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306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三百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三百六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三百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三百六卷目录

 石南部汇考

  石南图

  贾思勰齐民要术石南

  本草纲目石南

 石南部艺文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南树

               唐孟郊

  石南树          白居易

  石南树           胡汾

  看石南花          王建

  石南树          权德舆

  重题端正树        温庭筠

  咏端正树          赵嘏

  石南           司空图

  石南          宋朱长文

  石南           高似孙

  追和朱乐圃苏学石南    明吴宽

 石南部选句

 石南部纪事

 石瓜部汇考

  石瓜图

  本草纲目石瓜

 石瓜部艺文

  石瓜赞          宋宋祁

 石瓜部纪事

 秦皮部汇考

  秦皮图

  本草纲目秦皮

 秦皮部纪事

 秦皮部杂录

 卫矛部汇考

  卫矛图

  本草纲目卫矛

 巴豆部汇考

  巴豆图

  本草纲目巴豆

 巴豆部纪事

 巴豆部外编

草木典第三百六卷

石南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石南。本经     《石楠》:纲目

风药。纲目     鼠目。实名

石南图

石南图

贾思勰齐民要术

编辑

石南

编辑

《南方记》曰:“石南树,野生。二月开花,仍连著实。实如燕 卵,七八月熟。人采之,取核,干其皮,中作肥鱼,羹和尤 美。出九真。”

《本草纲目》

编辑

石南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桂阳呼为 风药。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按:《范石湖集》云: “修江出栾茶,治头风。”今南人无所谓栾茶者,岂即此 物耶?

集解

《别录》曰:“石南,生华阴山谷。三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 阴干。”

陶弘景曰:“今东间皆有之。叶如枇杷叶,方用亦稀。” 苏恭曰:“叶似茧草,凌冬不凋。关中者叶细为好。江山 以南者,叶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

韩保昇曰:“终南斜谷有石处甚饶,今市人以石韦为之,误矣。”

苏颂曰:“今南北皆有之,生于石上,株极有高大者。江 湖间出者,叶如枇杷,上有小刺,凌冬不凋。春生白花 成簇,秋结细红实。关陇间出者,叶似莽草,青黄色,背 有紫点。雨多则并生,长及二、三寸。根横,细紫色。无花 实,叶至茂密。南北人多移植亭院间,阴翳可爱,不透 日气。入药以关中叶细者为良。”魏王《花木志》云:“南方 石南树,野生。二月开花,连著实。实如燕覆子,八月熟。 民采取核,和鱼羹尤美。今无用者。”

寇宗奭曰:“石南叶似枇杷叶之小者,而背无毛,光而 不皱。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苞既开,中有 十五馀花,大小如椿。花甚细碎。每一苞约弹许大。成 一球,一花六叶,一朵有七、八球,淡白绿色。叶味微淡, 赤色。花既开,蕊满,花但见蕊,不见花,花才罢。去年绿 叶尽脱落,渐生新叶。京洛、河北、河东、山东颇少,人故 少用。湖南北、江西、二浙甚多,故人多用。”

叶气味

辛苦平有毒。

徐之才曰:“五加皮为使,恶小蓟。”

主治

《本经》曰:“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别录》曰:“疗脚弱,五藏邪气,除热。女子不可久服,令思 男。”

甄权曰:“能添肾气。治软脚烦闷疼。杀虫逐诸风。” 李时珍曰:“浸酒饮治头风。”

发明

苏恭曰:“石南叶为疗风邪丸散之要,今医家不复用 其实矣。”

甄权曰:“虽能养肾,亦令人阴痿。”

李时珍曰: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 识者亦少。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阴痿之说也。殊不 知服此药,能令人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 弱,归咎于药,良可慨也!毛文锡《茶谱》云:“湘人四月采 杨桐草,捣汁浸米,蒸作乌饭,食必采石南芽为茶饮, 乃去风也。暑月尢宜杨桐,即南烛也。”

实主治

《本经》曰:“虫蛊毒,破积聚,逐风痹。”

附方

鼠瘘不合:石南生地黄代苓黄伏雌黄等分为散,日 再傅之。肘后方

小儿通睛:小儿误跌,或打著头脑受惊,肝糸受风,致 瞳人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宜“石南散”吹鼻 通顶: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丁五七个为末。每吹少 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牛黄平肝药。普济方

乳石发动烦热:石南为末,新汲水服一钱。圣惠方

石南部艺文

编辑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南树》

编辑

唐孟郊

“太朴既一剖,众材争万殊。懿兹南海华,来与北壤俱。 生长如自惜,雪霜无凋渝。茏茏抱灵秀,簇簇抽芳肤。 寒日吐丹艳,赪子流细珠。鸳鸯花数重,翡翠叶四铺。 雨洗新妆色,一枝如一姝。耸异敷庭际,倾妍来坐隅。 散彩饰几案,馀辉盈盘盂。高意因造化,常情逐荣枯。 主公方寸中,陶埴在须臾。养此奉君子,赏觌日为娱。” 始觉石南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逾。 因谢丘墟木,空采落泥涂。时来闻佳姿,道去卧枯株。 争芳无由缘,受气如郁纡。抽肝在郢匠,叹息何踟蹰。

《石南树》
白居易

编辑

可怜颜色好阴凉,叶剪红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 翠,薰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薰百 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

《石南树》
胡汾

编辑

本自清溪石上生,移栽此处称闲情。青云事尽识珍 木,白屋人多唤俗名。重布绿阴滋藓色,深藏好鸟引 雏声。余今一日千回看,每度看来眼益明。

《看石南花》
王建

编辑

留得行人忘却归,雨中须是石南枝。明朝独上铜台 路,容见花开少许时。

《石南树》
权德舆

编辑

石南红叶透帘春,忆得妆成下锦茵。试折一枝含万 恨,分明说向梦中人。

《重题端正树》
温庭筠

编辑

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草木荣枯似人 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咏端正树》
赵嘏

编辑

一树繁阴先著名,异花奇叶俨天成。马嵬此去无多 地,祇合“杨妃墓上生。”

《石南》
司空图

编辑

客处偷闲未是闲。石南虽好懒频攀。如何风叶西归 路。吹断寒云见故山。

===
《石南》
宋·朱长文
===昔年曾赏玩,移自碧山遥。古干摩文石,寒枝熨翠绡。

虽殊楩梓用,终免雪霜凋。来者宜珍护,毋令困采樵。

《石南》
高似孙

编辑

自随野意了山行,香浸南花白水生。借得风来帆便 饱,隔溪新度一声莺。

《追和朱乐圃苏学石南》
明·吴宽

编辑

泮水根常溉,临池路不遥。顾瞻依曲槛,爱护障轻绡。 别种为交让,终年亦后凋。有材非爨用,斤斧免山樵。

石南部选句

编辑

唐李白诗:“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风扫石楠花, 《张籍诗》:“江皋三月时,花发石楠枝。”

宋苏轼诗:“孤生有石楠。”

元龚璛诗:“红树石楠春。”

石南部纪事

编辑

《述异记》:曲阜县南十里,有孔子春秋台。曲阜古城有 颜回墓,墓上石南树二株,可三四十围,土人云“颜回 手植。”

《太真外传》:上幸巴蜀,贵妃从至马嵬,赐死。上发马嵬, 行至扶风道,道傍有花,寺畔见石南树团圆,爱玩之, 因呼为“端正树”,盖有所思也。

《酉阳杂俎》:“衡山石南花有紫、碧、白三色,花大如牡丹, 亦有无花者。”

《齐云山记》:“西山有石罅,方广若门,盖天造以通游者。 门首有石南一株,其大数围。”

石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石瓜:纲目

石瓜图

石瓜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石瓜集解

编辑

李时珍曰:“石瓜出四川峨眉山中,及芒部地方。其树 修干,树端挺叶肥滑如冬青,状似桑。其花浅黄色。结 实如缀,长而不圆,壳裂则子见。其形似瓜,其坚如石, 煮液黄色。”

气味

苦平微毒。

主治

李时珍曰:“心痛,煎汁洗风痹。”

石瓜部艺文

编辑

《石瓜赞》
宋·祁

编辑

石瓜生峨眉山中,树端挺,叶肥滑如冬青,甚似桑,花色浅黄,实长不圆,壳解而子见,以其形似瓜,故里名之。煮为液,黄能治痹。

修干泽叶,结实如缀,肤解核零,可用治痹

石瓜部纪事

编辑

《群芳谱》:“乌撒军民府,土产石瓜树,生坚如石,善治心 痛。”

秦皮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秦皮。本经     梣皮。本经

《桪木》。本经     石檀:别录 樊槻。别录     盆桂。日华

《苦树》。唐本草    《苦枥》。纲目

秦皮图

秦皮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秦皮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秦皮”,本作梣皮。其木小而岑高,故以为名。 人讹为桪,又讹为秦,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高 诱注《淮南子》云:“梣,苦枥木也。”

苏恭曰:树叶似檀,故名“石檀。”俗因味苦,呼为“苦树。”

集解

《别录》曰:“秦皮,生庐江川谷及冤句水边。二月、八月采 皮,阴干。”

陶弘景曰:“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 微青。”

苏恭曰:“此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渍 水便碧色,书纸看之,皆青色者是真。”

苏颂曰:“今陕西州郡及河阳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 枝干皆青绿色,叶如匙头,虚大而不光,并无花实。根 似槐根,俗呼为白桪木。”

皮气味

苦微寒,无毒。

《别录》曰:“大寒。”

《吴普》曰:“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李当之:小寒。” 甄权曰:“平。恶苦瓠、防葵。”

徐之才曰:“恶吴茱萸,大戟为之使。”

皮主治

《本经》曰:“风寒湿痹,浸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 服,头不白,轻身。”

《别录》曰:“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 目汤。久服,皮肤光泽,肥大有子。”

甄权曰:“明目,去目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 作汤浴小儿身热。煎水澄清,洗赤目极效。”

王好古曰:“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陈藏器曰:“同叶煮汤,洗蛇咬,并研末傅之。”

发明

陶弘景曰:“秦皮,俗方惟以疗目,道家亦有用处。” 张元素曰:“秦皮,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治风寒湿邪成 痹,青白幻翳遮睛,女子崩中带下,小儿风热惊痫。” 王好古曰:“痢则下焦虚。故张仲景白头翁汤以黄蘗、 黄连、秦皮同用,皆苦以坚之也。秦皮浸水青蓝色,与 紫草同用,治目病以增光晕尤佳。”

李时珍曰:梣皮,色青,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少 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 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 涩而补也。故老子云:“天道贵啬。”此药乃服食及惊痫 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 惋。《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术》云: “梣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 沸者。谬也。

附方

赤眼生翳:秦皮一两,水一升半,煮七合,澄清,日日温 洗。一方“加滑石、黄连等分。”外台秘要

眼暴肿痛:秦皮、黄连各一两,苦竹叶半升,水二升半, 煮取八合,食后温服。此乃《谢道人方》也。外台秘要 赤眼睛疮:“秦皮一两,清水一升,白碗中浸,春夏一食 顷以上,看碧色出,即以著头缠绵,仰卧,点令满眼,微

痛勿畏,良久沥去热汁,日点十度以上,不过两日瘥
考证
也。”外台秘要

眼弦挑鍼,乃肝脾积热,锉秦皮夹沙糖水煎,调大黄 末一钱,微利佳。仁斋直指方

血痢连年:秦皮、鼠尾草、蔷薇根等分,以水煎取汁,铜 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丸,日二服,稍增, 以知为度。亦可煎饮。千金方

天蛇毒疮似癞非癞。天蛇乃草间花蜘蛛也。人被其 螫。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以秦皮煮汁一斗。饮之即 瘥。寇宗奭本草

秦皮部纪事

编辑

《梦溪笔谈》:太子中允关杞曾提举广南西路常平仓。 行部邕管,一吏人为虫所毒,举身溃烂,有一医言能 治,呼使视之,曰:“此为天蛇所螫,疾已深,不可为也。”乃 以药傅其疮,有肿起处,以钳拔之,有物如蛇,凡取十 馀条而疾不起。又予家祖茔在钱塘西溪,尝有一田 家忽病癞,通身溃烂,号呼欲绝。西溪寺僧识之,曰:“此 天蛇毒耳,非癞也。”取木皮煮饮一斗许,令其恣饮。初 日疾减半两,三日顿愈。验其木,乃今之秦皮也。

秦皮部杂录

编辑

《淮南子》:“夫梣木色青翳而羸,愈蜗睆。此皆治目之药 也。人无故求此物者,必有蔽其明者。”

卫矛部汇考

编辑

释名

《卫矛》。本经     鬼箭。别录

神箭。广雅     狗骨。图经

卫矛图

卫矛图

《本草纲目》

编辑

卫矛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刘熙《释名》言,“齐人谓箭羽为卫。”此物干有 直羽,如箭羽矛刃自卫之状,故名。张揖《广雅》谓之神 箭。寇宗奭《衍义》言“人家多燔之遣祟”,则三名又或取 此义也。

集解

《别录》曰:“卫矛,生霍山山谷。八月采,阴干。”

《吴普》曰:“叶如桃,箭如羽。正月、二月、七月采,阴干。或生 田野。”

陶弘景曰:“山野处处有之。削取皮羽入药,为用甚稀。” 苏颂曰:“今江淮州郡亦或有之。三月以后生茎,茎长 四、五尺许。其干有三羽,状如箭翎羽。叶似山茶,青色。 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条茎,阴干。”其木亦名“狗骨。” 寇宗奭曰:“所在山谷皆有,平陆未尝见也。叶绝少。其 茎黄褐色,若蘗皮三面如锋刃,人家多燔之遣祟,方 药”少用。

李时珍曰:“鬼箭”生山石间,小株成丛。春长嫩条,条上 四面有羽如箭羽。视之若三羽而青叶状似野茶,对 生,味酸涩。三、四月开碎花,黄绿色。结实大如冬青子。 山人不识,惟樵采之。

雷敩曰:“凡使,勿用石茆,根头真相似,只是上叶不同, 味各别耳。”

修治

《雷敩》曰:“采得只使箭头用,拭去赤毛,以酥拌缓炒,每 一两用酥二钱半。”

气味

苦寒无毒。

《吴普》曰:“神农、黄帝:苦,无毒。”

《大明》曰:“甘,涩。”

甄权曰:“有小毒。”

主治

《本经》曰:“妇女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蛊疰。” 《别录》曰:“中恶腹痛,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令阴中解。” 苏恭曰:“疗妇人血气大效。”

甄权曰:“破陈血,能落胎,主百邪鬼魅大明曰:“通月经,破症结,止血崩带下,杀腹脏虫,及产 后血咬腹痛。”

发明

苏颂曰:“古方崔氏疗恶疰在心,痛不可忍,有鬼箭羽 汤。姚僧坦《集验方》疗卒暴心痛,中恶气毒痛,大黄汤 亦用之,并大方也。见《外台秘要》《千金》诸书中。”

李时珍曰:“一妇人产后,血运血结,血聚于胸中,或偏 于少腹,或连于胁肋者。四物汤四两,倍当归,加鬼箭、 红花、延胡索各一两,为末煎服。”

附方

产后败血,儿枕块硬,疼痛发热,及新产乘虚,风寒内 搏,恶露不快,脐腹坚胀,当归散:用当归炒、鬼箭去中 心木红蓝花各一两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七分,食 前温服。和剂局方

鬼疟日发:“鬼箭羽、鲮鲤甲烧灰二钱半,为末。每以一 字,发时㗜鼻。”又法:“鬼箭羽末一分,砒霜一钱,五灵 脂一两,为末,发时冷水服一钱。”并圣济总录

巴豆部汇考

编辑

释名

巴豆。本经     巴菽。本经

《刚子》。炮炙论    《老阳子》。纲目

巴豆图

巴豆图

《本草纲目》

编辑

巴豆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宋本 草》一名巴椒,乃菽字传讹也。《雷敩炮炙论》又分“紧小 色黄者为巴,有三棱、色黑者为豆,小而两头尖者为 刚子。”云巴与豆可用刚子,不可用杀人。其说殊乖。盖 紧小者是雌,有棱及两头尖者是雄。雄者峻利,雌者 稍缓也。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参、术亦能为 害,况巴豆乎。

集解

《别录》曰:“巴豆,生巴郡川谷。八月采,阴干用之。去心皮。” 苏颂曰:“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如 樱桃而厚大。初生青色,后渐黄赤。至十二月叶渐凋, 二月复渐生。四月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花发成穗, 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生青。至八月熟而黄,类白 豆蔻,渐渐自落,乃收之。一房有二瓣,一瓣一子或三” 子,子仍有壳,用之去壳。戎州出者,壳上有纵文,隐起 如线,一道至两三道。彼土人呼为“金线巴豆”,最为上 等,他处亦稀有。

李时珍曰:“巴豆房似大风子,壳而脆薄,子及仁皆似 海松子,所云似白豆蔻者,殊不类。”

修治

陶弘景曰:“巴豆最能泻人,新者佳。用之去心皮,熬令 黑,捣如膏,乃和丸散。”

《雷敩》曰:“凡用巴与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煮干,研膏 用。每一两,用油、酒各七合。”

《大明》曰:“凡入丸散炒用,不如去心膜,换水煮五度,各 一沸也。”

李时珍曰:“巴豆有用仁者,用壳者,用油者,有生用者, 麸炒者,醋煮者,烧存性者,有研烂以纸包压去油者, 谓之巴豆霜。”

气味

辛温有毒。

《别录》曰:“生温,熟寒,有大毒。”

《吴普》曰:“神农、岐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李当之: 热。”

张元素曰:“性热味苦,气薄味厚,体重而沈降,阴也。” 李杲曰:“性热味辛,有大毒。浮也,阳中阳也。”

李时珍曰:巴豆气热味辛,生猛熟缓,能吐能下,能止 能行,是可升可降药也。《别录》言其熟则性寒,张氏言 其降,李氏言其浮,皆泥于一偏矣。盖此物不去膜则 伤胃,不去心则作呕。以沈香水浸则能升降。与大黄 同用,泻人反缓,为其性相畏也。王充《论衡》云:“万物含 太阳火气而生者,皆有毒。”故巴豆辛热有毒。

徐之才曰:“芫花为之使。畏大黄、黄连、芦笋、菰笋、藜芦酱豉冷水,得火良。恶蘘草,与牵牛相反,中其毒者,用 冷水黄连汁、大豆汁解之。”

主治

《本经》曰:“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 大腹,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 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

《别录》曰:“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杀斑 蝥蛇虺毒。可练饵之,益血脉,令人色好变化,与鬼神 通。”

《药性论》曰:“治十种水肿,痿痹,落胎。”

陈日华曰:“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 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 癞下肿。”

张元素曰:“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治生冷硬物所伤。” 李时珍曰:“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㖞,耳聋,喉痹 牙痛,通利关窍。”

发明

《张元素》曰:“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

朱震亨曰:“巴豆去胃中寒积。无寒积者勿用。”

张元素曰:“世以巴豆热药,治酒病隔气,以其辛热,能 开肠胃郁结也。但郁结虽开,而亡血液,损其真阴。” 《从正》曰:“伤寒风湿,小儿疮痘,妇人产后,用之下膈,不 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黄,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热而 剂小耳。岂知以蜡匮之,犹能下后,使人津液枯竭,胸 热口燥,耗却天真,留毒不去,他病转生。故下药官以 为禁。”

陈藏器曰:“巴豆,主症癖痃气,痞满积聚,冷气血块,宿 食不消,痰饮吐水。取青黑大者,每日空腹服一枚,去 壳,勿令白膜破,乃作两片,并四边,不得有损缺,吞之, 以饭压令下,少顷,腹内热如火,利出恶物,虽利而不 虚,若久服亦不利人。白膜破者不用。”

王好古曰:“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去皮心膜,汨生 用。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炒去烟令紫黑用,可以 通肠,可以止泻,世所不知也。张仲景治百病客忤,备 急丸用之。”

李时珍曰:“巴豆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则有 抚绥调中之妙。譬之萧、曹、绛、灌,乃勇猛武夫,而用之 为相,亦能辅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 泻,此发千古之秘也。”一老妇年六十馀,病溏泄已五 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调脾升提止涩诸 药,入腹则泄反甚。延余诊之,脉沈而滑,此乃脾胃久 伤,冷积凝滞所致。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久利溏泄, 愈而复发,绵历岁年”者,法当以热下之,则寒去利止。 遂用蜡匮巴豆丸药五十丸与服,二日大便不通亦 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病,皆不泻 而病愈者近百人。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对耳。苟用 所不当用,则犯轻用损阴之戒矣。

正误

陶弘景曰:“道家亦有炼饵法,服之云可神仙。人吞一 枚便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 此。”

李时珍曰:汉时方士言巴豆炼饵,令人色好神仙。《名 医别录》采入《本草》。张华《博物志》言“鼠食巴豆重三十 斤。”一谬一诬,陶氏信为实话,误矣。又言人吞一枚即 死,亦近过情。今并正之。

油主治

李时珍曰:“中风、痰厥、气厥、中恶、喉痹,一切急病,咽喉 不通,牙关紧闭,以研烂巴豆,绵纸包压,取油作撚,点 灯吹灭,熏鼻中;或用热烟刺入喉内,即时出涎或恶 血,便甦。又舌上无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

壳主治

李时珍曰:“消积滞泻痢。”

树根主治

李时珍曰:“痈疽、发背、脑疽、鬓疽大患,掘取洗捣,敷患 处,留头,妙不可言。收根阴干,临时水捣亦可。”

附方

一切积滞:“巴豆一两,黄糵三两,蛤粉二两,为末,水丸 菉豆大”,每水下五丸。医学切问

寒澼宿食不消。大便闭塞。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 三日三夜。研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豌豆大。每服 一丸。水下。欲吐者二丸。千金方

水蛊,大腹动摇水声,皮肤色黑:“巴豆九十枚,去心皮 熬黄,杏仁六十枚,去皮尖熬黄,捣丸小豆大,水下二 丸,以利为度”,弗饮酒。张文仲备急方

飞尸鬼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走马汤:用巴豆 二枚,去皮心,熬黄,杏仁二枚,以绵包椎碎,热汤一合, 捻取白汁服之,当下而愈。量老小用之。外台秘要 食疟积疟:“巴豆去皮心二钱,皂荚去皮子六钱,捣丸 菉豆大,一服一丸,冷汤下。”肘后方

积滞泄痢,腹痛里急: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 十九个,同烧存性,研泥,溶蜡和丸菉豆大,每服二三丸,煎大黄汤下,闲日一服。一加百草霜三钱。刘守真宣明方 气痢赤白: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以熟猪肝丸菉豆 大,空心米饮下三四丸,量人用。此乃郑獬侍御所传 方也。经验方

泻血不止:“巴豆一个去皮,以鸡子开一孔,纳入纸封 煨熟,去豆食之”,其病即止。虚人分作二服,决效。普济方 小儿下痢赤白:用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 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汤, 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全幼心鉴

夏月水泻不止:巴豆一粒,针头烧存性,化蜡和作一 丸,倒流水下。危氏得效方

小儿吐泻:“巴豆一个,针穿,灯上烧过黄蜡一豆大,灯 上烧,滴入水中同杵,丸黍米大。”每用五七丸,莲子灯 心汤下。同上

伏暑霍乱,伤冷吐利烦湿水浸丹用巴豆二十五个, 去皮心油,黄丹炒研一两二钱半,化黄蜡和丸菉豆 大。每服五七丸,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和剂方 干霍乱病,心腹胀痛,不吐不利欲死:巴豆一枚,去皮 心,热水研服,得吐利即定也。

二便不通:“巴豆连油连黄各半两,𢭏作饼子,先滴葱 盐汁在脐内,安饼于上,灸二七壮,取利为度。”扬氏家藏方 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 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锺呷服。天台李翰林用 此治莫秀才,到口便止,神方也。张杲医说

风湿痰病人坐密室中,左用滚水一盆,右用炭火一 盆,前置一《棹书》一册,先将无油新巴豆四十九粒,研 如泥,纸压去油,分作三饼。如病在左,令病人将右手 仰置书上,安药于掌心,以碗安药上,倾热水入碗内, 水凉即换,良久汗出,立见神效。病在右,安左掌心,一 云“随左右安之。”保寿堂经验方

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闭,但出气稍暖者, 急取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 炷灸五壮,气达即通。此《太师陈北山方》也。仁斋直指方 解中药毒巴豆去皮不去油,马牙硝等分研丸,冷水 服一弹丸。广利方

喉痹垂死,止有馀气者: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 出即甦。千金方

缠喉风痹巴豆两粒,纸卷作角,切断两头,以针穿孔 内入喉中,气透即通。胜金方

伤寒舌出:巴豆一粒,去油取霜,以纸撚卷,内入鼻中, 舌即收上。普济方

舌上出血如箸孔,“巴豆一枚,乱发鸡子大,烧研,酒服。” 圣惠方

中风口㖞:“巴豆七枚去皮研,左㖞涂右手心,右㖞涂 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药上,须臾即正洗去。圣惠方 小儿口疮,不能食乳:刚子一枚连油研,入黄丹少许, 剃去囟上发,贴之,四边起粟泡,便用温水洗去,乃以 菖蒲汤再洗,即不成疮,神效。瑞竹堂方

风虫牙痛:《圣惠方》:“用巴豆一粒,煨黄去壳;蒜一瓣,切 一头,剜去中心,入豆在内,盖定绵裹,随左右塞入耳 中。”《经验方》:“用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又方:“针刺 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三、五次,神效。”

《天丝入咽》凡露地饮食,有飞丝入上食之令人咽喉 生疮,急以白矾、巴豆烧灰,吹入即愈。琐碎录

耳卒聋闭:巴豆一粒绵裹,针刺孔通气塞之,取效。经验 方

风瘙隐疹,心下迷闷:巴豆五十粒去皮,水七升,煮二 升,以帛染拭之,随手愈。千金翼

疥疮搔痒:巴豆十粒,炮黄,去皮心,右顺手研,入酥少 许,腻粉少许,抓破点上,不得近目并外肾上。如熏目 著肾,则以黄丹涂之,甚妙。千金方

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 二次,三日痊好。经验方

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硫黄、 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

痈疽恶肉,乌金膏解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 陈致新。巴豆仁炒焦研膏,贴痛处则解毒,涂瘀肉上 则自化,加乳香少许亦可。若毒深不能收敛者,宜作 撚托之,不致成漏。外科精义

疣痣黑子:巴豆一钱,石灰炒过,人言一钱,糯米五分, 炒研点之。怪证方

箭簇入肉不可拔出者,用新巴豆仁略熬,与蜣螂同 研涂之。斯须痛定,微痒忍之,待极痒不可忍,便撼拔 动之,取出速以“生肌膏”傅之而痊。亦治疮肿。夏侯郸 在润州得此方,后至洪州旅舍,主人妻病背疮,呻吟 不已,郸用此方试之,即痛止也。经验方

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 自下。龚氏医鉴

牛疫动头:巴豆二粒研,生麻油三两,浆水半升,和灌 之。贾相公牛经

一切泻痢,脉浮洪者,多日难已,脉微小者,服之立止名“胜金膏。”巴豆皮、楮叶同烧存性,研化蜡丸菉豆大, 每甘草汤下五丸。刘河闲宣明方

痢频脱肛,黑色坚硬,用巴豆壳烧灰,芭蕉自然汁煮, 入朴硝少许,洗软,用真麻油点火滴于上,以枯矾、龙 骨少许为末,掺肛头上,以芭蕉叶托入。危氏得效方

巴豆部纪事

编辑

《晋书愍怀太子传》:“贾后废太子,幽于许昌宫之别坊, 令治书御史刘振持节守之。赵王伦谋臣孙秀使反 闲,言殿中人欲废贾后迎太子。贾后闻之忧怖,乃使 太医令程据合巴豆杏仁丸。三月,矫诏使黄门孙虑 赍至许昌,以害太子。初,太子恐见鸩,恒自煮食于前。 虑以告刘振,振乃徙太子于小坊中,绝不与食。宫中” 犹于墙壁上过食与太子,虑乃逼太子以药,太子不 肯服,因如厕,虑以药杵椎杀之。

《邻几杂志》:“吴冲卿说其先君为江州瑞昌令,一卒力 啖巴豆如松子。问其由,始用饭一碗,巴豆两粒,研和 食,稍加,如药丸尽,则加巴豆减饭。积以岁月,至于纯 食巴豆,此亦习啖冶葛之类。”

巴豆部外编

编辑

《列仙传》:“元俗,河闲人饵巴豆云英,卖一丸七钱。” 《稽神录》:“明经:赵瑜,鲁人,累举不第,困厄甚矣。因游泰 山,祈于岳庙。将出门,忽有小吏自后至曰:‘判官召。随 之而去,奄至一厅事,良久闻帘中检阅簿书,既而言 曰:‘君命生至薄,名与禄仕皆无分,今此见告,当有以 奉济。今以一药方授君,君以此给足衣食,然不可置 家,置家则贫矣’’。”瑜拜谢而出。至门外,空中飘大桐叶 至,乃书巴豆丸方于其上,与人闲之方正同。瑜遂称 前长水令,卖药于夷门市,饵其药者,病无不愈,获利 甚多。道士李德阳亲见其桐叶,己十馀年尚如新折 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