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选/卷九十六

 卷九十五 东文选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镜说

编辑

李奎报

居士有镜一枚。尘埃侵蚀。掩掩如月之翳云。然朝夕览观。似若饰容貌者。客见而问曰。镜所以鉴形。不则君子对之以取其清。今吾子之镜。濛如雾如。既不可鉴其形。又无所取其清。然吾子尚炤不已。岂有理乎。居士曰。镜之明也。妍者喜之。丑者忌之。然妍者少。丑者多。若一见必破碎后已。不若为尘所昏。尘之昏宁蚀其外。未丧其清。万一遇妍者而后磨拭之。亦未晚也。噫。古之对镜。所以取其清。吾之对镜。所以取其昏。子何怪哉。客无以对。

舟赂说

编辑

李子南渡一江。有与方舟而济者。两舟之大小同。榜人之多少均。人马之众寡几相类。而俄见其舟离去如飞。已泊彼岸。予舟犹邅回不进。问其所以。则舟中人曰。彼有酒以饮榜人。榜人极力荡桨故尔。予不能无愧色。因叹息曰。嗟乎。此区区一苇所如之间。犹以赂之之有无。其进也有疾徐先后。况宦海竞渡中。顾吾手无金。宜乎至今未霑一命也。书以为异日观。

忌名说

编辑

李子问吴德全曰。三韩自古。以文鸣于世者。多矣。鲜有牛童走卒之及知其名者。独先生之名。虽至妇女儿童。无有不知者。何哉。先生笑曰。吾尝作老书生。糊口四方。无所不至。故人多知者。而连举春官不捷。则人皆指以为今年某又不第矣。以此熟人之耳目耳。非必以才也。且无实而享虚名。犹无功而食千锺之禄。吾以是穷困若此。平生所忌者名也。其贬损如此。或以公为恃才傲物。此其不知先生者也。

虱犬说

编辑

客有谓予曰。昨晚见一不逞男子。以大棒子椎游犬而杀者。势甚可哀。不能无痛心。自是誓不贪犬豕之肉矣。予应之曰。昨见有人拥炽炉扪虱而烘者。予不能无痛心。自誓不复扪虱矣。客怃然曰。虱微物也。吾见厖然大物之死。有可哀者故言之。子以此为对。岂欺我耶。予曰。凡有血气者。自黔首至于牛马猪羊昆虫蝼蚁。其贪生恶死之心。未始不同。岂大者独恶死。而小则不尔耶。然则犬与虱之死一也。故举以为的对。岂故相欺耶。子不信之。盍啮尔之十指乎。独拇指痛而馀则否乎。在一体之中。无大小支节。均有血肉。故其痛则同。况各受气息者。安有彼之恶死而此之乐乎。子退焉。冥心静虑。视蜗角如牛角。齐斥鷃为大鹏。然后吾方与之语道矣。

坏土室说

编辑

十月初吉。李子自外还。儿子辈凿土作庐。其形如坟。李子佯愚曰。何故作坟于家。儿子辈曰。此不是坟。乃土室也。曰。奚为是耶。曰。冬月宜藏花草瓜蓏。又宜妇女纺绩者。虽盛寒之月。温然若春气。手不冻裂。是可快也。李子益怒曰。夏热冬寒。四时之常数也。苟反是则为怪异。古圣人所制。寒而裘。暑而葛。其备亦足矣。又更营土室。反寒为燠。是谓逆天令也。人非蛇蟾。冬伏窟穴。不祥莫大焉。纺绩自有时。何必于冬欤。又春荣冬悴。草木之常性。苟反是亦乖物也。养乖物为不时之翫。是夺天权也。此皆非予之志。汝不速坏。吾笞汝不赦也。儿子等𢥠惧。亟撤之。以其材备炊薪。然后心方安也。

理屋说

编辑

家有颓庑不堪支者。凡三间。予不得已悉缮理之。先是其二间为霖雨所漏。寝久予知之。因循莫理。一间为一雨所润。亟令换瓦。及是缮理也。其漏寝久者。榱桷栋梁皆腐朽不可用。故其费烦。其经一雨者。屋材皆完固可复用。故其费省。予于是谓之曰。其在人身亦尔。知非而不遽改。则其败己。不啻若木之朽腐不用。过勿惮改。则未害复为善人。不啻若屋材可复用。非特此耳。国政亦如此。凡事有蠹民之甚者。姑息不革。而及民败国危而后急欲变更。则其于扶起也难哉。可不慎耶。

雷说

编辑

天鼓震时。人心同畏。故曰雷同。予之闻雷。始焉丧胆。及反复省非。未觅所嫌。然后稍肆体矣。但一事有略嫌者。予尝读左传。见华父目逆事。未尝不非之。故于行路中遇美色。则意不欲相目。迺低头背面而走。然其所以低头背面。是迺不能无心者。此独自疑者耳。又有一事未免人情者。人有誉己。则不得不喜。有毁之则不能无变色。此虽非雷时所惧。亦不可不戒也。古人有暗室不欺者。予何足以及之。

埦击贪臣说

编辑

崔员外洪烈。志尚刚正。尝掌记南京也。缚杀权臣义文所遣苍头之怙主势横恣害人者。由是著名矣。为微官时。广会中有一文士理邑不廉者。崔君举饮器甆埦将击之。先以口衔指大啸。以激其气。敢言曰。坐有贪者。吾欲击之。昔者段秀实。笏击姧臣。今崔子将埦击贪臣矣。虽不斥言其名。其人自省己之不廉。潜出而遁之。后有以此为戏者。崔君辄怒。唯李郞中元老笑之。则虽以衔指大啸状示之。崔君不得怒。但低头自笑而已。以与李君相好故也。

论诗说

编辑

予自读梅圣兪诗。私心窃薄之。未识古人所以号诗翁者。及今阅之。外若薾弱。中含骨鲠。真诗中之精隽也。知梅诗然后可谓知诗者也。但古人以谢公诗。池塘生春草。为警策。予未识佳处。徐凝瀑布诗。一条界破青山色。则予拟其佳句。然东坡以为恶诗。由此观之。予辈之为诗。其不及古人远矣。又陶潜诗恬淡和静。如清庙之瑟。朱弦踈越。一唱三叹。予欲效其体。终不得其髣髴。尤可笑已。

七贤说

编辑

先辈有以文名世者某某等七人。自以为一时豪俊。遂相与为七贤。盖慕晋之七贤也。每相会。饮酒赋诗。旁若无人。世多讥之。然后稍沮。时予年方十九。吴德全许为忘年友。每携诣其会。其后德全游东都。予复诣其会。李清卿目予曰。子之德全。东游不返。子可补耶。予立应曰。七贤岂朝廷官爵而补其阙耶。未闻嵇阮之后。有承乏者。阖座皆大笑。又使之赋诗占春,人二字。予立成口号曰。荣参竹下会。快倒瓮中春。未识七贤内。谁为钻核人。一座颇有愠色。即傲然大醉而出。予少狂如此。世人皆目以为狂客也。

天人相胜说

编辑

刘子曰。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予早服斯言久矣。今益信之也。何者。予当掌记完山。为同寮者所谗见罢。及到京师。其人亦常在要会。簧其舌而鼓之。故凡九年莫见调。此乃人胜天也。岂天哉。及其人已毙。然后即其年入补翰林。因累涉清要。遄登高位。则此乃天胜人也。人岂可终妨哉。或难之曰。太公八十遇文王。朱买臣五十而贵。此宁有人谗之而晚遇耶。实命数使然也。予曰。二公之晚遇者。如子所言命数也。筭予命。虽于其时。不至大蹇。有凶人乘之。而锻成其大故也。或又曰。命未大屯。而凶人乘而助之亦命也。何谓是哉。予曰。我于其时。若小忍之而不与之为隙。则必无是也。以予所自召而致之也。则何关乎命哉。或者服之曰。子之悔过也如此。宜乎远到也。

梦说

编辑

予自四三品时。常梦坐一大楼上。其下皆大海也。水到楼上。霑湿寝席。予卧其中。如是者六七年。每寤辄怪之。或以周公梦书验之。心以为瑞梦也。及庚寅岁。以非罪流于猬岛。请寄一老司户之家。则大高楼正临大海。翼翼翚飞。水亦将拍于轩䆫。真若梦所见者。予然后方验前梦矣。然则人之行藏荣辱。岂徒然哉。皆预定于冥然者欤。当时拟必死于其地。未几复京师。至登相位。是亦非天命欤。甲午月日书。

杯羹说

编辑

李谷

天命不可以智求。民心不可以力得。三代之革命也。皆积功累德。天命之。民心之。故有不战。战必一举而得之。至若匹夫起氓隶之中。遽有天下。难矣。秦之天下。亦三代之天下。天命民心。岂有古今之异。刘氏之与项羽争者。以智力乎。功德乎。古谓刘氏有宽仁大度。余观杯羹之言。不能无疑也。秦之虐也。涂炭日甚。民见起兵而图秦者。响应而云合。惟恐拯之不亟也。顾将望拯之民。戕贼于百战之场。刘氏之为。为为民乎。及其羽欲烹太公。则曰幸分我一杯羹。所为争之者民也。今乃戕之。所以为人者亲也。今乃置之虎口。略无顾虑。惟以胜负为计。设若项伯胶口。而羽愤不胜。则安知俎上之肉。不为杯中之羹乎。纵不能窃负而逃。杯羹之言。不可出诸人子之口。刘氏犹假礼义。以羽杀义帝为贼。缟素而请诸侯。其视羹父。不有间邪。故曰刘氏非宽仁者也。或曰汉高奋一布。提尺剑。五载而得天下。贤孰过焉。若为亲屈己。一失机会。其能化家为国乎。抑以高祖之大度。必料其不能害父也。此大不然。当其时。以羽之强暴。不杀太公者幸也。况刘氏自无兄弟之义。而以若翁望羽乎。向既脱身于鸿门。归王汉中。宜修政教养士卒。结仁固义。以培其根本。听其天命民心之归。则秦之天下。舍刘氏而谁适哉。以百里而创八百年宗周。文王可企也。汉道之盛。岂止几于成康乎。三代之后。称汉唐。而汉唐贤主。未免惭德于父子间。良由专务智力欤。吁。

借马说

编辑

余家贫无马。或借而乘之。得驽且瘦者。事虽急不敢加策。兢兢然若将蹶踬。值沟堑则下。故鲜有悔。得蹄高耳锐骏且𫘝者。阳阳然肆志着鞭纵靶。平视陵谷。甚可快也。然或未免危坠之患。噫人情之移易。一至此邪。借物以备一朝之用。尚犹如此。况其真有者乎。然人之所有。孰为不借者。君借力于民以尊富。臣借势于君以宠贵。子之于父。妇之于夫。婢仆之于主。其所借亦深且多。率以为己有而终莫之省。岂非惑也。苟或须臾之顷。还其所借。则万邦之君为独夫。百乘之家为孤臣。况微者邪。孟子曰。久假而不归。乌知其非有也。余于此有感焉。作借马说。以广其意云。

敬父说

编辑

牛峯李君。自名养直。其友人马邑李云白。字之曰不曲。或难之曰。直而曰不曲。理则然矣。直之为义。岂止于是乎。夫事物之理。一直一曲。不可以执一论也。天地之大也。或动或静。故孔子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盖屈而不伸。则无以持其静。伸而不屈。则无以存其动。是以直而不曲。则不能养其直。此一直一曲之谓也。如舜大圣人也。其存心立身之要。岂非直而不曲乎。然不告而取者。其理必有时而曲。然后能保其直也。曲直之理。可以类知。苟滞于一端。其为直也。不流于父攘子证之陋乎。然则如之何。曰天地之道。或动或静而不差者。诚而已矣。事物之理。一曲一直而不过者。敬而已矣。诚敬之名虽殊。而其理则一。易曰。敬以直内。盖直者。理之当然。而敬者。养直之具也。以此推之于明德新民之用。则何适而非天理耶。于是改不曲为敬父云。

深父说

编辑

鸡林崔君。更其名。请字于予曰。东方之士。名子与自名者。皆以仁,义,礼,智,龙,凤,龟,麟,公,卿,辅,弼,邦,国,柱,石。不出此数十字而已。故十人之会。相似者七八人矣。或因事相犯。未免忿争。始吾名潪。谓与众异。近有凶人。与吾姓名。其声相近。故更以江。盖择其人所不取者也。吾子其教之。曰。名既如此。字之何有。山高故可仰。水深故不可测。夫江之为物。水之大者也。其源远矣。其流长矣。又能纳百川而东之。故能成其大。大故能致其深。深故不可测。不可测故不可犯也。鼋鼍蛟龙鱼鳖生焉。于以见其不测也。天之所以限南北。于以见其不可犯也。凡物之理。深不可测。然后不可犯。处心行事。莫不皆然。敢以彦深父塞责。

师说赠田正夫别

编辑

师之说多矣。然其道不一。而其位不同者。亦不可不知也。以道而言。有圣人,贤人,愚人之师焉。以位而言。有天子,诸侯,卿士,庶人之师焉。其事则德义也。术艺也。句读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资其师而成其名者也。天子,诸侯,卿士,庶人。其位虽不同。圣人,贤人,愚人。其道虽不一。而所以磨礲其事业。变化其气质者。未尝不系其师。而德义,术艺,句读之教则一也。训之句读。以习其文。传之术艺。以适其用。傅之德义。以正其心。师之为师。亦勤矣哉。姑以庶人之师言之。必将喩以孝,悌,忠,信。使之亲其亲死其长。至于巫,毉,乐师,百工之技。其数虽小。亦不专心致志则不能矣。为之师者。威之可也。扑之可也。委而去之可也。如不得教之之道。则强者必梗。弱者必怠。迁业而废事。辱父母恶乡党。奸究窃发而狱讼繁兴。等而上之。卿,大夫,士。其为害也。必倍于是矣。又等而上之。诸侯以至于天子。其道愈大而其任愈重。其位愈高而其责愈深矣。夫天子,诸侯。生于富贵。长于逸豫。志满而势尊。奴视士夫。而其外傅之严。未若左右之狎。或效声,色,狗,马。或献珍奇异味。盲聋其耳目。淫蛊其心志。而戕贼其德义者。辐凑而不已。应接之不暇。其褒衣博带难进易退之士。而与佞幸便嬖摇尾乞怜之人。较亲䟽争得失。戛戛乎其难矣。古之为教者。虽天子,诸侯之子。必使之入学。日与端人正士。游居息食。熏陶德性。知上齿贵德之义。而无溺冠鍼毡之事。故师道可行也。虽然凡为人师。必先正己。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潭阳田正夫。同年士也。今王之入宿卫也。实从之。时王为世子。而正夫以句读进。今既正王位。而犹春秋甚富。实古之就外傅之时。其句读之训,术艺之教,德义之傅。尤不可偏废也。比之庶人。比之卿,大夫,士。尤不可不重也。期至于圣若贤。尤不可不勉也。上有天子。下有卿,士,庶人。尤不可不慎也。为之师不亦勤矣哉。正夫其必先正其己而正王心。毋为声,色,狗,马,珍奇,异味之所先。毋为佞幸便嬖之所夺。斯可已。是其道大故任重。德高故责深。岂若庶人之师而威之,扑之,委而去之乎。岂直卿,士之师而其害倍于庶人而已乎。孟子曰。惟大人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矣。大人者。盖师严道尊之谓也。正夫之从王而之国也。责予赠言。予为师说。而终之以孟子之言。正夫以为如何。

臣说送李府令归国

编辑

传曰。为臣不易。可不慎之哉。虽得之君。不得之民。爵禄之丰则有之。不能不取怨于民矣。虽誉于今。不誉于后。功业之多则有之。不能不取讥于后矣。古之为臣者。宁不得于君。不敢取怨于民。爵禄非所急也。宁不誉于今。不敢取讥于后。功业非所计也。其取怨取讥。而惟爵禄功业是急。是计已非为臣之道。况其所谓爵禄未可必丰。功业未可必多者乎。大凡言臣之目。有重臣,权臣者。有忠臣,直臣,奸臣,邪臣者焉。其重臣者。予知之。如主少国危。众志未定。或变生仓卒。事涉虞疑。而能魁然确然。持一节主大义。不以死,生,祸,福。为一身虑。人赖以安。事得以济。古之人有行之者。伊,周,平,勃。是也。若权臣则倚势以成其私。挟主以市其恩。阴倒其柄而胁制之。人虽怨愤而不敢言。亦能镇一时之安危。其与重臣。迹似而心不同。然其利害之间。霄壤不侔矣。是以先儒尝论之。且其为忠臣。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主忧身辱。主辱身死。奋不自顾。惟义之从。古之人有为之者。汉之纪信,晋之嵇绍。是也。奸臣反是。巧言令色。阴谋诡计。欺慢其君。愚弄其民。利入于己。怨归于上。卒有缓急。君先身后。从而挤之。又下石焉。其不手刃者。才一间耳。必不脱董狐之笔矣。何谓直臣。君有过则强谏之。事有阙则昌言之。惟恐其君陷于不义。惟虑其民死于无辜。謇謇谔谔。毙而后已。龙逢,比干。当为称首。邪臣则不然。不遵大道。不由正路。千蹊万径。曲邀横结。吮痈䑛痔。无所不为。祸乱作而危亡随之。其佞幸贪淫者。皆奸邪之流也。苟非人君明听广纳。爱而知恶。憎而知美。则未必不以忠直为奸邪。奸邪为忠直者矣。昔唐德宗曰。人言卢杞奸邪。朕但觉其妩媚耳。故曰此其所以为奸邪也。古今国家治乱。民生休戚。察于斯而已矣。嗟乎。人才如此其不齐也。一否,一泰,一进,一退。如此其不一也。亦系其人君所尚为如何耳。故管仲霸齐。郑公兴唐。勃鞮之功。可赎其罪。裴矩之佞。卒化为忠。玆非所尚之然欤。予每读书。未尝不慨然于此也。永州李君。予友也。质朴无华。夷险不易。虽不敢自比重臣之目。亦自许不在忠臣之下。其视奸邪之所为。不啻若狗彘。然惟其不遇。是以历仕三王。而不得展其所蕴也。今新嗣王将之国。既戒其行矣。上选于从臣。命李君先驱。谕国人所以更张之意。而慰来苏之望。凡与君游者。皆赋诗。请予题其端。予作臣说以勖之。且问之曰。吾民引领新君。拭目新政。若饥渴之待食饮。其吾子将务豊其爵禄欤。务多其功业欤。所望吾子者。不在此而在彼。可不慎之哉。

乃翁说送裴君允坚东归

编辑

予知乃翁久。予曩第国试。例出为司录参军。既任而还。乃翁犹为诸生。诸生中乃翁年差长而才又优。故诸生咸推服。性又喜饮。一日不得酒。若有所丧。诸生故乐从之游。予亦时与往还。知其无它肠也。其后予忝乡举。因官中国。久不得相见。至元丁丑。出佐征东幕。乃翁已中国科。声价益高。其为人与诸生时无小异。予益知其真率也。今予又在都下。而本国遣陪臣。贺天寿节。乃翁选于文翰。奉表赴阙。时车驾时巡已逾关矣。乃翁与其使辅。间关北上。用宾于帐殿。遂从至滦京。居数月。既还燕都。又居数月。予又与之游。其为乃翁。固自若也。其使辅皆已归。乃翁独留。若有所为者。又数月矣。昨过予曰。畴昔之夜。梦亲倚门。吾之来。又不告久游意。吾其归。听亲之命。其再来。未可知。子盍一言以赠。且以吾生伛而长身。人以为乃翁。吾因而称焉。乃者语助。人之不知以为无谓。子宜有说也。予固知乃翁久。即应之曰诺。凡有号名。或人称或自称。人之称固以美。若自称则谦之。谦之故不愚则鲁。不拙则迂。然名由实生。苟其实。虽被之恶名。乌可辞已。此所谓欲盖而轸者也。昔齐父老畜牛。牛生犊。以子买驹。少年谓牛不生驹。遂持而去。旁邻以为愚公。此父老者。非不能自白也。而所以受之名而不辞。其意有在矣。抑其初制字者为如何也。如谓一大为天。土也为地。人言曰信。奴心曰怒者。可以类推。而其初诚有所未知焉者也。盖字因物而作。非其物因字而有。故物之似字者甚鲜。物生而后者。或无其字矣。况人物之形体而比之字之点画。不亦踈乎。虽然水之似字者。谓之巴江。人之似字者。称之乃翁。庸何伤乎。且其为语助不为无谓。故不为无用。夫文无助辞。不可以为文。犹经无其纬。不可以为黼黻也。又其训为难辞为尔汝。知辞之难而不轻发。人尔汝己而能受之。斯亦自谦者之事也。至如吴蜀之使。以国相呰。谢石之家。以姓相诋。此以字滑稽耳。予于乃翁。不敢云。

市肆说

编辑

商贾所聚贸易有无。谓之市肆。始予来都入委巷。见冶容诲淫者。随其妍媸。高下其直。公然为之。不小羞耻。是曰女肆。知风俗之不美也。又入官府。见舞文弄法者。随其重轻。高下其直。公然受之。不小疑惧。是曰吏肆。知刑政之不理也。于今又见人肆焉。自去年水旱民无食。强者为盗贼。弱者皆流离。无所于糊口。父母鬻儿。夫鬻其妇。主鬻其奴。列于市贱其估。曾犬豕之不如。然而有司不之问。呜呼。前二肆。其情可憎。不可不痛惩之也。后一肆。其情可矜。亦不可不早去之也。苟三肆之不罢。予知其不美不理者。将不止于此也。

栗亭说

编辑

白文宝

尹相君初卜宅于坤冈之阳。宅东西栗林稠密。因构屋曰栗亭。今又少西而新购宅。栗林愈蕃焉。城居罕植栗。尹公购宅则惟栗是取。尝谓予曰。春则枝踈。相映于花卉。夏则叶密。可憩乎其阴。秋则实美。足充于吾口。冬则房坠。通烧乎吾堗。吾是用取栗焉。余曰。火就燥水流湿。同气相求。理固必然。盖其所尚则物我之无间。有不得不然者。何也。天地之间。草木之生。均是一气。然其根苗花实。有难易先后之不一。独是栗最后于万物之生。栽甚难长。而长则易壮。叶甚迟发。而发则易荫。花甚晚开。而开则易盛。实甚后结。而结则易收。盖其为物而有亏盈谦益之理矣。尹公与予同年登科。年已三十有馀。而逾四十。始霑一命。人皆以为晚。而公就仕尤谨。及知遇于先君之大用。一日九迁。登显位作司命。不待矫楺而蔚乎其达矣。其所立者先难。而其所就者后易。盖有同于是栗之花实。余请以理喩。夫草木之勾土。其萌深而其拆迟。拆则芽芽而枝。必成乎干矣。水泉之盈科。其出渐而其流止。止则汇。汇而渊。必达乎海矣。故其迟必将以速也。其止必将以达也。则亏可以盈。谦可以益者。亦何异哉。可格其一物而质焉。亦足以观人之所尚。则火燥水湿。物我之无间者。不得不然矣。然则公之荣达则栗之生长。而栗之收藏则公之卷舒。其长也有辅世之道焉。其藏也有养生之用焉。余于是亭。故表其理而为之说。

惕若斋说

编辑

成均直讲金君伯訚。取易乾九三爻惕若二字。扁其斋而属予说。何足发易之微意。合乎君之名斋者也。凡居斋。或以游息。或以嗜乐。以至乎物色之尚。皆是也。君独以惕若为戒者。岂无谓欤。予尝居乎世也。见人之忧如己之忧。闻人之惧如己之惧。忧惧之戒。心焉未安。此念才发。吾之气便慊然馁矣。吾欲举而忘此。平其心易其气。然后吾之气浩然无是馁矣。孟子之所以养而无害者。不动心也。今观惕若之意。又不既动其心焉。夫人心之偏。常不得其正。之其所畏敬傲惰而僻焉。吾知夫君之心无是也。吾何动焉。君既官直讲国学。而诸生必就正于有道。欲有道者。业必修德必进。修之未至必惕若。进之未至必惕若。终日乾乾以至夕。夕惕若以至厉。此与恐惧乎心。而不得其正者。异矣。思之向者动吾心者。反不动矣。夫惕者。从心从易。盖心常忽于常。居常而心必易。戒谨敬畏之事也。戒谨敬畏者如何。犹恐业之不修。德之不进。以至乎修之必广。进之必崇。崇则可大。广则可久。始焉惕若。知至而至于久大。终焉无咎。知终而处之泰然。以此措之天下国家。则无难矣。以干之九三为重刚。贤德已著而人归之。此处之未安。进退动息。必以其道。日以惕厉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忠信所以进德也。忠信主于心而无一念之不实。所以居业也。此未始不为惕若者有终也。有始有终。其惟君子乎。予于惕若斋。为说如此。君其勉旃。

忠原判官李君及字说

编辑

李崇仁

忠原州判李君及。尝为成均生。以春秋义著名侪辈闲。余屡得其支而读之。则论事析理。警策精当。善于治经者矣。相遇于忠原。政誉蔼然。每公务之暇。必来存问。久之。语余曰。先生字我。朋友字之。盖礼也。余其敢辞。圣人修春秋。一字谨严。其书及何子。公羊子曰。及犹汲汲也。夫君子之汲汲于义。犹小人之汲汲于利也。义利者。舜跖之所由分。而天下国家之治乱,存亡系焉。孟子首发明之。以折梁罃利国之问。所以遏人欲存天理也。南轩张氏之学。尤严于义利之辨。以为义者。无所为而为者也。此一言。发前贤所未发。晦庵先生。深有取焉。余请以公义为字何如。君治春秋。故用公羊子之说。以塞命。尚勖之哉。

直说三篇

编辑

李穑

天可问乎。楚词是已。历汉至唐。柳子厚氏。出死力以对焉。仲舒氏曰。道之大原。出于天。于是乎寐若寤焉。醉若醒焉。然犹曰。苍苍者天也。而不知民彝物则之出于此。而全体是天也。于是乃曰。天则理也。然后人始知人事之无非天矣。夫性也在人物。指人物而名之曰。人也物也。是迹也。求其所以然而辩之。则在人者性也。在物者亦性也。同一性也。则同一天也。奚疑焉。臣所事谓之君。君所使谓之臣。生于楚而用于晋。是不可以国分也。佞于隋而忠于唐。是不可以人别也。相得者鱼川泳而鸟云飞矣。相违者瑟虽工而齐不好也。君臣之离会其有以哉。甚者如仇雠焉。如羊牛焉。其势也不相持也。其情也不相通也。呜呼。其危哉。奸雄一奋其间。而大事去矣。呜呼。其危哉。心之用大矣。经纶天地而有馀力。无丝毫之或漏于其外也。是天地亦不能包其量矣。善用者。二帝三王是已。善保者。孔颜思孟是已。行之以政事。述之以文章。于是乎其用也费矣。其隐而不可见者。又非窈冥昏默之地也。昭乎日月也。盛乎鬼神也。其亦求之方寸间而已矣。闻善言见善行。油然而生者。心之端也。持其端而不失焉者。敬义而已。其拳拳焉。其拳拳焉。

茂珍金氏三子名字说

编辑

通宪金景先。请予名其三子。予以病未果久矣。长子成均学官。又来曰。父命也。愿先生有以教焉。予不获已。迺言曰。伯氏名尔瞻。字尔子具。瞻之言。视也。字以子具。十目所视之谓也。语曰。尊其瞻视。动作威仪之见于外者。可以见其内故也。夫令闻广誉之施于身。岂可以声音咲貌为哉。必也积于中者和顺。然后发于外者为英华。人之仰之。不啻如师尹之赫赫矣。瞻乎其以具铭诸心乎。诗曰。民具尔瞻。仲氏名尔盱。字尔子何。盱之言。亦视也。字以子何。望道未见之谓也。语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吾之德如之何则进。吾之业如之何则修。夙夜以孜孜。则其至于道也必矣。一日至焉。前日之所望毕矣。盱乎。其以何铭诸心乎。诗曰。云何其盱。季氏名尔盼。字尔子美。盼之言。目之黑白均也。字以子美。谓其生质之美也。孟子自道善知言。其言曰。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而以了眊判人心术。若鉴照物。妍媸无遁形。曰眸子者心之著也。盼乎。其以美铭诸心乎。诗曰。美目盼兮。孟子七篇。述诗书仲尼之意而作者也。而于诗断章取意为多。故学孟子。作金氏三子名字说。

韩氏四子名字说

编辑

韩签书公。既名其四子。且字之。以古者易子而教。俾友人韩山李穑说其义。穑不敢辞曰。尚桓。书云。尚桓桓。勉其知所勇也。人于学也。勇莫先焉。中庸虽以知,仁,勇为三达德。而勇居其末。然所以致知仁之极。以成天地位育之功者勇也。知非勇不能择。仁非勇不能守。故以强哉矫赞美之。尚桓之字以伯桓。可不思其义乎。曰尚质。勉其知所本也。语云。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质者文之本也。文胜久矣。恺悌之美。忠信之笃。泯而不彰。虽有美质。沦胥而莫能自拔于流俗。文之弊极矣。于是而惟文之是尚。则或失其本而趋乎末。故救之之术。虽若偏焉。莫如重质之为愈也。尚质之字以仲质。可不思其义乎。曰尚敬。勉其中有主也。礼曰。毋不敬。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冠之以敬。即尧典先书钦之义也。学道者由敬以诚正。出治者由敬以治平。夫妇之相敬。史又书之。田野间亦不可无敬也。况于朝廷乎。况于乡党乎。况于屋漏乎。事天享帝。以致四灵。皆不外此。尚敬之字以叔敬。可不思其义乎。曰尚德。勉中不失也。书曰。克明德。人之得乎天。而具众理。应万事。本然之善也。气质或拘之。物欲或蔽之。于是乎失之矣。得之于天。失之于己。故曰虚位。然其本然之体。未尝亡焉。发见于俄顷之间。守之固扩之充。则在我者。非自外至也。生而具之者德也。失而复之者德也。尚德之字以季德。可不思其义乎。夫勇以一其志。质以为之本。敬以为之主。德以守其天。韩氏兄弟。斯无忝乎尔祖矣。尚勉旃。尚勉旃。

伯共说

编辑

庆顺注簿孔伯共。来语穑曰。今天下孔氏皆有谱。独吾先世入东韩。居陜之减阴县。中国士大夫无从而至也。我先世仕本国。有位鹰扬上将者。其后子孙。不绝如线。俯也游学成均。进瞻肖貌。益有感焉。子思述中庸。称仲尼亲之也。亲之也则存之心。存之心则见乎四体。故自名曰俯而字以伯共。盖有慕于正考父三命而俯玆益共之语也。夫仲尼天地也。天地之所从出大极也。正考父之俯也共也。仲尼盛德光辉之根柢也。此俯之所以立名字。愿先生演其义。予曰。伯共。圣人之后也。读圣人之书。既如闻礼闻诗于立庭之际矣。四支之不敢怠于身。一毫之不敢肆于心。凡接物应事之容。宛然与乡党篇中所载相合乎。否也。恭之发见于佋佋者。门人之所共知也。故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见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性与天道。夫岂声于仲尼之口。而后闻之哉。夫子之申申,夭夭,侃侃,訚訚。无非性与天道之流行者也。而门人犹曰。不可得而闻。岂不惜哉。或曰。此子贡既得闻而自叹之辞耳。以今观之。夫子之道如日月焉。凡有志于圣人之道者。如游夫子之门庭。如奉夫子之杖屦。接乎词气而亲其光辉也。况其在子孙之列者乎。宜其有所仰而私之于其身也。夫子之道不行于世。删定赞修。垂教万世。其书具在。尧典首钦。其意可见。则恭之一字。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之本也。尚何赘一言于其间哉。仲尼祖述尧舜。而仲尼之子孙。又当祖述仲尼也。仲尼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笃恭。当自谨独始。伯共其致力焉。

子复说

编辑

骊兴闵子复来曰。安仁之选补成均生也。先生为大司成。字之曰子复。安仁事先生有年矣。而未得蒙子复之训。安仁实有慊焉。愿先生终惠焉。予曰。吾病也久。易之不玩而几于忘阳之复也。而在五阴之下。以人性言则善之萌也。以人事言则吉之兆也。以学言则返乎其初者也。故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其问仁也。夫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勿于非礼。复之之功也。愚于不违。复之之效也。私欲净矣。何待于克之。天理行矣。何待于复之。此天下之所以归其仁也。今称颜子曰复圣公。其知颜子也不浅矣。子复以笃实之资高明之学。践履之是先。而不专于闻见。沉潜之是急。而不务于涉猎。出试场屋。卓冠百人之列。则其文章之发见。又可见矣。拜翰林迁阁门。方以知礼名于时。其自负必不轻矣。犹以为不足。问于予。呜呼。子复真好学矣。易之彖曰。复其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人之心也。求仁心。观乎易。观乎语。斯足矣。予以一说告焉。子复其可之乎。仁子之舍也。子出游数千里外。不仕于舍者。子之身也。其在于舍者。子之心也。身虽在远。心犹不忘其舍。而必复归焉。仁则子之舍。岂可辄忘之而不谋所以居之之术乎。有门以出入。有室以寝处。则前日崎岖道路。迷于所趋。颠倒之状。悉变而申申夭夭于燕居矣。而况承祭见宾之顷乎。有朋亦必自远方来矣。如其不然。虽闲户亦可也。勉之哉。

可明说

编辑

甲寅科及第李百之。字以可明。求予说。予曰。本然之善固在也。而人有贤不肖智愚之相去也。何哉。气质蔽之于前。物欲拘之于后。日趋于晦昧之地。否塞沉痼。不可救药矣。呜呼。人而至此。可不悲哉。一日克己复礼。则如清风兴而群阴之消也。方寸之间。粲烂光明。察乎天地。通于神明矣。溯而求之。则尧之克明峻德。光被四表者也。呜呼。在天曰明命。在人曰明德。非二物也。而天与人。判而离也。久矣。仲尼盖悲之。道统之传。不绝如线。幸而再传。有圣孙焉。著为一书。所以望后人者至矣。生知鲜矣。困学之士。惟力行一言。实入道之门也。力行之道。孜孜矻矻。不舍昼夜。始也吾心也。昭昭之明也。终也吾心也。与日月合其明。则尧之放勋光被。亦不能远过于此。其克明之大验欤。可明其思所以践名与字也乎。无也。将欲践之。必自三达德。将践三达德。必自一。一者何。诚而已。诚之道。在天地则洋洋乎鬼神之德也。在圣人则优优大哉。峻极于天者也。天之体本于大极。散于万物。脉络整齐。其明大矣。然人之虚灵不昧。虽在方寸之间。然与天也。断然无毫发之异。谓天与人不相属者。非知斯道者也。予亦非知斯道者也。然与可明言之。如真知。岂不可愧哉。然亿则屡中。赐之所以多言也。予何敢避多言之责哉。孟子曰。予岂好辩哉。穑也盖伤焉。

子因说

编辑

东莱郑子因来谓予曰。先生之在韩山也。尝造门受论孟。请字说。先生曰。生既名可宗。所当慎者。不失其可亲之人而已。于是字之曰子因。今升有六年矣。奉以周旋。不敢坠也。然其义之所在。其时未尝请。迄今歉然。愿先生毕其说。予曰。未晚也。抑戒不既明甚矣乎。矧子因年未知命。好问不已。庸何伤乎。虽然予耗矣。何能言哉。天地大矣广矣。犹相依附。况人伦之懿。纲常风化之所系者乎。故君臣之相资。朋友之相责。所以维持。帝王之治之美。未有不相因而能致乎其极者也。唐虞之都兪。后世之会合。皆可见已。惟其不相值也。则接浙而去。逾垣而避。其所以逃遁也如是。必其中确乎其不可拔矣。必其势判乎其不可属矣。呜呼。悲哉。若夫圣人作而万物睹。如云从龙风从虎。气机之相合。胶漆之相投。无有龃龉。言听计从。功成理定。所以相因之效。不曰美欤。子因少而读书。决科入仕。名闻于时。谓之无因不可也。退于田里如隐士然。谓之有因亦不可也。今以官召则至。替则去。悠然若无意于其间者。子因之学。可谓有所守矣。古之能知出处之分者。不过于此。子因其无变焉。于是作子因说以勖之。

仲至说

编辑

大姨夫全氏。旌善望姓。仲子曰五伦。请予字说曰。人之伦也有五。其名曰五典。天所叙也。而人之所以为人者也。故吾名曰五伦。圣人人伦之至也。故吾字曰仲至。夫至者吾所望也。而道之云远。将竭吾力而吾未敢必。将画吾进而吾未之忍。然由之而鲜知。习矣而不察。吾侪之谓也。愿先生明以教我。伦将书绅焉。予曰。至有二义。以道言所至之地也。以人言能至之功也。夫道之大原。出于天。而沦于民生日用之间。著于圣贤功化之表。诗,书,礼,乐之秩然。典章,文物之粲然。则所谓伦理者。岂不如揭日月而行哉。然气禀之异。物欲之拘。罕有得其髣髴于形影之末者。况其精微之蕴奥也哉。呜呼。能至于其间者。何可多得哉。虞夏书所载格言甚众。十六字传心之语。可见危微之辨精一之功。所以至夫道之准的也。孔氏弟子月至日至。独颜氏曾子得其宗。求其所以能至。则喟然之叹。一贯之唯。如在目前。虽曰不至。吾不信也。然则所至之地。能至之功。果可二乎哉。仲至气质清明。蒙养有素。游学成均。问难折衷。诸生皆服其识之高也。宰相知其才。授以临民之政。晋陜已受其赐矣。他日所就。其可量乎。予喜其有志于道也。作字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