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287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八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八十七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二百八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二百六十七

  大小便门四

  鍼灸

  导引

  医案

艺术典第二百八十七卷

医部汇考二百六十七

编辑

大小便门四

编辑

鍼灸

编辑

《素问》曰:“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灵枢》曰:“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 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 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 泻之。”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 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 请帮助识别此字。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锺”,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 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 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 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癃,取之阴𫏋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补足外踝下留 之。

《甲乙经》曰:“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少腹尤甚坚,不得小 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 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中。”

少腹满大,上走胸至心,索索然身时寒热,小便不利, 取足厥阴。

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关元主之。

小便难,水胀满,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

少腹胀急,小便不利,厥气上头巅,《漏谷》主之。

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欬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 可以俛仰,面黑热,腹中䐜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 少腹中满,热闭不能溺,足五里主之。

少腹中满,小便不利,涌泉主之。

筋急身热,少腹坚肿,时满,小便难,尻股寒,髀枢痛引 季胁,内控八窌,委中主之。

阴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鍼气逆,取 其太阴、阳明。

《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

大便难,中渚及太白主之。

大便难,大锺主之。

阴跳遗溺,小便难而痛,阴上下入腹中,寒疝,阴挺出, 偏大肿,腹脐痛,腹中悒悒不乐,大敦主之。

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胸满膨膨然,实则癃闭,腋下肿,虚则遗溺,脚急兢兢 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俛仰,委阳主 之。

气癃,小便黄,气满虚则遗溺,石门主之。

癃,遗溺,鼠鼷痛,小便难而白,期门主之。

小便难。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曾阴主之。 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

溺黄,下廉主之。

小便黄赤,完骨主之。

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

劳瘅,小便赤难,前谷主之。

《千金方》曰:“大便难,灸第七椎两旁各一寸,七壮。又灸 承筋二穴,各三壮,在腨中央陷内。 大便不通,灸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 又灸大敦四壮,在足大指聚毛中。”

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灸石门百壮。

后闭不通,灸足大都随年壮。

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指去甲一寸”三壮,又 灸大指奇间,各三壮。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 四面各一寸。

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灸团冈百壮,穴在小 肠腧下二寸,横三寸间。灸之。

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又灸横文百壮。 大小便不利,灸八窌百壮,穴在腰目下三寸,侠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计八穴,故名“八窌。”

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小便不利,大便注泄,灸天枢百壮,穴在侠脐相去三 寸,魂魄之舍,不可鍼。大法在脐旁一寸,合脐相去可 三寸也。

遗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

遗溺,“灸遗道,侠玉泉五寸;又灸阳陵泉;又灸足阳明, 各随年壮。”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又灸行间七壮。

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又灸 脐下横文七壮。

《东垣十书》曰:“大便闭,背脊椎两旁相去各一寸,灸三 壮,承筋灸三壮。肠绕挟玉泉相去二寸,随年壮鍼灸。” 书无此穴或云非正穴也

又法:石门寸半,大都五分。

小便热痛,目赤尿如血:列缺沿皮一寸。太陵承浆各 五分。

又法:“曲骨灸二七壮,阴阳二陵泉各二寸五分。 遗溺失禁,阴陵泉阳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壮。”

又方:“曲骨阴阳二陵泉各二寸半。”

《医学纲目》曰:“大便秘涩,照海五分,补二呼,泻六吸立 通。支沟半寸,泻三吸。”

又法《照海》泻之立通。“太白”泻之灸亦可。

又法:“照海半寸,灸二十壮泻之;章门灸二七壮;太白 半寸,灸五壮。已上诸穴,看虚实补泻之。虚结补则通; 热结泻则通;寒结先泻后补,热结先补后泻之。” 又法:“气海八分,令病人觉,便三五次为度,出鍼时记 令人挟脐揉之,却刺三里五分,觉腹中鸣三五次即 透。”

又法“取合谷。”

大便不通,并伤寒水结,取三间沿皮向下至合谷穴, 三补三泻,候腹中通出。鍼承山七分,泻之。

小便不通。取阴谷关元八分。令病人觉淋沥三五次 为度。便揉小腹。却取三阴交三分。即透阴谷。

“小便闭数不通,取阴谷一寸五分灸之,阴陵泉泻之。” 又法:“取《遍历》。”

小便闭不通,取阴陵泉、阴谷、三阴交、气海、关元,灸三 十壮,刺二寸五分,不已,取太溪、阴交。

小便数,腹痛取尿胞,在玉泉下一寸,屈骨端。

小便多,灸命门,随年壮。又取肾俞一分,沿皮向外六 分,补六呼,泻一吸。

小便滑数,灸中极、肾腧、阴陵泉。不已,取气海、阴谷、三 阴交。

导引

编辑

《保生秘要》曰:“大便不通导引法,以舌顶上腭,守铉雍 静念而液自生。俟满口赤龙搅动,频嗽频吞,听降直 下丹田。又守静咽数回,大肠自润,行后功效。”

运功“左手抚脐,用意推旋,开五脏向后落,大肠九曲 行去。或升肾水,洗润大肠,九曲而通泻之。”

以手覆脐,又推开五脏向后落,大肠九曲去。或升肾 水,洗浴大肠九曲而泻之。

尾间坠气导引法:“咬牙闭气耸肩,双目圆睁,左右转 动,谷道紧撮,如此行之,气自然升。”

《运功》元气下陷之证,气出不臭是也。因闭气行功,不 能转升故耳。当存归元法,运周天七日见效。有用功 通尾闾及夹脊、双关之后,不能招摄而坠者,宜用静 功返照,自然升顶,不必执著。

小水迟滞导引法搓小纸捻入鼻中,俟打喷嚏,小水 自通。此治闭塞。若迟塞,多搓掌心及涌泉穴,退火安 静或行运法,效。

运功及小肠证同,治从《归元》法,旋运而下,旋至病处, 多运数十回,复绕而上,撤而散之,周而复始,如法渐 行谷道,去浊提回守静。

溺管泄气导引法:“用指按坎穴,搓运二十四,下意从 灵物顶上吸气一口转河车,周天一九数归元”,又提 行三九而吐纳兼用运功效。

《运功》“此证感于坐功之人,当凝想气海,半晌后,默运 旋转,动中又静,念念不忘,其气自收。”

《归元诀》“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从左而右,先 运脐轮,收而放,放而复收,以还本位,不离这个念,自 归真矣

医案

编辑

《儒门事亲》曰:“戴人过曹南省亲,有姨表兄病,大便燥 涩,无他证,常不敢饱食,饱则大便极难,结实如铁石, 或三五日一如圊,目前星飞,鼻中血出,肛门连广肠 痛,痛极则发昏,服药则病转剧烈。巴豆、芫花、甘遂之 类皆用之,过多则困,泻止则复燥。如此数年,遂畏药 性,暴急不服,但卧病待尽。戴人过诊其两手脉息,俱” 滑实有力,以大承气汤下之,继服神功丸、麻仁丸等 药,使食菠薐葵菜及猪羊血作羹,百馀日充肥。亲知 见,骇之。“呜呼!粗工不知,燥分四种:燥于外则皮肤皱 揭;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 则便溺结闭。”夫燥之为病,是阳明化也,水液寒少,故 如此。然可下之,当择之药,如巴豆,可以下寒。甘遂、芫 花,可以下湿。大黄、𥐚硝,可以下燥。《内经》曰:“辛以润之, 咸以耎之。”《周礼》曰:“以滑养窍。”

项有老人年八十岁,脏腑涩滞,数日不便,每临后时, 目前星飞,头目昏眩,鼻塞腰痛,积渐始减,纵得食便 结燥如弹。一日友人命食血脏葵羹、油渫、菠薐菜,遂 顿食之,日日不乏,前后皆利,食进神清。年九十岁无 疾而终。《图经》云:菠菜寒利肠胃。芝请帮助识别此字。油炒而食之,利 大便。葵宽肠利小溲。年老之人,大小便不利,最为急 切,此亦偶得泻法耳。

太康刘仓使病大便少而频,日七八十次,常于两股 间悬半枚壶卢,如此十馀年。戴人见之而笑曰:“病既 频而少,欲通而不得通也,何不大下之?此通因通用 也。此一服药之力。”乃与药大下三十馀行,顿止。 《东垣十书》曰:“昔长安有大贾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 成中满,腹大坚硬如石,壅塞之极,腿脚肿胀破裂出 黄水”,双睛凸出,昼夜不得眠,饮食不下,苦痛不可名 状。求予治之。因问受病之始,知病不渴,近苦呕哕,众 医皆用治中满利小便淡渗之药,急难措手,乃辞归, 从夜至旦,耿耿不寝,穷究其理,忽记《素问》有云:“无阳 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 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病小便癃闭,是无阴 而阳气不化者也。凡利小便之药,皆淡味渗泄为阳, 止是气药阳中之阴,非北方寒水阴中之阴所化者。 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北方之阴,肾水不足,故 膀胱肾之室,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 哕,非隔上所生也。独为关,非格病也。洁古老人曰:“热 在下焦,填塞不便,是治关”格之法。今病者内关外格 之病悉具,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随处以禀北方 寒水所化,大苦寒,气味俱阴者,黄蘗、知母、桂为引,用 丸如桐子大,沸汤下二百丸。服药少时,须臾前阴如 刀刺,火烧之痛,溺出如瀑泉涌出,卧具皆湿,床下成 流,顾盻之间,肿胀消散。予惊喜曰:“大哉圣人之言,岂 可不遍览”而执一者也。其证小便闭塞而不渴。时见 躁者是也。凡诸病居下焦。皆不渴也。二者之病。在气 在血。最易分别。

《丹溪心法》曰:“杨淳三哥,大便秘涩,小便如常,咽塞不 通,食下便有痰出,脉涩,左右手同,此血虚肠燥为脾 约。病甚者,人参散主之。”

一妇人脾痛,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 于下焦,以“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煎柤吞之。

吕仲,年六十六岁,病伤寒,得汗热退后脉尚洪。此洪 脉作虚脉论。与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芍药、陈 皮数日,其脉仍大,未收敛,又小便不通,小腹下妨闷, 颇为所苦,但仰卧则点滴而出。予曰:“补药服之未至”, 前药倍加黄芪、人参,大剂与服两日,小便方利。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用通利药而反剧。《丹溪》曰:“此 积痰也。痰积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 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 焉。乃以吐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然此可见癃淋又 不独主于经病也。”

马希圣,年五十馀,性嗜酒,常痛饮,糟粕出前窍,便溺 出后窍,六脉皆沉涩,与四物汤加海金沙、木香、槟榔、 木通、桃仁服而愈。此人酒多而肆气,酒升而不降,阳 极虚,酒湿积久生热,煎熬血干,阴亦大虚,阴阳偏虚, 皆可补接。此人中年后阴阳俱虚时暂可活者,以其 形实,酒中谷气尚在,三月后其人必死。后果然。 一人年四十,口干溺数,春末得之,夏求治。脉俱涩,右 略数而不弦,重取似大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 强,然涩却多于右。喜二尺皆不甚起,当作饮食厚味 生热,此谓之痰热。禁其厚味降火,以清金抑肝而补 脾。三补丸二十一粒,元明粉五粒,阿胶五粒,姜汤吞 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汤加参、术、陈皮、生甘草、五味、 麦门冬煎服,一日三次。与丸药间服之,一二日自觉 清快,小便减三之二。口不干,止渴未消,头运眼花,久 坐则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减川芎,加 参、芪、白术、牛膝、五味、炒蘗、麦门冬煎调六一散。反觉 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药。

一妇转胞,小便闭,脉似涩,重取则弦,左稍和,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胞不举,气多 有饮,中焦不清而溢,则胞知所避而就下,故坠。”以四 物汤加参、术、半夏、陈皮、甘草、生姜,空心饮,随以指探 吐之,俟气定又与,至八贴而安。此恐偶中,后又治数 人皆效。

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药太过,遂致闭塞, 点滴不出。予以其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一服而 通。因先多用利药,损其肾气,遂致通后遗尿,一夜不 止,急补其肾然后已。

《卫生宝鉴》曰:“中书右丞合剌合孙,病小便数而欠,日 夜约去二十馀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至 元癸未季春下旬,予奉圣旨治之,遂往诊视,脉得沉 缓,时时带数。尝记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 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宜 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涩而不行,二也,必” 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 化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也。今右丞平居膏粱, 湿热内畜,不得施化,膀胱窍涩,是以起数而见少也。 非渗泄分利,则不能快利,遂处一方,名曰茯苓琥珀 汤。《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畜,脐胀腹满,当 须缓之。缓之必以甘淡为主,是用茯苓为君。滑石甘 寒,滑以利窍,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而利水道,故用 三味为臣。脾恶湿,湿气内畜,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 必用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术为佐。咸入肾,咸味下泄 为阴,泽泻之咸以泻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 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润燥,此为因用,故 以二物为使。煎用长“流甘烂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 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行也。两服减半,旬日良愈。” 《医学正传》曰:“本邑赵德秀才之母,年五十馀,身材瘦 小,得大便燥结不通,饮食少进,小腹作痛。召予诊治, 六脉皆沉伏而结涩。予作血虚治,用四物汤加桃仁、 麻仁、煨大黄等药,数服不通,反加满闷。与东垣枳实 导滞丸及备急大黄丸等药,下咽片时即吐出。盖胃 气虚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药耳。”遂以备急大黄丸,外 以黄蜡包之,又以细鍼穿一窍,令服三丸。盖以蜡匮 者,制其不犯胃气,故得出幽门达大小肠取效也。明 日下燥屎一升许,继以四物汤加减,作汤使,吞润肠 丸,如此调理月馀,得大便如常,饮食进而平安。 予族孙因出痘,大便闭结,自病至痘疮愈后,不如厕 者凡二十五日,肛门连大肠,不胜其痛,叫号声达四 邻。外医及予二三人,议用皂角末及煎蜜导法,服以 大小承气汤及枳实导滞丸、备急丸,皆不效,计无所 出。予曰:“此痘疮馀毒郁热结滞于大小肠之间而然。” 以香油一大盏令饮,自朝至暮,亦不效。予画一计,令 侍婢口含香油,以小筒一个套入肛门,以油吹入肛 内。过半时许,病者自云:“其油入肠内,如蚯蚓渐渐上 行。再过片时许,下黑粪一二升止。”困眠而安。

修德翁年七十,秋间患小便不通二十馀日,百方不 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至微之 物,而有回生起死之功,故录以为济利之一助云。 《医学纲目》曰:“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 泔色,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令服桑螵蛸散,未终一剂 而安。”此药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 用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苓、当归、龟甲酢炙 各一两为末,以人参汤调下二钱。

《医宗必读》曰:“少宰蒋恬庵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 结,四日,腹中胀闷,服大黄一钱,通后复结。余曰:‘肾气 衰少,津液不充,误行疏利,是助其燥。以六味丸料煎 成,加人乳一锺,白蜜五钱,三剂即通,十日而康复。 文学顾以贞,素有风疾,大便秘结,经年不愈,始来求 治。余曰:‘此名风秘,治风须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 补’”汤,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风、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 月以后,永不复患。以手书谢曰:“不肖道力,僻处窍乡, 日与庸人为伍,一旦撄非常之疾,困苦经年,靡剂不 尝,反深沉痼,遂就治神良。乍聆指教,肺腑快然。及饮 佳方,百日以来,沉疴顿释,今日幸生归矣。凡仰事俯 育,俦非意外之庆,则俦非台翁之赐哉?”全家额手,尸 祝湛恩,乞附名案尾,以志感忱,幸甚!

方伯张七泽夫人,患饮食不进,小便不禁。余曰:“六脉 沉迟,水泉不藏,是无火也。”投以八味丸料,兼进六君 子加益智、肉桂,二剂减,数剂安。

文学俞元倩,忧愤经旬,忽然小便不禁,医皆以固脬 补肾之剂投之,凡一月而转甚。余谓之曰:“六脉举之 则软,按之则坚,此肾肝之阴有伏热也。”用牡丹皮、白 茯苓各二钱,苦参八分,甘草梢六分,黄连一钱,煎成, 调黄鸡肠与服,六剂而安矣。有吴门医者云:“既愈当 大补之。”数月后仍复不禁,再来求治。余曰:“肝家素有 郁热,得温补而转炽。”遂以龙胆泻肝汤加黄、鸡肠服 之,四剂即止。以四君子加黄连、山栀,一月而痊。 郡守王镜如,痰火喘嗽正甚时,忽然小便不通,自服 车前、木通、茯苓、泽泻等药,小腹胀闭,点滴不通。余曰“右寸数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惟用紫菀五钱,麦 冬三钱,五味十粒,人参二钱,一剂而小便涌出如泉。 若淡渗之药愈多,则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 先兄念山,谪官浙江按察,郁怒之馀,又当盛夏,小便 不通,气高而喘。以自知医,服胃苓汤四贴不效。余曰: “六脉见结,此气滞也。”但用枳壳八钱,生姜五片,急火 煎服,一剂稍通,四剂霍然矣。

孝廉俞彦直修《府志》,劳神,忽然如丧神守,小便不通。 余诊之曰:“寸微而尺鼓,是水涸而神伤也。”用地黄、知 母各二钱,人参、丹参各三钱,茯苓一钱五分,黄蘗一 钱,二剂稍减,十剂而安。

《薛己医案》曰:“一人大便素结,服搜风顺气丸,胸膈不 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左关尺脉洪而虚。余曰:‘此足 三阴虚也’。彼恃知医不信,乃服润肠丸,大便不实,肢 体倦怠。余与补中益气、六味地黄,月馀验。年许安 都宪孟有涯,气短痰运,服辛香之剂,痰甚遗尿,两尺 浮大,按之如无。余以为肾家不能纳气归源,香燥致 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剂而愈。

“一老儒有风热,饮食如常,大便十七日不通,肚腹不 胀,两尺脉洪大而虚”,此阴火内烁津液,用六味丸二 十馀剂,至三十二日始欲去,用猪胆润而通利。 一妇人年七十有三,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 脉洪大,重按细微,此属肝肺肾亏损,朝用六味丸,夕 用逍遥散,各三十馀剂,计所进饮食百馀椀,腹始痞 闷,乃以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调理而安。若 间前药。饮食不进。诸证复作。

一男子年五十馀,因怒少食,大便不利,服润肠丸,大 便闭结,胸胁作痛,欲兼服脾约丸,肝脾肾脉浮而涩。 余曰:“此足三阴精血亏损之证也。”东垣先生云:“若人 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 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人阴血枯槁,内火燔烁,肺金 受邪,土受木伤,脾肺失传,大便闭而小便数者,用润 肠丸,今滋其化源,则大便自调矣。”如法果验。

一儒者,怀抱郁结,复因场屋不遂,发热作渴,胸膈不 利,饮食少思,服清热化痰行气等剂,前证益甚,肢体 倦怠,心脾二脉涩滞,此郁结伤脾之变证也。遂用加 味归脾汤,饮食渐进,诸证渐退。但大便尚涩,两颧赤 色,此肝肾虚火,内伤阴血,用“八珍汤”加苁蓉、麦冬、五 味,至三十馀剂,大便自润。

一男子所患同前,不信余言,服大黄等药,泄泻便血, 遍身黑黯,复求治。余视之曰:“此阴阳二络俱伤也。阳 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辞不治,后果然。 职方陈莪斋,年逾六旬,先因大便不通,服内疏等剂 后,饮食少思,胸腹作胀,两胁作痛,形体倦怠,两尺浮 大,左关短涩,右关弦涩,时五月,请治。余意乃命门火 衰,“不能生脾土,而肺金又克肝木,忧其金旺之际不 起。后果然。”

刘天锡内有湿热,大便滑利,小便涩滞,服淡渗剂愈 加滴沥,小腹腿膝皆肿,两眼胀痛。此肾虚热在下焦, 服淡渗导损阳气,则阴无以化,遂用地黄、滋肾二丸, 小便如故,更以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兼服而愈。 一富商饮食起居失宜,大便干结,常服润肠等丸后, 胸腹不利,饮食不甘,口干体倦,发热吐痰,服二陈、黄 连之类,前证益盛,小便滴沥,大便泄泻,腹胀少食。服 五苓、瞿麦之类,小便不通,体肿喘嗽。用《金匮》肾气丸、 补中益气汤而愈。

大司徒许《函谷》,在南银台时,因劳发热,小便自遗,或 时不利。余作肝火阴挺不能约制,午前用补中益气 加山药、黄蘗、知母,午后服地黄丸,月馀全安。

司徒边华泉,小便频数,涩滞短赤,口干唾痰。此肾经 阳虚热躁,阴无以化,用六味滋肾,二丸而愈。

考功杨朴庵,口舌干燥,小便频数,此膀胱阳燥阴虚。 先用“滋肾丸”以补阴而小便愈,再用补中益气、六味 地黄以补肺肾而安。

“一儒者,发热无时,饮水不绝,登厕则小便涩痛,大便 牵痛,此精竭所致,用六味丸加五味及补中益气,喜 其谨守得愈。若肢体畏寒,喜热饮食,用八味丸。 刘大参年逾六旬,形气瘦弱,小便不禁,或频数,内热 口干,或欬痰喘运。余以为肺肾气虚,用六味丸、益气 汤以滋化源。”彼不信,反服补阴降火涩精之剂,阴窍 作痛,或小便不利。仍服前药。不两月而愈。

《证治准绳》曰:“甲午秋,治一妇人,年五十,初患小便涩, 医以八正散等剂,展转小便不通,身如芒刺,加于体。 予以所感霖淫雨湿,邪尚在表,因用苍术为君,附子 佐之发其表,一服即汗,小便即时便通。”

马参政父,年八旬,初患小便短涩,因服药分利太过, 遂致闭塞,涓滴不出。予以饮食太过,伤其胃气,陷于 下焦,用补中益气汤一服,小便通。因先多利药,损其 肾气,遂致通后遗尿,一夜不止,急补其肾然后已。凡 医之治是证,未有不用泄利之剂者,安能顾其肾气 之虚哉?表而出之,以为世戒有瘀血而小便闭者,宜多用牛膝。《本事方》云:“顷在毗 陵有一贵官妻妾,小便不通,肚腹胀痛不可忍。众医 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类数种,皆治不通,病愈甚。”予 诊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药不可去。”乃用桃仁煎,初 服至日午,大痛不可忍卧,少顷,下血块如拳者数枚, 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药猛峻,气虚血 弱者,宜斟酌之。

《医方考》曰:宋季饶医熊彦诚,年五十五岁,病前后便 溺不通,五日腹胀如鼓,同辈环视,皆不能措力,与西 湖妙果僧慧月相善,遣信邀至诀别。月惊驰而往,于 钓桥逢一异客,揖之曰:“‘方外高人,何孑孑走趋若是’? 月曰:‘一善友久患秘结,病危急,欲往问。客曰:‘易事耳。 待奉施一药’’。”即脱靴入水,探一大螺而出,曰:“事济矣。” 抵家,以盐半匙,和壳生捣,置病者脐下一寸三分,用 宽帛紧系之,仍办溺器以须其通。月未以为然,姑巽 谢之。至熊家,彦诚昏不知人,妻子聚泣,知诸医无他 策,慢使试之,曾未安席而暴下,诸医愧叹而散。月归 访异人,无所见矣。熊后十六年乃终。崑谓便溺不通 者热,秘之也。大螺性寒,而善分清散浊水之中。一著 大螺。便能澄澈。剂之以盐。取其善润而已。

《寓意草》曰:姜宜人得奇证简《本草经疏》治交肠用五 苓散之说,以为神秘。余见之辨曰:“交肠一证,大小二 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专为通前阴 而设也。若此证闭在后阴,二便俱从前阴而出,拟之 交肠,诚有似是实非者。况交肠乃暴病,骤然而气乱 于中,此证乃久病以渐,而血枯于内,有毫厘千里之 不同,安得拟之?”原夫疾之所始,始于忧思结而伤脾。 脾统血者也。脾伤则不能统摄,而错出下行,有若崩 漏,实名脱营。脱营病宜大补急固,迺悮认为崩漏以 凉血清火为治,则脱出转多。不思天癸已尽,潮汛已 绝,万无是病。其年高气弱,无血以实漏卮者,毫不念 也。于是胞门子户之血,日渐消亡,势不得不借资而 仰给矣。借资于大肠,转将大肠之血,运输而渗入胞 囊。久之大肠之血亦尽,而大肠之气,附血而行者,孤 而无主,为拳为块,奔腾涣散,与林木池鱼之殃祸同 矣。又如《救荒》者,剥邻国为立尽之墟,所不顾矣。犹未 也,仰给于胃脘,转将胃脘之血,吸引而渗入胞囊。久 之胃脘之血亦尽,下脱之血始无源自止。夫胃脘之 血,所以荣周身而灌百脉者,今迺暗归乌有,则苞稂 失润,而《黍离》足忧,血尽而止,较之血存而脱,又倍远 矣。故血尽然后气乱,气乱然后水谷舍故趋新,舍宽 趋隘,江汉两渠,并归一路,身中为之大乱,势必大肠 之故道复通,乃可拨乱返治,与五苓一方,全无干涉。 又况水榖繇胃入肠,另有幽门,泌别清浊,今以渗血 之故,酿为谷道,是幽门辟为坦径矣,尚可用五苓再 辟之乎?又况五苓之劫阴,为亡血家所深戒乎!今之 见一病,辄有一药横于胸中,与夫执成方奉为灵秘 者,大率皆悮人者也。若宜人之病,余三指才下,便问 曰:“病中多哭泣否?”婢媪曰:“时时泣下。”乃知“脏燥者多 泣,大肠方废而不用也,交肠云乎哉?今大肠之脉,累 累而现于指,可虞之时,其来春枣叶生乎。枣叶生”而 言果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