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27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二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二十七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二十七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七

  小儿初生诸疾门一

  黄帝素问奇病论篇

  孙思邈千金方初生出腹论 惊痫 变蒸论

  钱乙小儿直诀胎惊 变蒸 吐泻 夜啼 惊啼 撮口 胎肥胎热胎怯

   脐风 胎黄 语迟 行迟齿迟

  张从政儒门事亲夜啼 拗哭不止 悲哭不止 小儿风门

  朱震亨心法小儿论

  幼科全书胎疾 脐风 撮口 噤风 西江月 变蒸 西江月

  方贤奇效良方辨小儿生下三月已前中病不治 胎热 变蒸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初生诸疾胎疾

  幼科发挥胎疾 胎惊 脐风 变蒸 兼证 夜啼 百日嗽

  育婴家秘初生 胎疾 脐风 啼哭 夜啼 胎惊 百晬咳

艺术典第四百二十七卷

医部汇考四百七

编辑

小儿初生诸疾门一

编辑

《黄帝素问》

编辑

《奇病论篇》

编辑

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 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 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此女子胞之为病也。有所大惊,则气暴上而不下。夫精以养胎,而精气并居者也。母受惊而气上,则子之精气亦逆,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愚谓:“巅”当作癫。按:婴儿癫痫,多因母腹中受惊所致。然癫疾者,逆气之所生也,故因气上逆而发为癫疾。《兆璜》曰:胎中受病,非止惊痫,妊娠女子,饮食起居,大宜谨慎,则生子聪俊,无病长年。

《唐孙思邈千金方》

编辑

《初生出腹论》

编辑

小儿初生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 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 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 缩者,皆是血脉不敛也,多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 龙胆汤也。

儿生落地不作声者,取煖水一器灌之,须臾当啼。儿 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气少故也,可取儿脐带向身 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声自发,亦可以 葱白徐徐鞭之,即啼。

儿生十许日,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或脐燥,还刺其 腹,当解之易衣更裹,仍以温粉粉之。若脐不愈,烧绛 帛末粉之。若过一月,脐有汁不愈,烧虾蟆灰粉之,日 三四度。若脐中水及中冷,则令儿腹绞痛夭。请帮助识别此字。啼呼, 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当炙粉絮以熨之,不时治 护。脐至肿者,当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 壮。轻者脐不大肿,但出汁,时时啼呼者,𢭏。当归末和 胡粉傅之,炙絮日熨之,至百日愈,以啼呼止为候。按初

生小儿针灸不可妄施。兹云灸之可至八九十壮,虽今古异宜。亦须斟酌。

若儿粪青者,冷也,与脐中水同。

乳哺不进者,腹中皆有痰癖也,当以四物紫丸微下 之,节哺乳数日便自愈。小儿微寒热,亦当尔利之要 当下之,然后乃瘥。

《惊痫》

编辑

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不收敛,血气不聚,五脏不流, 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其一月四十日已上,至期岁 而痫者,亦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也。病先 身热、掣疭、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病在 六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 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病在五脏,内在骨髓,极难 治也。

初出腹,血脉不敛,五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 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后有病,馀证并宽,惟中风最 暴卒也。小儿四肢不好惊掣,气息小异,欲作痫,及变 蒸日满不解者,并宜与龙胆汤。

凡小儿不能乳哺,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 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损,及其愈病,则致深 益。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难治矣。凡下,四味紫丸 最善,虽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 当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已下而有馀热 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并摩赤膏。

风痫亦当下之,然当以猪心汤下之。惊痫但按图灸 之,及摩生膏,不可大下也。何者?惊痫心气不定,下之 内虚,益令甚尔。惊痫甚者,特为难治。故养小儿常慎 惊,勿令闻大声,抱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惊怖。又天雷 时当塞儿耳,并作馀细声以乱之也。凡养小儿皆微 惊,以长其血脉,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

《变蒸论》

编辑

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 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一百六十日 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 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 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 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 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 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 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 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 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 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其重 者其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𠯟, 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变 蒸毕自精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 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期五日, 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儿生三十二日一变,二十九 日先期而热,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毕耳, 恐不解了,故重说之。”且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傍 多人儿变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又初变之时,或 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 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可已,少 与紫丸微下,热歇便止。若于变蒸之中,加以时行温 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其诊皆相似,惟耳及尻 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 粉,粉之热当歇,便就瘥。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 儿变蒸时,若有寒加之,即寒热交争腹腰夭。请帮助识别此字。啼不 止者。熨之则愈也。熨法即灸粉絮熨之“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 若非变蒸,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作馀治, 审是变蒸,不得为馀治也。

又一法:凡儿生三十二日始变,变者身热也;至六十 四日再变,变且蒸,其状卧端正也;至九十六日三变, 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 以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变,以成机关也;至一 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五机成也;至二百二十四 日七变,以能匍匐也;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 以知欲学语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以亭亭然也。 凡小儿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四蒸也。当其变之 日,慎不可妄治之,则加其疾。“变且蒸”者,是儿送迎月 也。蒸者,甚热而脉乱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远者八 九日歇也。当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

《宋钱乙小儿直诀》

编辑

胎惊

编辑

小儿初生,壮热吐𠯟,身体强直,手足抽掣,目反直视, 是胎惊风证也。

按:前证多因娠妇忿怒惊恐,调摄乖常,或挟外邪内伤于胎。盖母有所触,胎必感之,当用猪乳膏拭儿口中,或用惺惺散加漏芦,令母煎服,使药通乳中,儿病自愈矣。

百日内发搐,真者不过两三次必死,假者频发不死。 真者内生惊痫,假者外伤风冷,血气未实,不能胜任, 故发搐。口中气热,用“大青膏”涂顖、浴体二法。

按:前证多因胎中受患,或乳母郁怒传儿,或儿脾伤自病,当固元气为主,而兼治其母,仍参“吮乳不能类治”之,后仿此。

变蒸

编辑

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 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变者,易也。自内 而外,自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后三十二日一 变蒸,即智意,有异于前。何也?长生脏腑,智意故也。何 谓三十二日长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 足中四十五碎骨,外有三百二十数。自生下骨,一日 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而三十二日,计三百二十段 为一变,亦曰一蒸。骨之馀气,一自脑分入龈中,作三 十二齿,而齿牙不及三十二数者,由变不足其常也。 或二十八日,即长二十八齿,已下仿此,但不过三十 二之数也。凡一周遍,乃生虚热诸病,如是十周,则小 蒸毕也。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故初 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六十四日,再变生膀胱,其 发,耳与骫冷。肾与膀胱,俱主于水,水数一,故先变生 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小 肠,其发汗出而微惊。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 变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其发目闭。一云目不 闭而赤。肝主木,木数三,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 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 肺者金,金数四,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三百二 十日十变生胃,其发,不食,腹痛而吐乳,此后乃齿生, 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 于十变后,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手受血故能持物,足受血,故能行立也。《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 岁之日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 可馀治。是以小儿须变蒸。蜕齿者,如花之易苗。所谓 不及三十二齿者,由变之不及齿,当与变日相合也。 年壮而视齿方明。

按:小儿变者,变其情态,蒸者蒸其血脉,故三十二日一变,每变毕则情态异常。《全婴方论》云:“变蒸者以长气血也。变者上气,蒸者发热也。轻则体热虚惊,耳冷微汗,唇生白泡,三日可愈;重者寒热脉乱,腹疼啼叫,不能乳食,食即吐𠯟,五日方愈。”古方以黑散子、紫丸子主之,窃谓此证小儿所不能免者,虽勿药可也。况前药乃属峻厉,非惟脏腑不能胜,抑且反伤气血,慎之!慎之!予尝见一小儿,至二变发热有痰,投以“抱龙丸”一粒,卒至不救,观此可验矣。若不热不惊,略无证候而暗变者,盖受胎气壮实故也。然其候与伤寒相似,但以唇上白泡验之。亦有受胎气壮实,不热不惊,或无证候而暗变者,不必服药。然父母爱子之心胜。稍有疾病,急于求医。而医不究病情。率尔投剂。殊不知病因多端。见证相类。难以卒辨。况古人禀厚,方多峻厉之剂。慎服可也。

吐泻

编辑

初生十日内,吐泻壮热,不乳,或乳不消,或白色,先用 白饼子下之,后用“益黄散”和之。

初生下吐,因秽恶下咽故也,用木瓜丸主之。凡初生 急须拭净口中,否则啼声一发,秽物咽下,致生诸病。

按:芽儿初生之患,多因乳母不慎七情,不节厚味,传儿为病,当审其因,以调治其母,前所用之药,恐脏腑脆嫩,不能胜受,治者审之。

夜啼

编辑

夜啼者,小儿筋骨血脉未成而多哭,脾脏冷而痛也。 当与温中药,或花火膏主之。

若虚怯为冷所乘,则唇青。

按前证多因禀赋不足,或乳母饮食七情亏损所致,若面色白及白睛多者,属肾气不足,至夜则阴盛而腹痛也,用六味丸。若脸青唇白,或小便黄短,属脾气不足,至夜则阴盛而腹痛也,用钓藤散。若脸红舌白,或小便赤涩,小肠热也,用导赤散加辰砂。如不应,属肾火,用地黄丸。唇色青白,口中气冷,或肢体冷,或泄泻曲腰,或泄泻不乳,此脾肾虚弱,用六神散,兼呕吐,用六君子汤。大便不化,乳少腹胀,用五味异功散加漏芦,令母服之,儿病自愈。儿亦服四五滴尤妙,儿大数滴。

惊啼

编辑

惊啼者,邪气乘心也,当以“安神丸主之。”

按:哭而不啼多泪,是惊悸也。啼而无泪,是痛也。若因心血不足,用《秘旨》安神丸。心火炽盛,用导赤散。木火相搏,用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用六味丸。所云“十啼”者,盖亦大同小异耳。

撮口

编辑

若浴后拭脐不干。风入作疮。令儿撮口甚者。是脾虚 也。若频撮口。是气不和也。益黄散主之。

愚按前证果因浴后拭挹不干,用枯矾为末,搽之即愈。若兼乳母肝脾有热,助儿为患,当用加味逍遥散以治其母。若风入作疮,邪传于脾,撮口者,其害匪轻,七日内患者,其危尤速。

胎肥胎热胎怯

编辑

胎肥者,生下丰厚,目睛粉红,大便干难,时出涎水, 胎热者,生下有血色,时叫哭,身热淡黄,目睛多赤,大 便色黄,急欲食乳,并用《浴体法》主之。

《胎怯》者,生下面白,肌肉瘦弱,大便白水,身无血色,哽 气多哕,亦用浴体法。

按:浴体之法,乃开发腠理,疏泄阳气者也。其胎气果热,在暑月庶几可用。其或胎怯而用前法,恐复伤真气也。然此证属有馀者,胎肥胎热也。因母食膏粱厚味,或怒火郁热。胎怯弱者,因父精不足,或母气虚弱,用八珍汤,父精不足用地黄丸,俱加漏芦,令子母俱服。

脐风

编辑

急欲乳不能食者,此风邪由脐而蕴热心脾,致舌厚 唇燥,不能吮乳也。

按前证果因外邪,而唇口撮紧者,名为“脐风”,多不能救。若心脾有热,舌尖痛不能吮乳,舌本痛不能送乳者,以柳华散敷之。若舌下肿如小舌者,或舌络牵痛,或齿龈患白星,俱用线针刺出毒血,亦敷前散。若唇肿痛,或裂纹作痛,以当归膏调前散敷之。若暴病发热,作渴饮冷,大便秘结,用泻黄散疏导其热。若病后发热,口渴饮汤,大便不实,用异功散调补胃气。若服攻伐之剂,兼呕吐或腹痛,脾胃复伤也,用四君子汤。或口角流涎,或痰气壅盛,脾不能摄也,用六君子汤。若儿自食甘肥,或母食

“酒面,致儿口舌生疮,用清胃散以清热。若作呕少食泄泻,用白术散以补脾。若手足并冷,或腹痛恶寒,用六君、炮姜以温中。若因乳母饮食劳役失宜,致儿发热,用补中益气汤。因乳母肝脾二经血虚,内热传儿,用加味逍遥散、八珍汤。因乳母肝脾郁怒,血伤内热,致儿为患,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俱加漏芦子” ,亦服数滴。仍参前弄舌类。凡针重舌。以针直刺。不可横挑。恐伤舌络。则言语不清。

胎黄

编辑

若百日或半年,不因病而身黄者,胃热胎疸也。若淡 黄兼白者,胃怯也。

初生身黄壮热,不乳便秘,此为胎热,用地黄汤。若二便赤涩,腹胀面赤,饮水,用茵陈汤调五苓散。若清便自调,四肢并冷,用益黄散。淡黄白,用调中丸。

语迟

编辑

若患吐泻。或大便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物者。 非失音。此肾怯不能上接于阳也。当以地黄丸主之。 凡口噤不止。则失音语迟。

按:前证多因禀肾不足,盖肾脉系于舌本,非地黄不能治。故患此证者,若仰首呵欠,则嗽如未应,须兼以补中益气汤滋其化源。若阴火上炎,肺金受伤而失音者,亦治以前法。《保婴集》云:“小儿五六岁,肾气不足而不能言者,用菖蒲丸。口噤不能言者,用地黄丸。”

行迟齿迟

编辑

“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皆胎弱也。

按前证即五迟之证也。盖肾主骨,齿者骨之馀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肾气虚弱,不能荣养而然耳。有肝肾虚,长而不能行者,有肝气虚,手足拳挛者,有肝肾虚而脚不能舒展者,并用地黄丸滋补之。有心气虚而不能言语,用团参汤、补中益气汤培养之。若久病或五疳所致者,但调补脾胃为主。《全婴方》云:“头项、手、足身软,谓之五软证,皆胎禀肾气怯弱也。”

《元张从政儒门事亲》

编辑

夜啼

编辑

夫小儿夜啼不止者,当用灯花一枚研细,随乳汁下, 并三服,则每服用灯花一枚,服罢此药,于净室中卧 一两日即止也。

拗哭不止

编辑

夫小儿拗哭不止,或一二日,或三四日,乃邪祟之气 凑于心,拗哭不止也。有《藏经》一法,以绵绢带缚手足 讫,用三姓妇人净驴槽卧小儿于其中,不令傍人知 而请帮助识别此字。之移时。则拗哭自止也。

悲哭不止

编辑

夫小儿悲哭,弥日不休,两手脉弦而紧。戴人曰:“心火 甚而乘肺,肺不受其屈,故哭。肺主悲。”王太仆云:“心烁 则痛甚,故烁甚悲亦甚。”今浴以温汤,渍形以为汗也。 肺主皮毛,汗出则肺热散矣。浴止而啼亦止。仍命服 凉膈散加当归、桔梗,以竹叶、生姜、𥐚、硝同煎服,泻膈 中之邪热。

小儿风门

编辑

凡小儿三五岁,或七八岁至十馀岁,发惊涎潮,搐搦 如锯拽,不省人事,目瞪喘急,将欲死者。《内经》曰:“此者 得之在母胎,胞之所,受悸惕惊骇恐惧之气。”故令小 儿轻者为惊风天吊,重者为痫病风搐,胎中积热者 为脐风。已上诸风证,可用吐涎散吐之。吐讫宜珠犀 龙麝清凉坠痰之药。其食乳子母,皆宜服之。安魂定 魄之药,定志丸之类是也。故妇人怀孕之月,大忌悲 忧惊怖,纵得子必有前疾。小儿风热涎嗽者,可以《通 圣》加半夏同煎温服。

《朱震亨心法》

编辑

小儿论

编辑

乳下小儿,常多湿热、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 脾病为多。

小儿易怒,肝病最多,大人亦然。肝只是有馀,肾只是 不足。

小儿夜啼,此是邪热乘心。

夜啼,小儿脏冷也。阴盛于后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躁。寒盛作疼。所以夜啼而不歇。

小儿变蒸,是胎毒散也。

《幼科全书》

编辑

胎疾

编辑

凡小儿在月内有病者,皆胎疾也,并治其母。小儿月 内肠胃甚脆,气血未充,若有微疾,不可妄施补泻,恐 伤脏腑,脏腑一伤,将贻患于终身,或至夭命,可不戒 哉!如不得已而用汤丸,毋伐天和,中病即止,又不可 过剂也。乳母服药,必别择乳母乳之,而后可补可泻 也。若蓐母自乳,则不可乱投汤药。盖产后之妇,气血 甚虚,有补无泻。苟儿有热而用凉药,则犯产后之禁必害其母。如有温补,则反助小儿之热,又害其子。医 者,人之司命,偏害之事,而可妄为乎?必须斟酌谨慎, 勿损阴骘也。

凡小儿生下就死者,急看儿口中悬痈,前腭上,必有 泡塞住,即以手指摘破其泡,速用软绵拭令血净,若 血入喉即死。

万氏曰:“儿生十日之内,常抱向明处,视其口中为要。”

凡小儿初生下,气绝不能啼者,必因难产,或因冒寒 所致。急以绵絮包裹于怀中,未可轻断脐带,却将包 衣置铫中,向炭上以水煮之,又作大油炷点著往来, 于脐带上下燎之,须臾热气由脐入腹,便能啼哭,方 可洗浴,却断脐带。若不如此急救,便断脐带者,多死 不治。

万氏曰:“俗名闷脐生,即寤生。乡俗有连呼其父乳名即醒者。”

凡小儿初出胎时,被风寒所吹鼻塞,服药不得者,用 天南星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成膏,贴顖门上自愈。

《万氏育婴》贴顖法加北细辛、葱汁更好。

凡小儿生后,或月内,或百日,痰多气喘,目闭眼赤,眵 泪,神困呵欠,遍身壮热,小便赤涩,大便不通,时复惊 烦,此胎热也。因母平日恣食辛热,贪服煖药而致,以 凉惊丸、黄连解毒汤治之。

凡小儿生后,觉口中冷,腹痛肠鸣泄泻,昏昏多睡,或 夜啼,此胎寒也。因母喜啖生冷,或有外感,多服凉药, 致伤胎气,以理中丸、匀气散治之。

凡小儿生下浮胖,遍身红色,满月以后,渐渐瘦弱,五 心烦热,此名胎肥。又有生下面无精光,身无血色,目 无精采,肌肉瘦削者,此名胎怯。并宜内服八物汤,而 外用浴体法。

凡小儿生下,遍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壮热,大 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乳食不思,此胎黄也。因蓐母 受热而传于胎,以地黄汤治之。

凡小儿生下,壮热番眼,握拳禁口直目,涎潮搐热,目 闭面青,此胎惊也。因母忿怒跌蹼,以致触胎。视其眉 间,气色赤而鲜者可治,若黑暗者,不可治。以“至圣保 命丹”、金银灯心汤下。

凡小儿生下,大小便三五日不通者,此名“锁肚。”胎中 受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通,无复滋润。急令 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 七处,凡四五次。再用轻粉五分,蜜少许,温水化开,时 时少许服之,以通为度。如更不通,即是肛门内合。或 以金簪透而通之,须刺入二寸许,以香油和蜜纳入 孔中。粪出为快也。若肚胀不乳。作呻吟声。至于一七。 难可望生。

凡小儿初生时,即不吃乳者,此由拭口不净,恶秽入 腹,致令腹满气短,不能吃乳,或有吐呕,乳不得下,或 胎中受寒,令儿腹痛,亦不吮乳,此则多啼,俱以木香 散治之。

脐风

编辑

脐风者,由断脐之后,被水湿风冷之气所乘,而流入 心脾,遂令腹胀脐肿,四肢强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 甚则发为风搐。若脐青肿,撮口不开者,是为内搐,不 治。爪甲黑者即死。

撮口

编辑

撮口者,由胎气夹热,兼之风气入脐,流入心脾二经, 故令舌强唇青,口撮喘急,啼声不出不乳。若口出白 沫,而四肢冷者,不治。撮口最为急候,一腊之内,见之 尤甚。

噤风

编辑

噤风者,眼闭口噤,啼声渐少,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 小便皆不通。亦由胎中受热,热毒流入心脾,故形见 于喉舌间也。

此上三证,其名虽异,受病之源则一。初生七日得此 证者,多不可治,若不急救,坐以待死,良可惜焉。 但见小儿喷嚏多啼,身热不乳,急看小儿上腭,有小 泡如粟米大,或以指甲,或以穵耳,轻轻刮去,以绢缠 手指,醮温水拭净其血,勿令下咽,便安妥,不必服药, 诚良法也。

如儿牙关紧急,已成撮口惊搐者,先用撮风散以开 其关,次用控痰散以吐其痰,后用益脾散以和其胃, 保命丹祛惊即愈。若手足挛拳,口噤不开者,不治。 亦有热在胸膛,伸缩无时,呢呢作声,努胀其气,以致 脐突浮肿,此非断脐使之然也,但散其热自愈。加减 龙胆汤主之。

亦有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而撮口者,皆肠 胃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紫霜丸量而与之, 一粒金丹尤妙。

西江月

编辑

胎黄状如金色,身热大便难通,小便黄赤色朦胧,少 乳时时舌弄。此证传来母毒脾胃,湿热相攻,凉经凉血解重重,保养胎元兼用。

外有胎肥胎瘦,此为禀赋虚羸,父精母血必多亏,儿 子不充元气,此个甚难调理,愚夫不晓支持,一朝有 病至倾危,却把命来扺对。

生下时时吐奶,不思乳食,昏沉,此为秽物下咽门,拭 洗未能洁净,会厌中间阻隔,太仓上口留凝,豁痰顺 气药通神,炮制生姜作引。

生下忽然腹胀,脐中血水淋漓。断脐将息失其宜,客 水邪风侵入。外用灰矾粘贴,速令干较为奇。若还撮 口哭声稀,纵有神丹莫治。

小儿生下数日,睡中啼哭多惊,此因母气失和平,常 因七情为病,以致胞胎气逆,痰涎流入脾心。治须顺 气,更精神镇坠痰涎始定。

胎热遍身如火,发斑丹毒风疮,神昏目痛又惊章,大 小便难哭嚷,此是母贪煎炒。温经煖药乖方,急须解 毒令清凉,甘草黄连为上。

胎寒生来吐泻,大便滑溜多清,腹中疼痛哭声频,面 色青白不定。平日母多生冷,寒邪传入胎经,治宜丸 散,用甘温可保婴儿性命。

小儿初生病证,“许多名状难同。胎惊撮口共脐风,寒 热瘦肥黄肿。呕吐昏昏不乳,脐间血水溶溶。未从满 月病来凶,好似风中烛弄。”

最是脐风可畏,三朝八日为殃,初然喷嚏似风伤,啼 哭时时炒嚷。急看小儿上腭,刮破白泡中央,展揩恶 血细端详,莫使下喉为上。

若是不知此法,致令泡落儿吞。忽然腹胀满膨膨,脐 肿青筋散乱,撮口昏昏,不乳目瞪。又紧牙关,啼声不 出命归天,劝取衣棺急办。

小儿为何难治?古今号曰“哑科”脉无可诊待如何?口 不能言,病作父母时时惊怕,医人试验诚多,从容审 证,用方药有甚难为捉摸。

要识小儿治法方,为业擅专门,半周一岁病何因?胎 毒单单现证,自后饮食渐广,肥甘之变须明,此时脾 胃病多寻,消食养脾法定。

《小儿》“纯阳之体,阴阳不可偏伤。常带三分饥与凉,此 个孩儿易养。大扺脾常不足,有馀肝气须防。不寒不 热药为良,切忌妄行孟浪。”

《胎病》要行解毒,无如甘草黄连。若加脾弱病相缠,参 术陈皮有验。巴豆牵牛丁桂,砒硫白汞青铅。俱伤正 气损真元,悮了孩儿命短。

变蒸

编辑

此小儿正病者。盖变者,变易也,每变毕,即性情有异 于前。何者?生长脏腑之意也。蒸者,蒸蒸然热也。万物 生于春,长于夏者,以阳主生长也,于人亦然,所以变 蒸足,始乃成人,血气充实,骨肉坚牢也。小儿此证,譬 如蚕之有眠,龙之脱骨,虎之转爪,而变化同也。故每 三十二日,有一变蒸,至五百七十六日,大小变蒸足 “矣。轻则发热微汗,其状似惊,重则壮热脉乱而数,或 汗或烦啼躁渴,轻者五日解,重者八日解,其候与伤 寒相似。”亦有变蒸之馀感寒邪者,但变蒸则耳冷,上 唇发泡,状如浊珠。若寒邪搏之,则寒热交争,腹中作 痛,而啼哭之声,日夜不绝。治此之法,轻者不须服药, 重者以平和饮子微表之。热甚便秘,以“紫霜丸”微利 之。若吐泻或不乳而多啼者,以调气散治之。

凡小儿当变蒸之时,不热不惊,别无他证者,是为暗 变,此受胎气壮盛故也。

西江月

编辑

小儿变蒸,何以三十二日为期?精神改变异常时,发 热蒸蒸昏睡,或遇风寒外感,或兼乳食伤脾,留连苦 楚莫差池,好把汤丸调治。

《大扺》六十四日,初生肾与膀胱,再生心火与小肠肝 胆第三长养。肺与大肠居四。脾胃五次猜详,三焦包 络不同乡,只为有名无状。

变蒸发热。此小儿正病。不须服药。当于《类》下求之。不可错误。

小儿变生智慧,自然发热如蒸,昏昏不乳欠醒醒,恰 似蚕眠相应。医者不须妄治,父母何必忧惊,三日之 后自和平,莫怕别生形证。

若遇风寒外感,《惺惺散》子堪行,内伤乳食不安宁,《保 和》养脾,兼进。咳嗽参苏饮子,吐泄理中最灵。惊来搐 掣,用泻青导赤,亦宜选用。

《明方贤奇效良方》

编辑

辨小儿生下三月已前中病不治

编辑

风噤 猢狲噤。 脐风 撮口。 咳嗽 伏声。 木舌 重腭。 解颅。 项强 胸高。

胎热

编辑

凡小儿胎热者,但看初生下肌肤红白,二月已后,遍 身黄肿,眼闭不开,作呻吟声。此因胎内有热,或因母 服热药所致,亦谓之血疸。治之以辰砂金箔散、牛黄 膏乳上吮之,兼以黄蘗皮煎汤浴之,此良法也。

===变蒸===观诸变蒸热作惊,须见日角左边眉间脉红是也。大 凡初蒸,见一条长一二分在眉上者轻,自日角垂至 眉上者重。变蒸发热,见二条红者,两三。次。蒸热在内 不解,脉红带叉。因惊而蒸,脉青,变蒸多,次青在左。太 阳因伤风而蒸,自顖门青至眉之上。因惊而蒸,三处 皆青,三证皆见。若及三十二齿者,变蒸足也。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编辑

初生诸疾胎疾

编辑

初生三五日,大便血尝来,黑色为,胎粪鲜红实可哀。 初生便呕吐,胞浆蓄,胃中物尽吐自止,不止便为凶。 小儿初生十日内,少乳多啼常喷嚏,急看喉中有珠 泡,手法刮去免忧虑。

怕看撮脐风,撮脐粪少通。急用解毒散,便下得从容。 便闭肚膨胀,口紧咬唇青,时时手足掣脐风,枉用心 腹胀,不便名。请帮助识别此字。肚,口紧不乳是噤风,目视叫哭盘肠, 《钓天钓》身仰似角弓,初生芽儿有此病,父母欢喜一 场空。

“变蒸休用药,三日自然安,外感惺惺散,伤食保和丸”, 胎热甘草黄连汤,胎寒去连加桂方,胎黄甘草加茵 陈,胎惊辰砂一味良,胎瘦胎肥浴体法,胎怯五软用 地黄,此是《家传》真口诀,儿孙记诵莫遗忘。

肝色多青心赤红,脾黄肺白肾黑同。黄白疳虚黑中 恶,赤红是热青惊风。

语迟者,由儿在胎之时,母受惊邪之气乘心,儿感母 气,心神不定,不能荣舌,故而语迟,菖蒲丸主之。 受胎母即有惊邪,二气乘心,舌本加菖蒲、茯神、参、远 志、麦冬、当归、乳香、砂,蜜丸粟大,吞二十,薄荷汤下,语 迟瘥。

夜啼之证有四:惊啼,热烦啼,腹痛啼,神不安啼。 惊啼者,邪热乘于心也,当安心,以导赤散加灯心退 心热,以安神丸定心效。

热烦啼者,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以“导赤散”加麦 冬、栀子仁治之。

腹痛啼者,脏冷而痛也。面青而无光,以温中药调理 中丸、益黄散治之。

神不安啼者。睡中忽觉自哭。以“安神丸。”灯心烧灰。调 汤吞服。

又有拂其性而拗哭者,要审明白,不可妄投汤丸。 《祖传》治夜啼,以至圣保命丹,灯心灰调汤下,甚效。 小儿夜啼四证:忤惊,肚痛心烦,如逢拗哭。忤家言:睡 中忽啼,惊见肚痛,手足厥冷,腰曲,口气冰寒,心热烦 躁,不安眠。其证面赤腹煖。

既辨夜啼证候,其间治法须明。“分明传授与人间,只 得心诚求遍。忤惊;安神丸子,理中专治脾痛;凉惊锭 子治心烦,总用灯花妙散。”

啼哭直视热在肝,泻青一服即时安,啼哭面赤热在 心,导赤麦冬效如神。

面赤回逆腹中痛,益黄散用姜汤送。夜夜见灯多拗 哭,父母娇爱多不足。

《幼科发挥》

编辑

胎疾

编辑

小儿初生至周岁者,皆为胎疾。

“气阳也;血阴也。人之有生,受气于父,阳之变也;成形 于母,阴之合也。阴阳变合而成其身。身之中,形脏四, 头面一也,耳目口鼻二也,手足三也,皮肉筋骨四也。 神脏五,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是也。” 凡五脏者,皆父母一体而分者也。形拘于一偏而不 能相通者,阴之静也;神随感而动者,阳之动也。儿之 初生,只是一块血肉耳。虽有形而无所用,虽有五脏 而无其神,犹空脏也。至于变蒸之后,皮肉筋骨,以渐 而坚,声色臭味,以渐而加,志意智慧,以渐而发,知觉 运动,而始成童。此天地生物之心,至诚不息。

“有因父母禀受所生者,胎弱胎毒是也。胎弱者,禀受 于气之不足也。子于父母,一体而分。如受肺之气为 皮毛,肺气不足则皮脆薄怯寒,毛发不生。受心之气 为血脉,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受脾之气 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之气为 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受肾之气为骨, 肾气不足则骨软,此胎禀之病,当随其脏气求之。肝 肾心气不足,宜六味地黄丸主之;脾肺不足者,宜参 苓白术丸主之。子之羸弱,皆父母精血之弱也。所谓 父强母弱,生女必羸;父弱母强,生男必弱者是也。故 儿有头破颅解,神慢气少,项软头倾,手足痿弱,齿生 不齐,发生不黑,行走坐立,要人扶掖,皆胎禀不足也。 并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或问胎禀不足之证,得于父母有生之初,如何医得? 予曰:“诸器破损者,尚可补之”,岂谓胎弱者,不可补之 乎?贵得其要也。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 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 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儿受父母之精血以生, 凡五脏不足者,古人生地黄丸主之。或曰五脏不足“而专补肾,何也?”曰:太极初分,天一生水。精血妙合,先 生两肾。肾者,五脏之根本也。《经》云:“植木者,必培其根。” 此之谓也。

胎惊

编辑

初生月内,非脐风证发搐者,此胎惊也,宜至圣保命 丹,金银磨水送下。或用全蝎一枚,薄荷叶包炙为末, 朱砂末三分和匀,猪乳调五粒许。如常发者,名“胎痫”, 不可治也。

脐风

编辑

“治未病。”脐在两肾之间,任、冲胃三脉之所系也。儿之 初生,断脐护脐,不可不慎。故断脐之时,隔衣咬断者, 上也;以火燎而断之,次也;以剪断之,以火烙之,又其 次也。护脐之法,脐既断矣,用软布𦆑裹,待干自落,勿 使犯去也。三朝洗儿,当护其脐,勿使水渍入也。脐落 之后,当换包裙,勿使尿湿浸及脐中也。如此调护,则 无脐风之病。所谓“上工治未病。十得十全”也。

治初病儿生旬日之内,脐风为恶病也。凡觉小儿喷 嚏多啼,此脐风欲发之候。急抱儿向明皛处审视,口 中上腭有泡如珠如米成聚,此病根也。其色白者初 起也,黄者久也。可用银穵耳轻手刮出,煎甘草薄荷 汤拭洗之,预取桑白皮汁涂之。自此日日视之,有即 去之,不可因循,以贻后祸,所谓中工治初病,十全六 七也。

治巳病,不知保护于未病之先,不知调护于初病之 日,其泡子落入腹中,变为三证:一曰撮口,二曰噤风, 三曰锁肚。证虽不同,皆脐风也。撮口证:儿多啼,口频 撮者,此脐脧痛也。可用雄黄解毒丸加乳香、没药各 五分,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竹沥、生姜自然汁送下, 利去恶涎良。外用蕲艾炒热杵烂,护其脐,频换,使温 煖之气不绝也。不乳者不治。

《噤风证》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不治。 《锁肚证》脐突青肿,肚腹胀大,青筋浮露,大便涩不通 者不治。

或问脐风三证,古人有方,何谓不治?予曰:一腊之内, 谓初生八日,草木方萌,稍有触犯,即便折伤。《经》曰:“根 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故噤风者,乳食不得 入,则机废于上矣;锁肚者,便溺不得出,则机废于下 矣。所谓出入废则神机仓灭者是也。神出机息,虽有 神丹,不可为也,岂蜈蚣、蚕、蝎诸毒药之可治耶?

变蒸

编辑

“变蒸非病也,乃儿生长之次第也。儿生之后,凡三十 二日一变,变则发热、昏睡、不乳,似病非病也。恐人不 知,误疑为热而汗下之,诛罚太过,名曰大惑。”或误以 变蒸得于胎病者,或曰:“儿之生也,初无变蒸,既生之 后,当以三十二日一变。至于三百八十四日之后,又 无变者,何也?”曰:“初无变蒸者,藏诸用,阴之阖也;中有” 变者,显诸仁;阳之辟也,终无变者,阴阳阖辟之机成 也,故不复蒸也。故儿之初生,语其皮肉则未实也,语 其筋骨则未坚也,语其肠胃则谷气未充也,语其神 智则未开发也,只是一块血肉耳。至于三百八十四 日,然后脏腑气足,经络脉满,谷肉菓菜,以渐而食,方 成人也。

或曰:“变蒸之日,必以三十二日者,何也?”曰:“《易传》云:‘生 生之谓易’。易者,变易也。不变不易,不足以见天地生 物之心。人有五脏六腑,以配手足十二经络。腑属阳, 以配阳卦三十二。脏属阴,以配阴卦三十二。取其一 脏一腑,各以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阳 卦之爻一百九十二,阴卦之爻一百九十二,合岁并” 闰月,凡三百八十四爻,所以变蒸一期之日三百八 十四,以应六十四卦爻之数也。或曰:“三十二日一小 变,六十四日一大变,所生者何物也?所生之物亦有 说欤?”曰:“形既生矣,复何生也?所生者,五脏之知觉运 动也。故初生三十二日一变生,足少阴癸水,肾之精 也;六十四日二变生足太阳膀胱壬”水,而肾之一脏 一腑成矣,此天一生水矣,水之精为瞳子,此后始能 认人矣。九十六日,三变生手少阴心丁火;一百二十 八日,四变生手太阳小肠丙火,而心与小肠一脏一 腑之气足矣,此地二生火也,火之精为神,此后能嬉 笑也;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足厥阴肝乙木;一百九十 二日,六变生足少阳胆甲木,而肝与胆一脏一腑受 气足而神合矣,此天三生木也,木之精为筋,此后能 坐矣。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手太阴肺辛金;二百五 十八日八变生手阳明大肠庚金,而肺与大肠一脏 一腑之气足矣,此地四生金也,金之精为声,此后始 能习人语矣。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足太阴脾己土; 三百二十二日十变生足阳明胃,戊土,乃脾胃一脏 一腑之气足矣,此天五生土也。土之精为肉,脾胃主 四肢,此后能匍匐矣。三百五十二日十一变生手厥 阴心包络;三百八十四日十二变生手少阳三焦。三 焦配肾,肾主骨髓,自此能坐兼能立能行矣。变蒸已 足,而形神俱全矣。此正如蚕之眠,不如是不足成人矣。凡一变之过,则筋骨手足,以渐而坚,知觉运动,以 渐而发,日异而月不同。曰变者,变易也。曰蒸者,发热 也。《祖训》云:“变蒸虽是胎疾,非胎热胎毒之可比。”此少 阴生长之气,发育万物者,儿之强者,虽有是病,不觉 气弱者始见。如变后形体渐长,知识渐增,反为无病 儿也,故无用治。古方黑子散。姑置之可也。其间或有 未及期而发热者。或有变过热。留而不除者。抑有他 故。须详察之。如昏睡不乳。则不须治。待其自退。

兼证

编辑

“变蒸之时,有外感风寒者,宜发散,惺惺散主之,按摩 法亦可用也。内伤乳食者,宜须消导,胃苓丸主之,轻 则节之可也。有被惊吓及客忤者,安神丸、至圣保命 丹。如变蒸过受病,以治病为主,慎勿犯其胃气。咳嗽, 甘草桔梗汤加阿胶。吐泻,理中汤加藿香叶。惊风,琥 珀抱龙丸、泻青丸、导赤散。如受病后而变蒸,养正补” 脾为主。钱氏异功散。加对病之药。

变蒸发热甚者发搐。只用导赤散、泻青丸主之效。

夜啼

编辑

心属火,恶热,心热则烦,多夜啼,或日夜啼,宜导赤散 主之。

百日嗽

编辑

小儿初生至百日内嗽者,谓之“百晬内嗽。”痰多者,宜 玉液丸。肺虚者,阿胶散主之。此名胎嗽,最为难治。如 喘嗽气促,连声不止,以致发搐,必死。

《育婴家秘》

编辑

初生

编辑

孩儿初生襁褓中,如苗秀实渐成童,四因内外能分 辨,治不乖方大有功。

幼科立方,古有定制,儿初生后病者,惟以膏丸化而 服之。盖以变蒸未定,肠胃脆薄,恐不胜药,则立调治 乳母之法。一岁之后,则有汤药,与大人同,但剂小耳。 有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如惊病虫癖之属,惊用安 神丸,内钓用木香丸,虫用安虫丸,癖用消癖丸。 有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如伤乳食之属,初伤以 胃苓“丸和之。和之不去,以《保和丸》消之。消之不去,以 《脾积丸》”取之。量儿虚实,勿损胃气。

有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如结核、虫疥、丹瘤之属。结 核用《家秘》内消丸;虫疥用苦参丸,丹瘤用砭法。 有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如伤风、伤寒、伤暑、伤湿 之属。风用泻青丸、防风惺惺散;寒用理中丸、藿香正 气散;暑用凉惊丸、黄连香薷饮;湿用胃苓丸、天水五 苓散。

胎疾

编辑

胎疾初生治最难,幼科证治若空谈,《丹溪》妙论如绳 墨,《家秘书》中次第看。

小儿胎病,有不必治,有不可治者。尝观《内经》颠疾之 文,东垣红丝瘤之论,则儿疾之生于父母者,似乎不 必治矣。一腊之脐风不治,百晬之痰咳难医,未三月 而惊搐者凶,恰一月而丹瘤者死,又不可治者矣。 今幼科有胎热、胎寒、胎肥、胎瘦、胎惊、胎黄之论,证治 虽详,岂小儿常服之药也?况寒热者,胎胚之馀毒也; 肥怯者,父母之赋予也。非惟不可治,亦且不必治矣。 惟《丹溪》论治胎毒者,只调治乳母,其法诚幼科之绳 墨欤。

胎寒者,母娠时多热病,乃服寒凉之药,令儿受之。生 后昏昏多睡,间或吮乳泻白,此其候也。或百日之内, 忽病战栗口冷,手足卷曲不伸,拘挛握拳腹痛,昼夜 啼哭不止,此生后受寒得之,亦名“毒胎。”宜服温补之 剂,当归散主之。乳母宜服酿乳当归散。

胎热者,母娠时喜食煎炒辛热之物,或患热病,失于 清解,使儿受之。生后目闭面赤,眼泡浮肿,常以身努 呢呢作声,或时啼叫,或时惊烦,遍身壮热,小便黄涩, 此胎热也。若不早治,则丹瘤疮疖,由此而生。宜用净 黄连、炙甘草各等分为末,入朱砂半之和匀,生蜜调 成剂,每取豆许大,纳儿口中,令其咽下。乳母宜服“酿 乳赤芍散。”

胎惊者,母娠时曾因惊悸,气传于子,子受之,生后频 频发惊,此胎痫也,不可治,治之无功。如因有热发搐 者,必先啼哭,亦名“胎惊。”用灯心汤下东垣安神丸,效。 如搐不止者,此真搐也,勿治。

小儿胎疾,有胎禀不足,并宜地黄丸。有胎毒者,如胎 热法。所谓胎禀不足者,各随五脏论之。如“语迟”,心气 不足也,心主言;行迟者,肝气不足也,肝主筋。齿发不 生者,肾气不足也,发者血之馀,肾主血;齿者骨之馀, 肾主骨。吐泻频并者,脾胃之气不足也,脾胃为水谷 之府。啼声短者,肺气不足也,肺主声。

脐风

编辑

脐在身中号命关,冲任在此养灵根。最宜调护无伤 损,才少差池减寿元。

“脐在两肾之间,谓之命门”,乃人之根本也。冲、任、胃三 脉,皆起于脐之下,任脉自中而上,至于人中,与肾脉合冲脉二道,夹任脉而上散于舌下,与脾脉合胃脉 二道,又夹冲脉、任脉而上入于龈中,上下往来,如环 无端。故男子十六岁而精行,女子十四岁而血动,任 脉行,冲脉满,胃脉实也。小儿初生,三脉方具,而脐之 关系尤重也,所以断脐之时,不可不慎。或剪脐带太 短,或结缚不紧,致外风侵于脐中;或用铁器断脐,为 冷所侵,浴儿时或牵动脐带,水入生疮,客风乘虚而 入,内伤于肾,肾传肝,肝传心,心传脾,脾传肺,肺蕴蓄 其毒,发为脐风之病。其证面赤啼哭者,心病也;手足 微搐者,肝病也;唇青口撮,痰涎壅塞者,脾病也。牙关 紧者,肾病也。啼声不出者,肺病也。五脏之中,略见一 二脏形证者,病犹可治,悉见不能矣。

脐风恶候几遭伤,一腊之中最不祥,识得病在何处 起,无求无患早堤防。

小儿初生一腊之内,惟脐风为恶候也。如脐肿腹痛, 啼哭不止,唇青口撮者,曰“脐风。”牙关紧急,吮乳不得, 啼声不出者,曰“噤风”;肚腹紧胀,肠若雷鸣,大小便不 通者,曰“锁肚。”此三者同一病也,但证不同耳,俗名“马 牙风”者是也。三证多死。脐肿唇撮者,脾胃之气绝于 中也;噤风乳食不入者,心肺之气绝于上也;“锁肚”大 小便不通者。肝肾之气绝于下也。任脉止。冲脉闭。胃 脉散。如之何不死。欲免此证。须要堤防。

预防之法:小儿初生十日之内,但见喷嚏多啼不乳 者,此将发之候也。急抱儿向明处,视其喉中悬痈,上 腭有小泡如珠之样相聚者,即用银挖耳或手指甲 刮去之,以软绵醮甘草汁拭去其血,去之早而泡白 者,无虑也。其色黄或泡痕在而落入腹中者,急用朱 砂、牛黄、麝香各少许研细,取猪乳汁调稀,抹入口中。 或取猪乳汁一二匙,与儿吞之,佳。盖猪乳汁,主小儿 口噤不开,最良。或用五苓散加当归、川芎、木通、木香, 磨汁入药内,与乳母服,或与儿服如上法。

若失预防之法,其病将来,而口渐撮,多啼少乳者,此 腹中痛也,与内钓同,宜五苓散加酒当归、炒吴茱萸、 木香、乳香、没药、钓藤各二分,为极细末,乳拌如芡实 大,纳儿口中,服之无时,乳母仍服上五苓散,又取附 子、桂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作饼,约一分厚,与脐 相等,放在儿脐上,以纸托住,上用熨斗火熨之。如诸 证悉见。不可治也。

按:“古方治脐风者,初用控涎膏吐风痰,次用益胃散 和胃,又用辰砂膏利惊,此良法也。又用僵蚕、全蝎、蜈 蚣、蜘蛛诸毒药以祛噤风者,此皆治其标也。不治其 本,而治其标,故鲜克有济者矣。然父母爱子之心,必 欲救之,医有活人之心,不可不救也。病轻各如上,以 五苓散为主”,盖五苓散是太阳膀胱之里药也,泽泻、 茯苓以养心安神;官桂、吴茱萸、当归以伐肝脏寒邪 之气,白术、茯苓以去脾脏寒湿之气,木香、乳香、没药 以止腹中之痛,官桂、茯苓、泽泻、猪苓又去肾中之湿; 以钓藤、官桂去风之搐,以人乳和之,或乳母乳化,其 气同也。若有痰者,本方加胆星末。口噤者,加白僵蚕 末,更加人参末服之。如大便不通者,宜三黄解毒丸 下之,此急则治其标也。去其恶毒后,如此法治之。 脐风之病,有胎毒者,十无一生。吾见人家难于子息 者,所生之子多以脐风死。如东垣所论红瘤之事,是 以知之。

脐疮者,其带因有所犯而落,故根未敛,溃肿而皮疮 也。宜白龙骨、枯矾、黄蘗三味为末,敷之甚妙。要宜常 看,勿使抱裙之内有尿湿也。

脐突者,小儿多啼所致也。脐下为气海,啼哭不止,则 触动气,气动于中,脐突于外,理之常也。其状突出者, 光浮如吹起者,捏按则微有声。此证乡俗但遇妇人 挑水来者,即抱儿以突脐,当担头上触之,不拘日数, 以脐入为度,每试辄效,亦良法也。吾见小儿脐突者 多难养,由于多哭也。

不乳似脐风小儿生下三日之内,忽有不乳者,当审 问之,勿以不乳似脐风治也。脐风有多啼撮唇之证, 若此无之,但不乳也。有吐乳,乳之又吐者,或因拭口 不净,恶物入腹也。用黄连、甘草、木香、木瓜各少许,为 末,每用少许,纳儿口中,乳汁下。如有啼哭不乳者,此 腹痛也,乃胎寒证,宜上方去黄连、甘草,加乳香、没药, 以当归汤少许,调药如上喂之。如无上证,无故不乳 者,问其母之乳汁多少,多者伤乳也,宜少节之,不久 自思乳矣。乳少者必有他证,心诚求之。

啼哭

编辑

孩儿多哭事堪怜,何事涟洳昼夜闻。饥渴痒痛如不 中,拂其心意自烦棼。

小儿初生百日一周之内,神安意静,不妄笑多哭者 易养,如日夜啼哭不止者难养。啼与哭不同,啼者无 时有声而无泪也,哭者时作时止,大号咷而有泪也。 小儿啼哭,非饥则渴,非痒则痛,为父母者心诚求之, 渴则饮之,饥则哺之,痛则摩之,痒则抓之,其哭止者, 中其心也。如哭不止,当以意度。盖儿初生性多执拗凡有亲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时不在,其心不悦而哭, 谓之“拗哭。”须急与之,勿使怒伤肝气生病也。假如又 不止,请医视之。如大叫哭,昼夜不止者,肝热也,宜泻 青丸主之,淡竹叶汤入沙糖一豆许化下。如日夜啼 哭,身热烦躁者,心热也,宜导赤散加黄连灯心汤服, 或用东垣朱砂安神丸,灯心汤下,神效。

夜啼

编辑

夜啼四证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面莹颊青下脐 痛,睡中频笑是邪干。

夜啼者,脏冷也。阴虚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 躁。寒甚作痛。所以夜啼而不歇也。钓藤散、益黄散主 之。

其心热烦啼者,必有脸红、舌白、赤涩之病,宜导赤散 加麦冬、灯心,或东垣“安神丸”甚效。

小儿夜啼,见灯即止者,此由点灯习惯,乃拗哭也。 惊啼者,常在梦中哭而作惊,钱氏安神丸主之。 有因客忤触犯禁忌而夜啼者,宜“四圣保命丹”,用灯 草烧灰,和药杵细,乳汁调涂乳上,令儿吮之,更以术 法验之。

胎惊

编辑

脐风发搐此胎毒也。儿生一腊之内,多啼不乳。或撮 唇。或牙关紧。或肚大。或脐突发搐者,此胎惊也。谓之 “真搐。”生于内者气喘痰鸣。手足冷者不治。

变蒸发搐,此胎病也。因变蒸之后,或伤风,或伤乳,或 吃惊,或发搐,百日之内,搐有真假,皆曰胎惊。真搐者 频发必死,假搐者,少宜散风化痰安神,至圣保命丹 主之。百日以后发搐,口中气热,此肝旺病也,宜泻青 丸、竹叶汤入沙糖少许化服,后以至圣保命丹安其 神。如逢变蒸之期,必发搐者,此胎痫也。自内生者,若 不急治。后成终身之病。宜安魂镇心定魄。频频细与 服之。以不发为度。《秘传》三圣散主之。

胎痫者,由儿在腹中受惊气得之。生来便有是病,不 可治也。

百晬咳

编辑

小儿百日内有痰嗽者,谓之“百晬嗽。”或因出胎之时 暴受风寒,或因浴儿之时为风所袭,或因解换褓裳, 或出怀喂乳,皆风之自外入者也。或因乳脉涌出,吞 咽不及而错喉者,或因啼哭未定,以乳哺之气逆呛 出者,此病之从内出者也,皆能为咳。如汗、下调理之 剂,难与服之,盖胃气方生,恐药伤也。故曰:“小儿百晬 咳,难治。”

“如上百晬嗽,一岁及三岁者,加以痰涎壅塞,逆气冲 并,以致发惊搐者,多不可治。盖小儿无知,痰在咽中, 不会吞吐,往来自任故也。将作搐者,急进朱砂膏以 降去之。搐止者吉,频搐者凶。故头摇者,目带上视者, 闭目呻吟者,手足摆舞者,肩息胸突者,喉中痰鸣者, 口噤不乳者,喘不休者,手足冷者,咬牙者,皆死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