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三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三十四卷目录
麦部纪事
麦部杂录
麦部外编
草木典第三十四卷
麦部纪事
编辑《路史》:“黄帝有熊氏命,庸光辨乎南,以为司徒,而正夏 种芒谷。”〈注〉谓南种小麦赤。〈又〉大封辨乎西,以为司马 种。谷。〈注〉谓西种。白麦金谷,故秋种夏死。 汲冢《周书》:“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 太祖。”
《史记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 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 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佼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佼僮者,纣也。殷民闻之, 皆为涕泣。
《穆天子传》:“天子西征,至于赤乌之人,献穄麦。百载, 天子西征,至于𪃋韩氏,爰有乐野温和,穄麦之所草。” 〈𪃋音坚〉 黑水之阿,“爰有野麦。”
《左传隐公三年》:“夏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 取成周之禾。”
《管子·轻重乙篇》:“桓公曰:‘寡人欲毋杀一士,毋顿一戟, 而辟方都二,为之有道乎’?”管子对曰:“泾水十二空,汶、 渊、洙浩满,三之于。乃请以令使九月种麦,日至日获, 则时雨未下而利农事矣。”桓公曰:“诺。”令以九月种麦, 日至而获。量其艾,一收之积中方都二。故此所谓善 因天时,辩于地利,而辟方都之道也。
《公羊传:庄公六年》:“秋,无麦苗。”无苗则曷为先言无麦 而后言无苗?一灾不书,待无麦然后书无苗。
《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冬,大无麦禾。”大者,有顾之辞 也,于无禾及无麦也。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 “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 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 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 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 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 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 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 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 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孔子家语》:宓子贱为单父宰。齐人攻鲁,道由单父,单 父之老请曰:“麦已熟矣。今齐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 麦,请放民出,皆获傅郭之麦,可以益粮,且不资于寇。” 三请而宓子不听,俄而齐寇逮于麦,季孙闻之,怒,使 人让宓子曰:“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哀哉!不知 犹可以告者三,而子不听,非所以为民也。”宓子蹴然 曰:“今玆无麦,明年可树;若使不耕者获,是使民乐有 寇。且得单父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若 使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世不息。”季孙闻之,赧然 而愧曰:“地若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汉书食货志》:董仲舒说上曰:“《春秋》他谷不书,至于麦 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 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 之具也。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 毋后时。”〈注〉师古曰:“宿麦谓其苗经冬。”
《博物志》:“汉武帝时,光阳县雨麦。”
《拾遗记》:“宣帝地节元年,有背明之国来贡。其方物有 延精麦,延寿益气。有昆和麦,调畅六府。有轻心麦,食 者体轻。有醇和麦,为麹以酿酒,一醉累月,食之,凌冬 可袒。有含露麦,穟中有露,味甘如饴。”
《后汉书光武本纪》: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 之。”
《冯异传》:“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至南宫,遇大风雨, 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光武对灶燎衣,异进麦饭菟 肩,因复度虖沱河。”
《高凤传》:“凤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 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 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后 遂为名儒。”
《范冉传》:“冉与王奂亲善,奂为考城令,屡遣书请冉,冉 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 于道侧,设坛以待之。”
《井丹传》:丹性清高,未尝修刺候人。建武末,沛王辅等 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阴就以外戚贵盛,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 要劫之,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 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 致盛馔乃食。
《张堪传》:堪拜渔阳太守,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 岐。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东观汉纪》:“第五伦免归田,躬与奴共发株棘田种麦。 董宣为洛阳令,卒官,诏遣使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 对哭,有大麦数斛。”
邓禹平三辅粮乏王丹上麦二十斛禹高其节义表 丹领左冯翊。
《续汉书》:羊续为南阳太守,妻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 门不纳。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布衾、弊裯、盐麦数斛。 《三国志太祖本纪》注:太祖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 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相持。于时太祖马 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 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 不可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秦子》孔文举为北海相,有母病,思食新麦,家无,乃盗 邻熟麦而进之。文举闻之,特赏曰:“不必来谢,但勿盗 也。”盗而不罪者,以为勤于母也。
《英雄记》:“吕布令韩暹、杨奉取刘备地麦,以为军资。” 《诸葛恪别传》:“孙权飨蜀使费袆,袆停食饼,索笔作《麦 赋》,恪亦请笔作《磨赋》,咸称善焉。”
《三国典略》:李岳为门客所说,“举钱营生,广收大麦,载 赴晋阳,候其寒食,以求高价。清明之日,其车方达。又 从晋阳载回邺城,路逢大雨,并化为泥。息利既少,乃 至贫迫,当世人士,莫不笑之。”
《搜神记》:管辂行至南阳平原,见一少年在田中割麦, 辂叹曰:“儿寿多是夭亡,汝卯日往割麦,地南大桑树 下有二人围棋,汝但将酒脯致于前,他自饮之,饮尽 便斟,以尽为度。若问汝,汝但拜之,慎勿言,必合有人 救汝也。”
《集仙传》:王老慕道,有道士遍身疮疡,曰:“得酒浸之。”老 为置酒满瓮,道士坐瓮中三日,须发皆黑,曰:“饮此可 仙。”时方打麦,饮之,忽轻举,空中犹闻打麦声。
《晋书食货志》:“元帝太兴元年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 麦,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 以周济,所益甚大。昔汉遣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 种麦,而关中遂穰,勿令后晚。其后频年麦虽有旱蝗, 而为益犹多。”
《王裒传》:“裒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 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苻健载记》:“京兆杜洪窃据长安,自称晋征北将军雍 州刺史,戎夏多归之。健密图关中,惧洪知之,乃伪受 石祇官,缮宫室于枋头,课所部种麦,示无西意。有知 而不种者,健杀之以徇。”
《庾衮传》:“衮母终,服丧,居于墓侧。岁大饥,藜羹不糁。门 人欲进其饭者,而衮每曰:‘已食,莫敢为设。及麦熟,获 者已毕,而采捃尚多,衮乃引其群子以退曰:‘待其间。 及其捃也,不曲行,不旁掇,跪而把之,则亦大获’’。” 《五行志》:王恭镇京口,举兵诛王国宝。百姓谣云:“昔年 食白饭,今年食麦䴸。天公诛谪汝,教汝捻咙喉。咙喉 喝复喝,京口败复败。”识者曰:“昔年食白饭,恭得志也。 今年食麦䴸”,䴸麤秽,其精已去,明将败也,天公将加 谴谪而诛之也。捻咙喉,气不通,死之祥也。“败复败”,丁 宁之辞也。恭寻死,京都又大行欬疾,而喉并喝焉。 大和末,童谣曰:“犁牛耕御路,白门种小麦。”及海西公 被废,百姓耕其门以种小麦,遂如谣言。
《述异记》:“晋永嘉中,梁州雨七旬,麦化为飞蛾。”
《元晏春秋》:卫伦过予,言及于味,称魏故侍中刘子阳 食饼知盐生精,味之至也。予曰:“师旷识劳薪,易牙别 淄渑,子阳今之妙也,定之何难!”伦因命仆取粮糗以 进。予曰:“麦也,有杏李柰味,三果之熟也不同,子焉得 兼之?”伦笑而不答,退告人曰:“士安之识过刘氏,吾将 来,家实多,故杏时将发,糅以杏汁;李柰将发,又糅以” 李柰汁,故兼三味。
《陈留耆旧传》:“高式至孝,永平中,蝝蝗为灾,独不食式 麦。”
《西域诸国志》:“天竺十一月六日为冬至,则麦秀。十二 月十六日为腊,则麦熟。”
《拾遗记》:张华为九酝酒,以三薇渍麹糵,糵出西羌,麹 出北方,北方有指星麦,四月火星出,麦熟而获之。糵 用水渍麦,三夕而萌芽,平旦鸡鸣而用之,俗人呼为 “鸡鸣麦。”以之酿酒醇美,久含令人齿动,若大醉不叫 笑摇荡,令人肝肠消烂,俗人谓为“消肠酒。”
《前秦录》:“初,苻健闻桓温之来伐也,芟麦以待之,故温 掠无所得,军人大饥。”
《新罗》王遣使贡其方物,在《百济》东,去长安九千八百 里。其人食麦。
《前凉录》:“永嘉三年,嘉麦一茎九穗,生于姑臧张骏九年,雨稼谷于武威、炖煌,种之皆生,因名天麦。” 《博物志》:“近世有田夫,至巧而不自觉也。其妇称之,犹 不自信,乃刻木为麦,入市粜之,籴者无疑。归磨乃觉 非麦。”
《宋书符瑞志》:“晋武帝太康十年六月,嘉麦生扶风郡, 一茎九穗,是岁收三倍。”
《南齐书世祖本纪》,“永明四年夏四月,临沂县麦不登, 刈为马刍,至夏更苗秀。”
《刘怀慰传》:怀慰为齐郡太守,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垦 废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不受礼谒,民有饷其新米 一斛者,怀慰出所食麦饭示之曰:“旦食有馀,幸不烦 此。”因著《廉吏论》,以达其意。
《庾易传》:易志性恬隐,不交外物。临川王映临州独重 易,上表荐之,饷麦百斛。易谓使人曰:“民樵采麋鹿之 伍,终其解毛之衣,驰骋日月之车,得保自耕之禄,于 大王之恩亦已深矣。”辞不受。
《梁书任昉传》:“昉为义兴太守,在任清洁,儿妾食麦而 已。”
《陈书徐孝克传》:“孝克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 入关,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母 亡之后,孝克遂常啖麦。有遗粳米者,孝克对而悲泣, 终身不复食之焉。”
《南史吴明彻传》:“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而邻里饥馁, 乃白诸兄与乡里计口平分,同其丰俭,赖以存者甚 众。”
《孝义传》:“沈崇傃母卒,葬后更行服三年,久食麦屑,不 啖盐酢。”
《魏书樊子鹄传》:“子鹄除殷州刺史,属岁旱俭,子鹄恐 民流亡,乃勒有粟之家分贷贫者,并遣人牛易力,多 种二麦,州内以此获安。”
《释老志》:“东莱人王道翼,少有绝俗之志,隐韩信山四 十馀年,断粟食麦。”
《水经注》:“汶水入莱芜谷,出谷有平丘,面山傍水,土人 悉以种麦。云此丘不宜植稷黍而宜麦,齐人相承以 植之。”
《北齐书。孟业传》,“业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 五穗,其馀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隋书张文诩传》,“文诩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 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 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 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
《唐书许敬宗传》:高宗即位,敬宗为弘文馆学士。帝将 立武昭仪,大臣切谏,而敬宗阴揣帝私,即妄言曰:“田 舍子賸获十斛麦,尚欲更故妇。天子富有四海,立一 后,谓之不可,何哉?”帝意遂定。
《旧唐书高宗本纪》:“仪凤三年五月,幸九成宫。秋七月, 宴近臣诸亲于咸亨殿。上谓霍王元轨曰:‘去冬无雪, 今春少雨。自避暑此宫,甘雨频降,夏麦丰熟,秋稼滋 荣’。”
《元宗本纪》:上自于苑中种麦,率皇太子已下躬自收 获,谓太子等曰:“此将荐宗庙,是以躬亲,亦欲令汝等 知稼穑之难也。”因分赐侍臣,谓曰:“比岁令人巡捡苗 稼,所对多不实,故自种植,以观其成。且《春秋》书麦禾, 岂非古人所重也?”
天宝三载三月。武威郡上言。“番禾县天宝山有醴泉 涌出。岭石化为瑞麰。远近贫乏者。取以给食。”改番禾 为天宝县。
《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 作《游元都观》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 盛若霞。又十四年遇之,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 春风耳。”以诋权近。
《杜阳杂编》:“元和八年,大轸国贡碧麦、紫米。碧麦大于 中华之麦,粒表里皆碧,香气如粳米,食之体轻,久则 可以御风。紫米有类苣蕂,炊一升得饭一斗,食之令 人髭发缜黑,颜色不老,久则后天不死。上因中元日 荐于元元皇帝,故当时道士有得食者。”
《唐国史补》:窦氏子言家方盛时,有奴厚敛群从数宅 之资,供白麦面。医云:“白面性平。”由是恣食不疑,凡数 岁未尝生疾。其后有奴告其谬妄,所输面乃常麦,非 白麦也。群从诸宅,一时暴热皆发。
《云仙杂记》:牛僧孺进士时,尝“麦芒刁”字有缪误,随手 删割点定。
无棣有灰山,山南有石窍,其中二麦无数,取之不极。 《孔帖》:同昌公主出降,赐金、麦、银、米共数斛。此皆条枝 国献。
高昌土沃,麦皆再熟。
梁宋州节度使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曰:“宋 州大水,何用此为?”
《五代史回鹘传》:“回鹘地宜白麦、青麦。”麦,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十年十二月,南京平州麦秀 两岐《宋史五行志》:“乾德四年四月,府州尉氏县、云阳县并 有麦两岐,五月,鱼台县麦秀三岐。”
开宝八年五月,郑州、梓州、合州、巴州县并献瑞麦。 太平兴国三年四月,夏县,五月,舒州,六月,阆州麦并 秀两岐。
五年九月,流溪县,六年五月,汝阴县,九年五月,施州 麦并秀两岐。
端拱元年五月,陈州;淳化元年四月,魏城县;七月,阆 州;二年四月,蔡州;五月,陈州、陵州仁寿县;四年五月, 达州;五年四月,永城县,并献瑞麦。
至道二年五月,泗州献瑞麦。
三年四月,唐州、遂州盘石县并献瑞麦。五月,黄州、建 昌军麦秀二三穟。
咸平元年五月,曲水县麦秀二三穗。
二年五月,华州麦秀二三穗。
三年五月,酂县、海陵县并麦秀二三穗。
大中祥符元年,曲水县、南郑县并麦秀二、三穗。 三年四月,同州麦秀二、三穗。
四年四月,六安县麦秀二三穗。五月,唐、汝、庐、宿、泗、濠 州麦自生。
五年四月,遂州麦秀,两穗或三穗。
六年三月,邕州麦秀两穗或三穗。
七年三月,郾城县《麦秀》两穗、三穗。
八年,湖阳县《麦秀》两穗、三穗。
九年四月,建初县《麦秀》两穗或三穗。
乾兴元年五月,南剑州麦一本五穗,绵州麦秀两岐。 天圣六年五月乙未,陈州瑞麦一茎二十穗。六月,陈 州献《瑞麦图》。
皇祐三年五月,彭山县上《瑞麦图》,凡一茎五穗者数 本。帝曰:“朕尝禁四方献瑞,今得《西川秀麦图》,可谓真 瑞矣。其赐田夫束帛以劝之。”是月,滁州麦一茎五穗。 五年闰六月,资州麦秀两岐。
至和二年五月,亳州麦秀两岐。六月,应天府贡大麦, 一本七十穗,小麦,一本二百穗。
嘉祐三年六月,绵州麦一穗两岐。七月,泰山上《瑞麦 图》,凡五本五百一穗。
四年六月,彰明县有“麦”两岐百馀本。
熙宁八年,怀安军、泸州、渠州各麦秀两岐。
九年,谯县麦一本三穗。尉氏县、湖阳县、彭城县麦,一 本两穗。渠州大麦,一穗两岐或三岐、四岐者。阳翟县 麦秀两岐。天兴、宝鸡二县,皆麦秀两岐,仍一本有三、 四穗或六穗者。石州、安州麦秀两岐。
元丰元年,邢州麦秀两岐,夔州麦一本三穗。
二年,简州、安德军麦秀两岐。
三年,深州麦秀两岐,或三四穗,凡四十亩。眉州麦秀 两岐。
四年,徐州麦一本百七十二穗。
七年,合州麦秀两岐。
八年,亳州麦一茎二穗,一茎三穗,一茎四穗。
元祐三年,剑州、安国军麦秀两岐,夔州麦一本十二 穗。
四年,泰宁军麦异亩同颖。
五年,普州麦一茎双穗。夔州麦秀五岐。
六年,汝阳县、美原县、兖州邹县麦,一茎数穗。
七年,固始县麦有双穗。定陶县、丹阳县麦秀两岐。 绍圣元年,博野县麦一本五穗。汉阳军麦秀两岐。乐 寿县麦一本两穗或三穗。
三年,瑕丘县、武陟县、陕城、小溪四县麦合穗。良原县、 沈丘县、长子县麦秀两岐。
四年,河中府麦秀三穗。虹县、云安县麦秀两岐。茂州 一枝两穗。汶山县一枝三穗至六穗。
元符元年,内乡县麦一茎两穗。符离、灵璧、临涣、蕲虹 五县麦秀两穗,两当县麦秀三穗。安平县生瑞麦。 二年,连水军麦合穗。十一月,岷州宕昌砦生瑞麦。 大观二年,简州麦秀两岐。
三年,武信军、泸、遂、普州麦秀两岐。
四年,蔡州麦一茎两岐,至七八岐者九十亩。
政和元年,蔡州麦一茎两岐,或三五岐至八九亩,近 约十亩,远或连野。
《礼志》:“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四月,观刈麦。”
九年五月二日,出南薰门观稼,召从臣列坐田中,令 民刈麦,咸赐以钱帛。回幸玉津园观渔,张乐习射,既 宴而归。明年五月,幸城南观麦,赐田夫布帛有差。 仁宗天圣三年夏,观南御庄刈麦。
仁宗皇祐五年,后苑宝政殿刈麦,谓辅臣曰:“朕新作 此殿,不欲植花,岁以种麦,庶知穑事不易也。”自是幸 观谷麦,惟就后苑。
荐新之礼:夏孟月尝麦,配以彘,秋季月尝荞麦。 《乐志》:端拱初,诸州麦两穗三穗者,连岁来上,有司请 以为《瑞麦》之曲,荐于朝会用之。
《张锡传》:“张锡,福州闽县人。梁末,刘君铎任棣州刺史辟为军事判官。棣为郓之属郡,郡有麹务,郓以牙将 主之,颇横恣。民有犯麹三斤,牙将欲寘于死,君铎力 不能救。既而牙将盗麦百斛,私造曲,事觉,锡判曰:‘麹 犯三斤,求生不克;麦盗百斛,免死诚难’。时郡吏以使 府牙将乞免,锡不允,固寘于法。”
《宗室传》:魏惠宪王恺判明州,辍属邑田租以赡学,得 两岐麦,图以献。帝复赐手诏曰:“汝劝课艺植,农不游 惰,宜获瑞麦之应。”加恺荆南集庆军节度使,行江陵 尹,寻改永兴成德军节度使,扬州牧。
《冷斋夜话》:范文正公在睢阳,遣尧夫于姑苏取麦五 百斛。尧夫时尚少,既还,舟次丹阳,见石曼卿问寄此 久近。曼卿曰:“两月矣。三丧在浅土,欲葬之西北归,无 可与谋者。”尧夫以所载舟付之,单骑自长芦捷径而 去,到家拜起,侍立良久。文正曰:“东吴见故旧乎?”曰:“曼 卿为三丧未举,留滞丹阳。时无郭元振,莫可告者。”文 正曰:“何不以麦舟付之。”尧夫曰:“已付之矣。”
《丹铅录》:“范文正公安抚江淮,进民间所食乌昧草,乞 宣示六宫,传诸戚里,以抑奢侈。”乌昧草,即今之野燕 麦。淮南谓麦曰昧,故史从音为文。
燕麦,滇南、霑益一路有之,土人以为“朝夕常食”,非虚 名也。
东坡《志林》:“江湖间有鸟鸣于四五月,其声若云麦熟 即快活。今年二麦如云,此鸟不妄语也。”
《东坡诗注》:今大内当麦熟时,以黄罗帕封赐百官,其 外题曰“𪎊”,或云“以蜜渍食尤佳。”〈𪎊音炒〉 《墨庄漫录》:蔡元度鲁公在位,锡赉无穷,而用度亦广。 京师感慈寺修浮图,题三千缗。时有吴炼师者,丹阳 人,辟谷修养,馆于西园庵中。后有隙地,吴劝令莳麦, 既获,颇厌狼籍。公见之,题诗于庵曰:“塔缘便舍三千 贯,月俸无逾一万缗。却向西园课小麦,老来颠倒是 愁人。”
《洞微志》:齐州有人病狂,云梦中见红裳女子引入宫 殿中,小姑令歌,每日遂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 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卜火吾宫。”有 一道士云:“此犯大麦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医经》 言:萝卜制面毒,故曰火吾宫。火者,毁也。”遂以药并萝 卜治之,果愈。
《金史熙宗本纪》:皇统三年五月“丁巳朔,京兆进瑞麦。 六月庚辰,太原路进獬豸并瑞麦。”〈按五行志作七月丙寅〉 《五行志》:“宣宗兴定元年四月,陈州商水县进瑞麦,一 茎四穗。开封府进瑞麦,一茎三穗,二茎四穗。”
《元史五行志》:“至元七年夏,东平府进瑞麦,一茎五穗。 十一年,兴元凤州进麦,一茎七穗。”
十八年八月壬寅,瓜州屯田进瑞麦,一茎五穗。 二十三年五月,广元路阆中麦秀两岐。
二十四年八月,濬州进“瑞麦”,一茎五穗。
至元四年五月,彰德临漳县麦秀两岐,有三穗者。 至正十年,彰德路谷麦双穗。
二十六年五月,洛阳县康家庄有瑞麦,一茎五穗、双 穗、三穗者甚众。
《王磐传》: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 石,乡人号“万石王家。”
《江宁府志》:“吴元年五月,句容麦生,一茎两穗。”
《宣城县志》“洪武二年四月,宣城产瑞麦。”
《淮安府志》:“洪武二年四月,淮安献瑞麦,群臣表贺。” 《丹阳县志》:“洪武三年,丹阳孙宗彝田名千石墟,产瑞 麦,一茎五穗。”
《溧阳县志》:“明洪武初,嘉竹瑞麦生。”
《涌幢小品》:洪武初,一儒赴召。太祖问曰:“习何经?”曰:“业 农。”太祖曰:“汝知麦禾之节不同乎?”对曰:“禾三节,麦四 节。禾播种于春,至秋而获,凡历三时,故三节。麦则历 四时始成,故四节。”太祖曰:“是能知稼穑者。”即擢某州 知州。
《木兰国》有《三寸之麦》。
《重庆府志》:“洪武十三年,安居龙化山麦秀,三本二岐。” 《陕西通志》:“永乐三年,宁夏产两岐麦数茎。”
《南阳县志》:“明永乐五年,南阳产瑞麦两岐,是年大有。” 《新野县志》:“永乐五年夏五月,产瑞麦,多两岐,或有五 岐者,是岁大有年。”
《西安府志》:“宣德中,嘉麦生茂陵,一茎九穗。”
《茂州志》:“宣德间,茂州知州陈敏献瑞麦,两岐至九岐 者百馀本。宣宗皇帝御制《满庭芳》词,并彩缎钞锭以 赐陈敏。”
《新野县志》:“宣德四年,麦秀两岐。”
《崇明县志》:“正统五年,瑞麦一本有三穗者。”
《鹤庆府志》:“景泰五年,逢密乡瑞麦,一茎数穗,知府王 珉以献。” 《歙县志》:“天顺元年,郡境有瑞麦。”
《休宁县志》:“天顺元年,渭桥田间麦一茎四穗者一本, 一茎两穗者四十五本。知县王谦呈送本府,知府孙 遇函进以闻《大名府志》:“天顺五年夏,麦有两岐者。”
《固始县志》:“成化三年,产瑞麦。”
《常熟县志》:“成化八年,麦秀两岐。”
《汉中府志》:“成化十二年,麦生二穗。”
《永昌府志》:“成化十四年夏,腾冲学宫产麦,一穗三岐。” 《淮安府志》:“成化十七年,睢宁李家庄麦有一茎三穗 者。越二年癸卯,水南义、陈二庄麦有一茎三穗者。” 《吴县志》:“成化二十年甲辰四月,县境产瑞麦。”
《徐州志》:“弘治元年,仁寿乡麦一茎四穗二本,一茎三 穗五本,一茎两穗六本。”
《邓州志》:“弘治六年,产瑞麦。”
《常熟县志》“弘治十年,麦秀两岐。”
《金坛县志》:“弘治十四年四月生瑞麦,一茎两穗,岳阳 村尤盛。”
《贵溪县志》:“弘治十四年辛酉,十月雨麦。”
《丹阳县志》:“弘治十五年,丹阳延陵镇麦一茎两穗。” 《宝应县志》:“弘治十七年,产瑞麦,有双岐、三岐、四岐、五 岐者。”
《陕西通志》:“弘治十八年,临洮府金县瑞麦有一茎两 穗者,十馀本。”
《嘉定县志》:“正德二年丁卯,南郊麦秀三岐,邑民杨玑 献百穗于郡守。”
《松江府志》:“正德五年夏,麦多岐穗。”
《上海县志》:“正德五年庚午,麦生数岐者甚多。”
《江阴县志》“正德七年,均山乡麦秀两岐。”
《温州府志》:“正德七年,乐清瑞应乡麦,一本五六穗,或 三四穗。”
《太和县志》:“正德十三年戊寅,麦秀,两岐百馀茎。” 《泉州府志》:“正德十三年,南安县麦一茎两穗。同安县 麦一茎五穗。”
《新野县志》:“正德十三年三月,邑西江石滩天雨粟麦, 周围十馀里,是岁其地大稔。”
《崇明县志》“正德十五年十一月二麦颖。”
《江阴县志》:“正德十五年冬,麦抱穗而华。”
《六合县志》:“正德十六年,麦有两穗。”
《蒙城县志》:“正德十六年,麦秀二岐。”
《颍上县志》:“嘉靖癸未,麦秀三颖,或五颖。”
《永丰县志》:“嘉靖癸未春,麦大登,间有一茎两岐者。” 《镇平县志》:“嘉靖四年夏,麦一茎二岐,甚有四五岐。” 《濬县志》:“嘉靖四年,濬,麦穗两岐。”
《新野县志》:“嘉靖八年,麦秀两岐。”
《商州志》:“嘉靖八年,大有麦,禾有三穗或五穗者。” 《汉中府志》:“嘉靖十一年,褒城麦秀五岐。”
《固始县志》:“嘉靖十五年,大有年,麦秀两岐。”
《金坛县志》:“嘉靖十六年四月生瑞麦,一茎三穗者,一 本一茎两穗者尤多。”
《虹县志》:“嘉靖戊戌夏,麰麦一茎两穗,间有三四穗者。 本年斗麦十钱。”
《新安县志》:“嘉靖十八年夏四月,新安产瑞麦,一茎八 九岐。”
《五河县志》:“嘉靖十八年,本境产瑞麦,有一茎三四穗 者。”
《河阳县志》:“嘉靖二十年四月,产瑞麦,一本三岐。” 《虹县志》:“嘉靖壬寅,钱千文麰麦十四斛,大麦三十斛。” 《睢宁县志》:“嘉靖二十三年,麦有一茎三岐者,岁大熟。” 《永平府志》:“嘉靖二十五年,昌黎麦二岐。”
《盐城县志》:“嘉靖二十七年,董家桥产麦,穗双岐,其年 大熟。”
《永昌府志》:“嘉靖三十二年四月,保山县南郊产麦,一 本三岐,上复为一穗。”
《邓州志》:“嘉靖三十四年夏,邓州产瑞麦。”
《兴化县志》:“嘉靖三十五年,仰止祠生双穗麦二本。” 《永寿县志》:“嘉靖三十六年,夏麦双岐。”
《兰谿县志》:“嘉靖三十九年,三十四都徐环家,产瑞麦 六穗者一本,五穗者二本、四穗者二本,三穗者四本、 二穗者甚多。”
《大理府志》:“嘉靖四十一年,五井提举司界,麦秀两岐, 或三岐。”
《虹县志》:“嘉靖癸亥,小曲里地大麦一茎三、五穗者,不 计数。”
《泰兴县志》:“隆庆元年麦二岐。”
《松江府志》:“隆庆二年冬十月雷电,桃李花、麦秀,梅杏 实。”
《宿迁县志》:“隆庆己巳,山东益都宋公伯华来知县事, 政尚宽和。明年田间麦秀,有一本四岐至五岐者。” 《霍丘县志》:“隆庆四年五月,城南麦秀两岐。”
《六合县志》:“万历二年,产瑞麦,西里民献麦两穗。” 《虹县志》:“万历甲戌,草沟集地大麦一茎四五穗,陡门 村地亦有之。”
《宿迁县志》:“万历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知县喻文伟勘 荒至峒峿地方,乡耆徐钺等十数叟各持双岐麦望车跪献,叩首而去。四年五月内,黑墩镇老韩得时等 复持三岐四岐者满把,相与鼓舞欢跃曰:‘此瑞麦也’。” 时民间有《瑞麦歌》曰:“吾闻古昔兮麦秀两岐,张君为 政兮乐不可支。今玆乐土兮得三岐四岐两见之,斯” 仁政之左验兮夫奚疑,吾恐张君兮弗敢媲。
《萧县志》:“万历三年麦秀四岐五岐。”
《茂州志》:“万历四年,茂献瑞麦一本,五岐。知州张化美 钦赐优异。”
《金坛县志》:“万历七年,生瑞麦,一茎两穗,麦颇稔。” 《盐城县志》:“万历八年,麦有一茎三岐者,双岐者甚多。 时连年水灾,百物凋耗,知县杨瑞云甫莅任,即请赈 蠲征,招抚流移,复业者踵至。复请营田道,给牛种,转 灾为稔。盐民以瑞麦为一时德政所致,士大夫有诗 咏之。”
《泰兴县志》:“万历八年麦数岐。”
《弋阳县志》:“万历八年,麦秀两岐。”
《昌化县志》:“万历十一年夏,小麦一茎双穗。”
《江阴县志》:“万历十二年,麦秀两岐。”
十三年,复“麦秀两岐。”
《商州志》:“万历十五年,麦大熟。”
《金华县志》:“万历十八年,瑞麦生。”
《泰兴县志》:“万历十九年,麦三岐。”
《宁海县志》:“万历二十年,五十都民吴希古献麦,一茎 两岐。”
《高淳县志》:“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四月,麦两穗。”
万历二十七年己亥,麦秀两岐。
《蒙城县志》:“万历二十七年,麦秀二岐。”
《嘉定县志》:“万历三十年壬寅,邑南鄙麦秀两岐。” 《陕西通志》:“万历三十一年,河州麦稔,有一本五十茎, 一茎三四穗。次年麦秀多岐。”
《高淳县志》“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四月,麦穗两岐。” 兰谿《县志》:“万历三十二年四月,兰谿,金华界田出三 岐麦。”
《贵州志》:“万历三十四年夏五月,思南府沿河司麦一 茎四穗。”
《商州志》:“万历四十四年,大有麦。”
《兰谿县志》:“万历三十七年,麦穗二岐。”
《威州志》:“万历三十九年,瑞麦七穗。”
《定州志》:“万历四十四年,定邻境多蝗蝻,惟定独鲜。未 几麦成,有异穗并本者,诸谷如此者甚众,是岁大稔。” 《新河县志》:“天启三年夏五月,麦秀双穗。”
《新城县志》:“天启四年,嘉麦生王氏田中,一茎五穗。” 《徐州志》:“天启七年,麦秀双岐,竟亩如一。”
《嵩县志》:“崇祯元年,麦谷秀两岐。”
《通州志》:“崇祯元年四月麦秀三岐。”
《兰谿县志》:“崇祯五年,纯孝乡出瑞麦,有两岐三岐者。” 《弋阳县志》:“崇祯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天雨黑麦。” 《赣榆县志》:“崇祯十一年,麦秀三岐两岐。”
《新安县志》:“崇祯十四年,麦大有收刈,无人弃于地。” 《麟游县志》:“崇祯十四年夏,大熟,野麦旅生,无人采食。” 《吴县志》:“崇祯十四年辛巳夏初,殳泾产瑞麦,一茎方 尺,两岐长二寸,状如珠盘。”
《睢宁县志》“崇祯十五年,有一麦五岐者,有一麦三岐 者。”
《茂州志》:“康熙八年五月,茂州产瑞麦,一本七岐。” 《盱眙县志》:“康熙十一年四月,麦秀两岐,有三岐四岐 者。”
《泗州志》:“康熙十一年夏,泗民西北乡麦秀两岐,甚有 三穗者。”
《虹县志》康熙十一年,西二里麦一穗两岐,是年麦大 收。数十年仅见。
《临淮县志》:“康熙十一年,麦穗两岐。”
《建德县志》:“康熙十一年,麦穗两岐。”
《五河县志》:“康熙十二年夏,瑞麦一茎三岐、七岐至双 岐者,遍野皆是。”
《如皋县志》:“康熙十九年,麦穗两岐。”
《宝应县志》“康熙十九年,麦秀三岐。”
《高淳县志》:“康熙二十年辛酉四月,麦秀两岐。”
《荆州府志》:“康熙二十年夏五月,麦方熟,阻于霖雨未 获。及霁而麦穗尽,为鼠所啖,止馀空茎耳。其鼠似家 鼠而尾大,色较赤焉。”
《济南府志》:“焦花女哭麦处,在长清县东二十里,相传 女之母病,思食新麦,时麦尚未熟,女向麦哭泣移时, 麦黄以奉母,病顿愈。今焦女冢旁之麦,视他处先熟, 田畔有碑,书《孝经》,字遒劲,传为焦女设也。”
《文登县志》:“瑞麦亭在县西门外,因麦秀两岐,明知县 王允言建。”
《济源县志》:“崔来富,号凤山,以精医学授郑藩引礼。居 常丸药以类置各柜中,谕其家某疾用某柜药,人有 求者问疾启柜以应,并不及其姓名。适麦秋在庄,闻 疫者多且殆,急归丸药置通衢,摽使取之。或谓天雨麦烂,竟不顾。”
《孟县志》:“紫金山在城西八里,其地宜麦,又名麦山。” 《咸宁县志》:“凤原龙首山,横冈也,产麦,色味异他处。夏 垄风来,不减万顷层波。”
《安定县志》:“瑞麦川在县西北四十里,尝产瑞麦,俗名 好麦川。”
《上海县志》:海邑农家,不比他邑,多种小麦为面玆,独 多种圆麦,磨粉参米以当粥饭。有无米可参,纯用麦 以度日者,致各邑有“东乡麦子”之讥。
麦部杂录
编辑《诗经·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注〉芃芃,盛长貌。 《王风》丘中:“丘中有麦。”
《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豳风》:“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大全〉许氏曰:“麦 非纳于十月,盖总言农事毕耳。”
《大雅生民》:“麻麦幪幪。”〈注〉茂,密也。 《周颂臣工》:“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食麦与羊。〈注〉《麦实有孚》,甲 属木。〈陈注〉“麦以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当属金,而郑云“属 木”,不可晓。〈又〉季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 为麦祈实。〈注〉荐鲔,并祈麦实。〈又〉“孟夏之月,农乃登麦, 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是月也,聚畜百药,靡草 死,麦秋至。〈注〉秋者,五谷成熟之期,于时虽夏,于麦则 秋。〈又〉仲秋之月,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 无疑。〈注〉麦所以续旧谷之尽,而及新谷之登,尤利于 民。
《内则》:“子事父母,𫗴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 所欲。”〈又〉麦食,脯羹,鸡羹
《仪礼》:“有司彻,主妇取笾于房,麷蕡,坐,设于豆西。”〈注〉麷, 熬麦也。
师旷《禽经》:“泽雉啼而麦齐。”
《庄子》:“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吕氏春秋》:“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注〉昔,终也。《三叶》,荠,苨也。 葶,苈也。菥,蓂也。见三叶之死,则大麦可获之候也。 独断老扈氏农正趣民收麦。
《说文》:“天降瑞麦,一来二麰。”
《博物志》:“啖麦稼,令人力健行。”
食燕麦令人骨节断解。
《搜神记》:“麦之为蛱蝶,由干湿也,尔则万物之变皆有 也。农夫止麦之化者,区之以火;圣人理万物之化者, 济之以道。”
《谭子化书》:“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 《清异录》:“积麦以十辛良,下子不得过三辛,收泼不得 过三辛,上场入仓亦用辛日。”
《癸辛杂识》:今人呼小麦面为来牟,或曰牟粉,皆非也。 《广雅》云:“牟为大麦,来为小麦。”然则来牟自是两物。《说 文》云:“大麦,牟也。”牟,大也。牟一作麰,又作“《周》之所受, 瑞麦来牟”,即今之大麦。按:小麦生于秋后二百四十 日,秀之后六十日成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之 气,兼有寒温、热冷。故小麦性微寒,以为麹则温,面则 热,麸则冷。
《后山谈丛颖》:谚曰:“‘黄䳺口噤荞麦斗,夏中候黄䳺不 鸣,则荞麦可广种也。八月一日雨,则角田下熟。”角田, 豆也。“角’者,麦之讹也。”
《中秋无月,则荞麦不实》。
《曲洧旧闻》:麦秋种夏熟,备四时之气。荞麦叶青花白, 茎赤子黑根黄,亦具五方之色。然方结实时最畏霜, 此时得雨,则于结实尤宜,且不成霜,农家呼为解霜 雨。穄,西北人呼为𪋩子。有两种,早熟者与麦相先后, 五月间熟者,郑人号为“麦争场。”
水《南翰记》:“荞麦”字,韵书无之。《道藏》中有药石《尔雅》,唐 元和间梅彪所集诸药隐名,以粟、黍、荞麦、豆为五弟 《近峰闻略》:小满芒种,说者不一。按《周礼》稻人:“泽草所 生,种之芒种。”注云:种之芒种,谓此地宜稻麦,麦有芒 刺者,盖至是麦未可收,过是则可收矣。士人乐明远 曰:“小满四月中”,谓麦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芒种, “五月节”者。芒种而收麦也。至是方当熟矣。
《空同子》麦种之秋而焦于夏,火克金也。麦穗直而芒, 有兵象焉。
《梧浔杂佩》:南方四月雨后,尚有馀寒,土人谓之“麦秀 寒。”按,王勃《采莲赋》:“麦雨微凉。”又《徐陵集》亦有“麦冷”之 语。
《吴下田家志》:“种麦宜庚午、辛未、辛巳、辛卯、庚子、庚戌。” 农家谚云:“行北好晒麦。”
《士农必用》相传农语云:“彭祖寿年八百,不可忘了植 蚕植麦。”又云:“社后种麦争回耧。”又云:“社前种麦争回 牛。”言夺时之急,如此之甚也。
《法天生意》:六月初旬五更时,乘露未干,阳气在下,耕 地牛得其凉耕过,稀种菉豆,候七月间豆有花,犁翻 豆秧入地,麦苗易茂《农桑撮要》:防露伤麦,但有沙雾,将檾麻散拴长绳上, 侵晨令两人对持其绳于麦上牵拽,抹去沙雾,则不 伤麦。
《太平御览》:“麦之为蝶繇湿也,万物之变,皆有化也。止 麦之化,区之以灰法,于伏天晒极干,乘热覆以石灰, 则不生虫。又以蚕沙和之,辟蠹。苍耳或艾,曝干锉碎 同收,亦不蛀。若稍湿,必生虫。”
麦部外编
编辑《酉阳杂俎》:李鄘在北都介休县,百姓送解牒,夜止晋 祠宇下,夜半有人叩门云:“介休王暂借霹雳车,某日 至介休收麦。”良久,有人应曰:“大王传语,霹雳车正忙, 不及借。”其人再三借之,遂见五六人秉烛自庙后出, 介休使者亦自门骑而入,数人共持一物如幢扛,上 环缀旗旛,授与骑者曰:“可点领。”骑者即数其旛,凡十 八叶,每叶有光如电起。百姓遍报邻村,令速收麦,将 有大风雨。村人悉不信,乃自收刈。至其日,百姓率亲 情据高阜,候天色及午,介山上有黑云气,如窑烟,斯 须蔽天,注雨如绠,风吼雷震,凡损麦千馀顷。数村以 百姓为妖,讼之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亲睹其《推案 幻异志》:“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 从来,寡居,年三十馀,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 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往来,公私车乘 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 行旅多归之。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 宿焉。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季和后至,最得 深处一榻,榻邻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 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懽。季和素不饮酒,亦 与会宴。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三娘子归室,闭 门少憩。人皆熟睡,独季和转展不寐。隔壁闻三娘子 悉窣,若动物之声,偶于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 器下取烛,挑明之后,于巾箱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 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 便行走。木人则牵牛驾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 数次。复于箱中取出一裹荞麦子,授于木人种之。须 臾生发麦熟,令木人收割持践,可得七八升。又安置 小磨子。硙成面讫,却收木人牛于箱中,即取面作烧 饼数枚。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 作烧饼于食床上,与诸客点心。季和心动,遽辞,开门 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乃见诸客围床食烧饼未尽, 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三娘子尽驱入 店后,而尽没其赀财,季和亦不告于人。后月馀日,季 和自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 既至,复寓宿焉。三娘子懽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 人供待愈厚。夜深,殷勤问所欲,季和曰:“明晨发,请随 事点心。”三娘子曰:“此事无疑,但请稳便。”半夜后,季和 窥见之,一依前所为。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烧饼 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 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就食,谓三娘子曰: “适会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即取己 者食之。方饮次,三娘子送茶出来。季和曰:“请主人尝 客。一片烧饼。”乃拣所易者与啖之。才入口,三娘子据 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甚壮健。季和即乘之发兼尽 收木人木牛子等。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季和乘策 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日行百里。后四年,乘入 关,至华岳庙东五六里,路傍忽见一老人拍手大笑 曰:“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因捉驴谓季和曰:“彼 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可怜许,请从此放之。”老人乃 从驴口鼻边以两手擘开,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复 旧身。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
马令《南唐书》:女冠耿先生,以道术修炼为事。元宗尝 购真珠数升,欲得圆者。先生曰:“易致也。”就取小麦淘 洗,以银釜炒之,匀圆皆成蚌胎。
《太原府志》:“诸仙禅师,俗姓裴氏,祁县人。久居幽仙寺, 性行醇慧。一日春梦觉云:‘河南好麦,徒众皆笑,乃袖 中出麦穗示之,众大异。尝游汴,徽宗诏入朝,赐号诸 仙’。”
《平阴县志》:“金大定间,邑民任公行田野中,忽闻空中 连呼刈麦者三,公惊视无所见,时麦已将熟,乃急集 有众,并力收刈。刈甫毕,天大雨雹,傍邻邑皆然。公感 神贶,乃建义浆亭,贮水以济渴者。”
《延安府志》:“元赵真人,名摩哥,延川人。幼风颠,牧羊画 地,羊莫敢越。一日牧归甚晚,母诘其故,谓探兄来。袖 出肉饼,兼出麦穗,曰:‘路经西安,麦熟甚早,此其茎也’。 后兄自远方回,言一日弟至,何一饭遂不见耶?母具 言前事,兄曰:‘子莫非神乎’?其弟杳然,莫知所之。” 《东明县志》:“冯重礼,山西襄垣人。明弘治间,迁居东明, 有田”夫投宿其家,貌甚奇古。诘旦,求为佣工,问其姓 名,曰:“吾与公同乡里,襄垣人也。焦其姓,以贫故为公 佣,当呼为小焦儿。”礼留之,凡委任悉称意旨。正德八年,境内大旱,焦白礼诣黄河南拾麦。数日回,手持一 小囊,语礼曰:“麦至矣,可扫数房盛贮。”礼笑曰:“囊小焉 用数房?”曰:“请试之。”盈三房小囊,麦尚未尽。礼始知非 尘凡人也,愈敬重三年辞去,礼曰:“后见有期乎?”曰:“试 看西北雷震,骤风暴雨,即吾至也。”言讫,忽昏雾。少顷, 雷声大作,赴西北去。
《阳曲县志》:梁魔头,晋人,无居处,散发蓬头,若风颠状。 晋端王时,数召见,每饮食赐坐,有事叩问,必先知之。 一日,王与魔头奕棋,忽睡,王谓左右勿惊扰。魔头睡 觉,王问何往,魔头应自平阳来。王问何为,魔头对以 “看收麦且得斋。”王哂曰:“何诞也。”魔头遂出二麦穗四 馒头于袖中。其奇异多类此。
《平顺县志》:李如棠,王庄里人。有仙婆方垂髫,言未来 事辄应。三月初旬,与乡人群处,稍盹,曰:“清化麦甚丰, 今大熟。”人未信,袖中遂取出麦数穗,众皆异之。 《沁水县志》:明张雷,西曲里人,善符咒之术。田间有荆 棘莠草,以术咒之,即萎死。尝行路,遇刈麦者聚食田 间,乞汤不与,乃出怀中片纸制为兔,放之麦中,跳跃 而去,众共逐之,须臾麦尽毁。雷笑呼兔,纳之袖中。众 执雷曰:“尔以妖术坏吾麦,当白之官。”雷曰:“若视麦果 坏,当即偿。”众回顾,则麦如故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