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朴正字遗稿
卷七
作者:朴泰汉
卷八

书牍

编辑

上明斋

编辑

便还。奉承手帖。拜玩百回。纸毛墨渝。第伏闻才遭膝下之戚。惊愕不自已。暮境怀抱。想难慰遣。而以礼制情。岂或因此而有伤耶。第望加护也。昨见京报。侍从之臣。又上章请召。固已为执事深虑矣。今闻果召驲骑三至。伏想狼狈踧踖。有甚于前日者。不审终何以为计。又流闻玄丈去朝。尤老又欲归。为之惊吁忧叹。第㙜论细事也。去就大节也。其事无甚关于去就。而其去或有妨于言路。且朝著之离合。在于一二人之去就。则今日玄丈之去就。是非未可知也。如或略示以袪此惑则如何。然圣上之礼貌虽未衰。而言不用计不行。则玄丈之去。岂非兆于此耶。侍生义利之心。错杂乎内。轻重未分。黑白未判。此所以有多歧亡羊之说。今承下教。如得顶门上一针。感幸之馀。谨当佩服耳。为问渭阳走伻。暂此修候。而忙甚不能尽下怀。可叹。不备。

上明斋

编辑

秋炎愈酷。伏惟道体若何。窃闻执事近都益叨圣宠。还山尚縻朝衔。想踧踖不自安。为之仰虑不已。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尤老玄丈。相继袖手而东南。藜藿野心。亦不胜其忧叹。自昔贤者在朝。未有宰相不同心而能行其道者。不审执事亦曾以朱子之劝南轩者劝玄丈否。近闻尤老住在怀川。执事已造门而归否。窃尝谓言议之是非虽大。而师生之情义至重。为一事之是非。任乖百年之情义。以此较彼。是非谁复重轻。况是非定于百代而情义全于一时。此某之所以愿执事姑舍往事之是非。而务全平日之情义。以为吾道之幸也。顷见尤老箚子。于执事所以称说而期待者。可谓至矣。妄揣师生之门。或有向合之势。而犹不能无疑于心。敢以奉问执事。执事以为何如。某亲癠连仍。焦忧遣日。书册埋头而药饵关心。忧与懒谋。岁随时驰。只自凛然耳。欲近高居而既无累月栖息之所。且有贱疾。未为数日趋侍之计。私心怅懊。常自憧憧。此月便将大归。归后又觉杳然也。归路当就拜。烛下不宣。再拜。

上明斋甲子

编辑

国哀普深。陨获复何言喩。二月二日手书。昨者传自李兄。惊喜忙拆。存问勤挚。慰豁当如何。归路扫门。忽已经岁。瞻仰德仪。何尝敢忘。信使难寻。迄未一候。往于冷节。窃意子弟或为省扫过城。作一札略申愚衷。将奉付矣。闻无来者。未成此计而书尚在耳。昨忽有可惊事。流言藉藉。懔懔危惕。甚是意念所未及。末俗𫍢𫍢。传闻信否。若果不虗。私忧过虑。窃不知其税驾之所。前日之教。倾倒恳惓。有以见亲爱深而期望远。谨以藏之心而不敢漏矣。何执事戒泰汉之密。而自为谋者踈耶。岂未闻古人有私语如雷之言耶。又岂不知诇窥之遍世。而以如许说话腾之于书尺耶。区区愚意。实不胜叹惜。今患生不意。事已至此。人心幸事。似不但已。不审执事何以处之。私心忧虑。若己有之。前书欲付呈。已付之火。只以坦怀积诚保恩信义八字。申献于门下。以备取舍耳。承诲未易为期。引领丈席。不胜忡悒。只冀加爱自护。以幸斯文。适因龙安丈行。付此书以冀传达。千万不能尽一。此后书尺。又未敢以此等言烦。此书亦望即付水火。泰汉奉亲粗保。而昨年以来。忧患缠绵。医药恼人。无旬月安稳。性且躁陋。不耐烦闹。书册时多废阁。身心亦几卤莾。无足以仰答盛问者。愧怍何可言。然今时甚可畏。虽有疑难。安得以文字远往复耶。不备。

上明斋

编辑

前书语失巽温。意挂万一。方深悚叹。即赐手答。开纳甚厚。感幸慰释。当如何也。见谕既往无可言者。固当矣。某所望亦在将来。更愿自爱加护。以幸斯文。北鄙丑说。众皆忧惋。而此事自有百世之公论。外至横逆。何损于门下。况此人此言。又何足较耶。窃闻老先生门下之士。欲有露章讼之者。传闻果然否。若果不虗。窃恐此举无益也。世之儒士章奏纷纭。流薄浮竞。传相染污。敦厚之家。岂宜效尤。不审执事已使止之否。

上明斋

编辑

伏惟秋清。道体万福。瞻慕瞻慕。窃闻执事比与尤丈多所往复。其间辞说。虽不得见。浮议啾啾。时及于耳。浅识过虑。不胜忧叹。此事自有他日之公论。且欲立言传疑。岂无其时。今何必为无益之书。徒以增世俗之哓哓耶。士类角立之形。其兆已成。甚非美事。为今计。莫若姑舍是。益自发挥正大光明之业。使人人信仰。如睹白日。则自可以破今与后之惑矣。意出爱慕。言涉僭越。执事以为如何。

前日对讼之举。果不出于门下。为之叹服。

上明斋丁卯

编辑

春事渐阑。伏惟履道日休。体候万福。泰汉依保愦劣。而日月瞥逝。奄竟齐期。痛慕摧割。触境哽酸。父母气力。常欠安和。尤以忧闷度日。悲挠中荒陋益甚。瞻望德宇。思承诲而无由焉。则徒怅想而已。杜门江外。无与过从。自与世不相干。曩者剽闻。斯文之羞。上及老先生。其间多有不欲闻者。令人惊惋失图。为长老嗟咄。为国家䀌叹。既久而不能已也。窃想执事隐痛在心。虽可以理遣。亦当有不自抑者矣。然世间无限横逆。祗资已之增益。唯含感忍愤。厚躬尽道。毋求于今。以俟于后。意执事当日所处之义然也。不审近日事果如何。昨闻罗丈已上章求卞。却而复进。其为说虽不可闻。窃为门下惜此举也。记泰汉于甲子间。闻罗丈因北鄙丑妄之䟽。而将有如今日之此举。为之忧念。裁一书于执事。欲执事止之。既又闻执事先已止之。不胜叹服。又裁一书。并封前幅。以道此意。且愿执事益自发挥光明正大之业。使人瞻仰如睹白日。以破今与后之惑矣。其书失而不达。至今恨之。今闻此举执事止之。而罗丈不从。是固未可以已耶。岂非以长老之言异于丑妄者之不足较耶。方今天人不定。何况是非此举。徒使角立之人忿激而起。愈肆诬蔑。而傍观者目之以同室之闘。骇机益露。厉阶方生。于国脉则大损。在吾道而少益。则恐此举不得不分其责。特薄乎云尔。且其所执有曲直耳。然事已至此。亦无复奈何。目前爻象。将难稳帖。毕竟执事似不免一行遣。公私之念。何可量也。往岁。人皆谓执事早晩当行。内兄李景邵氏。亦有待候伸讼之意。泰汉劝其无作议论。且诵一绝曰。儿曹已解谈当世。世上浮名误几人。莫把是非喧洛下。且寻颜巷旧时春。其后闻执事之戒于士友如此。常自叹仰。近来洛下之士。不知轻重好议论。大抵滔滔。诚可叹也。噫。燎之方扬。宁或灭之。但恐炎炎不已。玉石俱焚。未见税驾。时惟仰屋长吁耳。惟愿先生以所谓光明正大之业。为处艰阻之第一义谛。使人有所矜式而仰望焉。则泰汉亦与有光矣。不任向慕之悃。敢进僭猥之说。悚仄悚仄。千万岂尺纸可究。都付不言中。伏惟下鉴。

修书置案。苦无可付处。今送于李兄。以冀同达。得无浮沈如前日否。罗丈果被贬谪。忧叹如何。念其远离大夫人。尤足恻念耳。方生之忧甚大。天实为之。奈何。

上明斋

编辑

顷伏蒙俯赐覆书。披拜多少示谕。若得朝夕承谭诲而袪蒙蔽。至今奉复。不知纸之毛也。褒予虽是过情。而策励则出爱怜之至悃。忸怩之馀。感佩又难胜言也。即伏问新秋。道体起居何如。仰慕区区。泰汉十一日。哭平康内舅。虽甚疾病缠痼。常切忧虑。而不意半夜之间。奄忽至此。恸悼摧伤。何能形喩。室有弱女。独子无孙。世无数间屋。门无数尺童。身后事剧凄荒。尤自悲惨不忍见。伏想闻之。亦增恫恻耳。适闻家奴南去。略修候仪。千万不能悉究。

前书韵语。年前偶示内兄者。常仰门下得处置之宜。而喜有副于愚见。临书敢及此意。乃被过予。惭叹何喩。顾素来蒙陋。加近年事故缠绵。放倒殆甚。实无以仰副盛意。而然敢不早晩策励。图所以无负至悃耶。承有意俯和。垂教而未果。岂于侍生。又有嫌耶。抑以非初呈丈席而然耶。倘蒙不鄙。亦望无悭德音。使为瞻式之资。故敢此有复焉。下谅如何。顷付慰书于会洞。伏想传达否。

上明斋戊辰

编辑

伏不审潦后老炎。道体起居何如。前者四月所赐书。传自李兄。病中披拜。欣豁一倍他时。坡州邂逅之会。亦未尝敢忘于怀。而二月还洛即婴疾。身外万事。都自忘了。盖丧戚忧患。所积伤甚痼。诸症不可状。而内兄之丧。前月末始往哭。人事之废可想矣。以此自班荆拜别。尚阙候问。奉书之后。又稽修答。区区怅恨想慕之意。则亦何尝已耶。前闻门下亦以病挠奔避。长胤所患极重。不任惊虑矣。想今已定。阁内亦平安耶。向来一番所遭。又是无事中生事。想增一时皇惕亦不少。长老之浅度轻发。虽可为叹。今何必说。近日时事。尤系存亡。仰天而已。朴丈今日。自玄石出延曙村云。一行火色。便将燎原。元来浅水逆浪。岂能容易行舟。病不能造拜。可恨。此间家亲外除之后。气力益败。呻吟不省之日常多。私闷可言。答状修置已久而未达。兹谨并呈。季父积败之馀。重得疟疾。尤闷尤闷。以是不得拜书。当待后日矣。千万临纸茫然。不备。只祝体履保重。以慰下情。

近又闻一种文字誊播于世。忧惋在不言中矣。

上明斋

编辑

国哀普深痛陨。夫复何言。即玆初寒。伏不审体履起居若何。顷于哭班。逢李友澳氏。伏闻仲胤戚侍所患沈顿。不胜惊虑。近日已向安耶。泰汉等。前月奉引来寓吕江矣。昨者忽闻沃川内舅之丧。外门祸酷。再岁哭二舅一兄。悲恸惨割。何可为状耶。此来。与李察访叔比邻会过。忘却流离之苦。而诸父群从。一生团聚。忽此分携。虽为一时形势所驱。实有不能聊遣者。若不得会于此地。似当复移他处。以作相聚之计矣。病馀神气未完。滞症时复发作。不能刻苦书册间。身心亦无亲切得力处。日夕惟恐枉过一生。虗负德意耳。洛下音徽。已恨难数。东来益杳然。怅望而已。玆付书李兄所传传。何能尽所欲陈者。伏惟下鉴。姑此不备。

上明斋己巳

编辑

向日过洛。因内兄付呈一书。已得关听耶。一年欲尽。自贻阻阂。独自耿耿瞻仰而已。伏未审腊寒。履静体道起居何如。膝下病患。已获勿药耶。泰汉侍奉粗遣。而亲癠上气之症。根委已深。此岁尤甚。穷居调护。极难为力。忧闷切迫。益愧子职之缺耳。此来与李叔同社。庶有讲讨之乐。而自患罔殆。日觉难进。殊无可以奉告者。近来觉得前日固滞之见。袛长孤陋之病。深可瞿然。然行路而求伴可仗者。亦自未易也。如何如何。向来事。何须提说。贤甥事。梦寐亦惨怛不忍言也。仰惟一家之情。尤当如何。其慈闱方依在何处。种种有以陨涕也。适逢同乡亲族之过湖中者。谨付此书。使之进达。仍要得信音。多少所欲白者。忩忩不能尽。岁色无馀。伏祝道体加重。茂膺新休。伏惟下鉴。不备。

上明斋

编辑

禹生还。恭授所赐覆书。又道进拜时神观起居状颇悉。其慰日夕瞻慕之私者深矣。即玆春暖。伏惟履道益休。体候万福。不承謦欬。已有年所。怀仰之至。时时若睹仪刑。下情殆不自已耳。泰汉亲患是气病。逢春转苦。向者叔父幷来会。近才还归。分离愁郁。益添病怀。无以譬遣。闷叹何喩。顷日剽闻指目标榜。又及于尼坡之间。诚可为一哂。唯幸两家凾丈。心事相照如日。虽复山移海转。岂足动得毫发。此等哓哓。亦当见不日而灭矣。犹恐后来少年。不能恢弘快豁。乃或不能通知彼此。体长者之情。而自被浸润。私生撕捱。则假亦未必不成真矣。此恐不妨相告谕。以为先事之戒也。顾于门下有至情。临便敢贡过虑之愚。伏乞垂察。仍去此纸。毋使泰汉为轻浮之归。如何如何。向闻彦晖氏接人迁延。中间颇费辞说。深可惜也。固亦勉语。而顾不能有无于其眼。可叹。千万不备。

前冬。侍叔父会彦晖。非过冬也。只得数日矣。彦晖聡明博洽。人所不及。诚所谓泰之师也。惟其内有自足轻人之心。而声名太盛。后辈推宗太过。未知何以副之也。相会时。彦晖偶语心经程子言张天祺事条所云。亦须寄寓在一个形象者。泰汉谓形象犹言物事。倒释其义。而彦晖与泰汉。叔父谓形象为心。以在字为语助而顺释之。各执不决。未知何说为得。赐以一言之断。窃所望也。

上明斋

编辑

伏不审腊寒。服履体候若何。仰慕区区。不拜状久矣。顷以病故滞洛。会有付书之便。而皆不及知。至今深恨。唯连遇从门下来者。略承动静。用是伏慰。泰汉侍遣如昔。而志事晼晩。无所进益。居常闷叹。债积仆散。家干日艰。此固本分。而奉亲者自不得不关心。奈何。向来陈章。殊叶众望。诚喜处义之甚得。而又窃自幸前后愚见之不谬。第人皆言是事是非。执事之能事已毕。而愚犹谓未也。盖望门下益求其所以为瞻仰于万代者。是岂徒语言所致耶。春间所云云者。似闻尚有可忧。此若偶然。足为一时之羞。苟或不尔。讵是细事。虽意外之世变无穷。岂可使于此有此言。两家凾丈。若不能弹压消瀜于此时。则恐无以有辞于斯文矣。情深虑过。僭易及此。悚仄悚仄。岁色已穷。只祝对时体道益加保重。以慰下诚。适指病不备。此书只贡区区之诚而已。本不足备览观。伏望即时裂去。无使得轻薄之罪。至仰至仰。凡百所欲奉正者甚众。诚欲驰谒而未能。只瞻望耿耿耳。

上明斋

编辑

伏闻尊体才经疟疾。不胜惊虑。只幸神明所相。已就安和。比日以来。伏惟气候增福。伏热蒸阴。甚不宜人。伏望加护起居。以慰瞻慕。前者自韩友便到四月六日下书。至今披读。仰荷曷极。伏蒙谕以怠欲分数。其所示人。至切且明。况推以修省之馀。垂之训诲之言。有以仰见年弥高而所以自治者愈密。德弥尊而所以自谦者愈深。且不以愚不肖。而所以眷顾期望者。愈往而愈加。下情向服。已不可言。而感戢警发之私。又如何既耶。夫宿肉贰膳。耆老之所以异于强壮也。既以安养为主。则宜与捡制不同。窃计尊龄正在二者之间。虽复时任便适于操持宴息之际。亦是当然。岂可谓之怠耶。然武公既耄而听抑戒。武王既圣而受丹书。第愿加意于此。俾德业益就乎久大。则后生之望也。昔养生之家。衰老之后。少坐卧而多行步。盖以衰老则血脉湫底而筋骸痿弱。故以是节宣其气。但不至疲耳。且退溪先生六十四岁。尚游清凉。或复于春秋时节。杖屦往来于山水之中。舒神怡气。未必无所助矣。但想无济胜之具为难耳。恃爱之厚。猥陈至此。不审尊意以为如何。若泰汉者。何敢与议于敬义之说哉。本质踈拙。其于世俗玩好。虽未有大段污染之可言者。而至于怠之一字。终日坐在里许。自夫抱疾而益有甚焉。所谓敬者。特日月至焉耳。若是则欲之用事。又乌得免乎。顾有此路之志。不可谓不早矣。无他歧之惑。不可谓不决矣。而至今未有以信其志而明其无惑者。坐是故也。何敢与议于此。而仰对乎俯询之旨耶。盖尝因以验之。不惟敬与义相须而为资。怠与欲亦相因而为病。当其整肃专一之时。则所谓非僻之干。无自而入者。可见其信然。非特无怠。乃亦无欲。盖不待义之为用也。由是而随事处义。易于为力。而所以固其敬者必至矣。及其乍忘其敬则已便是怠。怠心既生。非特无以辨义欲。只此怠心便是不义。不义便是欲。一念之苟且。四肢之安佚。皆欲也。不必待欲之肆行也。由是而方生之欲。纷纭而不绝。则所以长其怠者益痼矣。故敬为义之本。以其无怠无欲也。怠为欲之源。以其不敬不义也。天下之事。不出于义欲。而义欲不出于敬怠。太公之独以此告。盖以词约而理尽也。愚见适然。敢录以禀。不审尊意复以为如何。区区不顾行之言。已甚愧悚。而病暑堇笔。语不成緖。一回领览而去之则伏幸。亦有可以仰质者。而未能缮写。亦俟他日。此间第二姑母随之李兄宁海谪所。又不得保其所。凡百方为之忧挠耳。外此家冗疾患。不足仰烦。谨不备。

上明斋

编辑

伏不审初冬。体候万福。伏溯之至。顷李叔行还云拜床下。因细得起居状。且伏奉下书。慰豁顿倍。无异亲承謦咳矣。前者不揆愚昧。敢有论禀。是虽出于瞻仰之情与夫质问之意。其僭猥之嫌已极。而词义之失亦多。政用不胜惭惕之私矣。乃蒙不遗迷贱。俯赐酬答。微诚所贡。既入虗受之量。其因事泛语者。又被警省之谕。有以仰见盛德洪度。旁收广纳至于此也。悚戢之馀。感叹之忱。不能自已。且虽未能躬趋凾丈。悉领提耳之诲。其所以开析敬义之名。启发儱侗之见者。实无间于面命。则区区佩服。又何可言耶。盖心即敬。事即义。义之为裁制。而敬之为存主。亦固闻之矣。然而所谓裁制者。不但在于见闻应接之时而已。在于念虑知觉之际。能若是者。以有存主也。故尝以为义则主乎动。而敬则通乎动静。是若义偏敬专。而为相须之道者何也。事乃动而无静。心本静而有动也。故敬则不怠。不怠则义。行义则无欲。无欲则敬立。其为道则一而已矣。既又以是而验怠欲之分。则此心之用。无一定之端。或生于欲而成其怠。或生于怠而成其欲。即不出是二道耳。以欲之生于怠者言之。则虽其有所存主之时。忽然而忘。居然而倦。初非有所感于见闻也。是则不待应接事物而念虑知觉。已无所裁制。于是暴慢非僻之气。纷然而起。始谓怠心为不义。而指不义处为欲者。以是故也。然意似拖延。语且糢糊。必如下教然后。方为一切分晓之意。敢不奉遵而谨守耶。筋力心兴之谕。可以仰见旨意之所存矣。初岂不知本来主静之心。无假于外。而见在之境。益无门外之念哉。向者窃闻尊体善惫。切意衰年血气湫滞之所致。私诚过虑。寿考之祝。无所不至。以为或复杖屦往来于傍邻泉石之间。如退翁之自陶山入清凉。则不害为诗人所云驾言出游者。而畅肢骸舒荣卫。所补于耆老之力则其功不少。故偶有所仰及尔。不然则岂谓怡神养气。必待山水之观哉。至于筋力则特恐不习耳。岂真不能耶。果真未能者。此私诚所以过虑也。伏愿加意保摄。以副下情。泰汉尚避村挠。来栖江寺。离违定省。殊以为闷。所居颇静便。庶益勉力于闲暇之所。以不负知怜之意。而志虽勤而病不能自强。少有思想云为。辄神气疲低。以故唯跏趺合眼。调息谢事。以养病为务。太半是昏忘倦废时节。又欲于其间。时时治举业。为目前之计。而未能如意也。则其溺于利害之私者亦多矣。若经此三两月。恰三十岁人。而圣贤之书。尚未尽读。日用之间。未有发明愿学之志者如此。不知所谓自立者果何如境也。瞿然懊叹。何可言也。早岁痴𫘤。都不晓事。徒有慕古好大之心。妄欲有意于世。以为早晩欲有为于时者。宁由科第以出。且谓士之求举。如处子之求婚。诚为可耻。而若不得已而求之。宁亦择其求之之门。犹胜于百途杂进也。故欲拣其中之可者而为之。词表之业。非其所好。又非其所长。监试则曾无轻重于用。徒以变称号优仕宦之故。而得之为歉然。故始尝一再赴而已之。至于谒圣春㙜之试则出身之日。待之极无状。而有不得自由者云。故常欲舍之。只赴他如对策之科。而戊辰以前有所待。其后则以病不得赴矣。盖科事太半为亲。而亲心无荣科之意。故得以自由如此矣。近岁稍长知识。而自揣材力。不觉自发孤笑。只叹狂心谬筭。几误了人也。古昔诸老先生。亦多由科第以出者。而志经纶之任者。静庵一人而已。是则有不可为准者。其他则想皆初必为禄仕之途。其既出而不得辞世道之责者。亦非其意所及耳。今欲以禄仕之心为准。非惟才犹不能堪。实无大益于父母朝夕之奉。上下大少之养。而徒有妨于事情者多。故既上不敢希静庵之志。下不敢为他老先生之计。由是前日之妄念都息。而第以门户衰颓不振已久。家私形势。岁穷月极。曾未有以见顾于人。得力于仆隶。徒泄泄以度岁月。而亲年既衰。无以为养。以是欲得一第之名。以为扶门户保家私之资而后。复从所好于田畒之中。以其力供子职。徐观器量。更议行藏。未为不可。故赴举之计则犹未已也。特其所以欲赴举之志异耳。形势之故。亦欲赴前所不欲赴之科。而心之不安犹甚。未知此果为欲而害于义否。凡义所当为。为之而已。其成与否。付之于天。故决之不难。此古人处事之道也。今得失之数。非义之正。故所以未能决也。既为之则亦当任其命于天。而但念自昔科举之士。终身辛勤而不得者甚多。若其命不宜于科举。而徒屑屑不能止。则害于根本志业者尤甚。此真西山所以讯命于日者也。不然则西山岂留情于穷达贵贱之间者哉。以故亦欲谋之卜筮。此则如何。但世无邵,张。未易为谋也。且惟决于义而后可议耳。区区此言。无异问阵之谬。固知惶愧。而系一身出处初头之义。故敢因义欲之说。以禀摘埴之疑。盖亦仰恃知怜之素。无异父师之亲也。若蒙不鄙夷其卑陋。不咎嫌其烦渎。而谅察其情。明赐可否之教。则去就取舍。欲于此决之矣。缕缕有烦收览。尤以悚仄之至。伏惟下鉴。不备。

科举岂扶门户重家业之物。而世人上下。皆以此为轻重。故未能免俗。聊复云耳。前书有涂窜麁粗处。敢此倩人传写以上。盖眩作未能自书也。书末所禀。如利害计较烦琐之谈。实切愧悚。下览后还为封投。无使他人见而笑之则如何。千万伏望。

上明斋癸酉

编辑

雨馀炎气益甚。伏不审体候起居若何。伏慕不已。前者伏承下赐覆书。感慰不可仰喩。且所禀诸事。伏蒙徐答之教。无任感悚。方此拱手以俟矣。从兄以私家宗子。方持主妇服。故方欲行时祭于家庙。而当祭与否。未有定文。伏望明赐指教。以为遵行之地矣。伯叔父不为亚终献。以见于家礼者而言之矣。此外亦有可考者耶。执事不言兄。终献不言伯叔父。唯祔祭条。言丧主非宗子则亚献。此则虽伯叔父。亦当为之矣。此其待以尊长。而不敢烦于自主之后者。其意可谓委曲矣。然则祝辞。晏然言使字。终似未安。伏未知如何。私家则从兄主祭。而家亲兄弟。以伯叔父常当次献。亦不能已耳。泰汉此来因疾作。尚未省扶江姑母疾。亦意郁伏所祟。昨日始出黄山。将随家亲作扶行。半日冒炎。晕瞀喘惫顿甚。以此不敢由陆。方觅舟乍为往还。初计将迤进拜谒。亦不可遂。下情瞻望。怅恨之私。何以尽言。谨此替伻堇写只此。

别纸

编辑

礼。丧三年不祭。妻丧亦具三年之体。以先儒所论及朱子所行观之。则虽妻丧中。亦当废四时正祭。而但朱子言今人居丧。与古人异。凡出入居处言语飮食。与平日之所为皆不废。而独废此一事。有所未安。今世俗于妻丧则尤慢忽无礼。飮酒食肉。实同平人。独以礼所不许。废祭祖庙。至为未安。亦似有异于爱礼存羊之义。不审于此何以处之。若使持服以礼则亦可如礼废祭。而其间亦有病。不能自力于居处飮食之礼者。似未可以一例论矣。妻丧禫后则三年之礼已尽。依礼设行正祭无疑耶。以必于三年后改娶见之。则祭亦当待三年耶。左传云云。杜注此天子诸侯之礼。不通于卿大夫。盖卒哭后。宗庙四时常祭。自如旧也。与朱子所谓略仿杜说。墨衰常祀于家庙者。似有异矣。朱子所谓常祀者。似只如所谓俗节荐享之类。而非四时正祭矣。但以所谓略仿者见之。则似是可行四时常祭。而古则全废祭。而今犹行俗节荐享。故谓之略仿耶。

宗子有故。使人代行祭祀。祝辞多有所碍。若子弟摄之则祝辞用使字。固无不可。而若伯叔父兄摄之。则言使终甚未安。盖宗子自有君道。伯叔父兄之所以待宗子者。固当异于众子弟矣。然宗子之于父兄。岂敢以君道自处。故祭时。父兄则位于宗子之前。以尊长处之。终献执事。亦不为之。今虽不得已而摄祭。晏然言使。岂是合宜。且无使之之礼。如国君之送香祝。而直言使告。亦似不诚。且既曰使告则是如宗子之自祝。非告者之为重。而然宗子之父。伯叔父之兄弟也。而曰昊天罔极。宗子之祖。伯叔父之父也。而曰不胜感怆。情有所不安。不审于此何以处之则可耶。愚意则以为既摄其祭。不妨摄其祝。略以孝子或孙某有某故。子或孙某。敢摄告之意为之则如何。或可下代告字也。宗子之事。非可摄代之礼。如此亦甚未安。而犹胜于彼耶。

上明斋

编辑

阴雨乍收。伏炎方炽。伏未审体候何如。仰慕之至。无任下诚。泰汉前月出黄山时。因舟楫有碍。且恐冒暑添疾。未成扶江之行。终日于八卦亭上。瞻望斋居。亦未能自力进谒。至今黯然。归后家亲即患毒痁。痁后又患暑感。尚未快安。连以汤挠度日。以致阙然阻候至此。尤不胜郁叹。身病从前遇寒暑益困。此夏殆甚。常昏眩。少清醒时。书虽在案。为客不为主。愧惕奈何。南来凡百。皆可闷事。惟密迩门下。有如天借之便。庶几得力饵药。少回旧时精力。以追陪几杖。薰炙德教如宿愿。此意尚未能遂。此乃命分所关。不知新凉生后。又有甚魔障。不敢预云云。只自浩恨而已。公达在咫尺。而再见后未更会。书札往还。亦未有相发以资益者。此亦人事之不可期者矣。此来三月。尚未得往省姑母。其他况可言耶。有同癃废人事。悯怜奈何。方此晕颤堇写。万万不备。

上明斋

编辑

凉气渐高。伏问道体神相。起居万福。区区瞻慕。顷于便还。伏承下答札。已极仰慰。况又伏蒙改寄盛篇。有以仰见居谦操敬之德。一毫不放过者。亦在言语文字之间。而又不鄙遗陋贱。重垂缱绻如此。前之奉持咳唾之馀。如宝拱璧者。既不可言。今焉欣荷感颂。十倍于前。百朋之得。岂足喩此耶。所易语句。领读以来。益似精当。而至于似倨及亦过鄙分之教。终是过逊。泰汉自视以门生子弟之情。而前此见接。假借礼数。此必泰汉于幼少之礼。有多少不尽分者而致之。只自无任悚惭之私耳。前惠篇。欲依教还呈。而自拟幷以奉留。作为箱轴之珍。亦使后人得见德辉之馀。如程夫子写字之心。此亦可为垂教之一段。以故未敢奉令。虽以违僭为不安。窃望宽恕。未知如何。泰汉近来身气苦不如前。而家亲方不免一还。还后当俟此病苏健。进拜作稳。万万方坐晕眩。只此不备。

上明斋甲戌

编辑

伏未审维夏。体候若何。瞻慕之诚。未一日忘。而涉岁经春。尚阙一书。岂但忧病未暇而然。苦未讨信便。题面而置案。别幅之写。亦既久矣。前冬下书两度及所教诸说。至今奉之案间。擎玩不置。而感戢之意。亦未仰报。怅缺罪悚。岂容言喩。泰汉自前冬以来。父母病患互剧。迨今未已。家亲得右边痿痹之症。已阅月矣。比初虽歇。犹未复常。方欲奉入洛下寻医。而姑未发矣。其间又以妹病女病为挠。忧恼心曲。殆将成老。凡百抛废。闷叹何状。天祚我东。坤极复位。宗社之福。臣民之庆。岂有其极。不令朴坡州在此时。令人泪沾衣矣。馀事固非藿食者所关。而雪霜雨露相寻于无穷。则时物推迁。自不能无青春𫛸鴂之忧矣。尼坡之说。虽云见息。尚为有识之隐忧。此则唯在两家凾丈各裁吾党之狂简。使得口绝言议。以为先事之戒。永断浮游者之根。不得不为区区之深望。如何如何。区区所禀。具在别幅。若蒙不鄙。更赐指教则感幸当何言。谨因此族人行。敢此附信。

别纸

编辑

格物之说。非敢自以为是而求异于先儒之论也。适因尊长相往复者。而别有所疑。录之以求正也。盖其说。以穷字为格字里面工夫之义。以格字为穷字上头功效之意。今下教所谓若言理穷则方与格字为一义者。亦其意也。愚见所疑。正在于此。若以格物穷理为一事。则格字与穷字。自当为一义。若以穷字为格字工夫之义。则是穷理为格物工夫。而格物为穷理功效矣。必居一于是矣。程朱之言。直以格物为穷理。则以迷昧之识。反复思惟。未见其独可。分其字意而谓有相须之义然后可也。岂不知依旧平读。意味亦足。如此立说。无所损益。而既有所疑。不敢不录。既有所录。不敢不求正也。玆敢以前日后说之呈李朔宁丈者。更为奉呈。区区之见。盖尽于是矣。此丈遂以为自穷理而格物。玆岂非出入字义之故耶。

所录中。傍抹以教之者。极荷不鄙。苟非盛德至情。何以一一见教如此。窃自詑幸其得此于门下也。其谓知于理之所宜。心于物之所当者。亦尝自病其涩晦难明而不得改者也。其馀数段。皆是因所见大体之异而然矣。其所见大体皆不是。则不独其数段语为病也。视听犹理云者。非直以视听为理。盖以聡之明之之意。譬穷格之义。故欲以耳目当物字。视听当理字。而耳目则本是物。故直曰物。视听非理。故下一犹字而不下为字者也。然语不分晓。谨以改之矣。

下教以猛注心目勇着足脚之语。为急迫者。果然矣。盖非指实用工夫处而言。乃泛论其用力紧歇之意而有是语。语病则诚有之矣。第其所教凝坐植立云云。又说出至善不迁之意。而于格物略过分云者。窃恐偶失照管。敢请禀复。夫明明德当止于至善。而明明德之中。知行皆在焉。格物致知。知之止于至善也。正心修身。行之止于至善也。章句所谓物理之极处者。即至善之所在也。而补传所谓求至乎其极者。即止至善之谓也。凝坐植立之说。似以行言。不似以知言。而盖知之至于至善而不迁。当如凝坐植立云尔。此所以谓格字比至字有力者也。伏未知如何。

惟一之说。谨闻命矣。盖始意以为仁义礼智。虽非可以离声色臭味而别求之于外。然其所为而发者。既不同焉。则所从而治之者。疑若分而言之。此所以敢为分属惟一者也。今因下教。更为思之。则几微之际。间不容发。其发也虽以形气。而其能惟一者。乃道心也。分属固不是矣。或言人心本是形气所生。则虽复。裁以性命。终可谓之人心。不可谓之道心。此言如何。

明斋答简

编辑

穷格二字之不可分。只如来谕。无可疑者。只以格字之义难晓。故引穷字以明之。所谓穷字意多者此也。非必谓相须而后足也。

与李君辅书则辞意俱尽。君辅所谓自穷理而格物者。又何其拖引耶。

格字只是至字之意。比至字有力云者。只是以意说出耳。未知其必然也。如何。

人心固生于形气。而裁制之使中节者。亦属于形气耶。虽中节。而人心则只是人心耳。岂可唤做道心耶。唯既使之中节。则人心亦归于道心云耳。所以言精者察夫二者之间而不杂而已。

上明斋乙亥

编辑

维夏如秋。伏未审体候何如。前因李弟光佐之归。伏承下札。披复辞旨。慰豁无异承诲凾丈之间矣。然犹胸中耿耿。欲有所禀复者甚多。而无由致身于座下。只日夕矫首怅望而已。泰汉奉亲就医洛下。今数月矣。而汤挠一向无减。未知其无所加者。便为药效否。而煎迫之私。何可仰喩。此虽未易暇及他事。而素业益致荒踈。瞿然悚恧。不敢报告耳。玄丈葬礼奄过。万事已矣。悲恸可堪。伏想门下尤无以为怀也。适凭金堤丈行。只申候仪。千万不尽。

上明斋

编辑

瞻慕方极。幸逢长文。细得动静。岂胜慰豁。第伏审尊候颇欠康健。想亦老境例患。而区区虑仰。不敢暂释。泰汉亲癠。盖视当初。减得强半。而根委既痼。未有随日显歇之势。伏闷伏闷。旱魃为虐。至于此极。是岂但一家之忧。倾栋颓宇。此不啻一场大风雨。危厉熏心。不知所届。未涯承诲。有怀莫展。只自悬悬驰神而已。只伏祝神相起居加护万安。不备。

上明斋丙子

编辑

泰汉等稽颡再拜言。泰汉罪逆穷天。祸延先考。当初疾患。岂或难治。而侍药无状。终致大故。晷刻生全。决非人理而苟求不死。奄过卒哭。顾瞻堂帷。愈疑愈惊。此何天地。此何时节。不意此生。乃当此境。攀号莫逮。五情崩溃。尚忍仰喩。伏蒙尊慈即赐慰问。辞旨悲怛。有逾寻常。执书痛哭。尤不自定。继又申垂巍札。俯存生死。且前后手笔。自致悲痛之情。仰惟至意。即同骨肉。区区哀感。岂任下诚。末由号诉。只增陨绝。荒迷危惙。堇此修谢。万一顽喘苟延。敢不更诉下情。谨奉䟽。

上明斋

编辑

孤子泰汉稽颡再拜言。前月修置谢书。归省新阡。其间家人以邻挠。奉引奔避。迁次哀遑。尚未传送。玆乃呈去。更申起居。初夏既届。伏惟体中增福。区区哀溯。自尔悬悬。泰汉苟延危喘。又见新节。时物日盛。情理日穷。不知此将奈何。但方寸割裂。不能自支。恐便溘然。未及更承指教耳。所欲仰诉者亦多。而临纸迷塞。堇此不次。

上明斋

编辑

泰汉稽颡再拜言。潦阴之后。秋炎始酷。伏问此时。尊体气候何如。前者五月七日所赐手札。传自安山叔父所。不知自何便转递而至也。始伏承才遭庶行重戚。无任惊怛之至。至于为泰汉等罪逆巨创。自致其情。首尾悼往抚孤之意。悲切恳恻。自感动傍观。况泰汉等躬亲蒙之者耶。执纸痛泣。亦不忍更披复也。宜即修致复语。以达奉慰之仪。且申哀感之情。而疾病交侵。荒迷益甚。不能自力于人事。数月阙然未报。所欲相禀者。亦未能自达。此与怠慢者。亦复何异。独区区依慕之私。不敢一日而忘。则自有倍于常时耳。泰汉迫于情事则忽欲无生。且顾道理。苟求不死。死生二念。日夕交煎。不知所处。而忽已过半岁矣。方寸迷苦。若绝若塞。只见天地亦冥冥。此将奈何。尝观于礼。居丧之节。最谨于飮食。此固日用至近。自出于不忍。而亦岂非以此事甚微。人所易忽。故尤当致其变而示其异者耶。顾以上牵病母。下制弱弟。为自持相护之地者。专在于此。故不免强进菜羹塩酱之属。则此忽如练后之制。每对食。未尝不戚然悲而怵然愧。政谚所谓食不归肌者。然而见者犹以为薄。身亦无所补。甚矣此身气禀之不如人。而世道之不如古也。窃自拟三年不食果。以赎期年食菜之罪。而亦何益于既坏之礼耶。日间事既如此。而乃烦远念。至有十分调护之教。故敢讼言如此。伏想在所鄙弃耳。穷契逢此年益穷。馈奠侍奉之际。殆同废阙。闻报恩地深谷贱。颇宜寄住。从叔先在彼中相劝。故计欲于秋夕后。便卷而入。盖以近圻无可依生处故也。然而新阡孤绝。群族离阻。此为私情之绝不可支者。有以门下交山。为可自宽而然。情理虽不以贤不肖有绝异者。事势主客则大相不同。未知如何。顾不得此情理。未知与失节事何如耶。所以作此计者。诚以奉往事居。无以为力。而徒致偏亲焦劳羸瘁之疾。即今形势情理。不可两全。而私情迷惑。不能自断。伏惟门下亲爱若骨肉。若蒙分别轻重。指示可否。则迷涂受赐大矣。如不遗见教则窃欲速得以决之矣。读礼。有多少可禀质。而才又经暑病。神气疲削。此书亦屡停笔。馀力未暇书出。稍俟后日少定也。谨奉䟽。荒迷不次。

上明斋

编辑

泰汉稽颡再拜言。比寒特地。伏问体候何如。哀苦昏迷。万事无心。而一念耿耿。驰慕不已。九月下书。至今藏之。时于悬𨓏时。奉披以自慰。而第缘此数月奔走乡山求山。少在家时。归辄号陨惫摧。不能自振。日拟作书入遆。以申下情而未果也。泰汉迫于生事。作此流离。人理殆灭。尚复何言。此岁穷矣。生见来月。诚亦何忍。五情迷溃。不自知所出。诚不欲发口说。外此凡百踈落。又何足言耶。前日三山之计。诚是无策之策。而事势多拘。诚如所教。姑已之耳。当时奉禀。出于迷迫之情。仰恃恩慈之深。而第以私琐烦渎为悚矣。果蒙指谕谆悉。情意如骨肉。感泣佩戴。不知所报。至于择里之教。尤见至情。盖于家私形势之外。乃深虑而善导之如此。此意其敢忘之耶。大抵此计之生无他。初因从叔熟闻彼中事形。侍奉靡遑。百念俱切。而大要有三不得已焉。穷窭而思适乐土。一也。忧虞而思近深林。二也。孤单而思就宗党。三也。无一于此。不得往矣。顾家口甚众。固不能为依人为生之计。而从前京洛乡陌之间。未曾妄与人过从。杜门自守。孤立无朋。拙者之分也。持此而行。或无往而不得力耶。此来甚有难以久处者。早晩当不免一动。三山虽未十分称意。四顾又未有能及此者。毕竟犹欲以是为归。而未知可否则果何如也。至若贫之一字。与生俱生。与往俱往。已不敢逐。而犹流转以求免其甚也。斯亦不受命矣。族叔今自立活计。别赘主人且十年矣。颇不迂阔。如泰汉辈。其相为谋者。颇不甚踈。欲相就者。亦以此也。苟能少宽病母一时之忧。区区行役乡山往来之艰。又不暇顾也。然生事私计则姑勿论之。他或有终不可者。更愿竭其两端而教之。此夫子无隐乎鄙夫之道也。下怀塡臆而少劳心目。辄吐血唾。作气屡息。以修此书。何能一一陈之。以此看书凡百。不能如意。恐终无以承扬先人之德。少赎此不孝之罪。尤以痛心刻骨耳。更乞道体起居加护万福。以慰瞻仰。谨奉䟽。

别纸问目

编辑

殷之练而祔。孔子既善之。而朱子亦以孔子之言。为万世不可易。然而不敢从。今千载之下。亦可想其慎重之意也。泰汉卒哭之后。当依礼行祔祭。亦既治具矣。忽心有所不忍。且当时主人在远。当来及葬。故初不为之告。主人既未至。而又不告而行之。若有所未安。故遂卒然停之以待练。盖祖妣之丧。亦有故祔于练之明日。亦有家中已行之礼故也。然到今思之。殊非朱子所以不敢从孔子之言之意也。其心虽不出于汰哉。甚觉瞿然而不可及矣。未知能不至为大段罪过耶。

卒哭祝辞告祔之文。曰来日𬯀附于祖考某官府君云云。此则主亡者而称祖考也。但既具官衔则异于泛称。其所称祖考。即于告者为曾祖。而乃曰祖考。无乃不可乎。伏惟前日必有已行之礼。伏乞下教。

祔时还奉新主入祠堂。主人以下哭从云云。而无告出就之辞。虽昨已告𬯀附之意。而亦似未备。未知如何。

今私家主人。尚在南中。素羸疾。似又不得来及练祔。祔时当有摄主。礼丧主既为亚献。今泰汉当称主人之命而行之耶。抑当使诸父主之耶。若泰汉摄主初献。则祖考祝文。当曰孝曾孙某使从弟某云云矣。若告亡亲祝文。亦用此例。则当言从子某。使从弟某。哀荐祔事于显叔父云云。此于情理体貌。俱甚不安。此与告祖考既异。直依本文自告之例而书之。亦恐无妨。未知如何。

古礼。只言去纚之节。而不言还施之时。丧礼备要。既引丘氏说。而又云更详之。故世之居丧者。不施网巾。乱发垂于冠下。此虽于敬之道。若有未安者。亦与奠以素器之意。不甚相远。既以凶服朝夕哭于几筵。不施网巾。亦无害耶。但祠堂参拜之时。推以弁绖葛而葬之意。似宜施布网巾。而亦因循未有所改。未知前日居忧时何以处之耶。伏乞下教。

古礼。祭称孝子孝孙。仪节则自虞至禫。于亡者称哀。丧礼备要。亦从仪节。故人皆依此为之矣。疑礼问解。乃言当以礼经为正。夫卒哭以后。虽云吉祭。尚不变凶服哀哭之节。岂不与三年之后之祭有不同耶。备要之从仪节。既合人情。而问解之言乃若是。何耶。

陈馔。饭右羹左。家礼既与古礼异。疑或出于当时俗礼。而或是书字之传误。又安可知耶。疑礼问解。亦以为不可知。所引重峯之言。亦甚分明。其后虽有自虞左设。上食右设之语。而泰汉则欲以前说为据。虽大祭右设。以成一家之礼。未知如何。

今人上食插匙。直插于饭中而立之。似非西柄之意。未知如何。

礼。鼎俎奇而笾豆偶。而击蒙要诀设馔图。果与汤皆五色。未知如何。汤与炙。恐不当别计。以其同为鼎俎也。如此则并炙而为六。异于礼所言奇偶之数。何耶。问解言三年内有常侍之义。朝夕参拜。未知如何也。此则似因俗无常时拜礼而有此言也。尝见门下子弟定省时必拜。常欲学之。而循袭未果。愧叹如何。以常时无拜礼而遂废参拜。则何如而可成晨昏之礼耶。朝夕上食拜礼。亦常时所无。此亦可以为据耶。但练前朝夕以哭代拜。练后朝夕以拜代哭。此未知如何。古礼既练哭无时。注䟽言或十日或五日。盖古无朝夕上食之礼。故只得如此也。家礼练前朝夕哭。既因古礼朝一哭夕一哭之文。而练后止朝夕哭。不用哭无时之文。未知何意耶。今之三年上食之礼。亦家礼所不言而为之。朝夕哭亦不罢何害耶。此如以为不可。则遽止两时之哭。思之实歉人情。宁存一时之哭。恐无害于渐变之道耶。此亦未可则依注䟽十日五日之言。而为朝夕之哭。未知如何。

更伏思之。无于古礼而出于后世者甚多。如祭之墓祭俗节。丧之被发。若此类亦不可数。如三年上食。亦古礼所无而后世行之。且以问解见之。小祥后上食之哭。当时似不皆行。而今无不哭之家。此必当初一人行之。而遂至成俗。岂必尽是贤者所始作耶。先儒以礼之疑者。得一书为据足矣。今无于礼之礼。作于后世者。比例之多如此。小祥后存朝夕哭不罢。恐不害为厚之道。未知如何。

明斋答简

编辑

练而祔云云。若以己意自主此说。而不从家礼。则安得不为大段事耶。此则不可为也。若适因事故。或不免退行则不过一时蹉过之失也。何至大段耶。

祝辞称祖考。主亡者而言也。恐无可疑。鄙家亦依此行之。

奉新主入祠堂时无告辞。岂已告跻祔之故耶。或丧礼略之故耶。未可知也。

祔时祝。有尊行则尊行主之恐当。若丧人自主则依所示。用本文自告之例。而加宗子有故摄行之辞似可。未知如何。

去纚云云。布网巾世多用之。而鄙家自前不曾用。故因循不用矣。未知如何。

卒哭后称孝称哀。俱有据。故行礼者互用之。然家礼无变文。恐称哀为合于丧祭。

陈馔。饭为主而羹次之。则饭右者。西上之义也。恐遂变之为未安。如何。

插匙。虽插而立之。而匙之背在西。则亦有西柄之义矣。如何。

要诀。汤果五色。果不合于奇偶之数。故玄石不用之矣。然鄙家则遵用已久。故不敢变耳。如何。

练后朝夕拜。乃退溪先生说也。先人居忧时。用哭无时之文。或五日或三日有一哭。故不肖等亦依而行之矣。若不罢朝夕哭则为违家礼。虽云从厚。恐不可也。如何如何。

上明斋丁丑

编辑

泰汉稽颡再拜言。二月初。始伏承正月两度手书。抚慰存念。眷意笃至。区区感泣。岂胜仰喩。哀绝行役。撼顿之馀。惫病殊剧。昏迷度日。尚阙奉报。无任惶愧。即伏问春和。体候起居万安。下情溯仰。日有耿耿。泰汉等。忍能不死。忽经练事。今又已三个月矣。犹视息犹人。人理至此。复何忍言。皇皇之怀。殆甚前日。礼云慨然。似虗语耳。此岂非以日月远故易于忘者。尤可悲故耶。痛哉何忍复言。别纸下教。赖破昏蒙。披复百回。感幸难状。其时宗兄能来及祭。故祔不摄行。私家之幸也。亦复多仰禀者。而堇力气作此。更俟神气少定仰候耳。此来适值此岁。抚时伤迹。公私之感。忉怛未已。况门下情事。尤有异于他人者耶。承谕䀌然。益不能为怀耳。万万当待后便更候。草草奉报。此为悚叹。

叔父不免出脚世路。未知得失何如。而子弟之情。独有非时之忧耳。书末教意。谨俱奉达矣。荒岁作吏。闻甚胶扰。想未暇仰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