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434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百三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百三十四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四百三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三十四卷目录

 河南府部汇考八

  河南府祠庙考下寺观附

职方典第四百三十四卷

河南府部汇考八

编辑

 河南府祠庙考下        府志

编辑

寺观附洛阳县附郭

编辑

汉白马寺 在县东二十里。“汉明帝梦金人遣博士王遵、蔡愔等十八人,同往西域求佛法。至月氐国,遇迦叶摩腾、竺法兰画释迦像,带经四十二章,以榆𣗋盛白马驮之,迎至洛阳。上大悦,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故以白马” 为寺名。佛法入中国自此始。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建。宋淳化三年,元至顺四年,明洪武二十三年,俱重建“愿会寺 ” ,侍郎王翊舍地创建。

元魏永宁寺 ,在伊水西。熙平元年,太后胡氏建。寺中有九层浮图,去地千尺。永熙三年二月,浮图火,经三月不灭。

建中寺 ,尔朱世隆建,为其父荣追福以为寺。长秋寺 ,刘腾创建,腾初为长秋郎,因以为名。瑶光寺 ,宣武帝建,椒房嫔御学道之所。景乐寺 ,清河文献王怿建。堂庑周环,曲房连接,为尼寺之冠。

昭仪寺 寺有池,乃晋侍中石崇建,南有“绿珠楼。”

光时寺 ,太后从姑建,入道为尼,自居此修梵寺 ,有金刚像,鸠鸽不入,鸟雀不栖。景明寺 ,开阳门内。

“嵩明寺 ” 、“璎珞寺 ” 在建春门外,即中朝白社地。

胡统寺 ,苞信县令段晖宅也。常闻钟磬声,掘得金像一躯,遂舍宅为寺。

“宗圣寺 ” 内,有像一躯,高三丈八尺。

龙华寺 有钟,撞之,声震五十里。梁豫章王萧综来降,造《听钟歌》三首。

灵隐寺 在宗义里,京兆人杜子休宅。时有逸士赵逸,云是晋武时人。见子休宅,叹曰:“此中朝时太康寺也。” 人未之信。逸云:王濬平吴之后,始建此寺。有三层浮屠,用砖为之。指子休园中曰:“此是故处。” 子休掘而验之,果得砖数十万并石铭,乃晋太康六年栗阳侯王濬造,因感逸言,遂舍宅为寺。

平等王 广平武穆王怀。舍宅建寺。门外金像高二丈八尺。国之吉凶先示祥异。承熙元年。武穆少子平阳王入纂大业。造塔五层。

景宁寺 太保司徒杨椿建,在景宁里。椿居此里,分宅为寺。

归觉寺 ,普泰元年,寺中金像生毛,眉发悉具。拓福寺 洛阳旧有仁和里,后魏尚书高显业居此,每夜见赤光行堂前,掘地得黄金百镒,铭曰:“苏秦家金,得者为善造功德。” 显业遂造此寺。世谓此乃苏秦故宅焉。

报德寺 ,在开阳门外三里。高祖孝文帝创建,为冯太后造福。

正觉寺 ,尚书令王肃建。

崇虚寺 ,即汉“濯龙园” 也。

冲觉寺 ,太傅清河王怿舍宅创建。

宣忠寺 ,“侍中、司州牧、《阳城王徽》建。”

宝光寺 赵逸游洛,尝叹曰:“晋朝石塔寺,今为宝光寺。” 人问其故,曰:“晋朝三十二寺,尽皆湮灭,惟此独存。”

追先寺 ,侍中尚书令东平王略之宅,舍为寺。大觉寺 ,广平王怀舍宅建。《伽蓝记》曰:“大觉寺北瞻邙岭,南眺洛滨,东望宫阙,西顾旗亭,禅皋显敞,实为胜地。”

永明寺 宣武帝建

禅灵寺 大夏门御道西。

宝应寺 、嘉善寺 、天竺寺 、潜溪寺 、奉先寺 ,以上俱在阙塞山,后魏时建,当时极天下之胜。今广化、奉先仅存,馀六寺俱废。

香山寺 在府城南龙门。唐白居易《记》:“龙门十寺,香山为冠。”

石窟寺 元魏胡后建

乾元寺 ,在府城南三十里,旧在伊阙东山之岭,魏时建。龙门八寺,惟此为最,但去村窎远,屡

被盗警。嘉靖庚申,僧道连等谋迁于山之麓广化寺 ,龙门八寺之一。元魏时建。唐无畏三藏咒龙祷雨,神验叵测。既没,葬于斯寺。凡岁旱祈请,屡获灵应。

隋敬爱寺 、天女寺 、云化寺 、清禅寺 、光发寺 、恩觉寺 。按《公私画史》:“上六寺俱在洛阳,敬爱寺像系孙尚子真迹,《天女》、云化寺像俱系展子虔真迹,清禅寺像系陈善见真迹,光发寺像系董伯真迹,恩觉寺像系袁子昂真迹。盖画像出名手者,画史皆识其人。隋之寺不传,因是可考。”

落雁寺 在府治西南延秋堡。相传有金舌禅院焉,即今落雁寺也。隋开皇壬寅建,明洪武十一年、弘治初年重修。

唐安国寺 在府治西南隅。唐咸通中,僧悟达创建。元延祐,明洪武、成化、弘治中,俱重修。福先寺 ,在府治东郭外三里许。唐神龙元年武则天建,有御制《福先寺圣教序》碑二道,武三思书,丹雄镇洛邑,裴晋公酬皇甫湜之文,一字三绢者在此。成化中,洛水冲圮,今徙于北,惟碑尚存。

圣善寺 荷泽寺 ,在天津桥之南。元宗尝幸东都,天大旱且暑。时圣善寺有乾竺僧无畏,号三藏,善召龙致雨之术。上遣力士召之,无畏独盛一钵水,以刀搅旋之,胡言数百。咒顷之,白气自钵中兴,如炉烟直上。既而昏霾,大风震雷以雨。明皇因于此地造寺,名“荷泽。”

玉泉寺 ,在万安山。唐大通神秀禅师讲律道场,汾阳王郭子仪奉敕建。后天成年,明宗改名“得当寺” ,正德年重修。

皇觉寺 在府城南三十里伊阙山之阳。唐开元七年修,万历十三年重修。侍郎董尧封《记》。大明寺 ,在府城南二十里东侯堡。唐时建。洪武三十五年、景泰五年皆重修。

极乐寺 :在府城三十里许。

龙泉寺 ,在姬磨堡张员庄,成化十一年重修。延庆寺 ,在府城东二十里碑楼堡,乃隋唐古刹也。成化十八年重修。

圣寿寺 在府城南遍桥堡,唐时建。龙朔二年并。嘉靖十年重修。

宋法祥寺 ,在府城东夹马营,即宋太祖诞生之地。

华严寺 在府治南范村堡,太平兴国建。元大历二年,荣和尚重修。

旌孝寺 在府治南府店堡。宋皇祐元年重修。“住持普训、施主程侍郎,为看守二程墓而建。” 褒贤寺 ,在府治南彭婆堡。宋熙宁三年“僧道回以范文正公墓而建。洪武十二年僧祖贤重修。”

昭孝寺 在府城东十五里潘家寨,原额“昭孝禅院” ,不知何代易名昭孝寺,今从之。熙宁四年,僧明觉建。正德七年重建。

中阳寺 在府城西北上店堡。元祐二年创建,弘治八年重修。

洪恩寺 在府治东南建春堡,宋元祐三年,道公创建。

华藏寺 在府南郭。宋开宝四年,僧知乘创建。洪武六年,僧普闾重修。

罗汉寺 一名“给孤寺” ,在府东郭黄公桥之西北。宋建隆间创建,明洪武十年,僧福庆重修。陈乞寺 ,在府城北四十里,旧名图经寺。咸通年间,宋徽宗政和六年,学士王学元题请改名“陈乞。” 嘉靖二十年重修。

金兴国寺 在府治东南陈昌堡。金大定四年,僧法显建。

元蒙泉寺 在府治南范村堡。元至正元年,中公和尚创建。成化十一年重修。

国东寺 :在府治东,陈昌堡提驾庄之东。系古刹。

明千佛寺 在府城西北五里许。万历年间建。法藏寺 即水陆堂,原建府学西,取三教归一之义。明时改建于此。崇祯年间重修。顺治五年僧官方龙又苦募重修。

迎恩寺 在府城东北。明福藩创建,敕赐今名。“晋净宝院 ” 在绥福坊。

奉慈院 “在永福坊。”

庆寿院 在永丰坊

悟寂禅院 在道化坊

唐“宝相院 ” “在章美坊。”

天禅资庆禅院 在思恭坊。

后唐法轮禅院 在尊贤坊。

普明禅院 在履善坊

普净禅院 在崇业坊

资圣禅院 在修善坊

元文殊院 在府治西二十里西侯保。元贞二年僧谦恭建。洪武三年僧进重修。今没于水。福胜院 ,在府西南二十里。

宋通元观 洛水南,今栖霞宫地,即朗然子飞升处。

云溪观 在府城东北,即今三井洞。邵康节赏夏处“云溪观” ,即此。

金长春观 在府城东北,即刘处元真人修真之所。

元九真观 ,元官卖安乐窝。道流因旧有九贤祠,遂立九真观。九真者,东华、正阳,纯阳,海蟾,重阳,丹阳,长真,长生,长春,九真塑像在内,今复建安乐窝。

玉清观 今废

明玉虚观 在府城东南隅。正殿奉三清像,后有玉皇阁,阁下为雷神洞,置道纪司于内。岱岳观 旧名“通仙” ,俗名泰山庙。万历庚子间,曾改为中岳庙,今复旧,在东关。

上清宫 在府治北八里,即翠云山,世传老子修炼之所。正殿梁柱及瓦皆范铁为之。

皇清康熙三十一年,抚军阎兴邦捐俸重修,又为“置”

地以奉香火

“下清宫 ” ,在城北五里,殿奉真武像。

外州县

偃师县

寿圣寺 在县治南坊廓堡。元至正十一年里人张大施建。明洪武十六年僧果秀重修。永庆寺 在县治南缑氏堡。元至正二年里人裴元帅建。明洪武十年寺僧中岩重修。

招提寺 在县治南仙君堡,唐时建。元至正七年,寺僧达本重修。

定觉寺 在县治西南夹河堡。明洪武十一年,里人徐仲和、施财僧智岩重修。

崇圣寺 在县治西南缑氏堡。魏武平间创建。元至正、明洪武间俱重修。

龙泉寺 在县治东孙家庄堡。明洪武门光长老创建。洪熙初,僧本成重修。

皇清顺治十六年,邑人蔺楠然、蔺廷达重修。

大觉寺 在县治西南缑氏堡。明洪武十六年,僧元通创建。永乐元年,僧了义重修。

栖莲寺 在县治西南夹河堡。元至正十三年,金台长老创建。明洪武十三年,僧静海重修。甘露寺 在县治南少微堡。洪武十七年,里人鲁元创建。

佛光寺 在县治东南仙君堡万安山下。古圣寺 在县治北牙庄堡,元延祐五年创建。白莲寺 在县治西南夹河堡,宋建隆四年建。法云寺 在县治南朝庄堡,明洪武十八年里人武二老重修。

安庆寺 在县治南夹河堡。皇庆元年创建。石佛寺 在县治东十五里。里人郭茂松创建。庄严寺 在县治西寺庄堡。明洪武十六年里人田付良、施财僧真金重修。

普救寺 :在县治西北石桥堡。孝昌三年张钦建,僧和林、“民人谢山玉重修。”

仙鹤观 在县治西北缑氏堡,宋皇祐二年重修。

宾天观 一名“先天宫。” 在县治南仙君堡。保真观 在县治西石桥堡。

玉真观 在县治东南寺庄堡。元至正十一年,观主陈思惠重修。

巩县

普安寺 明洪武僧会圆创,在县南门外。福昌寺 ,在县东赵封堡,宋元丰元年建。竹林寺 ,八景之一,贞祐十三年建东门外,今废。

大悲寺 在罗口堡,洪武十六年建。

宁神寺 在苏村堡

景云寺 在罗口堡

白云寺 在苏村堡

净土寺 后魏景明间建,凿石为佛,佛与窟连,像貌巍然。宋时为西京胜地,今为石窟寺。高峰寺 :在县西原良堡。

清凉寺 在县南苏村堡。

石岩寺 在罗口堡。今废。

昭陵寺 在宋陵左,宋人建,今废。

慈云寺 ,汉明帝时,西方僧摩腾竺法兰创建。寺在青龙山内,诸山拱列,秀峰苍翠,亦胜地也。

圣寿寺 在孝义堡

兴隆寺 在回郭镇

菩提寺 在罗口堡

平定寺 在罗口堡

崇庆观 ,在学宫左,洪武十五年建,置道会司。玉宸观 ,在罗口堡。至正元年建。

孟津县

梁周寺 在城西

敬爱寺 在城内

西烟寺 在城东

负图寺 在城西

柳寺 在西关外

靴尖寺 在东关外

清凉寺 在县西

昌嗣观 在城隍庙后

白鹤观 内有三官殿

宜阳县

胜因寺 在学宫腾蛟坊北。

灵山报忠寺 ,即凤凰山,金大定三年建。龙禅寺 ,在高村东。

寿安寺 在《河下村》南山半。

大觉寺 在崖村

九女龙泉寺 旧名“庵” ,后改为寺,在董家村。聚乐寺 ,在后庄村北。

兴泰寺 在赵堡,今废。

准提寺 沙坡头南

铁佛寺 ,在白杨镇西。佛三尊,中泥像,左右二尊,皆铁铸焉,故名。

福安寺 ,在赵堡,有少陵《禅宗碑记》。

“五峰” 龙泉寺 在通阳山曲。

遍觉寺 在白杨镇西

香林寺 在韩城东

秋蝉寺 ,在韩城河西,一名“水磨堂” ,今废。普严寺 ,在福昌。

涌佛寺 在流渠村北

五花寺 在山乡

弥陀寺 在冯庄

竹阁寺 在山乡西三里许。

龙潭寺 在岳社寨东。有《柏峰奇观》。

罗汉寺 在张屋村南,旧名“院。”

龙泉寺 在程村

云盖寺 在岳顶山之下。昔在山巅下视云雨,在山半名“云盖寺” ,今改。

龙岩寺 在原村

小尖寺 ,在《穆册》北。

七峪寺 在苏羊

黑山寺 在赵堡南

庆云寺 旧名院,后改为寺,有碑记,在西官庄村。

静安寺 在河东,宋庆历三年建。

齐化寺 在王汴

圆光寺 ,在杜家河,元至大五年建,僧人一元新修。

千佛寺 在苑里

普头寺 在徐城南

东岩寺 在中村峪,旧址在西岩,名“西岩寺。” 忽一夜移至东岩佛前,地涌金莲,远近观者络绎不绝,年久不记世代。

把关寺 ,在召家窑西,旧通两京长安关口。藏梅寺 在上方里鲤鱼沟,今废。伽蓝殿尚有传闻为黄巢起兵之处。

大清观 在县迎晖门内,金正大八年建。崇真观 ,在韩城街前第一峰,永乐七年薛雷山建。

《颐真观 》,在福昌。

修真观 在山乡

朝阳观 在《山坡头》山南。

奉真观 在上庄堡。元至正八年建。正统八年重修。

长春观 在县西九十里。唐人营建。

庆云观 在寺头堡

长春观 元中统五年建,今废。

白云观

登封县

大法王寺 在县北十里。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创建。魏明帝青龙间车驾驻跸,更名护国寺。晋惠帝永康间,前增建一寺,名曰“法华。” 元魏孝文帝避暑于此。隋文帝仁寿间,创造舍利塔,又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间敕补佛像,赐庄安禅僧,名曰“功德寺。” 元宗开元间更名御容寺。代宗大历间重修,又更名“文殊师利广德” 法王寺五代。

后唐因废坏之馀,分为五院,仍历代旧称,曰《护国》,曰《法华》,曰《舍利》,曰《功德》,曰“御容。” 至宋初,五院愿合居。仁宗庆历间,增置殿阁僧寮,重造佛像,赐名嵩山大法王寺。金、元、明与

皇清俱因之。寺背负嵩岑,合抱如倚。左右高峰,张两

翼如卫,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真天下形胜之区也。

嵩岳寺 在法王寺西。元魏宣武帝永平二年,令冯亮与沙门统僧暹同视嵩山形胜之处,创兴土木。孝明帝正光间,榜曰“闲居寺。” 隋开皇五年,改题嵩岳寺。唐兴,重为修复,特赐田碾四所。武则天幸嵩山,常以此为行宫,送镇国金像贮焉。

会善寺 在嵩岳寺西,本北魏孝文帝离宫。魏亡,为澄觉禅师精舍。至隋开皇中,赐名会善寺。唐兴,大加增饰,有戒坛院及《琉璃坛记》称“岁成具戒者盈千,日受洁供者数百” ,可谓一时之盛矣。宋开宝初,僧奉言重修。金、元、明代存补葺,今则荒落甚矣。寺右一泉,泠泠流于阶下,仅供僧汲,至山而隐,亦一奇也。

少林寺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少室北麓。后魏孝文大和中建。沙门跋陁自西域来,诏有司于此寺处之,乃于寺西台造舍利塔、翻经堂。周建德中灭法废寺。大象中,即兴复之,寻改名“陟岵寺。” 隋高祖受禅,特令寺名仍旧。开皇中,诏赐少林寺柏谷屯地一百顷。大业末,寺为盗焚,独塔存焉。王世充僭号洛邑,立戍柏谷,“将围梵宫寺僧志操、昙宗等率众擒世充侄仁则,献之于唐。时太宗为秦王,赐书慰奖,仍赐柏谷地四十顷,水磨一具。” 太宗、高宗、武后朝屡被恩宠。元宗开元中御书碑额七字,命镌刻,文皇手书于寺中,裴㴶作文记之。历代相继修营,殿宇虽存,僧舍尽毁。堂头海宽方募绿修葺,提唱宗风也。峻极寺 有三院:在太室绝顶中峰者为上院,在山麓者为中院,在西关者为下院。后上中二院俱废,独下院存焉。今为习仪《乡约》之所。万历辛丑年,焦太仆率众重修,殿宇巍然,古柏森郁。永泰寺 在太室之右。后魏正光二年,孝明帝之妹出家为尼,敕为置此,本名“明练寺” ,隋开皇中重修。唐贞观年间敕令移于偃师。至神龙年,嵩岳寺僧道莹,奏请重修,追荐故永泰公主,改名永泰寺。《记》称:“檐宇四绕,回廊复周,蹬道凌虚,悬阶数市,倚山临水,亦名刹也。有石幢、石兽数事,雕镂精巧,近代所无。”

卢岩寺 在县东北十五里。逾岭渡涧,峰峦环绕。寺后有瀑布泉,茂树清湍,足称幽胜。相传是卢鸿故居,因名“卢岩。”

龙潭寺 在县东北二十里,据太室左陲,倚山环水,规模壮丽。自寺右登山,六七转折,便至九龙潭。潭上三面山围,中间形势绝佳。

龙泉寺 在县南五十里石道镇。

石窟灵岩寺 北魏永熙二年,车驾幸嵩高石窟灵岩寺。见《魏书》。

天中寺 ,唐苏味道有《天中寺寻复礼上人》诗云:“藩戚三雍暇,居二室隈。” 见《类苑》。

戒坛院 ,在会善寺西积翠峰下,其坛名琉璃坛。唐、宋时天下僧尼受戒于此。东有元僧学士溥光石刻“茶榜” 二字,径二寸,颇具风骨。

白鹤观 在太室上,西去绝顶约四五里,背负三峰,左右皆绝壁,幽邃平阔,实太室之奥也。隆唐观 在逍遥谷中。按王适碑文:“唐高祖调露元年,帝同武后如嵩山,亲幸潘师正之居,敕有司即其庐建隆唐观。” 所云“茂松清泉,山中不乏此地” 是己。唐杨炯有《和刘侍郎入隆唐观》诗:精思观 在逍遥谷西岭上。按《潘师正别传》,“唐高祖既为师正建隆唐观,又于岭上别立精思院以处之。” 孟浩然有游精思观诗,乃知唐人亦称精思为观矣。他如紫虚观、洞清观,皆榛莾不堪吊也。

永宁县

福昌寺 ,在坊郭堡,唐贞观元年,僧照公建。大觉寺 ,在冀庄堡,元至正元年修。

白马寺 在原村堡。唐贞观十年,禅僧建。元至正元年,僧志公修。

兴福寺 在吴村堡。明正统二年建,成化三年修。

圣水寺 在马村堡。魏太和二年,僧了公建。明洪武间,了英修。

华严寺 在古村堡。唐贞观元年,僧善聪建。元至正元年,僧重远修。

宝严寺 :在孙董堡,唐时建。

普通禅寺 在坊郭堡。魏至正元年,海禅师建。元至正七年,僧明珠修。

紫盖寺 在冯东堡,隋大业三年,僧清公建。元至正七年,僧一公修。

万泉寺 ,在张村堡,元至正五年僧全公建。香泉寺 ,在王范堡,洪武十五年邑民刘子渊建。

水峪寺 ,在嶡山村西。元至正元年,僧悲公建。文明寺 ,在大宋堡。

延福寺 在坞西堡

法王寺 在张村堡

天堂寺 在杨坡堡

月山寺 在杨坡堡,宋天圣二年,僧道月建,元至正四年重修。

大禅寺 ,在大宋堡,金大定五年,僧清龙建。万寿寺 ,在马村堡,明正德年修。

福圣寺 在马村堡,元至大六年修。

千佛寺 在牛曲堡

华严寺 ,在王赵堡。元至正五年,僧至公建。普云寺 ,在王赵堡。

宁刹寺 ,在大宋堡。元兴定二年,僧登云建。兴龙寺 ,在管西堡。

河村寺 在南河堡

寥天观 在坊郭堡,唐武德八年,道士苏丘建。元中统五年修。

清羊观 在元村堡。元大德二年,道士李纯德建。明洪武十年修。

龙泉观 在寻峪堡。元至正十七年,道士马德超建。

通元观 在管西堡。元至正九年,道士任志钦修。

灵阳观 在东仇堡

玉泉观 在坞西堡

广阳观 在东仇堡

云迹观 在冀庄堡。明嘉靖十一年修。

长春观 在王赵堡,岁久倾圮。

灵虚观 在坊郭堡。元大德九年,道士刘志清建。

新安县

宝云寺 县北慕容山畔。金大定二十九年建,元至元八年重修。

洪福寺 县北二十里东白墙村。唐乾祐六年建。金大定三年修,元泰定元年重修。

天宫寺 县东北二十五里古村,宋祥符五年建。

广庆寺 县北六十里

华严寺 县西北十五里省庄堡。金明昌六年建。

清河寺 县北五十里

洪教寺 县东三十里磁涧镇,元泰定五年建。龙山寺 县北三十五里石寺村,元至正四年建。

石佛寺 县北五十里。半崖凿石佛,故名,俗名“滴流泉寺。”

朝阳寺 县北四十里,北冶西。居民荆姓,顺治年重修。

敬爱寺 县东北五十里杨寺村。

清凉寺 县东北四十里官水堡,靖国元年建。盘龙寺 县东北三十里。

龙泉寺 县北六十里青要山上,一名“长泉寺” ,广顺二年建。俯瞰河流,为一方胜概。

回龙寺 县北六十里。俗传唐尧回跸于此,故名。

华严寺 县北五十里仓西沟东,乾明元年建。一名“草武王寺。”

洞真观 县西南二十五里,即王樵洞。元大德年建。道士王志真修广云堂,凿二石洞。元真逸人、广微天师皆题其额曰“清虚宫。” 至大三年,提点张渊勒石。

太清观 县东十五里。元延祐四年建,赐额今名。

真元观 县东北二十里,宋咸淳元年建。威明观 县北五十里曹村堡,元至大三年建。修真观 县北二十里,元至正十四年建。宝真观 县东北二十里羊马村,唐贞观三年建。

古道观 西南三十里

渑池县

云间寺 治北三十里。唐嘉祐元年创建。《释四祖优婆》。毱多并韶山居士栖止。鸿庆寺 治东四十里。唐武后圣历元年创建

石佛寺 治西三十里。元至正三年重修。弥陀寺 治东南三十里。元大德元年创建。延恩寺 治东三十里。元至正元年创建。广化寺 治北百里。唐武后圣历元年建。逢林寺 治北三十里。唐武后圣历元年创建。马头寺 治东五十里。元至治三年创建。洪山寺 治北二十里。唐嘉祐二年创建。檀山寺 治东六十里。

寿圣寺 治西北二十里。宋大观元年创建。龙耳寺 治西二十里。唐永贞元年创建。漫泉寺 治东北四十里。宋天圣二年创建。宝泉寺 治南二十里。唐元和十年创建。兴国观 治西三十里。宋元祐元年创建。玉泉观 治东二十里。

修真观 治东二十五里。宋至和二年创建,即马丹阳升仙处。

紫微观 治北二十里。宋绍圣四年,创建。禹观 治西北三十里。元大德四年,奥鲁劝农事赵允恭重修。

嵩县

玉宝寺 县西关,洪武中建,僧会司在内。净安寺 县西南汤下堡,元至正间修。

上甘露寺 县西潭头堡。金大顺间建。

罗汉洞寺 县西南黑马涧,金贞祐初建。“梅子寺 ” 、罗汉洞寺下院,天顺间建。

三潭寺 县西桥头东南。元时建。

月明寺 县西北高都堡,宋时建。

西弥陀寺 县西德亭堡。元至正间建。

下甘露寺 县西大章堡,元末建。

樊台寺 县西南店堡,元至元间建。

吉祥寺 县南汤下堡。元至元中建。

西观音寺 县西德亭堡,元至正中建。

福先寺 县西德亭堡。元至正中建。

坐静寺 县西德亭堡,成化元年建。

莲花寺 县西汤下堡,元至正中建。

崇福寺 县东寺庄堡。金大中间建。

灵泉寺 县东饭坡东,金大定末建。

永庆寺 县东北新店,宋崇宁初建。

北寿圣寺 县东北鸣皋镇,元末建。

华严寺 县东和店南,元皇庆间建。

阳泉寺 县东北,叶家寨北。

永定寺 县东庄下堡。金兴定间建。

成山寺 县东南寺庄下堡,元延祐间建。龙泉寺 县东妙黍,唐天复间建。

东观音寺 县东常峪堡,元至正间建。

云居寺 县东九皋山之下。

能仁寺 县东北伊阙废县,唐时建。

南寿圣寺 县南太和堡,金贞祐间建。

上云岩寺 县南太和堡伏牛山,唐自在禅师建。

“下云岩寺 ” ,唐自在禅师建。

竹林寺 :县南寺庄上堡。元时建。

云山寺 县南汤下堡,元至正间建。

石泉寺 县南太和堡,金兴定中建。

南弥陀寺 县南太和堡。元至正中建。

法华寺 县北焦涧堡,金元祐间建。

兴国寺 县北石蜗堡,金元祐间建。

庆安寺 县北赵村堡,元至正中建。

普照寺 县北酒务西,宋时建,金贞祐中重修。前观音寺 县北石蜗堡,宋宣和间建。

小兴福寺 县北赵村堡。

龙兴寺 县北思远山下,唐圣历二年敕建。塔院寺 县北石蜗堡瓮沟,成化间建。

石佛寺 县北思远山下,宋元祐间建。

班竹寺 县北桶瓦沟,金正和中建。

北兴福寺 县北常峪堡。

后观音寺 县北石蜗堡麻胡山。

涌泉寺 县北焦涧堡,金大定间建。

鹤鸣观 在县北九皋山上,老子炼丹处。长春观 县西南店,元中统间建。

明道观 县东北鸣皋寿圣寺西,元延祐敕建。葆真观 县东和乐堡,元至元初建。

庆云观 县东和乐堡。元至正初建。

会仙观 县东常峪堡

聚仙观 县东常峪堡,明洪武初建。

卢氏县

行香寺 在县治北,元元统间建,明洪武三年修。

兴国寺 在县东南文峪社。宋延庆六年,僧道常创建。

看坟寺 在县北十里,为唐元勋、张士贵守坟。

故名

成德观 在治东。五代周显德四年建,宋延祐四年修,明洪武十七年重修,置道会司于《内陕州》。

宝轮寺 在州东南隅。唐僧道秀建。金僧智秀复置砖塔焉。见《藏经》。

空相寺 :在七里社熊耳山西,即初祖达摩葬处。

重庆寺 在“崔村社” ,宋僧守英建。

《金山寺 》在五原社,唐僧马定建。

慈云寺 ,在“朱家原社” ,宋僧洪觉建。

龙泉寺 ,在马河社,金僧洪雅建,后僧智澄建《白衣阁》于上。

“白马” 寺 在曲村社,古柏苍然。

“清凉寺 ” ,在横渠社,金僧辨诵建。

福胜寺 在东樊社,元僧普照建。

庆福寺 在西樊社,元赵行省建。

大通寺 ,在东樊社,唐三生公主建。

龙兴寺 在七里社。元僧海公建。

旌贤寺 在张茅镇西

洪严寺 在马河社。有仙人洞。

开化寺 在州东北

清虚寺 在州治北

万善寺 :“在州城东” ,蜀僧真海建。

佑德观 在州南门内,宋崇宁元年建,有《混元图碑》存。

迎祥观 在州城南鸡足山。

春阳观 在州东朱家原社。

元应观 在州治北

灵宝县

御题寺 在县南郭内西。唐宝应初,德宗为雍王时,征史朝义过此,留诗于壁,因名。

普照寺 在《虢略》西里。

经藏寺 在《虢略》东里。

文殊寺 在常册里

鱼唐寺 在北朱阳里。寺有泉,常有鱼出。《苦炼》寺 在涧口里。

毗罗寺 ,在女郎山中,境颇清幽。

玉泉寺 在南赵里

普福里 在项城里

宝圣寺 在李曲里

奉慈寺 在五底里

上云寺 在丘梁里

开元寺 在西虢略里

云林寺 在古驿村,县西五里。

药师寺 在古驿村

清凉寺 在涧南里得捕村。

弥陀寺 在天恩里墙底村。

永明寺 在杷楼村

永庆寺 在万度村

延圣寺 在万兴里马村。

冲天寺 在冲天寨

柳林寺 在梁村里,营田沟。

禅林寺 在杷楼里西山。

延寿寺 在涸头村

太虚观 在东门内

玉真观 在庄曲里

灵泉观 在南星里

长春观 在嶡山里

玉阳观 在宋曲里

游龙观 在北朱阳

洞阳观 在《虢略》东里。

重阳观 在娄下里

阌乡县

觉胜寺 旧在城东南,巽方,有碍文风,万历三十年,知县黄方移建西关。

镇沙寺 县东二十里。知县黄方重修,今存故址。

临高寺 县东南二十里。

寿合寺 县西二十五里。

法王寺 县西三十里

兴化寺 县西二十五里。

静林寺 县西南三十里。

莲池寺 县东南二十里。

潜龙寺 县西南二十五里。

圆通寺 县西二十里

万泉寺 县东南二十五里。

罗汉寺 县西南三十五里。

下龙泉寺 县西二十五里。

东平寺 县东南二十五里。

兴善寺 县西南二十里。

龙兴寺 县西四十里

吉祥寺 县南二十里

资教守 ,县南三十里。

香山寺 县西十里

石臼寺 县西四十五里。

弥陀寺 县西六十里

金陵寺 县西六十五里。

洪福寺 县西一十五里。

白龙寺 县西六十里

石佛寺 县西七十里

朝阳观 东街

炼真观 县南二十里

玉岩观 县东南三十里。

祥符观 唐开元中建。内有元宗御笔《道德经》二碑,今废。

朝阳观 在县平社。奉敕赐额,有《碑记》。

朝阳观 县西四十五里,更名“梦游轩。”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