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头厝的五年王爷祭

板头厝的五年王爷祭
作者:陈素云
2001年5月
本作品收录于《会讯 (新港文教基金会)

作者/陈素云

板头厝的五年王爷祭
板头厝的五年王爷祭

主祀“十二瘟王”的王爷信仰

编辑

新港板头村五年一度至云林县褒忠乡马鸣山迎请五年王爷,是庄内的一大盛事。

王爷信仰主要有两系,一系是“五显灵官”(或称“五福大帝”)、“五府千岁”之类的 “五瘟使者系”,主要代表庙宇为台南县北门乡的南鲲鯓庙。另一系是以“十二瘟王”为“代天巡狩”的王爷,有三年一科瘟醮的“二年王爷”和五年一科的“五年王爷”两支,前者以台南县西港乡庆安宫和屏东县东港东隆宫为代表,盛行于曾文溪两岸和东港溪一带;后者则以云林县褒忠乡马鸣村镇安宫为主要代表,信仰区域在云嘉沿海一带。(黄文博《台湾信仰传奇》)

头村的王爷信仰属于“十二瘟王”系统。马鸣山镇安宫主祀张、徐、侯、耿、吴、何、薛、封、赵、谭、卢、罗千岁,共十二尊位。每年定期举行庆祝圣诞千秋祈求平安法会,平年称为小祭典。每逢寅、午、戌(即虎、马、狗) 年则举行大祭典,有春、冬两祭,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春祭,恭请五年千岁绕境祈安,各庄轮流提供饭担给参与绕境的善男信女及艺阁、阵头等食用,冬祭则配合农村收冬后举行(选定为农历十月廿九日),远近各庄均称“五年到年” 或“五年大科”,纷纷到庙出示香条,择日恭迎五年千岁神驾前往各地,并屠猪宰羊叩谢神恩。

每逢“五年到年”,板头厝的信众于十月四日深夜子时起,信众各准备一套簇新衣物,庙方则备有公猪、公羊一付,举行祈福大典,虔诚祭拜天公(下湾仔内庄则于五日迎请五年王爷当天晚上才举行拜天公仪式)。五日清晨三、四点出发,前往云林县褒忠乡马鸣山迎请五年王爷,入庙安座后,再至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恭请妈祖。中午开始巡庄,除了丁忧的人家外,每一户,神驾均会绕巡到。巡庄结束回庙后,开始接受信众朝拜。傍晚时分,户户搞赏五营神兵,以丰富的盛筵做为供品,并备有“马草水”以飨兵马。初六则举行全庄的大祭典,信众亦持续犒兵犒将,以祈消灾解厄。五、六两日,板头村民均摆流水席宴请宾客,离乡的游子亦纷纷返乡共襄盛举,庄内人口爆增了一两倍以上,原本平静沉寂的小村落,像办喜事一般,热情high到了最高点。

七日,在巡庄之后,恭送五年王爷及妈祖,五年一度的大热闹暂告停歇。十月廿九日,村民又组团前往马鸣山,参加镇安宫举行的祈安全箓三朝清醮法会,以祈消灾植福、风调雨顺。至此五年王爷祭典活动的热潮才终于落幕。

板头厝人与林维朝家族的五年之约

编辑

板头村是由板头厝与下湾仔内庄两个聚落组成。两庄的信徒均于十月五日分别至马鸣山迎请五年王爷,板头厝人迎请王爷回长天宫安座,下湾仔内庄则迎至宝天宫(在民国68年宝天宫兴建之前,则在苏鸿腾家族的大埕)。所有的仪式亦大同小异。板头厝人迎神仪式与湾仔内庄唯一不同的是,板头厝人至马鸣山迎请五年王爷回长天宫安座后,接著又到北港朝天宫及新港奉天宫迎请妈祖,在回宫安座之前,銮驾会先到林维朝故居,让林氏族人先行祭拜。板头厝人与林维朝家族的五年之约,正意谓著远古记忆的乡土情谊。

许多老一辈的板头厝人,均能明确指出长天宫后方堤防外的一簇竹丛,是林维朝的先人所居。那处被乡民称为“后壁厝仔”的故居,据说屋前有一棵很大的斑芝树(或称木棉树),在民国四十八年八七水灾之前,仍看得见屋顶浮出水面,现在则已沈陷在北港溪底。林维朝先祖在清嘉庆年间,乌水泛滥,笨港及笨港街加速没落,迁移到东南三公里地势较高的麻园寮(今之新港街面)定居。由于林维朝与板头厝的这段因缘,故板头厝迎神行伍,必先至林宅让林维朝族人先行祭拜以示尊崇。

一提起请五年王爷到林维朝故居的古早“代志”,许多老一辈的板头厝人都很兴奋,脸上漾出了童真的笑容。当时包括轿夫、狮阵、武馆、 北管一行人,少说也有上百人之多,承蒙林家盛意款待,尤其四、五十年代,物资较不充裕,林家准备的肉糜,大家都吃三碗以上。民前一年出生,已九十一岁的王通盛老先生,笑呵呵地说,他吃过的鱼糜滋味更是鲜美,这是从林家养鱼池捞起的大头鲢所烹煮的,味道真“赞”°

今年已七十五岁的林维朝孙媳妇林侯淑媛(林光闾之妻),回忆起每逢迎请五年王爷时,她是既兴奋又忙碌,几天前,她称为圆姑仔的陈木春女士(新港前乡长郑友信之母,新港文教基金会前董事长陈锦煌姑妈),就频频来与她商量要准备什么材料。当天,由圆姑仔掌厨,她当助手,她们煮的大锅菜肴均被一扫而光;家里的男人则张罗香烟及泡茶来招待这些乡亲。

长天宫旧庙前(李明谋翻拍)

板头厝人的历史自觉开始萌发

编辑

这些远古的记忆已将随风而逝了,仅只存留于六七十岁的老一辈人的脑海中。板头厝人与林维朝家族藉五年王爷祭典的乡谊交流,至民国五十五(丙午)年即未再继续。中断的理由,据参与其事的林世华说,民国五十九(庚戌)年,迎请五年王爷的前几天,适巧租赁林宅的农会供销部主任陈旺根中风,林宅主人前农会总干事林山烈,因这位事业的得力助手突然罹病极为烦心,故与板头厝人商量,为了让旺根静心疗养,这回五年王爷至林家的祭礼是否暂停一次。而当时板头厝人也正因民国五十几年新港与北港互争笨港正统,以及孰为开台妈祖纷争如火如荼展开之际,惊觉到自己所住的贫瘠没落小村,才是真正的笨港遗址所在地。板头厝人的自我认知与觉醒,使他们蕴酿不再至北港与新港迎请妈祖,因为板头厝的历史比这两处还悠久。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使得五年王爷祭也迎请妈祖的仪式,作了很大的转变。自民国五十九年起,板头厝人只迎请五年王爷,不再往北港、新港迎请妈祖来陪祭。

至于湾仔内庄则沿袭旧惯,迎请五年王爷,又迎请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妈祖至宝天宫安座。值得注意的是民国八十七(戊寅)年的五年王爷祭 ,湾仔内庄人除了迎请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妈祖外,也迎请板头厝长天宫的妈祖陪祭。这正意谓著板头厝人有意加入笨港之争的先声,也是板头厝人对历史的重新认识与自觉的开始,并获得比邻湾仔内庄人的认同。

尤其近日来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台湾史专家石万寿教授,几度造访长天宫,并鉴定长天宫的妈祖神像年代相当久远,因而推测创建于康熙年间的笨港天妃宫,“在嘉庆年间北港溪泛滥时,宫庙为乌水所冲毁,妈祖神像均移至今嘉义县新港乡长天宫奉祀。”(石万寿《台湾的妈祖信仰》)。在石教授的大力背书下,不啻给这个百年来饱受水患,历尽沧桑的没落村庄一剂强心针。不过,可以预料得到的是,新港与北港缠斗数十年的笨港之争,将因板头厝的加入更加扑朔迷离,混沌难明。而主修《新港奉天宫志》的成大历史系林德政教授,与编撰《北港朝天宫志》的文化大学史学系蔡相煇教授,原本已厮杀得难分难解,这回将因石万寿教授的跳入战场,先觉对先觉的对决,将使得笨港之争更具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