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集 (朴泰淳)/卷九

卷八 东溪集
卷之九
作者:朴泰淳
1736年
卷十

辞全罗监司䟽己卯五月

编辑

伏以无状小臣。累叨匪据。报效蔑如。疵衅徒积。循省愧惧。分甘废捐。湖藩新命。遽下于千万梦寐之外。臣诚惊惶震惕。罔知置身之所也。夫藩臬之軄。责任甚大。上焉以奉承圣化。中焉以纠率列邑。下焉以惠怀小民。财赋之综理。戎兵之克诘。皆所管辖。得其人而任之。则一方蒙其福。不得其人而畀之。则一方受其害。况此湖南。地方最广。民物最多。事务最殷。国家之所恃以为根本。而从前简授。最重于诸路。苟非其人。则不但为一方之受害而已。如臣空踈浅薄。百无一能。寻常軄事。动辄颠踬。顾此重任。尚何望策驽砺钝。能有以称塞其万一哉。且臣之情势。又有万万不安者。臣于前岁。名登㙜章。殆浃数朔。被人诋骂。无所不至。既往之事。横逆之来。臣固不敢更为提起。重烦天听。而至于洪受瀗再避之辞。以为臣尝言未尝参涉李翔事云。噫臣于李翔事。若䟽若启。皆已登彻。圣明之所俯悉。国人之所共见。此不但参涉而已。臣虽欲巧讳。三尺童子。亦无信听之理。未知受瀗何从而得此说也。虽然受瀗曰臣有是言。臣则曰臣无是言。此亦清朝士夫之羞耻事也。在臣之道。惟当缄口无辨。自讼自咎而已。既不敢呶呶索言。以惹纷闹。亦何敢扬扬显列。以增嗤点乎哉。揣量才分。反顾情势。俱无承当新命之望。伏乞天地父母。俯察臣肝膈之恳。亟命镌改臣新授軄名。俾朝家无滥授之讥。愚臣亦得以粗安贱分。其于公私。不胜万幸。

乞继后䟽己卯

编辑

伏以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也。子有疾痛。必呼父母。人情之所不已者。今臣情事不翅疾痛之在身。安得不冒万死哀吁于父母仁爱之下乎。臣赋命奇薄。生二男。未及十岁。并皆夭死。臣妻宿病在身。断产已过十馀年。臣年迫五十。尚无嗣息。臣母年今八十五岁。哀怜臣无子。使之早定继后。而臣从兄故县监臣泰延适有三子。故臣请于从嫂李氏。愿以其季子弼抗为臣继子。臣之一家诸议。皆无异同。以为允合。盖同堂至亲。无异亲兄弟。兄弟之子相为后。礼律亲理。实为当然故也。然而妇人之情。不能舍其所爱。迁延数载。终靳决许。臣母以此为念。每谓臣曰。吾见汝立后而死。则瞑目无憾。为之流涕。臣无子不孝。以贻老母之忧念。门衰祚薄。至亲间男子鲜少。苟舍弼抗。他无可为子者。深恐荏苒时月。人事难期。有所差失。终不能奉承老母之至情。则不孝之罪。于是乎益大矣。且臣于年前。荐遭家𥚁。伯兄长侄。相继丧亡。臣与老母。零丁相依。今者猥蒙天恩。受任藩方。势将将母赴任。而或当奔走之时。则将护老母。更无他人。臣之情势。益复穷急矣。仍窃伏念故参议臣金万吉。曾以其继后事上章陈乞。特蒙矜许。死而为不馁之鬼。继绝之恩。无不感叹。今臣情事。适与万吉相似。而理势之急。实有加焉。极知区区私悃。仰渎严听。猥越之罪。无所逃死。既有近例之可援。不敢自阻于仁覆之下。干冒威尊。毕暴情理。伏乞天地父母。曲垂矜怜。特令该曹有以许施。则臣之母子顶戴拱祝。穷天极地。靡所仰报矣。臣无任瞻天震越惶悚恳祈之至。初名弼抗。而后以弼休改之。

辞刑曹参议䟽庚辰三月

编辑

伏以臣冥行世路。处身昧方。絓罹文网。罪名狼藉。迹滞牢狴。魂飞汤火。幸赖日月之光回照于戴盆之下。雷雨之泽荐及于画地之中。薄罚不加。宠秩仍存。臣出自圆门。归对老母。感祝天恩。一涕一血而已。不料今者秋曹佐贰之命。忽及于屏伏之际。惊霣震惕。靡所容措。顾念分义之重恩数之深。惟当竭蹶趍谢。他不暇计。而第向者㙜章之所以构臣者。非寻常䂓警之比。实近来搢绅间所未有之事。屑琐鄙秽。听者掩耳。若使战国之士而遭此。则其不待辞之毕。而自刎而死者。亦已明矣。臣诚淟涊。既不免逐条自辨于爰辞。而该府议奏。终尘睿照。则今不敢更为𫌨缕。以取烦渎之罪。然臣之被谤颠末。亦有不可不略暴者。盖臣受任南臬。未及赴任之前。以臣曾任海邑时事一种无根之说。流行于搢绅间。臣固默识其情节而付之一笑矣。及至辞陛之后。添做纸廛人相约之说。自唱自和。互相传播。又复妆撰南汉时赈资贷出之事。抵掌鼓颊。无所不至。终至腾诸㙜章。上达天听。而心知其事皆孟浪。卒归无实。故以不可不查辨等语。插入末梢。有若故为臣申白之地者然。其经营闪弄。必欲陷臣之状。诚可谓巧密。亦可谓周备矣。虽然使臣果能工于谋身。娴于涉世。无触忤势家。酷招仇㤪之事。则清朝㙜阁之臣。何至于为臣一人。费心用机。若是其勤劳乎。皆臣自取。何暇尤人。且伊时验臣罪犯者。凡有三处。而皆非阿护贱臣。自犯于附下罔上之罪者。即通朝之所悉也。穷查极核。竟无事状。不得不据实状闻。如令当初论臣者。只凭风闻而果出于公心。则亦可以释然矣。犹复张皇投䟽。以其不成说之辞。强餙所未有之事。必欲置之于晻昧之地而后已。噫亦甚矣。圣明在上。公议在下。臣虽褊狭。亦不欲与之争辨。重伤事体也。臣过蒙鸿造。忝窃清显。历敭内外。亦已多矣。虽无寸长能塞軄责。而庶几当官尽心。随事自饬。以为一分报答之地矣。立朝以来前后跋疐。非止一二。而亦不料若此污蔑之名。卒然来加也。此无非臣之不能早辞宠禄。低徊荣途。自罹危机之致。今虽欲收摄悸魂。洒濯累踪。奉承恩命。而险涂难尽。脆骨易哜。若使駴机更发。罪罟愈密。则虽天地至仁。父母止慈。曲垂哀怜。更欲宽贳。有不可得者矣。蝼蚁死生。固不足言。而其玷朝廷之名器。辱圣主之任使。为如何哉。此诚臣之所大愳也。伏乞圣明察臣危苦之忱。特许镌削臣軄名。俾臣得以屏居省諐。粗安贱分。实是终始生成之惠也。情溢辞蹙。言不知裁。臣无任竦栗危迫涕泣祈恳之至。

请建潜谷书院䟽代加平儒生作

编辑

伏以我国家崇贤右文之化。迥越千古。儒贤之卓然名世。可为宗师者。既已循士林公共之论。次第腏食于文庙矣。其外虽一节之人。独善之士。树立操守。有可以砥砺世俗。裨补风教者。必崇奖而优异之。许多士俎豆之请者。前后不可胜记。至于我殿下。尤致勤焉。其所以修举废典。耸劝来许者。意甚盛也。今有穷焉而益致其养。达焉而能济其施。名重于士林。泽流于民庶。其成就蔚然无愧于𨓏昔喆人。而尚无专享之祠。崇奉之典。有所未尽。则岂不为士林之所羞而昭代之欠事也耶。臣等窃伏闻故领议政文贞公臣金堉。天姿颖异笃实。世袭儒素之风。家传诗礼之训。𢆲从曺好益受业。好益即𡽹南儒士之有学行者也。稍长又请教于先正臣文简公成浑之门。亟蒙奖许。其渊源之来。盖如是矣。年未弱冠。荐罹丧𥚁。流离迁徙。家道穷匮。而送死则有王裒负土之诚。养生则有仲由负米之勤。孝行之笃。有足以感动神明。其所以为根本田地者。盖如是矣。既而士论乖张。邪说肆行。文简公臣成浑被诬于时。则辄倡率多士。手䟽而直其枉。贼臣仁弘丑诋先正臣文纯公李滉及文元公李彦迪。则又削仁弘儒籍。虽奸党方炽。𥚁机不测。而有不暇也。及至彜伦既斁。世道益坏。则遂自屏于加平郡西潜谷村。其所号潜谷。即此地也。地在穷峡。所与居者木石麋鹿而已。所与伴者牧竖田氓而已。樵于谷畊于山。躬亲贱事。仅以自给。虽颜回之陋巷。原宪之蓬堵。殆不觕于此。能处之晏然。而鉏耰之隙。讲读益勤。每夜爇松明照卷。咿唔不辍。而尤好中庸书。沉潜课诵。未尝释手。见之者若梁鸿,厐德公无意于世。将以终身。而乃其抱负既大。自期甚远。其于经国之猷。济民之术。亦证古酌今。讲劘明熟。盖将待时而出。措诸事业。其所为学。固非山人处士独善其身。而徒为纸上空言之比也。洎乎仁祖反正。世道清明。则首膺遗逸之荐。旋擢大庭之魁。立朝以来。自县邑而至公孤。惓惓惟以民忧国计为心。前后封章。反复不已。苟可以裕国而便民。众嘲群诽。莫之顾也。卒以均役之法先试湖西。而两南之民。次第蒙国家若保之惠。先正臣文正公金尚宪尝为文曰。伯厚自𢆲至老。凡所历践。皆以慈祥著闻。其被不忍心之德者多矣。伯厚之心愈久而愈不衰。岂非诚实仁人君子也。伯厚即堉之字也。斯言可谓尽其终始矣。若其敦睦亲族。无间踈远。清简俭约。不改终始。诱掖后学。至诚不怠。此其一行一事。而即荐绅章甫之至今诵叹者也。臣等俱以末学。蒙无知识。而所居之郡。即堉肥遁之地也。遗墟宛然。田翁野老之所指点而称道者。既足以兴起感慕。有倍于他人。况本郡山深峡僻。风俗椎钝。自昔无文儒弦诵之习矣。自堉遁居以来。俗尚渐渍。挟䇲诵读。始知诗礼之可学者。垂将百年。信乎君子之泽及人者远也。然则其欲崇报而揭虔者。当如何哉。一邑之名为儒士者。莫不不谋同辞。相议建祠于所谓潜谷旧墟。以寓景行之意。而窃伏闻近者朝令。书院之设。必先请于朝廷而后。方许营建。玆敢𮖐足上来。仰吁于宸严之下。伏乞圣明俯察多士之请出于忱诚。亟命有司。即许立祠。俾穷巷末学有所型范而兴起。则不但为圣朝崇报贤臣者。更无馀憾而已。臣等无任激切屏营祈恳之至。

因五冠德津祀典变通。论可否䟽。任长湍时。不呈。

编辑

伏以五冠山德津堂二处。并在臣所管境内。每当祭官下来之时。厨传之事及京司下辈。不无凭借索赂之端。其为邑弊。诚有如重臣所达者。然玆二处。盖自丽朝载于祀典。入我朝仍之。一年三祭。而香祝自京下来。祈祷则必差重臣。祝辞并有国王谨遣语。其礼之重且敬若是也。是故当久旱之时。各自郡邑祈祷也。必祭于他山川。而不敢设行于此二处者。礼固然矣。今因些小弊端。王城相望之地。累世虔祀之所。一朝委之于本道本邑。则臣未知于礼意何如也。将事之功。无乃有僭乎。奉神之礼。无乃近慢乎。周制王畿之外。乃为诸侯之地。诸侯之得祭其封内山川者。不在于王畿之内。汉唐以来。无不皆然。闵旱之时。如不遍走群望则已。畿内名山大川之祭。不可委之于藩臣者。亦已明矣。国家祀典之成。圣祖贤臣相与参定。并有意例。传之数百年。遵奉罔违。虽或有一二可疑者。恐非一礼官之所可率尔建白。容易变通者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典之失。非细故也。诗云民之失道。干糇以愆。事神之道。何以异此。今既委之本道。事体遂轻。终必至于官吏怠弃。神不顾歆。此殊不可不念也。伏乞圣明更令礼官详议于庙堂诸臣。博考典礼。商确可否。在所必改则改之。可以仍旧则仍之。要令祀典归于至当。不胜幸甚。臣待罪本邑。见祀典之变旧。适有贱虑。不敢自隐。逾越私分。干冒威尊。无任恐惧悚栗俟罪之至。

启辞

编辑

请推考刑曹堂上启戊辰五月

编辑

天下之恶。莫大于诬告。诬告者既被其律。则䝱使诬告者决无独免之理。西原罪人顺立狱事。既已反案。金先以诬告。被全家之律。而金瓒等以䝱制诬告之人。终无论罪之举。莫重纲常之狱。有此踈漏之事。请刑曹当该堂上推考。金瓒等仍令该曹明白取招。依律科罪。

请拿问前金川郡守黄道光启戊辰六月

编辑

前金川郡守黄道光。曾在任所。变𭙈文簿。私用敕需。其数不訾。掌守吏胥皆已吐款于新官。道光乃以谚书乞哀。自请还纳。其他鄙琐之事。不可殚举。而托以修改乡校。敛钱于校儒。反实其私槖。校儒辈至有呈官推出之举。其犯赃文书。皆在于本官。西来之人。多有目见而传说者。如此贪污之人。不可不依法痛惩。请前金川郡守黄道光拿问定罪。

请推考黄海监司启戊辰六月

编辑

黜陟不严。为近来痼弊。前金川郡守黄道光贪污不法之状。人莫不知。而其时监司连置上考。已极无谓。任满之后。至有请留之启。事之寒心。莫此为甚。请当该监司从重推考。

处置两司启戊辰六月

编辑

并引嫌而退。意在偏护。力诋言者。毋论他事。不可仍在。峻发之论。理宜力争。意外侵斥。何必为嫌。言有指摘。法当相避。不敢处置。其势固然。请大司宪宋奎濂递差。执义沈枰,掌令南弼星,持平金洪福,行大司谏申琓。并命出仕。

请推考承旨启戊辰六月

编辑

凡㙜弹准请后。必以末梢蒙允之启奉传旨者。盖其措语加减轻重之间。成命在是故也。非政院所当任意取舍明矣。前公州牧使赵泰期罢軄传旨及前金川郡守黄道光拿问传旨。政院皆以初启措语书入。事体未安。且关后弊。不可无䂓警之道。请当该承旨推考。

请远窜内侍金铉启戊辰六月

编辑

国家之防制䆠寺。极其严截。祖宗朝虑患之意。深且远矣。内侍金铉。凭恃任使之恩。济其贪婪之欲。蠧窃公私。多积年所。广占膏壤。大起甲第。居处服餙。僭越无度。纵遣宫差。多夺民田。操纵在意。㤪讟归国。穷民呼诉。前后相续。中外之愤惋。固已久矣。乃于上年都下饥困之日。潜嘱勋贵。公府百馀石之米。减价贷出。诡称宫中需用之资。实赌中间转贩之赢。其冒禁防而通奸利之状。亦已败露。如此之类。若不随现惩治。不但有累于清朝之政。将启日后无穷之弊。请内侍金铉远窜。

论吏曹参议李畬避嫌启戊辰七月

编辑

参下荫官非生进。则必考讲后陞出六品例也。近来此法尤极申严。而吏曹参议李畬顷于独政之日。为其兄冰库别捡李蕃。大政之前。不待考讲。径先送西。冒陞六品。此曾所未有之事也。其不能远嫌疑而谨法式甚矣。物情举以为骇。故臣于朝者。果发请罢之论矣。即伏见献纳南致熏引避之辞。臣不胜瞿然。继之以讶惑焉。𢆲学荫官之除。考讲升迁之例。臣之寡闻。固所未谙。而招问铨曹之吏。则亦以为刱见。同僚所谓非畬刱开云者。臣实未晓也。设令果有谬例之可指。在他人。尚不可因循冒袭。况于兄弟之亲乎。此而置之。则其流之弊。将至国家令格。一任铨官之随意坏弄而莫之问矣。论以罢軄。未见其过重也。且人之所见。各自不同。同僚诚以罢軄为过。则更为消详。务归至当。乃是㙜体之应然。而今乃见其简问。未有一言之往复。而猝然起闹。似此事例。臣亦未之前闻也。无非如臣无状。忝在㙜端。见轻于同僚之致。何敢一刻抗颜仍冒乎。请命递斥臣軄。

就軄后再避启戊辰七月

编辑

无状小臣。忝叨言軄。欲论微事。横惹闹端。喧渎于侍药之日。罪戾至深。无所自逭。千万意外。处置请出。召牌继临。不敢违逋。祗诣㙜地。而第臣又有不敢自安者。盖臣初闻物论哗然以为铨官之不顾亲嫌。除讲送西。未有前例云。而传说之言。虑或有差。招来该曹执吏。再三盘问。则以为本曹果无其例。渠所刱见。其言不翅明白。故臣于日昨。据此陈列矣。追闻数三年前。有一别捡冒陞。与李蕃事相同者。更招该吏。使之广搜文簿。则果如其说。此固稀罕之谬例。为政官者决不当为其亲属。袭用于数年之后。以废成格。论其所犯。虽或与刱开者有间。强引谬例之罪。亦自不轻。臣之避辞。固已分析言之。而第其曾所未有刱见等语。虽凭该吏口状。抑未免有不审之失。何可仍冒于軄次乎。请命递斥臣軄。

请递吏曹参议李畬启戊辰七月

编辑

参下荫官非生进。则必考讲后陞出六品例也。近来此法尤极申严。而吏曹参议李畬。顷于独政之日。为其兄冰库别捡李蕃。强引谬例。不待考讲。径先送西。冒陞六品。其不能远嫌疑而谨格式甚矣。物情举以为骇。请吏曹参议李畬递差。前别捡李蕃所授六品改正。上命推考。翌日启甚矣下。添此非寻常做错之比更无勘问之事十四字。删物情举以为骇六字。

请申饬西铨启戊辰七月

编辑

参下荫官之考讲后升迁。非但旧典之所载。亦有新令之申严。则均一施行。无或异同可也。东铨之不待考讲。径先送西。固是犯科之甚。而至于西铨则无明白定式之事。故多有不经吏曹考讲而直陞司果之类。既往之事。虽不可一一厘正。请自今以后。亦为申饬西铨。俾无冒陞之弊。

处置同僚启戊辰七月

编辑

并引嫌而退。吴道一使酒多忤。固有其失矣。顷在公厅。对郑澔讥侮其昆弟之状。臣亦目睹。然以酒招谤。实是古来所称名公之所不免者。当其时随闻警责。未为不可。乃于既久之后。指小成大。以无为有。捃摭敷演。欲置削版之科者。已极无据。而至于广置爪牙。专事欺蔽。气势所压。满朝媕婀等语。实是权奸巨慝之罪目。使道一诚有近于是者。则流窜诛殛。未或为过。而犹以削版为律何哉。轻拟其律。重挤其罪者。实是从古壬人之手段。其媢嫉构陷之状。昭然难掩。不可仍置言议之地。法当相避。言有嫌碍。不敢可否。其势诚然。媢嫉之言。俱出虚捏。据实争辨。是乃㙜体。请正言郑澔递差。献纳洪受瀗,司谏徐文裕,行大司谏申琓。并命出仕。

特递还收后就軄避嫌启戊辰七月

编辑

臣于日昨。伏闻圣上威怒震叠。谴罚严重。道路惶惑。朝著危怖。此实圣朝无前之过举。敢与诸僚相率请对。欲效匡救之忱。而言辞拙涩。不敢剿搀。未及开口之前。遽承递斥之音。不匡之刑。臣实为首。第念国家之置㙜阁。盖欲其随事力争。以正阙失。如臣罢软。虽得极意尽言。固不足有槪于圣心。而殿下既已畀之以言軄。则决不当不待出言。先加摧抑。只使随众进退而已。虽殿下熟知臣驽下。以为不闻渠言。已悉其意。而其于待言者之道。亦已不弘矣。无非如臣无状。忝叨㙜地。上以贻累于圣德。下以亏损于㙜风。䩄面悼心。无地自容。千万梦寐之外。特蒙牵复之恩。仍睹召牌之临。感激恩私。严畏分义。不得不黾勉趍承。而顾此负罪之深。既在难贳之科。已递之人。尤无还冒之理。其不可一刻抗颜于㙜次也决矣。请命镌斥臣軄。

拜持平避嫌启戊辰七月

编辑

臣以已试偾败之人。理难复忝于言议之地。适叨新命于鞫事方张之日。不敢违牌。黾勉出肃。而第本府有当该承旨请递之启。三司之一时递罢。无一言匡救。亦在其胪列中。臣亦伊时特递中一人也。既不敢参涉于其论。则所当登时自劾。而昨者诣㙜。日已昏黑。仓卒之间。未及审察。泯默还出。经宿之后。始乃引避。臣之罪悔。至此尤大。何敢一刻晏然于㙜端乎。请命递斥臣軄。

因李玄祚䟽避嫌启戊辰八月

编辑

臣即伏见正言李玄祚䟽。讥切两司。不遗馀力。而其诋斥向日请对诸臣。语尤深峻。一则曰畏㥘天威。一则曰仓卒恇挠。臣不胜惭悚瞿然也。臣于伊时与两司多官请对也。非不无先为陈启之议。而事出急遽。奏对之语。备忘之旨。俱未及详闻。意谓既登前席。先请罪名。反复开陈而后。乃陈启事。理当然矣。不料天怒遽震。如臣拙讷者未及开口。先赐递斥。今若以不能如古人之牵裾折槛。争死軄下为咎。则固无所辞。而乃以全昧缓急。遂成过举。驱之于恇㥘之科。此非臣意虑之所及也。盖玄祚之意以为㙜启既发。则喉司之臣。可以据例不捧传旨。而圣朝过举犹未成也。藉令其时先发还收之启。欲以此分喉司之力。缓两臣之行。则犹或可也。兪音未下之前。则过举犹在。乌论其成不成哉。此又臣之所未晓也。至于铨长特递还收之请。两司之阅月苦争者。盖以礼召之臣一言不槪。遽加谴递。其为殿下之阙失。无大于此故耳。何尝以軄名有无。为有关于山野之人而然哉。乃敢讥之以应文。斥之以激议。沮挠重论。无复顾藉。实未知其言之专出于念国政之公心也。如臣无似。忝叨㙜宪。上未能回天。下徒招物议。不免喧聒于侍药之日。臣罪万死。决不可一刻仍蹲于軄次。请命递斥臣軄。

因李之翼事。与同僚联名启。戊辰八月

编辑

朝者长官以全罗监司李之翼论递事发简。而观其措语。盖欲追劾之翼在㙜軄时避嫌事及除北臬时辞䟽语也。玆二事诚有之矣。之翼之以此被劾。不为不多矣。坐此废锢。不为不久矣。今者以列卿降授外藩。其在朝家涤瑕荡垢之道。未为不可。而乃复提起十年前事。拈出未彻䟽语。辄欲弹论者。不免为已甚之归。故以此意答送矣。长官坚守己见。终至引避。无非臣等无似。忝居僚席。言不见信之致。何可仍冒于軄次乎。请命递斥臣等之軄。

请罢金堤郡守尹汇善启戊辰八月

编辑

金堤郡守尹汇善性耽曲糵。醒日无多。除授本軄之初。大臣至以此咎责政官。而终乃恬然冒赴。其冒没廉隅。已不可言。及其到任之后。日飮无何。大小政令。多出醉𨠯之事。不但刑罚颠妄。民不堪命。至于顷夏影帧陪来之时。身为差备之官。醉不成㨾。至使他官代行。如此之人。不可仍置字牧之任。请金堤郡守尹汇善罢軄。

请从权制合司启戊辰九月

编辑

臣等以勉劝从权制事。竭诚号吁。而天听邈然。未有允许之意。臣等窃不胜遑遑煎迫之至。臣等亦岂不知殿下之至情。而为此强聒之言哉。只是据列圣已行之例。循举国同然之情。有此万不获已之请。殿下辄以为不忍闻。而至下毋庸更烦之教耶。夫居丧而有艸木之滋。与有疾服药等耳。苟是孝子之所不忍闻者。则圣人胡为而著之经传。训后世耶。今殿下以身无疾患。食飮无减。欲坚守常制。不思权变。呜呼。殿下果以此为可恃耶。半岁焦忧之馀。遽罹巨创。累日哭擗之中。强进飦粥。危败之症。势所必臻。而特蔽于至情。未之深察耳。夫因丧致疾。非如外感荣卫之比。兴居飮啖。不觉大异于前。而真元肠胃。自致暗铄于中。一日二日。渐就澌薾。及其疾作之后。则虽有和扁。亦无以施其技矣。臣等思之至此。不觉心骨凛然。伏愿轸圣经灭性之戒。念祖宗付畀之重。亟从权制。以副群下之望。

请拿问许彬启戊辰九月

编辑

臣等伏见花梁佥使许彬䟽。敢因新山择兆之事。更为迁动先陵之议。臣等不胜骇然之至。夫陵寝事体。至严且重。况于前岁大臣诸宰再次奉审之后。殿下亦且亲审。断自圣衷。遂寝迁奉之计。而渠以幺麽一术士。虽有肤浅之见。固不敢有所轻议。而至以仍奉欠缺之地。为圣德之一大欠事为言。其怪诞甚矣。僭猥极矣。如此妖妄之人。决不可使之仍随㙜史之列。干预山陵之事。而其妄议先陵之罪。不可不惩。请花梁佥使许彬拿问定罪。承宣之軄。在于出纳惟允。而许彬之䟽。敢以僭猥怪诞之言。更起迁动先陵之议。则所当即为退斥。而蒙然捧入。不可无䂓警之道。请当该承旨从重推考。

请拿金德远事避嫌启戊辰九月

编辑

臣谨按大典推断条。有匿名书虽干系国事。父子间亦不得相传之文。夫干系国家之事。非人臣所可掩置。父子之间。何言可讳。而立法之意。若是其严截者。虑患之道。可谓至深远矣。近来此法不明。国纲大坏。妖讹之繁滋。世道之溃乱。日以益甚。而人情习狃。恬莫知怪。有识之寒心。固已久矣。顷者畿营所投㐫书。虽有塡名系牌之事。首告逆变。断无露状之理。灭迹逃遁。足明假冒之情。其为匿名书。不待智者而知之矣。为藩臣者所当依法烧火。以绝奸流。而乃敢登闻朝廷。致有深夜命招将相之举。设鞫推问。终成捕风。徒令无辜速狱。奸人窃笑。物情之骇惋。国体之损伤。为如何哉。此固出于仓卒。惊动不能处变之致。而今若曲加原恕。有所饶假。则将无以塞奸宄之路。绝𥚁乱之萌。日后之弊。有不可胜言者。故臣于今日本府之坐。以京畿监司金德远不可不拿问定罪之意发言。而僚议参差。竟未归一。此无非如臣无似。忝居㙜宪。言议见轻之叙。何可晏然于軄次乎。请命递斥臣軄。

因李翊相事避嫌启己巳正月

编辑

臣于顷者。以铨长请递事。妄有所论。而人之名望轻重。虽有物议。鲜或自知其心之不服。则固已料之矣。虽然铨衡之官。责任甚重。承当之人。匪荣伊惧。因一轻弹。得解重负。意其必舍然。无所懊恨矣。伏见其前后䟽本。辞意张皇。怒气弸勃。一则曰不能见几。一则曰鬼忤人猜。又曰遭此无限狼狈。又曰身名已辱。被人凌踏。至于此极。有若以㙜论出于猜媢。横加丑诋者然。噫此何言也。夫望轻于冢宰者。果为身名之辱。则人之得保身名者几许。裭解其权柄者。果为无限狼狈。则人之不遭狼狈者几何。似此事理。臣未之知也。且设有宿德重望之人。而人之论之者只曰望轻。则在他人。犹不可直谓凌踏。况在自己反求之道。果可如是下语乎。乘怒不择之言。固不可一一争辨。重伤事体。而一䟽二䟽。侵攻不少。阅岁之后。犹且未已。臣亦困矣。此已不当终始默然。而且臣于日者。有问知事。招金吾吏。再次送人。终不来现。至以慢辞相加。臣虽罢软。既忝为法官。则吏胥之徒。何敢侮辱乃尔耶。人心之悖恶。国纲之解弛。斯可见矣。第以其上司之吏。故不敢任自惩治。依例移牒后刑讯矣。今闻大臣重臣大以为非云。此必误闻传说之言。有所云云。而既是公朝酬酢之言。则何可晏然而已乎。以此以彼。俱不当仍冒軄次。请命递斥臣軄。

因金镇龟䟽避嫌启丁丑五月

编辑

臣情危病谻。坐逋君命。陈章请罪。亦逭罪谴。一味惶悚。靡所自容。不意玆者。又以同僚处置事。召牌再降。分义是惧。更难他顾。不得不黾勉扶曳。祗诣㙜地。而念臣所遭。𦤞异常。以大体汎言。则李鼎命等侵攻。出于㙜议既张之后。虽有乘忿反詈之言。似不当深嫌。而以近来㙜䂓言之。则既谓之迎击逞憾。又以身负重累。勒加丑辱。身居㙜軄者。遭此污蔑。曾无仍蹲之例。岂可以含血之喷。而因废其自㓗之道耶。虽蒙圣明反复诲谕。终不当淟涊盘据。以坏㙜体。而又得伏见工曹判书金镇龟䟽。尤不胜骇然之至。夫金春泽事实。国人之所共言也。第无一人为殿下言之者。故臣于前䟽。有所附论。然乃若以舆诵言之。则只举什之一二者。不但以告君之辞。不可不详审。论人之道。不欲其已甚耳。今者重臣之䟽。上以积忤于奸㐫。为其张本。下以见漏于狱辞。为其证据。欲为其子清脱之地。噫嘻甚矣。溺之至斯也。今春狱事。庆咸等诸贼。初无钩问之端。箕畴等两人。径毙一夜之间。春泽干预之事。虽未及现露于文案。而若其与箕畴绸缪之迹。使傔人拦入之状。有耳皆闻。有口皆言。身称士子者。乃与不逞之徒。昵狎异常。果因何事。鞫厅至严之地。遣人尾随。抑出何意。虽其慈父。可得以掩护之耶。如令同情之迹。明出于诸贼之招。著在于文案之间。则臣之所论。岂止于早加裁处。放而远之云尔耶。父子天伦也。莫知其子之恶。固人之通患。然如春泽所行。闾巷妇孺。靡不喧沸。则为其父者。亦岂不少有知闻。而其所为言。乃至于此。隐欲归臣言于虚妄之科。臣窃为之慨然也。然既被其斥。不可晏然于軄次也决矣。臣不量时势。妄有陈论。被人嗔诟。陈章自劾。前后烦复。今又喧渎于清斋之日。臣之罪戾。死无所逃。请命镌斥臣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