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选/卷一百二

 卷一百一 东文选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题李佺海东耆老图后

编辑

李仁老

诗与画。妙处相资。号为一律。古之人以画为无声诗。以诗为有韵画。盖模写物象。披割天悭。其术固不期而相同也。仆尝读杜子美饮中八仙歌。恍然若生于天宝间。得与八仙交臂而同游焉。其时画工。作八仙图。以与子美之歌。相为表里。用传于世者。盖不少矣。乃何閴然无一人传之。以至于今耶。是知解衣磐礴之巧。其不及词人一啸之功审矣。今见李佺所画海东耆老图。苍颜华发。轻裘缓带。琴碁诗酒。欠伸偃仰之态。无不得其妙者。虽不见标志。可知其人则足以垂名于不朽矣。况乎太尉公作诗以增益其光价欤。李佺崇班存夫之子。世以画名海东云。谨跋。

题张学士双明斋额题后

编辑

书之理一。而其体则百变。不可以得穷也。苟知其本。虽龟龙鱼鸟之书。锺王虞褚之法。随所挥洒。无不可者。比如良马奔驰于蚁封曲垤之间。萦策如飞。终无蹶踬。则其在于康衢也。必能追蹑风电。一抹万里。可知矣。故东坡云。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能行立而不能走者也。仆往于屏障间。见张学士飞草。即谓人曰。草亦尚尔。真则可不问而知。今见双明斋题额。点画精强。力出于外而得徐家之风骨。则有以喜吾言之不妄也。谨跋。

吴德全戟岩诗跋尾

编辑

李奎报

吴德全为诗。遒迈劲俊。其诗之脍炙人口者。不为不多。然未见能押强韵。俨若天成者。及于北山。欲题戟岩。则使人占韵。其人故以险韵占之。先生题曰。北岭巉巉石。邦人号戟岩。迥摏乘鹤晋。高刺上天咸。揉柄电为火。洗锋霜是盐。何当作兵器。败楚亦亡凡。其后有北朝使能诗人也。闻此诗。再三叹美。问是人在否。今作何官。傥可见之耶。我国人茫然无以对。予闻之曰。何不道今方为制诰学士之任耶。其昧权如此。可叹哉云。

李史馆允甫诗跋尾

编辑

予友李史馆允甫。以尝所著诗赋杂著五十馀篇。袖而来示之。予读既。将还之曰。彬彬乎文彩之备也。诗挟风人之体。赋含骚客之怀。其若无肠公子传等嘲戏之作。若与退之所著毛颖下邳相较。吾未知孰先孰后也。子不尔则吾何以与之友也。予不知子。则子已回首背驰。虽一日十过吾门。终不一枉顾也。虽然。宁不与子交。其文可盖耶。

睿宗唱和集跋尾

编辑

夫天下之未至大平。则虽好文之主。有不得与学士词臣吟咏风月。以遂优游之乐矣。属大平多暇。上不喜文章。则虽才如沈宋燕许。安可预清燕侍从。得为雍容赓载之事耶。伏闻睿庙聦明天纵。制作如神。席大平之庆。乘化日之长。常与词人逸士若郭玙等。赋诗著咏。摐金振玉。动中韶钧。流播于人间。多为万口讽颂。实大平盛事也。今所谓睿宗唱和集是已。行于世久矣。臣未得奉览。始于某人家。得而拜读。想目睹当代之君臣庆会。嗟叹不足。不觉涕之横流也。第恨不得生于其时。缀词臣之尾。以鼓缶俚音。续天章之末耳。然今上尤好文。但朝夕致大平。则臣亦庶几矣。又何恨不生于彼时哉。

全州牧新雕东坡文集跋尾

编辑

夫文集之行乎世。亦各一时所尚而已。然今古以来。未若东坡之盛行。尤为人所嗜者也。岂以属辞富赡。用事恢博。滋液之及人也。周而不匮故欤。自士大夫至于新进后学。未尝斯须离其手。咀嚼馀芳者。皆是其摹本。旧在尚州。不幸为虏兵所焚灭。孑无了遗矣。完山守礼部郞中崔君址。好学乐善君子人也。闻之慨然。方有重刻之志。时胡骑倏来忽往。间不容毫。州郡骚然。略无宁岁。则似若未遑于文事。而太守以为古之人尚有临戎雅歌。投戈讲艺者。文之不可废如此。以是邑之大也。此一段幺么事。咄嗟可办。而若以彼区区戎丑之故。将姑息以俟大平。庸讵知后之来者。又因循姑息。便不成吾志耶。遂直断闻于上。上亦好文。欣然允可。于是。当虏之未来。间农之未作。使之雕镂。不日迺毕。费不烦而力有馀矣。非夫干事贞固。绰有馀裕者。孰于此时。成大事如此其敏耶。其为政之大体。亦可知已。君于予为门人。故托以标识。予亦嘉君之以他邑之亡书。以为私忧。移之其邑。汲汲于补益学子。以是粗书本末。以跋其尾云。

书司马温公击瓮图后

编辑

古之论者。有谓司马温公。自为儿击瓮时。已有活人手段。此诚的论也。君实果历相四朝。奋发谋议。兴利除害。安国家济苍生。可谓宋之社稷臣也。此非刻励习熟而为之。其渐已见于乳臭中。固受之天者。或曰。君实能锻成其才。适会居位辅政。有以济苍生耳。凡善恶与习而迁。儿时事。不足为的验也。予曰。非也。昔孔子为儿时。尝陈俎豆为戯。果兴文教。为万世师。然此圣人之事。不可以常品论之。若以常品观之。予少时怯乘马。马有骎骎其足者。面苍然无生色甚战也。至今尚尔。畏骑骏足。凡奉使乘传。必择驽者而后驭之。又生二岁时。常喜执书册。以手指点其字。而若将读之。父母曰此儿当业文者也。今果以进士出身。备小儒之数。由此观之。君实之击瓮。天性也。其安国家济苍生。固亦受之天者。非熟习而为之者审矣。何谓儿时事不足为验耶。非特此也。凡善恶勇怯。仁与不仁。孝与不孝。皆于儿时可略见也。何独司马也耶。

书韩愈论云龙杂说后

编辑

愈之说曰。龙嘘气成云。云亦灵怪矣。龙之使能为灵也。若龙之灵。非云之所使灵也。然龙不乘云。无以神其灵异乎。其所凭依。乃所自为也。韩之说如此。予谓之曰。非独龙也。人亦犹尔。言龙而不及人。何也。详味韩之意。以龙而喩人。喩人而不及人。欲令意有所蓄而不直泄也。夫粲乎文章。郁乎词气。皆人之所自吐也。绚焉为锦绣罗縠。峭焉为高峯绝岸。舒也卷也彤也青也。皆类云之纷纭翕霍。千状万态也。则可谓灵怪矣。其灵也。乃人之所自为。而非文章才艺之能灵人也。然人不凭文章才艺。亦无以神其灵也。且乖龙不能兴云。唯神龙然后兴之。则非云之灵其龙。审矣。然龙不乘云。无以神其灵。庸人不能吐文章词气。唯奇人然后吐之。则文章之不能灵人。亦审矣。然人不凭文章。亦无以神其灵。则神龙与诗人之变化。一也。请以此泄韩之微也。

书桧岩心禅师道号堂名后

编辑

李齐贤

书心画也。观古搢绅君子手迹。森严有法度。足以想见其为人。至若我圣祖,仁王,明王翰墨之妙。特其一事。规模气象。亦非臣子所可得而髣髴者矣。主上殿下。大书直指堂月潭五字。以赐桧岩心禅师。如千年直干。斫以架屋。万金美璧。琢之成器。与夫乌衫袖白须发而学之者。不可同年而语。岂非天纵多能。得之自然欤。心公北游燕赵。南抵湖湘。历参尊宿。为千岩无明长老所印。翰林欧阳承旨。作偈以美之。余尝造其室。扣以六祖坛经。其言约而尽。使人不厌听。其蒙展待于吾君亲纡宝札。焜耀山门。盖非幸也。

栎翁稗说后

编辑

客谓栎翁曰。子之前所录。述祖宗世系之远。名公卿言行。颇亦载其间。而乃以滑稽之语。终焉。后所录其出入经史者无几。馀皆雕篆章句而已。何其无特操耶。岂端士壮夫所宜为也。答曰。坎坎击鼓列于风。屡舞婆娑编于雅。矧此录也。本以驱除闲闷。信笔而为之者。何怪夫其有戏论也。夫子以博奕者。为贤于无所用心。雕篆章句。比诸博奕。不犹愈乎。且不如是。不名为稗说也。

及庵集跋

编辑

李仁复

及庵闵公。于予为先达。其外孙敬之。过予言。先祖有美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吾外祖。功德之美。载于国史者甚悉。吾不谋可传也。若其诗累百篇。尤为有美。而不传于世。责将谁任。吾故集而刊之。以广其传。益齐先生首为之序。淡庵,牧隐两公。又从而引之。盖哀小子之勤。而欲使吾祖之美。不泯于将来也。子尝与吾祖游。可独无一言于此乎。于虖。诗者。言之文也。言出于心而成文。岂浅之为诗者哉。及庵以醇厚之资。遭遇盛时。其所以存养其心者有素。故其诗冲淡高古。读之。使人知有作者之风。而见称于三君子者若是。何待予言而后为可传耶。虽然。敬之不以予为不文。俾书所以纂录之意。敢用其言。以示来者云。

题勤说后

编辑

李谷

胡君仲囦作勤说。以贻洪守谦。揭君以忠。续而勉之。本之天地阴阳之化。推之王公士庶之道。农工商贾之事。而终之以𢽾学之说。言简而意尽。实有补于学者也。夫勤者。惰之对。余惰者也。观其说。不能无愧于心。乃数其不勤者而自讼之曰。勤则为君子。惰则为小人。勤则可至于富贵。而惰则卒至于贫贱。此理之常也。余少孤而事母。支体不勤而甘旨是乏。一也。及其志学。诗书不勤而嬉游是好。二也。方其入仕。事务不勤而俸廪是糜。三也。公卿之门。伺候不勤而退缩是甘。四也。交友之际。往来不勤而施报是后。五也。惰之为病。一已足矣。而有五焉。其欲为君子而至于富贵。难矣哉。守谦幼而好学。当务于勤而去其惰。则余在三人可师之一。然勤有义利之分。鸡鸣孜孜。舜跖俱有焉。故必以敬为主。守谦其思之。

跋福山诗卷

编辑

式无外嗜诗者也。曾走京师。求诗公卿间。今中书许公。翰林谢公。搢绅知名者。皆有赠焉。自是苟有能诗声。无问远近。必就而征之。东国士大夫。亦以此爱之也。昨晚。袖福山诗来。求余跋。余虽不识福山。山不于深山穷谷。槁木其形。寒灰其心。而求其所谓寂灭者。乃能留意于毉。奔走万里。急于活人。而缓于利己。则其人可知已。视彼逃赋乱伦而无益于世者。则不侔矣。今之归江南也。诗人叙其事。余既爱无外。重违其请而题其后。

题明极卷后

编辑

李崇仁

浮屠明极者。以其号求士于方之内之外。若幻庵翁之偈。韩山子诗若铭。所以畅明极之旨尽矣。虽然。吾尝闻有曰明命者,有曰明德者。未闻有明极也。盖浮屠氏之说。而字义偶与吾所闻者同也。由吾之说而推极之。则民彝物则。焕然昭著。其效至有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者矣。师于所谓明极。将何如也。无亦有一段灵怪炫耀人天。而吾之昏。未足以知之乎。师归问幻庵翁而有得焉。幸有以开发吾也。

题金可行诗稿后

编辑

三百篇。为诗家宗祖。圣人尝论之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此论诗之至也。诗道之变极。而论者往往不本于情性。惟一句一字之工拙是求。余之病此久矣。鸡林金可行。以其所作诗稿见示。造语雅驯。寄兴深远。忠君爱亲。尊师亲友。有关于世教者。十之八九。予读之。悚然敛衽曰。有是哉。有是哉。呜呼。诗不可以伪为也。氓之蚩蚩。不能掩淫泆之情。孟德短歌。不能掩篡夺之谋。曾谓诗之发。不本于情性乎。可行游予门十年于玆。固乐其为人。诗乃馀事也。而又如此。积于中。形诸外。信哉。余于可行。宁不益加爱重乎。虽然。可行岂自足哉。其于学问。知进而不知止焉者也。予故引圣人之论诗者。题其卷。呜呼。学问之功。卒至于思无邪。则诗不足论也。可行勖之哉。

题千峯诗稿后

编辑

自余遭放逐。为东西南北之人。人率掉臂去。戒勿相亲。而浮屠往往有相见访者。有相书问者。于星山。得敬兰。于长兴。得学南省敏。于西原。得尚衡。于中原。得屯雨斯近。盖皆遗外声利。而逃空虚者也。雨从余旅寓月馀。一日出其所作诗一秩。见示。清而不至于苦。拙而不至于野。腴而不至于腻。读之愈久而愈不知倦焉。世传唐九僧集。予尝窃窥其梗槩。雨之所得。岂肯多让乎彼哉。虽然。诗之工拙。不足以论吾雨也。雨之于予。非有族党之好也。乡里之旧也。濡沫相资之恩也。而相从于患难之中。略无畏忌。是其所得。又当在于诗之外。而后之观雨之诗者。苟徒曰。雨诗僧而已。则为未知雨者也。余故倂著其为人者云。雨号千峯。幻庵之高弟也。

书上札补正雪庵大字卷后

编辑

李穑

元兴百馀年。文理大洽。四方学士。咸精其能。蔚乎一代之盛矣。是以论者谓其文似汉。其诗似唐。其字似晋。至于大字。独推雪庵为称首。雪庵不知何所师。然自唐颜氏以来。罕有及者。名岂虚得也哉。恭惟主上殿下。以天挺之资。不因师授。深得大字之法。如大华插天。巨灵擘开。鼎沦泗水。万夫莫取。其沉重峭劲有如此者。使雪庵有作。尚能独步乎哉。然且谦光若虚。不有其美。猗欤休哉。知申事臣兴邦。得雪庵所书。韦应物诗二首。缺首三字。又点画之缺者若干字。一日上在书筵进之。上曰。吾阅雪庵字多矣。此最得意者。汝知之乎其用墨有法。既而楷书所缺画戟森三字。幷补其点画。出以赐兴邦。且谕曰。雪庵大字。世所取法。吾敢作楷以示让也。汝其藏诸家。兴邦退而语穑曰。吾以文墨微能。荷上知待。今又亲纡札翰。光被若玆。何可不记。子太史也。敢告。臣穑曰。世之所谓能书者。臣知之矣。乌衫袖磨岁月。能至雪庵者。亦鲜矣。至如帝王。万几劳乎外。百体安于内。其能及此乎。伏睹此卷。六美具焉。上德谦谦则道光。一也。上心虚则善集。二也。示让则民不争。三也。右文则民知化。四也。知申事出纳王命。所谓喉舌也。待之厚。其不允乎。五也。字画必正必直。大小如一。又以示夫专一也。专一者诚。诚而后有物。大哉诚乎。天人其外此诸六也。有此六美。敢不具录乎。臣穑拜手稽首谨书。

书李寿父诗卷后

编辑

李君寿父。示余杏村所书寿父二大字。益老诗。偰公铭。其训仁寿尽矣。重违其意。乃告之曰。人与草木禽兽。皆物也。而人则与天地参焉。然求之古今。不与草木禽兽同腐焉者几希。不有伊,傅,周,召之富贵。夷,齐,孔,颜之贫贱者乎。惟其能参天地而不愧。是以显当时名后世者。如彼其可久也。寿父能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而务求其伊,傅,周,召,夷,齐,孔,颜之所以不与草本禽兽同腐焉者。斯可以践名与字矣。

书陶隐诗稿后

编辑

丁巳仲冬晦前三日。晨兴盥栉。焚香危坐。读陶隐诗数篇。如珠走盘。如冰出壑。而置之玉壶也。黄绢幼妇之辞。吉日癸巳之刻。当并传而不专美矣。予少也。读诗而不知其味。独于夫子所取思无邪之一语。想像髣髴。老之至矣。而不能忘也。陶隐诗语。既洒落无一点尘。而其趍惟在于此。足以感人情性之正而归于无邪矣。予是以喜之甚。题其卷后而归之。

书锦南迂叟传后

编辑

迂叟自少攻诗赋。出游场屋间。同进者皆推以能。而辄不中。及以策问为决场。其能如前而加工焉。主司者。又辄弃之不取。其得者。岂皆能于迂叟哉。信乎其命也。夫既屈则退而讲学。名其所居堂曰中顺。学者日进。其承指授为文者。往往高中取美仕。于是。迂叟。亦自知其命也。乃以迂自名。而人亦以迂目之也。夫孰知三数年之迂。乃为一且荣遇之地哉。今观迂叟传。清问所及。始于举子饮墨曵素之事。迂叟因而进其说。见上颔可。则又旁引他说。罄其所蕴。及令赋诗。援笔立成。若有神助。即赐三品服。顾视前日同游场屋高科膴仕者。皆在下风。使其与迂叟同入对赋诗。未必皆如迂叟之能矣。又其正言如魏文贞。滑谐如东方朔。博洽如张茂先。其能不止词翰之末。孰谓迂叟迂哉。叟信不迂矣。事始末。淡庵白先生传之详矣。予独取迂叟以迂见遇而卒不迂。识诸传后而归之。

题浩然字说后

编辑

虚无汗漫。惟道之诞。褊心凿智。惟道之否。一心之微。圣贤是希。曰求其正。惟去其非。廓尔四达。用之不竭。塞乎天地。入乎毫发。而况彝伦。孰梗于驯。处之泰然。克全其天。惟广李氏。慷慨君子。字曰浩然。敢述厥旨。

题惕若斋学吟后

编辑

及庵闵先生诗。造语平淡。而用意精深。其时益斋先生。愚谷先主。与竹轩政丞。居同里。号铁洞三庵。及庵。竹轩婿也。竹轩仙去。而及庵又来居其第。三庵之称未绝。一世宗之。予晚生。幸及平时。皆得接其道德之辉。以为终身山斗之仰。盖幸之幸也。益斋先生每叹曰。及庵诗法。自得天趣。又言拙翁彦明父。性放达少许可。独爱及庵甚。游联骑宿对床。不问家人有无。生产又同。嗜酒又同乐也。予之往来及庵之门也。及庵年已衰矣。而温温闲雅。俯引后进。惟恐后。一日枉高轩陋巷。坐树阴。移日而去。予至今未敢忘。外孙金敬之氏。生长于及庵先生之家。及志学。又学于及庵。得以亲炙益斋,愚谷。故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势所必至。又况生质粹美。侪辈莫敢齿乎。今观学吟。益知诗法。绝类及庵。人乐有贤父兄。讵不信然。呜呼。诗岂易言哉。文章云乎哉。学问云乎哉。呜呼。诗岂易言哉。

书证道歌后

编辑

右证道歌一篇。吴兴赵承旨子昂书。临川范参政大朴跋。承旨子仲穆待制。又观于松月轩而题其后。自延祐丙辰。至至正乙未。盖四十年。而赵氏父子。自为知己。观者益信。托名求售之徒。无所施其述矣。前林观寺住持玉田达蕴。携之东归。今二十年矣。前赞成事禹公䃅。谋广其传。将刻之梓。玉田请予志之。予闻。吴兴赵公子风流精彩。如其字。闲雅高妙。如其诗。观此墨迹。槩可想见其为人矣。禹公能广其传。非独玉田之幸。使赵氏父子有知也。其必曰。法东流。吾道亦东矣。其为自幸。何如也。予是以乐书其尾。

跋罗兴儒贺诗卷

编辑

迂叟老而见遇。常自比太公望。其所负不浅矣。及䜩贺客。则以王毛仲自居。又何其卑也。是知迂叟胸次磊落轩轾。出语惊人。其得奇遇。非幸也。亦宜也。

跋黄蘗语录

编辑

黄蘗传心要诀宛陵录。共三十又八纸。唐裴休撰。日本释允中庵。思欲广布。手刻之既。征予言为跋。予于是学。盖不暇。不敢措辞。独书知允者云。允年二十五。以岁己亥。携是录航海。西学中原。为风所摇。遂来王京。道梗。志不果。中遭兵厄。失其所携。本今所刻者。报法齐禅师之旧藏也。禅话如麻斤屎㙭电掣霆击。令人愕眙。惟是录明白易晓。观允所好如是。其心可知也。其师见龙山与道长老。同师中峯有得。住持江南兜率寺。既而归国。道留燕京。诸山尊敬之。皆自以为不及。予在燕时。熟闻之。故知龙山亦非庸众人。允之渊源。又可见已。观远臣以其所主。允之馆于人。元政堂,廉密直也。山则必于人迹所罕至。其于墨戏也。萧散有奇趣。尤喜为白衣仙传神最。其为人无可议者。予故乐为之书。

跋仲玉还学诗卷

编辑

仲玉。默轩先生之孙。二相公之仲子也。年卄馀。入中国。补成均生。讲习▣久。见称同列。谒告省亲而将还也。一时钜儒。皆赠以诗。士林荣之。辛丑焚荡之馀。纠正郑煕得之。归之闵氏。存者才九人。而又缺落漫漶。读不成句。质以所闻。缮写如右。及庵诗唯得一句。不敢不录。庶其或有来告者耳。士大夫赠处诗章。固在全集。然传者少。本卷又散落人间。子孙鲜有得者。况其漫酱瓿之归乎。子复思亲之心。通于神明。郑氏之得也。夫岂徒哉。病中寓目。有感于怀。予亦鼓箧者也。而未得先辈一言之赠。观是卷。益有慕于仲玉焉。仲玉可谓有子矣。使此卷。遂至堙没。则先儒墨迹。何以照耀来今也哉。仲玉可谓有子矣。

跋愚谷诸先生送洪进士诗卷

编辑

善之缶溪。有洪氏居焉。奉其母以孝闻。其宦学松京而还也。愚谷郑先生。赠以诗。述文宪父子兄弟主文之盛。盖其母。崔氏十世孙云。一时儒宗益斋先生,及庵闵先生,樵隐李先生,漆原尹商议,丹阳禹提学,益阳尹都事,梅溪郑旌善,蔚珍沈中书,阳川许彝斋。皆次其韵。而桧山黄平章。游于儒老间。喜唱和。亦嘉洪而有赠焉。今卄又六年矣。洪氏名敏求。字好古。益斋先生所命也。与今年知贡举廉东亭。同登癸巳进士科。故其会试也。人皆曰。好古得主司矣。东亭亦欲老者出其门。又欲屈同年为门生。无疑也。好古之心。又不能不有望于主司之或怜而收之也。亦无疑矣。然以人言公也。以天言命也。以卄有六年之旧故。而不得与于一朝之取舍。谓非天可乎。谓非公可乎。士生于世。少而读书。老而不辍。果何事欤。盖欲知性命之原。达得丧之本。无入而不自得焉耳。以好古之辞色观之。信乎油然其中者也。信乎知命者也。余自侥幸以来。再知试席。同年进士。被屈而去者。亦多矣。当其考卷。端心注目。一听于天。何暇一毫念及同年旧故。同年旧故。不暇念。何暇念寒门阀阅哉。好古之油然自得也宜哉。东亭之心。即予之心也。好古之油然自得也宜哉。又况年才四十四。他日所就。其可量邪。好古之言曰。世称梁宁壮元。八十二岁。始登科。亦能知贡举。吾何敢画也。其言壮。予益嘉之。东亭虽不请于仆。犹将张之。矧又走书。为好古求。予言哉。子故书之。以为后日主司举子之法。

跋及庵诗集

编辑

曩予既为金氏兄弟。序其外大父及庵先生之诗矣。及今与敬之。同在成均。每见敬之。受徒馀暇。辄屏静处。日书一纸。丰暑不辍。予益重之。盖敬之生长外家。故知慕尤深。性喜文墨。故不怠如此。缮写甫讫。先生门人李端公颐。适按庆尚。锓梓之功。由玆克成。岂天相敬之笃孝之诚邪。弟公入游中原。上书河南王军门。大蒙赏异。拜中议大夫,中书兵部郞中兼签书河南江北等处行枢密院事。既归。不幸而殒。敬之更名九容。今迁民部议郞。讲官如故云。

题溪月轩印空吟

编辑

超无学。普济高弟也。溪月轩。其所居也。印空吟。其所著也。普济自号江月轩。而江之会。磵溪也。月之照。夫岂有所离合也哉。所谓印空吟。亦岂形迹之可寻。穑也尝有慕焉。无学游燕京。见普济。普济极口赞叹。以为。出言吐句。如箭锋相柱。一口吞却宾主句。将身透过佛祖关。遂以法语衣物表信。普济既寂。无学方以其道。为师于云水万衲之间。离名离相。应物无迹。则溪也月也。虽若有形迹存焉。至于捉之不可得。则印空也。明矣。夫空非空也。万物之所从出也。物之出也。空之用也。非佩祖师之印者。畴能印其印哉。后之读是集者。其无拘于声律之工不工。是道也。非言可尽。非名可表。其亦印空而已矣。空可以形色辩耶。

书懒翁三歌

编辑

珠随方暎色。人之所迷也。而其清净则表佛性。枯髅气散肉败。人之所遗也。而其生存则行佛道。百衲却锦绮缀破烂。掩肌肤御寒暑耳。然非此无以庄严威仪。安处徒众。入佛道见佛性矣。三歌首尾相应。脉络相通。所以示后人也。深且切矣。懒翁文字。信手。未尝立草。吐出实理粲然。写出韵语琅然。然于世俗文字。不甚解。亦可见焉。至于三歌。如出二人之手。必其硏精覃思而作者也。不然。何以仿永嘉句法哉。异日流传西域。当有赏音者矣。弟子某等。请予书其尾。予既训题目。又考其体。以塞其请。若其精微之奥。非鱼。焉知鱼乎。

跋护法论

编辑

宋丞相张天觉护法论一篇。殆万馀言。释僧俊以幻庵普济大禅师之命。重刊于忠之青龙寺。既讫。携墨本。求予跋其尾。予观其辞。率不可解。然喜辟韩,欧氏。韩,欧氏吾所师也。吾实骇焉。虽然。五浊恶世。为善未必福。为恶。未必祸。非佛何所归哉。呜呼。护法论。宜其盛行于世也。

近思斋逸稿跋

编辑

元朝北庭进士。以古文显于世。如马祖常伯庸,余阙廷心。尤其杰然者也。乙酉乙科。偰伯辽逊公。远学于南方。年未逾冠。尽通举业。间攻古文。名大振。既第。应奉翰林。选为端本堂正字。久之。丞崇文监。方向于用。而当国者与其父淮南左丞公有怨。出知单州。有能声。俄丁内忧。寓居大宁。时贼已破上都。指辽西。公远挈子弟。单骑渡辽水。入高丽。既行数日。而贼下大宁矣。上以端本从游之故。迓劳相续。及见。礼待优渥。赐田富原。封君开府。居数年。病卒。弟公文公。素惜其文稿散轶。笔其诗可记者。为二帙。辛丑。避兵又失之。今晋州判官金君子赟。得其一帙于煨烬中。而归之偰氏。偰氏回鹘大族。入中国为名家。登第者九人。诗书礼义。浸渍数世而公远积其英华。发而振耀之。其文炳然。直与伯庸,廷心。相上下。可传于后者无疑。身未没而已失之。失而又失。以至于无几。其亦可悲也夫。今观此稿。皆少作。苍然有老气。壮时所著。盖可想也。其子都官揔郞天佑谓余曰。此稿之存。金侯之力也。吾兄天民。幸为其长。将版而藏之。晋之乡学。请序其故。余为略述公之出处大槩。与夫此帙之幸存者于篇末。以为他日续文类者所征云。青龙壬子中秋。

懒翁和尚语录跋

编辑

李达衷

右王师普济尊者。游历诸方时。凡日用施为动作。虽片言半偈。侍者皆撰集。题之曰懒翁和尚语录。其徒幽谷觉宏与诸同志。将刊行于世。请序于余。余曰。序者。序其所以。不知其所以而强序之。则为人诋诮必矣。以盲道行。以聩调律。其可乎。吾知其不可也。况有白淡庵之序。已无馀蕴。庸何赘乎。谷曰。若然则请跋卷后。请至再。既不获已。稽其所以。廓乎其器。澄然厥旨。未能窥觑。安有所著。但尝闻之。佛之为言觉也。将以觉悟群生。以慈悲为化。与吾儒先觉觉后觉。以仁恕为教。其有同乎不乎。吾夫子尝曰。西方有大圣人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道则一也。世之言曰。儒佛相非。吾知其相非之为非也。非儒非佛。非佛非儒。但其徒未至其至者。相售而相非耳。仲尼,牟尼。只是一团和气。今观此录。益信其为然。常以去妄修真。寿君福国。为定规。既吾王尊敬为师。宜此录刊行警世。

题金按廉诗卷后

编辑

予于癸丑秋。来自山中。友人金君敬之。肯访旅寓。谓曰。吾之按部关东也。交游赠行序若诗。以宠荣之。惟子相燕雁。未获一言之赆。颇有慊乎心者。请跋卷后。袖出一轴以示。皆一时钜笔也。吾敬之之才之德之美。与夫诸公褒崇勉励之义。则已无馀蕴矣。畴复错辞于其间哉。抑尝闻之。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敬之生长功勋善庆之门。优游道德文章之薮。奉使关东。观光淮右。胸襟益轩豁。气象增雄豪。吾侪之刮目以俟。盖不诬矣。吾何敢蹄涔乎汪洋。蚁垤乎峍崪。蔬粝乎琼浆。芦笳乎锦瑟。匪痴即狂。必为咄咄。予所以将下笔。辄复止焉者。此也。敬之之请至再。聊以塞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