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058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五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五十八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五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五十八卷目录

 苏部汇考

  紫苏图

  水苏图

  假苏图

  荏子图

  尔雅释草

  扬雄方言苏杂释

  贾思勰齐民要术荏蓼

  罗愿尔雅翼苏 荏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

  王圻三才图会苏 水苏 假苏

  徐光启农政全书紫苏考 水苏子考 荆芥考 紫苏苗考 荏丁考

  高濂遵生八笺紫苏粥 苏麻粥 紫苏熟水

  本草纲目苏 水苏 臭苏 假苏

 苏部艺文一

  谢司徒赐北苏启      梁沈约

 苏部艺文二

  采紫苏          宋刘敞

 苏部纪事

 蓼部汇考

  大蓼图

  白水荭苗图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 周颂小毖 良耜

  礼记内则

  尔雅释草

  大戴礼记夏小正

  贾思勰齐民要术荏蓼

  毛诗陆疏广要隰有游龙

  陆佃埤雅虞蓼 茏

  罗愿尔雅翼龙 蓼

  谢翱楚辞芳草谱

  王圻三才图会荭草

  徐光启农政全书白水荭苗考

  本草纲目蓼 木蓼 马蓼 荭草 天蓼 毛蓼

 蓼部艺文一

  蓼虫赋          汉孔臧

  红蓼赋         明邓云霄

 蓼部艺文二诗词

  蓼花           唐郑谷

  蓼花           宋宋祁

  水荭           梅尧臣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水荭    前人

  蓼花            文同

  和文与可蓼屿        苏轼

  和文与可蓼屿        苏辙

  道见蓼花         范成大

  蓼花            陆游

  水荭           刘克庄

  甲子岁后园野蓼      元郝经

  蓼滩以上诗      明袁凯

  行香子          宋王诜

  水龙吟          元张翥

  南歌子蓼花以上词   明刘基

 蓼部选句

 蓼部纪事

 蓼部杂录

草木典第五十八卷

苏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苏。尔雅     桂荏。尔雅

《公蒉》。方言    请帮助识别此字。方言 《䖆,葇》。方言    紫苏。食疗本草 赤苏。肘后方   《花紫苏》。丹房镜源

《回回苏》。丹房镜源 水苏。尔雅翼

《鸡苏》。吴普    香苏。肘后方

龙脑、薄荷。日用本草芥,蒩。别录

芥,苴。别录    荠苧。拾遗

臭苏。日华本草  青白苏。日华本草

《假苏》:本经    姜、芥别录

荆芥。吴普    《鼠蓂》。本经

胡荆芥。图经   《新罗》荆芥。图经

石荆芥。图经

荏子图

荏子图

水苏图

水苏图

假苏图

假苏图

{{{2}}}

{{{2}}}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苏,桂荏。

苏荏类,故名“桂荏。”苏,荏类之草也。以其味辛似荏,一名桂荏。陶注《本草》云:“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苏;生池中者名水苏,一名鸡苏。”皆荏类也。

《扬雄方言》

编辑

苏杂释

编辑

《苏》亦荏也。

荏属也。《尔雅》曰:“苏,桂荏也。”

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之“荏。”周郑之间谓之《公蒉》。 公蒉音翡翠

今江东人呼“荏”为。请帮助识别此字。音鱼

沅湘之南或谓之。请帮助识别此字。音辖

今长沙人呼《野苏》为。请帮助识别此字。

其小者,谓之《䖆葇》。

请帮助识别此字。葇也。亦苏之种类,因名云。

贾思勰齐民要术

编辑

荏蓼

编辑

紫苏姜芥薰叶与荏同时,宜畦种。苏桂荏苏生类,故名“桂荏” 也。

三月可种荏蓼。

《荏子》白者良,黄者不美。

荏性甚易生,蓼尤宜水畦种也。荏则随宜,园畔漫掷, 便岁岁自生矣。荏子秋末成,可收,蓬于酱中藏之。

蓬,荏角也,实成则恶。

其多种者,如《种谷》法,收子压取油,可以煮饼。

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脂膏并有腥气。然荏油不可为泽焦人发,研为羹臛,美于麻子远矣。又可以为烛。良地十石,多种博谷则倍收,于诸田不同也。

为帛。煎油弥佳。

荏油性淳,涂帛胜麻油。

罗愿尔雅翼

编辑

苏,桂荏。郭氏曰:“苏,荏类,故名桂荏。”说者曰:“以其味辛, 而形类荏,故名之。叶下紫色,而气甚香,今俗呼为紫 苏,煮饮尤胜。取子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人肥白身香。 亦可生食,与鱼肉作羹。”《沙州记》曰:“乞佛卤,不识五谷, 唯食苏子。”《南都赋》曰:“苏蔱紫姜,拂彻膻腥。”今苏有数 种,皆是荏类白苏,方茎圆叶,不紫,亦甚香,实亦入药。 《鱼苏》似茵蔯,大叶而香,吴人以煮鱼者,一名鱼。请帮助识别此字。其 生山石间者,名山鱼苏。又有水苏,一名鸡苏。或言鸡 苏、水苏是两种。又有假苏者,亦以香气似苏,故名苏说者云:“假苏即荆芥也。”或曰:“假苏叶锐而圆,非荆芥 也。”

荏:陶隐居云:“荏状似苏而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 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江东人呼为。”请帮助识别此字。以其 似“苏”字,但除禾边也。笮其子作油煎之,即今油帛及 和漆所用者。服食断谷亦用之,名为重油。盖江东以 荏子为油,北土以大麻为油,又其言名为请帮助识别此字。似是苏 中鱼苏耳。萧炳云:“有大荏,形似野荏,高大,叶大于小 荏一倍,不堪食。人收其子,以充油绡帛。其小荏,子欲 熟,人采其角食之,甚香美。苏荏之属,宜近人种,以小 鸟好食之。”《禽经》曰:原缺二字“者不上桑樱,活者不下荏。”言 鸟之食含桃者,乃不下顾荏耳。

《郑樵通志》

编辑

昆虫草木略

编辑

苏《尔雅》曰:“苏,桂荏。”此紫苏也,叶实俱长。

水苏,曰鸡苏,曰劳祖,曰芥蒩,曰芥苴,曰臭苏,曰青白 苏。今人皆呼“鸡苏”,亦呼“水苏”,不可食。

王圻三才图会

编辑

苏,紫苏也,处处有之。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 秋采实。其茎并叶,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实主止 气欬逆,其子尤良。

水苏

编辑

水苏生九真池泽,今处处有之,多生水岸傍。苗似旋 复,两叶相当大,香馥,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 饮食,辟口臭,去毒。又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鸡苏”,一 名劳租,一名芥蒩。

假苏

编辑

假苏,荆芥也。生汉中川泽,今处处有之。初生香辛可 啖,人取作生菜。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瘘,瘰𤻤生疮, 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并取花实成穗者,暴干入 药。一名“鼠蓂”,一名“姜芥。”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紫苏考

编辑

一名桂荏。又有数种,有勺苏、鱼苏、山苏,出简州及无 为军,今处处有之。苗高二尺许,茎方,叶似苏子叶微 小,茎叶背面皆紫色,而气甚香。开粉红花,结小蒴。其 子状如黍颗,味辛,性温。又云:味微辛、甘。子,无毒。 王祯曰:“苏,六畜所不犯,类能全身远害者,于五谷有 外护之功,于人有灯油之用。”

东人呼为。请帮助识别此字。以其似“苏”字,但除禾旁故也。茎方叶圆 而有尖,四围有齿。肥地者背面皆紫,瘠地背紫面青, 面背皆白,即白苏也。

荏子白者良,黄者不美。荏即今白苏子也。

元扈先生曰:“二月、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 《务本新书》曰:“凡种五谷,如地畔近道者,亦可另种。苏 子以遮六畜伤践,收子打油,燃灯甚明,或熬油以油 诸物。”

《王祯》曰:“苏子碾之,杂末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 苏采叶茹之,或盐或梅卤,作葅食,甚香。夏月作熟汤 饮。”

五六月连根收采。以火煨其根,阴干。经久则叶不落。

救饥

采叶煠食,煮饮亦可。子研汁煮粥食之皆好。叶可生 食,与鱼作羹,味佳。

元扈先生曰:“叶堪为味,子堪为药,必求充腹,宜以他 种杂之。”

水苏子考

编辑

生下湿地,茎淡紫色,对生茎叉叶亦对生,其叶似地 瓜叶而窄,边有花锯齿,三叉尖,叶下两旁又有小叉 叶,稍开花黄色,其叶微辛。

救饥

采苗、叶,煠熟,油盐调食。

荆芥考

编辑

《本草》名假苏,一名“鼠蓂”,一名姜芥。生汉中川泽及岳 州、归德州,今处处有之。茎方窊面,叶似独扫叶而狭 小,淡黄绿色,结小穗,有细小黑子,锐圆,多生穗中,以 香气似苏,故名假苏。味辛性平无毒。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邪气,油、盐调食。初生香辛可 啖,人取作生菜腌食。

紫苏苗考

编辑

人家园圃中多种之。苗高二三尺,茎方,窊面四楞,上 有涩毛。叶皆对生,似紫苏叶而大,开淡紫花,结子比 紫苏子亦大。味微辛,性温。

救饥

采嫩叶,煠熟,换水淘洗净,油、盐调食。子可炒食,亦可 笮油用。

荏子考

编辑

所在有之。生园圃中。苗高一二尺,茎方,叶似薄荷叶极肥大。开淡紫花,结穗似紫苏穗。其子如黍粒,其枝 茎对节生,东人呼为请帮助识别此字。以其似“苏”字,但除禾边故也。 味辛,性温。无毒。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油盐调食。子可炒食。又研杂米作粥, 甚肥美,亦可笮油用。

高濂遵生八笺

编辑

紫苏粥

编辑

用紫苏研末,入水取汁,煮粥将熟,量加苏子汁,搅匀 食之。治老人脚气,须用家苏方妙。

苏麻粥

编辑

真紫苏子、大麻子各五钱,水洗净,微炒香,同水研如 泥,取汁,将二子汁化汤煮粥。治老人诸虚结久,风秘 不解,壅聚膈中,腹胀恶心。

紫苏熟水

编辑

取叶,火上隔纸烘焙,不可翻动,候香收起。每用以滚 汤洗泡一次,倾去,将泡过紫苏入壶,倾入滚水服之, 能宽胸导滞。

《本草纲目》

编辑

苏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苏音酥,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 之苏。曰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 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集解

陶弘景曰:“苏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 荏者,名野苏,不堪用。”

《苏颂》曰:“苏,紫苏也。处处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月 采茎叶,秋月采子。有数种,水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 类,各有别条。”

李时珍曰:“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 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钜齿。肥地者面 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 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葅食, 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 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 荆芥穗。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子,而色黄赤,亦 可取油如荏油。”《务本新书》云:“凡地畔近道可种苏,以 遮六畜。收子打油,燃灯甚明,或熬之以油器物。”《丹房 镜源》云:“苏子油能柔五金八石。”《沙州记》云:“乞弗卤之 地,不种五谷,惟食苏子。故王祯云:‘苏有遮护之功,又 有灯油之用,不可阙也’。”今有一种花紫苏,其叶细齿 密纽,如剪成之状,香色,茎子并无异者,人称“回回苏” 云。

《雷敩》曰:“薄荷根、茎真似紫苏,但叶不同耳。薄荷茎燥, 紫苏茎和,入药须以刀刮去青薄皮,锉之。”

茎叶气味

辛温无毒。

李廷飞曰:“不可同鲤鱼食,生毒疮。”

茎叶主治

《别录》曰:“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孟诜》曰:“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陈日华曰:“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 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

苏颂曰:“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 李时珍曰:“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 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犬伤。”

甄权曰:“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发明

《苏颂》曰:“若宣通风毒,则单用茎,去节尤良。”

李时珍曰:“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 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 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䓖、当归则 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 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也。”

汪机曰。宋仁宗命翰林院定汤饮。奏曰:“紫苏熟水第 一。”以其能下胸膈浮气也。盖不知其久则泄人真气 焉。

寇宗奭曰:“紫苏,其气香,其味微辛,甘能散。今人朝暮 饮紫苏汤,甚无益。医家谓芳草致豪贵之疾者,此有 一焉。若脾胃寒人,多致滑泄,往往不觉。”

正误

苏颂曰:“苏主鸡瘕,《本经》不著。南齐褚澄治李道念,食 白瀹鸡子成瘕,以苏煮服,吐出鸡雏而愈也。”

李时珍曰:按:《南齐书》,“褚澄所用者,蒜也,非苏也。”盖二 字相似,《誊录》误耳,苏氏欠考矣。详见蒜下。

子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别录》曰:“下气,除寒温中。”

甄权曰:“治上气欬逆,冷气及腰脚中湿气,风结气。研汁煮粥长食,令人肥白身香。”

陈日华曰:“调中,益五脏,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 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消痰止嗽,润心肺。” 寇宗奭曰:“治肺气喘急。”

李时珍曰:“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发明

陶弘景曰:“苏子下气。与橘皮相宜。”

李时珍曰:“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 下,则宜用子也。”

附方

感寒上气:“苏叶三两,橘皮四两,酒四升,煮一升半,分 再服。”肘后方

伤寒气喘不止:用赤苏一把,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饮 之。肘后方

劳复食复欲死者:苏叶煮汁二升饮之。亦可入生姜、 豆豉同煮饮。肘后方

卒啘不止:香苏浓煮,顿服三升良。千金方 霍乱胀满,未得吐下:用生苏𢭏汁饮之佳。干苏煮汁 亦可。肘后方

诸失血病:紫苏不限多少,入大锅内水煎令干,去滓 熬膏,以炒熟赤豆为末,和丸梧子大,每酒下三五十 丸,常服之。斗门方

金疮出血不止,以嫩紫苏叶、桑叶同𢭏贴之。永类钤方 攧扑伤损,紫苏𢭏傅之,疮口自合。谈埜翁试验方 伤损血出不止,以陈紫苏叶,蘸所出血挼烂傅之。血 不作脓,且愈后无瘢,甚妙也。永类钤方

风狗咬伤:“紫苏叶嚼傅之。”千金方

蛇虺伤人,紫苏叶𢭏傅之。千金方

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二升。”金匮要略

飞丝入目,令人舌上生泡,用紫苏叶嚼烂,白汤咽之。 危氏得效方

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欬逆短气: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锺,煎服。普济 顺气利肠: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 煮粥食之。济生方

治风顺气,利肠宽中用“紫苏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绢 袋盛,于三斗清酒中浸三宿,少炒饮之。”圣惠方 一切冷气:“紫苏子、高良姜、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 服十丸,空心酒下。药性论

风湿脚气:方同上。

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可践地:用紫苏子二两, 杵碎,以水三升,研取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椒、姜、 豉食之。圣惠方

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用紫苏子炒三两、萝 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三 次。圣济总录

梦中失精:苏子一升,熬杵研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 外台秘要

食蟹中毒:“紫苏子煮汁饮之。”金匮要略

上气欬逆:紫苏子入水研,滤汁同粳米煮粥食。简便方

水苏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此草似苏而好,生水旁,故名水苏。其叶辛 香,可以煮鸡,故有龙脑、香苏、鸡苏诸名。芥蒩芥苴当 作“芥苏”,乃是一名而误录耳,亦因味辛如芥,故名。宋 惠民《和剂局方》有龙脑薄荷丸,专治血病。元吴瑞《日 用本草》谓即水苏,必有所据也。周宪王《救荒本草》言 薄荷即鸡苏,以生东平龙脑冈者为良,故名。陈嘉谟 《本草》蒙筌以薄荷种于苏州府学。地名龙脑者,得名 俱不同,何哉?

集解

《别录》曰:“水苏,生九真池泽,七月采。”

陶弘景曰:“方药不用莫能识,九真辽远,亦无能访之。” 苏恭曰:“此苏生下泽水侧,苗似旋复,两叶相当,大香 馥青。齐河间人名为水苏,江左名为荠苧。吴会谓之 鸡苏,而陶氏更于菜部出鸡苏,误矣。”

韩保昇曰:“叶似白薇,两叶相当。花生节间,紫白色,味 辛而香。六月采茎叶,日干。”

《苏颂》曰:水苏处处有之,多生水岸旁,南人多以作菜, 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人谓鸡苏、水苏是两 种。陈藏器谓荠苧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 气香而辛;荠苧叶上有毛,稍长,气臭也。又茵蔯注云: “江南所用茵蔯,茎叶都似家茵蔯而大,高三、四尺,气 极芬香,味甘辛,俗名龙脑薄荷。”

寇宗奭曰:“水苏气味,与紫苏不同,辛而不和,然状一 如苏,但面不紫,及周围槎牙如雁齿耳。”

吴瑞曰:“水苏即鸡苏”,俗呼为“龙脑薄荷。”

李时珍曰:“水苏、荠苧,一类二种耳。水苏气香,荠苧气 臭为异。”水苏三月生苗,方茎中虚,叶似苏叶而微长, 密齿面皱,色青,对节生,气甚辛烈。六、七月开花成穗 如苏穗,水红色,穗中有细子,状如荆芥子。可种易生, 宿根亦自生沃地者,苗高四、五尺

茎叶气味

辛微温无毒。

茎叶主治

《本经》曰:“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久 服,通神明,轻身耐老。”

《别录》曰:“主吐血、衄血、血崩。”

陈日华曰:“治肺痿血痢,崩中带下。”

《苏颂》曰:“主诸气疾及脚肿。”

孟诜曰:“酿酒渍酒及酒煮汁,常服治头风目眩,及产 后中风,恶血不止,服之弥妙。”

李时珍曰:“作生菜食,除胃间酸水。”

发明

李时珍曰:鸡苏之功,专于理血下气,清肺辟恶消谷。 故《太平和剂局方》治吐血、衄血、唾血、欬血、下血、血淋、 口臭口苦、口甜、喉腥,邪热诸病,有龙脑薄荷丸方,药 多不录。用治血病,果有殊效也。

附方

漏血欲死:鸡苏煮汁一升服之。梅师方

吐血下血:鸡苏茎叶煎汁饮之。梅师方

吐血欬嗽:龙脑薄荷焙研末,米饮服一钱,取效。 衄血不止:《梅师方》:“用鸡苏五合,香豉二合,同捣搓如 枣核大,纳鼻孔中,即止。” 《圣惠方》:“用鸡苏二两,防风 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仍以叶塞鼻。” 《普济方》: “用龙脑、薄荷、生地黄等分为末,冷水服。”

脑热鼻渊,肺壅多涕。鸡苏叶、麦门冬、川芎、䓖桑白皮、 炒黄芪、炙甘草、炙、生地黄焙,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 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下。圣济总录

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 五两,皂荚炙去皮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为末,炼 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芥汤下。圣惠方 耳卒聋闭:“鸡苏叶生捣,绵裹塞之。”孟诜食疗

沐发令香,鸡苏煮汁,或烧灰淋汁沐之。普济方 头生白屑:方同上。

暑月目昏,多眵泪生,龙脑、薄荷叶捣烂,生绢绞汁点 之。圣济总录

霍乱困笃:鸡苏三两,水二升,煎一升,分三服。圣惠方 中诸鱼毒:香苏浓煮汁饮之,良。肘后方

蛇虺螫伤:“龙脑、薄荷叶研末酒服,并涂之。”易简方

臭苏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日华子》释水苏云:“一名臭苏,一名青白苏”, 正此草也,误作水苏耳。其形似水苏而臭,似白苏而 青,故有二名。

集解

陈藏器曰:“按:苏恭言,江左名水苏为荠苧。按:水苏叶 有雁齿,气香而辛。荠苧叶稍长,其上有毛,气臭,亦可 为生菜。”

李时珍曰:“荠苧,处处平地有之。叶似野苏而稍长有 毛,气臭。山人茹之,味不甚佳。”

茎叶气味

辛温无毒。

茎叶主治

陈藏器曰:“冷气泄痢。生食除胸间酸水。挼碎傅蚁瘘。”

附录石荠苧

陈藏器曰:“味辛,温,无毒。主风冷气,疮疥瘙痒,痔瘘,下 血。煮汁服之。”生山石间。细叶紫花,高一、二尺。山人用 之。

假苏释名

编辑

陶弘景曰:“《假苏方》药不复用。”

苏恭曰:“此即菜中荆芥也。姜、芥声讹耳。”先居草部。今 录入《菜部》。

陈士良曰:荆芥,《本草》呼为“假苏。”假苏又别是一物,叶 锐,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呼为苏。

苏颂曰:医官陈巽言,江左人谓假苏、荆芥,实两物,苏 恭以《本草》一名姜芥,荆姜声讹,谓为荆芥,非矣。 李时珍曰:按《吴普本草》云:“假苏一名荆芥,叶似落藜 而细,蜀中生啖之。”普乃东汉末人,去《别录》时未远,其 言当不谬。故唐人苏恭祖其说,而陈士良、苏颂复启 为两物之疑,亦臆说耳。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 香,如苏、如姜、如芥也。

集解

《别录》曰:“假苏,生汉中川泽。”

《苏颂》曰:“今处处有之。叶似落藜而细,初生香辛可啖, 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医家为要药。并取花实 成穗者,曝干入药。又有胡荆芥,俗呼新罗荆芥。又有 石荆芥,生山石间,体性相近,入药亦同。”

李时珍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二月 布子生苗,炒食辛香。方茎细叶,似独帚叶而狭小,淡 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房如紫苏,房内有细 子,如葶苈子状,黄赤色。连穗收采用之。”

正误

陈藏器曰:“张鼎《食疗本草》:荆芥一名菥蓂。”谬矣。菥蓂自有本条,见草部。

李时珍曰:“汪机《本草会编》言假苏”是白苏,亦误矣。白 苏乃荏也,见前。

茎穗气味

辛温无毒。

孟诜曰:“作菜食,久动渴疾,熏人五脏,神 反。驴肉,无 鳞鱼详后《发明》下。”

茎穗主治

《本经》曰:“寒热鼠瘘,瘰𤻤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 疸。”

陈藏器曰:“去邪,除劳渴,冷风出汗。煮汁服之。捣烂醋 和,傅丁肿肿毒。”

甄权曰:“单用治恶风贼风,口面㖞斜,遍身𤸷痹,心虚 忘事,益力添精,辟邪毒气,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 气助脾胃。”

陈士良曰:“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 脚气,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 筋急。”

陈日华曰:“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皆可食, 并煎茶饮之。以豉汁煎服,治暴伤寒,能发汗。”

《苏颂》曰:“治妇人血风及疮疥为要药。”

孟诜曰:“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李时珍曰:“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 中黑花,及生疮,阴㿗,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发明

张元素曰:“荆芥辛、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

王好古曰:“肝经气分药也。能搜肝气。”

李时珍曰:“‘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 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 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其治风也,贾丞相 称为再生丹,许学士谓有神圣功,戴院使许为产后 要药,萧存敬呼为一捻金,陈无择隐为举卿古拜散, 夫岂无故而得此隆誉哉?按《唐韵》“荆’字举卿切,芥字 古拜切”,盖二字之反切隐语以秘其方也。又曰:荆芥 反。鱼蟹河豚之说,本草医方并未言及,而稗官小说 往往载之。按李廷飞《延寿书》云:“凡食一切无鳞鱼,忌 荆芥。食黄鲿鱼后,食之令人吐血,惟地浆可解。与蟹 同食动风。”又蔡絛《铁山丛话》云:“予居岭峤,见食黄颡 鱼犯姜芥者立死,甚于钩吻。”洪迈《夷坚志》云:“吴人魏 几道啖黄颡鱼羹后采荆芥和茶饮,少顷足痒上彻 心肺,狂走,足皮欲裂,急服药,两日乃解。”陶九成《辍耕 录》云:“凡食河豚,不可服荆芥药,大相反。予在江阴,见 一儒者,因此丧命。”《苇航细谈》云:“凡服荆芥风药,忌食 鱼。杨诚斋曾见一人立致于死也。”时珍按:荆芥乃日 用之药,其相反如此。故详录之,以为警戒。又按:《物类 相感志》云:“河豚用荆芥同煮三、五次换水,则无毒。”其 说与诸书不同,何哉?大抵养生者,宁守前说为戒可 也。

附方

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 去之。”千金方

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 永类钤方

风热牙痛:“荆芥根、乌𣓌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 即愈。”

小儿惊痫一百二十种: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 枯一两,为末,糊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姜汤下二十 丸,日二服。医学集成

一切偏风,口眼㖞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同 入砂盆内研烂,生绢绞汁,于磁器中煎成膏,漉去滓 三分之一,将二分日干为末,以膏和丸梧子大。”每服 三十丸,白汤下,早暮各一服。忌动风物。经验方 中风口噤:荆芥穗为末,酒服二钱,立愈。名荆芥散。贾 似道云:“此方出《曾公谈录》,前后用之甚验。其子名顺 者,病此已革,服之立定”,真再生丹也。

产后中风:华佗愈风散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 瘛疭如角弓,或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四肢强直,或心 眼倒筑,吐泻欲死。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 豆淋酒调服,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挑齿灌之,龂 噤则灌入鼻中,其效如神。大抵产后太眩,则汗出而 腠理疏,易疏中风也。李时珍曰:“此方诸书盛称其妙。” 姚僧坦《集验方》以酒服,名“如圣散”,云药下可立待应 效。陈氏方名举卿古拜散,萧存敬方用古老钱煎汤 服,名“一捻金”,王贶《指迷方》加当归等分,水煎服。许叔 微《本事方》云:“此药委有奇效,神圣之功。”一妇人产后 睡久,及醒则昏昏如醉,不省人事,医用此药及交加 散,云服后当睡,必以左手搔头,用之果然昝。殷《产宝 方》云:此病多因怒气伤肝,或忧气内郁,或坐草受风 而成,急宜服此药也。戴原礼《证治要诀》名独行散。贾 似道《悦生随抄》呼为再生丹。

产后迷闷,因怒气发热迷闷者,“独行散。”用荆芥穗,以新瓦半炒半生为末,童子小便服一二钱。若角弓反 张,以豆淋酒下。或锉散,童尿煎服,极妙。盖荆芥乃产 后要药,而角弓反张乃妇人急候,得此证者,十存一 二而已。戴原礼要诀

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取干荆芥穗捣筛 末,每用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匀,热服立效。口 噤者挑齿,口闭者灌鼻中,皆效。近世名医用之,无不 如神也。图经本草

产后血眩风虚,精神昏眊,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 钱去皮尖炒为末,水服三钱。若喘,加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炒各三钱。保命集

产后下痢:大荆芥四五穗,于盏内烧存性,不得犯油 火,入麝香少许,以沸汤些须调下。此药虽微,能愈大 病,不可忽之。冞师方

产后鼻衄:荆芥焙研末,童子小便服二钱,《海上方》也。 妇人良方

九窍出血:荆芥煎酒,通口服之。直指方

口鼻出血如涌泉,因酒色太过者,荆芥烧研,陈皮汤 服二钱,不过二服也。

吐血不止:《经验方》:“用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服,干穗 为末亦可。” 《圣惠方》:“用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 二钱。”

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 服。集简方

崩中不止:荆芥穗于麻油灯上烧焦为末,每服二钱, 童子小便服。此《夏太君娘娘方》也。妇人良方

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易方

大便下血:《经验方》:用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 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 《简便方》:“用荆芥 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 小儿脱肛,荆芥、皂角等分,煎汤洗之,以铁浆涂上。亦 治子宫脱出。经验方

阴㿗肿痛:“荆芥穗瓦焙为散,酒服二钱即消。”寿域神方 小儿脐肿:“荆芥煎汤洗净,以煨葱刮薄,出火毒,贴之 即消。”海上方

瘰𤻤溃烂𤻤疮,牵至胸前、两腋,块如茄子大,或牵至 两肩上,四五年不能疗者,皆治之,其效如神。《武进县 朱守仁传》云:“其项不能回头,用此数日减可。”如疮烂 破者,用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 破处紫黑,以鍼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愈。用樟脑、雄 黄等分为末,麻油调,扫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扫,以愈 为度。活法机要

丁肿诸毒:“荆芥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冷饮。”药性论

一切疮疥:荆芥末,以地黄自然汁熬膏,和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五丸,茶酒任下。普济方

脚桠湿烂:荆芥叶捣傅之。简便方

缠脚生疮:荆芥烧灰,葱汁调傅,先以甘草汤洗之。摘元 方

小儿风寒,烦热有痰,不省人事:荆芥穗半两焙,麝香、 片脑各一分,为末,每茶服半钱,大人亦治。普济方 头目诸疾,一切眼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 穗为末,每酒服三钱。龙树论

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荆芥、大黄为末,等分, 每温水服三钱。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 减半,名“倒换散。”普济方

苏部艺文一

编辑

《谢司徒赐北苏启》
梁·沈约

编辑

旷阻阴山之外,眇绝蒲海之东,自非神力所引,莫或 轻至。圣慈普洽,遂遍刍薇。停镳惧喘,既弘道于世务; 方驾四衢,又兴言于俗表。

苏部艺文二

编辑

《采紫苏》
宋·刘敞

编辑

岁暮有秋望。《带经》且亲锄。今兹五月交。盛阳精已徂。 养生寄空瓢。虽乏未可虚。止以营一饮。形骸如此劬

苏部纪事

编辑

《南史褚澄传》:“澄善医术,建元中为吴郡太守。百姓李 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疾’。答曰:‘旧有冷 疾,至今五年,众医不差’。澄为诊脉,谓曰:‘汝病非冷非 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所致。令取苏一升煮服之。 始一服,乃吐得一物如升,涎裹之动,开看是鸡雏,羽 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尽。更服所馀药,又吐’’” 得如向者鸡十三头。而病都差。当时称妙。

《魏书吐谷浑传》:“乙弗勿敌国风俗与吐谷浑同,不识 五谷,唯食鱼及苏子。苏子状若中国枸杞子。”

蓼部汇考

编辑

释名

游龙:诗经    蓼。诗经

《蔷》:尔雅     虞,蓼。尔雅

红。尔雅     茏古。尔雅

《蘬》。尔雅     泽蓼。尔雅注

荭草:别录    《鸿》。请帮助识别此字。别录 石龙:别录    《天蓼》。别录

马蓼。纲目    大蓼。纲目

毛蓼。拾遗    青蓼。陶弘景

《紫蓼》。陶弘景   《香蓼》。陶弘景

赤蓼:韩保昇   《木蓼》:韩保昇

《墨记草》:方士称

白水荭苗图

白水荭苗图

{{{2}}}

{{{2}}}

《诗经》

编辑

郑风山有扶苏

编辑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龙红草也。《游龙》,犹放纵也。喻忽听恣小臣也。《释草》云:“红,茏古,其大者蘬。”舍人曰:“红名茏古,其大者名蘬。”是茏红一草而别名,故云茏红草也。陆玑《疏》云:“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馀。”此草直名龙耳,而言“游龙”,谓枝叶放纵也。朱注游,枝叶放纵也。龙,红草也,一名“马蓼”,叶大而色白,生水泽中,高丈馀。大全张子曰:“龙是荭草,其枝干樛屈,著土处便有根如龙也。”《本草》云:“荭草一名鸿。”请帮助识别此字。如马蓼而大,即水红也。《诗注》云:“一名马蓼。”马蓼自是一种也。

周颂小毖

编辑

予又集于蓼。

蓼,辛苦之菜。

良耜

编辑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赵,刺也。蓼,水草也。

《礼记》

编辑

内则

编辑

食蜗醢而菰食,雉羹、麦食、脯羹、鸡羹折稌,犬羹、兔羹, 和糁不蓼。

此五羹者,宜以五味调和米屑为糁,不须加蓼也。

濡豚包,苦实蓼。濡鸡,醢,酱实蓼。濡鱼,卵,酱实蓼。濡鳖, 醢,酱实蓼

此四物,皆以蓼实其腹而煮之也。

鹑羹“鸡羹鴽酿之蓼。鲂𫚈烝雏烧,雉芗无蓼。”

三味皆切蓼以杂和之,故曰“酿之蓼。”烝鲂𫚈,烧雏及烹雉,皆调和之,以香草,无用蓼也。

《豚》“春用韭,秋用蓼。”

大全韭性温而生,能久,温而生,固春所宜也。蓼味辛而气能散,辛而散,固秋所宜也。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蔷’,虞,蓼。

虞蓼、泽蓼。蔷一名虞蓼,即蓼之生水泽者也。《周颂·良耜》云:“以薅荼蓼。”《毛传》云:“蓼,水草是也。”

红茏古其大者蘬。

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舍人曰:“红名茏古,其大者名蘬。”《诗·郑风》云:“隰有游龙。”毛云:“龙,红草也。”陆玑云:“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馀。”郭云:“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

《大戴礼记》

编辑

夏小正

编辑

“五月,启灌蓝蓼。”启者,别也,陶而疏之也。灌者,聚生者 也,记时也。

贾思勰齐民要术

编辑

荏蓼

编辑

《尔雅》曰:“蔷,虞蓼。” 注云:“虞蓼,泽蓼也。”

三月可种荏蓼。

《荏子》白者良,黄者不美。

荏性甚易生,蓼尤宜水畦种也。

蓼作菹者,长二寸,则剪,以袋盛,沉于酱瓮中。又长更 剪,常得嫩者。

“若待秋子成而落” ,茎既坚硬,叶又枯燥也。

取子者,候实成速收之。

性易凋零晚则落尽

“《五月》、六月中”,蓼可为虀,以食苋。

《崔寔》曰:“正月可种蓼。”

《家政法》曰:“三月可种蓼。”

《毛诗陆疏广要》

编辑

郑风

隰有游龙

编辑

《游龙一名“马蓼” ,叶粗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馀》。

《尔雅》云:“红,茏古,其大者蘬。”郭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毛云:“龙,红草也。”郑注亦云,红草也,似蓼而高大多毛,故谓之马蓼。《本草经》云:“荭草,一名鸿。”请帮助识别此字。“如马蓼而大,生水旁,五月采实。”陶隐居云:“此类极多,今生下湿地,极似马蓼,甚长大。”《图经》云:“荭草,即水红,下湿地皆有之。叶大,赤白色,高丈馀。”《诗》:“隰有游龙”是也。陆玑云:“一名马蓼。”《本经》云:“似马蓼而大。”若然,马蓼自是一种。《埤雅》:“茏,红草也,一名马蓼,茎大而赤,生水泽中,高丈馀。”《诗》曰:“‘隰有游龙’。游,纵也。以纵,故谓之龙。”《尔雅翼》:“龙,红草也,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馀。”今人犹谓之水红草,而《尔雅》又谓之茏。古郑《诗》·隰有游龙云:“游龙者,言枝叶放纵也。”

按:《本草衍义》云:“水蓼与水红相似。” 则龙非蓼可知。但诸书未有详其花色者,唯陆佃《释蓼》云:“又一种木蓼,一名天蓼,蔓生,叶如柘,花黄白,子皮青滑。其最大者名茏,已见别章。” 盖指此。《管子·五位》曰:“其山之浅,有龙与卉。” 按:五位之土,上土也,龙始生焉。或不若诸蓼之下湿皆有欤。

陆佃埤雅

编辑

虞蓼

编辑

此即蓼之生水泽者也。似蓼,茎赤,味辛,一名蔷。《尔雅》 曰:“蔷,虞蓼”是也。《诗》曰:“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陆草也; 蓼,水草也。以薅荼蓼,则高下无所不治,且因暑雨化 之,则草不复生而地美,盖非特去草之害,亦以𬪩其 田畴,故荼蓼朽止,于是黍稷茂止也。《月令》:季夏,烧薙 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此之谓也。《诗》曰:“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成王初惑 管、蔡而疑周公,四国之乱,几毁王室,则尝集于蓼矣。 悟而毖后患,故曰:“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予又集 于蓼。”言辛苦也。《离骚》曰:“蓼虫不能徙乎葵藿。”则葵藿 甘而蓼苦故也。

茏,红草也。《尔雅》曰:“红,茏古。其大者蘬,一名马蓼,茎大 而赤,生水泽中,高丈馀。”《诗》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 有乔松,隰有游龙。”盖山性宜木,隰性宜草,而扶苏、荷 华、乔松、游龙,皆山隰之所养以自美者也。乔,高也;游, 纵也,以纵故谓之龙。上耸曰乔。《山海经》曰:“其上多桥 木。”而郑读曰“槁”,误矣。《传》曰:“扶苏,扶胥木也。荷华,扶渠也,其华菡萏。是诗先言“木扶胥”于上,草扶渠于下,后 言“木桥耸于上,草游纵于下”,则山隰之所养以自美 者至矣。今忽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不见子充,乃见狡 童,则曾、是之不如也。

罗愿尔雅翼

编辑

龙,红草也,一名马蓼,叶大而赤白色,生水泽中,高丈 馀,今人犹谓之水红草,而《尔雅》又谓之茏。古郑诗称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云。游龙者,言其枝叶之放纵也。 龙与荷华,是隰草之伟者,然所配扶苏、乔松不同。按 《管子》有五栗、五沃、五位、五蘟、五壤。五浮之土,谓之上 土。五沃之土,则桐、柞、枎、杶,秀生茎起,五臭畴生莲与 “蘪,芜,槁本白芷。”然则首章言扶苏荷华,应此五沃之 土也。其五位曰:“其山之浅,有龙与卉,群木安遂,条长 数丈,其桑其松,其杞其茸”,次章言乔松游龙,应此五 位之土也。此皆土之最美者,特非子都、子充而狂且 狡童之为见,则所美非美矣。《淮南》言水草之始,海闾 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容华生蔈,蔈生萍、藻,萍藻生浮 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于萍藻。屈龙岂亦此龙草邪? 敛为“屈”,“纵”为“游”,是或一道也。

蔷虞蓼,郭氏云:“即蓼之生水泽者也。”蓼类甚多,有紫 蓼、赤蓼、青蓼、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紫、赤二蓼叶小 狭而厚,青、香二蓼叶相似,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 黑点。诸蓼花皆红、白、紫、赤黑。木蓼一名天蓼,蔓生,叶 如柘,花黄白,子皮青滑。其最大者名茏,已见别章中。 蓼者,妨稼之草,故《诗》曰:“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 止,然于调和有用,故《内则》云:“脍秋用蓼,鹑羹鸡羹、鴽 酿之。”蓼酿,谓切杂之也。汉尹都尉书有“种芥、葵蓼、韭 葱”诸篇,而长沙定王故宫有蓼园。《周颂》曰:“未堪家多 难,予又集于蓼。”蓼辛物故以为多难之喻。越王苦思 报吴,卧则以蓼。《楚辞》曰:“蓼虫不知,徙乎葵菜。”言蓼辛 葵甘,虫各安其故,不知迁也。而魏子曰:“蓼虫在蓼则 生,在芥则死。”非蓼仁而芥贼也,本不可失。

谢翱楚辞芳草谱

编辑

蓼生水泽。《楚辞》曰:“蓼虫不知徙乎葵菜。”言蓼辛葵甘, 虫各安其故,不知迁也。

王圻三才图会

编辑

荭草

编辑

荭草即水红也。旧不著所出州郡,云生水傍,今所在 下湿地皆有之。似蓼而叶大,赤白色,高丈馀。郑诗云: “隰有游龙”是也。陆玑云:“一名马蓼。”《本经》云:“似马蓼而 大。”若然,马蓼自是一种也。五月采实。今亦稀用,但取 根、茎作汤,治脚气耳。味咸,微寒,无毒。又消渴,去热,明 目益气。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白水荭苗考

编辑

《本草》名“荭草”,一名鸿。请帮助识别此字。有赤白二色。《尔雅》云:“红,茏古。” 其大者蘬。郑诗云:“隰有游龙”是也。所在有之。生水边 下湿地。叶似蓼叶而大长,有涩,花开红白。又似马蓼, 其茎有节而赤。味咸,性微寒。无毒。

救饥

采嫩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洗净蒸食亦可。

《本草纲目》

编辑

蓼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蓼类皆高扬,故字从“翏。”音料,高飞貌。

集解

《别录》曰:“蓼实,生雷泽川泽。”

陶弘景曰:“此类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青蓼,人家常 用,其叶有圆有尖,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此也。一是紫 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相似而香,并不甚辛,好食。” 韩保昇曰:“蓼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 蓼、木蓼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厚;青、香二蓼,叶亦 相似而俱薄;马、水二蓼,叶俱阔大,上有黑点。木蓼一” 名“天蓼”,蔓生,叶似柘《叶大》蓼花皆红白,子皆大如胡 麻,赤黑而尖扁。惟木蓼花黄白,子皮青滑。诸蓼并冬 死,惟香蓼宿根重生,可为生菜。

苏颂曰:“木蓼亦有大小二种,皆蔓生,陶氏以青蓼入 药,馀亦无用。《三茅君传》有作白蓼酱,《方药谱》无白蓼, 疑即青蓼也。”

寇宗奭曰:“蓼实,即草部下品水蓼之子也。彼言水蓼, 是用茎;此言蓼实,是用子也。春初以壶卢盛水浸湿, 高挂火上,日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为蔬,以备五辛盘。” 李时珍曰:“韩保昇所说甚明。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 药。故《礼记》:‘烹鸡豚鱼鳖,皆实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脍, 亦须切蓼也。后世饮食不用,人亦不复栽,惟造酒曲’” 者用其汁耳。今但以平泽所生香蓼、青蓼、紫蓼为良。

实气味

辛温无毒。

甄权曰:“多食吐水,壅气损阳

实主治

《本经》曰:“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浮肿,痈疡。” 甄权曰:“归鼻,除肾气,去𤻤疡,止霍乱,治小儿头疮。”

苗叶气味

辛温无毒。

孙思邈曰:“黄帝云:‘食蓼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 令人脱气,阴核痛,求死。二月食蓼,伤人胃。《扁鹊》云:‘久 食令人寒热,损髓,减气少精。妇人月事来时,食蓼蒜, 喜为淋。与大麦面相宜’’。”

苗叶主治

《别录》曰:“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陶弘景曰:“干之酿酒,主风冷,大良。”

陈藏器曰:“作生菜食,能入腰脚。煮汤淋脚,治霍乱转 筋。煮汁日饮,治痃癖𢭏烂,傅狐尿疮。” 《大明》曰:“脚暴软,赤蓼烧灰淋汁浸之,以桑叶蒸罯,立 愈。”

李时珍曰。杀虫。伏。请帮助识别此字。

附方

伤寒劳复,因交后卵肿,或缩入腹痛:蓼子一把,水挼 汁,饮一升。肘后方

霍乱烦渴:“蓼子一两,香薷二两”,每服二钱,水煎服。圣惠 方

小儿头疮:“蓼子为末,蜜和鸡子白同涂之,虫出不作 痕。”药性论

蜗牛咬毒,毒行遍身者,蓼子煎水浸之,立愈。不可近 阴,令弱也。陈藏器本草

《蓼汁酒》“治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 冬卧足冷。”八月三日取蓼日干,如五升大,六十把,水 六石,煮取一石,去滓,拌米饭,如造酒法,待熟日饮之, 十日后目明气壮也。千金方

肝虚转筋吐泻:赤蓼茎叶切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 至四合,分二服。圣惠方

霍乱转筋:“蓼叶一升,水三升,煮取汁二升,入香豉一 升,更煮一升半,分三服。”药性论

夏月暍死,浓煮蓼汁一盏服。外台秘要

小儿冷痢:蓼叶𢭏汁服之。千金方

血气攻心,痛不可忍:“蓼根洗锉,浸酒饮。”斗门方 恶犬咬伤:“蓼叶捣泥傅之。”肘后方

水蓼释名

编辑

《马志》曰:生于浅水泽中,故名“水蓼。”

李时珍曰:按:《尔雅》云:“蔷,虞蓼也。”山夹水曰虞。

集解

苏恭曰:“水蓼,生下湿水旁,叶似马蓼,大于家蓼,茎赤 色。水挼食之,胜于蓼子。”

寇宗奭曰:“水蓼大概与水荭相似,但枝低耳。今造酒 取叶,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取其辛耳。” 李时珍曰:“此乃水际所生之蓼,叶长五、六寸,比水荭 叶稍狭,比家蓼叶稍大,而功用仿佛。故寇氏谓蓼实 即水蓼之子者,以此故也。”

茎叶气味

辛无毒。

大明曰:“冷。”

茎叶主治

《唐本》曰:“蛇伤𢭏傅之绞汁服之,止蛇毒入腹,心闷。又 治脚气肿痛成疮,水煮汁渍捋之。”

马蓼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 四、五尺,有大小二种,但每叶中间有黑迹如墨点记, 故方士呼为《墨记草》。

集解

陶弘景曰:“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 三种,其最大者名茏薣,即水荭也。”

茎叶气味

辛温无毒。

李时珍曰:“伏丹砂、雌黄。”

茎叶主治

《本经》曰:“去肠中蛭虫,轻身。”

荭草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此蓼甚大,而花亦繁红,故曰荭、曰鸿。鸿亦 大也。《别录》有名未用。草部中有天蓼,云:“一名石龙,生 水中。”陈藏器解云:“天蓼即水荭,一名游龙,一名大蓼。” 据此,则二条乃一指其实,一指茎叶而言也。今并为 一。

集解

《别录》曰:“荭,生水旁,如马蓼而大。五月采实。”

陶弘景曰:“今生下湿地甚多,极似马蓼而甚长大。《诗》 称‘隰有游龙’。”郭璞云:“即龙古也。”

苏颂曰:“荭,即水荭也。似蓼而叶大,赤白色,高丈馀。”《尔 雅》云:“荭,茏古。”其大者蘬音诡。陆玑云:“游龙,一名马蓼。” 然马蓼自是一种也。

李时珍曰:“其茎粗如拇指,有毛。其叶大如商陆叶,色浅红,成穗。秋深子成,扁,如酸枣仁而小。其色赤黑而 肉白,不甚辛,炊煼可食。”

实气味

咸微寒无毒。

实主治

《别录》曰:“消渴,去热,明目益气。”

花主治

李时珍曰:“散血消积止痛。”

天蓼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此指茎叶也。

天蓼气味

辛有毒。

天蓼主治

《别录》曰:“恶疮,去痹气。”

《苏颂》曰:“根茎除恶疮肿,水气、脚气,煮浓汁渍之。”

附方

瘰𤻤“水荭子不拘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同研末, 食后好酒调服二钱,日三服,已破者亦治,久则效,效 则止。”寇宗奭本草衍义

“癖痞腹胀,及坚硬如杯碗者,用水荭花子一升另研, 独颗蒜三十个去皮,新狗脑一个,皮硝四两,石臼捣 烂,摊在患处,上用油纸以长帛束之,酉时贴之,次日 辰时取之。未效再贴二、三次。倘有脓溃,勿怪。仍看虚 实,日逐间服钱氏白饼子”、紫霜丸、塌气丸、消积丸,利 之磨之,服至半月,甚者一月,无不瘥矣。以喘满者为 实。不喘者为虚。蔺氏经验方

胃脘血气作痛:水荭花一大撮,水二锺,煎一锺服。百 户毛菊庄《屡验方》也。董炳避水集验方

心气:请帮助识别此字。痛水荭花为末,热酒服二钱。又法:男用酒水 各半煎服,女用醋水各半煎服。一妇年三十病此,一 服立效。摘元方

腹中痞积:水荭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桑柴文武 火煎成膏,量痞大小摊贴,仍以酒调膏服。忌腥荤油 腻之物。请帮助识别此字。松石《保寿堂方》: “生肌肉。水荭花根煎汤淋洗,仍以其叶晒干研末,撒 疮上,每日一次。”谈埜翁试验方

毛蓼集解

编辑

陈藏器曰:毛蓼生山足,似马蓼,叶上有毛,冬根不死。 李时珍曰:“此即蓼之生于山麓者,非泽隰之蓼也。”

茎叶气味

辛温有毒。

茎叶主治

陈藏器曰:“痈肿疽瘘瘰𤻤,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 亦作汤洗,兼濯足,治脚气。”

蓼部艺文一

编辑

《蓼虫赋》
汉·孔臧

编辑

季夏既望,暑往凉还。逍遥讽诵,遂居东园。周旋览观, 憩乎南藩。睹兹茂蓼,纷葩吐荣。猗那随风,绿叶厉茎。 爰有蠕虫,厥状似螟。群聚其间,食之以生。于是寤物 托事,推况乎人。幼长斯蓼,莫或知辛。膏粱之子,岂曰 “不云。苟非德义,不以为家。安逸无心,如禽兽何?”

《红蓼赋》有序
明·邓云霄

编辑

送菜园丁馈蓼一本,予斥之曰:“水草琐品,安用溷我蕙砌?” 答曰:“迎秋彼自佳,因姑植之。” 及初秋霪霖,都城几为泽国,万室沉烟,百卉腓萎,而此物独便娟秀翘若矜得意。盖水种喜水,抑亦见所遭偶然,感物慨时,赋以见志云尔。

《水草琐品》,其名曰“蓼’。依渚傍江,沿池栖沼。曾联蘅杜 之丛,亦秀艾萧之表。藏朱颜于夏日,舒巧笑于秋风。 金天增其爽气,玉露浥其丰容。微旉浅翠,淡试疏红, 妆成顾影,摇曳波中。若夫邪溪草浅,湘流水落;曲溆 逗鸳,横江警鹤。莲冷而绿盖飘飖,菱老而碧带苒弱。 罢吴歈之旧曲,扬郢歌之新作。江清如练,片月中流。 过兰汀而荡桨,倚蓼岸而维舟。尔乃逞其秋姿,婵娟 可爱。厌白𬞟之无色,映丹枫而并醉。斜度洛神之袜, 遥承交甫之珮。或有南浦送别,转眼秦越。解缆停觞, 征帆乍灭。临水悲秋,肝肠欲绝。同《蓼虫》之集苦,对蓼 花而洒血。咄彼水草,实轸人情。宜亲君子,馈自园丁。 远辞岛屿,近植檐楹。赫日行天,危根浅土。憔悴枯焦, 如泣如诉。疑水仙之爱惜,驱波涛而入户。匝旬霪雨, 万灶产蛙。颓垣处处,野哭,家家岸迷牛马,畦散桑麻。 况“碧兰与红药,能自保其芳华?何斯蓼之得意,反润 泽而矜夸?皇天兮何极?菑沴兮孔棘。剥髓兮椎膏,蛇 角兮虎翼,哀我民兮不若。苌楚之无知,聊向蓼花而 叹息

蓼部艺文二诗词

编辑

《蓼花》
唐·郑谷

编辑

“簇簇复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冷淡过清秋。” 晚带鸣虫急,寒藏宿鹭愁。故溪归不得,凭仗系渔舟。

《蓼花》
宋·祁

编辑

夏砌绿茎秀,秋檐红穗繁。终然体不媚,无那对《虞翻》。

《水荭》
梅尧臣

编辑

“灼灼有芳艳,本生江汉滨。临风轻笑久,隔浦淡妆新。” 白鹭烟中客,红蕖水上邻。“无香结珠穗,秋露浥罗巾。”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水荭》
前人

编辑

“江天淡淡”江水平,江岸有花红作穗。今日特向都城 开,画时只合衔鱼翠。

《蓼花》
文同

编辑

红芳宵露清,翠节晚窗迎。雨后晒残日,秋容满槛亭。

《和文与可蓼屿》
苏轼

编辑

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水清。卧雨幽花无限 意,抱丛寒蝶不胜情。

《和文与可蓼屿》
苏辙

编辑

风高莲欲衰,霜重蓼初发。会使此池中,秋芳未尝歇。

《道见蓼花》
范成大

编辑

秋风袅袅露华鲜,去岁如今刺钓船。歙县门西见红 蓼,此身曾在白鸥前。

《蓼花》
陆游

编辑

十年诗酒客刀州,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 事,数枝红蓼醉清秋。

《水荭》
刘克庄

编辑

分红间白汀洲晚,拜雨揖风江汉秋。看谁耐得清霜 去,却恐芦花先白头。

《甲子岁后园野蓼》
元·郝经

编辑

窞池莲蒲短,久旱馀浅淤。墙隈积馀埃,玉凤秋不翥。 野蓼根茎坚,幸得浸沮洳。节叶瘦且赤,蘼芜交翠箸。 细蕊亦鲜洁,粉米糅丹素。独窣袅轻穗,离披滴清露。 水花淡晚色,幽窅足真趣。忽忆过梦泽,千里渺烟树。 芦花与蓼花,露锦荡雪絮。深入芙蓉薮,远映蒹葭渡。 举鞭问飞鸿,驻马嚼佳句。乃今四壁中,浩渺隔烟雾。 日斜对幽丛,聊以慰迟暮。大似辛苦虫,无复风标鹭。 来因援沉溺,底事极幽锢。屡上“《刳肠》书,无地沥血诉。 嗟嗟好花草,焉用生此处。”祇因为诗人,故故独不去。 尝胆如啖蔗,食蓼犹膳御。仰首但有天,志节久愈著。

《蓼滩》
明·袁凯

编辑

衍迤近横塘,陂陀间幽渚。轻穗含夕霏,丛条偃秋雨。 纵横覆鱼队,閴寂来鸥侣。杖策时一临,逍遥更延伫。

《行香子》
宋·王诜

编辑

“金井先秋。梧叶飘黄,几回惊觉梦初长。雨微烟淡,疏 柳池塘。渐蓼花明,菱花冷,藕花凉。 幽人已惯,衾单 枕冷,任商飙、催换年光。问谁相伴,终日清狂。”有竹间 风,樽中酒,水边床。

《水龙吟》
元·张翥

编辑

芙蓉老去妆残,露华滴尽珠盘泪。水天潇洒,秋容冷 淡,凭谁点缀。瘦苇黄边,疏𬞟白外,满汀烟穟。把馀妍 分与,西风染就,犹堪爱、红芳媚。 几度临流送远,向 花前、偏惊客意。船窗雨后,数枝低入,香零粉碎。不见 当年,秦淮花月,竹西歌吹。但此时此处,丛丛满眼,伴 离人醉。

《南歌子》蓼花
明·刘基

编辑

汀荇青丝尽,江莲白羽空。翠蕤丹粟眩芳丛。总把秋 光管领、属西风。 艳敌秦川锦,鲜欺楚岸枫。鲤鱼却 下水仙宫。肯放斜阳更向、若华东。

蓼部选句

编辑

《古诗》“苏蓼出蒲蕖。”

唐柳宗元诗:“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

《钱珝诗》:“难将垂岸蓼,盈把当江蓠。”

《罗邺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

《韩愈诗》:“蓼杂芳菲,畴。”

《许浑诗》:“池连秋蓼红。”

白居易诗:“水蓼冷花红簇簇。”

温庭筠诗:“雨湿蓼花千穗红。”

宋《张咏诗》:“红穗已沾巫峡雨,绿痕犹带锦江泥。狂吟 不觉惊鸥梦,坐困翻疑在旧溪。”

《石延年诗》:“群芳坐衰歇,聊自舞秋风。”

《苏轼诗》:“丛蓼虽可喜,轻红随秋薄。”

《宋祁诗》:“花穗迎秋结晚红,园林清淡更西风。”

《林逋诗》:“簇簇菰蒲映蓼花,水痕天影蘸秋霞。”

《陆游》诗。“雪晴蓼甲红

蓼部纪事

编辑

《吴越春秋》:“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 接日,卧则攻之以蓼。”

《齐春秋》:周颙隐居锺山。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 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

《述异记》:“长沙定王故宫有蓼园,真定王故园也。” 《后山谈丛》:“何承矩于雄州北筑爱景台,植蓼花,日至 其处,吟诗数十首,刻石。人以谓何六宅爱蓼花,不知 经始塘泊也。”

《宜阳县志》:“红蓼涧在河东营之西,地产蓼,因名。”

蓼部杂录

编辑

《战国策》魏文子曰:“蓼虫在蓼则生,在芥则死。非蓼仁 而芥贼也,本不可失也。”

《曲洧旧闻》: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 别泽蓼,呼之为“火蓼。”道家方书亦有用者,呼为“鹤膝 草”,取其茎之形似也。然泽蓼有二种,味辛者,酒家用 以造曲,馀不入用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