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选/卷九十九

 卷九十八 东文选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反柳子厚守道论

编辑

李奎报

柳子厚著论曰。守道不如守官。是非圣人之言。传之者误也。皮冠者。虞人之物也。物者。道之准也。守其物。由其准而后。其道存焉。苟舍之。是失道也。官者。道之器。未有守道而失官者。而曰守道不如守官。盖亦丧其本矣。柳子之此说诚然矣。然予以为此特极于上智者而论之耳。非圣人所以汎为人而论之者也。何则。苟曰守官不如守道。则其若上智之人。能知道之为守官之本。官之为行道之器。而得守其本。则所谓器者。亦从而不丧。如柳子之说矣。若中下人者。未知道之为守官之本。妄求道之所在。自以为能守其道而忽于守官。因以隳职丧局。则不旋踵蹈其祸矣。官可守欤。是喩人而陷于不义。乌在其为圣人之言耶。苟以为守道不如守官。而努力恪谨。能守其官。则亦庶几于道矣。道岂不存乎。圣人言守道不如守官。是迺言守道者也。但言有先后耳。其意未始不同矣。是圣人所以优而柔之。使自求之之义也。何谓传之者误欤。

非柳子厚非国语论

编辑

柳子厚之非国语。予复以为非也。左氏亲受经于仲尼。凡事之可以因经而附者。皆释于传。采其馀以为国语。既载之传。而又见于国语者。亦众矣。何皆诬淫不槩于圣耶。柳子所以非其所非而非之者。请先以一二篇明之。国语曰。周之三川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云云。柳子非之曰。山川者。特天地阴阳之气。自动自休。自峙自休。是恶乎与我谋。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云云。苟如是则山川之崩震。果可谓非灾耶。孔子书春秋。地震五。山陵崩陁二。其馀灾异。不可胜纪。孔子其可非之耶。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诗可非之欤。况伯阳父所言。非特左氏书之国语也。后至司马迁班固。亦取而载之史矣。夫史者。标准万世之书也。若诬淫不经之说。则二子何取而书之耶。国语曰。赵宣子骤谏公。公使鉏麑贼之。鉏麑自杀云云。柳子非之曰。宣子之谏君。为社稷之卫。久矣。麑胡不闻之。乃以假寐为贤耶。不知其大而贤其小耶。是宣子大德不见赦。而以小敬免也。左氏多于文辞。以著其言云云。此亦非所非而非之者也。大抵人之于人。虽素所贤之者。当其时。有见其失而非之者。素所未贤者。或于后有见可敬而礼之者。麑虽素闻宣子之贤。以君命也。不得不往焉。则杀之其任也。脱若复见其失。则杀之心愈坚矣。及见其盛服假寐而后。益贤之而不忍害焉。乃反自杀。是固义也。故左氏既书于传。而又载之国语矣。柳子何于传不非。而独于此非之耶。凡非其所非而非之者。多此类也。

为鼂错雪冤论

编辑

古之人。论汉之英明之君。则首称文景。然以诛错事观之。景帝不足谓之明矣。且国政。非臣之所能专断而行之者也。陈其利害。而取断于君上者。臣之职也。受下之谋议。商酌可否而后行之者。君之明也。错既为汉臣。患诸侯之疆大难制。欲因过削地。以尊京师。此可谓忠于国者也。遂以此奏于上。上亦不能独裁。与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而后行之。则咎不独在错矣。脱七国实为错而发兵者。业已用其计而致此。则是亦朝廷之耻也。宜徐观其变。然后诛之。未晚也。错之削诸侯。亦非不虑其反逆而策之者也。宜委以制御之任。有不可而后诛之。亦可矣。况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塩。为反计数十年而后。与六国发之。则名虽诛错。其意不在错也。苟其势。可以抗京师。则虽急斩错以谢。祇自示中国之轻耳。终不为罢兵明矣。苟不能以区区七国。能抗京师。则虽不诛错。其若子何耶。其诛之也。虽断自上心。犹为不可。况听其仇者之谗。以戮忠臣。内为袁盎复仇。外为诸侯报仇。其不明。孰大焉。又使中尉。绐载行市。是欺臣也。以天子而斩一鼂错。何必诳耶。是亦非人君之政也。过孰甚焉。惜也锐于为国远虑。而反受诛戮。鼂错之冤。不亦甚乎。以文帝之踈斥贾谊。较诸此则彼特过之小小者耳。况谊之斥也。未几复征。傅上之爱子。而其策虽未尽见用。其所采而施于世者。亦多矣。则不可谓大失其志者也。然后世犹以不大用为之冤也。况如错者乎。予是以讥景帝之不明。以此雪错之深冤也。呜呼。有努力扶我身者。误而少失其手。则未及踣地。而敢怒斥耶。

屈原不宜死论

编辑

古有杀身以成仁。若比干者。是已。有杀身以成节者。若伯夷叔齐是已。比干当纣时。其恶不可不谏。谏而被其诛。是死得其所而成其仁也。虎王伐纣。犹有惭德。凡在义士。不可忍视。故孤竹二子。扣马而谏。谏而不见听。耻食其粟而死。是亦死得其所。而成其节也。若楚之屈原。举异于是。死不得其所。祗以显君之恶耳。夫谗说之蔽明。邪谄之害正。自古而然。非楚国君臣而已。原以方正端直之志。为王宠遇。专任国政。宜乎见同列之妒嫉也。故为上官大夫所谮。见疏于王。此固常理。而不足以为恨者也。原于此时。宜度王之不寤。灭迹远遁。混于常流。庶使其王之恶。渐久而稍灭也。原不然。复欲见容于襄王。反为令尹子兰所谗。放逐江潭。作湘之累囚。至是虽欲遁去。其可得乎。是故。憔悴其容。行吟泽畔。作为离骚。多有怨旷讥刺之辞。则是亦足以显君之恶。而迺复投水而死。使天下之人。深咎其君。乃至楚俗。为竞渡之曲。以慰其溺。贾谊作投水之文。以吊其冤。益使王之恶。大暴于万世矣。湘水有尽。此恶何灭。且纣之恶。久已浮于天下。虽比干不死。未免为独夫。而取刺于万世矣。虎王举大义忘小嫌。卒王天下。功业施于万世矣。则其德不以二子之死大损也。况二子非虎王之臣也。迺纣之臣。谏伐其君。而死以成其节也。何与于虎王哉。若怀王则听谗踈贤而已。当时此事。无国无之。原若不死。则王之恶。想不至大甚。吾故曰。原死。非其所而显其君之恶耳。予之此论。迺所以雪原之冤。而益贬其君之恶。庶以讽后之信谗斥贤耳。非固讥原也。惜也。其死之非其所宜也。呜呼。

秦始皇不焚周易论

编辑

传有秦始皇。欲愚天下黔首。坑儒生。焚诗书。而以周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焚之。予以为此天之意也。非秦皇之意也。何以言之。秦皇既欲愚黔首。而焚诗书。坑儒士。则五经莫智莫神于羲易也。岂独置此书。乃反神其人智其民耶。若要其卜筮。则卜筮者。惟深于易者。然后能之也。深于易则儒之流也。然则向之坑儒之意左矣。若存其人而亡其书。则他经亦尔。然则向之焚诗书之意。戾矣。且天生神物曰蓍龟。申之以河图洛书。继之以圣人。圣人受命而生。演八卦。定乾坤。以通神明之德。于是乎有易焉。经不云。乾坤成则易立乎其中。易不可见。则乾坤几乎息矣。由此观之。易者。生于天者也。天欲废之。则如勿生。苟不废焉。则宁不胜一秦皇而使焚之。于以灭天地之道耶。予是以曰。是天之意。非秦皇之意也。不然。与他书同矣。乌在为神明之书。天地之用欤。

唐史杀谏臣论

编辑

予见唐纪。拾遗侯昌业。以僖宗不亲政事。专务游戏。上䟽极谏。帝杀之。又补阙常濬。上书。谏藩镇大甚。犹未之寤。宜振典刑。以威四方。上怒又杀之。二臣之言。可谓切直。而其不从。亦足矣。杀之何甚。其前后君之杀谏臣。往往多有。今适见僖宗纪。故此独举耳。且桀纣之杀谏臣也。暴其恶于百世之下。凡有口者。无有不深讥显刺者。后之君之杀谏臣。虽载之书史。鲜有暴露其虐如桀纣者。予未知其故。夫熊虎之咥人。人不以为怪。而馀则人皆甚以为异也。以此观之。无道之君之杀谏臣。不足为怪也。若其恶不至如桀纣者。则是可怪已。僖宗唐季之主也。力弱权微。虽欲如桀纣之恶。不可得也。而犹杀谏臣。原其状。不曰异乎。噫。汉光武之于韩歆。恶其言切直。既放归田里。又追责逼杀。又何甚耶。古今多以光武为圣。名圣尚尔。馀何足言哉。司马光以为仁明之累而不大言者。岂以圣而讳之耶。子谓恶莫大于杀谏臣。其恶可掩大德。而何谓圣乎。谓之贤君。亦足矣。

卫鞅传论

编辑

按史。秦将卫鞅。遗书魏公子卬曰。往与公子驩。今为两国将。不可相攻。可与面相见。乐饮而罢。以安秦魏。卬以为然。会饮。鞅伏甲攻卬。灭魏军。予以为此甚非义也。或曰。传有兵或用诈谋。则此亦似可。而何谓之甚非也。予曰。古人所谓用诈者。廼兵权之诈也。吾所以非之者。乃人奸之诈也。何谓兵诈。如声东出西。左实右伪者之类是已。此亦犹未若羊祜之克日乃战。子犯之伐原示信者也。然兵势或窘。则间或用之。可也。夫所谓人诈者。迫人于险。绐杀降卒之类是已。若比之卫鞅。则事虽不同。其姧则类。虽为国败敌。吾不取也。抑又公子卬。大将也。信敌人之言。见绐被败。何智略狭浅之至是也。吾邦俗谚。亦云。敌者之言。何可听也。是庶人之言也。公子卬为国大将。而反不如庶人之意耶。魏使卬将兵。宜其败也。夫诈者。一时之利也。信者。久长之计也。

金就砺行军论

编辑

李齐贤

论曰。国家之德未衰。而祸乱之萌或作。必有魁杰才智之臣。得君委用。弘济时艰。盖社稷之灵。有以阴相之也。自我太祖启宇。至于高王。三百有馀年矣。崔氏父子。继世秉政。内拥坚甲。以专威福。而谋深者不必用。外委羸兵。以责攻战。而功高者多见疑。当斯之时。欲以有为。其亦难矣。尔乃金宋讫箓。辽孽构祸。窥我土疆。图为巢穴。远闘穷寇。锋不可当。圣元龙兴。万里遣将。压境征师。谕以讨贼。顺之则莫委其情。逆之则必生他变。安危之机。间不容发。乃能左提右挈。远交近攻。定宗盟于经纶之始。安邦基于呼吸之间。岂非魁杰才智之臣。而社稷之灵。有以阴相者欤。观其折甘分少。能得死力。令行禁止。莫犯秋毫。可谓有古名将之风矣。开平之战。我乃再救中军。沙岘之役。卢公则不相助。讫无一言而生嫌隙。不伐其劳。归功于众。是则大人君子之用心也。至于先诣哈真。固与国之心。不拜万奴明尊王之义。多知韩珣既授首矣。敛兵而止。以安边民。远谋大节。尤可尚已。史氏称其忠义。大常谥以威烈。不亦宜哉。

范增论

编辑

或问汉用三杰而王。楚不用范增而亡。然则增孰与三杰贤。曰增方之陈平。犹谓不足。况于三杰乎。高祖之宽仁。项羽之祸贼。增所知也。莫不信于背约。而羽背入关之约。莫不仁于杀无罪。而羽坑已降之卒。莫不义于弑君。而羽杀怀王。其至五年而后亡。亦幸也。高祖则初入关也。五星聚于东井。天与之也。其王汉中也。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而项氏爪牙之臣。亦多归汉。人与之也。王陵之母。甘自杀而不忍其子之背汉与楚。高祖之必王。项羽之必亡。匹妇之所明知也。增从必亡之人。不能从必王之主。其为不智明矣。向使羽用增之策。终亦未免于亡矣。曰增既委质于项氏。虽知其必亡。焉得而背之哉。曰始怀王以宋义为上将。羽为次将。增为末将。使北救赵。当是时。增岂羽之臣乎。羽擅杀上将。诈报于君。可谓无道。且前攻襄城。襄城无噍类。诸将皆谓羽不可使先入关。如是而增竟从羽。见疑以死。陈平则知羽不足与为天下。杖剑归汉而为谋臣。故曰方之陈平。犹为不足。况于三杰乎。

伍员苏不韦论

编辑

东汉苏谦。与司隶校尉李暠有隙。暠以事收谦。掠死狱中。而刑其尸。其子不韦。变姓名。尽以家财。募剑客。邀暠于诸陵间。不克。与兄弟。入大农刍廥中。凿地达暠寝室。杀其妾及小儿。而暠有备。乃驰往魏郡。掘暠父冢。断其头以祭谦墓。暠愤恚欧血死。当时士大夫。多讥其归罪枯骨。唯任城何休。方之伍员。郭林宗闻之曰。子胥凭威阖闾。雪怨旧郢。但鞭墓戮尸。竟无手刃。后主之报。岂如苏子靡因靡资。冒触严禁。分骸断骨。以毒生者。使暠不得其命。比之于员。不亦优乎。予曰。林宗以不韦。优于伍员则可矣。其所以优之之义则谬矣。若以复仇论之。则员不必劣。而不韦独优也。若论大义。则二子之优劣。较然自分矣。何也。君父。人伦之大本。忠孝。人臣之大节。员两失之。初。楚王执伍奢而召员曰。来免而父。而员不来。夫父得罪于君。犹将自至。庶一感悟其君。况以免其父召之。虽知其不诚。不俟驾而行。固人情也。员托以后报而竟不来。是促父之死也。君子违。不适仇国。大夫士去。不说人以无罪。而员诱蛇豕之吴。蹈宗国。发掘陵墓。鞭其君尸。不孝与不忠。莫甚焉。不韦之于李暠。正得不共天下之义。而无倒行逆施之罪。林宗不务论此。而区区辨其复仇之难易。以为优劣。岂不谬哉。

赵苞忠孝论

编辑

李糓

君亲果有先后乎。圣人已言之。忠孝果无本末乎。余不得不辨焉。孔子序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此君亲之分不得无先后者也。出以事君。入以事亲。本之性行之身。以立于天地之间者。忠与孝也。昧乎此则禽兽矣。孔子又曰。事亲孝。故忠可以移于君。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夫忠孝者。仁义之事。事二而理一。虽以所处之势不一。而有缓急之不同。其本末盖有秩然而不可紊者。略举古人已行之事明之。吴起战国之能士也。弃母以求仕。杀妻以求将。起之残忍薄行。于忠孝何责焉。王陵西汉之名臣也。项王取其母以招陵。陵不肯往。然其母先断以义。以勉之。此则陵之责轻矣。非惟士夫为然。高帝之与项羽。争天下也。羽置太公俎上。欲烹以趣降高帝。则曰。幸分我一杯羹。高帝虽失言。然为天下者。不顾家。此其说犹在也。至若赵苞。杀母与妻。以全一城。君子许之。称其独行。余窃惑焉。初苞守辽西。使迎母。值鲜卑入寇。取其母及妻子。质载以击之。苞悲号谓母曰。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顾私恩以毁忠义。其母遥谓曰。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苞即进战破贼。母妻皆为所害。苞归葬。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臣也。杀母以全义。非孝子也。遂欧血而死。君子之有取焉者。此也。此则苞之于忠孝。可谓两得者也。盖其意则以为苟以亲故。屈膝于贼。失其所守之地之民。则其为负汉多矣。故宁负母与妻子。而敢为之。既已为之。则曰汉则不负矣。吾母死于贼。吾妻子死于贼。而吾身独全。享功以光荣。是卖亲以食。其异于吴起者。几何。于是乎欧血而死。其临危取舍。可谓审详矣。然于先后本末。有未尽焉者。母不能先断以义。若陵母之伏剑。而苞乃曰。义不顾恩。则是苞先绝之也。其母勉之之言。岂非出于不得已耶。况胜败难期。又安知其身之不幷肉于贼手乎。幸而全其身。全其地。全其民。而母与妻子不可得全。则终亦自殒其身。其视王陵助基大汉。卒以安刘。功大名美者。霄壤不侔矣。且刘项之际。胜负呼吸之间。而天下之向背。民生之治乱系焉。故高帝宁负父与妻子而敢为之。既已为之。则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以天下养亲。其为孝。何如也。然先后本末。犹有未尽焉者。其敢为而能为之者。特幸耳。或问孟子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欤。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如弃弊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䜣然乐而忘天下。此虽设辞。据理处事。则不过如是而已。故先儒有云。杯羹之言。天地不容。苞乃一郡守耳。所守不过百里之地。一郡之民。全而有之。败而失之。汉不为之安危。况当此之时。主昏臣佞。忠良殄灭。黎庶涂炭。教化大坏。如洪水横流。不可堤防。如病在膏肓。毉药之所不及。岂君子食君食衣君衣。捐躯立功之秋也。苞以区区节义。惟知食禄不避难之为是。而不知助桀富桀之为非。知杀母市功之为忠。而不知保身事亲之为孝。虚慕王陵之贤。实获吴起之忍。当不可为之时。为不必为之事。故曰。苞于忠孝。有未尽焉者此也。然则为苞之许。奈何。曰。以孟子窃负而逃。乐而忘天下之义。处事。则天理人欲之公私。判然矣。以孔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之道。处身。则无仓卒一朝之患矣。赵苞之事。有关于名教。而不可不辨。故有是说焉。

乞食论

编辑

郑道传

食之于人大矣哉。不可一日而无食。亦不可一日而苟食。无食则害性命。苟食则害义理。洪范八政。食货为先。重民五教。惟食居首。子贡问政。则夫子以足食告之。此古之圣人。知生民之道。不可一日而无食。故皆汲汲于斯。教以稼穑。制以贡赋。军国有须。祭祀宾客有给。鳏寡老幼有养。而无匮乏饥饿之叹。圣人之虑民也。远矣。上而天子公卿大夫治民而食。下而农工商贾勤力而食。中而为士者。入孝出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食。此古之圣人知不可一日而苟食。自上达下。各有其职。以受天养。其所以防民者。至矣。不居此列者。奸民也。王法所必诛而不赦者也。金刚经曰。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其城中。夫释迦牟尼者。以男女居室为非道。以男畊女织为不义。出人伦之外。去稼穑之事。绝生生之本。欲以其道。思以易天下。信如其道。是天下无人也。果有可乞之人乎。是天下无食也。果有可乞之食乎。释迦牟尼者。西域王之子也。以父之位。为不义而不居。非治民者也。以男畊女织。为不义而去之。何勤力之有。无父子君臣夫妇。则非守先王之道者也。此虽一日食一粒。皆苟食也。信如其道。诚不食如蚯蚓。然后可也。何为乞而食乎。且食在自力则为不义。而在乞则为义乎。佛氏之言。无义无理。开卷便见。故论之。

霍光论

编辑

李詹

既可以公天下。亦可以私其家者。心不纯于仁也。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勉于公而忽于私者。吾于霍光见之矣。孔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邪。君子人也。孟子曰。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光可谓君子而不仁者矣。光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立孝昭而辅焉。上官安。光之甥也。安父桀。自先帝时。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繇是与光争权。于是。桀,安与桑弘羊通谋。诈为燕王朝书以上。而孝昭之明。有以辨其诈。其后桀,安之党与。有谮光者。辄怒曰。先帝所属。以保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觉。光尽诛桀,安,弘羊等。燕王,盖主。皆自杀。此虽桀安之自取。光亦有以养成之矣。当主少国疑之际。桀安之谋去光。将以危天下也。况诈书自燕王所来。则燕王固可疑矣。废之可也。桀之党与。谮光则是诬君之甚者。黜之可也。孝昭空言谮者坐之而不坐。以速上官之祸。宗族与焉。光之计。亦晚矣。元平元年。帝崩无嗣。光迎昌邑王贺。立之。贺既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田延年劝光废之。光曰。于古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社。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则汉之伊尹也。光送之昌邑邸。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则光可谓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大平者也。宜乎。与伊尹并驾而驰矣。不待杨敞连名之奏。汉之天下。已入于宣帝揖让之中矣。光推戴宣帝而立之。宣帝自潜邸时。闻霍氏尊盛。内不能善。后为参乘。若芒刺在背。既而躬亲庶政。御史大夫魏相。给事中显。甚恶之。帝立许氏为皇后。显爱小女成君。欲归之。私使乳毉淳于衍。行毒药。杀许后。因劝光纳成君。代立为后。夫桀安之败。立后为之祟。光之所当惩也。不知他日。己之为桀安。尤而效之。亦独何心。显恐事败。以实告。光欲发举。不忍犹豫。显既用事。害天下之母。立女为后。为光计者。当如何。当具显之所为以奏之。则处置自有邦宪矣。以光之忠。计不出此。终嘿不泄。是以大义灭亲。春秋美之。阴妻邪谋。汉史记焉。何事同一机而迳庭若是也。光既薨。语稍泄。于是禹,云山。数相对。啼泣自怨。欲废天子。事发觉。云山自杀。禹腰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与霍氏相连。诛灭者数千家。其祸惨于桀安矣。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光可谓自毁其家者也。光不学无术。不知家人之整伦理笃恩爱。而其所以笃恩者。乃所以乱伦也。宜其族也。是则孟子所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者也。夫仁者。得其公正之谓也。是心虽出于公。而得正之。尤为难也。光感武帝赐周公之图之意。独任天下之安危。社稷之存亡。废置得宜。使刘焰几灭而复炽。汉鼎几失而复得。可谓忠矣。然其心之出于心。而得其正。则未可知也。汉至今千有馀年。忠臣义士。亦多矣。而无可拟于光者。然其心术之微。不可不辨。故余谓光。君子而不仁者也。

百里奚论

编辑

尹淮

所贵乎君子者。以其知义之兼尽。去就之合宜也。且如五羖大夫。知虞公之不可谏。则毅然而去之。知穆公之可与为。则贲然而来思。其于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之训。庶乎其近之矣。可不谓知乎。知枉道之不可。则不屈其身。知不仕之无义。则时举于秦。相秦六七年。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亦异于沮,溺,丈人之徒。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者矣。可不谓义乎。史称五羖大夫之死。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吁。其德泽之感人心者。深矣。夫岂声音笑貌之所可伪为者哉。或者犹以去虞为危而不持。以就秦为自鬻干君。遂疑其有愧于君子之道。殊不知其去虞者。见几而作。不俟终日。非危而不持之谓也。其就秦者。秦穆知贤。举诸牛口。非自鬻干君之比也。矧天下无不可为之时。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乎。以是致讥。其殆未之思乎。且贤者之用舍。关乎国家之兴衰。百里奚去虞而虞亡。之秦而秦兴。非愚于虞而哲于秦也。人主使之然耳。然则用贤者。以共天位。其为国之先务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