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043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四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十三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四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四十三卷目录

 姜部汇考

  生姜图

  山姜图

  礼记内则

  春秋纬运斗枢

  嵇含南方草木状冬叶 山姜花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姜 蜜姜 又蜜姜法

  罗愿尔雅翼

  四时类要种姜

  王祯农桑通诀种姜

  本草纲目生姜 干姜 山姜

  高濂遵生八笺糟姜方 五美姜

 姜部艺文

  谢刘原父寄糟姜     宋梅尧臣

  咏子姜          刘子翚

  子姜            朱熹

 姜部选句

 姜部纪事

 姜部杂录

 姜部外编

草木典第四十三卷

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编辑

杨朴姜。吕氏春秋 生姜。别录

干姜。本经    紫姜。李时珍

子姜。李时珍   母姜。李时珍

白姜。李时珍   《均》姜。李时珍

山姜。东人名   美草:南人名

山姜图

山姜图

{{{2}}}

{{{2}}}

《礼记》

编辑

内则

编辑

楂、梨、姜、桂

此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春秋纬》

编辑

运斗枢

编辑

璇星散为姜风土得时,则姜有翼,辛而不臭。

《嵇含南方草木状》

编辑

冬叶

编辑

冬叶姜叶也。苞苴物,交广皆用之。南方地热,物易腐 败,惟冬叶藏之,乃可持久。

山姜花

编辑

“山姜花茎叶即姜也。根不堪食,于叶间吐花作穗,如 麦粒,软红色。”煎服之,治冷气甚效。出《九真、交趾》。

《贾思勰齐民要术》

编辑

种姜

编辑

姜宜白沙地,少与粪和,熟耕如麻地不厌熟,纵横七 遍尤善。三月种之,先种耧耩,寻垄下姜,一尺一科,令 上土厚三寸,数锄之。六月作苇屋覆之。

不耐寒热故

九月掘出,置屋中。中国土不宜姜,仅可存活,势不滋 息,种者聊拟药物小小耳。

《崔寔》曰:“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封生姜。至四月立夏后, 蚕大食芽生,可种之。九月藏茈姜、蘘荷。其岁若温,皆 待十月。”

生姜谓之《茈姜》。《茈》,音紫。

《博物志》曰:“妊娠不可食姜,令子盈指

蜜姜

编辑

生姜一斤,净洗,剖去皮,笇子切,不患长大,如细漆箸, 以水二升,煮令沸,去沫,与蜜二升煮,复令沸,更去沫, 碗子盛合汁减半奠用箸。二人共无生姜,用干姜,法 如前,唯切欲极细。

又蜜姜法

编辑

用生姜净洗,削治,十月酒糟中,藏之泥头,十日熟,出 水洗,内蜜中。大者中解,小者浑用,竖奠四。又云:“卒作 削治,蜜中煮之,亦可用。”

《罗愿尔雅翼》

编辑

《说文》曰:“姜,御湿之菜也。”《春秋运斗枢》曰:“璇星散为姜。 风土得时,则姜有翼。”辛而不臭。姜生于阴,故左思《蜀 都赋》曰:“甘蔗辛姜,阳蓲阴敷。”宋玉曰:“姜桂因地而生, 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古者诸侯燕 食,所加三十一物,有牛、鹿、田豕、爵鷃、蜩范、蔆椇、枣、栗 之属,而终于姜桂。而孔子亦不彻姜食,言齐虽禁荤 物,姜辛而不臭,故不彻去之,非特齐也。丧有疾,饮酒 食肉,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南都赋》曰: “苏蔱紫姜,拂彻膻腥。”盖去膻腥之最。紫姜者,紫色之 姜,而《上林赋》又有茈姜。张揖则以紫姜为子姜云。《魏 志》“倭国有姜,不知为滋味。”而梁代裴子野言从来不 食姜。或讥之云:孔称不彻,裴乃不尝,又何异也。《吕氏 春秋》:“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吴孙 权使介象买蜀姜作虀。

《四时类要》

编辑

种姜

编辑

种姜,阔一步,作畦,长短任地形,横作垄,相去一尺馀, 深五六寸,垄中一尺一科带芽大如三指阔,盖土厚 三寸,以蚕沙盖之,用粪亦得。芽出后有草即耘,渐渐 加土,已后垄中却高,垄外即深。不得并上土,锄不厌 频。

《王祯农桑通诀》

编辑

种姜

编辑

凡种宜用沙地熟耕,或用锹深掘为善。三月畦种之, 畦阔一步,长短任地。横作垄,深可五七寸,垄中一尺 一科,以土上覆,厚三寸许,仍以粪培之,益以蚕粪尤 佳。芽出生草勤锄之,垄中渐渐加土培壅。一法用席 草覆之,勿令他草生,使姜芽自迸出,覆其上。六月用 枝叶作棚,以防日曝。

姜性不耐寒热故尔,或只用带叶枯枝扦插。

四月,竹箄爬开根土,取姜母货之,不亏元本。秋社前 新芽顿长,分采之即紫姜。芽色微紫,故名。最宜糟食, 亦可代蔬。刘屏山诗云:“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似 之矣。白露后则带丝渐老为老姜。味极辛,可以和烹 饪,盖愈老而愈辣者也。曝干则为干姜,医师资之。今 北方用之颇广。九月中掘出,置屋中,宜作窖谷秆合 埋之。今南方地暖,不用窖,至小雪前,以不经霜为上。 拔去日就土晒过,用箬篰盛贮,架起下用火熏三日 夜,令湿气出尽,却掩篰口,仍高架起下,用火熏令常 暖,勿令冻损。至春择其芽之深者,如前法种之,为效 速而利益倍。谚云:“养羊种姜子利相当。”箄音悲

《本草纲目》

编辑

生姜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按许慎《说文》“姜作。”请帮助识别此字。云:御湿之菜也。王安 石《字说》云:“姜能彊御百邪,故谓之姜。初生嫩者,其尖 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谓之母姜也。”

集解

《别录》曰:“姜,生犍为山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之。 苏颂曰:‘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者为良。苗高二、三尺, 叶似箭竹叶而长,两两相对。苗青根黄,无花实。秋时 采根’。”

李时珍曰:姜宜原隰沙地。四月取母姜种之。五月生 苗,如初生嫩芦,而叶稍阔,似竹叶对生叶,亦辛香。秋 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谓之子姜。秋 分后者次之,霜后则老矣。性恶湿,洳而畏日,故秋热 则无姜。《吕氏春秋》云:“和之美者,有杨朴之姜。”杨朴,地 名,在西蜀。《春秋运斗枢》云:“璇星散而为姜。”

气味

辛微温无毒。

陈藏器曰:“生姜温,要热则去皮,要冷则留皮。”

张元素曰:“辛而甘,温,气味俱厚,浮而升,阳也。”

徐之才曰:“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 天鼠粪。”

陶弘景曰:久服,少志少智,伤心气。今人啖辛辣物,惟 此最常,故《论语》云:“每食不彻姜。”言可常食,但不可多 尔。有病者是所宜矣。

苏恭曰。《本经》言“姜久服通神明,主痰气。”即可常啖。陶 氏谬为此说。检无所据。

孙思邈曰:“八九月多食姜,至春多患眼,损寿减筋力。 孕妇食之,令儿盈指李杲曰:“古人言秋不食姜,令人泻气。盖夏月火旺,宜 汗散之,故食姜不禁。辛走气泻肺,故秋月则禁之。”《晦 庵语录》亦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语。

李时珍曰:“食姜久积热患目,珍屡试有准。凡病痔人, 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此皆昔 人所未言者也。《相感志》云:“糟姜瓶内入蝉蜕,虽老姜 无筋,亦物性有所伏耶。”

主治

《本经》曰:“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别录》曰:“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 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甄权曰:“去水气满,疗咳嗽时疾。和半夏,主心下急痛; 和杏仁作煎,下急痛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捣 汁和蜜服,治中热呕逆,不能下食。”

孟诜曰:“散烦闷,开胃气。汁作煎服,下一切结实冲胸 膈恶气,神验。”

陈藏器曰:“破血调中,去冷气。汁解药毒。”

张鼎曰:“除壮热,治痰喘胀满,冷痢腹痛,转筋,心满,去 胸中臭气、狐臭,杀腹内长虫。”

张元素曰:“益脾胃,散风寒。”

吴瑞曰:“解菌、蕈诸物毒。”

李时珍曰:“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 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

干生姜主治

甄权曰:“治嗽温中,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血闭, 病人虚而冷,宜加之。”

孟诜曰:“姜屑和酒服,治偏风。”

王好古曰:“《肺经》气分之药,能益肺。”

发明

成无已曰:“姜枣味辛甘,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 中用之,不独专于发散也。”

李杲曰:“生姜之用有四制:半夏、厚朴之毒,一也;发散 风寒,二也;与枣同用,辛温,益脾胃元气,温中去湿,三 也;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四也。孙真人云:‘姜为呕家 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 也’。”或问“生姜辛温入肺,何以云入胃口?”曰:“俗以心下 为胃口者,非矣。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及胃之系,便” 是胃口,与肺系同行,故能入肺而开胃口也。曰:“人云 夜间勿食生姜,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 夜则气本收敛,反开发之,则违天道矣。若有病人,则 不然也。生姜屑比之干姜则不热,比之生姜则不湿。 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俗言“上床萝卜 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能消食也。”

李时珍曰:“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 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 矣。凡早起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 岚不正之邪。”案:《方广心法附馀》云:“凡中风、中暑、中气、 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 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也。”

苏颂曰:“崔元亮《集验方》载敕赐姜茶治痢方,以生姜 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便瘥。若是热痢留姜 皮,冷痢去皮大妙。”

杨士嬴曰:“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二物皆消散恶气,调 和阴阳,且解湿热及酒食暑气之毒,不问赤白,通宜 用之。”苏东坡治文潞公有效。

姜皮气味

辛凉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

叶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张机》曰:“食脍成症𢭏,汁饮即消。”

附方

痰澼卒风:生姜二两,附子一两,水五升,煮取二升,分 再服。忌猪肉冷水。千金

胃虚风热不能食:用姜汁半杯,生地黄汁少许,蜜一 匙,水二合,和服之。食疗本草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生姜四两,捣自然汁 一酒杯,露一夜,于发日五更面北立,饮即止,未止再 服。易简

寒热痰嗽初起者,烧姜一块,含咽之。本草衍义 咳嗽不止:生姜五两,饧半升,火煎熟,食尽愈。段侍御 用之有效。初虞世必效方

久患咳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温呷,三服愈。外台秘要 方

小儿咳嗽:生姜四两,煎汤浴之。千金方

暴逆气上。嚼姜两三片,屡效。寇氏衍义

干呕厥逆,频嚼生姜,呕家圣药也。

呕吐不止,生姜一两,醋浆二合,银器煎取四合,连滓

呷之,又杀腹内长虫。食医心镜
考证
心痞呕哕,心下痞坚:生姜八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夏

五合洗,水五升,煮一升,取汁同煮一升半,分再服。千金 反胃羸弱:《兵部手集》:用母姜二斤,捣汁作粥食。《传 信适用方》:用生姜切片,麻油煎过为末,软楝蘸末嚼 咽。

霍乱欲死:生姜五两,牛儿屎一升,水四升,煎二升,分 再服,即止。梅师方

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生姜三两捣,酒一升,煮三两沸 服,仍以姜捣贴痛处。外台秘要

霍乱腹胀,不得吐下:用生姜一斤,水七升,煮二升,分 三服。肘后方

腹中胀满绵裹煨姜内下部,冷即易之。梅师

胸胁满痛凡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 姜一斤,捣滓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 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陶华伤寒捶法 大便不通,“生姜削长二寸,涂盐内下部,立通。”外台 冷痢不止:生姜煨研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醋和面 作餫饨,先以水煮,又以清饮煮过停冷,吞二七枚,以 粥送下,日一度。食疗

消渴饮水:干生姜末一两,以鲫鱼胆汁和丸梧子大, 每服七丸,米饮下。圣惠

湿热发黄:生姜时时周身擦之,其黄自退也。一方加 茵蔯蒿尤妙。伤寒捶法

暴赤眼肿:寇宗奭曰:“用古铜钱刮姜取汁,于钱唇点 之,泪出,今日点,明日愈,勿疑。”一治暴风客热,目赤 睛痛肿者。腊月取生姜𢭏绞汁,阴干取粉,入铜青末 等分。每以少许,沸汤炮,澄清温洗泪出,妙。

舌上生胎诸病舌胎以布染井水抹,后用姜片时时 擦之。自去。陶华方

满口烂疮: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亦可为末搽之,甚 效。

牙齿疼痛老生姜瓦焙,入枯矾末同擦之。有人日夜 呻吟,用之即愈。普济方

喉痹毒气:生姜二斤,𢭏汁、蜜五合,煎匀,每服一合,日 五服。

食鸠中毒,食竹鸡毒,食鹧鸪毒:方并见禽部本 条。

中莴苣毒。中诸药毒。猘犬伤人。并饮生姜汁即 解。小品

虎伤人疮,内服生姜汁,外以汁洗之,用白矾末傅上。 秘览

蝮蛇螫人:姜末傅之,干即易。千金

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

刀斧金疮:生姜嚼傅勿动,次日即生肉,甚妙。扶寿方 闪拗手足,生姜、葱白𢭏烂,和面炒热盦之。 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 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

腋下狐臭,姜汁频涂,绝根。

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并易简

两耳冻疮: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暇日记

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 胆汁调涂。海上方

《疔疮肿毒》:方见“白芷”下。

诸疮痔瘘久不结痂:用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 炙焦研细贴之,勿动,良。普济方

产后血滞冲心不下:生姜五两,水八升,煮服。

产后肉线一妇产后用力,垂出肉线,长三四尺,触之 痛引心腹欲绝。一道人令买老姜,连皮三斤,捣烂,入 麻油二斤,拌匀炒干。先以熟绢五尺,折作方结,令人 轻轻盛起肉线,使之屈曲作三团,纳入产户,乃以绢 袋盛姜,就近熏之,冷则更换。熏一日夜,缩入大半,二 日尽入也。云“此乃魏夫人《秘传怪病方》也”,但不可使 线断,断则不可治矣。

脉溢怪病:有人毛窍节次血出不止,皮胀如鼓,须臾 目鼻口被气胀合,此名“脉溢。”生姜自然汁和水各半 盏服,即安。并夏子益奇疾方

拔白换黑:“刮老生姜皮一大升,于久用油腻锅内,不 须洗刷,固济勿令通气,令精细人守之,文武火煎之, 不得火急,自旦至夕即成矣。研为末。”拔白后,先以小 物点麻子大入孔中,或先点须下,然后拔之,以指撚 入。三日后当生黑者,神效。季卿用之有验。苏颂图经本草 打伤瘀血:姜叶一升,当归三两,为末,温酒服方寸匕, 日三。范汪东阳方

干姜集解

编辑

陶弘景曰:“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数村作之。蜀汉姜 旧美,荆州有好姜而不能作干者。凡作干姜法:水淹 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然后晒干,置瓷 缸中酿三日,乃成。”

苏颂曰:“造法,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以汉、 温、池州者为良。《陶说》乃汉州干姜法也。”

李时珍曰:干姜以母姜造之。今江西襄、均皆造,以白净结实者为良,故人呼为白姜,又曰“均姜。”凡入药,并 宜炮用。

气味

辛温无毒。

褚曰:“苦辛。”

王好古曰:“大热。”

韩保昇曰:“久服,令人目暗。馀同生姜。”

李时珍曰:《大清外术》言:“孕妇不可食干姜,令胎内消。” 盖其性热而辛散故也。

主治

《本经》曰:“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澼下痢,生者尤良。”

《别录》曰:“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 结气,止吐血。”

甄权曰:“治腰肾间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 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 大明曰:“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反胃,干呕,瘀血 扑损,止鼻红,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王好古曰:“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发明

张元素曰:“干姜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 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 阳,一也;去脏腑沈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 治感寒腹痛,四也;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 水煎服之,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寒淫所胜,以辛 散之。此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干姜本辛,炮之 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 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

李杲曰:“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 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 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 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也。”

王好古曰:“干姜,心、脾二经气分药也,故补心气不足。 或言干姜辛热而言补脾,今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 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 又云:“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不可不知。”

朱震亨曰:“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 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 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须炒黑 用之。有血脱,色白而夭,不泽脉懦者,此大寒也,宜干 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

李时珍曰:“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 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 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 治之法也。”

附录天竺干姜

陈藏器曰:“味辛,温,无毒。主冷气寒中,宿食不消,腹胀 下痢,腰背痛,痃癖气块,恶血积聚。”生婆罗门国。一名 胡干姜。状似姜,小黄色也。

附方

脾胃虚冷,不下食,久久羸弱成瘵者:用温州白干姜, 浆水煮透,取出焙干捣末,陈廪米煮粥饮丸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其效如神。苏颂图经

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用干姜频 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 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方

头运吐逆,胃冷生痰也。用川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 一钱二分。水一锺半,煎减半服。累用有效。传信适用方 心脾冷痛,暖胃消痰:二姜丸:用干姜、高良姜等分,炮 研末,和丸梧子大。每食后青皮汤下三十丸。和剂局方 心气卒痛:干姜末,米饮服一钱。外台秘要

《阴阳易病》伤寒后妇人得病虽瘥,未满百日,不可与 男合,为病拘急,手足拳,腹痛欲死。丈夫名《阴易》,妇人 名“阳易”,速宜汗之即愈。满四日不可治也。用干姜四 两为末,每用半两,白汤调服,覆衣被出汗后手足伸 即愈。伤寒类要方

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粥饮服二钱,即效。千金方 寒痢青色:干姜切大豆大,每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 二,累用得效。肘后方

血痢不止:干姜烧黑存性,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 下,神妙。姚氏集验

脾寒疟疾:《外台》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 水一盏,煎至七分服。又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 温酒服三钱也。

冷气咳嗽结胀者,干姜末热酒调服半钱,或饧糖丸 含之。姚僧坦方

咳嗽上气:用合州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蛀者,桂 心紫色者去皮,并捣筛,等分,炼白蜜和捣三千杵,丸 梧子大。每饮服三丸,嗽发即服,日三五服。禁食葱面 油腻,其效如神。禹锡在淮南与李亚同幕府,李每治

人而不出方。或诮其吝,李曰:“凡人患嗽,多进冷药,若
考证
见此方用药热燥,心不肯服,故但出药,即多效也。”试

之信然。刘禹锡传信方

虚劳不眠。干姜为末。汤服三钱。取微汗出。千金方 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良。

鼻衄不止:干姜削尖,煨塞鼻中,即止。

齆鼻不通:干姜末,蜜调塞鼻中。广利方

冷泪目昏:“干姜粉一字,炮汤点洗之。”圣济录

赤眼涩痛:白姜末水调贴心,甚妙。普济方

目忽不见。令人嚼母姜。以舌日舐六七次。以明为度。 圣济录

目中卒痛:干姜削圆,滑内眦中,有汗出,拭之,未尽更 易。千金方

牙痛不止: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糁之。御药院方 斑豆厥逆:斑豆服凉药多,手足厥冷,脉微用干姜炮 二钱半,粉甘草炙一钱半,水二锺,煎一锺服。庞安常伤寒论 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傅四围,留头自 愈。此乃东昌《申一斋奇方》也。诸证辨疑

《瘰𤻤不敛》:干姜为末,姜汁打糊和作剂,以黄丹为衣, 每日随疮大小入药在内,追脓尽生肉,口合为度,如 不合,以葱白汁调大黄末搽之即愈。救急方

虎狼伤人:干姜末傅之。

猘犬伤人:干姜末,水服二匕,生姜汁服亦良。并以姜 炙热熨之。

蛇蝎螫人:干姜、雄黄等分为末,袋盛佩之,遇螫即以 傅之,便定。广川方

山姜释名

编辑

陶弘景曰:“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

李时珍曰:“与杜若之山姜名同物异也。”

集解

甄权曰:“山姜,根及苗并如姜而大,作樟木臭,南人食 之。又有㺐子姜,黄色而紧,辛辣,破血气,殊彊于此姜。” 苏颂曰:“山姜出九真、交阯,今闽、广皆有之。”刘恂《岭表 录异》云:“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亦与豆蔻花相似 而微小耳。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南人取其 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以盐水淹藏,入甜糟中,经冬” 如琥珀色,辛香可爱。用为鲙,无以加矣。又以盐杀治 暴干者,煎汤服之,极除冷气,甚佳。

李时珍曰:“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 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 然其气甚猛烈。

根气味

辛热无毒。

根主治

陶弘景曰:“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辟谷止饥。” 甄权曰:“去恶气,温中,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花及子气味

辛温无毒。

花及子主治

《大明》曰:“调中下气,破冷气作痛,止霍乱,消食,杀酒毒。”

《高濂遵生八笺》

编辑

糟姜方

编辑

姜一斤,糟一斤,盐五两。拣社日前可糟不要见水,不 可损了姜皮。用干布擦去泥,晒半干后,糟盐拌之入 瓮。

社前取嫩姜,不拘多少,去芦擦净,用酒和糟、盐拌匀, 入磁坛中,上加沙糖一块,箬叶扎口,泥封,七日可食。

五美姜

编辑

嫩姜一斤,切片,用白梅半斤,打碎去仁,入炒盐二两 拌匀,晒三日,次入甘松一钱,甘草五钱,檀香末二钱, 又拌晒三日,收用。

姜部艺文

编辑

《谢刘原父寄糟姜》
宋·梅尧臣

编辑

名园万家城,千畦等封侯。斸当燕去前,腌芽费糟丘。 无筋偃王笑,有味三闾羞。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优。 又寄蓬门下,作赋谁肯休。惟我广文舍,免为虀盐仇。 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胸中饱经史,辨论出九州。 曾不奉权贵,但与故人投。赠辛非赠甘,此意当自求。

《咏子姜》
刘子翚

编辑

新芽肌理细,映日莹如空。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

《子姜》
朱熹

编辑

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

姜部选句

编辑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茈姜蘘荷。”

张衡《南都赋》:“苏蔱紫姜,拂彻膻腥。”

晋潘岳《闲居赋》:“青笋紫姜。”

左思《蜀都赋》:“甘蔗辛姜,阳蓲阴敷。”

《魏都赋》:“姜芋充茂。”

唐李商隐诗:“蜀姜供煮陆机莼。”

宋苏轼诗:“先社姜芽肥胜肉。”故人兼致白芽姜。

姜部纪事

编辑

《南齐书孔琇之传》:琇之出为临海太守,在任清约,罢 郡还,献干姜二十斤,世祖嫌少,及知琇之清,乃叹息。 《南史周舍传》:舍占对辨捷,常居直庐,语及嗜好,裴子 野言从来不尝食姜,舍应声曰:“孔称不撤,裴乃不尝。” 一坐皆悦。

《颜氏家训》:“吴郡陆襄,父闲被刑,襄终身布衣蔬饭,虽 姜菜有切割,皆不忍食,居家唯以掏摘供厨。”

《宋史王克明传》:“克明,绍兴、乾道间名医也。胡秉妻病 气秘腹胀,号呼逾旬,克明视之,时秉家方会食,克明 谓秉曰:‘吾愈恭人病,使预会可乎’?”以半硫圆碾生姜 调乳香下之,俄起,对食如平常。

《东坡杂记》: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 药王,年八十馀,颜如渥丹,目光炯然。问其所能,盖诊 脉知吉凶。如智缘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 姜能健脾温肾,活血益气。其法取生姜之无筋滓者, 然不用子姜错之并皮裂,取汁贮器中,久之,澄去其 上黄而清者,取其下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如面,谓之 ‘姜乳’”,以蒸饼或飰搜和丸如桐子,以酒或盐米汤吞 数十粒,或取末置酒食、茶饮中食之皆可。聪曰:“山僧 孤贫,无力治此,正尔和皮嚼烂,以温水咽之耳。初固 辣,稍久则否,今但觉甘美而已。”

《东坡志林》:王介甫多思而善凿,时出一新说,已而悟 其非也,则又出一说以解之,是以其学多说。常与刘 原父食辍著而问曰:“孔子不撤姜食,何也?”原父曰:“《本 草》生姜多食损智,道非明民,将以愚之。孔子以道教 人者也,故不撤姜食,所以愚之也。”介甫欣然而笑,久 之乃悟其戏己也。原父虽戏言,然王氏之学实大类 此。庚辰三月十一日,食姜粥甚美,叹曰:“无怪我愚,吾 食姜多矣。”因并原父言记之,以为后世君子一笑。 《长编》:秦桧欲晏敦复附己,使人谕之,晏答曰:“为我谢 秦公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姜部杂录

编辑

《管子·地员篇》:“五位之土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 蒙。”

《吕氏春秋》:“和之美者,蜀郡杨朴之姜。”按杨朴,地名。 《韩诗外传》:夫姜桂因地而产,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 嫁,不因媒而亲。

许氏《说文》:“姜,御湿之菜也。”

《史记货殖传》:“江南出姜桂。”蜀亦沃野,地饶姜。千 畦姜韭。其人与千户侯等。

《南齐书孝义传》:“姜桂辛酸,容迁本质。”

《续博物志》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置流水中六日,更 去皮,然后曝干,入瓮瓶,谓之酿也。”

《酉阳杂俎》:“妇人有娠,食干姜,令胎内消。”

山上有姜,下有铜锡。

《山家清事》,山深岚重,仙道未能。生姜岂容不种。每旦 带皮生姜细嚼,热酒下之,或姜汤亦可矣。

《物类相感志》:“糟姜缾内安。蝉壳虽老姜亦无筋。 生姜社前收无筋。”

《吴下田家志》:“种姜宜甲子、乙丑、辛未、壬申、壬午。”

姜部外编

编辑

《后汉书左慈传》:“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 司空曹操座,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 所少吴松江鲈鱼耳’。元放于下座应曰:‘此可得也’。因 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 操拊掌大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座席,可更得 乎’?放乃更饵钓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馀,生鲜” 可爱。操使目前鲙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 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 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 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

《神仙传》:“介象,吴王征至武昌,甚尊敬之,称为介君。诏 令立宅,供帐皆是绮绣,遗黄金千镒,从象学隐形之 术,试还后宫,出入闺闼,莫有见者,如此不一。尝为吴 主种瓜菜百果,皆立生可食。吴主共论脍鱼,何者最 美,象曰:‘鲻鱼脍为上。吴主曰:‘论近道鱼耳,此出海中, 安可得邪’?象曰:‘可得’。乃令人于殿庭中作方埳,汲水’” 满之,并求钩。象起饵之,垂纶于埳中。须臾,果得鲻鱼。 吴主惊喜,问象可食不,象曰:“故为陛下取作生脍,安 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厨下切之。吴主曰:“闻蜀使来, 得蜀姜作虀甚好,恨尔时无此。”象曰:“蜀姜岂不易得? 愿差所使者可付直。”吴主指左右一人,以钱五十付 之。象书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行人闭目骑杖。杖止, 便买姜讫,复闭目。此人承言“骑杖”,须臾止,已至成都, 不知是何处。问人,知是蜀市,乃买姜。于时吴使张温 先在蜀,既于市中相识,甚惊,便作书寄其家。此人买 姜毕,捉书负姜,骑杖闭目,须臾已还吴,厨下切脍适 了。按此二事同时两人如出一辙好事者之传讹无疑两存之以见记载之难尽信也 《李先生传》:郎中乔翻于洋渚遇神人,意欲啖姜,而市 无之,神人以绢数疋,并书一牒付信,入市门南下,任 意所之,须臾得姜数斗,还以问神人,神人曰:“问李先 生当知我。”

《太平广记》:宋王胡者,长安人也。叔死数载,元嘉二十 三年忽形见还家,责胡以修谨有缺,家事不理,罚胡 五杖。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而不 见其形,唯胡独得亲接。叔谓胡曰:“吾不应死,神道须 吾筭诸鬼录。今大从吏兵,恐惊损邻里,故不将进耳。” 胡亦大见众鬼纷闹于村外。俄而辞去,曰:“吾来年七 月七日,当复暂还,欲将汝行,游历幽途,使知罪福之 报也。不须费设。若意不已,止可茶食耳。”至期果还,语 胡家人云:“吾今将胡游观,观毕当还,不足忧也。”胡即 顿卧床上,泯然如尽。叔于是将胡遍观群山,备观鬼 怪。末至嵩高山,诸鬼道胡并有馔设,其品味不异世 中,唯姜甚脆美。胡怀之将还,左右人笑云:“止可此食, 不得将还也。”胡又见一处,屋宇华旷,帐筵精美,有二 少僧居焉。胡造之,二僧为设杂果槟榔等。胡游历久 之,备见罪福苦乐之报。及辞归,叔谓曰:“汝既已知,善 之当修。返家寻白足阿练,此人戒行精高,可师事也。” 长安道人足白,故时人谓为白足阿练也。甚为魏人 所敬,魏王事为师。胡既奉此训,遂与嵩山上年少僧 者游学。众中忽见二僧,胡大惊,与叙乖阔,问何时来 此,二僧云:“贫道本住此寺,往日不意与君相识。”胡复 说嵩高之遇。众僧云:“君谬耳,岂有此耶?”至明日,二侩 不辞而去。胡乃具告诸沙门,叙说往日嵩山所见,咸 惊怪。即追求二僧,不知所在。

《蠡县志》:李良熟善方术,见一卖姜者市之,语言不投 合而去。后复有人买姜,其担尽空。或诘之曰:“汝见何 人?”遽以实告。或令其长跽谢过,因谓之曰:“汝姜在某 庙隅,可自取之。”比至其所,则一片不少也。盖得左慈 搬运之术者。后以尸假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