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七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七卷目录
莎部汇考
莎图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都人士〉
尔雅〈释草〉
大戴礼记〈夏小正〉
毛诗陆疏广要〈南山有台〉
陆佃埤雅〈台〉
罗愿尔雅翼〈台 莎〉
本草纲目〈莎草香附子〉
莎部艺文一
庭莎赋 唐萧颖士
庭莎记 宋晏殊
莎部艺文二〈诗〉
移莎 唐唐彦谦
庭莎 僧齐己
庭莎 宋宋白
莎部选句
莎部纪事
莎部杂录
菉部汇考
菉图
诗经〈卫风淇澳 小雅采绿〉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绿竹猗猗〉
罗愿尔雅翼〈菉〉
本草纲目〈荩草〉
菉部杂录
草木典第一百七卷
莎部汇考
编辑《释名》
编辑
台。〈诗经〉 《夫须》。〈尔雅〉
《薃》。〈尔雅〉 莎。〈尔雅〉
《媞》。〈尔雅实名〉 地毛。〈博雅〉
雀头香。〈唐本草〉 香附子。
草附子。〈图经〉 水香棱。〈图经〉
水巴戟。〈图经〉 《水莎》:〈图经〉
莎结。〈图经〉 雷公头:〈俗名〉
《抱灵居士》,〈记事珠〉 三棱草。〈苏颂〉
《目萃》哆。〈金光明经〉 水三棱。〈李时珍〉
水巴戟。〈李时珍〉 续根草。
地藾根:
莎草图
《诗经》
编辑
小雅南山有台
编辑南山有台,
〈疏〉《释草》:云台,一名夫须。陆玑《疏》云:“‘旧说,夫须,莎草也,可为蓑笠。都人士云台笠。《缁撮传》:云台所以御雨’是也。”〈大全〉《本草》曰:“其实名‘香附子’。”
都人士
编辑彼都人士,台笠缁撮。
〈笺〉台,夫须也。都人之士以台皮为笠。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台,《夫须》。
〈注〉《郑笺》“《诗》云:台可以为御雨笠。”〈疏〉舍人云:“台,一名夫须。”《诗·小雅》云:“南山有台。”陆玑云:“旧说,夫须,莎草也,可以为蓑笠。《都人士》云:‘台笠缁撮’是也。”按笺者,传注之别名也。以《诗》先有毛公作传,郑元释其未备者。《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笺也。都人
《士笺》云:“都人之士,以台皮为笠。” 此引其意,非全文也。
薃侯莎,其实媞。
〈注〉《夏小正》曰:“薃也者莎。”《媞》者,其实。〈疏〉薃即莎,别名。侯,维也,犹语辞也,其实别名媞。注《夏小正》者,《大戴礼》之篇名。本夏后氏者,十二月之候也。汉九江太守戴德记之,谓之《大戴礼记》。其《正月》云:“媞,薃,薃也者莎。”也。媞也者,其实也。先言媞而后言薃,何也?媞先见者也。何以谓之小?正以著名也。案《广雅》云:《地毛莎》。也是。即莎也,故云“莎。”
《大戴礼记》
编辑
夏小正
编辑“正月,缇缟。”缟也者,莎随也。缇也者,其实也。先言缇而 后言“缟”者,何也?缇先见者也。何以谓之?《小正》以著名 也。
《毛诗陆疏广要》
编辑
小雅
编辑南山有台,
台,夫须旧说:夫须,莎草也,可为蓑笠。《都人士》云:“台笠缁撮。” 或云:“台草有皮,坚细滑致,可为簦笠,以御雨” 是也。南山多有。
《尔雅》云:“台,夫须。” 郭景纯曰:“郑《笺》云:‘台,可以为御雨笠’。” 舍人云:“台,一名夫须。” 《诗·小雅》云:“南山有台。都人士云:台笠缁撮。” 《笺》云:“都人之士以台皮为笠也。” 郑渔仲云:“台,即云台菜,旧说以为莎草。” 《埤雅》:“‘台,夫须。夫须,莎草也。可以为笠,亦可以为蓑。疏而无温,故莎从沙’,与《内司服》所谓‘同沙同意’。” 《尔雅翼》:“台者,莎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衣。” 毛氏云:“台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 《笺》云:“台,夫须也。” 以台皮为笠。毛氏知台、笠为二物,但独言笠御雨未当。郑氏则言台皮为笠,则蓑但可为衣,不可为笠明矣。台一名曰夫须,盖匹夫所须。《纂文》曰:“台,一名山莎。” 《本草》:“香附子即莎草,根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图经》云:“香附子,交州者大如枣,近道者如杏仁,苗、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今近道生者,苗叶如薤而瘦,根如箸头大。”
《陆佃埤雅》
编辑
台
编辑台夫须。夫须,莎草也。可以为笠,又可以为蓑。疏而无 温,故莎从沙,与《内司服》所谓沙同意。《诗》曰:“台笠缁撮。” 又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南山有桑,北山有杨,南山 有杞,北山有李,南山有栲,北山有杻山。”君象也。南以 象明,北以象暗。君盖太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 之,是为与贤之道,而己未有以得之也。未有以得之, 则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矣。惟其子孙虽有昏乱,而 先君之旧臣不忍去之,以自献于先王者,此得贤之 道也。故此言南山,又言北山,莱可食,桑可衣,台可覆, 杨可载,贤者之类也。台,莱草也,其生也在物下,其成 也在物先,有基之象。故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养草 以致木,养小以致大。至有郁彼之杨,“沃若之桑,以贲 乎山”,则有光之象。故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基所以 安也,光所以荣也。《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 不得禹、皋陶为己忧”,此言其大者也。小不遗台莱,大 不弃桑杨,若杞李者,犹在所收,此言其悉者也。桑杨 之于山,虽大而不能高,虽坚而不能久,得贤之盛,若 栲杻枸楰,高大以不朽,成乎山则至矣。故于南山曰 “有杞有栲”,北山曰“有李有杻”也。李可果,杞可茹,有养 之道,故曰“民之父母。”杻可为弓干,栲可为车辐,有久 之道,故曰“遐不眉寿。”且台可覆,桑可衣,以象庇下之 臣;杞可茹,以象养下之臣。栲可以为车辐,以象任重 之臣。故言之于南山,此明君所赖以治者也。莱可食, 舟可载,以象济难之臣。李可果,以象治宾客之臣。杻 可为弓干,以象治军旅之臣。故言之于北山,此暗君 所赖以存者也。孔子曰:“卫灵公之无道,仲叔圉治宾 客,祝𬶍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奚其丧?”此《北山》有莱 有杨有李之意也。“德音不已”,言有继也。“德音是茂”,言 有承也。“保艾尔后”,又言燕及子孙,称其寿之如其上, 犹以为未足也,更以言其德。称其今之如其上,犹以 为未足也,更以言其后。夫寿考之福,算至于无期,境 至于无疆者,又非特颂愿之而已。盖古者有道之贤, 省事以清君之心,备物以适君之体。心清则生净,体 适则生乐,此君之所以寿也。故初曰“万寿无期”,次曰 “万寿无疆。”君之遇其臣也,何独不然?言听谏从,膏泽 下于民,使其优为之,不迫于祸患者,此近寿之道也。 故始曰“遐不眉寿”,终曰“遐不黄耇。”
《罗愿尔雅翼》
编辑
台
编辑台者,沙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衣。《诗》《雅》言得 贤为邦家立太平之基。凡言八物,以台为首。盖御雨 之具虽至微,然非平日预知其所在,蓄以待乏,则一 旦欲用,索之而不得,故特宜先备,亦犹贤者之不可不预蓄也。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求谋士退吴者。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𫄨,旱则 资车,水则资舟,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 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 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 乃后乎!”是古者蓄蓑笠以备患,比之贤者之待难矣。 台盖贱者所服,都人士述衣服之制,盖此诗所述皆 俭。狐裘黄黄,黄狐不足贵。台笠缁撮,台笠,止雨。缁撮 通贵贱。始冠之服,充耳琇实,琇虽美而石,垂带而厉, 带长而已,伤今人之不遵。《郊特牲》曰:“黄衣黄冠而祭, 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狐裘,黄衣以裼之 黄。黄谓此。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 草笠而至尊,野服也。台笠谓此蜡礼,自伊耆氏始,盖 已久矣,然犹存其衣服之制,谨而不敢变,可谓衣服 不贰,从容有常矣。此所以伤不复见古之人也。毛氏 云:“台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笺》云:“台,夫须也。以台皮 为笠。”毛氏知台、笠为二物,但独言笠御雨,未当,郑氏 则言台皮为笠。夫台但可以为衣,不可为笠,古称台 笠、蓑笠,自谓台与笠尔,不必以台笠缁撮之语,必欲 合为一物也。《越语》所谓蓑笠,已见上文。又《齐语》曰:“今 夫农时,雨既至,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韦昭 曰:“茅蒲,簦笠也。茅或作萌。萌,竹萌之皮,所以为笠。”则 笠不用台为可知。又曰:“袯襫,蓑薜衣也。”则袯襫以莎 草为之。今人作笠,亦多编笋皮及箬叶为之。其台为 衣,编之若甲,毵毵而垂,故雨顺注而下。然或藉而卧, 则不能隔雨。《山海经》曰:三危之山有兽,其豪如被蓑。 郭氏云:“蓑被雨草,衣则莎;但可为衣,不可为笠明矣。” 台一名曰夫须,盖匹夫所须。
莎
编辑莎茎叶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而多毛,大者如枣,近 道者如杏仁,俗谓之香附子,一名雀头香,合和香用 之。《招隐》云:“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说文》以为青薠似 莎者,然则薠与莎相似,但以大小为异尔。陶隐居以 为古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河中府有绿莎厅,晏元 献公《庭莎记》曰:“是草耐水旱,乐延蔓,虽拔心陨叶,弗” 之绝也。
《本草纲目》
编辑
莎草香附子
编辑李时珍曰:《别录》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后世皆用 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草可为笠及 雨衣,疏而不沾,故字从草从沙,亦作“蓑”字。因其为衣 垂緌,如孝子衰衣之状,故又从衰也。《尔雅》云:“薃侯莎, 其实媞。”是也。又云:“台,夫须也。”台乃笠名,贱夫所须也。 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或谓之香附子,上古 谓之雀头香。按《江表传》云:魏文帝遣使于吴求雀头 香。即此。其叶似三棱及巴戟,而生下湿地,故有“水三 棱”、水巴戟之名。俗人呼为雷公头。《金光明经》谓之目 萃哆。《记事珠》谓之抱灵居士。
集解
《别录》曰:“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陶弘景曰:“方药不复用,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 乃有《鼠莎》,疗体异此。”
苏恭曰:“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头香,所在有之,茎 叶都似三棱,合和香用之’。”
苏颂曰:“今处处有之。苗叶似薤而瘦,根如著头大。”谨 按唐元宗《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相类云: “水香棱,原生博平郡池泽中。苗名香棱,根名莎结,亦 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湿地即有,名水莎。陇西谓 之地藾根。蜀郡名续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饶, 名三棱草。用茎作鞋履,所在皆有。采苗及花与根疗” 病。
寇宗奭曰:“香附子,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 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 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李时珍曰:“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 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 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 生。子上有细黑毛,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 毛,暴干货之。”此乃近时日用要药,而陶氏不识,诸注 亦略。乃知古今药物,兴废不同如此,则《本草》诸药,亦 不可以今之不识。便废弃不收。安知异时不为要药。 如香附者乎。
根修治
《雷敩》曰:“凡采得,阴干,于石臼中捣之,切忌铁器。” 李时珍曰:“凡采得连本暴干,以火燎去毛及苗,用时 以水洗净,石上磨去皮,用童子小便浸透,洗晒捣用。 或生或炒,或以酒醋盐水浸。诸法各从本方”,详见于 下文。稻草煮之,味不苦。
气味
甘微寒,无毒。
寇宗奭曰:苦苏颂曰:“《天宝单方》云:辛,微寒,无毒,性涩。”
张元素曰:“甘、苦,微寒,气厚于味,阳中之阴,血中之气 药也。”
李时珍曰:“辛、微苦、甘,平。足厥阴、手少阳药也。能兼行 十二经、八脉气分。得童子小便、醋、芎、䓖、苍术良。”
主治
《别录》曰:“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 苏颂曰:“治心腹中客热,膀胱闲连胁下气妨,常日忧 愁不乐,心忪少气。”
《李杲》曰:“治一切气,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气。” 李时珍曰:“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 痰饮痞满,胕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 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 调,胎前产后百病。”
苗及花主治
《天宝单方图》曰:“丈夫心肺中虚,风及客热,膀胱连胁 下时有气妨,皮肤瘙痒瘾𤺋,饮食不多,日渐瘦损,常 有忧愁,心忪、少气等证。并收苗花二十馀斤,锉细,以 水二石五斗,煮一石五斗,斛中浸浴,令汗出五、六度, 其瘙痒即止。四时常用,瘾疹风永除。”
李时珍曰:“煎饮散气郁,利胸膈,降痰热。”
发明
王好古曰:“香附,治膀胱两胁气妨,心忪少气,是能益 气,乃血中之气药也。《本草》不言治崩漏,而方中用治 崩漏,是能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瘀血,是推陈也。 正如巴豆治大便不通,而又止泄泻同意。”又云:“香附, 阳中之阴,血中之气药。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 止血治崩漏,此妇人之仙药也。多服亦能走气。” 朱震亨曰:“香附须用童子小便浸过,能总解诸郁。凡 血气必用之药。引至气分而生血。”此正阴生阳长之 义。《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 于行中有补理。天之所以为天者,健而有常也。健运 不息,所以生生无穷,即此理耳。今印香中亦用之。 李时珍曰: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 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 气分主药,而兼通十二经气分。生则上行胸膈,外达 皮肤;热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 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 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 聚;姜汁炒则化痰饮;得参术则补气,得归、苓则补血, 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 升降诸气,得芎䓖、苍术则总解诸郁,得卮子、黄连则 能降火热,得伏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 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 散邪气,得三棱、莪茂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 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飞霞子、韩𢘅 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 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盖妇人以血用 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 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于气分 为君药,世所罕知。臣以参、耆,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 也。《𢘅游方》外时悬壶轻赍,治百病。黄鹤丹,治妇人。青 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 意可也。黄鹤丹,乃铢衣翁在黄鹤楼所授之方,故名。 其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 大。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香汤下;血 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馀可类推。“青囊丸”, 乃邵应节真人祷母病感方士所授者,方用香附略 炒一斤、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 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多用酒下为妙。
附方
服食法苏颂曰:“唐元宗《天宝单方图》云:‘水香棱,根名 莎结,亦名草附子,说已见前。其味辛,微寒,无毒。凡丈 夫心中客热,膀胱闲连胁下气妨,常日忧愁不乐,心 忪少气者,取根二大升,捣熬令香,以生绢袋盛贮,于 三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三月后浸一日,即堪服。十 月后浸七日,近暖处乃佳。每空腹温饮一盏,日夜三’”、 四次,常令酒气相续,以知为度。若不饮酒,即取根十 两,加桂心五两,芜荑三两,和捣为散,以蜜和为丸,捣 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酒及姜蜜汤饮汁等下 二十丸,日再服。渐加至三十丸,以瘥为度。
交感丸,凡人中年精耗神衰,盖由心血少,火不下降, 肾气惫,水不上升,致心肾隔绝,营卫不和,上则多惊, 中则塞痞,饮食不下,下则虚冷遗精。愚医徒知峻补 下田,非惟不能生水滋阴,而反见衰悴。但服此方半 年,屏去一切暖药,绝嗜欲,然后习秘固溯流之术,其 效不可殚述。俞通奉年五十一,遇铁瓮城申先生授 此服之,老犹如少年,至八十五而终也。因普示群生, 同登寿域。香附子一斤,新水浸一宿,石上擦去毛,炒 黄,伏神去皮木四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
侵早细嚼,以降气汤下。降气汤:用香附子如上法半两,伏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为末,点沸汤服前药。〈瑞竹堂经验方〉
《一品》丸治气热上攻,头目昏眩,及治偏正头风。大香 附子去皮,水煮一时,捣晒焙碾为末,炼蜜丸弹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八分服。女人醋汤煎之。〈奇效良方〉 升降诸气,治一切气病,痞胀喘哕,噫酸烦闷,虚痛走 注。常服开胃消痰,散壅思食。《蚤行》“《山行》,尤宜服之,去 邪辟瘴。”“香附子炒,四百两、沉香十八两、缩砂仁四十 八两、炙甘草一百二十两,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 白汤点服。〈和剂局方〉
一切气疾,心腹胀满,噎塞,噫气吞酸,痰逆呕恶,及宿 酒不解。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甘草炙四两,为末, 每白汤入盐点服,为麤末,煎服,亦可名“快气汤。”〈和剂局方〉 调中快气,心腹刺痛,小乌沉汤:“香附子擦去毛焙二 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炒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随 时点服。”〈和剂局方〉
心脾气痛:白飞霞《方外奇方》云:“凡人胸膛软处一点 痛者,多因气及寒起,或致终身。或子母相传,俗名心 气痛,非也,乃胃脘有滞耳。惟此独步散治之甚妙。香 附米醋浸略炒为末,高良姜酒洗七次,略炒为末,俱 各封收。因寒者姜二钱,附一钱;因气者附二钱,姜一 钱;因气与寒者各等分,和匀,以热米汤入姜汁一匙”, 盐一捻,调下立止,不过七、八次除根。王璆《百一方》 云:内翰吴幵夫人,心痛欲死,服此即愈。《类编》云:梁 混心脾痛,数年不愈。供事秽迹佛梦传此方,一服而 愈,因名神授一匕散。
心腹诸痛:艾附丸“治男女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 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 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 〈集简方〉
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浸半夏 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 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方〉
元脏腹冷及开胃香附子炒为末。每用二钱。姜盐同 煎服。〈普济方〉
酒肿、虚肿:香附子去毛,米醋煮干,焙研为末,米醋糊 丸服。久之,败水从小便出,神效。〈经验方〉
气虚浮肿:香附子一斤,童子小便浸三日,焙为末,糊 丸,每米饮下四五十丸,日二。〈丹溪心法〉
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 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
㿗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以海藻一钱煎酒, 空心调下,并食海藻。〈集简方〉
腰痛揩牙:“香附子五两,生姜二两,取自然汁浸一宿, 炒黄为末,入青盐二钱,擦牙数次,其痛即止。”〈乾坤生意〉 血气刺痛:“香附子炒一两,荔枝核烧存性五钱,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妇人良方〉
女人诸病:《瑞竹堂方》:四制香附丸:治妇人、女子经候 不调兼诸病。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分,四两 醇酒浸四两,醇醋浸四两,盐水浸四两,童子小便浸, 春三秋五、夏一冬七日,淘洗净,晒干,捣烂微焙为末, 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瘦人加泽兰、赤 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法 生堂方》:“煮附济阴丸:治妇人月经不调,久成症积,一 切风气。用香附子一斤,分作四分,以童溲、盐水、酒、醋 各浸三日,艾叶一斤,将水浸过,醋糊和作饼,晒干;晚 蚕砂半斤炒,莪茂四两酒浸,当归四两酒浸,各焙为 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日二。”醋附 丸:治妇人、室女一切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 心怔乏力,面色痿黄,头运恶心,崩漏带下,便血,症瘕 积聚,及妇人数堕胎,由气不升降,服此尤妙。香附子, 米醋浸半日,砂锅煮干,捣焙,石臼为末,醋糊为丸,醋 汤下。《澹寮方》艾附丸治同上。香附子一斤,熟艾四 两,醋煮当归,酒浸二两,为末,如上丸服。
妇人气盛血衰,变生诸证,头运腹满,皆宜“抑气散”主 之:香附子四两炒茯苓甘草炙各一两橘红二两为 末,每服二钱,沸汤下。〈济生方〉
《下血血崩》:血如山崩,或五色漏带,并宜常服,滋血调 气,乃妇人之仙药也。香附子去毛,炒焦为末,极热酒 服二钱,立愈。昏迷甚者,三钱米饮下。亦可加㯶灰。〈许学 士本事方〉
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香附子、赤芍药等分为末,盐 一捻,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温服。〈圣惠方〉
安胎顺气“铁罩散”香附子炒为末,浓煎,紫苏汤服一 二钱。一加砂仁。〈中藏经〉
妊娠恶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 饮食不进,二香散:用香附子一两,藿香叶、甘草各二 钱为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调下。〈圣惠方〉
临产顺胎:九月十月服此,永无惊恐,福胎饮:用香附 子四两缩砂仁炒三两,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二钱, 米饮下。〈朱氏集验方〉产后狂言血运,烦渴不止:生姜、附子去毛为末,每服 二钱,姜、枣水煎服。〈同上〉
气郁吐血:丹溪用童子小便,调香附末二钱服。《澹 寮方》:“治吐血不止。”莎草根一两,白茯苓半两,为末。每 服二钱,陈粟米饮下。
肺破喀血:香附末一钱,米饮下,日二服。〈百一选方〉 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 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指迷方〉
小便血淋,痛不可忍:香附子、陈皮、赤茯苓等分,水煎 服。〈十便良方〉
诸般下血:香附,童子小便浸一日,捣碎,米醋拌焙为 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直指方》:用香附,以醋、酒各半, 煮熟焙碾为末,黄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 饮下,日二服。戴原礼云:“只以香附子末二钱,入百 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效尤速也。”
老小脱肛: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服一匙,水一 大碗,煎十数沸,淋洗。〈三因方〉 偏正头风:“香附子炒一斤,乌头炒一两,甘草二两,为 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葱茶嚼下。”〈本事方〉 气郁头痛:《澹寮方》:用香附子炒四两,川芎䓖二两,为 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常服除根明目。《华陀中 藏经》加甘草一两、石膏二钱半。
头风睛痛,方同“妊娠恶阻。”
女人头痛:香附子末,茶服三钱,日三五服。〈经验良方〉 肝虚睛痛,冷泪羞明,补肝散: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 半两,为末。每服一钱,茶清下。〈简易方〉
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 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蔡邦度知府常用有 效。〈经验良方〉
诸般牙痛,香附、艾叶煎汤漱之,仍以香附末擦之去 涎。〈普济方〉
牢牙,去风,益气乌髭,治牙疼牙宣,乃铁瓮先生妙方 也。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为末,日擦。 〈济生方〉
消渴累年不愈:莎草根一两,白茯苓半两,为末,每陈 粟米饮服三钱,日二。
痈疽疮疡,曾孚先云:“凡痈疽疮疡,皆因气滞血凝而 致,宜服诸香药,引气通血。”常器之云:“凡气血闻香即 行,闻臭即逆。疮疡皆由气涩而血聚,最忌臭秽不洁, 触之毒必引蔓。”陈正节公云:“大凡疽疾,多因怒气而 得,但服香附子药,进食宽气,大有效也。”独胜散:用香 附子去毛,以生姜汁淹一宿,焙干,碾为末,无时以白 汤服二钱。如疮初作。以此代茶。疮溃后亦宜服之。或 只以《局方》小乌沉汤。少用甘草。愈后服至半年尤妙。 〈陈自明外科精要〉
蜈蚣咬伤:嚼香附涂之,立效。〈袖珍方〉
莎部艺文一
编辑《庭莎赋》〈并序〉 唐萧颖士
编辑
天宝十载,予以史臣推择,待诏阙下,僻直多忤,连岁不偶,未选叙,求参河南府军事。府尹裴公以予浮名,枉顾遇焉。而尹之外姻,或绾纪纲之局,怙势矜权,求府僚降礼于己。予清慎自守,不能附会,爰逝我陈,嫌怨遂构。又同官多贵游右戚,酒食之会,丝竹之娱,无闲旬朔。予人质鄙野,雅不之好,常愿鸥鸟为俦,江海自处。往岁久游剡中,将遂终焉。朝旨迫召,故不获展,著《白鹇赋》以寄斯意。至是郁悒,弥用增想。厅阶之下,蹊有莎草,故参军宋之问徙于伊川而植焉。结根五纪,绵羃庭际,广累万步,高树十馀,闲以杂果阴蔽其上。俗吏往来,必陵践之。叹其禀山野之姿,而托非其所,以就窘迫。因而赋曰:
“厌公门之窘束,玩纤草于兹亭,奚卑弱之斯极”,岂雨 露之愆灵,尚含和以顺时,随春夏之凄清。轩房洞启, 广阶修直。槐杨蔽亏,桃李对植。横层阴之冥密,缀繁 英之翕赩。既高低以异姿,亦浓淡而殊色。胥徒牒诉, 杂沓乎其侧。游尘浮烟,蒙翳而不息。虽萧飒以自得, 亦喧卑而见逼。宜夫坐莽浪之野,带江湖之涘;托根 “山阿,摇颖绿水。芊绵靃靡,连亘乎十数里。何推迁而 遭会,缪产莳于庭隅。忧好尚之倾夺,见芟夷于难除。 既无心于宠辱,又奚议于亲疏。承滴沥之甘润,蔽衣 衿之曳娄。虽为幸于斯日,谅禀性之云殊。闻哲王之 布泽,迨萧苇而霑铺。苟一类而失所,犹纳隍之在予。
矧皇穹之播气,陶庶汇于灵枢。曷兹”卉之攸托,惨终年而莫舒。吾将征宰物之至理,聿归问于《元虚》者焉。《庭莎记》宋·晏殊
编辑
介清思堂中䜩亭之闲隙地,其纵十八步,其横南八 步,北十步,以人迹之罕践,有莎生焉。守护之卒皆疲 癃者,芟薙之役,劳于夏畦。盖是草耐水旱,乐延蔓,虽 拔心陨叶,弗之绝也。予既悦草之蕃芜,而又悯卒之 勤瘁,思唐人赋咏闲多有种莎之说。且兹地宛在崇 堞,车马不至,弦匏不设,柔木佳卉,难于丰茂,非是草 “也,无所宜焉。”于是傍西墉,画修径,布武之外,悉为莎 场。分命驺人,散取增殖,凡三日乃备。楦之以丹楯,溉 之以甘井,光风四泛,纤尘不惊。嗟夫!万汇之多,万情 之广,大含元气,细入无闲。罔不禀和,罔不期适。因乘 而晦用,其次区别而显仁。措置有规,生成有术。失之 则斁,获之则康。兹一物也,从可知矣。乃今遂二性之 域,去两伤之患,偃藉吟讽,无施不谐。然而人所好尚, 世多同异。平津客馆,寻为马厩;东汉学舍,闲充园蔬。 彼经济所先,而污隆匪一。矧兹近玩,庸冀永年。是用 刊辞琬珉,庶通贤君子知所留意。傥与我同好,庶几 不翦也。
莎部艺文二〈诗〉
编辑《移莎》唐·彦谦
编辑
“移从杜城曲,置在小斋东。正是高秋里,仍兼细雨中。 结根方迸竹,疏荫说高桐。苒苒齐芳草,飘飘笑断蓬。 片时留静者,一夜响鸣蛩。”野露通宵滴,溪烟尽日蒙。 “试才卑庾菘,求味笑周菘。只此霜栽好,他时赠伯翁。”
《庭莎》僧齐己
编辑
病起见庭莎,缘阶傍竹多。绕行犹未得,静听复如何。 蟋蟀幽中响,蟪蛄深处歌。不缘田地窄,剩种任婆娑。
《庭莎》宋·白
编辑
“何事牵忧思,空庭对野莎。”青青冲野步,落日拄筇过。 色与莓苔近,阴藏蟋蟀多。闲思旧山下,萧飒遍烟萝。
莎部选句
编辑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薛莎青𬞟。”
马融《广成颂》:“树以蒲柳,被以绿莎。”
梁陆倕赋“杂青莎之靃靡。”
梁简文帝诗:“回塘绕碧莎。”
唐孟浩然诗:“炎炎暑退予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李白诗:“青莎白石长江边。”
李贺诗:“老莎如短镞。”
《张籍诗》:“新雨径莎肥。”〈又〉闭门秋雨湿墙莎。
《白居易诗》:“岸莎青靡靡。”〈又〉青莎台上起书楼。
李咸用诗:“莎城绿当山。”
《姚合诗》:“闭门常不出,惟觉长庭莎。”〈又〉“砌莎留宿露。” 《许浑诗》:“城带晚莎绿。”〈又〉自剪青莎织雨衣,
《杜荀鹤》诗:“门径绿莎细接溪。”
皮日休诗:“破砌顽莎绿。”
《薛能》诗:“地湿莎青雨后天。”
《韦庄诗》:“庭莎绿不芟。”
《秦敏》诗:“老树雨阴浑脱叶,绿莎霜后半摧尖。”
宋林逋诗:“石莎无雨瘦。”
张商英诗:“细细烟莎遍烧痕。”
莎部纪事
编辑《江表传》:“魏文帝遣使于吴,求雀头香。”
《周书豆卢宁传》:“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容仪, 善骑射。尝与梁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于百 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 《宋史莎衣道人传》,“道人姓何氏,淮阳军胊山人。祖执 礼,仕至朝议大夫。道人避乱渡江,尝举进士不中。绍 兴末,来平江。一日自外归,倏若狂者,身衣白襕,昼丐 食”于市,夜止天庆观,久之,衣益敝,以莎缉之。尝游妙严寺,临池见影,豁然大悟,无贵贱,问休咎,无不奇中。 会有瘵者乞医,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众翕然传莎 草可以愈疾,求而不得者,或遂不起。由是远近异之。
莎部杂录
编辑《清异录》:“香附子,湖湘人谓之回头青”,言就地划去,转 首已青也。
《春明退朝录》:“河中府有‘绿莎厅’。”
《楚辞芳草谱》:“莎茎、叶都似三棱,和香用之。”《招隐》云:“青 莎杂树兮𬞟草靃靡。”
菉部汇考
编辑《释名》
编辑
绿:〈诗经〉 《菉》。〈尔雅〉
王刍。〈尔雅〉 䲭脚莎。〈尔雅注〉 《鹿蓐》。〈尔雅注〉 荩草:
黄草。〈吴普〉 《菉竹》:〈唐本草〉
《菉,蓐》。〈唐本草〉 䓞草:〈纲目〉 盭草:〈北音〉
菉图
《诗经》
编辑
卫风淇澳
编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
〈传〉绿,王刍也。竹,萹竹也。〈疏〉《释草》云:“菉,王刍。”舍人曰:“菉,一名王刍。”某氏曰:“菉,鹿蓐也。”又曰:“竹萹蓄。”李巡曰:“一物二名。”郭璞曰:“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傍,可食。”此作“竹萹、竹”,字异音同。故孙炎、某氏皆引此诗,明其同也。陆玑云:“菉竹,一草名,其茎、叶似竹,青绿色,高数尺。今淇澳傍生此。人谓此为菉竹。”此说亦非也。《诗》有“终朝采绿”,则绿与竹别草,故《传》依《尔雅》以为王刍,与萹竹异也。〈朱注〉绿色也。“淇上多竹”,汉世犹然。
小雅采绿
编辑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朱注〉绿,王刍也。〈大全〉《尔雅注》:“菉,蓐也。”今呼䲭脚莎。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菉王》刍。
〈注〉菉,蓐也。今呼䲭脚莎。〈疏〉舍人云:“菉,一名王刍。”某氏云:“‘菉,鹿蓐也’。郭云:‘蓐也。今呼䲭脚莎’。”《诗·卫风》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
编辑
卫风
编辑绿竹猗猗,
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侧人谓之“绿竹” 也。绿竹,一草名,其茎叶似竹,青绿色,高数尺。今淇澳傍生此,人谓此为“绿竹。” 淇澳,二水名。
菉《尔雅》云:“菉,王刍。” 郭云:“菉,蓐也。今呼䲭脚莎。” 某氏云:“鹿蓐也。” 郑云:“荩草,亦名菉蓐。” 《本草》唐注云:“荩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生平泽溪涧之侧,荆襄人鬻以染黄,色极鲜好,洗疮有效。《尔雅》所谓王刍。” 《尔雅翼》云:“《说文》曰:‘菉,王刍也’。引《诗》曰:‘绿竹猗猗’。则绿与菉同。《本草》名荩草,俗亦呼淡竹叶,所谓‘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者,《上林赋》称香草云:“掩以绿蕙,被以江蓠。” 张揖亦以“绿” 为“王刍” ,《卫风》引以为首,盖必嘉草也。而《离骚》云:“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以三者皆恶草,与《卫风》相反。《诗》《骚》所取,各有义耳。
竹:《尔雅》云:“竹,萹蓄。” 郭注:“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傍,可食,又杀虫。” 李巡曰:“一物二名也。” 孙炎某氏引《诗·卫风》云:“绿竹猗猗。” 案陶隐居《本草注》云:“处处有,布地而生,节闲白华,叶细绿,人谓之萹竹。鬻汁与小儿饮,疗蛔虫。” 郑注:“即萹竹也。” 《韩诗》:“绿𦺇猗猗。” 𦺇萹筑也。陆德明曰:“𦺇,萹竹也。” 《石经》同。萹竹亦作“扁竹。” 《蜀本草》云:“叶如竹,茎有节,细如钗股。生下《湿地图》。”
经云:“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闲花出,甚细微,青黄色,根如蒿根。”《尔雅翼》云:“《九章》曰:‘揽大薄之芳𦶜兮,搴长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之上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解萹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王逸曰:“言已解析萹蓄杂以香菜,合而佩之,修饰弥盛也。”然萹蓄、杂菜,皆非芳草,逸义非是,盖“言解去萹蓄与杂菜,而佩芳𦶜宿莽为交佩尔。然则竹又恶物,与《卫风》相反耶?”又云:“萹蓄既似竹,则宜谓之竹尔。”按玑所说,则又合绿与竹为一草,未知其审。然古今说者,皆言淇水旁自生竹箭,故古人言“伐竹淇卫”,又曰“淇卫之箭,如此多矣。”盖淇水宜竹箭,自古已然。然《说文》引《诗》作“绿竹”,《韩诗》作“绿𦺇。”菉既非色,而𦺇又非竹,不可合为绿色之竹箭。故柝而解之云:“菉,王刍。𦺇,萹筑也。”然则《淇澳》自出竹箭,不妨兼有绿、竹二草耶?绿竹,《朱传》云“绿色也。”淇上多竹,汉世犹然,所谓淇园之竹是也。《竹谱》云:“淇园,卫地,殷纣竹箭园也。”《淮南子》曰:“乌号之弓,贯淇卫之箭。”《毛诗》云:“绿竹猗猗”是也。又云:“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岩陆。”又云:“竹之别类,六十有一。”又云:“竹六十年一易根,辄结实而枯死,其实落地复生,六年遂成畽。”《埤雅》云:“竹,物之有筋节者也。”故苍史制字,筋节皆从竹。《尔雅》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今竹性亦喜东南引生,故古之种法云:㔉取东南引根于园角,西北种之,久之自当满园。《语》曰:“西家种竹,东家治地。”言其滋引而生来也。《易》曰:“方以类聚,竹引东南。”则以卦推之,巽为竹矣。震,东方也,故震为苍筤竹而已。苍筤,幼竹也。《传》曰:“淇卫箘簬。”又曰:“淇卫之箭。”又曰:“下淇园之竹以为楗,伐淇园之竹以为矢。”盖淇之产竹,土地所宜,故风人以此美武公之德也。《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瞻彼淇澳,绿竹青青。竹之初生,其色绿长则绿转而青矣。卒章又曰:“如箦言盛也。”则又明其为竹矣。《说文》:“竹,冬生草也。圆质虚中,深根劲节。其种大小不一字。从倒草,竹草也,而冬不死,故从倒草。”按绿一作菉,王刍也。竹一作𦺇,萹蓄也。毛、韩说皆同,而《竹谱》《朱传》皆以为即《汉书》淇园之竹。郦道元云:“淇川无竹,惟王刍萹草不异。”毛兴、刘执中云:“淇水之旁,至今多美竹。”岂淇园之竹在后魏无复遗种,而至宋更滋茂乎?然据两《汉书》淇澳有竹,据《水经注》有王刍萹草,毛、韩、朱三家各自可通。陆玑又以绿竹为一草名,古今并无从其说者。今木贼草,医方通用,木工以治器,但无华叶。寸寸有节。与陆说有叶者稍殊。未知即一物否也。《尔雅释簜》。等在草中,然实非草类。王元美所云:“竹于草木如鱼于鸟兽”是也。其类至多。《山海经》“帝俊竹、共谷竹、钩端竹寻竹”、礼斗威仪竹:《吴越春秋》“晋竹”、《述异记》:斑竹、孤竹、孝竹。《吕览》:“嶰谷竹。”《南都赋》:“籦笼䈽篾,篠簳箛棰。”《吴都赋》:“筼筜林箊,桂箭射筒,柚梧篻簩。”竹谱单名者。篁、棘单、苦甘、弓筋、筇䈏、𥲊𥴡、盖狗、芦篃之属。双名者,苏麻、般肠、百叶鸡胫篲篠之属,《广志》有云母䙰𥯨、汉利之属,《酉阳杂俎》有䈄𥳔之属。《笋谱》至八十五种,竹笋及诸方志有疏节、人面、绵猫、丛涩、碧王、电斑之属,难以具载,然多出交广荒外,非诗人所尽见也。竹田曰篁,竹胎曰笋,竹肤曰笢,竹皮曰筠,竹里曰笨,竹枚曰“个。”《竹约》曰“节。”“剖”竹未去节曰“竹死曰䈙。竹有雌雄,雄者多笋,五月十三日谓之竹醉日,栽竹多茂盛,其性恶寒好温,故曰九河鲜育,五岭实繁。然处处有之,不似萹蓄,但盛于淇川也。”上文皆冯嗣宗辨证,可谓详明博雅矣。但遍搜陆《疏》刻本,并未载木贼,惟冯本“多其草,涩砺,可以洗搅笏及盘枕,利于刀错,俗呼为木贼”数语,因《多木贼草》一辨。然木贼产于秦陇闲,不闻产于淇卫,未知昔人何以云然?
《罗愿尔雅翼》
编辑
菉
编辑《毛诗》“菉竹”作绿竹。先儒皆以绿为王刍,竹为萹竹。《说 文》亦曰:“菉,王刍也。”引《诗》曰:“菉竹猗猗。”则绿与菉同。《本 草》名荩草,俗亦呼淡竹叶,所谓“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者。《上林赋》称香草云:“揜以绿蕙,被以江离。”张揖亦以 绿为此王刍,《卫风》引以为首。盖必其义有可取者,不 以物薄也。说者以为菉之与竹,所以美盛者,由得淇 水浸润之,以况武公道学自修之效,则菉与竹,嘉草 也。而《离骚》云:“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以菉 及蒺藜枲耳。三者皆恶草,喻谗佞盈满于侧。又《九章》 曰:“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之 上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 佩。”王逸曰:“言已解折萹蓄,杂以香菜”,合而佩之,修饰 弥盛也。然“萹蓄”“杂菜”皆非芳草,逸义非是,盖言解去 萹蓄与杂菜,而备芳茝宿莽为交佩尔。然则菉与“竹”, 又皆恶物,与《卫风》相反。《诗》《骚》所取,各有义耳
《本草纲目》
编辑
荩草释名
编辑李时珍曰:此草绿色,可染黄,故曰黄、曰绿也。䓞、盭乃 北人呼为绿字音转也。古者贡草入染人,故谓之王 刍,而进忠者谓之荩臣也。《诗》云:“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许慎《说文》云:“䓞草可以染黄。”《汉书》云:“诸侯盭绶。”晋灼 注云:“盭草出琅琊,似艾可染,因以名绶。”皆谓此草也。 掌禹锡曰:“《尔雅》:‘菉,王刍’。”孙炎注云:“即菉蓐草也,今呼” 为䲭脚莎。《诗》云“绿竹猗猗”是也。
集解
《别录》曰:“荩草,生青衣川谷。九月、十月采。可以染作金 色。”
《吴普》曰:“生泰山山谷。”
苏恭曰:“青衣”,县名,在益州西,今处处平泽溪涧侧皆 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荆襄人煮以染黄,色极 鲜好,俗名“菉蓐草。”
气味
苦平无毒。
甄权曰:“神农雷公苦。”
徐之才曰:“畏鼠负。”
主治
《本经》曰:“久欬,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 皮肤小虫。”
《吴普》曰:“治身热邪气,小儿身热。”
《大明》曰:“洗一切恶疮,有效。”
菉部杂录
编辑《资暇录》:《诗·卫风·淇澳篇》云:“绿竹猗猗。”按陆玑《草木疏》 称:郭璞云:“绿竹,王刍也,今呼为䲭脚莎,一云即鹿蓐 草。”又云:“‘萹竹似小藜,赤茎节’。《韩诗》作𦺇,亦云𦺇萹竹。” 则明知非笋竹矣。今为辞赋,皆引“漪漪”入竹事,大误 也。当时谢庄《竹赞》云:“瞻彼中唐,绿竹漪漪。”便袭其谬。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