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065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六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六十五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六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六十五卷目录

 释教部汇考七

  佛国记鄯善国 𠆿夷国 于阗国 子合国 竭叉国 陀历国 乌苌国 弗楼

  沙国 那竭国 罗夷国 跋那国 毗荼国 摩头罗国 拘萨罗国 摩竭提国 师子

  国

  续博物志释氏之源

  野客丛谈佛入中国

  墨池浪语佛法入中国

 释教部总论一

  宋谢康乐集辩宗论

神异典第六十五卷

释教部汇考七

编辑

《佛国记》

编辑

鄯善国

编辑

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馀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 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诸国类皆如是, 惟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

𠆿夷国

编辑

其国僧有四千馀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秦土沙门 至彼,都不预其僧例。

于阗国

编辑

其国人民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多 大乘学,皆有众食。彼国人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 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其国 僧伽蓝名瞿摩帝,是大乘学。国中十四大僧伽蓝不 数,小者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洒扫道路,庄严巷陌。其 城门上张大帏幕,事事严饬,王及夫人采女皆住其 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像。“离城三 四里,作四轮像,车高三丈馀,状如行殿,七宝庄校,悬 缯幡盖。像立车中,二菩萨侍,作诸天侍从,皆金银雕 莹,悬于虚空。”像去门百步,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 持华香,翼从出城迎像,头面礼足,散华烧香。像入城 时,门楼上夫人、采女,摇散众华,纷纷而下。如是庄严 供具,车车各异。一僧伽蓝,则一日行像,四月一日为 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讫;行像讫,王及夫人乃还宫耳。 其城西七八里有僧伽蓝,名“王新寺。”作来八十年,经 三王方成,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镂,金银覆上,众宝 合成。塔后作佛堂,庄严妙好,梁柱户扇窗牖,皆以金 薄。别作僧房,亦严丽整饬,非言可尽。岭东六国诸王 所有上价宝物,多作供养。

子合国

编辑

其国王精进,有千馀僧,多大乘学。

竭叉国

编辑

其国王作般遮越师,般遮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会 时请四方沙门,皆来云集,庄严众僧坐处,悬缯旛盖, 作金银莲华,著缯座后,铺净坐具,王及群臣如法供 养,或一月、二月,或三月,多在春时。王作会已,复劝诸 群臣设供供养,或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供养都毕,王 以所乘马鞍勒自副,使国中贵重臣骑之,并诸白㲲 种种珍宝,沙门所须之物,共诸群臣发愿布施,布施 已,还从僧赎。其地山寒,不生馀谷,唯熟麦耳。众僧受 岁已,其晨辄霜,故其王每赞众僧令麦熟,然后受岁。 其国中有佛唾壶,以石作色,似佛钵,又有佛一齿,国 人为佛齿起塔。有千馀僧,尽小乘学。

陀历国

编辑

其国有众僧。皆小乘学。

乌苌国

编辑

其国佛法甚盛,名众僧住止处为“僧伽蓝,凡有五百 僧伽蓝,皆小乘学。若有客比丘到,悉供养三日,三日 过已,乃令自求所安。”

弗楼沙国

编辑

其国佛昔将诸弟子游行,佛钵即在此。月氏王大兴 兵众,来伐此国,欲取佛钵。既伏此国已,月氏王笃信 佛法,欲持钵去,故兴供养。供养三宝毕,乃校饰大象, 置钵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轮车载钵,八 象共牵,复不能进。王知与钵缘未至,深自愧叹,即于 此处起塔及僧伽蓝,并留镇守,种种供养,可有七百 馀僧。日将中,众僧则出钵,与白衣等种种供养,然后 中食。至暮烧香时复尔,可容二斗许,杂色而黑多,四 际分明,厚可二分,莹彻光泽。贫人以少华投中便满。 有大富者,欲以多华而供养,正复百千万斛,终不能 满。

===那竭国===其国酰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尽以金薄七宝校饰。 国王敬重顶骨,虑人抄夺,乃取国中豪姓八人,人持 一印,印封守护。清晨八人俱到,各视其印,然后开户。 开户已,以香汁洗手,出佛顶骨,置精舍外高座上以 七宝圆砧,砧下琉璃锺覆上,皆珠玑校饰。骨“黄白色, 方圆四寸,其上隆起。每日出后,精舍人则登高楼,击 大鼓、吹螺敲铜钹。”王闻已,则诣精舍,以华香供养。供 养已,次第顶戴而去。从东门入,西门出,王朝朝如是 供养礼拜,然后听国政。居士长者亦先供养,乃修家 事。日日如是,初无懈倦。供养都讫,乃还顶骨。于精舍 中有七宝解脱塔,或开或闭,高五尺许以盛之。精舍 门前,朝朝恒有卖华香人,凡欲供养者,种种买焉。诸 国王亦恒遣使供养。精舍处方四十步,虽复天震地 裂,此处不动。

罗夷国

编辑

其国近有三千僧,兼大小乘学。

跋那国

编辑

其国亦有三千许僧,皆小乘学。

毗荼国

编辑

其国佛法兴盛,兼大小乘学。见秦道人往,乃大怜悯, 作是言:“如何边地人,能知出家为道,远求佛法?”悉供 给所须,待之如法。东南诸寺甚多,僧众万数。

摩头罗国

编辑

其国捕那河边左右有二十僧伽蓝,可有三千僧,佛 法转盛。凡沙河以西天竺诸国,国王皆笃信佛法,供 养众僧时,则脱天冠,共诸宗亲群臣,手自行食。行食 已,铺毡于地,对上座前坐,于众僧前不敢坐床。佛在 世时,诸王供养法式相传至今。从是以南,名为中国。 中国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 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 罔有罪者,但罚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恶逆,不过截 右手而已。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举国人民,悉不 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 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 之,不相搪。请帮助识别此字。“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行及 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旃荼罗猎师卖肉耳。”自佛 般泥洹后,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供 给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王相传无废, 至今不绝。众僧住止,房舍、床褥、饮食、衣服,都无缺乏, 处处皆尔。众僧常以作功德为业,及诵经坐禅。客僧 往到,旧僧迎逆,代担衣钵,给洗足水,涂足油,与非时 浆。须臾息已,复问其腊数次第得房舍卧具种种如 法,众僧住处作舍利佛塔、目连阿难塔,并《阿毗昙律》 经塔。安居后一月,诸希福之家劝化供养僧,作非时 浆,众僧大会说法。说法已,供养舍利佛塔,种种香华 通夜然灯,使彼人作舍利弗本婆罗门时诣佛求出 家。大目连、大迦叶亦如是。诸比丘尼多供养阿难塔, 以阿难请,世尊听女人出家故。诸沙弥多供养罗云 阿毗昙师者,供养阿毗昙、律师者,供养律。年年一供 养,各自有日。摩阿衍人则供养般若波罗蜜、文殊师 利、观世音等。众僧受岁竟,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各持 种种衣物,沙门所须以布施僧,众僧亦自各各布施。 佛泥洹已来,圣众所行威仪法则相承不绝。

拘萨罗国

编辑

其国城南门千二百步,道西长者须达起祗洹精舍, 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波斯匿王思见佛,即刻牛头 栴檀作佛像,置佛坐处。祗洹精舍本有七层,诸国王 人民竞兴供养,悬缯旛盖,散华烧香,然灯续明,日日 不绝。鼠衔灯炷,烧花旛盖,遂及精舍,七重都尽。诸国 王人民皆大悲恼,谓栴檀像已烧却。后四五日,开东 小精舍户,忽见本像,皆大欢喜,共治精舍,得作两重, 遂移像本处。

摩竭提国

编辑

其国。昔阿育王作小儿时,当道戏,遇释迦佛行乞食, 小儿欢喜,即以一掬土施佛。佛持还,泥经行地。因此 果报,作铁轮王,王阎浮提,乘铁轮案行阎浮提,见铁 围两山间,地狱治罪人,即问群臣:“此是何等?”答言:“是 鬼王,阎罗治罪人。”王自念言:“鬼王尚能作地狱治罪 人,我是人主,何不作地狱治罪人耶?”即问臣等:“谁能 为我作地狱主治罪人者?”臣答言:“唯有极恶人能作 耳。”王即遣臣遍求恶人,见泄水边有一长壮黑色,发 黄眼青,以脚钩兼鱼口。请帮助识别此字。禽兽,禽兽来便射杀,无得 脱者。得此人已将来与王,王密敕之:“汝作四方高墙, 内植种种华果,并好谷池,庄严校饰,令人渴仰,牢作 门户,有人入者,辄捉种种治罪,莫使得出,设使我入, 亦治罪莫放。今拜汝作地狱主。”有比丘次第乞食入 其门,狱卒见之便欲治罪。比丘惶怖求请:“须臾听我 中食。”俄顷得有人入狱卒内,置碓臼中,𢭏之,赤沫出。 比丘见已,思惟此身无常、苦空,如泡如沫,即得阿罗 汉。既而狱卒捉内镬汤中,比丘心颜欣悦,火灭汤冷, 中生莲华,比丘坐上,狱卒即往白王:“狱中奇怪,愿王往看。”王言:“我前有要,今不敢往。”狱卒言:“此非小事,王 宜疾往,更改先要。”王即随入,比丘为说法,王得信解, 即坏地狱,悔前所作众恶。由是信重三宝,常至贝多 树下,悔过自责,受八斋王。夫人问王:“常游何处?”群臣 答言:“恒在贝多树下。”夫人伺王不在时,遣人伐其树 倒。王来见之,迷闷躄地。诸臣以水洒面,良久乃苏。王 即以塼累四边,以百罂牛乳灌树根,身四布地,作是 誓言:“若树不生,我终不起。”誓已,树便即根上而生,以 至于今,今高减十丈。

师子国

编辑

其国王遣使中国,取“贝多树子,于佛殿旁种之,高可 二十丈。其树东南倾,王恐倒故,以八九围柱拄树。”树 当拄处心生,遂穿柱而下,入地成根,大可四围许,柱 虽中裂,犹裹在其外,人亦不去。树下起精舍,中有坐 像,道俗敬仰无倦。城中又起佛齿精舍,皆七宝作。王 净修梵行,城内人信敬之情亦笃。其国立治以来,无 有饥荒丧乱,众僧库藏多有珍宝无价摩尼。其王入 僧库游观,见摩尼珠,即生贪心欲夺取之。三日乃悟, 即诣僧中稽首悔前罪心,告白僧言:“愿僧立制,自今 已后勿听王入其库,看比丘满四十腊然后得入。”其 城中多居士、长者、萨薄商人,屋宇严丽巷陌平整,四 衢道头皆作说法堂,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铺施高 座,道俗四众,皆集听法。其国人云:都可五六万僧,悉 有众食。王别于城内供五六千人,众须食者,则持本 钵往取,随器所容,皆满而还。佛齿常以三月中出之, 未出十日,王庄校大象,使一辩说人著王衣服,骑象 上,击鼓喝言:“菩萨从三阿僧祗劫苦行,不惜身命,以 国、妻子及挑眼与人,割肉贸鸽、截头布施,投身饿虎 不吝髓脑。如是种种苦行,为众生故成佛在世四十 九年,说法教化,令不安者安、不度者度,众生缘尽乃 般泥洹。泥洹已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间众生长 悲。却后十日,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国内道俗欲 植福者,各各平治道路,严饰巷陌,办众华香供养之 具。”如是唱已,王便夹道两边作菩萨五百身种种变 现,或作须大挐、或作睒变,或作象王,或作鹿马,如是 形像皆彩画庄校,状若生人,然后佛齿乃出。中道而 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俗云集,烧香然 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满九十日,乃还城内精舍。城 内精舍至齐日则开门户,礼敬如法。无畏精舍东四 十里有一山,山中有精舍,名“跋提”,可有二千僧,僧中 有一大德沙门,名达摩瞿谛,其国人民皆共宗仰,住 一石室中四十许年,常行慈心,能感蛇鼠,使同止一 室而不相害。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诃毗诃罗,有 三千僧住。有一高德沙门,戒行清洁,国人咸疑是罗 汉临终之时,王来省视,依法集僧,而问:“比丘得道耶?” 便以实答言:“是罗汉既终。”王即案经律,以罗汉法葬 之。于精舍东四五里,积好大薪,纵广可三丈馀,高亦 尔。近上著栴檀沈水诸香木,四边作阶,上持净好白 㲲,周匝蒙𧂐,上作大轝床,似此间輲车,但无龙鱼耳。 当阇维时,王及国人四众咸集,以华香供养,从轝至 墓所,王自华香供养,供养讫,轝著𧂐上,苏油遍灌,然 后烧之。火然之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仪伞盖, 遥掷火中,以助阇维,阇维已,即检取骨以起塔。王笃 信佛法,欲为众僧作新精舍,先设大会饭食,僧供养 已,乃选好上牛一双,金银宝物庄校角上作好金犁, 王自耕四边,然后割给民户田宅,书以铁券。自是已 后,代代相承,无敢废易。

《续博物志》

编辑

《释氏之源》

编辑

秦二十一年,铸金狄十二。释氏之源,本霍去病讨休 屠王,获其祭天金人,武帝以为神,列于甘泉宫。魏黄 初元年徙长安,铜狄重不可致,或言金狄泣,因留霸 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狄,曰:正见铸此 时,计尔日已近五百年矣。董卓毁其九为钱,苻坚毁 其二为钱,其一,百姓推置陕北、河中。或云翁仲头髻, “常出晋军,至髻不复出。”

《野客丛谈》

编辑

《佛入中国》

编辑

傅奕、韩退之皆言佛自后汉明帝时始入中国,此盖 论其显然者。不知佛法之入中国,其来久矣。观《魏略· 西戎传》曰:“昔汉哀元寿元年,博士景虑受大月氏王 使伊存口传浮屠经。”又观刘向《列仙序》曰:“得仙者百 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经。则知汉成哀间已 有佛经矣。观《汉武故事》:“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降”, 得金人之神,上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馀,其祭不 用牛羊,惟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又元狩三年,穿 昆明池底得黑灰,帝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道人, 知是劫灰。”又知佛法自武帝时已入中国矣。今人惟 知佛法入中国自明帝始,不知自武帝始也。薛正己 记仲尼师老聃,老聃师竺干,审是,则“佛入中国,又不 止于武帝

《墨池浪语》

编辑

《佛法入中国》

编辑

佛法入中国,不始于汉明帝。《列子》西方有圣人,老子 师竺干可证。盖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即《列 子》所谓化人也。化人示穆王云:“高四台是迦叶佛说 法处。”因造三会道场。至秦穆公时,扶风获一石佛,穆 公不识,弃马坊中。公疾令由余往视之,曰:“此真佛神 也。”公取像澡浴,安清净处,像遂放光。公宰牲祭之,神 擎弃远处。由余又曰:“臣闻佛清净,所有供养,烧香而 已。”公遂欲造佛像。由余于高四台南村得一老人,姓 王名安,年百八十,自云“曾于三会道场见人造之,臣 老无力,村北有兄弟四人,曾于道场内为诸匠执作。 今请共造成一铜像,相好圆备。”公悦,大赏赉之。彼人 于土台上造重阁,高三百尺,时人号为“高四台。”其人 姓高。兄弟四人同立故也。故名高四。然则秦穆公时。 佛法已入中国矣。

释教部总论一

编辑

宋《谢康乐集》。

《辩宗论》问答附

编辑

“同游诸道人,并业心神道,求解言外,余枕疾务寡,颇 多,暇日聊申由来之意,庶定求宗之悟。释氏之论,圣 道虽远,积学能至,累尽鉴生,不应渐悟。孔氏之论,圣 道既妙,虽颜殆庶,体无鉴周,理归一极。有新论道士, 以为寂鉴微妙,不容阶级,积学无限,何为自绝。”今去 释氏之渐悟,而取其能至,去孔氏之殆庶,而取其一 极一极异,渐悟能至非殆庶。故理之所去,虽合各取, 然其离孔释矣。余谓《二谈》,救物之言,道家之唱,得意 之说,敢以折中自许。窃谓《新论》为然,聊答下意,迟有 所悟。

法勖问:“敬览《清论》,明宗极虽微,而一悟顿了,虽欣新 剖,窃有所疑。夫明达者以体理绝欲,悠悠者以迷惑 婴累。绝欲本乎见理,婴累由于乖宗。何以言之?《经》云: ‘新学者离般若便如失明者无导。是为怀理荡患,于 兹显矣。若涉求未渐于大宗,希仰犹累于尘垢,则永 劫劬劳,期果缅邈。既怀犹豫,伏迟嘉训’。”初答,道与俗 “反,理不相关,故因权以通之。权虽是假,旨在非假;智 虽是真,能为非真。非真不伤真,本在于济物;非假不 遂假,济物则反本。如此之劫,无空勤期,果有如皎日 勗?”再问:“案论孔释,其道既同,救物之假,亦不容异。而 神道之域,虽颜也,孔子所不诲;实相之妙,虽愚也,释 氏所必教。然则二圣建言,何乖背之甚哉?”再答:“二教 不同者,随方应物,所化地异也,大而挍之,华民易于 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夷人易于 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渐悟虽可, 至昧顿了之实;一极虽知,寄绝累学之冀。良由华人 悟理无渐,而诬道无学,夷人悟理有学,而诬道有渐。 是故权实虽同,其用”各异。昔向子期以儒道为壹。应 吉甫谓孔老可齐。皆欲窥宗。而况真实者乎。

“勗,三问重寻。答以华夷有险易之性,故二圣敷异同 之教;重方附俗,可谓美矣!然渊极朗鉴,作则于上;愚 民蒙昧,伏从于下。故作则宜审其政,伏从必是其宗, 令、孔废圣学之路,而释开渐悟之迳。筌蹄既已纷错, 群黎何由归真?”三答:“冬夏异性,资春秋为始末;昼夜 殊用,缘辰暮以往复。况至精之理,岂可迳接至粗之 人。是故傍渐悟者,所以密造顿解;倚孔教者,所以潜 成学圣。学圣不出六经,六经而得顿解,不见三藏而 以三藏。果筌蹄历然,何疑纷错。鱼兔既获,群黎以济。” 僧维问:“承新论法师以宗极微妙,不容阶级。使夫学 者穷有之极,自然之无。有若无契,何须言无也?若资 无以尽有者,焉得不谓之渐悟耶?”初答:“夫累既未尽, 无不可得。尽累之弊,始可得无耳。累尽则无,诚如符 契。将除其累,要须傍教。在有之时,学而非悟,悟在有 表,托学以至,但阶级教愚之谈,一悟得意之论矣。” 维再问:“《论》云:‘悟在有表,得不以渐。使夫涉学希宗,当 日进其明,不若使明不日进,与不言同。若日进其明 者,得非渐悟乎’?”再答:“夫明非渐至,信由教发。何以言 之?由教而信,则有日进之功;非渐所明,则无入照之 分。然向道善,心起损累出垢,伏伏似无,同善似恶。乖 此所务,不俱非心本无累。至夫一悟,万滞同尽耳。” 维《三问答》云:“由教而信,则有日进之功;非渐所明,则 无入照之分。”夫尊教而推宗者,虽不永用,当推之时, 岂可不暂令无耶?若许其暂合,犹自贤于不合,非渐 如何?三答:暂者假也,真者常也。假知无常,常知无假。 今岂可以假知之暂,而侵常知之真哉?今暂合贤于 不合,诚如来言,窃有微证。巫臣谏庄王之言,物赊于 己,故理为情先;及纳夏姬之时,己交于物,故情居理 上。情理云互,物己相倾,亦中智之率任也。若以谏日 为悟,岂容纳时之惑耶?且南为圣也,北为愚也。背北

向南,非停北之谓;向南背北,非至南之称。然向南可
考证
以至南,背北非是停北,非是停北,故愚可去矣。可以

至南,故悟可得矣。

慧𬴊演《僧维》问:“当假知之壹合,与真知同异?”初答与 真知异。

𬴊再问:“以何为异?”再答:“假知者累伏,故理暂为用;用 暂在理,不恒其知。真知者照寂,故理常为用;用常在 理,故永为真知。”

𬴊?三问:累不自除,故求理以除累。今假知之,一合理 实在心。在心而累不去,将何以去之乎?三答:“累起因 心,心触成累。累𢘆触者心日昏,教为用者心日伏。伏 累弥久,至于灭累。然灭之时,在累伏之后也。伏累灭 累,貌同实异,不可不察。灭累之体,物我同忘,有无。壹 观。伏累之状,他己异情,空实殊见。殊实空异,己他者”, 入于滞矣;“壹无有同我物”者,出于照也。

𬴊?维问:“三世长于百年,三千广于赤县,四部多于户 口,七宝妙于石沙。此亦方有小大,故化有远近,得不 谓之然乎?”初答:“事理不同,恒成四端,自有小大,各得 其宜。亦有贤愚,违方而处。所谓世同时异,物是人非, 譬割鸡之政,亦有牛刀,佩玺而听,岂皆唐虞?今谓言 游体尽于武城,长世皆覃于天下,未之闻也。且俱称” 妙觉。而国土精粗。不可以精粗国土而言。圣有优劣。 景迹之应。本非所征矣。

维再问,论曰:“或道广而事狭,或事是而人非。今不可 以事之大小,而格道之粗妙。诚哉斯言,但所疑不在 此耳。设令周孔实未尽极,以之应世,故自居宗,此自 是世去圣远,未足明极。夫降妙数阶,以接群粗,则粗 者所不测,然数阶之妙,非极妙之谓。推此而言,抚世 者于粗为妙,然于妙犹粗矣。以妙求粗,则无往不尽, 以粗求妙,则莫睹其源。无往不尽,故谓之穷理;莫睹 其源,故仰之弥高。今岂可就颜氏所崇,而同之极妙 耶?”再答:“今不藉颜所推而谓之为极,但谓颜为庶几, 则孔知几矣。且许禹昌言,孔非本谈,以尧则天,体无 是同,同体至极,岂计有之小大耶?”

维三问:“凡世人所不测,而又昌言者,皆可以为圣耶?” 三答:“夫昌言贤者,尚许其贤;昌言圣者,岂得反非圣 耶?日用不知百姓之迷蒙,唯佛究尽实相之崇高。今 欲以崇高之相,而令迷蒙所知,未之有也。苟所不知, 焉得不以昌言为信?既以释昌为是,何以孔昌为非 耶?”

《法纲问》云:“敬披高论,探研宗极,妙判权实,存旨儒道, 遗教孔释,昌言折中,允然新论,可谓激流导源,莹拂 发挥矣。详复答勖维之问,或谓因权以通,或学而非 悟,尔为元句徒设,无关于胸情焉,窃所未安。何以言 之?夫道形天隔,几二险绝,学不渐宗,曾无髣髴,驰骋 有端,思不出位,神崖曷由而登,机峰何从而超哉?若” 勤务于有,而坐体于无者,譬犹挥毫锺张之则功侔 羿养之能不然明矣。盖同有非甚碍,尚不可以翫此 而善彼,岂况乎有无之至背,而反得以相通者耶?又 云:累既未尽,无不可得,尽累之弊,始可得无耳。论曰: 夫膏肓大道,摧辀元路,莫尚于封有之累也。盖有不 能袪有,袪有者必无未有,先尽有累,“然后得无也。”就 如所言,累尽则无,尔为累之自去,实不无待。实不无 待,则不能不无,故无无贵矣。如彼重暗自晞,无假火 日,无假火日,则不能不设,亦明无尚焉。落等级而奇 顿悟,将于是乎踬矣。暇任之馀,幸思嘉释。来难云同, 有非甚碍,尚不可以翫此而善彼,岂况乎有无之至 背,而反得以相通者耶?此是拘于所习,以生此疑耳。 夫专翫笔札者,自可不工于弧矢。弧矢既工,复翫笔 札者,何为不兼哉?若封有而不向宗,自是封者之失; 造无而去滞,何为不可得背?借不兼之有,以诘能兼 之无。非惟锺、胡愧射于更、李,羿、养惭书于罗、赵,触类 之踬,始充巧历之叹。今请循其本,夫凭无以伏有伏, 久则有忘。伏时不能知,知则不复辩,是以坐忘。日损 之谈,近出老庄,数缘而灭。经有旧说如此,岂累之自 去?实无之所济?且明为晦新,功在火日。但火日不称 功于幽暗,般若不言惠于愚蠢耳。推此而往,讵俟多 云。

《慧琳问》云:“三复精议,辩𢛯二家,斟酌儒道,实有怀于 论矣。至于去释渐,悟遗孔,殆庶蒙窃惑焉。释云有渐, 故是自形者有渐;孔之无渐,亦是自道者无渐。何以 知其然耶?中人可以语上,久习可以移性,孔氏之训 也;一合于道场,非卜地之所阶,释家之唱也。如此,渐 绝文论,二圣详言,岂独夷束于教,华拘于理,将恐斥” 离之辩辞,长于新论乎?勗道人难云:绝欲由于体理。 当谓日损者,以理自悟也。论曰:道与俗反,本不相关, 故因权以通之,物济则反本。问曰:权之所假,习心者 亦终以为虑乎?为晓悟之日,与经之空理,都自反耶? 若其永背空谈,翻为末说;若始终相扶,可循教而至。 不答维《𬴊假知》中,殊为藻艳,但与立论有违。假者以 旋迷丧理,不以钻火致惑。苟南向可以造越,背北可 以弃燕。信燕北越南矣。虑空可以洗心,捐有可以袪累。亦有愚而空圣矣。如此但当勤《般若》以日忘。瞻郢 路而骤进。复何忧于失所乎。将恐一悟之唱更踬于 南北之譬耶。孔虽曰语上,而云“圣无阶级。”释虽曰一 合,而云“物有佛性。”物“有佛性,其道有归。”所疑者渐教, 圣无阶级,其理可贵,所疑者殆庶,岂二圣异涂,将地 使之然?斥离之叹始是有在,辞长之论,无乃角弓耶? 《难》云:若其永背空谈,翻与末说。若始终相扶,可循教 而至。可谓公孙之辞,辩者之囿矣。夫智为权本,权为 智用,今取圣之意则智,即经之辞则权,傍权以为检, 故三乘咸蹄筌;既意以归宗,故般若为鱼兔。良由民 多愚也,故教迂矣。若人皆得意,亦何贵于摄悟?假知 之论旨明在有者,能为达理之谏,是为交赊相倾,非 悟道之谓。与其立论,有何相违?燕北越南,有愚空圣, 其理既当,颇获于心矣。若勤者日忘,瞻者骤进,亦实 如来言。但勤未是得,瞻未是至。当其此时,可谓向宗; 既得既至,可谓一悟。将无同辔来驰,而云异辙耶? 《论》曰:“由教而信,有日进之功;非渐所明,无入照之分。” 问曰:“由教而信,而无入照之分,则是暗信圣人。若暗 信圣人,理不关心,政可无非圣之尢,何由有日进之 功?”答曰:“颜子体二,未及于照,则向善已上,莫非暗信。 但教有可由之理,我有求理”之志。故曰“关心。”赐以知 二。回以知十。岂直免尢而已,实有日进之功。以下王卫军问 答

论曰:“暂者假也,真者常也。假知无常,常知无假。”又曰: “假知累伏,理暂为用,用暂在理,不恒其知。”问曰:“暂知 为假知者,则非不知矣。但见理尚浅,未能常用耳。虽 不得与真知等照,然宁无入照之分耶?若暂知未是 见理,岂得云理暂为用?又不知以何称知?”答曰:“不知 而称知者,正以假知得名耳。假者为名非暂知,如何” 不恒其用,岂常之谓。既非常用,所以交赊相倾。故谏 人则言政理,悦己则犯所知,若以谏时为照,岂有悦 时之犯?故知言理者浮谈,犯知者沈惑。推此而判,自 圣已下,无浅深之照,然中人之性,有崇替之心矣。 论曰:教为用者心日伏,伏累弥久,至于灭累。问曰:教 为用而累,伏为云何伏耶?若都未见理,“专心暗信,当 其专心,惟信而已。谓此为累伏者,此是虑不能并为, 此则彼废耳,非为理累相权,能使累伏也。凡厥心数, 孰不皆然,如此之伏,根本未异,一倚一伏,循环无已, 虽复弥久,累何由灭?”答曰:“累伏者,属此则废,彼,实如 来告。凡厥心数,孰不皆然,亦如来旨,更恨不就学人 设言,而以恒物为讥耳。”譬如药验者疾易痊,理妙者 吝可洗。洗吝岂复循环,疾痊安能起灭?则事不侔,居 然已辩。但无漏之功,故资世俗之善,善心虽在五品 之数,能出三界之外矣。平叔所谓“冬日之阴”,辅嗣亦 云:“远不必携。”聊借此语,以况入无,果无阻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