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277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二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七十七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二百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七十七卷目录

 登州府部汇考五

  登州府田赋考三

  登州府海运考

职方典第二百七十七卷

登州府部汇考五

编辑

登州府田赋考三       府志

编辑

宁海州

原额、万历年间、清丈过五等地一万四千三百四十四顷九十五亩三釐零。今顺治十一年间、清丈过五等地一万五千八百一十二顷三十三亩

一等地每亩征正供杂办并九釐,胖衣等项银五分九釐零。

二等地每亩征正供杂办并九釐,胖衣等银三分二釐零。

三等地每亩征正供杂办并九釐,胖衣等银二分一厘零。

四等地每亩征正供杂办并九釐,胖衣等银一分四釐零。

五等地每亩征正供杂办并九釐,胖衣等银八釐四毫零。

以上除“绅衿优免” 外,实征银二万七千四十四两四钱七毫零。

以上丁地,通共实征银三万七百九十一两九钱七毫零。

起运 永平《山海库》白布九百七十一疋二丈四尺,每疋银三钱。法马一两七钱四分九釐,脚价二两三钱三分。

《广宁》前屯库钞二万五千六百锭。每锭银一分五釐,耗银十五两三钱六分,法马二两三钱四釐,脚价三两七分二釐。

丝绵折绢二百六疋二尺。每疋银七钱。《法马》八钱六分五釐,《脚价》一两一钱五分四釐。

农桑折绢一百七十九疋。每疋银七钱,《法马》七钱五分四釐,脚价一两五釐。

御马仓、菉豆三百五石。每石折银一两二钱,脚价二两九钱二分八釐

延庆州仓米七百石。每石折银一两二钱,法马五两四分,价脚银六两七钱二分

四海冶堡仓米九百九石九斗。每石银一两二钱,法马六两五钱五分一厘,脚价八两七钱三分五釐。

保定、广盈二仓,米四百二十四石五斗,每石银八钱。法马二两三分七釐,脚价二两七钱一分。渤海所仓米四百九十石二斗,每石银一两,法马二两九钱四分一厘,脚价三两九钱二分。御马仓:黑豆六百十石四斗,每石七钱五分,脚价三两六钱六分二釐。

镇边新城仓、绵花绒一千斤。每斤银六分,法马三钱六分,脚价四钱八分

登州府、库、绵花绒一万斤。每斤银五分。法马三两。脚价四两

登州府库阔白棉布二千四百六十疋。每疋折银三钱,共银七百三十八两。加法马银四两四钱二分八釐,《脚价》五两九钱四釐

料价折色黄蜡银二十两。法马一钱二分。北高仓草三百束,每束银四分,脚价九分六釐。中府外场草一万三千四百八束,每束银五分五釐,脚价五两八钱九分九釐

太仓银库、草五千九百三十五束。每束银三分五釐,法马一两二钱四分六釐,脚价一两六钱六分一厘

《南石》渠仓、草一千三百五十四束七斤。每束银四分,脚价四钱三分三釐

御马仓、草一千八百六十六束。每束银六分五釐,脚价银九钱七分三毫

坝上仓草四千八十九束。每束银四分五釐,脚价银一两四钱七分二釐。

居庸仓、草一千四十六束。每束、银五分。法马三钱一分三釐。脚价四钱一分八釐

京库、盐钞银、二百三十八两九钱六分二釐。法马一两四钱三分三釐。脚价一两九钱七分五釐

原额银九千一百八十四两三钱二分九釐,药材银四两二分九釐。

苍术银三两六钱八分八釐。

京班柴薪皂隶十六名,每名银十二两。

珠银八两,《脚价》一两四钱七分一厘。

屯田司料价银五百九十两,法马三两五钱四分,脚价银四两七钱二分。

《木柴》银一百二十两,法马七钱二分,脚价九钱六分。

胖袄五十七副,每副二两七钱,脚价一两二钱三分七釐。

军器盔甲八十八副,刀六十口,弦一百八十条,箭六十把,共折银一千二百八十六两,脚价十两二钱八分八釐。

柴夫一百三名,每名银三两一钱。法马一两九钱一分五釐,脚价二两五钱五分四釐。

《甲字库》水胶九千二百八十斤,每斤银五分,铺垫银十六两九钱二分四釐,《脚价》三两四钱二分八釐。

“丙” 字库《棉花绒》一百五十六斤十两,每斤折银一钱二分,铺垫银一钱六分一厘,脚价一钱四分三釐。

《狐狸皮》一百五十张,每张银五钱,《法马》一钱八分九釐,《脚价》二钱五分二釐。

《牛角弓面》六十副,每副银三两。

德州仓小麦一千二百七十三石八斗。每石银八钱。自顺治年间奉部文,加耗米一百二十七石三斗八升,法马银六两一钱一分四釐,脚价二两三分八釐。

存留 本省兵饷丁银二百八十两四钱五分六釐,加饷银三百五两五钱六分。

军门标下马兵一名,工食草料银二十二两。步兵五名,每名工食银十两八钱、器甲银五钱。“海防道团操马快” 十名,每名工食草料银二十二两。“步队民壮” 九十六名,每名工食银十两八钱。

府库、盐钞银、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七釐

常盈仓、改拨民屯银一千两

威海仓:小麦九百九十二石,每石折银四钱;威海仓:粟米一千九百九十七石八斗,每石折银四钱

奇山仓、粟米、一千三百九十四石四斗。每石、折银四钱

文登县《广盈》仓、草二千四百六束。每束、折银一分五釐

分守道皂隶一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一两二钱四分。

海防道:书吏六名,每名十二两,今裁三十七两二钱;皂隶三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三两七钱二分;轿夫、伞扇夫四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

本府俸银,每年连闰,共银四十四两三钱八分七釐。吏书四名,每名银十两八钱,今裁十九两八钱四分;步快三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三两七钱二分;马快一名,每名工食草料银十八两,今裁一两二钱;皂隶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六两二钱;轿夫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库子一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一两二钱四分;“斗级” 一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一两二钱四分;“禁卒” 一名半,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银一两八钱六分。

督粮快手一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一两二钱四分;书办一名,银十两八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皂隶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三两七钱二分。

海防厅书办二名,每名工食银十两八钱,今裁九两九钱二分;门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灯夫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

理刑厅“心红” 纸张二季银十两;书办一名,银十两八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步快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三两七钱二分;伞扇夫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三两七钱二分。

司狱司:俸银三十二两五钱七分七毫;书办一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一两二钱四分;皂隶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

本府税课司俸银三十二两五钱七分。

府学斋夫一名,银十二两四钱。教官喂马草料银十二两四钱。

知州俸银八十二两六钱六分六釐;《心红》纸张、油烛银三十两;书办十二名,每名银十两八钱,今裁五十九两五钱二分;门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民壮五十名,每名

银七两二钱,今裁六十二两;皂隶十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十九两八钱四分;马快八名,每名银十八两,今裁十九两八钱四分;灯夫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修理监仓银二十两;轿夫四名,伞扇夫三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八两六钱八分;库子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仓库书” 二名,每名银十二两,今裁十二两四钱;斗级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禁卒八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九两九钱二分;同知俸银六十一两九钱九分九釐;“书办、门子” 各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皂隶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七两四钱四分;伞夫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

吏目俸银三十二两五钱七分一厘;书办、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皂隶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马夫一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一两二钱四分;教官二员,每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每员马草料银二十四两八钱;斋夫每学六名,每名银十二两;膳夫每学六名,每名银十两;今裁四十一两三钱三分;书办一名,银七两二钱;儒学门子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

“威海卫” 教授一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七分一厘;斋夫三名,每名银十二两;门子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膳夫四名,每名银十两,今裁二十七两五钱五分五釐;学书一名,银七两二钱;喂马草料银十二两四钱;乳山巡检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七分一厘;书办一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一两二钱四分;皂隶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弓兵》二十名,每名银六两,今裁六十二两。

《驿站》:“黄山馆” 马九匹,每匹银三十两;驴一头,银十九两;走递青夫十七名,每名银八两,今裁三十三两六分六釐;白夫十三名,每名银十二两。马十匹,每匹草料银二十两;驴六头,每头草料银十两。

铺司十五名,每名银三两;兵二十一名,每名银四两。祭

文庙:银四十两。启圣祠银三两六钱。名宦、乡贤祠:

各银二两。社稷、山川、州厉三坛,各银十两八。蜡庙,一两五钱。

《乡饮》银十二两,今裁六两。

《廪生》三十名,每名银八两四钱,今裁三分之二;“《威海》卫廪生” 二十名,每名银八两四钱,今裁三分之二。

州学

文庙香烛银二两五钱二分。

威海卫

文庙香烛银二两五钱二分。修理

龙亭等银一两,协济本府银三钱八分。

《鞭春土牛》花杖银三两,协济本府银一两八钱七分。

表笺什物银十五两,协济本府银一两八钱八分。

《征粮赤历》纸张银十两。

造报年终册纸张银三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七分。修理。

文庙祭器银三两

岁考科举造册银四十两,今裁二十两,协济本府银七两五钱。

《审编造册纸张》银五两五钱。

朔望下学讲书银二两,协济本府银六钱二分。季考生员等银十二两,协济本府银五两。押囚官吏盘费银五两,协济本府备用银五两。《刷卷造册》银二两,协济本府银四钱。

岁贡银二十七两

威海卫学银十二两

岁贡盘费银三两,协济本府银七钱五分。岁贡迎贺等银三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五分。

举人车价银七两

举人、进士牌坊长夫银十六两五钱。

起送会试举人等银四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五分。

科举盘费等银十二两,协济本府银十一两一钱五分。

迎贺新中举人等银二两,协济本府银一两八钱。

新官到任酒席正堂银三两,佐贰、首领、教官六。

员,各二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五分。

裁扣解部 颜料派剩米一千六十八石五斗。每石银四钱。

本府“修理察院” 等银八两。

六房冬月火炭银六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五分,上司奖励并儒学银二十两。

察院并守巡各道等银十二两。

防院:“吏书” 四名,每名银三十六两;铺兵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操赏银一百二十两;皂隶四名,每名银十两八钱;舍人一名,银七两二钱;知州轿夫四名,每名银八两。

判官俸银二十六两七钱五分九釐,薪银三十七两二钱。皂隶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门子一名、伞夫二名,共银二十二两三钱二分。

训导,俸银二十两一钱七分,薪银十二两四钱。喂马草料银十二两四钱。判官、训导二员,到任银一两三钱三分三釐。

州卫二学看庙门子三名,每名银三两。看守察院门子一名,银一两。

六房呈上公文纸张银六十两,协济本府七两五钱。

朔望行香纸课银一两

海防道:《修造家伙》银五十两。

本府修宅家伙银二十五两,薪银三十两一分二釐。

知州修宅家伙银二十两,迎送上司伞扇银八两,薪银五两八钱七分三釐。油烛银十两。同知薪银十七两六钱五分三釐。

《孤贫》粮银一百二十二两三钱八分八釐,《立春桃符》等银五两。

各衙门查盘等银十两

《孤贫冬衣》等银十两。

上司使客心红等银八十八两。

《朝觐考满文册》等银三两。

朝觐官吏盘费银二十三两三钱三分。

岁考、科举生童等银二十两。

文登县

原额万历年间、清丈过五等地一万九千三百一顷五十三亩七分九釐一毫。今顺治十一年间、清丈开垦地七十六亩。又额外开荒地五百二十一顷

寄庄地二百九十九顷七十五亩,每亩加白银四釐。三项共地六千二百二十顷四十二亩三分,除绅衿优免外,实征银二万六千二百二十九两一钱五分三釐零。

以上丁地并九釐,通共实征银二万八千八百九十三两二钱二分零。

起运 御马仓大麦一百四十八石五斗七升。每石折银七钱五分,法马六钱六分,脚价八钱九分一厘

派剩马房仓小麦一百二十二石九斗,每石折银一两,法马七钱三分,脚价九钱八分三釐。延庆州仓小麦八十一石四斗,每石折银一两二钱,法马五钱八分,脚价七钱八分。

登州、“丰广二库,白布一千八百九十疋,每疋折银三钱,法马三两四钱,脚价四两五钱三分。《广宁》库:钞三万九千四百锭,每锭折银一分五釐,法马三两六钱八分,脚价四两九钱一分;丝绵折绢二百九十一疋二丈四尺,每疋折银七钱,法马一两二钱二分,脚价一两六钱三分;农桑折绢三百二十五疋,每疋折银” 七钱,法马一两三钱六分,《脚价》一两八钱二分。

御马仓、菉豆四百四十石七斗。每石、折银一两二钱。脚价四两二钱三分一厘

四海冶堡仓粟米四百八十八石九斗。每石折银一两二钱,法马三两五钱二分,脚价四两一钱

《山海》仓:粟米三百八十石二斗,每石折银八钱。法马一两八钱二分,脚价二两四钱三分。御马仓:黑豆五百九十七石八斗,每石折银七钱五分,脚价三两五钱八分。

德州仓、白布十二疋一丈。每疋折银三钱。《法马》二分二釐,脚价二分九釐

北高仓黑豆二百九十石八斗九升。每石折银八钱,脚价一两八钱六分一厘。

派剩米五十三石一斗,每石折银七钱,法马二钱二分,脚价二钱九分七釐。

紫荆新城仓、粟米十二石三斗。每石折银九钱。法马六分六釐,脚价八分八釐

唐县仓:黑豆五百五十五石九斗八升,每石折银八钱,法马二两六钱六分,脚价三两五钱五

保定等仓粟米一千五百六十七石六斗。每石折银八钱,法马七两五钱二分,脚价十两三分二釐

登府库、白布四千六百疋。每疋、折银三钱。法马八两二钱八分,脚价十一两四分

御马仓、草、六百五十四束。每束、折银六分五釐。脚价三钱四分

太仓银库、草、三万一千一百四十二束。每束、折银三分五釐。法马六两五钱三分。脚价八两七钱一分

坝上仓、草六百一十三束。每束、折银四分。脚价一钱九分六釐

中府外场、草二千二百四十束。每束、折银五分五釐,脚价九钱五分五釐

京库、盐钞银二百三十三两八钱九分八釐。脚价一两八钱七分一厘。法马一两四钱三釐九釐。原额银四千一百二十五两二钱六分五釐

扣解蓟镇民兵银一百九十二两。

药材银三两三分六毫

苍术银二两三分五釐

屯田司料价银四百八十两,法马银二两八钱八分,脚价三两八钱四分。

京班柴薪皂隶六名,每名银十二两;直堂三名,每名银十两。《滴珠》银四两五钱,脚价七钱八分一厘。

胖袄四十八副,每副旧编银一两五钱,又加银一两二钱,《脚价》一两三分六釐。

军器盔甲八十四副。刀五十八口。箭五十八把。弦一百七十四条。旧征登州卫料价银二十两。脚价十两

《威海卫》、料价一百七十八两九钱一分五釐,脚价七十两,共折银一千二百三十一两四钱,脚价九两八钱五分一厘

柴夫五十七名,每名银三两一钱,法马一两六分,《脚价》一两四钱一分三釐。

甲字库水胶三千七百八十四斤,派本色水胶六百三十二斤,每斤征银二分七釐。折色水胶三千一百五十一斤,每斤折价银五分。铺垫每斤银一分一厘,脚价每两银八釐。

丙字库“棉花绒六十四斤,派本色花绒六斤,每斤银七分;折色花绒五十七斤,每斤折银一钱二分;铺垫每斤征银一分,脚价四分一厘。” 丁字库“牛筋九百九十四斤,派本色牛筋六百斤,每斤银八分;折色牛筋三百九十四斤,每斤银一钱八分;铺垫每斤一分六釐,脚价每两银八釐。”

《狐狸皮》一百三十张,每张折银五钱,《法马》二钱三分四釐,《脚价》三钱一分二釐。

《牛角弓面》五十八副。每副价银三两。

德州仓小麦九百十三石二斗。每石银八钱。法马四两三钱八分三釐,脚价一两四钱六分零。存留 本省兵饷银六百二十八两六钱六分三釐。

军门标下马兵一名,工食草料、器甲银二十二两;步兵三名,每名工食银十两八钱、器甲银五钱。

“海防道马快团操” 七名,每名工食草料、器甲银二十二两。步队民壮七十名,每名工食、器甲银十两八钱。

民屯充饷银五百两

府库盐钞银五十两四钱一分七釐。

《金山》仓、《小麦》一千石。每石折银四钱。

靖海仓、《小麦》五百石。每石折银四钱。

宁津仓、《小麦》一千石。每石折银四钱

靖海仓、粟米二千石。每石折银四钱。

宁津仓、粟米一千五百石。每石折银四钱。本县广盈仓、草三千五百七十二束。每束、折银一分五釐

本府书办四名,每名银十两八钱,今裁十九两八钱四分一厘;快手二名、禁卒一名、斗级二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六两二钱。

修仓备办刑具银六两一钱八分。

海防厅皂隶四名、快手七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十三两六钱四分。

管粮厅俸银一季,连闰六两三钱三分九釐;理刑厅门子一名、轿夫二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三两七钱二分。

知县俸银四十五两。《心红》纸张、油烛银三十两。今裁十两。吏书十二名,每名工食银十两八钱。

今裁五十九两五钱二分;门子二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二两四钱八分;皂隶十六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裁十九两八钱四分;马快八名,每名银十八两,今裁九两九钱二分;民壮五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六十二两;灯夫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四两九钱六分;禁卒八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九两九钱二分;轿夫、伞扇夫七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今裁八两六钱八分;库仓、书各一名,每名银十二两,今裁六两二钱;库子四名,斗级四名,每名七两二钱,今裁九两九钱二分;修理监仓银二十两;典史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书办一名,门子一名,皂隶四名,马夫一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各裁一两二钱四分。

巡检三员,每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皂隶共六名、书办三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今各裁一两二钱四分;弓兵各二十名,每名银六两,今裁一百八十六两。

儒学教谕训导二员,每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斋夫每学六名,每名银十二两。膳夫每学四名,每名十两。门子每学五名、掌教三名、分教二名,每名七两二钱。学书一名,银七两二钱;喂马草料每员银十二两。

靖海卫教授一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斋夫三名,每名银十二两。膳夫四名,每名十两。今裁三分之二。门子三名,每名六两。学书一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喂马草料银十二两。

“《成山》卫” 教授一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斋夫三名,每名十二两。膳夫四名,每名十两。今裁三分之二。门子三名,每名银六两。学书一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喂马草料银十二两。

驿站:蓬莱县车夫二十四名,每名银十两;走递青夫十二名,内实力四名,听雇八名,每名银八两;白夫十名,每名十二两。马十匹,每匹草料、工食银二十两。驴六头,每头草料银十两。

总铺司兵铺司每名三两,铺兵每名四两,共银九十五两四分八釐。祭祀。

文庙,银四十两。启圣祠,三两六钱。名宦、乡贤祠各二两。社稷、山川、邑厉三坛各十两八。蜡庙,一两五钱。

《乡饮》银十二两,今裁六两。

县学廪生二十名,每名廪银八两四钱,今裁三分之二。

靖海学:廪生二十名。每名廪银八两四钱,今裁三分之二。

《成山学》:廪生二十名。每名廪银八两四钱,今裁三分之二。

县学

文庙香烛银二两五钱二分。

靖海卫

文庙香烛银二两五钱二分。

成山卫

文庙香烛银二两五钱二分。修理

龙亭帐幔、仪仗、锦衣、花帽,岁派银五钱,协济本府银三钱八分。

《鞭春土牛》花杖银三两,协济本府银一两八钱七分。

表笺什物“协济” :本府银一两八钱八分。

由票派征纸张银五两

造报年终文册纸张银三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六分。

本县修补

文庙坛所祭器。岁派银三两。

“岁考科举生童搭棚造册,供给试卷及赏生员花红纸笔及新进生员披红彩旗。” 岁派银三十两,今裁十五两,协济本府银七两五钱。

《审编》均徭油烛等银二两。

朔望下学讲书银二两,协济本府银六钱二分。季考生员供给等银十两,协济本府银五两;押囚官吏盘费银五两,协济本府银五两。本县刷卷造册等项银一两二钱,协济本府银四钱。

岁贡县学银十八两

靖海、成山二卫学银各十二两。

岁贡生员正副盘费银二两,协济本府银七钱五分。

岁贡生员迎贺旗扁等银二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五分。

历科举人车价银七两

进士、举人牌坊等银十六两五钱,协济本府银四两六钱二分。

起送会试举人公宴花红银三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五分。

科举生员盘费酒席等银十二两,协济本府银六两五钱。

迎贺新中举人花红酒席等银二两,协济本府银一两八钱。

新官到任祭神酒席正堂三两,佐贰、首领、教官各二两,协济本府银一两二钱五分,府学教官三钱七分。

裁扣解部 颜料、派剩米三百七十石一斗。每石、折银四钱

府库、盐钞银、三百三两四钱九分

本县修理察院各司衙门家伙等项银五两,本县正堂、佐贰、首领六房冬月火炭银五两。上司奖励本县并儒学银二十两,协济本府伞扇银一两八钱八分。

察院出巡并各道刑厅协济银十两。

防院:皂隶十名,每名银十两八钱;门子三名,每名银十二两;轿夫八名,每名银七两二钱;伞夫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

知县“看更夫” 四名,每名银八两。

县丞一员,俸银二十四两三钱二釐,薪银二十四两。书办、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皂隶四名,马夫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

主簿一员,俸银二十一两一钱一分,薪银十二两。书办、门子各一名、皂隶四名、马夫一名,每名各七两二钱。

新官到任祭神酒席,县丞主簿每员银二两。本县靖海《成山看》。

文庙:门子各一名,县学:启圣祠、敬一亭、名宦、乡贤祠各一名。每名银三两;布按分司一名,府馆一名,银一两。

六房日用呈上公文并造《贤否》等项纸张银三十两,协济本府银七两五钱。

望朔行香纸锞银六钱

海防道二季银二十两,桌围银五两。

本府桌围伞扇每年十六两。又桌围伞扇银四两。

本县修造家伙银二十两,薪银三十六两。今裁十九两一钱六釐,油烛银十两。

迎送上司伞扇银二两

迎送上司伞扇银八两

管粮厅薪银一季十二两,今裁六两六分;孤贫月粮银一百四两一钱六分。又《孤贫冬衣布花》埋葬银十二两。

立春桃符、门神公宴等银三两。

“各衙门查盘并审录等项造册” 银十两

上司使客心红、纸札油烛等项备用银五十七两。

朝觐考满文册纸札并抬册夫工食银三两。官吏盘费银二十三两三钱三分。

登州府海运考        府志

编辑

开皇十八年,汉王谅军出榆关,值水潦,馈运不通。周罗㬋自东莱泛海。隋时未立登州,总曰“东莱。”

大业七年,敕“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只。”

贞观二十二年,将伐高丽,具舟舰为水运,遣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舰,自巫峡抵江、扬,趋莱州。

至元二十年,诏江南运粮,于阿入赤“新开神山河及海道两道” 运之。

二十二年,敕枢密院“计胶莱运船,备征日本。” 二十三年,以昭勇大将军、沿海招讨使张瑄、明威将军、管军万户,兼管海道运粮船朱清,并为海道运粮万户,仍佩虎符。

二十六年,海运万户府乞罢胶莱海道运粮。三十年,敕“海运米十万石给辽阳戍兵。”

《元史》
初海运之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经扬州

编辑

路:通州海门县黄连沙头,万里长滩开洋,沿山嶴而行。抵淮安路盐城县,历西海州、海宁府东海县、密州、胶州界,放灵山洋投东北路,多浅沙,行月馀始抵成山。计其水程,自上海至杨村、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言“其路险恶” ,复开生道,自刘家港开洋至

“撑脚沙,转沙嘴,至三沙洋,过扁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滩,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家岛,至之罘、沙门二岛,放莱州大洋,抵界河口” ,其道差为径直。明年,千户殷明略又开新道,从刘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至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视前二道为最便云。然风涛不测,粮船漂溺者无岁无之,间亦有船坏而弃其粮者。至元二十三年,始责偿于运官,人船俱溺者乃免。然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

《海道经》:“元至元二十年,克取江南。二十一年,起运海粮,擢用朱清、张瑄万户之职,押运粮船三万五十石,赐立海道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虎符、铜牌、素银牌面,各领品职。成造船只,大者不过一千粮,小者三百石。自刘家港开船,出扬子江,盘转黄连沙嘴,望西北沿沙行,使潮长行船潮落,抛泊约半月或一月馀,始至淮口。经过胶州、海门、浮山、劳山、福岛等处。沿山一路,东至延真岛,望北行使转过成山,望西行使到九洋,收进界河,两个月馀,才扺直沽。” 委实水路艰难,深为繁重。二十六年,增益粮米八十万石。是岁正月装粮在船,二月开洋,四月到于直沽交卸,五月回还,复运夏粮,至八月又回本港,一岁两运。是时船只鲜少,人民恐惧。二十七年,朱万户躬请长兴李福回朝奉押运指引,“自扬子江开洋,落潮往东北行,使出离长滩,至白水、绿水,经至黑水大洋,望北寻望延真岛,使转成山正西行,使流入沙门岛” ,开放莱州大洋,收进界河,远不过一月之期,近不过半月之限,俱至直沽,以漕运利便。是岁,加封朱万户为浙江省参政,张万户为浙江盐运司都运之职,每岁专从此道驾使船赴北京,将及二十馀年。至大德七年,当蒙官司招顾两浙上户造船运粮,脚价一十一两五钱,分拨春夏二运。延祐以来,各运海船,大者八九千石,小者二千馀石,是以海道富盛,岁运三百六十万石,俱给京师,甚为易便。迤南蕃海船皆从此道贡献,放效其路矣。

《元贞》元年,增海运。明年粮为六十万石。

洪武五年,命靖海侯吴桢总舟师数万、由登莱转运饷辽。

二十年,封都督张赫为“航海侯” ,朱寿为《舳舻侯》。自是每年一行,军食赖之。

永乐十三年,会通河成,罢海运。

隆庆六年,总督漕运王宗沐议复《海运》,未果行。万历二十五年,东征倭寇,自登州运粮赴朝鲜。时濒海各道俱运

四十六年,派运辽饷米豆十万石,抵盖州套交卸,寻加至十五万石,岁额登、莱、济、青共六十万石,副使陶朗先又于额外运十万石备用。崇祯十三年,户部郎中沈廷扬疏请试行海运。奉旨“领淮安水次粮一万石,由淮入海,抵天津海运故道。”

一自南京开洋,出龙江关,靠东边行,使到观音山,中洪一路好行。至矾山北有浅滩,中洪可行。望方山东边,中洪一路浅滩,直过斩龙庙,止至鲥鱼厂。东路至龙潭驿,一路水紧。北边中洪可过,径到仪真中洪,北到金山寺西首十馀里,水紧,不可抛猫。寺北中洪都可行。到焦山门,仔细戳水行西南嘴有浅滩,唤做“姜婆沙” ,西北下戳水,中洪好行。南有浅滩过山,中洪一路好行,转往南有水,是洪。至丹徒县南,有隔壁沙滩,中洪行使。到五圣庙,中洪好行。围山西南嘴一路浅滩,中洪。到孟子河西南好行。东北中间浅滩沙嘴占多是洪。有芦青嘴,东南冲出有三四里,转过南,中洪戳水行使。便是黄山。东北浅滩冲出大江,中洪行使。望西边紧水洪过东有马驮沙,西南嘴冲出带一条,东南也有沙带一路,中洪可行。南有江阴县地方抛船。江阴县西边是夏港。过江阴县中洪到巫子门,浅塞,打外洪过,唤做“宝船洪。” 望见西北虾䗫山,可转。中洪。到虾䗫山西有浅滩,望北好行。南是谷渎港,中洪有浅滩,舟行多碍,可防占。南有洪,照黄思铺占南岸。行使到夷铺港,南有浅滩,北边是洪。到福山港中洪,到白茆港,北有狼山,望东北戳,水中有浅。北有洪,径到了角嘴。南路于刘家港抛泊。刘家港开船出扬子江,靠南岸径使候潮长,沿西岸行使,好风半日到白茆港。在江待之,潮平带蓬橹摇,遇撑脚沙尖,转过崇明沙嘴挑不了水,望

正东行使无碍。南有朱八沙、婆婆沙、三脚沙,可须避之。扬子江内北有双塔开,南有范家港沙滩,东南有张家沙滩,江口有陆家沙脚可避。口外有暗沙,一带连至崇明洲沙,亦可避之。江北有了角嘴,了角嘴开洋,或正西、西南、西北风,待潮落往正东或带北,一字行使戳水约半日可过长滩,便是白水洋。望东北行使见官绿水,一日便见黑绿水。循黑绿水望正北行,使好风两日一夜到黑水洋,好风一日一夜,或两日夜,便见北洋绿水。好风一日一夜。依针正北望,便是显神山,好风半日便见成山。自转了角嘴,未过长滩,依针正北行,使早靠桃花斑水,边北有长滩沙、向沙、半洋沙、阴沙、冥沙,切可避之。如在黑水洋内,正北带东一字行使,料量风沉日期,不见成山,见黑水多必是低了,可见升罗嶴。海中岛西边有不等矶,如笔架山样,即便复回。望北带西一字行使,好风一日一夜便见成山。若过黑水洋,见北洋官绿水色,必见延真岛。西北见个山尖,便见九峰山。向北一带连去有赤山、牢山二处,皆有岛嶴,可以抛泊。若牢山北望有北茶山,白蓬头石礁一路,横开百馀里,激浪如雪,即便开使。或复回望东北行使北有马安山、竹山岛南可入抛泊,北是旱门,亦有漫滩也可抛泊。但东南风大,不可抛系,北向便是成山。如在北洋官绿水内好风,一日一夜正北望,见山便见显神山,若挑“西” 一字多,必是高了。但见赤山、九峰山,西南洋有北茶山、白蓬头,即便复回。望东北行,使好风,半日便见成山。转过成山,望正西行,使前有鸡鸣屿,内有浮礁一片,可以避之。往西有夫人屿,不可在内。使船收到刘岛西小门也,可进庙前抛泊。刘岛开洋正北行,使好风一日到之。罘岛东北有门可入,西北离有一百“馀里,有黑礁一片,三四亩大,避之。收到八角岛,东南有门可入。自之罘岛有好风,半日使过抹直岛,有金嘴石冲出洋内,潮落可见,避之。至新河海口,到沙门岛,东南有浅可挨深行。使南门可入。东边有门,有暗礁二块,日间可行。西北有门可入,庙前抛泊。” 《沙门岛》开洋望北,径过砣矶山、钦岛、漠岛、南“半洋、北半洋,到铁山洋,往东收旅顺口,东收黄洋川。西南嘴有礁石一路,山东进口,过黄洋川,东收平岛。口外有五个馒头山,进口抛泊。南边一路,老岸外洋有一孤山,望成儿岭尽头,东望有三山,正中进入,内有南北山,沙带一条相连,陡岸深水,可以抛泊。三山西有南山,进收青泥洼,西有松树岛” ,北有孤山。东北望看凤凰山,便是和尚岛,烽墩下占。西有礁石,西北有庙,外有浅滩,乱礁避之。三山北,看青岛一路山,望海驼,收黄岛。是岛若铁山。往西收羊头洼、双岛。有半边山、艾子口,望塔山,看连云岛。东北看盖州一路山,看盐场。西有宝塔台,便是梁房口。进入三岔河,收牛庄、马头,抛泊直沽开洋望东挑南一字行,使一日一夜,见半边山,便有沙门岛。若挑南一字,多了必见莱州三山。挑东北行,使半日便见沙门岛。若挑北一字行,见砣矶山,往南收登州卫北沙门岛。开船东南山嘴有浅可挨中望东行,使好风,一日一夜到刘岛,收入宫前。刘岛开洋,望东挑北一字,转成山嘴。望正南行,使好风,一日一夜见绿水好风一日一夜见黑水,好风一日一夜便见南洋绿水好风,两日一夜见白水。望南挑西一字行使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乱泥,约一二尺深,便长滩,渐渐挑西收洪,如水竿戳著硬沙,不是长沙地面,即便复回。望大东行便见绿水。望东行使到白水,寻长沙,收三沙洪。如收不著洪,即望东南行,使日间看水,黄绿色,浪花如茶沫水,夜间看浪,泼如大星多即是茶山。若船稍坐茶山,往西南,一字好风半潮,北见崇明沙,南见青浦墩,沿岸刘家港,如在黑水洋正南抛西一字,必是高了。前有阴沙、半洋沙,向沙拦头沙,即是了《角嘴北》便复回往正东,行使看水色,风汛,收三沙洪。如风不便,收不得洪,即挑东南,行使看水色,收宝山。如在黑大洋挑,必是低了,可见隔界大山一座,便望正西。挑南一字行使好风一日一夜便见茶山。如不见隔界山,又不见茶山,见黑绿水多,便望正西,行使必见石龙山、孤礁山、孤礁山。复回望西南,行使见茶山。收洪后,住尽回帆程限。至辽河口开洋,顺风一日一夜,经至铁山南面,山前带东铁一字望南行使经至成山,收入南洋。望正南行使三日三夜,经至桃花斑水边,望东行使见白水带西,一字勤戳点竿,寻投长滩一丈八尺。

渐渐减至一丈五尺。望西行,戳扬子江洪如寻不见,洪内望下使必见茶山。至茶山后,水弱,船稍南面,坐茶山,望西行,使半潮便见崇明洲。如若顺风,一朝送至刘家港口内挑泊。若船去回,须记桃花斑。水北有半洋沙,向沙阴,沙在洋内须要堤防。凡空回还不可料程,早晚船沙料亦如此,堤防无碍。至福建布政司,“水波门、长乐港船厂开船,水程地头,预要水手船只护送沿港海岛。其神仙壁、碧水、屈山岛去处,古有贼船,以备良便。船开洋,送至三岔河口,如过一日二日至古山寺,登山送香烛,防东南飓作,潮大过日平息,送至望淇港娘娘庙前挑泊。过日至长乐港口,过一日至远镇巡检司,过一日至福州左” 等卫,告要水手船送。过一日至五虎庙,烧总福。过一日至五虎门开洋,望东北行使正东便是里衣山,正北便是定海千户所,东南便是福清县盐场。过一日至王家峪海岛抛泊。过一日至北高山巡检司,西洋山口好抛泊。过一日至福宁县,晚收风,入帮娘娘庙前抛泊。过一日至满门千户所,防有天雾,晚收巡司海口,过一日至金乡卫,告要水手船只引送。过一日至松门卫,过一日至温州平阳县巡检司海口,至凤凰山、铜盆山,防东南飓作。晚收中界山挑泊。过一日至盘石卫,但见天雾,在中界山正北岛抛泊。过一日,南风行使至,晚收北门千户所,要寻捕鱼小船送。过一日,南风往北,行使过利洋、鸡龙山等潮,可行至松门港,松门卫东港抛泊,见捕鱼船十五六只,便见港口。过一日,等潮开船,至台州海门卫东洋山,晚收抛泊。过日离温州望北行,使晚到挑青千户所圣门口抛泊。过日开洋,至大佛头山、屏风山,至健跳千户所、长亭千户所东门抛泊,要水手送。过日至定海卫,收回金乡卫、盘石卫要稍水手,离石浦港后开出,过铜瓦山、后沙洋、半边山、党溪千户所,望北行,使至青门山、乱石礁洋,至前仓千户所、双脐港骑头巡检司前抛泊。过日,至大嵩千户所,过招宝山,进定海港,定海卫南门抛泊。要稍水手,送烧总福娘娘庙前祭奠。开洋,望北行,使至遮口山、黄公洋,至烈港千户所、海宁卫东三姑山,望北行使,若至茶山,低了。至金山卫东海滩,松江府上海县套水浅,望东南行使,过晚抛船。等潮,过羊山、大七山、小七山,过太仓、宝塔,望东北行使。两日两夜,见黑水洋,东风使船一日见绿水了。见海内悬山一座,便是延真岛,至靖海卫口,浅滩,可预避之。

丘濬《大学衍义补》:“海运之法,自秦有之。唐人亦转东吴粳稻给燕、幽,然亦给远方之用而已。用以足国,则始于元焉。初,伯颜平宋,命张瑄等以宋国籍,自崇明由海道入京师。至元十九年,始建海运之策,命罗璧等造平底海船,运粮从海道抵直沽。是时犹有中滦之运,不专于海道也。二十八年,立都漕运万户府,以” 督岁运。至大中,以江、淮、江、浙财赋府每岁所办粮充运,以至末年,专仰海运矣。海运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刘家港入海,至海门县界开洋,月馀始抵成山。计其水程,自上海至扬村、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后千户殷明略者又开新道,从刘家港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入界河,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说者谓其虽有风涛漂溺之虞,然视河漕之费,所得盖多。然终元之世,海运不废。我朝洪武三十年,会通河通利始罢海运。考《元史·食货志》论海运,有云:“民无挽输之劳,国有蓄储之富,以为一代良法。” 又云:“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盖多。” 作《元史》者皆国初史臣。其人皆生长胜国时,习见海运之利,所言非无征者。窃以为自古漕运之道有三,曰陆,曰河,曰海。陆运以车,水运以舟,而皆资乎人力。所运有多寡,所费有繁省。漕河视陆运之费省十三四,海运视河运之费省十七八。河漕虽免陆行,而人挽如故,海运虽有漂溺之患,而省牵率之劳,较其“利害,盖亦相当。今漕河通利,岁运充积,固无资于海运也。然善谋国者,恒于未事之先,而为意外之虑。今国家都幽、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自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则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况自古皆是转般,而以盐为佣直,今则专役军夫长运,而加以兑支之耗,岁岁常运,储积之粮虽多,而征戍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迂儒为远虑。请于无事之秋,寻元人海运之故道,别通海运一路,与河漕并行。” 江西、湖广、江东之粟,照旧河运,而以浙西、东

“濒海一带,由海通运,使人习知海道,一旦漕渠少有滞塞,此不来而彼来,是亦思患豫防之先计也。” 家居海隅,颇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畏深而畏浅,不虑风而虑磕。故制海舟者必为尖底,首尾必俱置柁,卒遇暴风,转帆为难,亟以尾为首,纵其所如。且暴风之作,多在盛夏,今后率以正月以后开船,置长篙以料“角,定盘针以取向,一如蕃舶之制。” 夫海运之利也,以其放洋,而其险也,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预遣习知海道者,起自苏州刘家港,访问傍海居民、捕鱼渔户、煎盐灶丁,逐一次第“踏视海涯有无,行舟潢道,泊舟港㲼,沙石多寡,洲渚远近,亲行试验,委曲为之设法,可通则通,可塞则塞,可回避则回避。” 画图具本,以为傍海通运之法,万一可行,是亦良便。若夫占视风候之说,见于沈氏《笔谈》。每日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舟。至于巳时则止,则不遇暴风矣。中道忽见云起,即便易柁回舟,仍泊旧处。如此可保万全,永无沉溺之患。万一言有可采,乞先行下闽广二“藩,访寻旧会通番航海之人,及行广东盐课提举司,归德等场,起取惯驾海舟灶丁,令有司优给驿遣。既至,访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委以《海道事宜》,许以事成加以官赏,俾其监工照依海舶式样,造为运船,及一应合用器物,就行委官督领。其人起自苏州,历扬、淮、青、登等府,直抵直沽滨海去处,踏” 看可行与否,先成运舟十数艘,付与驾使,给以月粮,俾其沿海按视经行停泊去处,所至以山岛港㲼树幖帜,询看是何州县地方,一一纪录,造成《图朋》,纵其往来十数次,既已通习,保其决然可行无疑。然后于昆山、太仓起盖船厂,将工部原派船料,差官于此收贮,照依见式,造为海运尖底船只。每“只量定军夫若干,装载若干” ,大抵海舟与河舟不同,河舟畏浅故宜轻;海舟畏风故宜重。假如每艘载八百石,则为造一千石舟,许其以百石载私货,三年之后,军夫自载者,三十税一;客商附载者,照依税课常例,就于直沽立一宣课司收贮,以为岁造船料之费。其粮既从海运,脚费比漕河为省,其兑支之加耗,宜量为减杀。大约海舟一载千石,则可当河舟所载之三。河舟用卒十人,海舟加五或倍之,则漕卒亦比旧省矣。此又非徒可以足国用,自此京城百货骈集,而公私俱足矣。考宋《朱子文集》,其奏札言:广东海路至浙东为近,宜于福建、广东沿海去处招邀米客。《元史》载顺帝末年,山东、河“南之路不通,国用不继。至十九年,议遣户部尚书贡师往福建,以闽盐易粮给京师,得数十万石,京师赖焉。其后陈友定亦自闽中海运进奉不绝也。况今京师公私所用,多资南方,货物之来,苦于运河窄浅,舳舻挤塞,脚费倍于物直,货物所以踊贵,而用度为艰。此策既行,南货日集于北,空船南归” 者,必须物实,而北货亦日流于南矣。今日富国足用之策,莫大于此。说者若谓海道险远,恐其损人费财,请以元质之。其海运自至元二十年始,至天历二年止,备载逐年所至之数,以见其所失不无意也。窃恐今日河运之粮,每年所失,不止此数。况海运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其支兑之加耗,“每石须有所减,恐亦浮于所失之数矣。” 此策既行,果利多而害少。又量将江淮、荆湖之漕,折半入海运,除减军卒以还队伍,则兵食两足,而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以制服边海之夷,诚万世之利也。章句末儒,偶有臆见,非敢以为决然可行,万世无弊也。念此乃国家万万年深远之虑,姑述此尝试之策,请试用之,试之而可,则行,不可则止。

《辽海新道》。万历四十六年,副使陶朗先开。蓬莱县 正北天桥口开船“至庙岛六十里,至鼍矶岛一百七十里,至羊驼岛二百五十里,至皇城岛一百里,至铁山六百五十里,至西北老猪圈五十里,至牧羊城一百里,至羊头凹八十里,至双岛六十里,至猪岛一百五十里,至中岛二百五十里,至北信口一百八十里,至盖州套”三百二十里。

黄县 东北陆路二十里黄河口。开船至庙岛六十里,前进同。

福山县 西北陆路四十里,八角口开船。栖霞县 西北陆路一百五十里,天桥口开船。东北陆路一百二十里,八角口开船,“至庙岛” 一百里。

招远县 正北陆路一百里。请帮助识别此字。《屺岛》:开船至《桑岛》八十里,至《庙岛》七十里

莱阳县 正南陆路一百一十里,金家口开船。东南陆路一百里,行村寨开船:“至黄岛一百里,至炕岛四十里,至瓮岛六十里,至靖海卫张家口四十里,至马头嘴四十里。”

《宁海州 》正北陆路十里:“养马岛,开船至之罘岛四十里,至八角口八十里。” 西北陆路二十里“龙门港,开船至之罘岛四十里。” 西南陆路一百三十里,“乳山寨,开船至郎郎口。” 东南陆路一百三十里,“郎郎口开船至马头嘴七十里,至嘉鸡汪一百二十里,至倭岛二十里,至养鱼池六十里,至成山嘴六十里,至招羊口四” 十里,至“《鸡鸣岛》四十里,至《刘公岛》” 六十里,至《养马岛》一百六十里。

文登县 正南五十里望海口开船,西南陆路八十里长湾口开船,东南陆路一百二十里马头嘴开船,正东陆路一百里倭岛开船。

船只:有淮船,有辽船,有鱼船,有“塘头” 船,有《太仓》船,有《瓜洲船》。船只无定数,以粮为数,大者载粮千馀石,次七八百石,又次四五百石或二三百石。雇募者什之七,官造者什之三。

粮额初派十万石,加增五万石,召买合济青、莱共三十万石,视岁丰歉,彼此通融。天启年间,登属派运米豆,倏派倏止,倏多倏寡,殊无定额。大抵照粮估直,照值抵作正供。

运役有千总,有把总,有旗牌,有书记,有家丁,有押船夫,一曰“旗民” ,有水手,有向导,又有加衔。至守备者,大概以五千石为一艘,用一官押之,各官用识海道者充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