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173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七十三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录

 天南星部汇考

  天南星图

  本草纲目虎掌天南星

 天南星部艺文

  天南星          明王佐

 天南星部纪事

 天南星部杂录

 天门冬部汇考

  天门冬图一

  天门冬图二

  天门冬图三

  天门冬图四

  尔雅释草

  山海经中山经

  罗愿尔雅翼颠棘

  徐光启农政全书天门冬考

  本草纲目天门冬

  王象晋群芳谱天门冬

 天门冬部艺文一

  谢敕赉益州天门冬启   梁简文帝

 天门冬部艺文二

  天门冬          宋朱熹

 天门冬部纪事

 天门冬部杂录

草木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天南星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虎掌。本经    虎膏。纲目

天南星:开宝   《鬼蒟蒻》。日华

天南星图

天南星图

《本草纲目》

编辑

虎掌天南星释名

编辑

苏恭曰:其根四畔有圆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 苏颂曰:“天南星,即《本草》虎掌也,小者名由跋。古方多 用虎掌,不言天南星,南星近出唐人中风痰毒方中 用之,乃后人采用,别立此名尔。”

李时珍曰:虎掌,因叶形似之,非根也。南星因根圆白 形如老人星状,故名南星,即虎掌也。苏颂说甚明白, 《宋开宝》不当重出“南星”条,今并入。

集解

《别录》曰:“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陶弘景曰:“近道亦有,形似半夏,但大而四边有子,如 虎掌。今用多破作三四片,方药不甚用也。”

苏恭曰:“此是由跋宿根,其苗一茎,茎头一叶,枝丫扶 茎,根大者如拳,小者如鸡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圆牙, 看如虎掌,由跋是新根,大如半夏二三倍,四畔无子 牙,陶说似半夏,乃由跋也。”

韩保昇曰:“茎头有八九叶,花生茎间。”

陈藏器曰:“天南星生安东山谷。叶如荷,独茎用根。” 苏颂曰:“虎掌,今河北州郡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渐长 大,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匝 生圆牙,三、四枚,或五、六枚。三四月生苗,高尺馀,独茎 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 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 傍”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 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残取根。今 冀州人菜圃中种之,呼为“天南星。”

又曰:“天南星,处处平泽有之。二月生苗似荷梗。其茎 高一尺以来,叶如蒟蒻,两枝相抱。五月开花似蛇头, 黄色。七月结子作穗似石榴子,红色。二月、八月采根, 似芋而圆扁,与蒟蒻相类。人多误采,了不可辨。但蒟 蒻茎斑花紫,南星根小,柔腻肌细,炮之易裂,为可辨 耳。南星即《本经》虎掌也。大者四边皆有牙子,采时削” 去之。江州一种草,叶大如掌,面青背紫,四畔有牙如 虎掌,生三、四叶为一本。冬青,不结花实。治心痛寒热 积气,亦与虎掌同名,故附见之李时珍曰:“大者为虎掌、南星,小者为由跋,乃一种也。” 今俗又言大者为鬼臼,小者为南星,殊为谬误。

修治

《苏颂》曰:“九月采虎掌根,去皮脐,入器中汤浸五七日, 日换三四遍,洗去涎,曝干用,或再火炮制用。”

李时珍曰:“凡天南星,须用一两以上者佳。治风痰。有 生用者,须以温汤洗净,仍以白矾汤或入皂角汁浸 三日夜,日日换水,曝干用。若熟用者,须于黄土地掘 一小坑,深五六寸,以炭火烧赤,以好酒沃之,安南星 于内,瓦盆覆定,灰泥固济,一夜取出用。急用即以湿 纸包于煻,灰火中炮裂也。”一法:“治风热痰,以酒浸一 宿,桑柴火蒸之,常洒酒入甑内,令气猛,一伏时取出, 竹刀切开,味不麻舌为熟,未熟再蒸,至不麻乃止。”脾 虚多痰,则以生姜渣和黄泥,包南星,煨熟,去泥焙用。 造南星麹法:以姜汁矾汤和南星末,作小饼子,安篮 内,楮叶包盖,待上黄衣,乃取晒收之。造胆星法:以南 星生研末,腊月取黄牯牛胆汁和剂,纳入胆中,系悬 风处干之,年久者弥佳。

气味

苦温,有大毒。

《别录》曰:“微寒。”

《吴普》曰:“虎掌,神农、雷公:苦,有毒;岐伯、桐君:辛,有毒。” 大明曰:“辛,烈,平。”

李杲曰:“苦、辛,有毒,阴中之阳,可升可降,乃肺经之本 药。”

朱震亨曰:“欲其下行,以《黄蘗》”引之。

《徐之才》曰:“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大明》曰:“畏附子、干画生姜。”

李时珍曰:“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 不毒。生能伏雄黄、丹砂、焰硝。”

主治

《本经》曰:“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 道。”

《别录》曰:“除阴下湿风眩。”

甄权曰:“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开宝》曰:“天南星,主中风麻痹,除痰下气,利胸膈,攻坚 积,消痈肿,散血堕胎。”

陈藏器曰:“金疮折伤瘀血,捣傅之。”

《大明》曰:“蛇虫咬,疥癣恶疮。”

张元素曰:“去上焦痰及眩运。”

《李杲》曰:“主破伤风。口噤身强。”

王《好古》曰:“补肝虚,治风痰,功同半夏。”

李时珍曰:“治惊痫,口眼㖞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 颅。”

发明

李时珍曰:“虎掌、天南星,乃手足太阴脾肺之药。味辛 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性紧 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㖞舌糜。”杨士瀛《直指方》 云:“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佐之。”

附方

中风口噤目瞑,无门下药者,“开关散”用天南星为末, 入白龙脑等分,五月五日午时合之。每用中指点末, 揩齿三、二十遍,揩大牙左右,其口自开,又名“破棺散。” 经验方

诸风口噤:“天南星炮锉,大人三钱,小儿三字,生姜五 片,苏叶一钱,水煎减半,入雄猪胆汁少许,温服。”直指方 小儿口噤,牙关不开:天南星一枚煨熟,纸裹斜包,剪 一小孔,透气于口中,牙关自开也。 一方,用生南星 同姜汁擦之,自开。

小儿惊风:“坠涎散”“用天南星一两重一个,换酒浸七 伏时取出,安新瓦上,周回炭火炙裂,合湿地出火毒, 为末”,入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 一服,午时一服。经验方

吐泻慢惊:“天王散”:治小儿吐泻,或误服冷药,脾虚生 风痰慢惊。天南星一个,重八九钱者,去脐,黄土坑深 三寸,炭火五斤,煆熟,入好酒半盏,安南星在内,仍架 炭三条在上,候发裂,取锉再炒熟为末,用五钱,天麻 煨熟研末一钱,麝香一字和匀。三岁小儿用半钱,以 生姜、防风煎汤调下。亦治久嗽恶心。钱乙小儿方 风痫痰迷:坠痰丸用天南星,九蒸九晒为末,姜汁面 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参汤下,石菖蒲麦门冬 汤亦可。卫生宝鉴

小儿痫喑痫后喑不能言。以天南星湿纸包煨为末。 雄猪胆汁调服二字。全幼心鉴

治痫利痰:“天南星煨香一两,朱砂一钱,为末,猪心血 丸梧子大,每防风汤化下一丸。”普济方

口眼㖞斜:天南星生研末,自然姜汁调之,左贴右,右 贴左。仁存方

角弓反张,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 仍灸印堂。摘元方

破伤中风,“胡氏夺命散”,又名“玉真散。”治打扑金刃伤及破伤风伤湿发病,强直如痫状者。天南星、防风等 分为末,水调敷疮,出水为妙,仍以温酒调服一钱。已 死心尚温者,热童便调灌二钱。斗殴内伤坠压者,酒 和童便连灌三服即甦。亦可煎服。三因方

破伤风疮生南星末,水调涂疮四围,水出有效。普济方 妇人头风攻目作痛:“天南星一个,掘地坑烧赤,安药 于中,以醋一盏沃之,盖定勿令透气,候冷研末。”每服 一字,以酒调下,重者半钱。千金方

风痰头痛不可忍:天南星一两,荆芥叶一两为末,姜 汁糊丸梧子大,每食后姜汤下二十丸。 又“上清丸”, 用天南星、茴香等分,生研末,盐酣煮,面糊丸,如上法 服。并出经效济世方

风痰头运目眩,吐逆烦懑,饮食不下:玉壶丸:用生南 星、生半夏各一两,天麻半两,白面三两,为末,水丸梧 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水先煎沸,入药煮五七沸,漉出 放温,以姜汤吞之。惠民和剂局方

脑风流涕:邪风入脑,鼻内结硬,遂流髓涕。大白南星 切片,沸汤泡二次,焙干,每用二钱,枣七个,甘草五分, 同煎服,三四服其硬物自出,脑气流转,髓涕自收。以 大蒜、荜叐末作饼,隔纱贴囟前,熨斗熨之。或以香附、 荜叐末,频吹鼻中。直指方 小儿风痰,热毒壅滞,凉心压惊:“抱龙丸”:用牛胆南星 一两,入金钱薄荷十片,丹砂一钱半,龙脑、麝香各一 字,研末,炼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化下。全幼心鉴 壮人风痰及中气中风初起星香饮:用南星四钱,木 香一钱,水二盏,生姜十四片,煎六分,温服。王硕易简方 痰迷心窍寿星丸:治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或痰迷心 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天南星一斤,先“掘土坑三尺, 以炭火三十斤烧赤,入酒五升渗干,乃安南星在内, 盆覆定,以灰塞之,勿令走气,次日取出为末”;琥珀一 两,朱砂二两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 四十丸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下,一日三服。和剂 局方

风痰注痛:方见“《羊踯躅》下。”

痰湿臂痛右边者,南星、制苍术等分,生姜三片,水煎 服之。摘元方

风痰咳嗽:大天南星一枚,炮裂研末,每服一钱,水一 盏,姜三片,煎五分,温服,每日早午晚各一服。千金博济方 气痰咳嗽,玉粉丸:南星、麹、半夏、麹、陈橘皮各一两,为 末,自然姜汁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寒痰去橘皮,加官桂。东垣兰室秘藏

清气化痰三仙丸:“治中脘气滞,痰涎烦闷,头目不清。 生南星去皮、半夏各五两,并汤泡七次,为末,自然姜 汁和作饼,铺竹筛内,以楮叶包覆,待生黄成麹,晒干。 每用二两,入香附末一两,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 食后姜汤下。”王璆百一选方

温中散滞,消导饮食。天南星炮高良姜炮各一两,砂 仁二钱半,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五十丸。 和剂方

酒积酒毒,服此即解。天南星丸:“用端正天南星一斤, 土坑烧赤,沃酒一斗,入坑放南星盆覆泥固济,一夜 取出,酒和水洗净,切片焙干为末,入朱砂末一两,姜 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蔡丞相、吕丞 相常用有验。杨氏家藏方

吐泄不止,四肢厥逆,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则阳回,名 “回阳散。”天南星为末,每服三钱,京枣三枚,水二锺,煎 八分,温服。未省再服。 又方:醋调南星末贴足心。普济 方

肠风泻血,诸药不效:“天南星石灰炒焦黄色,为末,酒 糊丸梧子大”,每服酒下二十丸。普济方

吐血不止:“天南星一两,锉如豆大,以炉灰汁浸一宿, 洗焙研末”,每服一钱,以自然铜磨酒调下。胜金方 初生贴囟头热鼻塞者,天南星炮为末,水调贴囟上, 炙手熨之。危氏得效方

小儿解颅,囟开不合,鼻塞不通:天南星炮去皮为末, 淡醋调绯帛上贴囟门,炙手频熨之,立效。钱乙小儿直诀 “《解颐》脱臼不能收”上用南星末,姜汁调涂两颊,一夜 即止。医说

小儿口疮,白屑如鹅口,不须服药,以生天南星去皮 脐,研末,醋调涂足心,男左女右。阎孝忠立效方 走马疳蚀,透骨穿腮:生南星一个,当心剜空,入雄黄 一块,面裹烧,候雄黄作汁,以盏子合定,出火毒,去面 为末,入麝香少许,拂疮数日,甚效。经验方

风虫牙痛:“南星末,塞孔,以霜梅。”请帮助识别此字。“住!去!”涎。摘元方 喉风喉痹:天南星一个,剜心,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 熟,研末,姜汁调服一钱,甚者灌之吐涎愈。名“如圣散。” 博济方

痰瘤结核:南星膏治人皮肌头面上生瘤及结核,大 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软或硬,不痛不痒,宜用此药,不 可辄用针灸。“生天南星大者一枚,研烂,滴好醋五七 点,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醋调,先用针刺令气透,乃贴之,觉痒则频贴取效。”严子礼济生方

身面瘤子:醋调南星末涂之。简易方

天南星部艺文

编辑

《天南星》
明·王佐

编辑

“橘过淮为枳,非恋淮南好。南方风土宜,橘性自能保。 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海南,而能济饥饱。 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大者或连梗,如孛如旄头。小者累十百,跗大如赘疣。 携来煮大铛,翁媪坐绸缪。熟盛巨瓦钵,剥嚼饱乃休。 儿孙分瓦碗,满量各自由。饱睡到天明,何管蝶梦周。” 主母晨相过,煮茶亦见留,加敬致殷勤,洁脱烜膏油, 馀留上市卖,今夜赏中秋,城中剥鬼皮,比屋有价酬。 外此惟果腹,闾阎以优游,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

天南星部纪事

编辑

《宋史张汝明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 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 无酰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梦父授以服天南 星法,用之验,人以为孝感。”

天南星部杂录

编辑

《文房宝饰》,以竹稍甘露和天南星清纸,一宿裁之,刀 去如飞。

天门冬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髦》。尔雅     《颠棘》。尔雅

蘠蘼。尔雅    《虋,冬》。尔雅

《满冬》:尔雅注   《颠敕》。本经

《天棘》。纲目    婆萝。救荒本草

菅松        《浣草》。

百部        淫羊藿。

无不愈       地门冬。

筵《门冬》。俱抱朴子 天门冬。纲目

万岁藤:救荒本草

天门冬图一

天门冬图一
天门冬图二
编辑

汉州天门冬

汉州天门冬

{{{2}}}

{{{2}}}
天门冬图三
编辑

梓州天门冬

梓州天门冬

{{{2}}}

{{{2}}}
天门冬图四
编辑

温州天门冬

温州天门冬

{{{2}}}

{{{2}}}

《尔雅》

编辑

释草

编辑

蘠,蘼,虋冬。

门冬一名满冬。《本草》云。药草也。一名蘠蘼,一名虋冬。案《山海经》云:“条谷山,其草多芍药。虋冬。”郭注亦云:《本草》一名满冬。今检《本草》,有天门冬,一名颠棘;麦门冬;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馀种无名满冬者,盖所见本异也。虋、门字异音同耳。

髦,《颠蕀》。音棘

细叶有刺,蔓生。一名商棘。《广雅》云:“女木也。”髦一名颠蕀,一名商棘。《广雅》云:“女木也。”郭云:“细叶,有棘,蔓生。”

《山海经》

编辑

《中山经》

编辑

条谷之山,其草多《𧄸冬》。

《本草经》曰:“𧄸冬,一名满冬,今作门耳

鲜山,其草多𧄸冬。”

《罗愿尔雅翼》

编辑

颠棘

编辑

髦,颠棘。释曰:一名商棘。《广雅》云:“女木也。”郭云:“细叶, 有棘,蔓生。”按《本草》天门冬,一名颠勒。《道家方》云:“天门 冬,一名颠棘。在东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门冬,在 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在京 陆山阜名颠棘。”虽处处皆有,其名各异,其实一也。张 华《博物志》云:“茎间有刺而叶滑者,名曰郄休,一名颠 棘。根以浣缣素白,越人名为浣草,似天门冬而非也。 凡服此,先试浣衣如法者,便非天门冬。”按此说,则颠 棘刺而滑,可浣衣,与天门异。而《图经》曰:“天门冬,春生 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馀。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 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 天门冬。是滑而有刺者,亦门冬也。”盖两者皆门冬,而 有刺者,别名颠棘耳。棘即刺也。《列仙传》:“赤须子食天 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甘始服之,在人间三百馀 年。杜子微服之御妾,多子,日行三百里。”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天门冬考

编辑

俗名万岁藤,又名娑罗树。《本草》一名“颠勒”,或名“地门 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生 奉高山谷及建州、汉州,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 钗股,长至丈馀,延附草木上。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 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 名天门冬。夏生白花,亦有黄花及紫花者。秋结黑子 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 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其生高地,根短味甜 气香者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 而味多苦气臭者下。亦可服。味苦甘,性平大寒无毒。 垣衣、地黄及贝母为之使。畏曾青。服天门冬,误食鲤 鱼中毒,浮萍解之。

救饥

采根换水,浸去邪味,去心煮食,或晒干煮熟,入蜜食 亦可。

《本草纲目》

编辑

天门冬释名

编辑

掌禹锡曰:按《尔雅》云:“蘠蘼,虋冬。”注云:“门冬也,一名满 冬。”《抱朴子》云:“一名颠棘。或云地门冬,或名筵门冬。”在 东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门冬;在西岳名菅松;在 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在京陆山阜名颠勒; 在越人名浣草。虽处处有之,其名不同,其实一也。别 有百部草,其根有百许如一,而苗小异。其苗似菝葜。 惟可治欬,不中服食,须分别之。

李时珍曰:草之茂者为虋,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 麦门冬,故曰天门冬,或曰天棘。《尔雅》云:“髦,颠棘也。”因其细叶如髦,有细棘也。颠、天音相近也。按:《救荒本草》 云:“俗名万岁藤,又名娑罗树。”其性与治肺之功颇同 百部,故亦名百部也。蘠蘼乃营实苗,而《尔雅》指为门 冬,盖古书错简也。

集解

《别录》曰:“天门冬,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 根,暴干。”

陶弘景曰:“奉高,泰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之,以高地 大根味甘者为好。”《桐君药录》云:“蔓生,叶有刺。五月花 白,十月实黑,根数十枚。”张华《博物志》云:“天门冬,茎间 有逆刺,若叶滑者,名𫄨体,一名颠棘挼。根入汤,可以 浣缣。素白如绒,纻类也。今越人名为浣草,胜于用灰, 此非门冬,乃相似尔。”按:此说与桐君之说相乱。今人 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颠勒。”亦粗相似。用此浣衣则 净,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或即是浣草耶。又 有百部根亦相类,但苗异耳。

苏恭曰:“此有二种,一种苗有刺而涩,一种无刺而滑, 皆是门冬,俗云颠棘。”浣草者,形貌詺之,虽作数名,终 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也。詺音命目之也 苏颂曰:“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馀。叶 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剌,亦有涩而无刺者。其 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细白花,亦有黄 色及紫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 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圆实而长,二三寸 大者为胜。一科一二十枚同撮,颇与百部根相类。洛” 中出者,大叶粗干,殊不相类。岭南者无花,馀无他异。 掌禹锡曰:“《抱朴子》言: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为上。 生水侧下地,叶似细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 者次之。若以服食,令人下气,为益又迟也。入山便可 蒸煮,啖之断谷。或为散,仍取汁作酒,服散尤佳。” 李时珍曰:“生苗时,亦可以沃地栽种,子亦”堪种,但晚 成耳。

根修治

陶弘景曰:“门冬,采得,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 暴干,犹脂润难捣,必须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今人呼 苗为棘刺,煮作饮,宜人,而终非真棘刺也。”

苏颂曰:“二、三、七、八月采根,蒸剥去皮,四破去心,暴干 用。”

《雷敩》曰:“采得去皮、心,用柳木甑及柳木柴蒸一伏时, 洒酒令遍,更添火蒸作小架,去地二尺,摊于上,暴干 用。”

气味

苦平无毒。

《别录》曰:“甘,大寒。”

王好古曰:“气寒,味微苦而辛,气薄味厚,阳中之阴,入 手太阴、足少阴经气分之药。”

徐之才曰:“垣衣、地黄、贝母为之使,畏曾青。”

杨损之曰:“服天门冬,禁食鲤鱼。误食中毒者,浮萍汁 解之。捣汁制雄黄、硇砂。”

主治

《本经》曰:“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 轻身益气,延年不饥。”

《别录》曰:“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 甄权曰:‘肺气欬逆,喘息促急,肺萎生痈,吐脓除热,通 肾气,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宜久服煮食之,令人 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

大明曰:“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吐血,治嗽,消痰,去 风热烦闷。”

王好古曰:“主心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饮,痿蹶嗜卧,足 下热而痛。”

李时珍曰:“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孙思邈曰:“阳事不起,宜常服之。”

发明

甄权曰:“天门冬,冷而能补。人患五虚而热者,宜加用 之。和地黄为使,服之耐老,头不白。”

寇宗奭曰:“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专泄而不专收 寒,多人禁服之。”

张元素曰:“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 天门冬之功也。保定肺气,治血热侵肺,上气喘促,宜 加人参、黄芪为主,用之神效。” 陈嘉谟曰:“天、麦门冬并入手太阴,驱烦解渴,止欬消 痰。而麦门冬兼行手少阴,清心降火,使肺不犯邪,故 止欬立效。天门冬复足少阴,滋肾助元,全其母气,故 清痰殊功。盖肾主津液”,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化。 所谓治痰之本也。

王好古曰:“手太阴、足少阴经,营卫枯涸,宜以湿剂润 之。天门冬、人参、五味、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此上焦 独取寸口之意。”

赵继宗曰:“五药虽为生脉之剂,然生地黄、贝母为天 门冬之使,地黄、车前为麦门冬之使,茯苓为人参之 使,若有君无使,是独行无功也。故张三丰与胡濙尚书《长生不老方》,用天门冬三斤,地黄一斤,乃有君而 有使也。”

掌禹锡曰:“《抱朴子》言:‘入山便可以天门冬蒸煮啖之, 取足以断谷。若有力可饵之。或作散酒服,或捣汁作 液膏服。至百日,丁壮兼倍驶于术及黄精也。二百日 强筋髓,驻颜色,与炼成松脂同蜜丸服,尢善、杜紫薇 服之,御八十,妾一百四十岁,日行三百里’。”

唐慎微曰:“《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 发复出。太原甘始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馀年。《圣化 经》云:‘以天门冬、茯苓等分为末,日服方寸匕,则不畏 寒,大寒时单衣汗出也’’。”

李时珍曰:“天门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 肾气,入滋补方,合群药用之有效。若脾胃虚寒人,单 饵既久,必病肠滑,反成痼疾。此物性寒而润,能利大 肠故也。”

附方

服食法孙真人《枕中记》云:“八九月采天门冬根,暴干 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无问山中人间,久服补中 益气,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偏枯不随,风湿不仁,冷 痹恶疮,痈疽癞疾,鼻柱败烂者服之,皮脱虫出。酿酒 服,去症病积聚,风痰颠狂,三虫伏尸,除湿痹,轻身益 气,令人不饥,百日还年耐老。酿酒初熟微酸,久停则” 香美,诸酒不及也。忌鲤鱼、 臞。《仙神隐》云:“用干天门 冬十斤,杏仁一斤,捣末蜜渍,每服方寸匕,名仙人粮, 辟谷不饥。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为末,蜜炼丸弹 子大。每温酒化三丸,日三服。”居山远行辟谷良。服至 十日,身轻目明;二十日百病愈,颜色如花;三十日发 白更黑,齿落重生;五十日行及奔马,百日延年。 又 法:“天门冬捣汁,微火煎取五斗,入白蜜一斗,胡麻炒 末二升,合煎至可丸,即止。火下大豆黄末,和作饼,径 三寸,厚半寸,一服一饼,一日三服,百日已上有益。” 又法:“天门冬末一升,松脂末一升,蜡蜜一升,和煎丸 如梧子大。每日早午晚各服三十丸。”

天门冬酒:补五脏,调六腑,令人无病。“天门冬三十斤, 去心𢭏碎,以水二石,煮汁一石,糯米一斗,细麹十斤, 如常炊酿”,酒熟,日饮三杯。

天门冬膏去积聚风痰,补肺,疗欬嗽失血,润五脏,杀 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人不饥。以“天门冬流 水泡过,去皮心,捣烂取汁,砂锅文武炭火煮,勿令大 沸,以十斤为率,熬至三斤,却入蜜四两,熬至滴水不 散,瓶盛,埋土中一七,去火毒。每日早晚白汤调服一 匙,若动大便以酒服之。”医方摘要

肺痿欬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生天门冬 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铜器煎至可丸。 每服杏仁大一丸,日三服。肘后方

阴虚火动,有痰不堪用燥剂者:“天门冬一斤,水浸洗 去心取肉十二两,石臼捣烂,五味子水洗去核取肉 四两,晒干,不见火,共捣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下, 日三服。简便方

滋阴养血,温补下元:三才丸:用天门冬去心、生地黄 二两,二味用柳甑箄以酒洒之,九蒸九晒,待干秤之, 人参一两为末,蒸枣肉𢭏,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食前温酒下,日三服。洁古活法机要

虚劳体痛:天门冬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鲤鱼。千金方 肺劳风热,止渴去热。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曝干为 末,蜜丸服尤佳,亦可洗面。食疗方

妇人骨蒸烦热,寝汗口干,引饮气喘:天门冬十两,麦 门冬八两,并去心为末,以生地黄三斤,取汁熬膏,和 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逍遥散》去甘草,煎汤下。活法 机要

风颠,发作则吐,耳如蝉鸣,引胁牵痛,天门冬去心皮, 曝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良。外台秘要 小肠偏坠: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以水煎服。活人心统 面黑令白,天门冬暴干,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圣济总录 口疮连年不愈者,天门冬、麦门冬并去心,元参等分 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噙一丸。乃僧居寮所传《方》也。 外科精义

诸般痈肿:新掘天门冬三五两洗净,砂盆擂细,以好 酒滤汁,顿服,未效再服必愈。此祖传《经验方》也。医学正传

《王象晋群芳谱》

编辑

天门冬

编辑

《种植》正二月,取苗种肥地中,每根相去二尺馀,不得 稠,不久其根甚茂。若取根则留一分,小者却栽,时常 上粪,有草即耘。此物甚难种,若都摘了,恐不活。种子 即成,亦晚

天门冬部艺文一

编辑

《谢敕赉益州天门冬启》
梁·简文帝

编辑

逮自星桥,见珍玉垒。《本草》称其“轻身延寿”,实为上药。 姬晋之重丹桂,曹丕之爱落英。一蒙恩锡,窃幸往代。

天门冬部艺文二

编辑

《天门冬》
宋·朱熹

编辑

高萝引蔓长,插楦垂碧丝。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

天门冬部纪事

编辑

晋李当之《药录》:“赤须子,丰人,好食天门冬,齿落更生。 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馀年。”

《杜子》服天门冬御十八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 里。

天门冬部杂录

编辑

《博物志》:“天门冬,茎间有茨而叶滑,曰郄体,一名颠莿。 根以浣缣,素白,越人名为浣草”,似天门冬而非也。凡 服此见试浣衣如法者,便非天门冬。

《名山记》:“郁山,出天门冬。”

《建康记》:“建康出天门冬,极精妙。”

《宋史·地理志》:“顺庆府贡天门冬。”

普州贡“天门冬。”

《彦周诗话》:“天棘蔓青丝”,洪觉范硬差“天棘”作“颠。”柳高 秀实云:“天棘,天门冬也。”当以“秀实”之言为正。“颠”、“天”声 相近,又酷似青丝。又江南徐铉家本云:“天棘蔓青丝”, 若蔓生如青丝,尢见是天门冬。

《丹铅录》:《山海经》:“小径之山有草名”请帮助识别此字。“赤茎白花,如颠 冬”也。“颠冬”,天门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