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八旗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45
钦定八旗通志 卷四十五 |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五
职官志四
职官〈光禄寺 太仆寺 鸿胪寺 国子监 钦天监 内务府〉光禄寺
光禄寺卿满洲一人〈从三品〉
少卿满洲一人〈初系四品顺治十六年定为正五品〉
〈顺治元年置卿少卿满洲各一人乾隆十三年以来以大臣总理寺事皆由〉
〈特简无常员〉
大官署署正满洲一人〈初置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为六品康熙六年改为五品九年定为从六品〉
署丞满洲二人〈初置六品康熙九年定为从七品〉
〈顺治元年定四署置满洲署正署丞如今制〉
珍羞署署正满洲一人
署丞满洲二人
良醖署署正满洲一人
署丞满洲二人
掌醢署署正满洲一人
署丞满洲二人
典簿厅典簿满洲一人〈从七品〉
司库满洲二人
库使满洲八人
笔帖式满洲十八人
〈顺治元年置满洲二十一人汉军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汉军员额复省满洲三人〉
太仆寺
太仆寺卿满洲一人〈从三品〉
少卿满洲一人〈正四品〉
〈国初置太仆寺附于兵部武库司设卿满洲一人少卿满洲二人寺丞满洲一人顺治元年十二月省太仆寺九年复置十五年省寺丞员额十六年复置康熙二年仍省雍正三年始建衙署于正阳门之东乾隆十三年省满洲少卿一人近岁以来以大臣兼管寺事皆由〉
〈特简无常员〉
左司员外郎满洲一人蒙古一人
主事满洲一人蒙古一人
右司员外郎满洲一人𫎇古一人
主事满洲一人蒙古一人
〈初制不分司设满洲员外郎八人雍正三年省二人改设蒙古员外郎二人乾隆六年始置左右二司各分职掌给以印信十三年改定满洲员外郎二人主事二人蒙古员外郎二人主事二人〉主簿满洲一人〈正七品〉
〈雍正二年置〉
笔帖式满洲八人蒙古八人
〈初置满洲笔帖式十一人蒙古四人汉军二人康熙二年省满洲笔帖式三人雍正三年省汉军员额乾隆三年増置蒙古笔帖式四人〉
统辖两翼牧总管都统一人
副都统一人
两翼总管各一人〈正四品〉
翼长各二人〈正五品〉
䕶军校各四人〈初置八品后升为正七品〉
〈以上皆蒙古员额〉
协领各五人〈七品〉
驻札张家口办理牧场事务以主事衔主簿一人〈牧置于张家口外左翼四旗在哈喇尼敦井东西百五十里南北百三十里右翼四旗在齐齐尔汉河东西百五十里南北三十二里马群百九十二每群牧长牧副各一人牝马群百六十每群牧丁八人牡马群三十二每群牧丁十四人䕶军三百十四人总管翼长居适中之地综治牧政䕶军校协领等各巡牧所禁盗马及壑耕者统辖总管乾隆十三年置以察哈尔副都统兼理总管康熙四十四年置䕶军校等员雍正元年置又原置有副总管二员防御二员翼领四员骁骑校三员今俱省凡总管员缺于察哈尔佐领世爵及牧翼长等官内选用翼长以下员缺于䕶军校等官次第选用皆由寺引见除授张家口办理牧事务官向于本寺主事笔帖式内各拣选一员于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本寺奏派主簿以主事衔前往驻札五年轮请更换〉鸿胪寺
鸿胪寺卿满洲一人〈初制三品顺治十六年定为正四品〉
少卿满洲一人〈从五品〉
〈顺治元年置鸿胪寺设卿满洲一人少卿满洲一人乾隆十四年定以礼部满洲尚书兼管鸿胪寺事永为常式焉〉
鸣赞满洲十四人〈六品顶带食七品俸〉
〈顺治初置十六人乾隆三十七年以二人改属銮仪卫司赞鸣鞭其留寺者实十四人〉主簿厅主簿满洲一人〈从八品〉
〈顺治元年置额又初设有各馆主簿后俱省〉
笔帖式满洲四人
〈初置满洲十人后省六人又有汉军二人后俱省〉
国子监
国子监祭酒满洲一人〈初置三品顺治十六年定为从四品〉
司业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正六品〉
〈国初设祭酒满洲一人蒙古一人司业满洲二人蒙古二人顺治十七年省蒙古祭酒司业员额雍正五年复置蒙古司业一人乾隆十三年省满洲司业一人其总理监事大臣自雍正三年以来始置皆由特简无定员〉
监丞满洲一人〈初置正八品后升为正七品〉
〈员额顺治元年定〉
博士满洲一人〈初制从八品后升为从七品〉
典簿厅典簿满洲一人〈从八品〉
〈员额顺治元年定〉
八旗官学助教满洲十六人蒙古八人〈初制从八品后陞从七品〉
〈顺治元年始设二人于太学寻立八旗官学令六堂分教十五年八旗各建学舍乃省太学员额而别置官学助教十六人康熙五十七年省四人雍正三年复置蒙古助教八人亦顺治元年置十八年省四人雍正二年复置〉
满洲教习八人
𫎇古教习八人
弓箭教习八人
算法馆助教一人
〈满洲汉人并授康熙九年始选八旗官学生习算法雍正十二年増置教习十六人乾隆三年罢八旗官学算法教习别立算学设肄业生满洲十二人蒙古六人汉军六人附学生二十四人五年期满乃甄录之视出身有差以钦天监博士天文生叙用〉
鄂罗斯馆助教满洲一人
〈以官学助教内抡选兼司不为额缺又琉球等国有遣子弟入学者选贡生一人教习而以博士一人董率之〉
笔帖式满洲四人蒙古二人汉军二人
〈满洲汉军员额顺治元年置𫎇古员额顺治十八年置〉
钦天监
钦天监监正满洲一人〈初制四品康熙六年改为三品九年定为正五品〉监副满洲一人〈初制五品康熙六年改为四品九年改为正六品〉
〈顺治元年设钦天监监正等官康熙四年置满洲监正一员左右监副各一员乾隆十八年省满洲监副一员其总理监务王大臣自乾隆十年以来始置皆由〉
〈特简无定员〉
时宪科五官正满洲二人𫎇古二人〈从六品〉
秋官正汉军一人〈从六品〉
博士满洲一人蒙古二人汉军二人〈从九品〉
〈五官正满洲𫎇古员额康熙四年定又初沿明制设有回回科顺治初裁革以其职改隶汉军秋官正博士初制满洲蒙古共六人不分员额除授又汉军三人乾隆四十七年定制满洲博士四人蒙古博士二人汉军博士二人分隶三科如今制〉
天文科五官灵台郎满洲二人𫎇古一人汉军一人〈从七品〉
博士满洲三人
〈五官灵台郎初置满洲蒙古共三人不分员额除授乾隆四十七年定制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军灵台郎康熙四年定〉
漏刻科五官挈壶正满洲一人𫎇古一人〈从八品〉五官司晨汉军一人〈从九品〉
〈五官挈壶正初置满洲蒙古共二人不分员额除授乾隆四十七年定制满洲一人蒙古一人〉主簿厅主簿满洲一人〈正八品〉
〈员额康熙四年定〉
食俸天文生满洲十人𫎇古六人汉军八人〈俱以算学生选充视笔帖式食俸〉
笔帖式满洲十一人蒙古四人汉军二人
〈员缺康熙四年定〉
内务府
内务府总管大臣无定员〈初品级无定乾隆十四年定为正二品〉
〈国初置内务府顺治十一年改置十三衙门曰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司设监兵仗局惜薪司钟鼓司织染局十八年并裁仍设内务府以大臣总管或以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兼摄无定员〉
堂郎中一人〈正五品〉
堂主事二人〈正六品〉
委署主事一人
堂笔帖式三十七人
〈康熙四十二年设郎中一员后省雍正十三年复设堂主事康熙十六年设委署主事雍正元年设后省乾隆二十二年复设即以笔帖式补放给与六品虚衔不出缺各司主事委署主事裁设皆同笔帖式顺治十八年设十六员以后陆续増设至三十七员各司笔帖式因其事之繁简以定额皆先后裁设〉
广储司总管六库郎中二人
部员兼管六库郎中二人
郎中四人
员外郎十二人
部员兼库员外郎六人〈从五品〉
主事一人〈正六品〉
委署主事一人〈正六品〉
司库十二人〈正六品〉
署司库十二人〈于库使内挑选〉
库使一百二人
司匠十人
无品级司库十二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催长二人
〈初名御用监顺治十八年分为银库皮库缎库衣库康熙十六年改定为广储司四库二十八年分设磁库茶库共为六库郎中初设三人雍正十三年増设总管郎中二人员外郎初设八人康熙二十八年増四人部员兼库郎中员外郎乾隆三十三年设司库康熙九年设八人二十八年増四人无品级司库康熙四十四年设自后陆续増设〉
宁夀宫管理事务郎中二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二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三人
学习笔帖式四人
内管领二人〈正五品〉
〈乾隆四十年以宁夀宫地方𦂳要派内务府大臣二人専管并设立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内管领等员以専司其事其档籍清册钤用广储司印四十四年増设委署主事一人学习笔帖式四人〉
织造监督江宁府苏州府杭州府各一人
司库各一人
笔帖式各二人
库使各二人
〈监督于内务府司官内简用带原衔管理顺治初年设三处织造官监督笔帖式库使各一人三年一代十八年定一年更代康熙元年各増库使一人二年奏定三处织造不限年更代各増笔帖式一人六年各増库使一人〉
会计司郎中二人
员外郎六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催长五人
〈初名内官监顺治十七年改为宣徽院康熙十六年改定为会计司初设郎中三人康熙三十八年裁一人雍正元年复増设一人乾隆四十年仍裁一人员外郎额顺治十七年定初设催总八人后裁仍复设五人后改为催长〉
内管领掌关防郎中一人
协理关防事务员外郎二人
内管领三十人〈正五品〉
副内管领三十人〈正六品〉
笔帖式八人
〈国初设内管领四员顺治间増十六员康熙二十三年每管领下増设副内管领一员自后陆续増置雍正元年以一员管理关防二员协理关防事务乾隆十五年以各司院郎中内拣选一员掌理关防以各司院员外郎内拣选二员协理关防事务其掌关防之内管领仍专司本管领之事〉管理三旗纳银庄郎中一人
员外郎六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十一人
催长三人
副催长三人
〈初由三旗各佐领管理康熙三年设员外郎六人专管十六年隶会计司雍正元年另设衙门置郎中一人乾隆元年设主事一人后裁〉
掌仪司郎中二人
员外郎八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一人
司俎官五人〈正六品〉
赞礼郎十七人〈六品顶带食七品俸〉
〈初名礼仪监顺治十七年改为礼仪院康熙十六年定为掌仪司初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八人康熙三十八年裁郎中一人司俎官初为司胙官设四人后増设一人并改为司俎赞礼郎初设十二人雍正十年増五人〉
御茶膳房总管大臣无定员
尚膳正头等侍卫一人〈正三品〉
二等侍卫二人〈正四品〉
尚茶正头等侍卫一人〈正三品〉
二等侍卫二人〈正四品〉
尚膳副三等侍卫二人〈正五品〉
尚茶副三等侍卫二人〈正五品〉
膳房三等侍卫四人〈正五品〉
蓝翎侍卫七人〈正六品〉
茶房三等侍卫一人〈正五品〉
蓝翎侍卫四人〈正六品〉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十一人
〈初设饭房总领茶房总领各三人饭上人三十五人茶上人十七人康熙二十八年定饭上人委署总领一人雍正元年定饭房茶房总领俱授为二等侍卫饭上人授三等侍卫六人蓝翎侍卫七人茶上人授三等侍卫三人蓝翎侍卫四人又定茶房侍卫内委署总领一人乾隆八年定饭房茶房二等侍卫内各授一等侍卫一人十五年改饭房为外膳房二十四年改饭房总领为尚膳正副总领为尚膳副茶房总领为尚茶正副总领为尚茶副主事雍正二年设〉
中正殿管理事务大臣二人
员外郎二人
〈康熙三十六年设〉
内管领三人
笔帖式四人〈内六品职衔二人〉
〈内务府三人外旗蒙古一人〉
苏拉笔帖式三十四人
雍和宫管理事务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乾隆九年俱以司官兼管十六年定为额设〉
副内管一人
笔帖式三人
咸安宫官学管理事务大臣一人
协理事务大臣一人
〈以内务府大臣及各部尚书侍郎简派兼充〉
总裁满洲二人
〈以翰林院官充〉
管理事务郎中四人
笔帖式一人
满洲教习十三人
〈翻译六人清语三人弓箭四人〉
官学生一百十人
蒙古学总裁二人
教习二人
学生二十四人
〈凡内府三旗八旗满洲蒙古之秀颕者咸与焉雍正七年立乾隆元年定〉
〈咸安宫官学生内务府留三十人増设八旗满洲各十人十三年设蒙古官学员额皆陆续増定〉景山官学兼管事务郎中三人
员外郎一人
教习满洲九人
官学生三百八十八人
回子学生四人
〈康熙二十四年立〉
御药房兼管郎中一人
兼管员外郎一人
内管领一人〈五品〉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副内管领二人〈六品〉
库掌二人〈七品职衔食八品俸〉
笔帖式十四人
〈顺治十年以总管首领太监管理康熙三十年改归府属员额陆续増置〉
都虞司郎中二人
员外郎五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催长四人
委署催长四人
〈初名尚膳监顺治十八年改为采捕衙门康熙十六年改定为都虞司初设郎中三人后裁一人〉内务府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䕶军营䕶军统领各一人〈正三品〉
䕶军参领各五人〈三品职衔〉
副䕶军参领各五人〈四品职衔〉
䕶军校委署参领各三人〈五品职衔〉
䕶军校前锋委署参领各二人〈五品职衔〉
䕶军校各三十五人〈六品〉
前锋蓝翎长各二人〈六品虚衔〉
金顶蓝翎长各五人
印务笔帖式各十人
骁骑参领各五人〈三品职衔食五品俸〉
骁骑副参领各五人〈四品职衔〉
满洲佐领各五人〈四品〉
旗鼓佐领各六人
正黄旗世袭高丽佐领二人
正白旗回子佐领一人
每佐领下骁骑校各一人〈六品〉
〈国初每旗编为五甲喇设参领一人顺治九年立鸟枪营每旗添设参领委署参领䕶军校等员十三年鸟枪䕶军拨回旧营以委署参领为副参领乾隆十三年立前锋营设前锋委署参领䕶军校等员〉
圆明园内务府三旗䕶军营长一人〈三品职衔食四品俸〉䕶军参领各一人
副䕶军参领各一人〈四品职衔〉
委署䕶军参领各一人〈五品职衔〉
䕶军校各三人〈六品〉
副䕶军校各一人
笔帖式四人
〈雍正三年以京城内䕶军营分驻设参领䕶军校等员九年设执掌关防夸兰达一人〉
盘山
总管一人〈五品〉
千总二人〈六品〉
副千总二人〈七品〉
笔帖式四人
隆福寺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桃花寺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白涧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燕郊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大新庄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𩫶髻山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黄新荘〈管理四处行宫事务〉
总管一人
千总四人
委署千总四人
汤泉管理事务
总管一人
苑丞一人〈八品〉
苑副三人〈无品级〉
热河
行宫总管二人〈初制正五品乾隆三十五年定为正四品其由尚书都统内务府 简放者仍各带原品职衔〉
苑丞四人〈五品〉
千总十二人
副千总二十二人〈七品〉
委署副千总二十六人〈七品〉
喀喇河屯长山峪两间房巴克什营中关波洛河屯吉尔哈郎图阿穆呼郎图张山营等处
行宫千总各一人
副千总各一人
黄家营钓鱼台黄土坎十八里汰化育沟等处
行宫副千总各一人
溥仁寺副千总各一人
普乐寺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委署副千总一人
安远庙千总一人
副千总二人
普陀宗乘庙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委署副千总三人
殊像寺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委署副千总一人
普宁寺千总一人
副千总二人
委署副千总一人
须弥福夀庙千总一人
副千总一人
委署副千总二人
广安寺委署副千总二人
罗汉堂委署副千总一人
〈总管康熙四十二年设苑副乾隆三十五年设各处千总副千总康熙四十一年以来陆续増设〉养鹰鹞处
兼管事务大臣二人
〈以王公御前大臣侍卫等官管理〉
鹰上统领二人〈四品〉
〈副都统一人二等侍卫一人〉
蓝翎侍卫头领五人〈六品〉
副头领五人〈六品虚衔〉
班掌七人〈九品虚衔〉
笔帖式三人
委署笔帖式五人
拜唐阿三十人
额鲁特拜唐阿八人
回子拜唐阿五人
养狗处
兼管事务大臣二人
狗上统领二人
蓝翎侍卫达四人〈六品〉
拜唐阿达四人〈六品虚衔〉
外养狗处委署拜唐阿达三人〈六品虚衔〉
内养狗处委署拜唐阿达二人〈六品虚衔一人七品虚衔一人〉班掌六人
笔帖式三人
内务府拜唐阿十人内九品职衔委署笔帖式五人
外养狗处拜唐阿二十一人
内养狗处拜唐阿八人
额鲁特拜唐阿十人
回子拜唐阿十人
〈国初设立鹰房鸦鹘房乾隆十一年改为养鹰处养鸦鹘处三十七年裁养鸦鹘处其员额转补鹰上养狗处员额国初定〉
管理南府景山事务处
兼管郎中二人
兼管员外郎三人
笔帖式六人
催长一人
慎刑司郎中二人
员外郎四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十八人
〈初名尚方司顺治十二年改为尚方院康熙十六年改定为慎刑司员额顺治以来前后増定〉营造司郎中二人
员外郎八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五人
库长十五人〈无品级〉
副库长八人
库守五十九人
委署司匠二人
催长一人
委署催长一人
〈初名惜薪司顺治十八年改为内工部康熙十六年改定为营造司初设郎中三人后裁一人员外郎六人后増二人〉
官房租库值年总管内务府大臣一人
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
〈郎中员外郎俱以各司兼管〉
笔帖式七人
库掌一人
库守六人
领催三人
〈初属营造司管理康熙六十一年立租库各员额乾隆三十六年以内府大臣值年管理〉
御书处管理事务大臣二人
兼管郎中一人
兼管员外郎三人
监造一人〈六品职衔食七品俸〉
副监造一人
库掌二人〈七品职衔食八品俸〉
署库掌六人
笔帖式二人
〈员额康熙四十九年定监造库掌品级乾隆四十三年定〉
武英殿修书处管理事务王大臣二人
监造一人〈正五品〉
副监造一人〈正六品〉
委署主事一人
库掌一人〈正六品〉
库掌三人〈正七品〉
笔帖式四人
委署库掌六人
拜唐阿十九人
〈员额康熙十九年定又设有总裁二人提调二人纂修十二人俱满汉并用〉
养心殿造办处总管事务大臣三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三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库掌六人〈六品〉
催长十三人
库守八人
笔帖式十五人
拜唐阿五十二人
领催二十二人
〈初设造办活计处管理事务无定员乾隆二十四年定设员额〉
庆丰司郎中二人
员外郎八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十五人
厩长十人
厩副十九人
〈顺治初年设内牛圈三外牛圈三供乳饼圈一羊圈六管理牛只羊只各设员外郎三人及厩长笔帖式等员康熙十六年归并掌仪司管理二十三年设庆丰司置郎中二人増置员外郎四人主事一人不隶内务府雍正元年归并内务府管理乾隆四十年裁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谨按内务府之制以七司各掌府事其馀分建衙门并铸给关防印信统辖于总管大臣而不与七司相隶属惟是事类相近允宜依次分求如宁夀宫事务档册用广储司钤印监督织造由缎库郎中察核内管领之钱粮纳银庄之奏销皆由会计司办理〉
〈御茶膳房中正殿〉
〈雍和宫管理事务皆掌习礼仪之事而官学药房附焉官房租库本由营造司分设〉
〈御书处武英殿修书处〉
〈养心殿造办处均掌内廷书籍典册修造之事兹并遵〉
〈大清会典成例以类序次惟内三旗䕶军营圆明园䕶军营暨各〉
〈行宫千总会典序官别著于武职篇而奉行则例仍载于都虞司以府属武职升迁诸事均隶都虞司也兹并从类叙于七司之后焉〉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五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