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129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二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百三十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广平府部汇考九

  广平府风俗考

  广平府祠庙考

  广平府驿递考

职方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广平府部汇考九

编辑

广平府风俗考

编辑

九县总论

《史记》
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编辑

民俗儇急,仰机利而食。

《汉书》:“土广俗杂性,急高气势轻为奸。”

《隋·地理志》:“人性质直,尚俭约,勤稼穑织纴。” 《宋地理志》:“地虽斥卤,人多牧畜。”

旧《志》:“信巫鬼,尚淫祀。”

《善政楼记》:“风俗循美。”

男子务学力农,淳庞勤俭,间有重气侠尚奢浇者。女子事纺绩,操井臼,出则舆骑障面,至高髻跕躧之习,则从风而靡者亦浸浸矣。冠礼久废,其近于古者三:曰婚初,男请媒妁谒女家。媒二人,曰“红叶。” 得允,互投启饮宴,男先女后,曰“会亲。” 四时馈花币脯果,曰“追节。” 男家行聘,升堂拜媒妁,次祭家庙,乃交拜。酒数行,婿簪花揖客,主人侑以币,曰“迎开口。” 诘旦,女家具冠服脯果,鼓吹往谢,曰“回礼。” 濒娶,复行纳采礼如前,女家不复酬。婚之前一日,婿具醴果往,曰“通道路。” 诘辰亲迎。是日,女家行过妆礼,亦有先期行者,曰“铺床” 合巹之。次日,婿复具醴果往谢。三日,妇谒庙,拜公姑,上女工。女家复具衣饰,鼓吹导送男家,曰“追三” ;姻戚馈脯果曰“餪饭。” 女及婿乃归宁,民间必有所携持而归曰“偷。” 富贵士夫家则馈以仪币。九日亦如之。婿必择吉。女有大利月、小利月之说。唯除夕者不忌,曰“乱岁。” 其弊也,因吊丧而留娶者曰“扶家” ,乳臭畜之者曰“童养” ,则悖礼矣。

曰“丧” ,有丧者以布帛讣,姻戚成服乃受吊,亲戚不拘散。《孝经》三日,姻戚馈食曰“倒头饭” ,立告布于门,书死者名衔、时日。柩前树旌,门外悬幡,男女在柩左右,髧髽苫跣,日三奠,七、七、百日奠有加。将葬,先书期于门,亲友具赙奠,送铭旌。柩出,楮幡,鼓吹前导,经亲友门,必迎奠,曰“邀祭。” 至茔,行题主祀土礼,必请显者,民间不行。姻家馈妇女以布帛曰“收头” ,葬毕,纳主魂亭,鼓吹徒步导归。虞祭诘朝,孝子谢客,遍拜吊奠者之门,远者则否。葬多在祖茔,慎迁葬。其弊也,民间始丧未殓,丧属号泣于衢,术诣神庙焚楮,曰“押纸” ,多作佛事。濒葬,有用俳优歌舞者曰“煖扮” ,属县尤多,则悖礼矣。

曰“祭。” 四时祭其先于寝室无家庙。士作木主,民供神轴。清明、中元、孟冬朔则祭于墓;士入乡校与显达者亦祭于墓及母妻家墓曰祭祖。至如生忌、死周亦必祭,祭则必以诣墓为重。春秋有报赛,尚歌舞,赛毕则父老馂。其馀曰广筵,曰破盘。民间令节皆祀天地神祇,设案焚楮再拜。其弊也,假妖巫曰“马子” ,若神冯者然,而簇旗鼓曰“进驾” ,狂奔于淫祀,则悖礼矣。

日用交际之常,其习而不察者四。有燕会之节,相揖行坐皆尚左。凡燕饮,旧时一觞累再拜,今渐就简略。惟公筵嘉会,则有酬酒、执爵、跪拜、迎送之仪,其馀岁时伏腊,揖让酬酢而已。

有服饰之制,绮罗缟纻,富贵家乃有之。唯晋䌷齐茧褐、葛絁绢之类,则通贵贱而皆为常服。士女无金玉之饰,簪珥取充数而已。近则僭越奢靡者,多出倡优下流辈。

有时令之尚。元旦酿黍酒,炊麦食米糕。昧爽起祀,神交相贺。五日送穷。五更扫地,送土门外。谷日祀本命星。立春前,有司设䜩呈杂伎,士女纵观,小儿竞从土牛腹下转递,曰:“能稀痘咬。” 春啖春饼及白萝卜。上元张灯,府城隍庙最盛,士女游观,曰“走百病。” 仲春二日,俗呼龙抬头,煎饼薰蝎。清明扫墓,插柳于门,儿童皆带于首,为秋千之戏。浴佛日有饭僧者。端阳有艾虎长命,缕雄黄、菖蒲酒,馈角黍、白团,采艾以备薰炙。六月六日曝书衣。七夕穿针乞巧,中元挂墓钱,有以面羊馈女者。中秋馈瓜饼。赏月九日登高,馈菊糕。孟冬朔祭扫,焚楮衣于墓间,曰“送寒衣。” 《长至仪》。亚元旦,老农囊糓瘗地。中元日出以占岁腊日。

啜豆粥。有饭贫者。二十四日祀灶用饴糖。以划豆祀神马。除日爆竹驱祟,守岁贴门符。

有称谓之习。士大夫家多准于礼,而民则安朴陋。虽显贵乡党无尊称,率以其官名独至。父伯、母姐之称,土俗犹谬。闽俗呼“父郎摆” ,《魏史》称“母家家” ,其音相近,意者染于南北耶?或曰:有元遗俗也。

若夫巨奸大慝,所在多有,而《广平》则寂焉无闻。有机伏祸,隐而甚足为害者,得数端焉。

一、邪教男女茹素,十室而九,焚香聚众,煽惑愚氓。有“闻香” 、“无为” 等教,星星不禁,将至燎原。韩山童、唐赛儿皆河北也,是宜有防微杜渐之法。一、刁讼含沙射人,投匦告密,米盐琐屑,上渎九阍。其微者则为背黄,为匿揭,虽数邑中间一人,数年中间一事,尢而效之,渐不可长。是宜有小惩大创之法。

一,结党轻薄,流污,尚主击断;狙豪歃血,势且萌奸东北五达之衢,不逞者伏莽焉。戍柝不戒,所以屡窥于垣也。是宜有消弭解散之法。

一、轻生谇语之嫌,遂拼《雉经》;千金之产,立至破家。姻党焚掠于前,有司刑罚于后,究之,百不得一偿焉,而已毙者数命矣。是宜有轻减、量情之法。

诸凡浮夸浇竞之俗,俱非积重难返之势。夫风者,风也,风行则草偃。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陈夫人好巫而民皆淫祀。然则教化之行,端自守令始。《语》曰:“下之应上也捷于令。” 南国化行鼠雀,至诚可格豚鱼。况其在辇毂之下,为陶唐氏之遗民欤?

广平府祠庙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

社稷坛府在北门外,永年统府。曲周在城西北。肥乡在北关外。鸡泽广平在城北。邯郸在北门外。成安威清河在城西北。按《清河县志》,在城西南。

风云雷雨山川坛府在南门外,永年统府、各县,俱在城南。

厉坛府在北门外。永年统府。曲周、肥乡、鸡泽、威俱在城北。邯郸成安在城东,清河在城西。按《清河县志》,在城东北。

“乡厉坛” 永年二十二所在各社,今废。肥乡二十八所,鸡泽十一所在各屯社。

城隍庙在府治西,永年旧统府,知县宋祖乙始建,在县治西,曲周、肥乡、成安、威在县治西,鸡泽、广平、清河在县治东,邯郸在县治西南,附临洺,在镇西北隅。旧清漳县在肥乡大寨村。八蜡庙府在治北,永年统府。曲周在西关,肥乡在东门外,鸡泽在县西,邯郸在北关,成安在预备仓东,威在城东北隅,清河在城南。

玉皇庙在府城北。《曲周》,在县西南隅。《鸡泽》,在承宣街。

“三皇庙” ,在邯郸丛台西。

成汤庙在曲周安儿寨。按《曲周县志》:“因祷雨有应,遂迎于此。”

东岳庙一在府东瓮城,一在城南八里,一在辛寨村,一在西苏村,曲周在东关外,肥乡,一在治东北,一在仓坊堡,鸡泽在城南,广平在孟固镇,邯郸在丛台下,成安在城东,威在南门外。按《肥乡县志》:“仓坊堡东岳庙,唐尉迟敬德督修。” 《广平县志》:“东岳庙一在东关外。”

真武庙一在府治西,一在北瓮城,曲周在北门外,肥乡在北瓮城,鸡泽在通和街,成安在县治北。按鸡泽《县志》,一在城北郭。

关帝庙在府南瓮城。春秋祀。曲周在东城上。肥乡在县治西南。鸡泽在迎恩街。广平在县治东,有春秋楼、谭经别馆。邯郸在南门内。成安在谯楼上。威在县治南。清河在县治东。按《鸡泽县志》,一在承宣街。按《清河县志》,一在县西南。天王庙在府北城上。

碧霞元君庙一在府东关,一在北关。曲周在东关。肥乡在西关。西韩村、屯庄营各一。鸡泽在北门外。成安在城西北及西魏村、吕彪村各一。广平在西关。

“九天圣母庙” 在肥乡郑家堡。

药王庙在府北关外,曲周在西关,邯郸在西。

瓮城

火神庙“在府南瓮城。” 《曲周》在府馆。

三官庙在府西瓮城。曲周在城东,肥乡在东瓮城。成安在城东南。

龙王庙在府黑龙潭,肥乡在龙潭,鸡泽在东门外。威在县治西北,广平在东关外。按《广平县志》,九龙庙、昭泽龙王庙,俱在东关外。

河神庙在府南桥。《曲周》在东桥。

马神庙在府预备仓前。永年统府。曲周在城隍庙西。肥乡在仪门内。按《县志》,在西门内。鸡泽在县治西。广平旧在城南,今废。邯郸在丛台驿内。成安在仪门东。威在城隍庙西。清河在马厂。聪明山神庙在聪明山。

三崚庙,在曲周曹庄村。昭公庙,在成安东北一里。

赵王庙在邯郸东二十里。

鲁班庙在府南关

“平原君庙” 在肥乡南堡村八里冢。

成信侯庙在肥乡南堡村,祀程婴。

成安君庙在成安县治西北,祀陈馀。知县刘永脉《记略》曰:“成安君祠不知创自何时,历世因之,士人岁时致祀,盖以成安古赵地,君为赵将,而此实其封爵云。” 君之由封不可详,尝披《史迁列传》,君始与张耳为布衣交,常受笞。耳与树下数语,而悟其规模识趣,卓然宏远矣。迨与淮阴对垒井陉,废左车计,辄自称义兵,不用诈谋,竟以殒身,儒者颇为惜之。方暴秦毒虐天下,是时谋臣武士,亦第涂戮生灵,以邀成功。又赵将李良弑其君,诸侯环视而不讨,臣民反面而事仇,向微君倡义讨之,赵不顿亡哉?后即以胶柱害成,迺其好生之仁,尊主之义,终有不可泯灭者。况淮阴出奇,犹为高帝所忌,原非君匹也,恶得以成败论英雄哉?赵地古称慷慨悲歌之俗,曩时豪侠如武灵、平原,望诸蔺相,如诸君子。今人每一念至,辄有扼腕兴慕者,况生君之爵邑,闻君之梗概,有不怀仰者乎?则其立祠奉祀,永永无斁也,固其所矣。

扁鹊庙:在鸡泽三陵村。

白马将军庙在肥乡白落堡,祀唐将罗士信。李靖庙在邯郸西耒马台,相传李靖统军过此。

廉颇庙“一在府南东家堡,一在清河西南八里。”

土地祠府县俱在治内

增福寺在府治内,曲周在县治东,肥乡在县治南,鸡泽在西关。曲周王一鹗《记略》曰:“增福庙,崇祀旧邑侯李公也。谨按《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时,殛狐妖,塞横水,心切民隐,贻福孔多。既逝之后,民作庙祀之。盖能御大灾,捍大患,固祀典之所宜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则庙之所由建也” 远矣。明兴,普祀名宦,庙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腊荐享、灾祥祈禳者。公多灵异,每祷辄应。嘉靖初年间,按使毁淫祠,议及公庙,稽功德独存之。而公坟墓在庵上村。朱邑所谓“子孙爱我,不如桐乡之民” 也,则公之尸祝于兹土也固宜。

曾子祠在威县南关

冉子祠在府西瓜井村。春秋有祭。通判茅坤有《记》。

狐突祠在曲周县东南安儿寨,今废,像存。三忠祠在邯郸县西东明观右,祀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知县卢龙云建。《记略》曰:“余每于政暇时,登古丛台,眺赵氏遗墟,忆赵之先,自烈侯而下雄于战国者百六十年,亦曾思赵之所以始乎?当屠岸贾之矫君命而将不利于赵也。韩厥、公孙杵臼、程婴三子者,或死于前,或死” 于后,或不死而维持于其中。总之赵氏忠臣未易以轻重焉者也。其信义明于秋霜,忠诚炳如烈日,千载而下,凛然犹若有生气。视末世偷生免死,朝君臣而暮仇敌者,可同日语哉!余因讲求祀典,而叹潜德之未彰也,为建“三忠祠” 于丛台之下,使后之登丛台者,览赵国馀胜,而因以颂三子之功不“衰焉。”

三贤祠在邯郸县旧马神庙内,祀蔺相如、廉颇、李牧。知县卢龙云建《记略》曰:“尝读《赵都赋》,知赵亦天下之雄也。岂其君藉累世之馀烈,皆克自振奋哉?盖常赖多贤之助焉。如相如、颇、牧三氏,皆赵之所称人杰,而列国让焉者也。邯郸旧设三贤祠,久而倾废,故址尚存。质诸父老,谓业已附之乡贤,故不复葺。余入赵以” 来,雅慕三氏,即旧无祠,余固且创为之,安可以既尝附祀而

遂没其专祠乎?乃捐赀鸠材,而始事重修焉。韩昌黎祠在曲周马兰村,

李文靖祠:在肥乡县,春秋祀知府秦民悦建。邑人郭郛《记》略曰:“吾肥宋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李公,薨于景德元年。旧墓在邑城西三十步许,距今几五百年,经元金兵燹之馀,碑碣仪物,荡然无存。樵牧践秽,行道伤嗟。正统己巳之变,大理卿王伟奉命抚巡,驻境上,广城池,为防御计。忽夜梦” 一士夫以居宅被侵来诉。物色之,城基所指,适当公墓道,遂展于城内,然亦未遑封植修复。历景泰、天顺至成化丙申,得贤太守舒城秦公民悦,兴滞补敝,始建祠致祭。未几,漳、滏二水泛滥,祠宇倾仆,终弘治、正德,祀事不举者三十馀年。嘉靖庚寅,侍御乐安蒋公赐按肥乡,知其事,谋诸郡太守太原高公汝行,聿弘周垣,高其堂宇,复其祀典,仍大揭坊匾于“墓道” 以崇重之,五年于兹矣。修复岁月,迄未纪述。今大尹陕右赵君廷瑞,好古崇又,恐成缺典,择工选石,恳余纪其实,以昭示后来云。

仰功祠在成安县城隍庙左,祀宋成安尹寇莱公。

李忠愍祠一在曲周学西,一在威县治南。宋太学生祭公文曰:“皇穹将倾,天柱必折;大地欲仆,泰岳必蹶。公人中龙,肯臣犬豖。贼据床上,天子在下。公抱帝躬,嚼齿大骂。公于是时,眦裂发立,乾坤尽昏,鬼神夜泣,欲赎清卿,人万其身。万人何多,一世犹轻。吾将提长剑而登泰华,抉浮云而问苍天,虽泣尽而继之以血,安得吾清卿之复然” 知县胡容《记略》曰:“‘读《宋史》至李忠愍公若水死节,金人称之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未尝不叹其杀身成仁于颠沛流离间也’。及视篆洺水,初谒先师庙,次乡贤祠,见首祀公。窃计以公之忠,当为专祠。乃即县治西隙地为堂三楹以祀之。以公大节,一祠奚足为公轻重。顾表忠贞” ,以尽守土之责,景先哲以得后学之师,则斯举也,亦不无万一之助云。

郭守敬祠在鸡泽南八里。

五公祠在清河新集,祀少师夏言,御史钱如京,刑部尚书樊继祖,知府华津张希尹,明尚书赵廷瑞《记》略曰:“清河地斥卤汗下,民恒苦水患,极窭且艰。东南新集乡曰莲花池者,国初有沮洳田七百馀顷,令民开垦,蠲其税。后德藩以为闲田,请之,田遂入。德藩岁征银一千七百两,民始告病。正德初,逆竖擅权,奸人乘” 机投献戚畹。庆阳伯夏儒,因请为庄田,赂逆瑾,差中使来按,括地三千二百馀顷,严刑迫民,岁课十倍于昔。民至鬻产易子不能输,愁苦无聊,迯亡相属。而豪势仆隶,多市井罔赖,横行乡邑。有司相顾恣睢,莫敢谁何。民罹其毒,屡叫阍陈诉,不报。正德八年,桐溪钱公时为侍御,按历兹土,阅积岁奏牍,知其情,力为陈请。命广平知府华君查理,始得减课如德府之数,亩征银五釐二毫五丝。然瘠土之民,财力俱困,加之水患相仍,相视待毙,又群往申诉于朝。恭际皇上御极,洗涤弊政,敕科道部属才望德器为朝宁所推者往勘,于是少师桂洲夏公奉命行焉。同事则双岩樊公以御史行,张君以户部主事行。比至,夏公矢心徇国,得其奸状,具疏清河被害之实,乞以地归诸小民,止输常赋。天子可之,诏夺以还民,俾世惟正之供。母变贵戚,敛手屏息,而蒸黎始知有生之乐矣。邑人惧无以图报,遂相率立祠,肖公而俎豆之。祠堂五楹,中设五龛,中为少师夏公像,钱公、樊公翼其后,太守华君、张君侍其左。后寝五楹,前后东西各有庑庑各三楹,碑亭二座,大门、仪门各三楹。前立绰楔,后辟园圃,绕以崇垣,甃以文石,匾曰“崇功慕德” 生祠。择主者守视扃钥,司祠祀惟慎。置田五十三亩,为主祠者衣食之供,凡所以裨于祠者,靡不周尽。岁乙巳,蜀唐君来守广平,乃砻石以纪之。少师名言,字桂洲,江西贵溪人。钱公,名如京,桐溪人。樊公,名继祖,郓城人。华君名津,无锡人。张君,名希尹,临清人。唐君名曜,富顺籍南昌人。

申端愍公旌忠祠:在府治正南,春秋祀。

顺治十三年

《谕祭文》曰:“烈士成仁,斋志而没;忠臣报国,捐躯以从。”

尔申佳引居心忠孝,秉性端良。值逆寇之凭陵,能舍生而取义。朕追维往迹,宜表忠魂,特崇祀易名,用垂不朽。灵其不昧,尚克钦承。侍读马世俊《祭田记》曰:“古卿大夫之贤者,则祀于乡社,而后世祀于学宫。” 其牢醴之费,皆出自朝廷有司。

奉行之,而归其胙于子孙,典至重也。若夫祭于墓,祭于家庙,皆其子孙之事。然古者士无田不祭,而卿大夫有圭田之授。《祭法》云:“以死勤事则祀之。” 其祭之在公私者可勿论,而隆恩异数,必出于朝廷而始重,盖所谓激劝之大者也。余尝考前朝死事之臣凡千馀人,录成一书,分十卷,颜曰《日新》,录其死于京师者为第一卷《申端愍公之死》,灼然在天地间革代之后。

朝廷既遣官致祭、且锡以祭田、使其子孙世世奉

祀。公嗣涵光、涵煜、涵昐,皆为余文章交,而涵昐又与余同为史官,凡朝廷典故有关于激劝之大者,史官当书之。于是以《祭田之记》属余。余惟古来褒恤忠烈,未有如今日之盛者,苟非其事有深足感动,岂能荷此荣典乎?天下谓明以科名取士,而卒不得其报。由今观之,科名未尝误国也。西汉之亡,上符命者日数千人,其时文臣莫如扬雄、刘歆,皆为丧节之事。东汉之亡,人夸舜、禹之事,不知节为何物。唐自僖宗而后,死事无可言者,惟宋理学最盛,而以身殉国者一息尚存,此志不懈。明以经义取士,而甲申之变,诸文臣从容而蹈君亡与亡之节。

世祖章皇帝特行旌忠之典、敕礼臣核其真伪轻重、得

死京师者,烈烈二十馀人,多出于科名中,而勋胄皆不与焉。呜呼!何其盛也!端愍公奉命而出,闻难而旋。有劝公者,公慨然曰:“普天同仇,岂可越境乃免乎?” 公以文章起家,以节义报国,公于是乎不朽矣!余尝论古来勋伐,如萧、曹、寇、邓,当时赐田宅无算,至于国除澌灭,无有郭汾阳有再造之功。当唐之世,已有歌旧“宅今为寺” 者,何论易世也。至于忠臣义士,虽千百世之后,而瞻其庙宇,问其墓田,犹有勃然而起敬者,则祭田之锡,岂非激劝之大者乎?记锡田之始,为顺治某年某月日,祭田凡若干亩。至于此田之守于某,传于某,皆可不记。

路公祠在曲周东关。公讳振飞,字见白,本县人,天启五年进士。

吕仙祠,在邯郸北二十里。明世宗赐额“风雷隆一仙宫” ,遣真人陶仲文行礼,礼部尚书顾可学撰记。唐沈既济《枕中记》: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旅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 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诙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 生曰:“吾苟此生耳,何适之谓?” 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 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过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 言讫而目昏思寐。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由是衣装服御日益鲜盛。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陜牧。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记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采访使,征为京兆尹。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功,恢弘土宇,会河湟震动,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道节度使。大破敌兵,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时宰所忌,以蜚言中之,贬为瑞州刺史。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馀年,嘉谟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制狱。府吏引徒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引刀自刎。其妻救之,获免。其罹者皆死,独生为中官保之,减死罪投驩州。数年,帝知冤,复进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生五子,曰俭,曰僔,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外;僔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右衮。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馀人,两窜荒徼,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徊翔台阁,五十馀年,崇盛赫奕,性颇奢荡,甚好佚乐,后庭声色皆第一。

绮丽,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名医上药,无不至焉。将没,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园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过蒙殊奖,特被鸿秩。出拥节钺,入升台辅。周旋中外,绵历岁时。有沗天恩,无裨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留沉顿,待时以尽。顾无诚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病疹,日谓痊平,岂期沉痼,良用悯恻,今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鍼石,为予自爱,犹冀无妄期于有瘳。” 是夕薨。卢生欠身而寤,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旁,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期梦寐也。” 翁谓生曰:“人世之适,亦如是矣。” 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通之运,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敢不受教,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 稽首再拜而去。金元好问诗:“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者犹是黄粱梦里人。” 明李东阳诗:“举世空中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粱。凭君莫向痴人说,说与痴人梦转长。”

《小黄粱府》一在南桥,一在北河庄。

按:“关帝、大士” 二神,处处有之。志一二以概其馀寺观附。

三清观“在府西瓮城。”

清都观在府西苏村

通都观在曲周东安上村。

上清观在肥乡西相公庄。

玉宝观,在邯郸紫山下。

《双泉观》在邯郸西姬家庄。

长春观在邯郸西齐村

“东明观” ,在邯郸西门外。

通真观,在邯郸东胡家庄。

修真观,在邯郸东西留庄。

崇真观在邯郸东南北堡村。

迎祥观在成安县治西南。

无极观在威县东北隅

保庆寺在府治东南。唐郡人司空曙《经废保庆寺》诗:“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曝,松瞑鹤飞回。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泉亭寺在临洺镇西五里,相传为赵王香火井尚存。按《永年县志》:“寺地掘二尺即有水,内有莲池,水泉常盈溢。”

清流寺在府北郑里村

大名寺一在府西北二十八里,一在曲周王目村,按《永年县志》,“潭水环注”

清凉寺:一在府南三十里。一在清河东北。天宁寺:一在府西孔村。一在曲周河南畽堡。千佛寺,在临洺北洺河岸上。

古岩寺在府西十五里太辛庄。

普会寺在府东北下堡村。

北河寺在府北四十里

铁佛寺一在府南关,一在曲周倪儿庄。按《永年县志》,“相传铁像是大水浮来者。”

赵目连寺在府西北。按《永年县志》,“在城西北,相传有目连僧墓。”

大慈寺在府西大慈村

大定寺在府东陈儿寨

莲台寺在府南韩儿寨

开元寺,一在府西南田儿寨,一在北榆柳村。福圣寺,在府西北瓜井村。

保全寺在府西北尹固村。

红荣寺在府西北刘营村。

河北寺在府北朱家庄

顺国寺在府北七方村

清佛寺在府西北郑西村。

普应寺在府北曲陌村

龙泉寺在府龙泉村。《广平》,在县西四十里。唐末龙湫泛溢邯郸,在东上宋村。

宝宁寺在曲周西北隅

圣安寺在曲周圣福堂村。

龙堂寺在曲周焦儿庄

石佛寺在府牛家堡村。曲周,一在五塔村,一在五间房。肥乡,在小寺村。《鸡泽》在驸马寨东。雁池村、东安上村各一。《清河》在县东南十里。兴福寺一在曲周水德堡,一在肥乡东大靳村。

观音寺,在府刘固村。曲周在安儿寨。肥乡,《一》

在重名。寨,一在北高村。《鸡泽》,在程官营。《成安》,在霍村。清河,在城东。

张绰寺在曲周张绰村

淤滩寺在曲周淤滩村

延祥寺在曲周新寨村

圆祥寺在曲周《马逯店》。

宝丰寺在曲周水下畽村。

兴国寺一在府高固村,一在井儿寨。《曲周》在高胡寨。《邯郸》在河沙镇。《广平》在油房村。《威县》在城西。

北戈寺在曲周。《滏阳集》

《白滩店》寺在曲周白滩店。

段竹寺在曲周冢上

“弥陀寺在曲周十里” 畽。

释迦寺,一在曲周东阳固,一在肥乡西韩村。《普恩寺》,在曲周侯村。

临河寺在曲周寺头村

崇教寺在曲周孝固村

文殊寺一在肥乡西南隅,一在成安北河畽,一在威县东南隅。

清平寺在肥乡西马固

永安寺在肥乡西南杜齐村。

崇福寺一在肥乡东清漳村,一在广平东平固店,唐时建。

“三教寺” 一在肥乡东,倪儿庄。一在鸡泽东,吴官营。

通惠寺:在《鸡泽县》治东北隅。

延庆寺在鸡泽南十里

华严寺,一在府圈子村,一在鸡泽西黄沟村。《广济寺》,在鸡泽西柳下村。

大成寺在鸡泽南蓁底村。按《鸡泽县志》,是大乘。

崇建寺在鸡泽西庄村。按《鸡泽县志》:崇建寺在县东韩村,崇庆寺在西庄。

净安寺:在鸡泽西焦佐村。

开明寺,在鸡泽西浮图店。

千佛寺在广平县东隅

景明寺在广平北张村

竹林寺在紫山上

佛光寺在紫山下

大乘寺在邯郸西关

龙兴寺在邯郸西北姜家村。

天台寺在肥乡西天台山。

“马鸣寺” 在肥乡西大寺村。

“古瑟寺” 在肥乡西孟家庄。

永兴寺一在肥乡西任家堡,一在成安南郑家庄。

井堂寺在肥乡北常儿寨。

大觉寺在肥乡北李文屯。

慧明寺在肥乡北张儿寨。

南山寺在肥乡北长桥村。

福兴寺在肥乡北赵儿寨。

崇兴寺在肥乡东西高村,鸡泽在西柏枝寺村,威县在七级集,清河在油房集。按《清河县志》:寺基弘敞,林木丛茂,后有台,上为玉皇阁。邑中登览,此其胜概也。

白马寺在肥乡东翟固村。

崇喜寺在肥乡东原固村。

明喜寺在肥乡东南屯庄。

古佛寺在肥乡东五吉村。

青佛寺在肥乡东集善村。

禅房寺,在邯郸西阎家河。

龟台寺在邯郸西萧家河。

爆台寺,在邯郸东北二十里。

兴隆寺在邯郸东里堡

缘庆寺,在邯郸东代召村。

“贾国寺” 在邯郸西百家村。

青塔寺在邯郸西霍北村。

兴教寺,在邯郸杜家村东。

月爱寺在邯郸东北上壁村。

龙行寺,一在邯郸东贾村,一在清河《谢炉集》。云盖寺在邯郸东北鸭池村。

隆庆寺在邯郸东北赵垒村。

“重华寺” 在邯郸南张庄。

西塔寺,在邯郸丛台下。

古塔寺在邯郸西北三陵村。

慧云寺在邯郸南崔曲村。

灵芝寺在邯郸北大路东。

洪福寺在邯郸东南南堡村。

圆照寺一在成安县治西北,一在成安东南《郭方堡》。

圆觉寺在成安路固村

圆铭寺在成安郎堡村

广福寺在成安夏阳村

匡教寺在成安南二里

雾睹寺在成安东北阎村店。

福胜寺在成安东南三家村。

洪觉寺在成安西南徐村。

法兴寺在威县城北

青龙寺在威县张台村

延寿寺在威县城北

法云寺在威县,《经镇集》。

隆兴寺在清河西南。寺东有古塔故址,相传定光佛葬其下。按《清河县志》:“寺相传隋时所建,宋太祖微时,常醉卧塔下,塔影周回荫之。老僧意其非常人,因追至城西为献茶,遂号茶店。及登极后,重修梵宇。今前殿背负壁,尚有白石佛一尊,高九尺,镂刻精工,背镌唐大历十年造。又东有定光佛墓,佛藏舍利于此。”

静乐寺在清河。《连冢集》

十方院,在府保庆寺内曲周,在河东。

天花院在广平,宋元丰间建。

“三教堂” ,在府西关曲周,在何家庄。

观音堂在府治后,曲周,在南门外肥乡。一在南关,一在西关。鸡泽,在孙家堡营。广平。一在军营村,一在南关外。按《广平县志》:“观音堂一在城内小街,曰红庙。”

石佛堂在曲周东桥

“杏林堂” 在曲周《香城固》。

准提庵在府南关

永锡庵在府治东

甘露庵在府东关,有放生池。

“广济” 庵在曲周魏家湾。

“修竹庵” 在肥乡西马固村。

《解脱庵》在肥乡张儿庄。

波流庵在广平县

静乐庵在清河城内。按《清河县志》:“久废,后建茶庵。”

《府志》
未载祠庙

编辑

《永年县志》

编辑

九天仙母庙在马神庙前。

关帝庙一见前《府志》。一在南关阁上。

火神庙一见前。《府志》。一在西城下。

泰山娘娘庙一在城东关,一在城北关外“玉皇阁” ,在北堤内。

夏保寺在城东北新庄堡。

准提庵一见前《府志》。一在马神庙前。

“白衣庵” 一在城东南隅,一在北城下。馀乡村修建甚多,不能悉纪。

《曲周县志》

编辑

关帝庙在西关

“龙天都土地庙” 在河南畽堡。

通真观在东安上村

“赵儿寨堂” 在赵儿寨村。

《肥乡县志》

编辑

旧清漳县城隍庙:在大寨村。

靖堡庙在县西堤外勒马台村。相传唐李靖行雨之地,土人感其德,故祀之。

三皇庙在西瓮城

吕仙祠在申家营村

《鸡泽县志》

编辑

五道庙在通和街西

《广平县志》

编辑

元帝庙在西关外

玉皇阁在东关外,岳庙后。

婆留庵相传石佛自水流下,有斋婆拜而留之,遂曰婆留庵。后有回回过,断首取宝而去。万历十七年,有老仙至其地,见石佛虽毁,玉色尚存。请于县建寺塑像,题曰“婆留寺。” 《府志》:“波流庵” ,未知即此否?

《成安县志》

编辑

漳神庙在东门外堤上

遗爱祠在城郭东南。嘉靖十九年建,祀九华张公。

《威县志》

编辑

北极阁在城隍庙西

玉帝阁,在城北关三官庙后。

关王庙一见前《府志》。一在东关外,一在县治东北。

《清河县志》

编辑

法云寺,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药王阁在县治东

广平府驿递考

编辑

《府志》
驿站钱粮总数

编辑

府临洺、丛台四驿所驿站银两,在存留款项动支,共银二万五千四百五十九两六钱一分六釐;遇闰加银一千四百四十三两八钱一分二釐。

永年临洺驿所共银一万三千三百八两五分五釐,遇闰加银七百七十两九分五釐;邯郸丛台驿所共银一万二千一百五十一两五钱六分一厘,遇闰加银六百七十三两七钱一分六釐。即将本县闰月起运并脚价留兑,如尚不敷,再于起运正项内动支银七两七钱三分四釐。

《府志》
递马总数

编辑

《永年》马五十匹,临洺驿五十匹。

曲周马四十匹

肥乡马三十六匹

鸡泽马三十五匹

广平马四十匹

《邯郸》马五十匹,《丛台驿》马五十匹,

成安马四十匹

威马三十匹

清河马三十二匹

按:军兴以来事例不一,如存留则裁减大半,额马则县驿协济。然既奉有,事平乃复之。

旨。谨据《全书经制》具载原额。

《永年县志》

编辑

临洺驿额设驿马五十匹,内本县出马二十一匹,每匹原额银一百四十两,驴四十头,每头额设工料银十八两四钱,共银七百三十六两。《背包》军马三十匹,每名行粮草粮银十七两二钱八分,后每名添银一两五钱。又每名于户部粮储衙门领坐粮花、布等银五两九钱九分一厘六毫,今裁,每名止领银十八两七钱八分,共银五百六十三两四钱,俱照银七钱三支给。递运所房夫二名,工食银十二两。

骡一百六十头。每头工料银三十四两。

《曲周县志》

编辑

本县走递马骡四十匹头,共银一千二百两,遇闰加银一百两。

接递皂隶二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三十二两,遇闰加银十一两。

各铺司兵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七十二两。遇闰加银六两。

接递扛轿夫六十二名,共银七百四十四两,遇闰加银六十二两。

其临、丛二驿所驿站工料,临洺驿存草、雇觅夫皂旗手协济邻驿各项银数,俱详《田赋考》《曲周县志》。

《肥乡县志》

编辑

走递马三十六匹,每年草料银一千九十二两,遇闰加银九十一两。

接递皂隶二十六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五十六两,遇闰加银十三两。

各铺司兵二十四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四十四两,遇闰加银十二两。

扛轿夫五十名,每名工食银十二两,共银六百两,遇闰加银五十两。

其驿站工料,临洺驿雇觅夫皂,临洺驿仓存米,丛台驿存草各项银数并旧额,俱详《田赋考》《肥乡县志》内。

《鸡泽县志》

编辑

走递马三十五匹,草料银八百四十两。康熙元年,裁银三百八十七两四钱七分四釐七毫四丝七忽,实支银四百五十二两五钱二分五釐。闰月银七十两,裁银三十二两二钱八分九釐五毫六丝二忽,实支银三十七两七钱一分四毫三丝七忽七微。

按递皂隶三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九十二两。康熙元年,裁银八十八两五钱六分五釐,实支银一百三两四钱三分四釐三毫。闰月银十六两,裁银七两三钱八分四毫七丝,实支银八两六钱一分九釐五毫二丝八忽。接递扛轿夫五十名,工食银五百两。康熙元年,裁银二百三十两六钱三分九釐七毫零,实支银二百六十九两三钱六分二毫零。闰月银四十一两六钱六分六釐六毫,裁银十九两二钱一分九釐九毫,实支银二十二两四钱四分六釐六毫零。

铺司兵工食银六十两,闰月银五两。

其临、丛二驿所《工料》,协济河间府鄚城新桥二

驿:改抵临丛二驿临洺驿雇觅夫皂各项银数俱详《田赋考》《鸡泽县志》内。

《广平县志》

编辑

走递马骡四十六匹头,草料银一千四百七十二两。顺治十三年裁解部银八百一十五两八钱三分三釐五毫零,实支银六百五十六两一钱六分六釐四毫。遇闰加银一百二十二两六钱六分六釐六毫,裁银六十七两九钱八分六釐。

递运所房夫二名,每名工食银十二两,共银二十四两。

皂隶三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八十两。顺治十三年,裁解部银九十九两七钱六分二釐,实支银八十两二钱三分七釐;遇闰加银十五两,裁银八两三钱一分,实支闰月银六两六钱八分。

各铺司兵八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四十八两,遇闰加银四两。

接递扛轿夫七十名,每名工食银十二两,共银八百四十两。顺治十三年,裁解部银四百六十五两五钱五分七釐二毫,实支银三百七十四两四钱四分二釐;遇闰加银七十两,裁银三十八两七钱九分零,实支闰月银三十一两二钱三釐。

其临、丛二驿所马骡工料、勘合火牌,临洺驿雇觅夫皂存草、存小麦,协济邻驿。旧额、新裁各项银数,俱详《田赋考》《广平县志》内。

《邯郸县志》

编辑

走递马骡四十匹头,工料银一千六两。遇闰加银十三两八钱三分三釐三毫。

接递皂隶八十名,工食共银四百八十两,遇闰加银四十两。

接递扛轿夫七十名,工食共银七百两,遇闰加银五十八两三钱三分三釐四毫。

各铺司兵三十名,工食共银一百八十两,遇闰加银十五两。

其驿传工料丛台驿存草各项银数,俱详《田赋考》《邯郸县志》内。

《成安县志》
载未详

编辑

《威县志》

编辑

驿传正项银八百一十二两五钱二分。其节年裁减,见《田赋考》《威县志》内。

《清河县志》

编辑

走递马骡三十二匹头,共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顺治十三年,裁改解部银六百八十两一钱九分零。实支银四百七十一两八钱八釐。康熙十四年,奉文半裁银二百三十五两九钱四釐。康熙十六年,奉文量裁递马十四匹,裁工料银四十五两九钱九分。存马十八匹,实支银一百八十九两九钱一分四釐。

接递皂隶三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一百八十两。顺治三年裁改解部银一百六两二钱七分九釐九毫零,实支银七十三两七钱二分一毫零。康熙十四年全裁。

接递扛轿夫五十八名,每名工食银十四两,共银八百一十二两。顺治十三年裁改解部银四百七十九两四钱四分二毫零,实支银三百三十二两五钱五分零。康熙十六年全裁。

各铺司兵十名,每名工食银六两,共银六十两。其驿站工料、勘合火牌、临洺驿雇觅夫皂协济邻驿各项银数,俱详《田赋考》《清河县志》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