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八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六十六
颈项门一
黄帝素问〈金匮真言论 脉要精微论 玉机真脏论 风论 厥论 热论 腹
中论 至真要大论〉
灵枢经〈邪气脏府病形篇 论疾诊尺篇 寒热病篇 本输篇 寒热篇 痈疽篇〉
张机金匮要略〈项强急 颈脉动〉
孙思邈千金方〈九漏〉
窦汉卿疮疡全书〈项疽毒 风毒颈痈 瘰𤻤〉
刘完素六书〈颈痛 瘰𤻤论〉
成无己明理论〈项强〉
危亦林得效方〈项软〉
张洁古活法机要〈瘰𤻤〉
张从政儒门事亲〈瘰𤻤〉
李杲十书〈马刀瘰𤻤〉
朱震亨心法〈瘰𤻤结核瘿气〉
齐德之外科精义〈瘰𤻤治法〉
戴思恭证治要诀〈瘰𤻤〉
楼英医学纲目〈瘰𤻤〉
李梃医学入门〈伤寒项强 颈疽对口 瘰𤻤马刀 痰核 瘿〉
陶华六书〈项强〉
薛己医案〈瘰𤻤〉
王肯堂证治准绳〈颈项强痛 瘰𤻤 治法 百脉疽 颈痈 项中疽
天柱疽 杼疽〉
陈实功外科正宗〈脑疽论 看法 治法 瘰𤻤论 看法 治法〉
陈士铎石室秘箓〈瘰串〉
艺术典第一百八十六卷
医部汇考一百六十六
编辑颈项门一
编辑《黄帝素问》
编辑
《金匮真言论》
编辑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冬不按𫏋,春不鼽 衄,不病颈项。
〈注〉“俞”者,经气之所注也。盖脏气实则病气,脏气虚则病脏也。按:𫏋者,按摩导引,引阳气之通畅于四肢也。冬时阳气伏藏,若导引其四出,则无以奉春生夏长之气,是以有鼽衄颈项之经病矣。春病在颈,邪热而迫于经者,鼽衄别出下项,则为颈项之病矣。
《脉要精微论》
编辑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注〉“《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其气下盛上虚”,当主头项痛也。
《玉机真脏论》
编辑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 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
〈注〉“内痛者,肺受其伤,肺之俞在肩背,故痛引肩项也。”肝病而已传及于所胜之脏,故当期以本月之内而死也。真脏脉见,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予之期日,当死于庚辛日之薄暮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 项,身热,脱肉,破䐃,真脏见,十日之内死。
〈注〉肺病故痛引肩背,传及于心,故身热也。夫心主血而生于肾脏之精,血气盛则充肤热肉,心肾伤而精血衰,故曰脱肉破䐃。真脏脉见,大而虚,如羽毛中人肤,病传于心,故期以十日之内死。盖心不受邪,故死之速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 项身热,破䐃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 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注〉《本经》曰:“肾病者,大小腹痛。肾传之心,故心中不便;心传之肺,肺传之肝,故肩项身热;肝传之脾,故目眶陷也。真脏脉见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如目不见人。肾之精气已绝,故立死。其见人者,馀气未尽,至所不胜之时而死,谓当死于日昃也。夫肾为生气之原,生绝于下,故死之更速也。”
《风论》
编辑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 失衣则䐜胀,食寒则泄胗,形瘦而腹大。
〈注〉颈有风池、风府,乃经脉之要会,故颈多汗。胃腑受邪,故饮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也。胃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腹胀满,是以形寒则䐜胀。饮冷则泄者,胃气虚伤也。胃者肉,其应腹者,胃之郛,故主形瘦而腹大。
《厥论》
编辑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
〈注〉少阳主枢,是以少阳气厥,而机关为之不利也。颈项者,乃三阳阳维之会。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转行,项不可以回顾。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
〈注〉“手太阳所生病者,耳聋。小肠主液,故逆则泣出也。夫心主血脉,小肠主液而为心之表。小肠气逆,则津液不能荣养于经脉,是以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盖腰项之间,乃脉络经俞之大会也。
《热论》
编辑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注〉太阳之气主皮毛,故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阳气在上,故头项痛。背为阳。故腰脊强。
《腹中论》
编辑
帝曰: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至真要大论》
编辑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 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强,头项痛。
〈注〉湿淫于上,是以沉阴且布,草木枯槁,得化气之雨,而变生胕肿阴痹,皆感寒湿气。病在阴者,名曰痹,故按之不得也。肾主骨,而膀胱为之腑,故腰脊头项骨痛。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 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
〈注〉阴湿之气淫于外,则火气内郁,而疮疡于中矣。湿热之气,流散于外,则及于风木,而病在胠胁。“甚则心痛”者,木甚而传于火也。热格头痛,喉痹项强者,风火之气与湿气相杂,从颈项而上于巅顶也。
太阳之胜,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
〈注〉热反上行者,太阳之气。随经上入脑。还出别下项。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故目如脱也。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头项痛重,而掉瘈尤甚。
〈注〉“头项痛重,而《掉瘈》尤甚者,所谓因于湿。首如裹,湿气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也。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
〈注〉少阴司天,初气乃太阳寒水,头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太阳寒水之气胜也。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注〉此五脏之气,而发见于形气也。
《灵枢经》
编辑
《邪气脏腑病形篇》
编辑
邪之中人,中于项,则下太阳。
〈注〉以太阳之循颈项而上,干于头面也。
《论疾诊尺篇》
编辑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欬,按 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注〉足太阳之脉,起于两目,而下出于颈项。太阳之上。《寒水》。之太阳之气运行于肤表,此水随气而溢于皮肤之间,故目窠微肿,颈脉动而肤胀欬者。水留于皮毛而动其肺气也。风水者,因外受于风,风行而水涣也。
《寒热病篇》
编辑
《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脏之 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注〉伏兔,肾之街。腨者,脾之部。背乃肺之俞。五脏俞,谓五椎之心俞也。项者,肝之俞。《本经》曰:“痈疽之发,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五部之有痈疽者,乃五脏渐积之郁毒,外应于血气之不和而为之也。故五部有此者死。
《本输篇》
编辑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
〈注〉当“缺盆中央动脉是。”
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
〈注〉“挟喉”两旁之动脉是。
《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
〈注〉挟喉动脉之后,曲颊之前一寸后是。
《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
〈注〉手阳明之后。当曲颊之下是。
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
〈注〉曲颊之后,当“耳”之下是。
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
〈注〉“耳后”,当完骨上是。
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
〈注〉挟项大筋中是。
《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注〉凡此论三阳之脉。循序而上于颈项。应阳气之出于地外。而任督二脉出于肾。而通先天之阴阳也。
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 腧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 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 项大筋之中。
〈注〉此论阳气之上下,以应天气之升降也
《寒热篇》
编辑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𤻤,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 生?”岐伯曰:“此皆鼠瘰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 者也。”
〈注〉寒热之毒气,下藏于脏,上通于颈腋之间,留于脉而不去,则为瘰。𤻤者,此肾脏先天之水毒也。天开于子,天一生水,其毒在外,故名曰鼠。夫颈腋之脉,少阳之脉也。少阳乃初阳之气,生于先天之水中,而少阳又与肾脏经气相通,故《本经》曰:“少阳属肾。”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 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 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 而死。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注〉厥阴少阳之形脏,在于心下中焦之部分,而二气皆本于肾脏之所生。瞳子者,水脏之骨睛也。赤脉从上而下贯瞳子者,水脏之毒气上交于包络之火脏,火脏之毒气复下交于水脏之骨睛,此为阴阳交者,死不治。盖毒气在于阴阳之脏内,往来不能出于末,而从脉溃,故为不治之恶疾也。一脉一岁死者,水脏之毒甚也。“二脉二岁死”者,水脏之毒传之于火脏也。“三脉三岁死者”,毒气分于二脏之间也。盖毒之专者为害重,故死之速分者死之迟也。“一脉半”者,一二之间也;“二脉半”者,二三之间也。
《痈疽篇》
编辑
痈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 下入渊液,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馀日而死 矣。
〈注〉“颈’乃手足少阳阳明血气循行之分部,故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液,渊液乃足少阳胆经穴,在腋下三寸,盖从外而将入于内也。任脉居阳明少阳四脉之中,故前伤任脉,内熏肝肺,此在外腑经之毒,内熏于脏,故至十馀日而死。
《汉张机金匮要略》
编辑
项强急
编辑“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 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 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颈脉动
编辑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视人之目裹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 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唐孙思邈千金方》
编辑
九漏
编辑凡项边腋下先作《瘰𤻤》者,欲作漏也。宜禁五辛、酒、面 及诸热食。
凡漏,有似石痈,累累然作𤻤子,有核在两颈及腋下, 不痛不热。治者用练石散傅其外,内服五香连𧄍汤 下之。已溃者,治如痈法。诸漏结核未破者,火针针使 著核结中,无不瘥者。何谓九漏?一曰狼漏,二曰鼠漏, 三曰蝼蛄漏,四曰蛊漏,五曰蚍蜉漏,六曰蛴螬漏,七 曰浮沮漏,八曰瘰𤻤漏,九曰转脉漏。
《窦汉卿疮疡全书》
编辑
项疽毒
编辑此毒因五脏受毒,气壅血枯,伏在风府之间,恶证也。 当用败毒流气饮治之,后用“内托流气饮。”
风毒颈痈
编辑有人肥壮,素能饮酒,酷暑远行,酒醉居于舟中,卧于 风内,又为日色暑气相侵,并有七情所干,归家不免 于色欲,颈项间忽痛,如失枕之状,其名曰何?乃风热 锁喉毒也。久则红色绕于肩背,坚硬难消,急服“清暑 疏风散。”
瘰𤻤
编辑此证手少阳三焦经主之。大抵二经多气少血,因惊 忧思虑,故生此疾。初起生于耳下及项间,并颐颔下, 至缺盆,在锁子骨陷中,隐隐皮肤之内。初生如豆,渐 长如李核之状,或一粒,或三五粒,按之则动而微痛, 不发热。惟午后微热,或夜间口干,饮食少思,四肢倦 怠,则坚而不溃,溃而不合。皆因气血不足,往往变为 “劳瘵,自觉红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连串三五个,破 溃遍项,渐流脓血,致成《瘰𤻤》。独形者为结核,续欲连 结者为瘰𤻤。”但此证原不系膏粱之变,因虚劳气郁 所致。宜以益气养荣之药治之,其疮自消。若金石暴 悍之剂,血气愈损,不能生矣。若不速治,必致丧生也。 马刀疮与瘰𤻤同系少阳胆经主之,此二经亦多气 少血,或在耳之前后,或在耳下连及赜颔,或在胸及 胸侧,或在两胁,久坚不溃,皆谓之马刀疮也。故多坚 少软,脓白如稀糊,似泔水状,治者求水清可也。形表 如蛤者,为马刀疮。
==颈痛
编辑膺肿颈痛,胸满腹胀,上实下虚,气厥而逆,阳气有馀, 郁于胸也,不可鍼灸,宜服顺气汤,小茯苓汤主之。 肾热者,腰痛胻酸,苦渴,数饮食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经》曰:“汗出脉躁盛,一死”;脉 不与汗相应,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皆是怫郁 结,不能解散,以致危殆。
《瘰𤻤论》
编辑
夫瘰𤻤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颔, 下连缺盆,皆为瘰𤻤;或在胸及胸之侧,下连两胁,皆 为马刀。手足少阳主之。此经多气少血,故多坚而少 软,脓白而稀,如泔水状,治者求水清可也。如瘰𤻤生 在别经,临时于《铜人》内,随其所属经络部分对证之 穴灸之,并依经内药用之。独形而小者为结核,续数 连结者为瘰𤻤。形表如蛤者,为马刀。
《成无己明理论》
编辑
项强
编辑伤寒项强,何以明之?太阳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臂内,挟脊抵腰中。《经》曰: “太阳之病,项背强痛而恶寒。”以太阳感受风寒,则经 脉不利,而颈为之急,项为之强耳。伤寒颈项强急者, 太阳表证也,必发散而解之可也。太阳病,项背强八 八,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 “强八八,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是皆发散之剂也。 二者均是项背强而发散。又有轻重者,盖发热汗出 恶风者为表虚,表虚者可解肌;无汗恶风者为表实, 表实者可发汗,是以为治不同也。桂枝加葛根汤方, 是桂枝加麻黄葛根。又葛根汤方,亦是桂枝汤中加 麻黄葛根。深详究之,无汗恶风为表实,正可发汗,则 于桂枝汤中加麻黄葛根为当矣。汗出恶风为表虚, 表虚者可解肌,恐是桂枝汤中但加葛根而不加麻 黄也。八音殊,引颈之貌。八,短羽鸟也。短羽之鸟不能 飞腾,动则先伸引其头耳。项背强者,动亦如之,非若 几按之几而偃屈也。太阳伤寒项背强,其或太阳中 风,加之寒湿而成痉者,亦项强也。经曰:“病者身热足 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 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金匮要略》曰:“太阳病,其证项 背强八八,然脉反沉迟者,此为痉,桂枝加䒷蒌汤主 之。”虽项背强,然太阳病表证,悉当发散。又有结胸病 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主之。临 病之际。审其表里。可汗可下。随证投汤。则万全矣。
《危亦林得效方》
编辑
项软
编辑小儿因风颈软,头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后,宜用天柱 五加皮散。风热项软,合用凉肝丸。
《张洁古活法机要》
编辑
瘰𤻤
编辑夫瘰𤻤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或在耳前,或在耳下, 连及颐颔,或在颈下连缺盆,皆谓之瘰𤻤。或在胸及 胸之侧,或在两胁,皆谓之“马刀。”手足少阳主之。 结核耳前后有之,或耳下颔下有之,皆瘰𤻤也。桑葚 二斗,极熟黑色者,以布袋取自然汁,不犯铜铁,以文 武火慢熬作薄膏子,每日百沸汤点一匙,食后,日三 服。
《张从政儒门事亲》
编辑
瘰𤻤
编辑夫人头目有疮肿瘰𤻤,及胸臆胠胁之间,或有疮痂 肿核不消,及有脓水不止,可用沧盐一二两炒过,以 长流水一大椀煎放温,作三五次顿服讫,候不多时, 于咽喉中探引吐涎二三升,后服和血通经之药,如 玉烛散、四物汤之类是也。《内经》曰:“咸味涌泄为阴。”涌 者,吐也,泄者,泻也。《铜人》曰:“少阳起于目锐眦,行耳后”, 下胁肋。过期门。瘰𤻤结核。马刀挟瘿。是少阳胆经多 气少血之病也。
《李杲十书》
编辑
马刀瘰𤻤
编辑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者, 名“马刀疮”,从手足少阳经中来也。或生两胁,或已流 脓作疮,或未破,连𧄍散坚汤并皆治之。 瘰𤻤马刀将先出一疮,用四楞铁环定住,不令出,移 破作口子,以油纸撚絍之,勿令合了,以绝其疮之源, 其效至速。如疮不破,或病人不肯破,更以药涂之,三 日一易之,以龙泉散主之。
《朱震亨心法》
编辑
瘰𤻤结核瘿气
编辑夫瘰𤻤初起,必起于少阳经,不守禁戒,必延及阳明 经。大抵食味之厚,郁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三 端,招引变换,须分虚实。彼实者固易治,自非痛断厚 味与发气之物,虽易亦难,殊为可虑。以其属胆经,主 决断有相火,而且气多血少,妇人见此,若月经行不 作,寒热可生,稍久转为潮热,其证危矣。自非断欲绝虑食淡。虽神圣不可治也。
瘰𤻤属血气痰热,以牡蛎煅过为末,元参捣膏为丸, 或桑葚黑熟者,捣汁熬膏,汤调服,红者晒干为末,汤 调服。
夏枯草,大能散结气,而有补养血脉之功,能退寒热, 虚者尽可倚仗。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外施艾灸, 亦渐取效。
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如肿毒者,多在皮里膜 外,多是痰注作核不散,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 用药散核。结核在下,颏,二陈汤加酒炒大黄、连𧄍、桔 梗、柴胡。结核在臂,二陈汤加连、𧄍、防风、川芎、酒芩、苍 术、皂角刺、僵蚕、麝香,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 消,甚捷。
“瘿气”须先断厚味。
凡颈下卒结囊欲成瘿:以海藻一斤,洗去咸,酒浸饮 之。
《齐德之外科精义》
编辑
《瘰𤻤治法》
编辑
夫瘰𤻤之病,其名甚多,《巢氏病源》载之三十六种,《千 金》《圣惠》所论“瘰𤻤九漏总论,说有风毒、热毒、气毒之 异,瘰𤻤、结核、寒热之殊,其本皆由恚怒气逆,忧思过 甚,风热邪气内搏于肝。盖怒伤肝,肝主筋,故令筋蓄 结而肿。其候多生于颈腋之间,结聚成核,初如豆粒, 后若梅李核,累累相连,大小无定。初觉憎寒壮热,咽 项强痛,肿结不消者,当便服五香连𧄍汤,或牡蛎大 黄汤,疏下三两行,于上贴十香膏、乌犀膏,及用淋溻 肿汤、溃毒汤。时复淋溻,如此救疗,即得消散。若未消 散,可服内消丸或皂角丸之类,渐以求差。若肿结深 硬,荏苒日月,不能内消者,久必成脓。”若肿高而稍耎, 其人面色痿黄,皮肤壮热上蒸,脓已成也。可以针决 核中,令其溃散,则易愈也。治法如疮法,于疮口中用 追毒蚀肉锭子絍之于上,用乌犀十香膏等贴之,及 托里之剂和之。经久不差,或愈而复发,或别处自穴, 脓水透出,流津不止,肌体羸瘦者,变成九瘘。《内经》曰: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即此病也。可用蒜饼子灸之,然 后疮口上用紫金散、翠霞散等,于上絍贴膏药求差。 其将护忌慎,治疗用法,无造次焉。
《明戴思恭证治要诀》
编辑
瘰𤻤
编辑瘰𤻤之病,皆血气壅结,根在脏腑,多结于颈项之间, 累累大小无定,发作寒热,脓血溃漏,或此没而彼起。 宜于隔宿用米饮调下桂末、滑石二钱,重钟动时,进 黑白散,必有物如葡萄肉,从小便出其数枚于肿核 则愈。仍常服四七汤加木香,或苏子降气汤。其匝颈 者,俗名“蟠蛇𤻤”,难治。 先以石菖蒲烂研,盦患处微破,却以猫狸皮连毛烧 灰,香油调傅。一味白蔹末,酒调服,多多为上,仍以酒 一呷,调白蔹盦患处,掘取生者尤好。或用猪胆内水, 调雄黄末傅患处,亦好。
《楼英医学纲目》
编辑
瘰𤻤
编辑《初虞世》云:“瘰𤻤多生肩项,或赤或白,或沉或浮,初生 如豆,久似核,年月浸久,其大如梅,或如鸡卵,排行成 列,或生二三,或生六七,俗云蟠蛇𤻤”是也。用性努力, 思虑过久,则痰痛赤肿,继之早治为上。
流注𤻤,妇人多有之。其性急躁,其气怫郁,其心执著。 初生在项,破后脓注四肢,遍体结毒,如梅李状,不疗 自破,孔窍相穿,寒热疼痛,或流脓汁,是名流注𤻤也, 又名“千岁疮。”宜服托里救苦神应丸。如脉有力者,先 用追神散下之,却服“救苦神应丸。”
单窠𤻤者,生一个也。发于颈项,最难治,但宜如前药 服之,日久自消。或发于顖骨,亦难治,用毒药疗之,勿 令浸渍日久。
《莲子𤻤》一胞裹十数枚,生于项之左右,以手触则能 转动,尚可用药治疗。如坚硬挨不动者,乃不可生,憎 寒发热躁渴,凡遇此证,至难治,虽神圣亦无如之何 也已。
重台𤻤,生于项颈,或左或右,初则单窠,结在上或在 下,重叠见之,是名重台𤻤。此证药不可疗,不可针灸。 若是毒行,其肿痛发渴生痰,万死一生,害人极速。初 觉有之,急用小犀角丸、粉金散治之。
《燕窠𤻤》:形似燕窠,不可治。
《李梃医学入门》
编辑
伤寒项强
编辑项硬而不能左右回顾。太阳初证,表实无汗,葛根汤; 表虚有汗,桂枝汤加葛根。若误下,邪气乘虚入里,反 结胸而项强又不解,谓之结胸。项强大,陷胸汤丸兼 理中丸,或四逆汤服之。所以阴毒初痛,亦有项强,俱 以热药治之,正阳散、附子汤是也。
项强连胁下满者。小柴胡汤。又有风湿项强。痓病项
强。不可不辨也颈疽对口
编辑六腑阳毒聚于顶,惟太阳膀胱主之。有生于颈后者, 疮头向上,疮尾向下,形如蜂窝,乃反证也。焮肿者,急 宜托里散加升麻、赤芍、桔梗,防毒攻心。如痰发或流 入两肩者,不治。
有生脑后对口者,名曰“夭疽。”其状大而色紫黑。不急 治,热入渊液,前伤任脉,内熏肝肺,十馀日而死。 焮肿作痛,烦渴好饮冷水,宜解毒汤加天花粉,以除 痰火湿热。或黄连消毒散、当归羌活汤、清热消毒饮、 活命饮选用。
肿痛口干作渴,好饮热汤,为肾阳虚火炽,宜托里消 毒散、托里益气汤、肾气丸、八味丸。漫肿微痛少食者, 补中益气汤;痰多者,托里清中汤。若色黯不溃不敛, 为阴精消涸,名“脑烁”,不治。
瘰𤻤马刀
编辑生颈前、项侧,结核如大豆如银杏,曰瘰𤻤。生胸胁腋 下,坚硬如石,形如马刀虫曰马刀。多气少血之病,总 皆手足少阳相火所生。盖耳前后与缺盆、肩上、胛下, 属足少阳部分。延及颏项、颊车与颐,属足阳明部分。 延及胸中、中府、云门肺经部分者死。风𤻤尖而小,热 𤻤焮肿赤色,又名血𤻤痰𤻤,推动滑软,气𤻤圆而动, 又有鼠残𤻤,大小不一, 无痰不成核。诸瘰初起,实者,皆以化痰为主,通用二 陈汤加防风、桔梗、黄芩、竹沥,胸紧者,以此探吐尤妙。 通经脉必用螌蝥疏渗小便,以泻心火,古方必效散、 立应散是也。但此二药甚峻,服后宜量体调治。体实 风热盛者,继以宣热丹服之。体虚者,托里益气汤,或 八物汤合二陈汤多服,疮口自敛。又有虚甚者,宜先 服健脾药,而后服二散。轻者只用斑鸡丸,便坚胃盛 者,白蚕丸或“追脓化毒散”,软硬皂子丸。少阳分者,柴 胡通经汤;阳明分者,升麻调经汤。少阳、阳明二经,二 汤合服,调之误下,则犯经禁病禁。
清肝者,胆与肝合病则筋累累如贯珠,寒热臖痛,乃 肝气动而为病也,当清肝火为主,佐以养血。若寒热 止而疮不愈者,乃肝血燥而为病也,当养血为主,佐 以清肝。“清肝益荣汤、栀子清肝汤、柴胡清肝汤,选而 用之。”
疮如豆粒附筋,肉色不变,内热口干,精神倦怠,久不 消溃,及肝脉弦紧,肾脉洪数,乃肾水不能生木,以致 肝血火动筋挛,忌用风药,燥干经久烂破脓血,大泄 者,脾肾愈亏,火炎于肺,皆宜肾气丸,补中胜毒饼为 主,兼服逍遥散加桔梗、麦门冬、元参,以清肺火。多怒 有肝火者,清肝解郁汤;有寒热者,单夏枯草散。肝火 旺甚,或近骨处生虫作痒者,芦荟丸、通用猪头丸、海 藻散、坚丸。外治,银右散、蚕茧散、猫蝠散。虚弱者,单夏 枯草膏内服,外贴,加麻油。
经年成漏者,初起宜温散风冷,及行肾经湿热邪水, 久则大补气血,兼用熏洗平肌塞窍之药。古方白蛇 散,治瘰𤻤成漏,以其有牵牛能利肾经恶水,免致淋 漓穿穴。但利后当量体调治,痛节酒色财气。
女人经调及经闭无潮热者可治。经闭有潮热或欬 者死。古方用玉烛散治瘰𤻤,和血通经,服之自消,日 进一服,七八日见效。便不闭者,柴胡通经汤、升麻调 经汤。久虚者,加味逍遥散、清肝益荣汤。或用二陈汤 合四物汤,加牡蛎、柴胡、黄芩、元参、神麹为末,以桑葚 熬膏,捣丸菉豆大,每五十丸,温酒下,或服肾气丸尤 妙。
瘰𤻤,疡证之标也。故《痨瘵类》有曰:“腹中有块,颈上有 核,最为难治。”况成溃漏,而又清金降火,滋肾健脾,病 人若不清心淡口,则潮汗渴泻,恶证蜂起,其可生乎? 但视其目内赤脉贯瞳人有几条,则知其几年死,面 色。白金克木,脉洪大,为元气虚败,俱为不治。故曰: “实者可治,虚者可虑。”
痰核
编辑颈项生核,不红不痛,不作脓,推之则动,乃痰聚不散 也,不可悮用瘰𤻤药治宜二陈汤加大黄连、𧄍柴胡、 桔梗。体薄者,二陈汤加桔梗、黄芩、元参、麦门冬,及防 风少许,入竹沥多服自消。如耳后与项间各有一块 者,含化丹。
臂核或作微痛者,以内无脓,故外虽肿不红,或生背 膊皆然。宜陈皮、半夏、茯苓、防风、酒芩各一钱,连𧄍二 钱,皂角刺一钱半,川芎、苍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水煎 服。
凡遍身有块,多是痰注,但在上体多兼风热,在下体 多兼湿热,宜“加味小胃丹、竹沥达痰丸”,量体虚实服 之,通用海带丸。
瘿
编辑瘿,皆痰与气相结而成。筋脉呈露曰筋瘿;赤脉交络 曰血瘿;皮色不变曰肉瘿;随忧愁消长曰气瘿;坚硬 不可移曰石瘿。其名有五者,此也。内应五脏,治与瘤 同形似樱桃,一边纵大,似槌而垂,皮宽不急,原因忧患 所生,故又名瘿气,今之所谓“影囊”者,似也。忧恚耗伤 心肺,故多著颈项及肩。劳欲邪气乘经之虚而作, 或软或硬,无痛无痒。体实者,海藻散坚丸、“海带丸。痰 火盛者,舐掌散”、“神效开结散。”此皆化痰行气破坚之 剂,久虚者不可妄服。
《通用》“初起者十六味流气饮,单蜘蛛方。稍久者蜡矾 丸常服,自然缩小消磨,外敷南星膏。”切不可轻用刀 鍼决破,破则脓血崩溃,渗漏无已,必至杀人。
《陶华六书》
编辑
项强
编辑项背强者,太阳表邪也,发散则解。《结胸》项强,有下之 证,寒湿项强成痓。 太阳病项强,无汗恶风,为表实,葛根汤。项背强,发热, 有汗恶风,为表虚,桂枝加葛根汤。误下太阴结胸,项 强大,陷胸丸。一法。寒实甚者,兼与四逆汤。
项强,胁下满,身热恶风,手足汗而渴,小柴胡汤。 阴毒初得病,项背强,咽痛,心腹痛,短气,厥逆吐利,身 如被杖,附子汤、阴毒,甘草汤、《正阳丹》。天行复作热,至 晚则腰痛,头项强,身重,葛根生姜豉汤。
《薛己医案》
编辑
瘰𤻤
编辑夫瘰𤻤之病,属三焦肝胆二经怒火风热血燥,或肝 肾二经精血亏损,虚火内动,或恚怒气逆,忧思过甚, 风热邪气内搏于肝。盖怒伤肝,肝主筋,肝受病则筋 累累然如贯珠也。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项腋间,结聚 成核。初觉憎寒恶热,咽项强痛,若寒热臖痛者,此肝 火风热而气病也,用小柴胡汤以清肝火,并服加味 四物汤以养肝血。若寒热既止,而核不消散者,此肝 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六味地 黄丸以生肾水。若肿高而稍软,面色痿黄,皮肤壮热, 脓已成也,可用针以决之,及服托里之剂。若经久不 愈,或愈而复发,脓水淋漓,肌体羸瘦者,必纯补之剂, 庶可收敛,否则变成九瘘。《内经》曰:陷脉为瘘,留连肉 腠,即此病也。外用豆豉饼、琥珀膏,以驱散寒邪,补接 阳气,内服补中益气汤、六味丸,以滋肾水,培肝木,健 脾土,亦有可愈者。大抵肝胆部分结核,不问大小,其 脉左关弦紧,左尺洪数者,乃肾水不能生肝木,以致 肝火燥而筋挛,须用前药以滋化源,是治其本也。《外 台秘要》云:肝肾虚热“则生𤻤。”《病机》云:“瘰𤻤不系膏粱 丹毒火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止宜补形气,调经 脉,其疮自消散,盖不特汗之下之而已也。其不详脉 证经络受病之异者,下之则犯经禁、病禁,虚虚之祸, 如指诸掌。若脉洪大,元气虚败,为不治。”若面白,为 金克木,亦不治。若眼内赤脉贯瞳人,见几条,则几年 死。使不从本而治,妄用伐肝之剂则误矣。盖伐肝则 脾土先伤,脾伤则损五脏之源矣,可不慎哉! 焮肿,脉沉数者,邪气实也,宜泄之。肿痛憎寒发热,或 拘急者,邪在表也,宜发散。因怒结核,或肿痛,或发热 者,宜疏肝行气。肿痛,脉浮数者,祛风清热;脉涩者,补 血为主。脉弱者,补气为主。肿硬不溃者,补气血为主。 抑郁所致者,解郁结,调气血。溃后不敛者,属气血俱 虚,宜大补。虚劳所致者,补之。因有核而不敛者,腐而 补之。脉实而不敛,或不消者,下之。
张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凉剂。医 家多以为室女血热,故以凉药解之。殊不知血得热 则行,冷则凝,《养生必用方》言之甚详”,此说大有理,不 可不知。若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 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此由阴虚血弱,阳往乘之, 小水不能灭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当养血益阴,慎 毋以毒药通之。宜柏子仁丸。泽兰丸。
《王肯堂证治准绳》
编辑
颈项强痛
编辑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 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
颈项强急,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此风寒客三阳经也。 宜“驱邪汤。”
颈项强急。动则微痛。脉弦而数实。右为甚。作痰热客 三阳经。治宜消风豁痰汤。
颈项强急。动则微痛。脉弦而涩。左为甚。作血虚。邪客 太阳阳明经。治宜“疏风滋血汤。”
颈项强急。寒热往来。或呕吐。或胁痛。宜小柴胡汤、升 麻防荆汤。
颈项强急。腰似折。项似拔。加味胜湿汤。
精神短少不睡。项筋肿急难伸。禁甘温。宜苦寒。养神 汤主之。
《本事方》椒附散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侧,于虚寒 者为宜。
颈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并宜 和气,饮食后服。按:人多有挫闪及久坐并失枕而致
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宜六味地黄丸常服。瘰𤻤
编辑结核连续者,为瘰𤻤。形长如蛤者,为马刀。一云:“《瘰𤻤》 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耳前,或在耳下,连及颐颔,或 在颈下连缺盆,皆谓之瘰𤻤。或在胸及胸之侧,或在 两胁,皆谓之马刀。手足少阳主之。
《集验》云:“夫瘰𤻤疮者,有风毒、热毒、气毒之异;瘰𤻤、结 核,寒热之殊。其证皆由忿怒气逆,忧思过甚,风热邪 气内搏于肝。盖怒伤肝,肝主筋,故令筋缩结蓄而肿 也。其候多生颈项胸腋之间,结聚成核,初如豆粒,后 若梅李,累累相连,大小无定。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 痛,肿结不消者,便当服散肿溃坚汤,或五香连𧄍漏 芦汤之类散之,或用牡蛎大黄汤疏利三两行。疮上 可用十香膏之类贴之,及诸淋洗敷贴等药治之,庶 得消散。若不散,可用内消丸之类消之,或隔蒜灸之, 仍断欲息气,薄滋味调理之。不然,恐日久变生寒热 咳嗽,而成劳瘵之疾,不可治矣。”又有马刀疮,亦生于 项腋之间,有类瘰𤻤,但初起其状如马刀。赤色。如火 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不然成危殆也。临证 辨之。
《治法》
编辑
治疗次第:“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痛,肿结不消者,以 羌活连𧄍汤,又宜常服消𤻤丸,却以棱针刺破出血, 以拔毒汤热淋洗,一日洗五七次,针五七次,放蟾酥 末少许于针处,上以琥珀膏贴之,更以内消膏贴之, 久久自然而消也。如不散者,用铁筒拔毒膏点破,次 以下品锭子取去恶肉,可作溃疡治之”,用十宣散之 类托里。若毒攻心呕吐者,用粉乳托里散发出毒,此 要兼针灸法同施。若已溃不愈者,宜益气养荣汤、八 物汤加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附子、贝母,多服取效。凡 用锭子药线,必用托里之剂服之。焮赤肿痛,脉沉数 者,邪气实也,宜泄之,以化毒消肿,和里散加减。肿痛 憎寒发热,或拘急,脉浮数者,邪在表也,宜散表,以荆 防败毒加减。因怒结核,或肿痛,或发热者,宜疏肝行 气,以小柴胡汤加青皮、青木香、红花、桃仁。肿硬不溃 者,宜补气血,以益气养荣汤。抑郁所致者,解郁结,调 气血,以益气养荣汤。溃后不敛者,属气血俱虚,宜大 补,以益气养荣汤,次用十全大补汤,加香附子、贝母、 远志。虚劳所致者,宜“补之,先以补中益气汤,次以益 气养荣汤加减。”因有核溃而不敛者,腐而兼补,以针 头腐之,以益气养荣汤补之。脉实而不敛,或不消者, 下之,以“羌活连𧄍汤。”肿痛发寒热,大便秘,以“羌活连 𧄍汤,次以神仙活命饮。”耳下结核肿痛,发寒热,宜荆 防败毒散;表证悉退,以散肿溃坚汤。溃后核不腐,以 益气养荣汤,更敷针头散腐之。肿硬久不消,亦不作 脓,服散坚败毒药不应,宜灸肘尖、肩尖,服益气养荣 汤而消气血。壮实之人,脉沉实而大者,亦不觉损,方 可进必效散、遇仙无比丸下其毒。若其毒一下,即止 二药,更服益气养荣汤调理。疮口不敛,宜用豆豉饼 灸之,以琥珀膏、十香膏贴之。溃后发热烦躁作渴,脉 大无力,此血虚也,宜以当归补血汤,次以“圣愈汤”,再 以八物汤加贝母、远志。劳心过度,颈肿发热,服败毒 药愈甚,以补中益气数剂而消。
百脉疽
编辑《鬼遗》云:“百脉疽肿起环颈项,疼痛,身体大热,不敢动 止,悁悁不能食,此有大畏恐骇,上气欬嗽,其发引耳, 不可以肿,十五日可刺导引,不刺导引见血,八十日 必死。”
颈痈
编辑或问“颈上生痈疽何如?”曰:是颈痈也,属手少阳三焦 经,郁火积愤惊惶所致。初觉即隔蒜灸,服活命饮加 元参、桔梗、升麻,及胜金丹、夺命丹汗之。壮实者,一粒 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若溃而 不敛,烦躁胀满,小便如淋,呕吐者死。
项中疽
编辑或问:“颈后脑下发疽何如?”曰:“此即对口疮也,属督脉, 阳独盛,气有馀,火炎上而发疽也。急服乌金散、胜金 丹汗之。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稍迟溃出脓水,入风 发搐者难治。有毒邪壅盛,鲜血暴涌者死。毒攻心腹, 膨胀谵语者死。此证焮赤肿痛可治,若根大,精神昏 愦,即难治也。量表里虚实而为汗下,内托内消,外用 大围药箍住,中点六灰膏之类,破泄其毒,不可走失 根脚,若欲流两肩脊者,不可疗也。或云先服追疔夺 命汤二贴,后服活血化毒汤。
天柱疽
编辑或问:“天柱骨上极瘥,入骨,恶心吐逆,肩背拘急何如?” 曰:“此名天柱疽。急隔蒜灸,痒止为度。无蒜明灸可治。 服活命饮加羌活、桔梗、乌金散、胜金丹选用。灸而有 泡者吉,无泡者凶。服汗剂,得汗可治,无汗难治。若溃 烂神昏,呕哕恶心,血不止者死。”
===杼疽===或问:“颈上两耳后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肿, 但痛痒不时而出清水,渐渐长大,如玳瑁斑点者是 也,亦名化骨疮。急服八阵散、夺命丹、活命饮加桔梗、 柴胡。若过时溃烂,日久出骨者,大恶之证也。此证多 生于积郁之人,《七恶》多见,犯禁者不治。”
《陈实功外科正宗》
编辑
《脑疽论》
编辑
夫脑疽者,俗称“对口”是也。但所发不同,其源有二:得 于湿热交蒸,从外感受者轻;五脏蕴结,从内发外者 重。其理何也?湿热之为病,天行气候,寒暑不调,节序 温凉,阴阳失度,凡有体虚者,易于侵袭。项后虽属督 脉,又主太阳寒水司行之道,所有侵袭,气血必凝,凝 则后必为肿。此从外感受者。其患初起有头,多生正 “穴,三四日间,多作焮痛,始生寒热,口和而干,色红根 活,疮势渐高,形不散大,时止时疼,易脓易腐,饮食知 味,起坐寻常”,外势虽可畏,而内无七恶之证相干,此 属阳证,其由从外来矣,故多不治可愈。所有五脏蕴 结而成者重,其源有五,盖心主血,故心绪烦扰,煽动 不宁,以致火旺而沸腾,行于项间,与寒水交滞而为 肿者一也。肝统筋,故“恼怒伤肝。”项乃三阳统筋之所, 肝伤则血脉不潮,筋无荣养,凝结为肿,故项紧急强 痛,不能转侧。其患未溃前,肉色紫暗,坚硬漫肿,破流 血水,不痛无脓,此等之证,皆肝气受伤者二也。脾主 肌肉,故思虑伤脾,脾气日损,又或膏粱损胃,胃汁干 枯,以致中脘否塞,气“不运行,逆于肉里,乃生臃肿。其 患外皮虽腐,而内坚不溃,口燥舌干,饮食不进,根脚 走散,脓秽色败,此等之证,皆脾气受伤者,三也。”肺主 皮毛,故忧郁伤肺,肺伤则毛窍闭塞,腠理不通,气不 舒畅,纵横经络,结而为肿。其形“疮多平陷,色淡不华, 皮腐脂流,形如汤泼,气粗短促,面霉鼻掀,碌碌生痰, 殷殷”发嗽,此等之证,皆肺气受伤者,四也。肾主骨髓, 故恣欲伤肾,肾伤则真阴之气败矣。真阴一败,相火 自生,此火最能自升自降,或动或静,煎熬脏腑,消铄 津液,更变形容,改换声音,疮形紫黑,脉数乖度,烦躁 口干,随饮随渴,此等之证,皆肾气受伤者五也。凡治 此证,必内分虚实,外辨阴阳,体顺天时,察“其病理。七 日以前,疮势未成者,当通窍以汗发之。七日已后,病 势已成,治当兼补以托之,此则毒不内攻,外无变证。 如药攻利太过,元气受伤,毒多难出,又敷围凉药,气 血冰凝,则肌肉多死,反难腐溃。予尝治此,及诸发背 初起未成者,用铍针当顶点入,知痛处,出其恶血,通 其疮窍,随插蟾酥条直至”疮底,外用膏盖,内服“万灵 丹或蟾酥丸发其大汗,解散内蕴之毒”,次日患止,或 肿或不肿,或痛或不痛,仍插仍贴,直至患顶肿高,根 脚突起,四围裂缝,有脓方住。插药轻浅者,九日后吐 出病根坚硬不化之物,毒甚者不能顿然脱落,亦可 渐腐成脓,为转重就轻之良法。外用玉红膏长肉,内 服补托收敛。其患不久自愈。如阳证轻浅者。候自腐 溃。不用前法针刺。如不肿不疼。灸亦不痛。阴证尤当 速用。不必迟延。此为移深居浅之大法也。
《看法》
编辑
初起顶高根活,色红皮薄,作疼焮热,肿不开散者顺。 已成,无论偏正,疮形献起,疼痛发热,易脓易腐者顺。 已溃脓稠,肉色红活,瘀腐易脱,焮肿渐消痛减者顺。 溃后腐脱新肉,便生疮口,渐敛凝结,痴脓作痒者顺。 初生一点黄泡,或似疙瘩,不肿不疼,自不知觉者逆。 已成,不发高肿,亦不焮痛,疮顶软陷,根脚平散者逆。 已溃脓清,肉色紫黑,外皮不腐,内生臭秽,不食者逆。 腐肉虽尽,新肉不生,疮口散大,软陷无神,色败者逆。
《治法》
编辑
“初起有头或无头,大痛或不痛,俱隔蒜灸,兼服解毒。 已成坚硬,发热焮痛,口干便秘者,邪在内也,宜泄之。” “坚肿不痛,发热恶寒,头疼四肢拘急者,兼发表攻里。 肿硬日深,形色紫黑,外皮不腐,内脓不溃,宜行拔法。” “肿强,头面焮热,口燥恶心呕吐者,邪在上也,宜清之。” 焮热肿痛,红色光亮,疼苦有时,内脓胀痛者,急开之。 将溃不溃,微热微红,不作腐溃者,脾胃虚也,宜补之。 溃后腐肉不脱,脓水清稀,肿痛仍作者,当大养气血, 大便多溏,小便短涩,自汗食少,脉细身凉,温中健脾。
《瘰𤻤论》
编辑
夫瘰𤻤者,有风毒、热毒、气毒之异,又有瘰𤻤、筋𤻤、痰 𤻤之殊。风毒者,外受风寒,䌸于经络,其患先寒后热, 结核浮肿。热毒者,天时亢热,暑中三阳,或内食膏粱 厚味,酿结成患,色红微热,结核坚肿。气毒者,四时杀 厉之气,感冒而成。其患耳项、胸腋骤成肿块,令人寒 热头眩,项强作痛。瘰𤻤者,累累如贯珠,连接三五枚, “此不足寒热,其患得于悮食虫蚁鼠残不洁之物,又 或汗液宿茶陈水混入而餐,其患先小后大,初不觉 疼,久方知痛。”筋𤻤者,忧愁思虑,暴怒伤肝,盖肝主筋, 故令筋缩,结蓄成核,生于项侧筋间,形如棋子,坚硬 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则虚羸,多生寒热,劳怒则甚痰𤻤者,饮食冷热不调,饥饱喜怒不常,多致脾气不 能传运,遂成痰结。初起如梅如李,生及遍身,久则微 红,后必溃破,易于收敛。凡观此证,别其风毒者,散其 风,除其毒,如防风解毒汤之类是也。热毒者,清其脾, 泻其热,连𧄍消毒饮之类是也。气毒者,调其血,和其 气,藿香正气散之类是也。瘰𤻤者,散其坚,和其血,散 肿溃坚汤之类是也。筋𤻤者,清其肝,解其郁,柴胡清 肝汤之类是也。痰𤻤者,豁其痰,行其气,芩连二陈汤 之类是也。又有寡妇尼僧鳏,夫庶妾,志不得发,思不 得遂,积想在心,过伤精力,此劳中所得者,往往有之, 最为难治。有此先养心血,次开郁结,益肾安神,疏肝 快膈,如归脾汤、益气养荣汤俱加香附、青皮、山栀、贝 母、木“香之类是也。”又男人不宜太阳青筋,潮热咳嗽, 自汗盗汗;女人又忌眼内红丝,经闭骨蒸,五心烦热。 男妇有此,后必变为痨瘵,难治之证。但此体实者,初 起可服散肿溃坚攻利之药,得效者,十中三、四。有不 察虚实,尽剂追伐,损伤元气,致成坏病者,十有八九。 此非患者之命,自出医人之手。予常治初起成核,服 前药未效者,用鍼刺核内,深入三四分,用冰蛳散撚 成条子,插入核内,糊纸封上,待至二七后,核子自然 落出,随用红黑二膏搽贴,内服补剂,不久便愈。又常 见螌蝥、牵牛、巴霜、大黄追蚀等用,往往致其危亡者 多矣,切宜戒之。
《看法》
编辑
初起,核高肿痛,色红软活,微作寒热,肩项不强者易。 已成,根不坚硬,内无小核相丛,脾健气血不衰者易。 已溃,脓稠,肉色红活,核肿渐消,肩项自便渐敛者顺。 溃后,易消易敛,气体平和,胸膈宽利,饮食知味者顺。 未成,形体消瘦,寒热往来,结核顽硬,痰嗽相兼者险。 已成,核坚连续如珠,大小不等,项强筋急,脉虚者险。 已溃脓水清稀,肌肉消铄,自汗盗汗,寒热不睡者逆。 溃后阴虚烦躁,作渴泄秘,男子骨蒸,女人经闭,俱逆。
《治法》
编辑
初起肿痛,憎寒壮热,四肢拘急,项强头眩者,表散之。 肿硬发热,便秘口干,胸膈不利,恶心脉实,宜利之。膏 粱厚味,醇酒积热,湿痰凝结而成,化痰降火清中。忧 思过度,郁怒伤肝,筋缩结核者,宜养血开郁疏肝。房 欲劳伤,阴虚晡热,自汗欬嗽,形消瘦者,滋肾健脾。失 利忘名,怀抱郁结,积想在心所如不得乖隔阴阳,虚 嗷岁月。所得此者。精血俱伤。先养正气。次治标病。“坚 而不溃。腐而溃之。溃而不敛。补而敛之。皆活法也。”
《石室秘箓》〈臣陈士铎著〉
编辑
瘰串
编辑瘰串乃鼠食之物,人不知食之,多生此病。然亦有郁 气者,乃易成而不愈也。方用:白芍、白芥子、紫贝、天葵、 茯苓、香附、当归各三两,人参、柴胡各五钱,蒲公英一 两白术五两砂仁二钱各为末,米饭为丸如细米一 半大。每日白滚水送下三钱,日三服,一月即消,二月 全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