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27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二十七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录

 附子部汇考

  附子图

  张揖博雅释草

  本草纲目附子 白附子

 附子部艺文一

  附子赞          宋宋祁

  彰明附子记        杨天惠

 附子部艺文二

  越州陶山附子冈     宋林景熙

 附子部纪事

 附子部杂录

 侧子部汇考

  本草纲目侧子

草木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附子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请帮助识别此字。博雅     奚毒。博雅 附子:博雅    白附子。别录

《鬲子》。彰明附子记 天锥。彰明附子记

《漏蓝子》。彰明附子记虎掌。大明

木鳖子。雷敩

附子图

附子图

《张揖博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请帮助识别此字。音捉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荝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 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

《本草纲目》

编辑

附子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 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 物也。”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川乌 头以别之。诸家不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 今悉正之。

集解

《别录》曰:“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 月采为乌头。”

陶弘景曰:“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八角者良。 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 之乌头。有两岐,其蒂状如牛角者,名乌喙,取汁煎为 射菵。天雄似附子,细而长,乃至三、四寸。侧子即附子 边角之大者,并是同根。而《本经》附子出犍为,天雄出 少室,乌头出朗陵,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也。”今则无 别矣。

苏恭曰:“天雄、附子、乌头,并以蜀道绵州、龙州者佳,俱 以八月采造。馀处虽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 来者,全不堪用。”

《大明》曰:“天雄大而长,少角刺而实。附子大而短,有角, 平稳而实。乌喙似天雄,乌头次于附子,侧子小于乌 头。连聚生者,名为虎掌,并是天雄一裔子母之类,气 力乃有殊等,即宿根与嫩者尔。”

《雷敩》曰:“乌头,少有茎苗身长而乌黑,少有旁尖。乌喙, 皮上苍色有尖,头大者孕八九个,周围底陷,黑如乌 铁。天雄,身全矮无尖,周匝四面有附子,孕十一个,皮 苍色。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如枣核者,木鳖子是 喙附乌雄,侧中毗患者不入药用。”

韩保昇曰:“正者为乌头,两岐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 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 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 寇宗奭曰:“五者皆一物,但依大小长短,以象而名之 耳。”

苏颂曰:“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 龙州,冬至前,先将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 布种,逐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 茎作四棱,叶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 葚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以 长二三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角为侧子。附子” 之绝小者,亦名侧子,元种者为乌头。其馀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 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草》不同。谨按《本草》冬 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博物志》言:附子、乌头、天雄,一 物也,春夏秋冬采之各异。而《广志》云:“奚毒,附子也。一 年为侧子,二年为乌喙,三年为附子,四年为乌头,五 年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 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乎?

李时珍曰:“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 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未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 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 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 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 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菵。”陶弘景不 “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菵之乌头,遂致诸 家疑贰。而雷敩之说,尤不近理。宋人杨天惠著《附子 记》甚悉,今撮其要读之,可不辨而明矣。”其说云:“绵州 乃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 惟赤水、廉水、昌明、会昌四乡产附子,而赤水为多。每 岁以上田熟耕作,垄取种于龙安、龙”州、齐归、木门、青 堆、小坪诸处。十一月播种,春月生苗。其茎类野艾而 泽,其叶类地麻而厚。其花紫瓣黄蕤,长苞而圆。七月 采者,谓之“早水”,拳缩而小,盖未长成也。九月采者乃 佳。其品凡七,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 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 附而长者为天雄,附而尖者为天锥,附而上出者为 侧子,附而散生者为漏蓝子。皆脉络连贯,如子附母, 而附子以贵,故专附名也。凡种一而子六七以上则 皆小;种一而子二三则稍大;种一而子特生则特大。 附子之形,以蹲坐正节角少者为上,有节多鼠乳者 次之,形不正而伤缺风皱者为下。《本草》言附子八角 者为良,其角为侧子之说甚谬矣。附子之色,以花白 者为上,铁色者次之,青绿者为下。天雄、乌头、天锥,皆 以丰实盈握者为胜。漏蓝、侧子,则园人以乞役夫,不 足数也。谨按:此《记》所载漏蓝,即雷敩所谓木鳖子,《大 明》所谓虎掌者也。其鬲子,即乌喙也。天锥,即天雄之 类。医方亦无此名,功用当相同尔。

修治

韩保昇曰:“附子、乌头、天雄、侧子、乌喙,采得,以生熟汤 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裛之,数易使干。又法:以 米粥及糟麹等淹之,并不及前法。”

苏颂曰:“五物收时,一处造酿,其法先于六月内造大 小面曲,未采前半月,用大麦煮成粥,以麹造醋,候熟 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将附子去根,须 于新瓮内淹七日,日搅一遍,捞出,以疏筛摊之,令生 白衣,乃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 日则皱而皮不附肉。”

李时珍曰:按:《附子记》云:“此物最多,不能常熟。或种美 而苗不茂,或苗秀而根不充,或已酿而腐,或已曝而 挛,若有神物阴为之者。故园人常祷于神,目为药妖。” 其酿法:用醋醅安密室中,淹覆弥月,乃发出。㫰乾方 出酿时,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辄不盈握,故及一两者, 极难得。土人云:“但得半两以上者皆良。”蜀人饵者少, 惟秦、陕、闽、浙人宜之。然秦人才市其下者,闽、浙才得 其中者,其上品则皆贵人得之矣。

陶弘景曰:“凡用附子、乌头、天雄,皆热灰微炮令拆,勿 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 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

《雷敩》曰:“凡使乌头,宜文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若 用附子,须底平有九角如铁色,一个重一两者,即是。 气全。勿用杂木火,只以柳木炭火中炮令皴拆,以刀 刮去上孕子,并去底,火擘破,于屋下午地上掘一土 坑,安之一宿,取出焙干用。若阴制者,生去皮尖底,薄 切,以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漉出,日中晒用。” 朱震亨曰:“凡乌附、天雄,须用童子小便浸透煮过,以 杀其毒,并助下行之力。入盐少许尤好。或以小便浸 二七日,拣去坏者,以竹刀每个切作四片,井水淘净, 逐日换水,再浸七日,晒干用。”

李时珍曰:“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者,须 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 拆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 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便各半盏,同 煮熟,出火毒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气味

辛温,有大毒。

《别录》曰:“甘,大热。”

《吴普》曰:“神农: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当之:苦,大温,有 大毒。”

张元素曰:“大辛、大热,气厚味薄,可升可降,阳中之阴, 浮中沉,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之药。”

王好古曰:“入手少阴、三焦、命门之剂。其性走而不守, 非若干姜止而不行赵嗣真曰: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附子细 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也。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 仲景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是也。”

戴元礼曰:“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 补命门。”

李焘曰:“附子得生姜则能发散,以热攻热,又导虚热 下行,以除冷病。”

徐之才曰:“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人 参、黄耆。”

李时珍曰:“畏菉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得蜀椒、食 盐,下达命门。”

主治

《本经》曰:“风寒欬逆,邪气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 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别录》曰:“腰脊风寒,脚气冷,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 下痢赤白,温中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 张元素曰:“温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李杲曰:“除脏腑沉寒,三阳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 治经闭,补虚散壅。”

王好古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李时珍曰:“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 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 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 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乌头。即附子母。主治。

张元素曰:“诸风,风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湿,养脏 腑,去心下坚痞,感寒腹痛。”

《李杲》曰:“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

王好古曰:“补命门不足,肝风虚。”

李时珍曰:“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发明

寇宗奭曰:“补虚寒须用附子,风家即多用天雄,大略 如此。其乌头、乌喙、附子,则量其材而用之。”

李时珍曰:“按王氏《究原方》云: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 川乌头性轻疏,温脾去风。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风疾 即用川乌头。一云:凡人中风,不可先用风药及乌附, 若先用气药,后用乌附,乃宜也。又凡用乌附药,并宜 冷服者,热因寒用也。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 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 药,冷饮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 不违其性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昔张仲景治寒 疝内结,用蜜煎乌头。《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炙附子,含 之咽汁。朱丹溪治疝气,用乌头、卮子,并热因寒用也。 李东垣治冯翰林侄,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 引饮,脉来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 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则神圣之妙也。

吴绶曰:“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 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沈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沈 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 死回生之功。近世阴证伤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 直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且夹阴伤寒,内外皆 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 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刘完素曰:“俗方治麻痹,多用乌附,其气暴能冲开道 路,故气愈麻,及药气尽而正气行,则麻病愈矣。” 张元素曰:“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 宜少加之,引经又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 乌、附是也。”

虞抟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 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 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 表之风寒;引温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朱震亨曰:“气虚热甚者,宜少用附子以行参、耆;肥人 多湿,亦宜少加乌附行经;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向 导”,后世因以附子为补药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 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黄之滞,可致远尔。乌头、天雄 皆气壮形伟,可为下部药之佐,无人表其害人之祸, 相习用为治风之药及补药,杀人多矣。

王履曰:“仲景八味丸,为阴火不足者设。钱仲阳六味 地黄丸,为阴虚者设。附子乃补阳之药,非为行滞也。” 王好古曰:“乌附非身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服附 子以补火,必妨涸水。”

李时珍曰:“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而补药中少加引 导,其功甚捷。有人才服钱匕,即发燥不堪,而昔人补 剂,用为常药,岂古今运气不同耶?”荆府都昌王体瘦 而冷,无他病,日以附子煎汤饮,兼嚼硫黄,如此数岁。 蕲州卫张百户平生服鹿茸附子药,至八十馀,康健 倍常。宋张杲《医说》载:赵知府耽酒色,每日煎干姜熟 附汤,吞硫黄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则倦弱不能 支,寿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为害。若此数人,皆其脏 腑禀赋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理概论也。又《琐碎录》言:“滑台风土极寒,民啖附子如啖芋栗,此则 地气使然尔。”

乌头附子尖主治

李时珍曰:“为末,茶服五分。吐风痰癫痫。”

发明

李时珍曰:“乌附用尖,亦取其锐气直达病所尔,无他 义也。”《保幼大全》云:“小儿慢脾惊风,四肢厥逆,用附子 尖一个,硫黄枣大一个,蝎稍七个,为末,姜汁面糊丸 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亦治久泻尫羸。凡用乌附, 不可执为性热,审其手足冷者,轻则用汤,甚则用丸, 重者用膏,候手足暖,阳气回,即为佳也。”按:此方乃《和 剂局方》碧霞丹变法也。非真慢脾风不可辄用。故初 虞世有“金虎碧霞”之戒。

附方

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欲寐,小便色白者, 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 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纳二 味,煮取三升,分作二服,取微汗。张仲景伤寒论 少阴发热,少阴病,始得反发热,脉沈者,麻黄附子细 辛汤发其汗。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 三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乃纳二味,同煮三升,分 二服。同上

少阴下利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 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 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用大附子一个 去皮,生破八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水三升,煮一 升,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赤加葱九茎,腹痛加 芍药二两,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脉 不出。加人参二两。同上

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也,芍药甘 草附子汤补之。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 一枚,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服。同上

伤寒发躁“伤寒下后,又发其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 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沈微,身无大热者,干姜 附子汤”温之。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去皮,破作八片, 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伤寒论

阴盛格阳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躁热而不饮水,脉 沈,手足厥逆者,是此证也。“霹雳散”,用大附子一枚,烧 存性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 出乃愈。孙兆口诀

热病吐下,及下利身冷,脉微发躁不止者:附子炮一 枚,去皮脐,分作八片,入盐一钱,水一升,煎半升,温服 立效。经验良方

阴毒伤寒:《孙兆口诀》云:“房后受寒,少腹疼痛,头疼腰 重,手足厥逆,脉息沈细,或作呃逆,并宜退阴散。”用川 乌头、干姜等分,切炒放冷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盐 一撮,煎取半盏,温服,得汗解。 《本事方》:玉女散:治阴 毒心腹痛,厥逆恶候。川乌头去皮脐,冷水浸七日,切 晒,纸裹收之。遇有患者,取为末一钱,入盐八分,水一 盏,煎八分服,压下阴毒,如猪血相似,再进一服。 《济 生》回阳散:治阴毒伤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 切冷气。大附子二枚炮裂去皮脐,为末。每服三钱,姜 汁半盏,冷酒半盏调服,良久脐下如火暖为度。 《续 传信方》:治阴毒伤寒,烦躁迷闷急者。用半两重附子 一个,生破作四片,生姜一大块,作三片,糯米一撮,以 水一升,煎六合,温服暖卧。或汗出,或不出,候心定则 以水解散之类解之,不得与冷水。如渴,更煎滓服,屡 用多效。

中风痰厥,昏不知人,口眼㖞斜,并体虚之人,患疟疾 寒多者,“二生饮”用生川乌头生附子并去皮脐各半 两生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每服五钱,生姜十 片,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和剂局方

中风气厥痰壅,昏不知人,六脉沈伏生附子去皮生 南星去皮生木香半两每服四钱,姜九片,水二盏,煎 七分,温服之。济生方

中风偏废,羌活汤:用生附子一个,去皮脐,羌活、乌药 各一两。每服四钱,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服。王氏简易 方

半身不遂,遂令癖疰用附子一两,以无灰酒一升,浸 一七日,隔日饮一合。延年秘录

风病瘫缓,手足躲曳,口眼㖞斜,语言蹇涩,步履不正, 宜《神验》乌龙丹主之。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 为末,入龙脑、麝香五分,滴水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 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暖酒调服,一日二服,至五七丸, 便觉手抬移得步,十丸可以抬头也。梅师方

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生川乌头末,每以 香白米煮粥一碗,入末四钱,慢熬得所,下姜汁一匙, 蜜三大匙,空腹啜之。或入薏苡末二钱。《左传》云:“风淫 末病”,谓四末也。脾主四肢,风淫客肝,则侵脾而四肢 病也。此汤极有力,予每授人良验。许学士本事方 体虚有风,外受寒湿,身如在空中生附子生天南星各二钱生姜十片,水一盏半,慢火煎服。予曾病此,医 传张子发授此方,二服愈。本事方

口眼㖞斜:生乌头、青矾各等分为末。每用一字,㗜入 鼻内,取涕吐涎,立效无比,名“通关散。”箧中秘宝方 口卒噤喑,卒忤停尸,并用附子末吹入喉中瘥。千金方 产后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川乌头五两锉 块,黑大豆半升,同炒半黑,以酒三升,倾锅内急搅,以 绢滤取酒,微温服一小盏,取汗。若口不开,拗开灌之。 未效,加乌鸡粪一合,炒纳酒中服,以瘥为度。”小品方 《诸风血风》:乌荆丸:治诸风纵缓,言语蹇涩,通身麻痛, 皮肤瘙痒,及妇人血风,头痛目眩,肠风脏毒,下血不 止者,服之尤效。有痛风挛搐,颐颔不收者,服六七服 即瘥也。川乌头炮去皮脐,一两,荆芥穗二两,为末,醋 面糊丸梧子大。温酒或熟水每服二十丸。和剂方 妇人血风虚冷,月候不匀,或手脚心烦热,或头面浮 肿顽麻:用“川乌头一斤,清油四两,盐四两,铛内同熬, 令裂如桑葚色为度,去皮脐;五灵脂四两,为末,捣匀 蒸饼,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盐汤下二十丸。亦治丈 夫风疾。梅师方

诸风痫疾。生川乌头去皮二钱五分,五灵脂半两为 末。猪心血丸梧子大。每姜汤化服一丸。

小儿慢惊搐搦,涎壅厥逆:“川乌头生去皮脐一两,全 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汤氏婴儿宝鉴 小儿项软,乃肝肾虚,风邪袭入,用附子去皮脐、天南 星各二钱为末,姜汁调,摊贴天柱骨内,服“泻青丸。”全幼 心鉴

小儿囟陷:“绵乌头、附子并生去皮脐二钱,雄黄八分, 为末,葱根捣和作饼,贴陷处。”全幼心鉴

麻痹疼痛仙桃丸治手足麻痹,或瘫痪疼痛,腰膝痹 痛,或打扑伤损,闷肭痛不可忍。生川乌不去皮五灵 脂各四两威灵仙五两,洗焙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 服七丸至十丸,盐汤下,忌茶。此药常服,其效如神。普济 方

风痹肢痛,营卫不行:“川乌头炮去皮,以大豆同炒,至 汗出为度,去豆焙干,全蝎五分,焙为末,酽醋熬稠,丸 绿豆大”,每温酒下七丸,日一服。圣惠方

腰脚冷痹,疼痛有风:“川乌头三个,生去皮脐为散”,醋 调涂帛上贴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大风诸痹,痰澼胀满:“大附子半两者,二枚,炮拆,酒渍 之,春冬五日,夏秋三日。每服一合,以瘥为度。”圣惠方 脚气腿肿久不瘥者: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为散,生 姜汁调如膏涂之,药干再涂,肿消为度。简要济众方 十指疼痛,麻木不仁:生附子去皮脐木香各等分,生 姜五片,水煎温服。王氏简易方

搜风顺气乌附丸“用川乌头二十个,香附子半斤,姜 汁淹一宿,炒焙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温酒下十丸。 肌体肥壮,有风疾者,宜常服之。澹寮方

头风头痛:《外台秘要》:“用腊月乌头一升,炒令黄,末之, 以绢袋盛,浸三斗酒中,逐日温服。” 《孙兆口诀》:“用附 子炮、石膏锻,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每服五分,茶酒 任下。” 《修真秘要》:“用附子一枚,生去皮脐,绿豆一合, 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食绿豆,立瘥。每个 可煮五次,后为未服之。”

风毒头痛:《圣惠方》:“治风毒攻注,头目,痛不可忍。大附 子一枚炮去皮,为末,以生姜一两,大黑豆一合炒熟, 同酒一盏,煎七分,调附末一钱,温服。” 又方:“治二、三 十年头风不愈者。用大川乌头生去皮四两,天南星 炮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细茶三钱,薄荷七叶,盐梅一 个,水一盏,煎七分,临卧温服。” 《朱氏集验方》:“治头痛 连睛”者。生乌头一钱,白芷四钱,为末,茶服一字,仍以 末㗜鼻。有人用之得效。 风寒头痛:《十便良方》:“治风寒客于头中,清涕,项筋急 硬,胸中寒痰,呕吐清水。用大附子或大川乌头二枚, 去皮蒸过,川芎、䓖、生姜各一两,焙研,以茶汤调服一 钱。”或锉片,每用五钱,水煎服。隔三、四日一服。或加防 风一两。 《三因方》:必“效散,治风寒流注,偏正头痛,年 久不愈,最有神效。用大附子一个,生切四片,以生姜 汁一盏浸炙,再浸再炙,汁尽乃止,高良姜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蜡茶清调下,忌热物少时。”

《头风摩散》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痛甚 用大附子一个,炮、食盐等分为末,以方寸七摩囟上, 令药力行,或以油调稀亦可,一日三上。张仲景方 年久头痛: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 穴。经验方

头风斧劈难忍:川乌头末烧烟熏碗内,温茶泡服之。 集简方

痰厥头痛如破,厥气上冲,痰塞胸膈。炮附子三分,釜 墨四钱,冷水调服方寸匕,当吐即愈。忌猪肉冷水。 肾厥头痛:《指南方》:“用大附子一个,炮熟去皮,生姜半 两,水一升半,煎,分三服。” 《经验良方》韭根丸:“治元阳 虚,头痛如破,眼睛如锥刺大川乌头去皮微炮,全蝎以糯米炒过,去米等分为末,韭根汁丸绿豆大。每薄 荷茶”下十五丸。一日一服。

气虚头痛,气虚上壅,偏正头痛不可忍者。大附子一 枚,去皮脐,研末,葱汁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茶清 下。 《僧继洪澹寮方》蝎附丸云:“气虚头痛,惟此方最 合造化之妙。附子助阳扶虚,锺乳补阳镇坠,全蝎取 其钻透,葱涎取其通气,汤使用椒以达下,盐以引用, 使虚气下归,对证用之,无不立效。大附子一枚剜心, 入”全蝎去毒五枚在内,以馀附末同锺乳粉二钱半, 白面少许,水和作剂,包附煨熟,去皮研末,葱涎和丸 梧子大,每椒盐汤下五十丸。

肾气上攻,头项不能转移,椒附丸用大熟附子一枚, 为末。每用二钱,以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满椒口,水一 盏半,姜七片,煎七分,去椒入盐,空心点服。椒气下达, 以引逆气归经也。本事方

鼻渊脑泄,生附子末,葱涎和如泥,涂涌泉穴。普济方 耳鸣不止,无昼夜者:“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绵 裹塞之,日再用,取效。”杨氏产乳

耳卒聋闭:“附子醋浸,削尖插之,或更于上,灸二七壮。” 本草拾遗

聤耳脓血:生附子为末,葱涕和灌耳中。肘后方 喉痹肿塞:“附子去皮,炮令拆,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 含之勿咽”汁。已成者即脓出,未成者即消散。本草拾遗 久患口疮生附子为末,醋面调贴足心,男左女右,日 再换之。经验方

风虫牙痛:《普济方》:“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为末, 揩之。” 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研,面糊丸小豆大。每 绵包一丸,咬之。” 《删繁方》:“用炮附子末,纳孔中乃止。” 眼暴赤肿,碜痛不得开,泪出不止,削附子赤皮末如 蚕沙大,著眦中,以定为度。张文仲备急方

一切冷气,去风痰,定遍身疼痛,益元气强力,固精益 髓,令人少病。“川乌头一斤,用五升,大瓮钵子盛,以童 子小便浸七日,逐日添令溢出,拣去坏者不用,馀以 竹刀切作四片,新汲水淘七次,乃浸之,日日换水,日 足取焙为末,酒煮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盐 汤下,少粥饭压之。经验方

升降诸气。暖则宣流。熟附子一大个。分作二服。水二 盏。煎一盖。入沈香汁温服。和剂局方

“中寒昏困姜附汤”治体虚中寒,昏不知人,及脐腹冷 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之病。生附子一两,去皮脐干 姜炮,一两每服三钱,水二锺,煎一锺,温服。和剂局方 心腹冷痛,冷热气不和:山卮子、川乌头等分,生研为 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小肠气痛, 加炒茴香,葱酒下二十丸。王氏博济方

心痛疝气,湿热因寒郁而发,用卮子降湿热,乌头破 寒郁。乌头为卮子所引,其性急速,不留胃中也。川乌 头、山卮子各一钱为末,顺流水入姜汁一匙调下。丹溪 纂要

寒厥心痛及小肠膀胱痛不可止者,神砂一粒丹用 熟附子去皮,郁金、橘红各一两为末,醋面糊丸如酸 枣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女人醋汤下。宣明 方

寒疝,腹痛绕脐,手足厥冷,自汗出,脉弦而紧,用“大乌 头煎”主之:大乌头五枚去脐,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 瘥,明日更服。张仲景金匮玉函方

寒疝,身痛腹痛,手足逆冷不仁,或身痛不能眠,用乌 头桂枝汤主之:乌头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入桂枝 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再服又不知,加 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为中病也。金匮玉函 寒疝引胁肋心腹皆痛,诸药不效者:“大乌头五枚,去 角,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取焙为末,别以熟蜜和 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冷盐汤下,永除。崔氏方 寒疝滑泻,腹痛肠鸣,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脐延胡 索炒,各一两生木香半两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 煎七分,温服。济生方

小肠诸疝:仓卒散:治寒疝腹痛,小肠气、膀胱气、脾肾 诸痛,挛急难忍,汗出厥逆。大附子炒去皮脐一枚山 卮子炒焦四两每用三钱,水一盏,酒半盏,煎七分,入 盐一捻,温服。 《宣明方》治阴疝,小腹肿痛,加蒺藜子 等分, 虚者加桂枝等分,姜糊为丸,酒服五十丸。 虚寒腰痛: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各二 两,盐花三分,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 心温酒下。 《夷坚志》云:“时康祖大夫病心胸一漏,数 窍流汁已二十年,又苦腰痛,行则伛偻,形神憔悴,医 不能治。通判韩子温为检《圣惠方》,得此方,令服旬馀, 腰痛减,久服遂瘥,心漏亦瘥,精力倍常,步履轻捷。”此 方本治腰,而效乃如此。

元脏伤冷。《经验方》:用附子炮去皮脐为末,以水二盏, 入药二钱,盐葱姜枣同煎,取一盏,空心服。去积冷,暖 下元,肥肠益气,酒食无碍。 《梅师方》:“二虎丸:补元脏进饮食,壮筋骨。用乌头、附子合四两,酽醋浸三宿,切 作片子,掘一小坑,炭火烧赤,以醋三升,同药倾入坑 内,用盆合之,一宿取出,去砂土,入青盐四两,同炒赤 黄”色,为末。醋打面糊丸如梧子大。空心冷酒下十五 丸,妇人亦宜。

胃冷有痰,脾弱呕吐。生附子半夏各二钱,姜十片,水 二盏,煎七分,空心温服。一方并炮熟,加木香五分。奇效 良方

久冷反胃:《经验方》:用大附子一个,生姜一片,锉细同 煮,研如面糊,每米饮化服一钱。 《卫生家宝方》:用姜 汁打糊,和附子末为丸,大黄为衣,每温水服十丸。 《斗门方》:用长大附子一个,坐于砖上,四面著火渐逼, 以生姜自然汁淬之,依前再逼再淬,约姜汁尽半碗 乃止。研末。每服一钱,粟米饮下,不过三服,瘥。或以猪 腰子切片,炙熟蘸食。 《方便集》:用大附子一个,切下 头子,剜一窍,安丁香四十九个在内,仍合定,线扎入 砂铫内,以姜汁浸过,文火熬干为末。每挑少许,置掌 心舐吃,日十数次。忌毒物生冷。

脾寒疟疾:《济生方》云:“五脏气虚,阴阳相胜,发为痎疟,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宜七枣汤主之。附子一枚,炮 七次,盐汤浸七次,去皮脐,分作二服,水一碗,生姜七 片,枣七枚,煎七分,露一宿,发日空心温服,未久再进 一服。”王璆《百一选方》云:“寒痰宜附子,风痰宜乌头,各 用乌头,则寒多者火炮七次,热多者汤炮七次,去皮” 焙干,如上法用。乌头性热,炮多则热散也。 又果附 汤:用熟附子去皮、草果仁各二钱半,水一盏,姜七片, 枣一枚,煎七分,发日早温服。 《肘后方》:“临发时,以醋 和附子,涂于背上。”

寒热疟疾:“附子一枚重五钱者,面煨,人参、丹砂各一 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前连进三 服。中病则吐,或身体麻木。未中病来日再服。庞安常伤寒论 瘴疟寒热冷瘴、寒热往来,头痛身疼,呕痰,或汗多引 饮,或自利烦躁,宜姜附汤主之。大附子一枚,四破,每 以一片,水一盏,生姜十片,煎七分,温服。李待制云:“此 方极妙。”章杰云:“岭南以哑瘴为危急,不过一二日而 死。医谓极热感寒也”,用生附子一味治之,多愈。得非 以热攻热而发散寒邪乎?真起死回生之药也。岭南卫生 方

小便虚闭,两尺脉沈微,用利小水药不效者,乃虚寒 也。附子一个,炮去皮脐,盐水浸良久泽泻一两每服 四钱,水一盏半,灯心七茎,煎服即愈。普济方

肿疾,喘满,大人小儿男女肿,因积得,既取积而肿再 作,小便不利。若再用利药,性寒而小便愈不通矣。医 者到此多束手。盖中焦下焦气不升降,为寒痞隔,故 水凝而不通。惟服沈附汤,则小便自通,喘满自愈。用 生附子一个,去皮脐切片,生姜十片,入沈香一钱,磨 水同煎,食前冷饮。附子虽三五十枚亦无害。小儿每 服三钱。水煎服。朱氏集验方

脾虚湿肿:“大附子五枚,去皮四破,以赤小豆半升,藏 附子于中,慢火煮熟,去豆焙研末,以薏苡仁粉打糊 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萝卜汤下。朱氏集验方

阴水肿满:“乌头一升,桑白皮五升,水五升,煮一升,去 滓,铜器盛之,重汤煎至可丸,丸小豆大,每服三五丸, 取小便利为佳。”忌油腻面食鱼肉。 又方:“大附子童 便浸三日夜,逐日换尿,以布擦去皮,捣如泥,酒糊和 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煎流气饮送下。”普济方 大肠冷秘:“附子一枚,炮去皮,取中心如枣大,为末”,二 钱,蜜水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老人虚泄不禁:熟附子一两,赤石脂一两,为末,醋糊 丸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杨氏家藏方

冷气洞泄:“生川乌头一个,木香半两,为末,醋糊丸梧 子大”,每陈皮汤下二十丸。本事方

脏寒脾泄,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两 煨熟大附子去皮脐一两五钱,为末,粥丸梧子大。每 服八十丸,莲肉煎汤下。 《十便良方》:治脾胃虚冷,大 肠滑泄,米谷不化之方。用大附子十两连皮,同大枣 二升,于石器内以水煮一日,常令水过两指取出,每 个切作三片,再同煮半日,削去皮切焙为末,别以枣 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三四十丸。

小儿吐泄注下,小便少,白龙丸:用熟附子五钱,白石 脂、锻龙骨锻各二钱半,为末,酣面糊丸黍米大,每米 饮量儿大小服。全幼心鉴

霍乱吐泄不止:附子重七钱者,炮去皮脐,为末。每服 四钱,水二盏,盐半钱,煎一盏,温服立止。孙兆秘宝方 水泄久痢:“川乌头二枚,一生用,一以黑豆半合,同煮 熟,研丸绿豆大”,每服五丸,黄连汤下。普济方

久痢赤白:独圣丸用川乌头一个,灰火烧烟尽取出, 地上盏盖良久,研末,酒化蜡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 丸。赤痢,黄连、甘草、黑豆煎汤,放冷吞下;白痢,甘草、黑 豆煎汤冷吞;如泻及肚痛,以水吞下,并空心服之。忌 热物。经验良方久痢休息:“熟附子半两研末,鸡子白二枚,捣和丸梧 子大,倾入沸汤煮数沸,漉出,作两服,米饮下。”圣济总录 下痢欬逆,脉沈阴寒者,退阴散主之。陈自明云:“一人 病此不止,服此两服而愈。”方见前阴毒伤寒下。 下血虚寒日久肠冷者,熟附子去皮,枯白矾一两,为 末。每服三钱,米饮下。 又方:熟附子一枚去皮,生姜 三钱五分,水煎服。或加黑豆一百粒。并圣惠方 阳虚吐血:“生地黄一斤捣汁,入酒少许,以熟附子一 两半,去皮脐切片入汁内,石器煮成膏,取附片焙干, 入山药三两研末,以膏和捣,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 下三十丸。昔葛察判妻苦此疾,百药皆试,得此而愈, 屡发屡效。余居士选奇方

溲数白浊,熟附子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水一盏,煎 六分,温服。普济方

虚火背热虚火上行,背内热如火炙者,附子末津调, 涂涌泉穴。摘元方

经水不调,血脏冷痛,此方平易捷径。熟附子去皮,当 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普济方

断产下胎。生附子为末。淳酒和涂右足心。胎下去之。 小品方

折踠损伤:“卓氏膏”:用大附子四枚,生切,以猪脂一斤, 三年苦醋同渍三宿,取脂煎三上三下,日摩傅之。深师 方

痈疽肿毒:“川乌头炒、黄蘗炒各一两,为末,唾调涂之, 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同上

痈疽久漏,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无恶肉:大附子以水 浸透,切作大片,厚三分,安疮口上,以艾灸之,隔数日 一灸,灸至五七次,仍服内托药,自然肌肉长满。研末 作饼子亦可。薛己外科心法

痈疽弩肉如眼不敛,诸药不治,此法妙极。附子削如 棋子大,以唾粘贴上,用艾火灸之,附子焦,复唾湿再 灸,令热气彻内,即瘥。千金方

痈疽肉突:“乌头五枚,浓醋三升,渍三日,洗之,日夜三 四度。”古今录验

丁疮肿痛:醋和附子末涂之,干再上。千金方

久生疥癣川乌头生切,以水煎洗,甚验。圣惠方 手足冻裂:附子去皮为末,以水面调涂之,良。谈埜翁试验方 足钉怪疾:两足心凸肿,上生黑豆,疮硬如钉,胫骨生 碎孔,髓流出,身发寒颤,惟思饮酒,此是肝肾冷热相 吞,用炮川乌头末傅之,内服韭子汤。夏氏奇疾方 风厥癫痫,凡中风痰厥,癫痫惊风,痰涎上壅,牙关紧 急,上视搐搦,并宜碧霞丹主之。乌头尖、附子尖、蝎稍 各七十个,石绿研九度,飞过十两为末,面糊丸芡子 大,每用一丸,薄荷汁半盏化下,更服温酒半合,须臾 吐出痰涎为妙。小儿惊痫,加白僵蚕等分。和剂局方 脐风撮口:生川乌尖三个,全足蜈蚣半条酒浸炙,麝 香少许为末。以少许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汤灌一字。 永类方

木舌肿胀,川乌尖、巴豆研细,醋调涂刷。集简方 牙痛难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蝎各七个,生研为末点 之。永类方

奔豚疝气作痛,或阴囊肿痛,《去铃丸》:用生川乌尖七 个,巴豆七枚,去皮油为末,糕糊丸梧子大,朱砂、麝香 为衣。每服二丸,空心冷酒或冷盐汤下,三两日一服, 不可多。澹寮方

割甲成疮,连年不愈:“川乌头尖、黄蘗等分为末,洗了 贴之,以愈为度。”古今录验

老幼口疮:“乌头尖一个,天南星一个,研末,姜汁和涂 足心”,男左女右,不过二三次即愈。

白附子集解

编辑

《别录》曰:“白附子,生蜀郡,三月采。”

陶弘景曰:“此物久绝,无复真者。”

苏恭曰:“本出高丽,今出凉州以西,蜀郡不复有。生砂 碛下湿地,独茎似鼠尾草,细叶周匝,生于穗间。根形 似天雄。”

李珣曰:徐表《南州异物记》云:“生东海、新罗国及辽东。” 苗与附子相似。

李时珍曰:“根正如草乌头之小者。长寸许。干者皱文 有节。”

气味

辛甘大温,有小毒。

韩保昇曰:“甘、辛,温。”

《大明》曰:“无毒。”

李珣曰:“小毒。”入药炮用。

李杲曰:“纯阳引药势上行。”

主治

《别录》曰:“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

《大明》曰:“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皯瘢疵。”

《李珣》曰:“诸风冷气,足弱无力,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头 面痕入面脂用。”

王好古曰。补肝风虚朱震亨曰:“风痰。”

发明

李时珍曰:白附子乃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 此名,实非附子类也。按:《楚国先贤传》云:“孔休伤颊有 瘢,王莽赐玉屑白附子香,与之消瘢。”

附方

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牵正散: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并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杨氏家藏方 小儿暑风暑毒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搦,此乃危急 之证,非此丸生料瞑眩之剂,不能伐之,三生丸用白 附子、天南星、半夏并去皮等分,生研猪胆汁和丸黍 米大,量儿大小以薄荷汤下,令儿侧卧,呕出痰水即 甦。全幼心镜

风痰眩运,头痛气郁,胸膈不利,白附子炮去皮脐,半 斤石膏锻红,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为末, 粟米饭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酒任下。御药院方 偏正头痛:白附子、白芷、猪牙皂角去皮,等分为末,食 后清茶服,仰卧少顷。普济本事方

痰厥头痛:“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分,生研为末,生姜 自然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济生方

赤白汗斑:白附子、硫黄等分为末,姜汁调稀,茄蒂蘸 擦,日数次。简便方

面上皯䵳,白附子为末,卧时将水洗面,以白蜜和涂 纸上贴之,久久自落。卫生易简方

耳出脓水:白附子炮,羌活一两为末,猪羊肾各一个, 每个入末半钱,湿纸炮煨熟,五更食温酒下。圣济录 喉痹肿痛:“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末,涂舌上,有涎吐 出。”圣惠方

偏坠疝气:白附子一个为末,津调填脐上,以艾灸三 壮或五壮,即愈。杨起简便方

小儿吐逆不定,虚风喘急:白附子、藿香等分为末,每 米饮下半钱。保幼大全方

慢痹惊风: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 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亦治大人 风虚,止吐化痰。宣和间,真州李博士用治吴内翰女 孙,甚效。康州陈侍郎病风虚极昏,吴内翰令服三四 服即愈。杨氏家藏方

附子部艺文一

编辑

《附子赞》
宋·祁

编辑

生绵州彰明县者最良。有一子重及一两者,花色紫。《本草》言“附子无正种,附乌头而生” ,然则与乌头、天雄、附子共一物耳。陶弘景以天雄、乌头、附子皆出建平,谓之“三建。” 唐人非之,以绵、龙二州所生为良,则今彰明者佳。

附堇而生,翠茎紫蕤,生蜀者良。《三建》则非。

《彰明附子记》
杨天惠

编辑

“绵州,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 十,惟赤水、廉水、会昌、昌明宜附子。”总四乡之地,为田 五百二十顷有奇。然税稻之田五,菽粟之田三,而附 子之田止居其二焉。合四乡之产,得附子一十六万 斤已上,然赤水为多,廉水次之,而会昌、昌明所出微 甚。凡上农夫岁以善田代处,前期辄空田,一再耕之, “莳荠麦若巢縻其中。比苗稍壮,并根叶耨覆土下,后 耕如初。乃布种,每亩用牛十耦,用粪五十斛。七寸为 垄,五寸为符,终亩为符,二千为垄千二百,垄从无衡, 深亦如之。”又以其馀为沟为涂。春阳愤盈,丁壮毕出, 疏整符垄,以需风雨,雨过,辄振拂而骈持之,既又挽 草为援,以御短日。其用工力比它田十倍,然其岁获 亦倍称。成之凡四乡,度用种千斛以上,出龙安及龙 州齐归木闲青捶,小平者良。其播种以冬尽十一月 止,采撷以秋冬九月止。其茎类野艾而泽,其叶类地 麻而厚。其花紫叶黄蕤,长苞而圆。其盖其实之美恶, 视功之勤窳。以故富室之入常美,贫者虽接畛或不 尽然。又有七月采者,谓之“早水”,拳缩而小,盖附子之 未成者。然此物谓畏恶猥多,不能常熟,或种美而苗 不茂,或苗秀而不充,或以酿而腐,或以暴而挛,若有 物焉,阴为之。故园人将采,常祷于神,或目为药妖。酿 法用醢醅,安密室,淹覆弥月乃发,以时暴凉,久乾定 方出。酿时,其大有如拳者已定,不辄盈握,故及两者, 极难得。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 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 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 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皆脉胳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独专“附”名,自馀 不得与焉。凡种一而子六七以上,则其实“皆小;种一 而子二三,则其实稍大;种一而子特生,则其实特大, 此其凡也。”附子之形,以蹲坐正节角少为上,有节多 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伤缺风皱者为下。附子之色, 以花白为上,铁色次之,青绿为下。天雄、乌头、天锥以 丰实盈握为胜。而漏篮、侧子,园人以乞役夫,不足数 也。大率蜀人饵附子者少,惟陕辅、闽浙宜之。陕辅之 贾才市其下者,闽浙之贾才市其中者,其上品则皆 士大夫求之。盖贵人金多喜奇,故非得大者不厌。然 土人有知药者,云:“小者固难用,要之半两以上皆良, 不必及两乃可。”此言近之。按:《本经》及志载附子出犍 为山谷,及在山南、嵩高、齐鲁间,以今考之,皆无有,误 矣。又曰:“春采为乌头,冬采为附子。”大谬。又云:附子八 角者良,其角为侧子,愈大谬。与予所闻绝异,岂所谓 尽信书不如无书者类耶?

以上皆杨说。古涪既删取其略,著于篇。然又云“天雄与附子,类同而种殊。附子种近类漏篮,天雄种如香附子。凡种必取土为槽,作倾斜之处,势下广而上狭,寘种其间,其先也,与附子绝不类。虽物性使然,亦人力有以使之。此又杨说所不及也。” 审如《志》言,则附子与天雄,非一本矣,杨说失之。《本草图经》与此小异。《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荝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 盖亦不然。荝子、天雄、漏篮三物,《本草》皆不著。张华《博物志》又云:“乌头、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夏,味各异也。”

附子部艺文二

编辑

《越州陶山附子冈》
宋·林景熙

编辑

洞霞疑接台峰近,石栈空歌《蜀道难》。一种灵苗人不 识,半山霜露夜痕干。

附子部纪事

编辑

《汉书外戚传》:霍光夫人显欲贵其小女,道无从许。皇 后当娠病,女医淳于衍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皇后 疾。衍夫赏为掖庭户卫,谓衍:“‘可过辞霍夫人行为我 求安池监’。衍如言报显,显因生心,辟左右字,谓衍:‘少 夫幸报我以事我,亦欲报少夫,可乎’?”衍曰:“‘夫人所言, 何等不可者’?显曰:‘将军素爱小女,成君欲奇贵之,愿 以累少夫’。”衍曰:“何谓邪?”显曰:“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 生。今皇后当免身,可因投毒药去也,成君即得为皇 后矣。如蒙力,事成,富贵与少夫共之。”衍曰:“药杂治,当 先尝,安可?”显曰:“在少夫为之耳。将军领天下,谁敢言 者?缓急相护,但恐少夫无意耳。”衍良久曰:“愿尽力。”即 𢭏附子赍入长定宫。皇后免身后,衍取附子并合大 医大丸以饮皇后,有顷曰:“我头岑岑也,药中得无有 毒?”对曰:“无有。”遂加烦懑,崩。衍出,过见显,相劳问,亦未 敢重谢衍。后人有上书告诸医侍疾无状者,皆收系 诏狱,劾不道。显恐事急,即以状具语光,因曰:“既失计 为之,无令吏急衍。”光惊鄂,默然不应。其后奏上,署衍 勿论。

《楚国先贤传》:孔休伤颊有瘢,王莽曰:“玉屑、白附子香 消瘢。”乃以创彘并香与之。按创彘二字不解原本恐有讹 《周书波斯传》:“波斯国,大月氏之别种,治苏利城,古条 支国也。土出胡椒、荜拨、石蜜、千牛枣、香附子、诃梨勒、 无食子、盐绿、雌黄等物。”

《大业拾遗记》:“汾阳宫所出名药数十种,附子、天雄,并 精好堪用。”

《贾氏谈录》:予问贾君:“中土人每日火面而食,然不致 壅热之患,何也?”贾君曰:“夹河风性寒,故民多伤风。河 洛东地咸,水性冷,故民虽哺粟食麦,而无热疾。”又曰: “滑台风水性寒冷尤甚,土民共啖附子,如啖芋栗。” 《元史·李杲传》:杲好医药,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 冯叔献之侄栎,年十五六,病伤寒,目赤而顿渴,脉七 八至。医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煮药,而杲适从外来,冯 告之故。杲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 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而《会要大 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脉之而从,按之不鼓, 诸阳皆然,此传而为阴证矣’。”令持姜、附来,吾当以热 因寒用法处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变,顿服者八两。 汗寻出而愈。

《大明会典》:“四川成都府,岁贡天雄二十对,附子五十 对,乌头五十对,漏篮二十斤

附子部杂录

编辑

《范子计然》:“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

《荆州记》:“宜都郡门生药草,有附子。”

《抱朴子》:“疗聋。或以狼毒冶葛,或以附子葱涕合内耳 中,或蒸鲤鱼脑灌之,皆愈。”

《博物志》:“乌头、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夏采各异也。” 《药谱》:“附子别名正坐丹砂,白附子别名新罗白肉。” 《酉阳杂俎药草异号》:“章阳羽,白附子也。”

《癸辛杂识》三建汤所用附子、川乌、天雄,而莫晓其命 名之义。比见一老医云:“川乌建上,头目风虚者主之; 附子建中,脾胃寒者主之;天雄建下,腰肾虚惫者主 之。”此说亦似有理。后因观谢灵运《山居赋》曰:“三建异 形而同出。”盖三物皆一种类,一岁为荝子,二岁为乌 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是知古药 命名,皆有所本祖也。

侧子部汇考

编辑

图见附子部

《本草纲目》。

侧子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生于附子之侧,故名。许慎《说文》作“荝子。”

集解

陶弘景曰:“此附子边角之大者,削取之。昔时不用,比 来医家以疗脚气,多验。”

苏恭曰:“侧子、附子,皆是乌头下旁出者,以小者为侧 子,大者为附子。今以附子角为侧子,理必不然。若当 阳以下,江左、山南、嵩高、齐鲁间,附子时复有角如大 豆许;夔州以上,剑南所出者,附子之角,但如黍粟,岂 可充用?比来都下皆用细附子有效,未尝取角也。” 韩保昇曰:“今附子边果有角,如大枣核,及槟榔以来 者”,形状自是一颗。且不小。乃乌头旁出附子。附子旁 出侧子甚明。

李时珍曰:侧子,乃附子旁粘连小者耳。故吴普、陶弘 景皆指为附子角之大者。其又小于侧子者,即漏篮 子矣。故杨氏《附子记》言:“侧子漏篮,园人皆不重之,以 乞役夫。”

修治

同《附子》。

气味

辛,大热,有大毒。

《吴普》曰:“神农、岐伯:有大毒。八月采。畏恶与附子同。”

主治

《别录》曰:“痈肿风痹,历节,腰脚疼冷,寒热,鼠瘘。又堕胎。” 甄权曰:“疗脚气,冷风湿痹,大风,筋骨挛急。”

《雷敩》曰:“冷酒调服,治遍身风𤺋,神妙。”

发明

汪机曰:“乌头乃原生之脑,得母之气守而不移居乎 中者也。侧子散生旁侧,体无定在,其气轻扬,宜其发 散四肢,充达皮毛,为治风之药。天雄长而尖,其气亲 上,宜其补上焦之阳虚。木鳖子则馀气所结,其形摧 残,宜其不入汤服,令人丧目也。”

李时珍曰。唐元希圣侍郎治瘫痪风。有侧子汤。见《外 台秘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