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十八卷目录
泉州府部汇考四
泉州府城池考
泉州府关梁考
泉州府封建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十八卷
泉州府部汇考四
编辑泉州府城池考 府志
编辑本府。〈晋江县附郭。〉
泉州府城池 内为衙城,外为子城,又外为罗城。衙城即州治之垣墙。宋淳祐中,旧址尚存,后废为卫。子城周围三里,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唐天祐二年筑后泉山门废,徙谯楼于卫南。罗城周围二十里,为门七:东曰仁风,西曰义成,南曰镇南,北曰朝天,东南曰通淮,西南曰临漳,曰通津。南唐保大中,留鄂公所筑也。先是王延彬于唐天祐间权知军州事,其妹为西禅寺尼,拓城西之地以包寺。及陈洪进于宋乾德初年领清源节度使,以松湾地建崇福寺,复拓地城东。今城东北西隅地稍宽,繇此宋宣和二年,守陆藻增筑,外砖内石基,横二丈,高过之。绍兴二年连南夫重修。十八年守叶廷珪复修之。淳熙、绍熙中,邓祚、张坚、颜思鲁相继修。嘉定四年,守邹应龙以《贾胡簿》录之,赀请于朝而大修之,城始固。绍兴三年,守游九功始筑瓮门于城南,外筑翼城,东自浯浦,西扺甘棠桥,沿江为蔽。元至正十二年,监郡偰玉立始拓南罗城以就翼城。周三十里,高二丈一尺,城东西北基广二丈四尺,外甃以石,南基广二丈,内外皆石。为门七,东西、北暨东、南、西南门,皆仍旧名。改南门曰“德济” ,废通津门,而于临漳、德济之间建门曰“南薰。” 洪武初,指挥李山复增高五尺,基广二丈四尺。凡内外皆甃以石,建月城六,惟南薰无月城。门各有楼,又东有楼曰“望海” ,北有楼曰望山,窝铺凡百四十。自天顺至成化间,都指挥武成、守张喦、徐源等相继修葺。弘治十三年,临漳门东半里许,水啮城下路数丈,将及城,守张濂筑二坝阑之。正德五年,行春门灾,守向一阳重建。嘉靖三年,门楼窝铺多坏,守高越、同知李缉大修之。三十七年,德济门灾,守熊汝达重建之,改通淮门曰“迎春” ,南薰门曰“通津” ,馀仍旧名,并修各月城。兵备佥事万民英亦以城北隅外壕磐石不能通水,迺建小城楼,临壕围以木栅,筑羊马墙以为防守。其后倭平,城晏然无事矣。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地大震,楼铺雉堞,倾圮殆尽。副使姚尚德、守姜志礼请帑修复,圮者植,坏者葺,砖者易以石。费无冒破,而功告成云。
外州县
南安县城 在府西十五里。旧无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至,公私残毁。知县夏汝砺始申议,甃石为城。门四,各有楼,有月城。南月城覆以营房,周围七百七十四丈有奇,堞二千二十四,敌楼七,窝铺三十六。四十年,贼褚铎作乱,攻城,不得入。四十三年,用石铺马路七百馀丈,开城壕二百馀丈,引万石坡水环城,会鹏溪,绕学前达黄龙江。万历二十五年,知县袁崇友砌石修之,增高三尺,仍东西南北各添设湾角楼四座。三十二年,地大震,城堞尽圮。知县周绍祚修之,改湾角楼为潮音阁、关王阁、聚星阁、元天阁。
惠安县城 在府城东北五十里。旧无城。嘉靖三十一年,总督王忬以倭寇攻浙,议置城,知县俞文进筑之。周围九百八十六丈五尺,基广一丈二尺,高一丈九尺,堞一千七百有奇,内外甃以石,为门四:南曰“通惠” ,北曰“朝天” ,东曰“启明” ,西曰“永安。” 设上下水关,通莲花山之水,以入龙津溪。西曰玉莲关,水门二:东曰龙津关,水门三,各有闸。三十七年,倭寇陷福清,南下攻城。知县林咸固守,城得全。三十八年,署县兴化同知李时芳筑月城,建楼,增高三尺,以城西北山可瞰,城中设敌楼二、敌台三。三十九年,知县符良佶浚城壕,周围一千二十丈,广三丈。四十一年,知县陈玉成濬深之,建窝铺望楼。四十四年春潦,城垣多圮,署县通判潘璘葺之。隆庆元年春,又潦,复圮,知县萧继美葺之。万历二十八年,知县刘一阳构连房,周围城上皆有覆,守者称便。德化县城 ,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旧无城,嘉
靖三十六年,知县邓景武始议筑城,周围八百三十七丈,高一丈五尺。三十九年,倭大掠永春县。知县张大纲以城广难守,约之仅六百六十八丈有奇,然草创,仅东西二门。四十四年,知县何谦就城北之龙浔山,建北镇楼,设窝铺,分兵巡缉。万历元年,知县秦霑开北门。十八年,知县丁永祚开南门,朝丁溪之水。城四,门始备。二十七年,城被水坏,知县吴一麟、周佑相继修理。三十四年,地大震,城垣、窝铺敌楼坏甚,知县徐时用修之。
安溪县城 在府城西一百五里。旧无城。嘉靖三十九年七月,倭寇突至,县不能守。四十一年,始议筑城西南及东畔,倚长溪一带,砌石为基,知县陈彩筑之,周围六百二十六丈,高二丈一尺,基广一丈八尺。置四门,设东西二水门,便民薪水。四十四年,知县蔡常毓砌城,外以石,覆以连房。万历二十九年,知县寥同春辟子城于南门,额曰“迎秀。” 三十一年,知县高金体塞旧门,辟新门而稍东之,额曰“任兴。” 三十五年,飓风异常,门楼圮,知县任守翰修之。
同安县城 在府城南一百三十里。宋绍兴十五年,知县王轼筑。周围七百九十五丈,高一丈二尺,壕深广各一丈二尺,未毕,工去。十八年,知县刘宽成之。设门五:东曰“朝天” ,西曰“厚德” ,南曰“铜鱼” ,北曰“拱辰” ,西北曰“庆丰。” 庆元元年,知县余元一增筑之。绍定二年,知县韩木濬外壕。至正十四年,山贼攻城,陷之。十五年,达鲁花赤马哈谋沙砌内外城以石。正统十四年,沙尤寇陷城。景泰元年,泉州卫指挥使杨海守备是邑,与主簿蔡遴重修。成化十八年,知县张伋重修。嘉靖三十七年,倭入寇,知县徐宗奭改筑。高三尺,周围八百四十六丈八尺,西南各为重门,设窝铺五十有九。三十八年,积雨,城半圮,贼大至城下。时都指挥白震与掌印同知李时芳用木栅捍御之,不能入。万历二十五年,知县洪世俊增高三尺,改门名:东曰“鸿渐” ,西曰“丰泽” ,南曰“朱紫” ,北曰“拱秀” ,小门曰“朝元。” 万历三十三年,地震城崩,知县王世德修之。三十五年,怪风淫雨,城又坏,知县鲍际明修之。
永春县城 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旧无城,嘉靖初,汀、漳寇至,知县柴镳始建永辉、永丰、永薰三门。嘉靖三十九年,倭寇突至,攻三门,知县万以忠失守,始议筑城秀德化县知县张大纲督之,砌以石,周围高丈许。四十年,贼吕尚四攻陷,始增筑。长五百一十八丈二尺,广八尺,高一丈九尺。四十一年,知县林万春成四门:东曰“迎晖” ,西曰“来德” ,南曰“文明” ,北曰“拱极。” 砌以石,覆以连房。城外东、西、北浚壕,壕深广如城数。西、南隅滨江水渐啮,知县谢裘改壕沟之甃为石坝,以捍其冲,又建东、南城隅各敌楼一。万历二年,水崩马头,侵逼城基。知县许兼善修筑之,改串楼为窝铺五十二座,添建浮台四座,以备防守。祥芝巡检司城 在晋江二十都。周围一百五十丈,高二丈,窝铺六,有南北二门。
乌浔巡检司城 在晋江十六都。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一丈八尺。窝铺四,有东西二门,各建楼。
深沪巡检司城 在晋江十六都。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二丈,窝铺七,有南北二门,各建楼。
围头巡检司城 在晋江十四都。周围一百六十丈,广一丈,高一丈八尺。窝铺四,有南北二门,各建楼。
永宁卫城 在晋江三十都。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周围八百九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一,门五:南曰“金鳌,北曰玉泉,东曰海宁,曰东瀛” ,西曰“永清” ,各建楼城外壕广一丈六尺。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等增广三尺,五门各筑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等增敌楼。成化六年,门楼圮,指挥杨晟重修。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倭贼攻城,指挥杜钦爵固守,贼不得入。四十一年,贼复攻城,指挥王国瑞失守。城陷,大掠数日,军民遁奔郡城,兵备佥事万民英悉遣还。贼寻来攻,城再陷,杀伤几尽。距今五十馀载,城中军民,生聚辏集,亦滨海一重镇云。
福全千户所城 在晋江十五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周围六百五十丈,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窝铺十六,门四,各建楼。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四尺,筑东、西、北三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千户蒋勇增“四门敌。”
台
安平镇城 在晋江八都。地濒海,烟火辏集。旧无城。嘉靖三十七年,倭入寇,知县卢仲佃始筑城及半。贼猝至,民不能守,燔掠而去。镇人知府柯实卿折东安桥石筑之,城迺完。周围一千二十七丈有奇,高一丈二尺,厚如之。分为四门,各有楼,列窝舍,设水关八。隆庆元年,郡守万庆于城东北增建敌楼二。“先是,岁遣千” 户一员或县佐一员,与民防守,仍拨民兵二十名。后兵益增多,民亦苦兵。万历三十五年有请割晋、南、同三邑地置安平县。事下有司,议竟沮。迺徙本府督粮馆分镇安平,曰“驻镇馆。” 设正堂、后廨、仪门、吏房如例。
崇武千户所城 在惠安二十七都,即宋小兜巡检寨,迺自海入州界首。明初犹为巡检司。洪武二十年,移巡检司于小岝,置崇武所。城周围七百三十七丈,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六,门四,各建楼。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四尺,筑东西二月城。嘉靖四十年四月朔,倭贼攻城,掌印千户郭怀仁、巡捕千户朱紫贵失守,城陷。贼据城四十馀日,燔军民居,杀掠尽,迺去。
辋川镇城 在惠安县治东北十里许,五公山之南,菅屿之东。阻山负海,鱼盐米粟之利通焉。旧无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攻惠安,议筑城,与县治犄角。四十一年,知县陈玉成、萧继美先后成之。委生员江贽卿董役,贽卿捐家赀佐费,城迺完。周围七百馀丈,高一丈八尺,东西南各一门,北小门二,东小门一。
小岝巡检司城 在惠安三十都。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二尺,高二丈,窝铺八,有南北二门,各建楼。
獭窟巡检司城 在惠安二十五都。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二尺,高二丈,窝铺八,有南北二门,各建楼。
峰尾巡检司城 在惠安八都。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一丈八尺,窝铺六,有西北二门。黄崎巡检司城 在惠安三十二都。周围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二丈,有南北二门,各建楼。” 高浦巡检司城 在同安二十二都。周围一百四十丈,广七尺,高一丈八尺,窝铺四,有南北二门。万历九年改设。
塔头巡检司城 在同安二十二都。周围一百四十丈,广八尺,高一丈七尺。窝铺四,有南北二门。
田浦巡检司城 在同安十八都。周围一百六十丈,广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窝铺四,有东西二门。
陈坑巡检司城 在同安十八都。周围一百八十丈,广一丈一尺,高一丈七尺,窝铺四,门一。峰上巡检司城 ,在同安十八都,周围一百九十三丈,广一丈,高一丈八尺,窝铺四,门一。烈屿巡检司城 ,在同安二十都翔风里。周围高广,门铺之数与陈坑同。
中左千户所城 在同安嘉禾屿。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周围四百二十五丈,广九尺,高一丈九尺,窝铺二十二,门四,各建楼。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三尺,筑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千户韩添增四门敌台。
金门千户所城 在同安浯洲屿。北倚山,东西阻海。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外环以壕,深广丈馀,周围六百三十丈,基广一丈,高一丈七尺,窝铺三十六,门四。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三尺,筑西、北、南三月城,各建楼。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千户陈旺增四门敌台。
高浦千户所城 在同安十四都。洪武二十三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周围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基广一丈,窝铺十六,门四,各建楼。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三尺,筑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千户赵珤增四门敌台。
泉州府关梁考 府志
编辑本府。〈晋江县附郭。〉
万安寨 在县北洛阳桥,惠安县分界。
潘泾寨 在县南十都,隶福全所。
镇南桥 即南门桥。在府学西。
泉山桥 在泉山门外,今北郭街南。
迎春桥 在行春门外,通莺哥山下沟。
板仓桥 :“在理刑馆西北,接西街桥。”
“放生桥 ” 在崇阳门前,《寐果》巷中。
官园桥 一在庄府巷西,一在金银巷西。“《通远》桥 ” 在府学前大街胭脂巷口。
通淮桥 在府学前。河东抵通淮门,二桥联络跨河。
洙泗桥 在府学大门内。
临漳桥 即临漳门内。三桥联络抵府学。前“通津桥 ” ,即今旧门头。北过傅府巷。
通籴桥 在旧市舶司西,即今“水沟巷。”
花桥 在南门桥南,今呼花桥亭。
万安桥 在三十八都洛阳江。宋蔡忠惠公襄造。长三百六十馀丈,广一丈五尺,左右翼以扶栏,为南北、中三亭,自为《记》,手书勒石桥下,令居民种蛎固之。永乐戊子,守胡器修旧址低潮涌,石没。宣德中,守冯祯命郡人李俊育、僧正淳增高三尺。景泰四年,桥梁断其三间,守刘靖修之。嘉靖二十九年,守方克修。隆庆元年守万庆,再修,仍严取蛎之禁。万历三十五年,地大震,桥梁圮址复低陷。守姜志礼大修之。桥以南委晋江生员詹仰宪,桥以北委惠安人光禄署丞李呈春、生员张翰臣董其役。蔡公祠扶栏楼亭,壮观于旧。
石笋桥 在临漳门外笋江,旧以舟渡。宋皇祐初,守陆广造舟为梁,名“履坦” ,俗呼浮桥。绍兴三十年,僧文会始作石桥,长八十馀丈。
巨济南桥 在通济桥西。景泰七年,里人王叔济、林健建,长十八丈。
顺济桥 在德济门外,笋江下流。旧以舟渡。宋嘉定四年,守邹应龙建石桥,长一百五十馀丈,翼以扶栏,以其造于石笋桥之后,俗呼曰“新桥。” 明朝成化、嘉靖间,守徐源、王士俊重修。
青濛桥 在三十四都紫帽东龙首山北。宋淳化中建。
御亭桥 在三十五都。元至正僧法助建。下辇桥 在三十五都。元至正僧法助建。凡六百二十间。洪武中,桥南沿江陷一百馀丈。参政李庸、守金孟浩,命道士林正宗、里人黄胜生募赀徙入田中。首尾相续,行人赖之。
上保桥 下保桥 在三十五都,即乌洲洋。宋淳熙间建。
小桥 在三十二都白石。九十九溪之水顺流经此,至沿江斗门出,与大桥之水会。
大桥 在三十二都白石。九十九溪之水出清洋陂,经此桥与沿江斗门水会。
吟啸桥 在三十都白石。九十九溪之水,出清洋陂,历大桥及沿江斗门,经此达烟浦埭,抵溜石六里陂入海。唐日映禅师架为梁。宋咸平中,里人王养及僧行津始为石桥。欧阳詹尝吟啸于此,故名。
结砖福利桥 在二十九都沟头里。九十九溪之水历吟啸桥者经此达烟浦,埭六里陂入海。元大德间,僧法助建。
适南桥 在二十九都适南里。九十九溪之水,历吟啸桥东分一支至陈埭西斗门经此。宋绍兴司户王元建。元大德间,僧法助重建。
陈翁桥 在二十九都茅板里、前头里交界。九十九溪之水历结砖福利桥者经流其下,达烟浦埭六里陂入海。宋建隆间建。俗传陈洪进筑,陈埭并造此桥,故名“陈翁。”
苏埭桥 在二十九都苏埭里。九十九溪之水,分一支灌苏埭者,经流其下。桥凡四,共长二千四百馀丈。宋绍兴间,僧守徽建。
古陵桥 在三都。长一十七丈。桥下溪水发源于罗裳山,其流达烟浦埭。宋绍兴间建。
吴店桥 在二十七都。宋淳祐间,蔡常卿建。凡四十间,并甃石路百七十丈。
官桥 在二十七都。明成化四年,里人庄士彻、林崇重建。
安平桥 在八都安海港,晋江、南安之界。旧以舟渡。宋绍兴间,僧祖派始筑石桥,守赵令衿成之。长八百有十一丈,广一丈六尺。
东洋桥 在八都安海港东。长六百六十馀丈,广一丈二尺馀。
濠市桥 在四十都。旧址。木梁火毁,都督俞大猷重建。万历二十七年,大水冲崩,知县顾士琦委都民童豪募赀起石梁,添墩复修之。
龙津桥 在四十一都。长二十七丈。宋绍兴间建。
长溪桥 在四十一都。长二十六丈。宋绍兴间建。
糓口桥 在四十一都。五代周显德间建。仙溪桥 在四十二三都。元僧道嵩建。
济龙桥 宋淳熙间建
安济桥 在四十五六都,大帽山左。宋庆元间,僧了性建。
康溪桥 在四十五六都。溪石峻激,不容舟楫。宋大观间,僧绍杰建。
濠溪桥 在四十五六都。宋乾道间僧宗爽建。金谿桥 在四十七都。宋乾道间僧继辨建。万金桥 在四十七都。里人洪政建。
龙潭桥 在四十七都。宋淳熙间,里人彭映、僧自昕建。
林田桥 在四十七都。宋端拱间建。
应台桥 在二十都。为沙石众流泄水之汇。宋淳祐间建。
应龙桥 在二十五都。宋端拱间建。
清风桥 在二十五都。宋僧道询建。
蚶江桥 在二十三都。宋元符间,僧怀应砌石为路,二十里。桥三:曰前埭,曰林湾,曰高港。玉澜桥 在二十三都。跨海长千馀丈。宋绍兴间,僧仁惠重修。
悲济桥 在十九都。宋皇祐间,僧法超建,长八十丈。
通济桥 在十九都之石湖。宋元祐间,侍禁傅琎建。
普利大通桥 在十九都。宋绍兴间,给事中江常建,长二百丈。
陈坑桥 在十一都。宋淳熙间,里人陈公亮甃石路八十馀丈。
登瀛桥 在十九都。一名“回龙。” 宋僧道询建。横沟桥 在二十七都。蔡青埭。
龙尾桥 在二十三都。宋宝庆间,僧员光建,甃石路百馀丈。
蒋桥 在十七、八都。跨海。
玉京桥 在三十三都金粟洞前。宋嘉定间,道士黄去华建。
磁市桥 在二都。里人苏展建。
梅溪桥 在一、二都。南北二溪泒,自南安县弥陀、梅花二岭,至是合而为一,经梅溪桥,抵清洋陂,出小桥、大桥长五十馀丈。宋绍兴间里人苏展建。
湖、柄二桥 在一、二都湖之南北。宋元符间建。建隆桥 在一、二都。宋绍兴间建。
乘驷桥 在二十七都浔尾渡。宋宝庆间,里人高晔建。
偃月桥 在三十九都。五代唐天成间建。石井。义渡 在八都。宋尚书杨炳捐俸造舟以济,因号“义渡。”
东山渡 在三十五都
东石渡 在十都
南安县
金鸡桥 在一都九日山下。宋宣和间,邑人江常造浮桥。嘉定间僧守静“始建石桥,长一百丈有奇,上构亭屋。后水决其半,僧惠魁重修。永乐元年毁,成化十年守徐源重建。十八年亭坏,守陈勉修。弘治六年坏,守李哲修。正德四年毁。万历十年,佥事王豫议开溪引水,折桥址为坝,址坏过半。万历二十一年,知县蒋如” 京累基架木为桥,长一百丈有奇,覆以亭屋,南北建两石坊,额曰:“虹联地轴,龙见天衢。”
鳌背桥 在四十都。成化十八年,知县陈廷忠重建。
大盈桥 在三十六都康店驿之南。宋嘉熙间里人王弁建。正德十五年重修。嘉靖四十五年知县甘宫复修。
从龙桥 在县西北十六都。宋初,僧不睡架木为桥。元祐初,僧普足移四十五步,叠石成之。北平桥 在县西南三十三都。宋绍兴间里人翁辅建,长百丈有奇。
春利桥 在县西三十四都。宋绍兴间,里人陈公研建。
化龙桥 在县北七都。宋淳熙间,里人黄懋建。桥右有潭曰“弓潭” ,相传有龙在,故名。
凤凰桥 在县西北十九都。万历三十六年,大水冲崩,知县周绍祚修。
上陂桥 在县三十三都。陂有两港,潮汐通焉。桥跨港上,旁“皆平田沮洳。宋开禧间,僧行传于田中砌石为小桥以续,长一百三十馀丈。” 严浦桥 在县二都。宋初建。嘉熙间僧宗祐修。云泮桥 在县三都县学之东。宋嘉定间知县王彦建。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县唐爱移在学前之左,筑为长桥,其状如龙,向黄龙江而出。” 隆庆二年,同知丁一中于桥南筑亭,以象龙首,名其
亭曰见龙亭
板桥 在县北八都,旧名“龙津桥。”
泸溪桥 在县北十八都。元大德间,僧法助建。云梯桥 在县北九都骈岭下。又名“登云桥。” 宋淳祐间,僧明愍建。
镇安桥 在县南三十九都,又名“安平桥。” 宋淳熙间,里人杨春卿始建。明洪武十七年,僧智宗重建。
驷通桥 在县西三十都。宋嘉泰间,僧广德建。象头桥 在县西五都,一名“小溪桥。” 元至正间,僧灵应建。
东安桥 在县西四十五都。洪武十八年,里人李孔明建。
新桥 在县西三都潘山市之北。
横翔桥 在县西二十八都象运山下。
镇西桥 在县西四十二都。又名“洋湾桥。” 大坑桥 在县西二十一都。又名“大迁桥。” 竹溪桥 在五都。桥畔多竹,故名。
郭桥 在三十都。元大德十年,僧询道建。成化间,里人李尚德、尚器建亭于桥左。
观国桥 在二十一都郑坂。宋淳祐癸卯重建,今圮。
珠渊桥 在县二十五都,旧名“乌淹桥。” 下。溪水清滢如珠光,故名。
徐亭桥 在县二十五都,宋庆元间建。
观光桥 在县十八都。宋宝庆间黄以宁建。龙济桥 在县二十八都。宋开禧间僧守净建。弥寿桥 在县二十二都英溪白叶渡,今圮。仙人桥 在延福寺后二十六奇之一,今圮。惠泽桥 在十五都新峰院前。峰上有泉流于下,大旱不竭,故名。今圮。
金鸡渡 在一都。因桥毁涉病,里人造小舟以济。
黄龙渡 在潘山前
惠安县
白水寨 在县北白水铺南,一名“陈同。” 元季寇作,乡人筑以自固。正统年间,知县闭祯重建,兵守之。
东坑寨 在县西北日曝岭西五里。
虎窟寨 在县西南山谷间。崇山夹峙,狭径仅通人行。
青山寨 在县东南二十六都。洪武二十一年建,隶崇武所。
龙津桥 在县治南,宋时建。
陈公桥 在县南里许。宋绍兴间,知县彭元逵建。彭去,令陈安国为记,故名。
巨济桥 在县北三都泗州山前。宋时建。菱溪永济桥 ,在县北菱溪上。宋治平间,知县张介建。
跃津桥 在县北三都驿坂溪之上。宋崇宁间,里人谢文龙建。
无量桥 在县北涂岭
张店桥 在十一都。宋治平间建。
琼田延寿桥 在县东二都。宋时建,长二里许。青龙桥 在县东三十四都峰崎山下。宋宝祐间僧道询建。凡县中诸水,若菱溪、驿坂、龙津之会于峰崎港者,皆出桥下,北流至辋川入海。仁寿桥 在七都。宋靖康间里人连大德建。通济桥 在县东二十八都。即溪边桥。宋淳祐间,里人学士黄时亨建。
得仙桥 在县南二十六都黄田村锦田山下。宋时建。
大柱桥 在香山西。元至正间,里人张性祐建。浮梁桥 在二十六都。长十丈。
獭窟屿桥 在二十五都大海中獭窟屿之北。宋开禧间,僧道询待津于此。有道人与语作桥,询以风波辞,道人云:“汝若作念,何桥不成?” 道询遂率徒成之,潮至桥没,潮退可渡,至今称便。《大拓海迳》石桥 在县南二十三都。元至元间,僧法助建。
马山桥 在二十二都。元至元间,僧法助建。龙江桥 在县东二十七都凤翔山之阴。宋端拱间建。
谷口桥 在县西南十七都,滨洛阳江。宋绍兴间建,宣德元年里人柯贵重修。
辋川桥 在县东三十四都辋川上村。潮汐出入,旧以舟渡。成化二十一年,知县张桓始建石桥五十馀丈。
白水桥 在白水铺。万历三十九年,知县杨国章捐俸新建。
德化县
官井关 在杨梅中团
汤尾关 在汤泉下
岩市关 在小尤中
平卢关 在东西团
苏坑隘 在坊隅,通永春。
剧头隘 在坊隅,通永春。
盖福洋隘 在坊隅
上漈隘 在永丰里
石门隘 即平卢隘,在东西团。
油竹隘 在杨柳中大官岭下。
蛇岭隘 在杨梅中
汤岭隘 即汤尾寨,在杨梅上。
尤床隘 在汤泉
赤岭隘 在汤泉上
蕉岭隘 在小尤中
长安隘 在黄认团
伏虎隘 在汤泉上万丰岩。元至元间,拨军守御。已上寨隘,皆山县交接处,最要。
龙津桥 在县西。宋熙宁间建。嘉定间,始定石址,寻毁。嘉熙间,知县叶彦剡重建。
化龙桥 在县东。宋熙宁间,邑人苏唐卿建,长三十三丈,后圮。明弘治三年,里人林宗源重建。嘉靖七年毁,十三年黄大球重建。
西关桥 知县胡维立建。嘉靖四十年蓬壶贼吕尚四作乱,知县张大纲毁之,以绝贼路。安溪县
东岭隘 在依仁里东岭下。
典林隘 在崇信里,正德十年知县彭黄建。眉田隘 在龙涓里,正德十三年知县张俊建。大深隘 在感德里。弘治四年贼温文进立寨于此,十年知县彭黄建。
磨枪隘 在新康里
打鼓隘 在来苏里。嘉靖三年,强贼新大总于此札营。正德十六年,知县龚颖建。
东溪隘 在崇善里
燕尾隘 在龙涓里。俱知县龚颖建。
鳌头隘 在崇信里军寨山之下。知县彭黄建,今废。
白泥隘 在长泰里。今废。
桃舟隘 在感德、常乐二里间。以上寨皆诸县连界,盗贼往来之地,最为关系。
龙津桥 在县南黄龙渡。宋庆元间,知县赵师戬建。石址木梁,长六十八丈,后圮。天顺四年,邑人李森修之,又圮舣舟以渡。万历二十九年,知县廖同春就于下流东皋造浮桥舟二十馀艘。万历三十五年,知县王贤卿仍于龙津故处造舟二十馀艘。自是东西二桥往来便之。
凤池桥 在县西上沿渡。宋开禧间,知县杨绳祖建。嘉定间,知县陈宓成之。桥接凤山,故名。又号为“上椽桥” ,《龙津》曰“下椽桥。”
西洋桥 在依仁里。旧名“官厅石桥” ,跨小溪,凡三十三间。今圮。
双济桥 在崇信里。宋时清水大师建。
谷口桥 在崇善里,一名“佛口桥。” 宋时清水大师建。
两港桥 在永安里。宋淳熙间,僧全一建。嘉靖六年,知县黄怿“重修。”
大宇桥 在长泰里,跨山坑,接南安界。
永安桥 在县东北,跨东溪。宋时,僧惠清建,今圮。
源口渡 在龙兴里
吴埔渡 在县治西北
薛坂渡 在光得里。一名“仙苑渡。” 大洋渡 在新溪里。
常沿渡 在县西
黄龙渡 在县西南
罗渡 在长泰里
同安县
东桥 在城东朝天门外,跨于东溪,长五十二步,通水八门。
西安桥 在城西厚德门外,长百馀丈,通十八门。
铜鱼桥 在城南铜鱼门外,万历二十七年被火毁,知县洪世俊修。
黄岊渡桥 在城东南一十里许四都,同禾里。一百五十二间。宋元符间建。
饮亭桥 在县西二十里新塘铺之南。成化十一年,知县张逊重修。
达川桥 在九十都。宋绍圣间,僧智礼建。便安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万历三十五年掌县事泉州府通判陈钦福建。
苎溪桥 去城西南三十五里。在人得里十三都。溪水多黑,涉者患瘴疠。宋大观间,里人徐诚建。
石狮桥 在四五都。宋嘉熙间里人许巨川建。太平桥 在四五都。宋嘉定间里人许日新建。通济桥 在民安里十都。宋时建。长一百八十九丈。
宏济桥 在翔风里十五都。宋建隆间,里人叶祝建。长一千三百丈有奇。
沙溪异石桥 在安人里十五都。溪多积沙,植柱易坏。宋建炎间,里人方义修穿土得异石,斲而筑之,故名。
永春县
南峰寨 在一都龙坑村。
占仔寨 在一都占隔村。
碧溪寨 在一都敷尾村。嘉靖二年,知县柴镳征捕驻此修筑。
蝴蝶寨 在三横村
金鸡寨 在上店洋村北。
陈岩寨 在岩口村北。明朝萧六安建。峻险壁立,中清泉四出。又有萧公路,昔有萧姓倾赀开,以通龙、尤二县。凭虚架石,下临深谷。傍有石崖,刻“主簿钱显宗去思碑。” 旧志误载陈岩山,今改正。
道场寨 在高丽山之巅。势极宽广,可容万人。仙亭寨 在十都东园村后。
银瓶寨 在十一都石壁山西。峻险壁立,中有清泉。
双鱼寨 在留湾山顶,以山名“双鱼” ,故名。陈占寨 在石谷山。巨石巉岩,半壁有洞,深广莫测。昔有剧盗陈占据此,虎食兴、泉二郡,各县不能讨,至用大师而后平。今县库尚存炮石。白鹤寨 在白鹤山顶。峻峭壁立,崖石环障,清泉四出。正统十四年,尤麟儿修筑,贼酋陈敬德攻之不克,引去。
“覆船寨 ” 在蓬壶村。
猫岩寨 在山兜村
磁灶寨 ,在磁灶村后。“苦崎寨 ” ,在田地村前。
河坂寨 ,在河尾村。张林寨 ,在山前山下。
樟坑隘 在山台山下,路通樟平。
任田隘 在岱山下,路通尤溪。
白山岭隘 在东湖山下,路通安溪。
吴畬隘 在三都东山下。
上畬隘 在白岩山下
芦地隘 在新犁山下。自任田至此,皆嘉靖二年知县柴镳建。
吕平隘 在悬鼓洋头
高平隘 路通安溪打鼓岭,知县柴镳败贼于此。
上达隘 在白芒坑山后。巳上二隘俱知县柴镳建。
横龙径岭头隘 在横龙径岭头。
西向岭隘 在西向岭
泥门隘 在十四都白岩桥北。已上二隘俱知县柴镳建。
西门枣岭桥 在县西门义烈祠后。长二十丈。化鳞桥 在县北二十都。宋绍兴间重修。庆云桥 在县西二十五都。宋绍兴间何泰建。云津桥 在县西北后山洋,土呼“后山大石桥。” 长二十五丈。今圮。
云龙桥 在县南,通邑要路。宋绍兴间,知县林聘建。弘治五年火。嘉靖八年,知县陈瑀建。嘉靖三十年,知县罗汝径重修。万历四十年,知县夏忠累石架木舟修之,长三十馀丈。
来德桥 在县西门外,通德化大田,远都近圮。万历三十九年,知县夏忠鸠工砌石修复之。石井桥 在熊田村。宋绍兴间里人陈有仁建。下炉桥 在下炉村。元至正间里人陈进建。万安桥 元泰定间邑人陈敬建。
华洋桥 元至正间,邑人黄源建。
西坑桥 正德七年邑人陈庸建。长十丈,有亭。横口桥 在横口溪。元至正间僧云海建。田中桥 在田中溪。路通龙岩、漳平。
下字桥 元至正间,邑人黄细观建。
杨美桥 洪武二十三年邑人萧桂发建。大横桥 在大横溪。元至正间邑人林六观建。仙华桥 在仙华溪。元至正间邑人林永秀建。通济桥 在常泰村水口。元泰定间泉州路录事姜明仓建。
黄沙水口桥 长十丈,先圮,正德十一年,知县饶经重建。
连芳桥 宋绍兴间,邑人苏谧建。
黄大安桥 在大安溪。洪武十一年建。
高骞桥 即“马跳桥” ,在陈岩溪,宋绍兴间,邑人陈知柔建。
锦溪桥 在岩口村。成化五年,邑人林道渊建。正德十一年郭真生重建。
登龙桥 土呼汤头桥,在汤洋村之东。长十三丈,有亭扁“溪山第一。” 成化四年,邑人尤荣华吕灿建。
漳溪桥 在陈坂村东南。宋嘉熙间,僧月海建,今圮。
龙济桥 宋淳熙间,里人温显建,今圮。
观澜桥 在莘田村。宋绍兴间,里人林胜奇建。壶口桥 在壶口村。宋绍兴间建,长十七丈。今圮。
芳桂桥 宋绍兴间,里人为陈知柔一门联豋甲第,建今圮。
步云桥 元至正间,里人陈天顺建。
长溪桥 元至正间,里人吴兴仁建。
长安桥 在长安山下。元至正间,里人吴兴仁建。
龙津桥 在东岳庙前,俗呼“东渡桥。”
白岩桥 在县北
留湾桥 在留湾村
通仙桥 即东关桥,去县二十里。宋绍兴间,知县林廷彦建,长二十五丈。弘治三年,里人颜朝重建石桥,伐木为梁。正德三年,朝子时静复砌砖为路。万历二十七年,溪涨桥毁,知县袁一陟重修之。
留坑桥 在太平村。万历三年圮,邑士李阳初重建。
郑洋坑桥 在冷水亭。元至正间,里人刘丁士建。
登瀛桥 宋绍兴间建,今圮。
龟龙桥 在县西二十都龟龙村。长二十九丈。宋绍兴间,僧法师募众建。
琵琶桥 在二十都,盖福洋山面村。正德十三年重修。
永安桥 在二十都。宋绍兴间建。正德十五年,知县杨太古修。
溥通桥 在二十都南畬岭兜。弘治间,里人蔡荫重建。
金龟桥 在县北黄内村界十八九都,宋绍兴间建,长二十八丈。
桃源桥 在县东北十八都桃源村。宋淳祐间建。
登瀛桥 在县北十九都仙溪。宋淳熙间,邑人黄维之建,长一十九丈。
白叶桥 在二十二都苏坑村。宋淳熙间,里人苏德成建。
剧头桥 在坝兜。元大定间,里人欧以贤建。隆兴桥 在二十一都苏坑村。宋绍兴间,里人柯成建。
梯云桥 宋绍兴间,里人萧天与建。
亚魁桥 在二十一都溪边。宋绍兴间,僧自云建。
苏田桥 在县西二十二都林口村。里人尤麟儿建。
蓝田桥 在二十一都蓝田村。宋绍兴间,范天成建,今圮。
乘驷桥 在二十一、二都桃源村。宋绍兴间,苏子美建,今圮。
桃溪桥 在二十一都桃溪村。宋淳熙间,林均福建,今圮。
攀龙桥 宋绍定间,郑子泰建,今圮。
镇春桥 宋绍兴二年,陈知柔建。
书锦桥 在县西门外崩溪洋。宋绍兴间建。淳祐间,邑令林灏重建。
泉州府封建考 通志
编辑唐
开国伯王审邽 按《府志》:“审邽,字次都,乾宁间权泉州刺史,累授至司徒、开国伯。在政十二年,喜儒术,通《春秋》,善吏治。流民还者,假以牛犁,完其庐舍。公卿避乱来依,遣子延彬作招贤院礼之,如杨承休、韩渥、郑璘、郑戬、杨赞图等,皆赖以免祸。”
宋
晋江王留从效 。按《府志》:“从效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好兵法,仕伪闽,为泉州散指挥使。晋天福末,闽将朱文进杀王延曦,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从效谋复王氏,募死士陈洪进等二十五人,擒绍斩之,立王延政从子继勋为刺史。未几,延政降于南唐李景,从效亦执继勋送款。李景建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 度、泉州观察使。从效性勤俭,知人疾苦,常衣布素,置公服中门侧,出乃服之,罢赋敛之无名者。每岁取进士、明经,谓之“秋堂。” 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饶。累迁特进,兼中书令,封晋江王。从效虽称藩南唐,及唐紫金山之败,密送款于周。宋初又假道吴越入贡,世祖、太宗皆纳之。从效无子,子绍基、绍镃皆兄从愿子。及其卒,从愿守漳州,绍基赍表金陵,绍镃嗣事。牙将张汉思、陈洪进等执绍镃送金陵,汉思自称留后,洪进为副使。
开国男谢图南 ,同安人。以才兼文武举,历官封开国男,食邑本县。。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