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829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百二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三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二十九卷目录

 凤阳府部汇考三

  凤阳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职方典第八百二十九卷

凤阳府部汇考三

编辑

凤阳府山川考二水利附府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凤阳县附郭。

“淮 居四渎之一,去凤阳仅七八里,东通泗水,西汇涡河。少折而南,则由寿州以至六安。合东西南三面计之,纡回六七百里,其害有时溢,有时决,其利可以溉,可以灌,亦可以通漕。傍河数大镇,莫不资水生息,民安而用阜。然为凤邑之害者,上至蚌埠,下至西土坝而已。蚌埠迤西则属怀远,西土坝迤东则属临淮,凤” 邑,当汛防者不过六、七十里。两岸居民稠密,而长淮一卫,军民杂处,尚称繁庶。其间商舰渔舟,往来络绎不绝。

临淮县

柘塘 在县南七里

黄泥塘 在县南四十里。

蒲塘 在县东二十五里。

留甫塘 在县南三十里。

上张塘 在县东北七里。

下张塘 在县东北七里。

曹塘 在县东南二十里。

长安塘 在县东三十里。

牛角塘 在县东北二十里。

秦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

杨村塘 即“榆塘” ,在县西南二十里。

石塘 在县南三十里

黄莲塘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化明塘 在县东六十里。

驼山塘 在县东十五里。

何塘 在县南六十里

成功塘 在县东四十里。

岁丰塘 在县东四十里。

宝珍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

第四塘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石门塘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小石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

石山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

徐塘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郝山塘 在县东南六十里。

鹿塘 在县南二十八里。

官塘 在县南四十里

濠塘 在县南三十里东濠村。

踏踏塘 在县东南十里。

千人塘 在县南五十里。唐乾封中修以溉田。千金塘 ,《淮南经》云:“濠水合流于此。”

刘佛塘 在县南三十五里。

黄泥村塘 在县南四十里。

黄家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

石塘 在县东二十里

荆条堰 ,在县东南四十里。

颜家堰 在县东北五里。

东西二坝 ,县治逼近淮河,水恒为患,筑东西二坝障之,积水溢辄坏。明成化十二年,太监廖贵会同抚按,调各州县夫,并小操军大加修筑,约高丈馀。自后卫县逐年加修,淮水泛溢,赖此捍御。正德六年,复水,太监阎瑄会同司府修。至十二年夏,水高于坝尺馀,冲开北城涌水,官民房屋,倾倒过半。嘉靖十一年,又水“西坝一带崩圮,知县谢廷举筑。万历五年大水,知县郑之亮增筑。至三十三年大水,东坝冲塌三十馀丈,西坝舟行坝上,知县贾应龙捐俸修筑,东坝完固,西坝一带通行增筑。至三十五年复筑,视昔增高一丈,增阔四尺,保障之功,于是为大。迩来淮水逼侵城下,为患更甚。二坝皆不能御,修而筑之” ,是在当事加意经营云。

小坝 在县治闻贤门外。明成化中,知县滑浩建,后因淮水冲倒。正德癸酉,知府李师儒委乡老杨荣重修。九年复因水浸崩,知县盛杲重修。嘉靖元年,同知李凤重修。十三年县复委乡老杨荣重修。隆庆年间县丞张玺重修。万历十五年,监生李典学捐资劝募重修。今屡被水浸多。

有倾陷行人苦之

堤 东西二坝,既当二面,然自城东北隅至濠梁驿一带民居,近淮咫尺,实为切患。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陈民性,同凤阳卫掌印指挥赵允昌申请院道创修石堤,未成升任。至二十七年,知县萧如蕙力成前美,采石修筑,计三百二十四丈,亘如长虹,居民恃以无恐。今淮水冲废怀远县

沙沟 在县西北十五里。水入涡河,在北洼者又入淝河。乙巳春,本县命里保督沟边人户挑濬,使水有所归。

萧家沟 在县西六里,流入涡河。

淮河 经县之东。“昔大禹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其间,水乃安流者即此。而涡河则绕其北,经县东入淮渭之涡口,此水之大者也。其小者则有天河、洛河、淝河、清沟河、洱河、芡河、塌河诸小河,周旋潆洄,其地洼下。淮涨则城内水深数尺,水退则城内井汲为艰。欲使涝不受水之害,而旱则受水之利,唯在疏汇之得” 其宜而已。郭陂塘 在县东南二十里。

史陂塘 在县西七十五里。

上盘塘 在县东南五十里。

下盘塘 在县东南四十里。

刘家塘 在县东南五十里。

新官塘 在县南五十里。

灌浸塘 在县南三十里。

蔡城塘 在县南九十里。

龙王坝 在县南三十五里。受南山诸水,下通郭陂塘及天河。近年坝颓沟塞,一遇霖雨,则沟水散漫,塘无所受,旱涝不足恃也。万历甲辰,本县知县设处修筑,委县丞许武成督理其事。今则水《滮滮》北流入于塘矣。

柳沟 ,在县西四十里。

赖汉沟 ,在县西六十里。

常临沟 ,在胡团,去县四十里,流入黑河。芦沟 ,在县北七十里,流入天堰沟。

天堰沟 ,在县北五十里。

长八郎沟 在县北七十里,一水俱入清沟。季家沟  、石羊沟 ,俱在县北六十里,流入淝河。

石羊沟 在荆山西麓。下防茨河之北溢也。塌河坝 ,在县西十五里。

龙头坝 在县南七十里大横山之阳。

木栾塘 在县南四十里。受木栾泉,故名。洪家塘 在县南五十里。

通津塘 在县南四十五里。

寿春塘 在县西南七十五里柳滩铺南。柳陂塘 在大横山南。

定远县

汉泉堰 储汉泉水,在县西五十里。

楚泉堰 储楚泉水,在县西六十里。

小石塘 在县东五里

藕塘 在县东六十里

官塘 在县南二十里

赤塘 在县南四十五里。

双塘 在县南六十里

刘塘 在县西七里

清流塘 在县西三十里。

喜羊塘 在县北三十里。

盘塘 在县北四十里

龙潭塘 在县西北八十里。

洪塘 在县东南四十里。

横山塘 在县东北七十里。

关塘 在县西南四十里。

砚瓦塘 在县西南六十里。

七百步塘 在县东南七十里。

胡明塘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忏塘 在县西南七十里。

白塘   、新塘   、小堰塘 俱在县东四十里。

孔塘   平观塘 并在县南三十里。桑塘   东塘 并在县南四十里。

石塘   竹塘   、湖塘 俱在县西二十五里。

长凤塘  、古路塘  、高塘 俱在县西六十里。

西陈塘  、北陈塘  、“猴塘。”

三塘   :陈子塘  、藕荷塘。

周真塘  、新塘 俱在县西七十里。

白塔塘  、柳塘 俱在县西九十里。

“管陂塘  ” 、《七里塘  》《五里塘》。

案三陂塘 范塘 俱在县西八十里。

宝塘   龙泉塘 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秦塘   胡迤塘  济明塘 俱在县西南二十里。

刺塘   章塘   、柳𣵡塘 俱在县西南九十里。

陶家坝 坝水绕文峰,岁久埂没,水直出,邑人文渐衰。康熙二十六年,知县曲震捐俸修筑如初。县南二里。

白羊坝 在县南二十里。

沈家坝 在县东南三十里。

蓝家坝 在县南三十里。

小陂坝 在县东南五十里。

嗟虞坝 在县南六十里。

百步潭坝 在县东南七十里。

响水坝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周浪陂坝 、郭家坝  、高皇坝 俱在县南四十里。

洪塘坝  龙潭群涧坝 俱在县东南四十里。

珍珠坝  、陈西坝 ,俱在县东南六十里。沙坝   、夏坝 ,俱在县西南六十里。夫子陂坝 、新坝 ,俱在县西南五十里。夏干陂  、芦城陂 ,俱在县东南六十里。城子陂 ,在县西七十里。

辽西陂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白莲陂 在县东南五十里。

藕莲陂 在县东南七十里。

古陂 南稍东,二十里。

周浪陂 在县南四十里。

五河县

云头坝 在县治南门外,知县萧文明所筑。广三十五丈,袤三丈四尺。两旁植槐柳千馀株,森然如云,故名。

血海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汉高败楚,血流成沟。

金线沟 :在县治东界《大兴集》中。

马家沟 在县西五里

大历沟 ,在县北三十里。

武家沟 在县西南五里。

邵家沟 在县西南三十二里。

蒋家沟 在县南三里

张庵大沟 在县南三十五里。

李家二沟 在县南三十里。

苏家沟 在县西南四十里。

洪沟 在县西南六十里洪塘湖东。

荀家沟 在县西南十里。

黑鱼沟 ,在县西北十五里。

盛家套沟 在县西南四十里。

临涧沟 在县北四十里上流庄南。

瓦子沟 在县西南二十里。

卢家沟 在县西十五里。

盆沟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虹县

徐和塘 在县东南二十里井亭冈北。

《陆家沟》一道 。陆家沟至秦桥,高处有砂砾,须开深可过。自此有小河至草庙,荒莽无河迹。至收箭沟陡门桥入汴河,有水绕城。南至尤家庙,水道窄小,经石梁,凡有石三横,皆可凿。前至界沟皆大河。

渭桥入黄泥沟。一道 渭桥至荀家沟,转马家庄,经李高时各庄,入黄泥沟,至县南去

渭桥入长直沟一道 “渭桥” 、由荀家沟至长直沟竟达五河、

渭桥入长直沟,由汴河至青洋一道 渭桥至长直沟横入汴河,由关王庙、三里湾至城东出,经苦河头、通河店、马公店、顺河集抵青洋至泗州。

耩沟 在县北九里

搜箭沟 在县东北二十里。

拖泥沟 在县东三里

龙宿沟 在县南二十里。

陡沟 在县南九里

寿州

寿春旧渠 《晋食货志》:“按,运道东至寿春,有旧渠,可不由淝。”

永乐渠 《唐·地理志》:“寿州安丰东北十里有永乐渠,溉高原田。广德二年,宰相元载置。大历十三年废。”

淝水堰 《南史》“齐建元二年,后魏遣大将刘㫤攻寿阳,刺史垣崇祖欲治外城,堰淝水以自固。”

皆曰:“自有淝水,未尝堰也。” 崇祖曰:“守墩筑堰,是吾不谏之策。” 乃于城西北堰淝水,堰北筑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魏人蚁附攻小城,崇祖令决堰水。魏攻城之众,漂堕堑中,魏师退走。《陈书》:吴明彻攻寿阳城,堰淝水以灌,城中死者什六七也。吕氏曰:齐垣崇祖守寿阳,欲堰淝水以自固。议者以自有淝水未尝“堰难之,崇祖不顾,卒以取胜。” 梁武帝堰淮水以灌寿阳,浮山之役,功力浩大,且久视淝堰,不啻百倍。魏人谓终当自坏,竟如所料。在齐可堰,在渠不可堰,岂主客势殊而攻守异便耶?愚谓非有主客攻守之异,水势之大小,有可堰有不可堰耳。

大崇陂 《玉海》曰:“颍州下蔡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八十里有鸡陂,六十里有黄陂,东北八十里有眉陂,皆废于隋末,至唐复之,溉田数百顷。” 下蔡,今属寿州。

芍陂 在安丰县州南六十里。以水迳芍亭,积而为湖,故谓之“芍陂。” 旧属期思县,又谓之期思陂。与杨泉陂、大业陂并楚相孙叔敖所作。首受陂水,西自六安龙穴山,东自濠州横石,东南自龙池山,其水胥注于陂上。“原设五门,后更开三十六门。今又作减水闸四座,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轮广则三” 百馀里,支流分注,溉田四百馀顷,岁由丰稔,民用富饶。后自汉唐宋元,或修或废,图志靡一。至明永乐间,民人毕兴祖奏,“蒙钦差户部尚书邝埜督夫二万,修濬如故。” 正统以来,六安奸民辄将上源朱灰塘、李子湾中流筑坝,掩为己私,以病邻封。虽州司具册,岁呈《冬官》,不过具文而已。成化癸卯,鄢陵魏璋巡按江北,慨然以兴复为任,发官钱计银一千馀两,委指挥戈都董工,合州卫兵夫匠役重修门闸,缚侵陂者罪之。未几代去,顽民董元等复占如故。成化丁未,知州刘概、指挥使戈都奏行勘问,二载未复。弘治己酉,同知董豫甫上任,首以“垦田均水为图。寻复举行,特蒙巡抚李昂檄下,指挥胡” 瑞偕六安指挥陈钊会勘,参考古典,指点田迹,众皆输服。朱灰塘坝五道开其三,李子湾坝四道开其二。案存各司。惜自是以后,典守日疏,法制日弛,顽民更增于前。嘉靖丁未,知州栗永禄条议“台泉清复故地” ,复委判官俞世中、指挥刘印、经历李协力襄治,修理门闸、强水等桥,视昔改观诸要辖列埠置防,以严盗决,综理周密。落成之日,御史路按临会兵司许本府太守李冒暑躬诣皂口兴工等处遍阅,莫不称善,父老作颂,以为旷举。修撰黄廷用有“记。” 嘉靖庚午,郡守甘来学以芍陂为豪强侵占,清查既严,修整尤密,塘下军民利之。

皂口门 流至和尚桥十五里,入瓦埠河,五十馀里,抵东津渡。

井字门 流至凡陂塘及十字堰三十里。“利泽门 ” 灌至皂口门二十里。

新开门 灌至杨家堰、去小河八里

存留门 灌至回回坝十里至小河。

流会门 灌至回回坝十馀里,与上二流同汇。朝贺门 灌至陡涧桥三十里。

土门 灌至石婆三十五里。

土字门 灌至苏王坝五十里。

西首门 流至安基坝十八里。

陡门 灌至申家桥,抵州三十里。

三陡门 桑陂塘马陂塘独龙陂四十里,正阳门 灌至刘陂塘四十里。

大香门 所灌地。未详。

“小香门 ” 灌至酒刘桥十五里。

达子门 ,灌至板桥七里河十里。

黄沙门 ,灌至沿河二十里。

祝子上门 ,灌至板桥十五里。

祝子下门 ,灌至清河二十里。

沙涧门 ,灌至清河十八里。

水福上门 ,灌至清河十二里。

“水平下门 ” ,灌至清河十五里。

庙盘门 灌至清河十里。

《酒黄门 》灌至清河十里。

“土坝门 ” ,灌至清河十里。

深潭门 ,灌至清河八里。

清水门 灌至清河七里。

上双门 灌至汪字坝十里。

“下双门 ” 灌至清河双冈十里。

脱合门 灌至重佛寺十三里。

“上鸳鸯门 ” ,灌至晏家墩二十里。

下鸳鸯门 灌至鱼鳞城陈家桥六十里,高门 灌至黄泥坝十里。

杨仙门 灌至沙沟十二里,今废。

减水闸

逃夫陂塘 在东乡,去城三十里。埂长一百八十丈,横阔四十二丈,深五尺。水门二座,使民三户放水流三道。

黄陂塘 在东乡,去城五十里。埂长四百丈,横阔四百二十六丈,深六尺。水门二座,使水军民十一户,放水流二道。

面罗陂塘 在东乡,去城六十里。埂长五百四十丈,横阔一百八十丈,深六尺。水门二座,使水军民十一户,放水流一道。

闫阳陂塘 在东乡,去州六十里,埂长五百四十丈,横阔一百九十八丈,深一丈,门一座,使水军民十八户,放水流三道。

船陂塘 在东乡,去州七十里。埂长五百四十丈,横阔九十丈,深五尺。水门二座,使水军民十三户,放水沟二道。

三观陂塘 在东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三百六十丈,横阔百八十丈,深五尺。水门二座,使水民七户放水流一道。

桑陂塘 在东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一百丈,横阔六十丈,深六尺。水门一座,使水民五户放水沟一道。

石栏陂塘 在安丰,去州七十里,埂长三百六十丈,横阔三百六十丈,深八尺。水门一座,使水军民八户,放水沟三道。

罩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三百六十丈,横阔五百四十丈,深六尺。水门一座,使水民六户放水流一道。

菜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三百六十丈,横阔三百六十八丈,深七尺。水门二座,使水民七户,放水沟二道。

罗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五百四十丈,面阔四百丈,深一丈三尺。水门五座,使水民十五户,放水沟五道。

上石塘 ,在安丰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五百四十丈,阔五百四十丈,深八尺。水门三座,使水民七户,放水沟三道。

下石塘 ,在安丰乡,去州九十里,埂长七百二十丈,阔七百二十丈,深一丈。水门二座,使水民七户,放水沟三道。

张先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九十里。埂长五百四十丈,阔五百四十丈,深一丈二尺。水门二座,使水民四户,放水沟三道。

芦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九十里。埂长三百三十丈,横三百六十丈,深九尺。水门二座,使水民七户,放水沟三道。

广沿塘 在安丰乡,去州一百一十里。埂长一百一十丈,横五十丈,深五尺。水门四座,使水军民五户放水流一道。

朱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一百三十里,埂长九百丈,横七百二十丈,深六尺。水门三座,使水军民四户,放水流三道。

荆塘 ,在安丰乡,去州一百三十里。埂长一百八十丈,横一百八十丈,深六尺,门二座,使水民五户放水流三道。

茶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一百五十里。长一百八十丈,横一百五十二丈,深六尺。水门二座,使水民五户放水流三道。

龙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一百五十里。埂长七百二十丈,横五百四十丈,深六尺。水门三座,使水军民六户,放水流三道。

红陂塘 在安丰乡,去州一百七十里。埂长一百六十丈,横三百三十六丈,深五尺。水门一座,使水民四户放水流一道。

阮罗陂塘 在沿河乡,去州九十里。埂长五百四十丈,横七百二十丈。水门一座,使水军民九户放水流一道。

葛塘 在沿河乡,去州一百里。埂长三百六十丈,横三百六十丈,深六尺,水门四座,使水民四户放水流四道。

大桥陂塘 在沿河乡,去州一百一十里。埂长一百一十丈,横五十丈,深五尺。水门四座,使水民四户放水流一道。

东林塘 在沿河乡,去州一百五十里。埂长一百五十丈,横一百丈,深五尺。水门三座,使水民六户放水流一道。

皂陂塘 在沿河乡,去州一百五十里。埂长一百八十丈,横九十丈,深六尺。水门一座,使水民七户放水流二道。

黄浒塘 ,在东乡,去州九十里,埂长一千六百。

二十丈,横五百四十丈,深一丈二尺,水门四座,使水民十户,“放水沟四道” ;

葛陂塘 在东乡,去州十五里。埂长三百六十丈,横一百八十丈,深四尺。水门四座,使水民五户,放水沟二道。

城子陂塘 在东乡,去州九十里。埂长二百四十丈,横五百九十丈,深八尺。水门二座,使水民十户放水流二道。

洪塘 在东乡,去州五十里。埂长三十八丈,横百四十尺,深五尺。水门二座,使水军民八户放水流二道。

紫蛇陂塘 在沿河乡,去州七十里。埂长一百八十丈,横三百丈,深六尺。水门一座,使水军民六户,放水沟二道。

捞鱼陂塘 在沿河乡,去州六十里。埂长三十六丈,横七丈,深七尺。水门二座,使水民五户,放水沟三道。

湛陂塘 在沿河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二百八十丈,横一百四十丈,深四尺。水门二座,使水军民二十一户,放水流三道。

黄山塘 在蔡城乡,去州六十里。

安基塘 在蔡城乡,去州八十里。

铜柱塘 在蔡城乡,去州六十里。

大陂塘 在蔡城乡,去州七十里,埂长二十一丈,横十八丈,深七尺。水门二座,使水民十三户,放水沟三道。

蔡城塘 ,在蔡城乡,去州八十里。埂“长一千八百丈,横五百丈,深二丈,水门十三座,使水民一百六十户放水流十道。”

马陂塘 在州西南二十里。周围十里,水门二座,使水民十五户。

连二陂塘 在州西南十五里。

独龙陂塘 ,在州西南三十五里。周围三十馀里。水门一座,使水军民二十一户。

下桑陂塘 ,在州西南三十五里。唐制甚大。门八座,水军一百户,民十二户。

上桑陂塘 在州西南五十里。周围二十里,水门二座,使水军民十七户。

刘陂塘 在州西南六十里。水门三座,使水军一百户,民四户。

樊陂塘 ,在州西南六十里。周围二十里,水门一座,使水军十五户,民三户。

霍丘县

大业陂 ,在县东北十五里。周二十馀里。隋时修以灌田,因名。

水门塘 在县东北十里。周围二十里,即孙叔敖所作“大业陂。”

胡陂塘 即“无溪塘。”

枣林塘 即《大官塘》。

“高塘   ” “龙陂塘  ” 、“孤陂塘。”

“斜陂塘  ” “小官塘  上詹陂塘。”

下詹陂塘 关防塘

马陂塘 周围十里

板门连二塘 周围十里,在县南八十里。阿陂塘  、杨住塘  、芦陂塘。

朱回塘  “洪陂塘  、大陂塘。”

柳陂塘  、丰陂塘  ,芒陂塘。

姑陂塘  、大北塘  、何家堰。

夏家堰  、庞家堰  、李家堰。

千功堰 即沙河

蒙城县

凤凰沟 在县南一里

衣沟 ,在县东南五十里。

浊沟 在县城外

雉河沟 ,在县西九十里。

马厂沟 在县东三里

谢家沟 在县西三十里。

界沟 在县南九十里

于家沟 ,在县西三十里。

五里沟 在县西

范家沟 在县西五十里。

沙沟 ,在县西十五里。

戚家沟 在县西六十里。

横沟 ,在县西五十里。

葛家沟 在县西八十里。

七里沟 在县西北

俞家沟 在县东北三里。

九里沟 在县西北

湖沟  ,在县东南七十里。

柳条沟 ,在县西北六十里。

五渎沟 ,在县西北九十里。

纪家沟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拖锹沟 在县西二十三里。

蒋家沟 在县西北三十里。

吕家沟 在县西北五十里。

许家沟 在县西北七十里。

五宝沟 ,在县西北九十里。

泗州

谢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五十里。

高塘 :在城西一百里。

月塘 :在城北一百二十里。

张家塘 :在城西一百五十里。

东院庄塘 在城西北二十里。

西院庄塘 在城西北五十里。

王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观音塘 :在城西北三十里。

刘家塘 在城北九十里。

张家塘 :在城西北三十里。

孙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三十里。

陶家塘 :在城北九十里。

陈家塘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杜家塘 :在城西北三十里。

撞堡沟 ,在城西北五十里。夏潦通淮,冬涸。大沱沟 ,在城九十三里,水流入汴。

小沱沟 在城北十三里。水流入汴。

洗马沟 在城北七十里。土人传云:“徐偃王洗马于此,故名。” 夏月水通安河。

黄冈沟 在城西二十里,又引湖水入淮。寇家沟 ,在城西五十里,通甓山湖水入淮。章家沟 ,在城西一里,沙湖水由此入淮。《盱眙县》

护城堤 在县西北沿淮河南岸。明万历五年,巡按御史馀姚邵陛所筑。自翟家河起,至五塔山麓止,长七百二十丈,高一丈,阔八尺,勒石于凹面,曰“邵公堤。” 万历二十一年,巡按曹重修,今渐圮。

三坝 在县西北,今废。昔时三坝人民最椆,今多半在河身,不可辨也。旧说:中坝即今蛤蜊坝,又下坝名“望金桥。”

涧沟坝 雾涧中石坝,长数丈,阔则半之,高一丈,筑之最坚,其上可以亭栏供眺望。此坝盖埂一壑之骤潦,恐其冲蚀民居,实佳绩也。

天长县

石梁堰 ,按《通志》,在天长县。《唐六典》“天长有石梁堰,源出滁州”

金沟 在县东北。乃汴河经金沟集以达于邗沟,隋炀帝凿,今皆湮没。

马塘 在县东三十里

万安塘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高脊塘 在县东三十里。

周塘 去县三十里

福胜塘 在县南三十里。

田家庄塘 在县西二十里。

汊涧塘 去县四十五里。

戚家塘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丁塘 在县北四里

榆林塘 ,去县二十五里。

富家庄塘 去县三十五里。

清塘 去县四十里

三十六陂 按《东都事略》载,蒋之奇迁淮南路转运副使,岁饥,募民兴水利以食流冗,溉田九千馀顷。如扬之天长三十六陂,与宿之临涣横斜三沟,其大者也。

乐乐堤 在县北十里。旧《志》称炀帝游邗沟西下,至此宴乐而名。今呼“雁落墩” 云。

邵公堤 西城外堤,邵时敏所筑也,往来便之,呼“邵公堤。” 堤为二桥,亦呼“邵公桥” 云。

放生池 ,江映鲲所置也。旧虽有堤,而时雨涨溢,往来者犹病涉焉。江增高倍薄,沿堤植桃柳数百株,春时烂如锦绮。复因沼为池,筑亭其上,颜曰:“观生。” 盖观乎鹤天鱼渚之各遂其生也。夫以疲邑而当金陵、淮扬之冲,供车赋马,岁无虚日,而能以仁民之馀育及物类,其视彼习家池之山公倒载者,为何如哉!

救生堤 在东门城外。明崇祯五年,胡尉申龙所筑。先是洪水泛涨,人多胥溺,堤一筑而来往无虞,名曰“救生堤。”

宿州

牌湖堤 在州东北九里,可灌田五百馀顷。南运粮沟 在南门外,夏月水涨,通浍河,冬涸。北运粮沟 在北门外,夏月水涨,通小河,冬涸。马沟 ,在州之南。

稿沟 在州东南

桃沟   、马橦沟  、二沟 在州东南。瞿沟 在州西北,为相城乡。

蒿沟 在州东

灵璧县

山沟 在县北三十里,注湖水,由此流入小河。渔沟 ,在县北七十里沬沟,湖水由此南流入小河。

颍州

盆陂 在州南。障谷水溉田,水满陂,望之如盆。焦陂 ,在州南四十里,一名“椒陂。” 永徽中,刺史柳宝积修,即此。

清陂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东坡守颍,尝修之。双陂 ,在州南七十里。

土陂 ,在州南八十里。

安舟塘 在州南一百里。

黄丘港 :在州南五十里。

龙封沟 在州东三十五里。引张家湖水南入颍河。

白龙沟 ,在城外西北隅,绕故学宫之北。“清沟 ” ,在州南乡百里。

金沟 ,在北乡岳庙,去城一百二十里。积亩浍之,水通入茨河。

母猪港 在州北八十里淝河之南。自西而东,几四十里。首三塔尾、小桥沟港,南北大陂,亩浍之水悉集。东连淝河,泛则通舟。

白鱼港 在州北九十里。母猪北沟洫之水积流为大渠,通淝河。故白鱼自海滨沿淮入淝,至此沟而止。色白味甘,人常得之,用意取则不得。紫坝沟 在北乡龙德寺坡南,引坡水灌母猪港,其西又与皂沟通水入淝河。

小桥沟 在州北九十里。淝河迤西,坡水积浍,泛溢如河。北引辙沟之水,并入淝河。沟西南即三叉沟,亦通于淝河。

五名沟 在州北三十里。沟以伍子胥宅近,故得名。相传伍奢为太子建相日,开此沟以泄淹水,至今西北犹赖此沟得免水患。目母猪港南直流七十里,无少曲折。至入旧黄河处,地势益低,自上注下,几数仞,声如擂鼓,又名“响鼓沟” 云。蔡村沟 在州西三十里,引柳河以南陂水,通入颍河。隔河有寅沟,引义塘东南之水,亦通颍河。

双沟 在州西乡小汝河北首。“自沈丘河八里湾而东,双沟并驰一百馀里,尾达柳河,中间过小汝河、黄沟、基字沟,沟南有黄沟、陈家沟、浪沟、大虫沟、皂沟水,俱入颍河。”

汴家沟 在沈丘,小汝河南,积流至乐庄。坡水北流破丘之水入颍河。

九里沟 在沈丘之东。水自范家湖出,过定乡董家庄,绕徐家庄入颍河。

版肠沟 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积清陂塘北之水,通之谷河。近东十里外又有苇沟,土陂以西水亦通谷河。

五汊沟 在州西南一百六十里艾亭北。有泉,流入老堰湾,会汝河,两岸溉田二十馀顷。海家沟 ,在州南七十里,东流为桃子河,又东与采沟合,过分水庙,南流入谷河,北流入大润河。

站沟 在州东五十五里杨湾村水入颍河。干沟 ,在州西北四十五里。旧传楚平王狩于州来,次于颍尾,次于干溪,即其地。俗呼“干沟。” 《颍上县》。

周家塘 在县西北十二里。元周总管家于此,故名。

大沟 在县西附郭二里许,枕沙河西岸。王爱沟 在县北十里甘罗乡,阳台长林水注于此。沟西出沙河,居民王爱世居沟侧,故名。茅城沟 在县东北,受田间水,合而成沟,东流复折而南,注长林湖。

西柳沟  东柳沟 水自颍川南东流入县境之西,经淮润乡、柳润乡、柳河村、柳谷溪,又东南至庙台,实一水也。

黄沟 ,其源未详。自州流经县治西北三十里淮润乡,又东入颍水。

十字沟 本黄沟支流之水,末流过柳沟。灰沟 ,在县东四十里,甘罗乡。

涿沟 在县东南六十里正阳乡。上流接灰沟,下流达沙河。

金沟 在县东北界六十里,出涡口入于淮。秋家沟 在县东南七十里正阳乡,秋佥事家于此。

太和县

郭城陂 在县东十里

板桥陂 在县东北八十里。

母猪港 :在县东三十五里。自埜林沟西泄茨河。

税子铺口闸

坯滩溜口闸

朱家口闸

貊家口闸

白洋湖口闸 以上闸刘令修。

五道沟 在县西南十里,上通沙河。“古者方里之地,则有四尺之沟,十里之成,则有八尺之洫” ,以导水利农也。“太河地多湖洼,旬雨则四望淼茫,皆沟洫湮污之故。” 明知县刘玠疏沟一十五道,曹司牧疏沟四十五道,相地之宜,引水归壑,大利耕种。今旧迹犹存。

斤沟 ,在县北六十里。形如“斤” 字,故名。亦通于茨河。

吴漕沟 在县东北八十里。北通明水,转入淝河,南通宋塘河。

大涧沟 在县东北五十里,通淝河。

流雁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北通八丈,南通坯滩,入沙河。

十里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南通沙河。

貊家沟 在县西二里,通沙河。

界沟 在县西北六十里,通沙河。

独龙沟 在县西北二十里,通沙河。

双泉沟 ,在县北三十里,通谷河。

港沟 在县北四十里,东通谷河。

埜林沟 在县东二十里,通茨河。

长世沟 在县西北三十里。东通茨河。

蒲沟 ,在县北八十里。亦通茨河。

皂沟 ,在县北八十里。亦通茨河。

洪思沟 ,长二十里,泄颍杨水入谷河。

李明沟 ,长六里,泄蜘蛛湖等水,正西流入茨河。

古莲花沟 ,长二十里,东南入茨河。

古大通沟 ,长七里,泄周家洼等水,东南入茨河。

“古张祥沟 ” ,长六里,泄蜘蛛水,东入茨河。“古箭沟 ” ,长五里,泄鱼鳞河等水,东流入茨河。“古琉璃沟 ” ,长四里,泄蜘蛛等水,东北入茨河。“古白洋沟 ” ,长七里,泄牛家坡等水,东南入茨河。

古张七沟 ,长七里,泄牛家坡水,西南入茨河。“古小青沟 ” ,长七里,同张七沟泄入。

古大青沟 ,长八里,泄竹园等水。西南入茨河古红沟 ,长三里,泄良善坡等水。西南入茨河古时家沟 ,长八里,泄滥柴等水。正西入茨河古鱼鳞沟 ,长五里,亦泄滥柴等水。西入茨河古柳沟 ,长二十里,泄柳湖南奇遇桥,入黄河“古齐家沟 ” ,长十里,泄三白洋湖。东流入黄河万福沟 ,长十里,泄三聂家等水。正南入黄河永济沟 ,长八里,泄刘家坡等水,北入黄河。“古吴家沟 ,长十里,泄三聂家等水” ,西南流坯滩溜口入黄河。

“古斜沟 ” ,长七里,泄下聂等水,西南入黄河。“古苍沟 ” ,长八里,泄蔡家庙等水,西南坯滩入黄河。

古南北独龙沟 ,南长十二里,泄中聂等水,北长十五里,泄上聂等水,西南流万福沟,俱入黄河。

古苍河 ,长二十里,从八丈河源头中穿十字,东南经三聂湖,由万福沟入黄河。

“古百尺沟 ” ,长二十里,泄聂家湖等水,北入唐河。

“古南八丈河 ” ,长二十里,泄张桂桥等水,东入谷河。

古南港沟 ,长三十里,泄黑虎庙等水,东入谷河。

古北港沟 ,长四十里,泄胡家集等水,东南入谷河。

“古北柳沟 ” ,长七里,泄东港等水,东入谷河。“古箭沟 ” ,长六里,泄西港等水,东流向北港入谷河。

古文昌沟 ,长十里,泄龙泉等水,入八丈河。“古前沟 ” ,长十六里,泄鱼鳞等水,东南入茨河。“古后沟 ” ,长二十里,同前入茨河。

古西鱼鳞沟 ,长十五里,同前后沟入茨河。“古旧沟 ” ,长二十里,泄洪水诸水,西南入茨河。古穆家沟 ,长十里,泄卧龙冈等水,西南入茨。

古南北芦草沟 ,南长八里,泄安丰等水;西南入宋塘河,北长五里,泄芦草等水;西南入茨河,“古南北皂沟 ,南十三里,泄卧龙等水;东南入宋塘河,北长七里,泄张家洼等水” ;东南入茨河,“古脂沟 ,长十七里,泄张家洼等水,入宋塘河” ,“古宋沟 ” ,长四里,泄杨家洼等水;东南入淝河,“古淝水沟 ,长六里,泄淝水。正东入淝河” ,“古齐王沟 ,长三里,泄北原、马场等水,东南入茨河。

古柘沟 ,长八里,泄柘树等水,东南入茨河。以上曹令修以古名者,旧沟也。无“古” 字者,乃新沟。用过民田,已给价豁差。

亳州

大桥陂 在城父东三十五里。

拄杖沟 北流过北十字河,起自太清宫“《老子》拄杖昼” 处,故名。

瓦庄沟 在城南五十里,北流入十字河。“双沟 ” ,在十字河南三十里,南流入淝河。“无槽沟 ” ,在双沟南三十里,流入淝河。

东十九里沟 水东入涡。

西九里沟 在州西北,流入沟。

九里沟 在城西北流入泗河。

麦鞂沟 在州南十二里。东流入涡。

龙凤沟  、莎沟 俱在城父东,东流入涡。黄练沟 ,在州东南二十五里,东流入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