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先生文集 (洪直弼)/卷五十三

卷五十二 梅山先生文集
卷之五十三
作者:洪直弼
1866年

附录

编辑

年谱

编辑

先生讳直弼。字伯应。姓洪氏。系出唐城。

丙申皇明毅宗皇帝崇祯纪元后一百三十八年。国朝正宗大王御极初年

六月壬子十三日申时。先生生于汉城之铸字洞第。

皇妣朴夫人怀妊。梦神龟入怀。○先生生有异质。不妄啼笑。仪形魁伟。阔颡长面。声如洪钟。自幼不好嬉戏。屹然有巨人度。先辈长德。抚顶称赏。无不以人杰期之。

丁酉先生二岁。

先生自孩提多就养于外王母郑夫人。郑夫人尝言先生数岁。已知爱敬父母。才行步。便随长者行晨谒礼。禁之而不止。

戊戌先生三岁。

皇考判书公手书类会字以教之。不烦诲责。而自能晓解。

己亥先生四岁。

受千字文于季舅紫阁朴公。讳声汉

朴公尝谓先生曰吾𢽾尔千字。未一月而毕。后能了然无碍塞处云。

冬经痘。

庚子先生五岁。

受十九史略于季舅。

辛丑先生六岁。

壬寅先生七岁。

先生幼时。人予钱则不受。长者令予人钱则承之以器而不以手。○外氏家奉光海君祀。先生以光海斁败伦常。不食其馂馀。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癸卯先生八岁。

自外氏第始归家。

先生自幼疾恶过人。尝见廊下有磨碑役。知其为顺朋墓所竖。告判书公曰小人之碑。胡为乎吾家之廊。请逐之。判书公虽责其过峻。心益奇之。又有权幸家在比邻。先生往后园高处。呼其名而数罪。其人大恚。诬告以判书公指使。祸几不测。赖正庙圣明。得以无事云。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有咏日诗。

诗云羿射落九乌。一乌独飏彩。人皆称有远到气象。自是课业益专。书籍不暂离手。○先生幼时。有时标揭先圣先贤位号而祭之云。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甲辰先生九岁。

受史于王考参判公。

时参判公以贞陵令出直。先生每陪往读书。兼赏泉石之胜。

乙巳先生十岁。

受史于判书公。

丙午先生十一岁。

五月经红疹。

时文孝世子疹候平复。后数日薨逝。药院医官不慎试剂。竞至于此。先生痛恶之。草疏数百言。

七月遭伯舅毅窝朴公讳鸣汉丧。

受书于金公。履重

时祖妣李夫人在参判公宜宁任所。病患沉重。判书公闻报发行。书托先生于金公。金公即密庵砥行之侄也。先生逐日往学。后又受学于立庵朴公。俊钦朴公屏溪高弟。而于先生为外戚也。先生尝言吾一篑之初。开发于二公者为多云。

九月遭祖妣李夫人丧。

先生承讣号泣。悲不自胜。

十一月。葬李夫人于涟川玄溪。

丁未先生十二岁。

戊申先生十三岁。

祇受内赐锦囊子。

孝懿王后于先生曾祖考赞成公为外孙女。尝爱重先生。故有是赐。先生祇受讫。诗以识之。有丹心一片贮玆囊之句。

己酉先生十四岁。

读书传。

庚戌先生十五岁。

三月辛巳癸未冠。

辛亥先生十六岁。

五月乙亥丙子聘全州李氏。

判书溎女。○先生杂录曰余年十三。岳翁李尚书来见余于日涉亭中。抚爱甚重。期以明年己酉行亲事矣。公遽以己酉正月二日下世。人之来见者。皆谓重侍之下。不可待年。时亦有请昏者。而余固请待年。家大人许遂其志。

闻三山斋金公履安讣。

先生杂录曰余髫龀时。欲进拜三山斋。以为请益之地。干没举业莫之遂。庚戌春。与族祖晩圃公约为束修之行。又以世故多端不能焉。辛亥五月委禽后。方欲图进。忽承讣。因不得遂计。竟为没世之恨。参判公亦尝诏先生曰金赞善若不下世。则当送汝受学。而今焉已矣。

壬子先生十七岁。

九月往拜近斋朴先生于贞洞。

先生自成童。文辞大进。而已有求仁为己之志。读书必要体究。发言动称圣贤。至是以书为贽。往拜近斋先生。近斋先生一见心许。谓吾道有托。○先生尝曰余年十七。始志于学。○先生自是刻苦下工。冬不处温室。饥则餐松叶。危坐一榻。学业日修。声闻日达。正庙闻而嘉尚。屡询于先生所知曰洪某近日犹着道袍。终日危坐读书乎。

冬往拜近斋先生。

时近斋先生拜监役。朝野皆欲其出。先生独举栗谷语牛溪事。劝其不出。近斋先生从之。○先生初讳兢弼字伯临。近斋先生为改今讳与字。遂引尚书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之文。朱子天地生万物。圣人应万事。直而已之语。作字说以期勉焉。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癸丑先生十八岁。

二月往长谷。拜立庵朴公。

时朴公来留紫阁朴公家。先生往拜。受大学中庸序文。

六月闻掌令闵公彜显讣。

先生不胜嗟惜。书送殄瘁诗于清修金城甫宗善。南山下访味道尹有成。

尹有成中人也。出入陶庵,栎泉之门。有学行。故先生往见之。

七月壬辰己亥。丁朴夫人忧。

先生哀毁过度。几至失明。

八月葬朴夫人于高阳省湖。

先生既葬亦啜粥。久而羸惫。家人以肉汁进。牢拒不飮。参判公劝之亦不从。乃走人于判书公任所。使归而譬之。判书公还家大责曰汝知母而不知父祖。仍命出之。先生惶恐泣谢。略食少许。

奉几筵往留判书公任实任所。

哭泣之暇。读大学中庸。○时邑隶有摘柿而坠死者。其妇痛冤。即日自裁。先生闻之心恻。为之立传。终岁屏柿。

甲寅先生十九岁。

二月己未丙戌。迁朴夫人墓于同山。

九月行禫事。

乙卯先生二十岁。

冬随往判书公大邱任所。

历拜达川忠烈祠。○先生在衙中。有一少妓入先生寝房。先生命之退。妓愈益近。先生命衙奴曳出之。自此处声色之场数十年。而谨严如一日。

丙辰先生二十一岁。

二月游达城。

三月游八公山。

五月自大邱还京第。

历拜桧渊书院。游海印寺。访商山拜云湖任公。靖周转至怀德。性潭宋公焕箕有患候。不得拜。

六月与文山李汝弘载毅。游道峯拜书院。

历访清节祠。从弟龙弼从往。

闻立庵朴公讣。为位而哭。

后有祭文。又撰墓志。

八月往玄溪修岁事。

历拜临漳书院。○玄溪即先生八世先茔也。后建坟庵。取诗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之义。名之曰敬止斋。○岁事之行。烦不一一尽录。

十一月往拜石室书院。

陪季舅紫阁朴公往杨根道谷。省外祖知足堂公墓。

十二月闻云湖任公讣。为位而哭。

后撰墓志。

哭殇弟。

往拜近斋先生。

时近斋先生有患候。为先生力疾论学问。性理及出处之义。

丁巳先生二十二岁。

正月往拜近斋先生。

陪判书公发大邱行。

三月还京第。

历入怀德。拜性潭宋公。又历吊云湖任公。

四月往铜雀江头。祇迎尤庵宋先生祠版。又往贞洞宋咸阳焕章家。拜祠版及影帧。

时尤庵先生祠版。将奉往于其嗣孙钦书载宁任所。

闰六月访叉溪泉石。

十一月丙寅冬至日己巳。作自警文。

往拜近斋先生。

时清修先来。与之终日侍话。

读书传。

十二月丙申往省湖省墓。

是日即朴夫人晬辰也。○展省之行。烦不一一尽录。

往杨州拜外姑贞夫人南氏墓。

戊午先生二十三岁。

判书公以官眚就理。

时日甚寒。先生夜处厅事以达曙。朝夕视馔。以匙箸多寡为忧喜。

三月往玄溪省墓。

转往宝盖山。访石台诸胜。从弟翼弼从往。

往东村。拜中洲李公。直辅

四月往省湖省墓。

转向杏湖。拜南塘韩公,庸斋金公影堂。

陪仲父县监公,讳鼎简季父通德郞公,讳济简季舅朴公。赏莲于盘松池。

撰朴夫人家状。

往拜近斋先生。谒朴夫人墓志。

七月遭参判公丧。

九月葬参判公于玄溪。

十一月往留杨州冰岩读中庸。

从弟翼弼从往。

己未先生二十四岁。

正月庚申丙子。哭近斋先生。

承讣奔哭。仍看袭敛参成服。心丧三月。

三月往省湖省墓。

手种橡实。归路历寻大德山竹下金公墓。

往慕华馆。祇迎尤庵先生祠版。仍陪到铜雀江头。拜辞而还。

时尤翁嗣孙钦书以载宁郡守。避虏使支接差员。海伯曺允大以是置中考。钦书图递。奉祠版将向苏堤本第。

往哭近斋先生灵筵。

有祭文。后撰行状墓志。

五月往果川云满山。观近斋先生葬。

葬毕。与李文阶升渊,朴惠吉和喆。联辔而还。

与文山李公。游华阳洞及仙游洞。

历拜青川尤庵先生墓。

迁参判公墓于同县仁圣洞。

庚申先生二十五岁。

五月著庵兪公汉隽来访。

兪公见先生诩与綦重。仍要一访。后十馀日。先生往长洞拜之。应待尤款款。陪话竟日而还。○时一队长老。无不期待先生。李公宜耆尝语参判公曰此子兄家之颜子。对石李公宰镇亦谓参判公曰伯应今之瑞物云。

往华城。拜性潭宋公于店次。

时性潭承召上来。先生往拜。仍先到果川邑店。又乘夜入见。

二月往崇礼门外。拜性潭宋公。

四月遭季父通德郞公丧。

后撰墓志。

六月壬子己卯。正宗大王昇遐。进敦化门外举哀。

八月往杨州陶山。拜渼湖,三山斋两先生墓。

十月往壶洞。拜中洲李公。

访襟溪李子冈凤秀。

先生与襟溪。自弱冠结为神交。拟以生同志死同传。平生往还最多。而烦不一一尽录。

十一月进洞门外。哭送𫷷卫。

又进宣仁门外。参下玄宫哭班。又进鹭江。哭迎返虞。

往拜著庵兪公。

颍西任公来访。

辛酉纯祖大王元年先生二十六岁。

正月往哭近斋先生灵筵。

有祭文。

二月中进士初试。

及屈会围。遂废举业。○先生杂录曰余自童子时。断念进取。三赴司马试。亦黾勉承亲命也。至若大科。未尝一赴也。

六月丙午辛未。进敦化门外。参正宗大王小祥哭班。

十一月往拜颍西任公。

此后源源往还。而烦不一一尽录。

壬戌先生二十七岁。

正月校近斋先生遗稿。

三月迁朴夫人墓于永平金柱山。

四月往观外舅李公葬。

有祭文。

七月己巳甲申。与文山李公舟游冰湖。

八月游金刚山。

转访海金刚,三日浦,丛右亭诸胜而还。

读孟子。

癸亥先生二十八岁。

往拜性潭宋公。

秋往拜玉屏书院。

往拜石室书院。

十二月第四女生。

先是先生生三女皆不育。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甲子先生二十九岁。

四月舟游鹭湖。

与李子田龙秀,李子冈,李子埜骥秀,李元裕采,宋日章文䌹同游。仍拜六臣,定斋,四忠三书院。从弟翼弼从往。○又与李舜卿民祜。讲近思录于四忠祠。

八月会颍上讲小学。

与畴岩李公义秉及襟溪李公同会。

九月往长洞著庵兪公家参文会。

与颍西任公及徐公简修申公在仁兪公星柱同会。

乙丑先生三十岁。

正月往觐判书公安城任所。

陪祠宇率内行而往。

贞淑王后昇遐举哀。

六月遭第二妹尹氏妇丧。

前后四为文祭之。又撰墓志。

八月往拜花谷书院。

白沙李文忠公主享之所。先生于公为弥甥。

十月往拜道基书院。仍登咏归亭。

时从弟龙弼。以司马新恩。到安城衙中。从往。

丙寅先生三十一岁。

四月自安衙往永春。

时先生仲父县监公宰是邑。

游顺兴浮石寺。

游丹阳。

至舍人岩。寻禹祭酒李处士胤永遗躅。仍游上仙岩。岩即遂庵先生藏修之所也。

六月自安衙还京第。

九月游瑞云山。

山在安城。先是先生来觐留衙。

十一月自安衙还京第。

十二月往觐安衙。

丁卯先生三十二岁。

正月往永春。

未久返安衙。仍还京第。

八月迁朴夫人墓于阳城天德山。

自是自称天德山人。○是岁判书公自安城移全州府判官。先生往觐。未详的在何月。姑附于此。

十月第四女夭。

撰圹志。

十一月遭仲父县监公丧。

后撰墓志。

戊辰先生三十三岁。

往怀德哭酹性潭宋公灵筵。

后又再祭幷有文。

五月子一汉生。

八月往天德山修岁事。

每年春秋。往修岁事。烦不一一尽录。

九月游清漪亭。

访石室书院。

与邱隅金正宅基叙期会。

己巳先生三十四岁。

正月一汉夭。

后撰圹志。

五月舟游龙湖。

九月迁参判公墓于玄溪。

十月第五女闵氏妇生。

庚午先生三十五岁。

七月埋朴夫人墓志。

戊午近斋先生撰志。至是先生述追记幷埋之。

游叉溪泉雨阁。

从弟翼弼从往。

九月往觐判书公密阳任所。

游岭南楼。

有记商。

往拜礼林书院。

十二月辛巳丁未。除敦宁参奉不就。

辛未先生三十六岁。

正月还京第。

是月三日。为观清修葬。自密阳发行。至清道始承新除之命。

往哭清修金公灵筵。

有祭文。仍往清修洞。观葬礼而归。后又撰墓志。

二月庚辰丙戌往觐密府。

前月晦日。自京发向阳城省亲山。仍作密行。

闰三月陪判书公上岭南楼。

舟游三浪。

七月游月渊。

八月发观海行。

历赏通道寺,梵鱼寺,东莱府温井,釜山万公坛。转寻永嘉墓没云台而还。

九月闻中洲李公讣。

后撰墓志。

十二月访颍西任公于新宁任所。

共游环碧亭银海寺。

壬申先生三十七岁。

正月乙亥壬子。承外王母郑夫人讣。

时先生在密府。望哭于将厅。

四月陪判书公还京第。

七月辛未往哭外王母郑夫人灵筵。

有祭文。十月迁窆时。又有祭文。后撰墓志。

癸酉先生三十八岁。

随判书公移居于尚洞。

往楼院。拜清修金公墓。

撰外祖父母墓碣追记。

九月往觐判书公庆州任所。

陪祠宇而往。○将行操文哭辞于外王母郑夫人灵筵。

游佛国寺。

往拜玉山书院。

甲戌先生三十九岁。

二月除翊卫司洗马。

闰二月上京肃谢。

历登金角干庾信墓。○时东宫书筵日开。宫官皆极一代之选。先生感激恩命。遂出肃。八日持被。五度登筵而呈递。○登筵时。宾僚仰请桂坊文义。指先生云有学识。先生以学识之目。非所敢当。且以不能宿斋预戒。卒乍取办于口吻之间。亦欠诚敬。不为仰对。

三月往觐庆府。

十月访金䱯山梅月祠。

乙亥先生四十岁。

二月作览德斋记。

时先生处庆州子舍。舍在凤凰台之傍。先生取贾生赋语扁之曰览德。仍为记。以戒处子舍而贻累父兄于国之纪者云。

三月游卧龙庵。

五月寻风咏亭。

庆州司马所也。

八月还京第。

时判书公弃官归。先生随还。历大邱。操文哭仁村禹公载岳灵筵。

哭内弟朴稺五来五灵筵。

有祭文。

丙子先生四十一岁。

二月哭畴岩李公灵筵。

有祭文。

三月哭朴元得宗舆灵筵。

有祭文。

八月与襟溪李公游木觅山。

游洗剑亭。

九月上南汉西将台。仍拜显节祠。

丁丑先生四十二岁。

四月舟游涬湖。

历赏伏波亭。金弟锈,从弟翼弼,允弼从往。

往贞山观水。

颍西及老洲吴公煕常不期而会。

八月往酹清修金公墓。

有祭文。

往见山酹守愚李在邦承达墓。

有祭文。

九月与竹里金公基丰,沈公能定,老洲,邱隅,颍西诸公。共游贞陵山寺。仍寻清修洞之在涧亭。

陪季舅紫阁朴公颍西任公。共上木觅山。

戊寅先生四十三岁。

三月老洲吴公来访。偕登南麓赏花。

六月往贞陵。访闵宁仲致文。

时闵公以寝郞出直。

取族弟禹弼第二子一纯为后。

一纯年十五。

撰尤庵先生画像赞。

先是先生得尤庵先生画像。竹泉金公所草。画师李命基所传写者。柜奉精舍。每月朔望及晬讳两辰。揭于中堂。行再拜礼。用寓羹墙之慕。后又请得近斋先生宅所藏孔朱两夫子小像。同奉焉。

己卯先生四十四岁。

四月往钟岩拜老洲吴公。

先生于老洲。真诚爱慕。尝曰造道之深。见理之精。可与栗谷农岩相上下。前后游从。不啻源源。而烦不一一尽录。

作续写照铭。

朱子年四十四。作写照铭。先生是岁亦四十四。故续之。

九月与老洲吴公游道峯。

是年即静庵先生殉道之岁也。感甲子之复回。为是行。夜登藏书阁。先生诵伊川易传序。老洲诵孟子牛山熊鱼章。翌日转访水落山清节祠而还。

并有记。

庚辰先生四十五岁。

三月往觐判书公宁越任所。

陪祠宇而往。

陪判书公游赏于罗渊,玉笋屏,紫烟岩,锦江亭诸胜。

罗渊。先生改名为月罗。

四月与颍西任公,老洲吴公。游赏丹阳,清风,宁越诸胜。

时颍西为忠原倅。先生自宁衙发向忠原。留待老洲。访黄江拜尤庵,遂庵影帧于寒水斋中。仍往丹阳。舟游岛潭龟潭降仙台船潭。寻风穴水穴。下舟复与老洲上锦江亭。访紫烟岩。审彰节祠及庄寝。又寻立石,清泠浦,彰烈岩。送别老洲。○清泠彰烈特有记。

陪判书公游锦江亭。

庄寝郞沈仲贤献永来会。

往原州万宗。拜十一世祖考妣墓。

六月乙酉辛卯。行子一纯冠礼。

时一纯亦随来宁越衙中。

七月闻妹金氏妇讣。

八月往哭亡妹灵筵。

有祭文。

十一月往拜老洲吴公。共游凤川。

十二月行子一纯昏礼。

一纯为沈公献永女婿。

往广州广岘。拜先祖庄襄公墓。

辛巳先生四十六岁。

二月随判书公还京第。

时判书公赋归。先生随还。

三月辛亥己未。孝懿王后昇遐。进弘化门外举哀。

五月往小波亭。拜老洲吴公。仍共舟㴑流。寻黎湖朴先生遗墟。

九月进弘化门外。参健陵出玄宫哭班。

进崇礼门外。哭送孝懿王后𫷷卫。

进弘化门外。参下玄宫哭班。

十月往拜老洲吴公。共访紫霞洞水石。

十一月哭内从妹尹氏妇灵筵。

有祭文。

壬午先生四十七岁。

正月随往季舅紫阁朴公靷行于闲谷。

哭庶从母任氏妇灵筵。

有祭文。

行第五女闵氏妇昏礼。

参判致文第二子。

闰三月丙子甲辰。除长兴库奉事不就。

秋饯颍西任公谪行。

与老洲相会于石隅。转至冰湖。送别颍西。

九月与老洲吴公,竹里金公,襟溪李公。会于钟岩水阁。

时竹里书请期会于金判书基厚别业。先生以为吾辈一步不可枉。何必会于戚宰之墅乎。遂会于锺岩。○先生虽久要。在通显则绝无往还。雅言吾平生不枉一步。庶无愧古人云。

十月与老洲吴公。会于狎鸥亭。

入夜赏月。仍宿亭中。翌日历选古心夙梦亭诸胜。

读中庸。

时与一纯共读。一纯读论语。

癸未先生四十八岁。

三月庚午戊寅。进弘化门外。参孝懿王后大祥哭班。游奉恩寺。

时先生往拜颍西。少焉老洲至。因与之同游。

四月往闲谷。祭季舅紫阁朴公墓。

与颍西任公老洲吴公。讲大学于鹭江祠。

六月与襟溪李公。赏莲于壮勇营之感恩堂。

与老洲吴公襟溪李公,竹里金公。游挹清楼。

八月哭庶从兄营将奭弼墓。

有祭文。后撰墓志。

陪判书公登南麓赏秋。

颍西,老洲,竹里,襟溪诸公亦来会。

九月与颍西任公,襟溪李公游道峯。

夜登霁月楼诵书。颍西诵禹贡。先生诵东西铭。襟溪诵太极图说。

甲申先生四十九岁。

正月致书刚斋宋公。稺圭论华阳院儒事。

时院儒凭借庙院。侵渔下民。故先生禁之。

上元夜。与颍西任公襟溪李公。赏月于第一第二桥。

二月赴吴弘善冠筵。

弘善。老洲之孙也。戒先生为宾。先生作字说。

三月往东郭。拜颍西任公。仍与之瞻旄。

时上行幸徽庆园。小朝陪扈。

陪判书公上南麓。

颍西竹里襟溪诸公亦来会。竟夕而还。

作毅宗皇帝遗诏跋。

是月十九日。即毅宗皇帝殉社之三周甲也。先生不堪於戏之思。作是文。

四月与老洲吴公游松京。

历登花石亭。拜听松,牛溪墓。入松京登南门楼,庆德宫。仍设讲会于崧阳书院。访满月台,善竹桥,挂冠岘,花谷书院。宿灵通寺。历赏朴渊登逝斯亭。宿大兴寺。入彩霞洞。拜丰溪祠。○善竹,挂冠特有记。

六月陪判书公登挹清楼。

老洲,颍西,竹里,襟溪诸公亦来会。㴑江到露梁。下舟而还。

率子一纯往拜老洲吴公。留一纯受学。

先生于一纯。有父子间知己之乐。尝告于老洲曰儿子精约详密。非愚所及。但欠清弱。老洲笑曰刚大之馀。继以清弱亦理也。何害为法门佳子。他日谓门人曰洪友如刱业。其胤如守成。洪氏之福。盖未艾矣。

与襟溪李公。赏莲于东营之湛云堂。

七月与襟溪李公。游在涧亭。仍赏贞山泉石。

拜芝谷李公敏朝墓。

次李白紫极宫诗。

冬读易。

乙酉先生五十岁。

正月往东郭。与颍西任公,邱隅金公,襟溪李公。赏月于第一第二桥。

三月迎候判书公于弘济院。

先是判书公为赏朴渊作松京行。至是返次。

四月与老洲吴公。率诸生讲会于鹭江祠。

陪判书公往赏洗剑亭。

八月随往从弟翼弼靷行于杨州。

有祭文。后撰墓志。

十月与颍西任公,襟溪李公。访东关王庙。转游清凉寺。

竟夜讨论而还。

丙戌先生五十一岁。

五月与颍西任公襟溪李公。舟游鹭梁观涨。

历拜老洲于敦艮斋。仍登龙骧凤翥亭。

与邱隅金公登紫阁峯。

六月与襟溪李公赏莲于湛云堂。

九月与老洲吴公游介石亭。

往鸡山。祭仲父县监公墓。

丁亥先生五十二岁。

正月十五日夜往东郭。与颍西任公襟溪李公。赏月于第一第二桥。

二月丁未庚戌。丁判书公忧。

先生事判书公至孝。及判书公年弥高。先生往往不解衣而寝。寝必首判书公居室。户有开闭声。辄蹶起往探。知无恙始退寝。丁忧哀不欲生。羸瘁成疾。左眼受病。竟失明。盖先生时已老矣。而持制愈严。虽极热不脱绖带。三年不入中门。非谒庙省墓。一步不下堂。○时有邦庆。洛下士大夫有丧之家多废哭而行馈奠。先生以为以邦庆禁私哭。三代以后所未闻。独哭行如礼。

四月丙午壬申。葬判书公于天德山。与朴夫人同穴。

戊子先生五十三岁。

八月戊辰庚辰。迁判书公朴夫人墓。合窆于始兴梅山。

自是自称梅山老夫。

闻颍西任公讣。

颍西临没。要先生以生前面诀。先生以礼防有拘不敢往。

己丑先生五十四岁。

四月行禫事。

自初终至禫吉。少有疑晦。无一不书质于老洲吴公。

五月往涟川。埋安五代祖考妣祧主。

六月癸亥乙亥。往梅山省墓。

先生每于生朝。往留坟庵。不许设酌。而烦不一一尽录。

游清修洞。

林象铉及外弟金,从弟允弼,庶弟若弼从往。

哭竹里金公灵筵。

有祭文。后撰墓志。

庚寅先生五十五岁。

五月丁巳壬戌。孝明世子翼宗大王薨。进弘化门外举哀。

六月哭颍西任公灵筵。

有祭文。

八月丙戌戊子。往钟岩洞口。哭迎孝明世子𫷷卫。

前一日会老洲,襟溪于锺岩止宿。晓往洞口。哭迎𫷷卫。夕至延庆墓洞口。参下玄室哭班于内作门外。又会于钟岩。哭迎返虞。○先是魂殿有火变。先生欲依新宫火。三日哭之例。进哭阙门。而终以独往有涉突兀。不克自遂。

十月承伯姑母金公载象夫人讣。

十一月哭伯姑母灵筵。

有祭文。

随往伯姑母靷行于高阳。

十二月访花田陶庵别业。拜影堂。

辛卯先生五十六岁。

四月游宝盖山。

移居于会贤坊。

五月壬子丁巳。进宣仁门外。参孝明世子小祥哭班。

六月辛巳戊子。游赏清修洞及贞陵水石。

门人赵秉悳从往。

九月哭从弟允弼灵筵。

后又再祭并有文。又撰墓志。

壬辰先生五十七岁。

三月登琵琶亭赏春。

任翼常从往。

五月丁未壬子。进弘化门外。参孝明世子大祥哭班。

与申宁世常显。游赏清修洞及贞陵水石。

七月进弘化门外。参孝明世子禫祭哭班。

九月迁赞成公墓于涟川。

撰判书公家状。

谒判书公墓碣于老洲吴公。

闰九月往大隐亭。谒判书公墓志于襟溪李公。

十月与诸生讲中庸首章玉山讲义。

癸巳先生五十八岁。

二月遭季母郑夫人丧。

四月随往季母郑夫人靷行于杨州松山。

五月祭季母郑夫人灵筵。

有祭文。

八月哭外弟金锈灵筵。

后又再祭并有文。

与文山李公寻冠岳水石。

午炊紫云庵。夕宿三藐寺。朝发历赏望月佛惺两庵。登暎炷台。翌日舟下露梁。登龙骧凤翥亭。转拜老洲。历寻金幼善述铉于润雨堂而还。

十月往哭老洲吴公丧。

时先生闻老洲病报急往。中路闻讣。趋哭。留子一纯而还。及成服又往参。加麻三月。

十二月哭老洲吴公灵筵。

有祭文。后撰行状墓志追记。

往广州梨湖。观老洲吴公葬。

子一纯亦往。

甲午先生五十九岁。

四月托人酹朴季立命壁墓。

有祭文。后撰墓志。

十月壬辰庚子。作后重阳会于岳麓之七松亭。

任翼常门人赵秉悳从往。

十一月壬戌甲戌。纯祖大王昇遐举哀。

乙未宪宗大王元年先生六十岁。

四月哭李子善在庆灵筵。

有祭文。

五月移居于玄江小东楼。

楼南临梅山。先生日夕瞻望。扁以望云楼。襟溪李公记之。

丙申先生六十一岁。

六月癸丑乙丑。往梅山省墓。

先生以回甲。弥不堪孺慕。有诗曰岁月无端又丙申。惟吾以降在斯辰。风吹宰树仍明发。厚夜冥冥不复晨。

八月与襟溪李公,吴瑞五致成。游冠岳山三藐寺。

丁酉先生六十二岁。

二月哭舅母郑氏灵筵。

有祭文。后撰墓志。

四月与吴瑞五同舟。赏濯缨亭。仍登蚕岭。

吴弘善,吴敬善,子一纯从往。

九月会襟溪李公于水落山内院山房。

任翼常亦来。

十月往哭次妹尹氏妇改葬。

有祭文。

戊戌先生六十三岁。

三月与襟溪李公游净土寺。

任翼常从往。

四月舟游玄湖。

门人韩运圣,沈宜德,权翌,女婿闵述镛从往。

闰四月与襟溪李公游道峯。

任翼常门人苏辉冕从往。

八月哭外从妹郑氏灵筵。

有祭文。后撰墓志。

操文祭高丽忠臣徐先生甄之墓。

墓在果川。

登卧牛山。

门人李庚周,沈宜德从往。

十二月往梅山省墓。仍守岁于丙舍。

庶弟若弼从往。

是岁被吏曹才学荐。

时大臣白上选士。令铨府方岳各举所知。吏曹荐先生。大臣筵请六品职调用。后又以不即备拟。请推铨官。令随窠拟望。

己亥先生六十四岁。

与文山李公成四老会。

除掌乐院主簿不就。

除黄海都事不就。

三月丁酉己亥。会襟溪李公于石室书院。

四月哭文山李公灵筵。

有祭文。后撰墓志。

五月会襟溪李公于道峯书院。

九月与襟溪李公游涬州赏月。仍访南塘庸斋影堂。

庚子先生六十五岁。

二月托李远重致酹于刚斋宋公灵筵。

有祭文。后撰墓志。

三月除军资监正不就。

台山金公迈淳来访。

七月与襟溪李公。访沈宜德于涵碧亭。

十月乘舟溯往石室。会襟溪李公于书院。

辛丑先生六十六岁。

四月会襟溪李公于清凉寺。

七月癸丑丁卯被选经筵官。

十五日宾对。时领相赵寅永筵奏。当日单付经筵官。

八月壬午丁亥。除司宪府持平。下别谕敦召。上疏辞。

先生祇受敦谕后。不敢备例附奏。略将惶悚之情。录授史官。俾纳喉院诠达。继陈疏辞。○谕曰士之读圣人书学圣人道者。岂但为高尚其志。独善其身而已哉。盖将以所读所学。致君泽民。兼济斯世。而亦吾儒家不易之法门也。尔以宿儒硕学。萉德丘园。师友之讲劘。士林之依归。厥惟久矣。今玆筵官之选。实循舆论。况予学未通方。治不徯志。侧席求贤。如渴如饥。尔岂不以平日所蕴抱者。幡然而起。丕赞我缉煕之工隆平之化乎。玆遣近侍。敷示至意。尔勿固辞。用副延伫。○批曰省䟽具悉尔恳。向者近臣敦谕之后。幷与按例之附奏而不为之。心窃讶惑。今此辞巽。去益迈迈。凝伫之馀。尤觉怅叹。予之选尔以启沃之列。縻尔以风宪之任。岂止为贲饰仪文而然哉。盖欲致之筵席。辅我不逮也。如尔宿学。不为之幡然。则予将何赖。更勿固让。以慰渴想。

遣子一纯。致酹于沈稺彦能容灵筵。

有祭文。

十二月遣子一纯。致酹于朴景龙云寿灵筵。

有祭文。

除司宪府执义。

壬寅先生六十七岁。

正月闻女闵氏妇讣。

二月哭亡女灵筵。

有祭文。

三月往砥平观亡女葬。随返虞至于骊州三田。

八月遣子一纯。致酹于亡女柩前。

时闵氏妇之柩启自砥平。永窆于茂谷。有祭文。后撰墓志。

九月移居于鹭湖。

名所居屋曰芦漪精舍。室曰博厚。楼曰高明。又设一书斋于高明楼之东。名之曰悦乐。使来学者肄业其中。○先生常有遗世独往之志。至是犹以市嚣不远。拟卜林壑一区。为晩年藏修之所。而未及就。

癸卯先生六十八岁。

正月甲辰丁卯。特下别谕敦召。上疏辞。

谕曰夫士之读书竆理。不惟高尚其志。康济一身而已。将以赞治道而贲斯世也。向来经筵之选。予意有在。谓当幡然而起。无孤凝伫之望。岂料岁已再周。而一向迈迈哉。贲园之玉帛靡举。在郊之干旄愈邈。顾予诚浅礼薄。内省惭恧。然而惟尔宿德邃学。牢着脚跟。蕴抱经术。洞见性命之源。深究礼义之奥。自少至老。造诣精微。蔚然为士林之宗匠。朝野倚望。争欲先睹。粤予冲人。方当进学修业。待贤弘功之日。舍尔劬经成德之士。而更何望其开发启沃之益哉。见今三阳回泰。万化方升。正宜昼日频接。孜孜靡懈之时也。讲对之席方虚。向德之诚冞切。断断苦心。惟在必致。玆将十行。庸敷心腹。亟回遐心。无矢薖轴之咏。夹赞治猷。寔阐杞瓜之章。勿复以固守东冈为高致。庸副予渴望焉。○批曰省疏具悉尔恳。尔之又为辞巽。良由寡昧之诚浅礼薄。无以招徕贤德。而尔以林下读书之士。亦岂无君民之愿乎。尔疏中尧舜自期之说。可谓要而不烦。而愧不能得其要耳。矧今春晷渐和。郊坰无远。如得尔幡然起造。出入经席。则岂不有资于朝夕启沃。而感服民心。亶在于是。是予所望于尔也。承宣事。才因堂䟽而闻之。为之惊骇。已有处分。而尔何有所引乎。○先是䟽入政院。承旨李公翼,徐元淳以为不书伪号还出给。先生引朱子贴黄故事。幷论前辈已例。仍旧无改而上之。疏未及彻。副应教金穰根上疏。略曰伏闻日前经筵官洪直弼封章到院。而政院诿以不书年号。即为退却云。设令儒贤䟽本。或违格例。其在朝家礼待之义。固当微禀呈彻。而况此事自是儒家故规。原不可以违格言者乎。揆以事体。疏忽莫甚。臣谓伊日在院承旨。并施谴罢之典。仍以此意下别谕。期于敦召事。批曰政院事极为惊骇。请罢轻矣。施以谴削。敦召事亦好矣。

三月甲辰丁巳。史官来宣召见之意。上书启辞。

时上将为健陵幸行。传曰从前敦召屡矣。闻其家在于鹭梁云。龙骧凤翥亭少驻时。欲为召见。遣史官先谕此意。

戊午阁臣来宣别谕。上书启辞。

谕曰昨下传谕。意谓幡然。及见附奏。大失所图。君臣之间。尚阻一面。常所悒悒。想望适值辇路之过门。欲遂愿见之诚。即亦夙宵侧席者。则虽以东冈固守之志。岂不息逾垣闭门之非儒者中道乎。玆遣近臣偕来。即为随诣登对。

承旨又来传谕。上书启。

谕曰尔之如是迈迈。诚意虑之外也。虽以列圣朝故事言之。前后儒贤之行宫入对亦多矣。况尔所居。与驻跸之处不过百步之间。则如是牢执。亦岂义分乎。予方立俟。即为登对。以副予切至之愿。尔若不入。予当不发。尔须谅之。尔须谅之。○先生迫于屡度促召。因书启言。进诣行宫门外请罪之意。且请先收偕来之命。

登对于龙骧凤翥亭。

先生诣行宫门外。史官引接晋对。未及就座。上命进前曰闻盛名久矣。无由相见。今始见之。喜幸何谕。先生对曰臣空踈灭裂。万不犹人。靡足以备顾问而资启沃。且犬马之齿。已迫七旬。疲癃残疾。待尽朝暮。殿下何所取于臣。而过加恩礼。至于斯极乎。臣万万不敢冒当。而迫于严命。冒没进身矣。上曰年数几何。对曰臣今年为六十八矣。上曰学问之道。愿闻其要。对曰臣素无学术。专昧学问之要。无可仰对。而窃尝闻往哲緖论。学问之要。只是居敬以立其本。竆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三者而已。朱子亦云学问之道。莫先乎读书竆理。读书穷理。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致精之本。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是为为学之节度也。臣跧伏𤱶亩。窃闻殿下频开经筵。则喜而不寐。阅月停讲。则忧叹忘食。不惟臣心乃尔。群黎百姓。莫不皆然。盖目下悠悠万事。莫急于典学。圣德之成就。国家之安危。咸系于典学之勤慢也。殿下一身。上有五百年宗社付托之重。下有亿万世子孙垂裕之艰。固宜夙夜兢兢。惟恐荒坠厥緖。而其所以承先启后之道。专在于勉强学问。必须慥慥孜孜。如饥欲食。如渴欲飮。方可以缉煕光明。若悠悠泛泛。迁延玩愒。则何望其日月就将乎。闾巷匹庶勉学自修者。犹当惜取分阴。况帝王之学乎。一日万几之馀。若不及时进修。弥勉诚勤。则将何以成就允德哉。即今国势岌嶪。有累卵之危。生民困悴。有倒悬之急。天怒于上而灾异荐叠。人怨于下而骚讹胥兴。然殿下诚能恐惧修省。则人力可以斡造化。其转移之几。惟在殿下之方寸也。凡灾异不生于将亡之国。而必生于有为之世。故宋景公一言。荧惑退舍。近日上天示警。乃所以仁爱我殿下。殿下信能应天以实。则是可以回灾为祥。回灾为祥。其要只在慎独。慎独只在敬天畏天。以故唐虞三代圣主贤臣。交相勉戒者。动必称天。朝夕只见。天长在眼前。以至动静语默。常若有赫然下临。非僻之心。自不敢萌。敬畏之心。自不敢息。书所云顾𬤊天之明命。诗所云天维显思。皆此意也。夫人君天也。殿下东方之天也。法天行之健。自强不息。亶在于讲学明理。惟殿下懋哉懋哉。程子陈戒于时君曰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可以变化气质。熏陶德性。贤士大夫易疏。宦官宫妾易亲。寡不能胜众。正不能胜邪。是为古今之所通患也。殿下终始典学。专心致志。不废三昼之讲双日之对。则自不遑于亲昵近习。岂非朱子所谓远耳目之细娱。亲国家之大计者乎。维持此心。莫如学问。学问之功。贵不间断。间断则幷与前功而弃之。岂不可惜哉。此所以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昔召公进诰于成王。以𫍯小民为祈天永命之本。以疾敬德为𫍯小民之本。而臣谓勉圣学当为疾敬德之本。伏愿留神体认焉。且列圣。我东之尧舜也。欲法尧舜。当法祖宗。祖宗朝谟训。尤为亲切。讲筵之暇。燕闲之中。时取国朝宝鉴羹墙录二书。常常阅览。则必多警发。盖观法近则收功易。非历代史乘之比也。即所云详文祖者。耳目之所逮也。传授祖宗心法。亦允在玆。不可以不先讲明也。上曰祖宗谟训之云。尤好当服膺矣。先生曰必有服膺之实。千万仰祝。伏愿殿下实心实行。实德实政。懋厥终始焉。上曰今玆引见太忩卒。当待还宫。更为敦召。必出入讲筵可也。对曰癃病垂死。不能蠢动。前后附奏。即是实状。靡敢矫饰。以若危喘。无计呈身。圣教虽极郑重。万无承命之望矣。命就座。先生曰强策盲瞽。扶曳跛躄。冒昧登筵。固已为盛世之羞耻。而一觐耿光。粗伸义分。虽即日退塡沟壑。更无馀恨矣。臣退伏竆庐。若闻圣学日隆。圣德日新。卓然为千古帝王之标准。则当与乡里父老。赞颂太平万岁。鼓舞于田野之间矣。乘舆已驾。日晷向晩。臣请退去。命司谒扶腋下阶。

丙寅下别谕敦召。上书启辞。

谕曰诗不云乎。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行殿暂接。亦可慰也。但百官军兵。无以许久停驻。草草酬酢。尤用怅然。而多少陈勉之辞。于予心实有感发。历屡日不能忘也。筵退时亦有申申谕告。而见今春序已晏。讲筵当开。此时缅怀之切。实有倍于前日未见者。尔须强起。频入经席。以补寡躬之不逮。

四月甲戌壬午。又上疏辞。兼陈前席未毕之怀。

批曰省䟽具悉尔恳。所陈诸条。无非先圣先贤格言至论。而至于灾咎修省之说。尤为痛切著明。予用感叹。当作箴戒。所可愧者不能致尔于经席之上。日闻启沃耳。

六月会襟溪李公于广州之松石亭。

亭即渊泉洪相公奭周故宅也。不胜江山文藻之感。有诗。

八月辛丑乙丑。孝显王后昇遐。进行宫门外举哀。

九月差挽章制述官。上疏辞。兼陈慰。

批曰省疏具悉尔恳。国运不幸。坤殿礼陟。两慈殿止慈之衷。无以慰譬。而尔疏适至。备陈此时讲筵之尤急。良庸嘉叹。当为之留念。至如挽章制述。在昔儒贤。皆无必辞之举。则尔何为如是为辞乎。

十一月乙巳辛巳。礼官以孝显王后卒哭后大殿燕居服笠制。黑白当否来询。献议。

甲辰先生六十九岁。

正月戊辰丁酉。特下别谕敦召。上书启辞。

谕曰予自嗣服以来。寤寐宿德。必欲咸致左右者。岂曰徒循三征之故事。以要一时之观美而已哉。诚以艰大担躬。学问昧方。朝象渐靡。士趋日下。政须硏经怀道之士。以培端本出治之基也。前春行殿。尔乃贲然登对。予之得觏宿儒之容仪。亲访典学之要务者。盖权舆于是矣。不我遐弃。尤切既见之幸。勉尔遁思。庶有相孚之效。第其诚意之未积。而遽以敦迫为事。则窃恐有慊于待贤之义。故未敢后车之载。而空谷翘想。居然岁一周矣。尔反迈迈然不一更簉于前席。则予于是实有所慨恨焉。尔之前后章奏。辄以讲学为勉。今日急务。诚莫先于此也。若其讲学之方。则不为资益于如尔之邃学硕儒。而能有所进就者乎。予于数月颐摄之馀。值玆新春渐鬯之候。日讲将开。时敏是期。此时启沃之责。尤不能无厚望焉。虽以尔之高蹈遐想。亦岂无恋恋欲见之情耶。方以此意。遍告林樊之诸贤。想多幡然而起者矣。德既老成。居又莽苍。尔不待予言之毕。必倡诸贤而簉朝。以副侧席凝伫之诚也。

八月乙未己酉。特陞通政大夫。翌日拜工曹参议。上䟽辞。

八月戊申。领相赵寅永筵白曰臣窃以为今番诸逆之敢生凶计者非他也。即有以摅得我殿下厌倦圣学也。苟非然者。此辈虽极凶狞。安敢萌此心发此计乎。为今之道。蔽一言曰勤圣学而已。勤圣学之要。莫如招延儒贤。左右启沃。经筵官洪某年今七十。经学纯茂。已为殿下所延接矣。特加通政阶品。幷与他儒贒一体招徕。俾有辅导之益幸甚。上曰依为之。○批曰省疏具悉尔恳。自尔登对之后。于今不忘。一资陞授。亦云晩矣。方有别谕之特降者。尔其勿辞。从速簉朝。以副予延伫之想。

戊午特下别谕敦召。上书启辞。

谕曰尊德礼贤。有国之盛事。予惟寡昧。亦何尝不寤寐于此。前春跸路。尔既惠然。充粹之仪。恳款之悃。尚有所未谖于中者。诚礼未尽。遐遁莫回。东冈一苇之地。邈若川原之夐。此予反躬惭恧之不暇。而尔试思之。顾今上天示警。星祲告异。伦彝将斁。逆变滋兴。静言思之。咎实在予。以言乎学问则寒𣌑无常。以言乎政令则悠泛是事。以至于国计民生。无一可恃而可赖者。此政上下交修。惕然奋励之时。而启沃辅导之任。苟非如尔宿德之士。则将何以致典学之工。成从欲之治乎。夫缁衣白驹之咏。岂亶为好贤而已。嘉客而已。其有待乎执业之问矣。尔以劬经绩学之笃。抱德蕴道于衡泌林樊之下者。决知其非为独善而嘐嘐。则古所云君臣莫逃之义。宁不耿耿于心乎。一资陞授。无足轻重于尔身。而顾予向往之切则尚可谅之矣。玆敷心腹之谕。颙待羽仪之贲。尔须克日幡然。出入经帷。朝夕予左右予。思所以挽回匡辅。是予如渴之望也。

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以在外旋递。

九月乙丑己巳。吏郞以故执义未能相复逸当否来询。献议。

祭仲母李夫人灵筵。

有祭文。

乙巳先生七十岁。

正月往江头。哭送吴瑞五靷行。

有祭文。后撰墓碣。

三月会襟溪李公于沙湖。

七月特拜成均馆祭酒。上疏辞。因陈戒。

批曰省疏具悉尔恳。成均之任。非尔伊谁。方拟因此而稍俟京生。以为敦召之地。尔不宜辞巽。至如满幅陈勉。字字切实。一则感叹。一则愧恧。予虽否德。亦岂无好学好贤之愿。而只缘志不固诚不笃。以致悠泛如此。当益加勉。而尔以先王宫僚。养德林樊。亦多年所。则此时幡然。辅予不逮。实予日夜所想望者也。尔其谅之。

取族侄一胤第二子㝡秀为孙。

㝡秀时年十一岁。

十月往江头。迎哭吴稺辅致翼返虞。

有祭文。

会襟溪李公于沙湖。

门人任宪晦,子一纯从往。

丙午先生七十一岁。

二月丁亥丙午。健陵幸行时。至鹭梁遣史官存问。上书启。

五月乙卯壬戌。礼郞以绥陵迁奉时大王大妃殿服缌当否来询。献议。

差迁陵挽章制述官。上疏辞。兼辞本兼诸职。因陈所怀。

批曰省疏具悉尔恳。绥寝迁奉。诹吉载迩。怆恸之私。无以为喩。挽辞制述。曾无儒贤必辞之例。今何如是为辞乎。至于此时。讲对之请。认出勤挚。极庸感叹。当体念矣。

进行宫门外受缅服。

闰五月乙酉丁未。绥陵出玄宫时。进行宫门外举哀。

甲辰往新陵洞口外。参下玄宫哭班。

门人崔敬休,李㶐,李烋,金正洙从往。

六月有患候。

患证以小便不利。跨朔危重。襟溪李公冒热跋涉来问曰。某病吾岂安坐云。

丁未先生七十二岁。

正月辛巳有告祠堂文。

以老传告庙。属子一纯摄祀。而告祝不用摄祀孙属称。只用使子某之文。

近斋先生讳辰十七日有诗。

先生每于近斋忌日食素。至是以癃病不克食素。诵松江湛老栗翁同日逝。从前食素老难能之诗。仍作诗曰一哭山颓四纪馀。讳辰不肉若丧初。八旬垂死无馀气。却自今年未食疏。

二月闻襟溪李公讣。为位而哭。

先生大恸曰吾身丧矣。

遣子一纯致酹于襟溪李公灵筵。

有祭文。后撰墓志。○先生曰吾不以身亲酹者。非但病不可强。若将一恸遂绝。故不为也。

四月遣人致酹于老洲吴公改葬。

有祭文。

戊申先生七十三岁。

正月作敬叙文。

是月四日。即皇明太祖高皇帝开国八回甲日也。先生不胜风泉之感。作此文。

秋率子一纯往梅山省墓告荣。

时自上为荣养先生。特除一纯果川县监。

己酉先生七十四岁。

二月遣子一纯。致酹于襟溪李公灵筵。

有祭文。

遣庶从侄一诚。致酹于沈宜德灵筵。

有祭文。

三月行孙㝡秀冠礼。

赵秉悳为宾。

闰四月行㝡秀昏礼。

㝡秀为李果川麟秀孙女婿。

六月丁卯壬申。宪宗大壬昇遐举哀。

甲戌礼郞以当宁嗣位后东朝位号加上当否来询。献议。

辛卯礼郞以孝定殿徽定殿祝式来询。献议。

八月丙寅壬申。礼郞以全溪大院君墓所改封筑告文中属称来询。献议。

差挽章制述官。上疏辞。兼辞本兼诸职。因陈所怀。

批曰省䟽具悉尔恳。挽章制述。曾无儒贤必辞之例。今何为言乎。陈勉之辞。良用钦佩。从当一谕矣。尔其勉回遐心。出入讲席。以副予承教之愿。

丁亥特下别谕敦召。上书启辞。

谕曰日前疏批。已略示予意。侧席之念。曷尝少弛。而姑徐敦迫之音者。盖亦有待焉耳。呜呼。求贤如渴。何时不然。而在嗣服之初为尤甚。予小子叨承丕基。茕然在疚。虽仰承慈圣之指教。俯赖宰辅之协赞。而栗栗危惧。若涉无津。况幼而失学。𫍲陋寡闻。若殷宗之旧劳于外。而初无甘盘之旧学。其于典学之工。尚昧方向。苟得山林宿德之士。朝夕左右。启沃予熏陶予。嘉谟嘉猷。以引以翼。则予虽不足有为。尚庶几多赖裨益。渐至成就。以巩我祖宗洪业。耿耿一念。寔在于此。惟尔以世禄之家。膺旌招之礼。养德林樊。劬经服礼。器量之宏伟。践履之笃实。蔚为诸大夫国人所想望。而矜式。厥惟久矣。今于亮阴恭默之中。方日开讲对。诚以学问不可失时。思有以奉承慈圣诲勉之至意。居丧废业。有不可以常礼论故也。迩列横经。非曰无人。而嘉邸劝学。愿得天下之名儒。崇政进讲。必须河南之宿德。当今之世。舍尔伊谁。玆布十行之谕。庸寓三征之义。尔须幡然。即起造朝。以副予恳款之诚。

庚戌哲宗大王元年先生七十五岁。

三月遣子一纯。致酹于朴稺升宗塾灵筵。

有祭文。

六月辛酉丙寅。宪宗大王小祥。进行宫门外举哀。

十月己未庚申。筵臣以经筵继讲册子来询。献议。

十一月己丑乙卯。筵臣以经筵继讲册子来询。献议。

辛亥先生七十六岁。

正月戊子辛卯。遣史官存问。赐衣资食物。上书启辞。

昨年十二月宾对时。右相权敦仁奏曰祭酒臣洪某。来年当回巹云。若自朝家有示意之举。则似好。故敢此仰达矣。上曰山林年岁今几何。权曰明年当为七十六岁。礼待之地。不可无示意之举矣。臣不敢以某事仰请。而既有闻知。故玆敢提禀矣。上曰于前亦有可据之例乎。权曰年前故重臣金箕殷回巹时。有其子外任甄复。衣资食物及宴需。自户曹输送之处分矣。大王大妃殿曰回巹在于何时乎。权曰臣未及详闻。而近来人家回巹。皆以正月为之。大王大妃殿曰诚稀贵之事矣。正月庚寅。以司谒口传下教曰。向来大臣奏以洪山林回巹在迩云。其日子知入。同日户曹书吏奉圣教来问回巹日子。以国恤中不敢循俗设宴之意仰对矣。同日传曰顷因右相所奏闻洪祭酒回巹在迩云。事甚稀贵。朝家礼遇之地。且有从前已施之典。衣资食物。从优输送事。分付户曹。遣史官存问以来。

壬辰遣史官宣谕。上书启辞。

谕曰回巹之义。古无所称。然入乡循俗。古人攸训。菲薄之物。非直为今日饰喜之资。而寄与也。以表予耿念之意耳。何必牢辞。安心领受。

同日特拜司宪府大司宪。上疏辞。兼陈所怀。

批曰省疏具悉卿恳。都宪特简。予意有在。砥行立名。需用当世。惟士为能。况卿之经术风范。世所推诩。而昌言又若是惓惓。不觉耸然庄诵矣。方今岁籥载新。三昼之讲将开。夤缘晋接。得闻大道之要。以资为治之方。则岂不休哉。卿其勿辞。亟回遐心。犂然膺命。

四月丁巳癸酉。特下别谕敦召。上书启辞。

谕曰予自嗣服以来。欲见卿德仪者久矣。以谕以批。屡勤侧席之念。而卿之一向迈迈。不思贲然者。必以予诚意浅薄。未能挽回遐心也。常切愧叹于中。予小子叨承丕基。栗栗危惧。义方之教。仰成于帘帷。辰告之谟。实赖于宰辅。而惟其自治之道。讲学为急。既无殷宗之旧学。何论汉宣之通经。日月云迈。政务人一己百之工。而虽有志学之诚。实昧为学之方。惟思左右宿德。朝夕启沃。窃庶几补既往之𫍲陋。立方来之根基。耿耿一念。只在于此。惟卿养德山林。劬躬读书。践履之诚笃。学术之渊博。素为三朝之所礼遇。一世之所矜式。况年益卲德益崇。而又值予小子愤悱自强。虚心求助之时。岂不欲展其所蕴。以引以翼。俾予得闻学问之要。克底成就之地乎。卿每以老病为辞。而志气不衰。颐养有素。见今日候暄畅。荣卫益当康复。庸敷十行之谕。以蕲三接之幸。惟卿亟图幡然。指日簉朝。出入筵席。以副予凝伫之望。

五月丁亥甲辰。礼郞以宪宗大王祔庙后真宗大王祧迁当否来询。献议。

六月丙辰辛酉。宪宗大王大祥。进行宫门外举哀。

戊寅上疏陈慰。兼辞本兼诸职。仍陈所怀。

批曰省疏具悉卿恳。此是莫重莫大之典礼也。奉以行之。既阅三载。今此厘正。实涉悚然。而卿言若是纤悉。更当博议而裁处之矣。至于当初议定之过自为引。诚过矣过矣。礼论之多歧。非特此事。则以若其时之仓皇。设或有未及援证处。此岂卿之所失耶。卿其安心。勿复以此烦提。

闰八月往梅山省墓。

先生有诗曰梅谷寒泉自古名。晦翁于此占亲茔。吾乡亦自同双号。惟愿先灵永世宁。先生自注曰朱子葬韦斋于上梅谷。葬祝夫人于寒泉。吾家亲墓亦有梅山闲川之名云。

九月复拜大司宪。上疏辞。兼陈所怀。

批曰省疏具悉卿恳。由予诚浅礼薄。尚不得致卿于朝端。满心愧恧。常所耿耿。今接来章。所以忧爱而期勉之者如此。予虽寡昧。可不服膺。至于祈永𫍯小敬德之要与夫造端出治之会。卿言即经训遗旨也。非敢不惟日慥慥。而提撕警发。全在于讲究讨论。则双只之筵。数数之仪。舍卿伊谁。虽以君臣之义言之。以卿惓惓之念。宜体予必欲致卿之苦心矣。适因奉复。有此敷告。卿其谅之焉。都宪之任。才已勉递矣。

十月癸未丙午。特下别谕敦召。上书启辞。

谕曰予必欲致卿乃已之苦心。已悉于前者奉复。而况时相恳恳之奏。亶出于得贤共理之至意乎。间缘国家事会之多端。尚未有敷心之谕。此亦予诚意浅薄之致也。卿以六十年守道读书之人。其于经传稽古之力。卿虽欲退而不居。不可诬者。暗然日章之理也。顾今国势之岌嶪何如。民忧之澒洞何如。虽以目下事言之。乱逆层生。鞫讯方张。此岂有他而然哉。只是国势不尊。民生莫支而然耳。民忧之莫支。固不难知。国势之不尊。抑又何故。当此时如卿卫国向上之人。竟欲固守初志。不揆所以被发缨冠。则是岂天地莫逃之义也哉。予言之至此。卿宜有惕然而自厉者。望卿即日幡然簉朝。思所以讲底平之道。而究弭乱之方。则此岂非一生服勤圣训之功欤。复音之来。予方侧席而俟之。

十一月壬子庚辰。筵臣以经筵继讲册子来询。献议。

壬子先生七十七岁。

正月升拜资宪大夫知敦宁府事。上疏辞。仍陈所怀。

批曰省疏具悉卿恳。予自嗣服之初。愿一承教于经席间。尝再三敦召。遐心莫回。予虽诚浅礼薄。日夕企待。不翅如渴。今予亲总庶务。夙夜祇栗。切欲致卿之心。尤倍前日矣。以卿追先报今之诚。致君泽民之志。其必惓惓于辅导寡躬。成就典学之方。而日昨晋擢。寔副望实。何用辞巽。招贤求助。今其时也。则卿非其人乎。尾附事。敢不书绅而服膺。当孜孜铭念矣。卿须克日簉朝。朝夕启沃。俾予有缉煕之功。是所望也。

龙仁儒生请忠烈祠院长许之。不知的在何年。姑附于此。

前后各处请院长者多。或许或辞。不能一一尽录。

二月壬午有告祠堂文。

先生以名位亢极。晩节易亏为惧。有告。

丙午健陵幸行时。驻跸于鹭梁行宫。遣史官存问。上书启。

六月庚辰庚寅。史官以山林抄选来询。上书启辞。

辛卯又遣史官宣谕问疾。仍询抄选事。回启。

谕曰览卿附奏。知有慎节。可胜虑念。然神明所相。当有勿药之效。卿其安心调理。以副朝野之望焉。至于抄选事。有国之大政也。此事之询及儒贤。既有列圣朝故事。故予所以遵而行之者也。卿之以年前邦礼事为引。岂非万万过当之举乎。以卿宿德。思所以寿吾国脉者。荐贤举贤以外。更有他何事乎。卿欲酬报先朝礼遇之盛。则予小子今日所询。岂忍无一言可否乎。卿其厚谅。有以复之。

有痢患。

先生自辛丑冬。进食稍减。厥后屡经重患。荣卫已竭。是年春疾益笃。戒子以丧祭必从薄略。至是月晦间。又添痢患。日以危㞃。药物且不能进。而门人进见则随其气质。谆谆警策如平时。

七月己酉癸丑。拜刑曹判书。

以曹中有事旋递。

乙丑酉时。考终于芦漪精舍之博厚室。

是日屏妇女。不许请见。谓子一纯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命侍者撤去毡褥。铺置床席。整顿书籍。手自正冠而卧。语音已低微矣。时赵秉悳之从子龙煕,女婿闵述镛来谒。先生谓龙煕曰归语君仲父。益勉德业。问述镛曰岭南贼就捕否。盖岭人有告变者。方事讥捕故也。自是子孙面目。亦不能辨。而喉间谆谆。惟是忧念国事也。自先生病㞃。远近士子。乡里亲知。盈门问候。及丧哀痛。如哭亲戚。门人加麻心丧者一百馀人。○先是子一纯欲探吉凶。拈得王字。准于谢石解字诀。其文有汪漾其波。黄生何去。洒落荷珠。朱子已隐。玉色金声。终閟影响之语。又有屋梁振响之异。哲人之萎。岂小变哉。

丙寅讣闻。

上教曰即闻丈席之长逝。曷胜怆衋。此儒贤以先朝旌招之人。逮予寡躬。年弥高而德弥卲。予所以特擢正卿。屡宣敦召。期欲一致经席。获睹典型。今焉已矣。卒洪祭酒家。助丧葬之节。令该曹照例举行。造墓军亦令本道题给。

八月己卯癸卯。馆学儒生为文致祭。

九月戊申遣礼官致祭。

祭文曰列圣崇道。鸿儒世作。潭华真正。农渊精博。讫于渼近。津筏后先。卿得其传。间气百年。洪河之量。乔岳之仪。皋鹤早闻。正庙曰咨。遵晦弥坚。俛焉孜孜。博约互进。明健为质。心衡今古。词华黼黻。绍述徽言。提挈宏纲。担夯至重。硬着脊梁。一登离筵。旋赋遂初。若颜巷处。如邵洛居。谁其同德。有吴文元。乐在育英。衿佩塡门。春秋尊攘。形气神理。发为宗旨。叮咛举似。玉韫辉溢。晩膺旌招。志介于石。匪洁身逃。栖迟郊坰。麟薮凤梧。行殿幄对。侃侃𬣙谟。敬天法祖。克己裕民。宪考嘉乃。利见大人。逮予嗣服。冀或来贲。十行纶綍。屡宣邮置。我蓍我龟。有叩斯应。弘博条鬯。群疑唤醒。八座崇秩。三达具备。执爵乞言。耿耿寤寐。天胡不憗。凶音遽彻。蕙帐风凄。瑶琴弦绝。邦国殄瘁。士林衔痛。侧席之馀。震悼予衷。伻官致侑。用寓尊贤。灵如不昧。歆此傧笾。

甲寅葬于广州九寿洞壬坐之原。

门人来会者五十馀人。

甲寅夏家状成。

子一纯撰。其总论曰府君以间世英豪之姿。早师有道。渊源端的。谓圣人必可学。谓斯道必可闻。精思力践。不知年数之不足。孝悌通乎神明。而犹恐分有未尽。名理贯乎天人。而犹恐见有未至。有华国之藻。而不以自多。蕴经世之才。而不要槩见。竆作陋巷之韦布。而不见其戚。位跻煕朝之宾师。而不见其泰。勇于卫道。严于辟邪。必欲举一世。偕底大道。使天理明中国尊斯民淑。此其一生苦血所存也。呜呼。当府君之时。四方人士。莫不宗仰。以至异趣者。亦无异辞。闻风而悦服。觌德而心醉。而其至诚恻怛底本领。尚有未尽知者。况乎百世之后耶。然读其书而求其心。庶或知范围之大。规模之密。有以绍前而牖来者耶。老洲先生一世之宗师。而尝云有大心众生意思者。吾见此友一人而已。又尝许之以儒宗。命及门学者。卒业于府君门下。襟翁平生之知己。而尝称之为当世第一流。又或曰百年间气。或曰烂用天理。即此数言而求之。亦可得其仿佛也耶。

丙辰价川诸生。幷享于景贤祠。

与屏溪尹先生,三山李公,常窝李公幷享。

辛酉冬年谱成。

癸亥十一月赐谥文敬。

道德博闻曰文。夙夜儆戒曰敬。

乙丑夏有嗣孙录用之命。

左相金炳学筵奏。

丙寅夏文集印行。

年谱跋

编辑

呜呼。我梅山老先生年谱成于山颓后十年。而先生胤子鳌谷公已殁。不无杞氏之病。以先生盛德大业。事实之疏略乃尔。可恨也已。至若奏议及言理言学文字。尽在原集。故不复采录。第附此于原集之末。其于察言考迹。庶几互相发云。

崇祯四甲子仲冬。门人西河任宪晦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