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八卷目录
重庆府部汇考二
重庆府山川考二
重庆府城池考
重庆府关梁考
职方典第六百八卷
重庆府部汇考二
编辑重庆府山川考二
编辑《府志》未载山川
编辑
江津县志
钟山 ,在县东十五里,以形名。
插旗山 在县东三十里。
四觉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
九盘山 ,在县东四十里,路转九折而上。金紫山 ,在县东四十五里,日出云红黄,或云“上有金紫光禄大夫墓。”
龙门山 在县东六十里,两峰如门,故名。白虎山 在县东六十里,上有白石如虎。兜鍪山 在县东七十里,以形名。
二贤山 在县东。以毋雅、石公恕先后居此。虎脑山 在县东七十里,上有杜萃老石刻。骆来山 在县东,上有阳照峰极高,感勇峰秀峻如笔,溪水一派绕其下,而本山之形如骆驼。官山 在县东八十里。上有大冢,名为“官子墓。” 制度弘敞巧丽,因名。
燕尾山 在县东八十里。山分两股,状如燕尾。凤冠山 在县东百十里。形如凤冠,高下序列。西山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石壁上刻有“古人终古碍新月,半边无夕阳” 之句。
双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二峰突起,青翠可人。石屋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山极峭,上有石岩如屋。
香炉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
顶山 在县南四十里。山顶平正。
金凤山 在县南五十里。形如飞凤。
马鞍山 ,在县南五十里,以形名。
圣灯山 在县南。相传石隙有夜光如灯。紫金山 ,在县南八十里。
文笔山 在县南,一名“感勇峰” ,二峰如笔。阳照山 ,在县南一百一十里。
月行山 ,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其形如月。中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四山环之。
犀牛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形如牛卧。大垭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高峰联峙,仅通一垭为路。正德辛未,副使李钺破贼方四于此。虎头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四望山 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山四面皆如屏。三华山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二峰特起如华。牛心山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青山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常乐山 ,在县南一百六十里。
马鬃山 ,在县西十里,以形名。
鹤山 在县西二十里。上有仙鹤池。邑封御史杨济之庄居于此,因号“鹤峰。”
五台山 ,在县西三十五里,连亘五台。
莲花山 在县西三十里。
游溪山 在县西。唐刺史赵延之曾游此。周望山 在县西六十里,邑人龚懋熙有记。楼台山 在县西八十里。邑参议陈渭世家其侧,上有观音阁,渭扁“楼峰书院” ,遂以自号。同心山 去县西九十里相连。山腰各有流泉,流出合一。知县杨元吉刻“石室烟霞” 字。
张公山 去县西一百里。相传昔有张姓者据险于此,上有古城,井田。
登云山 ,去县西一百二十里。
草墩山 去县西一百三十里。
人高山 去县西一百三十里,绝顶有石,如人营盘山 ,去县西一百三十里。正德辛未,流贼方四屯兵于此,寻败去。一在县南二十五里,周围峻绝,中如砥平,古屯营之地。正德庚午,破贼方四,都宪林破贼曹甫,屯兵于此。
宝鼎山 去县西一百三十里,上有三石如鼎。正德中,乡耆邓刚率众筑为寨,盗不敢侵。铜鼓山 ,一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与插旗山相对。一在县南一百里,上有石如鼓。
游心山 去县西一百三十里。溪山之间,一峰孤峙,草木禽鸟可人。上刻“游心山” 三字,有铭。
铁山 ,去县西二百里。石色如铁。
铜鼓箐 去县西三百里。
宝屏山 ,去县西南一百五十里,高极千仞,平正如屏,石壁五色,左右螺髻二山有䫫“石兽。”凌躐山 在县西南,以山最高,登者如凌云。云凤山 去县北四十里。
岫云山 ,去县北十五里。
浒溪 去县北二里
白淘溪 去县南三里入江。
渡头溪 在县北三里,入江。
磨刀溪 或名“毛桃溪” ,以声相似而讹称。一在县南三里,一在县西三里,皆入江。
水桑溪 在县东。二水合流入江,又名双水。鸡公尾溪 在县西五里。
三会溪 在县西十五里,俗名“大深。”
双漩子溪 在县西十里双扇门下。水势奔涌成双漩。
傍鹿溪 ,在县西北十五里。发源华盖老龙池,曲流入江。
赤岩沱 ,在县西二十里。
张孝溪 在县南十五里。
麻子溪 在县南二十里七孔山下。
南江河 ,源自播州经綦江,至南江口入江,舟楫通焉。
柘溪 ,在县东三十里。
状元溪 在县东三十里,又名尧渡。
杨坝 在县东一十二里。
九龙溪 :在县北四十里。
石鼓溪 :在县东四十里。
金子溪 :在县东五十里。
宝珠溪 在县西南五十里,入江。旧传夜有光,一夕风雷破山龙,夺珠而去。
宝罗溪 在县东五十里,入僰溪。
青石尾溪 :在县东六十里。
青泊溪 :在县东六十里。
麻冲溪 在县东七十里,入笋溪河。
九牛溪 :在县东七十里。
石龙溪 在县东七十里。
吼溪 在县东八十里。石梁东入,其声如雷。五岔溪 ,在县东八十里,即綦江河也。一分为五脉,流为一
清水溪 在县东八十里,入南江口。
后溪 在县东南八十里。
溅溪 ,在县东南八十里。
智溪 去县九十里,入僰溪。
渝子溪 ,去县九十里,入河。
梨子溪 在县西。源自长池人高,合流入江。张村溪 ,在县南一百里。自燕尾发源,逆流二十馀里入江。
碓溪 ,在县西一百三十里,入江。
三渡水 在笋溪河屈曲,必三渡而后达。龟子溪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中流有石如龟,入笋溪河。
榆溪 去县一百五十里,入江。
糯米堆 在县西五十里。
黄石龙溪 在汉东
清溪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九溉溪 有“董公” 、“黑石” 、“金钗” 、“虎子” 诸名。
九渡水 ,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一水九曲。倒流水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五脉水 ,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月沱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其形如月。黄沙溪 ,在县南二百里。
《线水 》石隙中有水如线出,甚旱不竭。
江柸溪 在县西二里大江侧,石盘磅礡,凿渠引水为九曲,碑刻磨灭莫考。其方冬春之交,游人泛觞游乐,逾月则涨没矣。
老龙 在华盖山上,世传“龙穴于中” ,履之则地动。
官塘 在县北四十里。广袤二十馀亩。
长池 ,在县西七十里,石生一池,水四时清洌。莲池 ,在县东南三十里,广袤一十馀亩。《长寿县志》
云台山 在治北,一名“安乐山” ,上有云台观。白龙山 ,在治北,雪庵和尚隐此。
西山 去治西三十里。嵯峨回复,连峰叠嶂,延袤数百里,为县治祖龙
龙寨山 在治南,秋容可掬。《八景》载:“龙寨、秋容。灵尖山 ,去治北四十里,孤峰特立,乱世邑人居此,一名麟潜山。”
奶山 :去治北四十里。双峰对峙,几如天目山。
前两乳也
黄草峡 ,去治东十五里。《水经注》:“江水又东经黄葛峡,山高险无人居。” 《益州记》:“涪州黄葛峡,今名黄草峡,山草多黄,故名。” 《通鉴》:“大历四年,涪州守促使王守仙伏兵黄草峡” ,即此。古乐温归并涪州,故以涪州名。今属长寿县,俗名黄草山。相思崖 在黄草峡上,崖产相思竹,竹连理,若桃钗之形,今绝种矣。见《益州记》及《涪州古志》“集仙山 在治北。”
巾子山 :在治北十里。
金盘山 在治西
扁岩寨 地险可守,与天台、漏明并列为三。青烟洞 ,去治西七里龙溪内,雪庵和尚曾游此,一名“清渊洞。”
仙女洞 ,去治西北九十里,旧传有仙女栖此,人或闻笑语声,其形卒不可得而见也。
三江滩 去治东五里。三江相接,中有沙洲,为㶉𪆟鸥鹭栖息之所。白头滩 去治东五里龙溪河入大江处,滩水湍悍,行舟难进。取太白《黄牛峡》诗“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之意,故名。
“龙溪 ” 发源老龙洞,逶迤入江,俗名“龙溪河。” “松柏滩 ” ,靖难时,雪庵和尚隐此。
荣昌县志
宝珠溪 去治南四十里。唐贞观时,渔人郭福夜捕鱼,见水际有光,即之,有蚌如斗,剖之得珠径寸,献之太宗,赐以《积善碑》。
单石溪 ,在治南九十里玉口山下,石谷发源。《涪州志》
鹰舞山 去治南五十里。每年三月,有群鹰数百翔舞其上,其年鹰多则岁丰。上有古刹碑记。游蓝山 在治东南,昔蓝真人修炼于此,故名。凤凰山 去治南七十里,上有龙泉,形如凤冠。三华山 去治东九十里。
孩阜山 在治西
黄草峡 ,去治西六十里。
分水岭 :去治南八十里。
铁江河 去治北一百里,流出长寿界。
渔溪河 :去治西六十里。
飞水洞 去治西六里
白龙洞 :去治南五十里。
石鼓溪 :去治西五里。
梨乡溪 :去治西六十里。
龙王沱 ,去治西二里。
彭水县志
午风山 在城内。林木葱蕯,石磴曲折,上建长寿寺。每夏月当午,清风徐至,邑人多憩息其上。独秀山 在城东北,一峰高耸,冈岭环列。明万历时,建浮图于岭上。天启时,常建学宫于桂岭。至今泮池棂星门尚存。
琴山 在城西壶头山下,其形如琴,故名。插旗山 在城西南,黔水绕其前,山峰耸翠,形如插旗。
万寿山 在城北,一名“高峰。” 五岭峙其后,九曲绕其前。上有真武观、玉皇阁,茂林修竹,台榭可观,为一邑之胜概。
凤鸣山 在城北,其峰曰“朝阳峰” ,巍峨高耸,特出诸山之上。旧名“骑龙山” ,今改“凤鸣。”
“石花岩 ” 顶连摩云石,𪩘如花,晚霞返射,光彩灿然,将晴则光鲜明,将雨则光暗淡,《八景》之一。蟠龙山 在城西石华岩后,势如蟠龙。
卧佛岩 在城西江边,岩上有穴,穴中有石,如老僧偃卧其中。
柜子岩 两崖屹峙,峭壁摩天,郁水经其下。岩上有三穴,穴置木柜各一,上下悬绝千仞,人迹不能到,留传数千百年,莫知所创始。明季时,一千总入黔江,以炮损柜之一角,内有白翎毛,飞出乃止。邑人常泛舟游于岩下。八景之一。《望中山 》去县东十里,黔郁通衢,登高一望,城郭庐舍皆在目中。
借谷山 ,山高千仞,上有洞,相传为山神所居。每遇岁饥,土人与神借谷,攀藤附葛,能陟险者,始可至。后有还以秕者,神怒断藤,不可复借。“十二盘山 ” ,山形盘曲,故名。相传上有洞,内贮金银,有人欲取之,蜂蟒环绕,风雷骤至。明嘉靖中,有杜柳池者居洞傍,每日扫地得银数分,仅供日用。后有借其金银器设醮供神者,醮毕欲不还,鬼物夜号其门,诘旦视之,器已不见,土石崩溢,洞门填塞不复识。
南望山 ,去县北五十里。四围绝壁,仅通一径,中有平原,可以耕植,居民常避兵其上。
半月山 ,去县二十里,形如半月。
涌泉山 山顶有清泉涌出,虽大旱不涸。龟池山 山形如龟,四面平原,上有桂树,秋发黄花,冬开赤花,有池去山二、三里,将晴则水碧,将雨则水混,将雪则水黄,居民每以卜晴雨。游龙山 去城东北五十里,山形逶迤横亘,势如游龙,林木葱蔚,岁寒不雕。
翠屏山 与游龙山对峙,草木青翠,形如列屏。凤凰山 ,郁镇主山也。山峦秀丽,状如飞凤,与伏牛山对峙。山麓有井曰“丹井” ,相传黄山谷炼丹于此,石刻犹存。
清明山 :去县东北八十里,与中路土司分界。凤池山 :山高数千仞,四围峭壁陡绝,壤接唐崖、沙溪诸土司,居民尝据此为险。
印星岩 去县城四十里,上有题名。
瀑布岩 在鹿渡滩下。悬瀑千尺,如白练挂空。马岩 巉岩千仞,俯临大河,以《羊肠》《鸟道》纡绕于危岩峭壁间。凿石为径,仅可容步。其石磴悬绝,架以木梯,攀铁索而上。岩左有大穴,居民常避土兵于穴内者八十馀家。
五妇岭 在城北。相传文昌帝君炼药摩围洞中,五妇朝夕侍奉,后化为五岭,因此为名。凤凰峡 今县治建其上,以形如凤翅,故名。方石峡 在城西北,峡内有石,其形方正,故名。“门扇峡 。” 峡内两石相对,其形似门,故名门扇。咸山峡 去县西四十里。相传峡内有盐井,峡口尚有煎盐旧址。
文秀峡 在县城东北
摩围洞 洞在云顶峰,世传文昌帝君奉亲修炼于黔中。“摩围洞” 为蜀山神八十二化之一。“山神洞 ” 洞在麻油滩之上,峭壁千仞,林木稠密。昔有土人赵某者,樵于山,偶入洞中,见二老围棋,旁有钟,击之以石,响若雷震,赵耳遂聋。今舟经洞下,间闻鼓吹声,其神最灵,人不敢犯。老龙洞 洞在采芹城侧,极深邃,清流自洞中涌出,相传有龙居焉。土人采藤于山,见龙盘卧洞口,头角峥嵘,鳞甲光耀,少顷徐入洞云。壁风洞 ,在城北,洞临郁水,明建亭以避暑,风从四壁而来,虽盛夏无暑气,洞中凡凳犹存。黔水 发源黔省,经酉阳司南来,绕县城转而西流。《方舆记》曰:“黔江经彭水达涪州,即此。” 郁水 发源楚省唐崖诸土司,经郁山镇而绕县城之右,与黔水汇于万寿山前,曰“两河口。” 两山之麓,石齿交错,水折西流,形如户槛。
木洞江 发源中路土司,汇郁水经县城之右。长溪 一名九曲河,在万寿山前,溪流九曲盘旋,每遇水溢,邑人常泛舟游咏。八景之一:“梅溪 ” :溪流曲折,夹岸梅花,香闻数里。溪畔有穴,泉水清洌,每春月时雨,小鱼自穴中而出,味尤肥美。溪口有石梁跨其上,曰“龙桥。”
清水溪 水自石洞中出,相传神龙居焉。冬夏清彻,可鉴毛发,故名。昔黔江蔡贡生客京师,与一老人同舍。生归,老人予以一簪曰:“持此扣清水溪,洞门可入也。幸为我寄书焉。” 生至,扣之,洞开,则朱门绿户,画栋雕梁,如王侯第宅。一老妪出迎,宴之以酒,水陆备陈,非人间常味。乳犬在旁美甚。生索于妪,欣然与之。甫出洞,则轰雷震耳,犬入地中,随有清泉涌出,名曰“狗泉。”
麻油滩 去城东五里。浪涛汹涌,澎湃如雷,舟不可达县镇,往来必易舟以济。
鹿渡滩 在城东,两崖无蹊,迳郁,水最险者“新开洞滩 ” 在城东,久雨山崩,拥石成滩。耸洞滩 县城南十五里。左右山峰形如笔架,高耸插天。岩上有小洞,洞口窄小,内平敞深邃。滩在犀角斗岩之下。
沿滩 去城南五十里
庞滩 去城西二十里
下沿滩 去城西三十里。
木㯶滩 去城西五十里,有新旧木㯶,相去数里。康熙十七年三月二日,山石崩裂成新木㯶,旧木㯶之势稍减。每冬月水涸,滩险尢甚。四十八渡水 ,两山对峙,一水纡绕,凡四十八渡,其源上达于真安州。
南渡沱 在城南渡口,金鳌沙伏于下流。“北津沱 ” 在城北渡口,郁水将汇入大河沱有沙碛堆阜以塞下流,曰“中堆。”
白鹤滩 在城北,浅沙轻浪如白鹤飞舞,故名。滩在郁水小河之口,每春月桃花水泛,大河之鱼逆水腾跃而上,渔人利焉。
三潮水 去城西五里,临于大河。每日子午酉三时,山谷隐隐如雷声,水自石罅中涌出如海。
水之潮汐焉,舟行遇之则吉《八景》之一。
温塘 在城南甘山之麓。其水冬夏俱热,人语喧笑则其热如沸。相传病疥者浴之即愈。馀各州县志缺。
重庆府城池考 府志
编辑本府。〈巴县附郭。〉
重庆府城池 石城,明洪武初,指挥戴鼎重建。崇祯中为献贼毁坏。至康熙二年,总督李国英督兵将补筑完固。外高二十丈,内腰墙高六尺。周围一十二里六分,腰墙二千一百二十六丈,垛口三千四百九十垛,门一十七。太平、出奇、金子、南纪、通远、临江、千厮、朝天、东水、以上九门现开。“仁和、凤凰、金汤、定远、洪崖、福兴” 、即西水门。“翠微” 、“太安。” 以上八门未开。
外州县
江津县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同知莫琚修,高二丈六尺,周围一千三丈八尺,为九门。南安、东阜、迎恩、西镇,以上四门现开。北固、通市、嘉会、临江、德威,以上五门闭。明末乡绅刁化神增修长寿县城池 ,无城垣,三里半。按《通志》:“土城,永川县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同知莫琚、知县刘凤筑,高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丈,门六。仁惠、义正、阜民、嘉惠、文明、武德。”
荣昌县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同知莫琚、知县谭林筑,高一丈五尺,周一千丈,门四:“南和、东泰、北谧” ,以上现开,西宁未开,外环以濠。
綦江县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主簿宋璧重修,高一丈一尺,周四百九十丈,门四:“迎恩、柔远、永川。” 以上三门现开,“偃武” 未开。万历中盗贼杨应龙破,寻复。
皇清知县李秉直捐赀重修。
南川县城池 明成化中,知县刘斐始筑土城外,高一丈二尺,周三里五分,门四: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外环以濠。
黔江县城池 “石城,明洪武知县卢祥砌,高一丈一尺,周三里五分,门四领彝向东,宣化、永远外环以濠。”
合州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州唐珣重修,高一丈七尺,周二千九百二十二丈,门十二。“广济、会江、阜民、观德、望江、洛阳、瑞应、迎恩” 、以上八门现开。演武、“修文” 、“迎晖” 、“安远” 以上四门未开。万历三年,知州史修移治瑞应山麓。
忠州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调长沙卫军筑,高二丈,周围五里三分,门五:修文、修政、怀忠、怀宾、《赋清》。”
酆都县城池 石城,明天顺中知县柴广筑。弘治中知县李毅明“重修,高二丈,周六百丈,门五。宣化、迎恩、会川、阳和、屡丰。”
垫江县城池 石城,明成化“初知县杨端筑,高一丈九尺,周一千丈,门四,人和、大定、太平、永安。” 涪州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砌,高一丈八尺,周四里,门五: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东门。”
彭水县“城池 石城,高一丈二尺,周二里。门四:曰东门,曰西门,曰南门,曰北门。”
重庆府关梁考 府志
编辑本府。〈巴县附郭。〉
佛图关 在府西十里,为重庆要隘。
铜锣关 在府东二十里。
二郎关 :在治西北六十里。
青木关 在治北六十里。
儒林桥 在府西四十里。
善会桥 在府北城内忠孝坊。
白节桥 去治南八十里。
遇仙桥 在治西南
蹇家桥 在治东十里
响水桥 在治南
江津县
崖门关 即雁门关,在县南三百里。伪夏明氏筑关以为垒关,北属江津关,南属播州关。内地自洪武来,民死兵戈,背乡井为无人境。抛粮三百七十石,皆笋溪里甲赔纳。正统中,里耆龚秉和以事闻,例拘不果。自是粮仍里甲分赔,而地
为流亡渊薮矣。然地虽有界,民无适主。天顺以来,播中彝酋招其民入关三十馀里,地与民皆播州主之。弘治中,里民陈词高都御史委主簿高厚往勘,上下纳播州之贿,所谓《荒田册》《地理图》者俱不一目,以地并民俱属播,可为一叹。此关适播州之总路。正德庚午、辛未,盗之往还皆自此出,而播州之彝因而摽掠亦自此出。邑人以事达于林都宪、何副使,将命官勘理界限,复立此关,军务繁剧中止。
大通桥 去县西六十里。
马鬃桥 去县西八里
德明桥 去邑西七十里。
续昌桥 去邑南三百里。
太平桥 去邑西北七十里。
文明桥 旧名“小石桥。” 嘉靖辛卯,邑民龚自诚、郭仲卿醵金修建,庠生周鲁《记》。
长寿县
兴贤桥 去治西一里,系大江瀼水无源。新桥 去治东半里,其水与桃花洞源同。遇仙桥 在学右,今圮。
悦来桥 在治东
海棠桥 去治北八十里。其溪水系云台山下山谷发源,经流七十里至高洞合流,二十里至龙溪河下大江合流。
葛南桥 :去治北五十里。
沙河桥 :去治北六十里。
永川县
迎恩桥 在治东五里。溪水自箕山发源,流四十里至迎恩,二十里至惠民桥,七十里至猪羊溪。下江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惠民桥 在治南一里
殷家桥 在治西二里。溪水自桂子山谷发源,流三十里至殷家桥,二里至惠民桥合流,不通舟楫。
双石桥 在治西二十里。溪水自大足县玉口山下发源,流五十里至马龙滩,交永川县界,接流五十里至双石桥,又六十里至跳石溪,交铜梁县,接流五十里至合滩河,合流东注下涪江,不通舟楫。
永济桥 在治内
跃龙桥 在治西,去城一里。
通济桥 在治南
相公桥 去治西一里。溪水自温汤峡口发源,过相公桥,流三十里至马坊桥,六十里至𩰚牛石,与来凤桥溪水合流,下大江,不通舟楫。拱秀桥 在治南门外。
演武桥 :在治北门外。
迎恩桥 去治东半里。溪水自温汤峡口发源,流二十里至迎恩桥,九十里至𩰚牛石,与马坊桥合流。下大江,不通舟楫。
来凤桥 :去治东南二十里。
马坊桥 :去治西南九十里。
荣昌县
朝阳关 ,去城东一里。
思济桥 去治南二里
清平桥 去治东二十里。溪水自县东青松山下发源,经流二十里至清平桥,又十五里至观音滩河合流,不通舟楫。
靖乐桥 去治南二十里。溪水自县南马鞍山下发源,经流十五里至靖乐桥,又十五里至观音滩河合流,不通舟楫。
永利桥 去治东五十里。溪水自县南庆云山下发源,流一十五里至永利桥,又五十二里至观音滩河下合流,不通舟楫。
东郭长桥 “去治东四里。溪水自顺庆府安岳县石羊场接流起,十五里至东郭长桥,三十一里至流虹桥,二十里至路孔河” ,交荣昌县接流入泸州界,不通舟楫。
流虹桥 :去治东三十五里。
化龙桥 去治东十五里。溪水自县东巫林山下发源,经流十里至化龙桥,又三十里至东郭长桥河合流。不通舟楫。
济民桥 去治南五里。溪水自艾山下发源,经流十二里至济民桥,十八里至东郭长桥河合流。不通舟楫。
綦江县
赶水关 有巡检司,今裁。
孝感桥 去治南六十里。绍兴间,有里妇随姑过溪,其姑堕水,妇即赴救,漂至滩下,忽若有人扶出,姑妇俱得全活,故以名桥。
鱼梁桥 在治南三十五里鱼梁渡之下。知县。
徐荣建,义民李文灿重建,詹胜之重修,今圮。“广济桥 ” 在圣果寺前。
万寿桥 在治南四十里。鱼梁河,黔、蜀通道,山溪多派,合流迅疾,屡修屡毁。崇祯十二年,一僧断手誓建,凿穿石瘠,控为六洞,功历三年乃成,因名。
南川县
冷水关 去治北一百里,高十里,交涪州界。镇江桥 “去治南十五里,溪水发源,自方竹箐山谷起流,三十里至雀屎崖塘,十里至镇江桥,十五里至僰水桥,又二十里至水东桥,五十里至涪州大溪河合流,不通舟楫。”
僰水桥 今毁
水东桥 去治北四十里。
黔江县
梅子关 ,去治西三十里,高一里,向东,路通彭水。
亭子关 去治西一百一十三里,路通彭水。石胜关 去治东五十里。
老鹰关 去治东三十里。至今把隘。
石牙关 去治东七十里,至今把隘。
白岩关 去治西六十里。见今把隘。
阮公桥 去治西一里
龙桥 :去治南五十里,旱桥。无水。
合州
长春桥 去治北二里,天雨成溪。
石鼓桥 去治东三里,溪水自铜梁南峰山谷发源六十里,至石鼓桥,下大江合流,不通舟楫。凤西桥 去治西七里,溪水自炼山谷发源五十里,至落阳溪,下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临清桥 :“在治北城内。”
浴溪桥 去治西四十里。自中峰山发源,十里至浴溪桥,又五十里至楼滩合流。
武胜桥 去治北三里。发源由蓬溪县至乍石滩,交定远县界,接流三十里至桥下,五里至大江,不通舟楫。
永济桥 :去治南十里。
乌木桥 在治西城内,自龙透山田沟水发源,经流二十里,至县,穿城过乌木桥,出城至涪江合流。
忠州
严颜桥 ,去城东半里,出山谷,雨下则有此溪。折桂桥 ,在治南城内,沟涧多雨,水从此出。天生桥 ,在治东城外有石渠长三丈,似桥,因名。
酆都县
沙子关 ,去治南二百里。
总真桥 在治北平都山下。
天仙桥 在治东白鹿山发源,流三里至长坝子,下大江合流。
垫江县
何公桥 去治北一里,溪水与三河口同源。惠民桥 去治南三里,源同高滩溪。
涪州
望州关 去治南七里,都谏刘秋佩《碑记》:“白云关 去治西南七十里,刘黄门建,有碑记。” 瑞麟桥 去治西一里。
永安桥 去治南三里,与吴公溪同源。
会同桥 去治北十里
通仙桥 在治西,相传白鹤仙人曾过此。洗墨桥 去治西五里,又名黄舣沱。昔山谷题咏游此,有《野史夏可洲碑记》。
通济桥 ,去治东五十馀步。
清溪桥 去治西五里
彭水县
亭子关 在邑城东北一百里,黔江县界。白岩关 在县城东北八十里,中路沙溪司界。大池关 在县城东七十里,酉阳司界。
福庆桥 去治南一里。溪水自东山谷发源,经流三里,至桥下一里入大江合流。
怀远桥 去治南二里
天生桥 在龟池众水会处,有石桥跨其上,形势天生,因名。
庞公桥 在郁镇街中,明时建。
《府志》未载关梁
编辑
江津县志
大中桥 在县西一百五十步。今名“杨师桥。” 宝罗桥 在宝罗溪。
石灰桥 在华藏寺
骆来桥 以“骆来” 山名。
溅溪桥 在登龙山下
姚四桥 在楼台山下
万师桥 在石溉。以上六桥俱义官郑重建。笋溪桥 在县南一百里。
高湖桥 在县东一百三十里。
永济桥 在县西十里。教谕张录有记。
傍鹿桥 去县西十三里,川省通衢。旧有桥,为水所没。嘉靖乙未,邑耆杜茂同僧隆寅、隆泰等,醵金重建,垒巨石,覆以瓦屋,甚坚且久,旅人德之。邑监生李廷春《记》。
九龙桥 在九龙铺
通远桥 在县东三里
渡溪桥 在石锭铺
广济桥 在县东四里
梅溪桥 在梅子溪,俗名“庞家溪。”
嘉惠桥 在县西三十里。
吼硙桥 在县南一百里。
通道桥 在五岔之右,邑人邹鲁记。
飞龙桥 在县南八十里。成化中重建。
杜市桥 “正德中建。”
双石桥 在县南二十里。
凌远桥 在县南十五里,由贵播官道。昔系土桥,一雨辄泞。嘉靖癸巳,僧人正松同乡耆刘彦彬等,修建石桥三洞。邑庠生曾志信记。
惠远桥 在县南七十里。《邹鲁记》。
檬桥 在县东七十里
宋公桥 在油溪,当要路。旧土桥,水溢,则行人病涉。主簿宋秀清率民建石桥一所,计三洞。邑人杨彝记。
会通桥 在县一百里,陈渭有《记》。
中渡 “在。”《溪驿前上渡》 在黑龙碛。
僰溪 在南江口
白渡 在白渡驿
牛渡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
石门 在石羊驿下
“五台 ” 在石羊驿上。
傍鹿 去县十五里
周渡 在县东四十里
汉东 在汉东驿
陈渡 在县东四十里
长寿县志
清风桥 去治北四十里。
丰乐桥 去治北四里
杜舟桥 去治北十五里。一名“万古桥。” 邑人古照然建。康熙三十六年,知县刘若鼐重修。碛溪桥 去治西二十里。
张雄桥 去治西十五里,今圮。
冉师桥 去治东北十里,邑人冉姓建,故名。康熙三十四年,知县刘若鼐重修。桥上为屋十二间,以瓦覆之,行人得憩息焉。
纳溪桥 去治北三十里。
彭水县志
统境关 :去县城东五里。康熙七年,设立千总,汛防关隘。
二峰关 在县城北
黑门堡 ,在县城东北唐崖司接壤。设立把总防汛。
遇仙桥 在县城南
鹿渡桥 在鹿渡滩
龙桥 郁水之源,高百仞,两山对峙,中有石冈跨其上,故名。
双龙桥 在木棕滩。万历初,栾文伟造。
馀“各《州县志》” 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