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180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八十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六十

  舌门三

  单方

  鍼灸

  导引

  医案

  咽喉门一

  黄帝素问太阴阳明篇 阴阳别论 诊要经终论 欬论 风论 厥论 脉解

  篇 六元正纪大论 至真要大论 阴阳类论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 经脉篇 本脏篇 忧恚无言篇 痈疽篇

  张机金匮要略干燥 气逆不利 水鸡声 痹痛

  王叔和脉诀干燥

  孙思邈千金方喉咙论

  窦汉卿疮疡全书总论 缠喉风说 双乳蛾 单乳蛾 酒毒 风毒

  风热 阴毒 积热生痈 哑瘴风 弄舌风 肿闭 喉节 气壅闭 呛食风 七情生

  痈 脚跟风 喉闭 生瘤 悬痈 锁喉疮 伤寒遗毒喉闭

艺术典第一百八十卷

医部汇考一百六十

编辑

舌门三

编辑

单方

编辑

舌胎白而滑,生姜蘸蜜擦之,或以生姜蜜水洗之。若 舌胎黄赤燥涩者,取新青布裹指,蘸冷水频频擦之。 轻者易脱,重者难脱。必须大下之,津液还而胎自退 矣。入门

舌上生疮,或白胎,干涩如雪,语话不真,薄荷自然汁 与白蜜等分,调匀傅之,良。先以生姜厚片,蘸蜜水揩 洗,后傅药。三因

又方“生姜蜜水揩洗,后用朱砂、雄黄、硼砂、脑、麝各少 许,为末,傅亦良。”得效

《补舌断方》治大人小儿偶含刀在口,割断舌头,已垂 落而未断。用鸡子白软皮袋了舌头,用破血丹蜜调 涂舌根断处,却以蜜调蜡,稀稠得所,敷在鸡子皮上, 盖惟软能透药性故也。常勤添敷,三日舌接住,方去 鸡子皮,只用蜜蜡勤敷,七日全安。医林

自行被跌仆穿断舌心,血出不止,以鹅翎蘸米酢频 刷断处,其血即止。仍用蒲黄、杏仁、硼砂少许为末,蜜 调成膏,噙化而安。入门

舌头被人咬去,取诸疮门治下疳疮药。先以乳香、没 药煎水,噙口中,止痛后抹上药,即长全有效。下疳疮 药,即黑鈆、水银、寒水石、轻粉、硼砂五味方也。回春 舌肿胀出口:蓖麻子取油蘸纸撚,烧烟熏之。纲目 重舌,取马牙硝为末,傅舌下,日三。本草下同

重舌及舌生疮:蒲黄微炒掺之即差。

舌肿大满口,真蒲黄频掺舌上,且呷黄连汤,泻心火, 即差。正传

《舌塞语》,吃川椒,以生面包丸,每服十粒,酢汤下。救急 口舌生疮,用黄蘗含之良。

舌肿满口不得语:盐一升,䗪虫三十枚,水三升,煮三 沸,含之,稍稍咽之,日三。千金

舌肿胀出口:硼砂为末,生姜片蘸药揩肿处,即退。纲目 舌头生疮:黄蘗、干姜等分亦良。

口舌疮烂: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肘后

重舌肿胀:取铁锈锁烧红,打下锈,研末,水调一钱,噙 咽。生生编

重舌、木舌:僵蚕为末吹之,吐痰甚妙。

又方:“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涎出为愈。” 陆氏积德

木舌肿胀,川乌尖、巴豆细研,酢调涂刷。集简

《重舌》木舌,胀大塞口:半夏酢煎,含漱之。

又方“半夏二十枚,水煮过,再泡片时,乘热以酒一升 浸之,密封良久,热漱含吐之。”

重舌涎出,水浆不入,太阴元精石二两,牛黄、朱砂、龙 脑各一分,为末,以针刺舌上去血,盐汤漱口,掺末咽 津,神效。圣惠下同

悬痈舌肿,咽生瘜肉,羊蹄草煮汁,热含冷吐之。 木舌肿强,糖酢时时含漱。普济

伤寒舌出过寸者,梅花片脑半分,为细末掺之,随手 即愈。夷坚志

重舌鹅口,赤小豆末,酢和涂之。普济

口舌生疮,胸膈疼痛者:用焦豉末,含一宿,即瘥。圣惠 口舌生疮:𥐚硝含之良。千金 口舌生疮,下虚上壅,用白矾泡汤濯足。

又方“白矾末、黄丹水飞朱砂等分,研,擦之。”

重舌木舌:“皂矾二钱,铁上烧红,研,掺之。”积德堂方 舌肿塞口,不治则能杀人。用甘草煎浓汤,热漱频吐。 圣济总录

重舌鹅口,白芨末,乳汁调涂足心。圣惠

口舌生疮:用黄连浸酒,时呷之。肘后

口舌生疮:“升麻一两,黄连三分,为末,绵裹含咽。”本事飞丝入口。致舌间生泡。取苏叶细嚼。白汤送下。立效。 丹溪

木舌肿满,塞口杀人,红芍药、甘草煎水热漱。圣济总录 舌卒肿大如猪脬状满口。不治杀人。取釜下墨和酒 涂之。千金

舌缩口噤,以生艾捣傅之,干艾浸湿亦可。圣济总录 舌硬出血不止:取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 服。普济

舌硬出血,木贼煎汤漱之即止。圣惠

口舌生疮:“胆矾半两,入银锅内火煅赤,出毒一夜,细 研”,每以少许敷之,吐去酸涎水,二三次瘥。胜金方 木舌塞胀,不治杀人。用蛇胆一枚,焙干为末,傅舌上, 有涎吐去。

重舌肿痛:蜂房炙研,酒和傅之,日三四次。

舌上肿硬出血:海螵蛸、蒲黄各等分,研细末,井华水 调傅。

重舌用皂角刺煅,𥐚硝少许,研匀。先以手蘸水擦口 内并舌上下,将药掺之,涎出自消。

又方“五灵脂一两,去砂石,研末,米酢一大椀煎,逐旋 噙漱口。”

又方“用皂角要不蛀者四五梃,去皮弦,炙令干,荆芥 穗少许,研细末,以米酢调涂肿处。”

又方“蛇蜕烧灰,研极细,少许傅之。”

重舌出涎。特牛乳饮之。

舌肿出血如泉:鰞鲗骨、蒲黄各等分,炒为细末,每用 涂之。简易

舌上生疮:羊胫骨中髓和胡粉涂之妙。圣惠

重舌塞痛,地𪔀虫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肿处。 一名《地蜱虫》也。鲍氏

木舌肿满不治杀人。蚯蚓一条。以盐化水涂之,良久 渐消。圣惠

舌肿大塞口,不通饮食:《经验方》:用真蒲黄一味,频刷 舌上,其肿自退。若能咽药,即以黄连一味,煎浓汁,细 细呷之,以泻心经之火,即愈。正传

舌肿满口,诸药不效。以梅花、冰片,研为细末,傅之即 消。医统

舌肿胀出口,外用硼砂为末,生姜片蘸药揩肿处,即 退。纲目

口舌生疮,烂久不瘥:用蔷薇根浓煎汁,稍稍含漱,温 含冷吐,即效。冬取根,夏取茎叶用。本草

鍼灸

编辑

《素问》曰:“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则 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 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灵枢》曰:“热病不可刺者,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甲乙经》曰:“舌下肿难言,舌纵㖞戾不端,通谷主之。 舌缓涎下,颊闷,取足少阴。”

重舌,刺舌柱,以䤵鍼。 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 得嚼,大迎主之。

舌纵涎下,烦闷,阴交主之。

《千金方》曰:“廉泉、然谷,主舌下肿难言。”

阴谷,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

风府,主“舌缓喑不能言,舌急语难。”

扶突、大锺、窍阴,主舌本出血。

鱼际,主舌上黄,身热。

尺泽,主舌干胁痛。

关冲,主“舌卷口干,心烦闷。”

中冲,主舌本痛。

天突,主“侠舌缝脉青。”

复留,主“舌卷不能言。”

舌卒肿,满口溢出,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 杀人。急以指刮破舌两边,去汁即愈。亦可以铍刀决 两边破之,以疮膏敷之。

又方,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勿使刺著舌下中央脉, 血出不止,杀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篦 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

《济生方》曰:“舌急取痖门,舌缓取风府。” 《三因方》曰:“凡舌肿,舌下必有禁虫,状如蝼蛄、卧蚕,有 头有尾,头少白,可烧铁烙,烙头上即消。”

《东垣十书》曰:“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治 舌下肿难言,纵涎出,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刺疟论》 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刺禁论》云:‘刺舌下脉太过,血 不止为喑。《刺节真邪论》云:‘取廉泉穴,血变而止。以明 宜出血,禁用针’’。”或问“取廉泉穴,二说不同,一说取颔下结喉上,一说取舌下两脉,何者为当?”答曰:“舌本者”, 乃舌根蒂也。若取舌下两脉,是取舌梢也,舌标也。此 法误也,当取颔下者,为当此舌根也。况足阳明之脉, 根于厉兑,结于廉泉,颔下乃足阳明之所行也。若取 舌下两脉,非足阳明经也,戊与癸合,廉泉,足少阴也, 治涎下。《解》云:胃中热上溢,廉泉开,故涎下当出血,泻 胃中热。又知非舌下两脉也,颔下结喉上者为准矣。 《胀论》曰。廉泉玉液者。津液之道路也。按《针经》云。少阳 结于廉泉。今曰阳明者误也。

《得效方》曰:“舌肿如猪胞,以鍼刺舌下两旁大脉,血出 即消。切勿刺中央脉,血不止则死。若误刺,以铜箸火 烧烙之,或酢调百草霜涂之,须臾自消。此患人多不 识,失治则死。”

《医学纲目》曰:“治重舌、木舌、紫舌胀等疾,肿胀疼痛,硬 强不语,又兼舌根并两齿合经尽处作肿,瘀肉涂塞, 口噤难开,俱用此法刺之。用粗绵针扎在箸头上,在 患处点刺出血,红紫毒轻,紫黑毒重。患甚者数十点 皆可。血尽温汤漱之。甚者金锁匙,轻者冰硼散搽患 上,流去热涎,内服凉膈散、清凉饮,俱可选用。”

舌肿难言:取廉泉、金津、玉液,各以三棱出血,又取天 突、少商、然谷、风府。

舌卷取液门二间。

舌纵涎下。取阴谷。

舌下肿难言,口疮,舌纵涎出,及舌根急缩廉泉三分, 得气即泻,灸三壮。

舌肿:“廉泉三分,灸之,金津、玉液,各用三棱针出血,又 取天突、少商。”

又法:“取廉泉、然谷、风府、天突、关元。”

针灸舌卷独取手少阳络与筋。《经》云:“邪客手少阳之 络,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 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又云:“手阳 明之筋,其病支痛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 度,以痛为输是也。”

《万病回春》曰:“凡舌肿胀甚,先刺舌尖,或舌上,或舌旁 出血,唯舌下廉泉穴禁鍼。”

导引

编辑

《得效方》曰:“重舌擦法,重舌急证,用指去爪,先于舌下 筋上擦至根,渐深深擦入,如此三次,又用指蘸水,取 项后燕窠小坑中筋,自上赶下,至小屈,深深擦入,亦 三次。小儿若饮乳胜前,则病去矣。”

《保生秘要》曰:“舌下重舌,先于患处推散肾水,升至舌 下洗之,推开肺经,呵而吸之。”

医案

编辑

《儒门事亲》曰:南邻朱老翁,年六十馀岁,身热数日不 已,舌根肿起,和舌尖亦肿,肿至满口,比元舌大二倍。 一外科以燔针刺其舌两旁下廉泉穴,病势转凶,将 至颠巇。戴人曰:“血实者宜决之。以䤵鍼磨令锋极尖, 轻砭之。日砭八、九次,血出约一二盏,如此者三次,渐 而血少痛减肿消。夫舌者,心之外候也。心主血,故血” 出则愈。又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燔鍼艾火。是何 义也。

一妇人木舌脤,其舌满口,诸药不愈。余用䤵鍼,小而 锐者砭之,五七度肿减,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至盈 斗。

《本事方》曰:“一士人夜归,其妻熟寝。士人撼之,妻问何 事,不答。又撼之,其妻惊视之,舌肿已满口,不能出声。 急访医,得一叟负囊而至,用药掺之,比晓复旧。问之, 乃蒲黄一物。”

《薛己医案》曰:“一妇人善怒,舌本强,手臂痳。余曰:‘舌本 属脾土,肝木克之故耳。治以六君子加柴胡、芍药而 愈’。”

先兄口舌糜烂,痰涎上壅,饮食如常,遇大风欲仆地, 用补中益气汤及八味丸即愈。间药数日仍作,每劳 苦则痰盛目赤,漱以冷水,舌稍愈,顷间舌益甚,用附 子片噙之即愈。服前二药,诸证方痊。

弘治辛酉,金台姜梦辉患伤寒,舌见全黑,手足厥冷, 吃逆不止,众医犹作火治,几致危殆,判院吴仁斋用 附子理中汤而愈。夫医之为道,有是病必用是药。附 子疗寒,其效可数,奈何世皆以为必不可用之药,宁 视人之死而不救,不亦哀哉!凡用药得宜,效应不异, 不可便谓为百无一治而弃之也。

余在留都时,地官主事郑汝东妹婿患伤寒,舌见全 黑。院内医十曾禧曰:“当用附子理中汤。”人咸惊骇而 止。及其困甚,治棺,曾与其邻复往视之,谓用前药犹 有生意,其家既待以死。请帮助识别此字。而从之,数剂而愈。大抵舌 黑之证,有火极似水者,即杜学士所谓薪为黑炭之 意也,宜凉膈散之类以泻其阳。有水来克火者,即曾 医士所疗者是也,宜理中汤以消阴翳。又须以老生姜切平擦其舌,色稍退者可治,坚不退者不可治。 一男子不慎酒色,冬喜饮冷,舌作痛,小便频数,舌裂 痰盛,此肾水枯涸,阴火无制,名“下消”,用加减八味丸 而愈。若寸脉洪数有力,多饮少食,大便如常,口舌生 疮,大渴引饮者,名“上消”,是心移热于肺,用白虎汤加 人参治之。若关脉洪数有力,喜饮冷,小便黄,大便鞕 而自汗者,名“中消”,调胃承气汤下之。

学士吴北川过饮,舌本强,言语不清,痰气涌盛,肢体 不遂。余作“脾经湿痰”治之而愈。 秋官郑君过饮,舌本强肿,言语不清。此脾虚湿热,用 补中益气加神麹、麦芽、干葛、泽泻而愈。

一膏粱之人患舌痛,敷服皆消毒之药,舌肿势急,余 刺舌尖及两旁,出紫血杯许,肿消一二,更服犀角地 黄汤一剂,翌早复肿胀,仍刺出紫血杯许,亦消一二, 仍服前汤,良久舌大肿,又刺出黑血二杯许,肿渐消。 忽寒热作呕,头痛作运,脉浮洪而数,此邪虽去,而真 气愈伤,与补中益气,倍用参、芪、归、术,四剂而安,又数 剂而愈。

一妇人善怒,舌肿烦热,用降火化痰等药,前证益甚, 两胁作胀,服流气饮,肚腹亦胀,经行不止。此肝虚不 能藏血,脾虚不能统血,用加味归脾加麦门、五味而 愈。若因暴怒而患前证,用小柴胡加丹皮、山栀。血虚 者,用《八珍》加参、术、柴胡、山栀、丹皮,虚甚须加炮姜。 一男子舌下牵强,手大指、次指不仁,或大便秘结,或 皮肤赤晕,此大肠血虚风热,用逍遥散加槐角、秦艽 而愈。

一妇人冬患脑疽,肿痛热渴,脉洪数实,余用清凉消 毒散,溃之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肿大,遍身患紫疔如 葡萄,不计其数,手足尤多,各刺出黑血,服“达命丹”七 粒,出臭汗,疮热益甚,便闭二日,与大黄、芩、连各三钱, 升麻、白芷、山栀、薄荷、连𧄍各二钱,生甘草一钱,水煎 三五沸服,大小便出臭血甚多,下体稍退,乃磨入犀 角汁。再服。舌本及齿缝出臭血。诸毒乃消。更与犀角 地黄汤而愈。

工部徐检斋,口舌生疮,喜冷饮食,或咽喉作痛,大便 秘结,此实热也,用清凉饮治之而愈。

仲侍御多思虑,舌作痛,用苦寒降火药,发热便血,盗 汗口干,肢体日瘦,此脾气亏损,血虚之热,用加味归 脾汤而愈。 《医学入门》曰:“一妇人因产子,舌出不能收。周真见之, 以朱砂傅其舌,令作产子状,以两女扶掖之。乃于壁 外置瓦盆,堕地作声,声闻而舌收矣。”

《古今医统》曰:王况治一大贾,因失惊伸舌出,遂不能 收,经旬食不下咽,尫羸已甚,国医不能疗。其家榜于 市曰:“有能治者,酬千金。”况医名未著,学且未精,因检 《鍼经》,有鍼法治此疾,遂往治之。用鍼舌之底,抽鍼出 舌,遂伸缩如平时。

《医方考》曰:有人舌肿,舒出口外,无敢医者。一村人云, 偶有此药。归而取至,乃二纸撚,以灯烧之,取烟熏舌, 随即消缩。众问其方,村人曰:“吾家旧有一牛,亦舌肿 胀出口,人教以蓖麻油蘸纸作撚,烧烟熏之而愈。”因 以治人,亦验。

《景岳全书》曰:“余在燕都,尝治一王生,患阴虚伤寒,年 出三旬,而舌黑之甚,其芒刺干裂,焦黑如炭,身热便 结,大渴喜冷,而脉则无力,神则昏沉。群医谓阳证阴 脉,必死无疑。余察其形气未脱,遂以甘温壮水等药, 大剂进之,以救其本,仍间用凉水以滋其标。盖水为 天一之精,凉能解热,甘可助阴,非若苦寒伤气者之” 比。故于津液干燥。阴虚便结。而热渴火盛之证。亦所 不忌。由是水药并进。前后凡用人参、熟地。请帮助识别此字。“各一二 斤,附子、肉桂各数两,冷水亦一二斗,然后诸证渐退, 饮食渐进,神气俱复矣。”但察其舌黑,则分毫不减。余 甚疑之,莫得其解。再数日,舌上脱一黑壳,而内则新 肉灿然,始知其肤腠焦枯,死而复活,使非大为滋补, 安望再生?此一证特举其甚者纪之。此外凡舌黑用 补而得以保全者,不可枚举。所以凡诊伤寒者,当以 舌色辨表里寒热,若以之辨虚实,则不能无误。盖实 固能黑,以火盛而焦也;虚亦能黑,以水亏而枯也。若 以舌黄舌黑,悉认为实热,则阴虚证万无一生矣。

咽喉门一

编辑

《黄帝素问》

编辑

《太阴阳明篇》

编辑

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喉乃太阴呼吸之门,主气而属天。咽乃阳明水谷之道路,属胃而主地。

《阴阳别论》

编辑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一阴一阳者,厥阴少阳也。厥阴木主气而得少

阳之火化,风火气结,则金气受伤,故“喉痛痹” 也。

《诊要经终论》

编辑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 终矣。

手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木火之气欲绝,故中热嗌干。善溺,乃肝气下泄;“心烦,乃包络之气上炎。肝者筋之合,筋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故甚则舌卷囊缩而终矣。”

《欬论》

编辑

心欬之状,欬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 痹。

喉乃肺之窍,心火淫金,故喉中介然如梗。手少阴心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上挟咽,故咽嗌肿痛。

《风论》

编辑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 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风木合为邪,则火热盛而嗌干。肝气病,故善怒,怒胜思,故时憎女子。目者肝之官,故诊在目下。

《厥论》

编辑

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痓,治主病者。

手阳明为肺之腑,手少阳三焦也。阳明主嗌,肺主喉,兼三焦之火气并逆,故喉痹嗌肿也。阳明乃燥热之经,三焦属龙雷之火,火热并逆,故发痓也。

《脉解篇》

编辑

厥阴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 也。

甚者,阳气盛也。厥阴之气。与盛阳相薄,则阴亦为热,热甚故嗌干而热中。

《六元正纪大论》

编辑

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欬 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民病热中诸证,感风火之气也,二火相交,风热并至,故善暴死。

金郁之发,民病欬逆,心胁满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 侧,嗌干面尘色恶。

欬逆、嗌干,肺之病也。

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

此秋病之常也。

《至真要大论》

编辑

岁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 焞,嗌肿喉痹。

“太阴在泉,辰戌岁也。”饮积心痛,寒湿上乘也。耳聋,嗌肿,喉痹,乃三焦经病。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 外反热。

阳明在泉,子午岁也。嗌干面尘,乃足厥阴病;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乃足少阳病。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嗌痛颔肿。

太阳在泉。丑未岁也。嗌痛颔肿。乃小肠经病。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嗌干面尘。

“阳明司天,卯酉岁也。嗌干面尘”,肝经之病。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面赤目黄,善噫《嗌干》。

诸证乃寒凌心,火逼其火热上炎,水火寒热交争也。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甚则热格头痛,喉痹项强。

此风火之气与湿气相杂,从颈项而上,干于巅顶也。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为嗌塞,大凉肃杀,胸中不便,嗌 塞而欬。

金气寒肃,故清发于上,则为嗌塞,胸中不便。“嗌塞而欬者,阳明燥金上及于肺,同气相感也。”

少阳司天,客胜则喉痹头痛,嗌肿耳聋。

此皆感湿热而为病也。

阳明司天,清气内复,则欬衄嗌塞。

“清气内馀”者,清肃之客气,入于内而有馀也。欬衄、嗌塞,皆肺病。肺属金而主天,是以阳明司天之气,馀于内而病在肺也。

太阳司天主胜,则喉嗌中鸣。

此在下寒水之气。而上出于肺也。

《阴阳类论》

编辑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 咽干燥,病在土脾。

一阴,厥阴也。一阳,少阳也。若一阴一阳之气代绝,则水不能随之上升,止阴气自至于心下。上下无常者,或上或下也。腹中和,小便利为知。出入不知,谓脾肺燥,而不能出灌于四支,不利于小便也。水液不能上交于肺,则喉咽干燥矣。不能渗灌于中土,则土燥而脾病矣。

《灵枢经》

编辑
===
《邪气脏腑病形篇》
===心脉大甚,为喉吤。

“喉吤”者,喉中吤然有声也。宗气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心气盛,故喉中有声。

《经脉篇》

编辑

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 及痛。

“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嗌肿喉痹。

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

凡此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

《本脏篇》

编辑

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肺居胸中,开窍于喉,以司呼吸,故大则病如是。

《忧恚无言篇》

编辑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 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 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 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 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 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 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胃之上管为咽喉,主进水谷,在喉咙之后。肺之上管为喉咙,主气之呼吸出入,在咽喉之前。会厌在咽喉之上,乃咽喉交会之处。人饮食则会厌掩其喉咙,始可入咽,故喉咙上管为音声之户,声气从此而外出也。口开阖而后言,故曰“扇”;舌动而后能发言,故曰机;悬雍乃喉间之上腭,声从此出,故曰关;颃颡乃腭之上窍,呼吸涕唾,从此相通,故曰“分气之所泄”,谓气由此而分出于口鼻也。横骨在舌本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故为神气之所使,主发舌者也。鼻洞涕唾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会厌之开阖主声,气之出入,故薄小则发声疾,厚大则开阖难,气出迟,故重言也。少阴之正气,上行而后音声乃发,如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谓不能开也。发不能下。谓不能阖也。故开阖不致而无音声。

《痈疽篇》

编辑

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 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嗌”乃呼吸出入之门,发于嗌中,其势甚猛,故名“猛疽。”若脓不泻而塞嗌,则呼吸不通,不待十日而死矣。嗌乃肺之上管,肺肾上下交通,豕乃水畜,冷饮豕膏者,使热毒从下而出也。

《汉张机金匮要略》

编辑

干燥

编辑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 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 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 主之。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病欬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 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 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 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欬, 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 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 死。

欬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 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 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欬喘,审如 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 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 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 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 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 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圆下水,当时如小差, 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㹠,其水扬溢, 则浮欬喘逆。当先攻击卫气令止,乃治欬。欬止,其喘 自瘥。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气逆不利

编辑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水鸡声

编辑

欬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痹痛

编辑

阳毒之为病,面亦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 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𪔀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升麻𪔀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晋王叔和脉诀》

编辑

干燥

编辑

三部俱浮肺脏风。鼻中多水唾稠脓。壮热恶寒皮肉 痛。嗓干双目泪酸疼。

肺脉浮兼实,咽门燥又伤,大便难且涩,鼻内乏馨香。 实大相兼滑,毛焦涕唾粘,更和咽有燥,秋盛夏宜砭。

《唐孙思邈千金方》

编辑

《喉咙论》

编辑

“喉咙”者,脾胃之候也。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其层围 十二重,应十二时,主通利水谷之道,往来神气。若脏 热,喉则肿塞气不通,乌翣膏止之。若腑寒,喉则耿耿 如物常欲窒,痒痹涎唾,热则开之,寒则通之。不热不 寒,依脏调之。

《窦汉卿疮疡全书》

编辑

《总论》有序

编辑

窦梦麟曰:“咽喉为饮食精气之要路,肺与大肠,表里之别,上通咽喉,下由大肠,出入之门户也。入谷则昌,绝谷则亡。生死须臾之间,变证不一。惟肺金主气而生津液,灌溉一身,流润百骸,生生不已,循环无端。顺则五脏华敷,百关通畅。若阳明燥金,受火克而疾生,系乎太阳之标。故推而治之,可以解热除毒,祛风顺” 气,则金自然平。《丹溪》以米酢搅口中以出痰涎,此收之之义也。愚以为太酸则燥,先用黄虀汁加元明粉少许灌喉中,以吊其痰,次用酢水仍前加元明粉灌之,后用蜜汤润之,渐渐探吐其痰,则咽喉间开利矣。复以冰片散滋之,无有不效。若缠喉风,用前三味不能探吐其痰,宜用生桐油灌之,鹅翎“搅之,再用蜜汤润之,急服牛黄清心丸” ,或“豁痰丸” 以坠其痰,旋以二陈汤加减服之,无不愈者。若喉中声出如雷,呛食眼胀,天柱倒陷,面黑唇焦,鼻无气息,目睛突出,汗出如珠者死。若延及颈项,头面发肿,红如火光,药不能疗。急用磁锋砭去恶血,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润之,立瘥;再用芭蕉根汁润之,以解其毒。若口舌肿大紫黑。急用鍼点去血。随吹末药甚效。故序明之。

呼者因阳出,吸者随阴入,呼吸之间,《肺经》主之。喉咙 已下,言六脏为手足之阴;咽门已下,言六腑为手足 之阳。盖诸脏属阴为里,诸腑属阳为表。以脏者藏也, 藏诸神,流通也;腑者府库,主出纳水谷,糟粕转输之 谓也。自喉咙已下六脏,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以肺 属金,乾为天,干金也。故天气之道,其中空长,可以通 气息。但喉咙与咽并行,其实两异,而人多惑之。盖喉 咙为息道,咽中下水谷,其喉下接肺之气。一云喉中 三窍者,非果喉中具三窍,则水谷与气,各从一窍而 俱下肺中,肺下无窍,何由传送水谷入于下焦?《黄帝 书》云:“肺为诸脏之华盖,藏真高之气于肺经也。”故清 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世人不知保养,风、寒、暑、湿、 燥、热之六气,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役冒非理,百 病生焉。病疡既成,须寻所自。若喉痹、乳蛾、缠喉风、喉 疮、喉闭、风毒、热毒等证,当刺则刺,不可乱医;当吐则 吐,不可妄治。此等证系性命之根本,生死立见。不识 其标本而攻之,失其法,则祸不旋踵矣。

丹溪云:“咽喉者,一身总要与胃相接,呼吸之所从出。 若胸膈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不散,发而为咽喉 之病。喉内生疮,或状如肉,赤肉为肿,窒塞不通,吐咽 不下,甚则生出重舌。大法先去风痰,以通咽膈,然后 解其热毒,迟则有不救之患。又有热毒冲于上腭而 生疮,谓之悬痈,及腑寒亦能令人咽闭,吞吐不利,宜 用解施法。”或曰:“治法视火微甚,微则正治,甚则反治, 探痰出血,随所施治。”或于手大指少商穴出血行气 冲达于外者,必外敷以药。予尝以鹅翎蘸米酢缴喉 中,摘去痰涎,盖酸能收痰,又能消积血。乳蛾而不散 者,以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马牙硝吹点咽喉,以退 火邪。服射干、青黛、甘草、桔梗、黄芩、山栀、大黄、白矾、牛 蒡子之类。随证佐利为方,以散上焦之热。外所敷药, 如生地、伏龙肝、韭根皆可用。若咽喉生疮。或白或赤 者多血,大率多是痰热。先以桐油吐之。后用甘草汤 解桐油之气。

《缠喉风说》

编辑

夫《缠喉风》属痰热,咽喉里外皆肿者是也。外面无肿 者,必身发热面赤,此乃热毒之气极也。外面有肿者, 身亦发热,邪火发外之原也。或牙关不强,外面不肿, 但喉中红者,曰“暴感热在心”,如左边病退传右边,此 馀毒未尽故也。咽喉有数证,有积热,有风热,有客热; 有病后馀毒未除,变化双乳蛾者。且如病中喉间有 “肿红色,数日其光似镜者,此积热也。且如喉中有肿, 其色微白,其形若臂者,此风毒喉痹也。”此热毒因而 感风,相搏而发故也。或咽中有肿,其色带紫色者,此 乃客热。谓其人暴感热毒之气,壅塞喉间,须用木通、 元参、生地、黄芩、黄连、山栀仁泻心经之火为要。或有 传变木舌者,皆心热蕴积于胸中,故口中痰臭。服剂以凉膈为要,搽药以冰片散佐之,或用小䤵刀点之, 以出紫血。或风毒喉痹,内外俱肿,其故何也?风毒之 气,结于喉间,则壅塞喉间,乃风毒与痰相搏故也。《素 问》云:“无风则不动痰,无痰则不受风”,风痰相搏,结塞 咽喉。其外证:咽喉形如鸡子大,其色微白,外面腮上 有肿,其形似疮,身发寒热,牙关紧强,语声不出者是 也。先用虀汁加元明粉,或蜜汤探取其痰,急服“荆防 消毒散。”牙间肿处紫黑,用小刀点破,即用冰片散吹 之,无不效验。

“或莲花重舌”者。其蕴热乘风而发。心火炎上之义。治 法同前。

或病人瘥后,口中臭。腹中绞痛者,何皆因热毒积于 脾家。急用“苏子降气汤”服之。

或病人瘥后,喉中干痛者何?皆肾水枯涸,心火冲上, 耗散津液。先用麦门冬、五味、人参、杏仁、天门冬、甘草、 天花粉、生地、当归、桔梗、山栀仁之类,噙以双清丸。 或病人瘥后气短,及声不出者,皆肺气不行,降气汤 多加前胡,临服加姜汁以佐之。若病后声哑不言,此 乃肺经受刑,百无一生。

或风热喉闭,内外俱肿者,谓其人久积热毒,因而感 风,风热相搏,发出外来,则壅喉间,其人面赤腮肿,身 发寒热,喉中有块如拳,外血鲜红。先用“玉”字药,蜜调 点之,次用荆防消毒饮加减治之。

或牙关紧强不得开者,此皆风痰相搏,壅塞咽喉。先 用木鍼排开,或黄虀菜汁,或温蜜汤或酢水俱下,元 明粉灌喉,再用鹅翎搅之,吐出痰涎几椀,外用五倍 末,酢调敷之,急服《荆防》二陈汤,再吹冰片散。

或喉中有疮,其色带黄,探痰同前,用小刀点疮上,出 脓后即吹冰片散。宜服“鼠黏子解毒汤。”

或风热喉闭。其因皆由病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风 热相搏故尔。“发外治法同前。”

或虚阳上攻,由于久病元气虚弱,邪火上行,咽喉肿 痛,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济,心火冲喉,故肿痛而闭 塞。其形若何?语声不出,牙关紧急,痰涎满口,手足厥 冷,头目昏眩者是也。治法如前。

或厥重不省人事,目张直视,可用茱茰研烂,酢调涂 脚心,然后用降气汤治之。气喘加前胡、乌药,气短加 沉香、人参,待手足温,饮薄粥以敛元气。入谷则昌,绝 谷则亡,此之谓也。

或腮颔浮肿,外面赤者,此必感于风毒,急用紫苏、枫 叶、柏枝煎汤洗之,外用荆防羌活汤以祛其风,或十 宣散。

或病人手足厥冷,口唇摇动者,宜用小续命汤,姜枣 煎热服。

或病传右畔者,馀毒未除,急服牛蒡子汤气汤加 减治之。

或口中干,夜间潮热,不得睡卧,时发谵语,举足妄动 者,用十味人参散主之。地松汁亦妙,谷精草碾末吹 之,小青草汁亦妙,雄黄、元明粉、白矾为末吹之吐痰, 或病后夜间不得睡,津液少者,杏苏膏或“人参酸枣 仁汤治之。”

或虚阳上攻,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济,腰冷不知痛 痒,口中痰多,唇黑者,不治。

或前证口中红活,吐得血,又有痰涎喘息,面青者,不 治。

或前证手足冷者,声音不响,喉中无肿,干痛者,不治。 “或前证手足冷,不能自收,颈低不能自举,眼昏晕暗 者,不治。”

或舌卷大,不得吞咽,皆由热毒冲上,急用紫雪加脑、 麝掺舌上,再用冰片散吹之。

或咽喉有肿,复生重舌,此两经受病,俱有邪也。心邪 发于舌下,胃邪出于喉咙,盖因喉间之邪,触起于心 经之邪,则其病俱发。外证头疼项强,身发潮热者是 也。《探痰法》同前,再用紫雪、冰片散等治之。

若伤寒十馀日已上,病后烦满,咽喉痛,舌卷而卵缩 者,不治。

若十馀日已上,病不解,传变“咽喉痛”,外证“唇青舌卷” 者,此病属厥阴经受病也,难治。咽喉干痛无痰,不治。 咽喉痛而唇卷,不治。咽喉痛而头出汗,不治。口中黑 者,难治。鼻中塞者,不治。

或咽喉有肿,兼舌上生疮,此心经受热也。邪热存心, 日久则为喉闭。馀毒干心,则舌生疮也。须用冰片散、 元参升麻汤加减治之。其形如杨梅,故谓之“重腭”,或 酒毒喉闭。酒毒蒸于心脾二经,则壅咽喉。其人面赤 而目睛上视者是也。取痰法如前,再用冰片散吹之, 清凉散饮之。

或口中卒然有肿。转胀转大。此名飞疡也。渐至杀人。 用小刀点出血。鼠黏子解毒加红花、牡丹皮。恶心腹 胀满者难治。

大凡男妇治法一般,惟女人喉中有肿而色红者,此 “月经不调也。经不能行,则壅塞于上,故咽肿痛也。盖由荣卫不和,但男子以气为主,女人以血为主,男妇 各随其气血之分调治,宜调荣汤”可也。如病势重,其 色微白,脚冷者,此虚阳上攻,宜服降气汤,探痰吹药, 同前。妇人有孕,心头痛者不治。

或牙关紧强不得开,心头闷乱气绝者,可用皂角末 吹喉中。

或妇人产前,咽喉痛而脉浮者不治;面赤而目睛上 视者不治;面黑,头汗出者不治;心胸紧满,吐痰不出 者不治;自利不治;气促,四肢厥冷,不治;心中怔忡,胸 前红甚,舌卷面赤,目上视者不治;血气攻心欲绝,面 红不治;自利喘不治;手足厥冷,不治;潮热往来,时发 谵语,不治;胸腹胀急不治;喉中或雷声,或呛食,不治。 或妇人伤寒。身发潮热咽痛者。此经行上也。《活人书》 云。妇人伤寒。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 神状。此乃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不可下也。 小柴胡汤主之。今咽喉痛而潮热往来。面赤唇红者。 此热邪上壅也。不用小柴胡汤。宜用竹叶石膏汤清 上膈。除心烦。所以为妙。次用四物汤。

或伤寒病四五日,发热鼻干口燥,咽喉痛者,阳明自 病也。阳明属胃,汗多则胃汁干,故津液不能潮,咽而 干痛也。宜用人参败毒散主之。

或伤寒三五日,咽喉中有肿,其色鲜红,痰涎自出,头 痛项强,须知属太阳经。邪气入于经络,触动心间,但 积热之毒攻咽,则咽喉肿痛,甘桔汤内加牛蒡子、元 参、生连之味,吹药同前。

或伤寒八九日已上,身无潮热,腹痛自利,而咽喉痛 者,此太阴经受病也。伤寒得汗已不解,转入太阴,腹 满时痛,自利而咽喉肿痛,其色微白,此证可治。如手 足厥冷,自利不止者,用真武汤主之。所谓真武者,能 补下元,助阳正气,以手足和煖为妙。《经》云:“但要口中 红活,有痰可治”,宜随证加减用药。若口中黑,则血已 枯干,声哑,目上视,汗出者,不能治矣。切宜仔细看证, 或伤寒八九日已上,得汗已不散,喉咙痛,舌干唇燥 者,此少阴经自病也。太阴经受病,得汗后未解,传入 少阴经,属肾,汗多则肾汁干,其肾水不能潮润咽喉, 故其病也。如自利,腹中痛,手足厥冷,咽中肿痛,不可 吞咽。如无涎唾,及舌上干者,不治。

或病人“八九日已上,身微温,无他证,但喉中痛而无 肿,声哑者,不治。”

或伤寒十馀日已上,得汗已病解,无潮热,脉平静,而 咽喉痛者,此馀毒上攻也,宜用“黏子解毒汤。”

或阴毒伤寒,身体重,背强眼痛不堪任,小腹急痛,口 青黑,毒气冲心,四肢厥冷,恶心吐逆,咽喉不利,脉沉 细,若能速灸脐轮下,六日之内全愈,否则难生 此证。外面证如蛇缠颈,身发潮热,头目大痛,其肿紫 色,依《总论》治之,前吹药内加雄黄脑麝,服荆防黏子 二陈汤,急用鹅毛蘸灯窝浊油,揽去痰涎三四椀方 活。如痰不能去,难生矣。须要避风。内证红丝白色,壅 塞不见咽喉,皆因肾经有热,水枯不能上润,致令心 火盛,故发此证。服败毒散并探吐法,仍用吹喉药吹 三五次,又用白地松根,酢捣汁,漱出风痰。如喉开雷 响者,不可治,切宜仔细。

双乳蛾

编辑

咽门分两路,其受病不同,左咽软主吞咽,右喉主出 声。《经》云:“喉能布气,咽能咽物”,故喉中病。总而言之,故 谓之咽喉,医者可别而治之。其证种种各类,其状各 各不同,切宜仔细详审。

双乳蛾,亦名“双蛾风”,有两枚在喉间两边,如豆大,急 将黄虀汁、蜜少许,加元明粉,漱出风痰,仍服当归连 𧄍散、雄黄化毒丸七丸,茶清送下,次用冰片散吹入 数次立效,后服当归连𧄍散。

单乳蛾

编辑

左畔虚阳上攻,其肿微红者,苦肺气逆,外证手足厥 冷,痰涎自出,头重目昏,急用虀菜酸汁加元明粉灌 之,旅去痰涎,即吹冰片散,再服苏子降气汤、二陈汤、 甘桔汤。如厥重不省人事,气欲绝者,急以茱茰研烂, 酸酢调涂脚心。

右畔虚阳上攻,其色微黄,其形若蚕茧之状,故谓之 乳蛾。其证亦手足厥冷,治法同前。倘腰痛加干姜、赤 芍药。

酒毒

编辑

其形若鸡子,其肿鲜红,其光如镜。外证发热恶寒,头 痛项强,此上焦积热,心脾受之。盖心脾二经主上焦, 宜服“黏子解毒汤”,治法同前。

其肿黄,其血黑,其形若臂,其肿若坎。外证面赤,目睛 上视,此乃热毒伤于心脾二经之气,通于口,循环上 下,故咽喉痛。治法先取其痰,次用冰片散,干吹鼠黏 子汤,多加干姜、天花粉、生黄连、山栀仁、连𧄍、元参、桔 梗、枳壳。

风毒

编辑

外赤肿,内肿微红带白色,其形似蒸饼,连腮肿痛。外证身恶寒而无热,腮颔浮肿,牙关紧强。此乃风痰相 搏,结塞喉间。治法必以去痰为要,吹药吹之。若外面 红肿,用围药敷之,中留一大孔,再润之以助药力。

风热

编辑

其肿红而微紫,其形如拳,其人面赤而目上视,外证 壮热恶寒,俨若伤寒。此病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所 致。如病人声音不响,宜用润肺之药治之。

此证之起,由于忧思劳碌太过,或对风言语,风入肺 经作痰,务多去痰为要。其色鲜红,久而紫赤,急用小 䤵刀点之,或用芦刀点之,血微出,火已泻矣。再服煎 剂,并冰片散吹之,甚效。凡紫赤色变成淡红色者,愈 之渐也。

阴毒

编辑

肿如紫李,见黑色,其色光,血红可治。阴毒血黑不治。 外证恶寒,其身𥆧动振,腰痛脚冷,此冬月感阴湿火 邪相干也。其血微红,及肿处软,喉中有痰可治;血红 黑甚,肿硬喉干,难治。先服“五福化毒丹”,次以苏子降 气汤,再吹冰片散。一月之内戒酒。

积热生痈

编辑

其肿如黄糖李,微黄,上面红丝。外证项上痛,齿疼,此 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探痰法同前吹 药冰片散加元明粉,煎药加当归、黄芪倍黄芩。

哑瘴风

编辑

此哑瘴者,风痰犯于咽膈之间,以此口不能言,牙关 不开。急用蟾酥磨水,滴入鼻孔即开;随用桐油滴入 喉中,仍将鹅毛搅喉间风痰出尽,再用甘草汤解桐 油之气,即用冰片散吹之。更服“荆防败毒散”,连进三 服。

如若面紫舌青唇黑,鼻流冷涕,爪甲俱青,目中多泪 者,不可治。

弄舌风

编辑

此证哑不能言,舌出,常将手撚弄,急将两手大指侧 爪甲缝,用三棱针每指刺三针,有血可治,无血不治。 若针少商穴亦妙。用铜匙排开口,用胆硝丹吹入喉 中,灯窝内油脚再用鹅翎蘸,搅出痰涎,仍服雄黄化 毒丸七丸,茶清送下;后服“疏风甘桔汤”,再用冰片散 频吹之。

肿闭

编辑

此毒起于脾经,因食煎煿油腻等物,及饮酒太过而 行房事,以致毒气不能流行,聚结于喉根。若不速治, 溃毒闭急即死。治法先用酢水虀汁搅去痰涎,即用 吹喉药吹数次,后服“八正顺气散。”

喉节

编辑

此证生于鸠尾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间,吐不 出,咽不下,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名为“喉节。”其疾须 用刺破,后用胆硝丹吹入喉中,再用雄黄化毒丸吞 下七丸,仍用四七气汤连进五服,再用冰片散吹之。

气壅闭

编辑

此证为因聚毒塞于喉间,痰涎稠实,发寒热者,仍分 上中下三关。毒在下关者难治。上中二关用吹喉药 吹数次,茶汤送下雄黄化毒丸七丸,然后服“参苓顺 气散。”

呛食风

编辑

此证因热毒在于心经,咽喉燥而无痰,若呛者,不可 治,用川桔散。如落心肺间刺痛者,仍用当归连𧄍散, 加大黄利下。如久不治,变为飞丝劳毒,能伤人命。

七情生痈

编辑

此毒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伤七情,郁结成痈,毒生 喉间,若不速治,恐毒气内攻,喉骨若出,必致口内出 脓,虽不伤命,即成冷瘘,终身之痼疾也。宜“十奇散”治 之。

脚跟风

编辑

此证脚跟发起,至于喉间,或一年发一次,半年发一 次。切忌热物,不得伤于怒气。其病一日行一穴,至七 日行七穴,虽然不妨,只是要发。用吹喉药,仍服“败毒 散。”如腥恶发泡者死。

喉闭

编辑

此证因外感寒邪,内伤热物,或大寒后便入热汤洗, 故将寒气逼入肺经,冷气阻于中脘,邪气热客于心 经,故生此疾。急用三棱鍼刺手腕中紫筋上,或少商 穴出血,却将雄黄化毒丸,冷茶磨化灌之,仍将冰片 散吹入喉中,待漱出风涎稠痰为愈。更服“八正顺气 散”,后服玉枢丹。

生瘤

编辑

“喉瘤”生于喉间两旁,或单或双,形如圆眼大,血丝相 裹如瘤,故名之。此证肺经受热,多语损气,或怒中高 喊,或诵读太急,或多饮烧酽酒,或多啖炙煿物,犯之 即痛。不犯不痛,须要敛神晏息,以药攻之,则此证脱 落矣。不可用刀点破,宜服益气疏风汤,吹麝香散。

悬痈

编辑

此毒生于上腭,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时出红涕,若不 速治,毒入于脑即死。治法用铜匙挑开口,竹批针破 痈头,用盐汤搅净,血出尽,用冰片散吹入患处,闭口 以待药化自然咽下,连吹三五次,仍服“荆防败毒散”, 再服雄黄化毒丸三丸,冷茶清下。此证形虽注外,其 实生口中上腭。

锁喉疮

编辑

锁喉疮者,心经毒气,小肠邪风,发于听会之端,注于 悬膺之侧。初生如瘰𤻤,不能饮食,闭塞难通,渐次肿 破化脓,早治得生。宜服“当归连𧄍散”之类,内用冰片 散、牛黄清心丸之类治之。蜒蚰不拘,以麝香、冰片和 捣搽之。

伤寒遗毒喉闭

编辑

此证伤寒遗毒不散,致八九日后喉闭,皆因热毒入 于心经、脾经,急服四七气汤二三贴,次用冰片散,后 服“蠲毒流气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