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东湘先生文集
卷之六
作者:许震童
1870年
卷七

附录

编辑

寄题许参奉愚磻十景

编辑

思庵

沙津贾舶

编辑

片帆来带海门潮。身试鲸鲵逐利遥。平地尚教人溺尽。请君休更费相招。

竹屿渔灯

编辑

江暝还疑孤屿处。只看遥火夜犹渔。明河微没寒潮落。篮里携归几个鱼。

黔毛暮角

编辑

斜阳影敛遥岑外。画角声飘古戍闲。散入江天催暝色。宿云归尽锁蓬山。

水落晨锺

编辑

道入无睡坐招提。火尽香灰露气凄。幽磬数声云外落。每和残月答村鸡。

仙溪晴瀑

编辑

清声一注来云抄。闪闪青崖谢乱潨。白练银河徒比并。灵源澄处有谁穷。

梨岘长松

编辑

国养名山岁月长。连云合抱老苍苍。迩来斤斧多间伐。虎倒龙颠缺栋梁。

黄嵒访古

编辑

一局碁终馀石室。九皋禽老住岩捿。堪嗟不见仇池记。欲讨仙踪世已迷。

苍窟寻僧

编辑

闲爱幽禅费独寻。为从西崦到东林。香厨竹院清凉合。不待谈空已爽襟。

深源观鹿

编辑

丰草清泉饮啮存。芟芟成队望如云。应知此物皆吾与。谁为山虞戒掩群。

神箭打鱼

编辑

孰编山木包江渚。潮退群鳞罄一渔。却笑陶朱劳水畜。坐教沧海自驱鱼。

送许东湘南归五七言。各一首。序断缺。故不录。

编辑

牛溪

我亦归山中。山中少来使。愿言吴州月。相思共千里。

欲归未归逆旅人。萍水相分自今夕。梅花香动江南春。北地何曾留楚客。

送许判官罢归南乡五首

编辑

思庵

直道为心死亦安。况今全命出南关。春蔬自足撑肠具。归对蓬山无䩄颜。

布衣还入旧山春。花发孤村白屋贫。犹胜伶俜老舅氏。空怀百虑倚风尘。

朝簪偶及老书生。风雨还吹一叶轻。自有食鲑三十种。幸无争夺到柴荆。

世思酸辛雪满梳。浮生休更问何如。南归旧业无多在。篱带春潮自打鱼。

病隔君臣卧弊庐。残生无几百忧馀。还添俸禄恩非分。散地犹惭饱野蔬。末一绝。思庵自叙。

挽东湘先生

编辑

边继苏

道人风度与谁并。洒落胸襟水镜清。乍向云霄张羽翰。忽投林壑谢簪缨。一区耕凿聊安分。三畒蓬蒿任遣情。龙钟何幸荷熏沐。忍题哀挽泪纵横。

会葬东湘先生谨挽

编辑

金沂

九十年来孝友敦。一时忠义更无伦。清文超俗人皆仰。玉树罗庭众所珍。宪子生涯颜氏乐。羲皇世界葛天民。俨然气像今归土。题罢哀章泪湿巾。

哭东湘叔主

编辑

金鼎吉

脱凡风彩冠南州。用舍行藏孰比肩。北阙趋朝伊壮岁。东湘闲卧又衰年。春风气像人中杰。秋月精神地上仙。一夕寒霜摧玉树。万行哀泪锁荒烟。

闻东湘先生计音。有感。

编辑

洪倬

先生孕出山川气。盖世风流天下稀。十载红尘投印绂。一区林壑掩柴扉。同衾兄弟俱华发。满眼子孙尽彩衣。玉树无端霜后折。万行哀泪为公挥。

挽东湘先生

编辑

李尚吉进士

松竹风裁冰玉神。清心寡欲独安贫。九旬已享仁之寿。三达能兼德也邻。海上断弦仙去后。山阳弄笛客归辰。忍将何语题哀挽。泪洒前程一掬尘。

哭东湘灵座

编辑

高弘达

水月精神冰玉标。清高仙骨等松乔。闲中杖屦惟三迳。静里琴书付一瓢。岂意香兰凋紫谷。应催鹤驭上青霄。盈庭玉树琼枝茂。盛事终当继八萧。

闻东湘先生讣音。题挽。

编辑

金登进士

霜风凋玉树。南国忽无人。已矣违容色。谁凭立懒身。庭兰宜后庆。梁月自凄辛。一哭嗟何及。幽明隔此辰。

柳川书院春秋丁享文

编辑

孝著纯笃。学有渊源。流韵永世。贻范后人。玆值中丁。式荐精禋。

行状

编辑

先生讳震童。字伯起。号东湘。许氏系出泰仁。高丽泰山君讳褒。即鼻祖也。自是尤显于世。子孙因居泰仁。入我朝。有讳斯文。登文科壮元。官至司宪府持平。始移居扶安。即先生高祖也。曾祖讳承元。成均生员。配保安林氏。彰善校尉司直孟达之女。祖讳会。朝散大夫习读。配密阳朴氏。府使时衡之女。考讳刚。秉节校尉。妣中原朴氏。赠左赞成智兴之孙。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行汉城府左尹号六峯祐之女。继妣清道金氏。县监以文之孙。县监守温之女。先生生于嘉靖乙酉。年甫龆龀。遭内艰。哀慕戚戚之容。无异成人。乡里见之者。莫不嗟叹而奇异之。稍长。受业于思庵朴相国。思庵即先生表叔也。沉潜经传。探颐义理。学业日就。树立卓然。思庵深加推许。以远大之器期之。隆庆壬申。先生贯初解三场。时思庵以登极贺使入天朝。先生慨然有观周之意。遂不赴覆试。以白衣从行。历览中华文物。随处唫咏而归。有朝天录一卷。其不慕浮荣。自弱冠时已然。逮丁外艰。哀毁过制。殆不能支。餙终诸节。一从朱文公家礼。既葬。居庐于墓侧。足迹一不出洞门。虽祈寒盛暑。朝夕不废展省之礼。先生弟四人亦随之。置一鼎于前。朝夕煮粥同啜。弟三人。不胜丧。相继而逝。先生以为终身之痛。常语于人曰。人之禀气丰薄各异。吾不量吾弟之气弱。致有此变。是吾之过也。恸悼平生。若无所措。先生弟四人。皆继母金氏出也。先生奉继母至孝。金氏常语先生之弟曰。汝虽欲养我。莫如我长子。恒居于先生之家。妇人之性。鲜不偏于己出。苟非先生之至诚就养。岂能悦豫亲心。至于是耶。虽王祥之孝。亦蔑以尚矣。先生尝依吕氏乡约。纠合邻近三面人。作为一稧。明立约束。科条井井。苟有违犯约条者。必谆谆警饬。以开其迁善之路。一洞之人。皆感动兴起。风习大变。四邻称先生之居曰君子洞。别构学堂数间于家后山。以奖进后学为至乐。严立课程。孜孜不厌。乡中年少。咸萃于一室。兴起奋发。大有所成就者多。学堂遗址。至今存焉。平生以清心寡欲公平正大八字。为律己自警之䂓模。行必由正。口无择言。其提撕熏陶之力。虽资于师门。而存养省察之工。盖有自得者存焉。若其文艺词华之超越。特馀事耳。当世名贒。如牛溪,松江,玉溪,重峯诸先生。皆以道义相许。唱酬诗章。俱在家乘。其见推于当时大方家者。有如此。万历二年。以大臣别荐。拜四山监役。转礼宾参奉。平丘,参礼察访。水运判官。所历俱有声绩。晩年忽忽不乐仕进。浩然有归田之志。洛中朋侪。各以诗送之。牛溪先生特为序文。继之以短律二绝曰。欲归未归逆旅人。萍水相分自今夕。梅花香动江南春。北地何曾留楚客。又曰。我亦归山中。山中少来使。愿言吴州月。相思共千里。思庵诗曰。直道为心死亦安。况今全命出南关。春蔬自足撑肠具。归对蓬山无䩄颜。其遐心之不可挽。盖可想矣。因退居于扶风之南愚磻洞中。扁其堂曰风雷。铭之曰。天之予我。维仁与义。见善斯迁。如风之速。有过即改。如雷之猛。其箴警之笃。见得之深。岂但为一时之矜式而已。平居接人甚恭。有恂恂之风。而及其临利义。辨邪正。确然有难夺之操。见善惟恐不及。见不善若将凂焉。盖素性然也。时郑贼汝立张甚。举世趋附。一日来见先生曰。吾将卜筑于边山之麓。愿得公先垅材木。先生恶其为人。正色以绝之。乡中一人。有欲往干者。先生举理止之。及汝立伏诛。其人酌酒来谢曰。非先生。吾岂能免祸乎。其知人之明。嫉恶之正。岂后学之所可窥模哉。年至八袠。用朝家宠耆。升通政阶。万历庚戌二月十六日。卒于第。葬墨房山巽向之原。从先兆也。先生天分甚高。孝友根性。居丧奉先。谨守礼制。事继母。致色养之诚。处兄弟。尽友爱之笃。守己以正。而人不敢干以私。律身以礼。而不求闻达于世。中年供仕。盖为亲屈。而及母夫人没世之后。绝意簪缨。退归田园。逍遥自得。不以荣辱累其灵台。思庵每称之以舅甥间知己者。岂非其深信而笃好之耶。此实先生之始终梗槩。裒在家集者。而其遗风馀烈。不泯在人。虽百年如一日矣。夫人安山金氏。郡守光灏之孙。县监曦之女。贒而有妇德。先卒。葬于巽向之原。非同兆也。生四男。长曰九渊。文笔俱臻妙境。三十八。中司马。官至井邑县监。次曰九惕。文艺蔼蔚。而不作举子业。次曰九田。成均生员。次曰九潜。天资卓尔。慷慨有气节。才行兼备。工诗善音律。笔法臻竗。与韩石峯齐名。且能射御。时人以身通六艺称之。连中九举。竟屈礼部。奋志投笔。中武科。官至宣传。时丁昏朝。权奸用事。裂袍投簪。归老田园。以琴书自娱。侧室有一子九湘。九渊娶县令高德符女。生一男三女。男逸。女长适承旨李植立。次适司果边喜胤。次适忠义卫洪倬。逸无子女。只有侧室男二人。曰焕。曰焰。李植立生二男二女。男烃甑山县令。次炜。女长适判官苏挺震。次适承旨金重镒。边喜胤生一男三女。男友益主簿。女长适金亨福。次适金时宝。次适文科府使郑叔周。洪倬无子有五女。长适杨汝榟。次适崔天柱。次适李汇济。次适金鳌挺。次适金萱。九惕娶密阳朴膺女。无子女。以弟九潜之子述后焉。述有三子。曰煜,煇,爟。九田娶庆州李氏。无子女。只有侧室子二人。曰一老,二老。九潜娶清州韩认女。生一女二男。长曰说。次曰述。女适通德郞姜时彦。说有一男四女。男炯。女长适金亨祐。次适洪锡畴。次适崔世衡。次适金熹。姜时彦生一男。曰弼周。文科郡守。九湘生一子。曰奉日。内外曾玄孙。揔百馀人。莫非先生积德之报也。先生平生事实。非草草数行语所可模写。而世代寝远。不能尽记。只以家乘中所载者。略叙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栽择焉。

崇祯纪元后庚申秋八月。外裔孙前县监安东金命硕撰。

神道碑铭幷序

编辑

边山之麓。有东湘许公。以行义闻于当世。大臣有荐者。入荫仕。历官内外。至水运判官。非其好也。及亲没。遂弃而归老焉。东湘者。其地名也。盖自是日。翛然于山水间。究心理义。讲明经传。即其居之傍。置书斋。引诸生来学者。推其得于己者而谆谆焉。闻者风动。又依蓝田乡约。与一乡之人共之。民俗丕变。远近咸称其居曰君子洞。没而又立祠以祭。至今百有馀年。而追思不衰。公讳震童。字伯起。泰仁人。高丽泰山君讳褒之后。至讳斯文。始入我朝。登文科壮元。为司宪府持平。于公为高祖。曾祖讳承元。生员。祖讳会。东宫习读。考讳刚。妣朴氏。汉城府左尹赠领议政讳祐之女。思庵文忠公讳淳之姊也。公少即师事思庵。思庵许以远器。公弱冠。发解三场。会思庵以贺使。赴京师。慨然有观周之志。遂弃其会闱而从之。尽览中州山川文物之盛。然后乃归。其趣尚卓然。不汲汲于荣利者已如此。公天分既高。又辅以文学。直躬好礼。言动不苟。父丧庐墓三年。足不出洞门。与诸弟啜粥。其三弟不胜丧。相继夭逝。公恸悼平生。若无所措。事继母至孝。母尝语其诸子曰。尔虽养吾。不如尔伯之于我也。至接人恂恂甚恭。至意有不可。又毅然不可犯。方汝立盗名横甚。举世皆趍。公独正色面斥之。以故不善者。望风知畏。所与游。顾多一时名贤。如牛溪,松江,玉溪,重峯。皆以道义相推重。礲磨以成其德。则其所学之正。可知也。可不谓之君子乎。呜呼。其真有得于思庵之风欤。公生于嘉靖乙酉。卒于万历庚戌。晩以寿陞通政。年至八十六。葬于墨房山巽向之原。在东湘东十里以近。配金氏。县监讳曦之女。有四男。九渊。县监。九惕,九田。生员。九潜。武科宣传官。侧室男九湘。参奉。九渊男逸。九惕无子。以九潜子述。为后。九田侧室男。一老,二老。九潜男说。其次出继仲房者。是也。自曾玄以往。不尽记。公所著。有诗文几卷。朝天禄一卷。藏于家。公之世远矣。而墓无刻。其后孙檀。惧其迹寝泯。以其状来乞余文。余谨述其言。而为之铭。铭曰。

维湖有湘。昔公所乐。荷衣蕙带。反我初服。民化于善。士兴于学。爰祭之社。一邦攸尊。呜呼可忘。有斐有文。有师有友。有是渊源。维山嵂嵂。维水泱泱。墨房之原。君子是藏。嗟后之人。无有毁伤。

崇祯后再壬午月日。

通训大夫行世子侍讲院进善兼世孙讲书院左劝读金元行撰。

大匡辅国祟禄大夫领中枢府事致仕奉朝贺兪拓基篆。

通训大夫行狼川县监金相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