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088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十八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十八卷目录

 河间府部汇考六

  河间府风俗考

  河间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八十八卷

河间府部汇考六

编辑

河间府风俗考        府志

编辑

史志纪载

《尔雅》:“河间之民,其气清,厥性相近。”

《隋志》:“民惟敦朴,务在农桑。”

杜牧之《战论》:“俗俭风浑,材毅刚强。”

唐韩愈文:“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宋志》:“人性质厚少文,多专经术,大率气勇尚义,号为强忮。土平而近边,习于战𩰚。” 元李继本《送董景宁序》:“河间古称礼乐之国,在三辅之内,文物衣冠之盛,比于邹鲁。”

《本府碑记》:“民多豪黠,号称难治。”

《旧郡志》:“衣冠不乏,风俗熙熙,农桑为先务,诗书为要领。”

《景州学记》:“文武忠孝,代不乏人。密迩齐鲁,渊源洙泗。”

《寰宇记》:“风俗鸷悍,高尚气力。”

沧州赵叔纪十咏,《廉耻成风》《志士鼓义》。

《元献州志》:“寡求不争,有古人风。”

《献州高揆传》:“慕义向风,思为善俗。”

《阜城志》“士林雅重廉介,妇女克尽孝诚。”

《肃宁志》:“地僻民淳,简朴易理,士类镕铸圣化,濯磨特出。”

《任丘旧志》,“山川灵气,故家馀韵。号称多才,科甲比肩。累朝以来,名绅迭起。”

《任丘新志》:“敦道义,尚廉耻,忠孝名节,诗《礼》传家,君子所长;骛纷华,竞夸诞,富贵骄人,凭借傲物,细民所短。”

《交河县志》:“民淳讼简,不相凌暴。”

《交河学记》:“人才之出,重推交河。”

《元清州志》:“其民质朴,不事浮华,男勤稼穑,女务蚕桑。”

《兴济旧志》:“民性敦厚,俗信鬼神。”

《静海志》:“务农桑,尚祈祷,家少馀积,士敬长上。” 《宁津旧志》:“沃野平畴,风俗淳厚。”

《吴桥志》:“尚祈祷,信鬼神,聘不计财,娶必亲迎。” 《东光志》:“地虽不广,民事勤耕。户虽不多,士知向学。”

《故城志》:“地平衍,有斥卤,民乐农耕,俗耻𩰚讼。” 《南皮志》:“军民杂处,悍鸷难驭。成、弘间,士风恬退,子弟谦恭。”

《盐山县新旧志》:“士尚名节,俗重信义,侈文信鬼,椎贩时有”

庆云志不事《诗》书,农桑为业。迩来雅尚儒术,视昔有加。

礼俗

有礼见之俗,如岁首、冬至、辞见、贺谢之类是也。卑幼谒尊长,盛服四拜,敌者常服再拜,尊者受而不报,长者具榜子报之,敌则相称焉。

有燕见之俗,如“候问起居,质疑白事” 及赴请召是也。常服相见而不拜,至则通名,主人出迎,退则望送焉。

有《旅见》之俗,如幼者拜尊长,则跪而扶之,少者则跪扶而荅其半。坚请纳拜,则尊者立受,而长者跪扶焉。

有涂遇之俗,如遇尊长,则揖而俟其行。遇乘者,则趋而避之,或皆乘于尊长,避之。敌己则否。己乘而遇徒者,便则避,否则下而揖之。尊长虽避己,亦趋而揖之。

有请召之俗,尊长则躬诣投书,敌者与少者惟折简召谢而已。

有《燕集》之俗不相妨者,以“齿” 为序,以“左” 为让,以专召为上客。

有迎送之俗,尊者远行,咸送迎之;少者以下,俟其归,往省焉。

有庆吊之俗。“嘉礼则有赠仪以庆之,凶礼则有赙仪以吊之,远者遣使以存焉。” 近时士人䜩集,亦少声伎,不至有《先民风》。

永乐初诏书内一款云:“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处,地方广阔,许民间尽力开垦,永不起科。河间为甸服之地,《汉书》正北曰并州,宜五谷,业农者随”

原隰高下布种之。凡东吴之秔稻,楚蜀之糯谷,河间、交河、沧州、东光故城,吴桥、献县、任丘之近河者,或播植焉。其耘耔之劳,视江南十之一二耳。近惟直沽有水稻,馀则未见也。

河间行货之商,皆贩缯、贩粟、贩盐铁木植之人。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磁州并天津沿河一带,间以年之丰歉,或籴之使来,或粜之使去,皆辇致之。贩铁者农器居多,至自临清泊头,皆驾小车而来。贩盐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其诸贩磁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至于居货之贾,河北郡县俱谓之“铺户。” 货物既通,府州县间亦有征之者。其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日中为市,人皆依期为集。在州县者,一月期日五、六集;在乡镇者,一月期日二、三集,府城日一集。江南谓之“上市” ,河北谓之“赶集。” 名虽不同,其义一也。

河间乡俗患病者,多用庸医巫觋之徒,万一时疫陡兴,或烦热喜凉,或鼻塞气重,家人愚昧罔知,辄延此辈于家,任其扭捏,或以冰水投其所好,或以豆汁沃其胸臆,名曰“塌黄。” 如此之类,未易悉数,侥幸不死,冒为己功,不知死于若辈何限。若帖下医学训科措置银两,命其买药,量病轻重,诊视调治。仍著令境内之人,凡有病者,俱赴惠民药局,任其取药。复选医家之有名者及侨寓施药之人,与医生轮流佐理㕮咀,则所活者多矣。陈士彦曰:“人病而求之巫,是世之恶俗也。巫而可以疗病,则亦可以止饥矣,有是理乎?太史公既传扁鹊、仓公,而复有六不治之说,信巫不信医,居其一焉。窃谓流俗难以猝变,在上” 人有以默挽之。鄚之有扁鹊,河间之有刘守真,宁津之有刘翰,皆精于岐黄家者。河间故有守真祠,似宜合而为一,岁时俾与药王同日祭享焉。使百姓明知医药足赖,而祷赛为陋可也。其一时业医者,又宜督命讲解方术,每季终课其所活人姓名而录验之,庶乎民信有征,而医人不敢以人命为儿戏。谚云。“学书纸废学。医人废” 方术。麤流。往往致人于不测。不几为巫觋之徒所借口哉。

河间之民,愚夫愚妇,多信师巫邪术,或听写神,听告斗,或设生坛,或僧子女,或有“山蘸神” 之称,或有“朱太尉” 之号。朔望请师婆以喜神,昼夜张帏幕以捉鬼,鸣钲击鼓,闾巷喧沸,奸盗变故,缘之以生,为守令者所当究惩者也。

守节嫠妇过三五年或一二年者,父母兄弟恐其贫窘不能终志,多劝之改适。间有守节年久,例该旌表,每限于家贫不得上闻,复恐负累,或吏卒乘机需求财物,甚至买嘱里甲,毋令报官者有之。司教化者所宜严察。

《禹贡》曰:“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又《隋志》曰:“河间民性敦朴,务在农桑,以其地势平彝,尽为田也。” 其农占则用正月元日,西南风,收秫,霜重,收绵,有雪。主夏秋大旱。日出时有红霞,主丝贵。大抵新年以晴明和暖为上。又俗以惊蛰风雨为忌,卜是岁荒歉。春分日东风收麦,有雷,岁稔尢为良验。三月朔日值清明,草木荣盛;值谷雨,年岁丰亨,皆以类应。孟夏一二三四日雨,麦不熟。谚云:“初一初二雨,典庄卖儿女。” 仲夏朔日雨,主虫。是月芒种后遇壬入梅。夏至后遇庚出梅,遇雷电断梅。以遇壬日数梅高尺数,度物之高下置之,则不梅矣。重午日喜薄阴大晴,主水,雨,主丝贵,俱所忌也。季夏六日,热收五谷,冷必多雨,无不立应。立秋日晴,主万物少得成熟。尢以雷多为忌。中秋日雨,谓之苦雨,占菜味不佳。季秋朔日风雨,主年来春旱夏水。重阳日晴,则冬至元日、上元、清明皆晴,雨则皆雨。所谓“重阳无雨一冬晴” 者是已。立冬日,西北风来,主来年大熟。仲冬朔日,与冬至大雪,主凶灾,不利于农。腊前雨雪宜菜麦,且卜来年丰稔。所谓“呈瑞于丰年” 者,即此意也。馀不胜载,仅录其验者。

时序

春正月,岁首,祀神祀先,上墓毕,贺尊长,更相贺。岁隆师逆女追节。立春,观《土牛帖》,“宜春” 字,茹春饼,饤春盘。上元赏灯放花,前后三日。十六日,病妇陶炙过桥,家人结羊肠卜休咎。二十五日填仓,下旬入学。

二月二日引龙社日乡社祀先农。春分酿酒拌醋冰泮取鱼。

三月三日祀元帝。寒食墓祭。清明插柳看花。踏青挑菜。谷雨禁蝎。

夏四月四日酿酒,八日浴佛。十八日,上昭灵庙。

见《肃宁志》。二十八日药王诞辰,先十日上庙。任丘、河间俱有。

五月五日食角黍,饮菖蒲酒,插符艾系缕,捉蟆采药,隆师逆女追节,夏至食麦粥。

六月六日暴衣储水造曲酱。秋七月六日挂地头。七夕乞巧浣衣,中元祀神悬麻谷。

八月一日天炙。中秋祭月社日如春社。

九月重九登高泛萸酿菊酒、隆师逆女追节冬十月下元墓祭《烧寒衣》

十一月冬至,隆师逆女煖炉出猎。

十二月八日食腊粥,作腊酒。二十四日,扫舍祭灶。除夕易门神桃符,修岁事,陈祀仪,守岁多嫁娶。

河间府祠庙考      府县志合

编辑

本府。河间县附郭。

风云雷雨坛在县学南

社稷坛在西门外北

郡厉坛在社稷坛东

夫子庙在东城废县。元河间尹韩善重建古文庙。至正间坏于兵燹。今基址犹存。

真武庙一在北门内,即天王台,后更为庙。一在城西南隅。

三皇庙在西门内迤南

娘娘庙一在三皇庙东,今迁于西关。一在北门内,真武庙大门内东

东岳庙在城东南隅

三官庙一在西门外大河堤西,一在东门内北后街,一在东门内南后街,一在北门外,一在清陵桥,一在城北三十里铺。

火神庙在府治后,近城。一在府治东。

城隍庙在瀛海驿西

三义庙在城东北隅

药王庙在西门内北

关帝庙一在东门瓮城内、一在斜街、一在南关、一在馆驿后、一在西关外、一在府学后、一在县治东、一在南大街。

地藏庙在县治东南

刘守真庙在府治西南。河间人,古名医也,谓之刘河间。著《宣明》诸论行世。县学东,有碑记。康熙十二年,县丞黄世灏、典史纪从政各蠲俸重修。

二神庙在四帅庙西

四帅庙在八蜡庙西

八蜡庙在城隍庙西

马神庙一在县学西。一在瀛海驿东。一在县治内。一在县治东。

九天神女庙在城东七吉村,宋政和元年建。文昌祠一在西关,一在南关,一在学内。副使孙际昌重修。

包公祠在府治西北隅,今移城隍庙东。副使孙际昌重修,知府王奂、同知赵大生倡府城所属协力同修。

韩尹生祠在朿城镇,今废。

朝阳庵在城隍庙西

寺观附

编辑

观音阁在东桥三官庙后。知县赵完璧因桥成,建此镇水。

玉皇阁一在北门内真武殿东,一在东洪村,一在沙河沿,谢从会重建。

资胜寺在府治东。内有僧纲司,前有钟鼓楼,明洪武中建。

接引佛寺在南门内东,今废。

景梦寺有罗定塔,在县西北大同卫东。寺废,其塔存民舍中,元至元间建。《郡志》载有金刚寺,在兴义坊。今惟存有石塔,或者即此。苐原塔所镌,则景梦其名也。

海中寺在城北君子馆,明正德二年建。

潮海寺在城西二十五里坟台头村。唐贞观年建,宋政和年重修。

卧佛寺在城北卧佛堂村,明弘治年建。

北位寺在城东北北位村,明正德十五年建。蒙云寺在城西油店村,明嘉靖十五年建。诗经寺在城北诗经村,明成化十八年建,《献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南。

社稷坛在县北。知县锺鉴改建稍西以避水。

邑厉坛在县北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成化二十三年,知县宋隆重修。正德十一年,知县岛璞重修。

河间献王庙“明嘉靖十三年,知县汪銮建。隆庆五年,知县赵三聘改建。”

八蜡庙在县南。明嘉靖十三年知县汪銮建。马神庙在县治西。明嘉靖五年知县曹烶建。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王扆又重建。

龙王庙,在完固口,有司奉

敕建春秋致祭

东岳庙在县南十二里单家桥。

二神庙在东岳庙西

泰山行祠在县南古堤

药王庙在泰山行祠之东。

龙王庙在泰山行祠之西。

廉颇庙在县西五十里

玉皇庙在县东十五里高阜上。

策成庙在县西三十里黄水村。

裴圣公祠。在县西门外。

土神祠在县仪门外东。明隆庆五年,知县赵维屏重修。

寺观附

玉皇阁在县南十二里单家桥。

真武阁在县南门外

关王阁在县南门外

福泉寺在县西北隅,僧会司在焉。明洪武三年建。

兴国寺在县南十二里单家桥。

莲花寺在县西南三十里参军镇。

资胜寺在县西三十里李谢村。

兴教寺在县西北三十里北峰村。

吉祥寺在县西南十五里双畽屯。

北塔寺在县东八十里景城镇。

大觉寺在县东五十里淮镇。

观音寺在县东北三十里西城镇。

弥陀寺在县西三十里元昌楼。

周泉寺在县西六十里方周村。

普济寺在县西三十里

《白鹤寺》又名“白马寺。”

石佛寺在县东七十里关庄村。

觉道寺在县东五十里道院屯。

华严寺在县东六十里欢留村。

阜城县

风云雷雨坛在南门外

社稷坛在西门外

邑厉坛在北门外

城隍庙:在县治西南。知县巩邦固与程禧接修,极其美观。崇祯十一年,忽发烈焰,俱成灰烬。知县何宜健重修。今于康熙壬子年,邑侯曹邦乂重修。

八蜡庙在南门外

县马神庙在县治迤西

驿马神庙在驿邻东

真武庙在县治东北,原刘豫“读书堂” ,改此。三官庙在县治东北。

玉皇庙在东门外

东岳庙在东门外

五圣庙在东北街

“关圣庙” 在县治东大街,又一在北城瓮城内。《药王庙》在县治。

三义庙在东关东

火神庙在南门外

龙王庙在城南临阵地方。

地藏王庙在北门内

土地祠在驿前

双烈祠在南门外

吕公祠在县治西,世传“琴台” ,即此。

寺观附

三义阁在南门外

《白衣观音庵》:在西街。

千佛阁在北门内

观音堂“在鸡市胡同。”

胜业寺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中建,知县曹邦重修。

海潮寺在刘麟桥地方

韩村寺在城南八里

城寺头寺:在东北十六里。

金灯寺在城东三十里

张秋寺在城东二十里

建桥寺在建桥镇地方

《黑龙寺》在南旺村地方。

肃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百步许。明洪武初,礼部颁《祭文》,春秋致祭。

社稷坛在城西一百五十步许。

邑厉坛在城北一百五十步许。明洪武二十五年,以齐福言,议定式,颁行天下。每岁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朔,一年凡三祭。礼部颁《祭文》。城隍庙在县大街北。

马神庙在县治东

关帝庙在县治东北隅城下。

蜡神庙旧在许畽村东,今移祭城南三里冯家庄。

火神庙在东门内街北

龙神庙在城内东南隅

以上各坛,春秋祭祀诸神庙,每月朔望,邑令诣庙行香。

圣母庙在县治东街南

忠孝庙在县东北

东岳庙在县东关。康熙壬子,邑人衣鉴“重建。” 泰山庙在县东关。

三官庙在县东关

元帝庙在县东关

药王庙在县西关

玉皇庙在县东八里

刘守真君庙在县西十里师素村。

北岳庙在县治十五里类村。

土神祠在县大门内

寺观附

能仁寺在县街东城下,与龙神庙相对。明永乐中建,置僧会司。

观音堂“在县东街” ,南对马神庙。

观音阁在县西关

福田寺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张家庄。殿宇壮丽,迥异寻常,基延五十馀亩。

金华寺在县西北,今废,遗址尚存。

老君堂在县东北十里朱家庄。

“三教堂” ,在朱家庄。朱珍、朱三聘增建。

任丘县

风云雷雨坛在城西。同日祭。

“山川坛在城西。” 同日祭。

社稷坛在城西。同日祭。

邑厉坛在城东,清明中元十月一日祀。

城隍庙:在育贤街西北。朔望行香。

马神庙旧在太仆行台,今在驿中。春秋仲月上戊日祀之。

关帝庙:在北雄门内。二、八月戊日祀之,朔望行香。

五龙潭庙在五龙潭上。相传唐时建,遇旱祷之辄雨。明成化间,大旱,上命中官梁芳三祷三应。赐内帑敕修,廓而大之,祭期如社稷坛。白龙庙在尚书村,今废。

八蜡庙在赵各庄西。金灿建,重修祭期如“五龙潭。”

长桑君庙在鄚城东北,今废。

扁鹊庙在长桑君庙西。元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进义修。明知县周祐、王齐重葺,熹宗敕建。门阙壮丽,殿宇巍峨。庙会之时,诸货鳞集。祈福报愿,摩肩接踵。祭期四月二十八日,前十日皆庙会。

忠良祠在北雄门左,倪玑为县令唐子方建。“丰村祠” 在北雄门右,邑人为县令金灿建。“与鹿祠” 有二:一在西关道左,一在鄚城南门左,士民为县令周诗建。以上四祠,今俱圯毁无存。

土地祠在县仪门外,朔望行香。

李公祠在西门外街北,奉敕为按察使李桢宁建,春秋仲月上戊日祀之。

忠烈祠:在钟楼东。奉敕为戊寅殉难士女建,春秋仲月戊日祀之。

文康公祠在书院旧址。二八月戊日祭。

节孝祠在西梁关左,倪玑建。《内图》:古今节孝玉皇庙在西梁门外。

真武庙有三:一在北雄门外,《袁淮建碑》,一闵煦撰;一在陈王庄,一在西关外道左。

三皇庙:在西关外道左,康熙年建。

《关帝庙》一在鄚镇、一在香城屯,刘永准建。一在东大务,张巍建。一在小北关,刘楘建。一在陈王庄。

“三官庙在长春街东。” 碑一,闵煦撰。

“二郎庙” 在郭外西南。碑一,于溱撰。

《东岳庙》有六:一在《新中镇碑》,一黎颙撰,一在北雄门外,一在《吕公堡》,一在江村,一在《正乐》,一在《北卢张》。

天妃庙,有二:一在南门外,一在西门外。

火神庙在北雄门外,刘岵建。

三义庙在褚家庄

八蜡庙在东大务。杨宠建。

寺观附

度释寺在城西,创于汉,重修于明正统间。嘉靖甲午,移城中太仆行台后,僧会司隶焉。碑二:《一董》。请帮助识别此字。撰一,李瓒撰。“大德寺”在东大务村,金太和三年建,明嘉靖初年重修。碑二,俱尚宝卿李兆蕃撰。其一,县令王齐“重修”“东庄桥”,借用作“记”,今止存一焉。“大明寺”在三方村,元至正间建,明成化年重修。碑一,礼部尚书邹干撰。

洪化寺在长丰镇。碑二,一李溥撰,一李瓒撰。崇兴寺在北卢张村,明嘉靖年重修碑一,吏部尚书廖纪撰。

报恩寺在南卢张村,明景泰六年重修。

昭圣寺在梁召村,明成化间建,嘉靖年重修。碑一,僧文江撰。

石佛寺在杨村屯,元至正间建,明弘治间重修。

大宝寺在大宝村

贤圣寺在八方村。金大定间建,明正德间重修。碑一。通判谢璋撰。

华严寺在蔡村

广善寺在李公堡,元至正间建,明弘治间重修。

观音寺有五一在新中驿,元至正间建,明成化间重修。碑一学士李东阳撰。一在江村,元至正间建,明弘治间重修。一在李华村。一在双涾。一在陈王庄。

兴圣寺在石门桥,明成化间重修。

水月寺在石门营,唐时建,明正德间重修。真惠寺在清涾村,明成化年重修。碑一都御史边镛撰。

青云寺在西大务,金大定间建,明天顺间重修。碑二:一都谏屈伸撰,一知县邝琚撰。

太平寺,在关城,元至正间建,明正统、弘治间重修。碑一:边镛撰。

弥陀寺,在带河,元至正间建,明正德间重修。清凉寺,在唐子头,摄国年建,明正德年重修。金沙寺,在苟各庄,元至正间建,明正德间重修。碑一。中书洪锺撰。

卧佛寺在鄚城内,元至正间建,明正德间重修。

天宁寺在鄚城内,元至正间建,明嘉靖间重修。碑二:一边伟撰,一边亿撰。

开元寺,在鄚城东南,唐开元间建,明弘治间重修。碑二,一翰林检讨江都撰,一屈伸撰。寿丰寺,在正乐村古刹。

《青龙寺》在孙市乡,古刹。

“准提” 庵在长春街三官庙后。保定太守高文芳建。

“玉皇阁” ,在辛庄北。土人募建。

文昌阁在东南城上。知县翁年奕建,吴琮重修。

交河县

风云雷雨坛在县城东南。

社稷坛在县城西北

邑厉坛在县北门外,龙王庙东。

城隍庙在县西门内

东岳庙一在县东关外。前有十二太保殿一座,年久倾颓,围垣尽圮。生员房获实捐赀督理重建。修补后殿及两廊,复筑墙垣。知县墙鼎捐俸以资丹雘,庙貌焕然一新。一在文家庙。《玉帝庙》一在县东南隅。一在泊头镇。

三官庙一在县西关外,一在泊头镇西门外,一在新桥村。

真武庙一在县城东北隅,一在泊头镇西街,一在高川,一在永丰屯,一在东新店。

泰山行宫一在县西关外街北,一在泊头镇北街。

“四大王庙一在县西关,一在泊头镇河岸。” “关王庙一在县北城楼,一在泊头镇。”

火神庙在泊头镇御河岸。

三义庙在泊头镇城关外一里许。

药王庙一在县城西北隅,一在泊头镇河岸,一在戚家堰河岸。

考证

刘守真君庙在县城药王庙之东。

张仙祠在县城西白衣庵内。一在泊头镇城北河岸。

寺观附

龙王堂一在县北关外,一在县东北西十里龙堂。

观音堂一在县南关外,一在泊头镇西关。玉皇阁一在富庄驿,一在西新店。

兴化寺在县西北,僧会司在内。唐贞观初建。明洪武十五年,僧会资重建。正统三年,僧性朗增修。嘉靖二十二年,新建锺鼓楼。

观音寺一在泊头镇,一在永丰屯,一在七祖村,一在郝村,一在聂村。

弥陀寺:在泊头镇西门内。

兴隆寺在戚家堰

水月寺,一在泊头镇七里口,一在下马头。圆宝寺在弓高城。

小营寺在县东北五十里。

浲河寺,在县东三十里,今废。圣寿寺,在县东三十里。

八尺皋寺在县东二十五里。

兴华寺在县东北八十里冯家口。

阳气寺在县东北七十里。

福海寺在县东北七十里。

胜福寺在马连畽

永胜寺在高川

“地藏寺” ,在高龙华。

潮海寺在李村

兴圆寺在刘解镇

石佛寺一在鲁道,一在富庄驿,一在王官屯,一在常巷。传言石像自滹沱河浮下,沿途人莫挽至此,就岸夜放光。土人异而建寺奉之。背有刻文“大齐河清三年岁次甲申” 之文。

兴林寺在郝村

云居寺在惠家庄

建城寺在县东北四十里。

万家寨寺在县西北三十里。

塔院寺在薄洛村

隆兴寺在富庄驿

鸭窝寺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甜水营寺在县西南三十里。

豆庄寺在县西南四十里。

藏经寺在陈官屯

圆觉寺在县西南十五里。

兴福寺在徐官屯

灌河寺在黄官屯

青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城上关帝庙     、八蜡庙。

盘古庙       。龙王庙。

马神庙       、土地祠。

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寺观附

观音寺在县治古城内,有僧会司。宣德四年,僧会广进重修。成化十三年僧会文班增修。《广胜寺》在县西二十里。

流泉寺在县北三十里

寿圣寺在县七十里

兴国寺在兴济县治东南一里。旧有故址。宣德五年,僧悟谅创建。

洪音寺,在县东北十五里。有元大德年所铸钟,清越逾常,击之则声闻数十里。

静海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八蜡庙:

勾芒神       龙王庙。

火神庙       。《白衣庙》。

“地藏庙       。” 马神庙。

药王庙       。《东岳庙》。

“子孙娘娘庙     。” “真武庙。”

龙王庙       、卫政祠。

城隍庙在县南关西。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曹重修。

关帝庙在城北重修

三官庙一在县街南,一在北关外。

寺观附

文昌阁在县南城上

魁星阁:在县东城上。康熙二年,知县陈愈捐俸建。

三皇阁在县南关

“玉皇阁” 在县北关。二阁为县治之镇。

《华藏庵       》。《雪堂庵》。

敕赐观音禅寺在县北关。洪武四年建,置僧会司。

地藏寺在县东北瞿哥庄。

文殊寺在县北独流镇

隆善寺,在县东北,出龙河。

出兴寺在县东南河顺

法藏寺在县北沙窝村

《三圣寺     》《华藏寺》。

永兴寺在县东南中王村。

华严寺在县东南白公坨。

清水寺

兴隆寺在县西南滩子头。

雍熙寺

西峰寺在县西南元蒙口。

龙湾寺在县东南慈儿庄。

报恩寺     。弥陀寺。

清凉寺在县东大粪嘴

涌泉寺,在县北天津卫。一在大直沽,一在小直沽,明成祖渡此,宣宗征乐安,渡此,赐金幡二“大悲。” 禅林寺,在县北良王庄。

功德寺在县东南李八家庄。

观音寺有四,一在县西罗家堂,一在县东南勾乐庄,一在县东北泥姑村,一在县东北马家庄。

白衣寺

石佛寺俱在县北独流镇。

天妃宫在县北天津卫

宁津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康王祠在县北大柳店。宋高宗初质于金,后还,中涂马踬,适野叟牵一马至,谓曰:“此马可乘,不可饮水。行至此,马,渴不可制,入湾饮水。” 顷之遂成泥矣。迄今相传“泥马送康王。” 成化中,知县谭宗泗秋日过大柳店,感宋室南迁,作诗曰:“此地曾经龙虎过,时移事往竟如何?龙归东海浮云散,鸦噪西风古木多。一统莫过今礼乐,万年不改旧山河。行人莫问当年事,秋水无情自碧波。” 教谕陈士彦过康王庙,题壁云:“苍天有意存遗赵,泥马无情也渡王。何事不如尝胆者,听人日夜陷忠良。”

寺观附

龙泉寺在县治东北,旧名“海螺寺。” 明洪武十五年,僧会义进重修。今僧会司在内。

白塔寺在县南十五里

宝林寺在县东十八里

棘针寺在县东北二十里。

景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州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上戊日致祭。

井龙王庙在儒学东

汉将军周亚夫祠在州西五里。封蓧侯。旧有碑,其旁有墓。正统中,知州刘深重修。元翰林学士王恽有诗。

寺观附

“玉皇八仙阁” 在南关外。

开福寺,在州治西。洪武中建,永乐初重修。圆明寺,在龙华镇。

安兴寺在孙家镇

古塔,隋文帝建,在开福寺前。级十二,高二十二丈,阔八尺。上有铁笼铜瓶,下有瑜栏、石砌。内筑阶甃,盘迥可登,远通洞户,流望可眺。相传“下有海眼通潮,故大石板覆之于内。近代石损发视,上狭下宽,如覆斗状。”

吴桥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龙王庙在县城西南二十里。

孙膑庙在县治西南

寺观附

大乘寺在县治西南。宣德元年,僧洪达重建。僧会司在内。

白衣寺在西关外

天台寺,在县北四十里。

东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寺观附

普照寺,一名“铁佛寺” ,在城西南,中有铁佛,长二丈五尺,围一丈五尺,座下有井,深百丈。《灯明寺》,在县东三十里。

震海寺:在县治东南十五里。

故城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寺观附

四面石佛堂在县东云汉村。

护国寺在县治西南。僧会司在内,新移西门外路南。

大峰寺在县西牟村,元时建。元末有老僧勒铭于石。

沧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州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无生庙在州治东

寺观附

封禅寺在州治内。周广顺三年,张藏英领坊州刺史,率千馀人至沧州来归,刺史《李晖》以闻,周太祖令馆于封禅寺。

水月寺周广顺中建,明宣德中移建州治北五里,僧正司在内。

迎春寺在城东三里

长芦寺

南皮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在东门外。万历甲寅岁,御赐封号知县徐殷创建。

八郎庙在西门外,一名“刘守真君祠。” 万历二十五年,知县李正华建。

寺观附

金铃寺在西关外

雪山寺在县西北二十里。

兴化寺明初立,旧址在邑之东门通衢。天顺五年,僧会觉玺移于邑之东北隅,复有义官汤澄出帑续建“大慈阁” 于殿后。岁久倾圮,知县李正华重建。

盐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关帝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梓潼帝君庙在福泉寺东。万历二十二年,知县陈汝孝建。

火神庙在旧街北。万历五年,知县周迁移于厚俗门外。

海神庙在城内东北隅。万历二十九年,知县谢存果建。

鱼骨庙在唐坨铺前。鱼脊为梁,鱼肋为椽,筋络相连,至今如故。不知所始。

寺观附

福泉寺僧会司在内。洪武间造,永乐三年徙于县东南一里许,因寺前有井,泉甘而冽,故名“福泉。”

高云寺在县西南

庆云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城隍庙。

八蜡庙       、土地祠。

关王庙在县治西南。成化十一年,医官王洪重修建。

二郎庙在县东。疫疾水旱,祈祷辄应。其塑像,相传为元刘鸾造。刘本名元宝,坻人。抟土肖像,精工冠古今。官至昭文馆大学士。

龙王庙在鬲津河岸。成化十年,知县唐瓒修。正德四年,知县孙辅以祈祷有应,重修。

东岳行祠在城外艮隅。正德四年,知县孙辅购地创建。

寺观附

天宫寺在县治西南隅。元创建。僧会司在内管家寺。内有玉、石、弥勒二像,法相庄严,光怪逼人。一为北齐天保八年造,一为武平六年造。天津卫

邑厉坛       、城隍庙。

关王庙       、八蜡庙。

土地祠:以上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寺观附

涌泉寺,在南门内,官员习仪于此。

望海寺在城外河北岸

朝阳观在城内

太虚观在卫东北,明成化间敕建。

“灵慈宫” ,在河东大直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