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选/卷九十七

 卷九十六 东文选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孟周说

编辑

李穑

鸡林李氏。有位五宰封月城君者。其长曾孙曰廷俌。为台臣。有重名。请字于韩山子。韩山子方检韵会。俌之下注曰辅也。于是。取周室辅之语。字之曰孟周。夫邦家之用人才也。如车之有辅焉。故曰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其康济时屯也。如车之任重焉。故曰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用人才。济时屯。此周之理所以不可及也。夫周。周有天下之号也。周南。周公之化被于南也。风之正也。风化之美。而人心归焉。故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士君子。幼也学。壮也行。始于家而终于天下。致君泽民移风易俗。必曰尧舜其人。唐虞其时。曰夏。曰殷。至于周而正。盖自周而后。天下无善治故也。然则有志之士。所以跂而望之者。非周而何。周公,召公,毕公之翊赞王室者。载于诗书。粲然照目。孟周其亦心之乎。心乎周。然后可以为今日朝廷之辅相矣。今夫睹河洛者。思禹。入清庙者。思文。孟周顾名思义。其所以心周之心。为如何也。心周如何心乎。关雎麟趾而已矣。关雎麟趾。在文王之地者所望也。非孟周之所当慕也。虽然。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则文王之兴美化。始于室家。及于人物。多士之所助。庸可少乎。士也虽微。必以天下之事自任者。将以佐天子。行其志。施其学焉耳。孟周其无惑焉。仲尼盖尝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兴周道于东方。不在今日乎。孟周其无惑焉。

之显说

编辑

门生左副代言姜隐。字之显。请其说。予曰。隐不可见之谓也。其理也微。然其著于事物之间者。其迹也粲然。隐也显也。非相反也。盖体用一源也。明矣。请毕显之说。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日月星辰之布列。山河岳渎之流峙。不曰显乎。然知其所以然者。鲜矣。尊君卑臣。百度修举。诗书礼乐之猬兴。典章文物之贲饰。不曰显乎。然知其所由来者。亦鲜矣。求之人心。鉴空衡平。物之来也。无少私。云行水流。物之过也。无少滞。其体也。寂然不动。其用也。感而遂通。光明粲烂。纯粹笃实。谓之隐。则彻首彻尾。谓之显。则无声无臭。故曰君子之道。费而隐。鬼神之德。鸢鱼之诗。可见矣。是以显之道。观乎吾心。达乎天德而已矣。士君子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阴邪无所遁其情。鬼蜮无所遁其形矣。之显少年擢第。敭历台省。夷考其行。盖若子人也。刚毅之气。触奸邪而立摧。温柔之质。敦孝友以相感。平生所行。无不可与人言者。则显之道。行矣。夫子曰。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夫子昭然日月也。之显其仰止焉。其服膺焉。

孟阳说

编辑

丁酉科及第李佐郞。托其友郑子因。求字于予。予曰。李舒氏。吾友也。何无书。是礼失矣。予难于言矣。予爱李舒氏。久矣。始举进士也。率然携其所为程文。至吾舍。求是正。予视其貌伟甚而其气清。心甚喜也。及读其文。确实而不俗。稍斤削。则不大戾。心喜之又倍。往来未久。果为主司所取。不数年。拜正言。风采出其群。人皆曰。李正言必大用矣。侍亲于乡不出者。今▣▣年。虽有召命不应。似乎避世者矣。今其姨夫陈氏之来京也。修书词告予曰。向者。子因之行也。彊子因。请吾字。吾侪间。非敢直达于先生也。子因受先生知。欲得先生言。以为吾荣。不暇计吾礼之失也。先生不鄙。明言其所以不可之故。以教之。是先生以舒为可教。何幸之大也。愿终惠焉。予曰。舒者。阳之事也。春气发扬。物生遂畅。大和洋溢。浃洽无间。比之世。唐虞之际。是已。当是时。君臣俱圣。礼乐大行。四凶之类。如微云之在乎青天也。及其去也。白日正中。光彩粲烂。其化之被也。其德之运也。于斯为盛矣。今学者粗有知。必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以李舒氏而不志于尧舜之世。吾不信也。于是。字之曰孟阳。孟阳其思所以践名与字可也。若曰。吾舒也。示所以卷也。则近乎老氏矣。是阴也。非阳矣。阳。君子也。尚相与勉之。

浩然说赠郑甫州别

编辑

浩然之气。其天地之初乎。天地以之位。其万物之原乎。万物以之育。惟其合是气以为体。是以发是气以为用。是气也。无畔岸。无罅漏。无厚薄,清浊,夷夏之别。名之曰浩然。不亦可乎。尧之仁。舜之智。以至夫子温,良,恭,俭,让。皆由自彊不息。纯亦不已而发见者也。惟彊故能不挠于天下之物。天下之物。无得而沮之。所以不息也。惟纯故能不杂于天下之物。天下之物。无得而间之。所以不已也。德由是崇。功由是著。显当世而垂无穷。非所谓浩然者。浑沦于其间。何以至是哉。古之圣人者。心存而体察。见诸行事。无待于云云。孟轲氏闵斯道日益残弊。发其机牙。激昂天下之士。策其钝而进其锐。于是。养气之说出焉。孟轲氏。夫岂夸言者哉。鲜有从事于此者。其亦可怪也。夫甫州刺史郑君。谓予曰。昔予也名瑀。子尝以温叔字我矣。余今也更之以㝢。愿子之终惠焉。予曰。大哉。名乎。天地四方之谓㝢。中天地四方而立。左瞻右顾。不其大乎。而以眇然之身。养浩然之气。使之浑沦于其间。不其难乎。然天地也。万物也。同一体也。人之一身而天地万物备。修其身。先持其志。持其志。气斯可养驯。至于不息不已之地。则所谓眇然之身。上下与天地同流已。不与草木禽兽。同腐于须臾之顷。而垂光于千百载之下。其所以不与草木禽兽。同腐于须臾之顷。而垂光于千百载之下者。即浩然之气。充盈乎大㝢者也。或曰。孟轲氏以大刚直为说。今子以彊纯释浩然。何欤。予曰。笺其义。不笺其语。予学如此。郑君性修洁慷慨。有志当世事。惧其所以养气者。或未至焉。故以浩然字之。庶有以实其名。其赴甫州也。求赠言。遂书以冠饯行诗之首。

伯中说赠李状元别

编辑

今庚申科状元李文和伯中。将觐亲于乡。请予言且曰。伯中字说。未蒙先进之教。愿受一言。以行孝于家。忠于国。将何以为之本乎。予曰。大哉问乎。中焉而已矣。善事父母。其名曰孝。移之于君。其名曰忠。名虽殊而理则一。理之一。即所谓中也。何也。夫人之生也。具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曷尝有忠与孝哉。寂然不动。鉴空衡平。性之体也。其名曰中。感而遂通。云行水流。性之用也。其名曰和。中之体立。则天地位。和之用行。则万物育。圣人参赞之妙。德性尊。人伦叙。天叙天秩。粲然明白。曰忠曰孝曰中曰和。夫岂异致哉。舜以天下养亲。其孝大矣。是舜之中也。瞽叟杀人。则负之走。是舜之中也。周公抱成王。以定周室。其忠至矣。是周公之中也。管蔡流言。居东三年。是周公之中也。和而不能中。柳下惠而已矣。中而不能权。子莫而已矣。是则事君事亲。行己应物。中和而已。欲致中和。自戒慎始。戒惧之何。存天理也。慎独焉何。遏人欲也。存天理。遏人欲。皆至其极。圣学斯毕矣。大舜也。周公也。能致其极者也。下惠也。子莫也。一于偏者也。士生千载之下。有志乎学。所当企而慕者。安所在欤。今有人呼于众曰。愿学大舜乎周公乎。必皆曰。不敢愿学下惠乎子莫乎。必皆曰。不欲。然夷考其行。果于不敢者。皆是。果于不欲者。又未之多见。此予之日夜自责而自愧者也。伯中擢第状元。则与予同。求教求益。卓然欲趍于大中之域。过于予远甚矣。他日所就。其可量乎。热甚困不能覃思。略述所怀。幸伯中往读中庸一部书。敢以是为伯中赠。

孟仪说

编辑

至正戊申。予承乏大司成。生徒甚盛。分治五经。治书者。八十馀人。其中刘敬氏。举止出群。既受业。则端坐读不辍。于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八字。沉潜反复。其声引而长。或高或低。同列指笑。刘敬氏不以为意。则其心之专也。可知矣。久而馆中咸服。岁辛亥。予叨知贡举。刘敬氏以诗义中。可谓通诗书矣。补学官。以劳拜参而去。成均诸教官。请于朝。得刘敬氏兼谆诱博士。今五年矣。而犹未调也。而安焉无外慕。所以养其中者。夫岂无所至哉。今以字说请于予。曰敬也。幸为朋友不鄙。字敬。曰孟仪。愿承教焉。予曰。高典首钦。文王称敬。非子之羹墙乎。光被四表。自钦而出。丕冒出日。自敬而生。则若天咨岳之际。在官在庙之时。其安安也。其亹亹也。不动而民敬。不言而民信。则其赫兮喧兮之威仪也。千载之下。仰之如一日。吁。盛矣。今之学者曰。高舜也。文王也。皆生知之圣也。不敢企。不敢企。宜乎世道日以降。人心日以媮而不止也。夫天地。万物之父母也。圣若贤。愚若不肖。皆同胞也。父母所以畀付于诸子者。岂有厚薄也哉。人之生也。惟欲之趍而致其异耳。于是。天仁爱之。命其秀出者。师之君之。以复其本然之善。当是时也。万邦之协和。万民之咸和。盖非虚言矣。则其民彝物则之同乎表里。贯于精粗。昊天游衍。无一事而非仁。布于言行。施于四体。粹然盎然。三百三千。优优大哉。岂必待其人而后行哉。故曰比屋可封。虽然行远必自迩。升高必自卑。洒扫庭内。维民之章。鸡鸣而起。所当孜孜者。不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乎。颜色辞气。近信远鄙。曾子之言也。曾氏之传孔道。至于今。孟仪其体之。始可以敕天之命矣。始可以践优优大哉之地矣。

纯仲说

编辑

甲寅科状元金正言曰。吾名子粹。故吾字曰纯仲。请先生说其义。子粹将服膺焉。予曰。穑也犹之稊秭也。学杂而言哤。乌足以进于子哉。纯仲曰。吾闻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赞文王与天同功之妙。非学者之所敢望。然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则子粹。岂非凡民之一乎。是以用乾文言之辞。字曰纯仲。盖刚健中正纯粹精。干之德也。干之德。非与文王同乎。予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纯仲之自负也。亦不浅矣。是不可以无说矣。惟天之命。于穆不已。虽曰无声无臭。然所以运而不息。大而不遗。岂曰无所主宰乎。日月星辰之垂象。风雨霜露之为教。曷尝顷刻之有违也哉。虽其谪见于上。灾兴于下。亦暂焉而已。其所以生成涵育之化。至于今如一日。则其不已也。纯也。可知矣。干之大象曰。君子以自彊不息。圣人之望人也。深矣。君子自彊。则不挠。不息。则不废。不挠不废。所以至其极也。至其极。则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希天之妙。于是著矣。是不宁希文而已矣。孟子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周公师文王。赞易爻。是圣师圣也。是以言礼乐者。皆归之周公。观其赤舃几几之际。其心岂不纯乎。文王关雎麟趾之化。行于破斧缺斨之时。而风之变也。复归于正。非纯亦不已之所致欤。故曰处逆境。难。周公之圣。非值此。何从而知其达孝哉。呜呼。纯之效不在斯乎。纯仲取状元。为言官。可谓显矣。已而弃于时。然其中确乎其不拔矣。子嘉之。作字说以勖之。庶其有守也。有守则纯矣。

平源说

编辑

幻庵弟子分上人。从懒翁居。亦且数年。故得翁平源之号。墨迹尚新。而山水图又翁所得意。平远可爱而继以送行之颂。观于此翁之伎俩。殆无馀蕴矣。予与幻庵善。故当其求诗也。不靳。今又索平源之说。予何忍辞。上人之得于翁者如此。夫岂无说乎。翁游江南。嗣法于平山。则平乃翁之所自出也。而本源自性。于是显矣。合而言之曰平源。所以明其得于师者。非外物也。盖吾本性而已。天真之佛。无变无易。亘古亘今。而平山印之。然后本源呈露。则师资受授之际。可以轻议乎哉。此非吾所知也。夫水之性。湿而就下。周遍法界者也。其源则出乎天。天。金也。金生水。故雨露从天而降。水之积曰海。其出也。乃在古井绝顶飞瀑断崖。则其源似乎斩绝矣。以水德观之。则浸淫后土。无适而非所居之地。洑则隐。涌则显。往何而不平哉。况上人安于分。不荡不枯。湛乎其虚明。万物森罗于其中。翁之知人也。益明矣。使江月。分影其间。而游于幻境。如画中。上人何可及乎哉。予慕之甚。故不辞而略为之说。

仲英说

编辑

懒翁之徒。有曰。觉雄者。号仲英。尝为书记。翁甚爱之。翁既示寂。仲英辈居浮图傍。六七年。徘徊不能去。一日以上党韩孟云所作仲英二字。来曰。吾师安吾心。吾心自不安。吾罪也。吾师师指空。又师平山。其走也。数千里。又数千里。足之茧而不之恤。卒之心安。然后悠然而归。三山二水之记。毕矣。设利遍于东土矣。吾师再来人也。走尚如此。况吾侪乎。游山涉川。寻师访道。时哉。不可失。先生幸有以教之予曰。上人之学。非吾所知也。吾所学。又上人所外也。吾将何以塞责。吾观鸟兽草木。各一大极也。动物之得乎阳者为雄。植物之得乎阳者为英。盖雄然后雌有以承之。英然后实有以继之。保合大和。归于贞固。生生之理。不穷矣。此则吾说也。至若师之所师曰大雄者。所谓世尊也。而为三界师。师之所求曰心花者。所谓果德也。而照十方刹。佛佛心心。随处发现矣。师尚走乎哉。师其归而返照名号于介然之顷。而有得焉。则优昙钵花。出现于世矣。尚何枝蔓之可去哉。仲英当知伽叶微笑。实不出此。莫待无花空折枝。可也。勉旃勉旃。

千峯说

编辑

曹溪雨上人。龟谷弟子也。问其号于韩山子穑。穑曰。龟谷善名人。岂于上人靳之乎。请以一云如何。上人曰。吾徒事师。如子事父。吾师名也。请易之。穑曰。吾于龟谷游。亦久矣。而忘之吾罪也。请易以千峯。上人曰可矣。愿毕其说。上人既可之矣。予何辞。山之附地。地之势西北高。天下之山。起于西北。而东南之趋。遍于中国。禹贡三条可见已。五岳虽尊而高峻。各居方面者又多也。凡停而峙。随其大小。名之曰峯。则峯之列于天下。宜又多也。其曰千者。举中数而已矣。一非不足。万非有馀。上人所处。善矣。明月当其上。出定烹茶。上人清矣。胡不取。积雪满其下。入定面壁。上人高矣。胡不取。取雨何哉。雨吾也。吾之在千峯也。泽及四海。萌生甲拆。草木遂矣。嘉禾多稼。瑞国裕民。其利博矣。上人之取之。其在斯乎。其在斯乎。然雨不可恒也。时焉可也。吾师之居如画中。穑也青鞋。往游长松之下。白石之上。坐对众峯。与上人话其指。以妙高峯之所在焉。携手登临。是吾愿也。庵名普滋。实幻翁所命云。上人之心。于是益白矣。故倂及云。

雪牛说

编辑

乳上人者。普济之徒也。印大藏与焉。读大藏亦与焉。貌清行完。为众中秀。普济以雪牛命之。有以也。穑为衍其义。雪。雪山也。牛。雪山之牛也。其乳之用。竺书言之详。非穑所知。然乳者。人与兽。字育其所生者也。形既生矣。非乳无以养。则命性之正所由行也。乳之功大矣。普济独取是。盖其教宜然也。其教。以清净为本。教化为用。雪山。西域之高爽。香草之繁茂。故牛之牧于其中者。必肥腻而其粪之洁也。犹为设场之用。则体之纯而不杂。气之完而不败。严整道场。精修戒器。以感弘慈。以涤宿垢。入于定门者。可知也。夫牛之见取于禅者有四。又有十。其说各不同。不可论。雪山之牛。侧身西望者也。故为上人言之。上人法乳。何日而遍于含识乎。其益勉之哉。

景春说

编辑

予之游关东也。杆城知郡。朴君仁乙。求字且征言。予老矣。学问之荒落也。文辞之蹇涩也。吐言而不成文。谈义而未底蕴。何由塞其责。然同在琳宫。不为非旧。今之遇我。其情油然。不可无辱。乃字以景春而告之曰。仁在天曰生。在人曰心。乙于方在东。于物在木。故仁包四德。乙冠四方。即帝出而运乎一岁者也。其运也在东曰春。南而夏。西而秋。北而冬。冬而复乎春。生生不穷。万古一日。则春之冠四时也。不诬矣。仁之包四德也。不虚矣。乙之为训。尚何言哉。其于人也。存心曰仁。居家慈孝。为政恻隐。是其推也。且其粹面盎背。心广体胖。仁之发而春之畅也。民之从化。如立春风。和气四达。流乎无穷。况一州之地乎。达而在上。布唐阳春。非异事也。君其潜心焉。

李氏三子名字说

编辑

广陵李浩然。举于有司。以书义著称。予尝愿闻緖论而未之果。一日来谓予曰。吾有三子。一曰之直。字伯平。次二曰之刚。字仲潜。次三曰之柔。字叔明。盖有慕于圣人之乂用焉耳。夫三德者。圣人之抚世酬物。因时制宜。所以纳民俗于皇极者也。人之生。禀乎天。中和之体用具焉。降衷绥性之说是已。然气禀变之于初。污俗驱之于后。不得不趍于不中不和之域焉。是以圣人继天立极。君以治之。师以教之。于是乎。三德之目立焉。世道平矣。康矣。比屋可封矣。圣人夫何为哉。亦曰正焉直焉。顺乎其常而已。垂衣无为之治。可见矣。故名吾长子。曰之直。字伯平。欲其为尧舜之民也。此圣人之用。直于平康之世也。世道降矣。民之潜退而不及乎中矣。平康之世也。世道降矣。民之潜退而不及乎中矣。于是乎。辅之翼之。振作其颓靡之气。归于中和而后已。此圣人之用刚于沉潜之世也。故名吾仲子。曰之刚。字仲潜。世道升矣。民之高明。而过乎中矣。于是乎。渐之摩之。消耗其强梗之气。归于中和而后已。此用柔于高明之世也。故名吾季子。曰之柔。字叔明。呜呼。圣人之用中于民也如此。民苟归于中。则是尧舜之世也。名之虽异。其归则同。父母爱子之心。无或少偏故也。今吾名吾子。必以此。将以察世变慕圣化。以自乐于畎亩之中而已。不出户庭知天下。吾之谓矣。请先生为之说。予曰。信乎。子之善说书也。予老矣。皇极之行也。三德之乂用也。不可见矣。令嗣三人。皆有美质。异日所就。诚未可量。无废父教。吾之望也。其勉旃。

动斋说

编辑

李达衷

常侍白公文宝。尝有说动之命。而予不敢者。久矣。今公之存抚关东也。君子皆有诗。予有忧患来。诗益拙。不能为之歌咏。姑以动斋说为别。以代一夕之话。观者幸毋诮。

动也者。吉㐫悔吝之所由生。虽圣人未尝不致意于此。故非礼则勿之。虑善则以之。方其静也。不养之以诚敬。则其发也。或归于躁妄矣。动之时义。盛矣哉。干之象曰。天行徤。君子以自强不息。行而徤。动之至也。而君子以之。则强且不息。然犹有勿用之潜。有悔之亢。故或见而田。或跃而渊。且惕且厉。然后可以有为也。苟非其时。动必殆矣。善处动者。必待时。必顺时。时者。几也。见几而动者。其惟君子乎。稷山白常侍。扁其所居。曰动斋。其所以自处者。不既丕乎。予闻之。动静之理。循瓌无端。静而动。动而静。互为其根。而无毫发之间。一于静不可。一于动亦不可。而公之所以取动者。何居。予思之不得。乃题动于壁。而观其义。有问则曰。某公之扁。或曰。公过于仁厚而歉于勇敢。其将以自励乎。或曰。欲彼必由此。亦理也。公之名。日腾而不可揜。故将由动以求静也。非也。居。吾语子。一阴一阳之谓道。动静之义也。圣人贵阳而贱阴。将为圣人之徒者。宁可不知其所励哉。公之动也。内而尧吾君。外而尧吾民。敷阐大猷。优游至治。不极不止。其为动。为如何哉。然亦不足为公之动。公之居是斋也。整襟肃容。寂无思为。凝然而坐。人知其为静。而不知其有不动之动也。公尝由定静安之乡。游于大化圣神之国。主至善之家而求用焉。一日上御明光殿。召见公。问以天下之故。对称旨。上甚悦曰。朕将大用。赐以中和之酒。公辄釂而醉。归休于所居之斋。或曰命之矣。

剑说

编辑

释息影庵

中丘先生。遗道者剑。道者甚宝之。日则把玩手不䆁。至夜辄置于寝处。夜将艾。有一士儒颜武服。来自外入门不趋。见道者不拜。道者曰士来。奚以教道者。士曰士之氏名庄周。周颇善剑。昨见赵文王。试敦剑。王以周之剑为无敌天下。遂牵周上殿。赐飮食之。今又闻道者喜剑。故以剑见道者。道者曰。士奚剑。曰周以三剑。谓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其辞云云。道者曰止。士之剑。皆剑之末也。抑有别乎。止是乎。三问不对。愀然有间曰。敢请道者奚剑。曰道者有剑。如士之剑之数而又加一焉。皆剑之本也。呜呼。既其末。未既其本。安所谓善剑者乎。士乃拜三拜起立。曲腰磬折。称弟子启曰。弟子愿承教。何名四剑。曰四剑者。如来剑一也。菩萨剑一也。祖师剑一也。道者剑四也。曰如来剑何如。曰如来剑者。以千百亿毗提诃为锋。千百亿剡浮提为锷。千百亿郁单越为𰽃。千百亿瞿耶尼为铗。千百亿苏弥卢为镡。大时分不能包。大空量不能裹。大塩海不能绕。大铁山不能带。制之以清净法性土。论之以圆满智报土。开之以差别应化土。持之以一体。行之以十力。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运之无旁。此剑一用。上穷实际。下严幻柱。柱法界不动矣。此如来剑也。菩萨剑何如。曰菩萨剑者。以勇猛心为锋。锐利心为锷。正直心为𰽃。安忍心为铗。坚固心为镡。包以三无数劫。裹以五十五位。绕以大三昧海。带以大功德山。制以四智。论以四辩。开以六度。持以大愿。行以大行。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按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此剑一用。上取二果。下斩二愚。距佛地不远矣。此菩萨剑也。祖师剑何如。曰祖师剑者。无锋而进。无锷而断。无𰽃而倚。无铗而固。无镡而植。无敢有包者,里者,绕者,带者。制莫制。持莫持。论莫论。开莫开。行莫行。欲直不可直。欲按不可按。欲举不可举。欲运不可运。此剑一用。如来侧目。菩萨削迹。只立寰宇。无与当者。此祖师剑也。道者剑何如。曰道者剑者。握起剑云。即此是已。铁刃银装。三寅所铸锓。二曜九星以文其铗镂。二龙以饬其口。赤木之把青丝之缑。长不越一尺。阔不盈一寸。言未卒。士跃然问曰。与吾庶人剑。何别。曰士。果庸人也。恶乎知乎。庶人剑。末之末。道者剑。本之本。其分不趐霄壤。姑听之。此剑时大时小时柔时刚。如来用之。如来剑。菩萨用之。菩萨剑。祖师用之。祖师剑。天子与诸侯与至庶人用之。皆其剑也。而不离乎道者。一用。死却天下人。由己也。活却天下人。亦由己也。士信乎。未以剑划一划。士瞿然自失。瞿然返走。追之。栩栩然胡蝶也。

菊坡说

编辑

三年丙寅菊节。与复庵休公。在后庭看菊。休曰。吾友肃山全卿。居城中。颇爱菊。因名其居为菊坡。全卿贤君子。吾曰。君子之于物。必有合于己者而后取之。吾闻全卿之所爱者菊。知全卿之果贤也。夫菊之为花。其色黄。吾知全卿之道。中正而不颇也。菊之臭馨。吾知全卿之德。旁达而难掩也。菊之开不于春夏。必于秋季。吾知全卿之出。应阳数而为君子人也。夫君子不游于毒草之傍。不息乎恶木之下。然则全卿之所游息。非菊坡而何。休曰。子知言。命书之。

䄣庵禅翁木苽木杖说

编辑

䄣庵公。新得木苽杖。侔母指之大。仅半身之长。往往有怪文。节目磥砢如缀玑。公乃命之工。饰其首。使便于扶携。妆其末。使固于挃椓。刀斲之。砺砻之。朱之漆之。既成。公持以夸于余曰。择木大尊宿。朗心目。善择物。日者陟山岳。搜材木。择杖材。得两条。一以献筹室。一以贶䄣庵。䄣庵甚宝惜。非其人而蓄此物。如礼何。余试睨之。端然而植。握之翲然而𬨎。掏之铿然而劲。膏然而泽。晔然而光。因奇之。且曰。吾闻虽离奇之木。苟先为之容。或当万乘器。矧玆木禀阳和。辟风邪。扶荣振枯。介然贞吉。君子之器欤。从于择木之贶。配于筹室之献。其将有所合欤。古者贵与贱皆杖。自鲁人关毂輠轮。制曰。非有爵勿杖。繇叔孙始也。我沙门。亦遵斯范。必有一于三达尊焉。然后乃敢杖。杖之设。不一其品。短而饰首者为贵。僧若俗其礼尽然也。吾公德则有人师之道。为法主。爵则居宗门之表。为大禅师。惟玆杖非吾公孰宜。惟吾公非玆杖曷仪。凡物有所归。惟德是依。噫。余生之寡偶。不如玆杖之有遇。

金元吉名字说

编辑

偰逊

粤若稽古大禹之言曰。惠迪吉。从逆㐫。惟影响。至宋先儒。释之曰。惠顺也。迪道也。盖顺夫道者必吉。而逆之者必㐫。若影响之应形声也。旨哉。言乎。此典谟之。所以垂训万世也欤。和州牧使金君。名迪而未有字。请于予。予字之以元吉。金君为人。勤慎乐易。所至有令名。而又有少尹金君宗。以为之妻父。则其顺道而行。由身而家。由家而国。故知其无往而非吉矣。加之以元者。元善之长也。易曰。黄裳元吉。伊尹曰。德惟一。动罔不吉。予欲金君深究夫黄裳之义。而加惟一之功。则庶几乎元吉之旨矣。

无说山人克复楼记后说

编辑

郑道传

艅艎赵生璞。袖克复楼记。来示予曰。此记。乃无说山人所作。楼在涌珍寺。夫人之所贵乎楼观者。以其登高望远。游心䀻目。穷山川。引风月。以资游观之乐而已。于学也无与焉。今玆楼以克复名。何取于楼哉。予曰。否不然也。人之忧乐。系之心而发之于所遇之境。彼其心有系于忧者。虽遇山川之胜。风月之美。适足以为之伤感也。零陵之山。南方之最秀者也。而逐者以为囚。岳阳之楼。天下之壮观也。而迁客以为悲。苟失其本心。则无往而不戚戚也。虽有楼观。岂得而乐哉。若夫克去己私。以复天理。则其心豁然。与天地同其大。万物同其和。浩浩荡荡。随所遇而皆乐。故有以箪瓢陋巷。而不改其乐者。颜子之克复也。要之。惟其仁而后。能乐其乐也。其以克复名楼。得其本哉。

景濂亭铭后说

编辑

谦夫卓先生。于光州别墅。凿池种莲。筑土池中为小岛。构亭其上。日登以乐。益斋李文忠公。命其亭曰景濂。盖取濂溪爱莲之义。欲其景慕之也。夫见其物则思其人。思其人则必于其物致意焉。感之深而厚之至也。尝谓古人之于花草。各有所爱。屈平之兰。陶潜之菊。濂溪之于莲是也。各以其中之所存。而寓之于物。其意微矣。然兰有馨香之德。菊有隐逸之高。则二子之意可见。且濂溪之言曰。莲花之君子也。又曰。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夫以其所乐。与人共之。圣贤之用心也。而叹时人之莫己知。以俟后来于无穷。苟知莲之为君子。则濂溪之乐。庶乎得矣。然因物而得圣贤之乐。亦岂易言哉。黄鲁直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程子曰。自见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自是吟风咏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道传私窃以为景濂有道。须要识得洒落气象。有与点之意。然后可以言至。文忠公之铭曰。钩帘危坐。风月无边。一句截断。古人公案。安得一登其亭。与谦夫同参。

浩然字后说

编辑

客问曰。李君原龄。更名集。字浩然。何也。李君盖尝困于忧患。岂征其平日而有所改欤。予曰。否。不然也。李君义士也。凡事苟自外至者。举不能动其中。况改平日哉。李君忧患。我知之。当逆旽用事时。君之乡人。有为旽门者。君不义其所为。大忤其意。将害之。君避之南方。携老扶幼。野处草食。风霜雨雪之所侵。盗贼虎狼虫蛇之患。饥寒冻饿忧劳穷厄。凡所谓人所苦者。方丛于一身。而君之志不小衰。是其中必有所养者存。故于忧患之来。其安之以义也。若泰山之重。人不见其动。转其去之以勇也。若鸿毛之于燎原之火。泯然无迹。其愈困而愈坚其志也。如精金良玉。虽有烘炉之烁。沙石之攻。而其精刚温润之质。愈益见也。非中有所养者。能然乎。由是言之。李君之更名字。盖将识其养之素而守之固。而加勉之也。谓是为困于忧患。征其平日而改之云者。非知李君者也。客曰。闻命矣。其所养者。与养之之方。何如。今李君集其名。字浩然。是本于孟子之言也。近星山李氏。为李君名字序。甚详且明。奚容赘焉。然不可孤问意。强一言之。夫所谓浩然者。天地之正气也。凡物之盈于两间者。皆得是气以为之体。故在鬼神为幽显。在日月星辰为照临。轧之为雷霆。润之为雨露。为山岳河海之流峙。为鸟兽草木之所以蕃。其为体也。至大而至刚。包宇宙而无外。入毫芒而无内。其行也无息。其用也无所不周。而人则又得其最精者以生。故其在人。耳目之聦明。口鼻之呼吸。手之执。足之奔。皆是气之所为。本自浩然无所欠缺。与天地相流通。此则李君之所养者。而其养之也。又非私意苟且而为也。舍之不可也。助之不可也。必有事焉。集义而已矣。意是气流行之盛。虽金石不可遏。入水而水不濡。入火而火不热。触之者碎。当之者震裂而莫能御。况吾既得最精者以生。而又养其最精者于吾身之中。以为之主。则向所谓人所苦者。皆外物之生于是气之馀者。又安能反害于吾之最精者哉。此吾断然以为李君中有所养。而无所改于忧患。而无疑者也。客唯唯而退。书以赠李君。为名字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