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96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九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九十六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九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九十六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七十六

  痘疹门十八

  王肯堂证治准绳证治大法 分气血虚实 分气虚血热热壅三证 温

  补宜审 用药 初热证治 攻里 初热吉凶 见形证治 发热一二日便出 发热四

  五六日始出 应出不出 出太密 发表 攻里 凉血 出不快 大发 攻里 紫草

  例 出见部分 出见形色 护咽喉 护目 夹疹夹斑 疱疮 子母痘 禁忌 见形

  三朝生死

艺术典第四百九十六卷

医部汇考四百七十六

编辑

痘疹门十八

编辑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编辑

《证治大法》

编辑

《钱氏法》:“疮疹惟用温平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 受风冷。”

海藏云:“温平者非热剂,如荆芥、薄荷、防风、牛蒡子、甘草之数。《活人》鼠粘子汤与洁古解毒防风汤,相兼选用是也。” 丹溪云:“鼠粘子,连𧄍,山樝、甘草,此四味,痘疮始终必用之药。”

诊《睦亲宫中十大王疮疹》云:“疮疹始终出,未有他证, 不可下,但当用平和药,频与乳食,不受风冷可也。如 疮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

鼠粘子汤之类

如疮发后不多出。即加药。

如一日一贴,即加至二贴。

加药不出。即大发之。

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之类。

如发后不多。及脉平无证。即疮本稀。不可更发也。有 大热者。当利小便。小热者当解毒。

利小便四圣散之类

若不快,勿发勿下,攻止用抱龙丸治之。疮疹若起,能 食者,大黄丸下一二行即止。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 小热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 慎勿下,身热烦躁,腹满而喘,大小便涩,面赤闷乱大 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以宣风散下之。若五七日痂 不焦,是内发热气蒸于皮中,故疮不得焦痂也,宜宣 风散导之。用生犀角磨汁解之。使热不生。自然必著 痂矣。

东垣师弟法洁古曰:“斑疹之病,其为证各异。疮发焮 肿于外,属少阳三焦相火也,谓之斑;小红靥行皮肤 中不出者,属少阴君火也,谓之疹。凡显斑疹,若自吐 泻者,不可妄治而多吉,谓邪气上下皆出也。大凡斑 疹首尾皆不可下,详前《汗下》条。”

《分气血虚实》

编辑

“解毒”者,“三黄汤”、金花丸之类。

痘疮“紫”属血热,凉血为主;白属气虚,补气为主。中黑 陷而外白色起迟者,则补气中略带凉血药。

痘疮主治,解表、和中、解毒三法也。解表兼发散之义, 使邪气尽出于外,不使留伏于中,如防风、白芷、荆芥 穗、升麻、葛根、柴胡、桂枝之属。和中专主脾胃,兼助血 气,使里气常实,血气不亏,助养痘疮而待其成,不致 痒塌倒陷,如黄芪、人参、白芍药、当归、木香、陈皮之属。 解毒只泻火凉血清气,使毒邪有制,不为正害,如山 豆根。大力子。紫草。连𧄍。芩连栀子之属。

《分气虚血热热壅三证》

编辑

凡气虚之证,初发身热,手足厥冷,乍凉乍热,精神倦 怠,肌肉晃白,饮食减少,四肢倦而睡卧安静,便清自 调,虚证无疑。未见点前,用参芪饮加轻剂发散。如紫 苏、防风、白芷,见点之后,用参芪饮加轻剂。如川芎、桔 梗。见点四日之后,重用参芪饮,随病加减处治。七八 日浆足之后,《保婴》百补汤调养气血而已。此证末梢 塌陷黑靥者。多用“木香异功散”收功。

凡血热之证,初发身热壮盛,腮红脸赤,毛焦色枯,烦 躁渴欲饮水,日夜啼哭,睡卧不宁,好睡冷处,小便赤 涩,热证无疑。未出之前,升麻葛根汤或升麻流气饮, 虽皆可服,总不若十神解毒汤为稳。未出至见点三 四日后,热证悉平,势将行浆,从太乙保和汤加减,八 九日浆足后,则有保婴百补汤调养之。此证七八日 间,有紫黑干枯,及青灰干黑陷者,则有夺命。大造、谈 笑、《博金》《一字金》,或百祥牛、李、猪尾、独神等方,皆可审 用。惟经泄泻之后,有黑陷乾红者,则从木香异功散 治之,此祖宗世业不传之秘,万试万中者也。

凡热毒壅遏之证,初发身热壮盛,腮红脸赤,毛焦皮 燥,气粗喘满,腹胀烦躁,狂言谵语,睡卧不宁,大便秘 结,小便赤涩,面浮眼胀,多啼多怒,的系热毒壅遏。未 见点时,先须升麻葛根汤一服,随服“羌活散郁汤。”至 见点三日之内,诸证悉平,势将行浆,则服益元透肌 散加减。浆足之后,服“婴童百补汤”调养而已。六七日 外,有紫黑干枯,及青灰干白陷者,则有《夺命》。《大造、谈

笑》《博金》《一字金百祥》,牛李、猪尾、独神等方,皆可审用
考证
惟曾经泻有木香异功证,则从木香异功散治之。

治虚弱痘有二法,的系气虚,则宜补气,气虚易寒,又 宜温之。温补一法之中,酌量轻重处治,方为妙用。 治血热壅遏有五法,表热盛则痘必干枯,“表太凉则 冰伏,内热盛则秘结;内太凉则泄泻,气壅盛则腹胀 喘满。热毒为所抑而不得伸越,则腹胀狂乱;毒气弥 盛则表里受重而婴童难任。是故治痘之法,在安表、 和中、匀气、透肌、解毒五者而已。安其表使无干枯冰 伏之患,和其中使无便结泄泻之变;匀其气使无壅 盛喘满之过,透其肌使热”毒得以伸越而达。表解其 毒。使内外有所分消。五者不失。则血热壅遏之证。势 虽绵密。亦不足忧矣。

《温补宜审》

编辑

《丹溪》云:“木香异功散二药,治寒的当。若虚而不寒者, 祸不旋踵。”

如疮始出一日至十日,浑身壮热,大便黄,是表里俱 实也。其疮必光泽,必起发,必饱满,必易靥而不致损 伤。若无他疾,不宜服药。

表里俱实者,易出易靥;表里俱虚者,难出难靥。表虚 难出,里虚难靥,随证治之。

吐泻少食为里虚,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二者俱见 为表里俱虚,全用异功散救之,甚至姜附、灵砂亦可 用。若止里虚,减官桂。若止表虚,减肉豆蔻,不减官桂、 丁香。若能食便秘而陷伏倒靥者为里实,当用《钱氏》 及丹溪下法。若不吐泻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 痈毒。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用表药,则溃烂不结 痂。凡痘但见斑点,便忌葛根汤,恐发得表里俱虚。 王汝言曰:“若痘疮虚怯,淡白色痒塌,此属虚寒,宜用 陈文中方。若发热壮盛,齐涌红紫色,燥痒,此属热毒, 急宜凉血解毒。”自陈文中方盛行后,属虚寒者率得 生,属热毒者悉不救。痘是胎毒,古人治法只解毒,然 气血虚则送毒气不出,及不能成就,故陈文中之法。 亦千载妙诀。补前人之未备者。但温补之法既行。而 解毒之旨遂隐。故救得一边又害了一边。

凡治痘子要识证候,如痘脚稀疏,根窠红润,不泻不 渴,乳食不减,四肢温和,身无大热,如此候者,不须服 药,惟善调护,以待成就而已。若痒塌、寒战、咬牙,渴不 止,痘紫黑色,喘渴不宁;灰白色,顶陷腹胀,头温足冷, 闷乱饮水,气促泄泻渴如此候者,不必服药,虽强治 之,亦无功也。

凡治痘疮,善攻不如善守,表里无邪,不须妄治。有等 贪利之人,不分虚实,妄投汤药,谓曾治某病,治某病, 贪天功以为己有,以致虚虚实实,致生变异,悮人性 命,此医之罪也。

《用药》

编辑

凡痘子用药,须分气血虚实,毒气微甚而治。故灰白 者,不起发者,痒塌者,吐利者,寒战咬牙者,手足冷者, 皆气虚也,宜用补气之剂。疮干者,不红活者,脓水少 者,皆血虚也,宜用补血之剂。稠密者,焮肿者,红紫者, 皆毒甚也,宜用解毒之剂;陷伏者,兼气血解毒治之。 凡用补气,宜四君子汤。如疮带湿,或有自利,用之可 也。若疮干者。白术燥津液。茯苓渗津液。或便秘实者。 不可用也。

凡用补血,宜四物汤。如疮干或色太娇,用之可也。若 不能食者,生地黄泥膈,白芍药收敛肠胃,不可用也。 凡解毒,不过黄连、黄芩、黄蘗、栀子、连𧄍、牛蒡子、升麻 之属,俱用酒制,恐寒凉反损脾胃也。若欲行表,须少 加桂枝。他如紫草、山豆根、葛根之类,则不必用酒制 矣。

凡用解毒药,要别脏腑,分阴阳而治之。如黄连解心 火;黄芩解肺火,栀子解肝火;黄蘗解肾与三焦火;石 膏解胃火;木通解小肠火;黄芩又解大肠火;连𧄍、牛 蒡子解疮毒火,山豆根、紫草解痘毒火,升麻解疫毒 火,各有主治不同也。又岁半已上属阳,心肺主事,宜 芩、连多用之;岁半已下属阴,肾肝主事,宜黄蘗、栀子 多用之。

《初热证治》

编辑

小儿斑疹初发,未能辨认间,但求所出之由,因内因 外及不因外内,随其所伤,如法服饵,防其变故,抑其 盛气,比之他证尤不可缓。或发或泻,或解其肌,或化 其毒,求其所起之由,凉血清肺,调其脏腑,平其饮食, 谨其禁忌,严其养摄,适其寒温,将理有法,俾尽其道, 使出无不快之经,成无不痂之斑。既愈之后,不致游 毒,流汗虚腠,目疾膜翳,疮疖痈瘤,喉闭嗌肿,潮热汗 泄,此治斑之大略也。

《海藏》所谓斑,即痘也,非“心为斑” 之斑。

凡疮欲出而未出,因发搐者,是外感风寒之邪,而内 发心热也,宜王氏惺惺散,或人参葛根汤、木香参苏 饮。

凡疮欲出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夹宿食也, 宜四君子汤加砂仁、陈皮,或和中散。如夹宿食者,用紫霜丸。

治痘全在发热之初,看其热势微甚,微者固不必治, 甚者当解则解,当汗则汗,当下则下,使毒气得以发 泄,则后来不能为害,痘亦稀少平顺,失此不治,则热 毒渐盛,难以解救。大抵此际热甚,非汗则表不解,非 下则里不解。然药味之轻重,当随病势之微甚而用 之。

痘证少具,痘未发,与升麻汤三五钱,带热服之。待其 身表温和,痘证已显,止药。如其身凉,痘证未出,只时 时与甘桔汤宽胸膈,利咽喉。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内伤饮食,宜“枳术丸。 伤冷食饮,神应丸。”如见伤食,又见痘证,先与不犯大 黄、巴豆药克化过,再与升麻汤。如食重伤,前药不能 过,再与犯大黄、巴豆药过之。

此须分证之表里虚实而斟酌之。先里后表,亦非古法。如克化药不能过多,是脾气虚,而克化药又重伤之。若无便秘里实之证,其可遽用大黄、巴豆下之乎?

凡初发疑似,但肌表热而无内伤证者,宜用辛凉之 剂调之,以四物解肌汤主之。

或云:“凡发热疑似之间,宜用人参败毒散一剂以发 之,是与不是,一发便明,大抵疮疹只要发尽,不使留 伏于中也。”

凡发表宜保婴丹加姜、葱煎汤化下,一也;或升麻葛 根汤去升麻加苏叶、姜、葱,二也;或羌活散加制砂、姜、 葱,三也。此可行之于已发热之时,未发热之前,不可 行也。既见红点之后,亦不可行,恐表虚故也。如或行 之,只宜参苏饮调保婴丹,厚盖取汗。

凡初发表要看天时,如时大寒,则腠理闭密,气血凝 涩,防其发泄得迟,有毒气壅遏之变,以辛热之药发 之,宜桂枝葛根汤、五积散去干姜主之。如时大热,则 腠理开张,气血淖泽,防其发泄太急,有溃烂之变,以 辛凉之药解之,宜升麻葛根汤、双解散主之。如不寒 不热,天气温和,只人参败毒散甚佳。

小儿出痘,里有大热,当利小便,使心火有所引导,虽 不用凉药,其热自去矣,导赤散主之。若里有小热,不 宜利小便,当解毒。若小热利小便,反泄肾气,宜犀角 地黄汤、消毒饮。

或曰:“痘疮发热,何以能预识其轻重而解之耶?”曰:“凡 发热乍进乍退,气色明莹,精神如常,大小便调,能食 不渴,目清唇润,此毒轻也,痘必稀纵,出多亦自易发 易靥。如壮热不减,气色惨暗,精神昏闷,大便或秘或 泻,不能食,目赤唇焦,此毒甚也,痘必稠密,宜预解之。 其出疏者,防其有伏,未可便许为疏,但看热减渴止, 精神爽快,清便自调,能食更无他苦,是真疏且轻也。” 或曰:“既识其候,知痘稠密,何以解之?”曰:“诸疮皆属于 心,心之华在面,如初发热,青筋现露,目中泪出,此毒 发于肝,肝木生心火,从后来者为实邪,肝为水泡,风 火相扇,必作瘙痒,宜先解肝之毒。面赤如锦,额上红 筋露现,谵妄多惊,此毒发于心,心火”自旺为正邪。君 主不明,必有陷伏,不治。口干唇焦,面黄而燥,此毒发 于脾,心火生脾土,从前来者为虚邪。脾为斑,心为疹, 此有夹斑夹疹。又脾主肌肉,为火所灼,必作溃烂,宜 先解心脾之毒,面色。请帮助识别此字。白,鼻中干燥,或流清涕,或衄 出,此毒发干肺心,火刑肺金,乘其所胜为微邪,宜略 解肺之毒。面色黑,气如烟浮,目中见鬼,头热足冷,此 毒发于肾,肾水克心,火为贼邪,必成黑陷,不治。 痘疹发热,热气微者,其毒必少,痘出自疏,易发易靥, 不须服药。热气甚者,其毒必多,痘出自密,难发难靥, 且多他变,宜预解之,宜连𧄍升麻汤。或“如圣汤。”并合 代天宣化丸主之。

或有热微,痘出反密者,其人必口燥渴,唇焦裂,小便 赤少,大便秘,身虽不大热却蒸蒸,然此毒深热亦深, 故表不大热而里热也,宜急解之。

若烦渴引饮,大热如炙,头痛如破,或自汗,或无汗,宜 白虎汤主之。甚者石膏用至半斤。溽暑之时有此证, 尤宜用之。

或有热甚,痘出反疏者,其人必不渴唇润,目中无赤, 脉大小便调,身虽大热,但熇熇然,此毒浅热亦浅,故 表热里气和也,只以升麻葛根汤。

乍凉乍热,疮疹常候。若遍身如火,昼夜不休,此心火 亢甚,脾土益燥,为失其常,宜消详表里证候以施治 也。如口燥渴,目赤唇焦,大小便不利,此表里俱热也, 双解散或连翘升麻汤,或黄连解毒汤,送下七物升 麻丸。如咽喉痛,甘桔汤加牛蒡子,或射干鼠粘子汤 加桔梗,使咽喉爽快,胸膈开豁。失今不治,他日咽喉 闭塞,水入则呛,谷入则呕,暴哑失音,悔之无及。 如初发热,时时恶寒,振振摇动,如疟之状。其人卫气 素虚,荣血亦弱,不能逼毒快出,使毒邪留连于经络 之中,欲出不出,与正相争。故振振者,火之象也。以柴 葛桂枝汤加黄芪主之,疮出即愈。不可错认作寒战妄投陈氏辛热之剂以误人也。

古人养生或治病者,常顺四时之气,谓之“勿伐天和。” 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饮食起居,各有攸宜。凡痘疹 发热之时,其初发表解肌,四时各有主方。春用羌活 汤,夏用五苓散,秋用参苏饮,冬用五积散,四时通用 人参败毒散。又如春肝旺风木,主事调养之法,宜四 物汤加防风、黄芩、木香、青皮、羌活,以折风木之胜。又 以四君子汤加白芍药、桂心,以补脾之受制,相间服 之。夏心旺热火,主事宜黄连解毒汤加麦门冬、五味 子,以补肺之不足。秋肺旺燥金,主事宜泻白散合甘 桔汤,加牛蒡子、马兜铃,以散肺中之邪。又以四物汤 去川芎,加天麦门冬、天花粉,以润其燥。冬肾旺寒水, 主事宜五积散,以散表之寒,理中汤加黄芪、炙木香、 丁香,以胜里之寒,此四时之治法也。如天有暴风,连 日不止,恐有风邪,桂枝葛根汤。夏月盛暑,或非时之 热,人参白虎汤。冬月严寒,或非时之寒,四君子汤加 桂枝、生姜。久雨湿盛,五苓散加苍术。此四候者,必疮 变色有异证,可依其法治之,苟无他候,不可妄治也。 惟谨帷幕,远风寒,毋令太热,毋令太寒,但常和暖,更 常服蝉退膏,盖此膏能御风邪,辟恶气,透肌快斑疹 也。房室之中,常烧辟秽香,勿得间断。

凡初发热二三日,间有惊搐者,以导赤散、羌活汤、辰 砂散主之。大便秘者,三黄丸微利之。小便涩少者,导 赤散。渴甚者,葛根解毒汤。腹中痛者,桂枝大黄汤。腰 痛者,人参败毒散。自利者,黄芩汤;吐利者,黄芩加半 夏汤。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汤、丸,或四君子 汤、肉豆蔻丸,合而服之。馀详各门。

《攻里》

编辑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伤饮食,宜枳术丸。伤 冷食饮,神应丸。

《初热吉凶》

编辑

发热时身无大热,腰腹脚膝不痛,过三日才见红点, 又坚硬碍指,此为吉证,不须服药。

发热不时发,惊时浑身温热,痘自心经出也,乃为吉 证,可治而愈。按近年屡有痘前惊而终凶者,好事不 如无,未可言吉。

发热之初,腹中大痛,腰如被杖,及报痘,干燥而前痛 不止者,死不治。先腹痛后止,可用助血气药救之。 初发热一日,遍身即现红点,稠密如蚕种,摸过不碍 手者,死不治。

初发热时,头面一片红如胭脂者,六日后死。

初发热时,用红纸撚,蘸油点火,照心头皮肉里红如 一片胭脂,或遍身皆有成块红者,八九日后死。

《见形证治》

编辑

“痘疮之期,始于见点,从见点而数之,期止七日。七日 之内,如花之始蕾而发也,其气日盛以出,七日之后, 气敛而花谢矣。故服药者,当于七日之内,日夜连服, 毋或姑息,苦之以七日,所以全之于百年。人不知此 而惟务姑息,七日之外,服无益矣。”予尝谓痘毒之在 血气,譬如糠秕之在米也,惟血气充足,运转迅急,若 “筛米然,运转不停,则糠秕不混于米,而腾起浮聚,自 作一团,血气充足周流,则毒不滞于荣卫之中,而自 然收敛以成疮。”故痘疮及时贯脓,未尝烂肌损肉,只 是将皮肉红色毒气收贮窠囊而已。其有日久才发 臭烂者,此皆变证,而非本然如此也。今举世以食物 发痘,而不知其本无益也,惟服补气血药。以助其运 行推出之势可也。

发热三日之后。热退身凉。大小不等。作三次。出淡红 色。如水珠光泽者。不须服药。

凡痘子出现,疏则毒轻,不可妄治,密则毒盛,却要磊 落,大小分明,不相粘连,略与托里解毒之剂,快斑汤、 消毒饮主之,使之易发易靥。如出太密,粘连模糊,其 毒尤甚,托里解毒之剂宜多饮之,以防痒塌黑陷之 变。更察外证,可治则治,不可则勿治。

凡痘子出形,皮肉如常,根苗明润,此毒轻也,不可妄 治。如皮肉昏黑或赤肿,根苗干枯,青紫或灰白者,此 毒甚也,以消毒饮、夺命丹合服。

凡痘子之出,最要唇润舌润,红鲜如常,其毒则轻。如 唇焦破裂,舌燥有芒,为毒火太甚,表里郁遏,急宜解 之,黄连解毒汤加大力子。

《发热一二日便出》

编辑

如才发一二日间,痘便一齐涌出者,须问其曾数日 前有热否,如曾数日前,乍热乍凉,以过期论。惟原未 发热,至今才热便斑现,此表气虚,毒气盛,荣热卫弱, 腠理不密,肌肉不坚,不能约束于外,使毒气冲击,故 出太骤也。宜用实表之剂,可以无痒塌,无溃烂,实表 解毒汤主之。

一方用羌活散调紫草膏,或《保婴丹》加紫草、牛蒡子、 蝉蜕与服。热盛不退,以羌活散调退火丹进之,另用 灯草、木通、蝉蜕、地骨皮煎汤,候冷服。此用发表之剂, 与“表虚卫弱”之说背驰。盖亦有初发热时,见表证失干解散,实热壅遏而怒发者,此法犹可施也,然得全 者鲜矣。

《发热四五六日始出》

编辑

如发热四日,至五六日后始出者,须审视曾有外感 内伤否,盖伤风寒伤食之热,久而不去,则所蕴疮痘 之毒,亦能乘间而出,不可以过期论。惟无内伤外感 之因,一向热而不出,此里气虚不能驱逐其毒,使之 即出,而毒邪得以留连停伏于脏腑肠胃之间,宜先 用托里之剂,令其快出,次以和中之剂多服之,可以 无伏无陷。无倒靥。托里宜“托里快斑汤。”或“十宣散。”和 中。宜四君子汤加黄芪。或保元汤合匀气散主之。

《应出不出》

编辑

痘疹之出,自有常期,如过期应出不出,有数证不同, 不可不辨。如内素实之人,皮厚肉密,毒气难于发越, 一旦恃其体厚,不怯风寒,又为外邪所袭,或体素弱 者,风寒易感,以致腠理闭密,气血凝涩,故应出不出 也。其证头痛,四肢拘急,偎倚盖覆,常恶风寒,此类宜 发之。气强者用双解散,气弱者用参苏饮或惺惺散, 或内虚者,脾弱食少,宜用补脾之剂,加行气发表药, 四君子汤、调元汤,并加木香、青皮、黄芪、桂枝。或脏腑 自利,宜用温襄之剂,黄芪建中汤、益黄散,并与夺命 丹合进。利未止者,豆蔻丸合进。盖里温则气不消削, 气不消削则不陷伏矣。若依上法分治,犹不出者,此 毒壅伏于三焦,不久而变生焉。

闻人氏槻云:“是痘疹证热数日而不发见者,进退皆 难”,便欲大发之,惧其本稀而成斑烂,不发之又无以 出其毒气。古人立论,始以药微发之,微发不出则加 药,加药不出则大发之。大发之后,所出不多,气候和 平,无他证者,即是疮本稀,不可更发也。以此言之,发 不至太过,守不至不及,乃用药之圆活也。愚按:古方 用发表者,升麻葛根汤,轻剂也,惺惺散,重剂也,谓微 发。谓加药者,或先用轻剂,后用重剂,或只用本剂,先 小作汤少饮之,后渐加大多饮之,非谓于本方之外, 再加辛热大发之药也。

凡痘疹过期,应出不出者,或因外感风寒,依上发表 之法;或因内虚泄泻,依上和中之法。如按法调治,犹 不出,快热反甚,大渴腹胀满,大便硬结不通,烦躁不 安者,此毒邪壅伏于内,三黄丸、七味升麻丸择而用 之,甚则三乙承气汤主之。闻人氏云:且身热脉数,大 便秘而腹胀,此热毒壅遏,未见形状者,当微下之。非 微下则热不减,此是始者热在里,斑未出之时也。若 斑点隐隐在皮肤中者,是已发越在表,疮正发时,则 不可妄下也。又有结脓窠痂疕之际,脉尚洪数,能食 而大小便秘,此表已罢,里有热毒,宜微利之。大抵脏 腑有热,往往利大小便者,以其主出而不内故也。 张氏《从道》云:“痘疮气匀则出快”,盖气匀则荣卫无滞, 匀气之药如桂枝、防风、荆芥穗、薄荷叶,所以行在表 之气而使之无滞也,故凡发表之剂多用之。木香、青 皮、枳壳、木通,所以行在里之气而使之无滞也,故凡 和中之剂多用之。又疮出之时,常宜和煖,如三脊发 生之气,则气血和畅,自然其出快,其发透,其靥齐。若 偏于太热,则壮火食气,其气反虚而不能行。偏于太 寒。则气凝涩而不得行矣。

痘疮之证,其初不免于发热者,未出毒邪在里,煎熬 气血,熏蒸脏腑而然。疮既现形,则毒泄而热解,所以 疮出热退者,疮本必疏。若疮已出,热不少减,此毒蕴 于中,其势方张,其疮必密。宜急解其毒,连𧄍升麻汤 加防风、荆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风汤加升麻,或东 垣鼠粘子汤,兼服“代天宣化丸。”服药之后,疮或不出, 或再出,其热顿减者,为气和也。热若不减,疮渐加多, 再消详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丸;小便不 利,连𧄍汤”;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自利者,黄芩汤加 白头翁、酒黄连,调赤石脂末,里气和毒解矣。如更加 渴,烦躁不已,或谵妄,或腹胀满气促,或自利不止,手 足厥冷,此逆证,不治。

《出太密》

编辑

一发,便密如鍼头,形势重者,合轻其表而凉其内,连 𧄍升麻汤主之。然稠密之处,各有经络部分所属,额 主心,面主胃,腹与四肢主脾,胁主肝,两腋主肺,下部 主肾,肩背主膀胱,当随见证治之。若面色黄,大便黑, 烦躁喘渴,或腹胀者,瘀血在内也,用犀角地黄汤,或 “抱龙丸”、生犀角汁。但根窠分明,肥满者无妨。

前证若属心经,用导赤散之类;胃经用犀角散之类, 肝经,用柴胡汤之类。大凡稠密者,热毒炽盛也。若密 而不痛,用东垣消毒散。若密而作痛,用仙方活命饮。 若密而小便不通,用八正散。若密而大便不通,用承 气汤。若密而恶寒发热,用麻黄甘草汤。

《发表》

编辑

痘出太盛,烦喘甚者,“麻黄黄芩汤。”

痘出太盛,烦喘咽痛而嗽者,麻黄汤入麝香尤妙。

===
《攻里》
===斑已发密重微喘饮水者,有热也,用去风药微下之。

疮已发稠密,微喘渴欲饮水,宜微下之,当归丸及请帮助识别此字。 氏地黄膏外以黄蘗膏涂面佳。

痘出太盛,喘促腹满,小便赤,手足心并腋下有汗,或 狂言妄语,大便不通,宜四顺饮、小承气汤,下后诸证 悉退,不可再下。

《凉血》

编辑

出太多者。犀角地黄汤。地骨皮鼠粘子汤。即地骨皮 散。加鼠粘子。

或云:“一见皮肉累累,红点稠密,急用缠豆藤烧灰,加 制砂,连进三四服,或薄荷汤调《退火丹》”进之。仍以牛 蒡子为末,傅顖门上以散热毒,非惟能使痘疏,且免 侵眼之患。

用缠豆藤烧灰为末,加入“退火丹”内,又用灯草、木通、 蝉蜕、地骨皮煎水,调退火丹,连进二三服,则痘之稠 密不分者,遂分明矣。后再用:干葡萄五十个,茜草根 一两,荔枝连肉壳核五个,芫荽子五钱,无子茎叶亦 可,用好酒二碗,煎一碗,徐徐以熟水搀薄,常与服之, 服尽滓,再用水煎当茶常与之服,则痘之稠者以退 不作害,未退者遂令如水珠起壮,灌脓结靥矣。 凡痘子初出,磊磊落落,似稀疏之状,其后旋加,日多 一日,此毒伏于里,里气虚弱,不能托之即出,要大补 兼解毒,或什可救其一二也,十宣散加“无价散”主之。 痘疮多者,是毒气多,便先宜解毒,然多则恐气血周 贯不足,故随亦宜兼补药以助成脓血。

痘毒自内出外,一二三日方出齐,毒气尚在内,出至 六日,则当尽发于表,七八九日成脓而结痂矣。若毒 气盛不能尽出,过六日毒反内入脏腑,故须于六日 以前毒气该出之时,急服凉血解毒之药以驱出之, 六日以后,医无及矣。

《出不快》

编辑

疮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发之,鼠粘子汤之类。 如疮发后不多出,即加药。如一日一贴,即加至二贴, 加药不出,即大发之,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麻黄、 桂枝之类。如发后不多,及脉平无证,即疮本稀,不可 更发也。有大热者,当利小便,四圣散、六一四苓散之 类。小热者当解毒。若不快,勿发,勿下攻,止用抱龙丸 治之。

钱氏消毒散、化毒汤、活人鼠粘子汤,皆发疮痘温平 温凉药,钱氏所谓“微发之”者是也。如微发不出者,即 就与前项药,该每服二钱者,即加至三四钱;该每日 二服者,即加至三四服。如加药又不出者,即用升麻、 葛根、麻黄、桂枝大发之。如大发后不多,及脉平无事 者,即疮稀不可更发。如脉洪有热,有大热者,当用四 圣、导赤、八正辈利小便。有小热者,当用芩连、金花丸 辈解毒。若利小便解毒后又不快,则勿发勿下,止用 抱龙丸治之,此钱氏心法也。

若出不快。清便自调。知其在表不在里。当微发。升麻 葛根汤。

若青干黑陷,身不大热,大小便涩,则是热在内。煎大 黄汤下“宣风散。”

若身表大热者,表证未罢,不可下。

若斑已出。见小热。小便不利。当以八正散利之。 太阳出不快。身之后也。荆芥甘草防风汤。

阳明出不快。身之前也。升麻加紫草汤。《圣惠方》。升麻 葛根加紫草。

“少阳出不快。身之侧也。连𧄍防风汤。”即连𧄍散。 “四肢出不快。防风芍药甘草汤。”

凡痘疮出不快者有五证,临病审而调之。

一证,天时严寒,为寒所折,不能起发,宜散寒温表。冬 三月寒甚,红斑初见,宜“五积散、正气散、参苏饮、杨氏 调解散、陈氏木香散。”

一证炎暑隆盛,烦渴昏迷,疮出不快,宜“辰砂五苓散 煎生地黄、麦门冬汤调服。身热者,小柴胡加生地黄。 热甚烦渴而便实者,白虎加人参汤。轻者,人参竹叶 汤加生地黄煎服。”

一证服凉药损伤脾胃,或胃虚吐利,当温中益气,宜 理中汤。吐利甚者,加附子,或陈氏异功散、木香豆蔻 丸。

一证或成血疱,一半尚是红点,此毒气发越不透,必 不能食,大便如常者,宜半温里半助养之剂,用四圣 散加减,及紫草木香汤、丝瓜汤、阮氏万全散、汤氏安 斑汤。

一证:外实之人,皮肤厚,肉腠密,毒气难以发泄,因出 不快,宜消毒饮、透肌散;如大便秘实,于消毒饮内加 大黄、栀子仁煎服;疮出太稠,宜犀角地黄汤、“张氏解 毒防风汤;血气不足,宜十奇散;咽嗌不利,宜如圣汤 加薄荷、枳壳;口中气热,咽痛,口舌生疮,宜甘露饮子; 惊风搐搦,宜抱龙丸;烦渴,宜独参汤、黄芪六一汤”; 疮已出而不遍匀者,闻人氏云:“惟透肌解毒,无壅塞 之患,则自然出匀”,以必胜散、大紫草饮、胡荽酒之类主之。

痘出不长。隐于肌肤者,“人参透肌散主之。”

出不快,有数证不同,内虚热极而不发者,朱汝明用 四君子加黄芪、紫草发之。有内虚甚而生寒,大便利 而出不快者,宜理中、姜、附辈以温之,则气不消剥,自 不伏陷。有内实而兼诸热证,出不快者,用四圣散、加 味四圣散、紫草饮子、紫草木香汤、紫草木通汤、快斑 散、丝瓜汤,俱可选用。或气实痰郁而发不出者,苍术、 白芷、防风、升麻、黄芩、芍药、连𧄍、当归等分煎汤,化“抱 龙丸。”若毒根在里,或血气虚弱,或邪秽冲触,内陷而 出不快者,托里散。

疹痘发未透,宜四君子汤加黄芪、紫草、糯米煎。凡医 百病,不可损胃气,故用四君子及糯米等助其胃气。 服此药后,若患者身全不热,又以兔丝子酢制为末, 大人一钱,小儿七分或三分托之,则痘疏疏出矣。此 药大补助火,不可多,多则托出太多矣。

隐于肌肉不起。宜紫草饮子煎服。又不可过用。候三 日齐后。以保元汤加好酒人乳一二钱最稳。

紫草二两,细锉,以百沸汤一大盏沃之,以器合定,勿 令泄气,量儿大小,温温服。

《大发》

编辑

“头面出不快”,此太阳经也。当用荆芥、甘草、羌活、防风、 天麻共煎。

胸胁出不快,此少阳经也。当用柴胡、黄芩、紫草、木通、 紫苏共煎。

四肢出不快,此阳明经也。当用升麻、葛根、紫苏、芍药、 甘草、莲须、葱白共煎。

遍身都出不快,当用九味羌活汤。

以上四证,药味内各加姜、葱为佐,连进二服,痘出快 矣。

《攻里》

编辑

有红斑点出,日数未尽,其内实而肌热者,宜疏利之。

《紫草例》

编辑

小儿痘疹出未快,可浓煎紫草汁服。

按:“紫草通腠理,利九窍,凉血活血,为痘家欲出未出 必用之药。若出已透而大便利者忌之。”

《指南》有禁疮之说云:“痘毒奔溃,由气血虚弱,不能拘 领其毒,以致毒盛而聚于腠虚之处。故痘之初出也, 或一点二点见于隐僻腠节之处,及方广四肢之间, 此痘一出,则诸痘不得宣发成浆矣,故曰禁疮。”其禁 有五:一曰胃禁,二曰火禁,三曰水禁,四曰风禁,五曰 寒禁。

“胃禁”者,毒火炙胃,不能发散于肌表,脾胃溃烂,其外 证之痘,出于唇口之间者,或二三四五点相连,诸痘 未浆,此痘已先黄熟,知由热毒内攻,胃已腐烂,故诸 痘不得成浆也。如唇口一见此痘,当察其面色。请帮助识别此字。红。 气粗热甚。口臭异常者。是其验也。

《火禁》者,小儿初发之际,或因身发寒热而悮,以火熏 炙其衣被,或睡卧于火箱之中,使皮肤干燥,故痘毒 发泄不出。又兼气虚而不能拘其毒,则毒停皮肤之 内,隐隐不能发出肌表也。细看皮内,觉有红点,无头 无脚,或于四肢头面方广之处,见一二点痘子,则诸 痘皆从此痘上发泄为孽。而皮内隐隐不出之痘,终 不能快出,名为“火禁。”以水杨加荆芥煎汤浴之,则诸 痘自发矣。轻则升麻和解散主之。

“水禁”者,初发热之际,阴阳未分,毒气方炽,或悮食生 冷,则毒停于皮肤之间,隐隐有红点,或于方广两胁 手足头面之际,发有水泡者是也。盖冷气在内,则腹 痛肚胀,在外则发热恶寒,此其验也。以丁桂、茯苓、升 麻、大腹皮之类逐之。冷食遗积脾胃,须防下泄,再加 山樝。

“风禁”者,发热之初,失于不避风,则风入肌表,痘不能 发,或肌肤麻木,不知痛痒,或不麻木而干燥,或毛直 而干焦,或皮痒欲搔,或重则狂烦谵语,此风与火搏 故也。治法以升麻汤加羌活、荆芥以逐之,甚则蒺蔾、 蝉退以攻之。

《寒禁》者,发热之初,悮经冷水沐浴,或睡卧于铁漆寒 冷之处,或衣被单薄,感冒寒气,则痘必不能宣露。有 手足麻木,不知痛痒;有四肢冷痛不能举动者;有麻 木冷痛之处不出痘子,惟于委曲避风之处,或头面 发际之上,痘出如瘾疹者,是其验也。内以丁、桂、川芎、 升麻逐之,外用绵衣以温之。曾见小儿年十一二岁, “发热之初,卧新漆床上,初因热极,父母不防出痘,任 小儿手贴漆床而卧,致令寒气侵入手臂,其馀四肢 面腹方广之处,俱出有痘,惟一臂麻木不仁,无一点 痘见。”诸医视之,并不知其故,请予至详察其由,乃以 前方治之,后见一臂痘发出,比他处尤为稠密,臂痘 一出,诸痘俱起,九日而平复如故。

《出见部分》

编辑

经曰:“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心之华在面,痘疮之火,其 出先在于面,但观其出之部位,可以知其候之吉凶如在唇四畔先出者,或两颐出者吉。盖太阳之邪,下 传阳明,阳明者,胃与大肠积陈受朽,气血俱多。又口 为水星,颏颐属肾水,火为水制,不能作虐也。如在额 角眉心先出者凶。盖太阳足壬、膀胱水,手丙、小肠火, 丙火独旺,不受壬水之制,其毒并于膀胱之经,而先 自病,膀胱多气少血,又正额属心火,火不务德,妄行 无忌,心为君主之官,主危则十二官皆危矣。凡起发 成浆结痂,亦如此论。

经曰:“头者精明之府。”又曰:“春气者病在头。”可见头乃 人真元会聚之所,为发生之本。又面列五官,分五行, 而五脏之华皆见于面,是头面者,人君之象,至贵至 尊,不可陵犯者也。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也,主内而 不出;喉者,肺脘呼吸之往来也,主出而不内。在人之 身,譬犹关津要路也。疮痘之出,最要头面稀少,颈项 无方是吉兆。若头面多者,谓之蒙头,诸阳独亢,五官 不和,神明失守,精华自萎。《经》云:“神去则机息,气止则 化绝”者,此也。颈项多者,谓之锁项,内者难出,外者难 入,上者不升,下者不降。《经》云:“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 毫不续,则霄壤判”者,此也。故皆不治。

痘疮轻者作三四次出,头面稀少,胸前无。盖头面者, 诸阳之会,胸者,诸阳之所受气,此数处痘子宜少不 宜多,以清阳之分,不可浊乱也。手足虽诸阳之本,乃 身所役使,卒伍卑贱之职,非若头面为元首也,又居 四末,非若胸膈心肺之居,神明之舍也,故虽稠密,不 必忧也。若头面、胸、项、手足稠密琐细一样者,却愁气 血衰微,脾胃虚弱,不能周流灌注,起发不透,收靥太 迟,而生他变矣。

凡痘子初出,便自手足先出者,他处未起而手足先 起,他处未收而手足先收者,此阳火大旺,宜用解毒 抑阳扶阴之剂,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主之。如他处 俱起而手足起迟,他处俱收而手足不收者,此脾胃 虚弱,不能行其气血,达于手足,宜补脾胃,十全大补 汤、桂枝芍药汤主之。

一、出红点数粒于山根之上,为毒盛气虚,而毒乘虚 犯上,或发三五粒一块者,皆不吉之兆也。宜急用凉 血解毒,以防危急。若腮颐地阁之间,疏疏发见,淡血 润色,三次出者,乃吉证也。

《出见形色》

编辑

凡痘疮之出,不论疏密,而论磊落。若磊磊落落,如珠 如豆,颗粒分明,尖圆紧实,虽密无妨,此谓出尽无留 毒也。如黏聚成丛,模糊一块,不分颗粒,恰如红瘤,虽 止一二处,未可言疏,此谓之伏,出未能尽。若待后者 再出,则先者或陷而复隐,或痒而俱溃,成坏疮矣。此 犹淹延引日,久而后毙。若如蚕之壳,如蛇之皮,此气 “至而血不荣也,谓之干枯。”“如蚤之咬,如蚊之嘬,此血 至而气不充也,谓之陷伏。”不能引日,奄忽而死矣。 痘疮初出,与未病时皮色一般者善。若疮太赤,根下 皮色通红,此血热气不管束也,后必起发太骤,皮嫩 易破,痒塌而不可救。宜急解血分之热,四物汤加升 麻、地骨皮、红花、紫草,或消毒饮、活血散合而饮之。待 色少淡,急补气分之不足,四君子汤加黄芪、防风、木 香,或调元汤、参苓白术散合而饮之。仍用气血二方, 相间而服。若成浆不破损者吉。服药不效,反增瘙痒 者,命也。

痘疮初出有四:善红活明润,紧实坚厚,尖圆布散,磊 落稀疏。盖痘子赖血以润之,血活则其色如丹砂、如 鸡冠,若毒凝血聚,则遂成黑色。今头焦黑者,乃荣血 不能流行内外,毒气壅遏,此证甚危。其人必大小便 秘,喘急烦躁。宜用七物升麻丸、当归丸、通关散、三乙 承气汤,看轻重紧慢用之,以解里之急。得利后,以紫 草饮、加味四圣散,调无价散,以解表之毒,仍用胭脂 涂法,疮变红活,以渐起发者吉,若更干黑者凶。《庄氏》 云:“斑疮倒靥而黑色者,谓之鬼疮。”

痘子赖气以束之,脾胃强,气实则肌肉厚,皮肤坚。今 痘皮嫩薄,溶溶如淫湿之状,乃脾胃气虚,其人必少 食或自利,宜用十全大补汤去生地黄,加防风、白芷, 外用天水散,蜜水调拂疮上,以解表之湿热。若起发 成浆者吉,渐变痒塌者凶。闻人氏云:“疮痘作痒,深为 可虑。”能调和爱护,勿令有此,乃为上策。

痘出如灰白色者,气虚也,候齐后,以《保元》加木通、川 芎、肉桂最稳。用木通者,取通心气也。

出不红活淡色者,血虚也,保元汤中加酒制当归、酒 炒赤芍药及川芎。血热者,仍加生地黄倍黄芪。 痘出皮肤干燥枯涩者,必难起胀,用溪中白石,洗净 烧红,以井花水渍之,使湿气蒸于痘上,顷间光泽,甚 易起,又能辟秽。

一出,与地皮相似,无臖起之意,乃是红斑,急宜凉血 解毒,宜羌活散加酒炒芍药、紫草、红花、蝉退、木通、糯 米,连进数服。或以六一散、保婴丹、紫草膏,随意用之 亦可。斑退以保元加木香、豆蔻煎服,以解紫草之寒, 防其泄泻。若夹疹同出,如治稍迟,则变成黑斑,实难救矣。大抵下紫草必下糯米五十粒,则不损胃气,无 泄泻之患。惟大热大便秘者。不下糯米。以糯米黏腻 故也。馀详夹斑夹疹条。

一出真红焮赤,摸过皮软不碍手者,此系贼痘,过三 日变成水泡,甚至紫泡黑泡,此危证也。急少加保元, 大加紫草、蝉退、红花解之。或煎灯草木通汤,调六一 散,利去心热,而红紫自退。如已成水泡,则保元中大 下四苓利之,此《千金》妙法也。不然则遍身擦破,赤烂 而死。

痘子初出,不成颗粒,但肤间济济簇簇,如寒风粟子 之状。或虽出,形与鍼头相似,稠密无缝,此皆恶候。虽 有良工,无能为矣。

《护咽喉》

编辑

凡疮疹未有咽不痛者,心胃有热,上攻于咽,干涩而 疼,宜于发热初出之时预解之,甘桔汤加牛蒡子,甚 者射干鼠粘子汤,令毒火解散,不停留于咽喉之间, 致生他变也。若初时隐忍,不即解之,以致毒留咽喉, 发而为疮,肿胀溃烂,水谷不入,呼吸不能,声哑难言, 却欲呼医,悔无及矣。所以甘桔汤,疮出之后,常宜饮 之,利咽喉,宽胸膈,清肺金,解毒火也。如兼口舌生疮, 齿浮龈肿者,宜甘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牛蒡子。水 浆不入者,射干鼠粘子汤加桔梗、荆芥穗、山豆根。已 上证候,须能食,脏腑亦热,方可用。如上焦虽热,却觉 小便清,大便溏,饮食不进者,只用甘桔汤,不须加牛 蒡子。盖其性凉,为疮疹所宜服者,能透肌出痈疮,是 以疮疹亦出也。大便利则不可服。

《护目》

编辑

痘疮方出之时,使不入目,以神应膏涂眼四周,或只 以胭脂取汁涂之;或傅以水调黄蘗末,或以牛蒡子 为末,蜜调贴顖上,或以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此皆 养护之良法也。若眼中流泪,或多眵,或目中红赤,此 肝火大旺,宜早解之,洗肝明目散加蝉蜕。又有忌食 之法,如𬪩厚滋味,牛、鸡、鹅、鸭皆不可食,食鸡鹅、鸭卵, 未有不为目害者。但令食清淡之物,或少入盐,亦无 害。如湫隘之家,不可煮鸡鹅鸭卵,其气相袭,亦能损 目,不可不知。

痘疮初出:用鼠粘子为末,水调傅顖门并无,患眼亦 妙。

《夹疹夹斑》

编辑

痘疮只出一般者善。凡痘初出,其间碎密若芥子者, 夹疹也。皮肉红肿成片者,夹斑也。疹由心热,斑由胃 热,宜急解其毒,消疹用黄连解毒汤合消毒饮,化斑 用人参白虎汤合消毒饮,或只以升麻葛根汤。夹疹 者加防风、荆芥穗、木通、麦门冬、黄连,夹斑者加石膏、 人参、大青、黑参、淡竹叶。如疹散斑解,现出正痘,疏密 停匀者吉。痘被斑疹夹杂,不能起发者凶。

《疱疮》

编辑

“伤寒热邪在表里,未能作汗,当汗不汗,热郁于肌肤, 故发疱疮,色白或赤如火丹头作浆白脓者轻,根下 紫色隐隐在肌肉者重,甚者五内七窍皆有之,其形 亦如痘,小儿肌肉嫩薄,尤多此证,非正疮痘也。”又云: “六腑属阳,有热则易出,是以作肤疮,一出即遍满肌 皮之上,痱疮细疱子,见而便没,其所受气浅故也。五” 脏属阴,有热则难出。其为疮痘,在肌肉血脉之间,必 先发红斑,而后如豆,故名疮痘,其所受气深也。大抵 暴热而便出者必肤疹,久热而难出者,必是正疮痘 肤疹,非正疮痘也。愚按痘疮初出,五脏不同:肝水疱, 其色微青而小;肺脓疱,其色微白而大;心为斑,色赤 而小;脾为疹,色赤黄而浅。及五七日后,不问其初出 自何脏,悉成血疱,血疱成脓疱,正如豆样,脓疱之后, 结痂疕则愈,此方是正疮痘也。或人疑之曰:肺既为 脓疱,而血疱之后又成脓疱者,何耶?盖脓疱之出于 肺者,言其初时淡淡如脓,其色白而非黄,俗称“白痘” 者是也。若血疱之后所结脓疱,则是其疮已熟,譬如 果之成实,饱足充满,包裹黄脓,其色黄而非白也。

《子母痘》

编辑

痘“经于心者,必涌出而无渐,经于肾者,必沉匿而难 见,痘焉有子母者耶?若肝、肺脾三经来者,或作两三 次而尽标,或作四五次而尽标,或一边灌浆,一边表 暴,或回尽而旁隙处痘又增焉。或头面先稀少,身体 多布列,而后上焦又添出焉;或身体先稀少,头面多 布列,而后下焦又倍出焉,此所谓子母痘”者也。盖因 元气以渐而至,枭炎以渐而微,不失之峻速,以贻莫 胜之悲;不失之隐滞,而踵攻激之害。疔斑可消,溶于 起点之时;痈毒自祛,除于靥痂之后,非阳明胃、太阴 脾二经弗克致也。世俗以先标者谓之“望痘”,后出者 谓之“赠痘”,意有在焉。

《禁忌》

编辑

疮痘本因热而出,热势甚则其出愈难,故斑点未见 之时,惟当用平和药,如升麻葛根汤、参苏饮、东垣鼠 粘子汤、惺惺散等解利之。或有不问虚实,便以辛热之剂大发之施之虚者,犹庶几焉。若盛实之人,热毒 弥漫,荣卫闭塞,里毒甚者,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是谓 郁毒不散,毒气无所从出,反攻脏腑。表毒盛者,疮凹 而不起,遂成倒陷,或为溃烂,或为痈疮。当此之际,不 能解利,至于毙者多矣。是阳气热炽,无阴气以感之 也。用消毒饮、七物升麻丸,得毒气解散,荣卫流通,疮 子将自起矣。

《见形三朝生死》

编辑

凡小儿发热三日之间,热退身凉,凉而复热,热而复 凉,然后报痘,从口角颧骨上,两两三三成对报点,至 三四五日出齐者,顺之兆也。其或发热只一日,或二 日,即见红点,或吐泻腹痛,或战栗身温,不食昏卧三 四日,痘不起发,不光泽,惨暗不明,根窠色白,皆虚寒 之候也,所谓险也,可治而愈。苟发热太甚,烦躁闷乱, 喘急不食,反热而复凉,连热一齐突出,红紫黑色,不 起发,不光润,为表中实热,或自太阳天庭方广出起, 皆凶之兆,难治。

报痘时头面稀少,胸前背后皆无,根窠红润,顶尖碍 手,如水珠光泽者,上吉也,不必服药。

报痘时烦躁不宁,腰腹痛不止,口气大臭,出紫点者 死。亦有出青斑如蓝靛色者,皆死证也。

报痘时色白皮薄而光,根窠全无红色,或根带一点 红,三五日即长如菉豆大,此痘决不能灌浆,久后成 一包清水,擦破即死,不可因其好看妄与下药。 报痘全不起顶,又顶如汤泡及灯草火烧之状,十日 后痒塌而死。

报痘起红斑如锦纹者,六日死。遍身如蛇皮者死。 报痘时黑斑如痣状,肌肉成块黑者,即日死。

痘身发热未透,而即报点现标,已而复没不见,又出 又没者,谓之“弄标痘。”盖痘疮全凭热透,则肌肤通畅, 自然易出。今热不透,则皮肤未热,出而复没,隐而又 出,气血衰弱之甚,无力发泄故也,难治。

痘色红紫焦枯,贴肉不起,皮厚黑如铁,挑之不破,无 浆血者,谓之“铁甲痘。”乃气涩而不行,血枯而不润,磅 礡皮肉,八九日内死。

凡痘子已出,头面要稀疏磊落,颈项上宜少不宜多, 胸前要少而疏,如此者其毒则轻。如面上模糊一片, 未发先肿,缠项稠密,胸前亦密,此毒甚也,勿治。 凡痘子出尽,正将起发,其中有发血疱者,此毒伏于 心,必死。有发水疱者,此毒伏于肝,旋见痒塌而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