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064卷

博物汇编 禽虫典 第六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六十四卷
博物汇编 禽虫典 第六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六十四卷目录

 虎部杂录

禽虫典第六十四卷

虎部杂录

编辑

《易经》:“履虎尾,不咥人,亨。”本义以《兑》遇乾和,说以蹑刚强 之后、有“履虎尾而不见伤”之象。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本义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刚,以此履干,必见伤害,故 其象如此。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程传愬愬、畏惧之貌。九虽刚而 志柔、四虽近而不处。故能兢慎畏惧、则终免于危而 获吉也。

《颐》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本义“虎视耽 耽”,下而专也;“其欲逐逐”,求而继也。大全南轩张氏曰:“虎 视常垂首”,《艮》有虎象。

《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 也。本义《虎》,大人之象。“变”,谓希革而毛毨也。在大人则自 新,新民之极,顺天应人之时也。大全汉上朱氏曰:“《兑》为 虎,虎具天地之文,然未著也,变则其文炳然。”兰氏廷 瑞曰:“《干》之飞则曰龙,《兑》之革则曰虎,要之为大人则 一也。尧舜之揖逊天下,唯德之见,故曰龙。汤武之征 伐则有威存焉,故曰虎。”吴氏曰:“炳者,如火日之光明 也。”

《说卦》:“艮为黔喙”之属。本义荀《九家》“为虎。”大全吴氏曰:“山居 猛兽,齿牙坚利如铁,能食生物者也。”

《书经益稷谟》:“宗彝:藻火粉米,黼黻𫄨绣,以五采彰施 于五色作服。”郑云:“宗彝,虎也。”

《泰誓》“尚桓桓,如虎如罴。”

《康王之诰》:“熊虎之士,不二心之臣。”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

《诗经邶风简兮章》:“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郑风叔于田章》:“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狃,戒其 伤汝。”襢裼,肉袒也。暴,空手搏兽也。公,庄公也。狃,习 也。国人戒之曰:请叔毋习此事,恐其或伤汝也。 《小雅小旻》章:“不敢暴虎。”

《巷伯章》“取彼谮人,投𢌿豺虎。豺虎不食,投𢌿有北。” “何草不黄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 暇。”言征夫非兕非虎,何为使之循矌野而朝夕不 得闲暇也。

《大雅·韩奕章》:“有猫有虎。”

《常武章》“进厥虎臣,阚如𧆟虎。” 《礼记曲礼》:“前有士师,则载虎皮。”“《虎》威猛”,亦士师之 象。士师非所当警备者,而亦举类以示众,或者禁止 暴横之意。

《玉藻》:“君羔幦虎犆。”君之《齐车》,以羔皮覆轼,而缘以 虎皮。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示威猛之卫也。 《郊特牲》: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迎虎,为其食田豕也。眉山苏氏以为迎猫则为猫 之尸,迎虎则为虎之尸,近于倡优所为。是以子贡言 “一国之人皆若狂也。”

“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订义贾氏 曰:“虎挚于熊。”王氏曰:“独王共虎侯,则虎尤猛也。” 《地官》:“掌节,山行用虎节。”

《春官》:大宗伯之职,“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 订义《郑锷》曰:“天子之孤以虎。”

司常,《熊虎》为旗。订义项氏曰:“熊、虎,西方之兽。”

《司服》:“祀望山川则毳冕。”订义《郑锷》曰:“毳冕、虎、蜼二物。虎, 西方义兽。”

《司彝尊》,“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订义 黄氏曰:“《虎彝》,则画虎也。”

《夏官》“虎贲氏,下大夫二人,虎士八人。”言有力如虎 也。

《方相氏,殴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故 墓上列柏树,路口置石虎,为此。

《秋官》小行人:“合六币,璋以皮。”订义《郑锷》曰:“皮者,虎豹之 皮也。”

《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

《战国策》:“黧牛之黄也似虎,似之而非者也。”

“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 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

《魏尬谓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 而去。”蹯兽足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

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
考证
古谚:“二人同术,谁昭谁冥;二虎同穴,谁死谁生?

猛虎不处卑势,劲鹰不立垂枝。”

《管子形势篇》:“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 人畏其威而载之;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 其威。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文子·上德》篇:“虎不可为翼。”

《虎豹之文》来射。

《庄子·天运篇》: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 也。”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

《列子说符篇》:“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虎狼生肉。”

《荀子》:“见寝木,以为伏虎。”

《韩子·难势篇》:《周书》曰:“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 食之。”

《二柄》篇:“夫虎之所以能伏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 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 令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尸子》:“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

《吕氏春秋·知化篇》:“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 衣人在寒,食人在饥。投虎千金,不如一豚肩。”

《汉书蒯通传》:“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虿之致螫。”

《司马迁传》《报任安书》曰:“猛虎在山中,百兽震恐,及在 槛阱,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黄石公安礼章,羊质虎皮者辱。”

《易林》“骑㹠逐羊,不见所望。径涉虎庐,亡羝失羔。 白龙赤虎,战斗俱怒。”

“牧羊稻园,闻虎呻喧。”惧畏惕息,终免祸患。

“白龙黑虎,起伏暴怒。”战于《版泉》,蚩尤败走。

“龙化为虎”,泰山之阳。

养虎牧狼,还自贼伤。大勇小捷,虽危不亡。

虎聚磨牙,以待豚猪。往必伤亡,宜待止居。

狼虎争强,礼义不行。

虎狼结谋,相聚为保。思嚼牛羊。道绝不通,伤我商人。 东遇虎蛇,牛马奔惊。道绝不通,商困无功。

《履》虎蹑尾,贬损我威。

两虎相妒,虽惊不咎。 两虎相斗,血流桴杵。

虎卧山隅,鹿过后胊。弓矢复张,猬为功曹,伏不敢起。 遂至洋野,得我美草。

野有积庾,穑人驾取。不逢狼虎,暮归其宇。

《穿鼻系珠》。为虎所拘。

张弓控弩,经涉山道。虽有伏虎,谁敢害者。

鹿求其子,虎庐之里。唐伯李耳,贪不我许。

“驾龙骑虎,周遍天下。”“为神人使”,

狗逐兔走,俱入谷口。与虎逢之,迫不得去。

虎啮龙指,太山之崖。

“虎盗我子”,悲恨自咎。

白虎黑狼,伏伺山阳。遮遏牛羊,病我商人。

《两虎》争斗,股割无处。不成仇雠,行解却去。

“群虎入邑,求索肉食。”“大人御守,君不失国。”

虎行相逐,未有休息。战于平陆,为夷所覆。

虎卧不起,牛羊欢喜。

《南行枣园》,恶虎畏斑。执火销锋,使我无患。

驾骏南游,虎惊我牛。

三虎搏狼,力不相当。如摧腐枯,一击破亡。

《章虎炳文》,“为禽败轩。”

筑门壅户,虎卧当道。惊我骅骝,不利出处。

“不畏猛虎”,依人为辅。

左有噬熊,右有啮虎。

《登山履谷》,与虎相触。猬为功曹,斑奴奔北, 鹿畏人匿,俱入深谷。短命不长,为虎所得,死于牙腹。 三虎上山,更相噬啮。

虎饥欲食,见猬而伏。

闻虎入邑,心欲逃匿。

《为虎所啮》。“太山之阳,众多从者”,莫敢救藏。

《三虎上山》,更相距哮。

《春秋繁露》,“咎及毛虫,则走兽不为白虎妄搏。”

《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至。”

《说林训》:“见虎尾乃知其大于狸,一节见而百节知也。 虎有子不能搏,攫者辄杀之,为堕武也;见虎一文,不 知其武。”

《蛇不可使为足》,《虎不可使缘木》。

淮南毕万术,烧角入山,虎豹自远。

《说苑》:“孔鸟爱羽,虎豹爱爪,所以辅其身也。”

扬子《法言重黎》篇:“焦逆讦而顺守之,虽辩劘虎牙矣。” 《孝至》篇:“螭虎桓桓,鹰准䎒䎒”,未至也。 《吾子》篇:“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 虎也;圣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辩人 狸变,其文萃也;狸变则豹,豹变则虎。”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春秋后语》:楚黄歇说秦昭王曰:“天下强国莫过于秦 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也。”

《龙鱼河图》:悬虎鼻门上,宜官,子孙带印绶,悬虎鼻门 中,周一年。取烧作屑,与妇饮之,二月中便有儿生贵 子。勿令人知之,泄则不验也。亦勿令妇见之。

《论衡知实》篇:“泽有猛虎,厉牙而望。知见之者,不敢前 进,如不知见,则犯猛虎之牙矣。”

《物势篇》:“五行之气相贼害,含血之虫相胜服,其验何 在?”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 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 也。”

《风俗通》:“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今人卒 得病,烧皮饮之,系其衣服亦辟恶,此甚验。

桃梗苇茭画虎。谨案《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 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桃树下,简阅百鬼, 鬼无道理,妄与人祸。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 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画虎于门,皆是追 效前事,冀以御凶也。

九江多虎,百姓苦之。前将募民捕取,武吏以除赋课, 郡境界皆设陷阱。后太守宋均到,乃移记属县曰:“夫 虎豹在山,鼋鼍在渊,物性之所托。故江淮之间有猛 兽,犹江北之有鸡豚。今数为民害者,咎在贪残,居职 使然,而反逐捕,非政之本也。”坏槛阱,勿复课录,退贪 残,进忠良。后虎悉东渡江,不为民害。谨按《尚书》,武王 “戎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言猛怒如虎 之奔赴也。《诗》美南仲,阚如哮虎。《易》称“大人虎变其文 炳,君子豹变其文蔚。”《传》曰:“山有猛虎,草木茂长。”故天 之所生,备物致用,非以伤人也。然时为害者,乃其政 使然也。今均思求其政,举清黜浊,神明报应,宜不为 灾。江渡七里,上下随流,近有二十馀虎,山栖穴处,毛 鬣岂能犯阳侯凌涛濑而横厉哉?《俚语》:“狐欲渡河,无 奈尾何。”舟人楫櫂,犹尚畏怖,不敢迎上,与之周旋,云 悉东渡,谁指见者?尧舜钦明在上,稷契允懿于下,当 此时也,宁复有虎耶?若均登据三事,德被四海,虎岂 可抱负相随,乃至鬼方绝域之地乎?

《古今注》:“白虎阙画白虎。”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称虞吏者,虎也。但知 其物名,则不能为害。”

山中,卒逢虎,便作三五禁,虎亦即却去。三五禁法,当 须口传,笔不能委曲矣。一法:直思吾身为朱鸟,令长 三丈,而立虎头上,因即闭气,虎即去。若暮宿山中者, 密取头上钗,闭炁以刺白虎上,则亦无所畏。又法:以 左手持刀,闭炁画地作方,祝曰:“恒山之阴,太山之阳, 盗贼不起,虎狼不行,城郭不完,闭以金关”,因以刀横。 旬日中白虎上,亦无所畏也。或用大禁,吞三百六十 气,左取石以叱虎,虎亦不敢起。以此法入山,亦不畏 虎。或用《七星步》,及玉神符、八威五胜符、李耳太平符、 中黄华盖印文,及石硫黄散烧牛羊角。或立《西岳公 禁山符》,皆有验也。阙此四符也。

《遐览篇》:“余闻郑君言,道书有白虎七变法,取三月三 日所杀白虎头皮生驼血、虎血、紫綅履组流萍,以三 月三日合种之。初生草似胡,有实,即取此实种之,一 生辄一异,凡七种之,则用其实。合之,亦可以移形易 貌,飞沉在意。”

《清鉴》篇:“虎尾不附狸身。” 《逸民》篇:“虎豹入广厦而怀悲,鸿鶤登嵩峦而含戚。物 各有心,安其所长,莫不泰于得意而惨于失所也。” 《守塉》篇:“臭鶵之甘呼鸳凤,擗蟹之计要猛虎”,岂不陋 乎!

《安贫篇》:“探虎口以夺肉,轻遗体于不测。”

《广譬篇》:“槛虎死于笼狐。”

千羊不能捍独虎,万雀不能抵一鹰。

“《飚风》为虎发”,非狐狢之能致也。 鼠往虎侧,则狸犬不敢议。

《唐国史补》:元和初,洪崖冶有役者,将化为虎,群众呼 以水沃之,乃不得化。或问苕溪子:“是何谓也?”答曰:“阳 极而阴,晦极而明,为雷为电,为雪为霜,形之,老之,死 之,八窍者卵,九窍者胎,推迁之变化也。燕雀为蛤,野 鸡为蜃,虾蟆为鹑,蚕蛹为蛾,蚯蚓为百合,腐草为萤 火,乌足之根为蛴,螬久竹生青蜓,田鼠为鴽,老羭为 猿”,《陶蒸》之变化也。“仁而为暴,圣而为狂”,雌鸡为请帮助识别此字。男 子为女人、为蛇、为虎,耗乱之变化也。是必生化而后 气化。俗言:“四指者,天虎也;五指者,人虎也,唯道德者 穷焉。”

《尚书故实》:“南中久旱,即以长绳系虎骨,投有龙处,入 水,即数人牵制不定。俄顷云起潭中,雨亦随降。龙虎 敌也,虽枯骨犹激动如此。”

《北梦琐言》:唐咸通中,荆中有书生号唐五经者,学识 精博,聚徒五百辈,以束修自给,优游卒岁,有西河济 南之风。常谓人曰:“不肖子弟有三变:一变为蝗虫,谓 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 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谭子化书》:“龙化虎变,可以蹈虚空。虚空非无也,可以 贯金石。金石非有也,有无”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 其死非终。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毙,神不可得逝。 猛虎行,草木偃。”

柙中之虎狂怒万变,不能出于柙。笼中之猿踊跃万 变,不能出于笼。

射似虎者,见虎而不见石;斩暴蛟者,见蛟而不见水。 《渑水燕谈录》:“旧说虎有威,遇人百步之外,咆哮作声, 以威慑人。人或不惧,虎反畏而去,故虎不食醉人,小 儿不知惧,则虎畏而不食。苏子由作《孟德传》,以为德 禁卒,既逃,不顾死,见虎不为动,弭耳而去。”

“《感应》类从志”,口诵仪方。“登山不见虎。”

《芥隐笔记》:《晋书》,邹湛对晋文帝曰:“猛虎在山,荷戈而 出,凡人能之。蜂虿发于怀袖,勇夫为之惊骇,出于意 外也。”

《画墁录》:均房之人,取山中枯木作胶,傅破布单施虎 径中木叶蔽之。虎践履著足不脱,则恐微,若奋厉,便 能固其身,虎怒顿挫,不能去就,虽尽力无能去之。以 至颠扑而死,开腹肠亦断。俗云:“蚊子咬杀大虫。”《本草》 著八月后,蟹与虎斗,而蟹败骨入虎以此而死。非力 不赡,知有所穷也。

“鼠璞。”大率奇事,易失实。虎石、蛇杯,意义略同,皆有二 出。《汉书》:李广出猎,见虎,射之没矢,视之,石也,再射不 入矣。《韩诗外传》:熊渠子夜见虎,射之,没金饮羽,下视 知石,复射,矢摧无迹。《晋书》:乐广赐客酒,杯中有蛇,既 而疾。广意厅壁角影,复置酒,客顿愈。《风俗通》:应郴请 杜宣酒,杯中如蛇,宣得疾后,于故处设酒,蛇乃弩影 耳。意遂解二事于人名俱不合。未知孰是。

《癸辛杂识》:“近岁平江虎丘有虎十馀据之,同里叶氏 墓舍在焉。其一大享堂,虎专为食息之地。凡人兽之 骨交藉于地,蛇骨亦有之。闻虎之饥,则兼果实皆啖, 不特兽也。其堂下大泥潭,虎饱则展转于中。傍居之 人熟窥之,凡食男子必自埶起,妇人必自乳起,独不 食妇人之阴。或有遇之者,当作埶与之敌,而旋退引” 至曲路,即可避去。盖虎不行曲路故也。

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余 闻猎人云:“凡虎将三子渡水,虑先往则子为彪所食, 则必先负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则复挈彪 以还,还则又挈一子往焉,最后始挈彪以去。盖极意 关防,惟恐食其子故也。”

《笔记》:“去山弗栖,虎丧其威;爪牙弗具,失所为虎。” 《瀛涯胜览》:满剌加山出黑虎,比常虎差小,毛有暗花 文。虎。有能变人形者,白昼入市,群行觉者禽杀之。 《贤弈: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 馀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 “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己又弗觉也。”久而虎 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世人谓邯郸挟瑟而倡者类之。呜呼!是宁独一倡哉? 《书蕉粤无马虎》。

《虎苑》:“虎不食小儿”,儿痴不惧,虎故不得食,并不食醉 人,必俟其醒始食,非俟其醒,俟其惧也。

《虎搏》兔,先于四围。遗溺,兔不能出,坐受其搏。

虎为兽长,亦曰《山君》。

《记》曰: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诗》曰: “有猫有虎。”注谓猫似虎而浅毛,疑即俗所谓山猫耳, 非如人家所畜者。盖猫亦食人,特其威猛亚于虎云。 二广俗好于门画虎头,书聻字, 仙药中有虎脱齿。

猬能跳入虎耳。

猾无骨,入虎口,虎不能噬,处虎腹中,自内啮之。 《虎鹰》,能飞捕虎。豹身大如牛,翼广二丈。

尝见人云:“海中海虎,皮、白、皮、料、影三种鲨鱼皆能变 虎。”

何仔云:予少游松江干山,宿李昇郎中宅,近山有虎 啖一人,时二十一日,予问之:咬何处,云:“咬下腿十五 六时。”读《洗冤录》云:“虎之咬人,如猫之咬鼠。初一至十 五咬上身,十六至月终咬下身。果然。”

虎之食人也,以其为禽兽而食之,食至足方省是人 类辄泣不复食。盖食人之虎,未有不见捕而死者,彼 亦知帝罚之罔赦耳。

被虎伤者,当啖菜油三四碗。

《虎荟》鳄鱼,能食人,既饱,浮出水上,若昏醉之状。今虎 食人后,亦复肉醉,盖其类也。土人伺其醉杀之。 古旗旗旟画升龙、降龙亦二,画朱雀与隼亦二,画态 与虎亦二。天地之间,无独必有对。

山𤢖状若射侯,犯者能役虎害人。 《抱朴子》曰:“雁衔芦而捍网,牛结阵以却虎。牛善角,虎 环其首,外触,则虎虽猛巧,不能制也。”

《前有士师》,则载虎皮以旌悬真虎。兵众将接,则当如 虎之威猛以敌之也 请帮助识别此字。亦能食虎。 《玉藻》曰:“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明以武猛卫主如此。 《裴氏新书》曰:“虎豹无事,行步若将不胜其躯,鹰在众 鸟间若睡然,故积怒而全刚生焉。”

《南诏》国呼虎为《波卢》。

《虎》“一生一乳”,一乳必双。

《群玉》云:“有角之虎曰虒,能行水中。”

“虎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嗥,声震山谷,奋跃 搏人。人有勇,不为之动。虎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侯鲭录》云:“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 《外台秘要》载制虎方云:“到山下,先闭气三十五息,所 在山神将虎来到吾前,乃存吾肺中有白帝出,收取 虎两目,塞吾下部中,乃吐肺气上,自通,冠一山林之 上。”于是良久,又闭气三十五息,两手捻都监目,作三 步,皆以右足在前乃止。祝曰:“李耳李耳,图汝非李耳 邪?汝盗黄帝之犬,黄帝教我,问汝云何。”毕便行一山, 虎不可得见,若卒逢之者,因正面立,大张左手,五指 侧之,极势跳,手上下三度,于跳中大唤,咄曰:“虎北斗 君使汝云”,虎即走。予谓人卒逢虎,魂魄惊怖,窜伏之 不暇,岂能雍容步趋,仗咒语七字而脱邪?因读此方, 聊书之,乃发一笑。此书乃唐王珪之孙焘所作,《本传》 云:“焘视母疾,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因以所学作书, 讨绎精明,世宝焉。”盖不深考也。

《皇极经世》曰:“鹰鹯之类食生物,阳也;而鸡凫之类不 专食生,阳中之阴也。虎豹食生物,刚也;而猫犬之类 食生又食谷,刚中之柔也。”

东坡言:“人不怕虎者,虎不敢害其人。”朱子以为有此 理。余闻山中人云:“人先见虎,即不怕虎,虎先为人所 见,即怕人也。如小儿有不怕虎者,由不识虎,心不动 也。”朱子言:有一乡人卖文字,中途遇虎,更无避处。曾 闻人言虎识字,遂以文字与虎看,而虎自去。然虎宁 有识文字理哉?此愚氓恃所闻,亦自心不动故也。《青 琐高议》:郓州有追虎碑。父老云:“昔张侍郎守郓,境内 有虎害物,公令直吏执符追虎,不往且斩。吏别其家, 痛饮而行,果见巨虎致符于地。虎熟视衔符随吏至 府。”然则谓虎识字,亦或有之邪?

张文潜《虎图》诗云:“烦君卫吾寝,起此蓬荜陋。坐令盗 肉鼠,不敢窥白昼。”讥其佀猫也。 秦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西去长安十五里。

《周礼》云:“孤执皮帛。”注云:“束帛而加以皮。天子之孤以 虎皮,取其文炳也。公之孤以豹皮,取其文蔚也。 正月勿食虎肉。”

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有罗藏山, 小儿齿生未足,未可与食虎肉,恐齿不生。

四川有小犬,状类蟹斑,名曰“鞑狗”,虎豹皆畏之。每遇 醉人,辄终夜坐护,周围施溺以卫之。虎闻溺,远避不 敢近,溺一溅,毛肉烂矣。

虎之小胃名曰“贯。”胃中诸肉皆化。而惟爪甲不化。爪 甲入胃中。则恶贯满矣。故囹圄名曰“贯城”云。

《虎将至》则鹊噪。

禽虫之善搏生者多称虎,如虩曰“蝇虎。”𫁡曰“鱼虎。”守 宫曰“蝎虎。”土附曰“虾虎。”请帮助识别此字。鹩剖苇食虫曰《芦虎》,皆以 其善食是物而有是名。

包山旧无三班,谓蛇、虎、雉也。侯景之乱,乃有蛇、虎。 《雷公》云:“虎睛,凡使,须知采人问其原,有雌有雄,有老 有嫩,有杀得者,唯有中毒自死者,勿使,却有伤人之 患。”夫用虎睛,先于生羊血中浸一宿,漉出,微火上焙 之,干捣成粉,候众药出,取合之。

熊于山中行数十里,悉有跧伏之所,必在石嵒枯木 中,山民谓之“熊馆。”唯虎出百里外,则迷其所出之道 路。

《虎》,天下之至,猛,于牵制父子牝牡之情,则虽威而不 怒。荒榛赤草,鸟噪其上,两虎引子而行,意甚安佚。其 雄前行,观其意中亦有御卫之意。“小虎爪牙未备,已 有食牛之气。但吞噬之兽,夫妇父子相从而群行,人 或遇之,诚可惧也。”

有见人而不搏者,俗谓“神虎”,非也。此生来未食人,不 知其味耳。若人血著齿,无不搏噬者。

张禺山诗曰:“昔日汉使君,化虎方食民。今日使君者, 冠裳而吃人。”又曰:“昔日虎使君,呼之即惭止。今日虎 使君,呼之动牙齿。”又曰:“昔时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 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或曰:“此诗大激。”禺山曰:“我性 然也。”杨升庵戏之云:“东坡嬉笑怒骂皆成诗,公诗无 嬉笑,但有怒骂耳。”禺山大笑。

帅府茶会,言及《杀虎》,云:“虎骨异,虽咫尺浅草,能身伏 不露,及其虓然作声,则巍然大矣。”杀虎法:当用三支 枪,虎扑人性劲,必及中枪即杀者,上格退次之,左右 枪既接可杀也。

鲨有二种。鱼丽之鲨,盖闽广江汉之常产。海鲨,虎头 鲨,体黑纹鳖足,巨者馀二百斤,常以春晦陟于海山 之麓,旬日而化为虎,惟四足难化,经月乃成矣。或曰虎纹直而疏且长者,鲨化也;炳炳成章者,常虎也。 虎伥,凡虎之出入,则引导以避其凶。故猎者捕虎,先 设汤饭衣鞋于前,以为使之少滞,则虎不知以落机 阱。及虎为人所捕,又哀号于其所在,若为其复仇然 者焉。

山东无虎,浙江无狼,广东无兔,蜀无鸽。

《万安县志》:“虎,《博物图》谓之金兽。《高士传》云:‘黄晖所种, 虎为之耕’。”沈筠以虎之为性猛而不残,非迂说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