(《别录》)。鬼气(藏器)。疗瘭疽痔漏。烧研酒服,治兽骨鲠(时珍)。

【附方】

旧一。

屎白者,以马尿和之,晒干烧灰粉之。(《千金》)

屎中骨

【主治】

为屑,治火疮(《别录》)。破伤风(时珍)。

【附方】

新一。

(《别录》中品)

【释名】

程(《列子》)、失刺孙。

时珍曰︰豹性暴,故曰豹。按许氏《说文》云︰豹之脊长,行则脊隆豸豸然,具司杀之形,故字从豸、从勺。王氏《字说》云︰豹性勺物而取,程度而食,故

《列子》云︰青宁生程,程生马。沈氏《笔谈》云︰秦人谓豹为程,至今延之失刺孙。

【集解】

弘景曰︰豹至稀有,入用亦鲜,惟尾可贵。

恭曰︰阴阳家有豹尾神,车驾卤簿有豹尾车,名可尊重耳。真豹尾有何可贵?未审陶据奚说?

颂曰︰今何而纹黑也;《知入药果用何

宗奭曰︰豹毛赤黄,其纹黑,如钱而中空,比比相次。又有土豹,其形亦小。此各有种,非能变形也,圣人假喻耳。恐医家不知,故书

时珍曰︰豹,辽东及西南诸山时有之。状似虎而小,白面团头,自惜其毛采。其纹如钱者,曰金钱豹,宜为裘。如艾叶者,曰艾叶豹,次之。又西域有金线豹,纹如金线。海中有水豹,上应箕宿。《禽虫述》云︰虎生三子,一为豹。则豹有变者,寇氏未知尔。豹畏蛇与鼠,而狮、驳、渠搜能食之。《淮南子》云︰ 令虎申,蛇令豹止,物有所制也 云︰狐死首丘,豹死首山。不忘本也。豹胎至美,为八珍之一。

【气味】

酸,平,无毒。思邈曰︰温,微毒。正月勿食,伤神损寿。

【主治】

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久服利人(《别录》)。壮筋骨,强志气,耐寒暑,令人猛健(《日华》)。辟鬼魅神邪,宜肾(孙思邈)。

【发明】

诜曰︰豹肉令人志性粗豪,食之便觉,少顷消化乃定。久食亦然。

宗奭曰︰此兽猛捷过虎,故能安五脏,补绝伤,轻身,壮筋骨也。

【主治】

合生发膏,朝涂暮生(孟诜)。亦入面脂(时珍)。

【主治】

狐魅。同狐鼻,水煮服(藏器。时珍曰︰按《外台》载崔氏方中用之。)

头骨

【主治】

烧灰淋汁,去头风白屑(孟诜)。作枕辟邪(时珍。出《五行志》)

皮 藏器曰︰不可藉睡,令人神惊。其毛入人疮中,有毒。

时珍曰︰按︰《林邑记》云︰广西南界有 腊虫,食死人尸,不可驱逐。惟以豹皮覆之,则畏而不

(音陌。亦作貊。宋《图经》)

【校正】

原附豹下,今分出。

【释名】

时珍曰︰按︰陆佃云︰皮为坐毯卧褥,能消膜外之气,故字从膜省文。

【集解】

颂曰︰郭璞云︰似熊而头小脚卑,黑白驳纹,毛浅有光泽。

骨蛇虺。其骨节强直,中实少髓。或云与《尔雅》貘、白豹同名。唐世多有赞序之。今黔、蜀及峨眉山中时有。貘,象鼻犀目,牛尾虎足。土人鼎釜,多为所食,颇为山居之患,亦捕以为药。其齿骨极坚,以刀斧椎锻,铁皆碎,落火亦不能烧。人得之诈充佛牙、佛骨,以诳俚俗。

时珍曰︰世传羚羊角能碎金刚石者即此,物相畏耳。按︰《说文》 出蜀中。《南中志》云︰貘大如驴,状似熊,苍白色,多力,舐铁云︰貘似熊,狮首豺 ,锐 卑脚,粪可为兵切皆能食铜铁,亦貘类也。并附之。

【附录】

啮铁 时珍曰︰按︰《神异经》云︰南方有兽,角足大小状食铁而饮水,粪可为兵,其利如钢,名曰啮铁。《唐史》云︰吐火罗献铁,日行三百里。

《禽书》云︰犴应井星,胡狗也。状似狐而黑,身长七尺,头生一角,老则有鳞,能食虎、豹、蛟、龙、铜、铁。猎人亦畏之。

狡兔 《拾遗记》云︰狡兔生昆吾山,形如兔,雄黄雌白,食丹、石、铜、铁。昔吴王武库兵器皆尽,掘得二兔,一白一黄,腹中肾、胆皆铁,取铸为剑,切玉如泥。

【主治】

寝之,可驱温疠,辟湿气、邪气(苏颂)。

【主治】

痈肿,能透肌骨(时珍曰︰段成式云︰貘膏性利,铜、铁、瓦器盛之悉透,惟以骨盛则不漏)。

尿

【主治】

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

(宋《开宝》)

【释名】

时珍曰︰许慎《说文》云︰象(字篆文),象耳、牙、鼻、足之形。王安石《字说》云︰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气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南越志》云︰象闻雷声则牙花暴出,逡巡复没。《古语》云︰犀因望月纹生角,象为闻雷花发牙。伽耶(出《北户录》)。

【集解】

颂曰︰《尔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今多出交趾、潮、循诸州。彼人捕得,争食其肉,云肥脆堪作炙。陈藏器云︰象具十二生肖肉,其本肉,炙食、糟食更美。又胆不附肝,随月在诸肉间,如正月即在虎肉也, 随四时,春在前左足,夏在前右足,秋后左足,冬后右足也。淳化中一象春不获,使问铉。铉以此对,果得于前左足。世传荆蛮山中亦有野象。然楚、惟西方拂林、大食诸国,乃多白象。樊绰‧《云南记》、平居诲‧《于阗行时乘之。

目才 能回 食物饮水皆以鼻卷入口,一身之力皆在于鼻,故伤之则死耳。后有穴,薄如鼓 口内有食齿,两吻出两牙夹鼻,雄者长六七尺,雌者才尺馀耳。交牝则在水中,以胸相贴,与诸兽不同。许慎云︰三年一乳。《古训》云︰五岁始产,六十年骨 刍、豆、甘蔗与酒,而畏烟火、狮子、巴蛇。南人杀野象,多设机阱以陷之;或埋象鞋于路,以贯其足。捕生象则以雌象为媒而诱获之,饲而狎之,久则渐解人言。使象奴牧之,制之以钩,左右前后罔不如命也。其皮可作甲KT 鼓,湿时切条,可贯器物。

甄权曰︰西域重象牙,用饰床座。中木牙潜易取焉。

《真腊风土记》云︰象牙,杀取者上也,自死者次之,蜕于山中多年者下矣。或谓一岁一换牙者,非也。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诸铁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治痫病,刮齿屑,炒黄研末,饮服(《开宝》)。生煮汁服,治小便不通。烧灰饮服,治小便多。(《日华》)

诸物刺咽中,磨水服之,亦出,旧梳屑尤佳(苏颂)。主风痫惊悸,一切邪魅精物,热疾骨蒸及诸疮,并宜生屑入药(时珍)。

【发明】

时珍曰︰世人知然犀可见水怪,而不知沉象可驱水怪。按︰《周礼》‧壶涿氏掌水虫。欲杀其神者,以 木贯象齿作十字,贯于木而沉之于旁;合丹灶,以象牙乎其能治心肝惊痫、迷

【附方】

旧二,新四。

小便不通胀急者︰象牙生煎服之。(《救急》)

小便过多︰象牙烧灰,饮服之。(《总录》)

痘疹不收︰象牙屑,铜铫炒黄红色为末。每服七八分或一钱,白水下。(《王氏痘疹方》)

诸兽骨鲠︰象牙磨水吞之。(《永类方》)

骨刺入肉︰象牙刮末,以水煮白梅肉调涂,自软。(《简要济众》)

铁箭入肉︰象牙刮末,水和敷之,即出也。

【气味】

甘、淡,平,无毒。

【主治】

烧灰,和油涂秃疮。多食,令人体重(《开宝》)。

【发明】

时珍曰︰按︰《吕氏春秋》云︰肉之美者,旄象之约。又《肥脆,少类猪肉,味淡而含滑。则其通小便者,亦淡渗滑窍之义。烧之则从火化,故又能缩小便也。

【修治】

曰︰凡使勿用杂胆。其象胆干了,上有青竹纹斑光腻,其味微带甘。入药勿便和众药,须先捣成粉,乃和众药。

【气味】

苦,寒,微毒。

【主治】

明目治疳(《日华》)。治疮肿,以水化涂之。治口臭,以绵裹少许贴齿根,平旦漱去,数度即瘥(《南海药谱》)。

【发明】

时珍曰︰象胆明目,能去尘膜也,与熊胆同功。

雷 《炮炙论序》云“象胆挥粘”是矣。

【附方】

新一。

内障目翳︰如偃月,或如枣花。用象胆半两,鲤鱼胆七枚,熊胆一分,牛胆半两,麝香一钱,石决明末一两,为末,糊丸绿豆大。每茶下十

【主治】

目疾,和人乳滴目中(藏器)。

【主治】

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时珍)。

【发明】

时珍曰︰象肉臃肿,人以斧刃刺之,半日即合。故近时治金疮不合者,用其皮灰。

【主治】

解毒(时珍)。胸前小横骨,烧灰酒服,令人能浮(《开宝》)。

【附方】

新一。

象骨散︰治脾胃虚弱,水谷不消,噫气吞酸,吐食霍乱,泄泻脓血,脐腹疼痛,里急频并,不思饮食诸证。用象骨四两(炒),肉豆寇(炮)、枳壳(炒)各一两,诃子肉(炮)、甘草各二两,干姜半两(炮),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和滓热服,食前,日三次。(《宣明方》)

(《本经》中品)

【释名】

兕。

时珍曰︰犀字,篆文象形。其 名兕,亦曰沙犀。《尔雅翼》云︰兕与 字音相近,犹之为牯也。大抵犀、兕是一物,古人多言兕,后人多言犀,北不同耳。详下文。《梵书》谓犀曰 伽。

【集解】

《别录》曰︰犀出永昌山谷及益州。永昌,即今滇南也。

弘景曰︰今出武陵、交州、宁州诸远山。犀有二角,以额上者为胜。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至端,夜露不濡,入药至神验。或云此是水犀角,出水中。《汉书》所谓骇鸡犀者,置米饲鸡,皆惊骇不敢啄;置屋上,乌鸟不敢集。又有 犀,角甚长,纹理似犀,不堪入药。

恭曰︰ 是雌犀,文理腻细,斑白分明,俗谓之斑犀。服用为上,入药不如雄犀。

藏器曰︰犀无水陆二种,但以精粗言之。通天者脑上之角,经千岁,长且锐,白星彻端,能出气通天,则能通神、破水、骇鸡,故曰通天。《抱朴子》言︰此犀刻为鱼,衔之入水,水颂曰︰犀角,今以南海者为上,黔、蜀者次之。犀似水牛,猪首、大腹、卑脚。脚似象,有三蹄。黑色。舌上有刺,好食棘刺。皮上每一孔生三毛,如豕。有一角、二角、三角者。

《尔雅》云︰兕似牛,犀似豕。郭璞注云︰兕一角,色青,重千斤。犀似水牛,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食角也(又名奴角),小而不椭。亦有一角者。刘恂《岭表录异》云︰犀有二角,一角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为胡帽犀。牯犀亦有二角,皆谓之毛犀,而今人多传一角之说。此数种角俱有粟纹,观纹之粗细为贵贱。贵者有通天花纹,犀有此角者,必自恶其影,常饮浊水,不欲照见也。绝品者有百物之形。或云犀之通天者乃其病,理不可知也。角纹有倒插者,一半已下通;有正插者,一半已上通;有腰鼓插者,中断不通。其类极多,故波斯呼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言难识也。犀中最大者堕罗犀,一株重七八斤,云是牯犀额角。其花多作撒豆斑、色深者,堪作带胯;斑散色浅者,可作器皿耳。或云兕乃犀之雌者,亦似水牛而青色,皮坚浓可以为铠,未知的否?唐医吴士皋言︰海人取犀,先于山路多植朽木,如猪羊栈。其犀前脚直,常依木而息,烂木忽折,倒仆久不能起,因格杀之。又云︰犀每岁一退角,必自埋于山中。海人潜作木角易之,再三不离其处。若直取之,则后藏于别处,不可寻矣。

李 曰︰通天犀乃胎时见天上物过,形于角上,故曰通天。但于月下以水盆映之则知。

按︰《五溪记》云︰山犀食竹木,其小便即竟日不尽。夷獠以弓矢采之,名

《异物志》云︰山东海水中有牛,乐闻丝竹。彼人动乐,则牛出听,因而采之。有鼻角、顶角,以鼻角为上。本草只知山犀,未见水犀。

宗奭曰︰川犀、南犀纹细,乌犀有纹显露,黄犀纹绝少,皆不及西番者,纹高、两脚显也。物象黄、外黑者为正透,物象黑、外黄者为倒透。盖以乌色为正,以形象肖物为贵。既曰通犀,必须纹头显著,黄黑分明,有两脚润滑者为第一。

时珍曰︰犀出西番、南番、滇南、交州诸处。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并有二角,鼻角长而额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无之。兕犀即犀之 者,亦曰沙犀,只有一角在顶,纹理细腻,斑白分明,不可入药。盖牯角纹大,而 角纹细也。洪武初,九真曾贡之,谓之独角犀,是矣。陈藏器谓犀无水陆,郭璞谓犀有三角,苏颂谓毛犀为牯犀,皆出讹传,今并正之。毛犀即 牛也,见本条。犀角纹如鱼子形,谓之粟纹。纹中有眼,谓之粟眼。黑中有黄花者为正透,黄中有黑花者为倒透,花中复有花者为重透,并名通犀,乃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乌犀纯黑无花者为下品。其通天夜视有光者,名夜明犀,故能通神开水,飞禽走兽见之皆惊。

又《山海经》有白犀,白色;《开元遗事》有辟寒犀,其色如金,交趾所贡,冬月暖气袭人;《白孔六帖》有辟暑犀,唐文宗得之,夏月能清暑气;《岭表录异》有辟尘犀,为簪梳带胯,尘不近身;《杜阳编》有蠲忿犀,云为带,令人蠲去忿怒,此皆希世之珍,故附见之。

犀角(番名低密)

【修治】

弘景曰︰入药惟雄犀生者为佳。若犀片及见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

颂曰︰凡犀入药有黑白二种,以黑者为胜,角尖又胜。生犀不独未经水火者,盖犀有捕得杀取者为上,蜕角者次之。

宗奭曰︰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锐之力尽在是也。以西番生犀磨服为佳,入汤、散则屑之。

曰︰凡使,勿用奴犀、 犀、病水犀、挛子犀、无润犀。惟取乌黑肌皱、坼裂光润者,锉屑,入臼杵,细研万匝乃用。

李 曰︰凡犀角锯成,当以薄纸裹于怀中蒸燥,乘热捣之,应手如粉。故《归田录》云︰翡翠屑金,人气粉犀。

【气味】

苦、酸、咸,寒,无毒。《别录》曰︰微寒。

李 曰︰大寒,无毒。甄权曰︰牯犀角,甘、辛,有小毒。

张元素曰︰苦、酸,寒,阳中之阴也。入阳明经。

之才曰︰松脂为之使。恶雷丸、 菌。

时珍曰︰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曰︰忌盐,及妊妇勿服,能消胎气。

【主治】

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本经》)。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令人骏健热,散风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药性》)。治主风毒攻心, 热闷,拥毒赤痢,小儿麸豆,风热惊痫(《恶心痛,饮食中毒,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中风失音,皆瘥。以水磨服,治小儿惊热。山犀、水犀,功用相同(孟诜)。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畜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时珍)。

【发明】

时珍曰︰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证。《抱朴子》云︰犀食百草之毒,及众木之棘,所以能解毒。凡蛊毒之乡,有饮食,以此角搅之,有毒则生白沫涌起,无毒则否。以之煮毒药,则无复毒势也。《北户录》云︰凡中毒箭,以犀角刺疮中,立愈。由犀食百毒棘刺也。昔温峤过武昌牛渚矶,下多怪物。峤然犀角照之,而水族见形。《淮南万毕术》云︰犀角辟邪不惑,于此益可见矣。

【附方】

旧六,新七。

钱。(《总录》)

中忤中恶鬼气︰其证或暮夜登厕,或出郊外,蓦然倒地,厥冷握拳,口鼻出清血,须臾不救,似乎尸厥,但腹不鸣,心腹暖尔。勿移动,令人围绕,烧火打鼓,或烧苏合香、安息香、麝香之类,候醒乃移动。用犀角五钱,麝香、朱砂各二钱五分,为末。每水调二钱服,即效。(华佗方)

卧忽不寤︰若以火照之则杀人。但唾其面,痛啮其踵及大趾甲际,即活即令不魇。(《肘后》)

小儿惊痫不知人,嚼舌仰目者︰犀角浓磨水服之,立效。为末亦可。(《广利方》)

痘疮稠密︰不拘大人小儿。生犀,于涩器中,新汲水磨浓汁,冷冻饮料服之。(《钱氏小儿方》)

消毒解热︰生犀角尖,磨浓汁,频饮之。(同上) 服药过剂︰犀角烧末,水服方寸匕。(《外台》)

中毒烦困︰方同上。

食雉中毒︰吐下不止。用生犀角末方寸匕,新汲水调服,即瘥。(《圣惠方》)

蠷 尿疮︰状如茱萸,中央白脓,恶寒壮热。磨犀角汁涂之。(《千金方》)

瘭疽毒疮︰喜著十指,状如代指,根深至肌,能坏筋骨,毒气入脏杀人。宜烧铁烙之,或灸百壮,日饮犀角汁取瘥。(《千金方》)

山岚瘴气︰犀角磨水服之,良。(《集简方》)

下痢鲜血︰犀角、地榆、生地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五合,去滓温服。(《圣惠方》)

𤛆牛

编辑

(毛、俚、来三音。《纲目》

【释名】

毛犀(《广志》)、猫牛(《汉书注》)梦录》) 牛(音抽)。

时珍曰︰ 者髦也,其髦可为旌旄也。其体多长毛,而身角如犀,故曰毛犀。《汲书》作 牛,颜师古作猫牛,《尔雅》作 牛,音皆相近也。《山海经》牛,因角理如竹也。或云竹即也。状如犀而角

【集解】

时珍曰︰ 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 牛, 小而大,有重千斤者。其尾名曰 ,亦可为旌荆山多 牛。郭璞注云︰ 牛之甚长而黄黑相间,制弓极劲。彼角之花斑,皆类山犀,而之毛尾胜

【附录】

牛(音危) 又名夔牛。如牛而大,肉重数千斤,出

牛 《广志》云︰出日南及浔州大宾县。色青黄,与蛇同穴。性嗜盐,人裹手涂盐取之。其角如玉,可为器。

海牛 《齐地志》云︰出登州海岛中。形似牛,鼍脚 毛。其皮甚软,可供百用。脂可燃灯。《寰宇志》名潜牛,《广志》名 牛。

月支牛 《玄中记》云︰出西胡及大月氏国。今日割取肉,明日其创即复合也。

山牛 状如牛,而角有枝,如鹿茸。

【气味】

酸、咸,凉,无毒。

【主治】

惊痫热毒,诸血病(时珍)。

【气味】

原缺。

【主治】

惊痫癫狂。

【发明】

时珍曰︰ 牛亦有黄,彼人以乱牛黄,但坚而不香,云功用亦相近也。其角亦可乱犀,但无粟纹,苏颂《图经》误以为牯犀角者是也。亦可用,而功不及犀,《昨梦录》、《格古论》说之详矣。

𤙚牛

编辑

(音毛。《纲目》)

【释名】

牛(音鬣。《尔雅》)、 牛

时珍曰︰ 与旄同。或作毛。《后汉书》云︰冉KT 夷出 牛,一名 牛,重千斤,毛可为旄。观此则旄牛之名,盖取诸此。颜师古云︰ 牛即 牛也。而叶盛《水东日记》云︰毛牛与封牛合,则生 牛。亦类毛牛,偏气使然,故谓之 。然则 又毛之遗种耶?

【集解】

时珍曰︰ 牛出甘肃临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毛杂白色者,以茜染红色。《山海经》云︰潘侯之山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其肉味美,故《吕氏春秋》云︰肉之美者, 、象之肉也。

喉靥

【主治】

项下瘿气(时珍)。

【发明】

时珍曰︰ 牛,古方未见用者。近世亦因类之义也。其方用 牛喉脆骨二寸许一节,连两边扇动脆骨取之,或煮或烧,仰卧顿服。仍取巧舌(即靥子也),嚼烂噙之,食顷乃咽。病患容貌必瘦减,而瘿自内消矣。不过二服即愈,云神妙无比也。

野马

编辑

(《纲目》)

【集解】

时珍曰︰按郭璞云︰野马似马而小,出塞外。今西夏、甘肃及辽东山中亦有之。

取其皮为裘。食其肉,云如家马肉,但落地不沾沙耳。《尔雅》云︰ 如马,一角(似鹿茸)。

不角者,骐也。《山海经》云︰北海有兽,状如马,色青,名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人病马痫,筋脉不能自收,周痹肌肉不仁(思邈。《心镜》治上证,用肉一斤,豉汁煮熟,入五味、葱白,作腌腊及羹粥,频食之。白煮亦可)。

阴茎

【气味】

酸、咸,温,无毒。

【主治】

男子阴痿缩,少精(思邈)。

【发明】

时珍曰︰野马,孙思邈《千金方》载有功用,而本草不收,今采补之。

野猪

编辑

(《唐本草》)

【集解】

宗奭曰︰野猪,陕、洛间甚多。形如家猪,但腹小脚长,毛色褐。作群行,猎人惟敢射最后者;若射中前者,则散走伤人。其肉赤色如马肉,食之胜家猪,牝者肉更美。

诜曰︰冬月在林中食橡子。其黄在胆中,三岁乃有,亦不常得。

时珍曰︰野猪处处深山中有之,惟关西者时或有黄。其形似猪而大。牙退场门外,如象牙。

其肉有至二三百斤者。能啖蛇虺。《淮南子》曰︰野彘有艽 槎栉,窟虚连比,以象宫室,阴以防雨,景以蔽日。亦其知也。范致能《虞衡志》云︰岭南一种懒妇,似山猪而小,善害田禾。惟以机轴纺织之器置田所,则不复近也。

【气味】

甘,平,无毒。宗奭曰︰微动风。

诜曰︰不发病,减药力,与家猪不同。但青蹄者不可食,微动风。

时珍曰︰服巴豆药者忌之。

【主治】

癫痫,补肌肤,益五脏,令人虚肥,不发风虚气(孟诜)。不过十顿(《日华》)。

【附方】

旧一。

久痔下血︰野猪肉二斤,著五味炙,空腹食之。作羹亦得。(《食医心镜》)

脂(腊月炼过取之)

【主治】

炼净和酒日三服,令妇人多乳,十日后,可供三四儿。素无乳者亦下(孟诜)。

悦色,除风肿毒疮疥癣(《日华》)。

【气味】

辛、甘,平,无毒。

【主治】

金疮,止血生肉。疗癫痫,水研如枣核许服之,日二服,效(《唐本》)。研水服,治血痢疰病(藏器)。治恶毒风,小儿疳气,客忤天吊(《日华》)。

【主治】

恶热毒气(孟诜)。鬼疰癫痫,小儿诸疳,水研枣许服,日二(时珍。出《卫生方》)。

齿

【主治】

烧灰水服,治蛇咬毒(藏器)。

头骨

【主治】

邪疟(《圣惠方》中用之)。

【附方】

新一。每服二钱,粥饮空心服。(《圣惠方》)

外肾

【主治】

连皮烧存性研,米饮服,治崩中带下,及肠风泻血,血痢(《日华》)。

【主治】

烧灰,涂鼠 恶疮(时珍。《外台》方中用)。

豪猪

编辑

(《纲目》)

【释名】

蒿猪(《唐本》)、山猪(《通志》)

时珍曰︰《说文》云︰豪,豕鬣如笔管者。能激毫射人故也。郭璞曰︰吴楚呼为鸾猪。《星禽》云︰壁水

【集解】

颂曰︰豪猪,陕、洛、江东诸山中并有之。髦间有豪如箭,能射人。

时珍曰︰豪猪处处深山中有之,多者成群害稼。状如猪,而项脊有棘鬣,长近尺许,粗如箸。其状似笄及帽刺,白本而黑端。怒则激去,如矢射人。羌人以其皮为靴。郭璞云︰猪自为牝牡而孕也。张师正《倦游录》云︰南海有泡鱼,大如斗,身有棘巽为鱼,坎为豕,岂巽变坎乎?

【气味】

甘,大寒,有毒。

颂曰︰不可多食。发风,令人虚羸。

【主治】

多膏,利大肠(苏颂)。

肚及屎

【气味】

寒,无毒。

【主治】

水病,热风,鼓胀。同烧存性,空心温酒服二钱匕。用一具即消(孟诜)。干烧服之,治黄胆

【发明】

诜曰︰此猪多食苦参,故能治热风水胀,而不治冷胀也。

时珍曰︰豪猪本草不载,惟孟氏《食疗本草》 条说之。

(《本经》上品)

【释名】

时珍曰︰熊者雄也。熊字篆文象形。俗呼熊为猪熊,罴为人熊、马熊,各因形似以为别也。《述异记》云︰在陆曰熊,在水曰能(即鲧所化者)。故熊字从能。《续搜神记》云︰熊居树孔中,东土人击树,呼为“子路”则起,不呼则不动也。又狒狒亦名人熊,见本条。

【集解】

《别录》曰︰熊生雍州山谷。十一月取之。

弘景曰︰今东西诸山县皆有之,自非易得。

颂曰︰今雍、洛、河东及怀庆、卫山中皆有之。形类大豕,而性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则颠倒自投于地。冬蛰入穴,春月乃出。其足名蹯,为八珍之一,古人重之,然之难熟。熊性恶盐,食之即死(出《淮南子》)。

时珍曰︰熊如大豕而竖目,人足黑色。春夏膘肥时,皮浓筋驽,每升木引气,或堕快,俗呼跌膘,即《庄子》所谓熊经鸟申也。冬月蛰时不食,饥则舐其掌,故其之熊蹯。其行山中,虽数十里,必有 伏之所,在石岩枯木,山中人谓之熊馆。刘敬叔《异苑》云︰熊性恶秽物及伤残,捕者置此物于穴,则合穴自死。或为棘刺所伤,出穴爪之,至骨即毙也。陆佃《埤雅》云︰其胆春近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熊、罴皆壮毅之物,属阳,故书以喻不二心之臣,而诗以为男子之祥也。

【释名】

熊白。

弘景曰︰脂即熊白,乃背上肪,色白如玉,味甚美,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身中脂,煎炼过亦可作药,而不中啖。

【修治】

曰︰凡取得,每一斤入生椒十四个,同炼过,器盛收之。

【气味】

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

《日华》曰︰凉。其脂燃灯,烟损人眼,令失光明。

【主治】

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上饥,轻身长年(《本经》)。饮食呕吐(《别录》)。治风,补虚损,杀劳虫,酒炼服之(《日华》)。长发令黑,悦泽人面(苏恭)。

【附方】

旧二,新一。

令发长黑︰熊脂、蔓荆子(末)等分和匀,醋调涂之。(《圣惠方》)

发毛黄色︰以熊脂涂发梳散,入床底,伏地一食顷,即出,便尽黑。不过用脂一升效。(《千金翼》)

白秃头癣︰熊白敷之。(《杨氏产乳》)

【气味】

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温。弘景曰︰有痼疾不可食熊肉,令终身不除。鼎曰︰若腹中有积聚寒热者食之,永不除也。十月勿食之,伤神。

【主治】

风痹,筋骨不仁,功与脂同(孙思邈)。补虚羸(孟诜)。

【发明】

时珍曰︰按︰刘河间云︰熊肉振羸,兔目明视。因其气有馀,以补不足也。

【附方】

旧二。

肉一斤切,入豉汁中,和葱、姜、椒、盐作腌腊半斤,如上法食之。(并《食医心镜》)

【修治】

《圣惠方》云︰熊掌难 ,得酒、醋、水三件同煮,熟即大如皮球也。

【主治】

食之可御风寒,益气力(《日华》)。

胆 颂曰︰熊胆阴干用。然多伪者,但取一粟许滴水中,一道若线不

时珍曰︰按钱乙云︰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尔。

周密《齐东野语》云︰熊胆善辟尘。试之以净水一器,尘幕其上,投胆米许,则凝尘豁然而开也。

【气味】

苦,寒,无毒。

权曰︰恶防己、地黄。

【主治】

时气热盛,变为黄胆,暑月久痢,疳 心痛疰忤(苏恭)。治诸疳、耳鼻疮、恶疮,杀虫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时珍)。

【发明】

时珍曰︰熊胆,苦入心,寒胜热,手少阴、厥阴、足阳明经药也。故能凉心平肝杀虫,为惊痫疰忤、翳障疳痔、虫牙蛔痛之剂焉。

【附方】

旧五,新五。

赤目障翳︰熊胆丸,每以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绝奇。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

如三日不开,服四物加甘草、天花粉。(《全幼心鉴》)

小儿鼻蚀︰熊胆半分,汤化抹之。(《圣惠方》)

十年痔疮︰熊胆涂之神效,一切方不及也。(《外台》)

肠风痔 ︰熊胆半两,入片脑少许研,和猪胆汁涂之。(《寿域方》)

蛔虫心痛︰熊胆一大豆,和水服之,大效。(《外台》)

小儿惊痫︰方见主治。

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每以猪胆汁调少许搽之。(《摄生方》)

水弩射人︰熊胆涂之。更以雄黄同用酒磨服,即愈。(《斗门方》)

诸疳羸瘦︰熊胆、使君子末等分研匀,瓷器蒸溶,蒸饼丸麻子大。每米饮下二十丸。(幼大全》)

脑髓

【主治】

诸聋(苏恭)。疗头旋。摩顶,去白秃风屑,生发(《日华》)。

【主治】

小儿客忤(苏恭)。

【主治】

作汤,浴历节风,及小儿客忤(孟诜)。

【附录】

罴、 (音颓) 时珍曰︰熊、罴、 ,三而色黄白者,罴也;小而色黄赤者, 也。

头长脚高,猛憨多力,能拔树木,熊。罗愿《其白如熊白,而理粗味减,功用亦同。

麢羊

编辑

(《本经》中品)

【释名】

羚羊(俗)、 羊(音钤)、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鹿则比类,而环角外向以自防; 则独栖,悬角木上以远害,可谓灵也。故字从鹿,从灵省文。后人作羚。许慎《说文》云︰ ,山羊也,大而细角。《山海经》作 ,云︰状如羊而马尾。费信至尾,垂九块,名九尾羊。

【集解】

《别录》曰︰羚羊角出石城山川谷及华阴山。采无时。

弘景曰︰今出建平、宜都诸蛮山中及西域。多两角,一角者为胜。角多节,蹙蹙圆绕。

别有山羊角极长,惟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乃《尔雅》名 羊者,羌夷以为羚羊,能陟峻 。

恭曰︰羚羊,南山、商、淅间大有,今出梁州,真州、洋州亦贡。其角细如人指,长四五有藏器曰︰山羊、山驴、羚羊,三种相似,而羚羊有神,夜宿防患,以角挂树不著地。但角弯中深锐紧小,有挂痕者为真,如此分别,其疏慢无痕者非也。真角,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陶言一角者谬也。

颂曰︰今秦、陇、龙、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青色而大。其角长一二尺,有节如人手指握痕,又最坚劲。郭璞注《尔雅》云︰ 似羊而大,其角细而圆锐,好在与《尔雅》之 羊,陶注之山羊,苏注之山驴,大都相似。今人相承用之,以为羚羊。其细角长四五寸如人指多节蹙蹙圆真羚羊角,而世多不用何也?又闽、广山中,出一种野羊,彼人亦谓之羚羊也。陈氏谓耳边听之鸣者良。今牛羊诸角,但杀之者,听之皆有声,不独羚角也。自死角则无声矣。

宗奭曰︰诸角附耳皆集集有声,不如有挂痕一说为尽之。然有伪作者,宜察焉。

时珍曰︰羚羊似羊,而青色毛粗,两角短小; 羊似吴羊,两角长大;山驴,驴之身羚之角,但稍大而节疏慢耳。陶氏言羚羊有一角者,而陈氏非之。按《寰宇志》云︰安石山出羚羊,一角极坚,能碎金刚石。则羚固有一角者矣。

金刚石出西域,状如紫石英,百炼不消,物莫能击;惟羚羊角扣之,则自然冰泮也。又貘骨伪充佛牙,物亦不能破,用此角击之即碎,皆相畏耳。羚羊皮,西人以作座褥。

羚羊角

【修治】

曰︰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拆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取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入药,免刮人肠。

【气味】

咸,寒,无毒。《别录》曰︰苦,微寒。

甄权曰︰甘,温。能缩银。

【主治】

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本经》)。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及热毒痢 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末酒服之。治小儿惊痫,治山瘴及噎塞(《药性》)。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癧恶疮溪毒(藏器)。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时珍)。

【发明】

时珍曰︰羊,火畜也,而羚羊则属木,故其角入厥阴肝经甚捷,同气相求也。

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发病则惊骇不宁,狂越僻谬,魇寐卒死,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发病则瘀滞下注,疝痛毒痢,疮肿 ,产后血气,而羚角能散之。相火寄于肝胆,在气为怒;病则烦懑气逆,噎塞不通,寒热及伤寒伏热,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解诸毒,碎佛牙而烧烟走蛇虺也。《本经》、《别录》甚著其功,而近俗罕能发扬,惜哉﹗

【附方】

旧七,新四。

噎塞不通︰羚羊角屑为末,饮服方寸匕,并以角摩噎上。(《外台》)

胸胁痛满︰羚羊角烧末,水服方寸匕。(《子母秘录》)

腹痛热满︰方同上。

堕胎腹痛,血不出︰羚羊角烧灰三钱,豆淋酒下。(《普济》)

产后烦闷汗出,不识人︰《千金》︰用羚羊角烧末,东流水服方寸匕。未愈再服。

又方︰加芍药、枳实等分(炒),研末,汤服。

血气逆烦︰羚羊角烧末,水服方寸匕。(《肘后方》)

临产催生︰羚羊角一枚,刮尖为末,酒服方寸匕。(《产宝》)

小儿下痢︰羚羊角中骨烧末,饮服方寸匕。(《秘录》)

遍身赤丹︰羚羊角烧灰,鸡子清和,涂之,神效。(《外台》)

赤 如疮,瘙痒,甚则杀人︰羚羊角磨水,摩之数百遍为妙。(《肘后方》)

山岚瘴气︰羚羊角末,水服一钱。(《集简方》)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恶疮(藏器)。和五味炒熟,投酒中,经宿饮之,治筋骨急强,中风。北人恒食,南人食之,免蛇、虫伤(孟诜)。

【气味】

同肉。

【主治】

水肿鼓胀,小便不利(时珍)。

【发明】

时珍曰︰羚羊肺本草不收。《千金翼》载太医山连治韦司业水肿莨菪丸用之,盖取其引药入肺,以通小便之上源也。其方用羚羊肺一具,沸汤微炸过,曝干为末。莨菪子一升,用三年醋浸一伏时,蒸熟捣烂和,丸梧桐子大。每用四丸,麦门冬汤食后服,候口中干、妄语为验。数日小便大利,即瘥。无羚羊,以青羊肺代之亦可。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面上 ,如雀卵色,以酒二升,同煮三沸,涂四五次良(时珍)。

【附方】

新一。

面 ︰羚羊胆、牛胆各一枚,醋二升,同煮三沸,频涂

【主治】

炙研,治五尸遁尸邪气(时珍。《外台》方中用之)。

【附录】

山驴 恭曰︰见上文。

时珍曰︰《南史》云︰滑国出野驴,有角。《广志》云︰驴羊似驴。《山海经》云︰晋阳悬瓮之山、女几之山、荆山、纶山,并多闾。郭璞注云︰闾即 也,似驴而歧蹄,马尾,角如羚羊,一名山驴。俗人亦用其角以代羚羊。又《北山经》云︰太行之山,有兽状如羚羊,而四角马尾,有距善旋,其鸣自叫。此亦山驴之类也

山羊

编辑

(《日用》)

【释名】

野羊(《图经》)、 羊。

时珍曰︰羊之在原野者,故名。

【集解】

弘景曰︰山羊即《尔雅》 羊,出西夏,似吴羊而大角、角椭者。能陟峻 ,羌夷以为羚羊,角极长,惟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

恭曰︰山羊大如牛,或名野羊,善斗至死,角堪为鞍桥。

颂曰︰闽、广山中一种野羊,彼人谓之羚羊。其皮浓硬,不堪炙食,其肉颇肥软益人。

吴瑞曰︰山羊似羚羊,色青。其角有挂痕者为羚羊,无者为山羊。

时珍曰︰山羊有二种︰一种大角盘环,肉至百斤者;一种角细者,《说文》谓之苋羊桓)。

陆氏云︰ 羊状如驴而群行,其角甚大,以时堕角,暑天尘露在上,生草戴行。故《代都赋》云︰ 羊养草以盘桓。

【气味】

甘,热,无毒。

颂曰︰南方野羊,多啖石香薷,故肠藏颇热,不宜多食之。

【主治】

南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劳山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苏颂)。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不利时疾人(吴瑞)。

(《本经》中品)

【校正】

《本经》上品白胶,中品鹿茸,今并为一条。

【释名】

斑龙。

时珍曰︰鹿字篆文,象其头、角、身、足之形。《尔雅》云︰鹿,牡曰 ( (音攸),其子曰 (音迷),绝有力曰KT 云︰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则鹿得称

【集解】

时珍曰︰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俗称马鹿。牝者无角,小而无斑,毛杂黄白色,俗称 鹿,孕六月而生子。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谓之聚 。同旅,居则环角外向以防害,卧则口朝尾闾,以通督 《 记》云︰鹿千岁为苍,又五百岁为白,又五百岁为玄。玄鹿骨亦黑,为脯食之,可长生也。

《埤雅》云︰鹿乃仙兽,自能乐性,六十年必怀琼于角下,角有斑痕,紫色如点,行则有涎,不复急走。故曰︰鹿戴玉而角斑,鱼怀珠而鳞紫。沈存中《笔谈》云︰北狄有驼鹿,极大而色苍黄,无斑。角大而有文,坚莹如玉。茸亦可用。《名苑》云︰鹿之大者曰麈,视其尾为准。其尾能辟尘,拂毡则不蠹,置茜帛中,岁久红色不黯也。

鹿茸

【修治】

《别录》曰︰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燥。

恭曰︰鹿茸,夏收之阴干,百不收一,且易臭,惟破之火干大好。

曰︰凡使鹿茸,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漉出切焙捣用,免渴人也。又法︰以鹿茸锯作片,每五两,用羊脂三两,拌天灵盖末涂之,慢火炙令内外黄脆,以鹿皮裹之,安室中一宿,则药魂归矣。乃慢火焙干,捣末用。

《日华》曰︰只用酥炙炒研。

宗奭曰︰茸上毛,先以酥薄涂匀,于烈焰中灼之,候毛尽微炙。不以酥,则火焰伤茸矣。

时珍曰︰《澹寮》、《济生》诸方,有用酥炙、酒炙,及酒蒸焙用者,当各随本方。

【发明】

《抱朴子》曰︰南山多鹿,每一雄游,牝百数至。春羸瘦,入夏惟食菖蒲即肥。

当角解之时,其茸甚痛。猎人得之,以索系住取茸,然后毙鹿,鹿之血未散也。

宗奭曰︰茸,最难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猎时多有损伤故也。此以如紫茄四五寸,形如分歧不察。按沈存中《鹿茸作一种者疏矣。或刺麋、鹿血以代茸,云茸亦血,此大误矣。麋茸利补阳,鹿茸利补阴,须佐以他药则有功。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自胚胎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坚。惟麋、鹿角自生至坚,无两月之久,大者至二十馀斤。计一日夜须生数两,凡骨之生无速于此。虽草木易生,亦不及之。此骨之至强者,所以能补骨血,坚阳道,益精髓也。头者诸阳之会,上钟于茸角,岂可与凡血为比哉。

时珍曰︰按熊氏《礼记疏》云︰鹿是山兽,属阳,情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属阴,情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也。余见角下。

【气味】

甘,温,无毒。《别录》曰︰酸,微温。

甄权曰︰苦,辛。麻勃为之使。

诜曰︰鹿茸不可以鼻嗅之,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为虫颡,药不及也。

【主治】

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经》)。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阴,令痿(《别录》)。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酒服方寸匕(甄权)壮筋骨(《日华》)。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时珍)。

【发明】

时珍曰︰按《澹寮方》云︰昔西蜀药市中,尝有一道人货斑龙丸,一名茸珠丹。

每大醉高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漫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朝野遍传之。其方盖用鹿茸、鹿角胶、鹿角霜也。又戴原礼‧《证治要诀》︰治头眩晕,甚则屋转眼黑,或如物飞,或见一为二,用茸珠丹甚效。或用鹿茸半两,无灰酒三盏,煎一盏,入麝香少许,温服亦效。云茸生于头,类之相从也。

【附方】

旧一,新八。

斑龙丸︰治诸虚。用鹿茸(酥炙,或酒炙亦可)、鹿角胶(炒成珠)、鹿角霜、阳起石(红,酒淬)、肉苁蓉(酒浸)、酸枣仁、柏子仁、黄耆(蜜炙)各一两,当归、黑附子(炮)、地黄(九蒸九焙)各八(《澹寮》)

(末)一两,绢袋裹,置酒瓶中,七肾虚腰痛,不能反侧︰鹿茸(炙)、菟丝子各一两,舶茴香半两,为末,以羊肾二对,法酒煮烂,捣泥和,丸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三精血耗涸︰面色黧黑,耳聋,目昏口渴,腰痛,脚弱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者。鹿茸(酒蒸)、当归(酒浸)各一两。焙为末,乌梅肉煮膏捣,丸梧桐子(《济生方》)

腰膝疼痛伤败者︰鹿茸涂酥炙紫为末,每温酒服一钱。(《续十全方 》) 小便频数︰鹿茸一对,酥炙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日三服。(《郑氏家传方》)

虚痢危困,因血气衰弱者︰鹿茸(酥炙)一两为末,入麝香五分,以灯心煮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济生方》)

饮酒成泄,骨立不能食,但饮酒即泄︰用嫩鹿茸(酥炙)、肉豆蔻(煨)一两,生麝香五分。为末,陈白米饭丸梧桐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名室女白带,因冲任虚寒者︰鹿茸(酒蒸焙)二两,金毛狗脊、白蔹各一两。为末,用艾煎醋,打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温酒下五十丸,日二。(《济生》)

颂曰︰七月采角。以鹿年久者,其角更好。煮以为胶,入药弥佳。 曰︰鹿角要黄色紧重尖好者。此鹿食灵草,所以异众鹿也。

【修治】诜曰:凡用鹿角、麋角,并截段锉屑,以蜜浸过,微火焙,令小变色,曝干,捣筛为末。或烧飞为丹,服之至妙。以角寸截,泥裹,于器中大火烧一日,如玉粉也。

时珍曰:按崔行功《纂要方》鹿角粉法:以鹿角寸截,炭火烧过,捣末,水和成团,以绢袋三五重盛之,再煅再和,如此五度,以牛乳和,再烧过研用。

【气味】

咸,温,无毒。杜仲为之使。

【主治】

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本经》)。除少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别录》)。猫鬼中恶,心腹疰痛(苏恭)。水磨汁服,治脱精尿血,夜梦鬼交。醋磨汁,涂疮疡痈肿热毒。火炙热,熨小儿重舌、鹅口疮(《日华》)。蜜炙研末酒服,轻身强骨髓,补阳道绝伤。又治妇人梦与鬼交者,清酒服一撮,即出鬼精。烧灰,治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甚妙(孟诜)。

【发明】

时珍曰︰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补矣。

【附方】

旧十六,新十九。

服鹿角法︰鹿角屑十两,生附子三两(去皮脐),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令人少睡,益气力,通神明。(彭祖方)

肾消尿数︰鹿角一具,炙捣筛。温酒每服方寸匕,日二。(《外台》)

骨虚劳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血气衰惫,发落齿枯,甚则喜唾。用鹿角二两,牛膝(酒浸焙)一两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下。(《济生》)

肾虚腰痛,如锥刺不能动摇︰鹿角屑三两,炒黄研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猝腰脊痛不能转侧︰鹿角五寸烧赤,投二升酒中,浸一宿饮。(《梅师》)

妇人腰痛︰鹿角屑熬黄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杨氏《产乳》)

妊娠腰痛︰鹿角截五寸长,烧赤,投一升酒中。又烧又浸,如此数次,细研。空心酒服方寸匕。(《产宝》)

产后腹痛,血不尽者︰鹿角烧研,豉汁服方寸匕,日二。(《子母秘录》)

妊娠下血不止︰鹿角屑、当归各半两,水三盏,煎减半,顿服。不过二服。(《普济方》)

胎死腹中︰鹿角屑三寸匕,煮葱豉汤和服,立出。(《百一方》)

堕胎血瘀不下,狂闷寒热︰用鹿角屑一两为末,豉汤服一钱,日三。须臾血下。(《圣惠方》)

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为末,姜汤调下。(《产乳》)

产后血晕︰鹿角一段,烧存性,出火毒,为末。酒调,灌下即醒。(杨拱《医方摘要》)

妇人白浊,滑数虚冷者︰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妇人良方》)

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为末。酒服一钱,日二。

食后喜呕︰鹿角(烧末)二两,人参一两,为末。姜汤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小儿哕疾︰鹿角粉、大豆末等分,相和乳调,涂乳上饮之。(《古今录验》)

小儿疟疾︰鹿角生研为末,先发时以乳调一字服。(《千金》)

小儿滞下赤白者︰用鹿角灰、发灰等分,水服三钱,日二。《千金》)

小儿重舌︰鹿角末涂舌下,日三。(姚和众方)

小儿流涎︰脾热也。鹿角屑末,米饮服一字。(《普济方》)

面上 ︰鹿角尖磨浓汁,浓涂之,神效。

面上风疮︰鹿角尖磨酒涂之。(《圣惠》)

咽喉骨鲠︰鹿角为末,含之咽津。(《斗门方》)

蹉跌损伤,血瘀骨痛︰鹿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竹木入肉不出者︰鹿角烧末,水和涂上,立出。久者不过一夕。(《千金方》)

蠷 尿疮︰鹿角烧末,苦酒调敷。(《外台》)

五色丹毒︰鹿角烧末,猪脂和敷。(《肘后方》)

发背初起︰鹿角烧灰,醋和涂之,日五六易。(《千金方》)

乳发初起,不治杀人︰鹿角磨浓汁涂之,并令人嗍去黄水,随手即散。(《梅师方》)

吹奶掀痛︰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仍以梳梳之。(唐氏《经验方》)

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油调涂之。(《集要》)

疖毒肿毒︰鹿角尖磨浓汁涂之,甚妙。(濒湖方)

痈疽有虫︰鹿角烧末,苦酒和涂。磨汁亦可。

妖魅猫鬼,病患不肯言鬼︰以鹿角屑捣末,水服方寸匕,即言实也。(《录验》)

白胶 一名鹿角胶(《本经》)、粉名鹿角霜。

甄权曰︰白胶一名黄明胶。时珍︰正误见黄明胶。

【修治】

《别录》曰︰白胶生云中,煮鹿角作之。

弘景曰︰今人少复煮作,惟合角弓用之。其法︰先以米渖汁渍七日令软,煮煎如作阿胶法耳。又一法︰锉角令细,入干牛皮一片,即易消烂。不尔,虽百年无一熟也。

恭曰︰鹿角、麋角,但煮浓汁重煎,即为胶矣,何必使烂?欲求烂亦不难,陶未见耳。

诜曰︰作胶法︰细破寸截,以 水浸七日令软,方煮之。

曰︰采全角锯开,并长三寸,以物盛,于急水中浸一百日取出,刀刮去黄皮,拭净。

以 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戍时不用著火,只从子至戌也。日足,软如粉。捣烂,每十两入无灰酒一镒,煮成胶,阴干研筛用。

时珍曰︰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取粉熬成胶,或只以浓汁熬成膏者,为鹿角胶。按胡 《卫生方》云︰以米泔浸鹿角七日令软,入急流水中浸桑柴火煮七日,旋旋添水,入醋少许,捣成霜用。其汁,加无灰 急方》云︰用新角三对,寸截,盛于长流水浸三日,刮净,入铁锅中水煮三日夜,不可少停,水少即添汤。日足,取出刮以新鹿角寸截,囊盛,于流水中浸壶掩住,水少旋添。其角软,以竹

【气味】

甘,平,无毒。《别录》曰︰温。得火良,畏大黄。

【主治】

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本经》)。

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别录》)。男子肾脏气,气弱劳损,吐血。妇人服之,令有子,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药性》)。炙捣酒服,补虚劳,长肌益髓,令人肥健,悦颜色;又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时珍)。

【发明】

曰︰凡使,鹿角胜于麋角。

颂曰︰今医家多用麋茸、麋角,云力紧于鹿也。

时珍曰︰苏东坡《良方》云︰鹿阳兽,见阴而角解;麋阴兽,见阳而角解。故补阳以鹿角为胜,补阴以麋角为胜。其不同如此,但云鹿胜麋,麋胜鹿,疏矣。按此说与沈存中“鹿茸利补阴,麋茸利补阳”之说相反。以理

【附方】

旧三,新五。

异类有情丸︰《韩氏医通》云︰此方自制者。凡丈夫中年觉衰,便可服饵。盖鹿乃纯阳,龟、虎属阴,血气有情,各从其类,浸七日,酥炙研)各三两六钱,鹿茸(熏干,酒洗净,酥涂炙,研)、虎胫骨(长流水浸七日,蜜涂酥炙)各二两四钱,水火炼蜜,入九十丸。如浓味善饮者,加猪胆汁一二合,以寓降火之义。(炒)、牡蛎( )各一两,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盐汤下四十丸。(《普济》)

白胶二两炙为末,酒二升和,温服。(《外台》)

合,分再服。(《外台》)

小便不禁,上热下寒者︰鹿角霜为末,酒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温酒下。

小便频数︰鹿角霜、白茯苓等分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总要》) 门方》)

齿

【主治】

鼠 ,留血,心腹痛。不可近丈夫阴(苏恭)。

【气味】

甘,微热,无毒。

【主治】

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可酒浸服之(孟诜)。作酒,主内虚,续绝伤,补骨除风(思邈)。烧灰水服,治小儿洞注下痢(时珍)。

【附方】

新一。

补益虚羸︰鹿骨煎︰用鹿骨一具,枸杞根二升,各以水一斗,煎汁五升,和匀,共煎五升,日二服。(《千金》)

【气味】

甘,温,无毒。诜曰︰九月以后,正月以前,堪食。他月不可食,发冷痛。白臆者、豹文者,并不可食。鹿肉脯,炙之不动,及见水而动,或曝之不燥者,并杀人。不可同雉肉、蒲白、 鱼、虾食,发恶疮。《礼记》云︰食鹿去胃。

【主治】

补中,益气力,强五脏。生者疗中风口僻,割片薄之(《别录》。

华陀云︰中风口偏者,以生肉同生椒捣贴,正即除之)。

养血生容,治产后风虚邪僻(时珍。《外台》有鹿肉汤)。

【发明】

思邈曰︰壶居士言鹿性多警烈,能别良草,止食葛花、葛叶、鹿葱、鹿药、白蒿、水芹、甘草、荠 、齐头蒿、山苍耳,他草不食,处必山冈,故产则归下泽。

飨神用其肉者,以其性烈清净也。凡药饵之人,久食鹿肉,服药必不得力,为其食解毒之草制诸药也。

弘景曰︰野兽之中,獐、鹿可食生,则不膻腥。又非十二辰属,八卦无主,且温补,于人生死无尤,道家许听为脯。过其馀,虽鸡、犬、牛、羊补益,于亡魂有愆责,并宗奭曰︰三祀皆以鹿腊,亦取此义,且味亦胜他肉。

时珍曰︰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陶说亦妄耳。

头肉

【气味】

平。

【主治】

消渴,夜梦鬼物,煎汁服,作胶弥善(苏恭。宗奭曰︰头可酿酒,须于作浆时,稍益葱、椒)。

【附方】

新一。

老人消渴︰鹿头一个,去毛煮烂,和五味。空心食,以汁咽之。(《鄙事》)

蹄肉

【气味】

平。

【主治】

诸风,脚膝骨中疼痛,不能践地,同豉汁、五味煮食(孙思邈)。

【主治】

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头风,通腠理。不可近阴《本经》麋脂正文,而苏氏以注鹿脂,二脂功或同耶?)。

【附方】

新一。

面上 ︰鹿脂涂之,日再。(《圣惠方》)

髓(炼净入药)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丈夫女子伤中绝脉,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别录》)。

壮阳道,令有子。同地黄汁煎膏服,填骨髓,壮筋骨,治呕吐(《日华》)。补阴强阳,生精益髓,润燥泽肌(时珍)。

【发明】

颂曰︰髓可作酒,唐方多有其法。

时珍曰︰鹿髓,近方稀用者。《删繁方》治肺虚毛悴,酥髓汤用之。《御药院方》滋补药,用其脊髓和酒熬膏丸药,甚为有理。白飞霞《医通》云︰取鹿脑及诸骨髓炼成膏,每一两,加炼蜜二两炼匀,瓷器密收,用和滋补丸药剂甚妙。凡腰痛属肾虚寒者,以和古方摩腰膏,姜汁化一粒擦肾俞,则暖气透入丹田如火,大补元阳。此法甚佳,人鲜知之。

【附方】

新一。

鹿髓煎︰治肺痿咳嗽,伤中脉绝。用鹿髓、生地黄汁各七合,酥、蜜各一两,杏仁、桃仁各三两(去皮炒,酒一升,同捣取汁),先煎杏仁、桃仁、地黄汁减半,入三味煎如稀饧。

每含一匙,徐徐咽下,日三。(《圣济》)

【主治】

入面脂,令人悦泽(苏颂)。刺入肉内不出(《深师》)。

【主治】

补虚羸劳损(时珍)。

【发明】

韩懋曰︰王师授予鹿 丸方云之精也。医书称鹿茸、角、血、髓苑囿驯养。每日以人参

燥则渐减,周而复始。大约三年之内,一旦毛不得,则精泄于外;或令其一交,即设法取其角霜一味为丸,空心盐酒下,大起胎

时珍曰︰按《老子》云︰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作者,精之至也。

催切,赤子阴也。今作鹿精之名,亦未为稳。

【主治】

阴痿,补虚,止腰痛、鼻衄,折伤,狂犬伤(苏恭)。

及崩中带下(《日华》)。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汪颖)。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时珍)。

【发明】

颂曰︰近世有服鹿血酒者。云得于射生者,因采捕入山失道,数日饥渴将委顿。

惟获一生鹿,刺血数升饮之,饥渴顿除。及归,遂觉血气充盛异人。有效而服之者,刺鹿头角间血,酒和饮之更佳。

时珍曰︰近世韩飞霞补益方有斑龙宴法,孙氏解痘毒有阴阳二血丸,皆古所未知者。而沈存中又以刺血代茸为非,亦一说也。

【附方】

新三。

斑龙宴︰用驯养牡鹿一二只,每日以人参一两煎水与饮,将滓拌土产草料米豆,以时喂之,勿杂他水草。百日之外,露筋可用矣。宴法︰夜前减食,次早空心低尾昂。令有力者抱定前足,有角者执定角,无角者以木囊头拘之,使头不动。用三棱针刺其眼之大 前毛孔,名天池穴。以银管长三寸许插向鼻梁,坐定,咂其血,饮药酒数杯。再咂再饮,以醉为度。鼻中流出者,亦可接和酒饮。饮毕避风,行升降工夫,为一宴也。用生肌药敷鹿穴,养之。月可一度,一鹿可用六七年。不拘男女老少,服之终身无疾而寿,乃仙家服食丹方二十四品之一也。药酒以八珍散加沉香、木香煮之。未出者稀,已出者减。用鹿血、兔血(各以青纸盛,置灰上,晒干)、乳香、没药各一两,雄黄、黄连各五钱,朱砂、麝香各一钱。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儿小者减

鼻血时作︰干鹿血炒枯,将酒浮熏二三次,仍用酒浮半杯和服之。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补肾气(《别录》)。补中,安五脏,壮阳气,作酒及煮粥食之(《日华》)。

【附方】

旧一。

肾虚耳聋︰用鹿肾一对,去脂膜切,以豉汁入粳米二合煮粥食。亦可作羹。(《圣惠方》)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消肿散毒(时珍)。

【主治】

劳损续绝(苏恭)。尘沙眯目者,嚼烂 入目中,则粘出(时珍)。

【附方】

旧一。

骨鲠︰鹿筋渍软,搓索令紧,大如弹丸。持筋端吞至鲠处,徐徐引之,鲠著筋出。(《外台》)

【主治】

气瘿,以酒渍,炙干,再浸酒中,含咽汁,味尽更易,十具乃愈(《深师》)。

【主治】

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时

【主治】

经日不产,干、湿各三钱,研末,姜汤服,立效(《经

胎粪

【主治】

解诸毒(时珍曰︰按范晔《后汉书》云︰冉粪,可疗毒也)。

(《本经》下品)

【释名】

时珍曰︰陆佃云︰麋喜音声。班固云︰麋性淫迷。则麋之名义取乎此。《尔雅》云︰牡曰 (音咎),牝曰 (音辰),其子曰 (音夭)。

【集解】

《别录》曰︰麋生南山山谷及淮海边。十月取之。

弘景曰︰今海陵间最多。千百为群,多牝少牡。

时珍曰︰麋,鹿属也。牡者有角。鹿喜山而属阳,故夏至解角;麋喜泽而属阴,故冬至解角。麋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肉蹄,目下有二窍为夜目。故《淮南子》云︰孕女见麋而子其鹿所息处,谓之鹿场也。今猎人多不分别,往往以麋为鹿,牡者犹可以角退为辨,牝者通目为 鹿矣。

麋脂

一名宫脂(《本经》)

时珍曰︰《别录》言十月取脂,炼过收用;而《周礼》冬献野狼,夏献麋。注云︰野狼膏聚,麋膏散。聚则温,散则凉,以顺时也。

【气味】

辛,温,无毒。忌桃李,畏大黄。

【主治】

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挛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本经》)。柔皮肤。不可近阴,令痿(《别录》)。治少年气盛,面生疮 ,化脂涂之(时珍)。

【正误】

弘景曰︰人言麋一牡辄交十馀牝,交毕即死。其脂堕地,经年,人得之名曰遁脂,酒服至良。夫麋性乃尔淫快,不应痿人阴。一方言不可近阴,令阴不痿,此乃有理。

恭曰︰游牝毕即死者,虚传也。遍问山泽人,无此说。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多食令人弱房,发脚气。妊妇食之,令子目病。

弘景曰︰不可合猪肉,雉肉食,发痼疾。合虾及生菜、梅、李食,损男子精气。

【主治】

益气补中,治腰脚(孟诜)。补五脏不足气(禹锡)。

【发明】

时珍曰︰按陆农师云︰鹿以阳为体,其肉食之燠;麋以阴为体,其肉食之寒。

观此,则《别录》麋脂令人阴痿,孟诜言多食肉令人弱房,及角、肉不同功之说,亦此意也。

【修治】

与鹿茸同。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阴虚劳损,一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时珍)。

麋角

【修治】

曰︰麋角,顶根上有黄毛若金线,兼旁生小尖也、色苍白者为上。

诜曰︰凡用麋角,可五寸截之,中破,炙黄为末,入药。

时珍曰︰麋鹿茸角,今人罕能分别。陈自明以小者为鹿茸,大者为麋茸,亦臆见也。不若亲视其采取时为有准也。造麋角胶、麋角霜,并与鹿角胶、鹿角霜同法。又《集灵方》云︰用麋角一双,水浸七日,刮去皮,锉屑。以银瓶盛牛乳浸一日,乳耗再加,至不耗乃止。用油纸密封瓶口。别用大麦铺锅中三寸,上安瓶,再以麦四周填满。入水浸一伏时,水耗旋加,待屑软如面取出,焙研成霜用。

【气味】

甘,热,无毒。

【主治】

风痹,止血,益气力(《别录》)。刮屑熬香,酒服,大益人(弘景。出《彭祖传》中)。酒服,补虚劳,添精益髓,益血脉,暖腰华》)。作粉常服,治丈夫冷气及风,筋骨疼痛。若猝心痛,一服立瘥。浆水磨泥涂面,令人光华,赤白如玉可爱(孟诜)。滋阴养血,功与茸同

【发明】

诜曰︰麋角常服,大益阳道,不知何因与肉功不同也。煎胶与鹿角胶同功,茸亦胜鹿茸,仙方甚重之。

恭曰︰麋茸功力胜鹿茸,角煮胶亦胜白胶。详见鹿茸、鹿角下。

《日华》曰︰麋角属阴,故治腰膝不仁,补一切血病也。

时珍曰︰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气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补阴,左肾血液不足者宜之。此乃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虽具,而理未发出,故论者纷纭。又《杨氏家藏方》,治虚损有二至丸,两角并用。但其药性过温,止宜于阳虚寒湿血痹者耳,于左肾无与焉。孙思邈《千金方》言︰麋角丸凡一百一十方,惟容成子羔所服者,特出众方之外,子羔服之羽化。今观其方,比二至丸似可常服,并集于下。

【附方】

新五。

麋角丸︰补心神,安脏腑,填骨髓,理腰脚,能久立,聪耳明目,发白更黑,貌老还少。

凡麋角,取当年新角连脑顶者为上,看角根有斫痕处,亦堪用。蜕角根下平者,不堪。取角五具,或四具、三具、二具、一具为一剂。去尖一大寸,即角长七八寸,取势截断,量把镑得。即于长流水软即将出,削去皱皮,以利镑镑取白处,至心即止。以清粟米泔浸两宿,初经一宿即干,握沥去旧水,置新绢上曝干,择去恶物粗骨皮及镑不匀者。以无灰美酒于大瓷器中浸,经两宿,其药及酒俱入净釜中。初用武火煮一食久,后以文火微煎,如蟹目沸。以柳木篦徐徐搅,不得住手,时时添酒,以成煎为度。煎时皆须平旦下手,不得经宿。仍看屑消如稀胶,即以牛乳五升,酥一斤,以次渐下后项药。仍以麋角一条,炙令黄为末,与诸药同制之。槟榔、通草、秦艽、肉苁蓉、人参、菟丝子(酒浸两宿,晒干别捣)、甘草各一两,上捣为末。将胶再煎一食顷,似稀稠粥即止火。少时投诸药末相和,稠粘堪作丸,即以新器盛贮,以众手一时丸如梧桐子大。如粘手,著少酥涂手。其服饵之法︰空腹以酒下之,初服三十丸,日加一丸,加至五十丸为度,日二服。初服一百日内,忌房室。服经一月,腹内诸疾自相驱逐,有微利勿怪。渐后多泄气能食。患气者,加枳实、青木香各一两。服至二百日,面皱光泽。一年,齿落更生,强记,身轻若风,日行数百里。二年,令人肥饱少食;七十以上服之,却成后生。

三年,肠作筋髓,预见未明。四年,常饱不食,自见仙人。三十下服之不辍,颜一定而不变。

修合时须在净室中,勿令阴人、鸡、犬、孝子等见。妇人服之尤佳。如饮酒食面,口干眼涩内热者,即服三黄丸微利之。如此一度发动以后,方始调畅也。(《千金》)

二至丸︰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湿,壮筋骨。用鹿角(镑细,以真酥一两,无灰酒一升,慢火炒干,取)四两,麋角(镑细,以真酥二两,米醋一升煮干,慢火炒干,取)半两,苍耳子(酒浸一宿,焙)半斤,山药、白茯苓、黄 (蜜炙)各四两,当归(酒浸,焙)五两,肉苁蓉(酒浸,焙)、远志(去心)、人参、沉香各二两,熟附子一两,通为末,酒煮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麋角丸︰《三因方》︰治五痿,皮缓毛瘁,血脉枯槁,肌肤薄著,筋骨羸弱,饮食不美,四肢无力,爪枯发落,眼昏唇燥。用麋角屑一斤(酒浸一宿),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熟地黄四两,用大麦米二升,以一半藉底,以一半在上,以二布巾隔覆,炊一日,取出药、麦,各焙为末。以浸药酒,添清酒煮麦粉为糊和,杵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米汤送下,日三服。一方只用麋角(镑屑,酥炒黄色)五两,熟附子(末)半两,酒糊丸服。

麋角霜丸︰补元脏,驻颜色。用麋角一副(水浸七日,刮去皱皮,镑为屑,盛在一银瓶内,以牛乳汁浸一日,常令乳高二寸,如乳耗更添,直候不耗,用油单数重密封瓶口,别用大麦一斗,安在甑内,约浓三寸,上安麋角瓶,更用大麦周遭填实,露瓶口,不住火蒸一复时,如锅内水耗,即旋添热汤,须频看角屑粉烂如面,即住火取出,用细筛子漉去乳,焙干,每料八两),附子(炮裂去皮)、干山药各三两,上为末,蒸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用温盐酒送下。炼蜜丸亦可。(《总录》)

麋角丸︰彭祖云︰使人丁壮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者,莫过麋角。其法︰刮为末十两,用生附子一枚合之,雀卵和丸,日服二十丸,温酒下,二十日大效。亦可单熬为末酒服,亦令人不老,但性缓不及附子者。(《彭祖服食经》)

【主治】

虚劳,至良。煮汁酿酒饮,令人肥白,美颜色(禹锡)。

【主治】

作靴、袜,除脚气(孟诜)。

双头鹿

编辑

(《拾遗》)

【释名】

荼苜机。

时珍曰︰荼苜机,音蔡茂机,番言也,出《博物志》。旧本讹作蔡苴机,又作余义,亦荼苜之讹也。

【集解】

藏器曰︰按张华《博物志》云︰荼苜机出永昌郡,是两头鹿名也,似鹿两头。

其胎中屎,以四月取之。范晔《后汉书》云︰云南县有神鹿,两头,能食毒草。《华阳国志》云︰此鹿出云南郡熊仓山。即余义也。

时珍曰︰按盛弘之《荆州记》云︰武陵郡西有阳山,产两头兽,似鹿,前后有头,一头食,一头行,山人时或见之。段成式《杂俎》云︰双头鹿胎矢名耶希。夷人为希。按︰《唐韵》屎字又音希,即此义也。

胎中屎

【主治】

敷恶疮,蛇虺毒(藏器)。

(宋《开宝》附)

【释名】

KT (即古麂字)。

时珍曰︰麂味甘旨,故从旨。又《字说》云︰山中有虎,麂必鸣以告,其声几几然,故曰麂。大者曰 。

【集解】

马志曰︰麂生东南山谷。

颂曰︰今有山林处皆有之,而均、房、湘、汉间尤多,乃獐类也。按︰《尔雅》云︰麂,大,旄毛狗足。谓毛长也。南人往往食其肉,然坚

又有一种类麂而大者名 ,不堪药用。《山海经》云︰女几之山多 麂。即此。

宗奭曰︰麂,獐属而小于獐。其口两边有长牙,好斗。其皮为第一,无出其右者,但皮多牙伤痕。其声如击破钹。四方皆有,山深处颇多。

时珍曰︰麂居大山中,似獐而小,牡者有短角,黧色豹脚,脚矮而力劲,善跳越。其行草莽,但循一径。皮极细腻,靴、袜珍之。或云亦好食蛇。宋书《符瑞志》有银麂,白色;今施州山中出一种红麂,红色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五痔病。炸熟,以姜、醋进之,大有效(藏器)。

头骨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烧灰饮服,治飞尸(藏器)。

【主治】

作靴、袜,除湿气脚痹(时珍)。

(《别录》中品)

【释名】

麕(音君,亦作麏)。

时珍曰:猎人舞采,则獐、麋注视。獐喜文章,故字从章。陆氏曰:獐性惊慞,故谓之獐。又善聚散,故又名麕。囷,圆仓也。《尔雅》云:麕,牡曰麌(音语),牝曰麜(音栗),其子曰麆(音助)。大者曰麃(音庖),古语云“四足之美有麃”,是矣。

【集解】

颂曰︰獐,今陂泽浅草中多有之。其类甚多, 乃总名也。有有牙者,有无牙者,其牙不能噬啮。

时珍曰:獐,秋冬居山,春夏居泽。似鹿而小,无角,黄黑色,大者不过二三十斤。雄者有牙出口外,俗称牙獐。其皮细软,胜于鹿皮,夏月毛毨而皮厚,冬月毛多而皮薄也。宋·《符瑞志》有银獐白色,云王者刑罚中理则出。春秋《运斗枢》云:枢星散为獐。

【正误】

诜曰︰獐中往往得香,如栗子大,不能全香,亦治恶病。

时珍曰︰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是矣。今正之。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八月至十一月食之,胜羊;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动气。多食,令人消渴。

者,食之发痼疾。不可合鹄肉食,成症痼。又不可合梅、李、虾食,病患。

【主治】

补益五脏(《别录》)。

【发明】

弘景曰︰俗云白肉是獐。其胆白,易惊怖也。

诜曰︰肉同麋肉酿酒,良。道家以其肉供养星辰,名为白脯,云不属十二辰,不是腥腻,无时珍曰︰獐胆白性怯,饮水见影辄奔,《道书》谓獐鹿无魂也。

藏器曰︰人心粗豪者,以其心肝曝干为末,酒服一具,便即小胆;若怯者食之,则转怯不知所为。

【附方】

旧二。

通乳︰獐肉煮食,勿令妇知。(《子母秘录》)

消瘤:用獐肉或鹿肉剖如厚脯,炙热拓之。可四炙四易,出脓便愈。不除,再以新肉用之。(《外台秘要》)

髓脑

【主治】

益气力,悦泽人面(《别录》)。治虚风(时珍曰︰《千金》治暗风,薯蓣煎,治虚损,天门冬煎,并用之。颂曰︰唐方有獐髓煎及獐骨酒,并补下)。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虚损泄精(《别录》)。益精髓,悦颜色(《日华》。时珍曰:《千金》治产后虚损,有獐骨汤,煮汁煎药。)酿酒,有补下之功(宁源)。

(《本经》上品)

【释名】

射父(《尔雅》)、香獐。

时珍曰︰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或云麝父之香来射,故名,亦通。其形似獐,故俗呼香獐。《梵书》谓麝香曰莫诃婆伽。

【集解】

《别录》曰︰麝生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香,生者益良。

弘景曰︰麝形似獐而小,黑色,常食柏叶,又啖蛇。其香正在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袋裹之。五月得香,往往有蛇皮骨。今人以蛇蜕皮裹香,云弥香,是相使也。麝夏月食蛇、虫多,至寒则香满,入春脐内急痛,自以爪剔出,著屎溺中覆之,常在一处不移。曾有遇得乃至一斗五升者,此香绝胜杀取者。昔人云是精、溺凝作,殊不尔也。今出羌夷者多真好,出随郡、义阳、晋溪诸蛮中者亚之。出益州者形扁,仍以皮膜裹之,多伪。凡真香一子分作三四子,刮取血膜,杂以余物,裹以四足膝皮而货之,货者又复伪之。彼人言但破看一片,毛共在裹中者为胜。今惟得活者看取,必当全真耳。

颂曰︰今陕西、益、利、河东诸路山中皆有,而秦州、文州诸蛮中尤多。蕲州、光州或时亦有,其香绝小,一子才若弹丸,往往是真,盖彼人不甚作伪尔。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其香聚处,远近草木不生或焦黄也。今人带香过园林,则瓜果皆不实,是其验也。其次脐香,乃捕得杀取之。其三心结香,乃麝见大兽捕逐,惊畏失心,狂走坠死。人有得之,破心见血流出脾上,作干血块者,不堪入药。又有一种水麝,其香更奇,脐中皆水,沥一滴于斗水中,用洒衣物,其香不歇。唐天宝中,虞人曾一献之,养于囿中,每以针刺其脐,捻以真雄黄,则脐复合,其香倍于肉麝。此说载在《酉阳杂俎》,近不复闻有之,或有之而人不识矣。

慎微曰︰杨亿《谈苑》云︰商汝山中多麝,遗粪常在一处不移,人以是获之。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举爪剔裂其香,就絷而死,犹拱四足保其脐。故李商隐诗云︰投岩麝退香。许浑诗云

时珍曰︰麝居山,獐居泽,以此为别。麝出西北者香结实;出东南者谓之土麝,亦可用,而力次之。南中灵猫囊,其气如麝,人以杂之。见本条。

麝脐香

【修治】

曰︰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以子日开之,微研用,不必苦细也。

【气味】

辛,温,无毒。甄权曰︰苦、辛。忌大蒜。

李鹏飞曰︰麝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久带其香透关,令人成异疾。

【主治】

辟恶气,杀鬼精物,去三虫蛊毒,温疟痫 。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本经》)。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去面 、目中肤翳,妇人产难堕胎。通神仙(《别录》)。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及尸疰鬼气。又疗蛇毒(弘景。《抱朴子》云︰入山辟蛇,以麝香丸著足爪中有效。因麝啖蛇,故以厌之也)。治蛇、蚕咬,沙虱溪瘴毒,辟蛊气,杀脏腑虫,治疟疾,吐风痰,疗一切虚损恶病。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下(《日华》)。熟水研服一粒,治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止小便利。又能蚀一切痈疮脓水(《药性》。又云︰入十香丸服,令人百毛九窍皆香)。除百病,治一切恶气及惊怖恍惚(孟诜)。疗鼻窒,不闻香臭(好古)。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时珍)。

【发明】

李杲曰︰麝香入脾治内病。凡风病在骨髓者宜用之,使风邪得出。若在肌肉用之,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之不能出也。

朱震亨曰︰五脏之风,不可用麝香以泻卫气。口鼻出血,乃阴盛阳虚,有升无降,当补阳抑阴,不可用脑、麝轻扬飞窜之剂。妇人以血为主,凡血海虚而寒热盗汗者,宜补养之;不可用麝香之散,琥珀之燥。

严用和曰︰中风不省者,以麝香、清油灌之,先通其关,则后免语蹇瘫痪之证,而他药亦有效也。

时珍曰︰严氏言风病必先用麝香,而丹溪谓风病、血病必不可用,皆非通论。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症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

《济生方》治食瓜果成积作胀者用之,治饮酒成消渴者用之,云果得麝则坏,酒得麝则败,此得用麝之理者也。

【附方】

旧七,新十三。

中风不省︰麝香二钱研末,入清油二两和匀,灌之,其人自苏也。(《济生方》)

中恶客忤,项强欲死︰麝香少许,乳汁调,涂儿口中取效。醋调亦可。(《广利方》)

小儿惊啼,发歇不定︰真麝香一字,清水调服,日三。(《广利》)

小儿中水︰单以麝香如大豆三枚,奶汁调,分三四服。(《杨氏产乳》)

破伤风水,毒肿痛不可忍︰麝香末一字纳疮中,出尽脓水,便效。(《普济方》)

中恶霍乱︰麝香一钱,醋半盏,调服。(《圣惠方》)

小儿邪疟︰以麝香研墨,书“去邪辟魔”四字于额上。(《经验后方》)

诸果成积,伤脾作胀,气急。用麝香一钱,生桂末一两。饭和,丸绿豆大。大人十五丸,小儿七丸,白汤下。盖“果得麝则落、木得桂即枯”故也。(《济 消渴饮水,因饮酒或食果实过度,虽能食而口渴饮水,数尿。以麝香当门子,酒相和作十馀丸,枳 子煎汤送下。盖麝香败酒坏果,枳 亦败酒也。(《济生》)

偏正头痛久不除者︰晴明时,将发分开,用麝香五分,皂角末一钱,薄纸裹置患处。以布包炒盐于上熨之,冷则易。如此数次,永不再发。(《简便单方》)

五种蛊毒︰麝香、雄黄等分为末,以生羊肝如指大,以刀割开,裹药吞之。(《卫生》)

口内肉球有根如线五寸余,如钗股,吐出乃能食物,捻之则痛彻心者。麝香一钱研水服之,日三,自消。(夏子益《奇疾方》)

催生易产︰《续十全方》︰麝香一钱,水研服,立下。《济生》︰胜金散︰治人弱难产。麝香一钱,盐豉一两,以旧青布裹之,烧红为末。以秤锤淬酒,服二钱即下。郭稽中云︰妇人产难及横逆生者,乃儿枕破而败血裹子,服胜金散逐其败血,自生也。

死胎不下︰麝香(当门子)一枚,桂心末二钱,温酒服,即下。(《本事方》)

痔疮肿毒︰麝香(当门子)、印城盐等分涂之。不过三次。(《外台》)

鼠咬成疮︰麝香封之,妙。(《经验后方》)

蚕咬成疮︰蜜调麝香敷之。(《广利方》)

山岚瘴气︰水服麝香三分解之。(《集简方》)

虫牙作痛︰香油抹箸头,蘸麝香末。绵裹炙热咬之。换二三次,其虫即死,断根甚妙。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蛮人常食之,似獐肉而腥气,云食之不畏蛇毒也。

【主治】

腹中症病(时珍)。

【附方】

新一。

小儿症病︰麝肉二两,切焙,蜀椒三百枚,炒捣末,以鸡子白和,丸小豆大。每服二三丸,汤下,以知为度。(《范汪方》)

灵猫

编辑

(《拾遗》)

【释名】

灵狸(作蛉者非)、香狸(《杂俎》)、神狸(《离骚注》)、类。

时珍曰︰自为牝牡,又有香气,可谓灵而神矣。

【集解】

藏器曰︰灵猫生南海山谷。状如狸,自为牝牡。其阴如麝,功亦相似。按︰《异物志》云︰灵狸一体自为阴阳。刳其水道连囊,以酒洒阴干,其气如麝。若杂入麝香中,罕能分别,用之亦如麝焉。

颂曰︰香狸出南方,人以作脍生,如北地狐生法,其气甚香,微有麝气。

时珍曰︰按段成式言,香狸有四外肾,则自能牝牡者,或由此也。刘郁《西使记》云黑契丹出香狸,文似土豹,其肉可食,粪溺皆香如麝气。杨慎《丹铅录》云︰予在大理府见香猫如狸,其文如金钱豹。此即《楚辞》所谓乘赤豹兮载文狸,王逸注为神狸者也。《南山经》所谓︰ 爰之山有兽焉,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列子》亦云︰ 爰之兽,自孕而生,曰类。疑即此物也。又《星禽真形图》,心月狐有牝牡两体,其神狸乎?珍按︰刘、杨二说与《异物志》所说相合,则类即灵狸无疑矣,类、狸字音亦相近也。

【气味】

甘,温,无毒。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中恶鬼气,飞尸蛊疰,心腹猝痛,狂邪鬼神,鬼疟疫气,梦寐邪魇,镇心安神(藏器)。

(《蜀本草》)

【释名】

家狸。

时珍曰︰猫,苗、茅二音,其名自呼。陆佃云︰鼠害苗而猫捕之,故字从苗。《礼记》所谓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亦通。《格古论》云︰一名乌圆。或谓蒙贵即猫,非矣。

【集解】

时珍曰︰猫,捕鼠小兽也,处处畜之。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 多棱者为良。或云︰其睛可定时︰子、午、卯、酉如一线,寅、申、巳、亥如盈月,辰、戌、丑、未如枣核也。其鼻端常冷,惟夏至一日则暖。性畏寒而不畏暑,能画地卜食,随月旬上下啮鼠首尾,皆与虎同,阴类之相符如此。其孕也两月而生,一乳数子,恒有自食之者。俗传牝猫无牡,但以竹帚扫背数次则孕。或用斗覆猫于灶前,以刷帚头击斗,祝灶神而求之亦孕。此与以鸡子祝灶而抱雏者相同,俱理之不可推者也。猫有病,以乌药水灌之,甚良。世传薄荷醉猫,死猫引竹,物类相感然耳。

【气味】

甘、酸,温,无毒。

【主治】

劳疰、鼠瘘、蛊毒。

【发明】

时珍曰:本草以猫、狸为一类注解。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胡濙《易简方》云:凡预防蛊毒,自少食猫肉,则蛊不能害。此亦《隋书》所谓猫鬼野道之蛊乎?《肘后》治癙瘘核肿,或已溃出脓血者,取猫肉如常作羹,空心食之,云不传之法也。昔人皆以疬子为鼠涎毒所致。此乃《淮南子》所谓狸头治鼠及鼠啮人疮。又云狐目狸脑,鼠去其穴。皆取其相制之义耳。

头骨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鬼疰蛊毒,心腹痛,杀虫治疳,及痘疮变黑,瘰疬、癙瘘、恶疮(时珍)。

【发明】

时珍曰︰古方多用狸,今人多用猫,虽是二种,性气相同,故可通用。孙氏治痘疮倒 ,用人、猫、猪、犬四头骨,方见人类。

【附方】

新九。

心下鳖瘕:用黑猫头一枚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寿域》)

痰齁发喘:猫头骨烧灰,酒服三钱,便止。(《医学正传》)猫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腊月死猫头烧灰,水服一钱匕,日二。(《千金方》)

多年瘰疬不愈:用猫头、蝙蝠各一个,俱撒上黑豆,同烧存性,为末掺之。干则油调。内服五香连翘汤,取效。(《集要》)

走马牙疳:黑猫头烧灰,酒服方寸匕。(《寿域方》)

小儿阴疮:猫头骨烧灰,敷之即愈。

鼠咬疮痛:猫头烧灰,油调敷之,以瘥为度。(赵氏方)

收敛痈疽:猫头一个煅研,鸡子十个煮熟去白,以黄煎出油,入白蜡少许,调灰敷之,外以膏护住,神妙。(《医方摘要》)

对口毒疮 猫头骨烧存性,研。每服三五钱,酒服。(吴球《便民食疗方》)

脑(纸上阴干)

【主治】

瘰疬鼠瘘溃烂,同莽草等分为末,纳孔中(时珍。出《千金》)

眼睛

【主治】

瘰疬鼠瘘,烧灰,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出《千金》)。

【主治】

小儿痘疮倒 欲死,同人牙、猪牙、犬牙烧炭,等分研末,蜜水服一字,即便发起(时珍)。

【发明】

时珍曰︰痘疮归肾则变黑。凡牙皆肾之标,能入肾发毒也。内有猫牙,又能解毒,而热证亦可用云。

【主治】

瘰疬鼠瘘,生晒研敷(《千金》)。

【主治】

瘰疬,刺破涂之(时珍)。

【主治】

劳瘵杀虫,取黑猫肝一具,生晒研末,每朔、望五更酒调服之(时珍。出《直指》)。

胞衣

【主治】

反胃吐食,烧灰,入朱砂末少许,压舌下,甚效(时珍。出杨氏《经验》)。

皮毛

【主治】

瘰疬诸瘘,痈疽溃烂(时珍)。

【附方】

新六。

乳痈溃烂见内者︰猫儿腹下毛,坩锅内 存性,入轻粉少许,油调封之。(《济生秘览》)

瘰疬鼠瘘:以石菖蒲生研盦之,微破,以猫儿皮连毛烧灰,用香油调敷。内服白蔹末,酒下,多多为上。仍以生白蔹捣烂,入酒少许,敷之,效。(《证治要诀》)

鬓边生疖︰猫颈上毛、猪颈上毛各一把,鼠屎一粒,烧研,油调敷之。(《寿域》)

鬼舐头疮︰猫儿毛烧灰,膏和敷之。(《千金》)

鼻擦破伤︰猫儿头上毛剪碎,唾粘敷之。(《卫生易简》)

鼠咬成疮︰猫毛烧灰,入麝香少许,唾和封之。猫须亦可。(《救急易方》)

尿以姜或蒜擦牙、鼻,或生葱 鼻中,即遗出。

【主治】

蜒蚰诸虫入耳,滴入即出(时珍。出《儒门事亲》)。

【修治】

腊月采干者,泥固,烧存性,收用。

【主治】

痘疮倒陷不发,瘰疬溃烂,恶疮蛊疰,蝎螫鼠咬(时珍。痘黡有无价散,见人类)。烧灰水服,治寒热鬼疟,发无期度者,极验(《唐本注》)。

【附方】

旧一,新七。

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

腰脚锥痛支腿者︰猫儿屎烧灰,唾津调,涂之。(《永类钤方》)

蛊疰腹痛︰雄猫屎烧灰,水服。(《外台》)

瘰疬溃烂:腊月猫屎,以阴阳瓦合,盐泥固济,煅过研末,油调搽之。(《儒门事亲》)

鬼舐头秃︰猫儿屎烧灰,腊猪脂和,敷之。(《千金》)

鼠咬成疮︰猫屎揉之,即愈。(《寿域方》)

蝎螫作痛︰猫儿屎涂之,三五次即瘥。(《心镜》)

齁哮痰咳:猫粪烧灰,砂糖汤服一钱。(叶氏《摘玄》)

(《别录》中品)

【释名】

野猫。

时珍曰︰按《埤雅》云︰豸之在里者,故从里,穴居狸伏之兽也。《尔雅》云︰狸子曰KT(音曳)。其足蹯,其迹KT (音钮,指头处也)。

【集解】

弘景曰︰狸类甚多。今人用虎狸,无用猫狸者,然猫狸亦好。又有色黄而臭者,肉亦主鼠 。

颂曰︰狸,处处有之。其类甚多,以虎斑文者堪用,猫斑者不佳。南方一种香狸,其肉甚香,微有麝气。

宗奭曰︰狸形类猫,其纹有二︰一如连钱,一如虎纹,皆可入药。肉味与狐不相远。江西一种牛尾狸,其尾如牛。人多糟食,未闻入药。

时珍曰︰狸有数种︰大小如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而圆头大尾者为猫狸,善窃鸡鸭,其气臭,肉不可食。有斑如 虎,而尖头方口者为虎狸,善食虫鼠果实,其肉不臭,可食;似虎狸而尾有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狸,皮可供裘领,《宋史》安陆州贡野猫、花猫,即此二种也。有纹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狸,即灵猫也。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狸,亦曰玉面狸,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张揖《广雅》云︰玉面狸,人捕畜之,鼠皆帖伏不敢出也。一种似猫狸而绝小,黄斑色,居泽中,食虫鼠及草根者名 (音迅)。又登州岛上有海狸

【气味】

甘,平,无毒。诜曰︰温。正月勿食,伤神。

时珍曰︰《内则》︰食狸去正脊,为不利人也。反藜芦。

【主治】

诸疰(《别录》)。治风湿鬼毒气,皮中如针刺(时珍。出《太平御览》)。作羹,治痔及鼠 ,不过三顿,甚妙

【附方】

新二。

肠风痔 ,下血年深日近者︰如圣散︰用腊月野狸一枚,蟠在罐内;炒大枣半升,枳壳半斤,甘草四两,猪牙皂荚二两,同入罐内盖定,瓦上穿一孔,盐泥固济, 令干。作一地坑,以十字瓦支住罐子,用炭五秤, 至黑烟尽、青烟出取起,湿土罨一宿,为末。每服二钱,盐汤下。一方︰以狸作羹,其骨烧灰酒服。(《杨氏家藏方》)

风冷下血,脱肛疼痛︰野狸一枚,大瓶盛之,泥固,火 存性,取研,入麝香二钱。每食前,米饮服二钱。(《圣惠方》)

【主治】

鼷鼠咬人成疮,用此摩之,并食狸肉(时珍)。

【主治】

鬼疟(时珍)。

【附方】

新一。

鬼疟经久,或发或止︰野猫肝一具,(瓶盛,热猪血浸之,封口,悬干去血,取肝研末),猢狲头骨、虎头骨、狗头骨各一两,麝香一分,为末,醋糊丸芡子大。发时手把一丸嗅之,仍以绯帛包一丸系中指上。(《圣惠方》)

阴茎

【主治】

女人月水不通,男子阴 ,烧灰,东流水服(《别录》)。

骨(头骨尤良)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风疰、尸疰、鬼疰、毒气,在皮中淫跃如针刺者,心腹痛,走无常处,及鼠恶疮(《别录》)。烧灰酒服,治一切游风(《日华》)。炒末,治噎病,不通饮食(《药性》)。

烧灰水服,治食野鸟肉中毒。头骨炙研或烧灰,酒服二钱,治尸疰、邪气腹痛及痔 ,十服后见验(孟诜。宗 曰 (时珍)。

【发明】

颂曰︰华佗治尸疰有狸骨散,用其头。

时珍曰︰狸骨、猫骨性相近,可通用之。《卫生宝鉴》治诸风心痫神应丹,用狸全身烧过入药。

【附方】

旧一,新一。

瘰癧肿痛久不瘥。用狸头、蹄骨,并涂酥炙黄为散。每日空心米饮下一钱匕。(《圣惠》)

瘰已溃 狸头烧灰,频敷之。(《千金》)

屎(五月收干)

【主治】

烧灰,水服,主鬼疟寒热(孟诜)。烧灰,和腊猪脂,敷小儿鬼舐头疮(《千金》)。

风狸

编辑

(《拾遗》)

【校正】

原附狸下,今分出。

【释名】

风母(《纲目》)、风生兽(同)、时珍曰︰风狸能因风腾越,死则得风复生,而又治风疾,故得风名。

言其诘崛也。

【集解】

藏器曰︰风狸生邕州以南。似兔而短,栖息高树上,候风而吹至他树,食果子。

其尿如乳,甚难得,人取养之乃可得。 之平猴,《岭南异物志》之风猩,《酉阳杂俎》之 ,《虞衡志》之风狸,皆一物也,但纹有大同小异尔。其兽生岭南及蜀西徼外山林中。其大如狸如獭,其状如猿猴而小,其目赤,其尾短如无,其色青黄而黑,其文如豹。或云一身无毛,惟自鼻至尾一道有青毛,广寸许,长三四分。其尿如乳汁。其性食蜘蛛,亦啖薰陆香。昼则蜷伏不动如猬,夜则因风腾跃甚捷,越岩过树,如鸟飞空中。人网得之,见人则如羞而叩头乞怜之态。人挝击之,倏然死矣,以口向风,须臾复活。惟碎其骨、破其脑乃死。一云刀斫不入,火焚不焦,打之如皮囊,虽铁击其头破,得风复起;惟石菖蒲塞其鼻,即死也。一云此兽常持一小杖,遇物则指,飞走悉不能去,见人则弃之。人获得击打至极,乃指示人。人取以指物,令所欲如意也。二说见《十洲记》及《岭南志》,未审然否?

【主治】

酒浸服,愈风疾(时珍。出《岭南志》)。和菊花服至十斤,可长生(《十洲记》)。

尿

【主治】

诸风(藏器)。大风疾(《虞衡志》)。

(《别录》下品)

【释名】

时珍曰︰《埤雅》云︰狐,孤也。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其字从孤省。

或云狐知虚实,以虚击实,实即孤也,故从孤,亦通。

【集解】

弘景曰︰江东无狐,狐出北方及益州。形似狸而黄,善为魅。

恭曰︰形似小黄狗,而鼻尖尾大,全不似狸。

颂曰︰今江南亦时有之,汴、洛尤多。北土作脍生食之。宗奭曰︰其性多疑审听,故捕者多用 。时珍曰︰狐南北皆有之,北方最多。有黄、黑、白三种,白色者尤稀。尾有白钱纹者亦佳。日伏于穴,夜出窃食。声如婴儿,气极臊烈。毛皮可为裘,其腋毛纯白,谓之狐白。许慎云︰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首丘。或云狐知上伏,不度阡陌。或云狐善听冰。或云狐有媚珠。或云狐至百岁,礼北斗而变化为男、女、淫妇以惑人。又能击尾出火。或云狐魅畏狗。千年老狐,惟以千年枯木燃照,则见真形。或云犀角置穴,狐不敢归。《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鼎曰︰狐魅之状,见人或叉手有礼,或祗揖无度,或静处独语,或裸形见人也。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有小毒。《礼记》云“食狐去首”,为害人也。

【主治】

同肠作 食,治疮疥久不瘥(苏恭)。煮炙食,补虚损;又主五脏邪气,患蛊毒寒热者,宜多服之(孟诜)。

【附方】

旧一。

狐肉羹︰治惊痫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及五脏积冷,蛊毒寒热诸病。用狐肉一片及五脏治净,入豉汁煮熟,入五味作羹,或作粥食。京中以羊骨汁、鲫鱼代豉汁,亦妙。(《食医心镜

五脏及肠肚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蛊毒寒热,小儿惊痫(《别录》)。补虚劳,随脏而补,治恶疮疥。生食,治狐魅(《日华》)。作羹 ,治大人见鬼(孟诜)。肝烧灰,治风痫及破伤风,口紧搐强(时珍。

古方治诸风

【附方】

新四。

劳疟瘴疟︰野狐肝一具阴干,重五日更初,北斗下受气为末,粳米饭作丸绿豆大。每以一丸绯帛裹,系手中指,男左女右。(《圣惠》)

鬼疟寒热︰野狐肝胆一具(新瓶内阴干),阿魏一分,为末,醋煮面糊丸芡子大。发时男左女右把一丸嗅之。仍以绯帛包一丸,系手中指。(《圣惠》)

中恶蛊毒︰腊月狐肠烧末,水服方寸匕。(《千金》)

牛病疫疾︰恭曰︰狐肠烧灰,和水灌之,胜獭也。

胆(腊月收之)

【主治】

人猝暴亡,即取雄狐胆温水研灌,入喉即活。移时者无及矣(苏颂。出《续传信方》)。辟邪疟,解酒毒(时珍。《万毕术》云︰狐血渍黍,令人不醉。高诱注云︰以狐血渍黍米

【附方】

新一。

狐胆丸︰治邪疟发作无时。狐胆一个,朱砂、砒霜各半两,阿魏、麝香、黄丹、绿豆粉各一分,为末,五月五日午时,粽子尖和,丸梧桐子大。空心及发前,冷醋汤服二丸。忌热物。(《圣惠方》)

阴茎

【气味】

甘,微寒,有毒。

思邈曰︰平,有小毒。

【主治】

女子绝产,阴中痒,小儿阴 卵肿(《别录》)。

妇人阴脱(时珍)。

【附方】

新一。

小儿阴肿 狐阴茎炙为末,空心酒服。(《千金方》)

【主治】

烧之辟邪。同狸头烧灰,敷瘰癧(时珍。《千金》)。

【主治】

破伤中风(时珍)。

【发明】

时珍曰︰狐目治破伤风,方见刘氏《保寿堂方》,云神效无比。腊月收取狐目阴干,临时用二目一副,炭火微烧存性,研末,无灰酒服之。又《淮南万毕术》云︰狐目狸脑,鼠去其穴。谓涂穴辟鼠也。

【主治】

狐魅病,同豹鼻煮食(时珍)。

【主治】

恶刺入肉,杵烂,和盐封之(《圣惠》)。

【主治】

入媚药(嘉谟曰︰取法︰小口瓶盛肉,置狐常行处。狐爪不得,徘徊于上,涎入瓶中,乃收之也)。

四足

【主治】

痔漏下血(时珍)。

【附方】

新一。

痔漏反花泻血者︰用狐手足一副(阴干),穿山甲、 皮各三两,黄明胶、白附子、五灵脂、蜀乌头、川芎 、乳香各二两,锉细,入砂锅内,固济候干,炭火 红为末。入木香末

【主治】

辟邪魅(时珍)。

【主治】

烧灰辟恶(《日华》。头尾烧灰,治牛疫,和水灌之)。

雄狐屎

恭曰︰在竹、木、及石上,尖头者是也。

【主治】

烧之辟恶(《别录》)。去瘟疫气(苏恭)。治肝气心痛,颜色苍苍如死灰状而喘息大者,以二升烧灰,和姜黄三两捣末,空腹酒下方寸匕,日再,甚效(苏颂。出崔元亮《海上方》)。疗恶刺入肉,烧灰,和腊月猪脂封之(《千金》)。

【附方】

旧一,新一。

鬼疟寒热︰雄狐屎、蝙蝠屎各一分为末,醋糊丸芡子大。发时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嗅之。(《圣惠》)

一切恶 ,中有冷息肉者︰用正月狐粪干末,食前新

(音鹤。《衍义》)

【校正】

原系

【释名】

时珍曰︰按俗云︰貉与獾同穴各处,故字从各。《说文》作 。亦作 。《尔雅》︰子曰貊(音陌),其雌曰 (音恼)。原本以貊

【集解】

宗奭曰︰貉形如小狐,毛黄褐色。

时珍曰︰貉生山野间。状如狸,头锐鼻尖,斑色。其毛深浓温滑,可为裘服。与獾同穴而异处,日伏夜出,捕食虫物,出则獾随之。其性好睡,人或蓄之,以竹叩醒,已而复寐,故人好睡者谓之貉睡。俗作渴睡,谬矣。俚人又言其非好睡,乃耳聋也,故见人乃知趋走。

《考工记》云︰貉逾汶则死,地气使然也。王浚川言北曰狐,南曰貉;《星禽书》言氐土貉是千岁独狐化成者,并非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元脏虚劳及女子虚惫(苏颂)。

(音湍。《唐本草》)

【释名】

獾 (藏器)、猪獾。

时珍曰︰ ,团也,其状团肥也。《尔雅》云︰ 子曰 。其足蹯,其迹KT 。蹯,足掌也。KT ,指头迹也。

【集解】

颂曰︰ ,似犬而矮,尖喙黑足,褐色。与獾、貉三种而大抵相类,而头、足小别。郭璞注《尔雅》云︰ ,一名獾,以为一物,然方书说其形状差别也。

宗奭曰︰ 肥矮,毛微灰色,头连脊毛一道黑,短尾,尖嘴而

时珍曰︰ ,即今猪獾也。处处山野间有之,穴居。状似小猪 ,形体肥而行钝。其耳聋,见人乃走。短足短尾,尖喙褐毛,能孔地食虫蚁瓜果。其肉带土气,皮毛不如狗獾。苏颂所注乃狗獾,非

【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水胀久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苏恭。《圣惠》用粳米、葱、豉作粥食)。服丹石动热,下痢赤白久不瘥,煮肉露一宿,空腹和酱食,一顿即瘥。瘦人煮和五味食,长肌肉(孟诜。宗奭曰︰野兽中惟 肉最甘美,益瘦人)。治上气虚乏,咳逆劳热,和五味煮食(吴瑞)。

【主治】

蜣螂蛊毒,胸中哽噎怵怵如虫行,咳血,以酒和服,或下或吐或自消也(崔行功)。

【主治】

蛊毒,以腊月者,汤摩如鸡子许,空腹服之(《唐本草》)。

【主治】

上气咳嗽,炙研,酒服三合,日二,取瘥(孟诜)。

(《食物》)

【释名】

狗獾(音欢)、天狗。

时珍曰︰獾又作 ,亦状其肥钝之貌。蜀人呼为天狗。

【集解】

汪颖曰︰狗獾,处处山野有之,穴土而居。形如家狗,而脚短,食果实。有数种相似。其肉味甚甘美,皮可为裘。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为裘领。亦食虫蚁瓜果面有海獾皮,可供衣裘,亦此类也。

【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宜人(汪颖)。小儿疳瘦,杀蛔虫,宜啖之(苏颂)。功与 同(时珍)。

木狗

编辑

(《纲目》)

【集解】

时珍曰︰按熊太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

其皮为衣褥,能运动血气。元世祖有足疾,取以为裤,人遂贵重之,此前所未闻也。珍尝闻蜀人言︰川西有玄豹,大如狗,黑色,尾亦如狗。其皮作裘、褥,甚暖。冬月远行,用其皮包肉食,数日犹温,彼土亦珍贵之。此亦木狗之属也,故附见于此云。

【主治】

除脚痹风湿气,活血脉,暖腰膝(时珍)。

(音侪。《唐本草》)

【释名】

豺狗。

时珍曰︰按《字说》云︰豺能胜其类,又知祭兽,可谓才矣。故字从才。《埤雅》云︰豺,柴也。俗名体瘦如豺是矣。

【集解】

时珍曰︰豺,处处山中有之,野狼属也。俗名豺狗,其形似狗而颇白,前矮后高而长尾,其体细瘦而健猛,其毛黄褐色而 其牙如锥而噬物,群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

其声如犬,人恶之,以为引魅不祥。其气臊臭可恶。罗愿云︰世传狗为豺之舅,见狗辄跪,亦相制耳。

【气味】

酸,热,有毒。

诜曰︰豺肉食之,损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气味】

热。

【主治】

冷痹软脚气,熟之以缠裹病上,即瘥(苏恭)。疗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或烧灰酒服之。其灰亦可敷 齿疮(孟诜。又曰︰头骨烧灰和酒灌解槽,牛马便驯良附人)。

治小儿夜啼,百法不效

(《拾遗》)

【释名】

毛狗。

时珍曰︰《禽书》云︰野狼逐食,能倒立,先卜所向,兽之良者也。故字从良。《尔雅》云︰牡曰獾,牝曰野狼,其子曰 (音叫)。

【集解】

藏器曰︰野狼大如狗,苍色,鸣声则诸孔皆沸。

时珍曰︰野狼,豺属也,处处有之,北方尤多,喜食之,南人呼为毛狗是矣。其居有穴。其形大如犬,而锐头尖喙,白颊骈胁,高前广后,脚不甚高。能食鸡鸭鼠物。其色杂黄黑,亦有苍灰色者。其声能大能小,能作儿啼以魅人,野俚尤恶其冬鸣。其肠直,故鸣则后窍皆沸,而粪为烽烟,直上不斜。其性善顾而食戾践藉。老则其胡如袋,所以跋胡 尾,进退两患。其象上应奎

颖曰︰狈足前短,知食所在;野狼足后短,负之而行,故曰野狼狈。

野狼筋

藏器曰︰野狼筋如织络袋子,又若筋胶所作,大小如鸭卵。人有犯盗者,熏之即脚挛缩,因之获贼也。或言是野狼 下筋,又言是虫所作,未知孰是?

时珍曰︰按李石《续博物志》云︰唐时有野狼巾,一作野狼筋,状如大蜗,两头光,带黄色。

有段 失金帛,集奴婢于庭焚之,一婢脸 ,乃窃器者。此即陈氏所谓野狼筋也。愚谓其事盖术者所为,未必实有是理,而罗氏《尔雅翼》解为野狼 中筋,大于鸡卵,谬矣。

【气味】

咸,热,无毒。味胜狐、犬。

【主治】

补益五脏,浓肠胃,填精髓,腹有冷积者宜食之(时珍。出《饮膳正要》)。

【主治】

补中益气,润燥泽皱,涂诸恶疮(时珍)。

【发明】

时珍曰︰腊月炼净收之。《礼记》云︰小切野狼 膏,与稻米为酏。谓以野狼胸臆中膏,和米作粥糜也。古人多食野狼肉,以膏煎和饮食。故《内则》食野狼去肠,《周礼》兽人冬献野狼,取其膏聚也。诸方亦时用野狼之靥、牙、皮、粪,而本草并不著其功用,止有陈藏器述野狼筋疑似一说,可谓缺矣。今通据《饮膳正要》诸书补之云。

【主治】

佩之,辟邪恶气。刮末水服,治 犬伤。烧灰水服方寸匕,治食牛中毒(时珍。

出《短剧》诸方)。

喉靥

【主治】

噎病,晒干为末,每以半钱入饭内食之,妙(《圣惠》)。

【主治】

暖人,辟邪恶气。嗉下皮,搓作条,勒头,能去风止痛(《正要》。淮南子《万毕术》云︰野狼皮当户,羊不敢出)。

【主治】

系马胸前,辟邪气,令马不惊(《正要》)。

【主治】

瘰癧,烧灰,油调封之。又治骨哽不下,烧灰,水服之(时珍。出(《外台》、《千金方》)。

屎中骨

【主治】

小儿夜啼,烧灰,水服二黍米大,即定。又能断酒

【附方】

新一。

破伤风︰野狼、虎穿肠骨四钱(炙黄),桑花、蝉蜕各二钱,为末。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若口干者,不治。(《经验方》)

(《别录》中品)

【释名】

明视。

时珍曰︰按魏子才《六书精蕴》云︰兔字篆文象形。一云︰吐而生子,故曰兔。《礼记》谓之明视,言其目不瞬而 然也。《说文》兔子曰 (音万)。狡兔曰 (音俊),曰 (音谗)。《梵书》谓兔为舍舍迦。

【集解】

颂曰︰兔处处有之,为食品之上味。

时珍曰︰按︰《事类合璧》云︰兔大如狸而毛褐,形如鼠而尾短,耳大而锐。上唇缺而无脾,长须而前足短。尻有九孔,趺居, 捷善走。舐雄豪而孕,五月而吐子。其大者为KT(音绰),似兔而大,青色,首与兔同,足与鹿同,故字象形。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今雄兔有二卵,古乐府有“雄兔脚扑速,雌兔眼迷离”,可破其疑矣。《主物簿》云︰孕环之兔,怀于左腋,毛有纹采,至百五十年,环转于脑,能隐形也。

王廷相《雅述》云︰兔以潦而化为鳖,鳖以旱而化为兔

【气味】

辛,平,无毒。诜曰︰酸,冷。

时珍曰︰甘,寒。按︰《内则》云︰食兔去尻,不利人也。《风俗通》云︰食兔髌多,令人面生髌骨。

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不可合白鸡肉及肝、心食,令人面黄。合獭肉食,令人病遁尸。与姜、橘同食,令人心痛、霍乱。又不可同芥食。

藏器曰︰兔尻有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大抵久食绝人血脉,损元气、阳事,令人痿黄。八月至十月可食,馀月伤人神气。兔死而眼合者杀人。

【主治】

补中益气(《别录》)。热气湿痹,止渴健脾。生食,压丹石毒(《日华》)。腊月作酱食,去小儿豌豆疮(《药性》)。凉血,解热毒,利大肠(时珍)。

【发明】

宗奭曰︰兔者,明月之精。有白毛者,得金之气,入药尤效。凡兔至秋深时可食,金气全也,至春、夏则味变矣。然作酱必用五味,既患豌豆疮,又食此物,发毒太甚,恐斑烂损人。

时珍曰︰兔至冬月 木皮,已得金气而气内实,故味美;至春食草麦,而金气衰,故不美也。今俗以饲小儿,云令出痘稀,盖亦因其性寒而解热耳。故又能治消渴,压丹石毒。若痘已出,及虚寒者,宜戒之。刘纯《治例》云︰反胃,结肠甚者难治,常食兔肉则便自行。又可证其性之寒利矣。

【附方】

旧一。

消渴羸瘦︰用兔一只,去皮、爪、五脏,以水一斗半煎稠,去滓澄冷,渴即饮之。极重者不过二兔。(崔元亮《海上方》)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时珍)。

【附方】

新六。

蟾宫丸︰《乾坤秘韫》︰治小儿胎毒,遇风寒即发痘疹,服此可免,虽出亦稀。用兔二只,腊月八日刺血于漆盘内,以细面炒熟和,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绿豆汤下。每一儿食一剂,永安甚效。《杨氏经验方》︰加朱砂三钱,酒下。名兔砂丸。

兔血丸︰小儿服之,终身不出痘疮,或出亦稀少。腊月八日,取生兔一只刺血,和荞麦面,少加雄黄四五分,候干,丸如绿豆大。初生小儿,以乳汁送下二三丸。遍身发出红点,是其征验也。但儿

长催生丹︰治产难︰腊月兔血,以蒸饼染之,纸裹阴干为末。每服二钱,乳香汤下。(《指迷方》)

心气痛︰《瑞竹堂方》︰用腊兔血和茶末四两,乳香末二两,捣丸芡子大。每温醋化服一丸。谈野翁方︰腊月八日,取活兔血和面,丸梧桐子大。每白汤下二十一丸。

【主治】

涂冻疮(《别录》)。催生滑胎(时珍)。同膏,治耳聋(苏恭)。

【附方】

旧四。

催生散︰用腊月兔脑髓一个,摊纸上令匀,阴干剪作符子,于面上书“生”字一个。候母痛极时,用钗股夹定,灯上烧灰,煎丁香酒调下。(《博济方》)

催生丹︰腊月取兔脑髓二个,涂纸上吹干,入通明乳香末二两,同研令匀。于腊日前夜,安桌子上,露星月下。设茶果,斋戒焚香,望北拜告曰︰大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难生妇人药,愿降威灵,佑助此药,速令生产。祷毕,以纸包药,露一夜,天未明时,以猪肉捣和,丸芡子大,纸袋盛,悬透风处。每服一丸,温醋汤下。良久未下,更用冷酒下一丸,即产。

乃神仙方也。(《经验方》)

手足皲裂︰用兔脑髓生涂之。(《圣惠》)

发脑发背及痈疽热疖恶疮︰用腊月兔头捣烂,入瓶内密封,惟久愈佳。每用涂帛上浓封之,热痛即如冰也。频换取瘥乃止。(《胜金》)

【主治】

热中,消渴,煮汁服(《别录》。

颂曰︰崔元亮《海上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极效)。煮汁服,止霍乱吐利(时珍。《外台》用之)。治鬼疰,疮疥刺风(《日华》。藏器曰︰醋磨涂久疥,妙)。

头骨(腊月收之)

【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头眩痛,癫疾(《别录》)。连皮毛烧存性,米饮服方寸匕,治天行呕吐不止,以瘥为度(苏颂。出《必效方》)。连毛、髓烧灰酒服,治产难下胎,及产后余血不下(《日华》。陆氏用葱汤下)。烧末,敷妇人产后阴脱,痈疽恶疮。水服,治小儿疳痢。煮汁服,治消渴不止(时珍)。

【附方】

新二。

预解痘毒︰十二月取兔头煎汤浴小儿,除热去毒,令出痘稀。(《饮膳正要》)

产后腹痛︰兔头炙热摩之,即定。(《必效》)

【主治】

目暗(《别录》)。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眩(《日华》。和决明子作丸服,甚明目)。切洗生食如羊肝法,治丹石毒发上冲,目暗不见物(孟诜)。

【发明】

时珍曰︰按刘守真云︰兔肝明目,因其气有馀,以补不足也。眼科书云︰兔肝能泻肝热。盖兔目 而性冷故也。

【附方】

新一。

风热目暗︰肝肾气虚,风热上攻,目肿暗。用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普济》)

皮毛(腊月收之)

【主治】

烧灰,酒服方寸匕,治产难后胞衣不出,及馀血抢心,胀刺欲死者,极验(苏恭)。煎汤,洗豌豆疮(《药性》)。

头皮灰︰主鼠 ,及鬼疰毒气在皮中如针刺者。

毛灰︰主灸疮不瘥(藏器)。

皮灰︰治妇人带下。

毛灰︰治小便不利。余见败笔下(时珍)。

【附方】

旧二妇人带下︰兔皮烧烟尽,为末。酒服方寸匕,以瘥为度。(《外台》)

火烧成疮︰兔腹下白毛贴之。候毛落即瘥。(《百一方》)

屎(腊月收之)

【释名】

明月砂(《圣惠》)、玩月砂(《集验》)、兔蕈(《炮炙论》)。

【主治】

目中浮翳,劳瘵五疳,疳疮痔 ,杀虫解毒(时珍)。

【发明】

时珍曰︰兔屎能解毒杀虫,故治目疾、疳劳、疮痔方中往往用之。诸家本草并不言及,亦缺漏也。按沈存中《良方》云︰江阴万融病劳,四体如焚,寒热烦躁。一夜梦一人腹拥一月,光明使人心骨皆寒。及寤而孙元规使人遗药,服之遂平。扣之,则明月丹也,乃悟所梦。

【附方】

旧二,新五。

明月丹︰治劳瘵,追虫。用兔屎四十九粒, 砂(如兔屎大)四十九粒,为末,生蜜丸梧桐子大。月望前,以水浸甘草一夜,五更初取汁送下七丸。有虫下,急钳入油锅内煎杀。三日不下,再服。(《苏沈良方》

五疳下痢︰兔屎(炒)半两,干蛤蟆一枚,烧灰为末,绵裹如莲子大,纳下部,日三易之。(《圣惠方》)

大小便秘︰明月砂一匙安脐中,冷水滴之令透,自通也。(《圣惠》)

痔疮下血疼痛不止者︰用玩月砂,慢火炒黄为末。每服二钱,入乳香五分,空心温酒下,日三服。即兔粪也。(《集验方》)

月蚀耳疮︰望夜,取兔屎纳蛤蟆腹中,同烧末,敷之。(《肘后》)

痘疮入目生翳︰用兔屎日干,为末。每服一钱,茶下即安。(《普济方》)

痘后目翳︰直往山中东西地上,不许回顾,寻兔屎二七粒,以雌、雄槟榔各一个同磨,不落地,井水调服。百无一失,其效如神。(《蔺氏经验方》)

败笔

编辑

(《唐本草》)

【集解】

时珍曰︰上古杀青书竹帛,至蒙恬以兔毫作笔,后世复以羊、鼠诸毛为之,惟兔毫入药用。

笔头灰

【气味】

微寒,无毒。

【主治】

水服,治小便不通,小便数难淋沥,阴肿脱肛,中恶(《唐本》)。酒服二钱,治男子交婚之夕茎萎(《药性》)。酒服二钱,治难产。浆饮服二钱,治咽喉痛,不下饮食(时珍。出《范汪方》)。

【发明】

时珍曰︰笔不用新而用败者,取其沾濡胶墨也。胶墨能利小便、胎产故耳。

【附方】

旧二,新二。

小便不通︰数而微肿︰用陈久笔头一枚烧灰,水服。(《外台》)

心痛不止︰败笔头三个烧灰,无根水服,立效。(《经验方》)

难产催生︰《胜金方》圣妙寸金散︰用败笔头一枚烧灰研,生藕汁一盏调下,立产。若母虚弱及素有冷疾者,温汁服之。

陆氏治难产第一方︰用兔毫笔头三个烧灰,金箔三片,以蜡和丸,酒服。

山獭

编辑

(《纲目》)

【集解】

时珍曰︰山獭出广之宜州 峒及南丹州,土人号为插翘。其性淫毒,山中有此物,凡牝兽皆避去,獭无偶则抱木而枯。瑶女春时成群入山,以采物为事。獭闻妇人气,必跃来抱之,次骨而入,牢不可脱,因扼杀之。负归,取其阴一枚,直金一两,若得抱木死者尤奇贵。峒獠甚珍重之,私货出界者罪至死。然本地亦不常有,方士多以鼠璞、猴胎伪之。

试之之法,但令妇人摩手极热,取置掌心,以气呵之,即 然而动,盖为阴气所感故也。此说出范石湖《虞衡志》、周草窗《齐东野语》中,而不载其形状,亦缺文也。

阴茎

【气味】

甘,热,无毒。

【主治】

阳虚阴痿,精寒而清者,酒磨少许服之。獠人以为补助要药(时珍)。

【主治】

解药箭毒,研少许敷之,立消(时珍)。

水獭

编辑

(《别录》下品)

【释名】

水狗。

时珍曰︰王氏《字说》云︰正月、十月獭两祭鱼,知报本反始,兽之多赖者。其形似狗,故字从犬,从赖。大者曰 (音宾),曰 (音编)。又桓宽《盐铁论》以独为 ,群为獭,如猿之与独也。

【集解】

弘景曰︰獭多出溪岸边。有两种︰入药惟取以鱼祭天者;一种 獭,形大而头如马,身似蝙蝠,不入药用。

颂曰︰江湖多有之。宗奭曰︰獭,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褊,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馀。食鱼,居水中,亦休木上。尝縻置大水瓮中,在内旋转如风,水皆成旋涡。西戎以其皮饰毳服领袖,云垢不著染。如风霾翳目,但就拭之即去也。

时珍曰︰獭状似狐而小,毛色青黑,似狗,肤如伏翼,长尾四足,水居食鱼。能知水信为穴,乡人以占潦旱,如鹊巢知风也。古有“熊食盐而死,獭饮酒而毙”之语,物之性也。

今川、沔渔舟,往往驯畜,使之捕鱼甚捷。亦有白色者。或云 獭无雌,以猿为雌,故云猿鸣而獭候。

【气味】

甘、寒,无毒。思邈曰︰甘,温。

弘景曰︰不可杂兔肉食。

【主治】

煮汁服,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别录》)。水气胀满,热毒风(《日华》)。

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荣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消男子阳气,不宜多食(苏颂)。

【发明】

诜曰︰患热毒风水虚胀者。取水獭一头,去皮,连五脏及骨、头,尾等炙干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若冷气虚胀者服之,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为其性寒耳。

【附方】

旧一。

折伤︰水獭一个支解,入罐内固济,待干 存性为末。以黄米煮粥摊患处,糁獭末于粥上,布裹之。立止疼痛。(《经验后方》)

颂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用之须见形乃可验,不尔多伪也。

【气味】

甘,温,有毒。甄权曰︰咸,微热,无毒。颂曰︰肉及五脏

【主治】

鬼疰蛊毒,止久嗽,除鱼鲠,并烧灰酒服之(《别录》)。治上气咳嗽,虚劳瘦病(《药性》)。传尸劳极,虚汗客热,四肢寒疟及产劳(苏颂)。杀虫(时珍)。

【发明】

宗奭曰︰獭肝治劳,用之有验。

颂曰︰张仲景治冷劳有獭肝丸,崔氏治九十九种蛊疰、传尸骨蒸、伏连 、诸鬼毒疠疫有獭肝丸,二方俱妙。

诜曰︰疰病,一门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之。

葛洪云︰尸疰鬼疰,乃五尸之一,又挟诸鬼邪为害。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沉沉默默,不知病之所苦,而无处不恶。积月累年,淹滞至死。死后传人,乃至灭门。觉有此候,惟以獭肝一具,阴干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以瘥为度。

时珍曰︰按︰《朝野佥载》云︰五月五日午时,急砍一竹,竹节中必有神水,沥取和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病甚效也。

【附方】

旧二,新一。

鬼魅︰獭肝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翼》)

肠痔有血︰獭肝烧末,水服一钱。(《肘后方》)

久痔下血不止︰用獭肝一副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妙。(《饮膳正要》)

【气味】

同肉。

【主治】

益男子(苏颂)。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亦入点药中(苏颂)。

【正误】

宗奭曰︰古语云︰蟾肪软玉,獭胆分杯。谓以胆涂竹刀或犀角篦上,画酒中即分也。尝试之不验,盖妄传耳。但涂杯唇,使酒稍高于盏面耳。不可不正之。

【附方】

新一。

月水不通︰獭胆丸︰用干獭胆一枚,干狗胆、 砂、川椒(炒去汗、目)各一分,水蛭(炒黄)十枚,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于食前服五丸,当归酒下,日三服。(《圣惠方》)。

【主治】

去瘢痕(时珍)。

【发明】

时珍曰︰按︰《集异记》云︰吴主邓夫人为如意伤颊,血流啼叫。太医云︰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敷之,当灭此痕。遂以百金购得白獭合膏而痊。但琥珀太多,犹有赤点如痣。

【主治】

含之,下鱼骨鲠(陶弘景)。煮汁服,治呕哕不止(《药性》)。

【主治】

手足皴裂(苏恭)。煮汁服,治鱼骨鲠,并以爪爬喉下(《藏器》)。为末酒服,杀劳瘵虫(时珍)。

皮毛

【主治】

煮汁服,治水 病。亦作褥及履 著之(

【主治】

鱼脐疮,研末水和敷之,即脓出痛止(藏器曰︰亦主驴马虫颡,及牛疫疾,研水灌之)。治下痢,烧末,清旦饮服一小盏,三服愈。赤用赤粪,白用白粪(时珍。出《古今录验》)。

海獭

编辑

(《拾遗》)

【集解】

藏器曰︰海獭生海中。似獭而大如犬,脚下有皮如人胼拇,毛著水不濡。人亦食其肉。海中又有海牛、海马、海驴等,皮毛在陆地,皆候风潮,犹能毛起。说出《博物志》。

时珍曰︰大 小獭,此亦獭也。今人以其皮为风领,云亚于貂焉。如淳注《博物志》云︰海头如马,自

腽肭兽

编辑

(上乌忽切,下女骨切。宋《开宝

【释名】

骨 (《说文》)

作 ,与肭同)、海狗。

时珍曰︰《唐韵》︰腽肭,肥貌。或作骨 ,讹为骨讷,皆番言也

【集解】

藏器曰︰骨 兽,生突厥国,胡人呼为阿慈勃他你。其状似狐而大,长尾。脐似麝香,黄赤色,如烂骨,从西番来。甄权曰︰腽肭脐,是新罗国海内狗外肾也,连而取之。

李 曰︰按︰《临海志》云︰出东海水中。状若鹿形,头似狗,长尾。每遇日出即浮在水面,昆仑家以弓矢射之,取其外肾阴干,百日味甘香美也。

颂曰︰今东海旁亦有之。旧说似狐长尾。今沧州所图,乃是鱼类,而豕首两足。其脐红紫色,上有紫斑点,全不相类,医家多用之。《异鱼图》云︰试其脐,于腊月冲风处,置盂水浸之,不冻者为真也。

曰︰腽肭脐多伪者。海中有兽号曰水乌龙,海人取其肾,以充腽肭脐,其物自别。真者,有一对则两重薄皮裹丸核;其皮上自有肉黄毛,一穴三茎;收之器中,年年湿润如新;或置睡犬头上,其犬忽惊跳若狂者,为真也。

宗奭曰︰今出登、莱州。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而尾即鱼。身有短密淡青白毛,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亦淡。腹胁下全白色。皮浓韧如牛皮,边将多取以饰鞍鞯。其脐治腹脐积冷、精衰、脾肾劳极有功,不待别试也。似狐长尾之说,盖今人多不识之。

时珍曰︰按《唐书》云︰骨 兽出辽西‧营州及结骨国。《一统志》云︰腽肭脐出女直及三佛齐国。兽似狐,脚高如犬,走如飞。取其肾渍油名腽肭脐。观此,则似狐之说非无也。盖似狐似鹿者,其毛色尔;似狗者,其足形也;似鱼者,其尾形也。入药用外肾而曰脐者,连脐取之也。又《异物志》︰ 兽出朝鲜,似狸,苍黑色,无前两足,能捕鼠。郭璞云︰晋时召陵‧扶夷县获一兽,似狗豹文,有角两脚。据此则 有水陆二种,而藏器所谓似狐长尾者,其此类与?

腽肭脐(一名海狗肾)

【修治】

曰︰用酒浸一日,纸裹炙香锉捣。

时珍曰︰以汉椒、樟脑同收,则不坏。

【气味】

咸,大热,无毒。李 曰︰味甘香美,大温。

【主治】

鬼气尸疰,梦与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恶邪气,宿血结块, 癖羸瘦(藏器)。治男子宿症气块,积冷劳气,肾精衰损,多色成劳,瘦悴(《药性》)。补中益肾气,暖腰膝,助阳气,破症结,疗惊狂痫疾(《日华》)。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虚,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海药》)。

【发明】

时珍曰︰《和剂局方》治诸虚损,有腽肭脐丸;今之滋补丸药中多用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大抵与苁蓉、琐阳之功相近。亦可同糯米、法曲酿酒服。

(音滑。《炮炙论》)

【集解】

曰︰海中有兽名曰猾,其髓入油中,油即沾水,水中生火,不可救止,以酒喷之即灭。不可于屋下收。故曰水中生火,非猾髓而莫能。

时珍曰︰此兽之髓,水中生火,与樟脑相同,其功亦当与樟脑相似也。第今无识之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